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能力

2024-05-09

线路能力(精选9篇)

线路能力 篇1

架空输电线路可视为一个伸长的三相截流导体, 它产生的电场与磁场对其本身及周围发生效应。一般情况下, 输电线路的电压变化有限, 线路的静电场也随之变化不大。但随线路中电流的变化, 导线周围的磁场会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这一情况就决定了交流输电的工作特点及其相应的调控线路工作状况的措施。

所谓输电系统的输电能力, 是指线路在连续运行的情况下其限制条件不变时的送端允许通过的有功功率值。而最大传输功率则随线路传输功率的不同状态有着较大差异。

1 常规线路的输送容量和输送距离

一般而言, 对于输送距离较短的线路, 其输电容量由导线允许发热条件确定, 对长距离、重负荷线路, 则由安全稳定条件确定。对于向某一负荷点供电的线路, 常按允许电压降来确定其输电容量。目前, 500-750k V线路的输送能力决定于稳定条件;110k V线路决定于导线的允许发热;220-330k V线路既受控于稳定, 也应考虑导线的发热。对于现有的长距离满负荷的线路, 限制电流容量的条件是受端变电所母线允许的电压降。但是安装补偿设备就可以不再受限制, 因此此种情况不具有代表性。

任何线路的长期允许发热电流由导线的型号和截面 (或者是接入线路断开处的设备元件) 决定, 而实际上既与送电线路的具体特点无关, 又与其在网络接线中所处位置无关, 与此不同, 按稳定条件决定的输送容量极限本质上与线路自身的参数和其他许多条件, 如所研究的网络段接线、与其连接网的接线和状态、发电厂间重新分配容量措施等有关, 具有相同参数的两条线路稳定极限可能完全不同。

现代电力系统的特点是网络结构复杂及各枢纽间有多条联络线 (通常情况下额定电压不同) , 而各条线路独自运行稳定极限不足以说明整个网络的输送能力。电网的输送能力是指所研究断面处联系两部分系统的全部线路的稳定极限, 即所有线路在稳定极限状态下潮流的总和。电网的稳定极限总是小于各条线路极限 (决定某条线时假定其他联络线断开) 的总和, 其差别可能会很大、甚至达到50%。

由上述可知, 决定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输电容量是极其困难的, 即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在制定电力传输线路规划时, 又必须有输电容量的指标。

对于220kv及以下输电网络而言, 当电压高、距离长、负荷轻时, 输电线向电网送出无功;当电压低、距离短、负荷重时, 则从电网吸收无功。500k V输电线由于充电功率很大, 且电网正处发展阶段, 线路正常输送负荷远远小于线路自然功率, 因此其输电线有相当大的无功功率送入电网。这种状态并非由于这些电网的参数有什么原则上的区别, 而是由于电网设计的不同处理方式所引起的后果。超高压线路相对很长, 在传输功率和自然功率方面总是加以协调控制。而当偏离这种状态时 (传输功率超过自然功率) , 一般需采用补偿装置。

对于超高压远距离输电, 若末端电压为额定值, 则随末端负荷功率的不同, 线路上都有可能出现超过额定值的电压。当输送功率偏离自然功率较大时, 这种电压升高可能超出容许的范围。当然, 这些是考虑到实际条件 (超高压线路中无功补偿的经济性和超高压可控电抗器研制生产等方面的困难) , 不可能将线路无功补偿到电压处处平衡的理想状态得出的结论。

2 新型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和输送距离

由于线路设计中采用的导线型号不同, 以及各线路所处网络中具体位罩的不同, 无法对新型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做一个定量的分析。根据国内外实际线路的运行经验, 在其他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 单独采用一种新型技术的输电线路与常规线路的输送容量相比增加的百分比如表l所示。表1中, 紧凑型指采用常规紧凑型, 大截面导线指截面增加一倍, 耐热导线指导线允许温度由70℃上升到110℃, 同塔双回是指相对向电压等级单回路而言。

对于紧凑型输电和同塔双回输电而言, 紧凑型线路由于降低了电阻抗, 提高了线路的自然传输功率, 因此其输送距离较同电压等级的常规线路而言有一定的提高, 而同塔双回线路仅仅是将两条输电线路架设在同一杆塔上, 对系统运行参数方面影响不大, 所以其传输距离与同电压等级的常规线路大致相当。对于大截面导线输电和耐热导线输电两种方式而言, 均是超自然功率输送。若保证线路末端负载具有稳定的功率, 则较大的过载将引起沿线电压的巨大降落和附加的电能损耗;若保证末端电压为额定值, 则随末端负荷功率的不同, 线路上有可能出现超过额定值的电压, 当输送功率偏离自然功率较大时, 这种电压升高可能超出容许的范围。因此, 这两种输电方法在实际应用时应对系统的状况进行仔细校核。

由于以上原因, 我国到目前为止大截面导线输电工程中的输电距离一般较短, 大部分都是10~50km, 有些甚至不足10km, 最长的也只有100km左右;同样, 耐热导线也只是运用在较短的线路上。而国外大截面导线输电距离大多在l00km以上。例如日本就有超过200km的大截面导线输电工程。究其原因, 是因为国外发达国家在输电线路无功补偿及系统设备的配置较为优良合理, 特别是日本, 由于土地资源少, 地价高, 对于单位走廊输电线路的传输能力要求就很高, 相对而言, 分散化的无功补偿装置的经济性等就处于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了。

参考文献

[1]柴旭峥, 梁曦东, 曾嵘.交流输电线路输送能力曲线计算方法的改进[J].电网技术, 2005 (24) .

[2]刘光晔, 杨以涵.四相架空输电线路的换位与参数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0 (3) .

