集团合并

2024-09-25

集团合并(精选10篇)

集团合并 篇1

一、换股合并整体上市简述

1. 上市简述。

企业上市有两种途径: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直接上市指公司经过完整的上市准备和申请阶段, 通过IPO上市;间接上市, 又称借壳上市, 指借助已上市的公司, 将非上市的企业或资产置入, 彻底改变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实际控制人甚至名称, 从而实现上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存在控股上市子公司, 多采用后者。

2. 间接上市的方式:

分拆上市vs整体上市。间接上市分为两种:分拆上市和整体上市。分拆上市指把集团公司资产一分为二, 优质资产重组上市, 其余留在控股母公司;整体上市指集团公司通过对已上市的控股子公司并购重组和改制实现母公司全部或主要经营性资产上市。整体上市有四种模式:定向增发、换股吸收合并、换股IPO和再融资反收购母公司资产。

二、换股合并整体上市动因分析

1. 套现心理:

众所周之, 上市最大的好处便是融资, 那美的现在财务状况急需其融资?

从图1可以看到美的集团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已不足以支撑投资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2012年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大幅下降至约176亿, 甚至低于2010年的水平 (约225亿) ;企业的货币资金持有量占总资产15%, 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美的集团现金流极其紧张。

美的集团一方面不如海尔文化底蕴深厚, 另一方面产品高科技含量不如格力, 甚至有传言:“每晚一度电”为虚假广告。集团营业毛利率22.56%、销售净利率5.99%均低于行业平均也显示集团产品盈利能力欠佳, 同样集团ROE、ROA虽高于行业平均, 但逐年下降。所以美的欲持续发展, 文化追不上, 只能赶超产品科技含量, 增加研发投入, 提高核心竞争力 (对比格力, 美的研发支出仅占营业收入约3%) 。

而增加研发投入需大量资金, 集团资金紧张, 所以融资需求迫切。但集团远高于行业平均的62.2%资产负债率, 高于行业平均且逐年攀升的有形净值债务率, 上升的流动比、速动比和流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相差无几的资本结构无一不诉说着美的集团偿债指标可见一斑。另外, 集团营业利润率6.83%、ROA 6.81%也仅勉强支撑银行贷款利率。债权融资实为下策之选, 美的便踏上上市融资的艰辛旅程。

无奈股民对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把戏早已谙熟于心, 看似美好的上市融资似乎走不通。那能通过上市整合小家电等优质资产增加企业利润, 减缓资金流紧张的现状吗?笔者对其小家电的盈利能力进一步进行了分析。

按2012年已审实际数来计算, 集团毛利为23.58%, 美的集团发言人称“美的集团小家电产品虽总毛利不高, 但部分优良, 2012年电热水器、电压力锅、电磁炉、电饭煲毛利率分别为36.86%、31.55%、29.65%和28.42%”, 合并草案中提及“2012年占小家电业务销售收入比重最大的是微波炉, 约为25%, 其次是洗碗机、风扇、电饭煲、电磁炉等, 占比约5%-10%”。毛利高销售占比不大, 相反, 占比大其毛利却不得而知, 但从23.58%可知, 占比高的产品其盈利能力可能较差。真能通过削减毛利不高的小家电提升利润而不缩减小家电的收入规模吗?套用审计的专业术语, 笔者对美的小家电产品的盈利能力持保留意见。

那美的集团上市定有其他原因, 答案似乎已呼之欲出:利用品种繁多的小家电中盈利较好的部分产品混淆视听, 使外部对小家电盈利能力看好, 通过上市产生一个良好的溢价, 从而为持有其大量股份的高管团队们谋求福利——套现。高管们在上市之前通过股份获得收益只有分红, 但是分红毕竟有限, 上市后资本市场中自由流通的股票能为高管们带来更多收益。

2. 证监会政策支持:

2010年证监会开展的"解决同业竞争、减少关联交易"专项活动, 提高分拆上市的门槛, 鼓励支持条件成熟的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等市场化手段, 鼓励整体上市。

3. 外界的监管:

作为民营企业, 创始人何享健之子何剑锋意不在家电, 其入驻美的集团董事会却不任职, 原任董事会成员中仅余两名, 通过董事会对职业经理人进行监管显然非上策, 来自外界的压力才是更好的选择。

另外, 美的电器作为美的集团子公司, 是一个现成的优质壳资源。此外上市后, “A股上市企业家电行业中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全的家电商”机能为美的创造更多机会, 还能形成职业经理人一道莫名的压力, 何乐而不为?

三、评价

美的集团此次换股合并上市虽能减少关联交易、整合企业所谓的优质资源, 但是谁能否认这不是又一次利益的驱动, 美的集团换股合并表面为中小投资者提供现金选择权, 尊重投资者的意愿但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侵害利益的方式。相比于一个远低于溢价的现金选择权, 上市背后的套现心理更让投资者心寒。美的集团仅仅适合投机炒作, 绝对不适合长期投资。

为给上市套现蒙上一层美丽面纱, 美的采取注入小家电资产、调整集团管理架构等一系列操作, 但是这些仅仅作为附加产品为美的集团上市提供冠冕堂皇的借口。反观中国的上市公司, 又有几家企业不是这样呢?美的集团整体上市仅是沧海一粟。资本本无情, 这也不是仅在中国才存在的情况。

集团合并 篇2

当前,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系统的使用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无法实现自动对账、欠缺自动抵销功能和不能编制报表附注三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1.无法实现自动对账

在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系统中,无法实现自动对账是目前企业集团合并报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般来说,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系统都有检查项目关系和勾稽关系,但系统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用于核对所有项目关系和勾稽关系,这都是由于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系统无法实现自动对账造成的。现有的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系统不能识别、分类内部交易和内部往来,直接影响了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的工作效率,许多集团编制合并报表的工作中对账环节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2.欠缺自动抵销功能

欠缺自动抵销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的编制。在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系统中,很多企业集团不能自动做抵销分录,一般软件只能由操作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根据内部交易事项、性质和金额等情况,在系统中手工录入抵销分录。即使是有些软件的合并模块,也只能由系统自动生成一些常用的往来性抵销科目,其他较为特殊的项目则不能自动生成。由上可知,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系统欠缺自动抵销功能,增大了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的工作量,不利于企业集团合并报表工作的顺利开展。

3.不能编制报表附注

报表附注的编制是一项繁重琐碎的工作,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系统不能编制报表附注,使得企业集团合并报表工作陷入困境。报表附注的信息采集量比较大、并且涉及到非财务信息,由于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系统没有意识到编制报表附注的重要性,当前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系统在编制报表附注环节还比较薄弱,往往都不具备编制报表附注的功能,企业集团合并报表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颇为可观,无形中增加了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的工作

量,对企业集团合并报表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二、优化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系统的策略

为促进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系统的功能完善,针对当前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系统的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优化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系统的策略,可以从加强会计制度建设、健全自动抵销功能和增加编制报表附注三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加强会计制度建设

优化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系统的策略,加强会计制度建设是关键。对企业集团而言,加强会计制度建设,是企业集团合并报表实现自动对账的基础,实施合并系统必须按照严格的制度规定进行,规范合并系统在企业集团合并报表工作中的工作流程,可以为合并报表的自动提取数据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自动对账的实现,使得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系统可以自动核对所有项目关系和勾稽关系,识别、分类内部交易和内部往来。因此,加强会计制度建设,从基础工作源头抓起,可以大大减少对账的时间。

2.健全自动抵销功能

集团合并 篇3

关键词:集团内企业合并;纳税筹划;对策;建议

一、前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快的形势下,各种新经济形式也层出不穷,我国企业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之中,并且也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与发展挑战。为了更好的生存与发展下去,我国很多企业都采取了集团内企业的合并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市场核心竞争力。那么,这也就对合并后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集团内企业合并后应该做好自身的纳税筹划,从而尽可能的降低纳税成本,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二、集团内企业合并时的纳税筹划

集团内企业在选择目标合并企业的过程中,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

(1)考量合并的目标企业行业状况。集团内企业在进行合并的过程中,集团内企业应该从税收的角度来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然后再基于市场份额的扩大化战略目标来具体考虑横向并购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横向并购的目标企业其所属的行业基本上不发生任何变化,因此,这种合并后的企业并不会改变原先合并前的纳税税种与纳税环节。但是,如果集团内企业是进行纵向合并的时候,那么,合并的目标企业就有可能是原先企业的供应商或渠道商,这样的合并后企业就会导致企业增值税纳税环节的减少,有时还会出现合并后企业的产品与原先企业的产品有所差异性的特殊情况;(2)考虑合并的目标企业

