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固定联合修复论文(精选6篇)
活动固定联合修复论文 篇1
摘要:目的 :评价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合固定修复效果,为牙列缺失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牙列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分别应用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合固定修复及单纯种植体修复治疗,于治疗3年后评价两组患者修复效果、满意度及骨吸收情况。结果 :观察组30例患者53枚种植体脱落4颗,修复成功率92.5%,对照组30例患者55枚修复体脱落2颗,修复成功率96.4%,两组种植体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均未见种植体断裂或明显松动。观察组患者疼痛、创伤度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区牙槽骨吸收量均逐渐增加,观察组术后18个月牙槽嵴骨吸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种植体舌侧骨吸收量亦逐渐上升(P<0.05),但均在1.5 mm以内。结论 :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合固定修复牙列缺失可取得良好的短期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但该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术区骨吸收量增加,其长远修复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种植体,天然牙,牙列缺失,固定修复
牙列缺失多由牙周病或外伤引发,多伴有牙槽骨严重吸收或骨缺损、邻牙牙体牙髓或牙周病变及基牙分布不均,对患者的美观度、言语及咀嚼功能均存在明显影响[1]。固定桥和可摘局部义齿是修复牙列缺失的传统方案,前者易造成基牙继发龋等损伤,安全性不够理想,后者稳定性、舒适性、美观性及咀嚼效率均无法满足患者要求[2]。近年来,种植义齿以其体积小、稳定性高、固位力强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鉴于牙列缺失间隙、位置及种植区骨质条件的影响,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常采取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合固定修复方案。但有学者指出,种植体与牙槽骨为骨性结合,而天然牙与牙槽骨之间由牙周膜相连,二者生物力学特征各不相同,联合固定修复易引发应力分布不均、骨吸收等不良后果,影响固定修复的效果[3]。为明确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合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我院牙列缺失患者进行了前瞻性对照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资料
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0例牙列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知情同意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38~63岁,平均(41.56±8.75)岁,男16例,女14例,对照组年龄35~64岁,平均(40.96±8.83)岁,男15例,女1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临床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及排除标准
选取标准:1)年龄≤65岁;2)牙列缺失≥2牙,部分缺失区域存在骨缺损,且患者拒绝行植骨或上颌窦提升,自愿接受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合固定修复或天然牙单纯支持式烤瓷单端固定冠桥修复治疗[4];3)天然牙基牙无牙周病;4)缺牙区域具备良好的种植条件及修复空间。排除标准:1)合并种植手术、固定桥设计禁忌证;2)随访资料不完整或随访时间≤3年。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术前准备:术前行全口洁治,口服抗菌药物,行X线检查明确牙槽骨密度、邻牙牙周状态及下颌神经管、上颌窦、鼻底、颜孔位置,并测量缺牙区牙槽骨长度、宽度、高度,选择长度及直径适合的锥状螺旋种植体。本研究所用锥状螺旋种植体及配套种植器械(CDIC种植体系统)均由卫生部口腔种植科技中心提供。
术中操作:观察组:行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合固定修复治疗,于缺隙区骨量相对充足处植入相应长度和直径种植体,按照患者牙龈及牙槽嵴骨质状态,选取翻瓣或不翻瓣术式[5]。对缺失区以外可被利用的天然牙进行评估,选取合适的天然牙作为基牙,健康天然基牙无须处理,有龋损或牙髓病变的天然基牙酌情充填或经完善根管治疗后常规桩核加固,备牙取模,制作单端烤瓷桥固定修复体。若患者术后存在咬合痛或自发性疼痛,及时针对疼痛原因,调整上下牙列间接触关系[6]。前牙区种植术后即刻或次日制作塑料临时冠桥。术后4~6月后,行永久冠桥修复。固定桥材料为钛合金烤瓷修复体,采用粘接固位方式。对照组:行单纯种植体单颗、单冠、单独修复治疗。
术后处理:术后口服抗菌药物,持续3 d,同时使用康复新漱口液漱口,每日3次,持续7 d。
