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资源论文(共12篇)
方式资源论文 篇1
小江流域概况
小江流域属昆明市的寻甸县、东川区及曲靖市的会泽县, 包括一座城市 (东川新村) 、二十个乡 (镇) 计40余万人口。小江流域面积3086km2, 主沟全长138.2km, 有126条Ⅱ、Ⅲ级支沟, 其中102条为泥石流沟, 泥石流沟分布区面积达1531km2, 占小江流域面积的49.6%, 泥石流沟的植被覆盖率15.95%, 泥石流沟上游松散固体物质总储量达47.5亿m3, 平均每平方公里310万m3。
小江河床土地的状况
小江流域河谷河床四周环境
泥石流分布情况
小江流域两岸102条泥石流沟, 其分布为:上游地区有6条泥石流沟, 多为低频、稀性、发展期泥石流沟;中游地区有70条泥石流沟, 多为中频或高频, 旺盛期或发展期泥石流;下游地区两岸Ⅱ级沟道26条, 全部都是泥石流沟。形成泥石流堆积总面积48.8km2, 已开发面积30km2, 未开发面积18.8km2。
泥石流的发展趋势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深切的沟谷和陡峻的山坡, 储量大与分布广的固体松散物, 高强度局地性暴雨, 正在退化的植被和沙石化的土壤产生泥石流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不会显著改变, 将长期存在。泥石流的活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即小江上游地区将出现新的泥石流沟谷, 已有泥石流沟谷内的支沟泥石流和坡面泥石流将进一步发展, 泥石流暴发的规模, 频度全流域总体上是增加”。“从空间来看, 小江中下游地区泥石流沟谷的发展趋势是主沟泥石流逐渐衰退, 支沟泥石流逐渐活跃;小江上游地区泥石流沟谷的发展趋势是低频向高频演变, 由发展向旺盛期演变”。这决定了小江流域河谷区的河床泥沙总的趋势是堆积、淤埋增高。
河床土地开发的现状
小江中游河床开阔, 当地村社集体利用自然条件选择“弓型”地段自由围河开发。一般有两种形式: (1) 单侧围河开发:地形条件较好的地段, 围河面积二百亩以上, 围河面积占河床面积三分之二以上, 如阿旺河床土地开发、老倒桥河床土地开发、块河河床土地开发等; (2) 双侧围河开发:地形条件稍差的地段, 围河面积仅数十亩至百余亩, 围河面积占河床面积的三分之一, 此类地段河床两侧开发, 中间过流, 河床过流断面不足三分之一。
开发对策
开发措施
首先, 以拦沙坝拦沙淤地, 控制河床下切;其次, 在控制河床冲刷下切的基础上, 沿河道中心修建河堤, 分片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再次, 左右两岸轮流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拦沙淤地, 控制了河床下切。由“冲刷—淤积”反复交替, 转化为以淤积为主, 降低河床演变的力度, 避免河床开发工程既要防冲刷、又要防淤埋, 转化为仅防淤埋, 变“二害为一害”。同时, 能够有效地拦蓄泥沙, 利用泥沙资源扩宽河床, 变害为利。
统筹规划, 持续利用
由政府牵头, 统一协调各职能部门和相关乡镇, 正确处理好土地开发与土地持续利用年限的关系, 必须考虑到5年或10年后河床抬高, 土地利用的安全性与持续性;正确处理好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的关系。对开发利用土地的基础投资应由国家或政府投资, 以确保投资的持续和稳定性, 而对所开发土地宜实行有偿使用, 回收资金确保土地开发工程的维修管理;正确处理好土地的利用年限, 统一轮流开发利用, 以发挥工程的最佳效益。
开发对策的可行性
自然条件
小江河谷在地貌上表现为宽展河谷与两侧山夹持的结构, 尤其是蒋家沟以下至小江与金沙江汇合处, 河谷呈深槽形下切, 河床与两侧山地高低悬殊, 形成高山深谷地貌, 并有宽展的河床, 有拦沙淤地的自然条件, 既能有效拦堆泥沙, 又能扩宽沙滩面积成规模地开发河床土地资源, 并有条件轮流分片开发河床土地资源。
社会条件
小江河谷热区资源是东川也是昆明经济圈的特色资源, 小江河谷河床土地开发利用为东川经济增长的突破口之一, 并且小江河谷沿线交通便利, 河床两岸垂直高差数十米至百米之内无永久性建筑设施, 无较大的社会危害。
技术条件
随着科技进步及人们深入的探索总结, 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经验和能力将日渐提高, 为小江河谷河床上土地资源的开发贮备了一定的技术条件和能力;拦沙淤地筑河堤轮流分片开发措施的综合作用, 削弱水动力条件, 有利于工程的安全, 而筑河堤轮流分片开发土地资源, 解决了泥沙物质的堆放问题, 可控制或调节泥沙上涨问题, 解决“土地、泥沙、持续利用”之间的平衡关系, 使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能持续发展。
经济效益
据初步估算, 在现有自然条件和现有传统种植产值条件下, 作静态投资分析, 前20年平均每亩投资约8400元, 即平均每亩每年投资约420元, 产投比大于2.3, 前40年平均每亩投资约8300元, 即平均每年每亩投资为210元, 产投比大于4.8。况且, 拦蓄泥沙防止其注入金沙江危害下游, 也将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开发对策的必要性
泥石流发展趋势的需要
泥石流发展趋势表明, 小江河谷河床总的趋势是从纵向上升高, 泥沙下泄短期内难以控制, 用过去开发方式开发小江河床土地资源, 达不到目的, 或者事倍功半。
保护长江中下游的需要
控制和拦蓄泥沙, 防止其输入金沙江危害下游, 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拦沙淤地, 河流流速变缓, 河床水面面积扩宽, 且抬高水位, 有利于下游引水灌溉, 既能治理荒漠土地, 又能利于当地小气候环境的改善。
缓和人地矛盾的需要
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实施后, 人多地少矛盾更加突出, 开发河床的土地资源已十分必要, 有利于人地矛盾的缓解。
小江下游河床是新开发的处女地
因小江至巧家公路刚开通, 河床土地资源尚未开发, 近河床岸边人烟稀少, 拦沙淤地造成负面影响小。
游荡型河床开发治理的需要
小江河床为游荡型河床, 且大冲大淤, 把拦沙坝与防洪河堤科学配合, 可有效地减轻河床土地资源开发的风险。
市场价值规律的要求
小江河床土地上有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及丰富的水资源, 有利生物生长, 适合发展种、养殖业, 其产值远远高于“靠天吃饭”的山地的产值, 追求高产值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基本要求。
富民强区的重要途径
开发小江河谷热区土地资源是东川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和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 开发小江河床热区土地资源是东川人民的希望。
优越的区位优势
小江河谷区内是典型的南亚热带气候, 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热量丰富, 光照充足, 土壤肥力高, 水利资源丰富, 适宜多种农作物和热带水产养殖, 并且, 具有距昆明市场及进入四川市场最近的交通优势, 具有较好的市场竞争力, 当地居民迫切希望开发利用, 现阶段部分农户发展冬早蔬菜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就是一例证。
治理泥沙, 保护下游
小江河道年淤积泥沙4000多万t, 注入金沙江700多万吨, 是国家治理长江开发三峡不可不治的次级流域。拦蓄和停淤小江泥沙, 避免其注入金沙江而危害长江三峡工程, 威胁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从市场学的角度看, 东川小江河谷地处于昆明“后院”与四川、昭通、曲靖接壤, 有天然形成的产品销路市场,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 它离中心城市近, 有天然大温室的优秀种植条件和低成本, 更有便捷的交通网, 加之科技保证, 小江河谷河床土地资源开发具有极好的前景。
方式资源论文 篇2
改进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方式,提倡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当前中小学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全国有很多人士都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不论是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还是钟德赣的“六步反刍式”教学,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否定单
一、被动的接受,都有转变教学方式的意图。温恒福老师对“研究式学习和体验式”教学已经有明确的论述,给我们很大的启发。07年4月4日《黑龙江日报》在《要闻》第二版显著的位置上,登栽了该报记者采访省教育厅厅长张永洲的一段话:“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由单一被动式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转变。”可见,学习方式的转变,已受到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而学习方式的转变取决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内涵也在不断的丰富。尽快转变教学方式,使新课程得以有效实施,仍然是中小学教学前沿面临的新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并根据不同学习内容和自身特点,选择学习方式,是今后发展的趋势,有必要进行研究与实验。
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本着这个想法、我们各科的教学研究都在探讨教学方式的转变。借鉴国内一些名校的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如:数学的尝试自学;英语的导读体验式教学;----等。这些都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通过查阅网上资源和远程教育资源,对照新《课程标准》的有关思路和要求,组织学校的骨干教师认真分析总结,把它概括为“借鉴整合媒体资源,改进教学方式”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了总体思路。主要是从学生课前预习或观察开始,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整体感知;通过感知学生在课堂上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进行大胆的体验;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帮助、扶持、指导进一步的自学。再通过师生互动把所学的内容条理化、系统化,最后通过迁移探究加深理解记忆,达到迁移升华的目的。
就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做了大胆的设想,其最后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学习的习惯,具有学习能力。这项探讨和研究,对当前的我校各科教学将有很大的影响,新的《课程标准》将会有效实施。对我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也有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准备在2006年秋,从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生物等五个学科开始,进行探讨和研究。分六个子课题;数学的研究题目是《引导尝试自学法》,主要是从帮扶开始,逐步使学生具有自学数学的能力;英语的题目是《导读体验式教学法》主要是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语言的实践来体验、领会和学习语言知识;语文的题目是《“三环六步”反刍式教学法》主要是让学生借鉴反刍动物的粗吞、细嚼、化为养料的过程,进行反刍式阅读;政治的题目是《目标教学法》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会多少、的学习过程;生物的题目是《“两课”自学法》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采集标本搜集资料等,课内整理、阅读等自学活动;电教的课题是《利用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主要是会选择媒体,发挥媒体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多个接受器官同时理解记忆,借助于先进的媒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研究的方法上我们准备采取:
1、采取访谈、发问卷、测验调查相结合的办法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其中为保证研究对象在自然条件下和不加任何控制条件,采取个别谈话或发问卷的形式。了解研究对象的学习效果时需用测验方式。
2、通过各种网络渠道特别是远程教育网,了解国内外最新教育教学动态和国内各名校研究的进展情况。