区域税收政策。集团内企业实现合并以后,我们还应该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区域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我国目前的新企业税收法相关规定,一些地区性的优惠税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有意的淡化处理,但是,仍然有很多关于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区域的税收优惠政策。我们国家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就是针对那些高新技术企业与小微企业。那么,集团在进行企业合并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到是否享有一些纳税优惠政策,根据不同的地区来选择合适的合并目标企业,这样,就可以在整体上减轻合并后企业的税收负担,获得更高的税收利益;(3)考虑合并的目标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集团内部对合并目标企业进行合并的时候,还应该充分考虑到该目标企业的实际经营亏损问题,要在目标合并企业的经营还能够承继的情况下,把这些企业作为目标企业吸纳到集团内部来,通过经营盈利与经营亏损来进行一定的抵消处理,从而实现节税的根本目的。

三、集团内企业合并后出资方式选择的税务筹划

对于集团内企业来说,它们要在进行合并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合并出资方式,这将直接关系到企业合并交易的真正完成与否。一旦选择了得当的合并出资方式,将有利于合并后企业与目标企业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根据目前的税法,不同的出资方式就有着不同的税收处理方式,那么,合并后的企业就应该根据自身的税收效益来选择合适的合并支付方式的纳税筹划问题。

(1)现金购买的出资方式。集团内企业进行合并的时候,如果采取的是现金购买的吸收合并方式,那么,目标合并企业以前的亏损额就不可以结转到合并后的企业中去进行弥补和抵消。但是,如果目标合并企业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低于公允价值时,则可以在增加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基础上进行纳税筹划,这主要就是说集团内合并的企业可以采取分期支付的方式来减轻税负和节省税收支出;(2)股票交换的出资方式。这主要是指合并企业向目标企业发行股票来换取目标企业的股票或资产,进而获得合并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应该来说,这种合并出资方式有利于合并后的企业充分利用好税法中有关税费抵减的规定,还可以不需要使用大量现金,这也就减少了合并后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问题。此外,这种出资方式还让合并后的企业拥有价值增值的享受权利,这样就大大降低了集团内合并企业的税负压力;(3)承担债务的出资方式。这种出资方式下的目标企业将不需要计算资产转让所得,因为它的股东被看作是无偿放弃原有的股票所有者。因此,这样的合并目标企业及其股东不需要交纳所得税。那么,如果这些目标合并企业的债务中有一些是计息债务的话,将可以通过合并后的纳税筹划来使用债务利息抵消纳税数额,这样就可以获得一定的节税收益。应该来说,这种出资方式的节税效果最为显著。

四、集团内企业合并后税务处理方式选择的税务筹划

集团内企业进行合并之后,一般都是会选择特殊的税务处理方式来降低合并后的税负。比如说,我们假设有一个甲公司,它是由中外合资共同组建而来的有限公司,其中,A公司出资注册资本的百分之八十,B公司出资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那么,我们还有一个乙公司,它也是由A和B两个公司组建而成的。其中,A出资占整个乙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七十五左右,而B公司则占了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那么,甲、乙两公司这两个公司根据一些董事会决议来进行吸收合并。根据相关规定,合并后甲公司存续,乙公司注销。这样,合并后的企业注册资本就是原来的甲、乙两公司注册资本的简单相加,并减去一些投资额,各个股东可以根据不同的比例对评估后的净资产占比份额来计算各自的股权收益。

针对以上的集团内企业合并,我们应该采取特殊的税务处理方式来做好相应的纳税筹划工作。首先,我们可以针对合并后的企业进行所得税的纳税筹划。由于两个企业的合并完全符合我们国家的相关规定,具有合理的商业合并目的,并不是有意为了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而实行的合并。因此,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纳税筹划方法。具体来说,合并后的企业可以接受合并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承继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被合并企业股东取得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等。合并后的企业由于产权转让行为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可以免征营业税。还有就是合并后的企业在进行产权转让时所涉及到应税货物的转让时,也免征增值税。合并后的企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与合同约定而改建为一个企业集团的话,而且原先的投资主体存续下来的,可以免征契税。还有些合并后的企业在被兼并过程中转让房地产的,也暂时免征土地增值税。当然,一些合并或分立出来的新企业,新启用的资金帐簿记载的资金中的原先已贴花部分免征印花税。

结束语:总之,集团内企业合并后的纳税筹划,必须从合并前就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研究,应该审时度势的选择一些合适的目标合并企业,还应该选择合适的出资方式,并针对不同的出资方式进行纳税筹划,还应该采取一些特殊的税收处理方式来减少纳税负担。这样,合并后的企业就可以对转让所得税进行纳税筹划,并通过盈亏相抵来进行纳税筹划,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营业税进行纳税筹划,最终让这么一项较为复杂的合并工程成为集团内企业发展的最佳方式,达到合理节税的目的,提高整个集团企业的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

[2] 李勇.结构性减税环境下纳税筹划的几点思路[J].未来与发展,2009(10):151-153

集团合并 篇4

关键词: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

一、问题的提出

合并财务报表作为集团企业规定编制的正式会计报表, 是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也是投资者判断企业集团投资价值的重要依据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起, 合并财务报表就被称为欧美国家财务会计的难题之一。我国自从1995年《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颁布实施以来, 合并财务报表的有关规定一直在变化和完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将逐渐增多, 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创建中, 企业间的联合、兼并和集团化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 为提供更加可靠和对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合并财务报表, 实务中更加迫切需要相关准则的指导, 新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比较明确地确定了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的有关问题, 完善了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的相关理论。同时必须看到, 虽然我国的企业兼并起步较晚, 但由于发展很快, 致使我国新出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在某些地方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就我国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问题进行探讨论述。

二、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特点

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是把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视为一个单独的会计主体, 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 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相对于个别会计报表而言, 集团合并财务报表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 合并财务报表反映的企业集团是会计意义上的“主体”

组成集团的母公司、子公司均是独立核算、有各自独立的财务与经营体系, 并可以独立对其股东出具财务报告的经济实体。集团内的各个母公司、子公司等均有效地支配着各自报表所展示的资源, 并运用各自报表所披露的资源来取得各自的财务成果。整个机构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 以股权关系为纽带, 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但是, 并不存在一个支配合并会计报表所列示的资源, 并通过对这种资源的有效运用或支配来谋求经济利益的“集团”这一会计主体。这种会计意义上的“主体”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会计主体, 并不反映任何现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个别会计报表反映的则是单个的独立企业法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反映的对象是企业法人, 是法律意义上的会计主体。

(二) 合并财务报表的外在表现具有弹性

一方面, 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理论 (母公司理论、实体理论、所有权理论) 的影响, 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企业有可能选择不同的合并范围和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另一方面, 现代企业为了分散风险, 往往走多元化的经营道路。跨行业、跨部门的投资大量涌现, 使得在一个集团内部出现业务性质完全不同的子公司。如集团内部既有经营房地产的子公司, 又有经营担保业务的子公司。对于这样的集团公司, 不但各子公司的业务性质不同, 而且各子公司的会计制度也很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别, 这样就容易使企业集团所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选用不同的合并范围和合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 从而使合并会计报表有不同的外在表现。

(三) 合并财务报表通用性欠佳

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 会计报表应该同时满足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然而, 合并会计报表的服务对象却仅仅局限于集团母公司管理层和母公司的股东, 对于外部的报表使用者乃至各子公司的报表使用者意义不大。作为企业集团下独立法人实体 (母、子公司) 的潜在投资者、债权人、股东如果要做出对于该独立法人实体的投资、借贷、持股的决策, 必须掌握的是该独立法人实体的财务报表, 而非整个集团的对外合并会计报表。因此, 合并会计报表提供的涵盖整个集团的综合性信息虽然有利于展示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但这一全貌掩盖了企业集团中不同行业的各个公司特别是母公司的会计信息, 导致现行合并报表不能很好地给各个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财务信息。

三、我国会计准则对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有关规定

我国第一个有关合并会计报表的专门准则是1995年2月财政部颁发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 该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对合并范围的有关具体规定见下表:

199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请示的复函》, 规定对于特殊行业 (指银行和保险业) 的子公司, 可以不纳入合并范围, 但其会计报表必须作为企业集团财务报告的附件予以披露。

1998年颁布的《股份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以及2001年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时, 应按照比例合并方法将合营企业合并在内。财会 (2002) 118号《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对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购买子公司时合并报表的编制做出了规定。

