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谱能力

2024-08-07

识谱能力(精选12篇)

识谱能力 篇1

以往我们在观摩一些优秀的课例时, 教师的音乐素养的高低和课堂设计是否精心新颖, 常常会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可是, 一首歌曲学生可以唱得很动听, 老师可以处理的很细致, 但这些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遗忘。作为音乐教师, 我们不能只局限于一节好的优质课, 而应该为自己树立一个长远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学有所得, 他们不仅获得了快乐, 重要的是要获得较高的音乐素养。什么是音乐素养呢?它是一种综合能力, 包括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和声、写作、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一个学习音乐的人, 离开了音乐素养就等于是一个机械地弹奏和歌唱的机器人, 他就无法去理解音乐、懂得音乐、表现音乐。所以, 学习音乐素养是为了全面提高我们的音乐综合素质, 并且以此促进我们的音乐学习, 增强对音乐的感悟、理解和创造能力。针对我们初中阶段, 我认为其实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 即具有识谱能力、分析能力、表现能力。学生的视谱能力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 老师应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一直坚持识谱教学, 使学生尽早掌握这件“武器”——识谱能力。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乐理、识谱的难度, 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了第一位, 这并不说明我们的音乐课不需要识谱教学。识谱教学是应该融入到平时的课堂学习中的, 学生如果拥有这种能力, 无疑对我们的音乐教学会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这样的话, 在音乐课上, 歌曲的学唱就只是一个很小的环节, 从学生的视唱曲谱到歌曲的演唱, 师生都会变得很从容。我们老师在后面的环节中加入的分析作品风格的形成、创编等环节, 也就衔接得很流畅了。学生会在这样的音乐课上不断体验到拥有识谱能力所带来的愉悦感, 学唱歌曲变得简单了, 分析作品更加深入了……

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呢?我认为可以有两种方法:

(一) 在歌曲中进行识谱练习。

识谱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我们音乐教师的坚持与引领。开始的时候, 可以先学唱歌曲, 歌曲熟悉了, 再去视唱曲谱, 对于较简单的歌曲, 唱得多了, 学生完全可以背唱曲谱。我认为背唱简单的曲谱, 对于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有着不可小窥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学生对用“唱名”表示音高的概念培养起来了, 再由老师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从简单的试唱练习开始, 逐步加进节奏和旋律较复杂的练习, 学生的识谱能力就自然而然的培养起来了。

(二) 在器乐练习中进行识谱练习。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 音乐课再加入器乐练习, 对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国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赛尔曾经精辟地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音乐体验的桥梁, 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器乐进课堂”, 我们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乐器。针对学生而言, 必须选择价格低廉, 简单易学, 易于携带的乐器。以竖笛和口琴教学为例, 首先从简单吹奏音阶开始, 要加强学生对指法的熟练程度, 做到迅速反应。其次要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 对于节拍、节奏音符的时值等知识要掌握, 这样学生就可以吹奏旋律了。最后, 当学生能吹奏出准确的旋律时, 他们也已经能试唱这些旋律了。

学生如果能够进行简单的器乐演奏, 哪怕是竖笛或口琴, 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会进步很快, 学生就不再只局限于音乐课上的练习, 他们可以尝试吹奏自己喜欢的歌曲, 这样的话, 他们的器乐演奏能力和识谱能力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学生拥有了较好的识谱能力, 无论是对于歌曲的学唱, 还是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 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分析音乐作品时, 可以先让学生试唱音乐主题, 只要把握住音乐主题, 学生会很轻易地就发现这一主题在何处再现, 在何处变奏, 进而对于整个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都能进行准确的分析。对于歌曲的教学也是一样, 拥有识谱能力可以对歌曲的曲式进行分析, 进而可以处理自己演唱时力度的变化, 增加歌声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识谱能力都可以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然, 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能力, 而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只要我们音乐老师能有恒心坚持一个学期左右的时间, 学生会还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这是一个使我们师生都受益匪浅的工作。拥有了这件“武器”, 学生学习音乐课会变得更加从容, 识谱能力会使他们不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我们也就不用再花大力气去纠正学生的音高、音准, 而可以有“余力”在课堂上充实进更多的内容, 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

识谱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师生一起构建一个更加精彩的课堂。

识谱能力 篇2

学生对学习器乐的兴趣也如学唱歌一样浓厚,但器乐的操作比学唱歌要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器乐的选择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易操作的乐器,如:低年级以打击乐器为主,中高年级可选用竖笛或口琴或口风琴。我们可以把一些简单的视唱曲、旋律、音程、节奏等通过器乐演奏进行活动练习,也可以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这样,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更会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3、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人们最容易、最能直接感受音乐的一种活动。学生对欣赏音乐的兴趣也是非常浓厚的,要求也是十分强烈的,当他们还是婴幼儿的时候,已经对音乐(音响)有敏感的反应了,所以,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做法。如:让学生听音乐做律动,或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等;欣赏主题性音乐时,可让学生从视、听、唱、想象等方面结合起来,特别是在曲式分析过程中,要求学生听出各乐段是否相同,各乐段的排序,然后归纳曲式结构、作用等,以此进行识谱教学。事实上,用“听力训练”比“视唱练习”的识谱教学更为

四、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另外,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

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

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竖笛在趣味识谱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011-11-07 阅读次数 379 【摘要】:识谱是小学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非常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非常难的教学内容,目前小学生识谱能力低下的现状,找出影响学生形成识谱能力的障碍,培养学生识谱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识谱能力已经成为急迫的事情。本文分析了识谱教学的现状,在提出趣味识谱教学几种方式的前提下,重点研究了乐器与趣味识谱教学的结合,让学生在竖笛演奏中学习识谱,有效增加学生的识谱能力。

【关键词】:竖笛 趣味 识谱教学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而目前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识谱问题可以说是最大投入,而最无收获。

一、识谱教学现状

1、学生对识谱兴趣不大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普遍的情况是,儿童入学开始的音乐课,就迎头碰上抽象、难以理解的五线谱、简谱。之后各年级的课堂上,都是把很大部分的教学内容花在了看谱划拍、看谱读词、看谱歌唱,教师把很多精力放在了解决谱子上的节奏、唱名、变化音、二声部等等难点上,这些音乐的“碎片”只会使儿童觉得音乐是那样的晦涩难懂,兴趣索然,节奏、音准的困难解决不了,乐谱学得更是茫茫然。

2、识谱教学长期陷入困境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然而识谱教学长期以来陷入困境,无论是社会上还是校园里,谱盲有增无减。据有关调查,目前我国中小学毕业生的识谱率还不足0.5%。造成这种状况既有音乐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也有音乐教师不重视识谱教学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我们的识谱教学,多年来一直没有走出“分散识谱教学法”的误区。

