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修复治疗

2024-08-05

固定修复治疗(精选10篇)

固定修复治疗 篇1

外伤致牙弓前中段连续多个牙缺失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此类牙列缺损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但可摘局部义齿因为有异物感、舒适度差、美观等原因,通常患者的接受度较低。而固定义齿具有在行使咀嚼功能时稳固、支持好、咀嚼效率高、并且美观舒适、不影响发音等特点,所以患者对固定义齿满意度较高。连续多个牙缺失并非是固定义齿修复的适应证,所以作者采用了修复前正畸治疗将连续牙缺失转变为间隔缺失后,再作固定义齿修复的治疗方法,效果较为理想。现就治疗方法作一回顾性报道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4-08~2007-08共收治各类因外伤所致牙弓前中段连续多个牙缺失患者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21~35岁。牙弓前中段连续缺失4~5个牙不等,其中4321 1缺失3例,321 1缺失3例,321 12缺失2例,1 123缺失2例,21 123缺失2例。

1.2 临床治疗方法与过程

1.2.1 治疗前准备

所有患者拍摄口腔X线全景片及口内根尖片,详细了解牙周条件和根尖周病变情况,以及外伤牙牙根残留情况,完善治疗牙体牙髓牙周病变以及拔除不能保留的残根。准备记存模型与工作模型,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1.2.2 可摘局部义齿临时修复

制作完成可摘局部义齿恢复牙列缺损并试戴。可摘局部义齿的固位装置应放置于牙弓中后段,磨牙上用单臂卡或者前磨牙与磨牙之间用邻间钩。

1.2.3 正畸治疗

采用片段弓矫正技术,在片段弓范围内的余留牙和可摘局部义齿上粘上托槽,各托槽沟尽量粘接成一直线。在天然牙需移动的方向侧,将可摘局部义齿邻面片切1~2mm,并磨除所需移动牙舌侧基托1~2mm。然后,用0.46mm澳丝为弓丝,以可摘局部义齿为支抗做链状橡皮圈颌内牵引,移动缺隙两端的天然牙向缺隙中央。每4周复诊1次,继续调磨可摘局部义齿,并加力牵引。当所移动牙与邻牙之间出现较明显间隙时可加一个小人工牙改善美观性,并保持移动效果。这样,不断调磨和修改义齿,不断加力牵引移动天然牙向缺隙中央,直至到达所需位置后,X线片检查移动牙牙根与其他余留牙牙根,若发现牙根未平行,做适当正轴矫正牙根倾斜,以达到被移动牙获得理想位置。

1.2.4 固定义齿永久修复

按常规方法步骤制作完成金属-烤瓷固定义齿,并试戴、粘固固定义齿作为为正畸后保持及牙列缺损的永久性修复体。

2 结果

3例修复前4321 1缺失患者,将5 2分别移动至4 1的位置,最终以65 23为基牙作烤瓷熔附金属固定义齿修复。3例修复前321 1缺失患者,将4 2分别移动至3 1的位置,最终以54 23为基牙作烤瓷熔附金属固定义齿修复。2例修复前321 12缺失患者,将4 3分别移动至3 2的位置,最终以54 34为基牙作烤瓷熔附金属固定义齿修复。2例修复前1 123缺失患者,将2 4分别移动至1 3的位置,最终以32 45为基牙作烤瓷熔附金属固定义齿修复。2例修复前21 123缺失患者,将3 4分别移动至2 3的位置,最终以43 45为基牙作烤瓷熔附金属固定义齿修复。12例患者采用固定义齿修复的类型均为双端固定桥。本组病例疗程为4.5~6.0个月,平均为5.0个月。所有病例经正畸-固定义齿修复联合治疗后,后牙咬合关系不变,前牙美观对称,龈缘形态、位置正常,X线检查牙槽骨、牙根未见明显吸收。患者对咀嚼功能恢复与美观舒适性满意。本组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病例临床检查均未发现有义齿松动、断裂情况,牙龈形态、位置正常。

3 讨论

近年来许多学者将修复正畸联合治疗运用于临床疑难修复病例并取得了成功[1,2,3]。这提示我们将正畸-固定义齿修复联合治疗运用于连续多个牙缺失的牙列缺损修复的可行性。运用片段弓正畸技术将缺隙一端或两端的天然牙分别向缺隙中央移动一个牙位,这样将多个牙连续缺失转变为间隔缺失,从而使固定义齿修复成为可能。固定义齿在舒适美观性、咀嚼效率方面均优于可摘局部义齿,并且此类以天然牙连接的固定义齿能感知外力,在生物力学方面优于桥式固定种植义齿。所以,更能得到患者的满意与接受,且长期疗效稳定。

固定义齿作为一个功能单位,在适当增加基牙数目下,间隔形式的多基牙固定桥,各基牙间的支点线构成了三角形或者四边形的支承面,有利于保护基牙和固定桥的稳定性,并减小了弧形长桥的弦高以减小杠杆力,使布局更合理[4]。本组病例经随访检查均未发现有义齿松动、断裂情况,牙龈形态、位置正常,证实了该治疗设计是安全有效的。

治疗中以可摘局部义齿作为临时修复体既恢复了治疗期间的美观与功能,又为正畸治疗提供了支抗,最大限度避免了牙弓内非矫治牙的移动,从而使后牙区咬合关系保持稳定。治疗完成后的固定义齿作为永久修复体的同时,又作为正畸后的永久性的保持装置。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1)可摘义齿的卡环应尽量放置在没有托槽的天然牙上或者用邻间钩固位,这样不会影响复诊时义齿的摘戴。天然牙粘接托槽用常规粘接剂,树脂牙上用自凝塑料粘接。(2)由于修复前正畸一般仅作单颌正畸,所以弓丝的弓形要始终保持一致,以便保证正畸治疗前后牙弓形态、大小不变,从而使治疗后不破坏后牙的咬合关系。(3)为保证多个基牙的共同就位道,必要时应在正畸治疗中给予基牙作适当的转距调整。(4)该治疗方法不适合陈旧性的缺牙间隙、以及需要移动的基牙近中有明显牙槽骨缺损的患者。对于在非

