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方式论文

2024-10-07

修复方式论文(精选7篇)

修复方式论文 篇1

20世纪60年代, Branemark教授创立的骨结合理论奠定了现代口腔种植学基础。在这一理论指导下, 经历了近40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 口腔种植学已走向成熟, 成为口腔领域中充满活力、飞速发展的分支学科。近10年来口腔种植学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 它不再是常规修复的补充手段, 也不再仅仅为高消费群体提供服务。在西方发达国家, 缺牙种植修复已相当普及[1]。在我国, 口腔种植已逐渐成为成功的缺牙修复技术。尤其是近20年来, 一系列种植外科新技术不断的涌现已完全改变了种植适应症狭窄的局面, 例如多种植体技术、骨劈裂与骨挤压技术、上颌窦底提升技术、垂直牵引成骨技术, 引导骨再生的生物膜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完全可以为局部骨条件较差者创造出满足种植修复要求的局部解剖条件, 并使种植修复达到理想的功能与美学效果[2]。口腔种植修复方式的多样化不仅可以满足有不同要求和经济条件的患者, 解决那些常规修复难以完成的病例, 而且口腔种植作为常规修复手段的补充已成为患者在各种修复方式中的自由选择。本文对近年来口腔种植修复方式的分类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一综述。

1 义齿的分类

根据种植体植入后义齿的固位方式不同, 主要分为两类:即可摘义齿和固定义齿[3]。

1.1 固定义齿

1.1.1 单颗牙缺失的种植修复

与传统的固定修复相比, 不损坏邻牙, 维持牙槽嵴丰满度, 可以更有效的恢复咀嚼功能。上述优势使种植修复逐渐取代传统的固定修复, 成为修复单颗牙缺失的首选方案。

1.1.2 种植体支持的固定局部种植修复

(1) 种植体支持联冠:多颗种植体与多颗牙冠一一对应连接而成的上部结构, 即没有桥体的种植桥, 为临床较常见的设计方案。 (2) 种植体支持固定桥:桥体两侧均有种植体支持的上部结构, 桥体可有多个单位, 可以间隔出现也可以连续出现, 种植体上部结构中人工牙对应关系明确。这类设计用于牙合力较小的情况。 (3) 种植体支持的固定长桥:多颗种植体支持多单位人工牙的上部结构组成的长桥, 种植体与上部结构中的人工牙对应关系明确, 可设计单端桥体。临床中这类固定修复比较昂贵和复杂。因牙弓内仍有天然牙存在, 因此咬合关系复杂, 修复风险大。 (4) 种植体和天然牙联合支持固定修复: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成功率与效果理想。

1.1.3 种植体支持的固定全颌义齿

种植修复体的上部结构用粘结剂或螺丝固定在基台上, 患者不能自由摘戴, 是完全有种植体提供支持作用的固定义齿。这种义齿具有咀嚼效能高, 体积小的优点, 但所需种植体的数目较多, 手术及修复难度较大。适用于牙槽嵴吸收较少的病例。

1.2 可摘义齿

覆盖部分牙弓的可摘局部义齿包括两类:种植体支持和组织支持。覆盖全弓的可摘义齿也分为两类:种植体支持和种植体-组织支持的覆盖义齿。种植体修复中合理利用天然余牙, 并在牙列中的关键部位 (如尖牙和第一磨牙) 合理的补充种植体, 综合利用种植体和天然余牙修复复杂牙列缺损。学者们提出了“关键基牙”的理念, 在关键基牙部位补充种植体可使患者本已使用的活动义齿和经修改后的活动义齿形成良好的固位力, 从而更好的行使其功能[2]。早期的无牙颌种植修复, 多采用种植体支持的固定义齿修复方式。种植体的需求量较大, 对颌骨条件较差者需行较大的外科手术, 局部清洁困难, 难以保持双唇的丰满度, 美学效果较差。近年来人们主张采用种植体支持的覆盖义齿修复方式, 不仅使用种植体较少, 避免较大外科手术, 美学效果好, 易于清洁, 而且降低了费用和风险。种植体-组织支持的全颌覆盖义齿中, 是种植修复体的上部结构通过特殊的附着体包括栓道式、球帽式、杆卡式、磁性固位体或套筒冠等与种植体连接, 由附着体提供义齿的固位和稳定作用, 由种植体、牙槽嵴共同提供支持作用的覆盖义齿。

2 在无牙颌种植修复中根据义齿的支持方式分类[3]

2.1 组织支持为主

在颌骨的前段植入两颗种植体, 可以设计固位杆将种植体连在一起, 也可以使用球附着体或磁性附着体。此类设计, 义齿可以发生一定的转动和下沉, 稳定性较差, 种植体主要起固位作用, 而对义齿的支持作用主要由牙槽嵴和粘膜完成。义齿的基托与传统全颌义齿相同, 适用于种植体植入数目较少的患者。

2.2 种植体与组织共同支持

通常在颌骨前段植入3-5颗种植体, 以杆式支架将种植体连接固定, 种植体承担一部分合力, 二牙槽嵴承担另一部分牙合力。种植体及杆式附着体具有支持和固位的双重功能, 义齿不容易发生转动, 可以有一定的下沉。这种义齿的固位和稳定性都很好, 义齿的基托可以适当的减少。

