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建设(共12篇)
线路建设 篇1
据统计, 在停电故障中, 线路故障率远远高于设备故障率, 约占80%。江西省贵溪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近年来的法标化线路建设, 2008年的线路跳闸率下降了35%。
1 法标化线路的目的和要求
法标化线路这一概念, 是江西省鹰潭供电公司总经理郝跃武在赣西供电公司工作时首次提出, 并在新干县付诸实施。成效显著的新干县法标化线路QC小组被评为江西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所谓法标化线路, 就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电力法律法规内容为主,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有关的房地产法、《自建屋宅基地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地方反窃电办法等其他法律法规为辅, 使电力线路从勘察设计、建设投运、运行维护处处都遵循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简而言之, 法标化就是输电线路要按照法制化、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建设与管理。
2 法标化建设实例
2.1 以点带面, 精心部署
自2006年起, 鹰潭供电公司以点带面, 以余江县供电公司为试点, 随后在贵溪、月湖两个供电公司大力推广法标化线路建设。鹰潭供电公司总经理郝跃武提出:“贵溪的重点在山区, 山区的重点在南乡, 南乡的难点在耳口, 耳口的重点在通道。”郝跃武与公司领导成员分期蹲点, 他们深入山间实地察看, 积极与当地政府磋商, 认真听取供电所和村民的意见, 准确绘制法标化线路建设战略图, 详细分工和制定日程安排, 为法标化线路建设的全面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重抓山区, 狠清通道
法标化线路建设中难度最大的就是通道的砍伐, 它直接涉及山林所有者的利益。耳口供电所负责辖区内包括110, 35, 10 kV所有线路通道砍伐, 历时近1年的法标化建设中, 清理出线路通道220 km, 共砍伐竹木30万棵。
2.3 建标立制, 严格施行
(1) 抓实标准化。建立健全了线路标准体系, 登记了一杆一卡台账, 制定了《设备评级办法》、《危险点分析报告制度》、《巡视检查制度》等规范规定, 加强了对线路跳闸率的考核。标准化建设的工作是繁重的, 以耳口供电所为例, 辖区共投入建设资金120万元, 除清理出标准通道外, 合理按排列档距新增电杆56基, 更换加装拉线绝缘子和新型防盗螺帽281组;全面清除了原来与电力线路同杆架设的通信、有线电视线路;在所有居民区跨越处采用双线跨接;把全线36处跳线全部更换为T型线夹固定;加装了26组线路避雷器, 加装真空断路器8台, 隔离开关20组, 安装电压监测仪10台;在线路跨越公路处, 设立车辆限高警告牌20块;在靠近公路的20基电杆拉线上涂刷了防撞反光漆;在易被车辆、农机、农家牲畜碰撞的281基电杆拉线上都设立了防撞护套;在电力设施保护区设立了严禁种植超高农作物、树竹的警示牌、杆号牌、宣传教育牌, 总数达700余块。
(2) 做实法制化。标准化建设与随之的法制化相依共存, 缺一不可。供电公司与2名公证员对10, 35 kV分支线逐条实地查勘, 现场摄像, 当场公证, 内容包括对地距离, 与各种交叉跨越如鱼塘、水库、果园、山林的所有者签订安全协议。翔实的公证资料, 成为今后规避责任的有力证据。
3 成效及经验
3.1 法标化线路建设成效显著
贵溪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至2008年年底, 投入资金近1 200万元, 按标准清理35 kV线路通道90km;清理10 kV线路通道748 km, 占应清理数的75.95%;有35条10 kV线路310 km实现了标准化, 占线路总长的15%;35 kV标准化线路60km, 占线路总长的40%;已实现法制化线路4条共20 km;整改变压器台区114个。线路人为损坏大幅减少。
3.2 法标化线路建设的难点
一是通道内资产所有者的不理解, 阻工甚至与施工队发生纠纷;二是法制化阶段, 部分线路跨越地所有者不愿意签订安全协议, 导致线路法制化受阻, 加之法制化需2名公证员现场公证, 工作量大, 所需费用难以承受;三是标准化工作量大, 所需投入资金、人力大。
3.3 法标化线路建设的重点
重点做到“三个合格”、“三个符合”, 解决“三种矛盾”, 实现“三个有利”。即安全距离、线路材质、施工工艺合格, 符合城乡发展规划、故障及时恢复、安全警示到位的要求。解决线树矛盾、线房矛盾、线线矛盾, 实现减少停电次数和时间, 有利于社会和谐及经济发展;规避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 有利于供电企业的形象和利益;规范线路管理, 有利于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
3.4 法标化线路建设意义深远
累在一时、利在长远的法标化线路建设, 要考虑到农村线路的实际, 更要考虑到农村的规划和发展, “集中资金、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把矛盾问题一次性解决, 根除后患, 让坚强的线路成为可靠供电的强力支撑。
线路建设 篇2
架线补偿协议
甲方:
乙方:
甲方负责kv线路工程是省重点建设项目,本
线路经过乙方管辖区。需占用该村部分土地及损坏部分青苗,在保证国家集体利益前提下,同时不伤害群众利益,双方经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在乙方管辖区内的kv线路,架线施工的A线:AG#~AG#,总计基。具体占地数量如下:
窑 洞 补偿:m²×元/m²=元
牵张场占地:亩×元/亩=元
玉米地:亩×元/亩
道 路 损坏:
协调费:
总计费用:元,(大写:
二、以上费用为架线施工全部补偿费用。
三、本协议签订后乙方应积极配合施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四、付款方式:甲方一次性现金付给乙方。
五、此协议一式六份,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乙方:
甲方代表:乙方代表:
线路建设 篇3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输配电线路担负着将电能从发电厂传送到电气设备中,使其能够正常的运行的重任,因此,输配电线路的长度都比较长,而且分布非常的广泛,由于输配电线路在工作中直接暴露在空气环境中,因此输配电线路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对输配电线路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变得非常的繁重,随着我国电力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输配电线路分布范围也在逐渐的增加,如果不能够对输配电线路进行合理的管理,将会严重影响输配电线路所输送的电能的质量,所以,输配电线路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1.输配电线路管理系统的建设现状
在电能在我国刚刚使用之初,电能并没有大范围的使用,只是哪一家需要使用电能就单独从供电厂迁出一条输电线,以至于,输配电线路变得杂乱无章,我国建国之后,电能得到了大范围的推广,输配电线路的管理问题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我国的供电企业对输配电线路进行了统一的整改,但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渐实施,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原有的输配电线路体系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各种不同用途的输配电线路逐渐开始应用,输配电线路的管理也越来越复杂,于是,我国输配电线路管理系统的建设也变得越来越迫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电能的需求也逐渐的增大,为了更好的管理输配电线路的情况,我国的供电企业开始使用线路信息管理系统,线路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得不同地区的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有效地指导了生产,促进传统管理的升华。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我国不同地区的供电企业所使用的管理的模式也是不同的,因此线路信息管理系统的辐射程度也是不同的,而且线路信息管理系统在功能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因此线路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仍然在进行中[1]。
2.输配电线路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组成
2.1资源管理模块
在输配电线路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中,资源管理模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网络的逐渐的普及,人们对网络的使用越来越多,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人们逐渐发现网络的运用使得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因此逐渐致力于将与生活有关的各个方面向信息化发展,输配电线路管理也不例外。输配电线路管理信息化系统是以网络为基础,进行基于无线网络资源管理的应用研究,通过系统对网络资源进行管理,主要资源类型有设备、链路、服务、应用、业务等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综合资源服务系统查看已发现的所有资源的基本信息和实时信息。而且当输配电线路发生问题时,检修人员也可以通过综合资源服务系统查找输配电线路的各种信息,方便检修人员查找在输配电线路中存在问题的部位[2]。
2.2拓扑管理模块
在输配电线路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中,拓扑管理模块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输电线路无线专网管理系统拓扑管理的目的是将网管系统所管理的网元之间的逻辑关系、网元的运行状态、网络资源使用清况等信息以图形方式概括呈现,并提供进一步访问网元信息的应用链接。拓扑管理的最基本功能是用户能够根据口前的网络结构在拓扑图中手工增加、删除网元或网元之间的连接,能够修改拓扑图中呈现出的网元或网元间连接的属性。资源管理模块与拓扑管理模块都是对输配电线路的各种信息进行呈现,包括设备的性能、输送电能的速度与质量、输配电线路所经过的地区的状况以及应用情况等等,但是资源管理模块只是单纯的将这些内容使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不利于人们的查看,而拓扑管理模块则是将所有的输配电线路的信息付诸于拓扑图,使人们只要查看图表就能够将输配电线路的情况了解清楚,方便输配电线路的管理。
2.3故障管理模块
输配电线路的故障管理模块是整个输配电线路管理信息化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众所周知,输配电线路由于每天都要输送大量的电力,且直接暴露于空气环境中,非常容易出现故障,以往在没有输配电线路管理信息化系统时,如果输配电线路出现故障,就只能够通过用户向供电企业反应,检修人员再在输配电线路上一点一点的检修,判断故障出现的位置,才能够进行解决,而故障管理模块的应用可以在输配电线路出现问题时自动检修,并向供电企业发出告警,使得检修人员能够更快的找到故障的位置,减少对用户用电的影响。而且故障管理模块主要有三个功能分别是系统自检及故障隔离、告警收集、告警提示和定位,这三个功能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检修人员的维修时间,避免输配电线路故障对用户生活造成的不便。
2.4性能管理模块
由于我国的输配电线路不是统一的进行建设的,因此,不同地区的输配电线路所使用的输电设备的性能也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地区不同的开发程度所使用是输配电线路的性能也是有差异的,不同性能的输电设备所需要进行的保养与维修手段也是不同的,因此输配电线路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的性能管理变得非常的重要。性能管理是网络管理的一项重要功能,要求网管系统能够定义网元性能测量任务,并以适当的方式采集、存储、呈现性能数据。通过对各类性能数据的收集、实时监控、存储分析,对如何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网络资源的分配和规划提供基础数据和合理建议,达到对网元的性能进行监控、统计、分析和优化的目的。
