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矫治

2024-06-19

固定矫治(共8篇)

固定矫治 篇1

Mulligan在1982年首次报道了2×4矫治技术, 一个牙弓中2个磨牙带环, 4个切牙粘托槽, 组成了2×4矫治器。随着口腔正畸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 2×4矫治技术加入了直丝弓矫治系统[1]。由于2×4矫治技术操作简便、作用理想、过程舒适, 深受个临床口腔正畸医师的青睐, 笔者通过对本院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使用2×4”矫治技术矫治了30例替牙期错颌患者, 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使用2×4”矫治技术治疗30例替牙期错颌患者, 男20例, 女10例, 年龄8~10岁, 平均年龄为9岁。经过临床专科检查, 所有患者磨牙关系为近中或中性关系, 混合牙列。牙列拥挤10例, 上颌中切牙扭转错位6例, 合并前牙间隙3例, 深覆合3例。所有患者均拍摄包括颜面及口内、头颅侧位、全景片。所有患者既往均无矫治史。

1.2 矫治方法

本研究使用新亚标准方丝弓托槽, 第一磨牙做支抗带环, 上下颌8个切牙粘贴托槽, 多用弓采用园丝 (可用方丝) , 末端要回折。对前牙间隙的患者, 牙齿排齐整平之后使用滑动法关闭间隙;针对前牙反合者, 运用0.016不锈钢丝弯制磨牙近中STOP曲唇展上颌切牙, 必要时配合3类牵引;对于前牙深覆合者, 磨牙使用0.016英寸不锈钢丝弯制后倾曲打开之后咬合。患者装置的角度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而定, 定期复诊, 1个月1次, 在矫治疗程结束后嘱患者常规保持。

2 结果

30例患者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 矫治时间最短是30d, 最长是6.5个月。所有患者在矫治结束后均达到前牙排列整齐, 中线对齐的水平, 前牙覆合覆盖正常, 磨牙良好中性关系。

3 讨论

牙齿是伴随每个人时间最长的器官之一, 也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它不仅在消化、语言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而且影响一个人的美容和气质。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 是每个人终生追求的梦想。儿童替牙期是牙齿生长的一个特殊时间, 这一时期的牙齿保健, 将对牙齿的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患儿在替牙期时, 错颌的现象是非常常见的, 所以及时进行矫治是很必须的[2~3]。一牙弓中2个磨牙带环, 4个切牙粘托槽, 组成了2×4矫治器一些病例可以单独用2×4矫治器完成全部治疗。有的病例, 根据需要在其他牙齿上增加托槽。在矫正深覆时, 使用圆丝制成的唇弓, 在磨牙颊面管弯一后倾曲, 几乎不使用方丝, 很少用弹簧曲, 不使用腭杆舌弓, 也少用口外弓。由于涉及的牙齿少且只使用圆丝, 矫治力较弱且单纯, 有利于支抗控制, 有利于矫正深覆牙合。在2×4矫治技术操作时, 要严格遵守细丝轻力原则[4], 患者在替牙期时恒牙的牙根没有完全发育成熟, 如果矫治的力度过大, 会影响牙根的发育, 如果力量粗暴会造成牙齿死髓等严重的后果, 在矫治的过程中牙齿不宜来回移动, 避免医源性事故。在2×4矫治技术操作时注意对支抗牙的移动情况进行观察, 还要关注磨牙和尖牙关系, 在必要的时候加横腭杆或NANCE弓对支抗进行增强性保护, 这是为了避免支抗受损导致了矫治过程的失败[5]。

2×4矫治技术并不是适合所有的患者, 所以口腔正畸注意要把握时机, 在治疗患者的时候需要有清晰的思路, 设计科学合理的矫治方案, 矫治前常规为患者拍摄头颅侧位片和全景片, 仔细观察患者牙根的发育情况, 切禁进行盲目的矫治[6~7]。“2×4”矫治器具有很强的优势, 它不但操作简单而且患者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正常的说话交流、咀嚼食物, 在“细丝、轻力”的原则指导下, 替牙期的患者在发育过程对牙齿施加轻力不会影响牙根的正常生长发育, 也不会出现牙髓坏死或者是牙根吸收等等严重后果。

总之, 我们可以应该充分发挥“2×4”矫治器的结构长处和力学优势, 广泛用于替牙期错颌畸形的矫治。

参考文献

[1]彭云鹤.双期矫治技术在矫治安氏Ⅱ类错颌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 2007, 4 (25) :39~40.

[2]袁虹.“2×4”矫治技术的力学特点及临床应用[J].口腔正畸学, 1999, 6 (1) :33~34.

[3]曾祥龙.现代口腔正畸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309~316.

[4]黄金芳.早期前牙反 (急待解放的生长发育) [J].口腔正畸学, 2002, 9 (4) :145~150.

