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治疗

2024-08-30

固定治疗(精选11篇)

固定治疗 篇1

胫腓骨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占有较大比例, 治疗方法较多。以往多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方法, 创伤大、费用高、感染率高、骨愈合缓慢。用单臂外固定架治疗, 目前认为是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手术简单, 固定可靠, 骨折部血运不遭受人为的破坏, 能早期功能锻炼, 并发症少。笔者开展的单臂外固定架立体交叉固定方法是在改良原有单臂外固定架固定方法的基础上完成的, 立体交叉固定方法增强了外固定架的固定牢靠程度,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通过120例的临床治疗、观察, 与其他固定方法比较, 认为本技术是目前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一种理想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78例, 女42例。左64肢, 右58肢, 其中2例为双侧肢体。年龄10~72岁, 平均32岁。骨折部位:胫骨上段骨折16肢, 中段骨折40肢, 下段骨折58肢, 超1/2段粉碎性骨折8肢。81肢为开放性骨折, 108肢为粉碎性骨折, 16肢合并皮肤和肌肉严重挫伤, 3肢合并骨缺损。在胫骨上段跨膝关节固定的2肢, 胫骨下端跨踝关节固定的8肢。79例为多发复合伤。11例合并脑外伤, 其中4例为脑挫裂伤, 7例为硬脊膜下血肿;9例合并腹腔脏器伤;17例合并肋骨骨折, 9例有胸腔积液;15例合并膝关节损伤;6例合并脊柱损伤, 其中3例不全截瘫;1例合并椎体肿瘤并截瘫;38例合并四肢多发骨折;2例合并下肢大血管损伤。117例伤后至手术时间1~12 h, 平均3.5 h。另有3例伤后3~7 d入院。使用材料:无锡向阳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单臂外固定架。

1.2 治疗方法

根据小腿全长X线片, 了解骨折类型, 测量、计算骨折长度, 选择长短适宜的外固定架连接杆。采取闭合复位或骨折处小切口切开复位固定的方法。有蝶形骨块或斜形骨折的, 用1~2枚拉力螺丝钉固定。对于开放性骨折, 应先清创, 有骨缺损的清创后估计感染可能性不大的可一期植骨。固定钉与骨干垂直且两两平行立体交叉约70°置入, 靠骨折端的两枚固定钉尽量靠近骨折端, 远端的两枚固定钉尽量靠近外固定架两端, 骨与架体尽量靠近, 外固定架与骨干组成三棱柱式框架式结构, 然后再锁紧各关节。对开放性骨折应给予足量抗生素预防感染, 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剂量的脱水药物。术后第2天即可行功能锻炼, 早期行患肢不负重锻炼, 在床上伸屈关节活动或扶双拐下床行走。复位好的横断骨折术后不痛时即可部分负重, 斜行骨折和粉碎性骨折由于轴向压应力几乎全由外固定架负担, 过早负重可造成固定钉疲劳断裂, 不可过早负重。定期复查X线片, 待骨折处有骨痂生成时, 即可逐渐负重。

2 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 26例27肢在3个月内愈合, 78例79肢在3~6个月愈合, 16例在6~9个月个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2个月, 一期愈合率为99.1%。解剖复位88肢, 功能复位34肢。有2例胫远段端粉碎性骨折, 踝关节活动受限, 背伸0°, 跖屈20~30°。其余关节活动在正常范围。有7肢复查时发现外固定架松动, 及时给予紧固。1例外固定架夹块固定螺丝滑丝, 及时更换螺丝, 未影响愈合。有4例软组织损伤污染严重、伤口感染, 经换药、肌皮瓣转移2~4个月创面愈合。

3 讨论

单臂外固定架适用于胫腓骨骨折, 因前内侧无肌肉附着, 在此进钉不影响肌肉活动, 不造成副损伤。架便于靠近骨干, 稳定性好。无论开放性骨折还是粉碎性骨折, 只要使用方法得当, 多能一期愈合。由于单臂外固定架单边、单平面设计的局限性, 使骨折端稳定性、外固定架坚固性都受到较大影响。我们选择固定钉与骨干垂直且两两平行、立体交叉约70°的进钉方法, 使骨干的4根固定钉及架体立体交叉组成一个刚体, 根据几何不变体系, 稳定性大, 承载力, 抗弯力、抗扭转力明显增强, 实现了早期加压固定及后期弹性固定。

3.1 单臂外固定架立体交叉固定与平行固定的比较

众所周知, 平面体无论在承载能力、抗剪切力, 还是抗扭转力上均不如三棱柱体, 为此起重机臂的设计为三棱柱形或四棱柱形, 三棱柱体的力学性能更稳定。将一块铁板塑成三棱柱体, 它的力学性能就可增加几十倍。为此, 笔者改平行固定为立体交叉固定, 骨折端稳定性就大大增强。

3.2 单臂外固定架与半环式外固定架的比较

①单臂外固定架固定钉较粗, 较可氏针刚度大, 稳定性好;②不从肌肉面通过, 不损伤肌肉, 活动时不影响肌肉收缩;③架体较少且在前内侧, 对患者干扰少。

3.3 外固定架的优点

①创伤小, 便于安装, 也便于拆除;②便于进行软组织处理;③对骨折局部基本无干扰, 不或较少增加创伤, 利于保护局部血运;④便于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进行加压、拉伸或维持平衡。更适合于复杂外伤;⑤为感染性骨折尤其是感染性不愈合的早期处理打下了基础;⑥可同时治疗骨不连与肢体短缩;⑦固定较牢固, 可早期活动关节, 关节不僵, 同时促进患肢血运, 加速愈合;⑧在其它固定方法难以奏效时, 可选择此种方法[1]。

3.4 外固定架的自动加压问题

生物力学和组织形态学研究表明, 骨折愈合类型和骨改建的过程视骨折固定方法和器材有关, 其中重要因素是固定装置的刚度。固定装置的刚度越大, 该装置在载荷下的变形量就越小, 其固定作用就越坚强, 坚强固定产生骨折一期愈合。坚强的骨外固定也产生一期愈合。固定装置的应力遮挡作用过大, 将显著减少骨折端的应力刺激, 从而导致骨缺失和骨组织紊乱。新的骨折治疗观念认为:骨折早期实施牢稳固定, 在中后期要减少应力遮挡实施弹性固定。

3.5 使骨折加快愈合的措施

良好的复位, 保持骨折端的正常应力刺激和改善骨折局部的血运。

3.5.1 保持骨折端稳定的措施

①外固定架的长度合适, 固定后的外固定架不能扭曲或成为“Z”字形。固定钉与骨干力线垂直且4根钉两两平行互相交叉约70°, 与架连接后, 骨、架、钉形成三棱柱立体框架式结构;②外固定架的夹块尽量靠近骨干, 只要在局部肿胀后夹块不压迫皮肤即为合适。中间两枚钉子尽量靠近骨折断端, 两端两枚钉子尽量靠近外固定架两端。也就是说, 骨折一端的两枚钉子不但要交角进钉, 而且相距越远越好;③横断骨折应加压, 增加骨折端的压应力;④斜行骨折应作小切口上两枚拉力钉;⑤所选钻头应与固定钉直径适配;⑥固定钉只固定单侧皮质稳定性差, 深度刚好穿过对侧皮质1~2个螺距为合适;⑦在松质骨上固定一定要选择松质骨钉;⑧骨折端的破裂骨膜应保护, 以保护骨折端的血运和稳定性;⑨固定钉应平行植入, 防止钉架之间产生应力, 造成钉架疲劳折断;⑩上、下肢外固定架、固定钉不得混用。

3.5.2 保持骨折部血运良好的措施

①术前保持骨折断端稳定;②骨折部不切开或作小切口, 尽量不剥离骨膜;③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④骨折部理疗和电刺激。

3.6 外固定架缺点

①固定架在体外, 穿衣、活动不方便;②钉道渗出感染率较高。钉道感染松动后, 影响愈合;③洗澡不方便;④ 外固定架的关节可发生松动, 要经常检查;⑤单臂外固定架固定钉眼较粗大, 小腿皮肤上可遗留疤痕。

4 结论

本院开展的单臂外固定架立体交叉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方法, 经过120例临床实践证明, 此方法简单, 固定坚强、手术时间短, 特别是不需对原有的外固定架进行特别的改造, 不需增加特殊的设备, 只需改进进钉方法, 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费用不增加, 患者康复快,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等诸多优点,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10-111.