2.3 种植体支持为主

此类设计在颌骨内植入4-7颗种植体, 以杆连接, 在末端种植体远中连接杆可以延伸形成悬臂梁结构, 承担支持和固位作用。义齿承受的牙合力可通过连接杆传递到种植体上, 主要由种植体完成支持作用。义齿的基托可以缩小至仅覆盖牙槽嵴。

2.4 完全种植体支持

在颌骨内植入6颗以上种植体, 以铸造支架连为整体的种植义齿上部结构用螺丝或粘结剂固定在种植体上。这种义齿的合力完全由种植体承担, 即属于种植体支持的固定全颌义齿。

综上所述, 不同的种植修复方式有其相应的适应症及优缺点。在种植修复固定义齿的方式中, 种植体和天然牙联合支持的固定修复被广泛认可接受。大量的临床观察表明其成功率均较理想, Naert I[4]统计最长16年临床资料发现种植体天然牙联合义齿的成功率达93.6%。Hosny M[4]比较联合义齿和单纯种植义齿, 发现两者长期使用时在种植体松动度、种植体边缘骨丧失、种植体机械疲劳、修复并发症等各项临床指标, 均无显著差异。众所周知, 后牙缺失将导致下颌神经肌肉稳定性丧失, 降低咀嚼效率, 丧失垂直距离, 影响美观。常用修复方法有局部可摘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和种植义齿[5]。实验证明个别牙缺失以固定义齿或种植义齿修复效果为佳[6]。虽然活动义齿对肯氏Ⅰ类患者是比较经济的解决方案, 咀嚼效能有一定的提高, 但与固定义齿及种植义齿相比有较大差距。针对无牙颌患者, 它的常规修复方式为全口义齿。但长期观察证实, 全口义齿修复会导致剩余牙槽嵴进行性吸收, 而且50%患者戴用后出现固位不良及感觉不适[7]。自1993年Heckmann[8]首先将套筒冠固位方式用于临床种植义齿修复以来, 又发展了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有报道显示, 与无牙颌用低。同时与其他固位方式的种植覆盖义齿相比, 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的固位效果更好[9]。

随着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种植义齿已被越来越多的伴有牙列缺损或牙列缺失的患者接受。在国外, 对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运用心理测试的方法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种植修复前后在发音、美学、咀嚼能力方面的改变。结果显示患者经过种植修复治疗后, 咀嚼能力提高的同时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10,11,12]。由于口腔种植体的制作成本较高, 相应地其临床治疗费用也较昂贵, 所以在临床上还有一部分患者因经济原因而无法承受种植义齿的费用。有调查显示, 在瑞典、日本和美国拒绝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中, 因为经济原因的大约占30%[13]。Tepper et al[14]调查显示, 在被调查的奥地利人中大约61%认为口腔种植修复只为富人服务的。然而, 对德国患者来说, 经济却不是主要问题[10]。由此看来, 不同国家的人民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对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接受的程度也有所差别。除经济原因外, 社会地位、教育背景和年龄的不同, 也是造成其差别的原因。Berge[15]调查发现, 那些年轻, 拥有高学历、高收入的人群和城市居民更容易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Tepper et al[14]调查显示在接受种植修复的患者中城市居民明显多于农村居民。虽然有许多因素可能影响口腔种植修复患者的满足感和生活质量, 但大部分调查表明口腔中孩子固定修复和种植覆盖义齿修复方式提高了患者的满足感[16]。我国经济还处于发展中阶段, 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在城乡居民比例中, 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虽然近十年来, 我国的口腔种植修复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接受种植修复治疗的患者也在逐年增多, 但是相对于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仍然很低。随着口腔材料技术的不断提高, 口腔种植材料的生产成本也会随之降低, 这样就能够使更多的患者接受种植修复治疗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自信心。近年来, 口腔种植技术的发展为种植简单化原则提供了技术保障。通过简单、经济、快速的治疗获得最佳的种植效果是每位患者的愿望, 由此衍生出的简单化要求也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17]。尤其是国内一些生产商加大了国产种植体的研发力度, 推出了几种与国际知名品牌设计理念相一致的国产种植系统。因其能够满足临床基本需求、价位低的优点, 为我国更多消费者选择口腔种植修复提供了可能[18]。从国外和国内的发展现状看, 口腔种植修复理论不断得到完善, 技术水平日益提高,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 继续发展进步, 是越来越多的伴有牙列缺损、缺失的患者从中受益。

不同方式修复牙齿临床效果对比 篇2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 -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牙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 对照组男17例,女8例,年龄23-67岁,平均(47.8±6.4) 岁,轻度缺损3例,中度缺损16例,重度缺损6例, 其中16例患者有冷热刺激敏感;观察组中男16例, 女9例,年龄24-68岁,平均(47.9±6.5)岁,轻度缺损4例,中度缺损17例,重度缺损4例,其中17例患者有冷热刺激敏感 .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参与比较研究。

1.2 方 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光固化符合树脂填充治疗,充填前对病损区的牙石、色素及软垢进行清除,消毒病损区, 压缩空气吹干,棉纱隔湿,酸处理40s用生理盐水冲洗、 气枪吹干,涂粘结剂后光照20s,选择牙色相近的复合树脂充填、光照固化,表面抛光,修复完成。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光固化复合树脂填充、抛光后表面尚未失去光泽时,用非金属充填器加压充填FX-2型玻璃离子水门汀,雕刻成形。

