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并(精选9篇)
业务合并 篇1
2009年4月30日,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59号) (简称“新办法”) 和《关于企业清算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60号) , 为实施企业所得税法后的企业重组业务中企业所得税的处理提供了框架式指导。与以前颁布的《企业改组改制中若干所得税业务问题的暂行规定》 (国税发[1998]97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合并分立业务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0]119号) 等相关文件 (简称“旧办法”) 相比, 新办法既有对旧办法部分内容的整合, 也增加了新的规定, 使得企业重组业务税务处理更具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新办法规定, 企业合并是指一家或多家企业 (简称“被合并企业”) 将其全部资产和负债转让给另一家现存或新设企业 (简称“合并企业”) , 被合并企业股东换取合并企业的股权或非股权支付, 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依法合并。在新办法中, 企业合并的形式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 不包括控股合并。需要注意的是, 控股合并适用新办法中“股权收购”的税务处理规定。
一、新旧办法下企业合并业务所得税处理的差异
企业合并业务的税务处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企业合并时需要缴纳税款、不享受税收优惠的处理方式, 新办法称之为“一般性税务处理”, 旧办法称之为“应税合并”。新旧办法在这方面的差异比较小, 主要是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有关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方面的差异, 即新办法是以“公允价值”为计税基础, 而旧办法是以“经评估确认的价值”为计税基础。另一种是企业合并时享受税收优惠的处理方式, 新办法称之为“特殊性税务处理”, 旧办法称之为“免税合并”。新旧办法在这方面的差异比较大。下面就该差异进行分析。
1. 确定被合并企业是否享受税收优惠的标准不同。
旧办法以非股权支付额不高于所支付的股权票面价值的20%作为比例标准来确定是否享受税收优惠, 而新办法以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作为比例标准来确定是否享受税收优惠。
从资料的取得和计算来说, 新办法的规定更具可操作性。分析其原因主要是, 新办法使用的是直接可以从双方的交易资料中获取的股权支付金额和交易支付总额, 而不是股权票面价值和非股权支付额。
2. 被合并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不同。
旧办法把20%作为免税合并的唯一条件, 而没有规定其他实质性条件, 如对所有者权益以及所有者权益持续时间标准、经营持续性标准等都没有规定, 容易给以逃避缴纳税款为目的而进行合并的企业留下可乘之机。新办法在确定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时, 比较全面地考虑了合并目的、被合并企业经营的连续性和所有者权益的连续性等。新办法的具体规定是要求企业同时符合以下5个条件: (1) 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 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 (2) 被收购、合并或分立部分的资产或股权比例符合规定的比例; (3) 企业重组后的连续12个月内不改变重组资产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 (4) 重组交易对价中涉及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 (5) 企业重组中取得股权支付的原主要股东, 在重组后连续12个月内, 不得转让所取得的股权。
与旧办法相比, 新办法完善了企业合并中相关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的限制性条件, 有效地防止了企业利用合并方式偷逃税款的行为。
3. 被合并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对应的资产范围不同。
旧办法是在达到享受税收优惠规定的比例后, 被合并企业直接对全部资产不确认转让所得或损失, 不计算缴纳所得税, 而不区分是股权支付还是非股权支付对应的资产。在新办法中, 被合并企业满足享受税收优惠的5个条件后, 只可以享受对交易中股权支付对应的资产暂不确认转让所得或损失的优惠, 而对交易中非股权支付仍需要在交易当期确认相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并调整相应资产的计税基础。非股权支付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的计算公式是:非股权支付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被转让资产的计税基础) × (非股权支付金额÷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 。
与旧办法相比, 新办法称之为“特殊性税务处理”而不是“免税合并”是更为合理的, 因为被合并企业满足享受税收优惠的条件后, 仅对交易中股权支付对应的资产暂不确认转让所得或损失。
4. 合并企业弥补被合并企业亏损的计算方法不同。
旧办法规定, 被合并企业未超过法定弥补期限的以前年度亏损可由合并企业继续按规定用以后年度实现的与被合并企业资产相关的所得弥补。具体按下列公式计算:某一纳税年度可弥补被合并企业亏损的所得额=合并企业某一纳税年度未弥补亏损前的所得额× (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合并后合并企业全部净资产公允价值) 。新办法规定, 被合并企业未弥补完的亏损可以由合并企业在剩余弥补期限内弥补。允许弥补亏损的计算公式是: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
与旧办法相比, 新办法不再强调合并企业必须用与被合并企业资产相关的所得弥补, 并对合并企业对被合并企业亏损弥补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 大大减少了企业的工作量, 简化了企业合并业务的税务处理。
二、新办法下企业合并业务所得税处理及实例分析
1. 特殊性税务处理。
(1) 被合并企业的税务处理。特殊性税务处理属于税收优惠的范畴, 被合并企业涉及的税务处理有3个方面: (1) 被合并企业股东取得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 以其原持有的被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确定; (2) 被合并企业股权支付不确认对应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 (3) 被合并企业非股权支付确认对应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 非股权支付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被转让资产的计税基础) × (非股权支付金额÷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 。
(2) 合并企业的税务处理。合并企业除需对极少数非货币性质的非股权支付额按照视同销售计缴所得税外, 基本上无需纳税。合并企业涉及的税务处理有3个方面: (1) 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全部资产的计税基础, 以被合并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 (2) 合并企业可以承继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 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 (3) 在吸收合并中, 合并后的存续企业性质及适用税收优惠的条件未发生改变的, 可以继续享受合并前该企业剩余期限的税收优惠, 其优惠金额按存续企业合并前一年的应纳税所得额 (亏损计为零) 计算。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企业进行特殊性税务处理时, 除了需要同时满足5个条件外, 新办法还要求当事各方在该重组业务完成当年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时, 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交书面备案资料, 证明其符合各类特殊性重组规定的条件。否则, 一律不得按特殊性重组业务进行税务处理。
