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投资

2024-08-07

固定投资(共12篇)

固定投资 篇1

前言

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主要有三大职能:一是创造需求, 即对现有生产能力构成需求, 拉动GDP增长, 具有即期效应;二是形成未来的生产能力, 是未来的消费, 为将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三是创造和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可以说, 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为固定资产发展, 对山东省招远市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了调研。

一、固定资产的情况及特点

近年来, 招远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展情况良好。2008年8月末, 招远市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累计106.99亿元, 同比增长46.4%, 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7.6个百分点。按地域分:城镇基建投资79.63亿元, 同比增长51.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72亿元, 同比增长37.1%。按投资性质分:基本投资较快增长, 累计完成32.21亿元, 同比增长32.9%;更新改造29.38亿元, 同比增长101.9%;房地产开发13.53亿元, 同比增长67.7%;其他投资完成4.12亿元, 同比下降27.6%。08年1——8月, 完成规模以上主要建设项目397项, 比07年同期多增47项。其中, 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议之后增加了47项。

1、固定资产投资额保持高速的增长速度。

受国家宏观政策驱动, 招远市经济形势好转, 政府、企业、个人对经济的投入稳步增加。2 0 0 1年以来, 除2002年受宏观政策影响增幅不大外, 各年均保持较高增速, 近两年的增幅更在35%以上。

2、投资主体多元化, 企业成为投资的主体力量。

与以往以国有经济为投资主体的情况相反, 目前投资体呈现多样性。近年来, 招远市加快了投资体制改革的步伐, 最大限度放宽民间投资领域, 培育投资增长内生动力, 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 投资发展活力增强。突出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 企业自主性投资大幅提高。据统计, 2008年1-8月资金到位69.38亿元, 同比增长47.69%。其中, 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37.93亿元, 增长42.69%;企事业单位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策投资的能力迅速提高, 推进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二是, 民间投资日趋活跃, 投资增长模式由政府主导型向政府和市场主导型转变。2004年以来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为民间投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民间投资比重明显提高, 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3、投向集中重点工程、重点企业, 投资情况良好。

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在招远市的加快落实, 各金融机构对交通、水电、通讯及招远市特色的制糖业普遍实行贷款手续简化和授信额度制度。至8月末, 调查的三个企业中资金到位情况良好, 华电集团、台泥有限公司、金源酒精公司分别完成投资30.71亿元、7.07亿元、5亿元, 占计划总投资额的64.66%、13.89%、71.43%。

4、更新改造一反上年负增长的态势增长迅猛。

从07年四个季度看, 招远市更新改造增长率分别为18.7%、-3.7%、1.3%、-33.1%。08年前8个月则猛升至101.9%, 上升趋势十分明显。招远市企业针对生产技术落后、装备水平低、技术开发能力弱、产品档次低、单位能耗高和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 下大力气搞技改, 为企业适应市场竞争, 创造新利润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宏观分析当前固定资产投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一直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源动力。在固定资产投资迅猛的拉动下, 近年来, 城市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以政府广场为依托点, 市容、街道面貌一新。但是, 招远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均高于全国和全区的平均增长速度, 投资方向、资金结构有所偏颇, 潜在问题不容忽视。

1、固定资产增长过快, 招远市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6个百分点, 严重加剧了煤、电、油运输供求矛盾, 影响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 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 增大了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2004年以来招远市就由于用电用水紧张, 尽管招远市供电量同比增长24.4%仍不能满足需求:部份企业生产受到影响, 对居民实行拉闸限电限水更是惹来怨声连连, 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2、项目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城市基础建设项目贷款投资不能通过项目建设和运作直接回收和产生回报, 潜在风险如下:

(1) 来自还款资金受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的潜在风险。一般而言, 对于此类公益性项目, 银行贷款投入后, 项目本身产生的经营性现金流入不足以偿还未来贷款本息, 甚至有的项目根本无法产生现金流量, 如防洪堤工程, 造成项目缺乏第一还款来源, 因此, 对此类贷款多由财政还款。但可能会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和政策变化影响财政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变化, 对此类项目的按期还款造成一定影响。一旦社会经济环境和政策变化不尽人意, 将会导致不管是预算内还是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减少, 即使政府到时有意还款, 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 来自法律上的潜在风险。此类贷款是由政府作为担保并承诺还款的, 财政担保实际无效, 一旦出现问题, 不受法律保护。再者政府借用预算资金还款, 需人大表决通过, 到头来还是要看政府是否愿意还款, 当届领导与下届领导衔接问题, 贷款有一定风险。

(3) 来自银行自身的风险。一是宏观调控限制了信贷投入。政府主导类项目如城建项目等往往是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遏制投资过快增长过程中的限制对象, 项目必须经上级行严格审批。二是经营管理风险。据从商业银行了解到, 80%的固定资产投资, 变相来源于银行。作为金融机构, 必须严格贷款条件, 完善贷款手续。而目前一些商业银行二级分行贷后管理工作未能真正落实到实处, 如有的行在贷款发放后未能及时跟踪贷款用途或累放贷款快于工程进度, 给某些企业挪用贷款以有乘之机;有的行没有认真分析现金流量, 在项目现金流量最好时未能主动收回贷款, 或为了完成存款任务, 只关注贷款所产生的派生存款, 而错过收贷良机等。由于我区个人征信系统尚未上马, 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及预期效益难以准确把握, 为了减少个贷风险, 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3、国债资金的迅猛增长隐藏危机感。从2001年至2008年8月招远市共利用国债3.6亿元。据了解, 为了获得国债资金, 地方政府都会承诺提供配套资金, 实际上一旦项目开工, 地方配套资金往往难以落实, 国债项目就成为所谓的“钓鱼工程”或“半拉子”工程, 政府只好继续支持续建。如此一来, 容易拉高财政的债务率, 降低投资边际收益。

4、“政绩工程”危机重重。从2008年年初, 地方政府进行了换届, 新班子上任后急于做出成绩。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制定了宏伟的经济发展规划。然而, 地方政府对于存量的改造和重组难度较大, 收效也较慢, 于是纷纷把目光转向搞增量, 致使金融机构为缺少收益来源的城建项目放款, 为银行积累了极大的金融风险。一般来说, 投资每增加1%, 应当能拉动GDP增长达到0.8%左右, 但2 0 0 8年招远市投资每增加1%, G D P的增长只有0.4%左右, 这与地方政府换届、大量基础建设效益周期长等所造成的一些决策失误和腐败有关。因为, 任何一项投资, 不管其效益如何, 虽然都能增加当期需求和GDP, 但毕竟只有产生一定效益的投资才能增加实实在在的财富。

5、产业转移环境有所改变, 加上竞争优势不明显, 造成了引进新项目不多, 项目储备库存少。从07年下半年开始, 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升级面临重重困难, 已重新调整了产业政策, 暂缓了产业转移。如广东省实施了省内产业转移政策, 产业跨省转移意愿不再强烈。特别是当前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民营企业经营困难, 不少企业面临停工和倒闭, 企业再扩大和投资的愿望不强, 招商引资项目将面临严峻形势。再加上公路交通受全区发展战略的制约欠帐较多, 接纳产业转移所需的便捷高等级公路网还未能建成, 部分失去了接纳产业转移的竞争优势。此外, 招远市的项目用地价格偏高。根据土地有关新规定, 市辖三区为9等, 征地价格13.6万元/亩, 相比周边县区都没有竞争优势。

6、贷款集中度高, 异地监管, 潜在金融风险隐患较多。一是贷款集中度较大, 风险相对集中。如2006年至2008年8月, 列入调查范围的5家水泥、电力企业贷款余额超过12亿元, 占同期辖内银行贷款发生额的54.4%, 其中超过3亿元以上3家。投资过于集中容易造成产能的过剩, 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 这也是我国目前调控的重点。二是异地贷款大量增加与银行跟踪管理难到位的问题日益显露。目前金融机构选择的多是大公司, 大集团, 而这些公司和集团往往是异地的, 更加大了贷款监管难度。如招远市金融机构今年向两家大型的异地集团公司在本地的项目贷款, 由于这些总公司均在外地, 尽管有报表反映, 但银行信贷管理人员还是难以真实了解异地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情况、开户情况等问题。2008年3月末, 招远市中行向总部在北京的一个某水泥集团公司发放贷款5000万元, 当天就被转出招远市, 贷款银行根本无法对贷款实施跟踪管理。异地集团公司贷款大幅度增加所隐含的风险问题应引起重视。

三、固定资产投资的面临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

第一, 投资产权主体仍然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投融资改革要求实现“谁投资, 谁决策, 谁承担风险”, 但是目前政府不但对基础设施项目亲自抓, 甚至对企业投资决策也过多干预。一些地方政府“全力”帮助地方企业搞活经营, 一来可以增加地方财力, 二来还树立了所谓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好范例。企业投资行为通常是主管机构和企业领导人讨价还价的结果, 有的甚至是上级主管机构的意志起决定性作用, 上级领导成为投资行为的实际决策者。企业投资不按市场规则行事, 致力于研究如何寻找到政策优先权支持, 造成信息传导机制失效。这样做的结果扭曲了政府和企业的行为, 破坏了正常的政企关系。

第二, 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不健全影响投资效率的提高。国有企业投资行为缺乏必要的可行性分析, 缺乏硬的预算约束, 包括长期效果评估, 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企业经理人行为应当是主观上追求个人收入和声誉的最大化, 客观上实现企业经营的利润最大化。目前多数企业中这条纽带是断裂的, 因此企业实现的仅是经营稳定化, 主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如实现所谓的扭亏增盈, 积极配合实施下岗再就业工作等。企业家则在隐蔽信息的手段下, 利用对企业的直接领导权为个人谋取最大利益, 以弥补企业家的机会成本, 同时伺机换取政治收益。