3、借鉴一些名校先进的理念和做法,经常比较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借鉴先进的方法,及时整合调整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4、加强对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特别是研究人员,一定要较为熟练地掌握各种先进媒体的使用方法。
在具体研究的过程中分以下几个阶段: 一是准备阶段;
1、组织有关人员研究确定《研究方案》、参加项目研究人选。
2、备齐实验所需设备物品,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多功能阶梯教室、照相机、数码机、摄象机及其软件设施等。
二是在实验过程中:
1、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
2、组织研究人员通过各种网络搜寻和积累材料,完善和改进研究思路和方法。三是做好分阶的段验收工作,作好跟踪记录,及时填写各种表册和材料积累整理工作,定期总结。
最终的研究成果是使各科教学符合新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借助网络和于有关工具书、具体环境排除学习障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组织分工
领导小组:
组
长:刘文明副
组
长:赵文河组
员:臧文全
赵成宇
周永生2006年9月
张伟
转变教学方式 拓展教学资源 篇3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首先,教师要尊重和赞赏学生。教师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互动。爱学生还体现在赞赏学生上,要赞赏学生取得的微小的进步,赞赏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赞赏学生对教材甚至对专家的质疑。尊重和赞赏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基础。
其次,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毫无压力地学习历史,就能成为课堂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的内容时,笔者引导学生对秦始皇的这一行为进行评价。一位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说:“秦始皇的这一手段虽然对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在当时确实对巩固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笔者鼓励了他的这种说法,对他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勇气表示认同。此后,这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逐渐高涨,学习成绩也稳步上升。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提升成绩的同时也提高了能力,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发展。
最后,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有些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可以让这样的学生思考更深层的问题。这样既能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有的学生基础较差,就要多给予他们激励,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增强,逐步提高其知识与技能。所以,教师要满足学生各种各样的需要,发展学生各种各样的能力。
二、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之一就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和艺术的处理,使课本知识“活”起来,从而形成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思路,这是一个教学再创造的过程,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秦王扫六合》一课时,笔者把同一句话先用各地方言说一遍,然后再用普通话重复一遍,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真实感受并理解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必要性。
在进行例题教学时,笔者会先让一位学生做讲解,谈谈他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其他学生可以发表见解,师生共同探讨,做到融会贯通。例题讲解完成后,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对常用的思想方法、解题策略进行总结归纳,以便在今后加以运用。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不仅可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还可以达到掌握方法、启发思路、培养能力的目的。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陶冶情操、培养能力,同时还要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教学过程既是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对历史人物如文成公主、戚继光、郑成功等,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在课堂上介绍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讨论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以及对当时社会所作的贡献和对我们今天的启示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学到历史知识,更主要的是激发出学生对优秀历史人物的崇敬感,从而让他们受到历史人物优秀品质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根据教材内容,围绕重难点,设计问题,并根据学生情况分成若干小组,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再由各小组派出代表回答问题,其他同学修正补充,全体学生共同探讨,最后由他们自己选择更恰当、更完善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小组的主讲学生成为“小先生”,教师穿插于各小组间,只是适当加以引导、点拨,没有传统课堂上的严厉纪律,没有举手才能回答问题的约束。常常一人刚说完,立即有人站起来补充,每个人都分到任务,不会有学生上课打瞌睡。在设计问题时,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这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在学习中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使学生实现了“互补”,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课堂教学也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展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相互支持、配合,学会了承担个人责任,懂得了尊重与欣赏他人。有效的沟通,相互的信任,使学生在互动中更加理解个人与集体智慧的价值,同时也让课堂充满了魅力。
除常规的课堂教学外,笔者还在班级中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历史小故事及名人事例等。学生们通过设计黑板报、制作知识卡片等来展示自己的成果。通过各个阶段的展示与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从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快乐,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活动主要有两项。其一是“我最值得骄傲的作品”。包括每月一期的历史黑板报以及优秀的历史作业等。黑板报完成后,从学生完成的速度、内容的丰富程度、知识的新颖性和趣味性等几方面进行评比。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能力。其二是“我也是老师”。每节课开始的前三分钟让学生做一回老师。学生可以搜集各种相关的历史材料,进行多种形式的展示,例如讲述历史故事、表演历史小短剧等。通过争当老师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三、教师要拓展教学资源
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并积极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学习资源。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平台。
历史知识与现实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仅仅依靠解说,学生或者难以理解,或者不感兴趣,此时动手实践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七年级下册《灿烂的宋元文化》中关于印刷术为何从雕版印刷术转变为活字印刷术这一问题,简单、生硬的讲解让学生不感兴趣。因此笔者让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用胡萝卜和土豆演示雕版印刷术是如何转变为活字印刷术的。如把每个字分别雕刻在胡萝卜块上,而把一整句话全部雕在一个土豆上。这样学生就很好地理解了印刷术发生变化的原因是雕版印刷术存在的不足。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历史知识,解答心中的疑惑。
历史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在教学中、授课时,使家乡历史与教材相联系,让学生了解在这一历史时期或者在这一事件发生时,学生的家乡是什么状况,他们就会觉得历史就在身边。如讲授七年级下册《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中的岳飞抗金时,笔者向学生讲述发生在家乡阜阳由刘琦领导的顺昌大捷,并请学生思考如果我们生活在宋金议和后,是金的子民还是南宋子民?教师把历史教学与家乡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要想让学生具有广阔的视野与远大的胸襟,就必须让他们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中国作为几千年的文明古国,有太多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重视学生对历史的探究和思维过程,积极指导他们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通过学习历史,让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学会思考,善于以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情,并且让他们理解自己是历史发展长河里的一滴水,应该融入到“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美好”的历史使命里。
作者单位 安徽省阜阳市铁路学校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新缴费方式 篇4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呼伦贝尔供电公司地处祖国东北边疆, 成立于1962年, 自成立以来, 经历了三次划转。1969年8月1日, 随着呼伦贝尔盟行政区划归黑龙江省, 国网呼伦贝尔电业局随之划归黑龙江省电管局管理;1979年7月1日, 随着呼伦贝尔盟行政区由黑龙江省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国网呼伦贝尔电业局划归内蒙古电业管理局 (内蒙古电力公司) 管理;2009年6月29日, 划归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呼伦贝尔地区面积25.3万平方公司, 呼伦贝尔供电公司下辖14家供电单位, 管辖客户100余万户, 负责81个乡镇、19个苏木、609个村、177嘎查的供电任务, 村 (嘎查) 到乡镇 (苏木) 距离从几公里到上百公里不等, 呼伦贝尔地区冬季漫长, 大雪封山长达5个月之久, 夏季短暂多雨, 草原深处牧民出行极为不便, 划转国网公司前所属各供电公司没有统一完整的营销业务系统, 收费方式更是单一, 只有坐收一种方式, 坐收也是手工记账, 这不但给客户带来极大的不变, 同时也存在经营资金安全和管理漏洞。这些客观恶劣的条件给广大农牧民缴纳电费带来极大的困难, 也给国网呼伦贝尔供电收费带来极大的挑战。