线路能力 篇2

电子线路是学习电类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如果教师还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听,会使不少学生把刚开始的学习兴趣变成了厌烦、逃避,甚至和老师对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会越来越差,学生学完了相关课程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仍然无从着手。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些问题呢?在教学中可采用项目教学法,以适应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的要求。

一、确立目标,树立信心

职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动机的培养贯穿始终。在专业课的教学中不仅从专业课的产生、前景、发展、当前在生产、科研应用等方面入手,并且要让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学习专业技术的必要性,然后明白其所学专业的内容。在《电子线路》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参与多种技能培训和考取技能合格证书,并结合课程的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为社区修理电子产品,组织多种模拟实践等,通过实践,学生掌握了技术,反过来会鼓励他们把理论知识掌握的更好。

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实践能力“黑板加粉笔,是培养不出技能人才的。

”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与根本优势就在于培养学生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历,比较过硬的操作能力。单单靠理论教学,是无法形成职高类学生有利的就业能力的。

因此在电子线路教学改革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衔接与配合,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一)加强实验室师资建设

目前我校的实验室状况是:实验实训管理人员只负责实验器材准备工作,而真正带学生实验实训的却只是一线教师。笔者不仅要完成平均一周14 课时的教学任务,又要做好繁琐的班主任工作。有限的时间与个人精力,让本人很难对课程实验内容精益求精。

此外各班级学生人数一般在30 人上下,每次实验时的工作量很大,加上实验元器件易受环境湿度、温度等因素影响导致调试问题较多,很难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导致笔者在实验课上往往疲于为学生解决调试问题,而无法顾及平时实验考核。

针对这一现象,如果让实验室管理人员适当参与实验内容的设计、实验课的管理与指导等实践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实验室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技术的提高,也能让一线任课老师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致力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完善实验内容,增强实验效果本着“实验联系理论,实验巩固理论”的目的,实验内容紧扣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基础情况,笔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各个实验项目。如在开展第一次实验《单管放大器实验》前,先安排一次有关示波器使用的预备实验,使得后续实验能够顺利开展。为培养学生自主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还精心设计符合本校学生基础的实验实训内容,每次实验课先简要讲解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便于学生顺利开展自主实验。

三、将汽车电子线路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之中

(一)提出实际存在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课以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学生在试验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来总结出在日常生活中汽车的电子线路会存在哪些问题,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再由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在实际生活中汽车电子线路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a.元件击穿。击穿包括过电压击穿或过流、过热引起的热击穿等。击穿有时表现为短路形式,有时表现为断路形式。由于电路故障引起的过压、过流击穿常常是不可恢复的。b.元件老化或性能退化。这包括许多方面,如电容器的容量减小、绝缘电阻下降、晶体管的漏电增加、电阻的阻值变化、可调电阻的阻值不能连续变化、继电器触点烧蚀等。像继电器这类元件,往往还存在由于绝缘老化、线圈烧断、匝间短路、触点抖动,甚至无法调整初始动作电流的故障。c.线路故障。这类故障包括接线松脱、接触不良、潮湿、腐蚀等导致的绝缘不良、短路、旁路等。这类故障一般与元器件无关。

这些问题的提出更有利于学生对电子线路的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思考,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二)教师引导解决问题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是对实际问题的讨论,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每一个小组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汽车电子线路故障进行探究并提出解决的方案,最后由教师来补充可能会被学生所遗漏的方式。

现在我们可以针对上面的问题来提出科学的检修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a.要分析电路原理、弄清总体电路及联系。一旦碰到不熟悉的车型和线路,常常要自己动手,分析电路原理,甚至测绘必要的电路图。

b.先外后内逐一排除,最后确定其技术状况。汽车上许多电子电路,出于性能要求和技术保护等多种原因,往往采用不可拆卸封装,如厚膜封装调节器、固封点火电路等。

c.注意元件替代的可行性。

如一些进口汽车上的电子电路,虽然可以拆卸,但往往缺少同型号分立元件代换,故往往需要设法以国产或其它进口元件替代。这涉及到元件替换的可行性问题。

d.不允许采用“试火”的办法判明故障部位与原因。在检修方法上,传统汽车电器故障,往往可用“试火”的办法逐一判明故障部位与原因。尽管这种方法并不是十分的安全可靠,且对蓄电池有一定的危害,但在传统检修方法还是可行的。在装有电子线路的进口汽车上,则不允许使用这种方法。

e.防止电流过载。不允许使用欧姆表及万用表的Rx100 以下低阻欧姆档检测小功率晶体管,以免使之电流过载而损坏。

f.当心静电击穿三极管。更换三极管时,应首先接入基极;拆卸时,则应最后拆卸基极。

对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则应当心静电击穿。焊接时,应从电源上拔下烙铁插头。防止烙铁烫坏元件。拆卸和安装元件时,应切断电源。如无特殊说明,元件引脚距焊点应在10mm 以上,以免烙铁烫坏元件,应使用恒温或功率小于75W 的电烙铁。

相信以这样的方式所开展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的知识的积累会更有帮助,同时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会得到同步的提高。

总结

对职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强调的是应用能力、操作能力,课程内容要突出实用性、技能性和应用性,讨论的汽车电子线路教学改革正是基于这一思路。在我校汽车电子线路教学中进行实践,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获得了较好的反馈,学生对汽车电子线路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了一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赵战国.电子技术课引入“项目教学法”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10

线路能力 篇3

关键词:课程改革;电子线路教学;综合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6-036-1

一、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现代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要求教师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精心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环境,触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产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强烈愿望。但学生的学习愿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育心理学认为:“内化的因素必须通过先导因子的刺激才能被激活,即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需要在外部因素的诱导下产生。”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源于兴趣。学生好奇心强,富有想象力,善于吸收新知识。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并且乐此不疲。有趣的学习,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从多方面给予引导。