固定治疗 篇2

一、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脊柱骨病科室月~209月收治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28例,排除神经功能损伤的单纯性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其中男21例,女7例,平均年龄34.6岁。受伤原因:建筑高处坠落伤18例,交通事故造成损伤10例。受伤椎体节段:T11椎体骨折4例,T12骨折13例,L1骨折7例,L2骨折3例,L3骨折1例。28例患者均为无神经损伤症状、单节段椎体骨折;手术不需要行椎管扩大、脊髓神经减压。

1. 2 影像学资料 术前常规检查胸腰椎椎体的正侧位X线平片、MRI检查、CT平扫及三维重建,全面了解患者椎体骨折的情况,排除脊髓神经损伤及椎管占位等病例。

1. 3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本科采用的手术操作器械是国产空心椎弓根螺钉系统(北京富乐)。麻醉是经口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于轻度压缩骨折,采用腹部悬空,取俯卧过伸位体位复位,术前应用C型臂正、侧位透视,确认伤椎及上下椎体,在伤椎的`上下椎体椎弓根体表投影处,用记号笔标记4处进针部位,手术过程中,分别沿标记处做长1.5~2.0 cm纵形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及深筋膜;用钝性骨撬从肌肉间隙钝性分离,显露到关节突及横突。直视下,沿人字棘顶点进针,向内倾斜一定角度;进针原理同传统手术,在透视下,沿椎弓根外缘穿刺进针,穿刺针进入椎弓根内2 cm左右后,C型臂再次透视,确定穿刺针在椎弓根投影内,未穿破内侧骨皮质,不进入椎管;然后改侧位透视,确认穿刺针位置良好后,继续穿刺到椎体,拔出穿刺针针芯,插入导丝;然后取出穿刺针,在取出穿刺针的同时,要避免导丝随穿刺针拔出椎体;通过导丝,逐级置入扩大套筒,然后用5.5 mm空心丝攻,在导丝引导下扩大钉道;最后,在导丝引导下,将空心椎弓根螺钉拧入椎弓根和椎体内,取出导丝。C型臂透视,确认椎弓根螺钉位置良好后,用同样方法拧入另外3枚椎弓根螺钉。经皮下肌肉内,把2枚圆棒钛合金依次置入上下椎弓根螺钉尾槽中,拧紧一端固定螺帽,然后利用撑开器,在侧位透视下撑开骨折椎体,待伤椎椎体高度复位满意后,拧紧所有顶丝,分别1~2针全层缝合创口,术毕无需放置引流。

1. 4 围手术期处理 常规在术前30 min,应用第1次抗生素预防感染,手术后追加1次;术后第2天能佩戴支具或不用支具下地活动,避免长时间活动及弯腰负重,避免剧烈活动,并在床上行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出院后1年之内,出院后第1个月,以后每隔3个月,1年后每隔6个月进行门诊复查,门诊行手术部位正、侧位平片检查。

1. 5 观察指标 围手术期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术前、术后3 d、1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复查术后平片,应用平片分别测量患者后凸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指数的恢复情况。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除1例外,术后患者均获得11~30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28例患者切口总长度为60~80 mm,住院时间为7~9 d,手术时间为40~65 min,术中出血量为50~80 ml。手术前后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位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医源性脊髓神经损伤,术后到随访时,无明显并发症的发生。

三、讨论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建议对不稳定胸腰段脊柱骨折或伴有神经损伤患者及早进行手术治疗[2],对于不稳定的胸腰椎骨折,目前治疗主要有前、后路2种途径。前路手术容易造成植骨不融合,假性关节形成等相关问题;后路开放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椎体骨折也有许多问题,例如: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急诊手术出血多、术中需要广泛剥离椎旁肌肉、韧带等,对脊神经背支的损伤较难避免,住院时间长等问题。

固定治疗 篇3

关键词 骨折 固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94

资料与方法

1994~2003年收治的患者55例,56肢,男38例,女17例;年龄18~59岁,平均39.6岁。

致伤原因:高能量损伤45例46肢,其中车祸伤34例,高处坠落伤11例12肢;工业事故及运动伤10例。合并伤:颅脑损伤3例,胸腹部损伤5例,脊柱损伤7例,髋臼骨折及髋关节脱位5例,胫骨平台骨折4例。

分型按Ruedi-Allgower分型(1979年):Ⅰ型指胫骨远端关节面的劈裂骨折,无关节面移位;Ⅱ型指有明显的关节面骨折移位,但关节和干骺端骨折粉碎不严重;Ⅲ型指有关节面的严重破坏,软骨和干骺端严重粉碎性骨折,Ⅲ型又根据粉碎程度分为A、B、C 3种亚型。本组Ⅰ型10例,Ⅱ型19例,Ⅲ型27例。开放性骨折19例。

治疗方法:遵循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筋骨并重的原则,重视软组织损伤情况。手术方法:是急诊手术的开放性和闭合性骨折在清创、外固定架固定后,如有必要可行有限切开内固定。择期手术的患者在勃朗架上制动,待肿胀消退或其他症状好转后再进行手术。腓骨骨折依据软组织损伤的程度选择是否手术以及固定的方式。患者仰卧在透X线的手术台上,若腓骨骨折需要固定,可取小腿外侧切口,采用钢板固定,恢复下肢长度。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以距下关节为中心,从距骨颈和跟骨后角的内侧面向外侧分别穿入1枚松质骨螺钉,穿过两于创伤极重,软组织损伤极重,污染重的则清创后单纯跟骨牵引治疗。层骨皮质,使螺钉骑跨胫后血管神经束。距骨颈螺钉必须与距骨滑车顶平行。利用模具在胫骨干上再固定两枚皮质骨螺钉。装上外固定架后,通过延长加压装置延长支架,加大踝关节间隙。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用点状复位钳复位关节面骨折块,尽可能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必要时可行踝前小切口螺钉固定;或采用踝前内侧切口通过骨窗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并用螺钉固定。对干骺端及胫骨干骨折可用小切口螺钉固定。最后放松延长加压装置,恢复踝关节的正常间隙以及下肢的力线和长度。

结 果

本组55例经5个月~7年,平均3.6年的随访。考虑Pilon骨折的特点,参照Teeny-Wiss评分系统:本组病例总评分42~98分(平均88分),其中优良47例,骨折类型Ⅰ型骨折病人有2例评分中差,Ⅱ型骨折病人有2例评分中差,Ⅲ型骨折病人有4例评分中差,经Ridit分析R=0.4646,P>0.05,说明治疗三种类型骨折无明显差异。

