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2024-09-19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共12篇)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篇1

1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的相关理论概述

政府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是指国家为了发挥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的功效,一般采取采购、建设、装配、组装等措施,利用政府的公共财政收入对固定的资产进行投资的行为。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是运用绩效审计程序和方法对政府投资的固定资产建设的项目进行综合、系统地检查、分析、监督与评价,并根据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投资提出合理建议的监督活动。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主要包括:(1)针对固定资产是否可以投资进行审查。可行性研究的关键是论证,这就要确保立项的正确。政府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好坏决定了能否减少不必要的投资,更决定了能否得到最高的投资收益。(2)审查概算的执行情况。(3)对政府投资的在建工程项目的完工进度进行严格监督审计。(4)审查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固定资产项目在当初立项时,必然对投资的收益有所要求,其次为了保证投入资金的安全性,还会要求将投资风险控制到一定程度内,但是这些都是在项目并未实施之前做的计划。针对那些在建的项目所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排除,并提前做好预算,有可能固定资产在实际使用中会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导致投入的资金收不回来,达不到原来预计的投资收益等等。

政府固定资产绩效审计的流程主要有:(1)对项目的立项进行审计。(2)前期准备阶段。(3)审计现场实施阶段。(4)审计报告阶段。(5)后续跟踪检查阶段。

2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由于处在发展阶段的政府绩效审计受计划经济影响,部分审计人员的审计观念还比较传统。由于这种认识偏差和思想观念的认识误差,还有部分审计人员认为实施绩效审计会影响审计的真实性。正是由于这些片面的认识导致无法正确的把握政府绩效审计的主旨。

2.1 审计队伍专业素养层次不齐

政府审计人员中大多数都缺乏“财务,信息技术、财经法规”等政府审计过程中所需的专业知识,即使能够基本完成当的基础性财政收支审计,但对于高级别的绩效审计不能有效开展。以某省审计厅2012年底132名审计人员的所学专业情况为例,可以看出会计审计专业人员达到74.24%,其他专业人员累计为25.76%,专业构成明显偏重于财会人员。

2.2 相关法律体系的缺失

在我国既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专门法律规定,也没有绩效审计准则、执业指南、专项法规等分层次的健全有效的法律体系。由于我国绩效审计法律、规范的滞后和缺乏统一的绩效审计技术和方法的指导,这些原因导致了审计机构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绩效审计时,没有以往的案例作为参考,只能在黑暗中前进,各自去寻找一些适合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策略,这样全国在这些方面做不到统一,没有完整的审计流程管理,必然会对审计结果的确定造成影响。

2.3 审计监督模式存在弊端

在我国,政府的审计机构处于双重领导的体系之中,在业务上实行垂直的上下级管理,但人事属于同级地方政府管辖,开展审计工作的资金来源由地方财政划拨。这使得上级审计机关对其下属的审计单位的业务管辖权通常受到地方同级政府的牵制或阻碍,这种制度体系的设置使得对固定资产的绩效审计监督长期处在模棱两可的环境中,无法真正做到审计机构作为第三方的公允性,不能保证审计机关审计地位的独立性、削弱了审计报告披露的程度等等,这些都干涉了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正常发展。

2.4 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不完善

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是政府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在发布审计报告的根据。因此,为了控制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并帮助他们在审计报告中做出客观的评价,要建立适当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绩效审计工作顺利发展。

由于政府绩效审计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行业、各单位,目标复杂多样,对象千差万别,所以要做到绩效审计的标准统一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我国没有绩效审计指标的评价体系,也没有出台相关准则性质的文件。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在实际操作中只是套用行业标准、先进水平等作为标准,缺少未来价值指标、非财务指标、定性指标。由于评价制度不完善,审计工作中用临时性的标准或自行设计的标准,降低了整个绩效审计功效。

3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的策略

针对中国目前的现状,为了发展绩效审计,我们要派出一些人员到有着先进绩效审计经验的发达国家去学习他们的绩效审计理论和实务;同时也应该搞好我们国家自己的针对政府投资固定资产的绩效审计体系制度框架的建设和配套工作,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在目前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社会主意特色的的政府绩效审计体系。

3.1 加强审计人才素质建设

要建立起政府绩效审计的理念,提升政府工作人员对于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认识,使思想上接受并且认同政府绩效审计工作。

加强审计人才专业队伍的建设。一、加强对在职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加强审计继续教育的广度,使他们不仅具有财务、审计及计算机方面的能力,同时加强对法律知识、工程知识、行政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后续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拓展其知识领域,通过培训造就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员;二、开展对审计骨干人员的相关绩效审计知识的培训,引导他们深入研究国外先进的绩效审计理论并学习国外优秀成功的政府绩效审计案例;三、应加大对择优录用的新进大学生的培训,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针对性的充实其他专业领域的培训,注重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2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在政府绩效审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关的审计执业细则,借鉴国外先进审计经验,结合本国国情,为政府审计人员制定政府绩效审计指南。完善建立起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并建立相关的制度保障审计流程的规范性。将审计机关从政府部门中分离出来使审计机关独立于地方政府,保证政府审计机构审计的独立性,为实施政府绩效审计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真正发挥绩效审计的职能,提升审计部门的效益性、效率性的审计。

3.3 建立绩效审计的标准

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为顺利实施政府绩效审计提供了制度前提。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期阶段,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方面的工作都未能与国际统一的标准接轨,正如刚刚应运而生的绩效审计一样,我们要吸取外国与审计有关的工作经验,建立完备的审计流程框架指标体系。由于绩效审计的标准在法律法规中并无明确规定,故需要审计人员根据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因素,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协商,选择并制定适当的标准。在通常情况下可选择以下标准作为现实选择:一是国际公认标准;二是国家认可的绩效标准;三是计划及预算标准;四是历史标准及审计机关自身制定的标准。只有建立起全国统一的审计标准,在审计时,针对统一类型的案例才有审计的可比性。

4 结论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在“十三五”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探索,中国政府审计未来的方向是朝着绩效审计大力发展改革,所以只有促进绩效审计,我们才能与国际审计的主流模式接轨。本文以与政府固定资产绩效审计有关的理论背景研究为切入点,然后从不同方面分析该绩效审计所发生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毕翼,陈刚.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3(21).

[2]屈洪飞.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及其构建方法[J].商业会计,2011(32).

[3]王舒慧.浅谈我国政府绩效审计[J].商业会计,2014(13).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篇2

一、效益审计术语及内涵

二、开展投资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三、投资效益审计的目标

四、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

五、开展效益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前言:首先演示国家审计关注曲线,其次回顾省厅开展投资效益审计情况的大致情况

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份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省厅五年规划要达到1/3。

2003年,投资处就开展效益审计问题赴蚌埠、淮南等市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2004年,随厅领导赴深圳、浙江学习考察效益审计,并在合徐北高速公路审计中试点。2005年,省厅实施淮北矿业集团许疃煤矿投资效益审计,安排各市审计机关完成1—2个投资效益审计项目(由于投资处人员变动,该项目工作是否完成,没有考核)。

2006年,省厅参加全国投资审计专业会议,专题研讨投资效益审计问题,实施淮南矿业集团张集煤矿二期工程投资效益审计。

一、效益审计术语及内涵

什么是效益审计?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还没有权威的定义。(演示香港审计署网页)效益审计在不同的国家使用不同的术语来表达,其内容也各有侧重。美国审计总署使用绩效审计术语;加拿大则称为综合审计;在瑞典称为效果审计;英国称货币价值审计(Value-for-Money Audit)。有的翻译为价值为本审计。

效益审计称谓如此之多而不统一,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效益审计在做法上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特点,从而形成不同的术语。在加拿大之所以采用了“综合审计”术语,是因为加拿大把传统的财务审计与效益审计结合起来,用综合性的审计(Comprehensive Audit)工作方式实施审计。从而形成了“综合审计”这一术语。在加拿大“综合审计”指的是一种审计工作的方式,而不是一个审计种类的概念。

效益审计在澳大利亚称为效率性审计,这是因为在澳大利亚只对审计目标的效率性和经济性进行审计,不进行效果审计。故在术语上使用的是效率审计(Efficiency Audit)。

效益审计在瑞典称为效果审计(Effectiveness Audit)。因为在瑞典重点进行的是效果评估。

二是翻译不同而形成使用术语的不同。香港审计署沿袭的是英国的术语。英文为Value-for-Money Audit。按习惯可译为“货币价值审计”,但在香港审计署却翻译为“衡工量值审计”。此外,国内有不少文献将绩效审计根据其英文Efficiency Audit直译为“效益审计”,或者是将英文Performance Audit译成效益审计。

三是习惯使用某一种术语来表示效益审计。目前,效益审计在不同的国家,乃至同一国家不同的领域之间因习惯不同而形成对效益审计使用不同的术语来表示。如:在美国的政府审计领域、内部审计领域、民间审计领域之间就分别采用了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经营审计(Operational Audit)、管理审计(Management Audit)三种不同的术语表述。另外,1 我们国家不少审计文献也将西方绩效审计和我国的效益审计视为同义词使用,认为效益审计就是西方的绩效审计,亦为习惯使然。

尽管世界各国政府审计机关对于效益审计范围的界定各不相同,但总体说来,效益审计都是对公共资源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的审计。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效益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对公共资源的使用和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效益审计的三个要素。

经济性(Ecomony)是指以最低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简单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节约;效率性(Efficienty)是指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包括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简单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讲究效率;效果性(Effectiveness)是指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简单地说就是是否达到目标。