[5]王彤, 贺红, 东姐峻.头冒配合2×4矫治器治疗混合牙列期安氏n类l分类错胎[J].口腔正畸学杂志, 2007, 14 (2) :60~63.

[6]孙嫱, 刘英群, 吕晶, 等.矫治乳前牙反对恒牙胚及颌骨位置变化影响的研究[J].口腔医学, 2009, 29 (6) :288~290.

[7]杨再波, 高桂林, 田涛, 等.早期矫治替牙期第一恒磨牙前倾68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08, 25 (4) :69.

固定矫治 篇2

【摘要】 目的:了解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前后牙釉质脱矿的好发牙位、好发部位与影响因素,探讨固定矫治器应用对牙釉质脱矿产生的影响及脱矿原因。方法:对72例口腔正畸患者治疗前后牙釉质脱矿发生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72例患者共1551颗牙齿,经固定矫治器治疗后,36例患者的193 颗牙齿,发生了脱矿,部位多为牙颈部,邻面,托槽及带环周缘。固定矫治器戴用后, 牙釉质脱矿率较前显著性增高。结论:固定矫治器的应用显著增加了脱矿牙数,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关键词】 牙釉质脱矿;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

【中图分类号】 R781.0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190-01

目前,随着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广泛用于口腔牙颌畸形的治疗,越来越多的负面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牙釉质脱矿就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本文对近两年内在我院正畸科进行固定正畸治疗的72位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矫治器治疗前后牙釉质脱矿牙数、好发部位及影响因素,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2例行固定正畸治疗的患者年龄11~29岁,平均15.3岁,男女各36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未发现有牙釉质脱矿现象。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标准方丝弓矫治器矫治,托槽用京津釉质黏合剂黏固,带环用磷酸锌黏固剂黏固,治疗时间12~24个月。

1.3 观察方法

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牙齿牙釉质脱矿情况。观察时,用75%(v/v)酒精棉球清洁牙面并吹干,观察牙面情况,牙釉质表面光滑透明无病损为正常,若表面粗糙,松软,出现不透明白垩、棕色色斑或小凹陷即为牙釉质脱矿。

2 结果

2.1 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情况

72例患者,共1551颗牙齿,采用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后共有36例193颗牙齿发生了牙釉质脱矿,发病率为50%,脱矿率为12.44%。男、女患者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

2.2 牙釉质脱矿的好发牙位及部位

本组193颗脱矿牙齿的好发牙位依次为上侧切牙、上中切牙、下尖牙、上尖牙、下第一前磨牙、下第一双尖牙、下侧切牙、下中切牙、上第一前磨牙、上第一双尖牙。

脱矿的好发部位为牙颈部,邻面,托槽及带环周缘。本组193颗脱矿牙齿中,137颗脱矿发生于托槽及带环周围,占全部牙齿的8.83%;31颗牙齿脱矿发生于牙颈部,占全部牙齿的1.99%;59颗牙齿脱矿发生于牙邻面,占全部牙齿的3.80%。

3 讨论

本研究72名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病率和国内外报道相差不大[2]。正畸治疗后发生牙釉质脱矿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菌斑形成和滞留。在使用固定矫治器过程中有如下几个方面容易导致牙釉质脱矿: 首先,固定矫治器的矫治部件(托槽、带环等)给患者清洗牙面造成困难,增加了菌斑存在和滞留的可能性[3]。其次,正畸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腐蚀剂,这些酸性腐蚀剂会使牙釉表面变得粗糙,增加菌斑形成的可能。再次, 使用固定矫治器后残存在牙面的黏合剂也容易滞留菌斑。此外, 矫治部件与牙面间滞留食物残渣同样容易滞留菌斑。本研究72例正畸治疗患者牙釉质脱矿发生部位集中于牙颈部,邻面,托槽及带环周缘,主要是因为固定矫治器的矫治部件妨碍了患者口腔的日常清洁,导致菌斑滞留。牙釉质脱矿的好发牙位为上切牙,主要原因是这些牙位远离口腔大唾液腺开口,导致菌斑中的酸性物质不能被唾液有效地缓冲,同时食物残渣堆积,增加了菌斑的形成[4]。

鉴于固定矫治中牙釉质脱矿发病率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加以预防。首先,医生在正畸治疗过程中操作必须规范,制作带环应与牙冠的大小相适应,酸蚀牙面时严格控制酸蚀时间和酸蚀面积,及时清理多余的黏固剂。其次,每次复诊时及时帮助清理牙面与矫治部件间滞留的食物残渣。另外,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刷牙方式,使用合适的正畸牙刷,提醒患者使用含氟牙膏,定期洁牙,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有效避免牙釉质脱矿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静, 杜民权, 江汉. 正畸固定矫治引起牙釉质脱矿的原因及预防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1, 27(2): 125-126.

