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固定架固定手术

2024-07-05

骨外固定架固定手术(共8篇)

骨外固定架固定手术 篇1

经皮穿针骨外固定治疗骨折是介于手术内固定和手法整复骨折后用石膏绷带、夹板等固定骨折之间的一种方法。三者各有其特有的应用指征, 在临床应用上互为补充, 是骨科医师必须掌握的治疗技术。骨外固定的历史远早于内固定, 1840年Malgaigne就设计出第一个外固定器用于治疗小腿骨折。但骨外固定的发展在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演进过程之后, 外固定器的结构设计和应用技术已日臻完善, 不仅成为公认的骨折治疗方法之一, 还在生物力学及应力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的推动下, 包括Ilizarov的创造性研究成果, 极大地促进了骨外固定技术的提高与发展, 为矫正畸形和组织修复重建提供了新的方法, 开辟了新的发展之路。

本书是以骨外固定相关的基础理论为指导, 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需要为宗旨, 较详细地阐述了促进骨愈合和促组织生成的原理, 同时介绍骨外固定技术治疗骨科伤病的原则和具体操作步骤与方法。

本书由33位在骨科及骨外固定领域具有深厚学术造诣的专家、教授共同编写, 他们对所执笔的章节不仅有深厚的理论知识, 同时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总结自己的经验为主, 结合介绍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因此, 本书亦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全书分三篇, 共24章, 约80万字。第一篇为总论, 共6章, 包括骨外固定的发展与理论, 骨生理、生物学和生物力学, 骨外固定与骨愈合及促组织生成的关系及影响, 临床常用的外固定器及规范性操作技术和并发症防治。第二篇介绍在创伤骨科的应用, 共13章, 包括闭合和开放性骨折及软组织缺损修复, 骨不连、骨缺损及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 肘部与桡骨下端骨折、骨盆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胫骨平台骨折与足踝部创伤及在脊柱骨折与疾病的应用。第三篇为在矫形外科的应用, 包括关节融合术及截骨矫形术, 矫正膝关节畸形、肘关节僵硬、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和肢体延长术中的应用等。

本书是集学术性和临床应用可操作性为一体的专业性著作, 也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部临床必备的参考书。精装, 定价98元。

骨外固定架固定手术 篇2

【关键词】 骨外固定支架;四肢长管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97-01

选取本院收治的62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在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62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6例,女性26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5±6.15)岁。其中,胫腓骨骨折患者3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19例,肱骨骨折患者7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诊断分布等一般资料中比较均无明显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前护理 ①术前心理护理。四肢长管骨折的患者在身体上承受痛苦的同时,他们还会担心治疗的手术费用、预后效果等,常常会出现恐惧和焦虑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患者抒发情绪,并给患者及家属宣传四肢长管骨折的病理特征与手术方式,以及术后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加强患者的治疗信心[1]。②术前皮肤准备。由于皮肤表面的毛发生长速度快,并藏匿着许多的细菌和污垢,如果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会使细菌进入伤口而引起感染。因此,在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进行备皮,并将皮肤表面的毛发剔除,进行严格的消毒。③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给予患者夹板制动,将患肢作固定处理,以防组织出现二次损伤。同时,应尽量避免搬动患肢,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作出反应。

1.2.2 术后护理 ①术后常规护理。待患者术后回到病房,将其患肢抬至30°,并安置在功能位,促进静脉回流。由于安置外固定支架可能会过度的牵拉患者神经和血管。因此,密切的观察患者患肢的末梢皮肤温度和颜色,以及其肿胀度与足趾运动状态。②术后皮肤护理。经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后,常出现针孔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酒精棉球消毒,从针孔处采取由内向外的方式进行擦拭,再用酒精纱布将针孔覆盖。若患者针孔附近出现红肿、微红且伴随微痛、或渗出浆液,则出现了轻度感染的情况,此时应加强护理,并适当的抬高患肢。若感染已呈现为严重状态,则应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治疗[2]。③术后饮食护理 针对患者术后饮食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鼓励患者进食热量高、蛋白高和维生素丰富的易消化类食物,促进患者的骨质融合。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出现未达到愈合标准4例(12.90%),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25.8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工农业和建筑业都随之不断的发展壮大,因此,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四肢长管骨折情况。四肢长管骨折多由高能量的损伤而生成,而患者的四肢骨折之后常常会出现功能障碍。四肢长管骨折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能会引发感染,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骨不连的症状,甚至是出现骨缺损等并发症,不仅对患者的身体与健康带来不利因素,而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的严重影响。