移动范围内的牙槽骨缺损者适合本方法,但为保证修复后美观,可用义龈恢复缺损部位。

综上所述,对于因外伤导致的牙弓前中段连续多个牙缺失的青年患者,运用正畸-固定义齿修复联合治疗是口腔科多学科协同合作的综合性治疗方法,丰富了临床修复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摘要:初步探讨连续多个牙缺失患者正畸-固定义齿修复联合治疗的方法与疗效。对12例连续多个牙缺失患者,采用修复前正畸治疗将连续缺失转变为间隔缺失后,再作固定义齿修复。所有病例均获得了功能与美观的同步恢复、基牙健康、修复体稳定的治疗效果。运用正畸-固定义齿修复联合治疗连续多个牙缺失效果良好,丰富了临床修复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牙缺失,正畸,义齿修复术

参考文献

[1]喻宏.修复结合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体会[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3,4(2):74.

[2]张春元,鲁洁,陈霞云,等.成年人前牙拥挤正畸修复联合治疗临床探讨[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5,6(4):287-289.

[3]庾英姿,谭红征.牙列间隙修复前正畸治疗体会[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6,7(4):276-277.

[4]赵铱民.口腔修复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9-130,145-147.

固定修复治疗 篇2

【关键词】 金属烤瓷固定;基牙病变;临床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25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45-01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以及饮食习惯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疾病呈现出多发的趋势,其中口腔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牙科临床上对牙齿修复材料大多是选择金属烤瓷全冠修复体,这种材料本身具有以下优点:色泽稳定、磨耗耐受性高、外观与牙齿相接近以及这种方法为终身性修复等,受到了医生还有患者的青睐,当前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牙科临床上面,是一种理想的修复体。但是在应用金属烤瓷固定修复过程中如果设计出现错误或者术者操作有误则有可能会引发出现相关并发症[1]。其中基牙病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金属烤瓷固定修复出现基牙病变,对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金属烤瓷固定修复治疗方法后出现基牙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自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金属烤瓷固定修复出现基牙病变患者共18例。我院2010年——2012年进行金属烤瓷固定患者共有100例,其中有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最大的为59岁,年龄最小的为24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2岁。其中患者修复类型具体如下:有37例患者选择固定冠的修复类型,余下63例患者则为固定桥的修复类型。在接受固定冠修复类型的37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基牙牙龈炎,4例患者出现牙髓炎,1例患者出现基牙松动的症状;63例选择固定桥修复类型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基牙牙龈炎,6例患者出现早接触,4例患者出现基牙松动。

1.2 方法与原因分析

1.2.1 方法[2] 对金属烤瓷固定修复出现基牙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其牙齿发展情况,探究出现基牙病变的原因。

1.2.2 原因分析 对牙齿进行金属烤瓷固定,所依赖的生理基础是基牙,对于基牙来说其生理基础则是牙周组织还有颌骨,基牙本身的生理代偿功能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年龄,患者身体的局部以及全身健康状况等都会让基牙生理代偿功能产生影响。所以金属烤瓷固定修复体在早期的时候经过基牙所给患者带来的额外负担,在特定的时期里面都是在生理范围的范畴里面,这样的负担并不会导致基牙出现病理性的改变。但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还有机体抵抗力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些额外负担有时候会引发超出基牙生理阀值的变化,导致其牙周的支持组织出现病理性的损害。因为形态方面的需求,因此在应用金属烤瓷固定修复的时候需要磨除的牙体组织相对于其它的修复方法要多很多,所以在进行预备工作的时候如果术者出现了食物(操作不慎)就会对患者的牙髓组织有严重的损伤。会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度预备导致牙髓暴露出来,或者是被磨除的牙体组织和牙髓之间的距离不均匀,在完成预备工作之后没有应用相关的保护措施避免牙髓遭受到更进一步的破坏;另外烤瓷修复体的制作过程中,制造技师对于诸如正中关系、侧牙合关系的纵牙合横牙合曲线等咬合关系不够熟悉,在雕刻牙体形态的时候存在缺陷,咬牙合过高也会导致出现基牙病变;有部分患者则是因为在进行修复体粘固的过程中对多余的粘固剂没有彻底清除干净,导致对牙龈造成压迫。上述原因都会让牙周组织遭受到过度的机械刺激或者损伤,最后使得牙槽骨吸收,导致出现基牙病变。

2 经验体会[3]

在对我院近年来金属烤瓷固定修复出现基牙病变进行回顾分析之后,了解到在进行金属烤瓷固定修复的时候,该修复体本身的设计需要合理、科学,制作过程不得存在有任何马虎,从理化性能还有生物相容性能的角度来考虑,金属烤瓷修复体确实属于永久性修复体的一种,但是在临床上也有可能因为别的因素而导致问题出现,除了本次研究的基牙病变之外还有诸如崩瓷、崩基牙折断、牙龈变色、牙周病变、固位不良等问题,因此在进行制作修复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为了防止出现基牙病变,在进行修复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2.1 在患者完成牙体预备工作之后,如果患牙是活髓牙的话则一定要带上预制的甲冠,还需要使用氧化锌丁香油达到保护牙髓和粘固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要嘱咐患者饮食注意冷热以及避免咬牙合的刺激。这样也能够有效防止牙髓炎出现。

2.2 导致基牙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是基牙牙周组织本身条件出现缺陷,相对于常人要差许多,冠体过长,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基牙数量有所不足,患者的机体代偿能力被破坏,这些因素的出现都会导致患者基牙的牙周组织耐受力下降,对于修复之后出现的额外负担难以承受,因此在患者出现了诸如松动移位的现象之后应该予以拆除然后再进行设计与制作。

2.4 烤瓷冠预备时,肩台预备形态、修复体与基牙密合的精确度不佳时也会导致牙龈炎。

2.5 基牙牙龈炎一般情况下在将多出来的粘固剂消除之后就会得到缓解,患者过一段时间炎症与疼痛均会小时,如果是早接触点导致出现的咬合创伤则应该尽快找到早接触点并对其进行调整,患者的疼痛很快就会消失。

2.6 本次研究中经过对症治疗后,所有患者烤瓷修复体没有出现基牙病变的状况。

综上所述,金属烤瓷固定修复方法是当前临床牙科较为常见的修复方式,但是在使用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尽量避免出现基牙病变情况,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

参考文献

[1] 黄达鸿,蔡斌.四种金瓷修复基牙牙周健康状况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2,16(S2):188-189.