例如,对某医院大楼项目进行的效益检查就可能包括下列三个方面或其中的某一方面:

1、经济性:根据投标、合同以及项目控制程序确定医院及其附属设施是否根据要求按照规定的时间并用最低的成本或在批准的费用范围内建成,有无浪费;

2、效率性:病房、病床、手术室和设备的使用情况;医疗和行政管理人员的配备和结构如何;服务是否完善,维护、管理和资源分配系统是否有效率等;

3、效果性:是否缓解了居民就医难的状况,比如,病人排队等候现象的减少,手术实施次数的增加,诊断及治疗比例的提高等;是否促进了公众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死亡率是否下降等。

效益审计实现方式多样性的特点很明显,各国在称谓、法律框架、目标、形式、内容和做法等方面都不尽一致。李金华审计长指出: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效益审计之路,不能照 搬国外绩效审计的模式。李审计长还指出:“目前我们的绩效审计应称为效益审计更为合适,投资审计也就是效益审计中的一种,投资审计实质上就是目标审计,按概算所制订的目标进行全过程审计,最后评价其目标达到和完成情况。”

石爱中副审计长也提出:效益审计要走综合审计的路子。

审计署五年规划: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分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在效益审计的初期应以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为重点,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二、开展投资效益审计的必要性

1、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国家审计机关从单一的财务审计逐步向财务合规合法审计和效益审计并重转变,有利于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加强宏观调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投资效益审计不仅要考虑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投资规模的适当性,资金使用方向的正确性、使用效果的综合性、使用过程的公平性,还要检查项目建设的宏观性、全局性、公众性、牵动性和对环境(政治、经济、自然)的影响性。要求我们把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长远效益与当前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

对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考查的效益审计可归结为节约成本和增加效益的分析,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问题就是节约资源、节约成本。因此效益审计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必然是有机统一的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资源的节约。实现了节约,资源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是不断完善投资体制、实现投资宏观调控的需要

当前,投资领域的突出问题是投资效益很不理想,包括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的损失浪费和资产流失,建设市场秩序不规范,投资效益差、效率低。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投资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的投资责任和风险约束机制;法制不健全,缺乏规范投资经济运行的法规、标准;投资管理制度不完善,内部缺乏控制,外部监管不力。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审计机关必须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目标和重点,从以往以注重查处违纪违规问题的传统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以机制为中心,注重解决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解决体制不适应、解决法规不健全、解决管理不完善等宏观管理方面问题的效益审计转变。

政府投资是否这到了预期效益,投资效果如何?这就需要通过效益审计予以客观评价。通过效益审计,揭示投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层次剖析投资管理体制中的缺陷和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方面和环节,从而不断完善投资管理体制。对建成项目的效益状况予以综合审计评价并与预期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使政府投资能充分发挥改善投资结构,引导社会投资方向的宏观导向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地发展。

3、是深入贯彻《审计法》的要求以及投资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

《审计法》第二条规定:审计机关对审计行政管辖范围内的“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对效益性进行审计,是审计机关审计目标之一,具体到建设项目审计工作中,就是对投资效益进行审计,包括:建设资金的使用效果,即建设资金的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建设资金的运用效率,也就是合理利用程度;经营性建设项目产生的收益,即经济效益,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建设项目,如教育、科学、文化方面的建设项目,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或经济效益很小,但这些项目却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自1983年审计机关成立以来,我国投资审计主要是以工程管理、财务收支为主体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由于我国尚处于经济改革和转轨的时期,按发展中国家所经历的一般规律,这个时期,建筑市场管理、经济秩序都比较混乱,违法违纪和腐败现象都比较容易滋生。因此,我国投资审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以查错防弊为主要任务,是从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

经过多年的努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建筑市场逐步规范,建设单位管理水平日益提高,检查监督力度不断加大,建设领域中的违纪违规问题有所减少。举一个明显的例子,自1998年国家增发长期建设国债以来,每年都安排了国债建设项目审计,从历年审计结果来看,最初发现挤占、挪用国债资金问题十分严重,而最近两年,已几乎没有挤占、挪用现象。随着项目管理不断完善、行为日渐规范,在日前的建设领域常规项目审计中,仍以查错防弊为重点,审计人员往往会陷入无从下手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适时将投资审计从以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为重点转向以合理性、效益性为重点,即逐步过渡到投资领域的效益审计,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历史使命。投资领域开展效益审计有益于实现投资审计的最终目标,即节约政府投资,减少损失浪费,促进提高投资效益。在国外发达国家,政府投资审计的最主要内容就是效益审计,即围绕评价政府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开展工作。借鉴国外先进审计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从项目审计着手,以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基础,探索在投资领域开展效益审计的新路子和新方法,是今后我国投资审计发展的主要方向。

三、投资效益审计目标 总体目标

具体目标

1、检查项目决策和管理环节,促进加强项目管理

2、以经济效益为基础,全面客观评价项目投资效益

3、促进有关部门和单位科学合理运用和分配资源

四、投资效益审计内容 总体思路

具体内容

1、以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基础的项目决策评价

2、以建设管理为基础的管理责任评价

3、以建设成本为基础的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评价

4、以项目后评估为基础的投资效益评价

五、开展效益审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效益审计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目前,搞好效益审计,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转变观念,增强宏观意识和创新意识

由于传统审计范围狭窄,目的单一,审计人员只是围绕财务收支状况进行审计,所以审计的监督作用十分有限。审计人员受传统审计思维模式的束缚,在实际工作中,就事论事,不能从宏观全局着眼,从机制上、体制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措施。效益审计目的不再是单纯的查错防弊,而更注重通过审计揭示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转变观念,增强宏观全局意识,在审计技术方法上不断探索创新。要改变过去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为多种形式各项内容的综合审计。在方式方法上,要采取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点上微观审计与面上宏观抽样相结合,重点问题审计与跟踪审计调查相结合。在取证模式上,应积极开展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在审计操作技能上,应加快开发、应用审计软件的步伐,建立审计信息网络体系,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并逐步向网络化审计发展。

2、项目选择要充分论证

3、关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 要不要统一的评价标准的争论

结论:要有统一的评价工作体系,不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

一是已有的行业标准。每个行业各有不同的模式、不同的特点,不可能为所有的行业制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因此,我们利用各行业已有的行业标准作为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是一种有效而经济的手段,但前提是审计之前必须对所审计的项目和行业进行充分的了解,收集一些重要的行业标准。

二是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篇3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特点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与其他审计业务相比,有其鲜明的特点:一是审计财务收支的同时还要审计工程建设;二是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大,周期长,内容广,涉及单位多,故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审计监督全覆盖;三是审计波及面广,特别是工程造价审计与各个方面都有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审计存在较大阻力;四是因为需要与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社会工作人员频繁接触,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和道德操守,才能最大化的防范审计风险。

二、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投资事前、事中监督不足

基层审计机关的投资审计多为事后审计,审计机关对立项过程事前介入和建设管理过程中的审查不足,只能揭示已成事实的问题,对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损失浪费难以挽回。

2.对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性审计过少

基层审计机关投资审计对项目的真实、合法性关注较多,审计发现的问题多为反映工程价款虚高,工程建设程序不合规等,至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建设资金投资回报、人民满意度调查等审计事项关注较少。

3.审计结论作为工程结算依据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撑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已确认的工程决算价款与审计部门审计的工程决算价款不一致时如何适用法律問题的电话答复意见》(最高法〔2001〕民一他字第2号),审计是国家对建设单位的一种行政监督,不影响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的合同效力。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应以当事人的约定作为法院判决的依据。只有在合同明确约定以审计结论作为结算依据或者合同约定不明确、合同约定无效的情况下,才能将审计结论作为判决的依据。当施工单位不服从审计结论,以建设单位未按合同结算工程价款而提起诉讼时,法院大多数会判决施工单位胜诉。

4.收集准确的项目资料困难

由于工程建设管理不规范,建设单位普遍存在项目资料不齐全的问题,拖延提交项目资料、审计发现问题后修改项目资料、多次提交同一事项但不同内容的项目资料等行为对审计质量和审计时长的把控造成了严峻挑战。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1.审计独立性不强

基层审计机关不仅受上级审计机关对审计业务的垂直领导,又受同级政府直接领导,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大局。固投审计涉及立项审批、建设审批、竣工验收等多个环节,发改、财政、住建委及其他行业主管部门同样实施监督审查权力,部门之间责权不清,审计易受干扰。且基层审计机关因受人财物条件限制,对固定资产投资事前、事中监督力不从心。

2.审计方式和内容创新能力不足

对投资审计项目进行高质量的审查,发现隐藏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做出优秀的绩效分析,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工程、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以及现场施工工作经验。目前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仍需提高,审计方式和审计内容有待突破。基层审计机关投资审计一线人员普遍不善于进行宏观分析研究和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审计建议,同时缺乏绩效审计客观标准。

3.投资审计立法不健全

首先,在立法方面未明确审计部门的审计结论可直接作为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指标。其次,审计处理措施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缺乏针对性,如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工程最终价款超概算、招标控制价超概算未报批、中标设备单价高于同期市场平均价等问题,对相关责任人(国家工作人员)缺乏明确的处理意见。

4.《被审计单位承诺书》效力不足

被审计单位不重视签署的《被审计单位承诺书》,向审计人员提供审计资料态度不端正,拖延、重复提供资料和修改已提供资料等不配合审计的行为未能严格依规受到惩处。

四、相关对策

1.确保审计机关的权威性

在双重领导模式下,务必树立审计机关在政府投资审计中的主导地位,确保审计机关在审计执法中的权威性。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树立审计人员的职业形象,打造审计铁军。