针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的加快,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 并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该准则对合并范围的有关规定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表明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 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 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同时指出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 视为母公司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 应当将该被投资单位认定为子公司, 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对比新旧准则对合并范围的规定, 新准则最主要的突破是更加强调“控制”的作用, 进一步明确了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的基本理念, 这一点在整个合并会计报表准则中都有具体的体现。新准则还明确规定除有证据表明母公司不能控制被投资单位以外, 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四、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

(一) 多层控股下合并范围的确定

虽然我国合并会计报表准则对合并范围以拥有的表决权是否过半数为判断的依据和标准, 并明确了这种拥有包括直接拥有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两种情况。对间接拥有的表决权如何计算, 缺乏统一的政策规定。而实务中存在两种不同计算方式, 即“加法原则”与“乘法原则”。加法原则处理纳入母公司范围的某一子公司的持股比例是其直接持有和通过另外的控股公司持有的该子公司股权之和。乘法原则的处理方法则是母公司直接持有的股权比例加上母公司持有其它控股公司的股权比例与这些控股公司持有的该子公司股权比例的乘积。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 会对同一股权关系是否拥有过半数表决权资本产生不同的结论, 从而直接影响合并范围, 使企业确定合并范围时存在较大的选择余地。同时, 由于加法与乘法计算原则本身也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 也使得企业在具体把握合并范围时陷入困惑。例如, 甲公司拥有乙公司70%的表决权资本, 乙公司拥有丙公司60%的表决权资本, 按乘法原则甲公司拥有丙公司的表决权资本为42%, 丙公司不能纳入甲公司合并范围;但事实上, 甲公司可以通过其对乙公司的直接控制, 以及乙公司对丙公司的直接控制, 而最终控制丙公司, 所以建议:一是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采用乘法原则来计算母公司对“间接拥有”的孙公司持股比例。在确定是否纳入合并范围时对具有实质性控制的子公司采用加法原则计算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公司的表决权资本数。二是增加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对于多层控股关系的披露, 即对以往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多层控股关系的子公司的经营和财务资料进行披露, 并披露公司间的控股比例, 以便报表使用者能清楚地了解整个企业集团的内部情况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二) 合并范围变动

近年来, 上市公司购买、处置子公司等行为而引起的产权结构变动事件频频发生, 使得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合并范围也频繁地发生变动。而合并范围的改变, 使各期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主体范围不一致, 从而导致各期合并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失去了可比性和一贯性, 这就使本已可能失真的个别会计报表在合并后再一次产生信息失真。虽然新准则已注意到合并报表范围变动对于报表信息的影响, 对报告期内子公司的增添、处置事项做出了具体可操作性规定, 但弹性很大, 留有较大的会计操作空间。为此建议:

1、新合并会计报表准则在具体实施时, 必须强调判断是否存在实质控制, 以从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两个方面严格把关。同时, 应从理论上研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变动时如何界定其中存在的会计操纵和会计造假, 怎样对合并会计报表信息进行修正, 并制定相应的规范以确保各期合并会计报表信息符合一贯性和可比性的质量要求,

2、合并报表准则应对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变动的操作空间必须加以限制, 增加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变动的披露内容。例如, 披露所有新纳入或退出的子公司的相关经营和财务资料, 合并范围变动对合并利润的绝对数和相对数的影响, 以便报表使用者能对变动的影响做出合理的判断。

3、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即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应该将会计报表合并范围作为一个重要的审计项目和风险点加以控制, 引入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 对合并范围变动进行整体风险评估, 依据评估结果合理地配置审计资源, 而且还要完善专门针对财务报表合并范围进行审计的操作规范。

(三) 持续经营又资不抵债子公司的合并问题

新准则对于持续经营的资不抵债的子公司是否纳入合并范围的问题没有做出明确要求。根据会计持续经营的基本假设, 从理论上讲不应将非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但在实务中会碰到持续经营的子公司资不抵债的情况。资不抵债的子公司可能是母公司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商、经销商或配套厂家, 或者具有“壳资源”重组价值, 母公司会千方百计支撑这类子公司持续经营。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不将该类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如果超额亏损可以不合并, 在采用不完全权益法的情况下, 母公司就可轻而易举地通过内部交易将成本、费用及不良资产转嫁给子公司承担, 从而人为地夸大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因此, 建议将持续经营又资不抵债的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准则的合并范围。

(四) 非营利性组织是否纳入合并范围的问题

大多数国家的准则规范的是营利性组织报表的范围合并问题, 而没有涉及非营利性组织。但是, 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同的是, 我国当前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有制经济居于主导地位, 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占很大的比重。在我国这种大环境之下, 公有制企业控制非营利性组织的背后往往有各级政府的左右, 这就使得非营利性组织与控制企业的关系更加密切, 更加复杂, 很可能成为这些地方政府或公有制企业操纵的工具。此外, 一些非营利性组织逐步脱离财政核算体系, 提倡自给自足, 自己搞创收, 甚至投资办企业。笔者认为, 有必要在合并准则中规范非营利性组织的合并问题, 如果企业对非营利性组织的活动能够实施有效的控制, 或者非营利性组织的活动没有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 从事盈利活动则应该纳入合并范围, 并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严格的信息披露。

参考文献

[1]黄尧.我国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 (07) .

[2]陈增帅.合并会计报表编制中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研究, 2007 (01) .

[3]贾纬璇.新准则下合并会计报表范围规定体系的基本特征[J].财会研究, 2007 (06) .

[4]周显文, 谭汉荣.关于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的探讨[J].商业时代, 2007 (15) .

[5]刘颖.合并会计报表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7 (01) .

[6]吴涛.从新准则看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理论的变化[J].财会研究, 2007 (06) .

[7]史晓华.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合并会计报表相关问题探析[J].时代金融, 2007 (02) .

[8]邱凤.浅析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理论选择[J].时代经贸 (理论版) , 2007 (01) .

[9].徐俊菊.中外合并会计报表差异及对中国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 2007 (01) .

集团合并 篇5

[案情简介]

1大陆制罐公司是美国的一家大型跨国企业。它购买了德国的一家SLW公司的858%的股份。后来,大陆制罐公司又在比利时开办了一家名为“尤罗蓬玻乐”的公司(Europenballage)。SLW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包装和金属容器制造商,TDV公司是比荷卢经济联盟中一家主要的包装 材料生产商。欧盟委员会决定禁止SLW公司购买TDV公司。欧盟委员会认为,购股后,大陆制 罐公司在德国和比荷卢经济联盟中的市场份额大增,并且在企业规模、经济、财务、技 术等方面较其竞争者均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些因素每一项都使大陆公司具有独立行动的自由,在上述市场上尤其在涉及肉、鱼、贝类保存的轻型包装物和金属容器方面具有优势地位。而且,TDV公司和SLW公司在各自国内供应货源,它们合并以后,会消除相互间的竞争,因而将影响成员国之间现实的和潜在的贸易。大陆公司诉至共同体法院,但法院的判决确认了委员会的裁定,认定外国跨国公司和共同体企业合并的事实本身就是违法的,应予以禁止。1991年10月2日,欧共体委员会以9票对4票否决了法国与意大利的阿特飞机制造集团兼并美国在加拿大的一家名为“佳哈维蓝”的飞机公司,理由是考虑到兼并后的阿特集团中小型客机的生产能力将有可能垄断这一市场,为“阻止过于庞大的兼并”,欧共体委员会没有批准这 一兼并要求。1998年世界十大企业兼并案参见德国《时代》周报1999年7月8日报道:《1998年世界十大企业兼并案》,载《参考消息》,1999-07-21,4版。转引自孔祥俊:《反垄断法原理》,590页,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公司行业总额(亿美元)

埃克森公司/美孚公司石油/天然气86355

旅行者集团/花旗集团保险/银行72558

SBC通信公司/亚美达克通信公司电信72357

贝尔大西洋公司/通用电话电子公司电信70874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英国电信公司电信/电视68280

国民银行/美洲银行银行61633

英国石油公司/美国石油公司石油/天然气54333

戴姆勒—奔驰/克莱斯勒汽车39513

美国家庭用品公司/孟山都公司医药/化工39136

西北银行公司/富国银行公司银行34352

[法律问题]

反垄断法对企业合并的控制。

[法律依据]

1《罗马条约》第86条。

2《欧洲经济共同体企业合并控制法》。

[法理和法律分析]