近几年,针对四肢长管骨折患者大多采取骨外固定支架的临床治疗方法。骨外固定支架不会破坏患者的血液供养,且对组织的损伤也非常的小,能将感染的发生率降到最低。而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同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也是避免患者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中药措施,也是保证手术预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3]。

本次研究中采用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骨折移位、针眼感染以及针眼渗血等未达到愈合标准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同时,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平等和谐的医护患沟通使患者熟悉了疾病的有关知识,逐渐主动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患者行护理干预,可减少病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宝华.骨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长管骨折治疗中的护理对策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0(14):271.

[2]严素敏.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0,21(03):147-148.

[3]王慧.四肢长管骨骨折手术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4):278-279.

【摘 要】 目的: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患者的手术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观察62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观察并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未达到愈合标准的人数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患者行护理干预,可减少病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 骨外固定支架;四肢长管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97-01

选取本院收治的62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在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62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6例,女性26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5±6.15)岁。其中,胫腓骨骨折患者3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19例,肱骨骨折患者7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诊断分布等一般资料中比较均无明显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前护理 ①术前心理护理。四肢长管骨折的患者在身体上承受痛苦的同时,他们还会担心治疗的手术费用、预后效果等,常常会出现恐惧和焦虑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患者抒发情绪,并给患者及家属宣传四肢长管骨折的病理特征与手术方式,以及术后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加强患者的治疗信心[1]。②术前皮肤准备。由于皮肤表面的毛发生长速度快,并藏匿着许多的细菌和污垢,如果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会使细菌进入伤口而引起感染。因此,在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进行备皮,并将皮肤表面的毛发剔除,进行严格的消毒。③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给予患者夹板制动,将患肢作固定处理,以防组织出现二次损伤。同时,应尽量避免搬动患肢,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作出反应。

1.2.2 术后护理 ①术后常规护理。待患者术后回到病房,将其患肢抬至30°,并安置在功能位,促进静脉回流。由于安置外固定支架可能会过度的牵拉患者神经和血管。因此,密切的观察患者患肢的末梢皮肤温度和颜色,以及其肿胀度与足趾运动状态。②术后皮肤护理。经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后,常出现针孔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酒精棉球消毒,从针孔处采取由内向外的方式进行擦拭,再用酒精纱布将针孔覆盖。若患者针孔附近出现红肿、微红且伴随微痛、或渗出浆液,则出现了轻度感染的情况,此时应加强护理,并适当的抬高患肢。若感染已呈现为严重状态,则应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治疗[2]。③术后饮食护理 针对患者术后饮食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鼓励患者进食热量高、蛋白高和维生素丰富的易消化类食物,促进患者的骨质融合。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出现未达到愈合标准4例(12.90%),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25.8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工农业和建筑业都随之不断的发展壮大,因此,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四肢长管骨折情况。四肢长管骨折多由高能量的损伤而生成,而患者的四肢骨折之后常常会出现功能障碍。四肢长管骨折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能会引发感染,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骨不连的症状,甚至是出现骨缺损等并发症,不仅对患者的身体与健康带来不利因素,而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的严重影响。

近几年,针对四肢长管骨折患者大多采取骨外固定支架的临床治疗方法。骨外固定支架不会破坏患者的血液供养,且对组织的损伤也非常的小,能将感染的发生率降到最低。而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同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也是避免患者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中药措施,也是保证手术预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3]。

本次研究中采用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骨折移位、针眼感染以及针眼渗血等未达到愈合标准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同时,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平等和谐的医护患沟通使患者熟悉了疾病的有关知识,逐渐主动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患者行护理干预,可减少病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宝华.骨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长管骨折治疗中的护理对策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0(14):271.

[2]严素敏.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0,21(03):147-148.

[3]王慧.四肢长管骨骨折手术采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4):278-279.