[2] 倪冰, 曹军. 预防正畸矫治过程中牙釉质脱矿的研究进展[J]. 中国美容医学, 2010, 19(6): 931-932.

[3] 李静, 赵宏. 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固剂预防固定矫治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6(9): 561-562.

[4] Corry A, Millett DT, Greanor SL, et al. Incidence of white spot formation after bonding and banding [J].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03, 30(4): 323-329.

固定矫治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扭转上切牙患者27例, 男12例, 女15例;年龄12~15岁, 中位年龄13岁。中切牙近中腭向扭转9例, 远中腭向扭转6例;侧切牙近中腭向扭转7例, 远中腭向扭转5例。扭转角度均>45°, 其中有足够的牙间隙5例, 无足够间隙22例。上颌第一恒磨牙均已完全萌出。

1.2 方法

第一恒磨牙安装合适的带环, 腭侧制作横腭杆增强支抗[1]。常规戴固定矫正器, 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开拓间隙, 对前牙合并反患者应先解除反牙合, 可为扭转牙提供有效间隙。合并牙列拥挤患者, 应根据拥挤程度, 采用扩大牙弓, 减数拔牙或螺旋推簧, 为扭转牙开辟足够间隙。在扭转牙唇腭侧黏贴舌侧扣, 主弓丝用0.018奥丝, 扭转牙近远中所有牙齿“8字”连扎, 在扭转牙的舌腭侧挂橡皮链, 使2个橡皮链在扭转牙上产生一对力偶[2], 这对力偶的方向和扭转牙的方向相反, 以此矫正扭转牙, 力值一般为50g, 每月复诊1次, 更换橡皮链, 直到牙位基本正常, 此时拆除扭转牙舌腭侧舌侧扣黏贴托槽, 用镍钛圆丝进一步排齐整平, 常规完成矫治。

2结果

本组27例扭转牙患者均取得较满意疗效, 扭转牙矫正疗程为1.5~3个月。

3典型病例

患者, 女, 12岁。恒牙列, 以牙齿不齐求治。检查:磨牙关系为Ⅰ类关系, 上下前牙稀, 散在间隙, B1远中90°扭转, 牙冠咬在D23间, A1远中无间隙。采用非拔牙矫治, 直丝弓矫治技术, 上颌戴用颌垫, 解除A1与D23的接触。排齐整平上下牙列。上颌换0.018奥丝, B1与B2间置螺旋推簧为B1开辟间隙, 待间隙足够后, 将B1近远中所有牙齿“8字”结扎, 在B1腭侧及颊面黏贴舌侧扣并挂橡皮链, 使2个橡皮链在B1上产生一对力偶, 以此矫正B1的扭转。每月复诊1次, 更换橡皮链, 直到牙位基本正常, 坼除颌垫, B1重新黏托槽, 常规完成矫治。因该患者配合较差, 矫治过程中常发生钢丝和托槽脱落, 所以矫正的时间相对较长。

4讨论

临床上, 对扭转牙矫治前均需经X线检查, 确认牙根发育良好, 方可进行矫治。只有对扭转牙施以1对与其扭转方向相反的力偶时, 牙齿扭转才能得到矫治。固定矫治法一般适用于恒牙列期, 替牙晚期的患者, 矫治过程中避免使用暴力, 以免损伤牙周组织, 因牙齿旋转移动的力可能分散到整个牙周组织[3], 牙齿松动度必然会大于其他支抗牙。应用力偶技术矫治扭转牙应在硬丝上进行, 因镊钛丝会引起支抗牙的反向移动, 扭转牙两边的所有牙齿均需“8字”连续结扎以增强支抗。在牙齿扭转过程中, 所有的牙周膜都要紧张受牵连, 使牙齿易松动, 在正畸过程中, 软组织的适应及改建比硬组织要困难的多, 尤其牙槽嵴上部分的牙周膜纤维, 对牙齿新位置的适应非常缓慢。所以提倡对所有扭转牙实行过矫治, 以防复发。在矫正扭转牙的正畸力学中, 力偶是力矩的一个特例, 可产生转动趋势, 使扭转牙得到矫正。本文采用固定矫治器配合力偶技术矫治扭转牙, 操作简便, 临床效果很好, 能使扭转牙快速得到矫治,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固定矫治器,力偶技术,横腭杆,上切牙扭转

参考文献

[1]武广增.实用口腔正畸临床应用技术图谱[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武广增.口腔正畸思路与临床操作技巧[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9.