讨 论

Pilon骨折为爆裂性的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的骨折,由Ruedi和Allgower首先提出,此类骨折内、外、后踝均受累,但损伤的焦点在踝上。损伤机理是作用力通过距骨到达胫距关节顶部的轴向挤压力,同时有旋转作用的剪切力,产生不同程度粉碎骨折,造成胫距关节面移位和干骺端基部粉碎性骨折。足部受伤时所处位置对产生骨折的类型起决定作用。当足背屈时较宽的距骨前部进入踝穴造成挤压和胫骨前缘骨折;足处于跖屈位时,可造成胫骨后缘骨折;中立位时,可造成胫骨下端“T”型骨折,并且胫骨前、后缘均有骨折。凡经踝部的轴性暴力损伤的病例,踝部肿胀伴下肢短缩畸形,应考虑Pilon骨折的可能本组应用有限内固定辅以外固定27例,其中,辅以跟骨牵引2例,辅以外固定支架24例,辅以石膏托固定1例。有限内固定辅以跟骨牵引及石膏托固定是严重开放骨折、软组织损伤重度污染时所采取的姑息治疗,不应常规应用。现仅对24例有限内固定辅以外固定支架病例进行探讨。

由于Pilon骨折内固定手术需大面积显露,手术创伤大,对骨折端的血液循环破坏大,暴露时间长,而且内固定本身还需占据有限的软组织空间,故易造成皮肤坏死、伤口闭合困难、内固定外露、骨质外露、骨不愈合、延迟愈合和感染。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骨折,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外固定架本身对骨折移位的复位(特别是粉碎骨折的复位)作用有限,单纯使用时骨折难以达到解剖复位,所以其治疗关节内骨折时,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增加。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的牢固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骨折断端间的力学稳定性[1],如果骨折断端间紧密接触,轴向压力97%由骨折端传递,否则轴向压力几乎全部由外固定架承担[2]。对于Pilon骨折,如果只用外固定架固定,骨折端常留下一个极不稳定的界面,这样就增加了骨不愈合、断钉等并发症的危险。近年来,有些学者建议对有明显移位的骨折实施切开复位而后外固定的方法[3]。对于Pilon骨折,小切口即可显露骨折端,并完成简单内固定的需要,对软组织和骨膜的损伤较轻,可以使骨折端承担绝大部分的轴向压力。同时切开复位不仅可以更清楚地选择骨折远端骨圆针的入点,减少超关节固定的机会;还可以清除骨折断端间的积血,减轻软组织内的压力,避免软组织内张力过高引起的并发症。骨折的解剖复位能减少血肿引起的机化,有利于骨折端的骨痂生长,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有限内固定辅以外固定支架55例中有47例Teeny-Wiss评分均为优或良。本组对于Ⅱ、Ⅲ型Pilon骨折的疗效就说明了这些。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Ⅰ、Ⅱ、Ⅲ型Pilon骨折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说明困扰Pilon骨折疗效的Ⅱ、Ⅲ型Pilon骨折特别是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及骨的开放性损伤的这一类Pilon骨折,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是目前比较优越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 Barbieri R,Shenk R, Koval K,et al.Hybrid exterm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ibial plafond fractures.Clin Orthop,1996,332:164.

2 刘运鹏,姜俊杰,王海.单侧纵轴动力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至骨延迟不愈合的生物力学的研究与临床.中华骨科杂志,2007,9(10):607.

固定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四肢长骨骨折的患者78例。选取的患者已排除伴有其他并发症, 及其他全身性疾病患者。即选取常规的四肢长骨骨折患者, 患者的骨骼愈合情况可排除受其他疾病和特殊个人情况的影响。主要评定标准是患者术后拆除固定物, 逐步锻炼恢复生理功能, 并且连续随访9~24个月。以患者所能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情况, 作为结果评定和比较。年龄从11~68岁, 平均年龄37.8岁。共有男性52例, 女性26例, 其中上肢骨折38例, 下肢骨折40例。闭合性骨折57例, 开放性骨折21例, 按Gustilo分类, Ⅱ型13例, Ⅲa型6例、Ⅲb型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36例, 高处摔落伤29例, 重物击打伤13例。本组收入的患者资料排除伴有其他并发症, 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情况。

1.2 方法

主要评定标准是患者术后拆除固定物, 逐步锻炼恢复生理功能。连续观察随访9~24个月。以患者所能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情况, 作为结果评定和比较。笔者将患者的愈后恢复情况, 分为三等:优:骨折处无肿胀炎症等, 完全恢复解剖位, 骨折肢体活动正常, 步态正常或负重较正常。良:伤处无肿痛, 伤肢的活动度可达正常肢体的3/4。可:伤肢活动时疼痛, 但基本能生活自理, 伤肢的活动度能达正常的1/2, 需要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2 结果

手术疗效评定结果如下:优65例, 其中39例为使用外固定架的闭合性骨折患者, 15例为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的闭合性骨折患者, 5例为单纯使用内固定术的开放性骨折患者, 6例为使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的开放性骨折患者。良12例, 其中3例为使用单纯外固定架治疗的闭合性骨折患者, 9例为使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的开放性骨折患者;可1例, 为使用单纯内固定术的开放性骨折患者。无骨折不愈或畸形愈合的患者, 无肢体缩短患者, 无血管神经损伤患者, 5例浅表感染, 2例内固定术固定骨骼后发钉道感染, 均经换药处理及抗生素治疗后痊愈。

3 讨论

外固定架容易造成气血不循环, 肌肉萎缩, 容易让关节僵硬, 尤其开放性的更不适合石膏等外固定架。而手术内固定对患者的创伤非常之大, 容易加重骨骼和、或局部组织的创伤, 容易损伤周围软组织, 损伤气血, 可能会造成相关的后遗症, 而且照成后期的愈合时间延长。外固定架对患者的创口损伤小, 避免对伤者的二次伤害,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 外固定架的远期恢复效果较为理想。而内固定架对于骨骼的固定作用更为理想, 能更好的恢复骨骼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位, 另外对于卧床患者的活动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能减少因长期卧床而引起的并发症等。

我们知道, 骨折愈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其基本过程是先形成肉芽组织, 再由成骨细胞在肉芽组织上产生新骨, 依靠骨痂使骨折断端连接并固定。骨折后在断端之间, 骨髓腔内和骨膜下形成血肿, 约工周后开始经过机化, 纤维性及软骨性骨痂形成以及钙化而形成硬骨痂, 最后骨折部的骨结构可以恢复正常形态。所以不管用什么方法, 都是为了最终是出现断裂偏离的骨骼和其周边组织恢复其正常的解剖位, 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不论是外固定还是内固定都是为了更好的帮助骨骼复位, 在这个基础上, 根据患者不同的伤情和具体的个人情况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架, 将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的优势结合起来将是最好的选择。所以, 外固定架和内固定术都分别有自己的优势与局限性。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骨骨折, 不仅能较好的保护软组织, 又能稳定的固定骨折。对患者的愈后发展更为理想。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25, 1061, 110, 111.

[2]詹伟彦, 巫伟东, 何开正, 等.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3, 9 (5) :112.

[3]徐莘香.当前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华骨科杂志, 1996:204.