[2] 赵彬,姚蔚,李丽华.套筒冠固位式固定桥基牙牙周状况的评定分析[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0,21(02):135-136.

固定修复治疗 篇3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4 例, 男16 例, 女8 例;年龄19~61 岁, 平均42 岁。左侧11 例, 右侧13 例。骑自行车摔伤9 例, 交通伤12 例, 其他伤3 例。伤后未及时就医2 例, 漏诊3 例, 保守治疗超过3周11 例, 手术治疗失败8 例。所选病人为Tossy Ⅱ型6 例, Ⅲ型18 例。患者临床表现疼痛, 肩关节外展上举无力, 锁骨外侧端畸形高突, 但无明显的钢琴征现象, X线示肩锁关节间隙明显增宽。

1.2 手术方法

手术在臂丛加局麻下进行, 取仰卧位, 患侧肩部垫高30°左右, 头转向对侧, 肩部沿锁骨外1/3到肩锁关节长弧形切口, 依次切开暴露脱位的肩锁关节。清除妨碍复位的纤维瘢痕组织及部分碎裂骨片, 向前剥离显露喙肩韧带止点, 自止点前缘部分截除韧带连带0.5 cm×0.5 cm×1 cm骨块, 用10号丝线“8”字缝扎后备用。肩峰下置入锁骨钩下压锁骨远端复位, 满意后钢板固定。在喙锁韧带止点处测量喙肩韧带的适宜长度, 定点后凿1个与备用骨块相匹配骨窗。骨窗对侧骨质斜形钻入2骨孔后穿出丝线, 调整韧带张力, 骨块置入骨窗后丝线结扎固定。术后上肢悬吊带固定3~4周, 2周拆线后逐步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1.3 评价方法

按Karlsson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2], 将治疗结果分为, 优良:无痛, 上肢肌力正常, 肩关节活动自如, X线检查示肩锁关节间隙小于等于4 mm;满意:肩部无痛或微痛, 上肢肌力大于等于4级, 肩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X线检查肩锁关节间隙小于等于7 mm;差:肩痛或夜间痛, 肌力小于等于3级, 肩关节活动受限, X线检查肩锁关节间隙大于等于8 mm。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完全随访, 随访时间6~18个月, 平均12个月。按照Karlsson标准, 优良19 例, 满意3 例 (1 例出现肩峰下疼痛, 活动时加剧, 但钩板去除后症状消失) , 差2 例 (其中1 例因二次手术出现迟发性感染, 结予取出内固定抗炎对症处理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1 例因术前在外院行肩锁关节钢丝捆扎术, 完全破坏了肩锁韧带和部分喙肩韧带止点, 而致二次手术时喙肩韧带过短过细, 造成半年取出钩板后脱位复发, 给予锁骨外侧端切除后功能恢复尚可) 。其他病例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术后6周完全恢复工作生活能力, X线复查示肩锁关节间隙均小于等于7 mm。

3 讨论

肩锁关节是由肩峰与锁骨外端构成的一个平面小关节, 在肩胛带的功能起重要作用。肩锁关节的稳定性由关节囊、肩锁关节、喙锁韧带及三角肌斜方肌等维持稳定, 特别是喙锁韧带对稳定肩锁关节有特殊重要的作用。Fukuda[3]研究认为, 喙锁韧带可独立对抗肩锁关节75%的压应力。肩锁关节脱位的是直接暴力撞击所致, 伤后由于锁骨受胸锁乳突肌、颈阔肌及斜方肌等牵拉向上移位, 肩峰因受上肢重力影响向下移位, 造成肩锁、喙锁韧带断裂, 使锁骨远端与肩峰完全分离脱位。临床上由于患者未及时就医或就医漏诊, 以及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后再脱位等原因, 造成陈旧性肩锁脱位亦为常见。

肩关节脱位根据Tossy分为Ⅲ型[4], Ⅰ型:肩锁韧带不完全断裂, 喙锁韧带完整, X线上表现为锁骨轻度移位;Ⅱ型:肩锁韧带完全断裂, 喙锁韧带有牵拉伤, 在应力X线上锁骨外端直径的一半上翘突出超过肩峰;Ⅲ型: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完全断裂, 可出现钢琴征, X线上锁骨远端完全移位。对于TossyⅢ型脱位, 由于喙锁韧带断裂完全失去维持肩锁关节稳定的力量, 所以一般保守疗效不能获得满意效果, 故大多采用手术治疗。但对陈旧性的Tossy Ⅱ型脱位, Bergfeld[5]报告有23%的患者遗留严重肩部疼痛, 影响肩关节的运动功能。因此, 有学者认为应当像处理Ⅲ型损伤那样治疗Ⅱ型陈旧性脱位[6,7]。

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众多, 但诸多的方法存在各自的缺陷和不足[8,9]。肩锁关节穿针固定容易出现松动和断针, 当克氏针退出后脱位复发。喙锁缝线固定力量单薄缺乏强度, 且易出现喙突及锁骨骨折。喙锁螺钉固定在取钉前肩关节不能做超90°外展运动, 影响肩关节早期活动和功能恢复。而锁骨远端切除虽有一定疗效, 但很难让患者接受, 对于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更显棘手。笔者体会首先切除一切妨碍复位的瘢痕软组织进行“造新”肩锁关节, 采用部分喙肩韧带转位重建喙锁韧带使肩锁关节获得长期稳定。虽然Harris[10]比较了喙肩韧带转位、螺钉固定、喙锁缝线等几种修复韧带的方法, 认为喙肩韧带转位在强度上只有喙锁韧带的一半, 但由于前期固定的锁骨钩板与通过肩峰下的钩形成杠杆作用, 在锁骨远端产生持久稳固压力, 为移位的喙肩韧带及周围软组织愈合提供了一个稳定, 无张力的环境, 极大提高了韧带的愈合和承受应力的质量。且手术在同一切口完成, 避免了因应用掌长肌腱、阔筋膜或联合腱[11]取材时的创伤。术后无需制动, 符合锁骨与肩胛骨同步活动需求, 非常有利于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和后期功能恢复。综上所述, 此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手术优良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随访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方法。