1.3 疗效评价

修复成功:充填体完整,与洞壁密合无缝隙,无龋坏;修复体与牙体之间无变色;无牙髓及根尖周病变; 牙髓活力正常,冷热试验无敏感或轻度敏感症状;失败: 6个月 -2年的随访期发生修复体发生脱落,边缘有缝隙,颜色改变,继发龋,冷热刺激敏感,有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等症状。

1.4 统计分析

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P < 0.05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牙修复成功率92.0%(23/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17/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讨论

3讨论

楔状缺损者较易出现牙齿敏感症,还可并发龋病或继发牙髓炎、根尖周炎,严重者甚至出现牙折。因此牙齿缺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填治疗是此类疾病治疗的关键步骤。

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充填材料是光固化复合树脂, 其通过酸蚀技术使光滑的牙表面变成具有高表面自由能的蜂窝状表面,树脂借助毛细作用渗入微孔、聚合, 形成树脂突,机械、化学彼此紧密嵌合锁结而起到粘结作用[2]。光固化复合树脂美观、硬度强,色泽及透明度与天然牙相近似,尤其是前牙美容修复已广泛应用。但其与牙本质的粘接力差,膨胀系数高,收缩性也远远大于牙体组织,易形成裂隙产生继发龋脱落等。 FX-2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是近年来使用的新型牙齿缺损修复材料,对楔状缺损修复具有诸多优势,其与牙髓、 牙本质的生物相容性较好,与牙齿形成真正的化学结合——以氢键和离子键形式相结合,产生强有力的粘结;可释放氟离子,预防继发龋;且对牙髓刺激小, 是温度和电的不良导体[3],且价格便宜,操作简便。 但其有耐磨性差、吸水性强、性能易受环境影响等缺点[4,5]。

修复方式论文 篇3

一、Windows类操作系统的补丁类型

一般来说, Windows操作系统涉及的补丁有三类。一类是操作系统本身的补丁。操作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软件, 结构复杂, 因此难免出现一些考虑不周的情况, 这些漏洞往往危险性极高。例如漏洞编号为MS08-067的系统漏洞, 这是服务中的一个漏洞, 如果用户在受影响的系统收到特定的RPC请求, 则该漏洞可能允许远程执行代码;第二类是微软公司的应用工具补丁 (例如Office软件补丁、Windows Media Player补丁等) 。这些工具软件在方便用户的同时, 也存在软件漏洞的问题;第三类是运行于Windows类操作系统环境上的第三方软件补丁 (例如Adobe补丁) 。与微软自身的工具软件类似, 第三方软件不可避免地存在漏洞, 而且由于第三方的开发力量参差不齐, 存在的漏洞和数量可能会更多。

二、服务器操作系统的补丁修复方式对比

进行漏洞修复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工具, 例如操作系统自动补丁修复工具;另一种是手动进行补丁修复。下面逐一分析这两种漏洞修复方式的优缺点。

(一) 工具修复方式

使用补丁修复工具进行漏洞修复, 可以迅速对多台服务器同时进行众多补丁的修复, 但由于补丁与补丁之间、补丁与应用软件之间难以确保完全互不影响, 因此采用工具的补丁批量修复方式存在一定风险。目前, 能够实现补丁自动修复的工具主要有Windows系统自带的“Windows Update”功能、微软公司的WSUS以及第三方补丁修复工具 (例如LANDesk的补丁分发功能组件、360安全卫士等) 。基于补丁修复工具, 用户可以设置修复时间、系统漏洞检测频率以及选择需要修复的补丁类型。大多数用户使用这些补丁修复工具就可以满足漏洞修复的需要, 但是对于运行重要业务系统的服务器, 使用这些自动修复工具同时修补大量的系统漏洞, 可能会引起业务系统的运行异常或者操作系统运行不稳定。

(二) 手工修复方式

人工手动进行漏洞修复可以有效地保障应用系统平稳运行, 但修复大量服务器的补丁会增加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服务器管理员可以根据各自应用软件的情况, 有选择地安装部分补丁, 也可以将需要安装的补丁做成批处理程序, 降低工作量。当需要修复的补丁过多时, 这种方式无疑会增加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 但可以有针对性地避免某类补丁修复给应用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补丁修复方式及相关建议

总体来说, 采用某种单一的方式对服务器的操作系统漏洞进行修复并不可行, 应该根据服务器所运行的应用软件的类型, 同时考虑需要安装的补丁类型, 选择合适的漏洞修复方式。

(一) 一般业务系统服务器

对于重要程度不高或涉及终端用户比较少的业务系统服务器, 其漏洞扫描和补丁安装可以依托漏洞自动修复工具来进行补丁安装。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某个补丁的安装引起应用系统或操作系统运行异常, 系统管理员也可以在终端用户影响面较小的情况下, 在非工作时间或即时进行系统恢复。

(二) 重要业务系统服务器

对于涉及大量终端用户或承载重要应用系统的服务器, 其补丁安装建议采用手动的方式进行。并且在手动修复某个漏洞前, 建议在类似测试环境中进行模拟测试, 充分了解补丁对应用软件的影响, 测试通过的补丁才能安装在生产环境上。