二、注重师生互动,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传统教育中“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的单向传授式教学,违背了教育的终极追求,束缚了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建立一种师生互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形式就成为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加之,由于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急速变迁,尤其是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使终身教育理念应运而生,作为终身学习的实践环节,自主学习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是个体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电子线路》这门专业课,操作性强,更新速度快,光靠老师、课堂上的一点时间是不能说明其中的变化的,学生日后遇到的也许就是你不曾讲到的。所以在《电子线路》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应该能够做到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由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揭示、学法由学生自己去归纳。这样学生的学习潜能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在学习中尝到了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深化实习实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1.教师必须更新思想观念,重视《电子线路》实验课的操作性。让学生多参加实验操作,有利于培养其勤动手、认真观察、善于分析总结,培养探索和创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加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教学,对于演示性实验,通常是由教师做示范进行演示,学生认真观察教师操作规程和实验现象并分析出电路工作原理。有的实验如能够改为学生实验,可以改为学生实验,多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

2.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竞赛,促进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每学期开展学校电子技能大比武,省、市、区技能大赛等。

3.搞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增加实习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通过分阶段实习实训教学,使抽象性的知识变成实际操作技能。

四、加强小组协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随着现代职业劳动界限的超越,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要注重对自己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学会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交流、学习,注意发挥群体效益。

例如在电子学科创意作品大赛活动中,从课题的选择、准备、展开到成果总结和反思,学生根据自己特点,自由搭配、设置小组长,形成有组织、有分工的周详计划。学生依据自己在小组中的合作地位履行各自的职责。在小组活动中注意合理的分工和良好的配合,既能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创造横向交流、团结合作的机会。

在实践中学生通过分工和通力协作,进行“互动的交流”,发挥各自特长,取长补短,在小组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各种类型同学相处,如何发表和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见,并遵守小组统一意见,保证小组合作的组织性、纪律性。有了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经验,与各种不同特质的同学相处的经验,为他们如何与社会上各种类型的人共事和交往奠定了基础,提高了他们的素质,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要求。

五、树立创新观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我们的传统教育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听话,教师并不喜欢那些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经常提“问题”的学生,教育思想的保守,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纵观科学发展史,从哥白尼到伽利略,从牛顿到瓦特……是无数科学家创造的历史。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好奇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抓住这一天性,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思考、不循常规,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探究的思维独创性。

《电子线路》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光完成书本上的知识内容还远远不够,教师应当有意识地精心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创新的兴趣和欲望,放手让学生去实践,体现学生自己的创意。例如学习直流稳压电源时,当学生掌握了一些知识后,老师就提出能否制作“声音报警直流稳压电源”、“光控报警直流稳压电源”的问题等等。最后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实践,用实物形式给出了上述问题的解答。对于学生创新所得出的一切结论(尽管有的不正确),老师要给予积极的肯定,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学生拥有的创新欲望和尝试。这样,学生体会到参与的快乐和创新的愉悦,就会始终保持创新的兴趣。当然学生的创新也经常会出现不切实际,甚至“反常”的情况,即使如此,教师也要给以鼓励和引导,绝不可一棍子打死,要珍惜学生的“童真”,否则,学生连想都不敢想,还会有什么创新呢?

基于架空输电线路输电能力的研究 篇4

包括输电网的运行结构、稳定性和经济性在内的网络能力和受导线热稳定允许的条件限制的线路能力决定了架空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我国的电力行业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 我国的架空输电线路的网络能力获得了非常大的提升, 而且不再对输电能力进行限制, 所以架空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的研究就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 架空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的影响因素

载流量决定了导线的输电能力, 而热平衡与载流量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所以架空线路输电能力的决定因素就是影响导线热平衡的因素, 其主要包括导线发热允许温度、导线表面的散热系数、吸热系数、日照强度、风速和环境温度等。在对导线发热的允许温度进行限定之后, 各种型号的导线本身都具有一定的极限载流量。比如以500k V和220k V这两种架空输电线路中常用的G1A-630/45、G1A-400/35、G1A-300/25钢芯铝绞线 (见图1) 为例, 上述的三种钢芯铝绞线在70℃的允许温度条件下分别具有878A、662A以及570A的极限载流量;在80℃的允许温度条件下分别具有1065A、795A以及682A的极限载流量。由于在架空线路选择中载流量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所以必须要准确地计算载流量。目前国际上在计算载流量的时候使用到较多的不同的计算公式, 比如国际电工委员会推荐的公式、英国的摩尔根公式[1]。然而这些公式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也就是通过对热平衡原理的运用开展计算。热平衡公式为:

在该公式中, 单位长度导线的日照吸热功率和电阻发热功率分别用Ws和Wj来表示, 单位长度导线的流散热功率和辐射散热功率分别用Wf和WR来表示。

2 架空输电线路的导线选型设计

大截面分裂导线的应用率在现代电网建设中变得越来越高, 在对导线截面进行选择的时候必须要对其年费用和事故载流量等进行认真地分析。

(1) 事故载流量: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架空输电线路出现的最大载流量就是所谓的事故载流量, 因为导线在架空输电线路中大部分都是钢芯铝绞线, 因此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故载流量, 也就是架空线路的最高允许温度。配套设施和导线的接触传导情况和导线强度在设计年限内的磨损程度等属于温度的决定因素。大跨越线路和110~500k V线路在我国的规定中必须要具有分别低于90℃和70℃的最高允许温度。一般导线要具有低于70℃的最高允许温度[2]。在对日照等因素进行考虑的时候可以在80℃及以下的范围内对最高允许温度进行控制。一般线路和大跨越线路在架空输电线路中具有与上述相同的最高允许温度, 其有所区别的在于在必要的的时候其一般线路可以提高到80℃的最高允许温度。在选择导线截面的工作中对以上最高允许温度进行参考的时候, 还要对短时事故进行充分的考虑, 导线的温度会由于过负荷而变得骤然升高, 这时候就需要对最高允许值进行适当的调整, 而且要选择略小于经济电流密度的实际导线截面。我国在进行导线设计的时候, 需要在40℃的最高温度条件下对导线的交叉和对地跨物限距进行检查。温升和环境温度共同决定了导线运行的实际温度, 在大多数地区具有15℃的平均气温的条件下导线通常会具有29~42.3℃的温度, 所以选择40℃的最高温度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一些一般线路是以经济电流密度为根据设计的, 所以要对其最大弧垂进行计算, 从而对交跨限距进行检验。在设计一些大跨越线路和重要交叉跨越线路的时候, 就要以导线的实际最高温度为根据对交跨限距进行检验。在对线路进行新建的时候, 一般线路可以设计为80℃的最高允许温度, 同时可以采用50℃对交跨限距进行检验。 (2) 计算年费用:对于架空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而言, 费用属于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费用除了在线路的建设投资方面具有重要体现之外, 同时在运管维护的时候也有所体现。在对架空线路进行建设的时候, 如果导线具有较小的截面, 那么就会减少导线的用量, 并且进一步的减轻荷载, 虽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使总投资成本得以减少, 但是会使后期的年损耗费用变高, 这种建设方案并不合理[3]。如果采用较大的导线截面尽管会使年损耗得以降低, 然而因为具有较多的导线用量, 会进一步的加重荷载, 所以会造成建设成本具有较长的回收时间, 在经济性方面比较差。