3.结语
输配电线路的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电力系统的以此质的飞跃,实现输配电线路的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输配电线路的电能输送质量,提高供电企业的工作效率,减少在电能的输送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科]
【参考文献】
[1]杨敏虹,朱善安,潘再平,马皓,颜文俊.高压输电线路主动防雷——杆塔顶部安装可控放电避雷针有效防雷可行性探讨[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
输电线路建设土地复垦探讨 篇4
随着各种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大规模的建设, 大片土地遭到破坏和压占, 面对输电线路占地和土地资源不足的现状,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本着“谁破坏, 谁复垦”的原则, 最大限度地把因输电线路建设而遭到破坏的土地进行合理的土地复垦有着巨大的意义。
1 土地复垦概述
土地复垦是多门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 是一个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 有其本身的研究空间, 复垦涉及到农业、林业、牧业、旅游、建筑、采矿、地质、土壤、生态、环境、经济、管理、社会等众多领域, 与经济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法学等学科息息相关, 具有很强的交叉特点。
在我国, “土地复垦”一词最早被称之为“造地覆田”, “复田、垦复”、“综合治理”等。直到1988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土地复垦规定》, “土地复垦”一词才被确定下来。
根据《土地复垦规定》第2条:“本规定所称土地复垦, 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的土地, 采取整治措施, 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的活动。”因此, 土地复垦工程是解决生产建设和土地破坏间矛盾最有效的途径[1]。
2 输变电工程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输电线路作为一种线性工程, 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建设过程中对土地或多或少地破坏和压占。输电线路对土地的破坏性质主要有永久性破坏和临时性破坏。
根据输电线路技术要求和施工特点, 一般情况下, 在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破坏土地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铁塔永久破坏土地
由于修建输电线路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 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所进行改造自然的一种必然选择, 因此, 铁塔架立作为输电线路工程的主体, 压占土地是一种永久性的破坏, 不可避免。这部分占地在工程完工后将变为公共设施用地, 其原有土地利用功能将不可恢复。从发展经济的角度来看, 输电线路建设为全国的经济发展输送能源, 合理的调配能源, 满足各地区负荷供给需求, 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输电线路塔基基础在施工时, 将开挖塔基区的土方, 待灌浆后再回填土方, 塔基区土层结构遭到彻底破坏, 对土地的破坏程度很大。由于塔基区土地为永久性占用, 是为满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需求而修建, 是符合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2.2 临时设施对土地的破坏
在修建铁塔和线路过程中, 需要在铁塔四周设置原材料施工场地、牵张场地等临时设施。同时根据沿线的交通条件, 修建施工简易道路和人抬道路等临时设施, 临时设施对土地的破坏为临时性破坏, 其暂时改变原有土地的利用功能, 工程完工后基本可恢复。临时设施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2.2.1 施工场地。
施工场地主要用于施工材料堆放及加工, 同时亦是施工人员主要的活动场所, 对土地的破坏形式主要为压占。由于施工场地是施工人员的主要活动场所, 对土地破坏的持续时间最长, 严重影响了施工场地区内土壤的紧实度, 对土地的破坏程度较大。
2.2.2 牵张场地。
牵张场地停放各种牵引机械, 施工人员来回走动及牵引机械压占土地, 同时为方便牵引, 在牵张场地四周开挖地锚坑, 以固定牵引装置, 牵张场地对土地的破坏形式主要是压占, 并伴随少量挖损。由于牵张场地亦是牵引放线时施工人员的主要活动场所, 对土地破坏的持续时间较长, 严重影响施工场地区内土壤紧实度, 对土地的破坏程度较大。
2.2.3 施工简易道路。
在现有交通道路无法满足运输条件的情况下, 修建施工临时道路, 由于在修建时施工道路部分路段需要进行开挖平整以满足运输要求, 破坏了土壤结构, 彻底改变了土壤养分的初始条件, 同时施工车辆来回运输, 碾压地表。施工临时道路对土地的破坏形式是压占和挖损。施工临时道路碾压破坏土地, 基本是车辆的碾压, 持续时间较短, 对土地的破坏程度一般。
2.2.4 人抬道路。
对于部分线路, 由于施工车辆无法抵达施工场地, 需要修建人抬道路以便人工背扛施工材料。部分地段需要开挖平整, 以便施工人员来回走动, 开挖破坏土壤结构, 同时施工人员背扛施工材料来回走动, 碾压地表。人抬道路对土地的破坏形式是压占和挖损。人抬道路碾压破坏土地, 基本是施工人员的碾压, 持续时间一般较短, 人抬道路一般较窄, 对地表的扰动破坏较小, 对土地的破坏程度一般。
根据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对土地破坏的形式不同, 输电线路建设对土地的破坏主要表现为挖损、压占等方面。挖损主要指在修建施工简易道路和人抬道路时, 部分路段需要进行开挖平整以满足运输要求, 开挖破坏了土壤结构及层次, 土壤固结能力降低, 结构松散, 彻底改变了土壤养分的初始条件, 而且增加了水土流失及养分流失的机会。压占主要指输电线路沿线布设的施工场地、牵张场地、施工简易道路、人抬道路和人员及机械压占土地, 这种破坏方式一般不会改变土壤的自然构成层次, 但在修建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和运输机械来回走动碾压土壤, 将严重影响土壤的紧实度。
临时设施对土地的破坏是临时性的, 一般其土地利用功能不会改变。
3 输电线路建设的土地复垦
目前, 输电线路施工在架线过程中采用飞艇、热气球或直升机牵引放线, 从而避免了架线牵引过程中导线对地表的扰动破坏, 从其设计和施工工艺特点来看, 输电线路虽为线性工程, 铁塔沿线路走向按一定距离布设, 但其施工带来的对土地破坏的影响是不连续且分散的, 为点状破坏影响, 且各种临时性措施占压土地面积较小。
根据输电线路破坏土地成点状、具有分散性、破坏面积小的特征, 土地破坏后应尽量恢复其原土地利用功能, 以便与原地貌景观相协调, 同时符合当地的土地利用规划[2,3]。工程建设中复垦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3.1 预防控制措施
在线路设计过程中尽量优化路径, 减少线路路径长度, 减少占地面积, 进而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土地的征用, 首先在线路设计过程中从源头控制对土地的破坏。线路建设过程中尽量统一所有塔基基础施工、组塔、放线方式及工艺, 以便于统一管理与预防控制。在修建施工道路时, 尽量使用现有的乡村道路, 同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各种施工场地用地面积, 防止滥用土地, 以减少对土地的破坏。这些预防管理措施, 对于减少工程建设造成的土地破坏具有重要意义。
3.2 工程措施
3.2.1 土地整治工程。
由于施工人员、施工车辆及施工材料压占临时设施区改变其土壤紧实度, 同时材料运输过程中部分沙石、水泥洒落, 施工迹地有部分建筑垃圾, 因此在工程完工后应清除各种残留的建筑垃圾, 对粒径大于5.0 cm的碎石块进行捡选去除, 在平原开阔的区域可采用机械翻松土地, 在山丘区可采取人、畜力翻松。部分临时设施占用林地, 为方便施工作业, 在施工时需伐掉部分林木, 工程完工后对临时设施区内残留的树根进行清除, 以便于土地平整。3.2.2灌溉排水工程。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破坏部分耕地四周的灌溉设施, 因此, 在土地整治的同时, 结合四周现有的灌溉设施, 在占地区四周恢复并修建灌溉渠道, 使之与现有灌溉设施连接形成完整的灌溉系统, 以利于农业耕作。
3.2.3 表土剥离工程。
表层土是养分供应、物质能量交换最活跃的层次, 是供应植被生长所需各项生活条件的主要场所, 也是最易受到污染的层次, 因此保护表层土十分重要。在工程施工前剥离占地区内的表土, 集中堆放, 采取各种临时防护措施, 待工程完工后再回填用于复耕。
3.2.4 临时防护工程。
由于在牵张场地和施工场地堆放各种沙、石、水泥等施工材料, 停放各种施工机械, 为防止散落的固体废物和机械油污渗入土壤, 在每个牵张场地和施工场地都应临时铺设蛇皮布等不透水、防污染材料, 防止土壤的物理污染和化学污染。
3.3 化学措施
临时设施区的土壤经过压占、开挖等扰动, 土壤肥力将下降, 土层变瘠薄。为提高土壤肥力, 便于日后耕作及绿化, 在翻松土地的同时, 向土壤中撒施有机肥、无机肥, 迅速建立土壤的有机库和氮库, 以提高土壤肥力。为便于以后作物的生长, 消除工程建设给土壤带来的影响, 同时采用各种化学农药对土壤进行消毒灭菌。
3.4 生物措施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难免不破坏工程项目区内的植被, 包括各种乔、灌、草。在土地平整后, 应进行植被恢复建设, 以防地表裸露加剧水土流失。从景观生态学和景观协调性方面考虑, 结合临时实施占地面积小、点状破坏的特点, 临时设施占地区应恢复原地貌植被。占地区内原为林地的应恢复为林地;原为草地的恢复为草地;原为荒地的亦撒播草籽, 不致于地表裸露, 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采取各种林草措施后, 保证项目区的林草覆盖率, 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林草种应选择当地的乡土树、草种, 其可迅速适应项目区的生态环境, 建立植被覆盖层, 既有利于土壤的熟化和疏松, 又可防止土壤侵蚀。
3.5 复垦计划的制定
复垦计划应和线路设计同步进行[4]。在线路设计阶段, 应根据输电线路沿线的原地貌情况, 制定出合理的土地复垦计划、措施以及复垦土地利用方面措施, 这样可以在输电线路施工节点有计划地实现“边架线、边复垦”的同步作业, 从而节约劳动力, 提高作业效率, 缩短复垦周期, 改善环境状况, 尽早恢复被破坏土地的生产效益。
由于输电线路建设自身的特点, 要复垦的区域有施工场地、牵张场地、施工简易道路、施工人抬道路等临时设施区域[5,6]。铁塔底部4个塔腿占用塔基区4个角, 大部分地表将裸露, 为防止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塔基区亦应进行复垦。考虑到铁塔的安全及日后的检修工作, 同时防止地表裸露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塔基下方一般只进行简单的土地整治及撒播草籽绿化等措施。
4 复垦保障措施
建设单位应安排专人负责土地复垦工作, 并根据土地部门批复的土地复垦方案, 拨付专项资金, 完成各种复垦工作的开展。同时委托相关监理部门, 进行土地复垦工程监理工作, 形成项目法人、承包商、监理工程师3方相互制约, 以监理工程师为核心的合同管理模式, 以期达到有效合理的资金投入, 确保施工进度, 从而提高土地复垦工程施工质量。
5 结束语
在我国, 输电线路建设正在迅猛发展, 在输电线路架设过程中将临时占用大量土地, 因挖损、压占、施工等造成土地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土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 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 搞好土地复垦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实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 对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严志才.土地复垦[M].北京:学苑出版社, 1988.