例1:甲公司是由A、B两个法人股东投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9月, 甲公司被乙公司合并。根据协议的规定, 乙公司支付给甲公司的收购价款包括股权支付额1 800万元 (股权票面价值1 500万元) , 通过银行存款支付200万元。合并时, 甲公司账面净资产为1 600万元, 公允价值为2 000万元, 尚有2006年未弥补的亏损额100万元。2008年乙公司经税务机关核定, 应纳税所得额为1 000万元, 合并后乙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8 000万元。假设合并行为符合特殊性重组规定的条件, 2008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为6.5%。试说明甲、乙公司的税务处理。
解:股权支付金额÷交易支付总额×100%=1 800÷ (1 800+200) ×100%=90%>85%。
由于股权支付金额与交易支付总额之比大于85%, 所以属于特殊性税务处理的情况, 具体税务处理如下: (1) 被合并企业甲公司的税务处理:甲公司2006年的未弥补亏损可以由乙公司进行弥补, 至于能否全额弥补, 还要考虑由合并企业进行亏损弥补的限额规定;甲公司股权支付不确认对应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甲公司非股权支付需要确认对应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甲公司非股权支付应确认的资产转让所得= (2 000-1 600) ×200÷2 000=40 (万元) 。 (2) 合并企业乙公司的税务处理:乙公司税前可以在剩余期限 (2008~2011年) 内弥补甲公司以前年度的亏损。可由乙公司弥补的甲公司亏损的限额=2 000×6.5%=130 (万元) 。而甲公司的实际未弥补亏损为100万元, 所以这100万元均可由乙公司弥补, 乙公司应纳所得税= (1 000-100) ×25%=225 (万元) 。若甲公司的未弥补亏损为300万元, 则只能由乙公司弥补130万元, 乙公司应纳所得税= (1 000-130) ×25%=217.5 (万元) 。
2. 一般性税务处理。
(1) 被合并企业的税务处理。根据新办法的规定, 被合并企业涉及的税务处理有3个方面: (1) 由于被合并企业不再持续经营, 发生结束自身业务、处置资产、偿还债务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剩余财产等经济行为, 依据财税[2009]60号文件的规定, 被合并企业全部资产均按可变现价值或交易价格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计入清算所得; (2) 企业及其股东都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 (3) 如果被合并企业被合并前存在尚未弥补的亏损, 可以清算所得抵补, 余额缴纳所得税, 不足以弥补的亏损不得结转到合并企业弥补。
(2) 合并企业的税务处理。合并企业支付的合并价款中如果包含非现金资产, 则应对这部分非现金资产视同销售计缴所得税, 一般不产生其他的所得税纳税义务, 这与特殊性税务处理是一致的。合并企业一般性税务处理主要是合并企业按公允价值确定接受被合并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以及不得弥补被合并企业以前年度的亏损两个方面。
例2:接例1, 假设乙公司支付给甲公司的收购价款中股权支付额为1 500万元 (股权票面价值1 200万元) , 通过银行存款支付500万元, 其他条件不变。试说明甲、乙公司的税务处理。
解:股权支付金额÷交易支付总额×100%=1 500÷ (1 500+500) ×100%=75%<85%。
由于股权支付金额与交易支付总额之比小于85%, 所以属于一般性税务处理的情况, 具体税务处理如下: (1) 被合并企业甲公司的税务处理:甲公司2006年的亏损不得由乙公司进行弥补, 而是由甲公司在本公司进行清算时按照财税[2009]60号文件规定的顺序将亏损从清算所得中扣除。即使甲公司的清算所得不足以弥补亏损, 未弥补完的亏损也不能转入合并企业乙公司加以弥补。甲公司按交易价格确认有关资产转让所得=2 000-1 600=400 (万元) , 计入甲公司的清算所得。 (2) 合并企业乙公司的税务处理:由于乙公司不可以税前弥补甲公司以前年度的未弥补亏损, 所以乙公司应纳所得税=1 000×25%=250 (万元) 。
业务合并 篇2
国税发[2000]119号
为鼓励和促进有正常经营需要的企业合并、分立业务的健康发展,规范和加强合并、分立业务的所得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企业改组改制中若干所得税业务问题的暂行规定》的精神,现将企业合并、分立业务中当事各方涉及的所得税处理问题进一步补充规定如下:
一、企业合并业务的所得税处理
企业合并包括被合并企业(指一家或多家不需要经过法律清算程序而解散的企业)将其全部资产和负债转让给另一家现存或新设企业(以下简称合并企业),为其股东换取合并企业的股权或其他财产,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依法合并。企业合并业务的所得税应根据合并的具体方式处理。
(一)企业合并,通常情况下,被合并企业应视为按公允价值转让、处置全部资产,计算资产的转让所得,依法缴纳所得税。被合并企业以前的亏损,不得结转到合并企业弥补。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的有关资产,计税时可以按经评估确认的价值确定成本。被合并企业的股东取得合并企业的股权视为清算分配。
合并企业和被合并企业为实现合并而向股东回购本公司股份,回购价格与发行价格之间的差额,应作为股票转让所得或损失。(此条款已失效或废止)
(二)合并企业支付给被合并企业或其股东的收购价款中,除合并企业股权以外的现金、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以下简称非股权支付额),不高于所支付的股权票面价值(或支付的股本的账面价值)20%的,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当事各方可选择按下列规定进行所得税处理:
1.被合并企业不确认全部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不计算缴纳所得税。被合并企业合并以前的全部企业所得税纳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担,以前的亏损,如果未超过法定弥补期限,可由合并企业继续按规定用以后实现的与被合并企业资产相关的所得弥补。具体按下列公式计算:某一纳税可弥补被合并企业亏损的所得额=合并企业某一纳税未弥补亏损前的所得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合并后合并企业全部净资产公允价值)。
2.被合并企业的股东以其持有的原被合并企业的股权(以下简称旧股)交换合并企业的股权(以下简称新股),不视为出售旧股,购买新股处理。被合并企业的股东换得新股的成本,须以其所持旧股的成本为基础确定。
但未交换新股的被合并企业的股东取得的全部非股权支付额,应视为其持有的旧股的转让收入,按规定计算确认财产转让所得或损失,依法缴纳所得税。
3.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全部资产的计税成本,须以被合并企业原账面净值为基础确定。
(三)关联企业之间通过交换普通股实现企业合并的,必须符合独立企业之间公平交易的原则,否则,对企业应纳税所得造成影响的,税务机关有权调整。
(四)如被合并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基本相等,即净资产几乎为零,合并企业以承担被合并企业全部债务的方式实现吸收合并,不视为被合并企业按公允价值转让、处置全部资产,不计算资产的转让所得。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全部资产的成本,须以被合并企业原账面净值为基础确定。被合并企业的股东视为无偿放弃所持有的旧股。
二、企业分立业务的所得税处理
企业分立包括被分立企业将部分或全部营业分离转让给两个或两个以上现存或新设的企业(以下简称分立企业),为其股东换取分立企业的股权或其他财产。企业分立业务应按下列方法进行所得税处理:
(一)被分立企业应视为按公允价值转让其被分离出去的部分或全部资产,计算被分立资产的财产转让所得,依法缴纳所得税。分立企业接受被分立企业的资产,在计税时可按经评估确认的价值确定成本。
(二)分立企业支付给被分立企业或其股东的交换价款中,除分立企业的股权以外的非股权支付额,不高于支付的股权票面价值(或支付的股本的账面价值)20%的,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企业分立当事各方也可选择按下列规定进行分立业务的所得税处理:
1.被分立企业可不确认分离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不计算所得税。
2.被分立企业已分离资产相对应的纳税事项由接受资产的分立企业承继。被分立企业的未超过法定弥补期限的亏损额可按分离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进行分配,由接受分离资产的分立企业继续弥补。
3.分立企业接受被分立企业的全部资产和负债的成本,须以被分立企业的账面净值为基础结转确定,不得按经评估确认的价值进行调整。