2009年6月, 划归国网公司后, 在蒙东公司大力支持下, 国网呼伦贝尔供电公司积极探索, 研究出了不同的缴费方式, 收到了成效。于2011年12月9日随着最后一家供电公司国网莫力达瓦旗供电公司营销业务系统上线, 国网呼伦贝尔公司营销业务系统建成覆盖呼伦贝尔全市, 延伸到各乡镇的一个完整统一的业务系统, 实现了划时代的跨越, 彻底结束了原始的管理模式, 随着业务系统的普及应用, 为下一步深化系统应用, 创新服务手段提供了支撑。
2 探索、创新出新型缴费途径的方式方法
为了方便广大客户缴费, 提高电费回笼速度, 杜绝电费风险及经营风险, 国网呼伦贝尔供电公司有层次, 分重点的对拓宽缴费方式。从2010年起, 经过集思广益、努力研究, 先后在各营业厅按装自助缴费终端130余台, 初步实现了客户自助缴费。2012年重点解决边远地区缴费难题, 在与邮政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移动手机等方式代缴电费的基础上, 又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牵手”, 实现了网上银行代扣代缴等缴费业务, 中国电信呼伦贝尔分公司合作推出“翼支付”客户端手机交纳电费业务, 使客户足不出户轻松、快捷、安全地缴纳电费, 极大的方便了农村地区客户缴纳电费, 解决了偏远地区客户“缴费难”的问题。
3 多渠道缴费方式可方便客户
一是采取了银行批量代扣电费的方式。二是采取了网上银行、“支付宝”交纳电费的方式。三是采取电话银行交费的方式。四是采取银行营业网点柜台缴费的方式。五是采取了银行柜台刷卡缴费的方式。六是采取便民缴费“一站通”方式。七是采取供电营业厅柜台现金 (支票) 缴费的方式。八是采取了供电营业厅柜台POS机刷卡缴费方式。九是采取了电力营业厅自助终端交费方式。十是采取EPOS缴费机的方式。
4 多种缴费方式促进了缴费率的提高
通过多种缴费方式低压居民, 第三方缴费占比逐月递增, 方便了广大电力客户缴纳电费, 使离柜缴费率也有所提高。
5 加强联系, 完善绿色快速联络机制
为更好的服务与电力客户缴费, 开展代扣、代收电费业务, 呼伦贝尔供电公司积极与各大银行、邮政、移动等第三方合作。根据公司服务工作需要, 使电力客户直接通过银行网点柜台就近办理预存电费和负控远程预购电业务, 目前各主要商业银行系统已实现此项功能。认真研究新兴业务, 客观分析客户需求, 结合今年开展的电费回收专项宣传推广活动, 快速发展企业客户的预存电费和预购电业务。积极协助银行, 有序推进网上银行功能应用, 拓宽交费渠道。加强与银行的沟通联系, 完善绿色快速联络机制, 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内妥善解决。开展银行网点拒收电费的明查暗访工作, 及时向客户做好相关解释工作, 并将情况反馈给银行, 督促银行完成整改。配合银行认真做好银电联网系统的运行管理, 共同制定系统接口升级方案, 协调进行联网调试, 优化业务数据传输方式, 确保电费结算、收费、扣款及资金划转等业务环节的及时和安全。
6 加大宣传, 促进了各种缴费业务的开展
为使广大电力客户方便缴纳电费, 呼伦贝尔供电公司做了各种代收方式的宣传工作, 各供电公司和各代收单位齐心协力, 印制了大量的宣传资料, 举办了多达30余次的大型宣传活动, 发放传单10万余份, 并利用电视、宣传单、户外广告、宣传海报、营业厅滚动字幕, 手机短信和抄收人员到户等宣传方式, 大力进行宣传, 切实提高广大电力客户对电费收取方式的知晓率和认知率, 充分让客户认识到电费社会化代收的意义和带来的方便实惠。
参考文献
[1]杜建实.规避电费回收风险推行“购电制”[J].华北电业, 2007 (5) .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防范方式 篇5
面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人们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加以防范。其中,主要方式有回避、转移、预防和抑制等,企业可视当时的情况和条件加以选择。
回避风险方式
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范技术中最简单,也是比较消极的一种方式。风险回避有许多限制条件:第一,有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是不能回避的,只要存在人力资源管理,就必然存在风险;第二,回避风险可能带来经济损失,因为回避风险的同时,有可能错过机会;第三,回避了这种风险,却可能产生那种风险。尽管如此,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企业承受风险能力较差时,采取回避风险的方式还是十分必要的。
1.放弃风险项目和活动。由外部原因引起的风险,通常情况下企业是不能控制的,这时可以采取放弃的办法回避风险。如到经济不发达地区投资,由于经济环境差,技术人才缺乏,有可能产生招聘人才失败的风险和员工流失的风险,企业没有能力承担时就可放弃该项目的投资。一些社会人文环境差的地区,容易发生员工道德风险,可采用放弃到该地区投资或从事业务活动的办法回避风险。为了防止培训后员工流失发生培训风险,特别是培训费用很大时,应当放弃培训计划。
2.免除风险单位或个体。处于政治法律不健全、经济波动很大、社会人文环境较差的一些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屡屡发生员工流失、道德事件或员工伤亡等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危机,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采用出售或出租的办法免除风险;在经济和技术不发达的地区和国家,企业招不到所需要的员工,或者员工流失危机频频发生,也可以采用出售或出租的办法免除风险;对经常发生道德风险事件和管理失败事件的员工,可以采用开除和辞退等办法免除风险;等等。
转移风险方式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合同或协议把风险造成的损失,部分地转移到企业及当事人以外的第三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和其他风险相比,能够进行风险转移的情况比较少,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保险方式。为了防止员工因健康原因和人身意外伤害事故给企业造成损失,可以向保险公司投健康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对那些具有很大危险性的工作,如驾驶、爆破和野外作业等,投保尤为重要。职业责任保险也是通过保险转移风险的一种方式,它是以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在从事职业技术工作时,因疏忽或过失造成合同对方或他人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导致的经济赔偿责任为承保风险的责任保险,这是由企事业单位投保的团体业务。通过投保把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时因疏忽和过失造成的损失转移到保险公司。
2.担保方式。担保是指保证人对被保证人的行为不忠、违约或失误负间接责任的一种承诺。如果职业介绍所、猎头公司、推荐人向企业承诺,当他们所推荐的员工在应聘、工作和离职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和违约行为时,由他们间接承担一部分责任。当然为取得这种承诺,用人企业需要向这些机构交纳一定的费用,并以合同形式规定中介机构的责任。有了这种担保后,用人企业就可以把由于员工行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损失,转移到职业介绍机构、猎头公司和推荐人身上。
3.企业业务外包方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指企业将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部分地或全部地外包供应商的过程。如企业可以用合同的形式把企业的招聘、考核、测评和培训等业务活动外包给专业服务机构,一方面,可以减少企业自己能力不足造成的管理风险和消除内部管理带来的徇私舞弊等道德风险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合同约定,对供应商的服务提出要求,当他们的服务达不到要求时,根据合同的约定要他们给付赔偿金,从而达到风险转移的目的。
4.开脱责任的合同方式。即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增加附加条款而开脱责任。在附加条款中要求应聘人员保证其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并规定由于应聘者提供虚假信息造成的一切后果和损失由其自己负责。许多工种对应聘者的身体、精神等条件要求很高,如果应聘者提供虚假信息蒙混过关,则为日后发生相应的风险事故留下隐患。这种隐患带来的损失可以通过签订开脱责任的合同达到风险转移的目的。
预防风险方式
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产生和作用的机理进行分析,包括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从而获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有关理论,用它们可以指导风险的防范工作。
1.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信息不对称不完全是产生道德风险和契约风险的根本原因。为了防止这类风险的发生,必须完善企业信息系统,加强信息管理。为此,企业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全面收集企业内外部信息,加强信息的过程管理,加强对信息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考评。
2.加强制度管理。现代企业的运作应该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来保证,比如,劳动工资制度如果不合理,特别是如果执行不公,则会导致人员流失危机的发生;如果财务管理制度有漏洞,执行不力,则为贪污、挪用公款、公款消费等道德风险的滋生搭建了温床。加强制度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权力之间的制衡机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制度得到全面地履行。
3.加强激励。实证研究表明,道德风险和员工流失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与激励是否得当到位密切相关,如果激励得当到位则能够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为此,企业应强化激励机制,力争做到激励公平,做到多元化激励、差异化激励、人性化激励和长期化激励。
4.缓解员工压力。适度的压力能够为工作带来动力,压力过大则会影响员工身体健康,带来员工健康方面的风险;同时,由于压力过大,员工为了减轻压力,有可能出现道德方面的风险,或者为了逃避压力,到其他企业工作,产生员工流失风险。通过减轻员工过大的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压力,可以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抑制风险方式
一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可以采用回避的方法,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而对于大部分风险事件,可以采取措施减少风险发生概率,但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所以,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就要预料风险事件发生后将出现的种种情况,事先采取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和蔓延;或者在风险事件发生后,根据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事前采用的防范措施是基于对企业人方资源管理风险发生后出现的种种情况的预测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员工的流失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从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为了防止这种损失的发生,在培训员工时,要求他们会两种以上的工序操作,专中带普;在管理人员中普遍设置副职和助理职务,一旦正职缺位,副职可以随时行使正职职权;还可以建立干部储备制度,以满足各种缺员的需要;在签订劳动合同时,要求员工辞职需提前三个月通知企业。这些措施都可以保证员工流失后企业能正常运转。(2)防止商业秘密泄露。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商业秘密,这些商业秘密是企业保持其竞争力的重要资源。员工流失后,有可能有意无意地泄露这些商业秘密,给企业造成损失,削弱其竞争力。因此,在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商业秘密的保护,只让必要的人知道,或者把这些秘密分散,只让他们知道一部分。(3)防止培训费用损失。员工的流失会造成培训费用的损失,为此在培训时应签订培训合同,给被培训者设定最低服务年限,或者培训费用由企业和被培训者分担。(4)防止客户资源流失。客户是企业十分重要的资源,他们的流失会使企业陷入困境。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损失,对客户的管理和联系要以公司的名义进行,而且不能让同一个人与之保持联系。(5)防止技术流失。企业人员的流失,特别是技术人员的流失,会造成技术的流失,从而给企业造成损失。为此,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建立企业技术档案,由专人负责掌管;研发阶段的技术,要有阶段性的总结汇报,防止成果未出来时研发人员流失;企业的核心技术只能由少数人掌握,并要对他们进行重点管理。(6)防止企业声誉损失。员工流失后,有可能产生诋毁原企业的言行,给企业造成声誉上的损失。所以,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要注意公平、公正,要注意提升员工的士气和情绪。(7)稳住企业人心。当企业流失的人员较多,而且流失的人员影响力又较大时,会造成企业人心涣散,使员工感到企业没有前途。为此,在平时管理中要注意各种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对非正式组织中的领导人物要给予高度重视。