[2]李根福.土地复垦知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91.
[3]顾志权.复垦地土壤的肥力特点和综合整治技术[J].土壤, 2005, 37 (2) :220-223.
[4]张文敏.国外土地复垦法规与复垦技术[J].有色金属:矿山部, 1991 (4) :41-46.
[5]白中科, 贺振伟, 李晋川, 等.矿区土垦复与生态产业链总体规划设计[J].山西农业科学, 2010 (1) :51-55, 97.
线路建设 篇5
(架空电力线路)知识答卷
部门: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10题,每道题2分,共20分;将所选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中)
1、在电力线附近组塔时,起重机必须接地良好。与35、110、220kV带电体之间的最小
安全距离不得小于(C)m。
A、2.03.54.0B、3.04.05.0C、3.54.06.02、塔件离地约(D)m时应暂停起吊并进行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正式起吊。
A、0.4B、0.3C、0.2D、0.13、塔段吊离地面约(B)m,应暂停提升,进行调平,使提升段保持正直并位于塔位
中心后方可继续提升。
A、0.1B、0.2C、0.3D、0.44、整体组立杆塔和分解组立杆塔施工方法相同的部分,应按(A)的安全规定执行。
A、分解组立杆塔B、整体组立杆塔
5、带拉线的转角杆塔起立后,在安装(B)的同时,应在内角
侧设置半永久性拉线,该拉线应在架线结束后方可拆除。
A、临时拉线B、永久拉线
06、杆塔起立约(C)时应减慢牵引速度;约80时应停止牵引,利用临时拉线将杆塔
调正、调直。
000A、60B、65C、707、塔片就位时应先(D)侧后()侧;主材和侧面大斜材未全面连接牢固前,不得
在吊件上作业。
A、左右B、右左C、高低D、低高
8、杆塔临时拉线的设置应使用钢丝绳;单杆(塔)不得少于(B)根,双杆塔不得
少于()根。
A、24B、46C、689、内拉线抱杆的拉线应绑扎在塔身节点(C)方,承托绳应绑扎在节点()方,且紧靠节点处。
A、前后B、后前C、下上D、上下
10、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时,作业人员应穿戴专用劳动防护用品。作业点周围(C)
内的易燃易爆物应清除干净。
A、3mB、4mC、5m
二、判断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在题后的括号中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并在原题上订正,每题写出属于规程中第几条规定)
1、分段吊装时,上下段对接后,可用旋转起重臂的方法进行移位找正。(×)
2、起重机作业时指挥人员看不清工作地点,操作人员看不清指挥信号时,可凭经验进
行起吊。(×)
3、停工或过夜时,提升段应落地,并收紧操作拉线和保险拉线,固定尾绳。如提升段
不能落地,则不必管它。(×)
4、用两套倒落式抱杆同时起立门型杆塔时,现场布置和工器具
配备应基本相同,两套系统的牵引速度应基本一致。(√)
05、用外拉线抱杆组立铁塔抱杆根部与塔身绑扎牢固,抱杆倾斜度不宜起过20,起吊和
就位过程中,吊件内侧应设控制绳。(×)
6、钢筋混凝土门型双杆采用单杆起立时,临时拉线的布置不必考虑另一根杆的起吊。(×)
7、用抱杆拆除铁塔时,应先将待拆塔片稍受力,然后拆除塔片连接螺栓,再提升拆卸。(√)
8、升降抱杆必须有统一指挥,信号畅通,四侧临时拉线应有正式工作人员操作并均匀
放出。(×)
9、用座地式摇臂抱杆组立铁塔每提升一次,抱杆倒装两段,不得连装三段。(×)
10、乙炔软管着火时,应先停止供气,然后将火焰熄灭。(×)
11、气瓶必须装设专用减压器,不同气体的减压器可换用或替用。
(×)
012、瓶阀冻结时,可用火烘烤,也可用浸40C热火的棉布解冻。
(×)
13、导火索应做燃速试验,其长度应能保证点火人撤到安全区,但不得小于1m。(×)
14、调整杆塔倾斜或弯曲时,应根据需要增设临时拉线;杆塔上有人时,应根据需要
调整临时拉线。(×)
15、模板支撑应牢固,并应对称布置;高出坑口的加高立柱模板应有防止倾覆的措施。(√)
16、更换挡土板支撑应先拆后装。拆除挡土板应待基础浇制完毕后与回填土同时进行。(×)
17、汽车装运氧气瓶、乙炔气瓶时,乙炔瓶应横向卧放,头部朝向一侧,并应垫牢,装
载高度不得超过车箱高度;氧气瓶必须直立排放,车箱高度不得低于瓶高2/3。(×)
18、高处作业人员必须使用安全带,且宜使用全方位防冲击安全带。安全带必须拴在牢
固的构件上,并不得高挂低用。(×)
19、遵照GB 3608的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1.5m及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度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20、各种锚桩应按技术要求布设,其规格和埋深应根据土质经受力计算而确定。立锚桩
应有防止上拔或滚动的措施,不得以己组立好或己运行的杆塔作锚桩。(√)
三、填空题(5题,每题4分,共20分)
1、起重机作业必须按安全施工技术规定和起重机操作规程
进行;起重臂及吊件下方必须划定 安全区,地面应设安全监护人。
2、接装塔段的落地位置应事先测定,并垫实、找平;塔段落地后不得偏移。
3、提升时的临时接线,应有绞磨或卷扬机控制、拉力显示仪监视;
提升段的倾斜和偏移应用经纬仪监测。
4、用滑车组提升时,提升系统滑车组的规格相同,穿绳方式
和悬挂方向应对称。
5、杆塔倒装组立现场应设统一的指挥系统,指挥信号必须畅通可靠。指挥台应设置能直接切断牵引设备电源的开关。
四、简答题(1题,共20分)
1、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电力线路)整个施工过程中,需用到哪些施工机械及工器具、防护用品?(20分)
答:施工机具有: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搅拌机、震捣机、电焊机、抱杆、绞磨、钢丝绳、花车、张力机、牵引机、吊车、放线架、抗弯连接器、牵引板、手扳葫芦、断线钳、液压机、对讲机、卡尺。
线路建设 篇6
【关键词】线路建设;线路故障;走廊;造价;新型输电线路;新技术;新材料;运行维护
【中图分类号】TM6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03-01
1、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
1.1 线路走廊问题
所谓线路走廊问题,就是指在输电线路的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施工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走廊宽度。在走廊宽度的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的因素有地面电场、无线电干扰以及可听噪声等电磁环境水平等,根据我国的有关技术执行标准和要求,500kV输电线路走廊上的房屋,与导线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五米。
1.2 运行环境问题
高压输电线路作为电网运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配网数量大、分布范围广、线路的布设距离长等特点,并且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客观环境的影响,如雷击、冰闪,污闪、风偏放电以及鸟害问题等等,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對线路的运行环境的控制,避免以此导致的各种高压输电事故的发生,危害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1.2.1 风偏放电问题
在输电线路的运行过程中,由于风偏闪络导致的运行故障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因此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就现在应用中的输电线路的设计,220~330kV电压的线路运行的速应该控制在23.5m/s以下,而500至750kV输电线路的风速则应该控制在27m/s及以下,从风速的控制标准上看,220至500kV的要相对宽松,但是从实际的故障发生几率来看,220至500kV要远远的高于500至750kV输电线路。
1.2.2 冰害问题
所谓冰害问题,就是指在输电线路的运行过程中,由于覆冰导致的系统运行故障。覆冰故障对于运行中的线路的危害形式有倒塔、断线、金具损坏、绝缘子闪络等形式,其中危害最大的有跳闸和断线倒塔,严重的将会导致供电区域的大面积停电,并会引起局部的电网解列,不仅影响用户的正常用电,还会引发严重的安全故障,所以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要严格的控制线路的冰载,一旦其超过杆塔的荷载的最大限度,就会引起大面积的倒塔,并伴随线路的断线。就目前掌握的研究结论显示,由于冰害导致的倒塔故障较多的发生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这种地理环境以及持续的低温和雨雪冰冻天气给原有的抢修工作增加了很大的负担。
2、解决制约因素的技术创新
上文中笔者分析了影响输电线路运行的因素,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下文中笔者将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对以上的制约因素的解决措施的技术创新。
2.1 应用新型输电线路
2.1.1 在认真的考察我国的现有用电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电力资源的分布以及负荷中心的分布情况,制定一个具有长远的规划意义的大容量输电网络布设。
2.1.2 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同—个电线杆塔上采用多种回路的组合形式,可以有效的增强输电线路的紧凑度,实现更好的交流电的输电效果,尤其是对于塔500kV以上的输电线路来说,同塔双回以及同塔四回同常规性的杆塔连接方式相比,不仅能够有效的节约走廊面积,还能提高输电能力。
2.2 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改进线路的运行质量
2.2.1 从导线的选择上来看,截面越大的导线的截流量越高,因此输送的电力容量也就越大,所以应该尽量的应用大截面的导线来布设高压输电线路。
2.2.2 实践证明,耐热导线的截流能力要远远大于常规的导线,因此也是材料选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2.2.3 碳纤维导线作为—种新型导线,相对于常规的导线在应用中具有重量轻、强度大以及线损低的优势。
2.2.4 扩径导线相对于常规导线更加适合于海拔较高的地区,由于其铝截面较小,不仅可以有效的节省材料,还具有重量较轻,便于施工等特点,另外从工程的成本上看,也有利于降低线路的投资。
2.2.5 使用高强度塔材,降低杆塔重量我国超高压输电线路塔材材质,多采用屈服强度为235、345N/ram2两种强度等级,当线路设计荷载较高时,多采用加大材料规格等方法来提高铁塔的承载能力,这必然导致铁塔耗钢量的增加,而使用强度高、承载能力强的高强钢可以有效降低杆塔重量。
2.2.6 采用降低钢材及提升线路美观性的钢管塔钢管塔具有承载力高、稳定性好、外观美观、减少占地等优点:
2.2.7 采用复合材料绝缘杆塔,提高线路安全运行水平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大、耐腐蚀、耐高低温、绝缘性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健身器材等领域。
2.3 在线路设计中,采用新方法、新措施、新思路
2.3.1 提升导线悬挂高度,以高度换宽度,以空间换地面影响线路走廊宽度的各种因素中,电磁环境影响是主要因素之一,计算表明,可以eEngineeringV01.34No.11悬挂方式两种方案。