固定治疗 篇5

【关键词】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 能量胫骨Pilon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56-01

胫骨高能量Pilon骨折主要是由于高能量损伤导致的干骺端粉碎骨折以及关节面的破裂、内陷、粉碎、骨缺损等,常伴有软组织的严重损伤[1]和腓骨骨折,软组织微循环差,治疗难度大且预后不佳,是骨科临床难题之一,为提高其临床治疗的效果,提升骨折预后功能,我院从2006年6月至2011年5月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对34例胫骨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效果不错,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6年6月至2011年5月我院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手术治疗胫骨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34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20至66岁,平均年龄38.6岁。其中高出坠落受伤12例、车祸受伤18例、重物砸伤4例;开放性损伤8例、闭合性损伤26例;所有患者软组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伤后2至5小时送到医院救治,骨折程度依据Ruedi-Allgower分型标准判定均为Ⅲ型(胫骨粉碎性压缩远端骨折)。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使用脱水剂进行消肿处理,从踝关节前内侧以及腓骨后外侧(针对腓骨骨折)切入后,用管型钢板将腓骨固定,使下肢长度恢复,然后再经由前内侧的切口,将关节囊横行切开,使胫骨远端的关节面充分暴露。在直视的状况下将关节面骨折块复位并用数枚克氏钉预固定或螺钉固定,胫骨远端关节面骨折复位满意后实施骨干及干骺端骨折块复位,并用克氏针交叉固定或螺钉固定,将自体髂骨碎块移植至骨缺损处填补。术中注意尽量减免皮下组织的剥离,保护血运,切口之间距离应大于7cm,防止患部皮肤坏死。术中重点在于关节面的解剖复位以及肢体长度和力度的恢复,重点将前外侧骨块、内踝、后唇骨块复位以保证踝穴恢复基本形态,踝穴复位满意后将踝关节单边单面关节外固定器安装在患肢,以稳固骨折。

1.3术后处理

术后注意针道保持干燥,并行抗菌治疗3至5天,同时注意患肢抬高,预防肢体肿胀,术后在疼痛度可忍受的情况下尽量早期实施肌肉等长舒缩和足趾屈伸功能训练,术后4周进行踝关节的主动锻炼。定期实施踝关节正侧位的X线复查,在X线复查显示骨折愈合后行渐重性负重训练直至可正常行走,一般术后12周就可将外固定器拆除,术后1年左右可将内固定物取出。

1.4踝关节术后功能评估

根据Mazur J M等的踝关节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进行评估[1]: 踝关节肿痛症状无,行走步态正常,关节活动自如,判定为优;踝关节疼痛轻微,行走步态正常,关节活动度为正常水平的3/4,判定为良;关节活动疼痛,步态正常但需药物镇痛,关节活动度达正常水平的1/2,判定为可;踝关节肿胀,静息或行走疼痛,跛行,关节活动度达正常水平的1/2,判定为差。临床骨折愈合标准:骨折局部没有压痛、X线检查显示骨小梁连续跨越骨折线、没有异常活动。

2结果

本组34例患者随访12至65个月,3个月内愈合骨折愈合16例,4至6个月骨折愈合15,3例在7至8个月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者12例,良17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达85.29%(29/34)。3例患者发生针道感染,经治疗痊愈。

3讨论

胫骨高能量Pilon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难治性骨折,并发软组织损伤的几率可高达36%,关节面复位不良、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骨愈合延迟或骨不愈也是临床治疗中的常见问题,手术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者骨折预后效果。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胫骨高能量Pilon骨折可以有效减少钢板固定所引发的伤口感染,是目前临床提倡的治疗手段[2],手术中强调软组织的细致暴露、骨折块有限剥离以及间接复位、术后早期锻炼活动和晚期负重等,符合生物学手术治疗原则,且手术中对软组织剥离较少,注意血供的保护和内固定物占位的减少,在达到内固定的同时,减少了软组织损伤、感染和皮肤坏死的发生,使骨愈合时间和效果提升,并且该手术不受骨折类型的限制,手术操作安全、简单、切口小。[3]本组研究中3例患者发生针道感染,经治疗痊愈,3个月内愈合骨折愈合16例,4至6个月骨折愈合15,3例在7至8个月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5.29%(29/34),也证明了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对高能量胫骨Pilon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开,杨金华,李建峰.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具治疗高能量胫骨Pilon骨折[J].临床医学,2010.30(11):18-20.

[2]Mazur J M,Schwanz E,Simon S R.Ankle anhrodesis.Long-term follow-up with gait analysis[J]. J Bone Jiont Suig Am,1979.61:964-975.

固定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 0 1 0年2月至2 0 1 2年2月收治的5 4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运用平均数字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27例, 其中, 治疗组:男18例, 女9例, 年龄18~50岁, 平均年龄 (36.4±18.2) 岁;事故原因:24例交通事故, 3例高空坠落;损伤程度:12例Ⅱ级, 15例Ⅲ级;对照组:男17例, 女10例, 年龄19~51岁, 平均年龄 (36.5±18.3) 岁;事故原因:22例交通事故, 5例高空坠落;损伤程度:13例Ⅱ级, 14例Ⅲ级;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事故原因以及损伤程度等资料比较无较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 18例患者伴有腓骨骨折, 首先给予腓骨解剖复位固定, 下肢长度恢复正常后, 将皮肤软组织锐性切开, 然后运用有限皮肤切开对骨折复位;9例患者骨骺塌陷缺损, 那么首先进行植骨, 然后使用克氏针或者松质骨螺钉将骨折块固定;治疗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软组织情况良好的患者主要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根据患者的骨折、软组织情况选择切入点;14例患者为胫骨外侧柱骨折, 采取经外侧入路;11例患者为胫骨内侧柱骨折, 采取经后外侧入路;2例患者骨折复杂, 主要采用联合切口, 保证切口之间的皮肤宽度超过7 cm;选择内固定材料时要依据患者骨折的粉碎程度、骨质情况、软组织条件以及骨皮质连续性等情况选择。

1.3 疗效评定标准[3]:

对比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系统 (Muzur) 和优良率进行观察, 其中, Muzur分值越高, 那么患者的恢复情况就越好。功能评分:优:治疗后, 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无畸形、肿胀、关节强直以及疼痛等情况;良:患者的关节活动轻微受到限制, 踝关节活动范围少于正常的75%, 无畸形、肿胀情况, 但如进行高强度运动, 轻微伴有疼痛感;差:经影像和外观检查, 存在明显畸形, 行走时有疼痛感, 跛行, 关节活动受到限制, 踝关节活动范围低于正常的5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患者进行两年随访, 治疗组患者的Muzur为 (90.12±2.98) 分, 对照组患者的Muzur为 (82.57±3.65) 分, 治疗组患者的Muzur略高于对照组, 但对比 (P>0.05) ;治疗组患者优18例, 良8例, 差1例, 优良率为96.3%;对照组患者优14例, 良9例, 差4例, 优良率为85.2%;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对比 (P>0.05) 。

3 讨论

Pilon骨折指的是累及胫距关节面位置的胫骨远端骨折, 往往发生于车祸骤停、高处坠落、绊脚前摔以及滑雪摔倒等情况下, 导致胫骨远端关节面骨折的主要原因为下肢扭转暴力或者胫骨轴向暴力导致。损伤机制不同, 所导致的Pilon骨折预后也就不同。导致发生Pilon骨折的轴向作用力主要为高能量暴力, 会导致关节面出现破碎分离、内陷、给软组织带来损伤, 粉碎干骺端骨质, 且还会导致发生腓骨骨折, 预后质量不佳。其是骨科治疗的难题, 由于胫骨Pilon骨折类型比较复杂, 如治疗方法不恰当, 那么会给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胫骨Pilon骨折主要分为三个类型, 分别是Ⅰ型、Ⅱ型、Ⅲ型, 其中, Ⅰ型指的是经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折, 移位程度较轻;Ⅱ型指的是关节面移位明显, 粉碎程度比较轻;Ⅲ型为关节面粉碎移位, 且粉碎程度较重的骨折。