1反垄断法上的合并与民法、公司法上的合并不完全相同。民法和公司法上的合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人合并为一个法人,不论是新设合并,还是吸收合并,都涉及现有法人的主体资格的变化。而反垄断法上的合并包括民法和公司法中的合并,但又不限于这种合并。例如,美国《克莱顿法》第7条规定的合并包括取得股份或者资产,即“从事商业活动或者影响商业的任何活动的任何人,不得直接或者间接获得其他同样从事商业活动或者影响商业的任何活动的任何人的全部或者部分股份或者其他形式的股本,以及属于联邦贸易委员会管 辖的任何人,不得取得同样从事商业活动或者影响商业的任何活动的任何人的全部或者部分资产,如果在任何商业领域或者影响商业的任何活动中,在国内的任何地区,此种取得可能实质性地减少竞争或者可能产生垄断的话”。欧盟竞争法第4064/89号法规第3条第1款这样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行为应当认为是集中行为(concentration):(a)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原先各自独立的企业的合并行为;或者(b)一个或者多个已经控制至少一个企业的人,或者一个或者多个企业,通过购买股票或者资产、签订合同或者任何其他手段,获得对另外一个企业或者多个企业直接或者间接的、全部或者部分控制权的行为。”所以,反垄断法上的合并更为广义,除了民法和公司法中的合并,还包括企业间在各自保留独立法律人格的前提下发生的通过收购股份、资产或者通过协议、联营等方式形成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的情况合并可以分为横向合并、纵向合并和混合合并。横向合并,又称水平合并,是指处于相同市场层次上的或者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合并。纵向合并,又称垂直合并,是指处 于同一市场但在不同层次上的企业间的合并,如制造者、销售者、购买者这些有交易关系的企业合并。混合合并,是处于不同市场上的企业之间的合并,如汽车制造商与食品加工企业之间的合并。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随着市场竞争的开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经济的集中。企业兼并是当今各国优化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扩大规模、扩展现有市场或者进入新市场、从事新的经济活动,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但同时合并也导致了市场结构的集中化,可能影响竞争,因而要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例如,横向合并的结果是在该市场上创造一个更大的经营者和增加集中度,它能够永久性地消灭原竞争者之间的竞争,使得处于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能够通过合并更加有力地控制市场,阻碍有效的竞争,同时也会成为市场进入壁垒,减少竞争者的市场进入机会,使意欲进入市场的竞争者徘徊不前,从而限制竞争。纵向合并虽然并不影响集中度,甚至可以因提高特定品牌的效益而增进品牌之间的竞争,但却使以前相互独立的企业之间的交易不再受市场的制约,还可以在两个市场层次都阻碍竞争对手的供货渠道和货源。混合合并也不影响集中度,大多数是允许的,但混合合并企业之间可能进行交叉补助,便于实施针对小的竞争者的掠夺性定价。

因此,各国反垄断法都对控制企业合并作了规定,建立了合并申报和核准制度,对符合一定条 件的企业合并进行审查。一般要进行市场界定,认定介入相关市场的企业及其市场份额,考察市场进入障碍,然后根据大量资料测定合并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如果认定申报的合并将是反竞争的,例如美国《反托拉斯法》中规定企业合并“本质上减少竞争或具有形成垄断的趋势”时,德国《反限制竞争法》规定企业合并“形成或加强市场控制地位”时,日本《禁止私人垄断法》规定企业合并“在一定领域内实质性地限制竞争”时,竞争执法机关可以采 取罚款等惩罚性救济方式,或者是补救式救济方式,即全面防止企业合并,如果交易已经完成,就全面或部分分解企业,或者管制和修改合并后的企业的行为,以防止出现所担心的反竞争的后果。

如前所述,企业合并有利有弊,有些情况下是利大于弊。因此,有些国家还规定了禁止企业合并的例外情形。如德国《反对限制竞争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如果可以预见合并将产生 或者加强控制市场支配地位,卡特尔局应禁止这个合并。但是合并企业能够证明通过合并产生了更好的竞争条件,且因此改善或

者克服了市场被控制的缺点时除外。第3款规定,如果 企业合并对整体经济的好处超过了限制竞争的好处,或者合并符合某项重要的社会公共利益,而且这种限制竞争也没有达到严重损害竞争或者危及市场经济秩序的程度,联邦经济部长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特别批准这些被联邦卡特尔局禁止了的企业合并。第8款规定,下列3种情形下的合并,法律不予规制:(1)参与合并的各个企业上一个营业的总营业额低于5亿马克;(2)一个不受其他企业控制的,在上一个营业的营业额低于5000 万马克的企业和一个营业额超过10亿马克的企业合并;(3)在所涉及的市场上,至少5年一直有商品或服务供应,且上一营业的营业额低于1 000万马克。

2在大陆制罐公司合并案中,欧盟委员会通过对大陆制罐公司合并后可能产生的后果的分析,认为该公司的市场份额、企业规模、技术等方面已在相关市场上占有优势,如果购买了其惟一的一家竞争对手,将实质性地减少市场竞争,其收购竞争对手的行为是一种滥用优势地位的行为。因此适用《罗马条约》第86条的规定,禁止了该公司的合并。但是适用该规定 来控制合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只能适用于已有支配地位的扩展,不适用于通过合并创设支配地位;只能进行事后控制;而且在可以证明合并有益的情况下,也没有抗辩或者豁免的规定。因此,欧洲议会于1989年12月29日通过了《合并条例》,于1990年9月21日生效,对企业合并进行专门的规制。在阿特飞机制造集团兼并案中,欧共体委员会也是通过分析,预测到 兼并后的阿特集团可能会形成垄断,为了防患于未然,因此没有批准其兼并要求。

值得人深思的是,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出现了第5次兼并浪潮。本次兼并浪潮呈现出企业兼并规模大、并购方式多、强强合并等特点,企业跨国界经营及资本国际化的趋势更加明显。1998年发生的世界十大企业兼并案便是例证。这其中有不少美国企业兼并案,使得这些企业 的市场占有率大大上升。但就在同一年,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联合对微软公司提出了违反《反托拉斯法》的诉讼。这似乎自相矛盾,但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背后却有着相同的本 质,即都是出于美国国家利益的考虑。例如波音麦道的垄断性合并,是美国人为追求国家利益而针对欧洲竞争对手的重要一着。而微软与民用航空制造业不同,属于新经济领域。美国人不希望在起步阶段就有垄断者出现,让其凭借垄断地位阻碍这一产

业的发展,因此才坚决地要适用《反托拉斯法》。众多事实表明,美国在反对垄断、维护竞争方面,有时严厉,有时宽松,但总是根据市场上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全球化的时候,即使以前被认为是垄断的企业,如果要放到国际市场中去竞争,国家这时往往会默认垄断。

[学者建议]

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探析 篇6

因此, 集团公司如何在遵循新会计准则的前提下, 根据自身特点, 对集团合并报表进行编制前的交易设计、补充资料的搜集、相关辅助性表格设置, 再搭配一定的编制技巧, 设计出适应本集团公司在使用时界面清晰、内容简洁、数据可用的局部版本, 使编制出的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理由充分、数字真实、内容完整、信息全面。现基于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进行探析。

一、正确确定集团公司合并范围及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 是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重要前提

三钢集团公司 (母公司) 以控制为基础将以下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集团公司本部、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三明市三钢煤化工有限公司、三明市三钢矿山开发有限公司、三钢冶金建设有限公司、三明市三钢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三明市三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钢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山西省曲沃县闽光焦化有限责任公司、三钢集团 (龙海) 矿微粉有限公司、三钢 (集团) 三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三安钢铁有限公司, 并通过集团公司层面对上述子公司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 以减少其财务报表编制中的主观随意性, 更好地规范子公司编制报表的行为, 提高合并财务报表信息的有用性。

二、准确收集、汇总合并报表补充资料是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重要保障

1. 各独立子公司根据集团公司分发的合并报表补充资料

格式, 提供内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关联方往来、关联交易、内部往来等合并报表补充资料, 是每个月编制合并报表的基础工作。集团公司由于子公司较多且业务各不相同, 对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相互之间的补充资料提供的正确与否, 会直接影响到合并报表数字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因此, 收集的有关编制合并报表的资料越详尽越好。

2. 快速、便捷地获取有用的相关资料, 是编制合并报表的有力保证。

集团公司通过电子邮件、厂内局域网、厂内电子邮箱等实现数据的传送, 把收集到的数据资料录入到自行设计的集团公司合并报表补充资料的表格中, 利用Excel的功能实现表间链接, 对各独立子公司及各分厂提供的合并报表补充资料进行整合、汇总, 生成编制合并报表抵销所需的收入、成本、少数股东损益、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净利润、利润总额等相关数据, 完成编制合并报表一部分前期工作。

三、正确编制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抵销分录, 是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精髓