2.确保审计人员的先进性

对审计事项采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思路,积极探索审计方式方法,在保证审计质量和时长要求的前提下,勇于突破常规审计内容,运用一切合法资源,搜集项目信息,查证疑点问题,探索宏观领域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性的改进意见,为服务领导投资管理决策提供审计依据。同时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法律、管理和经济等专业知识,确保审计人员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先进性,打造学习型的审计队伍。

3.严格依法审计、夯实执法依据

审计务必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审计人员需牢牢树立法律观念,尊重法律,敬畏法律,崇尚法律。对于工程价款审计认定的问题,应要求相关单位在合同中注明“最终工程价款以审计机关审计结论为准”的补充性条款,从而防范审计风险。

4.建立被审计单位审计信用档案制度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探讨 篇4

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以效益审计为主,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促进加强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因此,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已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战略选择。

一、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重要性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在审计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财务审计的范围,是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系统地检查、分析,根据一定标准评价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的现状和未来,提出提高效益的建议。它不仅涉及到建设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管理情况,而且涉及到投资单位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招标、施工、概预算等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管理活动,该项审计能够对相关单位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是进一步促进建设项目提高管理水平,落实投资责任制,促进投资决策优化,减少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的需要。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以促进改善宏观管理、修改完善相关管理法规和管理制度为出发点,揭露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效益、效果和效率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管理性问题,促进管理,规范秩序。对项目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重点揭露和防止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损失浪费和各种弊端、隐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注重从政策措施以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就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加强宏观管理,保证建设项目优质、低耗、提前完成计划,提高投资效益,是整个投资审计体系和审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和重点

(一)对建设项目立项决策程序的审计

当前建设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工作越来越成为投资项目盈亏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项目前期投资效益的审计,提高投资项目决策的正确性。在审计过程中,主要审查投资决策程序的合法性、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充分性和可靠性,对建设项目投资决策进行跟踪审计是保证工程投资效益的前提,审计的重点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首先要看所提出的项目背景、建设条件、内容及深度能否达到规定的设计需要;其次是审查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的资格、项目论证、审核批准程序;最后是审查技术论证、经济论证、财务投资方案,从而对可行性研究做出的结论进行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审计信息。

(二)对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的审计

设计文件中的设计方案是影响工程造价高低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审计,能够堵塞设计阶段的人为浪费,从而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设计文件主要包括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对概预算文件的审计,重点审查概算的编制依据及审批程序,定额与指标的运用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的专业要求和国家规定的标准,材料与设备供应方式、市场价格与预算价格是否正确,工程量的计算、概预算定额和指标的套用是否合规等。

(三)对建设项目投资决策责任的审计

主要审查在投资决策形成的各个环节上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决策责任制,参与投资决策的每个主体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风险。审查行使项目最终决策权的有关部门、人员是否履行和尊重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的科学结论。

(四)对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及落实情况的审计

资金是项目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对建设项目资金的审计主要审计资金来源及是否落实,配套资金和单位自筹资金(要注意筹资方案是否考虑了相应的措施规避筹资风险)是否按比例足额按期到位。在审计中,如发现资金来源有问题,应如实向批准建设项目开工的机关报告,明确审计意见。

(五)对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审计

对投资项目的管理情况重点审查项目法人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的落实情况。同时审查有无制度不落实、责任不明确、非法转包分包等造成工程质量低劣等问题。通过揭示项目决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工程质量、造成损失浪费等情况,提出加强投资建设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六)对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的审计

抓住资金流程这个主线,从立项、拨付、管理、使用等环节着手进行检查,主要审查有无挪用资金、有无不合理的资金占用、有无虚列支出后转移资金、工程结算有无多计多付工程款、有无商业贿赂(重点是工程专家咨询费、业务活动费、广告费、赞助费等的真实合规),避免基建收入等各种收入不入账,形成账外资金的问题。

(七)对竣工结(决)算的审计

对竣工结(决)算的审计,是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回报率的重要依据。主要审查:一是工程量计算,要注意审计工程的立项过程和工程量计算规则;二是取费标准,重点是施工合同、单位工程造价、工程费用计算过程、设计变更;三是材料差价,对于按系数法计算的材料差价部分,要注意材料差价系数的变化和计算的基数规定,以地方有关主管部门每季度下发的文件为审计标准,注意材料差价系数计取的时间与施工进度的一致性。对于按实结算的材料在审计其价差时,以审计材料用量和材料的实际价格为主。对那些可以据实调整的材料直接审查施工企业的原始票据,特别对装饰材料加强审计力度;四是定额的套用是否正确、合理。

(八)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审计

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体现在项目达到设计能力、投资效果等方面。通过对项目投入使用后的效益审计,一方面,可以评价投资决策是否正确,并对工程项目的效益做出全面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可以分析全方位控制造价方面的不足和欠缺,尽可能找出因主观原因而影响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因素,并加以克服。

三、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审计机构编制人员少,专业门类和知识结构单一,缺乏高素质、综合能力强、懂专业的审计人员;二是对建设项目效益审计没有一个较明确完整的审计指标体系,只是对其中的部分单元,如建设资金收支的合规性,个别已暴露出来的工程质量问题进行了审计,而报告中所披露的直接经济效益的审计成果,很多都是借助于被审项目所提供的资料取得的,存在不客观的情况;三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缺乏一个较明确完整的审计指标体系,因而不能按照审计指标的范围进行审计、比较、评价,现阶段这种审计方式、方法、标准、成果都带有不确定性,给审计人员带来很大困难,审计成果也很难得到社会承认。

四、开展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建议

(一)尽快建立健全投资效益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

依法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原则,只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把投资效益审计确定下来,审计人员才有法可依。近年来出台的《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法律、法规中涉及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较少。要尽快制定系统的、操作性较强的投资效益审计准则,对投资效益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报告形式等作出明确规定,以指导和规范投资效益审计行为,为深化和拓宽投资效益审计提供法律保证。

(二)树立明确的审计目标

要注重项目审计的系统性和风险性,评价不应该仅局限于建设效果和达到预期建设目标,更应着眼于投资机制、建设规划布局、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通过对投资效益做出客观评价,分析投资、预算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减少损失浪费,提高投资效益。

(三)采用灵活的审计方式和方法,制定合理有效的审计计划

审计机关应在掌握国家相关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上,注意在项目审计中收集相关信息,针对不同的审计项目科学制订审计方案,确定审计范围、内容、步骤、方法,选择审计重点环节和切入点,做到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全过程跟踪审计与财务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要对建设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对建设项目建设成本中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披露,通过审计方法的灵活运用加强对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和建设资金使用效益。

(四)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养

对现有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脱产培训和以审代训等方式,造就一支投资效益审计骨干力量。要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审计项目中,可以聘请一些外部专家作为顾问或短期工作人员参与投资效益审计,还可以将一些项目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承担。这样既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又解决了专业人才不足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市场论坛,2007(6).

[2]论我国当前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西北电业,2007(10).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 篇5

一、进行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的必要性。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就是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所取得的有效成果与所消耗和所占用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对于提高项目决策科学化水平,促进投资活动规范,改进项目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1、有利于促使投资方加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高项目的决策水平;

2、有利于控制项目投资造价,通过对批准概算审计、概算执行情况审计、投资效益评估,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对于控制工程造价起到积极的作用;

3、通过对项目投资效益的评估与分析,全面评价项目投资决策的可行性,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预测正确性。

4、总结建设管理和经验,通过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找出在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提出改进的意见或建设。有利于改进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二、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的原则。

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投资项目,其风险程度、外部环境和不确定因素也不同,应当采取相应的效益评估与分析方法。真实反映项目的投资效益是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与评估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项目评估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投入与产出的观念。评价时不能只考虑项目的直接投资,还要考虑相关投资,大型项目还需考虑主体项目的配套是否同步建设,以发挥综合效益,产出必须大于投入,获取最大的投资效益是项目投资的最终目的,2、建立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不同时段其资金的时间价值是不同的,可参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及行业平均收益率来计算项目的投资净现值和投资收益率,以正确反映项目的盈利能力,评估其投资风险。

3、建立项目机会成本及边际收益的观念。机会成本就是投资本项目放弃其他项目投资的损失,边际收益就是考虑项目建设所需材料和设备及生产稀缺的主要原材料和主要产品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价格波动对投资成本和经营效益的影响,这对于选择投资项目决策时十分重要。

4、建立合理的判断标准。在进行投资审计效益分析与评估投入与产出时,应以国内现行市场价格为基础,同时还应考虑供求关系、销售运输方式、建贷利率、营销方式等因素对投资收益的影响程度。

5、要考虑投资风险。任何投资决策都有风险,一般来说项目投资风险越大,投资收益率越高,我们要通过趋势分析进行概率测算,估算项目投资实际存在的风险水平。

三、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

运用专门的投资效益评估与分析方法,对项目投资经济指标、批准根据的合理合规、概算执行情况、建设进度及综合生产能力、投资收益率及投资控制效果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相关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以促使全面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

(一)、项目投资经济指标审计。

通过计算项目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及投资偿还期等经济指标,审查投资效果是否可研报告中预测的经济指标值,来判断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可研报告编制的正确性。

1、复核净现值。根据已完项目投产后现金流入量和实际投资额,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同行业收益率计算该项目实际净现值,如果净现值为正数,该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量现值大于现金流出量现值,表明该项目投资实际报酬率大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同行业收益率。