二、趣味识谱教学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五线谱是十分困难的。他们对陌生的音乐符号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够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识谱兴趣和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策略:

1、采取游戏教学方法,把音乐与游戏紧密结合进行教学,做到分散难点、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循序渐进式的策略。

例如:《音乐树》教学时,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

2、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例如:先学歌曲,再识谱。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3、视听结合,训练音准。

例如:课堂上,我让小学生听辨火车汽笛鸣和汽车喇叭叫等声音的高低,也在钢琴上弹奏单音进行对比,如“2”比“6”高还 是低?“6”比“1”低还是高?低年级学生从简单的单音听辨练起,慢慢地发展到听简单的乐句。在听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辨别音高的能力,如分辨一些动物的叫声和平时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声音。先分辨差别大的,再结合歌曲,分辨歌曲中的不同音高乐句。启发学生用心去听,培养他们对音高的想象力、辨别力,从而唱准曲调。

4、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

三、结合竖笛的识谱教学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音乐教学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包括了听、唱、奏等基本要素。而竖笛以其操作简单、价格便宜深受广大师生的青昧。成功的竖笛教学对于识谱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1、竖笛的特点

竖笛携带方便、音色优美,适宜学生吹奏,符合集体教学原则。竖笛参与课堂不仅仅是技术传授,更是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它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满足大部分孩子学习音乐的欲望,课堂学习,课后吹奏。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内现在很多学校都已开展了竖笛、口琴、口风琴的教学,大多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学具,为歌曲伴奏。只要气息控制好,指法正确,还可以在音高上做到准确无误,这对学生的识谱教学有很大帮助。

用竖笛吹节奏,可以免于学生口念一大串的象声词,还可吹和声。多声部的节奏,每个声部所奏音高不同,又相对和谐,既让教师能清楚地监听每个声部所吹节奏正确与否,又培养了学生对和声的感受力。各种不同的节奏型穿插在一起,还能训练学生灵活变换吐奏方法。

2、借助竖笛、具体且直观

竖笛的学习必须融入到识谱的整体教学中去,并借助其它教学内容和手段来激发学生识谱的兴趣。在演奏过程中,不断加深音高印象,同时手、眼、耳、脑等多种器官的并用,既协调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从而促进了学生识谱能力的提高。

(1)教师在钢琴上弹奏一个自然音,或背对学生在竖笛上吹奏一个音,请学生听辩。这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非常困难。如果有竖笛,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笛子上试着把教师给出的音高吹出来,若不对,可先判断是高了还是低了,然后再找,直到正确。久而久之,学生对固定音高的记忆得到加强。(2)四年级课程中《美丽的黄昏》是一首简易而优美的歌曲,全曲只有三个乐句,一、二乐句构成美妙的三度和声,在演唱旋律过程中如发现自己唱音不准,就要及时根据笛声找出原因;如发现吹奏的声音与唱的旋律不和谐就要针对曲谱进行纠正。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正确的识谱演奏能力、敏锐的听觉能力及竖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3)流行元素带来的效果。

a.聆听范奏《千里之外》,说说这首曲叫什么?喜欢吗?(学生很兴奋地回答:周杰伦的《千里之外》,是流行歌曲)b.出示第一乐段旋律及歌词。看看一段音乐有哪些音符组成? c.视唱曲谱,注意反复跳跃记号。d.学生自已吹曲调。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比任何一节课都吹得认真和投入,连平时不太爱吹的几个学生也学得津津有味。)

e.分组合作。一半吹奏曲调,一半演唱歌词,并对调。

(学生做得棒极了!学生课后纷纷跟我说喜欢这样的识谱教学)

四、小结

1、在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把器乐教学引入音乐课堂,把竖笛作为音乐教学内容之一,大大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同时也为音乐教师提供一个实施音乐新课程的有益思路和可借鉴的教学实践方向。竖笛教学与识谱教学相辅相成,竖笛教学必须结合识谱教学,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再加上竖笛在学生掌握音准、节奏感,增强音乐表现能力方面的良好影响,其作用不言而喻。

2、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2]钟启泉,胡知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

[3]韩中健.《竖笛教程》[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郑莉,金亚文。《基础音乐教育新视野》[M],高等教育出版社 [5]范晓君.新课程观下的音乐教学方法探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03。

1、《音乐课程标准》

三、视听结合,在欣赏教学中渗透识谱学习,提高识谱能力

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教师可以与欣赏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例如在欣赏乐曲《彩云追月》时,引导学生再次听赏时要求学生记住主旋律,随乐哼唱后,分组合作将听到的旋律记录下来,再和原曲谱对照比较,找出差异。只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经过这样的尝试后,识谱记谱的能力便会逐步提高,同时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学习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口琴竖笛等乐器的吹奏和打击乐器的演奏,既降低了视唱主题的难度,感受、表现了音乐的情感,又在审美的过程进行了技能的练习。在欣赏一些短小的、易于演奏的乐曲音乐主题或片段时,可让学生先跟着音乐吹奏,投入其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和情感美。接着试着吹奏主题,帮助他们解决视唱主题时的音准问题,同时也增强了识谱能力。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识谱能力 篇3

为了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识谱水平,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一、 采用柯尔文手势,结合钢琴或电子琴,培养学生的固定音高感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手势是19世纪70年代由优翰·柯尔文(John Curwen, 18161880)首创的。这种方法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在身体前方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中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手势借助了身体的语言、视觉的优势让学生在唱每个音名时形成对大脑的刺激,从而锻炼出一种内心的听觉,让学生对音高的概念做出本能的反应。在初中阶段的初期音乐教学中,选择短小、音域跨度不大、节奏较简单的歌曲对学生进行训练,从而巩固学生的音高感觉。

二、 借助学生熟悉的歌曲解决识谱中存在音准、节奏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所谓熟悉的歌曲,是指学生能够随口哼唱、对歌词及旋律的走向都能了然于胸的歌曲。这样的歌曲,可让学生借助歌词来识谱。如《国歌》是大家所熟悉的歌曲,采取教师唱一句歌词,学生唱出相对应的旋律。或采用其他的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学生的识谱积极性。

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利用学生对歌曲的熟悉,并对歌曲中每个音的长短、高低都心中有数的优势,学生只要在某一处出了问题,大家都可以听辨出来。这种方法的运用能够让学生主动地、认真地对照乐谱,对他们所唱出的旋律进行鉴别。也能较快地掌握附点音符、切分节奏、一字多音等一些较难讲解的音乐知识。还能让学生在以后的识谱学习中归纳、借鉴、学习出现的相同知识点。

三、 采用手、眼、心、口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方法学习识谱,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