2.3.2 加强线路本体设计,提高安全运行水平对于网架中十分重要的骨干线路,则应考虑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十分不利的运行条件,选择设计参数应使线路本体具有抵御百年一遇自然灾害的能力。
(1)降低线路污闪、冰闪。通过对输电线路污闪、冰闪故障的调研表明,选用自洁性较“I”型绝缘子串好,同时,倾斜方式在覆冰时不易形成导电通道。
(2)无风偏。与“I”型串相比,“v”型绝缘子串不存在风偏,“Y”型绝缘子串风偏较小,可以有效控制导线与杆塔之间的距离,使线路不易发生风偏放电,同时还控制了导线风偏对线路通道周围树木、建筑物等的距离,减少了线路运行维护的工作量。
(3)减少线路走廊宽度。在线路建设中,对于走廊费用较高地区可以降低线路整体造价。
(4)增加线路风偏间隙设计裕度。使得线路在大风作用下,塔头间隙小于设计值。
2.4 在运行维护中采用新技术
2.4.1 采用新作业方法,带电作业间隙不成为塔头尺寸的控制因素目前,在我国相当一部分线路的塔头设计中,加装保护间隙后,不仅使紧凑型等线路的带电作业实现可行,保证了作业人员的安全。
2.4.2 采用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提高线路的稳定性目前,串补和可控串补、静止无功补偿技术等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已成功应用于输电线路。
2.4.3 对线路进行全方位监测,提升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水平实时监测技术及预警技术,是线路遭受污秽、覆冰、雷雨大风等恶劣自然条件时,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和适时采取防灾决策的基础。
2.4.4 建设数字化电网,实现对输电线路全面、高效的管理输电线路在勘测设计中已利用卫星、航测技术替代传统的电网勘测手段,大大缩短了勘测设计时间。
3、结论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推广应用技术创新由于我国线路分布广泛,各地区土地资源、气候条件等复杂多样,决定了在输电线路建设时应积极采用技术创新,合理的进行规划,科学的利用技术创新。
a)电网的快速发展使输电线路在走廊、运行环境等方面受到的制约日益严重,提升线路单位走廊输送能力、增强杆塔本体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线路运行维护水平应成为输电线路建设的方向。
b)特高压、同塔多回、紧凑型线路单位走廊面积输送容量大,在节省走廊、减低造价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
c)为增大线路本体的输送能力,可采用大截面、耐热、碳纤维、扩径等导线,为提高线路本体的机械强度,可采用高强钢材料、钢管塔等,应通过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制造的线路设备来提高线路本体强度。
电力线路建设项目的管理探讨 篇7
1 工程安全管理
由于输电线路工程牵涉的范围广, 战线长, 外界的影响因素也繁多, 为了经济利益一再压缩工期, 给安全施工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也为安全隐患埋下了伏笔。确保施工安全管理必须坚持以法施工、以人为中心的原则。围绕二个原则开展施工安全管理。实行项目负责人安全责任制,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安全施工管理的重点是预防, 将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全部堵死, 防患于未然, 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电力工程由于其特殊性, 在天气、停电安排等方面会受到很多制约。施工过程需有确保安全的管理措施, 要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组长, 确定项目经理为第一安全责任人, 项目总工对安全技术生产的技术工作负责, 各施工队、班组长各自对其施工的项目安全负责, 安全工程师要做好施工安全的监督检查工作。在各项施工前要做好安全技术的交底工作, 将施工的技术要求、安全注意事项等交代给每一位参与该项工作的人员, 让其做到心中有数, 在施工工程中规范操作, 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在实施过程中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 发现问题要立即整改, 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在特殊项目 (跨越高速公路、大河流的安全要求制定专项的安全方案, 并且要进行专项方案会审, 以确保施工的安全。
2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
在进度管理中, 首先要收集和熟悉已有的资料, 主要包括进度计划编制的基础资料现场研究:实地考察, 熟悉施工现场, 才能判断施工方案是否正确。研究施工方案, 落实已确定的施工方案和补充未确定的施工方法编制工程进度计划首先要明确项目目标、可交付产品的范围和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WBS) 。由于一些是明显的、项目所必须的工作, 而另一些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所以要以经验为基础, 列出完整的完成项目所必需的工作, 同时要有专家审定过程, 以此为基础才能制定出可行的项目时间计划。此外, 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不断地跟踪实际进度, 并始终围绕项目目标及时地优化和调整计划, 这是进度管理的基本内容。项目实施是整个项目中最重要的阶段, 涉及面广, 投入资源多。
结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一般要按PDCA循环开展工作, 即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实施期主要环节如下:
(1) 组织进行工程方案设计:方案的技术问题要尽可能地研究透彻, 设计进程中一旦某专业的中间成果对方案设计有较大影响时, 应及时进行评审或技术讨论, 及时调整和修改, 以保证整体设计工作顺利进行。
(2) 中间设计评审:在方案技术经济指标初步提出并经核查基本无误后, 应提请进行评审。评审目的在于确认最终的推荐方案和需要同时作为候选的备选方案, 并检查整个项目的设计质量、工作进程、办调和解决部门及专业之间的矛盾。
(3) 完善设计成果:根据中间设计评审的意见, 结合进度计划要求, 补充完善全部设计图纸、工程概算、设计报告。
在对工程量和单位生产率估计的基础上, 估计工序的施工工期。估计施工工期时, 应遵循如下原则:一是分别考虑每一个施工活动。要充分考虑活动清单。所有的工期应是基于常规工作天数, 并应考虑工作人员的情况、设备情况和使用统一标准的时间单位, 进一步考虑施工条件、安全要求、合理的资源需求、人员的能力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对项目工期的影响;二是应将负责执行工作的人或单位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并根据已经公布的信息对采用的数据进行检查;估算的工期应该现实、有效并能保证质量。进度限制即根据活动排序考虑如何定义活动之间的进度关系。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加强日期形式, 以活动之间前后关系限制活动的进度, 如一项活动不早于某活动的开始或不晚于某活动的结束;另一种是关键事件或主要里程碑形式, 如以里程碑事件作为时间进度的决定性因素, 制定相应时间计划。找出项目活动之间和特殊领域的依赖关系。既要考虑团队内部希望的特殊顺序和优先逻辑关系, 也要考虑内部与外部、外部与外部的各种依赖关系。
3 质量管理
3.1 认真组织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 设计图纸是工程建设的具体依据。
开工前应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等各参建单位认真进行图纸会审, 使各方掌握设计意图、工艺流程及工程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和提出建议使图纸上的问题在施工前就纠正补充。
3.2 严格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全过程的技术文件, 是施工图设计的具体措施。
施工组织设计的严密性、针对性、可靠性、先进行是施工的依据, 能加快施工进度, 缩短工期, 降低损耗节约投资, 提高经济效益, 最终体现基本建设的投资效果。
3.3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管理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在
整个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规程所规定的标准来要求与衡量, 以确保工程质量。
3.4 施工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应将工程的主要部位、主要结构和隐蔽工程纳入重点管理内容。
对其工程质量进行全面、全过程的检查, 施工现场管理还应对建筑材料、施工工艺、技术措施、操作规程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 同时还需安全、文明、环保施工。
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进度、质量、投资 (成本) 控制。项目目标控制的方法论是动态控制原理。定期检查、搜集实际数据, 与计划数据相比较, 如发现偏差, 应查找原因, 并进行纠偏, 最后编制控制报告。做到进度、质量、投资 (成本) 的完美统一。
4 结束语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 以往作为电力主动脉、连接各变电站之间的架空输电线路在现代繁华的市区中纵横穿梭的形式已经越来越显现出与城市环境的矛盾。近年来, 为了使城市环境更加美观, 和谐, 将架空输电线路改造成地下电缆线路的工程也逐渐增多, 电力企业中的对电力线路改造建设的项目也成为了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目。输电线路建设项目作为基础性设施是电网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环节, 对电网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输电线路建设项目进度管理研究有助于降低电力项目投资, 从而提高电网公司的经济效益。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一个长期性的课题, 需要我们工作人员在实践施工中不断摸索总结。
摘要:文章从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出发, 结合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流程、方法和完善措施等环节, 重点分析和研究了电力线路改造工程中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及在投资限额内如何提高效益。
关键词:电力线路,建设项目,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盼.建筑施工企业进度管理创新的思考[J].经济师, 2006 (5) .[1]李盼.建筑施工企业进度管理创新的思考[J].经济师, 2006 (5) .