2、复核现值指数。根据已完项目投产后现金流入量与实际投资额,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同行业收益率计算其现值指数,如果现值指数大于1,该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量现值大于现金流出量现值,表明该项目投资实际报酬率大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同行业收益率。 >

3、审核内含报酬率。内含

报酬率是指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根据已完项目投产后现金流入量现值与实际投资额现值,计算其实际报酬率,判断实际报酬率是否大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和同行业投资收益率。

4、审核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在不考虑现值的情况下计算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投资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实际投资额之比,投资利税率为税前利润加其他应上交税之和与实际投资额之比。

5、审核投资贷款偿还期。一般投资项目大部分的资金来源为银行融资,项目投运后,财务现金流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项目的贷款偿还能力,通过对财务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在考虑贷款利息的情况下如实计算项目贷款实际偿还期。

上述五项目经济指标是评价项目投资效益的重要方面,净现值和现值指数反映项目方案的可行程度,内含报酬率、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反映项目的盈利能力,贷款偿还期反映项目偿还贷款的能力。通过上述审核和计算,并与项目可研报告所预测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项目实际投资效益与预期效益的差异所产生的原因,并评价可研报告的编制水平和预测能力。

(二)、项目批准概算合理合规性审计。

批准概算是按照国家规定的定额、指标、价格指数和费用标准,根据建设内容在项目开工前计算编制的,它是确定项目投资规模,控制项目投资的重要依据。对批准概算合理合规性审计可以用好管好建设资金,购置适合的设备,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同时还有利于项目建设单位改善管理,防止损失浪费,提高投资效益。概算的合理合规性审计主要内容:

1、概算合规性审查。审查批准概算是否经有权部门批准,概算的编制是否与批准的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相符,有无人为压低或抬高概算的现象,概算编制所依据的定额、指标、收费标准及设备价格是否符合规定。

2、概算经济合理性审查。审查项目设计是否按生产和工艺的要求作了合理的全面规划,在建设过程中大的设计变更对投资造价和建设工期的影响,主要生产车间与辅助生产车间的生产能力是否配套,对“三废“的处理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项目建成后是否形成综合生产能力。

3、概算调整合法性审查。批准概算在实施过程中往往由于材料设备的调价、汇率的变动等原因,需对原批准概算进行必要的调整,对调整概算的审查,重点把握调整的理由是否充足,调整概算的范围、幅度、金额是否适当。

加强概算的审计,核减高估多算部分,可以促进施工企业加强施工成本核算,同时合理的概算加上必须的考核措施能调动建设单位的积极性,批准概算合理合规性的审查,对于控制项目投资总额,提高投资效益起到直接作用。

(三)、概算执行情况审计。

批准概算是控制项目投资造价的基本依据,国家审计署关于《建设项目概算执行情况审计实施办法》规定,重点对建设成本、资金使用、设备材料的领用、其他费用的列支等对照批准概算,审查其开支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1、审查建设资金的到位情况及使用。重点把握建设资金的来源是否合法、是否按投资计划及时到位,建设资金是否存在转移、侵占的挪用的问题。

2、审查已安装设备和不需安装设备(含辅助生产设备)。根据批准概算的设备清册,逐项核对已安装设备与设备清册和一致性,对多列支的生产设备要作调整,审查设备价格是否按中标价加合理的运杂费列入决算,有无存在乱加价的问题;对辅助生产设备按台数和金额两个方面进行控制,重点关注以套为单位进入决算设备的明细,防止夹带便携机等个人用品。

3、审查建设成本及收支的合规性。重点在建设成本的归集是否按规定执行,计算是否正确,有无将不合理费用挤入建设成本,重点审查往来款项是否真实和合法,有无存在“帐外帐”和损失浪费的问题,清点剩余物资,评价物资采购计划的正确性和物资管理水平。

4、审查其他费用列支的合理合规性。重点把握建设单位的费用开支、前期工程费、生产准备费的列支手续及标准是否合理合规,建贷利息的分配是否按规定分摊,动用基本预备费是否有充分的理由及相关手续等。

通过概算执行情况审计,可审减不合理和不合规的费用,达到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四)、建设进度及综合生产能力审计。

建设进度及综合生产能力会影响投资效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其结果将有利于加快资金周转,减少建贷利息支出,迅速形成生产能力,控制工程造价。而综合生产能力的形成对项目的盈利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进度的审计主要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建设工期的审查。应将实际建设工期与计划工期、同类型项目建设工期相比较,并分析单项工程计划进度的执行情况,分析原因,作出公正的评价。

2、未完工程的审查。

它反映项目建设进度和投资效果,应将在建项目累计投资额与已完项目累计投资额相比。

上述二个指标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项目建设的速度和效益,审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

综合生产能力审计主要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

1、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水平的审查。生产是指项目投运后新增生产能力与设计生产能力相比,它反映项目建设形成的生产能力和是否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要求。

2、这到设计生产能力时间的审查。大型项目投运后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和消缺完善,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到设计生产能力水平,若在时间上提前达到设计能力,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项目盈利能力提前。

对达不到设计能力的项目,审计要查明其原因,并计算因此而带来的经济损失,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

(五)、项目投资风险的审查。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大,时间长,涉及方方面面,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或建成投产后外部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需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与分析。

我们在对项目投资效益进行评估与分析时,除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投资机会成本、物价指数等因素外,还需考虑如市场供求关系、供货及运输方式、贷款利率、营销管理机制等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会对我们计算的一些基础数据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投资效益评估与分析时需对不确定因素进行计算。

1、盈亏平衡分析。即项目投运后,对产品产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国定成本及利润进行盈亏平衡分析,确定其盈亏平衡点的产量,分析项目创利能力和抗市场波动风险能力。

2、敏感性分析。工程实施过程中和投产后,受到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价格和利率的变化因素影响,由此而造成对项目投资收益的影响等进行敏感性分析,计算其变动对项目投资效益的影响程度。

四、结束语。

项目投资效益审计是以项目投资活动为主线,注重建设管理和投资效益评价,促使项目反映的财务数据更为真实可靠、投资决策是否正确、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的投资效果,评价项目投资活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效益性,并且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或建议,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篇6

一、全面发挥审计职能作用,把建设项目程序资料是否完备、合理合法作为投资项目审计的基本内容

建设项目程序性资料涉及立项决策、合同约定、招标投标、建设规划、土地征用、工程监理、资金管理、设备物资采购、环境评价、信息公开、竣工验收等多个方面,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应当作为审计监督的重点内容之一。近几年来,我们在审计中要求投资管理单位必须提供完整有效的建设项目程序资料,并对建设程序资料进行认真审查、询证。通过审计,纠正了一些建设单位程序不完备、合同约定不规范,设计变更未报批,随意超概算、超规模等问题,规避了只注重财务决算和工程结算方面审计的潜在风险,使投资审计的内容更加全面和规范,同时,对促进投资项目规范运行也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二、强化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审计。确保投资项目审计质量

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后三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但从近几年来的审计情况看,大多数建设项目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财务决算,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建设项目单位未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建设项目的会计核算,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核算不规范。审计过程中,我们一方面指导督促建设单位会计按制度设置会计科目,规范核算建设支出,正确归集建设成本,另一方面则依据《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严格审查建设资金运行的安全性和各项支出的合法性、真实性,把建设单位管理费和其中的招待费支出是否超比、往来款项是否真实、支付工程款的方式和进度是否合规、甲供材料是否存在漏税等作为审计重点,取得了较好的审计效果。近三年来,通过审计,共剔减建设单位非建设成本挤占待摊投资578.2万元,不仅有效保证了审计质量,也为国家节约了建设资金。

三、扎实细致地作好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最大限度地体现投资项目审计效果

(一)充分发挥审计的服务职能,边审计、边服务。针对多数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和管理经验不足等实际情况,每到一处,我们首先在查阅工程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建设单位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对建设单位建设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支持服务。审计人员现场解读合同管理要点和管理难点、就如何控制和确定材料采购价格、把握进场材料质量关口、掌握工程量清单计价要点等问题给予业务指导,以提高建设单位现场管理水平。在对宁强县毛坝河中学在建项目的跟踪审计过程中。针对该建设项目投资额较大、地处深山、建设单位没有基本建设经历等特点,首先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提出了合同履行中双方应遵守的规范行为要求,并对建设项目管理人员指出了隐蔽工程、材料进场价格等重点环节管理方法,为建设单位和项目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管理、节约建设资金支招献策,以此来避免将来工程造价审计过程双方相互扯皮现象的发生。

(二)定期进行现场勘查,及时纠正存在问题。通过施工现场勘查。查阅施工图、施工日志、监理日志和招标文件,对发现的苗头问题及时提醒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限期改正,有利于后期的工程造价审计。在对留坝县江口中学在建项目审计检查中,发现监理监督不力。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建设单位未经设计部门同意,擅自增加屋面檐口,未经设计部门计算荷载擅自增加架空机瓦屋面,檐口小青瓦安装未按规范施工操作等问题,当场提出了审计整改意见。2009年9月,我局在对西乡县四中教学楼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时,现场发现施工单位回填建筑垃圾、阶梯教室垫方使用沙加石不合格、保温材料变质等问题,当场提出纠正意见,并要求施工单位现场签字承诺整改措施和时限。

(三)掌握工程量清单计价精髓,全面分析造价构成。近几年,在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首先核实清单工程量和清单描述内容,对比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实际做法、材料品质、实际完成工程量。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规则核实工程量,结合投标报价、合同、地方调价文件、材料价格和风险约定等因素。特别是投标报价中管理费、利润的费率取定、配合比的取定、消耗量的取定等情况,根据工程类别,在熟练掌握工程造价审计客体标准、规则和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全面分析造价构成,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审定造价。近两年来,我们累计审减四个项目工程造价917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篇7