编制抵销分录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关键和主要内容, 其目的在于将个别财务报表项目的加总金额中重复的因素予以抵销。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的抵销分录借或贷记录的均为财务报表中项目, 而不是具体的会计账户, 并不影响纳入合并范围的母公司与子公司个别账簿中的原有核算记录。

集团公司通过K/3金蝶财务软件手工录入抵销分录, 完成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关键一步。通过金蝶财务软件合并报表的菜单按过滤按钮选择上月份 (或某一月份) , 并打开上月份 (或某一月份) 编制好的抵销分录并点击需编制的该笔分录, 再按菜单中的复制按钮弹出录入凭证对话框 (包含原先的借、贷项目) ———修改编制月份日期、或砸破项目———填写正确的抵销金额———保存该笔分录———当月该笔分录编制完成。

1. 集团公司内部厂内结算存款的抵销。

集团公司由于没有设置厂内银行结算账户, 集团公司、闽光公司与各独立公司之间厂内结算往来, 通过集团内部设立的厂内结算存款一级科目下分设各子公司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在编制个别报表时统一将其归到“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取数, 在不存在未达账项的情况下, 集团合并报表中实现了厂内结算存款借贷方的自动抵销, 无须再另行编制抵销分录。

2. 集团公司与闽光公司内部往来抵销。

集团公司 (动能公司、运输处、房产公司、环卫公司、生活公司、中板厂) 与闽光公司 (焦化厂、烧结厂、炼钢厂、高线厂、高线二厂、棒材厂、供应公司、销售公司、废钢公司) 的内部往来, 因在各自的账套中都单独设置了“应收账款-三钢集团公司”或“应付账款-三钢闽光公司”科目进行日常核算, 每月末可根据他们期末余额 (如存在未达账, 则按期末余额中较小者) 编制抵销分录, 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以实现集团公司与闽光公司内部往来的抵销, 使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数字更加真实和准确。

3. 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权益性抵销是合并报表抵销的核心部分。

在K3金蝶办公软件系统中设置表格、公式,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所有者权益等科目进行账上自动取数, 若数字无变动, 则在编制合并报表时母公司账上已经体现的重复部分通过以下分录进行相应抵销, 借: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损益;若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新的投资, 则应重新计算母公司的持股比例, 确定少数股东损益的份额, 抵销金额也随之变动;对于子公司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部分, 属于子公司自身新增资本, 集团公司则无须进行抵销。

4. 集团公司内部债权债务之间的抵销。

各独立子公司与集团母公司之间、各独立子公司之间的债权债务按各子公司的个别报表中的列示项目进行抵销, 借: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票据等科目, 贷: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等科目进行相应的抵消。若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出现货方余额, 则应通过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项目进行抵销;反之若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出现借方余额, 则通过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目进行抵销。

5.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和子公司的利润分配抵销。

各独立子公司实现的股利, 应上交集团母公司, 在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进行相应抵销。借:应付股利, 贷:应收股利。等收到子公司的现金股利时,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6. 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投资性房地产的抵销。

集团公司出租给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三钢煤化工有限公司、三钢矿山开发有限公司、三钢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土地使用权时, 属于集团公司内部使用权的转让, 不形成任何收益、新增任何资产, 对这部分投资要进行相应的抵销处理。借:投资性房地产, 贷:无形资产。

7. 集团公司与各独立子公司之间委托贷款的抵销。

集团公司的委托贷款, 是向银行借贷的资金通过集团公司转贷至各子公司, 只是把这个口袋的“资金”放入另一个口袋, 并不增加整个集团的资产总额, 所以应将集团公司委贷的这部分金额予以抵销。借: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应付款、其他应付款、短期贷款, 贷:其他应收款、持有至到期投资等。

8. 集团公司内部收入的抵销。

各独立子公司之间、各独立子公司与集团公司之间提供劳务、销售商品 (或采购商品) 的部分, 通过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存货科目进行相互抵销。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存货。以防止收入的多列而导致利润的虚增。

四、接收各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是编制合并财务报表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各子公司通过K/3金蝶财务软件的合并报表客户端上传各自的个别报表后, 即可进入合并报表系统, 在K/3财务报表下个别报表中进行各子公司的报表接收。对外围子公司个别报表, 通过电子邮件接收后复制、粘贴到他们的个别报表模板中, 以完成个别报表的接收工作, 为编制合并工作底稿提供基础数据。

五、编制合并工作底稿, 是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雏形

集团公司之间、闽光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孙公司之间, 经过各自程序完成了上一步骤的报表编制后, 集团公司就可通过K/3金蝶财务软件, 把个别财务报表的基础数据过入到合并工作底稿中;并通过合并报表的功能, 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对母公司、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数据进行加总, 计算得出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计金额;通过抵销分录借、贷抵销后, 得到合并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 即为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

六、生成合并财务报表

经过上述一系列的步骤之后, 再通过K/3金蝶财务软件设计出的合并报表格式, 进行报表取数、计算, 生成对外报送的合并财务报表。

七、正确计算少数股东权益 (或损益) 的金额

根据新准则规定子公司 (孙公司) 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的份额, 应当作为少数股东权益 (或损益) 项目下单独列示。集团公司每月应按各独立子公司 (或孙公司) 的持股比例乘以子公司 (或孙公司) 的累计净利润, 计算出子公司 (或孙公司) 当期净损益中属于少数股东权益的份额, 并在合并利润表中净利润项目下以“少数股东损益”项目单独列示;用当期利润表中的累计净利润数额加上资产负债表中少数股东损益的期初余额, 经过相应的调整后得出少数股东权益 (损益) 金额, 并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以“少数股东权益”项目单独列示。

八、对固定资产净额、未分配利润、少数股东损益等项目通过表间的沟稽关系进行核对

核对并检查各项目的准确性后, 整个合并报表的编制全部完成。

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探析 篇7

关键词: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编制

合并财务报表是由单独的会计报表合并形成的, 母公司将自身的会计报表与子公司的会计报表通过一定方式进行合并, 最终形成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能够直观反映出集团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 帮助集团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经营方案, 从而有效提高集团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合并财务报表能够反映出集团所有子公司的财务情况, 从多方面反映出集团企业整体经营情况, 所以集团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相关工作, 确保合并财务报表相关数据的准确性, 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合并财务报表概要

合并财务报表能反映出所有子公司的财务情况, 即能够反映出集团企业整体财务情况, 为企业制定有效的经营策略有着重要作用。在实际情况中, 由于合并财务报表是多个会计报表结合而来, 所以其与这些会计报表有着许多相似的方面, 但是其也有着自身特性, 其他会计报表只能表现出单个企业的财务情况, 但是合并财务报表能够反映出集团企业中所有企业的财务情况, 即其能够反映出集团企业的整体财务情况, 反映对象主要为经济主体。其他财务报表在编制过程中, 主要有单独的企业进行编制, 即编制主体具有单一性, 而合并财务报表在编制过程中, 主要有各子企业母体负责, 具有兼并性和统一性。其他财务报表主要对自身企业的经营情况、现金流量等数据进行编制, 而合并财务报表须先对所有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统一, 然后在集团内部进行整合编制。

由于合并财务报表由所有子公司中的财务报表结合而来, 所以其虽然能较好反映出集团企业整体财务情况, 但是在实际过程中, 合并财务报表也存在多种问题, 受子公司财务情况影响较大, 所有子公司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叠加起来, 最终导致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数据存在较大误差, 在这种情况下, 当集团管理人员根据合并财务报表制定各种经济活动的进行方案时, 就会对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产生极大影响, 从而阻碍集团提高自身经济效益, 所以如何有效解决合并财务报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成为集团管理人员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集团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存在的问题

1. 会计信息准确性不高

在集团企业中, 合并财务报表是由所有企业的财务报表整合而来, 所以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数据会受到各子企业实际财务情况的影响, 当这些存在问题的财务报表聚合后, 就对导致合并财务报表相关数据并不具有较高准确度。在实际情况中, 每个企业都有着不同的会计政策, 所以其会计报表编制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 当母企业对这些财务报表信息进行整合时, 由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数据就会聚集到一起, 最终导致合并财务报表所反映出来的集团现金流量、整体财务情况并不符合集团企业实际运作情况。母企业和子企业在会计工作中有着不同的操作方法和思维观念, 对财务问题处理的手段也存在较大差异, 在这种环境下, 母企业会计人员即使完全按照操作规范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 也不能有效降低各种数据之间本质的差异, 最终对集团各项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造成了较大影响。