手、眼、心、口识谱法是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个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手、眼、心、口等感官的作用,全面参与识谱学习当中。让学生从无声的聆听感受到有声的模仿演唱,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提高识谱能力。以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的歌曲《银杯》为例,这是一首蒙古族的短调歌曲,音乐风格明显。具体操作如下:第一遍教师弹唱歌曲的旋律,学生用手指指乐谱聆听教师的演唱,初步感受每个音的长短,高低。第二遍聆听歌曲的录音范唱,手指指乐谱感受歌曲的旋律线,从而更深一层地感受音的高低和长短形成的旋律走向。第三遍尝试跟随琴声视唱乐谱。第四遍尝试演唱歌词。

学生在整个学习中眼随手动,心随手动,注意力高度集中,可以更仔细地感知每个音的长短、高低以及整首歌曲的旋律线。具体操作中,听辨的遍数可根据学生的水平而定。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学生被动地跟随教师单纯的拍击节奏或演唱每个音符,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在长期的培养中养成学生内心识谱的习惯,提升识谱的准确性及把握的程度。

四、在旋律创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在相关音乐知识的运用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

旋律创编是指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相关乐谱的知识进行自主创编的一种教学方式。旋律创编不是以把学生培养成作曲家作为教学目的,而是让学生把已学习过的识谱基本知识运用于创作实践当中。这种创编无论学生处在识谱学习的哪个阶段都可尝试,哪怕只掌握了几个音符,一两个简单的节奏型都可进行。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创编不要求过长、过复杂,要求短小、简单,可以从一两个小节开始。

在实践过程中,可循序渐进,把创编融入教学环节中。如旋律创编初期,教师可规定节奏型、音符、小节数,让学生自己进行创编并演唱。创编的中期,学生可以自主创编,增加小节数、节奏型、音符种类等。创编的后期,学生甚至可以将歌词的内容进行创编,成为一个小作曲者。当然,教师也可使用旋律模仿、旋律对话等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创编。

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音乐知识的使用中更深入地了解音的高低、节奏的长短,这些可以搭配出多种多样的旋律,从而形成千变万化的音乐。这就有利于学生无论是在识谱的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初中生识谱能力的培养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常规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把相关的学习融入歌曲教学、音乐欣赏或创编活动中。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慢慢地培养好学生的识谱能力,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生应达到的水平。

音乐教学中识谱能力的培养 篇4

五线谱是世界上普遍的记谱法,通过五线谱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浅显的知识,增加学生的音乐感染力。五线谱的学习,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智力和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加深艺术的修养。在音乐教学中,识谱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也是双基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这个内容引入到课堂中,从而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技能训练。一些教师还可以将五线谱变成故事,使学生加深对这项内容的理解,为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学习乐谱的兴趣。

在教导学生学习五线谱的过程中,应选取合适的方式,例如通过游戏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简谱音符。简谱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识别乐谱的方法,这种学习方法的优势,是通过阿拉伯数字进行记忆,7个数字能够将音乐作品的多样性表达出来,加深学生的记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理解音符和节奏,通过这种趣味性的方法,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趣味性。

二、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的方式

(一)浏览性识谱

在音乐的识谱能力教学中,教师应掌握这种教学的重点,然后重点分析识谱与音乐实践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音乐教学内容常常比较枯燥,有较强的专业性,这种情况与学生的认识有一些冲突,所以导致学生的兴趣降低。教师应对乐谱有清醒的认识,摆正乐谱与音乐学校的关系。浏览性识谱,主要是指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读谱,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韵律,而不是枯燥的理论,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

(二)背唱

背唱乐主要是一种强化学生记忆和听觉的方式,这种锻炼的方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程度,更好地实现读谱、默唱、视唱等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意境和艺术形象。这种教学方法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不知不觉间增强视唱能力。

(三)挥拍轻声视唱曲谱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挥拍清唱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利用听觉和视觉,体会出唱中听、听中有唱的。在识谱的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发现乐谱的曲式变化,掌握基本的旋律,体会出音乐的韵律美。教师可以通过浏览乐谱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对乐谱的了解,明白这种基本规律,然后通过挥拍视唱的方式,唱完全曲,亲自感受这种曲调的变化和音调的强弱变化,更好地认识乐谱。在乐谱能力的培养中,学生能够逐渐拥有对乐曲的正确感知,有明确的目标和目的,通过有效地方式减少不必要的错误。

(四)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在音乐教学中,乐器是最佳的实践设备,学生在学习乐谱的过程中,可以应用乐器进行弹奏。例如电子琴、竖笛等,通过这些方式,奏出各种音符,从而更加深入地认识音符。在反复的听音训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不高音调的具体内容,增强识谱能力。在一些音乐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高音和音阶的训练,使学生增强音准能力,这种方法在识谱能力的培养中,有非常好的效果。

(五)采用合理的奖励机制

识谱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一些学生虽然产生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但是过于单调的学习内容,会逐渐消磨这份热情,从而产生倦怠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奖励机制,表扬学习优秀的学生,给予他们一些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采取有效地方法,促使学生多背诵乐谱,并识谱。例如通过将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既熟悉又新鲜。学生在这种影响下,兴趣得到有效提升,使基础知识更加牢固,减轻学习的负担,把握音符的准确性。

音乐教师还应该制定多种方法,设计乐谱学习方案,从而使简谱教学更加丰富。例如教师为了让学生对两个力度几号有独特认识,可以引导学生模仿火车驶来的声音,体会这种声音逐渐变大的感受,然后再模仿火车逐渐驶离的声音变化,增强学生对两种力度记号的理解,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通过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转变枯燥的学习形式,丰富人们的感知,让学生在兴趣教学中提高识谱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乐谱能力的培养应融合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强学生的识谱能力,让学生可以快速、准确地掌握歌曲的音准,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摘要: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音乐能力,例如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教师不断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引导学生领悟音乐的重点内容。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加强学生对识谱能力的培养。

识谱能力 篇5

摘要: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阶段的很多科目都被重视起来了,但是我们的音乐课堂始终无法跟上课改的节奏,究其原因就是很多老师无法突破识谱教学这个难点,等到学生小学毕业,很难让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到一个应有的高度。学生识谱能力的强弱,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识谱能力是打开音乐宝库的第一把钥匙,只有当学生掌握了这把钥匙,他们才会热情地走进音乐、体验与实践音乐。从而建立一定的审美情趣和意识。因此,本文就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识谱能力,发表一点拙见。