2.2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随访,采用电话随访、门诊随诊等方式,定期观察患者修复效果,并使用X线检查明确其牙槽骨吸收状态。于末次随访时对患者修复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参考相关文献[7]:成功:种植体修复体无明显松动,未见牙龈红肿,未诉牙龈持续性疼痛和感觉异常,修复体色泽、形态均正常,X线检查未见修复体周围投射区存在;失败:不符合上述标准即判定为修复失败。
满意度评价:末次随访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嘱患者对修复周期、异物感、疼痛、创伤度、咀嚼舒适度及经济费用进行满意度评价,各项指标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
骨吸收测量:分别于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术后18个月,测量患者术区骨吸收量,测量方法[8]:术前行锥形束CT(CBCT)检查,评估术区牙槽骨高度、厚度、颊舌侧骨板厚度,术后复查CBCT,再次评估上述指标,其差值即为骨吸收量。
3 统计学分析
对本临床研究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设定为α=0.05,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以P<0.01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修复效果评价
观察组30例患者53枚种植体脱落4颗,修复成功率为92.5%,对照组30例患者55枚修复体脱落2颗,修复成功率为96.4%,两组种植体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均未见种植体断裂或明显松动。
4.2 满意度评价
观察组患者疼痛、创伤度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3 两组患者其他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术区牙槽骨吸收量均逐渐增加,观察组术后18个月牙槽嵴骨吸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种植体舌侧骨吸收量亦逐渐上升(P<0.05),但均在1.5 mm以内。见表2。
注:与术后1个月比较,*P<0.05,比对照组比较,#P<0.05。
5 讨论
牙列缺失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传统可摘义齿和固定义齿修复在该病的治疗中具有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加速牙槽嵴吸收、引发基牙及基托覆盖下黏膜病变等弊端,修复失败风险较高,故近年来临床已较少应用[9]。
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合固定修复亦可得到较佳的种植成功率及修复效果,这是由于CDIC人工种植体系统是一种纯钛种植体,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相容性均值得肯定,在与骨组织有效形成股骨性结合的同时,能够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及创伤,安全性有所保证[10]。植体义齿既可单独修复个别牙缺失,还可为游离缺失提供末端基牙作用,为长桥提供中间基牙,使固定义齿修复得以实现,较单纯种植体修复可显著缩短修复周期,保证固定效果[11]。且该方案费用显著低于整体固定义齿修复,其手术复杂性亦低于后者,对患者术后满意度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但韩雪莲[12]、Lops等[13]指出,种植体和天然牙采用应力中断设计对天然基牙影响较大,易导致基牙出现废用性萎缩,且易受到食物及其残屑的影响,可对基牙造成损伤。本研究对照组患者随访3年期间未见基牙明显损伤,考虑与术前加强单端固定桥和桥体结构,且患者牙列缺失症状较轻有关。加入种植体支撑后,固定桥便由单端转变为双端,其多基桩修复的特性能够促进下颏力的分散,保证基牙的稳定性[13]。由于本研究随访时间有限,未能对患者远期修复效果进行观察。
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观察组术后18个月术区牙槽嵴骨吸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考虑与联合固定桥体处牙槽骨骨量偏低有关[14]。因此,可以认为,无论桥体设计精良与否,仍无法有效避免患者进食过程中食物嵌塞引发的炎性刺激性反应,导致骨吸收增加。为保证患者的远期预后,临床一般不建议采取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合固定修复方案,但在实际工作中,有部分患者拒绝种植区植骨,此时采取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合固定修复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案。在此,我们将种植体与天然牙联合固定修复的体会总结如下,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1)注重病例的选择。应选择咬合力相对较低、种植区骨质条件较好的患者,以保证修复成功率,尽可能降低术后骨吸收程度;2)注重应力分布。尽量减少固定桥咬合面的接触面积,减轻合力及侧向力,避免咬合高点,以提高固定桥的成功率;3)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修复材料与应力变形存在密切关联[15],建议以与种植体弹性模型相当钛合金烤瓷桥作为最终修复材料,保证临床效果。