第三, 信用秩序不良造成资金运动受阻。我国经济中有许多领域都存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 造成社会信用缺失, 经济秩序混乱, 非常明显地制约了经济发展。目前, 企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信用缺乏, 资金运动过程中, 供求各方面都存在着道德风险。有的企业领导人甚至说:“从借钱的那天起, 我就根本没有想到过以后要还。”在这种条件下, 企业难以通过正常的信用关系获得需要的资金, 造成投融资体制的恶化。

四、严格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引导固定资产投资健康发展

1、政府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的产业政策, 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能力。一是继续大力支持大型企业在招远市落户, 无论是在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还是在各方面的协调支持上, 都本着为企业着想的态度, 做大做强招远市的行业;二是加强对原有立项的结构调整,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促进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引导小企业向优质企业配套行业转变, 共同促进工业行业的健康发展。三是政府有关部门要规范企业行为, 制定相关法规, 提高其对信贷资金的吸纳能力。四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测, 随时了解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情况, 了解企业的资金动态、生产动态, 及时反映。

2、缓解当前能源、原材料和运输的供求矛盾是让固定资产投资健康发展、经济平稳前进的关键。一方面, 各部门齐心协力, 增加煤炭、电力、油品生产;加强经济运行调节, 促进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需衔接, 保证居民生活、重要行业和重点企业的需要;加快大型煤炭基地、重要电源电网建设, 加快石油等重要资源勘探开发, 加快重大交通运输干线与枢纽工程建设。另一方面, 要坚持增产与节约并举, 把节约放在优先位置。这不仅是当前解决供需矛盾的迫切需要, 也是缓解我国资源环境压力的长远之计。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各行各业都要杜绝浪费, 降低消耗,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3、对于要建设的项目, 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 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加强引导和调控。一要完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 健全行业信息发布制度, 正确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二要抓紧制定和完善行业准入标准, 严格市场准入。对于在环保、安全、能耗、技术、质量、环保等方面不符合标准的项目, 尚未建设的不准开工, 在建的要进行清理, 已建的要限制改造。三要依法加强用地管理。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的建设项目, 一律不得批准用地。继续清理开发区, 整顿规范土地市场。四要强化信贷审核和监管。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新建项目和改扩建项目, 金融机构不予贷款。五要严肃税制, 坚决禁止和纠正擅自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的行为。只有通过这些措施, 才能使投资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合理对待“政绩工程”。良好的固定资产投资能给招远市经济带来种种好处。但是不能一味地为了“好处”, 而盲目上工程, 尤其是“政绩工程”。首先, 政府部门不能仅从政绩、私利出发, 盲目上项目, 而应该从招远市实际情况出发, 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为保证固定资产投资的纯洁性, 政府有关部门主要采取意见指导, 而不是强制性的政治指导。其次, 金融机构应该正确处理好支持地方发展增加信贷投入和防范信贷风险的关系, 顶住压力, 对于报送的项目, 认真遵循审慎原则, 真正做到稳健经营, 以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为基本原则, 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效益的投资项目给予积极的信贷资金支持, 让银行资金得到最好的运用。

5、央行应该正确引导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为防止投资过快, 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近段时间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 充分发挥信贷政策结构调整的功能, 通过“窗口指导”限制对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过热”行业的贷款。其次, 面对货币政策措施难以短期奏效的现实, 强调深化金融改革的方向。即大力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及上市, 并利用利率市场化解决贷款的地区差距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再次, 实行差别准备金率制度与再贷款浮息制度时, 强调分类对待、分类管理。最后, 人民银行从去年起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不过事实证明这并不能真正解决投资过快的问题。只是降低了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而对于部份行业投资过热重复建设等问题根本毫无对策。下阶段, 人民银行应该适当收紧金融体系流动性,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加强强调和微调, 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 继续加大公开市场对冲操作, 加强再贷款、再贴现管理, 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协调配合作用, 将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严格控制在一定水平, 适当控制货币信贷增长。

6、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提高贷款决策水平, 加强银行信贷管理。银行应该增强对全球经济背景下的行业研究, 以及经济周期下某商品的市场供求风险研究。一是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 严格执行贷款项目资本金比例规定, 落实贷款“三查”制度, 严禁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入。对属于国家调控的项目, 坚决不予提供金融支持。对跨区域发放的贷款应加强监测, 防范跨区域贷款风险。二要根据国家信贷政策, 及时调整授信结构, 努力实现资产多元化, 改变信贷投放过度集中, 支持面窄, 对少数优势企业过分依赖的状况。三要大力开展金融创新, 积极探索实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专利质押等担保形式, 以多种方式满足项目企业合理信贷需求。

摘要: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固定资产投资的健康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分析, 提出固定资产投资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研究

固定投资 篇2

定义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局部和全部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新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局部更新的大修理作为日常生产活动的一部分,发生的大修理费用直接在成本中列支。

按照现行投资管理体制及有关部门的规定:凡属于大修理、养护、维护性质的工程(如设备大修、建筑物的翻修和加固、农田水利工程和堤防、水库、铁路大修等)都不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也不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对象和范围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以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的经济现象为统计对象,包括建设准备、设备安装、建成投产的全过程。国家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范围是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

按照现行统计制度规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国有单位其他投资、城镇集体经济单位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零星固定资产投资,城镇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城镇和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

(编者注:在统计工作中,统计范围往往与统计报表范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仅仅是收集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的一种形式,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的一部分,为了取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资料,在现有的统计方法制度的基础上,还需要有关部门的配合来共同完成。)

四种定期报表制度

按照北京市统计局规定的方法制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执行四种定期报表制度:

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月报

2、房地产开发完成情况月报

3、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月报

4、农户投资情况季报

固定资产投资按构成分类

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按其工作内容和实现方式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其他费用三个部分。

 ⑴建筑安装工程(建筑安装工作量):指各种房屋、建筑物的建造工程和各种设备、装置的安装工程。包括各种房屋建造工程,各种用途设备基础和各种工业窑炉的砌筑工程;为施工而进行的各种准备工作和临时工程以及完工后的清理工作等;铁路、道路的铺设,矿井的开凿及石油管道的架设等;水利工程;防空地下建筑等特殊工程;以及各种机械设备的安装工程;为测定安装工程质量,对设备进行的试运工作。在安装工程中,不包括被安装设备本身的价值。

 ⑵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指购置或自制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的价值,固定资产的标准按财务部门规定。新建单位、扩建单位的新建车间按照设计和计划要求购置或自制的全部设备、工具、器具,不论是否达到固定资产标准均计入“设备、工具、器具购置”中。

 ⑶其他费用:指在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过程中发生的,除建筑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具、器具购置以外的各种应摊入固定资产的费用。

固定资产投资按建设性质分类

固定资产投资按建设性质分 建设项目的性质一般分为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恢复。基本建设按建设项目划分建设性质,更新改造、国有单位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及城镇集体投资等按整个企业、事业单位的建设情况确定建设性质,房地产开发单位、农村投资、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等投资不划分建设性质。

⑴新建:一般是指从无到有、“平地起家”新开始建设的单位。有的单位原有的基础很小,经过建设后其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超过原有固定资产价值(原值)三倍以上的也算新建。

⑵扩建:一般是指为扩大原有产品的生产能力,在厂内或其他地点增建主要生产车间(或主要工程)、独立的生产线或分厂的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单位在原单位增建业务用房(如学校增建教学用房、医院增建门诊部或病床用房、行政机关增建办公楼等)也作为扩建。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减 篇3

针对这次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小幅回落的状况,专家普遍表示,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仍然很大,7月份增速小幅下滑主要是季节性因素,投资增速下滑不会转变为一种长期的趋势。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认为,由于过去两年7月份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都比6月份有明显回落,这一回落可能主要和投资统计的季节性特点有关,并不能代表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方向。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6年1-7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4771.01亿元,同比增长30.5%,相比1-6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1.3%的增速出现小幅回落。而2005年1-7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4637.16亿元,同比增长27.2%,与1-6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7.1%的增速基本持平。

东方证券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则指出,一方面五六月份环比增长过快,这样7月份环比增长就会放缓,另一方面7月份,中国许多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可能对当地的经济活动造成很大的影响。

另据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7月底,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03484亿元,同比增长17.2%;新开工项目132099个,同比增加17168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8138亿元,同比增长14.6%。

“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投资反弹的压力很大”东方证券这位分析师表示,我们对下半年经济和企业盈利保持高增长仍然有很大信心。基于指标目前的变动趋势,预期8月份投资的同比增速会有明显的上升,可能将超过30%。

固定投资 篇4

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从1991年的913.38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1 330.3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18%。与11.18%的平均经济增长率相对应,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6.91%。这说明湖北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是依靠更高的固定资产投资来支撑的。经测算,湖北省1991—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波动幅度(9.53%)显著地高于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2.37%)。这说明湖北省投资增长处于非均衡发展的状态(图1)。今后一段时期,为了避免湖北省投资过热而浪费社会资源或者投资不足造成经济增长的停滞,应按照投资效率原则对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行调整。

一、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基本情况

(一)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情况

从传统的三大产业来看,随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逐年递增,湖北省近年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均不断增长,但结构比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第一产业从2006年的107.64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231.2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较小但总体呈现缓慢的上涨趋势,从2001年的3.01%增加到2008年的3.99%;第二产业从2006年的1 317.12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2 346.32亿元,所占比重居中但呈现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36.87%增长到2008年的40.46%;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自从“九五”以来就一直占有绝对优势,2006—2008年其投资比重虽然从60.12%下降到55.55%,但其绝对值仍从2006年的2 147.93亿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3 220.99亿元(表1)。

2. 国民经济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情况

从具体的国民经济行业来看,随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逐年递增,湖北省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额均呈上升趋势,但结构比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占总投资额比重较大的几个行业分别是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006—2008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额分别为895.05亿元、1 258.62亿元和1 836.59亿元,分别占当年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5.05%、27.76%、31.67%,无论是投资额度还是投资比重都处于高位状态且呈现递增的态势;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额分别为719.29亿元、899.52亿元和1 112.1亿元,分别占当年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20.13%、19.84%和19.18%,投资额维持在较高水平,投资比重呈现小幅度下降的趋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额分别为606.31亿元、647.86亿元和658.68亿元,分别占当年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16.97%、14.29%和11.36%,投资额维持在较高水平而投资比重呈下降态势;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绝对额分别为350.39亿元、359.08亿元和380.39亿元,分别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的9.81%、7.92%和6.5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规模为262.33亿元、436.22亿元和533.32亿元,分别占当年全部投资的7.34%、9.62%和9.2%,投资比重逐年递增(表2)。