【摘 要】 目的: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患者的手术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观察62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观察并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未达到愈合标准的人数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患者行护理干预,可减少病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 骨外固定支架;四肢长管骨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6-0097-01

选取本院收治的62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在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行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62例四肢长管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36例,女性26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35±6.15)岁。其中,胫腓骨骨折患者3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19例,肱骨骨折患者7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诊断分布等一般资料中比较均无明显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前护理 ①术前心理护理。四肢长管骨折的患者在身体上承受痛苦的同时,他们还会担心治疗的手术费用、预后效果等,常常会出现恐惧和焦虑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同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患者抒发情绪,并给患者及家属宣传四肢长管骨折的病理特征与手术方式,以及术后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加强患者的治疗信心[1]。②术前皮肤准备。由于皮肤表面的毛发生长速度快,并藏匿着许多的细菌和污垢,如果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会使细菌进入伤口而引起感染。因此,在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进行备皮,并将皮肤表面的毛发剔除,进行严格的消毒。③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给予患者夹板制动,将患肢作固定处理,以防组织出现二次损伤。同时,应尽量避免搬动患肢,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作出反应。

1.2.2 术后护理 ①术后常规护理。待患者术后回到病房,将其患肢抬至30°,并安置在功能位,促进静脉回流。由于安置外固定支架可能会过度的牵拉患者神经和血管。因此,密切的观察患者患肢的末梢皮肤温度和颜色,以及其肿胀度与足趾运动状态。②术后皮肤护理。经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后,常出现针孔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酒精棉球消毒,从针孔处采取由内向外的方式进行擦拭,再用酒精纱布将针孔覆盖。若患者针孔附近出现红肿、微红且伴随微痛、或渗出浆液,则出现了轻度感染的情况,此时应加强护理,并适当的抬高患肢。若感染已呈现为严重状态,则应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治疗[2]。③术后饮食护理 针对患者术后饮食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鼓励患者进食热量高、蛋白高和维生素丰富的易消化类食物,促进患者的骨质融合。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出现未达到愈合标准4例(12.90%),明显低于对照组8例(25.8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工农业和建筑业都随之不断的发展壮大,因此,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四肢长管骨折情况。四肢长管骨折多由高能量的损伤而生成,而患者的四肢骨折之后常常会出现功能障碍。四肢长管骨折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能会引发感染,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骨不连的症状,甚至是出现骨缺损等并发症,不仅对患者的身体与健康带来不利因素,而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的严重影响。

近几年,针对四肢长管骨折患者大多采取骨外固定支架的临床治疗方法。骨外固定支架不会破坏患者的血液供养,且对组织的损伤也非常的小,能将感染的发生率降到最低。而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同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也是避免患者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中药措施,也是保证手术预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3]。

本次研究中采用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骨折移位、针眼感染以及针眼渗血等未达到愈合标准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同时,通过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平等和谐的医护患沟通使患者熟悉了疾病的有关知识,逐渐主动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患者行护理干预,可减少病发症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宝华.骨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长管骨折治疗中的护理对策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0(14):271.

[2]严素敏.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0,21(03):147-148.

《骨外固定学》简介 篇3

本书是以骨外固定相关的基础理论为指导, 紧密结合临床实践需要为宗旨, 较详细地阐述了促进骨愈合和促组织生成的原理, 同时介绍骨外固定技术治疗骨科伤病的原则和具体操作步骤与方法。

本书由33位在骨科及骨外固定领域具有深厚学术造诣的专家、教授共同编写, 他们对所执笔的章节不仅有深厚的理论知识, 同时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总结自己的经验为主, 结合介绍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因此, 本书亦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全书分三篇, 共24章, 约80万字。第一篇为总论, 共6章, 包括骨外固定的发展与理论, 骨生理、生物学和生物力学, 骨外固定与骨愈合及促组织生成的关系及影响, 临床常用的外固定器及规范性操作技术和并发症防治。第二篇介绍在创伤骨科的应用, 共13章, 包括闭合和开放性骨折及软组织缺损修复, 骨不连、骨缺损及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 肘部与桡骨下端骨折、骨盆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胫骨平台骨折与足踝部创伤及在脊柱骨折与疾病的应用。第三篇为在矫形外科的应用, 包括关节融合术及截骨矫形术, 矫正膝关节畸形、肘关节僵硬、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和肢体延长术中的应用等。