(三) 漏洞修复策略建议

通常情况下, 服务器所需要的漏洞修复只涉及操作系统本身 (很少涉及某种工具补丁或者第三方软件补丁) , 并且只需要修复危害性比较严重的漏洞。根据这个特点来进行补丁安装, 既可以满足系统安全性的需要, 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应用软件的影响。操作系统补丁的ID一般以MS开头 (例如MS08-067) , 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补丁ID查到补丁的描述, 分辨补丁类型和补丁间的依赖关系, 并以此判断补丁程序是否与应用程序兼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系统管理员一般尽可能少修补Microsoft.NET的补丁、防火墙补丁和XML相关补丁, 因为这三类补丁程序的安装很可能会造成应用程序工作异常。

(四) 减少安装无关软件

系统管理员应该尽量少安装与服务器运行系统无关的软件, 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漏洞的产生。在服务器上安装的软件越多, 特别是第三方软件, 引发漏洞的因素就越多。作为系统管理员, 应该坚持“最少安装”的原则, 即只安装和服务器运行有关的软件, 只开通和服务器担当角色有关的端口, 只开设最需要的账号。

参考文献

[1]陈克非, 黄征.信息安全技术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修复方式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7月-2011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就诊的尖牙或是前磨牙有楔状缺损患者64例,共180颗患牙,具体情况见表1。所选择的患牙均为缺损深度至牙本质层且无牙髓及根尖周病变的楔状缺损。将180颗患牙按就诊顺序,根据患者选择的修复方式分为玻璃离子水门汀材料(A组)、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B组)、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流动树脂材料(C组),每组60颗。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如表1所示,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玻璃离子黏固剂(上海青浦齿科材料厂);光固化氢氧化钙(德国VOCO公司),Fihek Z250光固化复合树脂(美国3M公司),Tetric N-flow纳米瓷化流体树脂(美国Ivoclar vivdent公司)、GLUMA ETCH 20 Gel酸蚀剂(贺利氏古莎齿科有限公司),3M Adper Single Bond 2粘结剂,);LED光固化灯(美国CAO公司)等。

1.3 方法

前期工作(所有的患牙):去牙石,去腐殖,冲洗碎屑,制备V类洞,75%的酒精棉球消毒,干燥,隔湿。酸蚀剂酸蚀洞型40 s后冲洗,吹干洞型。在隔湿条件下选用合适器材分别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A组),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充填(B组)、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流动树脂材料充填(C组)。休整充填体,抛光(A组叮嘱24 h内勿让牙齿受力,充填24 h再行抛光)。尽可能详细的记录患者及其家属的联系方式。后期工作:根据楔状缺损修复术的时间,确定6个月后的随访时间,随访时间=(就诊时间+180 d)±2 d。回访形式采用电话提前预约复诊的形式。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术后6个月检查修复体。成功:修复体完整无脱落,边缘密合,X线检查无继发龋,无自发痛,无牙髓过敏症状,牙髓活力正常。失败:充填体明显缺损或完全脱落,边缘不密合,X线检查有继发龋发生,对冷热刺激敏感,自发痛,牙髓无活力,出现上述任何一项视为失败。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回访率

因为本研究在研究之初对患者的选择倾向于本地到医院复诊方便的患者,且记录了详细的联系方式,患者配合性也很高,使得本研究的回访率达到了100%,数据具有代表意义。

2.2 术后成功率

于术后6个月后随访结果得出三种修复方法的疗效结果对比,见表2。其中A组的成功率为81.67%,B组的成功率为93.33%,C组的成功率为95.00%,其中B、C两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失败病例的原因

三种修复方法中失败病例的原因与牙数,见表3。

3 讨论

楔形缺损是由于牙齿力、酸蚀、磨损及牙齿颈部特殊的解剖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结果[3],尖牙和前磨牙是楔形缺损的常发病牙齿,由于尖牙和前磨牙的特殊位置,使得此处的楔形缺损会影响到美观,本研究选不同方式修复尖牙和前磨牙的楔形缺损并对疗效进行对比,其研究结果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玻璃离子水门汀与牙体硬组织发生化学黏接,边缘密封性好,并能释放氟离子,防止继发龋,玻璃离子水门汀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特性[1]。由于它具有价格低廉,刺激性小等特点一直应用于牙体缺损的相关修复治疗。但是随着患者对美观的要求逐渐提高,玻璃离子水门汀材料由于色泽不够逼真,渐渐减少了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具有仿牙色,修复牙齿色泽理想,机械性能好,耐磨性好,抛光性好等[4],在审美性能方面有优势而被临床广泛应用,尤其适宜修复楔状缺损[5]。复合树脂在填充之前对牙体组织进行的酸蚀处理,会使牙体表面形成微孔,树脂材料渗入微孔中与牙体形成微机械式的嵌合,提高修复的成功率[6]。但是由于牙本质的钙化程度明显低于牙釉质,使得复合树脂与牙本质的黏结力显著减弱,在楔形缺损区,缺损面的大部分为牙本质,周围边缘的牙釉质薄且多为无釉柱釉质,从而影响了整个修复体的固位,而且复合树脂残留单体的溶出和聚合产热对牙髓的刺激性较大[7],因此,在使用树脂之前应先使用压碎保护剂。氢氧化钙是最早用于保存活髓的药物,1930年由Herman将其作为盖髓剂,直到目前为止,仍是最成熟、最理想的盖髓剂[8],所以在修复楔形缺损的过程中采用先用氢氧化钙垫底的方式进行,从而避免了树脂对牙髓的刺激。