3 增强架空输电线路输电能力的有效对策

3.1 提高架空输电导线的发热允许温度

架空输电线路导线的载流量与发热允许温度两者之间成正比, 在提高发热允许温度之后导线就会具有明显提高的载流量。比如钢芯铝绞线原先具有70℃的发热允许温度, 在将其发热允许温度提高到80℃之后, 并不会明显地影响到导线的交叉、对地跨物距离、相关金具和自身的强度。如果导线的发热允许温度提升之后影响到了其他上述的因素, 就可以采取其他的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北美、日本和我国的钢芯铝绞线短时事故允许线温分别为120℃、80℃和70℃。如果立足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 目前还可以继续提升我国架空输电线路的允许线温, 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架空线路的输电能力。

3.2 将增容导线应用在架空线路中

作为一种特异导线, 增容导线在架空输电线路中的应用能够在导线截面不变的情况下增长导线的输电能力, 其主要包括铝包殷钢铝合金绞线、间隙性钢芯铝合金绞线和碳纤维合成芯铝绞线。由于其具有较高的价格, 所以建设成本成为限制增容导线应用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我国近几年来在增容导线技术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进步和发展, 使得在架空输电线路中增容导线的大规模应用变成可能。在增容改造电力供应紧张的架空线路中增容导线得到了较多的应用, 其能够在现有的线路杆塔和电网资源的基础之上, 将原有的普通导线替换成增容导线, 进一步地增加架空线路的输电能力[4]。

3.3 利用在线动态监测的方式进行增容

通常导线允许温度都是采用的静态值的极限载流量, 其采用的是恶劣气象条件下趋于保守值的计算结果作为计算的基础, 但是在实际的线路运行中并不会经常发生恶劣的天气条件, 所以选择基线载流量针对架空线路进行设计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具有超出电力供应需求的输电能力, 从而浪费了导线资源[5]。为了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可以将在线动态监测系统设置在架空输电线路中, 对导线温度和外部气象环境进行监测, 从而充分发掘架空线路的隐性容量, 提升架空线路的输送容量。

4 结语

总而言之, 我国的架空输电线路在对导线截面进行选择的时候通常都会对年费用和事故载流量进行考虑, 这两点属于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要想使我国的架空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获得有效的提升, 必须要在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 利用在线动态监测系统、应用增容导线和提升允许线温等相应的方式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冯瀚, 任昊, 张沛, 梁浩, 贾宏杰.未来实际输电线路利用率估算及应用[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15 (02) .

[2]王乃永, 邓育平, 谭蓉, 见伟, 卫鹏.输电线路状态监测系统规范化设计与应用[J].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4 (10) .

[3]高璐, 卢晓龙.试论35和110千伏线路的输电能力[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09) .

[4]吴庆华, 谢帮华.输电铁塔中相采用T型串减小塔窗尺寸的分析[J].电力建设, 2011 (04) .

线路能力 篇5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供电能力的大小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它的工业的发展状况及经济实力的大小。因此, 供电能力的研究备受关注。

1.1 不可或缺的供电

电力通过城市电网这个环节, 实现了为城市工、商、民的电力供应的主要功能。其中, 负荷变化规律是城市电网规划发展的最重要依据之一, 体现了供电部门的供电能力。针对我国城市化发展趋势, 通过从表1中工业用电和生活用电的比重变化, 从而调整供电重心和供电计划。

1.2 电力系统

城市电网不仅是服务于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 同时也是电力系统的组成部分。电力系统是从以500k V或220k V为原始电压的变电站开始, 通过多次增压或降压的运输过程而进入城市周边的。因此, 电力系统中从高压变电站到用户端这一部分属于城市电网的范畴, 这部分的电力系统划归各城市的电力运营机构直接建设和管理。电力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用户用电质量的保证以及电力能源分配的高效与否。

%

1.3 我国城市电网发展

城市电网不仅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联系发电和输电系统和城市用户的作用, 而且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电网也随着飞速发展, 但其中显露出如线路结构不够合理、用电可靠性低以及供电设备利用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因此, 为了满足新形势下电网节能化、高效化、精细化发展的新需求, 传统的城市电网规划和评估方法亟待改正并优化[1]。

2 高压配电的辨析

在城市的电力供应使用以及分流运输中, 高压配电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对高压配电的研究也是提高整个电力供应系统的有力突破口。

2.1 高压配电网架

高压电线路的配电系统供电能力评估规划在城市配电网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高压配电网的规划主要包括2方面的内容: (1) 确定网架结构, 即高压配电线路采用任何接线模式联接各中压主变; (2) 确定高压网架的组成应该采用哪一种型号的线路。传统的高压配电网规划中, 高压网架的接线模式分析大部分都是单独地从经济性或者可靠性方面来单独考虑, 再把经济性指标和可靠性指标合起来决定适合的接线模式, 使其很多不易挖掘出来的特性被发现, 而供电能力的概念就是对配电网经济性、可靠性的双重考虑。