关键词:音乐教学 识谱能力 识谱兴趣 难点

一、当前音乐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不明确教学目标

音乐新《课标》中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的学段不同的要求。教会学生识谱,使他们的音乐兴趣得以持续发展。然而在我们的实际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从不教学生识谱,认为只要把教材上的那几首歌曲教学生会唱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更有些教师觉得教材上的音乐不好听或者教师自己本身就不识谱,就教孩子唱一些当下具有流行色彩的歌曲。与其说这些教师不明确教学目标,倒不如说他们不具备音乐教学的技能或未能掌握音乐新《课标》。

(二).学生不重视或有畏难情绪

通过调查,大部分学生思想意识中认为音乐课是副科、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认不认识do、re、mi无关紧要,只要把语文数学学好就行了。再者音乐中每一个音符的唱名都是用字母来记录,所以学生对于陌生的符号接受度较底,对识谱有畏难情绪不愿学,进步慢。

(三).识谱教学中方法不当

不能把识谱教学当成生硬地灌输理论知识,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产生害怕和厌恶的心理。所以,学习识谱,兴趣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一味进行枯燥的训练,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一心想把这把钥匙强塞给学生,但是学生的抵触情绪会让他在你转身的瞬间又把这把钥匙扔得很远很远。

二、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一).明确教学目标,转变学生的畏难心理

首先教师一定要具备音乐教学的技能并熟悉音乐新《课标》,每一个学段都要把识谱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其次,在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素质、能力乃至兴趣和个性发挥的培养,让学生逐步消除畏难心理。

(二).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要想学生学的好,就要使他热心学”。我认为这个热心就是指的兴趣,忽略学生对识谱的兴趣,结果事半功倍。在音乐课上只是单调枯燥的教认1、2、3、4、5、6、7,学生会索然无味的。

1.利用形象的手势激发学生识谱的兴趣

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给每一个音符创编一个形象手号。音符do教学生拍一下自己的肚子,利用谐音的关系让学生记do;re就叫学生平前举双手做叫人来的动作,让学生知道来就是re;mi做猫咪叫的动作,fa让学生去摸自己的头发;sol两只手放在耳边做转手腕的动作;la将双手平举胸前,胳膊用力向两侧拉开;si做洗脸的动作。在识谱教学中加入这套形象的手号,将枯燥的识谱教学变得形象、有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让他们在表演中愉悦的学习识谱知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欣赏、器乐等活动中灵活地进行识谱教学

新课标强调“识谱教学”必须融入于音乐实践活动中。“识谱教学”要与演唱、演奏、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密切结合,从而“顺带着”学习视谱。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男儿当自强》在学唱前教师先带唱两遍主题旋律,再结合熟悉主题旋律,效果非常明显。所以说识谱教学要符合学生学习音乐的规律,他们表现出来也是不一样的。当然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

3.先学歌曲,再识谱

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多媒体播放,把所学的歌曲旋律基本把握后,再让学生进行视唱曲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及音高位置。

4.先学节奏,再识谱 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和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歌曲《快乐的do re mi》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若把附点节奏训练好了,学生会学得较快,也不容易出错。

识谱能力 篇6

关键词: 初中音乐 识谱能力 教学方法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往往是唱歌、游戏。下面我根据初中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有效地识谱。

一、尝试集中识谱的教学方法

音乐教学是把识谱随课文分开教学的,有条件的学校在小学阶段基本完成简谱识谱任务,在初中阶段基本完成五线谱识谱任务,事实上这个任务远没有完成。首先,这种分开的识谱教学法违反记忆规律。音乐课不是每天都有的,更不是每堂课都只学识谱内容,很难及时复习。所以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忘前面,缺少连续性,不成系统,效果自然不佳。其次,按目前课程的编排体系组织教学,学生不可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形成初步的识谱能力。

集中识谱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的可行性选择。所谓“集中识谱教学法”,即把原来需要用整个小学、初中阶段学习的识谱内容集中安排到初一阶段完成,这样一方面学习内容紧凑,学生可以克服识记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前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学得积极主动,进一步激发兴趣,到初中毕业时基本上具备应有的识谱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

当然,运用“集中识谱教学法”,必须由专职音乐教师或识谱能力较强的老师任教。在时间分配上要适中,不是越集中越好,因为过于集中会使难度增大,学生接受不了。

二、先唱歌后识谱,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

一些曲谱复杂的歌曲,先唱歌词,再学歌谱,学生会唱得出奇的好,谱也学得很快,时间也花得少。原因是学生都有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音乐教师不仅是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更是新的音乐教学的研究者、设计者。在平常的音乐课教学中,音乐老师要做有心人,不断总结来自课堂教学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1.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

先唱歌后识谱是先让学生欣赏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歌谱中的难点,在学生识谱时降低难度,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自信心,增强对音乐的热爱。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完美。

2.后识谱可以降低识谱的难度。

在音乐课本中,有一首阿根廷儿歌《第一天上学》,歌曲中出现了许多处休止符和切分节奏,后面还出现八度大跳,这对很多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总有部分学生唱不准。学生熟练演唱后再识谱,他们很快就能唱准。课本中还有一首《故乡的月亮》,其中有很多附点节奏,颇有难度。学生在音准与节奏之间总是顾此失彼,采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方式就可以很快解决这个问题。

3.歌后识谱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故乡的月亮》是一首非常优美、深情的歌曲,当然,这首歌曲的难度较大,歌谱中有很多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及音程的大跳。当先教会学生唱这首歌,再让学生识谱时,这些有一定难度的大跳音程,很快就能唱准,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较难的节奏型问题也迎刃而解。因为学生唱歌时,已经在不经意间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识谱时难度降低,一首歌曲很快就学会,学生有了成就感,兴趣更浓厚。先唱歌后识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效果,既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创编旋律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例如:歌曲《乃呦乃》,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学生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再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以创编为手段,再让大家听一听、唱一唱,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而且能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乐器进课堂提高识谱兴趣

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还能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的能力。

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让孩子真正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参考文献:

[1]迟静.关于中学音乐基础知识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中),2015,01:128.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识谱能力 篇7

一、强化听的感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听觉的作用, 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 (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 是审美能力的基础。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 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 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 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 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 以听领先, 重视“听”的教学, 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入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 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 但这种欣赏是教师有意指导, 为下一步学唱歌曲作好铺垫, 而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 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 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 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室时听到的歌曲是什么情绪的?还记得它的旋律吗?”……这样, 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哼唱出歌曲的旋律, 这就是先入为主的作用。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在学生脑海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 同时, 学生对歌曲的情绪、表现的内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面的学唱歌曲做了很好的铺垫。这样, 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了他们听的感觉。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 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 让学生们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迅速反应的能力、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 让他们对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 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有一定的理解。