有研究表明,流动树脂的强度和耐磨度能达到传统树脂的60%~90%,而楔状缺损由于位置特殊,对强度和耐磨度的要求不高,流动树脂能的各项指标能够满足修复需求[9]。流动树脂流动性大,能很好的渗透到微孔隙中,与牙体边缘密合度好,而且收缩性较普通树脂小,陈金良等[2]研究证实流动树脂充填可降低充填体脱落率,这与其流动性密不可分[10,11]。

本研究所采用的Tetric N-Flow流体树脂是超微填料光固化树脂,其针筒型设计便于操作,有良好的湿润性和高度的流动性,能到达楔状缺损狭小的不易充填的区域,使充填体与牙体能够形成良好的边缘封闭性,有效降低继发龋的发生。本研究中充填后6个月的研究对象中,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流体树脂组无一例脱落及继发龋发生,与光固化流体树脂较好的理化性能有关。本研究中三组的术后成功率分别81.67%、93.33%和95.00%,其中B、C两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树脂充填可以有效地提高充填成功率,同时由于光固化流体树脂充填在降低充填体脱落率、减小继发龋病发生率方面强于光固化复合树脂,因此临床上对于楔状缺损深至牙本质层时推荐应用光固化氢氧化钙垫底后光固化流体树脂修复[2]。

修复方式论文 篇5

1 改革前存在的问题

1.1 笔试为主, 形式单一

传统的考试一般都采取“一卷定乾坤”的笔试形式, 单纯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情况。考核内容主要针对“可摘局部义齿”和“全口义齿”相关理论知识, 而对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的考核不足。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忽视了对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 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1]。一些多次笔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甚至还会产生厌学情绪。

1.2 期末考试为主, 过于片面

该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即便是平时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只要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 也有可能考试不及格;可只要理论知识复习到位、扎实, 期末考试成绩高, 就算平时技能考核成绩较差也不会对总成绩有太大影响。因此, 这种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 对技能与操作性都非常强的课程来说, 是很不合理的。

1.3 技能考核成绩比例偏低

该课程技能考核成绩只占总成绩的20%, 导致学生只注重期末考试, 忽视平时的实践操作。这样一来, 不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没有优势, 打击了其学习积极性, 而且也无法体现出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更是违背了中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2 改革实践举措

2.1 加强技能考核, 提高综合素养

可摘义齿修复工艺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是运用义齿修复工艺理论和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口腔工艺技术职业能力, 较熟练地掌握义齿加工、制作技能[2]。因此, 应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加大技能考核成绩比例。如第一学期中“支架弯制”和“可摘局部义齿 (RPD) 的完成”两部分技能考核成绩原来只占总成绩的20%, 改革后占到了50% (见表1) 。这样一来, 不仅突显了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 也激发了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学生在做中学, 学中做, 理论、实践两不误, 综合素养有所提升的同时总成绩也有所提高, 一举两得。

2.2 加强课堂考核, 注重平时积累

课堂教学是一项需要师生配合的教学活动, 任何形式的课堂考核都会激励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该课程采取课堂提问、课堂参与互动活动、课堂小测验等考核方式,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经常采用多样的课堂考核形式, 会让学生更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而不是只关注最终的考试。

2.3 变换考核方式, 培养学习兴趣

2.3.1将闭卷笔试改为开卷考试或半开卷半闭卷笔试

以往该课程笔试通常以闭卷为主, 主要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情况, 不能体现其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及创新能力。因此, 对于小测验可适当采取开卷或半开卷半闭卷考试形式, 同时也能考查学生对教材的检索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及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能力。

2.3.2举办技能比赛, 将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卡环的弯制”和“全口义齿排牙”, 可针对这两项内容举办班级操作技能比赛, 将最终获奖名次换算成相应加分项计入期末总成绩。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提高了其考核成绩。

3 改革成效

3.1 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在第一次上课时, 就将本课程教学目标和考核形式明确告知学生, 让学生对课程要求和学习目标有一个整体认识, 带着明确的目标进行学习, 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对于教师也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教学效果也更为理想。

3.2 学生更注重平时知识积累

改革前的考核总是“一考定成绩”, 导致学生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 只重视理论而轻视技能。对于改革后的考核形式, 学生反映更加公正、全面, 不仅促使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也使其更加重视技能操作, 注重学习过程和平时知识积累。

3.3 学生综合能力整体提升

技能考核比例加大, 极大地鼓舞了平时动手能力强但理论掌握欠佳的学生, 为了得高分, 他们反而更加努力钻研相关理论知识, 最终提高总成绩。另外, 多样的考核形式也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使其在毕业后更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4 改革反思

4.1 对技能考核过程重视不足

实验和实习主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同样也应注重过程考核[3]。改革后的技能考核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 即以学生最终的成果来评定成绩, 忽视了对学生在器材安全、规范操作、卫生清理及实验过程中创新能力的评价, 而这些都属于综合能力。

如在对“卡环弯制”内容进行考核时, 主要对弯制的“卡环”进行评分, 而忽视了操作过程中学生对弯制工具的使用是否正确及是否达到相应弯制要求。教师也忽视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点滴进步, 不能给予及时的鼓励, 从而错失了增强学生信心的良机。