2.2 电力运输

电力运输是供电系统达到配电结果必不可少的环节, 运输过程中线路负荷问题直接影响到电力运输的整体效益和配电经济与否。传统的供电运输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下的电力需求。考虑配电系统“N-1”校验的“供电能力”, 这一概念的提出给配电网络规划评估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和契机[2]。它可以有效地寻找配电系统结构上的薄弱环节, 有助于帮助工作人员掌握配电系统在一定结构下可满足的负荷供应量, 即电力运输过程中的最大电流通过限制。

2.3 高压下的容量

高压配电网架通常由很多数量不定的典型或非典型接线模式组合而来, 且高压配电线路的容量需求与其紧密相关。接线模式的不同关系到线路的容量多少, 高压配电网的典型接线模式有:直供接线、T型接线、链式接线。不同的接线方式适宜不同的现实环境, 3种接线方式的配合使用则能使线路容量到达相对最优, 如表2所示。

3 高压配电下的线路容量

3.1 线路容量

线路容量的多少关系到电流运输的效益及安全问题,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力求达到效益的最大化。为了参考电力网络正常运行时的经济电流密度和故障转供时的安全电流选择不同型号钢芯铝绞线。根据容量需求计算高压配电线路正常运行时的最大电流需求、故障转供时的最大电流需求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3.2 容量优化

在以前的研究中, 提出一种基于110 (35) k V主变为主要研究对象, 考虑中压配电网络对主变“N-1”校验的转供作用来接近供电能力极限值。在此研究基础上, 加入高压配电线路“N-1”校验分析, 能进一步搜索到在供电能力达到极限时的高压配电线路容量需求的最小值。为高压配电线路的路型选择提供科学、精确的指导。在供电能力的评估和使用下得到高压配电下容量的优化。供电能力评估方法和使用范围如表3所示。

4 总结

高压配电是电能由输电网络进入城市配电网的最重要也是最后一道关口。其线路容量, 即线路电荷的负载的多少是直接衡量高压配电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与否的重要依据。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 研究在某些方面仍有待延伸和改进, 希望能为高压线路容量优化尽一份力。

摘要:高压配电支撑了城市化、工业化的现代社会发展,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供电设计的重要性表现在其经济性和可靠性上, 同时又要保证使用的安全性。为了使高压配电线路的流量运载达到高压配电网的精细规划, 线路建设的合理选择尤为重要。论文以供电能力达到极限时, 高压配电线路的容量需求最小为目标, 提出一种基于供电能力分析的高压配电线路容量优化方法。

关键词:高压配电线路,供电能力,容量优化

参考文献

[1]蓝毓俊, 现代城市电网规划设计与建设改造[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线路能力 篇6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深入应用, 对企业管理人员提出了创新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的新要求。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正如郜振廷教授等在其专著《创新能力培养线路图:一流三联三个零》中分析的那样, 传统培养模式在这方面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值得庆幸的是,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实验中心, 在用友公司为其提供的实验项目和相关方案的基础上, 又与当地的大中型企业联合开发已经和正在发生着的经营管理难题, 通过ERP实验平台, 不断创新, 实现了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开发实验项目, 联合分享高素质人才的目的。这样的运作, 体现出模拟实验与现实市场竞争的零距离对接、零时间间隔、零费用成本, 把供应链管理思想融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描绘出创新能力培养的最新线路图。在这个层次上, 本书的分析方法和有关结论, 不啻站在同类研究的前沿。同时, 本书作者从理论与实务操作紧密结合的高度揭示的ERP实验的八大优势准确客观, 阐释的项目实验过程具有很强的实务操作性,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使我们在选择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教育方式方法时深受启发, 读后深感本书是一部站在时代前沿、负责任的著述, 既拓宽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空间, 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选择进行了令人信服的比较分析, 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王利平先生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线路能力 篇7

关键词:通信线路,抢修,人员素质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大容量、高速率的光纤通信系统的应用日趋广泛, 由于光纤通信设备自身的可靠性正不断提高, 因此光缆线路的可靠性程度反而成为决定整个通信系统可靠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旦光缆线路遭到破坏, 要想迅速恢复线路畅通, 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就要依靠光缆线路抢修小组。而光缆线路故障是否能够快速修复, 起决定作用的是抢修小组人员的素质, 因此提高抢修小组人员的素质, 对保障有线光通信的畅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抢修小组人员构成和素质要求为出发点, 讨论这一问题。

1 抢修小组人员构成和能力要求

通信线路抢修小组的人员构成可分为专业技术人员和指挥人员两部分。抢修小组人员到达任务区域后, 应能做到立即展开工作。这样就对他们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一是能看懂任务区的通信线路图、交通图、地图及图上所标的地形、地物、地貌、道路、桥梁、河流、特殊标识等, 能够识别各自的用途、作用及使用范围。二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任务区线路路由分布详情。三是应该熟知光缆的结构程式、机械性能、技术参数。四是应该熟知各种光缆 (如架空、管道、直埋等) 的施工程序及特殊地段处置方法, 能够按照光缆线路施工程序展开抢修、保护、恢复等工作, 同时应避免抢修过程中的错误操作造成二次伤害。五是抢修中不确定因素较多, 保障人员必须要有过硬的指挥、沟通和协调能力, 不但要精通本专业, 也要熟悉其他岗位保障设备及仪器仪表的操作使用方法, 可以随时进行岗位职能互换。当然, 在实际的抢修任务执行中, 岗位分工相对比较明确, 因此, 专业技术人员和指挥人员的素质提高应各有侧重。

2 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是抢修保障的基础

专业技术人员是抢修中的一线操作员, 他们的专业技术素质是整个抢修小组保障能力之本。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应着重提高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