事后防范措施是企业人力资源风险发生后采取的一些措施,目的是使损失尽可能地减少。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事后措施。员工流失后造成企业不能正常运转时,通常的做法是:延长现有员工的工作时间(当然要增加相应的报酬);从企业外借调相应的人员;招聘l临时工;紧急招聘。(2)防止商业秘密泄露的事后措施。最主要的是以合同的形式要求他们不得泄露商业秘密。(3)防止培训费用损失的事后措施。当辞职者没有完成规定的服务年限时,可以按合同的规定要求其交纳相应违约金。(4)防止客户资源流失的事后措施。销售员工辞职时,向他们提出要求,不要到同类企业从事销售工作,更不能带走客户。对辞职人员负责联络的客户要进行重点管理,掌握他们的动态,防止客户流失。(5)防止技术流失的事后措施。技术人员特别是关键技术人员辞职时,要及时收回企业的有关技术资料,并签订有关协议,流出员工不能出卖属于本企业的技术。(6)防止企业声誉损失的事后措施。要特别留意有关媒体,如果有对企业进行恶意炒作的行为,要及时辟谣。(7)稳住企业内部人心的事后措施。这时企业要做好思想工作,并采用相应措施,稳住人心。
方式资源论文 篇6
一、建立远教主题网站
建立远教主题网站是实现互动的基础。
1.资源共享,互为补充
有的学校因为设备出现故障、停电或一线教师外出而无法完整接收资源,从而造成了远教设备设施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在深入学校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决定充分利用城域网络,为全县各远教项目学校搭建一个远教主题网站。
建立远教主题网站,将远教相关内容用网页的形式放在网上,并在远教主页中设置远教学校栏目,将全县项目学校的远教接收页面地址统一收集,并绑定MAC地址固定下来。通过该页面每个远教项目学校的远教资源都能互相访问,并进行下载。当一个学校的资源没能完整下载,也能通过访问其他学校的远教页面进行下载使用。改变了单个学校单独接收远教资源的局限性,为各学校资源的互访、共享提供了一个渠道和平台。
2.实时监控,管理互动
我们在每个学校的远教资源首页上增加计数器。将所有项目学校的地址域内的所有地址全解析到我们的Web服务器,又在该Web服务器中通过IIS设置,建立了该服务器的默认网站,并在该网站中编写了默认页面default.asp,该页面用于接收从其他IE浏览器传来的参数和学校名称。当获得学校名称后,再将该学校名称传到相应的远教学校计数页面上,这样每通过一次域名访问就可为该学校添加一个浏览人数的计数。
这样,每个项目学校每天、每月、每年以及总共访问该学校远教接收页面的人数我们不用到学校、不用查资料记载都能进行动态的掌握。
同时,各级教育管理人员也能通过访问该页面,就查询该校的资源接收是否完整,使用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通过对远教页面增加计数器的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对学校远教资源使用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
3.有序竞争,提高使用
项目学校的领导通过培训,熟练地掌握远教主题网站的各项功能。各项目学校的管理人员也能通过访问该远教页面了解本校资源接收是否完整及使用情况在全县的排名。
二、平台交流促进教研
由于远程教育实施时间不太长,应用于教学的经验还很欠缺,只有走教研、科研的路子才能探索出适合农村学校实际情况的有效途径。
为了让多数教师参与进来,进行区域范围内的交流、讨论,实现经验成果的共享。我们搭建了以《探究互动方式,促进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为研究重点的科研平台。
互动交流平台采取实名注册,便于课题组的人员在平台上交流,也能更好地管理平台,使论坛环境清新、干净。让大家能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交流、互动。
论坛共分为科研成果、经验交流、资源库等版块。
教委通过对该版块问题的总结和分析,了解全县远教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为制订下一步工作措施提供了参考。
三、优质课堂提高运用
在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涌出现了一大批的优秀教师,他们能灵活地把教学理念与远教资源相结合,既有新课标下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突破,又有传统教育优势的继承。为了让这些教师的课堂能推动全县远教工作的开展,为全縣教师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我们把这些优秀教师的精彩课堂实录资源也放在了城域网上,供大家下载、观摩、学习。同时,每位教师在观看了优秀课堂实录后,还可以通过我们的互动平台与上课的老师、与全县的教师、与专家进行交流、讨论。
纵观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卫星为传播途径的天网成为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以互联网为传播途径的地网将会成为其重要的辅助部分,这两者的完美结合将会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对我国农村远程教育发展来说,采用天网、地网相结合的现代远程教育形式是推动其发展的最佳形式。而我们正在探索的利用网络的管理互动就是这两种网络结合使用的最佳方式,它真正地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为师生投入新课改,进行开放性、研究性地学习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为农村教育搭建了良好的互动平台,为教育教学事业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 重庆市大足现代教育技术管理中心)
资源税计征方式的探讨 篇7
我国资源税开征于1984年, 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促进国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适当调节资源级差收入。目前, 资源税的征税范围主要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金属类矿产、非金属类矿产以及盐等, 计征方式主要是从量计征。而随着经济发展, 资源粗放开发、大量浪费的弊端日益突出, 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的呼声日益高涨。且由于近几年资源价格变动较快, 从量计征的局限性凸显, 实行从价计征已被高层和社会的普遍关注。2010年5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 在新疆率先进行资源税费改革。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同年6月1日印发《新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拉开了我国资源税改革的序幕。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要加快资源税改革, 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 推进资源税改革将会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加快从价计征改革;二是清费立税;三是逐步扩大征税范围。
关于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问题, 有的学者提出完全采用单一的计税方式, 即从价计征;也有的学者提出应采用两种方案:一种方案是计税方式不搞“一刀切”, 在保持资源税原计税办法的同时引进新的计税方式, 对于市场价格涨价趋势明显的资源产品可以按销售收入进行从价定率征收, 而对于市场价格变化不大的资源产品仍沿用从量 (资源开采量) 定额的计税办法;另一种方案是对某些种类的资源采取从量定额和从价定率相结合的计税办法。
那么, 究竟应如何改革资源税的计征方式?笔者拟从从量定额征收与从价定率征收的比较, 联系改革中的相关问题寻求答案。
二、从量定额征收与从价定率征收的比较
从量定额征收是指以征税对象的重量、件数、容量、面积等为计税依据, 按照固定税额标准计征的税收, 又称从量计征。例如, 我国现行税制中的资源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船舶吨税等税种, 都属于从量税;消费税中的黄酒、啤酒、汽油、柴油等应税消费品以销售数量为计税依据, 也属于从量税。香烟、白酒则是从价与从量并征。
从价定率征收以课税对象的自然数量与单位价格的乘积为计税依据, 按这种方法计征的税种称从价税, 或从价计征。如我国原产品税的计税依据为产品销售收入, 即产品的销售数量与单位销售价格的乘积。
从资源税的角度看, 从价定率征收较之于从量定额征收的优势表现在:第一, 有利于全社会进一步树立珍惜资源、节约资源、关爱环境的意识。从量定额征收办法无法反映资源的稀缺性, 而从价定率征收则可以弥补这个缺陷, 通过资源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人们更加自觉地认识到资源不能过度使用。第二, 有利于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从量定额征收, 税款缴纳与资源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化没有任何关联, 税收杠杆和价格杠杆无法起到调节作用, 必然会造成了资源盲目开采和严重浪费, 进一步加剧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从价计征, 资源税税额能随着产品价格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部分产品资源税征税将不仅和开采量挂钩, 还和资源产品的价格挂钩, 将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 减少浪费和节约使用。第三, 有利于发挥税收对社会再分配的调节作用。从量计征的资源税收模式缺乏弹性, 不能反映资源价格的变动, 也不能体现资源税本身的价值。因此, 从价定率征收资源税将更能发挥出税收的级差调节作用。第四, 有利于增加资源地的财政收入。我国油、气资源相对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和黑龙江省, 实行从价计征使资源税收入与产品价格挂钩, 有利于保障地方财政收入,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以新疆为例, 2010年6月正式实施的《新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 针对在新疆开采原油、天然气的纳税人, 按照销售额征收5%的资源税。从对比的情况看, 在未进行从价计征的2010年1—6月, 新疆油气资源税收入仅为3.71亿元, 而在实施从价征收的7—12月, 油气资源税收入已达21.64亿元, 同比增收17.72亿元;2010年新疆共计征收油气资源税收入25.37亿元, 同比增加17.71亿元。可以看出, 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 使得资源地财力增强, 对于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有显著作用。
当然, 从税收征管效率和征管成本的角度看, 资源税在从量计征的方式下, 无论税务机关, 还是生产企业, 只要用销售数量乘以税额就能计算出资源税税额, 操作起来十分方便, 而采用从价计征法则难免会加大征管难度并相应增加征管成本。
三、结论
第一, 针对不同资源的供求状况, 对于供求状况不稳定、同质产品价格差异较大、计量单位不规范的消费品, 按从价定率方式征收;对于供求基本平衡、同质产品价格差异不大、计量单位规范的消费品, 按从量定额方式征收。