[2]李锋, 杨萍.施工企业进度控制方法研究和存在的问题[J].四川建筑, 2006 (1) .[2]李锋, 杨萍.施工企业进度控制方法研究和存在的问题[J].四川建筑, 2006 (1) .
[3]任宏, 祝连波.施工企业进度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 2005 (12) .[3]任宏, 祝连波.施工企业进度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 2005 (12) .
[4]杨青梅.加强工程项目进度预控管理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3) .[4]杨青梅.加强工程项目进度预控管理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13) .
缅甸输电线路建设的质量控制探析 篇8
缅甸的建设条件与我国存在很大差异。譬如,缅甸政府要求外国企业在缅甸的建设工程尽可能用缅方劳工,线路工程中土石方工程和基础施工的大部分工作将由缅甸工人完成,但缅甸工人的技术素质和质量观念与我国工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缅甸气候只有旱季和雨季,旱季时山区和原始森林区几乎滴水难见,施工存在取水问题;而在雨季,施工又面临排水和防水问题。缅甸资源匮乏,除砂、石外,其余材料全部要从我国采购。缅甸基础设施建设差[1],交通和通信困难,给材料送检和现场质量管理及控制增加了难度。针对诸多不利因素,输电线路工程建设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应加强,质量控制面应增广,控制点应添多。
1 质量控制目标
本送电线路工程的质量控制主要分为三大阶段的控制——基础阶段控制、立塔阶段控制、架线阶段控制。
其中,立塔、架线部分的原材料由厂家生产并随同材质证明与产品合格证进入现场,而经过施工单位制作成成品后,质量主要体现在产品的外观上,譬如螺栓是否紧固、塔材是否变形、导线是否损伤(包括安装弧垂)等。
基础部分属于隐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冗多,问题发现难、处理难。基础的质量工作是送电线路工程实施的重中之重,而在我国公司在缅甸建设的输电线路工程中,工程的多数基础部分由缅甸工人施工,其施工素质不高,质量意识不强,且沟通困难,故基础施工质量监控显得尤为重要。
2 质量管理
2.1 质量管理方针——全面管理,严格控制,自监自理,心中有数
虽然环境、资源等客观因素使施工难度加大,但还是应严格按照架空电力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手册等相关规范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控制,以“质量第一”为原则。由于工期紧,任务重,交通运输不便,材料购配件入场困难,因此对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都应做好相关检测监察,做到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心中有数。
2.2 质量管理方式——分段管理,全线布控,节点控制
该类项目的工程线路长,沿线交通不便,宜分段管理,即设置分段项目管理部,由它对该段项目进行质量监控。由于现场条件不允许对所有点进行点对点管理,为合理利用资源,分段项目管理部要对其所有的质量管理员进行任务划分,即进行点对面管理。对于交通极为不便的个别少数点,应有专人驻点。虽然不具备对其全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的条件,但是施工公司必须做到监督对质量有影响的关键环节,以及对施工流程的主要节点进行监控。而对施工分包商的要求是要有现场负责人对施工进行全程跟踪。EPC总承包质量控制管理机构分布示意图见图1。
如图1所示,EPC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直管施工分包商项目经理部,分段项目管理部直管相应段施工分包商项目部,而EPC总承包方区域管理员直接对施工分包商相应现场负责人进行管理。
3 质量控制
3.1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很多,诸如人员、原材料、机械设备、天气等。
(1)人员因素。
缅甸政府为了提高就业率,要求外国企业在缅甸开展的建设工程尽可能使用缅方劳工。本工程立塔、架线等施工的专业性强,必须使用我国工人,但挖坑和基础施工的大部分工作可以由缅甸工人完成。首先,EPC总承包方须要求施工分包商派技术负责人对每个基础施工队进行全程跟踪。其次,现场项目管理部要加派人手进行监督管理,发现管理漏洞,及时协调反馈;如果发现有质量问题,且情节严重,应提出警告或责令停工整改。
(2)材料因素。
本工程所需材料多数都要在我国购买,比如铁塔、导地线、光缆(OPGW)、金具、水泥、钢筋等,所用砂、石、水等可就地取材。
对于须在我国采购的铁塔、导地线、光缆、金具等材料,进场前要对其出场材质证明、合格证等进行核查。对导地线、光缆、压接金具、绝缘子等材料要分批做拉力试验,对所有绝缘子要抽样做耐压试验。对施工单位自购的钢筋要求有出厂材质证明,且应按批量抽样对原材料与焊接后式样做抗拉试验。对水泥要到国内相关检测单位进行质量鉴定,核查其水泥强度等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导地线、光缆、瓷绝缘子、水泥等材料还须进行商检。
工程所用砂、石、水等可就地取材。①在缅甸建设的输电线路工程沿线,砂资源丰富,多数可在河沟采集。缅甸没有固定的砂场,也没有相关检测机构,在采集之前,要求对其所有采集源进行抽样并送至我国有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②缅甸石资源相对匮乏,无采石场,而自然裸露的岩石又少,只能在少数河沟采集到卵石或大块石。卵石在使用前须抽样送检,在装运至现场前须对其粒径进行筛选,大块石用碎石机破碎达到粒径要求后也应抽样送检。③对于施工用水,由于很多基础施工位于山区和原始丛林区,水资源成为工程施工的一大问题。大多数地段不仅水源少且水含泥量较高,直接使用不能满足施工要求,须作相关处理。可在基坑安全尺寸范围以外开挖水坑,建立临时蓄水设施,对取来的水加明矾进行沉淀处理,再投入工程中使用。
(3)机械设备与天气因素。
考虑缅甸的交通状况和气候条件,施工材料应尽可能在雨季之前运达现场,因此材料的保管是项目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①钢筋、水泥的存放必须做好防水、防潮处理。尤其是水泥,一旦失效严禁投入使用,所以对其存放时一定要做到“下垫上盖”。②对于进场的导地线与光缆,因为其线盘都含木质材料,而缅甸丛林地区白蚁遍地,所以要采取有效的防蚁措施。倘若不进行防蚁处理,多数线盘撑木可能会被白蚁损坏,损坏的线盘受力性能差,会给施工放线带来麻烦,甚至造成少数线材的浪费。③重型材料(如导地线、光缆)进出场时的卸装、转运等方法要得当。受施工条件限制,有些地方吊车和运输工具无法到位,需采用人工装卸,因此在装卸过程中一定要采取合理的保护措施,确保导地线、光缆不受损伤,例如搭设三脚架卸车时不可将这些材料直接滚下。④砂石料的堆放一定要用彩布条垫底且隔开堆放,防止土壤混入。
3.2 施工节点的控制
基础施工节点的控制,主要在基坑开挖、钢筋的绑扎与支模、基础浇制等几个工序。
缅甸工人在掏挖基础的基坑开挖方面出现的问题较少,而对于大开挖的基础,在开挖过程中,很少做放坡处理,施工裕度几乎没有。这在旱季还好,如果在雨季就会带来基础塌方导致的基坑地板保护层不够等问题。所以,对此类基础,要加大监控力度。
(1)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方一定要派技术人员对设计标高和尺寸进行严格监控,成孔成形后应到现场进行复查,严禁出现基坑直径与深度不达标,或抬高施工基面而减少开挖深度的情况。针对雨季施工,必须在开挖之前按设计要求挖好排水沟。
(2)钢筋的绑扎。
该环节是易出现问题的施工环节。不按图纸施工是较常见问题,表现为钢筋主筋数量不够、高低参差不齐、排距不均匀等。现场质量管理员要时刻要求施工方加强与缅方负责人的沟通,同时对施工过程严格控制与监管,对影响质量或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工序,须令其整改或返工。
(3)基础浇制。
基础浇制的前、中、后施工环节都是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点。现场质量管理员对于该环节的现场施工要提出如下要求:①基础浇制之前务必将基坑坑底清净,包括排水。②基础浇制砼时,自拌砼要求严格按照设计标号的砼配合比进行拌制,由于缅方施工队用箩筐作为计量砂石的工具,因此事先要用磅砰对配比进行准确计量。此环节要求施工方管理人员寸步不离现场进行监护。③基础浇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砼施工规范进行振捣。④基础浇制过程中要有排积水措施。⑤基础浇制过后要有养护措施:旱季采水困难,水分蒸发快,可采用将基础表面堆土盖草等方法以减缓水分的蒸发;在雨季几乎可以不用人工浇水养护。⑥按要求做试块取样,并在现场同条件养护,养护期结束送检测部门试验。
(4)接地沟槽开挖和接地埋设。
缅甸气候属于亚热带气候,每年5月底至10月初都有雷雨,为防止雨水冲刷和雷击,接地沟槽的开挖和埋设要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该施工环节对线路工程的安全运行影响甚大,所以现场质量管理员要对此施工环节倍加重视。接地沟槽的开挖深度、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并且一定要在现场丈量;埋设接地所用材料应符合设计,现场一定要进行直径测查监督,如钢筋截面焊结等。
4 结语
尽管缅甸的建设环境不利于对输电线路工程进行质量控制,但只要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总包方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施工分包商建立分段管理的质量管理机构及加强现场管理,对施工各节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严格监控,工程质量是有保障的。
线路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的重点与难点在基础工程,在缅甸境内更是如此,因此加强对基础施工质量监控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
摘要:由于缅甸建设条件的落后,给我国公司在缅甸建设的输电线路工程质量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施工分包商建立分段管理的质量管理机构,加强现场管理,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并就施工各节点进行控制。特别要针对缅甸工人参与基础施工这一特殊因素,加强对基础施工质量管理,有效控制各工序质量。
关键词:输电线路,建设条件,基础工程,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架空通讯线路入地与城市建设 篇9
一、管线架空敷设
1.1管线架空敷设现状分析
当前, 工程管线架空敷设的情况不同性质的在我国许多城市普遍存在着, 排列无序、无规则的架空线的问题非常普遍, 在这种情况下, 不仅架空线路的安全得不到保证、而且严重影响城市形象。所以在选取安置地点尤其要注意, 而在规划期间, 架空线路得充分的考虑到对城市周围一些的景点影响、是否妨碍到居民的日常的出行, 在此之余也要将对周围的建筑和设施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行驶的道路上不仅要整治道路秩序也要明确分车带与绿化带的界限, 避免造成相互影响。
1.2国内架空线整治的现状与趋势
当前, 城市发展的目标越来越多而许多城市道路架空已经远远不适应, 特别的, 即使在进行了适当的整治后, 表面上看似已经达到了城市目标的需求, 但即便这样与其它的大都市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在现在城市化发展迅速的情况下也渐渐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 对任务的整治便显得尤其重要。
1.3国外架空线整治的现状与趋势
在国外, 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中:如美国政府, 对反复挖掘道路都有一定的限制措施的, 而且对城市环境也十分的关注, 因而道路的使用效率被大大提高, 将道路架空线入地埋设作为一种手段并对城市道路架空线进行整治。
二、管线直埋敷设
2.1市政规划地下放置管线
以管线的覆盖土的厚度为依据, 深埋和浅埋成为了管线直埋敷设的划分条件。下列因素成为确定地下工程管线覆土深度所应当注意的:首先保证工程管线在荷载作用下不损坏, 在冬天、寒冷时节, 管道内介质确保不冻结;按照竖向规划的要求。深埋一类包含工程管线属。而浅埋一类基本不受冰冻的影响包括热力、电信、电力等工程管线。
在城市道路管线铺设的初期, 负责的单位在施工期间的策划不周全, 曾经的设施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节奏。不管是重新打路基还是在原有路基上的加宽等工程, 原有的工程管线设施已经无法跟进现代化节奏。但新管线的敷设还是必然的, 这就需要我们市政规划单位在原有基础上嫁接分支线, 或是一次性到位重新敷设新的管线。最近, 各城市在拓宽城市道路之余, 一般在沿道路两侧各规划建设一条管线, 不仅起到经济作用而且也更加适用。最近, 各城市在拓宽城市道路之余, 一般在沿道路两侧各规划建设一条管线, 不仅起到经济作用而且也更加适用。
2.2电信管线敷设比较
两种敷设方式比较如下表所示:
三、通信管线建设的前景展望
当前, 有较多数量的运营商采用自建的方式进行管线的建设, 所以在这过程中一些很常见、明显弊端也由此显现出来, 因而各地政府更加注重它们并加以改革。
3.1建设时机的把握