活动固定联合修复论文 篇2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4-08~2007-08共收治各类因外伤所致牙弓前中段连续多个牙缺失患者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21~35岁。牙弓前中段连续缺失4~5个牙不等,其中4321 1缺失3例,321 1缺失3例,321 12缺失2例,1 123缺失2例,21 123缺失2例。
1.2 临床治疗方法与过程
1.2.1 治疗前准备
所有患者拍摄口腔X线全景片及口内根尖片,详细了解牙周条件和根尖周病变情况,以及外伤牙牙根残留情况,完善治疗牙体牙髓牙周病变以及拔除不能保留的残根。准备记存模型与工作模型,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1.2.2 可摘局部义齿临时修复
制作完成可摘局部义齿恢复牙列缺损并试戴。可摘局部义齿的固位装置应放置于牙弓中后段,磨牙上用单臂卡或者前磨牙与磨牙之间用邻间钩。
1.2.3 正畸治疗
采用片段弓矫正技术,在片段弓范围内的余留牙和可摘局部义齿上粘上托槽,各托槽沟尽量粘接成一直线。在天然牙需移动的方向侧,将可摘局部义齿邻面片切1~2mm,并磨除所需移动牙舌侧基托1~2mm。然后,用0.46mm澳丝为弓丝,以可摘局部义齿为支抗做链状橡皮圈颌内牵引,移动缺隙两端的天然牙向缺隙中央。每4周复诊1次,继续调磨可摘局部义齿,并加力牵引。当所移动牙与邻牙之间出现较明显间隙时可加一个小人工牙改善美观性,并保持移动效果。这样,不断调磨和修改义齿,不断加力牵引移动天然牙向缺隙中央,直至到达所需位置后,X线片检查移动牙牙根与其他余留牙牙根,若发现牙根未平行,做适当正轴矫正牙根倾斜,以达到被移动牙获得理想位置。
1.2.4 固定义齿永久修复
按常规方法步骤制作完成金属-烤瓷固定义齿,并试戴、粘固固定义齿作为为正畸后保持及牙列缺损的永久性修复体。
2 结果
3例修复前4321 1缺失患者,将5 2分别移动至4 1的位置,最终以65 23为基牙作烤瓷熔附金属固定义齿修复。3例修复前321 1缺失患者,将4 2分别移动至3 1的位置,最终以54 23为基牙作烤瓷熔附金属固定义齿修复。2例修复前321 12缺失患者,将4 3分别移动至3 2的位置,最终以54 34为基牙作烤瓷熔附金属固定义齿修复。2例修复前1 123缺失患者,将2 4分别移动至1 3的位置,最终以32 45为基牙作烤瓷熔附金属固定义齿修复。2例修复前21 123缺失患者,将3 4分别移动至2 3的位置,最终以43 45为基牙作烤瓷熔附金属固定义齿修复。12例患者采用固定义齿修复的类型均为双端固定桥。本组病例疗程为4.5~6.0个月,平均为5.0个月。所有病例经正畸-固定义齿修复联合治疗后,后牙咬合关系不变,前牙美观对称,龈缘形态、位置正常,X线检查牙槽骨、牙根未见明显吸收。患者对咀嚼功能恢复与美观舒适性满意。本组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病例临床检查均未发现有义齿松动、断裂情况,牙龈形态、位置正常。
3 讨论
近年来许多学者将修复正畸联合治疗运用于临床疑难修复病例并取得了成功[1,2,3]。这提示我们将正畸-固定义齿修复联合治疗运用于连续多个牙缺失的牙列缺损修复的可行性。运用片段弓正畸技术将缺隙一端或两端的天然牙分别向缺隙中央移动一个牙位,这样将多个牙连续缺失转变为间隔缺失,从而使固定义齿修复成为可能。固定义齿在舒适美观性、咀嚼效率方面均优于可摘局部义齿,并且此类以天然牙连接的固定义齿能感知外力,在生物力学方面优于桥式固定种植义齿。所以,更能得到患者的满意与接受,且长期疗效稳定。
固定义齿作为一个功能单位,在适当增加基牙数目下,间隔形式的多基牙固定桥,各基牙间的支点线构成了三角形或者四边形的支承面,有利于保护基牙和固定桥的稳定性,并减小了弧形长桥的弦高以减小杠杆力,使布局更合理[4]。本组病例经随访检查均未发现有义齿松动、断裂情况,牙龈形态、位置正常,证实了该治疗设计是安全有效的。
治疗中以可摘局部义齿作为临时修复体既恢复了治疗期间的美观与功能,又为正畸治疗提供了支抗,最大限度避免了牙弓内非矫治牙的移动,从而使后牙区咬合关系保持稳定。治疗完成后的固定义齿作为永久修复体的同时,又作为正畸后的永久性的保持装置。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1)可摘义齿的卡环应尽量放置在没有托槽的天然牙上或者用邻间钩固位,这样不会影响复诊时义齿的摘戴。天然牙粘接托槽用常规粘接剂,树脂牙上用自凝塑料粘接。(2)由于修复前正畸一般仅作单颌正畸,所以弓丝的弓形要始终保持一致,以便保证正畸治疗前后牙弓形态、大小不变,从而使治疗后不破坏后牙的咬合关系。(3)为保证多个基牙的共同就位道,必要时应在正畸治疗中给予基牙作适当的转距调整。(4)该治疗方法不适合陈旧性的缺牙间隙、以及需要移动的基牙近中有明显牙槽骨缺损的患者。对于在非
移动范围内的牙槽骨缺损者适合本方法,但为保证修复后美观,可用义龈恢复缺损部位。
综上所述,对于因外伤导致的牙弓前中段连续多个牙缺失的青年患者,运用正畸-固定义齿修复联合治疗是口腔科多学科协同合作的综合性治疗方法,丰富了临床修复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初步探讨连续多个牙缺失患者正畸-固定义齿修复联合治疗的方法与疗效。对12例连续多个牙缺失患者,采用修复前正畸治疗将连续缺失转变为间隔缺失后,再作固定义齿修复。所有病例均获得了功能与美观的同步恢复、基牙健康、修复体稳定的治疗效果。运用正畸-固定义齿修复联合治疗连续多个牙缺失效果良好,丰富了临床修复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牙缺失,正畸,义齿修复术
参考文献
[1]喻宏.修复结合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体会[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3,4(2):74.