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应用锁骨钩板联合韧带修复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采用锁骨钩板联合韧带修复重建喙锁韧带的治疗,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618个月, 平均12个月。结果按照K arlsson标准进行评价, 优良19例, 满意3例, 差2例, 除1例迟发感染和1例再脱位外均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锁骨钩板联合韧带修复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固定可靠, 并发症少, 疗效满意。

关键词:锁骨钢板,肩锁关节,脱位

参考文献

[1]周成福, 梁岱瑛, 李长德.钢丝带固定治疗陈旧性重度肩锁关节脱位[J].中华骨科杂志, 1995, 15 (2) :93-94.

[2]Karlsson J, Arnayron H, Sigurjonsson K.Acromioclavicular dislocations treated bycoracoacromial ligament transfer[J].Arch OrthopTrauma Surg, 1986, 106 (1) :8-11.

[3]Fukuda K, Craig EV, An KN, et al.Biomechanicalstudy of the ligamentous system of theacromioclavicular joint[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86, 68 (3) :434-440.

[4]Tossy JD, Mead Nc, Sigmond HM.Acromioclavicularseparations:useful and practical classification fortreatment[J].Clin Orthop, 1963, (28) :111-119.

[5]Bergfeld JA, Andrish JZ, Clancy WG.Evaluation ofthe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following first and secanddegree sprains[J].AM J Sports Med, 1978, 6 (4) :153-159.

[6]Galatz LM, Williams GR.Acromioclavicularjointinjuries[M]∥Bucholz Rw, Heckman JD.Fractures inadults.Fifthed.Lipp incott:Williams Wilkins, 2001:1209-1244.

[7]Bradley JP, Elkousy H.Decision making operativeversus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acromioclaVicularjoint injuries[J].Chin Sports Med, 2003, 22 (2) :277-290.

[8]Rudzki JR, Matava MJ, paletta GA Jr.Complicationsof treatment of acromioclavicular andsternoclavicular joint injuries[J].Chin Sports Med, 2003, 22 (2) :387-405.

[9]Guttmann D, Paksjma NE, Zuckerman JD.complications of treatment of complete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s[J].Instr CourseLect, 2000, 49:407-413.

[10]Harris RI, Wallace AL, Harper GD, et al.Structuralproperties of the intact and the reconstructedcoracoclavicular ligament complex[J].Am J SportsMed, 2000, 28 (1) :103-108.

固定修复治疗 篇4

【摘要】目的 比较正畸治疗与常规治疗在口腔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取我院124例口腔修复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行正畸治疗,对照组62例行常规治疗(局部义齿),比较两组疗效、美观度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9.03%;患者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1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口腔修复中采用正畸治疗疗效佳,可在临床予以推广。

【关键词】正畸治疗;口腔修复;满意度

【中圖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88-01

口腔修复,即通过人工方式来修复患者口腔及面部先天畸形或后天残缺部位的一门学科。新时期,口腔医学逐步发展,人类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其对“仪表”更为重视,国内近年来的口腔修复患者人数日益增加。怎样达到最佳的口腔修复效果,这是医学界仍需继续探索的问题。正畸治疗,即调整上下颌骨、上下牙齿、牙齿与颌骨间及其神经肌肉间不和谐关系。为探讨正畸治疗用于口腔修复的疗效,我院对124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结果统计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入我院治疗的124例口腔修复患者,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中,男女分别为33、29例,年龄18-38岁,中位(25.5±6.2)岁;深覆牙合患者22例,侧切牙倾斜、牙齿缺损患者分别为19、11例,其他类型10例。观察组62例中,男女分别为30、32例,年龄19-41岁,中位(26.3±5.9)岁;深覆牙合患者20例,侧切牙倾斜、牙齿缺损患者分别为19、17例,其他类型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上无统计学差别(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法,具体为正常修复与局部活动义齿安装等。

1.2.2 观察组

采用正畸治疗,主要分为:光固化、活动桥、瓷贴面、固定桥及粘结桥修复治疗。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口腔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并探讨方案的可操作性及常见问题,通过后再予以施治;提取模型并拍摄患者口腔全景片(X射线影像),实际测量和分析数据,确定与患者实际相适应的正畸治疗方案。

治疗前准备:应先检查和清洁患者口腔,拆除患者不良修复体;对症治疗牙体病、牙周病等其他牙病;查看牙槽骨及颞颌关节,排除患者骨缺损及其它病变情况。

操作方法及要点:针对安氏Ⅰ、Ⅱ、Ⅲ类患者,应选择固定矫治法(如方丝弓)来矫正牙齿,用镍肤丝将牙齿排整齐,后经牵引方式来调整错颌畸形,摆正颌位置,使患者咬合恢复至正常;针对牙齿缺损者,应结合其口腔及美观需求,于稳固期后集中修复缺损牙齿,并保证患者能正常咀嚼;针对牙齿间隙大,经内收排齐后问题未改善者,稳固期后可集中修复牙齿间隙[2]。

1.3 观察指标

治疗6个月后,分别评估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平均病程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并统计两组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

良好:口腔症状明显改善,患者满意面部形象及手术疗效;一般:口腔主要症状逐步改善,患者对治疗结果基本满意;无效:手术效果不佳,患者不满意。治疗有效率=良好+一般;根据例数来统计患者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予以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明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经正畸治疗,观察组62例患者咬合及口腔发音有了显著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9.03%,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平均疗程、满意度分析

观察组采用正畸治疗疗程应更长,因排齐牙齿最短亦需要半年左右,对照组为(6.2±1.8)个月,观察组疗程略短;患者总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13%,有统计学差别(P<0.05),提示正畸治疗后美观效果佳,患者更易接受。