(三)被分立企业的股东取得分立企业的股权(以下简称“新股”),如需部分或全部放弃原持有的被分立企业的股权(以下简称“旧股”),“新股”的成本应以放弃的“旧股”的成本为基础确定。如不需放弃“旧股”,则其取得的“新股”成本可从以下两种方法中选择:直接将“新股”总投资成本确定为零;或者,以被分立企业分离出去的净资产占被分立企业全部净资产的比例先调整减低原持有的“旧股”的成本,再将调整减低的投资成本平均分配到“新股”上。
三、企业合并、分立业务涉及的企业不在同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选择按照上述第一条第(二)项和第二条第(二)项的规定进行所得税处理的,须报国家税务总局审核确认。
四、本通知所称公允价值是指独立企业之间按照公平交易原则和经营常规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
业务合并 篇3
新浪CEO曹国伟表示:“这一合并的目的是为了整合中国最有实力的两大新媒体广告平台,为客户提供更为有效的整合营销服务。我们相信本次交易将大大加强我们媒体的覆盖率和影响力,使我们成为中国广告市场不可或缺的新媒体平台。”
针对新浪合并分众数字户外媒体广告业务一事,互联网资深人士吕本富表示,该交易对于双方而言都具有互补性,新浪在合并后将继续深化门户道路。“新浪合并的是分众核心业务,双方在业务上具有互补性。另一方面,新浪也通过这次合并把自己确立为媒体公司,并逐渐加大传媒力量。”
近期易观国际发布的报告显示,2008 年中国户外电子屏广告市场规模将达到66.9亿元,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率达60%;而即使最悲观的估计,互联网广告市场2009年也仍将有18%以上的增长。显然,新媒体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方正证券分析师还指出,金融海啸间接促成了此次合并,加速了行业整合的速度,分众市值大约为14亿美元,新浪市值大约为16 亿美元,合并完成后,分众传媒或将退市。
企业合并业务相关所得税处理 篇4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 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处理:合并方在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 应当按照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 (或发行股份面值总额) 的差额, 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 调整留存收益。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处理: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计入当期损益。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对合并成本进行分配, 按照确认所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 (一) 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应当确认为商誉。 (二) 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1.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计量进行复核;2.经复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 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二、准则关于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规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 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所谓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 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当税率变动或税基变动时, 必须按预期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进行调整。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 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 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 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企业应于资产负债表日, 分析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 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或收益) 。企业合并等特殊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 应于购买日比较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 按照本准则规定计算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合并业务有关所得税问题的规定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合并、分立业务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0]119号) 对企业合并业务中涉及的有关所得税问题予以明确规定:企业合并包括被合并企业 (指一家或多家不需要经过法律清算程序而解散的企业) 将其全部资产和负债转让给另一家现存或新设企业 (以下简称合并企业) , 为其股东换取合并企业的股权或其他财产, 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的依法合并。企业合并业务的所得税应根据合并的具体方式处理。
(一) 企业合并, 通常情况下, 被合并企业应视为按公允价值转让、处置全部资产, 计算资产的转让所得, 依法缴纳所得税。被合并企业以前年度的亏损, 不得结转到合并企业弥补。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的有关资产, 计税时可以按经评估确认的价值确定成本。被合并企业的股东取得合并企业的股权视为清算分配。
(二) 合并企业支付给被合并企业或其股东的收购价款中, 除合并企业股权以外的现金、有价证券和其他资产 (以下简称非股权支付额) , 不高于所支付的股权票面价值 (或支付的股本的账面价值) 20%的, 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 当事各方可选择按下列规定进行所得税处理:
1.被合并企业不确认全部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 不计算缴纳所得税。被合并企业合并以前的全部企业所得税纳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担, 以前年度的亏损, 如果未超过法定弥补期限, 可由合并企业继续按规定用以后年度实现的与被合并企业资产相关的所得弥补。具体按下列公式计算:某一纳税年度可弥补被合并企业亏损的所得额=合并企业某一纳税年度未弥补亏损前的所得额× (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合并后合并企业全部净资产公允价值) 。
2.被合并企业的股东以其持有的原被合并企业的股权 (以下简称旧股) 交换合并企业的股权 (以下简称新股) , 不视为出售旧股, 购买新股处理。被合并企业的股东换得新股的成本, 须以其所持旧股的成本为基础确定。
但未交换新股的被合并企业的股东取得的全部非股权支付额, 应视为其持有的旧股的转让收入, 按规定计算确认财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依法缴纳所得税。
3.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全部资产的计税成本, 须以被合并企业原账面净值为基础确定。
四、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业务所得税处理
[例1]盛世公司拥有A、B两个子公司, 2009年3月1日, A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股票1800万股 (每股面值1元, 市价2元) , 并支付存款200万元, 对B公司进行吸收合并, 并于当天取得B公司的净资产。B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与A公司相同。2009年3月1日, B公司资产负债状况如表1所示。A公司对B公司的合并, 属于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A公司取得的B公司资产、负债应按B公司资产、负债的原账面价值确认。