[2]张春元,鲁洁,陈霞云,等.成年人前牙拥挤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临床探讨[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5,6(4):287-289.
[3]庾英姿,谭红征.牙列间隙修复前正畸治疗体会[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6,7(4):276-277.
活动固定联合修复论文 篇3
关键词:固定-可摘联合修复,牙列缺损,临床疗效
目前, 临床对牙列缺损修复方式主要涵盖三种, 即可摘局部义齿、固定义齿及种植义齿。固定-可摘联合义齿主要是借助套筒冠 (或附着体) 等装置将活动、固定义齿相结合起来的一种修复方式, 与现代牙周病伴牙列缺损修复原则与口腔生物力学原理吻合, 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为了深入探究固定-可摘义齿联合修复老年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牙列缺损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 男37例, 女31例, 年龄60~76 (68.82±2.21) 岁。68例患者中, 直接固位体选择附着体, 行可摘义齿联合修复者33例 (女16例, 男17例) ;直接固位体选择套筒冠, 行可摘义齿联合修复者26例 (女12例, 男14例) ;选择磁性固位体, 行可摘义齿联合修复者9例 (女4例, 男5例) , 其中8例辅以种植义齿维持固定。
1.2 入选标准
(1) 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有关临床诊断标准[2], 均经X线牙片检查确诊; (2) 临床多表现为后牙部分缺失, 基牙固位性表现良好, 牙槽嵴高度、厚度符合修复治疗要求; (3) 缺失牙数目相对较多, 无法直接行固定义齿修复; (4) 戴入活动义齿异常敏感, 特定部位需行修复治疗; (5) 义齿美观性、功能性、固定性较常规活动义齿优; (6) 有留取残冠、残根、降低牙槽骨吸收需求者; (7) 游离端呈缺失状态, 于末端增加种植义齿维持固位者。
1.3 方法
选择观测模型, 于模型观测器上明确义齿就位方向, 做好口腔预备工作。依据相关研究模型导线设计, 预留牙外形或磨改基牙, 协调倒凹, 对过度倾斜的牙与过长牙进行处理, 并参照附着体 (或套筒冠) 牙体预备标准, 行直接固位体牙体预备处理。应用义齿排龈后硅橡胶予以印模加压处理, 借助超硬石膏行灌模, 待明确咬合关系后取颌位进行记录。就已预备基牙而言, 应制作临时冠, 维护基牙位置及肩台高度, 恢复其咬合关系。待设计完毕后送达加工厂行义齿制作。初戴附着体义齿时, 需精确结合, 对可摘义齿部分与固定义齿部分行调牙合处理, 再将与附着体相连接的基牙牙冠粘于基牙上;初戴套筒冠义齿时, 需将内冠粘于基牙上, 再行可摘义齿部分调牙合治疗;初戴磁性固位体义齿时, 需将衔铁结构粘于基牙牙根 (已行完善根管治疗) 内, 再将闭路磁体结构粘于义齿基托组织面上, 对可摘义齿部分行调牙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修复效果, 并分析随访3年后缺牙区牙槽骨颊舌侧吸收与缺牙区牙槽骨近远中吸收状况。
1.4 疗效评判标准
参照WHO制定的有关标准[2], 显效:义齿应用良好, 能满足生活需要;固定义齿固位颇佳, 基牙未出现继发龋。有效:义齿应用正常, 能满足生活需要;固定义齿固位较好, 基牙无松动、继发龋。无效:上述指标均未达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修复体留存状况分析
成功随访3年后发现显效42例 (61.76%) , 有效21例 (30.88%) , 无效5例 (7.36%) , 其中基牙松动脱落2例 (2.94%) , 牙槽骨吸收拆除重做1例 (1.47%) , 精密附着体部分显现变形引起义齿就位不当1例 (1.47%) , 义齿折断1例 (1.47%) , 修复成功率达92.64%。
2.2 缺牙区牙槽骨颊舌侧吸收状况分析
与修复前比较, 修复1、2、3年后缺牙区牙槽骨颊舌侧吸收厚度、高度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详见表1。
注:与修复前比较, *:P>0.052
2.3 缺牙区牙槽骨近远中吸收状况分析
与修复前比较, 修复1、2、3年后缺牙区牙槽骨近远中吸收厚度、高度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如表2所示。
3 讨论
目前, 临床诸多研究资料证实, 与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比较, 固定-可摘联合修复具有磨除牙体组织少、适应范围广等优势;与固定义齿修复比较, 其稳定、固位、支持作用更佳, 对基牙要求低, 无法应用固定义齿修复者可部分应用固定义齿修复, 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老年患者咀嚼功能早期恢复, 同时符合美观舒适要求, 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3]。