4.2 学生参与度不够

改革后的考核形式虽然体现了多样化, 但考核主要由教师进行, 容易使评价带有一定主观性、片面性[4]。因此, 应改变单纯以教师为主、单边考核的状况, 提倡学生参与考核, 互考互评, 在考评中提高对知识的判断能力[3]。

如“RPD蜡型”中的蜡牙雕刻, 是前一学期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 通过眼观目测就能进行评价, 故教师可放手让学生参与考核。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 使学生在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自我评价方面得到训练, 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得到一定锻炼[5]。

4.3 对考核结果缺少分析与反思

虽然每次考试结束后教师会对考核结果 (试卷、实验作品等) 进行分析, 但对教学过程反思不足。长此以往, 会出现“原地踏步”、“老问题”依旧存在的状况。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估, 也是对学生知识与技术掌握状况的评价[6]。因此, 及时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分析, 才能更好地反思教学中的问题, 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总结教学经验, 形成课程考核与建设的良性循环。

5 小结

可摘义齿修复工艺技术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目的就是“以岗位需求为目标, 突出实践教学, 培养技能型人才, 实现学生早日就业”。通过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 以考促学、以考促教,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为其将来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要求打下坚实基础。作为任课教师, 应该转变教育观念, 树立培育职业人才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实践, 从而使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培养出真正具备扎实动手能力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摘要:可摘义齿修复工艺技术课程作为中职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主干课程, 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均应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这就要求考核方式灵活、多样, 有助于培养真正具备动手能力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可摘义齿修复工艺技术,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斌, 周亚平.《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建议[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30 (1) :85-88.

[2]米新峰, 农一浪.可摘义齿修复工艺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刘润田.中职课程考核改革要强调“三重”与“三结合”[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8) :38-39.

[4]成春燕, 冯钢.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考试改革实践[J].新课程研究, 2012 (11) :43-45.

[5]邓益民, 吴星.高职课程考核改革与实践[J].职业时空, 2012, 8 (1) :38.

修复方式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回顾近5年来上颌窦内提升后种植修复3年的病例47例,99个牙。男32例,女15例;年龄44~78岁,平均57.4岁。

1.2 手术与植入方式

术前通过全景X光片精确测量上颌窦底的高度,一般在5~7 mm时方可纳入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术前方案中,所有病例提升高度严格控制在最多3~5 mm,所有植入的种植体长度不超过11 mm;局麻下从缺牙区牙槽嵴顶做切口,向颊舌侧翻开黏骨膜瓣,充分暴露缺牙区牙槽骨,球钻、先锋钻逐级备洞,距窦底留约1 mm的骨,用内提升工具严格按刻度提升所需的高度,如需加骨则统一使用BIOS骨粉到底端,充分压紧,植入螺纹根形种植体。

1.3 分组与评估指标

按上颌窦内提升加骨与否分为两组,分别观察并统计种植修复5年后种植体的存留率[1]、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等[1]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 13.0系统处理,用t检验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效果,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注:1)P>0.05;2)P>0.05

3 讨论

上颌后牙区的种植成功率相对于口内其他各区低,主要原因是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骨质疏松,牙齿缺失后骨质吸收,不仅上颌窦底骨高度降低,难以取得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同时种植体易穿破上颌窦黏膜进入窦腔,引起感染,导致种植失败[2]。因此骨量不足将限制牙种植的适应证,影响手术效果。笔者研究结果证实,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可扩大种植的适应证,减少手术次数,缩短疗程,消除患者戴用可摘局部义齿的不便和痛苦。上颌窦提升术的关键在于手术操作应尽可能精细、轻柔,完整地剥离和抬高上颌窦黏膜,防止黏膜撕裂或穿孔。开窗式上颌窦提升术是术者在直视下完成的,只要术者操作得当,工具合适,应不易发生黏膜撕裂;或者一旦出现黏膜撕裂,可在直视下将黏膜相互重叠,关闭裂口,防止上颌窦炎的发生。而上颌窦内提升术是在盲视状态下通过敲击骨冲器抬起窦底,相比之下,手术创伤小,但操作更应注意轻巧,否则容易撕裂黏膜,而且无法判断黏膜撕裂的位置和程度。所以笔者认为,上颌窦内提升术适用于术区骨高度不少于5mm的患者,这样可以尽量减少盲视下抬起窦底的高度,而且术前应准确测量骨高度,保证钻孔深度小于骨高度1 mm左右,使敲击力量不至于过大。内提升术的植骨量少,特别适合窦底宽又平者。

3.1 上颌窦底内提升的幅度

BOYNE[3]的动物实验研究证实,当种植体穿入上颌窦内2~3 mm时,该部分种植体的表面将完全被再生的新骨覆盖;穿入上颌窦内3~5 mm时,穿出部分只能部分地被再生的新骨覆盖。全组26例48个种植体上颌窦底提升的幅度为2~3 mm,均未植骨。修复后的X线光片显示,提升幅度≤3 mm者,穿入窦内的种植体的近远中均有骨组织包绕,可见新的上颌窦底从种植体末端越过;而穿入上颌窦内3~5 mm者,穿入窦内的种植体的近远中只有部分骨形成,此处上颌窦底形状类似帐篷,这与BOYN E的动物实验结果一致。笔者认为闭合式上颌窦提升高度>3 mm应行经种植备洞内填上骨代用品,再用小一号的凹面骨冲压器向上轻敲,使骨代用品进入上颌窦布于种植体周围,而达到种植体周完全成骨的目的。全组另21例51个种植体上颌窦底提升的幅度为3~5 mm,均按上述方法植骨。因全组所选病例牙槽骨高度5~8 mm,均能获得初期稳定性(15mm)。