以往临床治疗主要运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两种方式, 但以往运用的手术、保守治疗会给预后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且易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对患者给予手术治疗时, 要选择最佳的胫骨骨折固定方式。有研究表明[4], 治疗高能量导致发生的开放性Pilon骨折或者复杂性骨折, 适宜采取有限内固定与外固定结合的治疗方法。本组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采取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 治疗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结果表明, 治疗组患者的Muzur略高于对照组, 但对比 (P>0.05) ;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对比 (P>0.05) 。两种方法治疗效果无较大差异, 表明, 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点, 临床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 要严格根据患者的骨折损伤情况、骨折部位等情况, 对患者采取适宜的手术方法。有限内固定主要运用小切口对腓骨进行复位、内固定, 在直视下对胫骨远端关节面进行复位, 将骨折段端积血进行清除, 缓解软组织内的压力, 进而防止软组织内张力过高导致发生并发症。其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整复骨折时不需要扩大创口的优点, 能够促进骨折和创面的快速愈合。

另外, 为有效增强手术治疗效果, 提高治疗有效率, 在严格按照手术操作步骤进行的基础上, 要做好以下几点: (1) 恢复患者的腓骨长度; (2) 重建胫骨关节面, 进行复位后, 对遗留骨缺损进行植骨, 将胫骨固定; (3) 对腓骨进行复位、固定, 不仅能够有效稳定踝穴, 而且还能够促进胫骨复位; (4)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 对不同的骨折部位应用不同的手术入路, 并选择适宜的内固定材料, 进而有效保障治疗效果; (5) 在胫骨内侧支持钢板固定, 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晚负重[5]。

综上所述, 两种治疗方式均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临床应用时, 要严格根据患者骨折部位情况, 对其给予针对性治疗。

参考文献

[1]曹湘予, 王臖琛.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J].中医正骨, 2014, (7) :47-48.

[2]魏世隽, 蔡贤华, 黄继锋, 等.内外翻不同损伤机制导致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策略[J].中华骨科杂志, 2014, 34 (3) :298-305.

[3]赵志坚, 陈坤峰, 白天峰.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 2014, 30 (2) :206-207.

[4]赵小强, 朱建国.外固定架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14, (9) :1392-1393.

固定治疗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37 例中男89 例, 女48 例;年龄35~83 岁, 平均65 岁。根据AO骨折分类法, A1型30 例, A2型64 例, A3型33 例。

1.2 手术方法

连续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患侧垫一高枕。a) 动力髋螺钉 (DHS) 及动力髁螺钉 (DCS) 组:将患肢牵引透视下复位后置于中立位, 从大粗隆顶上约2 cm处取股骨外侧切口, 切口长短依骨折线而定。显露骨折处及粗隆下的股骨外侧皮质, 按AO内固定原则上好DHS或DCS, 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到复位满意为止。如果小粗隆有骨折块, 可用钢丝复位或通过钢板上的皮质骨螺钉对向固定。b) 股髓内钉 (PFN) 组, 仰卧位, 使用骨科牵引床, 在C型臂X线机下闭合复位并固定好位置, 从大粗隆外侧向近端作一约5 cm大小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及阔筋膜张肌, 触及大粗隆顶端, 从大粗隆顶端偏内缘进一导针, 正侧位X线片证实导针位置良好后, 以空心钻扩大粗隆部入点, 根据髓腔直径大小, 选比髓腔小1~2 mm的PFN钉插入髓腔, 插入深度合适后确定前倾角。通过瞄准器向股骨的方向拧入螺钉, 再拧入股骨颈螺钉, 行远端锁定 (根据骨折类型可选择动态或静态交锁) 。

2 结 果

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9个月~2年, 平均1.2年, 主要的几种治疗指标比较见表1~2。

3 讨 论

3.1 DHS DHS是 由螺纹钉、套筒钢板、尾部加压螺丝钉及钢板螺钉构成, 结构牢固, 螺钉可在套筒内滑动, 并且DHS套筒与钢板牢固连接, 且有支撑作用, 其抗弯强度为280kg[1], 可支撑并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在患肢早期负重时, 因其有滑动作用粗隆钉向尾部滑动, 能使骨折对合紧密。DHS是目前治疗粗隆间骨折应用最广泛的标准手术方法, 具有操作简便、准确等优点。在应用中笔者体会DHS的最佳适应证是A1型骨折、A2.1和A2.2型可选用DHS[2], 最好结合拉力螺钉应用。另外, DHS股骨颈内最佳位置置于股骨头压力侧骨小梁区, 若高于股骨头上方1/4, 则可能因螺钉拉出而失败, 特别在骨质疏松严重粉碎骨折的患者, 就不用或慎 用DHS[2]。

3.2 PFN PFN固定是目前治疗转子周围骨折较好的方法之一, 特别是粉碎、不稳定型的首选固定方法。PFN特点是通过髓内钉插入1枚螺栓至股骨头颈, 优点:a) 有固定角度的螺栓可使股骨颈干角完全恢复;b) 有效防止旋转畸形;c) 骨折闭合复位, 髓内固定使骨折端干扰减少, 提高骨折愈合率;d) 中心位内固定, 内固定物所受弯曲应力较钢板减少, 内固定物断裂发生率低[3]。对于老年骨质严重疏松者, 除A1型外, 尽量选用PFN内固定, 以减少甚至避免螺钉切割股骨头颈现象, 造成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由于PFN为髓内固定, 其承受应力的轴心比钢板系统向内移, 抗疲劳能力增大, 对骨折是否稳定的要求不高, 例如复位后内侧小粗隆的完整与否, 大粗隆外侧髋螺钉和股骨颈螺钉的进针点皮质的完整与否或粉碎骨折等, 只要近端两枚锁钉放置在正确的位置, 其稳定性可以满足患者早期主动活动和部分负重的要求[4]。PFN治疗粗隆间骨折失败的常见问题有:a) 拉力螺钉位置不良;b) 髋内翻;c) 股骨头切割;d) 远端锁钉未锁入锁孔[5]。

3.3 DCS DCS是钉板结合, 他作为DHS的补充, 适应于骨折线延至股骨干近端或反粗隆间骨折。DCS操作方便, 钢板易与骨干轴线相一致, 便于复位, 可使骨折端加压, 增加骨折的稳定性, 并能够有效控制旋转。对小粗隆间骨折可以在复位后通过螺钉进行固定, 增加了内侧支撑结构的稳定性。DCS为组合式手术, 手术时先旋入颈钉, 然后才固定钢板。明显骨质疏松病人, DCS的拉力螺钉对骨的把接力差, 术后易出现螺钉退出, 切割股骨头, 髋内翻等并发症, 因此, 术后尽早活动, 但不能过早负重。

综上所述, 综合表1、2分析, 三种内固定材料的骨折愈合时间、肢体功能恢复无显著差异。只有理解DHS、PFN、DCS的设计原理, 掌握其适应证, 明确其优缺点, 才能更合理应用, 不能对所有的粗隆间骨折仅用一种内固定材料, 特别是对于反粗隆间骨折不能应用DHS[2]。三种内固定均有优缺点, 在临床应用上因骨折类型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王福权, 骆燕禧, 黄公怡, 等.加压滑动鹅头钉的应力测试和对髋部骨折治疗的初步结果[J].中华骨科杂志, 1990, 10 (3) :168.

[2]王满宜, 杨庆铭, 曾炳芳, 等.骨折治疗的AO原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442.