关键词: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趋势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作为审计分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实行监控的一种重要手段,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说政府固定投资审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变化发展。尽管我国投资审计事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是与当前社会发展进程相比,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审计方式的不全面性、审计手段落后等,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难以取得好的效益。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审计部门应当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要认识到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研究投资审计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进而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当前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的不足

(一)审计目标不清晰

政府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十分必要。然而就目前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来看,投资审计目标依然不是很明确。一方面,审计机关不能根据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来制定明确的目标来规范审计行为,将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与企业投资审计工作等同对待,审计人员不能把握总体审计目标与具体目标的界限,笼统地进行表述,不具备操作性、指导性,不利于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开展。

(二)审计方法落后

就当前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来看,审计机关在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依然是采用那种传统的审计方法,而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联系,各自为政,信息的交流不顺畅,在执行投资审计工作时主要是依赖人工方式,而这种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影响到投资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趋势

(一)审计目标的完善

在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要想取得良好的效益,就必须加强投资审计。而投资审计目标是审计工作执行的标准,审计目标的完善是投资审计适应客观社会条件变化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为了确保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效益,就必须完善审计目标。在审计工作中必须结合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综合分析,既要重视资金的审查,同时也要注重预决算的审计、效益的审计以及风险分析,只有全面完善审计目标,才能确保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获取更好的效益。

(二)审计方法的变化

审计方法是审计工作人员在不断的审计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是审计理论研究创造的结果。在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审计方法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和效益。故此,必须加大审计方法的研究。在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必须创新审计方法,从以往的单一审计方法转向综合审计,要扩大会计审计范围,会计审计内容要涵盖到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审计工作中,要抓住重点,对审计内容进行反复的调查,确保投资审计质量[1]。

(三)投资审计的信息化发展

在当代社会里,信息化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它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中,实现投资审计的信息化发展也将成为投资审计发展的必然。长期以来,审计机关在执行投资审计工作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以及时间去进行审计信息的复查,而在信息化背景下,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系统,一方面可以确保审计信息的共享,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省审计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在信息化系统中实现数据的平价转换,保证输出信息的完整和精确性,提高投资审计效益,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

三、结语

审计是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活动的一种有效监控方法和手段,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了,故此,必须加大投资审计研究。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政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就必须完善审计目标,创新审计方法,实现投资审计的信息化发展,确保投资审计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自拱,赵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的趋势分析[J].交通财会,2012,05:85-87.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风险防范策略 篇8

一、固定资产审计的概述

固定资产的投资审计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主要是指审计机关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制度,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等效益进行监督和评价的过程。

二、固定资产审计风险的定义

根据审计风险的定义,通常可以把审计风险划为两部分,即广义风险和狭义风险。其中广义风险主要是针对审计职业风险来说,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含以下这些方面:在审计过程中由于本身的缺陷会造成审计的结果与现实有差异,导致损失或者有可能导致损失;公司由于自身管理经营不当造成公司无法清偿债务、破产;审计人员以及审计组织不够专业造成的审计营业风险。狭义的审计风险主要是来自于审计的从业人员造成的,在审计中没有及时发现其中严重的错误造成的风险;错误判断带来的风险。固定资产的投资过程中若不采取合理的办法来进行控制,会出现很大的差错,审计是其中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是投资活动自身的投资问题引起的。前者属于固有风险,后者属于控制风险,二者相互关联。所以审计人员应该拥有专业的审计专业技能,对投资风险做出准确的判断,制定相应措施来降低风险。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风险的形式

前文也有提到,固定资产审计这项工作非常复杂,需要大量资料和数据来实现,所以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就导致了不同程度以及不同形式的审计风险形成。通过大量研究得出审计风险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的方式有缺陷

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分析复核法和审计抽样法。对于分析性复核,大量运用会造成很懂分析性复核风险,增加了审计风险的内容;对于抽样调查,抽样的样本很有限,这种得出的结果通常都是不准确的,比较局限性而不能推断出整体的审计结果。

2、审计单位不配合

在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审核中,往往需要很多资料来提供依据。如果审计单位不配合,提供的资料不全面、不真实,那么审计人员的判断也会有误,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就没有真实性可言。

3、审计人员专业度不高

主要是说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水平有限,没有办法发现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错误性的意见。

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1、审计风险意识淡薄

在固定资产的审计中,产生风险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固定资产投资的审核具有复杂性,所以需要审计人员拥有很高的风险意识,并时刻保持着对风险的警醒。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人员是否具有这方面的警惕性完全没办法去确定。根据我国现有的审计发展状况来推断,由于审计人员意识淡薄引起的审计风险时常发生。例如,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现场取证时,审计人员就没有及时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施工单位或者监理单位进行现场签字确认,没有对固定资产投资中所使用的物资价格进行一个审核和确定,从而导致了最后的审计没有充分依据而出现缺陷。所以如果在审计中,审计人员没有高风险意识,不能时刻的保持警惕,会引起审计过程中的高风险。

2、审计方法和技术缺陷

当前由于市场机制还不够健全,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技术和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种状况很容易引起审计风险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固定资产的审计通常情况下都是简单的“就项目审核项目”,内容主要是侧重于微观层面,而不是对所获得审计资料进行深度分析研究,然后从宏观上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审计方法。

(2)现有的固定资产审计内容还是以传统的方式来寻找审计过程中所出现的纰漏,审计的重点是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固定资产的投资中发现其违纪违法的内容仍是审计过程中的主要内容。但是,就现在的经济环境而言,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以及全过程审计成为未来的主流发展,但是现有的审计方法不能满足审计实际的发展需求。

3、参建方责任机制不健全

固定资产的投资涉及很多责任方,所以参建方的责任机制是否健全将会影响到审计风险。在我国现有的固定资产投资市场中,往往忽略了这个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参建方责任机制都不完善和健全,很容易诱发导致风险因素。理论上来说,建设方应该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进行管理负责,设计方应该对建筑的可行性和实施性负责,监理方要对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监督,包括工程的变更、签证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如果各个参与建设的合作方都能明确自己的责任,这就有效的减少了审计风险的发生。但是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程和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合作方自顾自的行事,管理不规范、资料不完整进而导致了固定资产的投资风险。

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风险的应对措施

1、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

为了应对审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而导致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审计人员应该在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之前就树立好风险意识,对审计风险有一定警惕性。首先,审计人员应该清楚地了解自己所要审计的固定资产的具体资料,以及明确自己在审计中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和工作范围,一丝不苟地对待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工作,尤其是将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规范化和标准化符合相关的要求和程序。其次,更要对固定资产做风险评估,审计人员应该对可能造成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前做出决策未雨绸缪,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审计中的风险发生,也能够在突发性的风险中快速做出决策。在风险评估中,可以采取风险的大小来合理安排审计项目的先后顺序,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明确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风险方法与措施,这样有利于审计人员在后期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的审计工作的有效防范。

2、完善审计的方法和技术

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现有的很多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都没办法满足固定资产投资的审计任务,不能适应多变的经济环境,审计难度大幅增加。由于审计具有审计范围大、审计内容多、审计时间长等特点,从而导致了固定资产的投资审计方法相比较一般的审计项目更加复杂,且技术要求更高,所以对于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技术和办法刻不容缓。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改进方向,根据现有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办法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改变,将原有的审计办法转变成以对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借助该控制系统的评价结果来确定审计工作的重难点。加强投资方内控制度建设,同时要进行充分的分析测试,根据分析结果拟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具体工作、得出重要的结论,最后在审计程序中把风险因素列入进去。

3、控制来源于各个参建方的风险

实践证明,固定资产的投资审计和其他项目的审计明显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区别对待,一般的财务审计主要是根据材料来做出审计意见,而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不仅要对资料进行审计工作,同时也要对工程现场实物方面进行审计。所以在进行审计的时候,需要各个参建方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审计人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经验对参建方提供的资料进行专业综合性分析。如果在此过程中,参建方提供了错误的资料,而审计人员也没有发现就会导致审计工作误判,从而不能提出可行性的审计意见,所以审计机构应该督促参建方提供真实可靠合法的资料。严格要求固定资产投资的建设方对自己提供的资料负责,并签订承诺书,若出现资料的不真实性,切实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4、做好投标招标的工作

对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而言,由于工程施工招投标审计为事后审计,加上违规手段隐蔽,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这就要求在审计过程中更加注重审计程序到位,掌握招投标审计的重点和方法。

根据招投标工作流程,工程项目招投标审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工程施工招投标审计、开标评标以及定标审计,签订合同审计。其中工程施工招标审计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应重点关注招标的合法性,关注建设项目是否符合招标条件,主要审计初步设计及概算、招标范围及方式,审计招标人是否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能力;关注招标文件及投标文件,重点审查是否存在招标人以不合理的标段或工期限制或排斥投标人现象,以及是否存在哄抬标价或泄漏标底现象。开标评标以及定标审计重点关注开标过程是否符合程序,避免虚假评标现象出现。签订合同审计重点关注合同主要条款是否与中标文件中内容一致,有无实质性变更,避免中标方违规将项目主体分包的风险。

5、开展合同审查实施

加强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针对合同条款是否严密规范做审查,关注相关文件审查的先后顺序,规定双方应该承担的义务以及权利,对风险做好明确规定。针对一些工期较长的合同,应定量做好风险范围的约定。加强对合同的追踪管理,避免因文件遗失或者文件不齐全而导致的纠纷问题。