以无伴奏合唱《牧歌》为例。为了让学生记住这首合唱的主题旋律, 在欣赏之前, 我将歌曲主题旋律的顺序打乱, 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 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 再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 并进行演唱。以听为先导, 创编为手段, 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教材上的旋律, 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 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同样, 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可以在学唱新谱之前创编, 也可以在学完新歌之后来创编。这些方式都能让学生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识谱。

三、把“识谱教学”融入音乐实践活动中

新课标指出, 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这意味着“识谱教学”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密切结合, 是在学唱歌曲等活动时“顺带着”学习识谱, 而不是借教唱歌曲来达到学习识谱的目的。如在《春天》的教学中, 通过歌曲的欣赏、意境的创设、激情的演唱等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 使学生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表演欲望。此时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学生马上会想到用手中的乐器来演奏歌曲, 随之产生的吹奏动机能主动地参与识谱的过程。当优美的旋律从乐器中洋溢出来时, 学生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情感得到了宣泄, 识谱也就成了一种自然的演化。这样把“识谱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 使其建立在自然的美学结构和音乐意义之上, 帮助学生把乐谱看成是已经得到审美感受的一种图像, 学习乐谱也就成了学生的自觉行动。

实际上, 学习识谱并不只是做一些机械的训练, 它的内容十分丰富, 学习形式非常多样:唱唱、听听、再唱唱、再听听……学着学着, 你一定会觉得越来越生动, 越来越有趣!

摘要: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中, 教师应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从而使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得以持续与发展, 为他们进一步感受和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 就要强化听的感觉, 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把识谱教学融入音乐实践活动中。

识谱能力 篇8

一、巧用教材, 激发学生识谱兴趣

1. 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识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识谱同样需要兴趣。我所在的职业中学的学生都比较喜欢唱歌, 特别是唱通俗歌曲, 所以我就选一些学生喜欢唱的、思想健康的歌曲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兴趣的驱动下, 他们会努力克服识谱的困难, 加上我的正确引导, 就能激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 先学唱歌, 再学识谱

在过去, 拿到一首新歌, 很多教师总是先让学生念歌曲节奏, 然后再唱谱子, 最后再唱歌词。而我们这些来自农村的职校学生, 如果看到教师先唱谱, 他们心里马上就会产生一种畏惧感, 觉得识谱枯燥、难学, 不想学, 没有兴趣, 结果整堂课的学习效果就不好。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我先教会学生唱歌词, 然后再让他们跟着我唱歌谱, 学习的效果就非常好。这是因为, 首先, 学生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是比较强的, 让他们先学唱歌词, 就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其次, 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 学生经过多次的聆听感知歌曲旋律, 对歌曲已是非常熟悉, 这时再来唱谱子, 就让学生放下了心理负担, 增强了自信心, 唱谱也会相对变得简单了。再次, 我教给学生的歌曲通常都是他们比较喜欢的, 唱自己喜欢的歌曲, 对他们而言是一件愉快的事, 即使让学生记忆自己喜欢的歌曲的谱子, 也会比较乐意。我曾经听到一位学生这样说:“以前, 音乐老师教我们唱谱, 班上只有几个会乐器的同学会唱, 其他人都不行, 毕竟太难了。我对唱谱一点儿也没兴趣。可是现在我们先唱歌后识谱, 才上两节课, 我就会唱歌曲的谱子了, 非常开心。”这种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唱歌, 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 能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的;后识谱, 会让学生觉得这节课是有所“成就”的。这样的学习过程,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识谱能力。

二、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积累识谱知识

1. 查漏补缺, 掌握读谱知识

由于多种原因, 学生所掌握的音乐知识缺乏系统性, 尤其是该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好, 这就给识谱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 我在教学中一开始就十分注重向学生讲解最简单的音乐知识, 通过查漏补缺来弥补他们音乐知识的不足。每节课都介绍一些乐谱知识给学生, 例如介绍全音符唱四拍、二分音符唱两拍、四分音符唱一拍、节拍的意义、小节和小节线等知识;再结合简单、短小的歌谱进行分析、练唱。这样, 学生就可以相对系统地、慢慢地积累乐谱知识, 对识谱也就不会觉得太困难了, 也就能更自觉主动地识谱了。

2. 多重感官, 感受音高节奏

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 而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 能使识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节奏练习时, 要根据节奏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地学习识谱。从最基本的节奏型开始, 让学生了解每拍的时值是多少, 学会单位拍。学生在训练时始终要和拍子结合模击, 口中用“哒”念出节奏, 特别注意不要赶拍子, 要把握速度的一致性。在学习中还有一些节奏型很相似的节奏, 例如前八后十六与前十六后八, 小切分与大切分, 等等。这些节奏学生在学习时难度较大, 可对比着来学, 具体做法是先让他们通过细听来分辨相似节奏型的强弱及特点, 然后在这些易混的节奏型上加上相同的音高, 再让学生去分辨。在此基础上再去进行带有这几种节奏型的识谱练习, 学生就会豁然开朗, 识谱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也为以后的听记节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掌握节奏的基础上, 接下来要解决学生的音准问题。比如利用柯达伊手势, 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 利用课堂的两三分钟来唱几遍音阶, 要求学生跟着琴声唱, 然后再自己清唱。经过反复的倾听、对比, 学生的听辨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3. 先攻难点, 分段分句, 逐一识谱

在教歌谱的时候, 歌曲中通常会有一些难点, 学生不易迅速掌握。我把这些地方单独抽出来, 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 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识谱, 就能收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节奏比较复杂、音程跳动比较大的歌曲, 可以把歌曲的乐谱分段、分句。通过分句、分段的方法, 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 然后进行识谱练习, 有利于提高学生识读歌谱的质量。练习时可让学生按座位或分小组接唱, 让他们在聆听、思考、演唱中逐渐熟悉乐谱;同时指导学生借助划拍、击拍、手势等方式, 更好更快地唱会唱好歌谱。

4. 讲练结合, 提高识谱教学的有效性

在识谱教学中我还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 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做到讲一点、练一点, 比如讲了十六分音符, 就要唱有十六分音符的乐句, 也可以做相应的听记节奏等练习, 从而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音乐实践的教学中。

三、教法多样, 促进学生提高识谱能力

1. 开展合唱、器乐演奏兴趣小组, 推进识谱教学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 弘扬学生个性发展, 我还提议学校组建了合唱队、电子琴演奏等兴趣小组。

在合唱训练中我们一般采用识谱法, 指导队员分声部先后作识谱练习, 要求音高准确、节奏准确。学生通过合唱训练, 既提高了识谱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 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 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 有效地增强识谱的能力和兴趣。例如通过电子琴、吉他的弹奏, 既能练习识谱, 又能自学歌曲, 可谓一举两得。同时, 这些学生也可以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互相帮助, 共同提高识谱的能力。