分析:存货的账面价值2000万元, 计税基础2500万元,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500万元,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25万元 (500×25%)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200万元, 计税基础800万元.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400万元,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100万元 (400×25%) 。合并日A公司应作出的会计处理为:
五、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业务所得税处理
沿用例1, 假设A和B两个公司的合并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吸收合并) 。那么购买日A公司应作出的会计处理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2006.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合并、分立业务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2000]119号) .
业务合并 篇5
1 中外运长航集团和招商局集团概况
中外运长航集团是由航运、物流、重工三大板块组成的综合物流产业集合体,集团以物流服务为核心主业,以航运产业为重要支柱业务,以船舶重工为重要配套业务,专注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铁路、水路、公路、航空、仓储、码头等物流专业服务,年营业收入亿元左右,净利润20多亿元。招商局集团是由交通、金融、地产三大板块组成的投资性央企,其营业收入与中外运长航集团相当,利润总额330多亿元。据知情人士介绍,在整合之前,两大集团已经在油品运输和地产开发领域展开合作,为后续业务协作奠定了基础。整合后,双方将致力于在综合物流、能源及散货运输、园区开发及港航联运、装备制造等多个业务板块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
就航运板块和重工板块而言,中外运长航集团与招商局集团的资产规模差距较大,业务重合度不高,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例如:在航运领域,中外运长航集团侧重于内河运输,其资产来自于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而招商局集团则以海运为主;重组后,双方在枢纽港、支线码头和驳运网络资源等方面有望形成更大的协同效应,中外运长航集团的长江经济带和珠三角江海联运体系也有望与招商局集团的东南亚、欧洲区域港航网络体系相连。
值得一提的是,双方在油运板块的业务重合度较高。早在2014年,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商轮船就与中外运长航集团签署超大型油船船队合资协议,组建中国能源运输有限公司开展油运业务,船队规模仅次于中远集团与中海集团重组后的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 中外运长航集团和招商局集团物流业务发展现状
2.1 中外运长航集团物流业务发展现状
中外运长航集团的物流业务包括货运代理、船务代理、供应链物流、快递、仓储、码头服务、汽车运输等,其控股的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多项物流资质(见表1)。中外运长航集团在国内多个物流领域均位居前列:在仓储领域,中外运长航集团下属206家仓储企业的仓库、堆场、箱站、码头等占地面积共计1 200万m2,仓库数量和面积居国内仓储企业首位;在货运代理、船务代理和航空货运领域,中外运长航集团是我国最大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最大的航空货运和国际快件代理公司以及第二大船务代理公司。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5年12月发布的中国物流企业50强名单显示,中外运长航集团物流业务营业收入高达783亿元。
中外运长航集团多年来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大而不强,具体表现为其创利能力较弱以及其下属公司在经营上大多各自为政。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外运长航集团对其下属公司的投入不足,其下属公司大部分都是打着中外运长航集团的旗号建立起来的混合所有制公司。
2.2 招商局集团物流业务发展现状
招商局集团的物流业务包括公路运输、仓储运营、冷链物流、快运、托盘租赁、货运代理等,其物流板块目前以招商局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物流)为主导。截至2014年底,招商物流总资产达61.22亿元,营业收入67.43亿元,利润总额2.86亿元;已形成遍布全国的物流网络实体,在全国72个重要城市建立运作节点,物流配送可及时送达全国700多个城市。目前,招商物流经营的现代化分发中心面积达200多万m2,其中自建分发中心面积超过110万m2;已在全国成功运作12条区域间干线和条中长途公路运输线路,拥有各类可控运输车辆余辆,年运输周转量64亿t km。
2014年,招商物流确定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1544战略”:“1”指努力打造成为全国领先的全供应链物流服务商;“5”指实现网络化、信息化、集约化、标准化、国际化的“五化”发展;“44”指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四流”融通以及打造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的“四网”合一。“1544战略”的核心是发展,具体要求是做大规模、做强能力、做优业绩。“1544战略”提出招商物流的发展目标、管理要求和发展方式,为招商物流打开新的发展天地。招商物流强调以集约化保障高效执行力,以网络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信息化为运作核心纽带,以标准化提升服务能力,以国际化推动企业发展。
目前,从经营数据来看,招商物流的规模与2015年全国物流企业50强中排名第20位左右的企业相当,实力不容小觑;但与我国物流市场的庞大体量相比,招商物流的营业收入又显得微不足道。此外,虽然招商物流在我国仓储行业的排名比较靠前,但其公路运输业务仅初具规模。如果不合并中外运长航集团,招商局集团要实现“1544战略”的难度不小。中外运长航集团拥有海陆空全方位的物流能力且各种资质齐全,能够弥补招商局集团物流板块存在的诸多短板。
3 招商局集团合并中外运长航集团后物流业务整合展望
2015年12月27日,招商局集团在招商物流前海总部召开会议,宣布调整招商物流的经营班子,任命张锐为招商物流总经理。招商局集团总经理李晓鹏莅临会议并对招商物流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提出总体要求,其讲话传达出以下信息:首先,招商物流要坚定不移地推进 “1544战略”;其次,招商物流目前仍然以重资产投入为主,需要向商融通(即供应链金融)和“互联网+”的方向转变;再次,要与中外运长航集团错位发展、协调发展、整合发展;最后,要把招商物流的品牌打造得更响亮。
3.1 货运代理、船务代理领域的整合以中外运长航集团为主导
在水路货运代理方面,中外运长航集团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海运代理企业和无船承运人;在航空货运代理方面,中外运长航集团与40多家航空公司、100多家海外货运代理企业紧密合作;在铁路货运代理方面,中外运长航集团提供国际铁路联运及大陆桥运输服务,业务覆盖俄罗斯、蒙古、越南、中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中外运长航集团的业务网点遍布全球主要城市,其通过在主要贸易国家设立自有机构以及与海外伙伴合作的方式建设海外网络,服务范围通达全球,能够为客户提供最优化的“门到门”全程货运服务和增值物流服务。
3.2 仓储和运输领域的整合以招商物流为主导
(1)仓储业务 从地理位置和经营能力来看,招商物流与中外运长航集团在仓储资源方面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在全球化物流的视角下,目前海外仓是众多跨境贸易企业和跨境物流企业的痛点,招商物流和中外运长航集团可以借助招商局国际有限公司的海外业务基础完善海外仓,为跨境贸易服务;在国内仓储方面,双方的仓储资源规模已经较大,下一步将重点解决优化运作的问题。
(2)干线运输 在干线运输方面,招商物流具有较强的网络化公司掌控能力,国内干线运输可以招商物流为班底进行整合,国际干线运输则在全球范围内整体考虑。
(3)公路快运 招商物流于2014年收购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快运企业深圳市恒路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路物流)70%的股权,正式将该公司纳入麾下。招商局集团合并中外运长航集团后,可以恒路物流为骨架,通过直营或加盟模式整合分布在全国各地打着中外运长航集团旗号的混和所有制小公司,并联合招商美冷和招商路凯,在某些区域率先开展仓配一体化带托盘运输,从而构建完善的配送网络,增强为高端客户服务的能力。
3.3 多方合力搭建跨境电商综合物流服务平台