二、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效率分析及政策评价

测度投资效率的常用指标有两个,第一个指标是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即指报告期新增国内生产总值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率,反映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所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数量,该指标近似地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宏观经济效果的变化趋势;第二个指标是经济增长(用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来表示)的投资弹性,从相对量角度衡量投资效益的大小。弹性系数越大,表示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对固定资产投资变化的反应越敏感,也就越富于弹性。本文利用投资弹性对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行分析。

1. 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率分析及政策评价

从传统的三大产业投资结构来看,2006-2008年,只有第三产业的弹性系数是递增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弹性系数都是递减的。第三产业2007年投资弹性系数为0.91,2008年投资弹性系数大于1(表3),表明第三产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会比较显著地引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第二产业投资弹性系数均小于1但是均大于0.68且呈递减的趋势,但其递减的速度明显地慢于第一产业,可见,第二产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引起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作用要大于第一产业但小于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投资弹性系数有1年是大于1的,而且其弹性系数呈递减之势,可见第一产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引起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作用是逐年递减的。

将表3和表1进行对比,可以看到湖北省三大传统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日趋合理。2006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系数>第二产业弹性系数>第三产业弹性系数,但在这一年湖北省一、二、三产业的投资比重完全没有按照投资效率进行分配,而是将绝大部分投资额投向了效率最低的第三产业,而对于投资效率最高的第一产业却投入最少;但到了2007年和2008年,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则很好地与三大产业投资效率相适应,2007年和2008年,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系数>第二产业弹性系数>第一产业弹性系数,同时期,湖北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表明湖北省投资政策较好地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原则,正在由粗放式投资增长模式向集约式投资增长模式转变。

虽然湖北省在三大传统产业投资结构日趋合理,但同时还有待改进之处。第一,从表3可以看出,2006—2007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呈递减趋势,但对该产业投资的比重却呈上升的态势;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呈递增趋势,而对该产业投资的比重却呈下降的趋势,而且下降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第二,第一、第二产业投资比重的差距远远大于二者投资效率的差距。以2008年为例,第二产业1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引起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动为0.68单位,第一产业1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引起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动为0.52单位,二者差距仅为0.16单位,但同期对第二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却是第一产业投资额的10倍。

2. 国民经济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率分析及政策评价

2006—2008年,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系数分别为0.68、0.84和0.85,整体投资效率是逐步提高的。在国民经济所有行业中,只有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与房地产业在三年中的投资效率都高于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尤其是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弹性系数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达到了7.38和3.31,非常富有弹性,表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引起的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程度非常大。而房地产业在2006年的弹性系数大于1,富有弹性,但由于国家政策的干预,在2007年该弹性系数有一个大幅度的下降,但在2008年又上涨到了接近于1的水平,表明一旦国家放松管制,该行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投资仍将引起地区生产总值的大幅度增长。此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教育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和采矿业仍是值得关注的重点行业。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投资效率递增速度非常快,该行业投资弹性系数从2006年的0.36增长到2007年的2.79,然后一跃到了2008年的11.28,其投资效率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行业(表4)。

对比表4和表2,从国民经济行业角度来看,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日趋合理。首先,投资额是随投资效率的提高而不断增加的,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系数从2006年的0.68增加到2008年的0.85,同时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也从2006年的3 572.6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5 798.56亿元;其次,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同行业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合理性,如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房地产业三年投资效率相对于湖北省全部固定资产效率而言都较高,而对这两个行业的投资比重也较高。另外,对于效率提高较快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投资比重也是相当大的。

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日趋合理,但同时还有许多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第一,投资比重变动方向未能尽快与投资效率变动方向协调一致。如,2006—2008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投资效率逐年快速递增,但在该行业的投资比重却呈递减的趋势。第二,部分行业投资比重与投资效率错位。如,2006—2008年,制造业投资效率低于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等行业,但该行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比重却要远远超过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等行业的投资比重。

三、优化固定资产产业和行业的投资结构

按照投资效率优先的原则,对“十二五”时期湖北投资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进行优化。

从三大产业来看,“十二五”时期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的原则更好地转变投资增长模式,继续遵照按照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原则分配投资资金;鉴于第三产业投资效率较高的现实,应适当增加该产业投资比重而不宜继续下降;鉴于第一、第二产业投资效率差距与二者投资比重之间的不一致性,今后一段时期应缩小一、二产业之间投资比重差距,进一步增加对第一产业的投入力度。

从国民经济行业来看,优先发展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和教育等行业;根据投资效率和湖北省情,今后应对不同行业予以不同的投资政策,应缩减制造业、房地产业等的投资比重,加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教育等行业的投资比重。

参考文献

[1]陈立文,孙静.投资与经济增长中几个指标之间关系的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固定资产投资自查 篇5

根据南政发[2012]8号《关于下达2012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的通知》,我局高度重视,为认真开展好2012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开展自检自查,深入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切实抓好全局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1-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未完成情况说明

陕南军休干部疗养院建设项目处在黎坪镇,一季度因为受环境、天气、交通等因素影响,(0℃以下无法动工)投资额度比较小,经与统计局协商一季度可以不用上报固定资产投资清理表,所有投资额放在第二季度上报。

二、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完成情况

2012年我局固定资产投资任务总额3900万元,截至4月底,全局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8万元,占任务总额的

23.3%,其中:、陕南军休干部疗养院,计划投资1500万,一季度实际完成投资150万,截止4月底实际完成投资500万; 2、青树区域性敬老院;计划投资374.119605万,一季度实际完成投资150万,截止4月底实际完成投资250万;、黎坪区域性敬老院;计划投资476.95724万,一季度实际完成投资100万,截止4月底实际完成投资120万;

4、法镇区域性敬老院;计划投资280万,一季度实际完成投资38万,截止4月底实际完成投资38万;

三、存在的问题:、陕南军休干部疗养院主楼建设材料配备不齐,主要是空心砖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进度;、区域性敬老院投资额度小于300万,根据统计局相关要求:固定资产统计,计划投资不足500万元的不纳入统计范围。

3、殡仪馆迁建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太大,以现有资金无法完成该项目投资。

四、找准问题,狠抓落实,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落到实处

1、向上级部门积极争取资金,以确保殡仪馆迁建项目早日开工建设。、认真清理我局所有建设项目,做到应统尽统,并与统计局协商小项目尽量上报,进行统计。

3、夯实责任,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报送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制度,严格按照统计要求完善资料,确保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确保投资与统计同步进行,认真做到责任范围内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不重报、不漏报、不瞒报。

五、4-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固定资产投资是夯实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后劲的基础,是实现南郑县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结果。为确保2012年全局固定资产投资任务能顺利完成,近年来虽然得到各级各部门对我局的支持,使基础设施等方面得到较大的改善,但由于我局投资项目少而小,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全县经济发展的力量弱,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够充分,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抓项目、抓投资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解放思想谋求发展的突破口,只有投资上升了,产业发展才会有后劲,经济社会才会得以全面发展。

(二)项目建设是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受益的好事实事,是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具体行动。我们必须树立起抓固定资产投资就是抓发展的意识,狠抓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不放松,达到以项目投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三)是要破解我局项目设施建设滞后,阻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等问题,我们首先要千方百计的向上争取项目,要积极主动地跑项目、拉投资,二是不等、不靠;最后就是在争取到项目的前提下,认真研究实施办法,无论项目大小,每做一件,我们都要保质保量,做到精益求精,避免重复投资,使其能够为拉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成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固定投资 篇6

截至2012年末,债券基金资产净值总额为4492.64亿元,仅新成立的债券基金占比就超过六成。虽然2013年市场大类资产配置重心向高风险产品倾斜,但固定收益产品资产配置的功能被市场所重视,加上固定收益众多产品创新,更是激起了市场的资金效应。

就具体的债券基金投资而言,多数券商基金研究人士都认为,选择老牌优质债基和长期优胜公司来获取预期收益的概率会更大。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2011年固定收益投资能力前十家公司,到了2012年都没有保住前十。更惨的是,其中6家公司跌落至后十位。不难看出,单单从短期收益选择债券基金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考虑规模效应、议价能力、人员配置等因素,固定收益投资的规模效应也很重要,“大而美”即长期业绩稳健、固定收益投资形成规模优势的基金公司更加值得关注。

《投资者报》推出“2012大型基金公司固定收益投资能力榜”,主要衡量管理规模在600亿元以上的基金公司债券基金排名,以更全面分析大型基金公司的债券投资能力。

截至2012年末,资产管理规模在600亿元以上的基金公司共有16家。按各公司旗下债券基金平均收益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工银瑞信、易方达、中银、南方、鹏华、富国、华安、博时、华夏、建信、汇添富、上投摩根、嘉实、银华、大成、广发。其中业绩靠前的工银瑞信、易方达,旗下债券基金平均收益都接近10%,而最后的公司平均收益不足3%。

固定收益基金领风骚

在2012年,各个类型的基金产品均取得了正收益,但是取得正收益的过程却相差很大。

数据显示,晨星中国股票型基金指数全年上涨6.76%,基金业绩首尾差距超过了40%。年末金融地产行业和大盘风格股票的大涨,对偏股型基金业绩起了重要支撑。

债券型基金的高收益,则主要来自上半年企业债和短融债券的机会,上半年的收益决定了全年格局。

分品种看,所有纯债基金在2012年均取得正收益,整体年度净值增长率为8.90%,在债券基金类型中处于中等水平;不参与股票二级市场投资的一级债基,表现要好于股票市场,全年整体净值增长率为8.68%。