2. 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

学校每年一届的“校园艺术节”, 我都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全员参与。比如“歌咏比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器乐比赛”等艺术活动, 我都鼓励学生自编自演。在这些活动中, 学生平时所学的音乐知识都得到了展示, 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 对学习识谱也更有信心了。

3. 重视课外音乐的教育作用

与其他学科相比, 音乐学习或识谱学习不受时间和场地限制。例如在课间、午间通过校园广播播放大量优秀的音乐, 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学习音乐。比如播放如《我和我的祖国》《爱我中华》等经典红歌, 或《乡间的小路》《同桌的你》等校园歌曲, 学生听歌时很休闲, 没有压力, 一来可以熟悉更多的音乐作品, 二来也可以提高对音乐的听辨能力、记忆能力等, 在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

识谱能力 篇9

一、小学生如何学会识谱

要想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 前提是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 教育工作者应致力于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音乐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识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 让小学生在识谱的教学过程中, 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只有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兴趣了, 才能促使学生在音乐上不断进步, 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 因此, 改变传统的乐谱教学模式, 培养小学生自我学习音乐乐谱的能力, 是目前音乐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 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时期, 音乐塑造性非常强, 但由于年龄较小, 心理发育不成熟, 容易在学习中懈怠, 不能长期地坚持。 所以, 老师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过程中, 还要注重对学生毅力的培养。

1.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学会识谱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 主体”地位的教学,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的学习起辅助作用, 对于小学生音乐课堂的学习也不例外。 老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 学习音乐这门课程的学生, 很大部分是喜欢唱歌的, 对唱歌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 在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一般都会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歌谱的学习成果直接关系到学生音乐的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对歌谱的学习, 也会爱上歌谱, 激发学生学习歌谱的热情。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通过对知识点的讲解, 让学生分析自己已经熟悉的歌词, 分析歌词在节奏和节拍上的组成规律和特点, 教师可以播放不同的歌曲, 让学生感受不同歌曲的不同旋律带来的不同音乐效果。 在学生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 再让学生学习识谱, 培养学生的识谱意识和识谱能力。

2.让学生在乐器演奏的过程中学会识谱

学生通过对乐谱的学习, 并不能完全掌握和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此, 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还要加强学生对谱表和音符的学习。 教师让小学生学习乐谱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学会识谱, 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对表面东西的理解, 以演奏的方式, 表达出音乐本身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营造出作者制作歌曲时要表达的音乐氛围, 设身处地感受作者创作音乐所要表达的心情, 从而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通过对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深刻理解, 在此基础上, 再来分析乐谱, 这样就可以慢慢地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同时, 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还要注重对学生演奏技巧的培养, 要让学生在理解音乐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演奏技巧的讲解, 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3.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学会识谱

老师在上课之前, 可以先播放一些音乐, 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聆听, 留下一些无意识的印象,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播放几遍后, 就把乐谱给学生看, 让学生把实际的乐谱和自己想象中的乐谱进行对比, 纠正自己不对的地方。 然后由老师进行视唱, 让学生通过识谱视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欣赏音乐的同时, 进行识谱学习。 老师视唱几遍之后, 可以让学生跟唱, 让学生掌握音乐的节奏和节拍, 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二、识谱视唱的培养

1.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培养

在第一阶段的培养中, 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节奏教学是音乐中的精髓, 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 要注重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 对于音乐的发展而言, 节奏是先于旋律和声音产生的, 旋律依附节奏而存在, 节奏在音乐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唱歌、跳舞、器乐、视唱以及欣赏等许多学科中, 节奏都起着支柱性的作用, 因此, 学生要想学好音乐, 掌握好对音乐节奏的学习是关键。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 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进行学习, 按照先易后难的学习方法, 第一步学习由单纯的音符所组成的节奏, 第二步学习带有符点音符和休止音符的节奏, 第三步学习各种不同节拍的节奏。

第二阶段是让学生进行模仿跟唱。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先进行模仿, 再去认识音乐的曲谱。 让学生通过模仿, 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后, 可以更好地掌握学习音乐的技能。 因此, 在学生还没有具备一定的音准和节奏感之前, 让学生进行视唱是不合理的, 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学唱, 而且难度太大, 学生不能接受, 从而厌倦对音乐的学习。

第三阶段是让学生听辨学唱。“ 听”是学生识谱的准备阶段, 是让学生接触认识音乐的过程。 如果学生在一个听不到音乐的环境中, 让学生进行唱歌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 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 可以积累大量的音乐语言, 而这些语言的积累, 为学生唱歌和识谱打下一定的基础, 为学生识谱创作了必要的条件。唱歌是学生由识谱知识向技能转化的重要环节, 因此, 在识谱教学中, 老师可以先向学生示范视唱, 学生通过教师的视唱, 掌握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之后, 再让学生进行试唱, 进而让学生学会识谱, 最后学会视唱。

第四阶段是让学生通过看谱唱词。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儿歌和军歌的学习, 增强学生的视频视唱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表现力

识谱视唱要求学生对音乐进行准确的把握, 对音乐所表达的感情要认真地理解, 从而完美地表达出音乐的思想内涵。但大多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并不注重对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培养, 仅仅要求学生唱准音调, 掌握音乐的节奏, 这样的教学使得识谱视唱显得枯燥乏味。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自身的音乐知识储备足够充裕, 在教学的过程中, 对不同音乐家的风格进行讲解, 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时期的音乐家具有的不同风格。教师在对学生的视唱教学中, 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视唱习惯, 让学生掌握准确的节奏,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锐感知能力和准确表达音乐思想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让学生主动地学习音乐。

总而言之, 提高小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要在学生学会识谱的基础上进行视唱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的过程中, 要注意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与此同时,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情感去感受音乐的魅力, 感受音乐所营造的氛围, 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学习,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 发现美和感受美, 并对感受的美进行表达和创作,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社会的发展, 音乐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 在我国的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小学处于学习音乐的启蒙阶段, 识谱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识谱视唱能力直接关系到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养成, 因此, 提高小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很有必要, 这也是现今众多音乐教师关心的话题。通过对识谱学习的研究, 进一步阐述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 希望对广大读者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音乐教学,小学生,识谱视唱能力,识谱

参考文献

[1]张新闻.融入乐理基础知识的视唱练耳教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3.

[2]陈曦.中小学合唱训练中的识谱视唱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 2010.

[3]张茜.视唱练耳共同课依据专业需要进行改革的设想[D].西安音乐学院, 2012.

[4]王莉慧.谈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 2012.

[5]孙鹭.关于高职高专音乐院校视唱练耳课分类、分级教学的探索与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 2012.