本书是集学术性和临床应用可操作性为一体的专业性著作, 也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部临床必备的参考书。

《实用骨外固定学》出版 篇4

本书以新颖的编写方式,系统介绍骨外固定的最新理论、新概念、应用技术和临床医生所关注的问题。第一篇:绪论,介绍骨科再生控制学概念,应用力学、应用解剖与钢针布局,外固定器应用技术以及并发症分类及防治等内容。临床的应用是本书的重中之重;第二篇:重点介绍骨外固定在创伤骨科的应用,如骨折复位固定的一般原则,四肢骨折和骨盆骨折的应用原则;第三篇:介绍了无菌性骨不连、感染性骨不连、长骨的骨缺损和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等疑难骨病的治疗原则与进展;第四篇:介绍了骨外固定畸形矫正的原理及CORA原则,以及上下肢畸形矫治,治疗髋关节病的新概念;第五篇:介绍了肢体短缩畸形概念,分类与矫治原则,以及临床应用技术和人们关注的问题。以骨科再生控制为思维主线的无创意识、个性化原则、同期治疗、治用并举和自然康复等治疗原则和理念,也是内容之一。

本书以“简知易从”的编写原则,简单扼要的系统阐述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同时,以现代科技CAD和3D制作真实、直观、精准和新颖的图示,程序式详细地描述了操作步骤。从20 000多病例中选出具有示教意义的病例,进行“正误”剖析。1 500多幅图片达到了“图文并茂、一目了然”的阅读效果,增强读者的“直觉”判断力和决策力。

本书既可作为骨科临床医生的参考书和医疗适宜技术的普及教材,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也可作为有兴趣的同道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参考资料,还可作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法的“医疗顾问”。

《实用骨外固定学》出版 篇5

本书以新颖的编写方式, 系统介绍骨外固定的最新理论、新概念、应用技术和临床医生所关注的问题。第一篇:绪论, 介绍骨科再生控制学概念, 应用力学、应用解剖与钢针布局, 外固定器应用技术以及并发症分类及防治等内容。临床的应用是本书的重中之重;第二篇:重点介绍骨外固定在创伤骨科的应用, 如骨折复位固定的一般原则, 四肢骨折和骨盆骨折的应用原则;第三篇:介绍了无菌性骨不连、感染性骨不连、长骨的骨缺损和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等疑难骨病的治疗原则与进展;第四篇:介绍了骨外固定畸形矫正的原理及CORA原则, 以及上下肢畸形矫治, 治疗髋关节病的新概念;第五篇:介绍了肢体短缩畸形概念, 分类与矫治原则, 以及临床应用技术和人们关注的问题。以骨科再生控制为思维主线的无创意识、个性化原则、同期治疗、治用并举和自然康复等治疗原则和理念, 也是内容之一。

本书以“简知易从”的编写原则, 简单扼要的系统阐述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同时, 以现代科技CAD和3D制作真实、直观、精准和新颖的图示, 程序式详细地描述了操作步骤。从20000多病例中选出具有示教意义的病例, 进行“正误”剖析。1 500多幅图片达到了“图文并茂、一目了然”的阅读效果, 增强读者的“直觉”判断力和决策力。

本书既可作为骨科临床医生的参考书和医疗适宜技术的普及教材, 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 也可作为有兴趣的同道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参考资料, 还可作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法的“医疗顾问”。

《实用骨外固定学》出版 篇6

本书以新颖的编写方式, 系统介绍骨外固定的最新理论、新概念、应用技术和临床医生所关注的问题。第一篇: 绪论, 介绍骨科再生控制学概念, 应用力学、应用解剖与钢针布局, 外固定器应用技术以及并发症分类及防治等内容。临床的应用是本书的重中之重; 第二篇: 重点介绍骨外固定在创伤骨科的应用, 如骨折复位固定的一般原则, 四肢骨折和骨盆骨折的应用原则; 第三篇: 介绍了无菌性骨不连、感染性骨不连、长骨的骨缺损和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等疑难骨病的治疗原则与进展; 第四篇: 介绍了骨外固定畸形矫正的原理及CORA原则, 以及上下肢畸形矫治, 治疗髋关节病的新概念; 第五篇: 介绍了肢体短缩畸形概念, 分类与矫治原则, 以及临床应用技术和人们关注的问题。以骨科再生控制为思维主线的无创意识、个性化原则、同期治疗、治用并举和自然康复等治疗原则和理念, 也是内容之一。