六、总结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篇9

1 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审计方法

在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审计中, 包括多个阶段, 比如决策阶段、招标阶段、合同阶段、施工阶段等。

1.1 决策阶段的审计方法

投资决策占到整个工程造价的90%以上, 对工程造价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在该阶段进行造价审计时, 主要采用两个办法, 分别是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经济评价。其中, 在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时, 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准确计算出投资方案的金额, 同时将误差的范围缩小到10%左右。通常情况下, 需要预算的项目包括:工程建设的规模、原材料的成本、设备的采购、施工技术等。另外, 在经济评价中, 又分为财务评价与国民经济评价。财务评价就是从市场行情出发, 对税率、价格、汇率等因素进进行评价, 从而分析工程的获利, 以及存在的风险。国民经济评价是从社会、国家的角度出发, 分析工程建设产生的价值, 从而判断出项目的可行性。

1.2 项目建设阶段的审计方法

对拟建项目作出决策后, 下面的阶段就是设计。方案设计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始末, 所以也在审计与工程造价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般而言, 如果投资的最高额度比计划投资额度低时, 则符合审计目标的要求。在设计阶段审计中, 主要采用项目价值分析、限额设计的办法, 达到设计内容的优化。常见的设计内容包括:检出材料、设备选型、工艺技术、建筑材料等。然后, 运用数学概率方面的原理, 得出投资的最高限额。在此基础上, 使技术、项目、收益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标准化。除此之外, 还要认真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查, 避免出现误差, 从而对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审计产生负面影响。

1.3 招标阶段与合同阶段的审计方法

招标阶段与合同阶段是整个审计工作的重要部分, 必须引起重视。这两个阶段也被称为项目发包阶段。主要的审计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 在招标的过程中, 严格审查投标单位的综合实力。包括资质证书、技术能力、业务水平、企业信誉、管理水平等。如果企业的实力比较弱, 则不予考虑。这样, 可以让更多实力强的单位参与到竞标当中, 为增有录取提供了条件。

第二, 按照行业中的规定, 认真编制招标文件。在文件中, 明确招标项目、技术的要求, 以及具体报价, 评价标准等。另外, 由于部分项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所以招标人必须满足其中的具体要求。

第三, 在编制标底时, 必须采用严谨的态度, 确保标底的合理性、科学性。一般而言, 标底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分别是整个项目招标标底、设备标底, 以及材料标底。在编制标底的过程中, 必须遵循国家现行项目划分、计量单位的统一规则, 然后充分考虑市场价格、其他技术规范等因素, 最终完成标底的编制。

第四, 约定合同的关键条款内容, 选择合理的发包方式。在选择发包合同形式时, 应该从建设工程的具体情况出发, 明确工程质量安全、造价计取、工期目标等内容。除此之外, 在合同条款中, 还要涉及到施工资源的投入事项。

1.4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审计方法

在工程施工阶段, 也要严格控制造价审计目标。通常情况下, 该阶段中的审计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深入到施工单位中, 对承建单位的施工技术、工程质量、进度进行严格审查。然后, 将技术措施费用与技术经济分析评价进行对比。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整改的意见和建议, 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第二, 在较为隐蔽的施工工程中, 对采用的工艺, 以及产生的工程计量进行认真登记。具体来讲, 造价人员要深入到整个工程建设环节当中, 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严格登记施工工艺、工程计量。在此基础上, 提高工程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

第三, 定期到建材市场中进行调研, 了解当前市场中材料价格、设备价格的变动情况, 从而保证工程造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另外, 在材料、设备采购当中, 有的采用暂估价的方式。为了避免后期结算价格出现误差, 需要在采购前由专门的造价员来监督, 并对材料、设备的品牌、型号进行确认。同时, 还要进行前期的市场调研工作。

第四, 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 很容易出现工程变更方面的事项。鉴于此, 必须加大合工程变更的审查力度。同时, 还要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深入到施工现场当中, 对具体的实物进行测量、清点。

1.5 建设项目竣工阶段的审计方法

国家工程建设相关法规明确提出, 项目竣工结束后产生的金额必须小于施工预算价。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本阶段审计的目标。具体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收集与合同相关的所有资料, 包括竣工图纸、施工合同、招标文件等。以上资料是工程结算审计的重点对象。

第二, 对工程变更项目进行审核。在审核的过程中, 深入到施工现场, 对变更的图纸、签证进行仔细勘察。如果发现工程量出现纰漏的, 还要仔细核对设计变更的内容, 检查是否存在不一致的地方。

第三, 对材料的差价进行审核。当市场价格出现浮动后, 要对符合质量的施工材料价格进行审核。然后, 计算出差价。按照要求, 这些差价同样要纳入工程结算当中, 不再另行计费。

第四, 工程竣工后, 要对整个工程产生的费用进行结算。在审计的过程中, 要求材料真实可靠, 全面核对施工单位上报的资料。同时, 计算出存在的误差, 以此来确保结算金额的真实性。

2 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后评价

在项目使用后期, 还要从经济学角度出发, 实施财务、国民经济等方面的评价, 以此来判断对上述审计方法的有效性。具体来讲, 要求对投资收益、回收, 以及净产值等指标进行评价, 然后再与实际运行的结果进行对比。针对存在的差距, 找出原因, 并总结出工作经验。除此之外, 项目结束后, 还要根据市场价格要素, 对建筑装饰、通风、采暖的材料消耗量、工程量进行分析, 然后分析预算金额与实际金额产生的出入。通过以上办法, 把握工程建设的实际造价情况。

3 结束语

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审计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因此, 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 应该充分利用以往的经验, 坚持事前控制、重点预防的原则, 最终来提高投资审计的质量。在此基础上, 规避存在的风险。只有这样, 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经济利润, 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工程建设领域的各方面也在飞速发展, 其中开展基本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审计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也是十分复杂且艰巨的一项。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审计是保证工程良好的进行以及对于营利投资效果保障的重要环节, 为此, 在工程建设项目上以及项目进行的各个阶段内, 对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的审计方案做综述, 并进行评价, 并且对提高投资审计质量, 保证建设项目资金的合理应用和科学管理方法做出分析。

关键词:工程建设投资,经济效益,审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向前.固定资产投资计算机审计实施系统设计与运用探讨[J].审计研究, 2015, (01) .

[2]吕翠玲.优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方法探析[J].经营管理者, 2016, (12) .

[3]李彩云.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探析[J].商场现代化科技创新导报, 2015, (04) .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篇10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概述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地、客观地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管理、财务收支及其它技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监督的行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范围涵盖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所有技术经济活动, 包括开工前、在建期和竣工验收阶段的所有工作。概括地说, 就是审计建设项目所涉及相关的领域:它不仅涉及到建设单位的财务收支, 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决策、规划、概预算、设计、采购、招标、施工、监理等与建设项目有关的管理活动;它侧重于管理活动的检查和评价, 目的在于督促和帮助被审计单位堵塞管理漏洞、完善控制、提高管理的效率、效果和经济性。

建设项目审计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一般来讲, 大中型建设项目根据其所处的阶段分为工程前期、工程中期和工程后期审计。

1.工程前期审计是对前期工作进行完毕、准备开工的建设项目进行的审计, 审计内容包括工程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项目合同审计。

2.工程中期审计是对项目开工后至竣工前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项目进行审计, 审计内容包括投资支出、概 (预) 算调整及管理等方面。

3.工程后期审计是对竣工项目的结、决算及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审计内容包括施工结算、竣工决算和投资效益审计。

对重点工程和规模较大的跨年度项目投资支出、概 (预) 算调整及管理等方面的执行情况, 可采取跟踪审计、阶段审计、不定期审计和专项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对建设项目的科学决策, 防止资金不落实、不具备条件的项目仓促上马, 造成损失浪费, 及时纠正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促进建设项目提高经济效益, 保证建设资金合理、合法使用, 正确评价经济效益, 总结建设经验, 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固定资产投资现状及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效率的影响因素

固定资产投资因其投资额较大、使用周期较长、控制环节多等特点,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所以, 适时地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研究探索是必要和有积极意义的。就目前的状况来看, 存在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效率的因素有以下三方面。

(一)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覆盖面够广, 但力度不够大

近几年来,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越来越多, 规模日益扩大, 内部审计承担跟踪审计的项目比较多, 但审计介入的时间往往滞后, 这造成了很大一部分项目的前期未经审计以成事实的状态, 使得审计结论不具有及时性, 也不利于为领导决策提供审计依据。

(二) 审计成果和经验不能重复利用, 造成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较少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多采取结算审计和建设期跟踪审计两种审计方式, 由不同的审计人员对单个投资项目进行分配审计, 造成有相同属性的项目过于分散, 不能合理地分类, 也不能做到对有相同属性的项目长期、持续地关注, 从而不利于发挥专业优势和职业判断, 降低审计风险。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只能对项目本身就事论事, 不能进行统计分析, 形成有代表性的结论。审计成果和经验不能重复利用, 造成高质量的审计报告较少。

(三) 缺乏业务素质高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涉及面广、专业性强, 因而需要有业务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要熟悉基建财务知识, 还要熟悉工程管理、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计算机知识。目前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比较注重财务审计和工程审计, 但两者结合较少, 其他专业方面的人员也较少。

三、对策与建议

综上所述, 为了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性, 必须采取多方面的策略, 从实践经验来看,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效益的关键在于实行“端口”前移, 形成工程前期审计、工程中期审计和工程后期审计有机结合、协调统一的审计机制。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 严格遵守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程序, 把“合规”作为投资管理的前提条件和行为底线