[3]荣国威, 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914-916.

[4]Tyllianrkis M, Panagopoulos A, Papadopoulos A.etal.Treatment or extracapsular hop fractures withthe proximal femoral nail (PFN) :long term resnlts in45 patients[J].Acta Orthop Belg, 2004, 70 (5) :444.

固定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8月至2010年2月, 我科共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感染性股骨骨折25 例 (有4 例为外院转入患者, 其余均为曾在我科治疗的病例) , 男18 例, 女7 例;年龄17~56 岁, 平均33 岁。致伤原因:车祸17 例, 坠落伤5 例, 重物砸伤2 例, 火器伤1 例。伤后至就诊时间为8~106 d, 平均27 d。已行骨折内固定术7 例。

1.2 治疗方法

彻底清创, 将骨折端及关节面复位, 部分骨折端或粉碎骨块以有限内固定 (如1~2枚螺钉, 克氏针或钢丝) 固定。避开感染灶, 尽量距骨折端较远处穿外固定螺钉, 我们使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 一期闭合创面。14 例创腔持续闭式冲洗[1], 冲洗液为庆大霉素溶液或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每天约2 000~3 000 mL, 冲洗约14~21 d, 引流液细菌培养阴性后拔管;11 例放庆大霉素珠链, 两周后开始逐个拔除。术后3~5 d开始关节功能锻炼。常规使用敏感抗生素3~5周。

2 结 果

本组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4~42个月, 平均18个月。创面完全愈合, 患者完全扶着, X线片示骨折有骨生长, 感染全部得到控制。20 例骨折正常愈合, 有5 例出现了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待感染控制后, 进行植骨而愈合, 其中3 例除去外支架改为钢板内固定。膝关节屈曲大于110°者10 例, 90°~110°之间者11 例, 60°~90°之间者4 例。

3 讨 论

3.1 感染的原因

25 例患者中有10 例是因为外伤时软组织损伤较重Gustilo Ⅲ或Ⅳ型, 清创未彻底而造成的感染;7 例已做内固定术术后感染 (其中1 例在外院行钢板内固定术后感染) ;5 例合并有头胸腹等重要脏器损伤。1 例为闭合性骨折, 4 例为开放性骨折, 软织损伤并不十分严重。Gustilo Ⅰ型3 例, Ⅱ型1 例, 因生命体征不稳定, 入院时做简单缝合闭合伤口, 术后在ICU和其他科治疗, 术中和术后伤口处理不妥当造成感染;另外3 例为外院转入病例, 推测原因也是开放性骨折伤口处理不当而造成的感染。故开放性骨折软组织损伤较重, 污染较重或伤口处理不当是股骨骨折感染的第一原因, 约占68%, 术后感染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约占28%。致病菌以表皮葡糖球菌, 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为主。正因为致病菌多以条件致病菌低毒感染为主, 所以患者症状多为亚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主要症状为伤口流脓, 窦道形成, 而急性感染红肿热痛症状比较少见。患者化验检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异常, 而血象往往正常。

3.2 控制感染

对于有发热, 局部红肿明显, 血象明显高于正常值的患者, 先使用敏感抗生素, 脓液较多时仅局部切开排脓, 待热退, 血象降至正常, 脓液减少方可考虑手术, 这期间采用胫骨结节牵引临时制动。彻底清创是关键, 清创时必须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液, 尽量一期闭合创面, 若不能一期闭合的可考虑局部转移皮瓣。对坏死组织和渗液较多的采用创腔持续闭式冲洗, 冲洗液为庆大霉素溶液或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溶液, 每天2 000~3 000 mL, 冲洗14~21 d, 连续3 d引流液细菌培养阴性后拔管, 先拔去冲冼管, 1~2 d后拔去引流管。或放庆大霉素珠链, 2周后开始逐个拔除。常规静脉使用敏感抗生素3~5周, 至创面愈合, 无局部症状, 血象、血沉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完全正常方可停用。

3.3 骨折的固定

股骨骨折因肌肉丰富, 在钉入外固定螺钉时有一定因难, 特别是感染性骨折外固定螺丝钉尽量远离感染灶, 所以入钉点的位置要求较高, 通常我们采用C型臂X线机辅助入钉。股骨不稳定性骨折单纯使用外固定架治疗想达到解剖复位比较困难, 固定后的稳定性也不够强[2], 在彻底清创后, 将骨折端复位, 部分骨折端或粉碎骨块以有限内固定 (如1~2枚螺钉, 克氏针或钢丝) 固定, 但应尽量减少内植物的使用量, 避免内植物过多影响感染的控制。

3.4 骨缺损的处理

股骨感染性骨折常常伴有不同程度骨缺损。如果骨缺损量少的, 术前研究X线片估计修整骨折面后股骨缩短不超过2 cm的, 一般不植骨。如果骨缺损较多, 必须要植骨, 一般不一期植骨, 而是等到感染控制后, 即创面愈合, 无局部症状, 血象、血沉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完全正常后再切一小口, 骨折处填入自体松质骨泥, 植骨尽量采用自体松质骨。本组病例有5 例患者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通过植骨而愈合, 其中3 例患者植骨后改为钢板内固定。

3.5 功能锻炼

本组病例我们都要求麻醉过后开始功能锻炼, 主动收缩股四头肌和被动伸屈髋膝关节。结果膝关节屈曲大于110°者10 例, 90°~110°之间者11 例, 60°~90°之间者4 例。患者负重时间一般在2个月后, 伤口已愈合, X线示骨折已有骨痂生长, 扶双拐不完全负重。

股骨感染性骨折的治疗应治疗骨折同时兼顾感染的控制、创面的消灭及肢体的均衡等, 治疗时间长。内固定可以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3], 但内植物有导致感染不能控制甚至扩散的风险, 单纯骨牵引加冲冼治疗会使患者卧床时间长关节功能差。有限内固定结合外支架治疗疗效尚满意, 切口小, 组织损伤小, 有利于伤口和骨折愈合。有限内固定使粉碎骨折保持了良好复位, 外固定架固定牢固, 患者能早期离床活动, 缩短住院时间, 同时也最大限度的恢复了关节功能。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架手术简单, 骨折愈合后拆除方便,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痛苦。因此,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是治疗股骨感染性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感染性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8月至2010年2月间我科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感染性股骨骨折25例, 男18例, 女7例;年龄17~56岁, 平均33岁。其中11例加庆大霉素珠链一期闭合伤口, 14例术后持续含抗生素溶液灌冼2~3周。常规静脉使用敏感抗生素。结果 本组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4~42个月, 平均18个月。感染全部得到控制。20例骨折正常愈合, 有5例出现了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待感染控制后, 进行植骨而愈合, 其中3例除去外支架改为钢板内固定。膝关节屈曲大于110°者10例, 90~110°之间者11例, 60~90°之间者4例。结论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股骨骨折可以达到力学稳定。在外固定架的辅助下, 内固定物的体积可以更小, 减少因放内植物导致感染难以控制的机会, 对感染性股骨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内固定,外固定架,感染,骨折

参考文献

[1]刘国平, 杜靖远, 陈汝轻, 等.外固定架加冲洗疗法治疗伴大面积创面感染的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 1997, 17 (3) :180-182.

[2]王延志.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不稳定性骨折[J].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6, 26 (3) :52-54.