中外运长航集团旗下的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从2014年开始在跨境电商物流领域展开布局,先后开通上海、杭州、广州、郑州、重庆、义乌等跨境口岸,并与网易、苏宁、敦煌网等大型跨境电商平台合作。招商物流也在跨境电商服务平台领域逐步发力,其在深圳、宁波等地拥有跨境保税仓, 并于2015年与以贸易流通为主业的世界500强企业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此外,在跨境电商快递领域,招商局集团是国内快递行业第一梯队成员顺丰速运的第二大股东,最近双方接触频繁,据称将展开更深入的合作。海外仓、干线运力通道、冷链、口岸清关和操作、落地配送等综合资源和能力是搭建跨境电商综合物流服务平台的必要条件。中外运长航集团拥有强大的通关能力和配送能力,招商物流拥有一流的仓储运作能力和冷链运输能力,加上以顺丰速运为整合平台的跨境电商快递业务,三方合力有望搭建具备全面、高效服务能力的跨境综合物流服务平台。完善而强大的物流网络使货权风险可控成为可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供应链金融、贸易、保理等高附加值业务的开展也将水到渠成。
业务合并 篇6
一、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投资业务的初始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CAS 2) 第三条要求购买方在购买日按合并成本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成本是购买方为取得股权所付出资产或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包括所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 它是购买方取得控股权的代价。《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CAS 20) 第十三条规定, 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应当确认为商誉;第十七条规定, 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企业合并中, 母公司的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 按本准则的规定列示。目前, 对长期股权投资业务核算规范存在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应按照购买方合并成本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有的认为应按照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确认长期控股合并投资的初始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业务有关核算规范有其各自适用的条件:非同一控制下未取得控股权的长期股权投资业务, 应以投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形成单一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 购买方在此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的各项可辨认资产和负债按其公允价值入账的, 购买方应按CAS 20第十三条的规定进行核算;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投资业务, 控股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资格继续存在, 合并后形成了母子公司关系和企业集团, 被投资方的资产和负债未直接转移到控股投资方, 控股投资方应按合并成本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但控股投资方需代表企业集团编制合并确认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 这类股权投资业务应按CAS 20第十七条的规定进行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按合并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控股投资方取得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构成其长期股权投资入账额。非同一控制下控股投资的母公司代表企业集团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需将所属子公司的各项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反映在合并财务报表中, 为避免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重复计量,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报表日的账面余额应与报表日拥有的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相抵销, 两者之间的差额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反映, 不构成控股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入账额。
在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投资业务的初始计量中, 笔者认为应把握下列要点:
1.控股投资方与被投资方有各自独立的利益目标, 通常控股投资方付出资产或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与取得的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相符。如果两者不相符, 则控股投资方需按合并成本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额, 即:取得控股权的长期股权投资入账额=付出资产或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所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
2.投资转出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确认为控股投资方的营业外收支。
3.分清吸收合并与控股合并投资业务核算之间的区别。吸收合并形成单一会计主体, 不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购买方取得的被购买方的资产和负债按其公允价值计量并登记到购买方的账簿中, 购买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购买方的商誉;控股合并形成具有复合会计主体性质的企业集团, 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4.控股合并形成的企业集团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 子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和负债应按其公允价值列示在报表中, 为了避免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重复计量, 需要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与其享有的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相抵销。控股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小于取得的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集团的当期损益, 列入合并利润表中的营业外收入, 可理解为集团账面资产的增值收益;控股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大于取得的被投资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为集团的商誉, 而不是母公司的商誉。
5.分清合并投资与非合并投资业务核算的区别。在未取得控股权的长期股权投资业务中, 投资方应以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不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6.分清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下集团内部成员之间控股投资业务初始计量方法的区别。同一控制下控股投资方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按取得的被投资方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确认初始投资成本。