2. 合并细节规范性不足

由于我国相关制度不完善, 很多集团企业在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编制时, 并没有明确所有编制细节, 其编制方法也较为落后, 致使合并财务报表在实际编制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很多母企业在对子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合并时, 由于各企业间的会计政策及工作方法都存在较大差异, 所以集团管理人员并不能较好明确合并范围, 对编制工作造成较大影响。母企业在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编制时, 其对子企业的控制程度主要分为两种, 一是实质控制、二是暂时性控制,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 很多集团都没有对暂时性控制进行明确规定, 在这种环境下,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存在着较大问题, 并不能体现出子企业实际财务情况, 最终对集团制定各种经济活动实施方案造成了极大影响。

3. 会计政策统一度不高

在实际生活中, 各子企业会计政策存在较大差异, 致使母企业在对合并报表进行编制时, 由于各项会计信息并不是来自同一计算方法, 所以合并财务报表反映出的各种信息并不能符合集团企业的整体情况, 难以有效帮助集团制定有效的经营措施。虽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了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及相关内容, 并对某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制订了相关条例, 规定母企业与子企业的会计政策必须统一, 但是实际情况中, 由于每个企业的经营方法以及经营活动都存在差异, 所以在合并过程中, 子企业如果完全按照母企业的会计政策进行调整, 很容易对自身各项经济活动的正常运作造成极大影响, 最终导致会计信息的准确度更低, 给集团整体发展带来极大不利。

三、集团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

1. 提高会计信息准确度

当集团企业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编制时, 由于合并财务报表各数据信息以各子企业会计信息为基础, 所以其受子企业会计政策、会计操作方法等方面的影响较大, 在实际情况中, 各子企业的财务政策都存在较大差异, 各项会计活动的操作方法也不一样, 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并不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难以有效反映出集团实际财务情况以及各项经济活动的经营情况。为了更好帮助集团企业了解自身实际财务情况, 明确现金流量的重要数据信息, 母企业必须根据各子企业实际情况对其会计政策、会计活动操作方法等内容进行统一, 并对子企业中重要经营项目进行明确, 优化合并财务报表的结构和形式, 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准确度, 更好帮助集团制定有效的经营活动方案, 这样才能提高集团企业自身经济效益, 促进集团企业更好发展。

2. 规范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细节

在实际合并过程中, 由于我国相关制度还不完善, 很多集团企业合并方法较落后, 没有明确具体合并范围, 致使集团在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编制时, 出现了许多问题。由于子企业数量较多, 分布较广, 很多集团在对其进行合并时,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 出现漏合及错合现象, 对企业多项工作的正常进行都造成较大影响。所以有关人员可以以母企业会计政策为依据, 对母企业在各子企业中的实际控制权和暂时性控制权进行判断, 并明确其财务决策以及管理经营的权利, 如果母企业在子企业中具有实际控制权, 则可判断子企业存在于合并范围;如果母企业在子企业中不具有实际控制权, 则可判断子企业不存在于合并范围。通过这种方法, 集团管理人员能够更好明确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规范编制细节, 提高合并财务报表相关数据的准确度, 保障合并工作正常进行, 从而为集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3. 统一集团会计政策

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母企业与各子企业间的会计政策存在较大差异, 而且会计活动操作方法、实施手段等内容都不相同, 当母企业在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编制时, 难以确保相关数据的准确度, 最终对集团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造成极大影响。为了保障集团企业经济效益, 母企业必须将子企业会计政策与自身会计政策进行统一, 由于各子企业的经济活动形式存在较大差异, 所以母企业在对会计政策进行统一时, 必须对子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对其会计政策进行合理调整, 防止子企业不能较好适应统一后的会计政策, 对其各项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造成影响。在对子企业会计政策进行统一后, 母企业还必须对其会计活动操作方法进行调整, 以满足新会计政策的需求, 从而促进集团企业更好发展。

四、结束语

合并财务报表在集团企业中有着重要作用, 其能够良好反映出企业整体财务情况, 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制定出有效的经营方案, 消除各种不良因素, 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经济效益, 促进企业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理韫.关于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关联方关系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4, (30) :165-165.

[2]刘化磊.对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的不足及建议[J].财经界, 2014, (33) :187-187.

[3]钟洁宇.投资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 2014, (32) :209-209.

[4]李卫民.关于集团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若干问题的探讨[J].知识经济, 2014, (10) :121-121.

浅析企业集团建造合同的合并抵销 篇8

集团企业承揽到大型BOT工程项目后, 一般都要设立企业直属项目部, 由该项目部作为总包方将工程再分包给集团内部建设公司 (一般是集团内部自行建设核算的子公司) 并由其具体承建。在分包建设过程中, 企业直属项目部和建设子公司所设立的分包工程项目部都应当按照建造合同准则确认相应的成本、收入与毛利。

在建造合同准则执行之前, 集团企业在编制建设合同的抵销分录时处理就较为简单, 只需按子公司参建项目部确认的分包收入抵销主营业务收入、按集团企业直属项目部的分包成本抵销主营业务成本即可。对于该BOT项目而言, 集团按政府的验工计价额确认收入, 并按照子公司施工成本与其直属项目部现场管理费用之和确认成本, 整体项目的毛利等于直属项目部与子公司分别确认的毛利之和, 此时一般不存在毛利抵销问题。

建造合同准则执行以后, 集团企业承发包中总包方和分包方都必须按建造合同准则分别确认毛利、收入与成本。项目部以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子公司的收入确认与业主成本确认及结算程度并无必然的对应关系。因而, 直属项目部及子公司各自完工进度的确定存在一定差异, 使得二者收入及毛利的确认可能存在重叠。所以, 在编制集团企业合并报表时, 就产生了集团企业与建造合同毛利和内部收入的合并抵销问题。

然而, 许多企业集团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只抵销集团内部收入, 对毛利的抵销处理则没有予以全面考虑, 割裂了集团企业工程合同 (总包方) 与子公司 (分包方) 工程合同的同一性,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产负债表 (“预收账款——已结算未完工款”和“存货——已完工未结算款”科目) 及其损益 (合并利润) 确认的准确性。针对这一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及其讲解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处理措施。本文结合实务工作经验, 详细介绍了一种与建造合同有关的合并抵销方法, 以期对广大实务工作者有所裨益。

二、集团企业建造合同合并抵销的理论分析

集团内部分包方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建造收入, 而该收入数额正是总包方所依据确认的内部分包成本。集团内部企业就一个BOT项目建造合同构成承包方与发包方关系的情况下, 双方都需要依据集团的统一会计政策并遵循建造合同准则, 于每个资产负债表确认合同成本与合同收入, 其个别报表中要反映建造合同的核算结果。一般在建造合同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情况下企业才采取完工百分比法确认相应的费用与收入, 其中, 完工进度以参建项目的实际发生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间的比例确定。

从集团企业整体来看, 其BOT项目核算对象是集团整体与政府所签订的施工总承包合同, 在计算完工百分比时, 内部承包方的合同毛利不应作为发包方的合同成本, 因为前者实质上是内部毛利。这样一来, 集团企业整体与政府签订的施工总承包合同成本可能与集团内部各独立核算建造合同的合同成本合计数存在差异。对于集团内部总包方对分包方的验工计价, 总包方只作备查登记, 但集团内部参建公司应确认“工程结算”。会计期末, 集团内部总分包方的往来余额和内部交易满足以下等式:集团内部分包方对总包方往来余额-内部分包方已结算未完工款项 (或+已完工未结算款项) =集团总包方对内部分包方往来余额。可见, 集团企业需要将这种差异进行抵销以正确编制合并报表。

三、同一建造合同业务合并抵销账务处理

接下来本文以某集团企业编制合并报表时建造合同抵销业务实例进行分析。

[例]假设A企业集团承揽了一项BOT工程施工任务 (业主为政府非关联方) , 施工期限初定为24个月, 合同初始价为36000万元。A企业设立直属项目部管理该BOT项目, 由A企业集团的B公司和C公司两个子公司负责具体施工, 其中B公司合同金额为13680万元, C公司合同金额为20520万元。据测算, A企业直属项目部的预计总成本为34560万元, 而B公司和C公司的合同预计总成本分别为13000万元和20000万元。总分承包期间, A企业直属项目部 (总包方) 发生了100万元的间接费用, B公司和C公司第一年实际发生的成本分别为2850万元和4800万元。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编制合并报表时, 企业集团应按以下步骤进行合并抵销账务处理:

(一) 当年度建造合同的合并抵销账务处理

首先, 依据建造合同准则有关要求, 集团企业与其子公司应各自按其完工进度进行合同收入与毛利的确认。

(1) C公司:第一年实际发生的成本为4800万元, 则完工进度为24% (4800/20000) ;按建造合同确认的收入为4925万元 (20520×24%) ;合同毛利为125万元[ (20520-20000) *24%]。

C公司会计账务处理如下 (单位:万元) :

(1) 确认当年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时,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直接人工等4800;贷:应付职工薪酬等4800

(2) 收到总包方批复的验工计价单时, 借:内部往来——A企业直属项目部5000;贷:工程结算5000

(3) 依据建造合同准则确认收入、成本及毛利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4800工工程施工——合同毛利125;贷:主营业务收入4925

(2) B公司:第一年实际发生的成本为2850万元, 则完工进度为21.92% (2850/13000) ;按建造合同确认的收入为2999万元 (13680×21.92%) ;合同毛利为149万元[ (13680-13000) *21.92%]。

C公司会计账务处理同B公司。

(3) A集团企业直属项目部依据建造合同确认收入:第一年实际发生的成本为8024万元 (2999+4925+100) , 则完工进度为23.22% (8024/34560) ;按建造合同确认的收入为8358万元 (36000×23.22%) ;合同毛利为334万元[ (36000-34560) *23.22%]。

A企业会计账务处理如下:

(1) 总包方 (直属项目部) 确认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时,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分包成本7924——间接费用100;贷:内部往来——B公司项目部2999——C公司项目部4925银行存款等100

(2) 依据建造合同准则确认收入、成本及毛利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8024工工程施工——合同毛利334;贷:主营业务收入8358

其次, 集团企业将该BOT项目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重新计算项目的当期完工进度和收入、成本及毛利。

(1) 重新确认全项目的合同预计总成本。等于项目总包方预计总成本与分包方预计毛利之差33360万元[34560- (13680-13000) - (20520-20000) ]。

(2) 重新确认单个项目的实际成本。等于总分包方实际发生成本的简单合计数与分包方依据建造合同准则确认的收入 (即集团内部分包成本) 之差7750万元[ (8024+2850+4800) - (2999+4925) ]。

(3) 重新确认全项目的综合完工进度。等于整个项目实际成本与整个项目合同预计总成本之商23.23% (7750/33360) 。

(4) 重新计算全项目的合并收入。等于综合完工进度与总包方预计总收入之积8363万元 (23.23%*36000) 。

(5) 重新确认全项目的毛利。合同毛利为613万元[23.23%* (36000-33360) ]。

而后, 将当年度集团内部各企业分别核算确认的建造合同收入、成本及毛利之和与重新计算后的集团应确认收入成本与毛利进行比较, 将差额部分予以抵销。其中, 毛利抵销数等于依据综合完工进度计算的合并毛利与各分包方毛利的合计数之差5万元[613- (334+149+125) ];收入抵销数等于依据综合完工进度计算的合并收入与各分包方收入的合计数之差-7919万元[8363- (2999+4925+8358) ]。抵销的毛利大于抵销的收入, 反映到集团合并利润表上时会使合并毛利最终增加5万元, 反映到合并资产负债表中, 会使当年度合并存货和未分配利润相应增加5万元。

抵销内部成本与收入的会计账务处理为, 借:主营业务收入7919工程施工——合同毛利5;贷:主营业务成本7924

最后, 对整个项目重新确认以判断是否需要计提预计合同损失并将该其与集团内部各分包方计提的合同预计损失的合计数进行比较, 差额部分予以抵销。由于集团内总包方的债务与分包方因建造合同形成的债权不一致, 集团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处理为, 借:内部往来——债务方债务余额、工程施工小于工程结算形成的贷差;贷内部往来——债权方债务余额、工程结算小于工程施工形成的借差。本例中, 因工程施工小于工程结算所形成的贷差为75万元[5000- (125+4800) ]。

依据企业所得税准则, 前面抵销了5万元的毛利, 相应产生了5万元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作如下调整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1.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25

(二) 以后年度建造合同的合并抵销账务处理

上年度集团编制合并报表时抵销了收入成本等损益项目, 故上年度合并报表的期初未分配利润与本年度以个别报表为基础汇总得出的期初未分配利润势必不同。因而, 企业在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应先抵销上年度抵销处理对本年度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 而后抵销本年度所发生的建造合同毛利及内部收入等。账务处理为, 借:工程施工——毛利5;贷:年初未分配利润5;借:年初未分配利润1.25;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25。

此外, 若上年度暂时性差异在本年有所增减, 还需要调整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如若第二年抵销分录要求调减13万元的利润, 即第一年5万元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变为第二年13万元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作如下处理,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3.25;贷:所得税费用3.25。

摘要:集团企业依据建造合同准则确认收入、成本及毛利, 在集团内部总分包情况下, 各分包单位须各自依据准则确认相应的建造收入成本及毛利, 集团企业需要抵销内部收入及毛利以编制合并报表。文章以案例的形式对集团建造合同的合并抵销账务处理进行了浅析, 以期对实务工作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企业集团,建造合同,合并抵销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3.

简述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篇9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是指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编报的子公司的范围, 确定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 具体的确定方法可分为两种:一般情况下的控制和特殊情况下的控制。一般情况下的控制是指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及以所有权加其他方式达到控制;特殊情况下的控制是指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母公司根据其特定经营业务的需要直接或间接设立特殊目的的主体, 向企业提供融资、商品或劳务以支持其主要经营活动;二是母公司实质上具有控制或控制特殊目的主体或其资产的决策权包括在特殊目的主体成立后才开始存在的某些决策权力, 通常采用预先设定经营计划方式授权;三是通过章程、合同或协议等, 母公司实质上具有获取特殊目的主体大部分利益的权力;四是通过章程、合同或协议等, 母公司实质上承担了特殊目的主体的大部分风险。

在确定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是否存在控制关系时, 应遵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注意表决权的判定, 特别是潜在表决权的判定。母公司控制的所有子公司都应纳入合并范围, 但合营企业不纳入合并范围。

2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

2.1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前期准备工作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涉及到数个法人企业实体, 为了使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准确完整、全面地反映企业集团的真实情况, 必须做好以下前期准备工作:

2.1.1 统一母子公司的财务报表决算日及会计期间, 使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保持一致。

2.1.2 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 使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保持一致。

2.1.3 对子公司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2.1.4 对子公司用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

2.2 合并财务报表的种类及编制原则

合并财务报表主要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和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它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构成一套完整的合并财务报表体系。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只调表, 不调账。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除了要遵循会计报表编制的一般原则和要求外, 还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

2.2.1 以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编制。

2.2.2 一体性原则。

2.2.3 重要性原则。

2.3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

2.3.1 编制合并工作底稿。

2.3.2 将已按权益法调整后的母公司会计报表与纳入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会计报表录入到工作底稿中, 计算出合计数。

2.3.3 编制抵销分录, 将母公司与子公司、各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经济业务对个别财务报表项目的影响进行抵销处理, 并将其记录到工作底稿中, 这是编制工作的关键。

2.3.4 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数额。

2.3.5 填列合并财务报表。

2.4 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

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需要进行抵销处理的项目主要有: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母公司与子公司、各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债权债务之间的项目;存货项目, 即内部购进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固定资产项目, 即内部购进固定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无形资产项目, 即内部购进无形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2.4.1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

(1) 购并日后的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 但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必须转换为权益法, 才能将内部事项抵平。具体的做法是: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 加子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的增加数乘以持股比例, 减已摊销的可归属投资溢价、已摊销的不可归属投资溢价、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编制抵销分录如下, 借: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商誉, 贷: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 (2) 购并日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的抵销。在非同一控制的企业合并业务发生后, 在抵销时, 需要按购买日被购买方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来调整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 购买方相应按权益法核算调整长期股权投资, 合并成本大于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 (3) 交叉持股的处理。各子公司之间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子公司对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应当将长期股权投资与其对应的子公司或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相互抵销。

2.4.2 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债权与债务项目的抵销。

(1) 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需要进行抵销处理的内部债权债务项目主要包括: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预付账款与预收账款;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应收股利与应付股利;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抵销时应借债权, 贷债务, 如借:应付账款, 贷:应收账款等。 (2) 内部债权计提坏账准备的抵销。如果内部债权计提了坏账准备, 则编制抵销分录时, 应将内部债权已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予以抵销, 编制抵销分录, 借: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2.4.3 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

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 应将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予以抵销。如果当期内部购入存货全部未对外销售, 编制抵销分录时,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存货;如果内部购入的存货已全部对外销售, 编制抵销分录时,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如果当期内部购入存货部分对外销售, 部分未对外销售, 编制抵销分录时,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2.4.4 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