注:与修复前比较, *:P>0.052
固定-可摘联合修复法主要是将修复体的一端固定于基牙上, 另一端经由附着体 (或套筒冠) 连接可摘局部义齿, 两者间在机械力 (或磁力) 作用下可产生固位;支点择取近龈方或牙体长轴中心, 促使牙合力顺着基牙长轴行垂直传导, 稳定性、固位力及咀嚼效果颇佳, 对基牙侧向力基本无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 当义齿设计缺乏合理性时, 易诱发基牙与黏膜组织损伤, 导致基牙牙槽骨吸收速度加快。文献报道显示, 固定义齿固位较可摘义齿优, 支持、稳定性颇佳, 而传统可摘局部义齿基托面积大、咀嚼效率低等, 诸多老年患者认可度低;传统固定义齿修复对牙槽嵴与基牙的稳固性要求较高, 诸多老年患者不具备该类条件, 故临床推广受限[4]。而固定-可摘联合修复可满足患者患牙修复要求, 充分应用了口腔内残留的残冠与残根, 诱导牙合力顺着长轴传递, 可有效预防基牙牙周组织损伤。
综上所述, 固定-可摘义齿联合修复老年牙列缺损患者临床疗效颇佳,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欣, 张潇, 王资盛.固定-可摘义齿联合修复老年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24) :6318-6319.
[2]邓淑娟.固定与活动义齿联合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21 (S2) :90-91.
[3]刘先庆, 范立红, 吴静.老年人牙列重度磨耗的固定-可摘义齿联合修复1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12) :2968-2969.
活动固定联合修复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庆城县医院,长庆油田职工医院及环县县医院门诊口腔科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接诊的48例患者。共53颗患牙。其中男26例,女27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6.2岁。下颌磨牙31颗,上颌磨牙22颗。选择患牙的适应证:①多根磨牙的其中一个根的牙周组织严重破坏,采用一般牙周手术不能治愈者;②多根磨牙的一个牙根发生纵折或横折;③多根磨牙的一个根的根管不通或器械折断不能取出而影响根尖病变的愈合。④多根牙的根分叉处损害,但患牙不松动或轻度松动。以上4种情况的前提条件是余留牙根有充分的支持骨,可以进行彻底的根管治疗。松动度不能超过Ⅱ度,对所有患牙均须拍牙根的X线片,以了解牙周组织、根尖周、牙根、根管情况,保留牙根的根吸收不能超过整个根长的1/3,牙根周围的牙槽骨无明显吸收。
1.2 设备与材料:高速手机、根管测长仪、扩大针、树脂。
1.3 方法
1.3.1 术前准备:进行全口牙的牙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对患牙进行根面平整,控制炎症并抛光调。观察1~2周无牙周炎症状。
1.3.2 根管治疗:
在X线的辅助诊断下,了解牙根及根柱长度,根分叉的角度,余留根周围支持组织的量,选择适宜牙齿,常规开髓揭髓顶,对预保留牙根进行拔髓,测根及扩根,冲洗及彻底充填。髓室内用氧化锌水门汀暂封。观察1~2周无根尖周炎。
1.3.3 多根磨牙截根术:
常规消毒局麻后,对患牙行内斜切口及垂直切口,翻开黏骨膜瓣,刮除炎症的肉芽组织,充分暴露根分叉区,用灭菌的高速手机及金钢沙钻,在根分叉的水平将患根截断并取出,修正残根面外形,使其成流线形斜面,断面根管口银汞合金倒充填,刮净拔牙窝内病变组织,修正不规则骨嵴外形,清洗创面,将翻瓣复位缝合,放置塞治剂。降低余留牙冠高度及牙颊舌经和近远中经,以减轻余留牙负担,待拔牙伤口愈合3个月。
1.3.4 修复:
3个月后,去除原髓腔内暂封材料,树脂充填髓腔,为减小余牙负担,对余留牙冠进行适当减经,在上颌磨牙选择牙周膜面积及咬力相对较大的邻牙。下颌磨牙选择切除侧邻牙。末端磨牙则选择近中邻牙行联冠修复。常规制备后,藻酸盐印模材取模,行联合固定烤瓷冠修复,对制备牙行临时冠修复,氧化锌水门汀粘接。制作牙冠时要注意截根侧修复体与黏膜的接触关系不能太紧亦不能太松,要利于清洁。且患牙冠要减经及降低牙尖斜度,以降低力及侧方咬力。1周后行永久固定义齿粘接。
1.4 评价标准:
在修复后1~2年对所有病例均进行复诊随访,并进行临床检查及放射学检查,评定标准如下。成功:患者咀嚼功能良好,牙冠无松动,牙冠边缘密合且牙周组织健康。X线片示周围牙槽骨及牙根无渐进性骨吸收。失败:患牙咀嚼不适,牙冠及患牙牙根松动,牙周有瘘管形成。
2 结果
49例53颗患牙行一根截除术并与邻牙联冠修复后49颗牙的咀嚼功能良好,修复体无松动且牙冠边缘密合,牙周组织健康。X线片示牙槽骨及牙根无渐进性骨吸收。1例继发龋,1例牙冠边缘不密和,2例牙周炎。随访期内成功率92%。
3 讨论