相较而言,二级债基整体表现要差于一级债基,这主要是由于股票市场的疲弱导致全年整体净值增长率为8.38%。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货币市场基金的表现要好于一年期定存和理财债基,主要由于理财债基成立时间较短。2012年所有低风险类型基金净值均呈现上涨走势,业绩表现较为突出。

从长期业绩来看,除了2011年,过去5年债券基金整体收益突出,高于五年期定存收益和股市同期回报。

大公司规模业绩效应明显

在统计范围内的57 家基金公司,2012 年度债券投资平均涨幅达到7.54%。不过,基金公司债券业绩的分化较为显著。有9家平均债券投资主动管理收益率达到10%以上。其中只有1 家为负。

按旗下债券基金平均业绩计算,债券投资能力排名前10位的基金公司分别为:民生加银、天治、长城、浦银安盛、交银施罗德、工银瑞信、易方达、泰信、万家、中银,债券基金平均收益分别为13.47%、11.95%、10.51%、10.14%、9.96%、9.95%、9.86%、9.63%、9.37%、9.36%。

截至2012年末,资产管理规模在600亿元以上的基金公司共有16家。按各公司旗下债券基金平均收益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工银瑞信、易方达、中银、南方、鹏华、富国、华安、博时、华夏、建信、汇添富、上投摩根、嘉实、银华、大成、广发。前三名工银瑞信、易方达和中银的收益分别为9.95%、9.86%和9.36%。

这些公司的固定收益资产管理规模平均在464亿元,规模最高的易方达则达到843亿元。

固定收益产品平均收益率后5名基金公司,分别为长盛、益民、华泰柏瑞、广发、东方,分别为-3.35%、1.76%、2.24%、2.67%、2.80%。其中3家总部在北京,长盛是唯一2012年收益率为负的基金公司。

相比股票型基金,债券基金的业绩更要靠长期的沉淀。固定收益类投资者更注重基金收益的稳定、低波动和可预期性,因此考察一只债券基金,仅仅看短期排名并不能挑出佳品,长期表现更为令人信服。从过去5年债券前十基金及前十家基金公司来看,投资可靠性明显高于同类,这类基金主要集中在部分银行系,以及固定收益投研稳定且实力雄厚的传统强势类中大公司。

以易方达为例,2012年易方达稳健收益A年度收益率为13.64%,排名同类基金第二名;易方达稳健收益B年度收益率为13.93%,排名同类基金第三名。且这些基金年度业绩较为稳定。

这源于早在2010年,易方达就意识到固定收益必须强调业绩持续稳定、波动率要小。在这一思路下,易方达基金对产品业绩的考核不是仅看一年,而是看三年甚至五年的累计业绩。在易方达,连续三年都排在业内前1/3或1/4,要比业绩大起大落获得更高的奖励。这种激励导向可以尽量避免基金经理为获取短期高收益采取激进的投资策略。

而根据华泰证券的研究,2012年大类资产配置和杠杆策略成为业绩拉开差距的主因。统计显示,2012年业绩排名居前十的债券基金,上半年回报超过10%的有4只,其他6只基金业绩也并不逊色,均在8%~9%之间;下半年4只业绩已超10%的债券基金中多数未能取得3%以上的净值增长,而前半场业绩在8%~9%之间的基金则全部获得3%以上的回报,部分基金甚至取得5%以上的增长。

而后来居上的债券基金,特点是权益类资产占比上升和杠杆率居高不下或仍在上升。同时,下半年债券市场走势对基金管理人配置能力的考验。多数上半年业绩居前的基金均未能在下半年获得3%以上的净值增长,部分基金甚至不到1%,债券基金的业绩波动性在此可见一斑,说明下半年债券投资的难度加大。

nlc202309021326

业绩较差的债券基金,则主要受累于股票与可转债表现。如下跌6.59%的长盛同禧信用增利,2012年股票仓位一直比较高,一、二、三季度分别为7.25%、11.39%、7.79%。同时在前三季度,可转债配置比重分别高达44.12%、74.94%、47.4%。

债市难现去年盛况

债券基金经历了2012年的小牛市,在2013年1月股市的上涨行情中,又迎来可转债基金牛市,同时债券型基金整体也出现了净值波动。如何看待2013年债券市场的投资机会?

接受《投资者报》采访的多位基金经理认为,相比往次,本次股债“跷跷板”效应不会太明显,这一方面与经济的基本面有关,另一方面,股市环境普遍认为虽然优于2012年,但涨幅不会太大。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多位固定收益类产品基金经理认为,2013年债市不会有去年那样的好行情,但债市依然存在结构性机会。

在已经历了2012年的降息降准之后,来自宏观面、资金面、政策面的支撑力度减弱,但经济结构改革、金融市场改革使得债券市场的配置价值有望得以延续。

华泰证券建议关注一级债基和纯债基金。如果中长期品种的利率“天花板”得以确定,专注于债券市场投资的基金能够获得较为稳定的票息收益;对于需要大量配置债券类资产的机构投资者而言,除二级债基外,一级债基同样值得继续推荐,理由是一级债基在减少新股申购收益后,对大类资产配置的投资重心会转移到可转债品种上,在业绩波动性和收益性的平衡上要优于原有的打新债基。

招商证券贾戎莉则认为,从中长期来看,经济回暖、业绩复苏的趋势未变,当前A股的估值水平较低,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长期投资者仍可保持较高的偏股型基金配置。对主动投资的偏股型基金的选择应从长期角度出发,三年以上业绩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华泰证券金融产品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群航认为,2013年度的投基策略应该遵循三条主线:保持对场内高风险品种的密切关注;重点关注两类场外高风险品种;防风险、保收益双管齐下。

对于场内基金,王群航建议依次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基金类别:无限杠指板块;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板块;无限杠股板块;老封基转型。

对于场外高风险品种,王群航建议重点关注传统指数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前者为了能够获取相当于特定股票集合的平均收益;后者为了获取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此外,他建议,2013年对于公司规模很小、股票投资管理能力不高、新基金经理不满一年的产品,进行观望,因为现在可选标的很多。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现状探讨 篇7

1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固定资产对于企业投资的重要性愈发不可忽视, 由于投资手段与管理形式的多样化, 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1. 1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过度化问题

谈到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就离不开固定资产折旧这一紧密相关问题, 因为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是否适度。因为, 就本质上来讲, 折旧其实也是一种费用, 只是这种费用没有在计提期间付出实实在在的货币资金而已, 但是这种费用确实是前期已经完成过的支出, 因而这种支出的收益也将在投资使用的有效使用期内得以实现。具体而言, 从收入的角度上来看,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即资本的回收利用; 从使用的角度出发, 企业固定资产也是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可得,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增长速度不仅远高于GDP增长的速度, 而且也证明了GDP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受投资的影响, 是投资过度的必然结果。大到整个社会, 小到市场企业, 都离不开这个规律,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 企业折旧的速度如果超过了收入增长的速度, 那就能够得出这是由于投资过度所导致的结果。就目前而言, 国内很多企业都存在着这类问题。

1. 2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成本转换率问题

企业固定资产利用率不高, 其中很大一部分也跟转换率低有关, 一是技术落后, 二是设备使用率不高。首先,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 技术日新月异, 设备推陈出新, 新的设备无疑是具有相当多旧设备无以比拟的优点, 但是由于技术更新需要大量的物力财力, 不少企业有心无力, 因而旧的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换代, 从而制约生产发展。再者, 设备得不到最优利用, 比如: 由于设备与工人得不到最优匹配, 而造成设备多、工人少, 或者设备少、工人多等资源浪费现象, 都在很大程度上过多地占用了资金的有效利用。

1. 3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区域性差异问题

由于我国区域发展水平不一, 因而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上也存在着明显不同, 东部发达地区投资最热, 中部地区一般, 西部内陆地区则呈现出相对落后的趋势,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投资规模的分布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构成正相关的关系。

1. 4 中小企业的贷款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先天性资金不足等问题, 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上主要以向银行贷款为主要途径, 但是又由于固定资产的投资时间长、资金量大、还款能力要求高等问题的存在, 银行为了控制自身风险, 往往对于中小企业具有非常严格的考核要求。所以, 中小企业又面临着筹资难度大等问题, 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 固定资产的投资更是无从谈起。

2 针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之前提出的种种问题, 我们认为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2. 1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能力

企业的管理层必须具备相当的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 对于企业盲目投资等现象, 作为管理层必须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对市场动态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调查与充分预估, 准确把握市场脉搏, 认真分析调查结果, 排查风险漏洞, 提出可行性方案, 充分考虑投资是否能够带来经济效益, 警惕盲目投资、过度投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也要提高对于固定资产的风险管理意识, 增强企业资产的风险防范意识, 努力将风险发生的概率控制到最低程度, 为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2. 2 提高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财产, 作为企业管理层必须经常培训岗位职工的责任意识, 加强对于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修, 按时定期地进行检修, 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确保各种设备能够安全良好的运行, 从而提高生产设备的生产效率与有效利用率。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 企业里的科研人员必须不断研究新的工艺手段, 寻求提高设备与资源利用率的方法, 及时的更新换代, 不断推进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2. 3 加强区域间的共同协作

针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区域分布上的差异性问题, 东部发达地区与中部以及西部欠发达地区应该积极建立共同协作关系。作为最发达的东部地区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科技优势不断加强投资, 同时也应该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力度; 加大在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西部地区应该充分发挥地区经济特色, 借鉴学习东部地区在于投资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 加强沟通学习、扩大技术交流活动; 西部地区一方面要积极引入外部投资, 挖掘自身优势, 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劳动力资源, 通过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 4 正确处理固定资产的折旧

很多企业中都存在着不少无法创造经济效益的固定资产, 由于已经无法再使用, 对于这部分资产必须尽快地处理与变卖, 而对于还能够继续进行使用的设备应该采取出租与对外融资租赁以及投资等处理办法, 这样不仅可以将废旧财产变为可利用资金, 增加了企业现金流入, 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资源科学合理的使用。