识谱能力 篇10

一、钢琴启蒙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遗传、环境与个体能动性三者相互作用的产物。包括注意力、感觉和知觉、思维等心理现象。幼儿钢琴启蒙教学应注意其心理特点, 需要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 注意力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 意识中的一切, 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注意的能力称为注意力。心理学家认为, 4岁的幼儿可以连续集中20分钟左右。钢琴的启蒙教育要求教师在枯燥的基础阶段要通过幼儿的情绪变化, 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调整幼儿的状态让其的注意力持久。

(二) 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0—2岁的幼儿属于感觉运动思维, 主要靠感觉与动作认识外部世界。2—7岁的儿童属于前运算思维。钢琴启蒙的幼儿大约在4—5岁, 他们都属于前运算思维。主要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描述外部世界, 具有表象思维能力, 直观形象性但缺乏可逆性。在钢琴启蒙教学中, 由于许多节奏、符号等是幼儿不了解的。可以运用比较形象的事物使幼儿理解抽象概念。

二、钢琴启蒙阶段幼儿识谱能力的重要性

识谱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也是钢琴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初学钢琴的幼儿如果在识谱方面不严格, 通常表现在认识音符和节奏不准确、指法不重视以及忽视乐谱上的记号等。识谱不仅是钢琴学习的一门知识和技能, 也是关系到学生主动学习、广泛学习、持续发展、受益终身的一个重要基础。

三、钢琴启蒙阶段幼儿识谱能力的培养方法

识谱能力是学习钢琴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直接影响幼儿钢琴学习的进度和演奏能力, 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运用合理的方法, 在识谱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识谱包括五线谱、音符、节奏、节拍等等。本人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并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的经验, 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训练幼儿的识谱能力。

(一) 识读五线谱

1. 五线谱的线间

五线谱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最早的发源地是希腊。在幼儿看来, 这5条线就是很平常的线。我将五线谱比喻成大楼。5条钱比喻成一层一层的楼房, 幼儿都知道自己家的房子都是从最下面往上爬, 而不是从最上面往下爬, 让幼儿知道我们的五线谱大楼和自己家的楼房一样, 都是从下往上数, 最下面的是第一线依次往上是第二线、第三线、第四线、第五线。

2. 小节线与终止线

在五线谱上, 有横着的线, 也有竖着的线。横着的线叫做五线谱的线。那竖着的线也叫五线谱的线吗?很多幼儿在刚刚接触五线谱时很容易混淆。竖着的线有两种情况。

(1) 小节线

一条单独的很细的竖线。我把五线谱画成一列小火车, 在第一线的下面加上火车轮子, 在第五线的上面加上一个小烟囱, 在小节里加上窗户。这样的竖线就把五线谱分成了一个一个的小车厢。让幼儿记住把五线谱分成小车厢的竖线就叫“小节线”。

(2) 终止线

终止线是由一条细细的线和一条粗粗的线组成, 写在五线谱的最后, 表示乐曲结束了, 可以停止了。终止线的样子是左边的一条细, 右边的一条粗。我将五线谱比作火车, 那么一列火车有火车头也有火车尾, 终止线就是火车的尾巴, 在最后。

3. 谱号

在幼儿学习的钢琴谱中, 一般出现的是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两个谱号一高一低, 要让4岁左右的幼儿清楚地记住这两个谱号的名字, 在我的教学中, 我把高音谱号看成是一个正在往上爬的小蜗牛, 蜗牛的背上有一个大大的壳, 就好像高音谱号的大大“肚子”, 蜗牛的尾巴就是高音谱号下面的小勾勾。

低音谱号是一个弯弯的, 后面加两个小黑点。这样一个符号, 我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 觉得它像一个什么事物?很多幼儿会告诉我像月亮, 像香蕉等。我让他们摸摸自己的小耳朵, 看看我们的这个符号像不像自己的小耳朵。引导幼儿在自己身上找到像低音谱号的器官, 长得像耳朵的符号就叫做低音谱号。

(二) 音的辨认

钢琴启蒙阶段的认音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一阶段的训练必须要让幼儿对五线谱上的线和间上的音有一个基本认识。首先, 要让幼儿知道什么是音阶, 通常把音阶的上行叫做“上楼梯”, 下行叫做“下楼梯”。运用手势来唱音阶。我们把五线谱的线和间看作是楼房的楼梯, 每一个楼梯都是挨着的。音阶也是像楼梯一样, 一个接一个。其次, 确定中央C。以中央C为第一个小楼梯, 音符在中央C上面的, 就根据“上楼梯”的方法, 一个一个挨着往上数;在中央C以下的音符, 就用“下楼梯”的方法往下数。

(三) 节奏的认识

1. 音符

音符是表示音的进行的符号。音符有三个组成部分, 即符头、符干、符尾。但是幼儿的记忆是瞬间记忆, 必须重复很多次, 幼儿可能才记得住。我们把音符给形象化, 那么幼儿记住音符就很容易了。我们把音符的符头当作是音符宝宝的脑袋, 脑袋还有一个名字就叫做头。符干就是音符宝宝的身体。符尾就是音符宝宝的尾巴。把这三个组成部分看作是身体的一部分, 幼儿就会容易理解了。

幼儿钢琴启蒙阶段常见的音符有全音符、附点二分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在我的教学过程中, 我运用一首儿歌让幼儿能够理解到音符的拍数。这首儿歌是“鸡蛋圆圆唱四拍, 球拍加球唱三拍, 只剩球拍唱两拍, 小小蝌蚪唱一拍”。幼儿也比较喜欢儿歌形式的方法, 提高了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又让它们学习到了知识。

2. 节奏与节拍

节奏和节拍是识谱的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 既要分辨出音的高低, 又要照顾到节奏的长短。在讲解节奏时, 往往先让幼儿把没有写在五线谱上的音符用“da”来表示, 并且用手击掌的方法来练习, 小手拍一下就表示一拍, 拍两下就表示两拍, 依次类推。

幼儿就如同一张白纸, 需要老师去描画, 让幼儿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通过学习钢琴, 会使他们较快找到打开通向人们创造思维和形象思维窗口的钥匙。识谱的能力的培养是钢琴启蒙阶段的重中之重, 是至关重要的, 影响着幼儿整个学琴的过程。引导幼儿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启蒙阶段基本的乐理知识, 只要掌握了识谱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以及正确的启蒙方式就可以培养幼儿的多种艺术感知能力和行为能力, 对艺术的了解有助于幼儿形成完善的、健康的人格, 提升他们对于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思维能力, 进而发现他们的音乐天赋。

参考文献

[1]司徒璧春, 陈朗秋.《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3.