传统的治疗是将患牙拔除行双端固定义齿修复,拔除患牙后牙槽脊吸收多,且桥基牙较大,基牙负担重。磨牙截根术是将多根磨牙的某一个牙周组织破坏严重的根截除,清除根分叉病变,并能将牙周组织的炎症控制在健康水平。从而保留了患牙。也就保留了基牙对周围牙槽嵴的刺激,进而就避免了牙槽嵴的吸收,能够保持牙槽嵴丰满。降低了失牙率,保存了牙周膜本体感受器,提高了患者咀嚼的舒适度。磨牙截根术后与邻牙联合固定义齿修复,患牙可以分担固位体的一部分力,从而减轻了基牙的负担。选择的邻牙要合理,力的分布要均匀,尽可能的降低患牙的牙周膜内应力,这是符合牙周保健的要求的。一般只需与单个邻牙联冠修复,减少了基牙数,降低了修复成本。桥体龈端的接触面积也缩小了,对保持口腔卫生是有利的,这也是符合现代口腔保健原理的。
磨牙截根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没有保留价值的患牙要拔除。要保留的牙要进行牙周基础治疗。保留的根要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在选择邻牙上一定要考虑力力的合理分布。在义齿修复上要注意义齿外形利于自洁及降低力。
摘要:目的 观察磨牙截根术后与邻牙联合固定修复保留患牙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接诊的固定修复的患者中选取49例患者,有53颗牙符合磨牙截根术适应证,对其进行一根截根术,并对余留根进行根管治疗及牙周治疗,待拔牙伤口愈合3个月后,根据保留牙的缺损情况,将患牙与邻牙联合行固定修复。随访1~2年,进行临床和放射学检查。总结并分析结果。结果 53颗患牙行一根截除术并与邻牙联冠修复后49颗牙的咀嚼功能良好,牙冠固位良好,边缘密合,牙周组织有良好的健康状况。拍X线片示牙槽骨无渐进性骨吸收。1例继发龋,1例牙冠边缘不密和,2例牙周炎。随访期内成功率92%。结论 临床上将可以运用截根术保留的患牙而不拔除,应尽量保留残根冠,只要严格选择适应证。并将残冠与邻牙联合修复,可以很好的恢复牙冠形态及咬功能。提高咀嚼效率,分担基牙应力,是更为理想的修复方式。
活动固定联合修复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口腔科就诊并进行口腔缺失牙义齿修复的患者112例。所有患者牙槽骨吸收程度均低于2/3根长, 牙齿松动度均小于Ⅲ度, 基牙均进行基础治疗及根管治疗, 均能主动配合治疗且能保持良好的口腔环境卫生。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患者56例, 男24例, 女32例, 年龄44~73岁, 平均 (63±5) 岁;对照组患者56例, 男27例, 女29例, 年龄39~74岁, 平均 (64±6) 岁。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缺失牙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修复治疗前, 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牙和余留牙牙周及牙体检查。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固定义齿修复。根据患者牙齿松动度和牙槽骨吸收情况, 选取固定义齿体内聚角度, 选择合适的修复体连接方式, 合理排列人工牙, 明确基托范围大小。
1.2.2 观察组
采用活动义齿修复。根据圆锥型套筒冠设计制作操作程序完成临床冠、基牙预备和活动义齿制作。活动义齿做成可拆卸型, 根据咬合记录转移模型至半可调和式牙合架。加工内外冠时外冠涂布聚合瓷固位珠, 患者试戴后将满意的内外冠翻至硅橡胶印膜内, 内冠表面涂抹凡士林, 并在灌注树脂材料情况下安放固位钉。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口腔缺失牙义齿修复后随访半年, 观察记录修复治疗前后基牙出血指数。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随访两组患者修复治疗满意情况, 调查指标划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4]。总满意度= (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牙出血指数对比
修复治疗前, 两组患者基牙出血指数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修复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基牙出血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满意度对比
修复治疗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随访, 观察组患者随访总满意度达96.4%, 对照组患者随访总满意度仅为73.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口腔义齿牙修复是口腔科修复口腔缺失牙的常用方法。固定义齿是根据桥梁力学原理, 通过固定桥使缺失牙恢复到原有形态和功能, 同时满足患者舒适美观的要求[5]。但是固定义齿价格比较昂贵, 适用范围较局限, 且牙齿磨除较多。活动义齿能够有效改进固定义齿上述不足, 可以满足各类牙齿缺失患者的需要, 特别是最后面牙齿缺失较严重的患者。大量临床应用显示, 活动义齿已被公认为较理想的可摘义齿固位体。同时, 活动义齿应用范围广泛, 临床能够镶配固定义齿的患者均可以采取活动义齿进行修复[6], 且义齿修复费用大大降低, 无需磨损过多牙齿。