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必须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中包含的内部未实现销售利润予以抵销, 下面以固定资产为例来说明其抵销处理, 无形资产的未实现销售利润的抵销处理与此相似。

例:假设A公司和B公司均为同一母公司的子公司, 2008年6月10日, B公司以100万元的价格从A公司购入其生产的产品, 成本为80万元, B公司购入后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 (假设该固定资产以10年计提折旧) , 当年编制抵销分录时应作如下处理, 借:营业收入100万元, 贷:营业成本80万元, 贷:固定资产20万元;并将本年内部多计提的折旧金额予以抵销, 借:累计折旧1万元, 贷:管理费用1万元。

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 报告期内增加或处置子公司时期初数的处理原则: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要调整期初数,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不需调整期初数, 报告期内处置子公司不需调整期初数。

2.5 编制合并利润表

合并利润表应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利润表为基础, 在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利润表的影响后, 由母公司合并编制。编制合并利润表时需要抵销处理的项目主要有: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项目;内部投资收益项目, 包括内部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项目、内部权益性资本投资收益项目;管理费用项目, 即管理费用中的内部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等;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利润分配项目。

2.5.1 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的抵销。在进货企业将内部购进的商品用于对外销售时, 可以出现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内部购进的商品全部实现对外销售。这种情况下, 销售企业、购买企业分别确认销售收入和结转销售成本, 在个别企业的利润表中都进行了反映, 但从整个企业集团来看这一购销业务只实现了一次, 其销售收入只是购买企业销售该产品的销售收入, 其销售成本只是销售企业销售该产品的成本。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需要进行抵销,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第二种情况:内部购进的商品全部未实现对外销售, 形成期末存货。这种情况,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应做抵销分录,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存货。

第三种情况:内部购进的商品部分实现对外销售, 部分形成期末存货。这种情况,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应做抵销分录,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存货。

2.5.2 内部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抵销。

如果内部应收账款计提了坏账准备, 在编制合并利润表时, 应将本年计提的坏账准备予以抵销, 做抵销分录, 借: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2.5.3 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

如果存货计提了跌价准备, 在编制合并利润表时, 应将本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予以抵销, 做抵销分录,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2.5.4 内部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抵销。

如果母公司或子公司发行债券, 企业集团内部子公司或母公司购入, 在编制合并利润表时, 应将内部交易产生的利息收支予以抵销, 做抵销分录, 借:投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

2.5.5 内部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相关项目的抵销。

母公司确认的对子公司投资产生的投资损益,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应将确认的投损益予以抵销, 同时将子公司做的利润分配项目予以抵销, 做抵销分录, 借: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权益、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未分配利润。

2.5.6 内部提取盈余公积的抵销。

盈余公积是根据国家的法定要求提取的, 并不会因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而消失, 但在上述抵销分录中, 已将子公司的盈余公积抵销, 因此, 应将被抵销的子公司盈余公积予以恢复。做分录如下,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提取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

2.6 合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合并现金流量表是综合反映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流入、流出数量及其增减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要求按收付实现制反映企业经济业务所引起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其编制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 我国已经明确规定企业对外报送的现金流量表采用直接法编制, 在采用直接法的情况下, 以合并利润表有关项目的数据为依据, 调整得出本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数量。在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 应将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间发生的内部现金流入或流出予以抵销。在编制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时, 应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三大类的情况分别分析抵销, 以反映企业集团一定期间的现金流量情况。

2.7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应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为基础, 在抵销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对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影响后, 由母公司合并编制。具体编制方法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

2.7.1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相互抵销, 各子公司之间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子公司对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应当比照上述规定予以抵销。

2.7.2 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应当抵销。

2.7.3 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间发生的其他内部交易对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应当予以抵销。

有少数股东的, 应当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增加“少数股东权益”项目, 反映少数股东权益变动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快速掌握2006年企业会计具体准则》.主编.王伶.副主编.王国生, 赵桂娟.中信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集团合并 篇10

如果一个企业希望获得另一个企业的股份,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第一种就是通过现金、票据、债券、以及其他资产去收购对方的股份;第二种就是通过本企业自身所持有的股票去交换对方的股票,以此实现双方股权的合并。这两种方法是如今公司企业进行合并常用的两种方法。

(一)购买法

购买法也称收买法,指的是通过现货币现金、股票、债券进行购买活动,其相对应所支付的现金货币、股票、债券就是企业的购买成本。统一采取与处理普通购置资产相同的原则,处理收购的企业。购买法的主要特点是所购买的企业资产归为收购者所有,其资产价值被重新确定,以及购买过程中的商誉状况应掌握,商誉状况的好与坏决定合并收益的成功与否。

(二)权益集合法

所谓的权益集合法指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股票表决的方式将他们的股权结合在一起的方式。和收购法截然不同,企业的资产为股东共同所有,资产价值不被重新确定,以及在购买过程中的商誉状况不需要掌握,并不会影响合并的收益。

二、合并财务报表流程

(一)会计期间适应会计政策

一般财会人员在编制合并报表之前,需要保证母公司和旗下所有的子公司的会计期间和会计期间相适应,保证工作的稳健运行。其具体做法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若母公司所采用的的会计政策和子公司的会计政策不一致的,子公司应该根据母公司的会计政策进行相对应的调整,保证上下一致性,若因实际情况而难以调整的话,子公司可以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的原则,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自行编制自己的财务报表;若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和子公司会计期间不同,子公司应该根据母公司的会计期间进行相应的调整,若因实际情况而难以调整的话,子公司可以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期间的原则,自行编制自己的财务报表。

(二)进行底稿合并工作

底稿合并工作是编制财务报表工作的基础。底稿合并工作工作量相对较小,只需将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各个项目的总资金进行汇总,最终得出合并报表的合并金额。

(三)进行调整分录和抵消分录工作

调整分录和抵消分录工作继底稿合并工作之后,是合并财务报表重要的一步,如果调整分录和抵消分录工作没有做好,会直接影响财务报表中的一部分项目。在涉及调整和抵消固定资产折旧的时候需要注意其不是“累计折旧”来进行调整和抵消。

(四)汇总合并报表的金额

在进行此项工作的时候,不只是将母公司和子公司的项目总金额汇总,还需要分别列举出各个项目资产、负债的项目、权益项目、收入和费用项目的合并金额,追求工作的严谨性。

(五)完成合并财务报表

按照底稿中的各个项目资产、负债的项目、权益项目、收入和费用项目的合并金额,生成正式的合并财务报表,上传到董事会,财务报表工作才算最终完成。

三、合并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研究

(一)运营能力分析

运营能力,具体指的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利用资产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的运营能力表现在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收款周转率以及固定资产周转率上。对一个企业的运营能力的分析实质上就是分析计算出该企业的运行的效率和效益等各项指标,以此来对一个企业的运营能力作出评价。运营能力的分析一方面有利于企业资产营运效率的评价,有利于企业从中发现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作出补充;另一方面也为以后企业的未来指明方向。

(二)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指的是企业集团获取利润的能力,是衡量一个企业集团管理者优秀的指标。盈利的能力可以从业务中的资产报酬率、资产收益率及净利润率反映出来。

资产报酬率=净利润/ 资产平均总额*100%。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额。可以看出资产报酬率与净利润成正比,与资产平均总额成反比,表明资产报酬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

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100%。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成反比,相当于收益增加,成本下降。资产收益率越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收益甚好,风险较小,值得投资。这一指标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依据。

净利润率=净利润/业务收入收入净额*100%。同样净利润率越高,企业在业务中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强。影响净利润率这一指标的因素包括商品的成本、价格、数量、质量、以及税额等等。

(三)发展能力分析

企业的发展能力,指的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速度,其表现就是企业在规模上的壮大以及利润的增加。企业的发展能力会随着市场的发展环境而不断变化,同时也受到企业规模、市场占有率以及盈利能力影响。对企业发展能力的分析目的是对企业发展前景作出客观评价。

(四)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企业集团还清企业各种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分析具体包括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由于企业集团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法律上的债权人是相对于独立的法人主体而言的,所以债权人可以依法获得求偿权。从中可以看出若要编制一个科学的报表需要从个别财务报表为依据来对合并报表作出分析。

总的来说,在研究合并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中需要搞清楚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关系,适当加强母公司的控制地位。做到这一点,需要企业上层管理者科学管理的和决策,这样才有利于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皓青.关于合并财务报表分析的若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

上一篇:隐球菌性下一篇:带式输送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