本书以“简知易从”的编写原则, 简单扼要的系统阐述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同时, 以现代科技CAD和3D制作真实、直观、精准和新颖的图示, 程序式详细地描述了操作步骤。从20000多病例中选出具有示教意义的病例, 进行“正误”剖析。 1 500多幅图片达到了“图文并茂、一目了然”的阅读效果, 增强读者的“直觉”判断力和决策力。

本书既可作为骨科临床医生的参考书和医疗适宜技术的普及教材, 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 也可作为有兴趣的同道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参考资料, 还可作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法的“医疗顾问”。

《实用骨外固定学》出版 篇7

本书以新颖的编写方式, 系统介绍骨外固定的最新理论、新概念、应用技术和临床医生所关注的问题。第一篇: 绪论, 介绍骨科再生控制学概念, 应用力学、应用解剖与钢针布局, 外固定器应用技术以及并发症分类及防治等内容。临床的应用是本书的重中之重; 第二篇: 重点介绍骨外固定在创伤骨科的应用, 如骨折复位固定的一般原则, 四肢骨折和骨盆骨折的应用原则; 第三篇: 介绍了无菌性骨不连、感染性骨不连、长骨的骨缺损和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等疑难骨病的治疗原则与进展; 第四篇:介绍了骨外固定畸形矫正的原理及CORA原则, 以及上下肢畸形矫治, 治疗髋关节病的新概念; 第五篇: 介绍了肢体短缩畸形概念, 分类与矫治原则, 以及临床应用技术和人们关注的问题。以骨科再生控制为思维主线的无创意识、个性化原则、同期治疗、治用并举和自然康复等治疗原则和理念, 也是内容之一。

本书以“简知易从”的编写原则, 简单扼要的系统阐述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同时, 以现代科技CAD和3D制作真实、直观、精准和新颖的图示, 程序式详细地描述了操作步骤。从20000多病例中选出具有示教意义的病例, 进行“正误”剖析。1 500 多幅图片达到了“图文并茂、一目了然”的阅读效果, 增强读者的“直觉”判断力和决策力。

本书既可作为骨科临床医生的参考书和医疗适宜技术的普及教材, 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 也可作为有兴趣的同道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参考资料, 还可作为患者选择治疗方法的“医疗顾问”。

骨外固定架固定手术 篇8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7例, 女4例, 年龄12岁~64岁, 平均年龄33岁;骨折部位:胫骨中段2例, 胫骨下段9例。患者骨折时间均在8个月以上, 骨折处疼痛、叩击痛或异常活动, X线片示骨折线清晰, 骨折端硬化或萎缩, 髓腔封闭。

1.2 手术方法

在硬膜外麻醉下取常规手术切口, 如已有手术切口, 应尽可能选用原切口, 尽可能少地剥离软组织及骨膜。如有内固定物, 首先取出内固定物, 暴露骨折端, 咬除硬化骨, 尽量扩大断端间接触面, 使之能在纵向加压的作用下结合紧密, 距骨折端16 cm处, 在胫骨中线垂直于胫骨内侧面钻孔, 拧入一根4.0 mm螺钉, 复位。上固定架, 确定最远端螺钉位置并拧入一根4.0 mm钉, 然后确定内侧两螺钉位置并拧入。取髂骨植入骨折端及后外两侧, 注意在骨折端之间放置2~4块具有支撑能力的松质骨块。安装固定架并调整万向节至骨折对线良好, 然后适当加压, 以免造成肢体进一步短缩。