2.3 不良反应

治疗后6月随访,观察组患者咀嚼效率显著提升,无一患者出现不适;对照组有2例患者稳定性差或不适,经对症治疗后消失。

3 讨论

现阶段,口腔医学发展迅速,人类对牙齿的美观要求日益提升。传统的局部义齿修复无法矫正牙列,美观效果不佳,且牙齿中容易镶塞食物甚至引起牙周疾病,满足不了患者的特殊需求。本研究中,笔者采用X线拍摄全景片,并依此为基础上行正畸治疗,综合考虑了牙周组织的稳定性、牙槽骨的可塑性及牙骨质的抗压性。正畸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多需>1年,且需频繁复诊,但患者牙颌状况也能得到有效修复,很好地恢复了患者的面部美观及咀嚼功能。

本研究表明,通过对124例口腔修复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观察组(正畸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常规治疗)有效率为79.03%(P<0.05);提示正畸治疗效果较常规治疗更佳,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13%,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上述结果表明正畸治疗安全性高,可在口腔修复中予以推广应用。及早对口腔畸形患者采取正畸治疗,可有效改善牙合关系,维持面部及牙齿美观,恢复咀嚼功能及咬合状态。值得一提的是,正畸治疗也存在某些问题,如长期佩戴矫治器影响患者工作、生活,甚至对牙周组织产生不良等。胡东光等人[3]对200例行正畸治疗的口腔患者采取问卷调查,结果得出: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少,总体上看,患者均表示疗程过长其工作及生活有影响。今后,应深入研究矫治器材料、矫正方法及健康宣教等内容,将正畸治疗完善为口腔错畸形修复的首选方案。

综上所述,正畸治疗口腔错畸形修复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高。通过改进矫正材料及方案,可考虑作为口腔修复的理想方案,用以提升口腔医学整体质量,帮助口腔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程志贤,程志伟.探讨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05)

[2]王宝军.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作用与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07)

固定修复治疗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82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82例患者中, 交通事故伤48例, 跌倒损伤22例, 外物打击伤12例。骨折类型为开放性骨折、封闭性骨折, 所有患者均符合创伤骨折的诊断标准[3]。以盲分法所有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1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 女20例;年龄15~71岁, 平均年龄 (34.9±6.3) 岁。对照组男22例, 女19例;年龄15~55岁, 平均年龄 (35.6±6.6) 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主要步骤如下:患者取仰卧位, 局部麻醉, 直接用骨板、金属螺钉等在断骨内部将其固定, 一些患者可通过X线片, 用针拔、手术等方式进行复位, 然后将钢针插入骨折部位内部, 将其进行固定。观察组采取外固定支架实施损伤控制性治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初期采取简单手术处理, 控制骨折部位出血、临时外固定以及伤口做控制感染措施;然后对患者采取复苏处理并送入监护病房, 注意维持机体酸碱平衡、防止水电解质紊乱, 等患者病情稳定后, 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对开放性骨折患者实施骨折部位创口表面清洗并进行一期创口缝合, 然后行外固定支架固定。陈旧性骨折患者应当先将原有内固定取出, 等植骨实施完毕后再采取外固定治疗, 闭合性骨折患者应当选择在C型臂下复位闭合插针行外固定。如患者一期复位未达到理想效果可选择二期手术。手术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生活情况以及劳动情况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

1.3 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乳酸持续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患者体温恢复时间相应指标。同时, 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 (±s) 表示计量资料, 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手术完成后,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对比

手术完成后, 观察组患者的各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手术完成后,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对骨折患者尽早施行手术并将骨折部位固定能够有效减少出血量, 大大降低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并且不易对患者的相应临床体征产生影响, 但对同时存在休克、凝血功能异常、无法承受较大型手术的患者, 骨折的固定应尽量采取简单、快速且疗效显著的方式。夹板、石膏及骨牵引这些常规的固定方式虽然比较简单, 但都无法将骨折部位固定良好, 无法让患者长期坚持, 长时间的石膏固定可引起患者创伤部位骨的缩短或变形, 部分患者还会因此导致残疾[4]。大多数创伤骨折患者在被送往医院救治的途中, 断骨部位导致的静脉损伤还会引发患者持续出血, 造成患者昏迷, 甚至发生休克,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在患者受伤现场实施临时固定。有研究显示[5], 由于外固定支架与骨折部位后韧带群的相互促进作用, 能够有效固定, 使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从而维持血流正常运行, 为患者尽快的复苏争取时间。

创伤骨折常伴随神经、肌肉、血管、内脏损伤或大量失血、意识涣散甚至发生休克, 这些情况都给救治造成更大的难度。外固定支架进行修复治疗不但操作简便、快速且疗效确切, 贴合生物学原理, 能够全面考虑到患处组织血液运输, 充分固定, 对患者全身几乎不产生负面影响, 能够为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实施进一步治疗提供便利。多发性创伤并存在较为严重的粉碎性骨折而必须采取内固定的患者, 在治疗初期采取外固定支架进行临床骨折患处固定, 重症监护室内复苏并及早控制并发症, 等患者临床体征恢复后再实施内固定术, 使手术治疗风险降低, 提高了手术的临床疗效。本文采用外固定支架方式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 手术完成后,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各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 。说明创伤骨科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修复治疗, 疗效显著, 患者愈合好,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程勇.外固定支架在创伤骨科严重粉碎性骨折、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和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 2013, 20 (12) :1533.

[2]许志刚.创伤骨科患者应用外固定架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 8 (18) :102.

[3]蒋苏漳.外固定支架进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 :501-502.

[4]鲁海江, 镇万新.外固定支架-行损伤控制性治疗在创伤骨科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 (26) :4874-4877.