固定矫治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前牙反 (牙合) 患者中选取94例作为本研究对象, 其均具有前牙反 (牙合) 的临床表现, 具有近中的磨牙关系, 并以凹面型为主要的侧貌表现, 有22例患者为下颌可以进行到对刃的后退动作, 剩余25例患者则不能做此后退动作。采用随机方法对47例患者进行分组, 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7例。其中, 实验组有男性患者25例, 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3岁~15岁之间, 平均为 (9.1±3.6) 岁;其中有7例为乳牙期, 20例为混合期, 20例为恒牙期。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3例, 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5岁v18岁之间, 平均为 (11.5±4.3) 岁;其中有4例为乳牙期, 14例为混合期, 2例为恒牙期。两组患者均是家长同意或是自愿参与本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且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明显差别,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实验组患者中采用功能性矫治器进行治疗。在进行初诊的过程中, 需要对患者的标准工作模型进行获取, 然后采用蜡形对 (牙合) 关系进行重建, 并以此为根据对型号为FR3或是Bionator的功能性矫治器进行制作或改良。患者需要在初期用带用中, 每天进行1~2h, 根据患者的适应情况可以对用带用的时间进行适当的延长, 1~2周的时间之后, 需要在用餐、刷牙的时间以外尽可能的全天候用带用, 每天的时间需要在15h以上。

在对照组患者中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在对患者进行初诊时需要进行第一磨牙和颊面管的粘结操作, 将直丝弓托槽粘在全口牙齿上, 以180°为粘结角度对上下两个切牙的托槽进行转向粘结, 将玻璃离子粘结到上下两个磨牙 (牙合) 面上, 将前牙咬合抬高, 将前牙反 (牙合) 的接触作为标准, 使用标准型号的Ni-Ti弓丝对牙齿进行排齐操作, 在二次复诊过程中, 则需要使用弯制澳丝以及型号为0.014~0.016" 的弯制弓丝持续对唇移上前牙进行垂直开大曲, 使下切牙内收, 然后与口内外Ⅲ类牵引相配合对反 (牙合) 进行解除。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上颌长度、前面高、后面高、上中切牙角、下中切牙角、ANB角、SNB角进行对比分析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分析和处理数据采用的是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 采用t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 (±s) 表示,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实验组中, 与治疗前相比, 患者的上颌长度、前后面高以及ANB角均有明显改善, 上前牙唇倾现象较为显著, SNB角和下前牙舌倾现象都有明显的下降变化, P<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照组中, 与治疗前相比, 患者只在上下中切牙角方面有比较明显的改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上下颌骨方面则无明显变化, P>0.05,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表示在前牙反 (牙合) 的治疗中, 采用固定矫治器只能对前牙唇倾进行治疗和改善。详情请参见表1。

3 结论

在口腔临床的正畸矫正治疗中, 骨性Ⅲ类错 (牙合) 具有非常大的治疗难度, 在本研究中, 分别采用功能性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对其进行治疗, 在前者的治疗中, 患者的上下颌骨、上下中切牙角以及面角等均有明显的好转, 因为矫正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 所以需要充分考虑患者自然生长量的影响因素。采用功能性矫治器对功能性和混合性以及骨性早期反 (牙合) 进行治疗, 可以对患者的上下颌关系进行有效的改善, 使上颌骨能够进行正常的生长。通常情况下, 下颌能够进行到对刃 (牙合) 的后退动作的患者会具有较好的治疗预后。此外, 功能性矫治器还可以对口腔的肌动力异常进行治疗, 对上切牙唇倾和下切牙舌倾进行矫正, 从而在骨性反 (牙合) 中起到牙齿掩饰的作用。功能性矫治器还可以对 (牙合) 进行重建, 对口腔肌功能进行有效的改善, 由此可知, 功能性矫治器在乳牙期混合期以及恒牙期的功能性和骨性的前牙反 (牙合) 治疗中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注:在实验组中,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 P<0.05;在对照组中, *与治疗前相比, P<0.05

固定矫治器治疗前牙反 (牙合) , 只能改善上下中切牙角, 这就表示该方法的主要治疗表现为对上前牙唇倾和下前牙舌倾进行有效的改善, 而在颌骨关系方面则无明显的改善。由此可以看出, 采用固定矫治器只有利用上前牙前移和下前牙内收来对前牙反 (牙合) 进行解除治疗, 对颌骨不协调现象进行掩饰, 不过其不能对颌骨异常情况进行根本性的矫正治疗。本研究中, 采用的是联合固定矫治器和Ⅲ类牵引对前牙反 (牙合) 进行治疗, 前牙反 (牙合) 得到有效的解除, 则患者的正常咬合功能就会对下颌生长进行抑制。前牙反 (牙合) 会对患者的颅面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 通常是在乳牙期到混合期之间出现逐渐严重的骨骼异常现象, 对此进行矫正需要通过颌骨的快速发育来对颌面的畸形生长进行抑制和减轻。所以, 在治疗Ⅲ类错 (牙合) 的早期需要对矫治器进行合理的选择, 其最佳的治疗方法就是对上颌进行前、下方向的牵引, 对上颌发育不良情况进行有效的治疗。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乳牙期、混合期以及恒牙期可以进行功能性矫治器的功能性、骨性的前牙反 (牙合) 治疗, 而在混合期和恒牙期可以进行固定矫治器的轻度骨性和牙性的前牙反 (牙合) 治疗。针对骨性前牙反 (牙合) 成人患者进行的治疗中可以采用外科联合正畸和口腔颌面的治疗。