2. 5 加大对于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

近年来, 国家加大了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政府对于中小企业可以采取注资、参股、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多重优惠措施, 鼓励引导企业资本通过独资、合资、联营、合作、项目融资等众多方式参与投资。为了让企业更好地筹集建设资本, 国家应当更进一步开放市场, 努力建设更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积极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和信用担保等体系, 进一步完善设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担保投资公司、创业机制、投资机制的建设。

3 结 论

通过分析探究,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对于企业而言, 固定资产的投资是其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政府机关部门应该不断完善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的体制机制, 大力拓宽融资渠道, 为企业大力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企业自身也必须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紧跟时代的步伐, 用科学的手段管理固定资产, 建立完善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时时的跟踪管理, 努力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注重实效性、高效性, 让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时刻处于企业管理部门与决策部门的监督之下, 为管理层正确进行决策提供有力参考。同时,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培训管理, 强化其责任意识, 提高其业务水平, 为企业固定资产的系统管理优化升级, 提高产出率。综上所述, 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需要多方协作, 共同努力, 才能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摘要:对于企业而言, 在众多的投资成本当中, 固定资产的投资无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企业要想盈利, 就必须做好固定资产的投资, 通过有效投资、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 是每一个企业都不能忽视的要义。伴随着当前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推进, 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 企业的经营策略无一例外都瞄准了固定资产投资的最大化利用, 本文将就目前国内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现状进行分析, 找出问题, 提出解决办法, 以期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参考文献

[1]钱爱民.固定资产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用[J].财会通讯, 2008 (10) .

[2]魏霞飞, 赵瑞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J].经济与管理, 2006 (S1) .

[3]陈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创建节约型企业[J].现代商业, 2010 (3) .

[4]邓秀超.国有大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初衷[J].交通财会, 2001 (7) .

[5]韦红英.浅析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途径[J].中国外资, 2010 (8) .

[6]胡蓓蓓.浅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 2006 (1) .

[7]岳英哲.如何加强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中国市场, 2014 (25) .

[8]梁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分析[J].中国市场, 2014 (10) .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 篇8

政府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是指国家为了发挥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的功效,一般采取采购、建设、装配、组装等措施,利用政府的公共财政收入对固定的资产进行投资的行为。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是运用绩效审计程序和方法对政府投资的固定资产建设的项目进行综合、系统地检查、分析、监督与评价,并根据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投资提出合理建议的监督活动。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主要包括:(1)针对固定资产是否可以投资进行审查。可行性研究的关键是论证,这就要确保立项的正确。政府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好坏决定了能否减少不必要的投资,更决定了能否得到最高的投资收益。(2)审查概算的执行情况。(3)对政府投资的在建工程项目的完工进度进行严格监督审计。(4)审查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固定资产项目在当初立项时,必然对投资的收益有所要求,其次为了保证投入资金的安全性,还会要求将投资风险控制到一定程度内,但是这些都是在项目并未实施之前做的计划。针对那些在建的项目所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排除,并提前做好预算,有可能固定资产在实际使用中会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导致投入的资金收不回来,达不到原来预计的投资收益等等。

政府固定资产绩效审计的流程主要有:(1)对项目的立项进行审计。(2)前期准备阶段。(3)审计现场实施阶段。(4)审计报告阶段。(5)后续跟踪检查阶段。

2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由于处在发展阶段的政府绩效审计受计划经济影响,部分审计人员的审计观念还比较传统。由于这种认识偏差和思想观念的认识误差,还有部分审计人员认为实施绩效审计会影响审计的真实性。正是由于这些片面的认识导致无法正确的把握政府绩效审计的主旨。

2.1 审计队伍专业素养层次不齐

政府审计人员中大多数都缺乏“财务,信息技术、财经法规”等政府审计过程中所需的专业知识,即使能够基本完成当的基础性财政收支审计,但对于高级别的绩效审计不能有效开展。以某省审计厅2012年底132名审计人员的所学专业情况为例,可以看出会计审计专业人员达到74.24%,其他专业人员累计为25.76%,专业构成明显偏重于财会人员。

2.2 相关法律体系的缺失

在我国既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专门法律规定,也没有绩效审计准则、执业指南、专项法规等分层次的健全有效的法律体系。由于我国绩效审计法律、规范的滞后和缺乏统一的绩效审计技术和方法的指导,这些原因导致了审计机构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绩效审计时,没有以往的案例作为参考,只能在黑暗中前进,各自去寻找一些适合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策略,这样全国在这些方面做不到统一,没有完整的审计流程管理,必然会对审计结果的确定造成影响。

2.3 审计监督模式存在弊端

在我国,政府的审计机构处于双重领导的体系之中,在业务上实行垂直的上下级管理,但人事属于同级地方政府管辖,开展审计工作的资金来源由地方财政划拨。这使得上级审计机关对其下属的审计单位的业务管辖权通常受到地方同级政府的牵制或阻碍,这种制度体系的设置使得对固定资产的绩效审计监督长期处在模棱两可的环境中,无法真正做到审计机构作为第三方的公允性,不能保证审计机关审计地位的独立性、削弱了审计报告披露的程度等等,这些都干涉了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正常发展。

2.4 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不完善

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是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在发布审计报告的根据。因此,为了控制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并帮助他们在审计报告中做出客观的评价,要建立适当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绩效审计工作顺利发展。

由于政府绩效审计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行业、各单位,目标复杂多样,对象千差万别,所以要做到绩效审计的标准统一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我国没有绩效审计指标的评价体系,也没有出台相关准则性质的文件。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在实际操作中只是套用行业标准、先进水平等作为标准,缺少未来价值指标、非财务指标、定性指标。由于评价制度不完善,审计工作中用临时性的标准或自行设计的标准,降低了整个绩效审计功效。

3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的策略

针对中国目前的现状,为了发展绩效审计,我们要派出一些人员到有着先进绩效审计经验的发达国家去学习他们的绩效审计理论和实务;同时也应该搞好我们国家自己的针对政府投资固定资产的绩效审计体系制度框架的建设和配套工作,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在目前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社会主意特色的的政府绩效审计体系。

3.1 加强审计人才素质建设

要建立起政府绩效审计的理念,提升政府工作人员对于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认识,使思想上接受并且认同政府绩效审计工作。

加强审计人才专业队伍的建设。一、加强对在职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强审计继续教育的广度,使他们不仅具有财务、审计及计算机方面的能力,同时加强对法律知识、工程知识、行政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后续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拓展其知识领域,通过培训造就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员;二、开展对审计骨干人员的相关绩效审计知识的培训,引导他们深入研究国外先进的绩效审计理论并学习国外优秀成功的政府绩效审计案例;三、应加大对择优录用的新进大学生的培训,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针对性的充实其他专业领域的培训,注重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2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在政府绩效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关的审计执业细则,借鉴国外先进审计经验,结合本国国情,为政府审计人员制定政府绩效审计指南。完善建立起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并建立相关的制度保障审计流程的规范性。将审计机关从政府部门中分离出来使审计机关独立于地方政府,保证政府审计机构审计的独立性,为实施政府绩效审计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真正发挥绩效审计的职能,提升审计部门的效益性、效率性的审计。

3.3 建立绩效审计的标准

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为顺利实施政府绩效审计提供了制度前提。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期阶段,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方面的工作都未能与国际统一的标准接轨,正如刚刚应运而生的绩效审计一样,我们要吸取外国与审计有关的工作经验,建立完备的审计流程框架指标体系。由于绩效审计的标准在法律法规中并无明确规定,故需要审计人员根据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因素,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协商,选择并制定适当的标准。在通常情况下可选择以下标准作为现实选择:一是国际公认标准;二是国家认可的绩效标准;三是计划及预算标准;四是历史标准及审计机关自身制定的标准。只有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审计标准,在审计时,针对统一类型的案例才有审计的可比性。

4 结论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在“十三五”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探索,中国政府审计未来的方向是朝着绩效审计大力发展改革,所以只有促进绩效审计,我们才能与国际审计的主流模式接轨。本文以与政府固定资产绩效审计有关的理论背景研究为切入点,然后从不同方面分析该绩效审计所发生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毕翼,陈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3(21).

[2]屈洪飞.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及其构建方法[J].商业会计,2011(32).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探讨 篇9

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以效益审计为主,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促进加强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因此,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已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战略选择。

一、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重要性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在审计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财务审计的范围,是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系统地检查、分析,根据一定标准评价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的现状和未来,提出提高效益的建议。它不仅涉及到建设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管理情况,而且涉及到投资单位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招标、施工、概预算等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管理活动,该项审计能够对相关单位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是进一步促进建设项目提高管理水平,落实投资责任制,促进投资决策优化,减少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的需要。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以促进改善宏观管理、修改完善相关管理法规和管理制度为出发点,揭露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效益、效果和效率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管理性问题,促进管理,规范秩序。对项目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重点揭露和防止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损失浪费和各种弊端、隐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注重从政策措施以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就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加强宏观管理,保证建设项目优质、低耗、提前完成计划,提高投资效益,是整个投资审计体系和审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和重点

(一)对建设项目立项决策程序的审计

当前建设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工作越来越成为投资项目盈亏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项目前期投资效益的审计,提高投资项目决策的正确性。在审计过程中,主要审查投资决策程序的合法性、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充分性和可靠性,对建设项目投资决策进行跟踪审计是保证工程投资效益的前提,审计的重点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首先要看所提出的项目背景、建设条件、内容及深度能否达到规定的设计需要;其次是审查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的资格、项目论证、审核批准程序;最后是审查技术论证、经济论证、财务投资方案,从而对可行性研究做出的结论进行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审计信息。

(二)对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的审计

设计文件中的设计方案是影响工程造价高低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审计,能够堵塞设计阶段的人为浪费,从而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设计文件主要包括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对概预算文件的审计,重点审查概算的编制依据及审批程序,定额与指标的运用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的专业要求和国家规定的标准,材料与设备供应方式、市场价格与预算价格是否正确,工程量的计算、概预算定额和指标的套用是否合规等。