第二, 资源税若改为从价定率征收, 也应考虑一些相关问题, 如在成本推动型的背景下, 随着企业成本增加, 可能间接助推产品价格, 消费者税负也可能增加。还有调整后应如何公平、合理地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财权、财力。
第三, 综合而言, 从价税形式的资源税相比从量税形式的资源税更灵活、更符合经济学制度设计原理。实施从价税将对能源产业链的效率, 以及能源结构的改善带来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英虎.资源税是从量计征还是从价计征?[J].新会计, 2010, (7) .
[2]张季.资源税改革:从量计征向从价计征转变[J].地方财政研究, 2011, (11) .
低品位余热资源利用方式的探讨 篇8
1 余热资源等级划分
工业余热主要指工业企业热能转换设备及用能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热、废水、废气等低品位能源。余热资源普遍存在于钢铁、化工、石油、建材、轻工和食品等行业,这些行业都存在丰富的等级不同的余热资源,利用余热回收技术将这些低品位能源加以回收利用,是节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按照余热资源载体的温度高低,可以把余热资源按品味进行划分,温度高则代表余热资源的可做功能力高,即便是直接传热也可以方便利用,即是所谓“高品位余热资源”。温度低,则代表该余热资源品味较低。余热资源的等级划分见表1。
现在工业企业中品味较高的高温和中温余热资源绝大部分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对低品位余热资源的利用也已经进行了不少探索。但是总的来说,低品位余热资源的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2 低品位余热资源的来源及利用难点
余热资源的主要来源为:1烟气的余热;2高温产品和炉渣的余热;3冷却介质的余热;4可燃废气、废液和废料的余热;5废汽、废水余热;6化学反应余热。
比较典型的低品位余热资源有:1锅炉(加热炉)等排放的烟气,一般在140~180℃;2高炉渣、炼钢渣的冲渣水,温度在60~90℃;3循环冷却水,大部分在30~50℃;油田采出水,在30~60℃。
低品位余热资源的利用难点在于:1大部分低品位余热资源含有腐蚀性的物质,对设备长期安全运行构成不小的影响;2有的低品位余热资源具有间歇性的特点,难于连续运行;3由于品味较低,难以在现场附近寻找到合适的供热(冷)负荷;4用于发电,效率较低,技术还有待成熟,经济效益偏低。
3 低品位余热资源的利用方式探讨
低品位余热资源的利用可以分为直接热利用、制冷制热和热功转换三种方式。
3.1 直接热利用
热交换技术设备对低温余热的利用不改变余热能量的形式,只是通过换热设备将余热能量直接传给自身工艺的耗能过程,是余热回收直接高效的方法之一。由于低温余热资源温度较低,需要找到合适的利用场合,还要考虑输送过程中的损耗因素。
比较常见的有:循环水(油田采出水、高炉冲渣水等)用于采暖供热、锅炉烟气用于余热空气(或给水)、加热炉烟气余热用于加热物料等。
宣钢、首钢、济钢、太钢等企业都开展了高炉冲渣水用于居民采暖供热的工程项目,取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首钢京唐钢铁公司将高炉冲渣水用于海水淡化,成功解决了低温余热回收装置的全年长期运行问题,这是一种十分合理的利用方式。在电力行业中,国外最早是德国和日本开始使用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国内上海外高桥发电厂三期、大唐宁德电厂、上海漕泾电厂等都成功采用了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提升了锅炉运行效率。北京市的部分锅炉房,在燃用天然气的锅炉尾部烟道安装低温省煤器,降低了天然气用量。有的油田也进行了油田采出水供热的尝试。
3.2 制冷制热
在直接热交换没有合适的利用场合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低温余热用于吸收式制冷或者热泵制热,改变余热能量的等级。
清华大学和江苏双良分别开发了利用电厂循环水做热泵的热源,使用少量的抽汽作为驱动能源,采用热泵将循环水温度提升到95℃以后送入城市供热管网,节能效果显著。化工企业需要制冷的工艺装置较多,利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利用余热作为热源,制取冷量作为生产使用,也是非常合理的利用低温余热的节能措施。不过,一般来说,除了化工企业内部能实现低温余热自用以外,其他企业的低温余热资源本企业内部消化都有一定的难度,一般都需要和本企业以外的区域产生联系,才能充分利用低品位余热资源。
3.3 热功转换
热功转换就是将低品位余热资源转换为机械能或者电能加以利用。一般来说,如果低品位余热资源在“直接热利用”或者“制冷制热”两种方式都存在较大困难的前提下,热功转换不失为一种选择。
如果仅转换为机械能,则需要在余热资源利用现场有合理的机械负载。进一步转换为电能,则可以进行稍远一些的输送,使用方式更加灵活。
热功转换的主要技术手段为螺杆膨胀机发电技术、汽轮机发电技术(使用有机工质)、饱和蒸汽发电拖动技术等。
由于低品位余热资源的品味较低,用于热功转换的能源利用效率很低,很多时候经济效益不是十分明显,需要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比较。
4 低品位余热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
4.1 以相变换热为代表的高效热管换热技术
低品位余热资源的利用由于温差较小,通常要使用较大的传热面积,这也代表着钢材使用量的增加和占地面积的增加,使得传统换热器并不适合于低品位余热资源的利用场合。而采用相变换热为基础的高效热管换热技术,能够大大提高传热系数,减少钢材的耗量,同时也便于控制受热面的壁面温度。
4.2 换热器耐腐蚀磨损技术
工业余热资源普遍存在腐蚀性的因素,烟气里面含有酸性气体和粉尘,废水中含有氯离子等。这些腐蚀性因素对换热器的长期稳定运行构成严重的影响。要想利用低品位余热,就必须解决好腐蚀问题,采用特定的换热器材质,合理布置换热器的结构,都有助于减缓换热器的腐蚀,也要注意换热器利用的经济性。
4.3 热泵及低温余热溴化锂制冷技术
使用热泵及低温余热溴化锂制冷,可以将低温余热升级利用,但是也面临提高能效利用效率和受热面腐蚀的问题,需要在热泵和溴化锂制冷机的设计中考虑这一问题。
4.4 螺杆膨胀机发电技术
螺杆膨胀动力机技术作为低品位发电减排技术,螺杆膨胀机是一种容积式发动机,能够利用过热蒸汽、饱和蒸汽、热水、热液和其他热源等,可以使用70℃以上的热水和130℃(也有资料介绍在180~200℃)以上的不含硫烟气作为热源,也可以使用低压蒸汽。由于结构特点,螺杆膨胀机的单机功率有限,多在1000k W以下,适合于余热资源较少的场合。
这项技术仍然在不断完善,主要是自用电较大,发电效率较低,使得发电利用的经济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国内有江西华电、杭州开山股份等公司有相关产品。
4.5 有机朗肯循环发电及其它低温发电技术
对于工业中大量存在的2 0 0℃,甚至300℃以下的低品位余热,难以使用常规的蒸汽/饱和蒸汽/热水作为工质进行发电利用。这时候,可以考虑采用有机工质 循环方案。
有机朗肯循环(ORC) 不是用水作工质,而是使用低沸点的有机物为工质来吸收废气余热,汽化,进入汽轮机膨胀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系统简单紧凑。目前采用的工质有机工质有正丁烷、氯乙烷等低温沸点有机物,也有的采用有机工质的混合物。此项技术国外研究较多,美国、德国、日本等都有专业从事ORC技术研发利用的企业。我国目前这项技术正处于发展之中,目前杭州汽轮机公司、清华大学和其他一些单位正在做研究工作。
其他低温发电技术,包括Kalina循环发电等,使用的工质是氨水混合物。理论上Kalina循环发电比ORC的发电效率高出15%,但是实际运行中并没有很明显的优势。
5 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的原则
从尽可能充分利用低品位余热资源的角度出发,建议低温余热资源利用遵循以下原则:
(1)首先应该尽可能优化生产工艺,合理组织换热流程,降低工艺用能,在生产工艺中尽可能地减少低温余热的产生。
(2)低温余热资源的利用要综合考虑厂区内和周边地区的工业、民用等用热(冷、电)需求,不能孤立地考虑,利用的时候应按照用户距离“先近后远”及利用周期“优先长周期”的原则,做好利用规划。
(3)低温余热资源的利用应根据余热的品质、数量和用户需求,按照能级匹配的方式实现梯级利用,尽可能减少传热温差。
(4)在低温余热资源的利用方式,按照“直接热利用—制冷制热—热功转换”的顺序,合理安排利用方式。
(5)具体设计利用方案时,还要考虑是否传热元件的耐腐蚀性和利用技术成熟度,做好经济效益分析和对比。
6 结论和建议
方式资源论文 篇9
关键词:Flash,课程资源,嵌入
Flash是一款非常优秀的网页设计软件, 它的流控制技术和矢量技术可以将音乐、动画、特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因为功能过于强大, 在基于Flash的网站建设中, 技术人员经常要面对如何提高网站运行速度的问题。利用嵌入的方法, 将一个网络A映射到另一个网络B中, 可以在不压缩媒体资源品质的情况下, 大大提升网站的加载速度。在网络课程的开发中, 课程资源大部分都是由于采用了嵌入的方法, 才能使各种媒体资源播放顺利, 保证网站运行流畅。
教学资源网站的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补充, 近年来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为了使课程建设者对教学资源有明确的认识, 教育部在2000年组织起草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把资源建设范围界定为八类:媒体素材、试题库、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
课程资源嵌入的依据是其文件属性, 针对文件类型预先处理, 然后利用Flash技术嵌入到网页中去。
1 SWF文件的嵌入
SWF文件是Flash软件的专用格式, 只要浏览器安装了Adobe Flash Player插件, 任何操作系统和浏览器都可以打开它, 网速较慢也可以顺利浏览。课程资源中的doc文档、PPT课件、Flash课件、Flash动画均可使用Flashpaper软件转换成SWF格式, 然后用Action Script代码进行加载。
具体操作步骤为:
(1) 在Flash网页中创建一个空的MC。
(2) 把MC从库中拖动到舞台适当的位置, 在“属性”框中为其命名“kcsz”。
(3) 在第一帧上写入如下代码:
第一帧上的代码可以确定SWF文件的位置、尺寸、百分比等属性, 后面的帧代码可以略掉这些属性的设置。
(4) 在后面的帧上写入如下代码:
my_mcl.load Clip ("文档/pp.swf", kcsz) ;
my_mcl.load Clip ("课程资源/课件/第二节.swf", kcsz) ;
(5) 根据导航的跳转要求, 在适当的帧上写入与第4步的同类代码, 根目录和文件名称根据需要进行更改。
2 图形图像类文件的嵌入
图形图形类文件包括:挂图、零件图、原理图等, 大多是.jpg格式。在嵌入到Flash网页之前, 首先要用Photoshop对位图图像进行处理, 同一菜单下的图片保持宽高比相同, 尺寸相同。处理时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2.1 图片比较大
这种情况, 需要为图片制作动画。把每个图片的缩略图制成“按钮”元件, 为按钮设置动作命令, 点击该按钮跳转到另一帧, 显示大图。
2.2 图片比较小
在课程资源的图片资料中, 有一些小图, 只用作学生的指认, 不需要放大查看细节。该图片可制作成慢速播放的小动画, 点击按钮, 控制动画的停止和播放。
3 视频类文件的嵌入
在课程资源中, 可处理成视频类文件的素材很多, 例如, 虚拟仿真、讲课录像、三维动画、案例录像等。在Flash中, 视频的嵌入方法有两种。
3.1 直接导入法
选择“文件”菜单中的“导入”命令, 导入视频。
3.2 组件嵌入法
选择“窗口”菜单中的“组件”命令, 选择Video中的FLV play back, 把它拖入舞台的适当位置后, 在属性框中, 选择适合的skin, 然后根据需要, 选取Content Path。
4 可执行文件的嵌入
课程资源中, 有的试题库和课件是单独运行, 自成一体的可执行程序。这种资源嵌入到Flash网站中的方式为: (1) 把可执行用html语言转换成网页; (2) 在Flash网站上为该网页做按钮, 利用Flash强大的按钮美化功能, 使整体效果与网站界面保持一致; (3) 为按钮设置动作命令, 链接到可执行程序的网页。
5 留言板的嵌入
在基于Flash的精品课程网站中设置“常见问题解答”环节是较难实现的, 因为一般的留言板都要和ASP技术合作, 并建立数据库。Flash网页中制作简单的留言板有两种方法。
5.1 动态文本法
在页面中绘制动态文本框和输入文本框, 分别命名为a1和a2, 设置一个“提交”按钮, 为按钮写入以下动作代码:
5.2 组件制作法
使用组件面板中的Radio Button, Combobox, Check Box及Scroll Bar等, 在属性面板中进行相应设置, 制作自己需要的留言板。
6 结语
基于Flash的课程资源嵌入的方式利用软件中强大的AS语言功能, 支持网络课程开发的所有任务, 扫除资源整合、提高网速、节省服务器空间等网站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障碍。课程资源的下载问题、教师在线答疑问题、课程资源实时更新问题, 为日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马龄彤.基于Flash技术的嵌入式用户界面开发[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10.