摘要:目的:对在前牙反 (牙合) 治疗中采用功能性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观察。方法:从我院的前牙反 (牙合) 患者中选取94例作为本研究对象, 并采用随机的方法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 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功能性矫治器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常用测量项目指标和硬软组织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治疗之后, 实验组患者的前牙反 (牙合) 在牙性有所改善的同时, 骨骼也有明显的好转;而对照组患者的前牙反 (牙合) 只有牙性有明显改善, 而骨骼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功能性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在前牙反 (牙合) 的治疗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只是两者的治疗范围和针对对象有所不同。

关键词:功能性矫治器,固定矫治器,前牙反 (牙合) ,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建玲, 陈新, 张素丽, 等.两种方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 (牙合) 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24) :147-148, 150.

固定矫治 篇5

关键词:无托槽矫治器,固定矫治器,美观,牙周健康

随着医学技术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颌面部美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牙齿的整齐美观、功能良好更是受到关注[1],针对各类型牙齿矫治治疗,固定矫治技术成为口腔正畸科目前常用手段,但固定矫治技术仍存在着矫治期间影响美观、不容易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容易伴发牙周组织损害等不足[2]。广大口腔正畸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开发,无托槽矫治技术问世并开始应用临床,无托槽矫治是计算机调控下弹性材料完成牙齿矫治的一项全新技术[3],它具有舒适、美观,患者可自行摘戴、易于清洁等优点,深受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认可,被称为“正畸技术的科技革命”[4]。本研究对所选病例采用无托槽矫治和固定矫治,比较两者治疗前后效果和牙周健康指数,以探讨无托槽矫治技术的效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诊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口腔医院正畸科需牙齿矫治病人42例,其中男性病人23例,女性病人19例,年龄范围12岁-15岁,平均年龄13.26岁,随机分为两治疗组,分别采用无托槽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矫正治疗。病例入选标准:(1)恒牙列病人;(2)能够配合治疗,按时完成复诊;(3)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4)正常的开口度、开口型正常;(5)正畸治疗前牙周健康,牙周指数正常;(6)未罹患影响研究结果的糖尿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

全部纳入病例均向患者家属如实告知本研究方案,全部患者及患者监护人自愿加入研究,并签署自愿加入研究同意书。两治疗组间正畸治疗前年龄、病情和口腔卫生状况等常规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纳入病例治疗前摄曲面断层片,均制取全口石膏模型,拍摄患者面部正侧方照片,口腔内牙齿咬合照片,常规洁治和口腔卫生宣教等。实验组应用北京时代天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EAB无托槽矫治器进行矫治;对照组应用美国3M公司生产的Gemini MBT金属托槽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实验组患者,除进食外尽可能长时间佩戴矫治器,每天至少保持二十二小时佩戴。全部病例每间隔4周复诊一次,进行矫治力量调整或更换不同型号无托槽矫治器矫治器。

1.3 评定指标

由本文作者完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矫治效果评定:(1)有效:牙齿基本排齐,牙列咬合紧密,矫治前后口腔照片变化明显;(2)无效:牙齿不齐情况无改善,甚至更加严重。

舒适美观问卷调查以患者矫治过程中,对美观方面、对口腔卫生方面以及矫治器舒适方面共设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等级。

牙周健康指数采用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和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评价。牙龈指数分为四个等级,0为牙龈健康;1为牙龈炎症轻度;2为牙龈炎症中度;3为牙龈炎症重度。菌斑指数分为四个等级,0为无菌斑存在;1为探诊可刮出薄层菌斑;2为中等量菌斑沉积物;3为大量菌斑沉积物。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两组间数据采用两样本配对t检验,a=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42例需进行牙齿矫正治疗患者,分别进行无托槽矫治技术和固定矫正技术治疗后,均具有良好的矫治效果,基本达到矫治有效效果,但无托槽矫治组舒适美观满意度高于固定矫治器组,无托槽矫治组牙周指数明显低于固定矫治器组,两实验组间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实验数据见表1、表2。