(三)对建设项目投资决策责任的审计

主要审查在投资决策形成的各个环节上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决策责任制,参与投资决策的每个主体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风险。审查行使项目最终决策权的有关部门、人员是否履行和尊重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的科学结论。

(四)对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及落实情况的审计

资金是项目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对建设项目资金的审计主要审计资金来源及是否落实,配套资金和单位自筹资金(要注意筹资方案是否考虑了相应的措施规避筹资风险)是否按比例足额按期到位。在审计中,如发现资金来源有问题,应如实向批准建设项目开工的机关报告,明确审计意见。

(五)对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审计

对投资项目的管理情况重点审查项目法人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的落实情况。同时审查有无制度不落实、责任不明确、非法转包分包等造成工程质量低劣等问题。通过揭示项目决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工程质量、造成损失浪费等情况,提出加强投资建设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六)对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的审计

抓住资金流程这个主线,从立项、拨付、管理、使用等环节着手进行检查,主要审查有无挪用资金、有无不合理的资金占用、有无虚列支出后转移资金、工程结算有无多计多付工程款、有无商业贿赂(重点是工程专家咨询费、业务活动费、广告费、赞助费等的真实合规),避免基建收入等各种收入不入账,形成账外资金的问题。

(七)对竣工结(决)算的审计

对竣工结(决)算的审计,是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回报率的重要依据。主要审查:一是工程量计算,要注意审计工程的立项过程和工程量计算规则;二是取费标准,重点是施工合同、单位工程造价、工程费用计算过程、设计变更;三是材料差价,对于按系数法计算的材料差价部分,要注意材料差价系数的变化和计算的基数规定,以地方有关主管部门每季度下发的文件为审计标准,注意材料差价系数计取的时间与施工进度的一致性。对于按实结算的材料在审计其价差时,以审计材料用量和材料的实际价格为主。对那些可以据实调整的材料直接审查施工企业的原始票据,特别对装饰材料加强审计力度;四是定额的套用是否正确、合理。

(八)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审计

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体现在项目达到设计能力、投资效果等方面。通过对项目投入使用后的效益审计,一方面,可以评价投资决策是否正确,并对工程项目的效益做出全面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可以分析全方位控制造价方面的不足和欠缺,尽可能找出因主观原因而影响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因素,并加以克服。

三、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审计机构编制人员少,专业门类和知识结构单一,缺乏高素质、综合能力强、懂专业的审计人员;二是对建设项目效益审计没有一个较明确完整的审计指标体系,只是对其中的部分单元,如建设资金收支的合规性,个别已暴露出来的工程质量问题进行了审计,而报告中所披露的直接经济效益的审计成果,很多都是借助于被审项目所提供的资料取得的,存在不客观的情况;三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缺乏一个较明确完整的审计指标体系,因而不能按照审计指标的范围进行审计、比较、评价,现阶段这种审计方式、方法、标准、成果都带有不确定性,给审计人员带来很大困难,审计成果也很难得到社会承认。

四、开展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建议

(一)尽快建立健全投资效益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

依法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原则,只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把投资效益审计确定下来,审计人员才有法可依。近年来出台的《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法律、法规中涉及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较少。要尽快制定系统的、操作性较强的投资效益审计准则,对投资效益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报告形式等作出明确规定,以指导和规范投资效益审计行为,为深化和拓宽投资效益审计提供法律保证。

(二)树立明确的审计目标

要注重项目审计的系统性和风险性,评价不应该仅局限于建设效果和达到预期建设目标,更应着眼于投资机制、建设规划布局、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通过对投资效益做出客观评价,分析投资、预算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减少损失浪费,提高投资效益。

(三)采用灵活的审计方式和方法,制定合理有效的审计计划

审计机关应在掌握国家相关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上,注意在项目审计中收集相关信息,针对不同的审计项目科学制订审计方案,确定审计范围、内容、步骤、方法,选择审计重点环节和切入点,做到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全过程跟踪审计与财务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要对建设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对建设项目建设成本中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披露,通过审计方法的灵活运用加强对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和建设资金使用效益。

(四)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养

对现有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脱产培训和以审代训等方式,造就一支投资效益审计骨干力量。要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审计项目中,可以聘请一些外部专家作为顾问或短期工作人员参与投资效益审计,还可以将一些项目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承担。这样既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又解决了专业人才不足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市场论坛,2007(6).

[2]论我国当前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西北电业,2007(10).

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策略探讨 篇10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建设程序执行、投资计划安排、招投标试行、概算执行、资金使用、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等方面都存有不少问题,甚至违法现象。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投资管理者缺乏对建设项目相关知识的了解,不知道怎么管,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近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建设主体多元化、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建设过程多层次重叠等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管理、协调难度加大,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对后续的项目验收和开展生产带来隐患。

因此,必须通过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来确保实现“质量、进度、投资”三项控制目标,保证资金的使用效果、效率和效益。然而目前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却存在一些问题,如:事后审计偏多,事前介入和事中控制不够,特别是对投资决策程序控制乏力;主要针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真实、合法性进行审计,而忽视了对效益的审计;在工程造价及法律意见方面欠缺专业性。笔者认为,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审计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突出重点,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的作用,将整个工程建设按照其周期合理分段,针对问题多发区进行深入的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并保证其有效实施,以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

二、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策略

企业开展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工作,主要由内审机构实施。首先,建立具有较高地位的临时审计机构。在工程建设指挥部中设立与工程管理职能组平行的审计组,对项目总指挥负责,必要时直接面对单位一把手,这样就保证了审计人员的地位,有利于顺利开展审计工作,也有利于审计意见迅速传达至决策者。其次,充实内部审计队伍,鉴于企业自身审计力量可能存在的不足与专业知识匮乏,可以通过公开招标,聘请了专业的工程造价事务所,由其提供造价咨询服务,由事务所派出相关人员组成项目管理部,协助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再次,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审计策略并付诸实施,结合企业基本情况,比照国内外基本建设领域,确定工程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如:基本建设程序、招投标、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等,在与事务所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制定审计工作方案,将这些问题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方标注出来,以便在实施过程中特别关注,制定了具有极强针对性的审计策略,具体审计策略包括:

(一)工程前期论证程序、资料审计

进行前期论证程序、资料审查,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批复报告、调整批复、设计任务书和资金到位证明等有关资料。审查工程项目的批准手续是否完备,建设条件是否具备;审查工程项目资金来源是否合法合规,以及资金是否落实。

(二)工程招投标阶段的审计内容

重点包括:

1.招标文件的审核。即审核招标文件、招标答疑文件及招投标程序审核。

2.投标文件的审核。包括:

①对工程招标结束后的中标人或中标候选人的投标文件中有关问题反复进行分析,审查全部报价数据计算的正确性,分析报价构成的合理性,特别是对投标报价中工程量偏离较大,以及明显背离市场平均水平的价格和价格组成要素作重点分析。

②审查综合单价及措施项目清单报价等竞争性费用是否合理,规费及税金是否按规定计取。

③审查有无故意对清单子目不予报价和采用不正当的投标技巧及低于成本报价的竞争行为。

④审查投标文件是否响应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的要求。投标书中报价的风险均为投标单位的风险。

⑤对投标报价进行分析。对报价本身的正确性、完整性、合理性进行分析,写出报价分析报告意见,提醒相关部门作出相应对策。

(三)施工合同的审计内容

主要包括:

1.审查当事人是否具有签订该合同的法定权力和行为能力,是否接受委托以及委托代理的事项、权限等。

2.审查合同价款与招投标确定的工作内容和价款是否一致,隐蔽工程验收的内容和程序是否完整,工程变更条款内容是否清晰、完整,程序是否合理,确定材料价格的条款内容是否表述清楚,定价原则是否合理。

3.审查工程进度款支付条款是否完整,付款办法及支付时间是否合理,对不合理的付款提出改进意见。

4.审查索赔条款内容是否完整,索赔时间及程序是否与有关规定相符。

5.工程结算方式是否与招标文件所确定的方式一致。

重点审查内容为合同价款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其中:对固定合同价的审查侧重于固定合同总价或单价所考虑的价格风险因素的合理性及其包括的范围;对可调合同价的审查重点是可以调整的范围和计价方法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对成本加成合同价的审查重点是工程成本计算依据是否合理合法,计价是否准确。

(四)施工阶段的审计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隐蔽工程现场核查;工程进度款(分期结算)的审核;工程洽商、变更的审计;主要材料及设备采购审计;暂定金额的审计;工程索赔款审计;合同履行审计。

1.隐蔽工程现场核查。主要检查隐蔽工程的真实性、准确性,包括:参与工程项目基础实物工程量的收方,检查有无按有关规定进行收方,核实实物工程量;参与土石方成份及外运运距的确认,检查有无按有关规定进行认定,核实土石方成份及外运运距;审查隐蔽工程及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完整。

2.工程进度款(分期结算)的审计。根据工程合同规定的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结合工程进度及预付款项和工程监理情况,审查经工程项目管理部门签证的“工程价款结算账单”处理程序是否符合规定,金额是否正确,并提出资金支付建议。

3.工程洽商、变更的审计。主要审查工程项目洽商、变更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重点包括:设计变更的处理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变更手续是否完备;设计变更的内容及变更的作业数量是否真实;设计变更价款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核定设计变更价款。

4.主要材料及设备采购的审计。重点审查设备、主要材料价格的真实性、合理性。审计人员应参与设备、主要材料价格的询价与核定工作,参与并监督采购招标活动,对设备、主要材料的采购程序、价格提出审核意见。

5.暂定金额的审计。暂定金额项目根据工程招标审批的规定进行二次(专业施工)招标,重点审核招标文件及主要合同条款,确保暂定金额部分应与原合同原则一致,避免同一工程出现两种不同原则或计价方式;暂定金额应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并落实招标的组织工作。