2.1 熟练掌握保障区域内光缆通信系统网络结构

通信抢修小组保障人员在执行任务前, 应针对保障任务区域的情况, 结合资料、图纸, 对人员进行集训, 通过模拟训练, 全面了解任务区域内的实际情况, 熟悉保障区域内光缆通信网络结构。重点要做到四清:一是清楚引入、接入点位及分支点位, 对区域内干线的引接点位、分支点位以及各支线的路由都应该了如指掌;二是清楚任务区域内光纤系统的纤芯分配示意图、主干、支线纤芯纤序;三是清楚特殊地段, 明确保障区域内光缆穿越的河流、涵洞、隧道、公路、铁路、桥梁的具体位置以及车辆不能到达的特殊地段;四是清楚保障区域内部队、地方的机械、运输车辆及物资器材分布情况, 明确其性能、所在位置、联系人、联系方式, 能够做到按照需要请求支援。

2.2 熟练掌握光缆路由情况

熟练掌握光缆路由情况是顺利完成光缆线路故障抢修的重要前提, 一是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图上作业和模拟训练培训;二是到达保障区域后, 对光缆路由进行摸底查看, 做出相应的路由勘察计划;三是模拟公路被毁的情况下如何及时到达被毁地点, 及时组织人员抢修;四是针对不同情况制定抢修预案。

2.3 应用光时域反射仪准确判断故障位置

光缆线路一旦出现故障, 快速准确找到故障位置是顺利完成光缆线路故障抢修的关键。在熟练掌握光缆路由情况的基础上, 要求光缆测试人员还要做到五精。一是能精确掌握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测试仪表 (OTDR) 对光缆进行测试的方法和步骤;二是能精确计算出故障点位置的相关数据;三是各个方向光缆出现问题后, 能在机房精确判断出故障位置;四是能在光缆分支点精确测量并判断相应光缆出现故障的位置;五是能在故障点精确检查线路有无二次故障, 确保抢修成功。

2.4 熟练掌握抢代通系统的应用及光缆的冷热接续方法

经常开展抢代通及接续训练对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能力素质至关重要, 训练时应着重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熟练掌握抢代通系统的特点、组成、原理和操作方法;二是学会应急情况下用接续子、FC适配器临时对故障光缆进行抢代通的方法;三是熟练掌握单芯熔接、带状熔接方法及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熔接机的操作方法;四是学会光纤熔接机简单的故障排除方法, 会更换相应的部件。

2.5 会熟练使用各种通信联络装备

每名抢修技术人员都要熟练使用光电话以及卫星电话等通信联络器材, 以保证在偏远地带能够顺利完成抢修任务。

3 提高指挥人员的组织指挥能力是抢修保障的核心

作为一名线路抢修指挥员, 不仅要会组织所属人员快速、准确地完成各项抢修任务, 而且应对本部所保障区域内的一切情况了如指掌。

3.1 熟悉光缆路由

作为一名线路抢修指挥员, 对保障区域内的光缆路由情况更要做到心中有数。一是沿公路敷设的光缆路由情况;二是特殊地段的光缆路由情况;三是公路、小路通往区域光缆路由的道路情况;四是国家干线、军内干线、友邻部队、网通、电信、广电、移动、联通等光缆路由情况。

3.2 会合理分配人员、车辆、工具、仪表

抢修小组都配备有一定数目的人员、车辆、工具、仪表。如何让他们在抢修中发挥各自的最大效能, 是一名合格的通信指挥员首要考虑的问题。指挥员应能根据所属人员特点、器材配备情况和故障现场的实际情况, 合理分配人员岗位和器材, 以确保抢修工作的顺利开展。

3.3 会组织人员展开抢修

一旦遇有光缆路由被毁的情况, 一是按照应急抢修方预案迅速带领人员赶赴故障现场, 开挖清理现场, 找出故障位置;二是本着先代通后抢修的原则, 先将被毁光缆代通后, 再实施抢修工作;三是如遇特殊情况, 能够灵活变通, 拿出合理可行的抢修方案。总之, 能够做到忙而不乱, 有章有序, 迅速组织人员实施抢通。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施工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矿业开采增多, 使光缆线路出现故障的可能性随之增加, 此外, 由于环境气候突变, 导致山体滑坡、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增多, 从而使光缆线路故障的出现呈现出更多的新特性和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故障发生之前, 开动脑筋, 集思广益, 多想定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 并通过开展贴近实际的训练来不断提高抢修小组指挥员、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以适应未来可能发生的故障修复需求, 尽可能地消除人员伤亡和缩短修复时间, 确保通信的畅通。

参考文献

[1]李立高.光缆通信工程[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线路能力 篇8

配电网规划或原有配电网改造计划首先应考虑技术、经济、可靠性等问题[7,11]。传统的配电线路供电能力评价方法主要侧重于考虑技术因素的影响, 比如考虑噪音[12]、接线模式[13]、线路容量[13]、容载比[14];有的侧重于资金投入, 但往往忽略一些技术因素和供电可靠性的影响[12]以及供电可靠性的要求。本文在考虑传统的配电线路供电能力评价方法基础上, 提出在高中压配电网配电线路规划或改造计划时, 要增加同时考虑电压质量、网损和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即多指标评价方法。

1 多指标评价方法

正常供电是指在保证电能质量及维持一定的供电可靠性和网损水平的情况下为用户负荷提供功率。配电网中110 k V、35 k V、10 k V配电线路是常见的高中低电压配电线路, 评价其供电能力主要考虑电压质量、线损率、供电可靠性等指标。

1.1 电压质量指标

评价节点电压质量就是比较节点电压实际值与额定值的大小, 可采用其比值的方法来评价, 若节点电压实际值与额定值的比值等于1, 则说明节点电压在额定值的水平上;若节点电压实际值与额定值的比值大于1, 则说明节点电压比额定值偏高;若节点电压实际值与额定值的比值小于1, 则说明节点电压比额定值偏低。对于单一节点电压, 构建的考核指标为

式中, Ui、Uni分别为节点i电压的实际值和额定值。

评价变电站变压器增容、线路长度变化、线路导线截面积变化对单一节点电压的影响, 分别构建的考核指标为:

式中:NL0、NL分别为原有线路的数量、新增线路的数量, NT0、NT分别为原有变压器的数量、新增变压器的数量, ST0i、STi分别为原有和新增变压器的容量, LT0i、LTi分别为原有和新增线路长度, AT0i、ATi分别为原有和新增线路导线截面积;kUS、kUL、kUA分别称为新增单位变电容量引起的电压偏移量、新增单位线路长度引起的电压偏移量、新增单位线路截面积引起的电压偏移量。电压偏移量可以针对最大负荷和最大电源出力的情况下进行计算, 也可以针对各种运行方式和条件进行计算。

从全网整体来看, 评价变电站变压器增容、线路长度变化、线路导线截面积变化对节点电压的影响, 分别构建的考核指标为:

式中:NN0、NN分别为原有和新建网络的节点数;kVSA、kVLA、kVAA分别为是新增单位变电容量、新增单位线路长度、新增单位线路截面积引起全网电压平均偏移量。电压偏移量取全网的平均值, 反映的是全网电压的平均变化。

1.2 网损指标

以电网中每条支路功率损耗在线路技改和新建前后的比值来评价线损率, 若比值等于1, 则说明功率损耗无变化, 若比值大于1, 则说明功率损耗变大, 若比值小于1, 则说明功率损耗变小。对于某一线路功率损耗, 构建的考核指标为

式中:PLoss0i、PLossi分别为电网进行技改和新建线路之前和之后线路i在每个节点均为最大负荷下的功率损耗。

电网建设不仅追求最好的经济和技术效果, 同时期望通过线路的技术改造和新建获得全网线损率的降低。如果期望电网建设线损率为λLEi, 那么线损率的考核指标为

变电站变压器增容、线路长度变化、线路导线截面积变化对支路功率损耗均有影响, 而且单位容量、单位线路长度、电网线路导线截面积的影响对其程度也不相同。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分别称为新增单位变电容量引起的线损率、新增单位线路长度引起的线损率、新增单位线路截面积引起的线损率, 并可分别构建如下的考核指标来评价:

评价变电站变压器增容、线路长度变化、线路导线截面积变化对整个电网功率损耗的影响, 可用的指标为:

式中, kLoss SA、kLoss LA、kLoss AA分别反映的是新增单位变电容量、新增单位线路长度、新增单位线路截面积造成的全网总功率损耗。

1.3 供电可靠性指标

每个负荷点供电可靠性在线路技改和新建前后都会有变化, 每个负荷点供电可靠性在线路技改和新建前后比值的大小可以用来评价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变化。当比值等于1时, 则说明线路技改和新建对负荷点供电可靠性无影响, 当比值大于1时, 则说明线路技改和新建对负荷点供电可靠性增大了负荷点供电可靠性, 当比值小于1时, 则说明线路技改和新建降低了负荷点供电可靠性。对于某一负荷点供电可靠性, 构建的考核指标为

式中, λD0i、λDi分别为电网技改和新建前后负荷点i供电可靠性的实际值。

如果对供电可靠性有一种期望值λDEi, 那么供电可靠性的考核指标为

考核变电站增容、线路长度变化、线路导线截面积变化对负荷点供电可靠性影响程度, 可以分别用新增单位变电容量增大的供电可靠性、新增单位线路长度增大的供电可靠性、新增单位线路截面积增大的供电可靠性三个指标, 即

评价变电站变压器增容、线路长度变化、线路导线截面积变化对整个电网功率损耗的影响, 分别用的三个指标为:

式中:kλSA、kλLA、kλAA分别反映的是新增单位变电容量、新增单位线路长度、新增单位线路截面积形成的所有负荷点供电可靠性平均变化量。

1.4 电压质量、网损、供电可靠性综合评价指标

从全网的角度考虑所有节点电压水平、所有支路功率损耗以及所有负荷点供电可靠性相对应技改和新建前的计算值, 分别构建的考核指标为:

式中ND0、ND分别为技改和新建前后负荷点数。

考虑经济和技术效益的要求以及考核指标的约束, 构造电压质量、网损、供电可靠性综合评价模型:

2 实例计算与分析

假设10 k V、35 k V、110 k V变电站单位容量投资值为15万元/MVA、25万元/MVA、40万元/MVA, 10 k V、35 k V、110 k V线路单位长度投资值为10万元/km、20万元/km、50万元/km。在区域负荷40 MVA且导线截面积为120 mm2、300 mm2下10 k V、35 k V、110 k V线路供电能力综合评价如表1、表2所示;在区域负荷200 MVA且导线截面积为120 mm2、300 mm2下10 k V、35 k V、110 k V线路供电能力综合评价如表3、表4所示。

从表1至表4可以看出, 在30 km至60 km的线路长度范围内, 35 k V线路供电能力综合评价值均高于10 k V和110 k V线路;在一定的线路长度范围内, 10 k V线路供电能力综合评价值会高于35 k V和110 k V线路, 而35 k V线路供电能力综合评价值均高于110 k V线路。

如果输送功率相同, 在确保电压质量并实现期望的供电可靠性水平、最低网损率的情况下, 需要的110 k V线路数量小于35 k V、10 k V线路, 比如:导线截面积为300 mm2的110 k V线路在供电半径为20 km时并输送功率200M VA功率时, 110 k V线路需要4条, 35 k V线路需要12条, 10 k V线路需要135条, 可见在节省占地方面110 k V线路优势非常明显。

3 结论

1) 单纯从电压质量、供电可靠性和网损率的综合评价指标看, 在30 km至60 km的线路长度范围内35 k V线路好于10 k V、110 k V线路。

线路能力 篇9

关键词:控制线路,实训,改进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是一门比较成熟的课程, 对于各中职学校来说,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实训内容, 一般包含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降压启动、制动、调速控制电路,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顺序控制、多地控制等电路的安装与检测等。所有这些常规实训项目, 电路结构形式大体上相同, 多数围绕交流接触器和常规低压电器等来开展, 部分学生在反复练习这些内容的安装检测后, 会感觉这些内容比较单一, 所以在教学实习的后半段, 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减, 影响教学效果。作者在教学实践中, 挑选了一些接近生活实际, 而且难度适中的综合实训项目应用于电力拖动教学。