3 讨论

随着数字化图像扫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口腔医学技术领域也得以快速进步,口腔正畸学发展较为突显,其中无托槽矫治技术就是依托该背景下诞生的计算机扫描处理技术与矫治技术融合的结果[5],无托槽矫治器没有弓丝和托槽的存在,是选用透明弹性塑料在计算机辅助下制作成的牙齿矫治装置,使牙齿小范围不间断的进行移动,较固定矫治技术具有透明、美观舒适、自行摘戴清洁和卫生方便等优点[6]。本研究针对不同患者随机选取由清华大学激光成形中心、首都医大口腔医学院和北京时代天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EAB型无托槽矫治器[7,8],研究结果证实,21例矫治有效人数21人,有效率达100%,矫治过程中佩戴矫治器时的满意度问卷中满意率达100%,矫治结束后口腔牙周健康指数显示牙龈健康者11例,无菌斑存在者10例,结果提示无托槽矫治技术牙周组织伤害较小。

固定矫治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并得到人们认可的矫治技术[9,10],其矫治效果良好,价格较为低廉,常成为医务人员和病人首选治疗方法,但随着固定矫治技术长期的临床应用,其不足方面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大量学者针对固定矫治过程中影响美观深入研究,有学者提出舌侧托槽弓丝粘结解决美观问题,但操作者难度大大增加,疗效尚不能完全保障,无托槽矫治的出现解决了影响美观的问题,同时固定矫治技术患者不能自行摘戴,影响进食和口腔卫生维护,加重正畸治疗期间牙周组织的损害,无托槽矫治的出现再一次完美解决了口腔卫生保健和牙周损害的问题[11]。本研究21例采用固定矫治病人中有效矫治人数20人,其中一例病人因颌面部外伤暂缓了矫治治疗,矫治过程中佩戴矫治器时的满意度问卷中满意率为66.7%,矫治结束后口腔牙周健康指数显示牙龈健康者1例,无菌斑存在者0例,结果提示固定矫治技术较无托槽矫治技术不宜口腔卫生维护,牙周组织伤害大。

总之,无托槽矫治技术和固定矫治技术对牙齿牙列不齐畸形等病症都有理想的矫治效果,但无托槽矫治技术在舒适美观,口腔卫生维护等方面比固定矫治器更具有较好效果,值得广大临床医生针对不同矫治患者选择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潘婷婷,房兵.无托槽隐形矫治效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5,42(3):364-366.

[2]丛赫,刘继辉,张桂荣.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牙病防治,2014,22(1):50-54.

[3]BIJU SEBASTIAN.Alignment efficiency of superelastic coaxial nickel-titanium vs superelastic singlestranded nickel-titanium in relieving mandibular anterior crowding[J].Angle Orthodontist,2012,82(4):703-708.

[4]黄爱萍,华旭东,田杰等.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与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7):33-35.

[5]沈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9):89-90.

[6]李丽岩,舒广,陈桦.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成人I类轻中度牙列拥挤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9):970-974.

[7]周文华.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牙齿畸形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4,20(11):1868-1871.

[8]黄慧萍,姚鸿远.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正畸治疗及其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795-797.

[9]Levrini L,Tettamanti L,Macchi A,et al.Invisalign teen for thumb-sucking management.A case report[J].Eur J Paediatr Dent,2012,13(2):155-158.

[10]杨瑾.口腔正畸矫治方法的新进展-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研究与展望[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54-55.

固定矫治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科门诊就诊的90 例固定正畸患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MBT直丝弓技术治疗, 其中男42 例, 女48 例, 年龄12~ 18 岁。 病例的选取标准为: 进行全口牙齿矫治; 牙齿发育情况正常, 无龋坏, 牙周情况基本正常, 无明显的牙龈炎、 牙周炎表现。

1.2 研究方法

所有病例均使用3M正畸合剂粘结和3M, MBT直丝弓托槽和带环颊面管。 所有病例平均分成3 组: 1) 对照组30 例, 粘结前使用37% 磷酸常规酸蚀60 秒, 并给予常规口腔卫生保健指导。 2) 试验A组30 例, 除了使用37%磷酸常规酸蚀60 秒和给予常规口腔卫生保健指导外, 要求使用改良Bass法刷牙, 矫治前及矫治中每6 个月接受1次龈上洁治; 3) 试验B组30 例, 除试验A组措施外, 粘结托槽后及矫治中每6 个月在牙面涂氟保护。