根据通常的经验表明, 一般管线建设的最佳时机: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道路、供水、排水等设施的建设, 园林、道路绿化、路灯、环境卫生等城市公用事业工程的兴建。然后充分利用上述设施建设时机, 进行公用管线的建设, 这样通信管道随着市政建设而建设。从管理的角度看, 满足了用户通信需求, 同时也是这方面得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3.2管线建设的原则与要求
要依据有关法律规定, 对有关部门进行考察。确保管线建设的质量安全性, 科学规划, 统筹建设, 协调管理, 资源共享的方针提高对管线建设的建设的投资效益。贯彻落实先进的建设技术, 实行科学管理, 把握住新时代的科学技术, 提高劳动生产率。实行对管线建设的综合管理更大幅度的提高的投资效益, 以满足未来管线工程在人们眼中一个崭新的面孔, 打造出一个通畅的赏心悦目的市政建设环境。
3.3管线建设的法律依据
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分析表明, 管线建设要想取得好的进展得相应的建立和健全法规体系, 通过对城市勘测并详细规划后, 应当与对各类城市管线工程及其附属设施作出综合安排, 合理规划城市管线通道。就能够协调各相关单位的工作, 及早安排道路开挖、敷设管线的各项工作, 为人民群众的出行提供方便, 缓解了交通拥堵局面。
四、综述
社会在变化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 而通信管线的发展也不容忽视。在追求新型材料和新型的技术的同时。我们要制定出相应的目标, 保证其发展的正确性尽管在架空线路入地改造成为必然趋势的大环境下, 进行前期合理地规划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并且也是必须的。对于架空线路入地改造具体施工过程中的敷设方式、型号、载流量修正, 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也要提前考虑, 充分规划。
从国内外管线建设发展趋势所看, 公用管线的建设, 一般的经历了从架空线到地下线的发展经历, 即对各种管线进行统一的规划、统一的建设和统一的管理。
摘要:本文通过对架空线的现状及整治现状与趋势分析, 比较分析管线直埋敷设中管道电缆与直埋电缆的优缺点及场所, 最后对通信管线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通信管线,现状,入地,趋势
参考文献
[1]张慧鹏.利用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实现管道备份通讯的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 2011年9期.
[2]白胜喜.城市公用管线投资体制及建设管理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 2012年.
[3]陶卓杰.上海市管线工程规划管理办法[J].上海城市规划, 2001年06期.
[4]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374-2006) :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M].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7-04.
浅论电网建设中的线路分布原则 篇10
从我国电网区域分布来看, 西北电网和南方电网多高压电网, 如西北电网为750 kV-500 kV-330 kV-220 kV-110 kV35 kV-10 kV, 南方电网则出现1000 kV高压电网。而且国家电网将着力建设特高压, 力图到2015年、2017年和2020年, 分别建成“两纵两横”、“三纵三横”和“五纵五横”特高压“三华”同步电网, 到时, 电网的经济效益、能源效益和环保效益都将实现大幅度提升。
1 我国电网建设走向
1.1 我国电网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的国家, 从整体上看, 能源资源丰富, 能源结构以煤为主, 我国西部和北部太阳能、风能等资源丰富, 能源开发表现出向西部和北部转移的特点, 因此, 近年来, 我国电网建设充分利用新能源, 加快发展特高电压, 与之相对应, 西部和北部的电网线路逐渐增加并形成了以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为中心的西北电网和以黑吉辽三省为中心的东北电网。与北部和西部相比, 我国东部和南部不具备能源优势, 尤其是东部地区, 受自身资源条件的限制, 主要采用资源引进的方式, 来实现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 由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影响, 东部和南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 劳动力资源丰富, 从人才结构、科学技术水平上来看, 东部和南部地区也具有显著优势, 这就为电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经济、人才支持, 因此, 形成了覆盖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区的华东电网, 覆盖北京、天津、山东、河北等地区的华北电网。
2 电网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2.1 特高压建设
很明显我国能源资源与生产力呈逆向分布, 随着经济发展对能源需要的增加, 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结构的能源供应形势发生变化, 而新能源的开发以及集约化发展, 决定了全国能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性和加快高压电发展的必要性。从能源利用来看, 以南方为例, 长江沿岸月30 km就有一座发电站, 而南京到镇江路段, 仅10 km就一座, 在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下, 长江三角洲地区发电每年所排放SO2量高达45 t, 这不仅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而且发映出我国能源结构、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 因此, 要实现低碳发展, 必须采用“以电代煤, 以电代油, 电从远方来”的方式。
2.2 站址反线路路径选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耕地规模日益减少, 环境资源破坏日益严重。我国耕地面积本就较少, 而在建筑占地的作用下, 建设用地和农业安全的矛盾非常突出, 农村在绝大部分土地被划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 这就加大了变电站选址和线路路径规划的困难。除了变电站之外, 进出线路路径走廊也许占据较大面积的土地, 随着超高压大电网建设工程的启动, 跨区域电网所需占用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大, 而由于许多电网是“过路电网”, 不直接服务于本地区电网, 所以, 所经地区电网建设配合度不高。因此, 要解决以上问题, 必须要求在线路建设和分布中, 正确处理好电网建设利益与环保效益、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过路电网”和当地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 保证电网线路既能够良性运转, 又能够实现环境效益、资源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2.3 电网建设的整体效益
进入2013年以来, 国家电网在加强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的同时, 统筹规划, 各地配电网建设改造悄然提速。如杭州市计划全年投资27亿;山东聊城、莱芜等地集中进行农网改造建设;安徽淮北地区为适应本地经济发展需要, 将投资2.8059亿元, 且制定了“建设以220千伏电网为骨架、110千伏网架坚强、城网和农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电网”的电网建设目标等。这足以说明电网建设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另一方面, 也隐含了如何构建现代电网如何构建的问题。
其一, 实现本地域经济发展是电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电网建设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从宏观上看, 由于我国能源分布和生产力水平之间存在矛盾, 实现“借电”, 不仅能够满足本地区经济的发展需求, 而且利于缓解东西部经济差距;从微观上来看, 电网建设是地区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保证, 如通过扩展电网可带动相关电力设备、电气设备、电缆行业、建筑行业的发展等, 如通过电力供应方向, 调整产业结构。其二, 社会效益是维护电网稳定的基本条件。满足社会、企业、个人用电需求是电网建设直接目的, 而只有在满足多方利益的基础上, 电网建设才能够顺利进行。其三, 电网建设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是实现电网整体效益的前提。现代能源危机、环境破坏, 向我们敲响了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全面发展的警钟, 因此, 在电网建设中, 必须处理好各种因素, 以促使电网建设赢得综合效益。
3 电网建设中线路分布原则
适应于现代电网建设要求, 为实现电网建设的综合效益, 实现区域经济发展, 电网线路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3.1 规划先行原则
电网规划是电网线路分布的源头。电网规划要与地方发展规划相衔接, 纳入地方总体规划中。电网路线分布规划从根本上说, 是为实现地方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地方整体效益,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因此, 在进行电网线路建设中, 要结合本地方的经济实际、发展要求进行事前规划, 将电网线路分布规划与地方发展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统一, 而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实现电网安全运营的基础上, 提升地方的经济效益。
3.2 突出特高压线路分布原则
我国现阶段主要采用煤炭发电, 而随着煤炭资源量日益减少, 电荒危险成为很多地区生产、生活的制约的因素。而随着太阳能、风能、水能资源的大规模和集约化发展, 我国西北部、南部地区新能源开发迅速, 且形成了一些高压工程, 如自2009年以来, 国家电网公司先后成立了晋东南—荆门1000 kV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向家坝—上海±800 kV直流示范工程和四川锦屏—江苏苏南±800 kV直流输电工程, 这三个工程是世界上电压最高、容量最大、技术领先的特高压交、直流工程, 且运行状况良好三年来的累计送电量超过800亿千瓦时, 这就说明了特高压电网具有巨大的经济推动力, 与之相对应, 电网线路要集中面向新能源丰富的地区, 充分利用地区新能源优势以保证电力供应的同时, 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
3.3 综合效益原则
随着电网建设的发展, 我国已经建立了西北电网、华北电网、东北电网、华东电网、华中电网、和南方电网等区域电网, 各电网之间以及内部相互联系, 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电网结构。从电网路线分布上来看无论是宏观面的整体结构, 还是区域内部结构都呈现出点、线、面相结合的特征, 就其原因在于以电网线路为纽带, 推动地域经济、社会、环保等方面的发展。
其一, 以资源促经济。以西北电网为例, 基于本身的新能源优势, 西北电网是唯一的最高系统电压为330 uV的电网, 而且随着特高压电网建设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积极投资本区域电网建设。就其线路分布来看, 第一条330 kV线路, 是1972年6月建成的刘家峡小电站至天水至关中的输变电工程, 之后建成韩城至铜川至庄头的330 kV输电线路, 秦岭电厂至河南三门峡五原变电站的330 kV线路、甘肃靖远至宁夏青铜峡变电路的330 kV线路 (暂以220 K运行) 、330 kV的龙花线和龙海线, 在1990年宁夏大坝330 uV接入系统后, 形成330 kV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联合电网。如今形成了西部从青海的乌兰、甘肃的嘉峪关, 东到陕西的韩城和秦岭电厂, 北到宁夏的青铜峡和陕西的榆林, 南到陕西的关中和安康的西北330 kV电网, 并形成从西安—咸阳—渭南的330 kV单回环网和以兰州、白银为中心的330 kV单回环网。适应于特高压电网建设要求,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 在此基础上, 进行线路扩建, 并在地区内部进行线路建设, 现已有3回330 kV线路在陕甘之间, 2回330 kV线路相连在甘、宁, 且有6回330 kV线路在甘、青间。