一、遥控控制车库门控制电路

这款电路主要用遥控控制的继电器来代替常规电路中的按钮开关, 实现对电动机的远程控制, 同样是正反转电路, 因为加入了遥控控制功能, 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将得到极大的提高。

1. 电路特点

可以通过遥控器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 同时还具有行程限位控制功能, 电动机带动运动部件运动到位后, 行程开关自动控制电动机断电。控制模块采用市面上常用的四路无线接收控制器, 这种无线接收控制器具有体积小、性能稳定、功耗低的特点, 应用比较广泛, 常应用于电动门、窗、起吊设备、闸道、工业控制及安防行业等领域 (实现有线改无线的系统转接) , 与遥控器配套使用组成一套完整的无线遥控组件, 可使被控的电机实现正、反转, 或控制某些开关的通、断转换。

四路遥控开关具有“点动”“自锁”“联锁”三种工作方式, 通过电路板上的相关跳线即可切换。点动方式:A、B、C、D四个遥控按钮按下对应的继电器接通, 松开则相应继电器断电;自锁方式:相应遥控按钮按下, 对应继电器动作并保持, 再次按下, 对应继电器通电状态转换并保持;联锁方式:四个按钮为点动方式, 但是任何瞬间四路继电器只可能有其中一个接通。

2. 电路实训

首先可以让学生从简单的入手, 设置简单的电动机启动、停止控制电路, 熟悉遥控接收电路板各继电器的检测与接线, 同时熟悉接收电路板的三种工作方式的特点, 然后安装较复杂的遥控车库门控制电路 (具体电路见图1) 。因为12V继电器常闭和常开共用一个公共端, 所以此电路不能接按钮互锁功能, 可以设置遥控接收板工作方式为联锁工作方式解决电路存在的安全隐患。

项目的拓展延伸:完成上述实训项目内容后, 安排学生将上下限位工作开关由普通机械行程开关改装成感应式或光电式的限位开关的任务, 这样在此项目就融入了常用传感器的使用安装的内容。因感应式、光电式开关常为低压直流供电式, 不能在此直接接入, 需要设计加接低压继电器来隔离控制, 在此让学生完成对电路完善、改装,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该实训项目优点

此款电机控制电路与生活应用相近, 广泛应用于各种大门、车库门的遥控控制场合, 且加入了遥控控制部分, 其项目的实用性及趣味性好,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接收模块的三种工作模式方式的练习,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动机控制电路点动、自锁、联锁的意义。拓展模块部分, 练习了低压传感器检测与电力拖动电路的配合应用, 这种由直流低压传感器检测、控制对象为交流强电的电路结构形式, 在很多场合都有应用, 经过此项目的实训, 对于学生以后对此类型电路分析和设计, 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全自动泵水控制电路

1. 电路原理与功能

水位控制电路在各水塔供水系统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款泵水控制电路利用三极管导通、截止判别水位, 检测到的水位送至555集成块内部触发器完成水位控制功能, 再通过继电器控制泵水电机泵水 (水位控制检测部分见图3、泵水电力拖动部分见图2) 。

电路功能:低于最低水位启动水泵泵水, 高于最高水位则停止泵水, 处于最低水位和最高水位之间则保持原来的泵水状态或停止状态。水位检测电路市场上有成品出售, 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用万能板组装完成水位监测板。

2. 电路实训

该项目实训先由学生用万能板安装水位检测及控制部分, 调试成功后, 再安装于电动机控制电路检查效果。

本实训项目因为非常贴近生活实际, 学生动手积极性高, 学生的实习作品成功应用于本校学生宿舍泵水控制系统上。在学生宿舍泵水电路中, 为了防止在深夜学生休息时间水泵开启, 噪音影响学生休息, 在电路中增加了定时控制部分, 设置定时器常闭触点在深夜时间断开, 控制电机不启动, 这样增加了实用性, 也增加实训项目的知识点。

定时器部分还有一些其他的项目练习, 例如, 让学生自己动手安装学校路灯控制电路, 通过定时器控制交流接触器, 再通过交流接触器控制路灯, 设置相应的定时时间, 就是一个成功的路灯控制电路, 类似的方法, 同样可以实现学校电铃控制。通过这些实训, 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定时器在各种场合的应用,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交流接触器不仅仅用于电动机控制, 在其他场合也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3. 该实训电路优点

(1) 实用性强。此款电路应用广泛, 非常贴近生活实际, 常有学生成功安装于实际的泵水自动控制电路中, 学生安装好的成功感和喜悦感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他们的学习。

(2) 综合性强。电路既有模拟电路的水位监测, 也有555集成电路触发和保持的数字电路, 更有继电器控制、定时控制、电力拖动控制电路, 对于电子电工类专业的学生来说, 是一个非常好的综合实习电路。

(3) 难易适中, 检测调试方便。此款电路成本较低, 电路测试安装方便, 电路的水位检测板, 只要测试相关引脚是否为高低电平, 就可以知道电路工作是否正常;水位检测部分, 可以用人体电阻代替水的电阻进行测试, 非常方便。本实训电路难易程度适合中职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 其相关知识点的要求较符合中职学生知识体系。

根据教学实践, 在传统电力拖动课程实训项目基础中, 加入上述融合一些其他常用的电子电工方面技术的项目, 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加强电子技术学科和电工技术学科的联系, 巩固了学生以前所学知识, 同时这些项目与现实生活联系比较紧密, 保证了实习项目的趣味性, 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线路能力】推荐阅读:

基础线路07-15

线路连接10-16

电源线路05-08

线路开关05-09

线路防护05-10

铺设线路05-25

线路缺陷05-30

换乘线路06-07

线路合环06-08

终端线路06-20

上一篇:围手术期下一篇:计算资源管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