强化项目前期程序管理, 按照“规划——可研——初设”的步骤推进。严格按照投资计划组织实施, 正在实施项目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环保措施到位, 按程序推进。加大投资计划清理力度, 优化调整项目建设节奏, 靠实项目建设进度和投资。

(二) 在审计计划阶段, 及时下达审计任务, 并将审计项目合理分类

在审计计划阶段, 要及时下达审计任务, 做到审计实施与项目同时运行。在对项目做充分前期调研的基础上, 对有相同属性的项目, 做合理分类, 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重点和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环节, 作为某类审计项目的重点内容和对审计工作检查的重点。

(三) 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业务学习, 进一步优化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

定期总结分析审计项目的成果经验, 可开展课题研究、理论研讨、学术交流等不同形式, 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学习和实践, 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提炼和升华, 形成一支理论先进、专业突出、有技术含量的审计队伍。通过对专业长期、持续性的学习, 提升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能力, 更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职业判断, 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同时, 还需要合理分配审计人力资源, 按专业知识结构组建项目组, 分工明确, 取长补短, 团结协作。笔者认为, 审计人员可以是全才, 但对审计人员最低的要求必须是专才。

(四) 不断总结, 持续改进, 良性循环, 为公司创造稳定价值

通过对某些有相同属性项目的长期、持续关注, 进行业务交流和探讨, 不断总结经验, 对带有倾向性和普遍性的问题, 从内部控制审计方面查找原因, 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 积累审计过程中一些好的方式和方法, 在新的项目中加以运用, 形成持续改进、良性循环的工作模式, 为公司创造稳定的价值。

(五) 逐步加大考核和处罚力度, 并纳入企业效益评价体系

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按规定进行量化考评, 考核结果纳入企业领导业绩考核和企业效益评价体系, 对超计划、计划外实施项目和违规建设、开发的项目, 将从严、从重处罚, 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处理。

摘要:从实践经验来看,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效益的关键在于实行“端口”前移, 形成工程前期审计、工程中期审计和工程后期审计有机结合、协调统一的审计机制。在本文中, 笔者对此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和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篇11

固定资产投资投入不断加大,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但在投资过程中也暴露了以下问题,为今后经济发展带来了隐患。一是部分企业投资行为盲目、冲动,短期趋利目的明显,跟风现象严重。部分企业的投资行为往往被眼前利益所驱动,盲目跟风,如上世纪80年代末的“经济过热”现象,就极大地诱发了许多经营者冲动的投资欲望,结果使一些毫无节制的投资企业,现在都背上了沉重的投资包袱。二是投资结构失衡,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由于短期利益的驱动,使许多行业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严重,许多生产线尚未建成,市场情况就已发生变化,销售订单少,造成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如:钢铁行业,目前国内钢铁行业粗钢生产能力近7亿吨,而2008年国内表观粗钢消费量不到5亿吨。三是目前投资行为考核多集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但对项目决策、前期工作、后期运营缺乏对投资行为的有效考核,导致上述现象加剧。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为推动国内经济发展,国家出台4万亿拉动内需政策,如何避免在以前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出现的问题,做好经济结构调整,使中国经济平稳发展,是须全社会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在政府和国有企业中全面推行固定资产投资后评价制度

项目后评价是在项目完成并经过一段时间营运后对项目的执行情况、效益和影响进行的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项目后评价在上世纪30年代兴起于美国,70年代中期被世行等组织广泛应用各种援助项目。我国于80年代中期开始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通过对项目的实施全过程及投入运行后的一定时间内生产经营情况的总结,确定项目的预期目标是否达到,项目前期工作及实施过程是否规范、有效,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对被评价项目实施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决策部门重新制定或优选方案提供再决策依据,以达到提高投资项目效益的目的;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项目决策及其实施管理水平,指导未来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指导中央企业提高投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规范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推动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05年下达了《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为加强和改进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规范项目后评价工作,提高政府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2008年下达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

价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项目后评价的重要性愈加彰显。

二、建立以固定资产投资后评价结论为依据的固定资产投资考核制度,完善固定资产投资考核

由于项目后评价是在项目完成并经过一段时间营运后对项目的执行情况、效益和影响进行的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因此用其结论对固定资产投资行为进行评价,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的特点。由于项目后评价由第三方进行评价,评价较为客观、公正,其结论可靠。对项目后评价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细化,将其结论转化为对固定资产投资行为的具体考核指标,可以实现对项目全面、全方位的考核。

三、具体应用方法

(一)应用前提

为保证评价结论的客观、公正,项目后评价报告应由中介机构或第三方完成。项目初期进度、质量、投资、效益等目标明确。考核体系指标应能落实到具体单位或人员。主要对项目业主内部人员进行考核。

(二)考核方法

阶段考核法。其主要根据项目后评价报告中对项目决策阶段、实施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竣工投产及生产经营阶段四个阶段的主要评价结论,设置权重,分析原因,用综合打分法分阶段分责任对项目相关方进行考核。

应用步骤:

1、对四个阶段的主要评价内容和指标进行分类选取。选取指标要有可比性,如:决策阶段中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财务效益,可采取项目后评价中实际测算累计NPV与可研累计NPV对比等。选取指标应根据项目内容、范围、复杂程度等进行有所侧重的选取。

2、对四个阶段设定权重,权重的设置应根据项目的性质进行设定,如:效益型项目和费用型项目;新建项目与改造项目,其各阶段权重设置应有所区别。对各项指标分优、良、中、差进行评定。各项指标评定等级可以根据差距幅度进行设定,如:累计NPV的差距幅度,可以设定正负40%进行评定。

3、对指标评定等级进行原因分析。如:累计NPV的差距是由市场原因、经营原因等等造成进行判断、分析。

4、落实考核责任对象以及考核额度。根据原因分析落实责任对象,并根据责任大小,落实主要及相关人员责任。

5、形成考核总表,拿出总体评价意见以及考核额度。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篇12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绩效,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探索性因子,验证性因子

一、引言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由于投资主体及行业的特殊性,与一般工程项目相比较,具有鲜明特点,主要表现在:投资额度大、周期长;外部效应广;公益性明显等。也正是这些特征使其与国家经济、人民生活水平紧密相关,直接影响投资主体的生存发展,以及资源合理配置,对社会投资具有引导性、调节性作用。因此,关注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监督与规范投资的合法性、经济性、效率性迫在眉捷。尤其是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政府为拉动经济发展,投入了四万亿巨额资金进行固定资产项目建设,投资绩效水平对国家总体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是提高投资绩效的重要途径。虽然各级政府与社会公众都非常关心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但无论政府职能部门还是公众,了解相关信息仍有难度,投资绩效审计评价存在困难。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恰当的度量尺度,缺乏适当统一的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客观上加大了绩效审计工作难度。因此,构建合理的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为社会提供客观公正的信息,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发现,尽管在学术界也没有形成完整的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但是还是有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因此本文在已有相关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的特征,并依据相应的筛选原则,甄选了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构建了初始指标变量,并对其进行预测试和先导性测试;并在实务界与学术界开展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对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各指标变量的效度和信度,构建了绩效审计评价模型,对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探索性研究。

二、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是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审计评价。投资绩效审计评价不仅要关注资金使用效率和项目运营效果,还要揭示政府决策不科学、不合理,以及决策失误所造成损失浪费等问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度量政府投资活动绩效的有效工具,为了提高这一测度工具的效果,构建该评价体系时,必须依据一定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

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与政府投资效益审计的目标紧密相关,评价标准必须反映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能够为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提供所需信息,揭示被审计对象的具体效益实现程度。

(二)可操作性与成本效益性。

绩效审计评价是复杂的系统,构建指标评价指标体系时,既要科学合理、又要方便适用、具有可操作性。在指标选取上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例如有些项目固然重要,但为获得该指标的有关数据所支付的成本若大于其收益时,一般应转用替代指标。

(三)责任性原则。

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准确审核被审对象必须履行的经济责任,准确测度被审人员责任范围。

(四)可接受性与可理解性原则。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必须被审计单位、立法机关、媒体和社会公众普遍接受并理解,被执行者恰当执行时才是有效的。

(五)综合性原则。

项目建成后的影响是广泛和深远的,评价时必须综合考虑评价系统中的各方面情况,融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为一体,进行全面评价。

三、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评价主要是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效果性、经济性、效益性等方面进行总体审计评估。在参考了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以及实务界工作者们的意见基础上,依据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选取原则,设计了本问卷的初稿。为了更为精细的测量这一问题,本研究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7点尺度,最高为7分,最低为1分。7分表示完全同意、6分表示同意、5分表示有点同意、4分表示中型评价、3分有点不同意、2分表示不同意、1分表示完全不同意。

(二)样本选择及调查方法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绩效审计主体是以国家审计为主,以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为补充,形成了多层级的审计主体结构。因此,从事固定资产绩效审计的国家公务人员,以及社会审计中从事相关工作的审计工作者是本研究的重要研究对象。此外,从事这一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对此问题的研究具有超前的认识与见解,理应成为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来源。在本研究中笔者所在课题组对湖南省审计厅、地市级审计部门从事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的公务员、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该项审计的工作人员,以及在湖南省高校、科研机构从事相关的研究的专家学者们发放了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发放的形式有:一是运用邮寄调查的形式进行发放;二是通过电子邮件形式进行调查;三是进行实地调研访谈。为增强问卷的有效性,问卷正式发放前,进行预测试和先导测试,以强化问卷的清晰度和指标的合理性。