固定修复治疗 篇6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4月~2014年4月在我科接受基牙固定修复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18例, 女12例。年龄16岁~63岁, 平均年龄 (31.27±4.58) 岁。上颌牙17例, 下颌牙13例。依照错位度数的分级[2], 其中10°~20°的轻度错位患者8例, 20°~30°的中度错位患者12例, 30°~40°的重度错位患者6例, >40°的严重错位患者4例。所有患者依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烤瓷牙固定修复治疗以前, 观察组在活动牙的基托之上, 采用弹簧、唇弓、卡环等部件制作成可活动的矫正器, 行活动托牙矫正的作用。根据每位患者病情的不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基牙错位的改变逐渐加力矫正, 因人制宜。对照组患者行固定修复之前, 依据个人牙齿的特异性选择合适的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正。待患者过渡性矫正完成以后, 均用金属烤瓷牙进行固定修复。以患者满意度、修复成功率以及并发症为考察因素,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6.0统计学分析软件, 其中计量的比较采用值检验, 计数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说明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通过不同方式进行错位基牙矫正的患者, 在满意度、修复成功率以及并发症方面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P<0.05) 。观察组患者对治疗过程和效果较为满意, 固定修复时间和成功率较高, 治疗后随访发现并发症明显较少。具体情况见表1。

注:* p<0.05

3 讨论

错位基牙的固定修复如果不进行过渡性的矫正容易造成牙髓损伤, 对永久性固定修复不利。另一方面, 由于长期的缺牙, 牙齿间常存在间隙, 恰当的进行矫正倾斜不仅能使得牙齿整齐还能有效的关闭间隙, 增加牙齿的整体美感。

本研究在进行错位基牙固定修复之前, 分别采用活动托牙和固定矫治器两种方式分别对患者进行过渡性矫正, 并以患者满意度、修复成功率以及并发症为考察因素,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发现:采用活动托牙矫正治疗的患者治疗过程中依照严密的牙齿移动计划, 根据每个阶段的实际病情认真、细致的对矫正力度进行调整, 特异性更强, 高标准的达到预期矫正目标, 患者满意度更高。烤瓷牙固定修复术成功率高达93.3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修复术后随访2年, 仅有1例患者出现牙髓炎, 而对照组有4例出现并发症, 其中牙髓炎3例、修复体移位1例。综上所述, 活动托牙矫正在错位基牙固定修复治疗中作用巨大, 不仅提高修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还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 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活动托牙矫正治疗在错位基牙固定修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牙科接收到的基牙错位病患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错位基牙固定修复治疗前, 观察组行活动托牙矫正, 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正。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治愈率较高, 牙齿修复时间短且并发症少, 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 。结论:活动托牙矫正在错位基牙固定修复治疗中作用巨大, 不仅提高修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还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 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活动托牙,矫正治疗,错位基牙,固定修复

参考文献

[1]刘明丽, 郭键, 郑丽娟, 等.固定修复后长期敏感保存活髓再修复13例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6 (1) :77-80.

固定修复龈边缘与牙周组织健康 篇7

固定修复是修复牙体缺损和少数牙缺失的常用治疗方法, 在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中, 越来越多的修复科医师认识到固定修复体龈边缘与牙周组织健康密不可分。本文从固定修复体龈边的位置、边缘的适合性, 牙体边缘的组织预备形态, 轴面密度, 牙体预备后边缘的组织处理, 软组织的处理等六个方面加以综述。

1 修复体龈边缘的位置

固定修复体龈边缘的位置应止于何处, 曾是口腔修复界争论的焦点, 有龈上边缘, 齐龈和龈下边缘等常用的方式, 有研究发现, 龈下比齐龈和龈上边缘者发生牙龈炎的危险性高[1]。在过去, 传统的概念是将龈缘尽可能置于龈下深处, 这是以龈沟无龋坏这一错误概念为基础的。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 常规地将龈缘放量龈下已不再被业内人士接受, 龈下修复体被描述为牙周炎的一个主要病因学因素。修复体边缘在龈沟内存在得越深, 炎症反应越大。所以我们期望的最好边缘效果是尽可能光滑, 完全暴露于清洁区, 只要可能, 边缘线应被放置于能被牙医磨光且能使患者保持清洁的区域[2]。

2 边缘适合性

修复体和基台结合部位是继发龋和牙周病的潜在危险区, 一个出色的固定修复体龈边缘是均匀和光滑的, 这就需要修复医生有较高的操作技能。修复体戴入后, 完全就位, 龈边缘不卡探针, 光滑连续, 移行顺畅, 无缝隙。

3 牙体边缘的组织预备形态

龈边缘完成线常见的形式有刃边形、肩台、带斜面肩台和凹面肩台。在高速切磨器械和精密印模材料发明之前, 刃边形预备线非常流行[3], 由于刃边形预备面与就位道之间更接近平行, 故其边缘封闭性最好, 但边缘薄弱, 其最可能的结果是修复体外形过大。与之相反, 肩台形式边缘完成线界限清楚, 有足够的厚度, 但是预备后留下一脆弱的未受保护的牙体边缘组织, 这种边缘完成线只适用于瓷修复体。

带斜面肩台适用于轴壁极短的牙齿的修复, 这种预备使轴壁在紧邻预备线的关键部位与就位道接近平行, 加强固位。

对于大部分的覆盖性铸金属修复体, 凹面肩台是首选的龈边缘完成线形式, 它保障了修复体的金属边缘呈锐角的同时又具有足够的厚度, 在牙体和代型都易于辨认。

经过实践的大浪淘沙, 多数修复体的龈边缘采用凹槽和肩台两种形式。

4 轴面突度

充分的轴面预备, 使外形尺寸正常的修复体达到满意的厚度, 若预备不足, 又要制作正常外形的修复体。通常实验室技工通过过度恢复轴面外形来补偿薄弱区, 虽然这样“解决”了问题增强了修复体, 但却给牙周组织带来了不良后果[2]。患者很难控制龈边缘的菌斑, 发生牙龈炎。

5 牙体预备后边缘的组织处理

牙体预备后边缘应清晰, 根据未预备的组织应界限明确, 不能猜测边缘位置, 否则制作出的修复体边缘或长或短, 亦可能出现悬突刺激牙龈组织, 造成炎症。肩台边缘的“飞边”要精修完成。