3.2 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技术的优点及种植效果

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是一种改良的上颌窦底提升技术,该技术的优点是:(1)手术创伤小;(2)外科器械不直接与上颌窦底黏骨膜接触,减少了并发症;(3)骨冲压器械可同时挤压松质骨成致密骨质,增加种植体植入时的初期稳定性;(4)缩短了疗程,减少了手术次数,降低了治疗费用。全组选择牙槽嵴顶距上颌窦底骨高度在5~8 mm的病例,采用类似Summers凹面形骨冲压器,造成窦底骨皮质青枝性骨折[4],骨折片连同窦底黏骨膜向上抬起2~5 mm。本研究在随访期内种植体脱落较少的原因可能是:(1)严格掌握适应证,5~8 mm高的牙槽骨骨量为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及其产生良好骨结合提供了有利条件;(2)全组大部分的病例为单个牙缺失种植者,由于邻近天然牙的保护可避免种植修复体的负荷过重;(3)多个牙种植的病例采用了联冠修复方式,从而减轻了单个种植体所受力;(4)上颌后牙区的骨质多为Ⅲ类骨和Ⅳ类骨,骨挤压技术使疏松的骨质变得较为致密,增加了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5)种植体良好的表面结构(酸蚀+喷砂粗糙表面)有利于骨结合;(6)骨质舒松伴窦黏膜穿孔、种植体不能获得初期稳定性的病例都改为了颊侧开窗提升上颌窦底或1~2个月后行延期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术前应准确判定剩余骨量的高度、骨质类型及上颌窦底形状、有无分隔及骨嵴等。

3.3 手术中应注意的技巧

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技术术前应准确判定剩余骨量的高度、骨质类型及上颌窦底形状、有无分隔及骨嵴等。在分隔及骨嵴区,易造成上颌窦底黏骨膜撕裂,应用该技术要更加慎重。确定2 mm先锋钻钻入的骨高度并不能完全根据X线片所测量的骨高度,因为曲面断层摄影是利用窄缝和圆弧轨道体层摄影原理进行的固定三轴连续转换摄影术。患者体位及颌骨形态对曲面断层摄影有较大影响,且上颌窦底的形态不规则,钻孔的颊舌侧位置及方向不同使得钻孔的深度有所变化,所以可利用的牙槽骨高度不能完全确定。应用CT可获得更精确的骨高度[4,5,6]。手术中术者主要凭手感确定,因为上颌窦底壁有一层骨皮质,其骨密度较松质骨高,钻孔时减速,不能加压,以免因上颌窦底皮质骨薄而穿通上颌窦黏膜。遇骨挤压有阻力时,应分析原因,建议使用带凹面的骨挤压器,切忌用暴力,否则很容易造成上颌窦黏膜损伤,而且有可能造成良性突发性体位性眩晕症[6]。如果操作过程中由于手法粗暴,黏膜受到的瞬间应力过大而发生穿孔,主要是黏膜被拉破所致。因此,上颌窦底所受的拉应力在黏膜穿孔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3.4 失败病例原因分析

笔者介绍的47例使用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后植入99枚种植体,共有9枚种植体在不同时期出现松动脱落。其中2颗出现在修复1年后,可能出现了早接触导致种植体过载松动而拔除,其余7颗均在Ⅱ期修复前松动而拔除。在这7颗种植体中,有3颗种植体之间的距离过近和种植区的骨密度较低,还有2颗种植体没有形成骨结合而松动拔除;另外,2颗种植体均为种植区骨密度低,骨质较疏松,在种植过程中过多使用钻具而没有很好地使用骨挤压器来扩大洞形增加局部骨量,在Ⅱ期修复连接愈合基台时发生种植体旋转而取出。全组观察失败病例的原因与以往报道相符[7,8]。

总之,对于上颌窦内提升加骨与否对种植修复后远期临床效果的评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进一步的关注与观察。

摘要:目的 评估2种上颌窦内提升后种植修复3年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经2种不同的上颌窦内提升方式后种植修复3年的临床情况,如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等。结果 2种不同的上颌窦内提升方式后种植修复3年的种植体存留率与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窦内提升加骨与否可能对种植修复的远期临床效果不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上颌窦内提升,引导骨组织再生,种植,评估

参考文献

[1]VALENTINI P,ABENSUR DJ.Maxillary sinus grafting with anorganic bovine bone:a clinical report of long term results[J].IntJ Oral Maxillofac Imp lants,2003,18(4):556-560.

[2]NKENKE E,SCHLEGEL A,SCHULTZE-MOSGAU S,et al.Theendoscopically controlled osteotome sinus floor elevation:a pre-liminary prospec tive study[J].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2002,17(4):557-566.