本临床调查结果同样充分证实了活动义齿的上述优越性, 修复治疗前, 两组患者基牙出血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修复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基牙出血指数 (1.0±0.3) 明显低于对照组 (1.4±0.7) ;且观察组患者随访总满意度达96.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2%。
总之, 活动义齿修复口腔临床效果明确, 经济安全, 且患者满意度较高, 是临床理想的缺失牙修复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活动义齿与固定义齿在修复口腔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口腔科就诊并进行口腔缺失牙义齿修复的患者112例, 观察组患者采取圆锥型套筒冠活动义齿进行修复, 对照组患者采取固定义齿进行修复,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修复治疗前后基牙出血指数, 并通过问卷调查随访两组患者修复治疗满意情况。结果 修复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基牙出血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随访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活动义齿修复口腔临床疗效确切, 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口腔修复,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基牙出血指数
参考文献
[1]徐业高.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用于牙周病修复治疗的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18 (36) :148-149.
[2]张霞玲.2种不同修复体用于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远期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30) :3371-3372.
[3]张富强, 王蓉, 杨宠莹, 等.圆锥型套筒冠修复体对牙周病修复治疗的临床研究[J].上海口腔医学, 2009, 8 (10) :4-5.
[4]吉红星.活动义齿与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修复中的疗效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 2013, 34 (14) :2654-2655.
[5]于仁和.活动义齿与固定义齿在牙周病修复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9 (21) :128-129.
活动固定联合修复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来我院口腔科要求进行口腔修复的老年患者105例, 其中男42例, 女63例, 年龄60~75岁, 平均年龄66.5岁, 在充分知晓固定修复和活动修复优缺点及修复价格情况下, 并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系统疾病, 根据身体条件及对塑料、金属材料有无过敏, 征求患者的意见, 将105例患者分为固定或固定——可摘联合修复和可摘活动义齿修复两组 (无牙合不包括在内) 。修复后, 按1个月、1年、2年、2年以上复诊情况进行比较观察。
1.2 方法
首先, 检查每位老人口腔的牙齿缺失情况, 余留牙情况, 结合X线牙片或全景片 (尤其是固定修复者) , 对余留牙的牙周, 根尖情况, 残根残冠的根长及炎症情况, 原已治牙的治疗情况, 牙槽骨水平进行全面分析, 再结合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修复要求做出治疗计划和修复方案。
1.3 前期治疗过程
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残根残冠及松动度为3度的牙, 在拔牙创愈合过程中, 治疗牙周炎、根尖炎;修补龋齿;对于固定义齿来说, 不仅要考虑基牙的健康情况, 还要考虑同一牙弓内余留牙牙冠有无伸长, 过度倾斜, 过度磨耗、个别牙早失引起对颌牙伸长情况, 以及会不会影响下一步的修复。能保留的残根残冠给以治疗及做桩核;待拔牙创愈合后, 进行固定或活动义齿修复。活动义齿修复愈合时间大约在1个月左右, 固定修复则必须等拔牙创彻底愈合。