现举例说明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投资业务的初始计量:
例1:华新公司与光明公司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两个企业, 2007年1月1日华新公司取得了光明公司60%的控股权。取得控股权日 (2007年1月1日) , 华新公司、光明公司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资料见下表:
金额单位:万元
如果华新公司分别按照以下出资方式取得光明公司60%的控股权, 则华新公司应依据相应的凭证作出下列会计处理 (会计分录中的金额单位均为万元) :
如果华新公司支付2 800万元现金 (含评估手续费等) 取得光明公司60%的控股权, 则:借:长期股权投资——光明公司2 800;贷:银行存款2 800。在编制控股合并日的合并资产负债表时, 华新公司应当将对光明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2 800万元与取得的光明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2 604万元 (4 340×60%) 相抵销 (下同) , 并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确认集团商誉196万元 (2 800-4 340×60%) , 但这不形成华新公司的商誉。
如果华新公司发行1 000万股股票 (每股面值1元、公允价值2.5元) 换取光明公司60%的控股权, 则:借:长期股权投资——光明公司2 500 (2.5×1 000) ;贷:股本 (或实收资本) ——光明公司1 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或资本溢价) 1 500。在合并利润表中, 确认该投资形成的集团营业外收入-104万元 (2 500-4 340×60%) , 但这不形成华新公司的营业外收入。
如果华新公司以账面原价为1 700万元、已提折旧300万元、公允价值为1 800万元的建筑物换取光明公司60%的控股权, 假设没有发生相关税费。该控股合并交易符合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条件, 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确认换入资产的成本:借:长期股权投资——光明公司1 800, 累计折旧300;贷:固定资产1 700,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收益400。在合并利润表中, 该投资形成集团的营业外收入-804万元 (1 800-4 340×60%) , 但这不形成华新公司的营业外收入。
如果华新公司以账面原价为2 500万元、已提折旧20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100万元、公允价值为2 000万元的建筑物取得光明公司60%的控股权, 假设没有发生相关税费。华新公司根据企业合并和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核算规范:借:长期股权投资——光明公司2 000, 累计折旧2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0, 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200;贷:固定资产2 500。在合并利润表中, 该投资形成集团的营业外支出604万元 (4 340×60%-2 000) , 但这不形成华新公司的营业外支出。
如果控股权是由债务重组业务中的债权转化形成的, 则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按企业合并会计核算规范确认与按债务重组会计核算规范确认的结果是不同的。此时, 笔者认为, 按取得控股权的公允价值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能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华新公司有2 900万元光明公司所欠货款, 并已提取了200万元坏账准备。因光明公司陷入财务危机, 双方协商后同意华新公司的全部债权转化为光明公司60%的控股权, 重组日该控股权的公允价值为2 604万元。则华新公司的会计处理为:借:长期股权投资——光明公司2 604, 坏账准备200,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96;贷:应收账款——光明公司2 900。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集团商誉为0 (2 604-4 340×60%) 。
二、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投资业务确认投资收益的后续计量
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投资业务应当按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 确认各期投资收益和收回投资成本是把握成本法计量的关键和难点。应用成本法计量需注意把握下列要点:
1.确认本期投资收益 (设为m) 和本期收回投资成本 (设为n) 。笔者提出下列方法计算确定m和n:投资后到本年末止累计收回投资成本=投资后到上年末止累计分享被投资单位净利润-投资后到本年末止累计分享属于本年以前的股利额;m=投资后到上年末止累计分享被投资单位净利润-投资后到上年末以前累计分享被投资单位净利润;n=投资后到本年末止累计收回投资成本-投资后到上年末止累计收回投资成本。借:应收股利m+n;贷:投资收益m, 长期股权投资n。
2.分清控股合并投资业务后续计量中成本法与权益法核算的区别。在取得对被投资方共同控制权的联营、合营等股权投资业务中, 投资方应采用权益法进行后续计量, 即每年末依据被投资方实现盈亏等净资产的变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投资损益, 在分配股利时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时, 投资方应当在被投资方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 如果被投资方没有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则投资方不应确认投资收益。
现举例说明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投资业务确认投资收益的后续计量:
例2:华新公司在2006年初出资2 800万元取得了非同一控制下光明公司60%的控股权, 光明公司各年实现的净利润和股利分配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华新公司各年确认的投资收益和收回的投资成本的会计处理为:
2006年, 借:应收股利48;贷:长期股权投资——光明公司48。
2007年, 借:应收股利60, 长期股权投资——光明公司60{200×60%-[ (80+100) ×60%-48) ]};贷:投资收益120 (200×60%-0) 。
2008年, 借:应收股利30, 长期股权投资——光明公司150{ (200+300) ×60%-[ (80+100+50) ×60%-48+60) ]};贷:投资收益180[ (200+300) ×60%-200×60%]。
2009年, 借:应收股利90, 投资收益60[ (200+300) ×60%- (200+300-100) ×60%];贷:长期股权投资——光明公司150{[ (80+100+50+150) ×60%-48+60+150) ]- (200+300-100) ×60%}。
三、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投资业务的期末计量
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投资业务的期末计量主要是在确认所持控股权发生减值损失情况下提取减值准备, 需着重把握以下要点:
1.判断确认持有的控股权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果被投资企业本身的经营情况没有异常, 由于市场原因引起所持控股权公允价值发生变化, 则在成本计量模式下不需要对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但符合公允价值计量条件的可供出售股权资产, 投资企业在各报告期末按照持有股权份额的公允价值调整其账面价值, 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如果由于被投资企业本身的经营情况恶化等原因导致所持控股权贬值, 投资企业应当对所持控股权提取减值准备。