[2]周年.《少儿钢琴学习小百科》[M].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

浅谈识谱教学之快乐识谱 篇11

关键词:乐谱教学;快乐识谱;兴趣;节奏

一、从兴趣出发,在游戏中与音符做朋友

首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寓教于乐,激发兴趣,调动学生集体参与的热情。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习兴趣强烈,他们才会主动地去学。在乐谱教学中,我用“七个小矮人”的头套写上音名让学生戴上分别扮演,嘴里唱音名,眼睛看头套上的音名,通过游戏让学生先确认七个乐音,记住“每一张脸”,并且要求在任何时候都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其次是“磨刀”,要让学生对每个乐音从认识到熟悉,再到脱口而出。大多数音乐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把乐音单个拿出来,学生认识得飞快,串联在一起就不行了,唱起来“连滚带爬”来不及认,更无暇顾及它固有的音高了。这就是个熟练问题,教师可以进行比赛,看谁的反应快,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把每个音符烂熟于心,并能珠连成句。快速读谱训练对今后的识谱视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节奏重感觉,轻难度,循序渐进

在选择练习时一定要掌握两点:一是节奏要简单,二是旋律要熟悉。简单和熟悉很容易让学生觉得自己学到本领了,能识谱了,从而产生成熟感。譬如,可以选《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这首歌作为视唱练习,由于这首歌曲脍炙人口,只要稍稍提示一下音準,学生很快就可以大声并且兴奋地唱出来了,气氛一下高涨起来。这时再趁热打铁,给学生讲解一下视唱时要注意附点节奏问题,并弹奏不加附点的效果,用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识别节奏。

三、先唱歌,后识谱,快乐学习见成效

先学唱歌的优点在于省时、高效。学生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一首新歌,不是非常复杂的,听一遍,学两遍就可以基本拿下来了。这个过程学生完成了欣赏音乐和感受音乐两项指标。在教师适当的指导下不知不觉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为后来的视唱降低了心理上的难度。旋律熟了,再进行视唱练习时音准就有了导向,不易出现大的音准错误。学生唱的时候就会有成就感,能较容易地把谱子唱下来。在识谱中,本属于较困难的节奏,在之前的歌唱学习中已自然攻克,当教师再把那个节奏呈现出来时,学生稍稍揣摩一下就理解了,知道该怎样正确视唱。

识谱教学为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提供了可能。教是为了将来不教,所以,选择轻松、快乐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拥有丰富的感官体验,将简单音乐的基础根植于他们的感觉中,为他们积累鉴赏音乐的能力。

识谱能力 篇12

一、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游戏互动中快乐识谱

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 学习识谱的过程是很艰难的, 对他们来讲, 识谱是陌生的, 也是枯燥的, 对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很难接受复杂的知识。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结合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 采用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的听音游戏、模唱游戏、听辨音的高低等教学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听音能力和模唱能力, 从而实施音准教学。设置一些音乐节奏加减游戏、绘画节奏图谱、节奏快慢的律动游戏等, 进行趣味节奏练习。将音乐知识和日常玩的小游戏结合在一起, 让小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 在音乐中尽情玩耍, 在玩耍的同时, 学生的大脑处于灵活的状态, 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 将音乐的每个教学环节分解开来, 让学生容易理解。例如, 顺唱与逆唱游戏, 顺唱是按读谱的习惯由左至右的演唱, 而逆唱是由右至左的演唱。游戏的方式是让学生由顺唱开始再按反方向逆唱回来, 或由逆唱开始再按顺唱方向回来。可见, 这时已经把一条简单的乐谱变成了两条练习。对于刚刚接触歌谱的学生很有效, 因为它给人的是对个别音的反应。再如变换小节识谱游戏和变换节奏节拍识谱游戏, 都增加了读谱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会识谱。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教学过程, 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先唱后识,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自信识谱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 听力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是识谱的基础部分, 只有听力灵敏, 多听歌曲, 听得多了, 音高的感觉自然就有了, 学生具备音高的基础, 再唱简谱, 在掌握音准的基础上就会更加容易。于是, 我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 先唱歌后识谱, 让学生先对歌曲的旋律掌握到一定程度, 然后再学着唱歌谱。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自我感觉歌曲的声调。例如我在讲某节课之前, 都会抽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在课上或者课下先听这首歌曲, 小学生在听音乐过程中, 体会其中音乐的气氛, 和学生一起打着节拍, 让学生能够在音乐中舞动, 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使其与音乐的距离大大拉近。这样学习歌谱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学生学习起来不仅轻松, 而且能够很容易学到音乐知识, 不仅使学生提高了学习的信心, 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音乐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 让学生在视听欣赏中自觉识谱

根据研究, 在学生获得信息中, 视觉占83%, 可见, 视觉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 使得音乐、图片、动画等要素结合形成画面, 极大地引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学生的吸引力转到屏幕上, 学生的视觉能力更加丰富化, 对于分散教学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如:二年级歌曲《钻山洞》中出现的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连用的节奏、附点节奏及八分休止符都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识谱教学。我将难点乐句的学唱采用逐句发现问题, 不同所在, 示范对比, 逐句教唱的方法来解决, 而曲谱中的唱名则按音的高低出现, 这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线及音高的变化一目了然。并且唱名按旋律的节奏出现动态变换, 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和掌握了旋律的节奏。

四、竖笛演奏,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识谱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实践表明, 凡学习器乐演奏的学生, 他们的识谱和演唱能力远胜过于未学习器乐演奏的学生。器乐演奏的过程, 同时也是识谱唱谱的过程。因此, 我把竖笛引进了我的音乐课堂, 在竖笛的演凑和练习中, 小学生渐渐体会了其中的意境, 通过反复听竖笛的音乐, 无形中帮助小学生树立了清楚准确的音律, 让小学生在学习竖笛的过程中, 不断地陶冶情操, 加强自身对识谱的喜爱, 真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 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法并不唯一。作为音乐教师, 我们要不断研究不同的音乐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提高对识谱以及各种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感受。在教学活动中, 要懂得抓住学生的成长规律, 掌握他们的个性, 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特点出发, 将学生的想法放在首位。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比较生动、容易理解、适合小学生生长规律的音乐, 帮助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 能够促进健康发展。在日常活动中, 可以将音乐知识与小游戏结合, 把识谱教学融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 渗透着“教”, 顺带着“学”,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 学习音乐。

参考文献

[1]黄鑫.浅谈小学唱歌课中的有效识谱教学[J].群文天地, 2011, (02) .

[2]王艳芝.小学音乐识谱教学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9) .

[3]朱婧.浅谈小学音乐识谱教学[J].青少年日记 (教育教学研究) , 2011, (01) .

上一篇:固定投资下一篇:五保供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