通过培训方式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篇10
社会发展的根基在于人的发展并越来越多的依赖于人的发展, 在经济知识化、知识经济化融合并进的时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新技术、新知识的不断涌现, 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主体, 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人力资源培训与发展才是人才强企的关键所在。人力资源对物质资本的依赖性较小, 而更多的是依赖人的智力, 它的创新活动与价值创造过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就是企业进步的程度, 重视人力资源的价值, 建立起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良好的培训管理体系是发挥培训战略支撑作用的基本保证, 系统的规划能够保证培训的效果和效率, 使培训能够满足组织和个人的需要, 一个好的培训项目需要经过需求的评估效果评价等步骤。可是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中, 不少企业的培训工作人员延续了传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使培训的效果比较差, 挫伤了企业培训的积极性。企业在培训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1、管理观念的陈旧、培训意识的不足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决策者和高级管理人员对待员工培训不是很积极, 很多时候忽略了培训工作, 往往认为人才是不用培训的、人才是可以去市场上“挖”的, 或者认为培训拖一拖没关系、培训只是是上头压下来的任务等, 他们认识不到培训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思想还停留在陈旧的企业管理观念上。
2、人力资源培训缺乏一定的系统性
培训规划是对实现培训战略目标的具体筹划, 而有些企业的培训规划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培训规划与人力资源管理相脱节, 只针对人才队伍中的学历、职称、年龄等指标作出了规划, 没有对不同类别的人才的素质、能力状况进行科学的评估, 培训资金投入的不到位等。目前企业培训实施的内容, 很多只是临时根据需要确定, 仅限于解决眼下的问题而没有长远的意识, 缺乏对员工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行多方面培训。
3、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具有一定的混乱性
组织机构的混乱和培训管理定位的不准对企业培训带来很大的混乱性, 在人力资源培训中, 人们往往注重的是教师的重要性, 对培训管理人员的定位不准, 对培训管理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影响了培训工作的效率。
4、人力资源培训运行机制的不畅通
激励机制、推动机制、约束机制、压力机制是保证员工培训体系良好运行的基础, 如果在人力资源培训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 培训也就没有一定效率保障了, 而只是在浪费着培训的资金投入, 企业的经营业绩是否得到提升没有进行评估。
5、培训资源的浪费及实施效果的不明显
由于企业内部培训方式和方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管理者和员工对培训都缺少了信心, 从而转向对外来培训的盲目推崇, 使得本企业培训资源搁置而浪费。由于缺乏统一、配套的培训教材等, 培训的效果是否能和企业的实际相结合, 我们都无法预知。
三、人力资源培训的实践
企业培训的目标是通过不断提高员工现有的素质和能力, 达到员工自我实现和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目的, 有效的培训体系是判断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反应和执行企业战略的重要标准。
1、加大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决策者以及高层管理者的参与力度
在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中加强管理层的参与力度能够为培训项目评估的有效实施提供益处。决策者和管理者的参与可以出现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的每一个阶段, 体现了一种为开发组织机构中员工的潜力而做的集体努力。通过管理者召开经常的、非正式的会议, 来总结现行培训项目存在的问题, 培训的需求以及在组织工作中工作绩效的不足之处等。
2、实行培训项目负责制
培训项目可大可小, 大到一个部门或是某个系列的培训活动, 小到一个具体名称的培训班。企业培训项目负责人应该根据培训活动的具体要求, 负责组建项目小组, 对培训项目进行管理, 统筹规划和设计培训的需求等。培训项目小组是根据培训特征设置的临时性职能机构, 由项目小组主管、人事部培训负责专员及培训联络员团队共同完成培训设计、组织、管理、实施、协调和服务等职责。
3、建立一定的评价效果反馈机制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是进行培训控制的重要环节和要素, 同时也是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及时有效的培训评价效果反馈机制, 可以及时对培训项目进行有效的调整, 避免企业进行无效益的培训投资。
4、构建培训评估体系
分析培训需求, 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项目设计的第一步, 确定评估的目的, 对培训系统的某些部分进行修订, 或是对培训评估项目进行整体的修改。确定培训评估的范围, 只有界定好范围, 才能使培训评估结果具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基于收到的信息进行认真分析, 人力资源开发部门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培训项目, 或是对有些存在问题的培训进行重新设计。
四、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的意义
要确定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目标, 是满足员工职业发展需要, 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基础。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可以在培训中把优秀的员工识别出来, 在培训中把优秀的员工选拔出来, 在培训中把优秀员工的作用发挥出来, 也能够在培训后把优秀的员工留住。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战略工作, 是时间、空间、资源的合理分配、协调管理的系统化, 需要组织全员、全程参与。
摘要:培训员工是企业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保障。目前, 我国企业的培训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培训战略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人力资源培训与管理工作应当“以人为本”, 进行文化管理。本文从a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 提出了人力资源培训的实践方法, 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参考文献
[1]、林 岚.M中国公司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 2005.
[2]、成桂芳, 朱正飞, 詹月林.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中国企业培训误区的对策[J].盐城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 .
[3]、金延平.人员培训与开发.第一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4]、徐芳.组织中培训与开发项目的效果评估[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3, (04) :30-33.
农作物秸秆资源生态转化方式分析 篇11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生态转化;原料化;能源化
中图分类号: F062.2;F303.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1-0452-03
收稿日期:2014-11-2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青年项目(编号:14YJCZH113);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C-c/2013/01/039)。
作者简介:苏世伟(1974—),男,江苏南京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林技术经济及管理。E-mail:ssw5096@126.com。
通信作者:聂影,教授,研究方向为林产品贸易与市场。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是农作物秸秆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稻谷、小麦、玉米、棉花秸秆是最主要的农作物秸秆[1]。全球化石燃料日益枯竭,生物质能源是唯一具有固碳作用的再生能源,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生物质能源已成为调整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低碳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2]。农作物秸秆作为重要的生物质能源,须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实施综合开发利用。实现农作物秸秆的生态转化不仅降低能源成本,还有利于工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合理发展,同时能减轻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本研究分析了我国农作物秸秆的资源禀赋,比较了秸秆资源生态转化技术,探讨了国内外秸秆资源生态转化的发展进程与制约因素,以期为实现秸秆资源的规模化利用提供参考。
1我国农作物秸秆的资源禀赋
1.1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估算
我国农作物主要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秸秆有稻谷、小麦、玉米、高粱的秸秆;经济作物秸秆有棉花、油料、豆类、薯类、芦苇、芝麻、葵花、麻等的秸秆,其中稻谷、小麦、玉米的秸秆是3 大主要作物秸秆,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89%[3]。由于秸秆资源分布相对分散,国内学者对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的估算多数建立在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分别使用质量形态、能量形态、谷物当量3种方式测算我国秸秆资源量[3-10](表1)。
农作物秸秆有多种生态转化方式,作为肥料、基料、工业原料一般以质量形态反映其利用价值;而能源化和饲料化利用秸秆所储存的能量价值,可以通过谷物当量或能量形态反映其实际价值。因此,本研究综合了质量形态、谷物当量、能量形态3种方式分析了中国当前秸秆资源量。根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11],选取王亚静等研究中的谷草比[4]和蔡亚庆等研究中的折合标准煤系数[5],估算2012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油料、棉花、豆类、薯类、甘蔗等8类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共7.50亿 t,折合标准煤3.88亿 t。可以看出,我国秸秆资源量非常丰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1.2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空间分布
我国地域宽广,不同地区农业气候、种植制度、社会经济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各地区的农作物秸秆种类和分布不同。本研究结合王晓玉等[12-13]对中国田间秸秆资源分布的相关研究,同时考虑秸秆资源分布区域的社会经济特征和资源利用状况,将我国秸秆资源按空间分为6大地区(表2)。
在经济发达地区、地广人稀的产粮地区和能源产区,秸秆资源丰富,秸秆作为生活能源进行燃烧的方式逐渐被商品能源取代,秸秆资源利用成本过高,农民容易获得廉价的商品能源,在这些地区产生了大量的秸秆剩余,秸秆资源生态转化潜力较大。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地区、政治经济中心,由于经济相对落后或受到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秸秆资源利用状况良好。整体而言,中国各地秸秆资源量和秸秆资源利用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格局,秸秆资源量主要呈现出南北和东西差异,东部和北部地区的秸秆资源量高于西部和南部地区。
2秸秆资源生态转化的技术比较
我国农作物秸秆作为食用菌栽培基料需求量较少;由于每年须要轮种多次和病虫害等原因,秸秆作为肥料还田的比例较低;而秸秆的饲料化应用主要集中于部分地区和少数秸秆品种。因此,秸秆资源的原料化以及生物质能源化是秸秆生态转化的重要途径。
2.1农作物秸秆原料化利用的可行性
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木材原料供应更加缺乏,第表1不同形态的秸秆资源量计算公式
形态公式公式说明质量形态 Qi=Pi×C=Oi×Bi×C=Xi×Ai×Bi×CQi、Pi、Oi分别为作物i秸秆的理论资源量、可收集量、利用潜力;Ai、Bi、C分别为作物i秸秆的草谷比系数、可收集系数和利用率;Xi为作物i的年产量。谷物当量M=∑n′i=1R′iE谷=∑n′i=1X′i×A′i×B′i×C′i×D′iE谷
N=MF畜M为秸秆饲料化利用价值;E谷为谷物的能量转化率;N为秸秆养畜利用能力;F畜为畜产品的谷物当量系数。能量形态R=∑ni=1Ri=∑ni=1Qi×Di=∑ni=1Xi×Ai×Bi×Ci×DiR为作物秸秆能量利用价值总量;Ri为作物i秸秆能量利用价值量;D为作物i秸秆的能量转化率。