1.3 临床检查指标

在矫治开始和矫治结束后观察牙釉质表面实际脱矿情况。 将正畸托槽作为中心, 把牙齿分为4 个区域, 牙合方、 龈方、 近中、 远中, 并且根据牙面实际脱矿情况, 将其划分成4 个等级来就计数。 0 度: 计为0 分, 釉质表面光滑、 透明, 无白垩色斑; 1 度: 计为1 分, 釉质表面存在较为轻微的白垩色斑, 斑的面积比小于所在区域的50%; 2 度: 计为2 分, 釉质表面的白垩色斑比大于其所在区域50%, 但是并没有达到100% ; 3 度: 计为3 分, 釉质表面白垩色斑已经沾满了所有的区域, 甚至釉质表面已经出现了一些龋洞[2]。 我们通过牙釉质的脱矿指数 ( EDI) 来对牙釉质脱矿实际程度进行评估。 计算方法为: EDI= 所有牙齿各区域脱矿计分总和÷全部牙齿区域总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牙釉质脱矿病例比较

共观察90 例固定正畸患者, 对照组30 例有牙釉质脱矿17 例, 试验A组30 例有10 例发生牙釉质脱矿, 试验B组30 例有5 例发生牙釉质脱矿。 经统计学分析, 实验组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1。

2.2 矫治前后牙釉质脱矿指数比较

90 例患者中有35 例患者牙齿发生牙釉质脱矿。 矫治开始时各组间EDI没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结束时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 P<0.05) , 见表2。

2.3 牙釉质脱矿部位

临床观察中牙釉质脱矿最多见于上颌侧切牙, 其次是下颌中切牙和上颌前牙。 牙釉质脱矿在牙齿表面中以托槽周围、 牙颈部和牙邻面。

3 讨论

生理情况下, 牙釉质的脱矿和再矿化之间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牙釉质不会表现为脱矿。 但因固定矫治器的存在, 妨碍了舌移动食物的能力, 也影响了食物和肌肉运动所产生的自洁作用, 减少了牙面与唾液的接触, 使牙面不清洁, 菌斑容易聚集, 导致该种动态平衡被打破, 脱矿过程占据优势, 同时牙龈的菌斑代谢也因固定矫治发生变化: 菌斑的p H值显著降低, 菌斑的碳水化合物水命显著升高, 钙和磷的比例降低, 致使脱矿的风险和致龋性明显增加。

本研究试验A组和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 通过加强患者的口腔卫生意识, 并且坚持正确的刷牙方法, 可以有效地减少或减轻牙釉质脱矿现象的发生。 研究中, 试验B组的平均EDI为0.081 和实验A组以及对照组相比, 单因素方差差异呈现出显著性的特点, P<0.05) 。 结果显示在托槽粘结后, 以及每5~6 个月在牙齿表面进行氟保护漆的涂抹的实验B组牙釉质脱矿程度和牙釉质的脱矿指数都会有明显的降低。 这种情况的出现和氟化物能够很好的抑制牙釉质脱落有着直接关系。 所以日常生活中加强患者的口腔卫生意识, 坚持刷牙方法正确的情况下, 辅以牙周洁治术、 定期使用氟化物等措施, 对于减少或减轻牙釉质脱矿现象的产生也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曹建华, 张海燕.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8.

固定矫治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72例行口腔正畸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 女47例;年龄10~25 (17.5±1.5) 岁。患者需要矫正牙齿372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不存在无釉质脱矿情况。

1.2 方法

对72例患者的372颗牙齿采用标准正畸固定矫治技术, 根据患者的牙齿的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方丝弓矫治技术与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 托槽采用粘合剂, 而带环采用玻璃离子粘固剂, 平均疗程为18个月。

1.3 观察指标

采用PAR指数[1]测量方法对治疗前后的上下牙弓前牙排列、后牙排列、后牙咬合关系、覆骀、覆盖及中线情况进行评分, 分数越高, 说明治疗效果越好;同时对治疗后出现的牙釉质脱矿进行分析与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的各项PAR评分明显优于对治疗前, 且总PAR评分也明显优于治疗前,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附表。其中, 在372颗牙齿中, 共有32颗牙齿出现牙釉质脱矿, 发生率为8.60%。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方丝弓矫治器逐渐国产化, 其已成为牙科临床中重要的矫正技术, 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口腔正畸治疗, 医师会根据矫治阶段及矫治目的选择相应的矫治弓丝。在矫治的过程中, 弯制好的矫治弓丝被插入带环的颊面管且在全部的牙面托槽上进行结扎, 而弓丝的弹力就会起到矫治的治疗, 经过多个疗程之后, 就能实现口腔正畸的矫正效果[2]。在本次研究中, 患者在治疗后的各项PAR评分及总PAR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可见本次治疗效果显著。但在临床中矫正治疗中, 容易出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尤其是正畸治疗后的牙釉质脱矿问题。早期产生的牙釉质脱矿现象主要是由于釉柱间质溶解与釉质表层矿化物丧失, 因此容易被再矿化。