6 软组织的处理

在印模采集前要进行正确的排龈, 排龈的应用在中国修复学界是个重要的里程碑, 一名修复科医师认识到排龈的重要性, 能正确地排龈, 将提升修复体印模的精确度, 目的是使牙颈部的预备和印模更准备, 清晰[4]。排龈线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一种排龈材料, 它是使用排龈线将预备牙的龈缘向唇颊推开, 排龈线吸水膨胀后体积增大推开牙龈, 得到龈沟内安全的切削空间[5]。排龈在固定修复中主要用于以下两种情况:在预备肩台前以及取印模前排龈, 前者的目的主要是保护龈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在备牙时不受损伤, 保证肩台预备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牙周生物学宽度不被侵犯;后者的目的是使牙龈排开、止血、软组织洁净干燥, 以便获取清晰准确的印模, 为此后制作代型及精确的修复体提供了条件[6,7]。

固定修复的临床应用已有20多年历史, 在口腔修复界技术发展和观念的更新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依然能看到由于不良的技术操作, 制作出的不良修复体, 过大的修复体及悬突威胁着患者的牙周健康。医源性牙周病预防的任务还很艰巨, 同时作为口腔修复医师也应不断学习, 提高技术水平, 更好地服务于口腔疾病患者。

参考文献

[1]杜细钿, 李彦, 范丹妮, 等.烤瓷贴面临床效果相关影响因素的回顾性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4, 20 (1) :280-282.

[2]Herbert T, Shillingburg编著.冯海兰译.固定义齿修复学精要[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10-114.

[3]Herbert T, Shillingburg编著.刘荣森译.牙体预备的基本原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3.

[4]赵铱民.口腔修复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99.

[5]周皓, 谭桂林.金属烤瓷冠对龈组织美观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1998, 16 (1) :54.

[6]陈桂军.排龈技术对牙周健康影响的疗效评价[J].口腔医学研究, 2004, 20 (3) :331.

固定修复龈边缘和牙周组织健康 篇8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0月至2007年12月, 口内有固定修复体同时伴局限性牙龈炎或牙周炎的患者186例, 575颗牙。其中男性76例, 女性110例;平均年龄47.5岁。修复时间1个月~5年不等, 修复体均为非贵金属烤瓷冠、桥。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牙周和修复体的检查。

2 结果

固定修复体同时伴局限性牙龈炎或牙周炎患者186例575颗牙。其口腔内相应部位的修复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木文所检测的病例中有些为单一原因, 有些为多因素共同作用。其中以修复体边缘的密合性、外形、光洁度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最为突出, 占84.0%;其次为桥体龈而形态不良, 占68.35%;邻接关系不良、食物嵌塞, 占26.78%;修复体轴面外形不佳, 占20.35%。

3 讨论

3.1 修复体边缘的位置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固定修复体边缘的位置是位于龈上、与龈缘平齐还是龈下最有利于牙周健康, 一直存在争议。

Jacob等通过10年的观察研究得出:天然牙与戴修复体的牙菌斑指数几乎无差别, 但边缘位于龈下时, 菌斑指数较位于龈上和平齐龈缘者为高, 且龈袋加深、上皮附着丧失。本文所检查186例575颗牙, 修复体边缘全部在龈下, 因此, 医生在设计固定修复体时, 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 最好将修复体边缘放在龈上或平齐龈缘, 更有利于牙周健康。

3.2 修复体边缘的密合性、外形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修复体边缘的密合性及外形对龈沟微生态环境及牙周健康的影响较之位置史为重要。徐君伍研究得出:修复体边缘密合者, 齿炎发生率为22%, 不密合者龈炎发生率为100%。本文所检查的病例中, 有84.00%的患牙存在修复体边缘不密合、悬突、粗糙或粘固剂残留, 这不仅对牙周组织造成了局部刺激, 而更有利于菌斑附着, 引起或加重牙周组织炎症。

3.3 桥体组织面形态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桥体组织面根据牙槽嵴的形态不同, 可设计成多种形式, 临床上以接触式桥体居多。本文检查的病例中, 几乎都是接触式桥体, 而且接触而积大, 有些与粘膜接触过紧, 由于自洁作用差, 桥体龈面上有大量菌斑和食物残渣, 相应的牙槽嵴粘膜充血、糜烂。

3.4 邻接关系不良、食物嵌塞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食物嵌塞是修复体常见问题之一, 由于食物滞留, 分解产物及细菌性代谢产物的刺激, 可引起口臭、齿口炎、牙周炎。本文检查的主要是戴修复体后出现的食物嵌塞。其原因有: (1) 牙体预备时破坏了颌牙接触区; (2) 修复体邻接区恢复不良或打磨过多; (3) 邻接间隙过大、修复体边缘有悬突; (4) 对颌牙伸长形成楔力。

3.5 修复体外形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正常牙冠的唇 (颊) 、舌而有一定的生理突度, 即外形高点, 当食物通过时, 对牙龈产生生理性按摩作用。在制作修复体时, 一定要正确恢复其外形, 若突度过大, 不利丁自洁, 菌斑的堆积易引起牙周组织炎症;突度过小, 食物直接刺激牙齿比也会造成损伤。

3.6 修复体所用材料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制作固定修复体的材料主要有:合金、烤瓷、树脂, 由于材料的理化性能、致密度和生物相容性不同, 对细菌的聚集和牙龈的刺激也各不相同。一般瓷优于合金, 合金优于树脂, 贵金属优于非贵金属。本文所检查的修复体都是非贵金属中的镍铬合金及其烤瓷修复体。由于固定修复体长期浸渍在唾液中, 会发生电化学腐蚀, 使镍、铬、铝等离子析出, 对牙龈组织造成损伤。其损伤机制可能是直接刺激引起局部组织免疫反应, 降低龈沟液中乳酸脱氧酶的活性, 增加一氧化氮的含量、诱发牙龈吞噬细胞凋亡。在选择修复材料时, 应首选化学性能稳定、生物相容性好的材料, 或在镍铬合金表而涂一层无致敏性的介质来克服镍铬合金的致敏性。

参考文献

[1]曹采方.牙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0.