其二, “借电”原则。我国资源地域分布并不平衡, 很多地区电网, 以某一点为基础, 借用该点电力资源, 而进行电网线路建设, 进而实现经济发展的。以华东电网为例, 华东电网覆盖范围内, 一次能源匮乏, 水利资源和煤炭储量分别仅占全国的3.6%和4.2%, 但是本地区经济发达, 工农业生产总值占到全国的近四分之一, 在其经济、技术、人才优势上, 本电网从河南、山西运入发电用煤, 并从葛洲坝输进水电, 在此基础上, 形成了新安江—上海220 kV线路、其贯穿安徽、江苏和上海和浙江, 形成了三省一市的220 kV联网。之后在经济发展推动下, 先后形成淮沪和徐沪U形500 kV骨干网架、形成繁昌—斗山—黄渡—瓶窑—繁昌500 kV江南大环网、石洞口—黄渡—扬高—南桥500 kV双回环路。此地区为了实现电力外送, 实现从浙江到本地域其他地区的资源共享, 形成上海—无锡斗山—杭州瓶窑的500 kV三角形环网, 而在借用水电方面, 也形成了葛洲坝到上海的直流±500 kV线路, 这有力推动了大区域之间的电网互联。
3.4 安全性原则
从电网线路分布安全性来看, 其受外界因素如地形、水文、气候的影响较大, 尤其在暴雨、雷电以及强对流天气的影响下, 往往会发生众多事故, 而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强, 这种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复杂, 这种干扰对线路安全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或是造成线路中断、或是引起供电不足, 或者引发重大经济、安全问题, 因此, 电网建设中, 要全面考虑影响线路分布的各种因素, 尽量避开雷区, 以防止因外界环境影响电网正常运行。
3.5 线路面积合理化原则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 电网建设中的线路迅速增加, 线路建设和分布是电网建设的重要方面, 其路线选择和分布状况, 不仅影响着电力供应状况, 而且直接影响电网建设的经济状况。鉴于电网建设自身经济效益的要求, 在线路选择时, 要尽量选择“直线路线”, 并通过科学规划, 不断优化电路网架, 合理确定变电站和供电区域的位置;根据各地区发展要求和经济状况, 合理调整线路数量, 控制线路的疏密程度, 避免因线路过多而造成不必要的危险;依据城乡规划标准选用合适的电线、确定电网网架等, 保证电路分布与城乡发展相适应等。
3.6 资源节约原则
节约各类有限资源是国家电网公司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电网的具体要求。当前电网建设必须坚持资源节约原则, 最大限度节约土地资源。在进行线路设计时, 要全面考虑到所占土地类别, 尽量避开土壤肥沃的农耕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 最大限度减少路线路径对土地占用和土地利用的影响。
4 结语
随着电网建设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电网结构。电网线路分布是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现阶段我国电网建设现状和其发展趋势来看, 电网线路分布必须从地域经济、资源、环境、社会等方面出发, 坚持充分利用本地域优势、电力资源共享和“借用”、特高压线路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原则, 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线路路径选择、电网建设等措施, 来保证电网线路合理分布, 以最终实现电力安全供应、电力资源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促进各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 实现缩短地域经济水平差距的目的。
摘要:现代电网建设不仅要求实现安全供电目标, 而且要考虑到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各方面的关系, 坚持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从地域实际出发, 以实现电网建设的综合效益。适应于电网建设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 并通过电网线路规划、线路选址等措施, 来优化线路分布。本文结合我国电网建设现状和电网建设要求, 说明现代电网分布的原则。
关键词:电网建设,线路分布,特高压电网,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延春.地区电网降低线路损耗及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5) .
[2]张奎明.建立电网公司与钢铁行业的产业链[J].上海电力, 2011 (3) .
[3]张连宏, 白朝国, 刘洪正.新形势下的电网规划[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11) .
[4]魏彭.一般城市变电站与城市规划占地浅谈[J].科学之友:B版, 2009 (7) .
[5]曾强, 胡春华.对川南丘陵地区电网规划的看法[J].供用电, 2010 (12) .
[6]彭小青.城市电网建设及低压配电网改造[J].广东科技, 2011 (14) .
[7]曾强, 胡春华.川南丘陵地区电网规划的思考[J].四川电力技术, 2011 (5) .
[8]韩军林.城市配电网若干问题的分析探讨[J].陕西电力, 2010 (11) .
线路建设 篇11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配网线路;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6-0061-02
智能化技术才城市配网线路建设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保障线路运行的安全性、供电的稳定性,极大的改善了城市配网线路建设中的问题。城市配网线路的智能化已经成为电网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智能化技术在我国城市配网线路建设中的应用较晚,难以避免的会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城市配网线路的智能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智能化技术在城市配网线路建设中的具体应用,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1 城市配网线路的智能化现状
1.1 配网线路的智能化起步晚、程度低
受我国经济和国情的影响,基础实施在我国的建设较为薄弱。在城市配网线路的建设中又过分注重发电,对线路传输的建设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这就严重阻碍了配网线路中的基础设施发展。配网线路的智能化也是在近几年才开始发展的,虽然配网线路智能化建设的起步较晚,但是仍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例如,智能电表、智能开关等,智能化技术在城市配网线路建设中的应用,是对传统电力工作的重大变革,城市的配电网路更加稳定、及时、安全。然而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的经济状况也各有不同,这就使得城市配网线路的智能化建设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总的来说,我国电网的智能化程度仍需进一步的提高,各地区配网线路的智能化建设参差不齐。
1.2 基础设施的建设
①导线。具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在我国的配网线路中将近1/3的线路使用年超过了15 d,通常情况下,LGJ-120和LGJ-70导线的运行年限都较长,负载率也较高,因而存在安全隐患的可能性也较大,且较小的导线截面也会对架空线路的输电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②开关型号。基于我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各种开关型号存在于配网线路中,这就使得线路的运行和维护相对困难,且开关设备的技术水平也较为低下,缺乏智能化的控制器设施,遥调、遥控、遥信、遥测等功能都不具备。一旦出现线路故障,只能通过人工的巡查找出故障点,工作效率低下。
③配变设备。刀闸、配变电压器等配变设备存在老化问题将会极大的增加配网线路运行的风险,对电网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造成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专变用户而言,没有专人进行管理,造成配电设备的年久失修,而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以及供电的稳定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 智能化技术在城市配网线路中的应用
2.1 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智能化技术
城市配网线路在建设基础设施时,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仅对较为突出的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是FFK开关与变电站的有效结合,可以将短路故障进行自动切除处理,且当线路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时也能够自动进行线路的断开。其次,将联络和分段断路器装置于城市配网线路中,能够有效的降低故障发生的几率,同时还能缩减停电检修的范围;再次,对于出现老化的避雷器、配电变压器、刀闸、跌落式保险等配电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换,对于专变用户而言,应安排专人进行定期维护和管理,以确保城市配网线路的正常供电;最后,淘汰如LGJ-120、LGJ-70等一些运行年限较长,老化程度较大的线路,并依据线路功率功率选择相应的导线,另外,一些如GZTACSR-445等新型导线也可应用于城市配网线路中,以确保城市配网线路运行的稳定性。
2.2 配网线路保护中的智能化技术
配网线路中的传统继电保护其原理是首先当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处于最大状态时,采取离线整定的计算方式,在系统运行满足基本不变的条件,再依据系统运行的最小方式进行保护范围以及灵密度的校验。然而,当今城市电网系统中电力设备不仅数量大,类型也较多,而且线路的结构也相当复杂,配网线路的运行方式更是频繁变化,这些都极有可能造成继电保护发生保护性能失效或是出现拒动的问题。由此可见,传统的继电保护已经很难满足当下城市配网线路的保护需求。而城市配网线路保护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尤以自适应保护技术较为突出,自适应保护技术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适应的保护设施,其能够与本地信息进行结合,而不必采用通信设备,因此,当系统运行的方式变化不大时比较适用;二是自适应的保护系统,其借助于通信设备,即能利用本地信息也能利用远方信息,并与自适应的功能策略和保护算法相结合,因而对于任意变化的系统运行方式其都能适用。
与传统继电保护相比,自适应的保护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开灵敏度和选择性的问题,故其应用前景也更加广泛。
2.3 配网线路建设中其他方面的智能化技术
①带电巡检。当电气设备处于运行状态时,带电巡检设备也能够评估线路的故障,带电巡检设备由信号采集、传感器、数据处理、滤波放大装置等构成,其优势主要表现为线路检查能够在配网线路处于运行状态时进行,有效的解决了因停电带来的损失,另外,传感器的实现方式较多,这就使得检测信号的选择较为广泛,可采集多种信号,这就使得线路故障的分析综合性更强,能够更快的发现故障点,极大地提高了电力人员的工作效率。
②馈线自动化。从变电站的出线到用户的用电设备间的馈电线实现自动化即为馈线自动化,在配网线路正常运行时,其起着用户检测、运行优化、资料测量的功能,而当出现线路故障时,其能够实现故障的检测、隔离、转移以及供电的正常恢复。馈线自动化技术包括以下两种方式:一是电压型的开关,该种开关能够依据线路的电压情况进行线路的监控,并对故障点作出判断,其能够视线故障段的有效隔离,对于非故障线路能够恢复其正常供电,但当支线故障引发整个线路的暂时性停电时,故障的影响范围相对就很大;二是电流型的开关,该种开关依据配网线路进行线路的监控,并对故障点作出判断,其能够避免支线故障对主干线造成的影响,因而故障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但却易于发生越级跳闸的问题。
3 结 语
城市配网线路的智能化建设已经成为电网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我国配网线路还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度不足,线路、配电设备等老化的问题,智能化技术在城市配网线路保护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如FFK开关与变电站的结合、自适应保护技术、带电巡检技术等极大的保障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基于此,应加大智能化技术在城市配网线路应用的研究力度,促进城市配网线路智能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顺华.城市配网线路自动化智能技术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4,(23).