目前, 在牙科口腔正畸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活动矫治、固定矫治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其中, 活动矫治器虽然方便拆卸, 便于清洗牙面, 但在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中, 矫正效果难以保证, 而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人群一般都是少年儿童[3]。因此, 在临床中应用固定矫治器比较广泛, 由于固定矫治器不能随意拆卸, 因此在较长疗程中的正畸效果明显。也正是由于固定矫治器不能随意拆卸, 使患牙的清洁难度比较高, 容易使患牙形成菌斑, 而在菌斑代谢的过程中就会产生酸性物质, 导致患牙处的p H值不断下降, 而碳水化合物不断增多, 且钙、磷元素的含量也不断减少, 从而造成牙釉质脱矿[4]。另外, 在矫正过程中应用各种腐蚀剂的清洗也比较困难, 也容易引起牙釉质脱矿[5]。在本次研究中, 共有32颗牙齿出现牙釉质脱矿, 发生率为8.60%。因此, 医师在进行正畸治疗前, 应加强对患者口腔的卫生检查, 对于存在牙体牙周疾病着, 应先治疗, 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正畸治疗。另外, 除了向患者宣传口腔卫生之外, 还要指导患者使用正确的刷牙方式, 并指导患者采用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 以降低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

摘要: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72例行口腔正畸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的各项PAR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 且总PAR评分也明显优于治疗前,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牙釉质脱矿率为8.60%。对口腔畸形患者使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 疗效显著, 但牙釉质脱矿发生比较高, 需要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关键词: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临床应用,体会

参考文献

[1]李洪玲.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在临床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18 (9) :60-61.

[2]张新状.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1, 27 (17) :2653-2654.

[3]时峰展.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35 (25) :118.

[4]韩迎星, 万荣, 张雅云, 等.口腔固定矫治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3, 29 (12) :744-747.

固定矫治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人群为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来医院进行口腔正畸的145例患者, 包括男99例, 女46例;患者的年龄处于7~31岁, 平均年龄13.4岁;145例患者有754例牙齿需要矫正;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无釉质脱矿情况的发生。

1.2 治疗方法

对145例患者采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 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方丝弓或直丝弓矫治技术;托槽使用粘合剂, 带环使用玻璃离子粘合剂;患者的矫治平均时间为15个月;治疗结束后, 对每位患者的PAR指数进行评价并注意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3 效果评价[2]

对治疗前后上下牙弓前牙排列, 后牙排列, 后牙咬合关系, 覆骀, 覆盖和中线情况进行PAR指数评分, 并统计治疗后牙釉质的脱矿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检验, P<0.05时认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评价

治疗前, 分别对上下牙弓前牙排列, 后牙排列, 后牙咬合关系, 覆骀, 覆盖和中线情况进行PAR指数评分, 前牙排列 (0.57±0.09) , 后牙排列 (3.10±0.32) , 后牙咬合关系 (1.47±0.45) , 覆骀 (0.07±0.02) , 覆盖 (0.17±0.15) , 中线 (0.03±0.01) 。治疗15个月后, 各单项的PAR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升, 其中前牙排列 (7.65±0.45) , 后牙排列 (6.98±1.32) , 后牙咬合关系 (2.42±0.21) , 覆骀 (1.17±0.15) , 覆盖 (2.32±0.07) , 中线 (0.38±0.05) 。治疗15个月后, 各项PAR指数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的PAR指数评分 (P<0.05) ,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并发症

754颗牙齿中, 有64颗发生牙釉质脱矿, 发生亚釉质脱矿的概率为8.5%。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 矫正口腔畸形的方法主要:活动矫正, 固定矫正和无托槽隐形矫正器。应用活动矫正器时使用相对方便, 但对于儿童来说, 因自制力稍差可能无法保证矫治的效果。由于进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最佳时期为青少年时期, 因此使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的效果相对较好[3]。然而使用该方法进行治疗极有可能导致牙釉质脱矿, 其原因是在矫治过程中无法彻底清洁牙齿, 导致局部菌斑部位产生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可以导致牙齿钙磷含量偏低, 极大增加了脱矿的可能性[4]。

本次实验旨在对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探析。通过对在2011年7月-2012年12月来医院进行口腔正畸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可以发现:治疗15个月后, 对PAR指数评分可以发现:各单项的PAR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升;治疗后的PAR总分值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升 (P<0.05, 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754颗牙齿中, 有64颗发生牙釉质脱矿, 发生亚釉质脱矿的概率为8.5%。因此可以认为, 使用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应用于口腔畸形的治疗中行之有效, 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时峰展.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在临床中的应用分析.医学检验, 2012, 07:118.

[2]那宾, 邵菊萍, 白雪芹.应用PAR指数评价不同矫治技术的治疗效果.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9, 47 (7) :78-80.

[3]施优灵, 庞光明, 马艳.固定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7, 26 (4) :233.

上一篇:韩国物流企业下一篇:教学辅助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