手术中需注意四点: (1) 尽量做到固定架在中立位时骨折复位, 不可过分依赖万向节的调节作用。因为万向节中立位时固定架机械强度最大, 此时固定架长轴方向与小腿纵轴方向一致; (2) 确定远侧螺钉位置前应先拉开加压棒2 cm, 不可拉开过长, 以免损害固定架的稳定性; (3) 如骨折端距关节面距离小于4 cm, 应改用“T”形骨外固定架; (4) 胫骨骨折骨不连的患者皮肤条件差的情况常发生于胫前和胫骨内侧, 此时可考虑外侧或后侧暴露胫骨骨折端。

术后常规钉孔护理, 术后1周内注意每日检查固定架各固定螺丝的松紧度。术后3 d患者开始于床上行患肢功能锻炼。根据骨断端接触面的情况决定患者于3周~10周后扶拐、弃拐下床活动。

2 结果

本组11例患者, 住院时间14 d~19 d, 平均16 d。以1975年天津全国骨科会议制定的骨折愈合标准为依据, 本组患者于2个月~5个月内骨折愈合, 平均3.2个月。

3 讨论

骨折愈合是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 任何起破坏作用的因素均易致骨不连。骨不连的形成主要是纤维软骨未能矿物沉着化, 这种情况最易发生于固定不够完善时。近年研究表明, 在新骨形成早期, 生物物理学作用因素起主要作用。我们在治疗骨不连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骨折端的生物力学环境。应用外固定器之加压作用可使骨折端间紧密结合, 其加压强度可随时调节, 使骨折端间始终存在压力刺激, 为骨折愈合创造必要的生物力学条件。

对于应用骨外固定器是否需植骨尚无定论。我们认为自体松质骨的植入, 可使骨折端较快获得建立血液供应的骨质, 可缩短骨愈合时间, 因此适当植骨是必要的, 尤其对于骨硬化范围较大的患者植骨可解决或部分解决患肢短缩。同时也应考虑到骨外固定器的缺点: (1) 钉孔感染; (2) 螺纹钉松动, 其发生率都是与固定时间成正比的。

胫骨骨干骨折时, 滋养动脉多随之断裂, 远侧断端的血供主要依靠骨膜动脉, 胫骨下段位于皮下, 血供不佳, 一旦发生骨折, 比较难愈合, 这是我们于术中所见远折端硬化带较长的原因。髓内钉系统手术中不可避免地要损伤到骨骺干骺血管系统及滋养动脉系统, 扩髓的髓内钉固定更是如此, 不利于骨折的愈合。同时交锁髓内钉还存在影响植骨和因远折端太短限制远端锁钉而造成的内固定不足, 需要外固定辅助的缺点。生物力学实验研究及临床统计结果发现:远端锁入1枚锁钉时, 该钉将承受比2枚锁钉大得多的应力应变, 易致骨不连的发生。钢板类固定系统需要剥离相对较多的骨膜, 远折端仅有的骨膜血管遭到破坏, 不可避免地使骨折愈合过程延长。应用骨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对骨折局部干扰较小, 只需咬除硬化骨, 植骨即可, 没必要剥离骨膜, 因此对胫骨尤其是对骨折远折端的血运影响较小, 有利于骨折愈合。

与伊力扎诺夫环槽外固定架相比, 单边式外固定架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相对较舒适、较少发生损伤血管、神经等并发症的特点, 但同时也由于属单边固定, 不如半环槽式交叉固定稳定, 需要较粗的固定螺钉克服其缺点。

多数骨不连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及相邻关节功能损害。应用传统的治疗方法, 术后仍需限制相邻关节的活动, 且时间较长, 对关节功能的恢复极为不利。应用骨外固定, 术后3 d即可进行患肢活动, 使患肢血液循环加快, 组织恢复能力加强。这样就缩短了限制患肢活动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本组平均住院时间16 d, 骨不连均治愈, 平均骨愈合时间3.2个月。

应用骨外固定的方法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 具有骨折固定稳定, 骨断端间压力可调, 可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促进骨折愈合及软骨组织修复作用, 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观察单边式骨外固定架联合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5月-2008年9月应用单边式骨外固定器并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22例。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6d, 术后2个月5个月骨折愈合, 平均3.2个月。结论外固定支架加植骨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是一种既简便又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上一篇:DICOM下一篇:数字化音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