[2] 魏以宏.解析智能化监控技术在农村配网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1).
线路建设 篇12
关键词:输电线路,环境保护,预防措施
1 环境因素的识别、运行控制及环保目标
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 存在着各种影响环境的因素, 这些环境因素对大气、水、土壤、生态等造成一定污染和影响。对本工程项目进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制定控制措施, 对减小环境污染, 降低生态破坏, 保护环境有重要意义。
1.1 环境因素的运行控制
有作业活动就伴随着对环境产生影响, 根据对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 要保证环境目标、指标的实现, 减小对环境的影响, 需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和控制措施。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的环保要求, 加强施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防止因施工不当造成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林木砍伐。
1.2 环保目标
充分考虑环保要求, 选择对环境影响和破坏尽可能小的施工方案;及时清除并合理处置作业场地上的施工废弃物, 不发生二次污染;及时清理材料设备的包装物, 交相关部门回收利用;因施工产生对环境无法避免的影响时, 采取防护和补救措施。
2 环保措施
2.1 工程施工对施工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或影响分析
2.1.1 对植物种类的影响。
对植物种类的影响, 主要有:一是砍伐或清除;二是改变植物的生态环境。主要影响表现如下:a.塔基位、砌筑护坡处、开挖排水沟处需清除、砍伐树木、灌木和植被;b.开挖回填后的余土, 堆放不当, 改变塔基旁的生态环境;c.废弃的碎石、混凝土、包装物等, 未进行清除, 破坏了塔基旁的土壤结构, 影响或改变了塔位旁的生态环境, 造成原来的植物不易生长;d.施工人员、生活用品、原材料等进入施工区, 可能携带来外来植物种类。
2.1.2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工程施工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主要可能的情况是, 开挖塔基后, 塔基位上的树木被砍伐、铲除了塔基位上的植被, 破坏了塔基位置附近局部的生态环境。
2.1.3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保护环境, 防止水土流失, 是为了保护国家资源, 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地方经济发展及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 满足我国政府对工程环保的要求, 同时也是保证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在基础工程影响环境的因素有:a.土石方开挖, 接地沟的开挖, 特别是石方影响了周围的地质, 地层破坏植被引起土层松动, 雨水冲刷形成水土流失。b.对基坑开挖出的土堆放, 特别是陡坡, 半山腰及无堆放处的搭位将造成土石方下滑至山底, 形成大面积的树木、植被被破坏, 而且有可能使农田、河流等遭到破坏。c.接地沟的开挖与回填土处理不好情况下, 由于长时间的流水会变成冲沟, 将造成水土流失。d.基础的回填士处理, 砂, 石及砼的残渣等场地的清理, 也将直接影响自然环境。e.为运输材料及人员行走安全而开辟运输道路造成对环境的影响。
3 施工技术方案和措施
3.1 铁塔基础设计原则
送电线路杆塔基础型式的设计是根据铁塔型式、沿线地形、工程地质、水文以及施工、运输等条件来综合考虑确定的。并且应在满足规程、规范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对基础进行优化设计, 降低工程造价。铁塔基础结构设计应满足如下的功能要求:能承受正常施工和运行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工况下的荷载;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在偶然事件发生及发生后, 仍能保持必须的整体稳定。概括起来就是十六字标语“因地制宜、绿色环保、经济适用、安全可靠”。
3.2 山上铁塔基础常用的类型及特点
3.2.1 台阶基础及特点
这类基础属于刚性基础, 系指埋置于预先挖好的基坑内并将回填土夯实的基础。它是以扰动的回填土为抗拔土体来保持基础的上拔稳定, 因此其抗压性能好而抗弯抗拔性能差。该型基础施工简便, 是工程设计中最常用的基础型式, 但其开挖量大, 基础尺寸大。此类型基础对地质条件要求也较高。
3.2.2 人工挖孔桩基基础及特点
在塔基工程中应用较多的还有桩基基础, 主要有人工挖孔桩基础。桩基基础的最大特点是可避免大量挖方, 受力均匀, 减小基础沉降, 可穿透地基中的软弱土层、液化土层或湿陷性土层等, 使建筑物支承在稳定的土层上, 其适用于任何土质。人工挖孔桩设备简单, 一般仅需要挖土工具、潜水泵、鼓风机即可, 其施工成本低, 无挤土、振动。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一个普通大小的铁塔, 如果采用台阶式开挖基础, 造成的非绿化面积大约为265m;但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可基本上省去基面开挖量和挡土墙及排水沟工程, 同时还大大减小了植被的破坏面积, 约为132m, 只有台阶式基础的0.50倍, 开挖土方量也大大减小。显然, 采用人工挖孔桩环保型基础, 不仅可以大大减小对山体表面的开挖, 而且还降低了工程造价, 有明显的环保效应和经济效应。如图2, 若采用长短塔腿配高低基础就可以很好解决以上的问题, 从图2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长短塔腿配高低基础不仅解决了开挖量问题还解决了环保问题, 其经济效益也远高于前面谈到的三种。
综合图1谈到的人工挖孔桩基础可知, 如果长短塔腿配上高低人工挖孔桩基础的话, 将又比长短塔腿配不等高台阶基础要环保。因此, 我们得出对环境影响最小既最环保的山坡铁塔基础为长短塔腿配高低人工挖孔桩基础。
4 拟采取的防治、恢复措施
4.1 线路在经过林区时, 设计考虑采用高塔跨越, 在架线完成后, 线路通道内不满足运行安全距离的树木砍伐, 以实际测量的安全距离为依据按照设计要求砍伐, 并做好补偿工作, 通过林业等相关部门做好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工作。
4.2 在施工开挖后水土易流失、滑坡的塔位, 设计都考虑了护坡、保坎、排水沟等, 在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4.3 对在施工操作范围内确需损坏的经指认、登记、标识的珍稀濒危植物, 项目部应积极配合保护区管理部门, 尽可能对植物进行移栽。
4.4 对因开挖基坑、排水沟、砌筑护坡等造成永久清除的植被, 由项目部配合运行单位按有关规定, 向有关部门交纳植被恢复费, 由相关部门组织人员重新种植恢复。
5 环保的监测、检查、验收
5.1 环境监测是评价环境保护措施是否有效的工具。环境监测可以保证本项目环评中所列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的落实。
5.2 较早确认环境保护措施无效或不合理的问题。
5.3 如果必要, 组织修改环境保护措施的座谈会, 使环境保护措施符合环境监测计划的目标, 项目部的环保检查渗透于日常的工作管理中。工程的环保检查验收可以与分部工程的中间质量验收同步, 项目部配合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作好分阶段的环境评价。
6 结论
6.1 随人类社会对环保意识的提高, 世界上许多国家对输电线路塔基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山坡地带, 要求不开挖山体, 不砍伐树木, 甚至要求绿化面积不能减少。因此, 山丘地带不宜大量采用大开挖式基础。
6.2 在地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 优先采用岩石锚杆基础、掏挖基础等原状土基础, 减少环境破坏, 是我们设计输电线路塔基的首选方法。
6.3 采用长短塔腿配高低人工挖孔桩基础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自然地形地貌, 适应山区地形变换, 减少环境破坏, 是最理想的环保型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