2.计量所持控股权的减值损失。具有控制权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确认方法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五条的规定处理, 即对于存在减值迹象且经减值测试表明股权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可收回金额) 低于其账面价值的, 应当将该股权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但由于所持控股权的未来现金流量数额和期限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实务中很难按照这种方法确定股权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由此, 笔者认为股权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宜以同类或类似股权市场交易价作为参照, 通过因素修正后调整获得该股权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并与其账面价值进行比较后确定应计提的减值准备, 把该股权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 即:所持股权资产的减值损失=股权资产的期末账面价值-股权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确认的减值损失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但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 不得通过损益转回, 应通过权益转回。
3.股权资产减值损失的账务处理。借:资产减值损失;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四、企业通过转让出售股权等方式减少控股权业务的会计处理
企业减少控股权业务中, 在注销所持有控股权账面价值 (账面净值) 的同时, 应特别注意转让控股权取得的收益与该控股权账面价值之间差额的会计处理。
1.转让出售控股权业务的会计处理。企业出售控股权取得的转让价款与该控股权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投资收益 (取得的转让价款小于控股权账面价值的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取得的转让价款大于控股权账面价值的差额) 。
2.所持有的控股权用于抵债业务的会计处理。企业抵偿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该控股权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营业外收支。借:应付账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 (抵偿债务的账面价值小于该控股权账面价值的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 (抵偿债务的账面价值大于该控股权账面价值的差额) 。
业务合并 篇7
会计准则规定, 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方应当在取得股权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入账成本,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应当调整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 调整留存收益;合并方支付的评估费用、审计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直接相关费用形成当期损益。在初始计量中, 应重点把握下列几点:
(1) 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可按以下方法确定:取得控股权的初始成本= (被投资企业各项资产账面价值总额-各项负债账面价值总额) ×控股比例
(2) 取得控股权转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即账面净值, 不包括支付的评估费用等直接相关费用。
(3) 投资企业转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取得被投资企业账面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 冲减投资方的资本公积, 反之, 增加资本公积。
(4) 应分清控股合并投资与非控股合并投资业务初始计量的区别。在未取得控股权的长期股权投资业务中, 如果取得股权的公允价能够可靠得到, 投资方通常按取得股权的公允价确认取得股权投资入账额;如果取得股权的公允价不能可靠得到, 投资方应当按照投出资产本身的公允价作为取得股权的初始入账成本。
(5) 分清与非同一控制下成员之间控股投资业务初始计量方法的区别。在非同一控制下控股投资方的长期股权投资入账数额应当按取得控股权的公允价确认。
[例1]田地公司与永新公司都是甲公司控制下的子公司, 2007年1月1日田地公司取得了永新公司60%控股权, 取得控股权日各公司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资料如表1所示:
单位:万元
(1) 如果田地公司支付1600万元现金 (含评估手续费用30万元) 取得永新公司60%股权, 田地公司的账务处理为: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入账成本额=2202×60%=1321.2 (万元)
需冲减的资本公积=1600-1321.2-30=248.8 (万元)
(2) 如果田地公司转出建筑物的账面原价1500万元, 已提折旧400万元, 市场公允价1800万元, 支付评估手续费10万元, 取得了永新公司60%的股权, 账务处理为:
(3) 如果田地公司发行400万股股票 (面值每股1元, 市场公允价每股2.5元) 换取永新公司60%股权, 账务处理方法为:
形成的资本溢价=400万股×2.5-400万股×1=600 (万元)
如果田地公司和永新公司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 那么上述各种方式中借方的长期股权投资入账数额应当按投出资产的公允价确认取得永新公司股权的初始入账成本。
二、同一控制下控股投资业务投资收益确认的后续计量
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投资业务应当按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 投资企业应当在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确认投资收益, 并规定所确认投资收益的数额仅限于被投资企业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 所获得现金股利超过确认的投资收益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确认各期投资收益和收回投资成本是把握成本法计量的关键和难点, 应特别注意下列要点:
(1) 依据成本法计量要求, 可以发现投资后累计确认的投资收益与累计分享股利加累计收回投资额之间存在等量关系, 可用下列方法计算确定本期投资收益 (m) 和本期收回投资成本额 (n) :
投资后到本年末累计收回投资成本=投资后到上年末止累计分享被投资企业净利润-投资后到本年末累计分享属于本年以前的股利额
本期应当确认的投资收益m=投资后到上年末止累计分享被投资企业净利润-投资后到上年末以前累计分享被投资企业利润
本年收回投资成本n=投资后到本年末累计收回投资成本-投资后到上年末累计收回投资成本
(2) 依据确认分享的本期股利、本期投资收益和本期收回投资成本额的凭证做出账务处理:借记“应收股利”, 贷记“投资收益”和“长期股权投资”。
(3) 分清控股投资业务后续计量中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区别。在取得对被投资方共同控制权的联营、合营等股权投资业务中, 投资方应采用权益法后续计量, 即每年末依据被投资企业实现盈亏等净资产的变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份额并确认投资损益, 在分配股利时作为股权投资的收回。
[例2]方圆公司在2006年初出资2000万元取得了同一控制下春江公司的60%股权, 春江公司当时的账面净资产价值额为3000万元, 投资后各年的净利润和分配的股利情况如表2所示:
单位:万元
2006年初方圆公司购买取得春江公司控股权时: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3000×60%=1800 (万元)
需冲减的资本公积=2000-1800=200 (万元)
方圆公司2006年确认投资收益和收回初始投资成本时:
注:2006年分配的股利是2006年投资前实现的净利润
方圆公司2007年确认投资收益和收回初始投资成本时:
方圆公司2008年确认投资收益和收回初始投资成本时:
方圆公司2009年确认投资收益和收回初始投资成本时:
注:如果方圆公司取得春江公司的共同控制权, 则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各年投资收益。
三、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投资的期末计量
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投资的期末计量主要是在确认所持有股权发生减值损失情况下提取减值准备金。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投资期末计量的会计处理中, 需着重把握以下要点:
(1) 判断持有的控股权价值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如果被投资企业本身的经营恶化等原因导致了持有其股权的贬值, 投资企业应当对所持有该股权提取减值损失准备金。
(2) 计量持有控股权的减值损失额。对于存在减值迹象且经减值测试表明股权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即可回收金额) 低于其账面价值的, 应当将该股权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回收金额, 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形成当期损益。确认的这种权益工具减值损失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但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 不得通过损益转回, 即应通过权益转回。
(3) 提取控股权减值损失的账务处理。
四、企业处置股权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
企业在转让、出售等方式处置控股权业务核算中, 应在注销持有控股权账面价值的同时, 需特别注意把握转让股权取得的价款与该控股权账面价值之间差额的会计处理。具体情况如下:
(1) 企业转让出售控股权业务时, 出售控股权取得转让款与该股权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形成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
(2) 持有的控股权用于抵债业务时, 抵偿的债务与该控股权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形成营业外收支。
(3) 持有的控股权用于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时, 换取资产公允价和进项税小于该股权账面价值的差额形成营业外支出, 反之, 形成营业外收入。
注:在编制控股合并投资业务的合并报表时, 母公司通过编制抵消分录消除集团内投资与受资项目之间的重复计量, 编制的抵消业务不登记到母公司账面中, 只需填列到合并工作底稿中, 在合计数基础上消除集团内容有关项目之间重复计量后得到合并数。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2006) 》, 2006年10月30日财政部发布。
业务合并 篇8
近日, 中国网络电视台推出全球首页和全新中文版首页。与此同时www.cctv.com和www.cntv.cn域名共同指向中国网络电视台首页, 这意味着央视网与中国网络电视台实现业务归并。根据规划, 改版后的中国网络电视台中文版以中央电视台为核心, 同时集纳了地方卫视频道节目, 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广播网)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国际在线) 音频节目。另一方面, 改版后的中国网络电视台中文版还强化了视频直播点播、视频分享、视频搜索、客户端、游戏等应用服务, 完善了博客、论坛、访谈等已有互动服务。合并后的CNTV.cn, 内容将主要以视频为主, 以前曾有的图片等内容将逐步由视频内容替代。
业务合并 篇9
一、抵销业务类型
1. 内部抵销
(1) 一级单位内部抵销。一级单位是指集团公司 (母公司) 。一级单位内部抵销是指一级单位所属二级非法人单位间发生的提供劳务或销售商品等交易后, 集团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时进行的内部抵销处理。
(2) 二级单位内部抵销。二级单位是指集团公司所属非法人分公司。二级单位内部抵销是指二级单位所属三级非法人单位间发生的提供劳务或销售商品等交易后, 二级单位在编制报表时进行的内部抵销处理。
2. 合并抵销
(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抵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抵销是指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方 (母公司) 编制合并报表时的抵销处理。
(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抵销。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是指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
(3) 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合并抵销。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合并抵销是指子公司年末按规定提取盈余公积, 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的合并抵销。
(4) 子公司分派股利合并抵销。子公司分派股利合并抵销是指子公司按规定分派股利, 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的合并抵销。
(5) 子公司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合并抵销。子公司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合并抵销是指子公司用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的合并抵销。
3. 内部债权、债务抵销
内部债权、债务抵销是指集团公司所属单位间形成的债权、债务, 母公司编制合并报表时的抵销处理。
二、抵销业务的处理
1. 内部抵销
(1) 一级单位内部抵销
(1) 提供 (或接受) 劳务和购销商品 (没有库存) 。抵销分录为:
(2) 内部购销商品 (有库存) 。抵销分录为:
“主营业务收入”按销售单位销售该商品的收入计算, 存货按销售企业销售毛利率乘以期末存货中从销售单位购买的部分计算。
(2) 二级单位内部抵销。提供 (或接受) 劳务。抵销分录为:
2. 合并抵销
(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抵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合并方应以合并日应享有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的份额作为形成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对价的差额, 调整合并方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 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的余额不足冲减的, 相应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1) 与全资子公司抵销
A、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抵销分录为:
B、母子公司间提供 (或接受) 劳务和购销商品 (没有库存) 。抵销分录则为:
(2) 与控股子公司抵销
A、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抵销分录为:
B、确认少数股东损益。抵销分录为:
(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抵销。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合并方应以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发行或承担的债务、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作为形成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
(1) 与全资子公司抵销
A、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抵销分录为:
B、母子公司间提供 (或接受) 劳务和购销商品 (没有库存) 。抵销分录为:
(2) 与控股子公司抵销
A、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抵销分录为:
B、确认少数股东损益。抵销分录为:
(3) 子公司提取盈余公积合并抵销。母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时需对子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进行抵销。抵销分录为:
(4) 子公司分派股利合并抵销
(1) 子公司为全资子公司
母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时需对子公司分派股利进行抵销。抵销分录为:
(2) 子公司为控股子公司
母公司在编制合并报表时需对子公司分派股利进行抵销。抵销分录为:
3. 内部债权、债务抵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