6.工程索赔款审计。重点审查下列事项:工程索赔是否有合同依据、是否提供原始资料,索赔手续是否完备;索赔内容是否合理,索赔款计算是否正确;索赔费用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7.合同履行审计。重点审查内容包括:合同是否按规定的条款执行,有无更改合同的行为;因安全施工、不可抗力、合同分包、工程转包、技术工艺、文物或障碍物等事件对合同履行所产生的影响,由此而带来的合同变更情况;合同价款的变更或增减费用的合理性、合规性和合法性;各合同单位是否严格履行合同,注意防范、规避索赔事项发生,及时准确搜集反索赔资料、证据等。

(五)工程竣工结算的审计内容

主要审核竣工工程项目造价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重点审核以下事项:

1.竣工结算资料是否齐全,编制依据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

2.竣工工程内容是否符合施工合同条件要求,工程量的计算是否正确;

3.分项工程结算单价是否符合合同规定或招标文件的规定,量价分离的工程项目的取费是否合理合规;

4.设备与主要材料的价格是否符合核定的价格,是否严格执行定额单价;

5.费用、利润、税金的计算是否符合规定,注意各项费用的计量和计算误差;

6.合同变更价款的计算是否真实、准确;

7.材料价差和按实结算的费用计算是否正确;

8.核定工程实际造价等。

(六)竣工财务决算的审计内容

1.工程项目建设程序和组织管理审核内容: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建设程序的内容是否合规,资料是否齐全;项目是否实行“四制”即:法人制、监理制、合同制和招投标制;是否取得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和开工证;施工单位资质和工程要求的资质是否相符;是否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必要的工程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工程项目的内控制度是否齐全;竣工验收手续是否齐全。

2.工程竣工决算报表的审查内容:

①对竣工决算报表进行初步的分析,将竣工决算的实际数据与概算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并结合,确定重点审查和关注的领域;

②对资金来源的审核:各项资金的到位情况,是否与工程建设进度相适应;结余资金和基建收入是否按照基本建设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处理;是否有挤占、截留、挪用、转移建设资金等问题;其他资金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合规性。

3.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的审核内容:获取或编制建安投资明细表,核对明细账与总账、报表的余额是否相符;建安投资项目、规模是否经授权批准;抽查建安投资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建筑安装投资的会计核算否符合基本建设财务制度的要求;建安投资的结算手续是否完备、合规;工程结算是否取得合法的发票;甲供材结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建安投资账户期末余额构成内容,并到工程现场实地观察,了解工程项目的实际完工进度;建安投资的相关合同是否符合《合同法》及相关法规的有关规定;是否按照有关规定留取施工单位质量保证金;收尾工程的真实性;建安投资是否已在竣工决算报表上恰当披露。

4.设备投资的审核内容:获取或编制设备投资明细表,核对明细账与总账、报表的余额是否相符;设备采购项目、规格型号是否与初步设计相符;抽查设备投资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建筑安装投资的会计核算否符合基本建设财务制度的要求;设备的保管、出入库手续是否符合相关制度的规定;设备的购置成本是否准确;收尾工程的真实性;与设备投资相关内容的核算是否符合基本建设制度的有关规定;设备投资是否已在决算报表上恰当披露;是否按照规定留取供货单位质量保证金。

5.待摊投资的审核内容:获取或编制待摊投资明细表,核对明细账与总账、报表的余额是否相符;抽查年度待摊投资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待摊投资的会计核算否符合基本建设财务制度的要求;建设单位管理费总额是否符合规定;招待费占建设单位管理费比例是否符合规定;待摊投资的分摊标准是否合理;预计发生待摊投资的真实性;待摊投资是否已在决算报表上恰当披露。

6.其他投资的审核内容:获取或编制其他投资明细表,核对明细账与总账、报表的余额是否相符;抽查其他投资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其他投资的会计核算否符合基本建设财务制度的要求;预计发生其他投资的真实性;其他投资是否已在决算报表上恰当披露。

7.往来款项审查内容:获取或编制其他投资明细表,核对明细账与总账、报表的余额是否相符;是否有占用项目资金的现象;抽查往来款项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核实往来款项,判断是否存在坏账的可能;往来款项是否已在决算报表上恰当披露。

8.其他相关事项的审核内容:实地盘点交付使用的资产,审查交付使用资产的真实性,确定交付使用资产的所有权;专储投资、待核销基建支出的核算是否合规、合理,成本计算是否准确;收尾工程是否属于已批准的工程建设内容,并审查预留费用的真实性。

9.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的审核内容:审查说明书的内容是否完整、真实、客观。

(七)其他需要重视的工作

1.针对重点管理内容制定专项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针对组织机构设置、资金管理、合同管理、招投标管理、变更洽商管理、材料采购管理等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制度,形成以制度约束行为、以制度规范管理、以制度促进进度的管理体系。

2.应充分利用监理、项目管理公司的力量开展工作。对于工程建设中的一些隐蔽工程等工程进度,审计人员不可能始终在现场,所以就督促监理公司、项目管理公司发挥现场总工程师及各专业工程师的作用,强化其职责,加强监督,利用其工作成果作为审计的基础资料,既能保证现场的施工效果,又便于实现审计效果。

三、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把握监督职责,注意不要“越位”

在审计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要将问题提交工程管理者,可以提供建议,但是不要代行其责。现实中很多工程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工程管理者都希望拉着审计部门一起做,表面上全都听从审计的建议,实际上是将审计推向了工作前沿,自认为所作的工作都要审计来审查,还不如直接由审计来做,这样就使审计处于“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局面,是不符合要求的,所以,审计人员要牢记自己的职责:监督为主,间接参与管理,参与管理也只是提供一些建议,一定不能代替管理部门的工作。

(二)主动协调、沟通

内部审计工作对协调沟通有很高的要求,规范管理程序、控制成本造价,都是对建设各方的约束,而且往往还伴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审计机构作为监督者,应该主动与本单位建设人员加强协调,谋求共识,统一立场,共同对外。对各承包方,应坚持原则,有理有据,切实维护本单位的利益.同时也有相应的灵活性,促进在有争议的问题上尽快达成一致,以按时保质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不能简单地把问题提出来,放在桌面上,应积极督促工程管理者,协调各方尽快解决问题,否则就会影响进度,对审计工作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三)提前介入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民增收 篇11

关键词: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民收入;协整 ;方差分解

中图分类号:F323.9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7.011

Abstract: Rural basic, productive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can breeds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and perfect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activate of capitalization, securitization of the rural "three right" elements, realize bidirectional benign movement of factors of produc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creased the farmers' income effectively. This paper analysed the effects of rural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on farmers' income using an econometric model, based on the relevant data from 1991 to 2011.The research showed that there existed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and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fixed asset investment and farmers' income, rural fixed asset investment could increase the farmers' income with strong endurance and greater efforts, and reduce urban-rural income gap.

Key words: rural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farmers' income; cointegration; variance decomposition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是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三农”问题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决定因素,它是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在农村,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落后,有巨大新增投资需求,所以必须继续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稳住农村持续转好的发展局势,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搞好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仍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将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角度出发,分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的增收效应。

舒尔茨[1]结合农村经济增长考察了资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最早将资本应用于农业和农村领域,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基础设施等公共性很强的领域的投资,尤其是人力资本投资。英国经济学家莫利特(J A Morrit)通过对比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农业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相关性,同时Mollet论证了农业的投资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正比关系。Antle[2]使用1965 年的农业总产出数据对19个发达国家和47个发展中国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增收。Queiroz等[3]通过对美国1950—1988年面板数据的分析发现,美国的人均道路长度同人均 GDP 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农民人均收入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发现,1965—1993年我国农业产出不断增长,其中农业科技投资功不可没[4]。正如其他学者研究发现,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5-6]。惠宁等[7]的研究发现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异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Prodrecca等[8]实证分析了固定资产投资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也得到了张湘江[9]的研究证实。

农业收入仍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对于农民增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在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财政部科研所1996年研究发现建立新的涉农业务投资机制,扩大对涉农业务投资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率,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孔荣等[11]从增加非农就业机会(减少农业就业)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两个角度分别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在整体上对农民收入产生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呈现出阶段性变化过程。这一研究结论同时也印证了姚耀军等[12]的研究,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对效率呈递增趋势,但随后由于政策等原因农村固定资产投向农业的相对效率呈递减趋势,总体来说具有积极影响。 莫连光等[13]从增加农民纯收入的视角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展开研究,发现当前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中搞好农业类固定资产投资处于重中之重,其次是科教类固定资产投资,最后是交通、能源等其它类固定资产投资,同时指出政府应加强向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固定资产力度 [14]。

那么,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其直接与间接效应如何?笔者剥离了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及非农就业对农民收入产生的影响,通过建立动态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深入阐释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以期为农村投资提供决策参考与经验支持。

1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

1.1 模型设定、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1.1.1 设定模型 研究农村固定资产投资(A)与农民收入(I)的关系,根据理论分析引入其他控制变量(X),建立以下函数模型:

1.1.2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本文实证部分样本区间为1991—2011年的全国数据,所有原始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考虑到统计口径的变化,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了重新的计算处理;另外,为了避免时间序列数据的异方差性,笔者在剔除价格因素的基础上对一些变量进行了对数变换,最终指标为农民收入指标lnI、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指标lnA、农村经济发展指标lnRGDP、农业机械总动力指标(lnM)非农就业指标lnFN。笔者所采用的各原始指标的定义如表1所示。

1.2 实证分析过程

1.2.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为使实证结果更加可信,防止“伪回归”的产生,本文对各个变量序列进行了平稳性检验,采用eviews6.0软件,选择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检验法对本文实证研究部分所涉及的各个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检验结果可知,变量lnI、lnA、lnRGDP、lnM和lnFN在5%、10%显著性水平下都是非平稳的,一阶差分后在5%、10%的临界值下都是平稳序列,因此各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1.2.2 协整检验 协整是指多个非平稳经济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协整检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回归残差的协整检验,一种是基于回归系数完全信息的Johansen协整检验。根据上文理论模型,我们采用基于回归系数完全信息的Johansen协整检验,检验变量序列间的协整关系。Johansen协整检验首先需要确定VAR模型的结构,我们采用eviews中JJ检验的原始模型:

协整方程表明农民收入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力呈正相关关系,这与理论分析结果是一致的。但非农就业对农民的增收效应没有得到数据证实。

1.2.3 Granger因果检验 根据以上的实证分析结果可知,农民收入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非农就业比例存在协整关系,但是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相互影响关系,需要进一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根据AIC和SIC准则综合判断,最优滞后阶数取2,表6汇总了因果关系检验结果,结合计量经济分析中F检验和P检验可得如下结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民收入的Granger原因,而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和非农就业不是农民收入的Granger原因,即非农就业对农民的增收效应也没有得到数据的支持。

1.2.4 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进一步反应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证实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经济发展是农民收入的格兰杰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进行方差分解分析,可以了解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及其他控制变量是否为造成农民收入波动的主要来源及其相对重要性。基于Cholesky因子的方差分解结果如表7所示,可以看出,农民收入的变化主要来自其自身冲击的影响,但该影响随着时期的延续逐渐减弱。在第二期时,农业机械拥有总动力量对农民收入波动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但随着时期的延续,从第三期开始,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波动的贡献率最大,并一直延续到第十期且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波动的贡献率随着时期的延续呈递增趋势,这说明从长期看农民收入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且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

2 结论及政策建议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的增收效应到了理论和实证的支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村经济发展和非农就业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村固定资产的增加可以带来收入与投资的良性循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建设新型的城乡关系。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的增收效应不仅体现在量的规模上,还存在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优化。第一,深化国民收入分配改革,逐步消除固定资产投资的城乡二元性,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的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扩大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第二,在加大农业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加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统筹性管理,优化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引导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流向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投资绩效;第三,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充分发挥财政金融的政策引导效应,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第四建设并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市场,实现经济性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双向良性流动,激活农村生产要素的资本化步伐。

参考文献:

[1] T W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 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2] Antle J M. Infrastructure and aggregat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international evidence[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 1983(3) : 609-619.

[3] Queiroz C A, Gautam S. Road infra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ome diagnostic indicators[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1992.

[4] Fan S G,Philip P. Research, productivity, and output growth in chinese agriculture[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7, 53(1):115-137.

[5] 倪心一.国外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1992(7):58-63.

[6] 许江萍.1991年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回顾与思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11):19-23.

[7] 惠宁,熊正潭.城乡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研究——基于1980—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45-52.

[8] Podrecca E, Carmeci G. Fixed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New results on causality[J].Applied Economics, 2001(33) :97-107.

[9] 张湘江.改革后我国农民收入和农业投资的相关分析[J].农业经济,1999(8):24-25.

[10] 马铃,刘晓昀.发展农业依然是贫困农户脱贫的重要途径[J].农业技术经济,2014(12):25-32.

[11] 孔荣,梁永.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9(4):47-52.

[12] 姚耀军,和丕禅.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绩效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4(4):51-54.

[13] 莫连光,陈光焱.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农民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3):82-87,144.

初探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 篇12

一、概念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 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 (局部和全部更新) 、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为了更好地研究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我们首先会对其概念作出具体的解释说明。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资产投资和更新状况, 因此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 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

二、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会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管辖权问题

尽管我国当前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获得了较大发展, 但是在实践中依旧出现了较多的会计投资问题, 其中一个十分主要的问题就是会计管辖权问题, 所谓的会计管辖就是各个不同的会计机关应该结合业务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出自己应该管辖的范围, 从而充分发挥各个会计部门的职责, 帮助企业提高会计管辖效率。随着跨国经营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 国家有必要加强对跨国经营活动的会计管理, 这就必须综合使用地域原则和所有权原则对我国的会计管辖权重新进行界定。按照这种“混合原则”。家的会计管辖范围具体包括: (1) 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 (或行政、事业) 单位, 包括国营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单位; (2) 我国企业集团的国外分公司和子公司。

2.会计绩效性问题

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会计投资来说, 绩效会计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部分, 而我国当前的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投资中还存在着严重的会计绩效问题,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固定资产会计投资和处理效率的提高。所谓的绩效会计就是指各个会计部门的职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的高新科技来进行资源和信息的收集, 从而给相关的管理者提供足够的数据, 帮助企业对当前的会计业绩进行合理的分析, 最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方案。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收入, 而固定资产的投资可以给企业带去较大的经济收益, 因此企业应该不断提高对固定资产会计投资的重视度, 只有提高了会计绩效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 从而给企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 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会计技术手段及其人员知识结构的问题

当前的企业尽管发展速度很快, 但是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和会计控制的不科学, 导致企业在进一步发展时遇到了很多困难, 许多企业盲目追求营销绩效, 忽视了对自身内部固定资产会计投资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导致企业的发展理念、营销策划和市场环境严重脱节, 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 企业的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 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借助高新技术进行生产和销售, 而当前的会计人员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度普遍较低, 因此无法借助计算机来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 而会计行业往往会出现较多的数字, 如果无法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 那么会计行业的核算效率则就无法提到提升。因此, 我国会计行业的人员技术手段较低这一问题应该得到重视, 要想不断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会计效率就应该加强对员工技术的培训, 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市场的需要。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会计行业的发展, 而我国存在着普遍的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的情况。会计行业和一般的行业不同, 会计业务种类较多, 因此涉及的领域范围较广, 这就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财务、经济、管理、工程技术、计算机等不同专业的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需要, 不断提高其工作效率。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提高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优化的重视度,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储备, 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效率。

三、解决固定资产投资会计存在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1.扩大和加深投资活动会计覆盖面, 并全面开展全过程会计

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方法是企业实施会计内部控制所采取的手段、措施及程序等。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方法有多种多样, 需要根据企业的经济活动和控制内容, 采取最适合最有效的策。即使是同样的经济业务, 采取的控制方法也因不同的单位、不同的时期而变得不尽相同。因此在解决当前固定资产投资会计存在的问题时应该扩大和加深投资活动会计的覆盖面, 立足于整体, 找出最为全面与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会计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会计得到有效的管理。在对固定资产会计投资进行管理时应该根据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实际情况做好分工, 首先应该充分了解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需要, 这是投资前的必要准备, 然后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资料的回收和管理工作, 最后再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管理来进行资金回收工作, 只有做好了这三个不同阶段的工作才能保证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效率有所提高。

2.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固定资产投资绩效会计

会计行业在运行过程中对财务报表的要求要高, 需要保证相关的财务报表既可以充分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 又要保证在计算财务报表时充分符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只有完成了合法有效的财务报表, 企业的运行状况才能得到真实反映。企业在运行时往往需要借助会计才能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把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而管理会计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这是因为管理会计可以给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充足的信息来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 因此从根本上来说, 管理会计是将管理学和会计学有机结合的一门理论思想, 对于会计的运行有着重要影响。我们根据管理会计的特点将其分为较新的管理会计和基础的管理会计, 尽管二者有着较多区别, 但是都是构成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对固定资产投资会计进行管理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绩效表, 这样才能真实的反映出实际的固定资产投资会计情况, 从而帮助决策者更好地进行分析, 及时发现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会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从而对当前的发展方案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变, 这样才能符合我国市场的需要, 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运用各种手段弥补和解决固定资产投资会计技术

第一, 企业在对软件进行建设和开发时, 应该做好对原有软件的保护工作, 同时还应该结合企业当前实际业务的需要来开发出新的软件, 这样才能不断优化企业的软件购置, 借助健全的软件设备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满足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技术需要。因此企业应该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段来弥补和解决当前固定资产投资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才能不断促进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投资的发展。

第二, 对于企业来说, 只有具备了健全的硬件设施才能促进其他业务的发展,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 企业应该做好硬件设施的建设工作, 最主要的两方面就是相关的计算机设备购置工作, 另一方面则是局域网的建设, 只有做好了这两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不断完善相关的硬件设施。

第三, 对于会计行业来说, 无论是外部环境, 还是内部准则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会计业的运行, 而会计准则的制定则是会计业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我国当前的市场制度正在不断完善, 相关的会计准则也基本符合会计发展的要求。要想保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效率, 就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预算跟踪+ 联网核查”的会计模式, 这样才能全方位的对固定资产投资会计进行监督。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要想对固定资产投资会计进行更好地分析, 首先应该对会计这个概念进行具体的介绍。会计出现于人类社会中, 并且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 而不同阶段的社会的会计特点也有着较多的不同之处, 我们将会计发展的阶段分为三个不同部分, 分别是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会计真正开始发展起来是从近代会计开始的,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运行, 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现会计制度, 对市场造成了巨大影响。而会计学的实际发展程度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会计人员的影响, 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其他技术水平不仅会影响到一个企业的会计核算效率, 还会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会计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要想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会计获得一定的发展, 就应该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重视度, 分配合理的资源去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 帮助会计人员掌握更多的知识, 可以借助高新技术来进行会计业务处理,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术, 从而很好地适应市场, 推动企业的转型和升级。

四、结语

对于企业来说, 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 就要结合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将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市场相结合, 不断完善当前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 就要结合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将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市场相结合, 不断完善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制度, 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都有着相同的作用, 都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企业地发展, 因此企业应该提高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的重视度, 保证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只有这样才能指导企业较好的发展。

摘要: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 我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 各行各业的经济利润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开始出现并且迅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一般所说的中小型企业指的就是那些本身规模不大、经济实力有限, 但是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企业, 这些企业尽管已经获得了较大发展, 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能力十分薄弱, 限制了中小企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中小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能力, 因此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说明, 并且提出一定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企业资产,固定资产投资,会计处理

参考文献

[1]陈玉健.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评价审计[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04) .

[2]张继明.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审计, 2012 (04) .

[3]黄颂翔, 朱俊.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 2012 (11) .

上一篇:餐厅网络运营服务系统下一篇:识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