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森林资源的年合理供给量仅占需求量的40%[14]。人造板行业特别是非木质原料人造板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农作物秸秆成为主要的替代原料。将农作物秸秆作为人造板原料,既可以解决废物利用问题,又可以解决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nlc202309030024
在技术上,我国已成功开发出麦秸刨花板、中密度稻草板、麦秸纤维板、草/木复合中密度纤维板、软质秸秆板、秸秆/塑料复合材料等多种秸秆人造板产品[15]。另外,农作物秸秆还可以应用在墙体材料领域,将农作物秸秆与水泥基材料混合加工成建筑板,使得建筑墙体导热系数和密度有较大程度下降。但目前国内秸秆人造板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主要原因是秸秆人造板技术还不成熟,加工的板材性能不稳定,同时加工成本过高,与木质人造板相比竞争优势不足。
2.2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的可行性
农作物秸秆的主要成分是CO和碳氢化合物,2 t秸秆约相当于1 t标准煤的热值,而含硫量仅为煤炭的1/3。张海清等采用热分析系统,对农作物秸秆、石油、煤炭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农作物秸秆具有挥发分含量大、灰分低、含碳量少、含硫量低的特点,特别是玉米秸秆中硫的含量为零,因而秸秆生物质有良好的燃烧特性,农作物秸秆作为生物质能源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远小于化石燃料[16]。农作物秸秆的能源化利用在秸秆生态转化方面具有优势,秸秆能源化利用主要包括秸秆气化、秸秆固化、秸秆发电3种形式。
2.2.1秸秆气化秸秆气化分为2种,一是通过秸秆缺氧燃烧,产出以CO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气体;二是通过秸秆搭配人畜粪在厌氧条件下发酵,产生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可燃气体[17]。我国推广沼气发酵技术已有40多年历史,目前沼气发酵技术已经相当完善,秸秆沼气集中供气技术具有热值高、效益高、无污染的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8]。沼气燃烧的热效率比城市煤气高出40%,且能源转化效率高,因此从环境效益看,秸秆沼气能源化利用在生产、输送、使用中,能显著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排放。
2.2.2秸秆固化秸秆固化是用专门的压块机通过特殊工艺,将秸秆压制成块状、棒状或粒状固体燃料,其体积缩小,这不仅为秸秆能源化利用开辟了商业化、产业化途径,也可以将固化秸秆用于发电[19]。秸秆固体成型燃料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简单,易于操作且成本较低,加工生产的固体成型燃料热效率高、燃烧性能好、便于贮运、易于实现产业化生产和大规模使用,可满足农村居民炊事、取暖用能需求,可为城镇社区区域供热提供清洁燃料,还可用于温室大棚和园林花卉暖房保温取暖。
2.2.3秸秆发电秸秆发电分为秸秆气化发电和秸秆燃烧发电,秸秆气化发电工程复杂,难以大规模产业化利用,秸秆直接燃烧发电是实现规模化应用的途径。中国的生物质资源丰富且储量巨大,发展秸秆发电是一种实现环境优化与资源约束的双赢选择。推广秸秆发电是鼓励农民种粮、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建立秸秆发电项目有助于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提高劳动就业率,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利用秸秆燃烧发电供热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3国内外秸秆资源生态转化的发展进程与制约因素
3.1国内外秸秆工业化、能源化利用的发展进程
国外进行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生态转化已有较长历史,技术较为成熟,很多国家已达到机械设备配套齐备的现代化水平。表3从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原料化和能源化利用2个方面,将我国和发达国家的秸秆资源生态转化发展进程进行对比,发现我国在秸秆生态转化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程度方面,离大规模的商业化利用还有很大差距。
3.2农作物秸秆资源生态转化的制约因素
要实现秸秆规模化利用必须考虑秸秆资源密度,农作物秸秆密度较低的资源属性是其大规模能源化利用的主要制约表3国内外秸秆生态转化方式的发展进程
利用方式发展进程国内国外原料化
利用秸秆
人造板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秸秆人造板技术,20世纪90年代开始水稻秸秆人造板的工业化生产。2003年上海市建成首个以小麦秸秆、玉米秸秆为原料的人造板生产线。目前我国已建有6条1.5万 m3/年的秸秆板生产线,4条5万 m3/年的秸秆板生产线,10余条秸秆建筑材料生产线,初步形成了农作物秸秆材料产业。瑞典Daproma公司、美国Prime Board公司、加拿大Isobord公司建成较大规模麦秆刨花板生产线。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国外以异氰酸酯(MDI)作为胶粘剂生产秸秆板取得成功。1998年加拿大建成18万 m3/年秸秆板生产线。能源化
利用秸秆气化我国已有1 300万个户用沼气池,建成多个大型沼气发酵工程。集中供气和户用气化炉产品已进入实用化试验及示范阶段,可用于生产、生活用能、发电、干燥、供暖等领域。美国Battle 生物质气化发电示范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大规模发电。奥地利拥有装机容量为1~2 MW的区域供热站90座。德国已建成近7 000家沼气电厂,技术世界领先。秸秆固化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国内开始借鉴发达国家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研制适合中国国情的秸秆固化加工装备。20 世纪70年代,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相继建成一批生物质颗粒成型燃料生产厂。丹麦成功建立第1座生物质固化成型燃料发电厂。2010年德国与瑞典合作建成年产量75 万 t的世界上最大生物质颗粒燃料工厂。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的用途从生活燃料转向了工业化应用,在供暖、干燥、发电等领域广泛应用。秸秆发电2005年河北省晋州市建成首个秸秆生物燃料发电厂。生物质发电厂被列入国家级示范项目,但核心技术领域缺少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和 商业化转化程度低,发电运营成本高。1989年丹麦建成世界上第1座全部燃用秸秆的Haslev热电厂,丹麦约有60个供暖厂用秸秆作原料,能源使用率达到85%~90%。西班牙的圣硅沙秸秆电厂于2002年6月并网发电。欧洲秸秆发电技术和装置已达商业化应用程度,实现规模化产业经营。
因素[5]。作为秸秆人造板工业原料,我国能够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的地区包括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江苏省、安徽省等,这些省份秸秆可收集量大于150万 t,且秸秆资源密度较高,是实现秸秆资源工业化利用的主要区域。东北地区、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秸秆能源化利用的可行区域,适宜建立年产量5万 t以上的秸秆固化企业和较大规模的秸秆发电企业,而西藏和黄土高原等地区的秸秆资源密度较低,不适宜秸秆资源的规模利用。
nlc202309030024
企业管理与技术创新也是制约秸秆资源生态转化的重要因素。在秸秆禁烧、秸秆收集-存贮-运输困难的约束下,企业须要解决秸秆贮运成本过高、技术水平较低、产品竞争力低下的问题。同时,企业要利用好政府的优惠政策,提高企业核心技术水平,综合考虑秸秆资源生态转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实现秸秆资源的工业化、能源化利用。
最后,农作物秸秆生态转化的现有政策制度设计和监督实施缺陷须要改进。近几年国务院制订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关于“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法规,然而现有政策在实践中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应针对政策制订者、执行者和接受者的策略行为进行分析,探讨政策失效的内部、外部原因,理顺政府生态公益性诉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诉求与农户短期利益诉求三者的关系,结合我国现行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的“属地”特征缺陷,为政策制订的预期效果和社会效应提供预警与监管的科学指导。
4结论与展望
农作物秸秆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是生物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学者对秸秆资源量估算方法和具体测算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估算出2012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共7.50亿 t,折合标准煤3.88亿 t。中国各地秸秆资源量和秸秆资源利用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格局,东部和北部地区的秸秆资源量高于西部和南部地区,该地区生态转化潜力较大。
秸秆资源的环境友好性是受到关注的重要原因,减少资源浪费和降低雾霾污染是重大国策,秸秆资源的生态转化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农作物秸秆资源原料化利用能够减少森林资源消耗,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可以补充化石燃料的不足,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秸秆资源的原料化利用和能源化利用尚须考虑以下2个问题:首先,我国各地秸秆资源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属性,主要集聚在东北、华北、长江中游平原,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应选择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的生态转化方式;其次,秸秆资源生态转化方式选择上要结合我国国情,北美、北欧等地区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较高,森林资源丰富,而我国林业资源匮乏且原料收集成本过高,因此须要进一步研究我国农作物秸秆生态转化的困境,实现从秸秆资源-空间分散到工业化集中利用的生态转化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太平,徐超. 江苏省农作物秸秆资源能源化潜力与区域分布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2011(5):234-237.
[2]Parikka M. Global biomass fuel resources[J]. Biomass and Bioenergy,2004,27(6):613-620.
[3]崔明,赵立欣,田宜水,等. 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分析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2):291-296.
[4]王亚静,毕于运,高春雨. 中国秸秆资源可收集利用量及其适宜性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9):1852-1859.
[5]蔡亚庆,仇焕广,徐志刚. 中国各区域秸秆资源可能源化利用的潜力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10):1637-1646.
[6]钟华平,岳燕珍,樊江文. 中国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J]. 资源科学,2003(4):62-67.
[7]丁文斌,王雅彭,徐勇. 生物质能源材料——主要农作物产量潜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5):84-89.
[8]刘刚,沈镭. 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J]. 自然资源学报,2007(1):9-20.
[9]毕于运,高春雨,王亚静,等. 中国秸秆资源数量估算[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211-217.
[10]李太平,徐超. 江苏省农作物秸秆资源能源化潜力与区域分布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2011(5):234-237
[1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12]王晓玉,薛帅,谢光辉. 大田作物秸秆量评估中秸秆系数取值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17(1):1-8.
[13]曹国良,张小曳,王丹,等. 秸秆露天焚烧排放的TSP等污染物清单[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4):800-804.
[14]陈怡. 国内秸秆人造板发展探析[J]. 林产工业,2013,40(4):9-11,16.
[15]周定国.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的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2009,11(10):115-121.
[16]张海清,尚琳琳,程世庆,等. 秸秆以及秸秆混煤燃烧特性研究[J]. 水利电力机械,2006,28(12):104-108.
[17]赵永清,唐步龙. 农户农作物秸秆处置利用的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苏、皖两省实证[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7(2):244-246,264.
[18]刘金鹏,鞠美庭,刘英华,等. 中国农业秸秆资源化技术及产业发展分析[J]. 生态经济,2011,238(5):136-141.
[19]阮建雯,蔡宗寿,余继文,等. 国内外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技术研究[J]. 世界农业,2014,420(4):40-43.李珊珊,秦涛,孙新迪,等. 改性芦苇纤维对模拟工业废水Cu2+的吸附特性[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455-457.