(三)变量构造

在参考了专家学者们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绩效审计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国家相应的政策法规,依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构建了15个初始指标变量,具体如表1所示。

(四)预测试与先导测试

根据上文所构造的初始指标变量设计问卷,在问卷正式发放之前,邀请5位专家学者,6位具有五年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工作经验的实务工作者进行深入访谈,并开展调查问卷的预测试。预测试目的是让被调查者从各自专业领域角度对测试内容、题项选择、问卷格式、指标设计的合理性等进行检验。11位被测试者分别独立完成问卷,并提出了修改意见。在对预测试反馈意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初始问卷进行修正。

在预测试之后,笔者对修改后的问卷进行先导测试。对进行先导测试的5家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部门、4家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从事相关研究的4家高校、科研机构发放45份问卷,测试对象都能够认真清晰地完成问卷,并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笔者再次综合各个修改意见,对问卷的题项进行调整,使其描述更适于观察。同时,本研究采用Cronbach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系数)对先导测试的45份问卷进行初步信度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的Cronbachα值分布在0.7325到0.8279之间。采用Churchill和Peter所建议的信度标准来判定,即Cronbach值至少要大于0.5,且最好能大于0.7,若小于0.35则应拒绝,因此,可以判定先导测试中所采用的问卷满足信度要求。

经过预测试和先导测试,笔者仍然保留了15个指标变量用以测度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绩效水平,并根据测试结果对问卷中部分题项的表述方式进行修正和调整。

四、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针对所选取的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从事绩效审计研究的高校、科研机构共发放问卷550分,最终回收问卷265份,其中有效问卷24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44.36%,满足调查研究中样本回收率不低于20%的要求。对回收的问卷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信度、效度,以及模型拟合度检验。

(一)探索性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通常分为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前者主要是对构建模型进行探索性的尝试,而后者则是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在本研究中主要是采用这两种分析方法对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实证分析。因子分析中样本的规模对因素负荷具有直接影响,两者呈正向相关关系,样本量越大因子负荷越稳定,但是具体并没有定论。本研究中将样本分成两个部分,首先利用109份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然后再使用剩余的135份样本做验证性因子分析,以达到交叉证实的效果。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之前,首先要对样本数据进行KMO样本检验和Bartlett球体检验,探测样本数据是否适合做探索性因子分析。Kaise指出:KOM值小于0.5时,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型检验值的显著性也是判断样本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的条件。本研究KMO值与Bartlett球体检验数据结果如表2所示:

检验数据结果表明:KMO值为0.756,大于0.5,符合要求;同时Bartlett球体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小于0.001,说明数据具有相关性,因此,这组数据很适合作探索性因子分析。

在探索性因子分析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经过方差最大化(varimax procedure)正交旋转(orthogonal rotation)方法。对135份有效问卷的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旋转后的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如下表3所示:

由上表分析数据的结果可知,经过迭代后,共抽取了四个公因子。四个公因子的因子载荷都大于0.732,而在其他指标上的载荷都小于0.40。由表可见,U1-U5可以归为公共因子F1,U6-U9可以归为公共因子F2,U10-U12可以归为公共因子F3,U13-U15可以归为公共因子F4。根据旋转后的结果,以及各因子所包含的原始指标的内在意义,可以将四个公共因子划分为测量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的四个维度,依次命名为生态环境绩效维度F1、财务绩效维度F2、国民经济绩效维度F3,以及可持续发展绩效维度F4。其中生态环境绩效维度是对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所造成的环保成本、单位所耗水资源、综合能源,废气处理达标程度,以及单位投资占用耕地进行衡量;财务绩效维度的指标则是对项目本身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主要包括项目所需资金量、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期、利息备付率;国民经济绩效评价是在国家整体经济发展角度对项目进行绩效审计评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国民经济贡献率、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都是评价的重要的指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本身的工期长、投入大等特征必然要求项目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这与国家的政策扶持程度、政府参与度、项目建设与运营提供社会职位密不可分。根据各个指标在公因子上的负载情况,以及相关理论,可以构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模型,如图1所示。

注:PEIFAA: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audit

信度检验是为了验证各观察指标变量的可靠性,即检验若采用同样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度,产生一致性结果的程度。常用方法是LJ.Cronhach创立的Cronbachα值,本研究也采用这一指标测度四个公共因子的信度,由表4可知各维度Cronbachα分别达到0.883、0.850、0.856、0.847,全部超过0.70的标准,总体量表Cronbachα为0.759也超过0.70的标准,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信度。四个公因子特征值分别为2.414、3.577、2.873、2.382,都大于标准值1,累积方差贡献率76.28%,说明该评价模型的构想效度能达到0.70以上的较好水平。探索性的因子分析表明,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评价可以通过项目的生态环境维度、财务维度、国民经济维度,以及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来测量,并具有可靠信度。

(二)验证性因子分析

效度检验是衡量一个量表所测量的事物特征是否是真正要测量的对象,包括内容有效性和构建有效性检验。内容有效性(Content Validity)即表面有效性,是指量表在逻辑上能够清晰反映出研究中所要测量概念的内容,一般可以通过主观进行判断。由于本研究所使用问卷项目参照了相关研究,以及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等规定,很多学者与有关部门已经对相关变量的效度进行了测量,并且在问卷正式发放之前,通过对相关领域专家的预测试和先导测试,对问卷多次进行了修正,因此问卷基本满足内容效度的要求。

验证性因子分析能够对理论模型构建效度进行检验,是结构方程模型(SEM)的特殊形式。在应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要注意两点情况:样本量与指标数之比应大于5∶1;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样本集合与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样本集合的差异性越大,则因子分析的最终效果越好。本研究在样本集合的选取上符合上述要求,采用另外的135分问卷进行验证性分析,主要运用SPSS13.0和ISTEL8.5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在进行分析前,必须先对样本数据是否适合做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检测。经过检测数据显示这组样本的Skewness系数绝对值介于0.003-0.869之间,均小于3,Kurtosis系数的绝对值介于0.000-0.979,均小于1,故符合正态分布的假设,因此,本研究数据可以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具体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实证结果显示:各个测量指标变量的标准化因子负荷值最小为0.70,且小于0.95的临界值,T值都大于7.56,远大于1.96的标准,说明评价模型的所有指标在各自潜变量上的因子载荷与T值都比较显著,表明样本数据有较高会聚有效性。各指标变量的信度指标(R2)介于0.50-0.87之间,超过0.5临界值;各潜变量维度的组合效度(CR)在0.8684-0.9381之间,远高于潜变量0.6的最低信度值,具有较高信度。因此,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该模型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以进一步对评价模型进行整体配置性分析。

(三)模型拟合检验

本研究中选取以下常用指数用于检验模型拟合程度:卡方值(X2)、Degrees of Freedom(df)、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RMSEA)、Adjusted Goodness of Fit Index(AGFI)、Comparative Fit Index(CFI)、Normed Fit Index(NFI)、Non-Normed Fit Index(NNFI)、Incremental Fit Index(IFI)、Goodness of Fit Index(GFI)等,采用IS-TEL8.5软件对整体模型进行拟合,各指标具体数值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该模型X2/df小于2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RMSEA为0.037远远低于0.08的要求说明模型拟合的很好,NNFI与GFI都大于等于0.90说明模型拟合较好,而CFI和IFI接近于1说明模型拟合非常好,虽然NFI与AGFI略低于要求值,但是其他指标都满足条件,总体来说本文所构建的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说明该结构模型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实际情况,使用该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的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通过以上对较大样本验证性因子分析,对评价指标进行的信度、效度与模型整体拟合度检验,发现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获取的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模型总体上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符合实证研究的要求。

五、结论与研究不足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绩效水平既关系到投资主体的切身利益,同时对社会民众也会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目前现有文献多是从经济、环境、社会影响角度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绩效审计评价,没有统一的绩效评价指标。本文通过对湖南省政府审计部门、会计师事务,以及从事相关研究的高校、科研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并做实证研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将十五个绩效指标归因为四个维度,从生态环境、财务、国民经济,以及项目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对项目进行总体绩效评价,构架了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模型;将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项目可持续发展性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评价范畴,拓展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的思路。经由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的实证检验,发现该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本研究虽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拓展了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评价维度,构建了评价模型,但由于本文只是对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探索性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由于调查的难度与经费的限制,所进行的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主要集中在湖南省内,且收集的样本量有限,这就会导致样本代表性与样本数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影响实证结果。此外,本研究中虽然对各项变量指标以及各个维度内部进行了一致性检验,但是并没有对各个维度间相互关系进一步研究说明,这应该也是本研究的缺憾之处,也应该是下一步研究的内容之一。固定资产投资其实涵盖了社会建设的多个方面,例如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园林景观建设项目等等,它们具有共同之处,但又具备各自特点,对这些项目进行绩效审计评价,应该将指标体系根据项目所属类别加以细化,将来我们可以对此问题予以研究,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Subba.Narasimha,.Strategy in Turbulent Environments:The Role of Dynamic Competence

[2]Kaiser H F.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Psychometric,1974(39):31-36

[3]Churchill Jr.,G.A.,J.P.Peter.Research design effects on the reliability of rating scales:a meta-analysis.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4.vol.21:48-63

[4]张同健.国有商业银行信息技术风险控制绩效测评模型研究-基于Cobit理论和Ursit框架视角的实证检验[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5]张同健,张成虎.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战略体系实证研究-基于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角度的检验[J].科技管理研究.2008(10):120-123

[6]刘爱东,赵金玲.政府投资公共工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J].2010(3):31-38

上一篇:重型汽车吊下一篇:劳务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