固定治疗 篇9

1 材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个中文数据库, 以检索词为Pilon骨折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 检索时间截止到2014年12月, 在三大中文数据库共检索到690篇文献, 两名检索者通过阅读文章摘要并排除重复文献后, 最后纳入11篇关于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文献。同时两名作者独立提取文章的作者、期刊来源、纳入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等基本特征和结局指标。如遇到纳入的数据不一致, 则交由第三作者进行审核讨论, 直到达成一致。

1.2 纳入标准

文献的纳入标准: (1) 随机对照试验为回顾性或前瞻性; (2) 治疗Pilon骨折的方法应该是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治疗技术的比较; (3) Pilon骨折的分析采用Ruedi-Allgower法进行分型; (4) 纳入文献均采用采用Mazur踝关节功能系统评分; (5) 所有纳入的文献均具有可明确提取的数据。文献的排除标准: (1) 实验研究只有病例而无对照的研究; (2) 伴随有其它部位严重感染者; (3) 病理性骨折或者二次骨折者; (4) 不符合诊断标准者。

1.3 文献质量评价

文献的评价采用Jadad量表进行评分[1], 该量表包括四个方面7分制: (1) 随机序列的产生; (2) 随机化隐藏; (3) 盲法; (4) 撤出与退出。1~3分视为低质量, 4~7分视为高质量。两名作者已经Jadad量表分别独立评价纳入文献的得分, 并经过第三作者达成一致评分。经Jadaa量表得分评价后, 纳入的11篇文献得分为1~3分, 属低质量研究。

1.4 观察指标

采用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并进行比较, 疗效评定标准:踝关节症状与功能方面的疗效评定标准: (1) 优:评分>92分, 踝关节没有肿痛等临床症状, 步态恢复正常, 活动自如; (2) 良:评分为87~92 分, 患病活动度可达正常的3/4, 踝关节无临床症状; (3) 可评分为65~ 86分, 活动时可出现疼痛症状, 活动度仅为正常状态下的一半量, 正常步态, 但需要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4) 差:评分<65分, 存在行走或者静息痛, 活动度仅为正常状态下的一半量, 踝关节存在明显肿胀等症状。优良率的计算为治疗效果优和良与总人数的比值。同时本研究还统计创伤性关节炎、骨髓炎、骨折移位、螺丝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 对纳入结局观察指标计数资料采用比值比 (odds ratio, OR) 为疗效分析统计量, 各效应量均以95% 可信区间 (CI) 表示;同时采用χ2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 若纳入的各项研究无异质性 (P>0.1, I2<50%) , 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反之则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的结果用森林图展示, 发表偏倚的估计采用漏斗图, 并据此得出结论。

2 结果

2.1 纳入对象基本特征

本次检索检索三大中文数据库得到690篇文献, 排除重复发表的文献后得到402篇;通过阅读摘要及文献题目, 排除与研究目的不符合的文献后得到108篇文献;最终通读全文且排除无对照的试验研究, 最终纳入11项研究, 关于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文献。有302名患者接受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 其年龄范围为16~75岁;有287名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 其年龄范围为16~75岁。分布5个地区为甘肃省、河南省、湖北省、广西省和湖南省, 随访时间为6~59月, Jadad量表得分为1~3分。

2.2 治疗有效率

治疗有效率Meta分析显示:对纳入研究的11篇文献进行有效率Meta分析, 异质性检验显示, 各研究间无显著性异质性 (P=0.295, I2=15.6%) [2~12]。应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有效率估计, OR及其95%CI为2.57 (1.70, 3.88) 。两组之间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Z=4.49, P<0.001) , 说明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Pilon骨折要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 (图1) 。发表偏倚用漏斗图分析, 发现漏斗图呈现对称性分析, 提示存在较小的发表偏倚。

2.3 不良反应

本研究统计了两组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 其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显示:对纳入研究的8篇文献进行不良反应率的Meta分析, 异质性检验显示, 各研究间有显著性异质性 (P=0.037, I2=53.1%) 。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不良反应率的估计, OR及其95%CI为0.36 (0.13, 0.97) 。两组之间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Z=2.02, P=0.043) , 说明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Pilon骨折发生不良反应要低于切开复位内固定 (图2) 。

2.4 发表偏倚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Pilon骨折有效率的漏斗图分析, 所有的研究围绕漏斗图的中心线对称排列, 表明发表偏倚较小, meta分析的结果可靠 (图3) 。

3 讨论

Pilon骨折的治疗在临床医生有较多的争议, 经典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AO/ASIF组织在1963年制定的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原则, 在此之后的20余年见, 该方法成为Pilon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13]。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 对Pilon骨折的损伤机制、骨折损伤程度分型及软组织不良条件的进一步认识, 许多学者发现, 对于Pilon骨折损伤严重且伴随软组织条件不良的状况, 切开复位内固定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早期和晚期的Pilon骨折具有较多的并发症, 如可能对血运进一步破坏、切口出现困难闭合, 也可导致骨不连、骨感染、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症状, 其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0%~35%[14]。解决这些并发症往往比较困难, 往往需要多次的手术治疗, 甚至发生灾难性并发症。近十年来, 采用有限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Pilon骨折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有限的内固定是指采用小切口的方法对胫骨进行复位和内固定, 并在直视下对胫骨远端的关节面进行复位, 而干髓端的复位与固定则依靠各种外固定器械[15]。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 同时有助于长度的恢复和对关节面复位具有较好的效果。国内罗从风等首先报告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19例Pilon骨折, 术后优良率高达84.2%, 认为该方法不仅能较好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本研究通过循证医学医学的方法, 检索三大中文数据库, 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 最终纳入11篇研究关于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Pilon骨折。其实验组为302名患者采取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 对照组为287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年龄范围16~75岁。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的有效率的OR及95%CI为2.57 (1.70, 3.88) , 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36 (0.13, 0.97) 。说明相比于经典切开复位内固定,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Pilon骨折有效率高, 且不良反应率低。从漏斗图可以看出, 所有的研究分布对称, 说明发表偏倚较小, 结果比较可靠。因此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Pilon骨折要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因此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Pilon骨折, 其不仅仅对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利, 并且会减少创伤、满意复位、更可靠的固定、较少的并发症等优点, 相比于经典切开复位内固定具有明显的优势, 是治疗Pilon骨折的一种良好方法。

摘要:目的:评价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有效率及安全性。方法:以“Pilon骨折”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 (CNKI) 、万方数据库和重庆维普数据库的相关文献, 检索时间截止到2014年12月, 提取文献患者一般特征、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Meta分析有效率及安全性。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最终纳入11篇文献589名Pilon骨折患者, 其Jadad量表得分为13分;外固定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OR及其95%CI为2.57 (1.70, 3.88) , 其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OR及95CI为0.36 (0.13, 0.97) 。结论:外固定结合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有效率显著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 且不良反应率低。

固定治疗 篇10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小腿骨折;临床分析

近些年来,由于交通事故等原因导致小腿骨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多,而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的则是使用外固定支架来治疗骨折类疾病,这种外固定支架最初只是在治疗过程时当作临时固定使用,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逐渐研制出了多种形式的支架,这种支架治疗骨折的方式也逐渐在临床中推广开来,本文分析了我院2009年——2011年收治的56例使用外固定支架方式治疗小腿骨折的临床疗效,并总结了笔者的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选取了我院于2009年——2011年收治的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小腿骨折56例,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为68岁;患者骨折部位:左侧29例,右侧27例。其中开放性骨折并伴有大面积软组织损伤39例,闭合性邻近踝关节骨折11例,闭合性邻近胫骨平台骨折5例,开放性粉碎性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合并感染1例。