矿井回风资源利用方式探讨 篇12
1矿井回风瓦斯利用
虽然矿井回风瓦斯浓度极低,但由于回风量巨大,其排放总量仍然相当可观。据统计,我国每年排放的回风瓦斯达到100亿 ~ 150亿m3的纯甲烷当量,相当于每年有2 000万 ~ 3 000万t的煤炭资源被浪费[1]。同时,甲烷作为继水蒸气及CO2之后第三大温室气体,其GWP(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值可达25[2],我国每年排放的回风瓦斯产生的温室效应相当于向大气中排放192. 50 ~ 288. 75 Mt的CO2。 合理有效地利用这部分能源,无论是在环保方面还是在缓解能源危机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矿井回风瓦斯浓度极低且波动较大,导致常规的处理方法难以奏效,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回风瓦斯利用方式可分为3大类: 1将其作为主燃料,通过热氧化或催化氧化等技术加以利用,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和能量利用的目的; 2将其作为辅助燃料的混合燃烧技术,代替空气通入燃气轮机、内燃机等设备中以减少部分主燃料的使用; 3利用膜分离、变压吸附等技术手段实现甲烷的分离提纯。
混合燃烧技术具有设备投资小、氧化效率高等特点,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往往由于矿井回风量巨大, 导致难以在矿井回风口附近建立足够规模的热电站以消耗如此巨量的气体,较差的灵活性限制了其应用程度。矿井回风瓦斯分离提纯所耗费的能量,要远超过所获取甲烷的价值,经济效益极低,并且以目前的工艺技术,对矿井回风瓦斯这样极低浓度甲烷的分离提纯效果并不好[3]。在此,笔者主要探讨矿井回风瓦斯作为主燃料被氧化的利用方式。
1.1逆流式热氧化技术
瑞典MEGTEC公司最早开展了逆流式热氧化技术( TFRR,Thermal Flow - Reverse Reactor) 的研发工作,目前已在全球开拓了数个工业示范项目。 TFRR设备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4]: 设备运行时通过内部电加热设备首先将蓄热陶瓷加热到1 000 ℃ 以上,使甲烷的氧化反应得以进行,矿井回风经过阀门1进入氧化装置后被入口端的蓄热陶瓷加热,当温度足够高时,甲烷即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这些热量一部分被出口端的蓄热陶瓷所吸收,另一部分则通过内置换热器取出,用于制热、制冷或发电。当出口端蓄热陶瓷的温度足够高时,通过自动控制阀门的开闭转换气流方向,以保证甲烷的自氧化过程始终能够进行。
TFRR技术成熟,回风瓦斯 热氧化效 率可达95% 以上[5],运行可靠。当矿井回风瓦斯的甲烷体积分数高于0. 2% 时设备即可正常运转; 当甲烷体积分数达到0. 5% 以上,甚至接近1. 0% 时,产生的氧化热就足以满足供热、供冷、甚至发电的需求; 当甲烷体积分数处于0. 2% ~ 0. 5% 之间时,可氧化甲烷获取减排收益[1,6]。但是由于启动运行时要求的初始温度过高,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造成了能源的浪费[4],并且由于矿井回风量巨大,长时间维持如此高的温度并非易事。为了降低发生甲烷自氧化反应温度,逆流式催化氧化技术( CFRR,Catalytic Flow Reversal Reactor) 应运而生。
1.2逆流式催化氧化技术
CFRR技术最早是由俄罗斯Boreskov催化剂研究院展开 研究,目前水平 较为先进 的是加拿 大CANMET中心的CH4 MIN技术。CFRR设备在结构和运行上与TFRR有着相似之处,不同的是,在换热器和蓄热陶瓷之间加装了催化剂层,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将甲烷自氧化温度降低到350 ℃,使气流转向周期延长,同时催化剂的存在使得CFRR适用的最低甲烷浓度有所降低[7],其装置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4]。
由于催化剂需要采用Pd、Pt、Rh等贵金属或Pd O等贵金属氧化物,装置的成本大大提高,催化剂有限的使用寿命更是加剧了这一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采用诸如Cu O、Co3O4或钙钛型复合氧化物等非贵金属材料作为替代催化剂,虽然催化活性无法与贵金属催化剂相比,但是其具有更佳的热稳定性和抗烧结特性[8]。然而,当矿井回风中的甲烷平均体积分数高于0. 4% 时,氧化反应器内的最高温度便会超过非贵金属催化剂的耐受极限,影响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6]。因此,目前来看, 贵金属催化剂仍然难以替代。此外,为了增加装置内部的反应面积,结构设计较为复杂,这也限制了CFRR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与TFRR相比,CFRR更适合对甲烷体积分数低于0. 2% 的回风瓦斯进行氧化以获取减排效益[6]。
1.3整体催化技术
整体催化技术( CMR,Catalytic Monolith Reactor) 是对CFRR技术的发展,由澳大利亚的CSIRO公司研发。CMR装置采用蜂窝状整体反应器,反应面积大,机械强度高,处理相同风量时装置结构与TFRR、 CFRR相比更加紧凑,在大流量工况下仍能保持相当低的压降,这些突出的优点使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关注[9]。但是,CMR技术仅适用于甲烷体积分数高于0. 4% 的回风瓦斯,在应用时常常需要补充外界能量,且热惯性 较小对甲 烷浓度变 化的适应 性不强[10]。
TFRR、CFRR、CMR三种矿井回风瓦斯氧化装置的主要特征及设计参数[11]如表1所示。
2矿井回风余热利用
矿井回风中除了含有大量可利用的甲烷资源以外,还蕴含着丰富的低温热能。据不完全统计,矿井回风温度常年保持在18 ~ 28 ℃,相对湿度大于90%[12],几乎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是一类稳定的优质余热资源。与此同时,为了满足矿区供暖、供热水及冬季井筒防冻等用热需求,煤矿企业通常采用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的燃煤锅炉供热,不仅造成煤炭资源的消耗,影响企业利润,还会严重地污染环境。 矿井回风余热利用技术就是将回风中的低品位热能资源回收,用以满足矿区的用热需求,从而替代燃煤锅炉。目前,矿井回风余热利用主要手段包括热管技术和热泵技术。
2.1热管技术
热管是依靠管内工质相变以实现传热的元件, 其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工质在蒸发段吸收外界热量汽化,沿毛细吸液芯流向冷却段,向外放热后冷凝为液体,而后在毛细力作用下流回蒸发段,如此往复,实现热量的传递。热管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 结构紧凑、布置灵活、安全可靠等优点,特别适合于气—气换热[13]。
矿井回风具有连续性,利用热管换热器可不间断地将矿井回风余热回收,用以预热新风,从而满足冬季井筒防冻的需求。盛振兴、辛嵩[14]针对青海某煤矿实际特点,提出了建造矿井回风余热热管回收系统的构想,并认为当室外温度高于 - 15 ℃ 时,该系统便可完全取代由燃煤锅炉供热的空气加热器, 每年在运行4个月的情况下便可节省运行费用115. 5万元,初投资仅需1. 7个月便可收回,不仅减少了燃煤的消耗,实现节能减排,还能为煤矿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与热泵系统相比,热管系统更加简单,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更低,但是其应用范围较窄,不能解决矿区供暖、供热水等用热问题。并且,热管本身存在着传热极限,如果设计制造不合理,就有可能发生爆管等事故,造成严重后果。
2.2热泵技术
热泵可通过消耗一定的高品位能量,将不能直接利用的低位热能转化为高位热能,其实质上是一种能量提升和节能装置[15]。热泵技术在矿井回风余热利用方面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 其一,将矿井回风作为冷热源,利用空气源热泵实现冬季供热夏季供冷; 其二,利用循环水吸收矿井回风余热,并将其作为水源热泵的冷热源。
2.2.1空气源热泵
通常空气源热泵在冬季供热工况下蒸发器表面会因温度过低而结霜,除霜要耗费大量能量,影响热泵的运行效率。矿井回风温度常年保持在18 ~ 28 ℃ 的特性不仅避免了结霜问题,还使得空气源热泵运行工况稳定,说明了空气源热泵在回风余热利用方面的适用性。不过,由于矿井回风量巨大,为了充分换热需要很大的空间来安装足够规格的换热器,系统复杂,而且往往受到场地的制约难以实现。 此外,庞大的换热器增加了回风阻力,会对矿井风机的运行工况造成影响[12]。因此,空气源热泵不是最佳选择。
2.2.2水源热泵
采用水源热泵可以通过循环水实现对矿井回风余热的间接利用,循环水与矿井回风热交换的过程多采用喷淋换热器。该型换热器通过水雾与矿井回风的直接接触实现热湿交换,换热效率较高,阻力小; 可捕捉回风中的大部分粉尘,且有明显的降噪效果,其与水源热泵构成的系统如图4所示。
水源热泵的性能系数 ( COP) 较高,通常可达4. 3 ~ 6. 0,是一种高效的能源利用技术,在矿井回风温度条件下,冬季可提供40 ~ 55 ℃ 的热水,夏季可提供7 ℃左右的冷水[16],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矿区制热制冷的需要,当矿井涌水量较大时,还可将温度同样相对恒定的矿井水作为水源热泵的冷热源。可见,水源热泵具有适用范围广、性能好、效率高等优势,在矿井余热回收利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孙中文等人[17]针对某矿井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水源热泵余热回收系统,经过测算,该系统可满足冬季供热及夏季供冷的需要。与常规的燃煤锅炉 + 中央空调系统相比,该系统初投资增加10% 左右,但年运行费用节省50% 以上,投资回收期不足3年,年节煤量可达3 000 t,减少CO2排放7 698 t,经济效益及环保效益显著。
3结语
1) 采用热氧化或催化氧化等技术可实现对矿井回风瓦斯的合理利用,其中TFRR技术成熟,运行可靠,氧化效率高,适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CFRR、CMR受制于催化剂价格及寿命等因素,适用范围受到影响,寻找贵金属催化剂的替代物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2) 不同矿井回风瓦斯利用设备和利用方式对甲烷浓度的要求不同,应当根据矿井回风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3) 采用热管技术、热泵技术可实现对矿井回风余热的回收利用,与传统燃煤锅炉供热相比,新技术的初投资略高,但运行费用较低,投资回收期短,经济效益显著,并且可减少污染物排放量,环保效益同样可观。
4) 相比矿井回风余热利用技术,矿井回风瓦斯利用技术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更高,系统更加复杂, 其意义更多的体现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在清洁发展机制( 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的促进下会得到更多煤矿企业的认可,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
5) 当矿井回风瓦斯浓度极低,难以采用现有技术手段实现利用,或煤矿规模较小,尚不具备开展回风瓦斯利用项目的条件时,可应用热管、热泵技术对矿井回风余热进行利用,虽然并未对回风瓦斯加以处理,但燃煤消耗量的减少使得CO2、S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也可起到一定减排效果,并且经济效益显著。
6) 能否将余热利用后的低温 ( 高湿) 矿井回风通入矿井回风瓦斯利用设备,实现矿井回风的综合利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摘要:矿井回风中含有大量的低浓度甲烷以及丰富而稳定的余热资源,若直接排入大气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还增加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分别从矿井回风瓦斯、矿井回风余热利用的角度出发,对矿井回风瓦斯的热氧化、催化氧化技术,以及回风余热利用的热管、热泵等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比,探讨了不同技术手段的适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