根管治疗后还要做牙冠修复吗? 篇9

山东济宁 邹勇

牙冠修复俗称“做牙套”,就是把原来的牙磨小一圈,然后再套上一个牙冠来恢复牙齿的外形,从而起到保护该牙的作用。临床上牙冠修复最大的适应证是龋洞或牙体缺损无法充填的患牙。

一般情况下做完根管治疗的牙齿都建议做牙套,但临床上很多患者在做完根管治疗后,解决了疼痛问题就忽视了后期的修复过程。事实上,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失去了牙髓,不再有神经及血管提供养分,牙齿的脆性会逐渐增加,当咬坚硬的食物时,患牙会因无法承受较大的咬合力而发生冠折,严重时导致该牙的拔除。这对患者一般都是难于接受的,毕竟做根管治疗已经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为防止出现这种功亏一篑的情况,应该听取医生的建议,在根管治疗结束后,观察5~7天,无不适反应时应及时进行牙冠修复。

牙冠修复的过程一般分为两三次完成,根据具体的情况可分为全冠修复和桩冠修复两种。桩冠修复比一般的全冠修复要复杂,需要在缺损的牙齿上先修复一个桩核再进行牙体预备。后续的步骤就完全一致了,牙体预备后取模型送加工厂制作,约一个星期后复诊戴牙,直至戴牙完成就结束了牙冠修复的全过程。

牙冠修复戴牙后患者会有轻度不适感,应耐心练习,以逐渐适应。初戴时应吃松软的食物,适应后再吃正常食物;同时,要汴意保持口腔清洁,养成餐后刷牙的习惯。 同济

固定修复治疗 篇10

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精品课程建设应集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制度的创新于一体, 充分体现其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实用性、有效性和示范性[2]。更新教学观念、强化精品意识、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建立先进的管理体制是建设精品课程的关键。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作为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 需要进行精品课程建设, 进而使本门课程体系更有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

1 教学内容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

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编写新的教学大纲是精品课程建设

注:本文系全国第三届“人卫社杯”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征文获奖论文

的基础和依托。根据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定位及培养目标, 结合我校学生的就业方向, 我们把本课程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市场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口腔医学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以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 体现“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课程能力观。教学内容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 按照企业真实的生产过程, 以各类固定修复体的制作流程为主线, 设置以任务为驱动、以工序为载体的课程内容[3]。

2 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保证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障。高水平的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与时俱进, 具备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素质[4]。因而, 推动精品课程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根本。要保持课程一贯的高水平, 就必须要有合理的师资储备, 包括合理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 使得师资队伍呈现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状态。

同时,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 要求师资人员不仅要具备高素质教师的职业素养, 还要具备口腔医师及口腔医学技师的职业水准。优化“双师”结构, 使理论课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纯理论讲解, 教师可以结合临床及义齿加工部门面临的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 专职教师进行了教育学的专职培训, 以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具体情况, “双师”之间相互学习, 从而在实践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

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把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入教学。废止传统的“填鸭式”及“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 以小组为单位, 以问题为基础, 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针对课程不同章节的内容和特点, 分别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同时积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推进多媒体、网络媒体建设, 为学生积极打造适宜的学习平台, 不仅是要求学生学会, 更是要求学生会学。具体方法如下。

3.1 系统讲授法

这是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理论课教学的主要模式, 它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课程脉络, 提高学生对固定义齿修复分类、制作流程的掌握程度。系统讲授法应区别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 教师应着重在教学课堂讲授内容的新、深、广、精上下功夫, 注重启发式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提高教学质量。

3.2 综合教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职教课程观的指导下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形式, 应用相应的教与学的技巧, 并融入情感因素, 让学生“动”起来, 从内心迸发出一种学习的激情,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 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用适宜的教学场所 (教室、实验室、技工加工厂、口腔门诊) , 并对其进行合理布局, 同时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 (实物、教具、文字等) , 传授教学信息, 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3.3 PBL教学法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作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方式[5]。教学中根据所讲授的课程内容, 教师将所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融汇到一个典型生动的案例中, 以提问的方式把学生置于有意义的、相对真实的情境中, 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提出问题, 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让学生充分发表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然后由教师分析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各种意见, 并与学生互动对话, 最后讲解问题的答案, 即讲授的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具体过程:方案构建—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集体交流—学生点评—课程讲解。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动态教学特色, 即教学互动, 教学互长, “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的特点。

3.4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把专业课程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6]。教师边讲授、边示范, 学生边听讲、边练习,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作为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主干课程, 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 实践性、操作性强, 课程的性质适合此种教学模式。

4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

教材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 是课程最基本的要素。同时, 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所用的材料, 是教学改革成果的固化。因此, 在教材建设中, 应倡导“精品意识”, 即“用精品”和“出精品”。“用精品”是要求精品课程采用国家规划教材和教育部推荐使用的优秀教材, 加强纸质与电子教材的有机结合, 实现教材建设的立体化和多样化。“出精品”则是鼓励有能力的学科调研人员组织相关人员编写高水平的教材, 建设“精品教材”。

5 改革考核方式

考试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引导、自查、评估作用, 考试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 推动学生的学习向最佳效果发展, 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 促进教学工作的改善。由于专业的独特性, 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故制订了新的考核标准。实验操作占40%, 包括代型、嵌体蜡型、烤瓷熔附全冠蜡型、桩冠蜡型的制作, 检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理论测验占60%, 包括平时案例分析及理论考试, 考题参照全国口腔工艺技术技师及医师考试要求, 检测学生的记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同时为毕业后考取资格证书“热身训练”。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 要不断加强教学队伍及教学条件的建设, 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特色等方面的创新, 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知识面更为宽广, 能更快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教师也能利用网上精品课程资源, 彼此互相学习、借鉴, 学、教、研相结合, 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金雪青.口腔固定修复工艺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6) :21~22.

[2]吴筠.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7, 20 (6) :115~116.

[3]翟晓棠.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教学改革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13) :7~8.

[4]田健.建设精品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化工高等教育, 2008 (3) :90~92.

[5]Fincham AG.The changing face of dental education:the impact of PBL[J].J Dent Educ, 2001, 65 (5) :406~421.

上一篇:工程项目供应链下一篇:嵌入式工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