1.2治疗方法对56小腿骨折患者首先进行持续性的硬膜外麻醉,保持手术环境的无菌状态,然后为其安装外固定支架,在安装前,一定要合理确定针孔位置。主要可以用以下4种方式进:①对徒手复位失败患者可以改用小切口直视下再进行复位穿針安装;②感染、内固定物外露者,首先要对患者伤口进行清洁处理,并取出其内固定物,一定要在清除一切感染病灶之后然后再进行安装;③在C臂X线监视下徒手复位闭合穿针安装;④开放性骨折扩大伤口清创穿针安装,为预防骨折部位出现坏死,应该在以后实行二次植皮治疗[1]。

2结果

经治疗后,本组的56例患者骨性均达到愈合状态,平均愈合时间为5个月,

7个月拆除了外固定支架。其中有6例患者发生了固定针松动现象,通过对固定支架进行调整之后已经完全矫正。56例患者均为出现断针现象,也无其他感染症状出现,恢复较好。

3讨论

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小腿骨折的优势之处在于它能够不用经过患者的骨折部位而实现将小腿骨折位置固定的目的,这种方式能够更快的帮助患者愈合。同时,对骨折部位固定之后患者可以提前行功能锻炼,它能够从多个角度的调节骨折移位问题,这就能为手术之时护理伤口提供诸多便利,进而有效缓解患者骨折区域的关节僵硬状况。临床实践证明,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小腿骨折、粉碎性骨折、骨折合并感染等症状有着其他疗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而对于特殊类型骨折例如螺旋型骨折,可以在小切口切开复位直视下一次固定成功。这种方式吸取了手术和非手术两种方式的优点,不仅能够缩短操作时间,为患者减少因治疗而产生的痛苦,同时能够快速、有效的将病人小腿骨折部位解剖复位,改善骨折区域的血循环,从而达到快速愈合骨折的目的[2]。

不同患者在年龄、受伤部位、范围以及程度大小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治疗之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尤其要考虑患者是否适合使用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的方式来治疗小腿骨折。临床上常见的适应证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小腿复杂粉碎性骨折;②小腿严重的开放性骨折;③小腿骨折并伴有大面积软组织损伤;④小腿骨折内固定术后合并感染;⑤小腿邻近关节的骨折[3]。

使用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小腿骨折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针道感染、针道松弛以及断针现象等。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笔者认为这种外固定支架治疗方式带来达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以下几点因素引起:①主治医师对患者在骨骼上针道准备;②主治医师治疗过程中的插入技术;③患者在术后的综合护理过程。前文已经阐述过前3点因素。对于粉碎性骨折、不稳定骨折或伴有骨质疏松的骨折症状,如果患者过早的使用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容易拉大病人小腿骨折部位的骨架间距。同时,如果对病人骨折部位的外固定支架处理不当出现弯曲现象会逐渐引发针道感染等症状,而断针则会使患者的骨折难以得到愈合,严重者甚至会导致畸形。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对于粉碎性骨折以及老年合并骨质疏松的小腿骨折患者要尽量不过早的对其使用外固定支架,以免因过早负重而引发出并发症。同时,对于此类患者还要根据其具体治疗情况而适当延长使用外固定支架的时间。

综上所述,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在治疗小腿骨折类疾病方面具有结构简单、复位率高的独特优势,并且这种治疗方式操作简单,能为患者减轻很多痛苦。在临床中,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情况而选择合适的病例来正确使用多功能外固定支架为其治疗小腿骨折类疾病,并在术后对其进行认真、科学的护理才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于仲嘉,刘光汉,张志占,唐一声,唐仁忠,黄玉池.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的临床应用(附2524例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2009,(04):58-59.

[2]王旭生,张应鹏,陆元,李方航,林宏生,王德就,陈新,查振刚.SGD骨科多功能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严重胫骨开放性骨折76例报告[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01):112-114.

固定治疗 篇11

资料与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胫骨骨折患者120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42例, 女18例, 年龄18~66岁, 平均 (28.3±5.7) 岁, 多段骨折7例, 斜形骨折21例, 横行骨折16例, 粉碎性骨折11例, 蝶形骨折1例, 螺旋形骨折4例。观察组中男38例, 女22例, 年龄17~66岁, 平均 (30.2±5.3) 岁, 多段骨折4例, 斜形骨折23例, 横行骨折17例, 粉碎性骨折10例, 蝶形骨折3例, 螺旋形骨折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接受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行仰卧位, 接受硬膜外麻醉, 行胫骨手术切开复位, 使用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 之后使用石膏进行外固定, 手术后14 d患者进行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功能训练, 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时拆除螺钉和钢板。②观察组接受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患者行仰卧位, 接受硬膜外麻醉, 行胫骨手术切开复位, 之后安装并用螺钉锁定合适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 若骨折为不稳定性则采用加压杆对其进行适当的加压, 固定好外支架。手术后7 d患者进行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训练, X线检查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时拆除螺钉和支架。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情况:①优:膝关节肿痛感消失, 步态恢复正常, 总体评分高于92分;②良:膝关节和踝关节轻微肿痛, 步态基本恢复正常, 活动度为正常情况的3/4, 总体评分87~92分;③可:活动时有疼痛感, 仅为正常情况的1/2, 总体评分65~86分;④差:静息状态下表现疼痛, 跛行, 活动度为正常情况下的1/2, 总体评分低于65分。总有效率=优率+良率+可率。

统计学方法:对记录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n (%) ]表示计数资料, 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采用 (±s) 表示计量资料, 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切口长度比较: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手术切口长度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讨论

胫骨骨折大多是由重物击打、撞击、车轮碾压等直接暴力作用于小腿外前侧或者高处坠下、旋转暴力、滑倒等间接暴力导致的。直接暴力导致的胫骨骨折的骨折线呈现短斜形和横断形, 间接暴力导致的骨折线呈螺旋形或斜形[1,2]。胫骨是主要的连接股骨下方的承受体重的骨骼, 若胫骨上方1/3处发生骨折则容易引起移位, 压迫腘动脉, 导致小腿下端部位严重缺血坏死;若为中下部1/3处发生骨折, 则会断裂滋养动脉, 引起骨折延迟愈合。因此, 骨折愈合效果是否良好是决定胫骨骨折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3,4]。

加压钢板内固定是传统的治疗方式, 该治疗方案切口长, 骨膜剥离和软组织分离范围广泛, 容易对骨折处的血运造成严重损伤, 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长, 预后差。而且若患者手术后过分依赖于钢板进行活动或者负重行走, 不借助外固定或者外固定的时间过短, 会导致钢板弯曲或者断裂, 造成严重后果。即使患者骨折愈合, 质量也较差, 邻近关节活动容易受到限制。近年来, 单侧多功能支架外固定治疗方案在治疗胫骨骨折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5]。该治疗方式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 患者骨折恢复迅速, 且恢复质量良好, 而且通过伸缩旋钮可以较好地控制外固定支架的压力, 综合治疗效果较好[6]。本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的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切口长度显著短于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 (P<0.05) ;手术愈合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 (P<0.05)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相比,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胫骨骨折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翠梅.不同固定方法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与护理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3, 19 (1) :139.

[2]王国利, 张建华, 张旭坤, 等.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过程中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的应用[J].山东医药, 2014, 54 (3) :79.

[3]田文, 王富明, 黄俭, 等.髓内钉、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 2013, 53 (31) :53.

[4]张磊, 董启榕, 顾军, 等.锁定加压钢板、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 2012, 52 (38) :82.

[5]胡海军, 章中良, 范天宏, 等.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感染性胫骨骨折疗效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 (1) :165.

上一篇:八段锦教学下一篇:媒体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