[3]BOYES-VARLEY JG,HOWES DG,LOWNIE JF,et al.Surgicalmodifications to the Branemarkzygomaticus protocol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severely resorbed maxilla:a clinical report[J].Int JOral Maxillofac Implants,2003,18(2):232-237.

[4]SUMMERS RB.A new concept in maxillary implant surgery:theosteotome technique[J].Compendium,1994,15(2):152-156.

[5]LIM TJ,CSILLAG A,IRINAKIS T,et al.Intentional angu-lationof an implant to avoid a pneumatized maxil-lary sinus:a casereport[J].J Can Dent Association,2004,70(3):164-168.

[6]ROSEN PS,SUMMERS R,MELLADO JR,et al.The boneadded osteotome sinus floor elevation technique: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report of consecutively treated patients[J].Int J OralMaxillofac Implants,1999,14(6):853-858.

[7]NAKAI H,OKAZAKI Y,UEDA M.Clinical application of zygo-matic implants for rehabilitation of the severely resorbed maxilla:a clinical report[J].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2003,18(4):566-570.

修复方式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为全瓷或烤瓷修复的单冠患者,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20-67岁,平均(40.2±8.1)岁;其中单冠修复体共108颗,分成硅橡胶组(55颗,30例)和翡翠藻酸钠组(53颗,32例),同时选取108颗自身对照牙(设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固定修复的医师均拥有丰富的专科工作经验,准确掌握治疗的流程和操作步骤。常规预备牙体,制取硅橡胶与翡翠藻酸钠印模并灌制模型,同时制造修复体。牙周指数的测定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牙周检查病历记录与临床修复均实施双盲管理,从而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主要比较对照组、硅橡胶组、翡翠藻酸钠组的SBI(龈沟出血指数)、GI(牙龈指数)和PLI (菌斑指数)[2]水平。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牙周指数的比较

单冠粘接后的5d和10d,对照组的SBI水平明显低于硅橡胶组、翡翠藻酸钠组的SB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I和PLI水平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单冠粘接后的2、4、6个月,对照组的SBI水平与硅橡胶组、翡翠藻酸钠组的SBI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GI和PLI水平明显低于硅橡胶组、翡翠藻酸钠组的GI和PL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硅橡胶组、翡翠藻酸钠组牙周指数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硅橡胶组、翡翠藻酸钠组的SBI、GI和PLI水平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研究发现接受过口腔预防或治疗之后,绝大部分患者患牙的牙周指数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例如牙冠延长术、固定修复体、摘取义齿等治疗后,患牙的牙周指数都会明显上升[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粘接后的2、4、6个月,硅橡胶组、翡翠藻酸钠组的GI和PL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的GI和PLI,这表明虽然实施口腔保健措施,但是仍然无法改变单冠修复患者牙周指数高的特点。而单冠粘接后的早期,硅橡胶组、翡翠藻酸钠组的SBI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的SBI水平,这主要与单冠粘接过程中所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4]。

硅橡胶与翡翠藻酸钠是临床口腔治疗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印模制取材料,通常认为翡翠藻酸钠使用便捷,材料成本低,但是制取的印模的精度并不好[5];硅橡胶的成本较高,且使用的程度较为复杂,但是硅橡胶印模制取的精度高,属于固定修复体。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硅橡胶组、翡翠藻酸钠组的SBI、GI和PLI水平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这个结果与纳入研究的样本数量少存在联系,需要增加研究样本的数量进一步研究,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综上可知,单冠修复对基牙的牙周指数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硅橡胶与翡翠藻酸钠这两种印模制取方式在单冠修复治疗中对单冠修复体颈缘适合性的影响差异不大。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印模制取方式对单冠修复体颈缘适合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全瓷或烤瓷修复的单冠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冠修复体共108颗,分成硅橡胶组(55颗,30例采用硅橡胶印模制取)和翡翠藻酸钠组(53颗,32例采用翡翠藻酸钠印模制取),统计对比两组牙周指数情况,同时选取108颗自身对照牙(设为对照组),对比其牙周指数。结果单冠粘接后的5d和10d,对照组的SBI水平明显低于硅橡胶组、翡翠藻酸钠组的SB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GI和PLI水平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单冠粘接后的2、4、6个月,对照组的SBI水平与硅橡胶组、翡翠藻酸钠组的SBI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GI和PLI水平明显低于硅橡胶组、翡翠藻酸钠组的GI和PL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硅橡胶组、翡翠藻酸钠组的SBI、GI和PLI水平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单冠修复对基牙的牙周指数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硅橡胶与翡翠藻酸钠这两种印模制取方式在单冠修复治疗中对单冠修复体颈缘适合性的影响差异不大。

关键词:单冠修复,印模制取,颈缘适合性,影响研究

参考文献

[1]魏媛媛,孙健,门庆林.冠修复后垂直型食物嵌塞的临床治疗[J].中国校医,2014,28(12):933-935.

[2]李雨轩,韩梅,钟春,等.不同印模制取方式对单冠修复体颈缘适合性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42(20):2324-2325,2327.

[3]周正,胡运东,隋青松,等.弹性义齿在单个前牙缺失临时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1,33(3):334-336.

[4]周程远,刘杰,夏俊男,等.粘接固位与改良粘接固位修复后牙种植义齿单冠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5,8(5):286-289.

上一篇:糊化淀粉下一篇:移民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