1.4 修复体的设计
可摘局部义齿的具体设计制作按王征寿义齿分类的六类法进行设计[1], 而固定义齿的设计与制作则遵循口腔修复学固定义齿修复原则[2]。
2 结果
105例患者中58例为活动义齿修复, 男25例, 女33例, 占修复总人数的55%, 共修复牙数358颗, 平均6.2颗。32例为固定义齿修复, 15例为固定-活动联合修复 (既附着体修复) , 其中男17例, 女30例, 二者占修复总人数的45%共修复牙数261颗, 平均5.6颗。修复后1个月, 1年, 2年, 2年以后的复珍情况如下:
修复后1个月活动义齿复诊112次, 平均为1.9次, 主要症状有软组织压痛、基牙疼、不会使用、食物嵌塞、异物感大、义齿摘戴困难等。固定义齿在彻底固定以前, 尤其是数目多者做临时固定试戴, 复诊次数83次, 平均为1.8次, 发现的问题有:基牙酸痛感、咬合疼、修复体过高、附着体基托边缘长软组织压疼、颜色不匹配、形态不好, 就位不好等;1月以~1年内, 可摘义齿复诊38次, 平均0.7次, 主要问题为余留牙龋坏引起牙髓炎、根尖炎、食物嵌塞、牙龈红肿等;固定义齿复诊5次, 平均0.1次。1~2年内, 活动义齿复诊次数89次, 平均1.5次。主要问题为:个别基牙及余留牙龋坏、痛疼、松动, 卡环合支托断裂、义齿丢失、损坏等;固定及固定联合复诊9次, 平均为0.2次。主要问题有牙髓炎、根尖炎、牙龈炎。2年以后, 活动修复93次, 平均1.6次, 主要问题有:个别牙齿脱落、龋坏、楔状缺损、牙本质过敏、义齿与组织面不密合翘动、基牙麽耗过多义齿下沉、颞颌关节痛疼、软组织压痛。固定义齿复诊10次, 平均为0.2次, 问题为:余留牙龋、牙髓炎、牙周炎等。
从以上比较看, 修复后1月平均复诊次数都高, 没有明显差异;1年左右, 平均复诊次数都低, 差异也不大;从2年以后, 活动义齿的平均复诊次数就开始升高, 而固定修复的平均复诊次数基本不变, 维持在一个低水平, 可见固定修复的远期效果明显好于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3 讨论
固定和活动修复比较, 固定修复的优点是: (1) 固定桥尤其是固定-可摘联合桥修复 (主要指附着体义齿) , 在多单位的固定义齿修复中, 可以通过附着体形成应力中断, 减轻减弱基牙的负担, 可以通过附着体获得共同的就位道, 这样就扩大了固定桥的临床应用面, 可以应用到各种类型的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中。 (2) 固位和稳定作用好:基牙形成一个新的功能单位, 咬合压力平均分配, 充分保护了松动的、和牙周不是很健康的基牙。 (3) 美观:对前牙来说, 可以避免卡环金属物的暴露, 还可以改观前牙区牙冠变色、龋坏、扭转等病例, 改变基牙的形态和颜色。 (4) 舒适异物感小;不会影响发音功能。 (5) 边缘密和, 表面光洁, 充分解决了因龋坏牙多, 邻接点破坏和牙龈萎缩而引起的食物嵌塞问题。 (6) 无需患者摘戴使用方便。 (7) 解决了残根残冠、及倾斜牙、伸长牙的问题咀嚼效能大大提高。
固定修复和活动义齿修复都是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广泛的修复形式, 在以前的临床工作中, 活动义齿以它简单、磨牙少、技术要求不高而被广泛应用, 固定桥因受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而制作的少。随着修复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材料的研制和应用, 新设备的更新, 新观念和新理论的建立, 使牙列缺损的固定修复得到很快发展。而对我们医师不仅要具备熟练的诊治能力, 还应具备心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知识, 以最合理的方式, 最大限度帮助患者恢复口腔健康, 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中。而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 相信口腔修复费用也会适当纳入医保范围内。这样就会大大减轻老年人的负担, 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复条件。
参考文献
[1]马轩祥.口腔修复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22.
【活动固定联合修复论文】推荐阅读:
固定修复11-30
固定修复治疗08-05
固定修复体08-13
固定正畸修复11-08
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12-31
固定联合植骨08-09
内、外固定联合治疗08-23
石膏托联合小夹板固定11-25
党员固定活动日记录表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