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资源管理器

2024-05-09

计算资源管理器(共12篇)

计算资源管理器 篇1

产品设计分析环境(PADE)系统[1]主要用于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产品设计环节,它包括了工作流管理,分布式计算资源管理,数据管理以及知识管理等功能,使企业能够规范化产品设计流程,提高产品研发效率,节约成本。但是PADE的计算资源管理子系统只支持单个计算资源的执行,缺乏多个计算方法联合执行的能力。随着产品设计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对工程计算方法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不仅仅限于单个计算方法本身的执行情况,而是更加关注工程计算活动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影响,其中企业在进行新产品的开发设计活动中,对于产品的某一性能的设计工作,需要设计人员运用多个工程计算方法共同协作才能完成,而这些计算方法之间存在大量的耦合关系,设计人员需要进行繁琐的参数配置,包括输入文件之间的同名参数的映射及中间结果文件与输入文件之间的同名参数的映射。例如有n个计算方法组合成一个计算方法组,每当运行其中一个计算方法之前,设计人员都需要根据前一个执行完毕的计算方法所产生的中间结果文件,修改当前计算方法的输入文件中的参数值。由于一套计算方法组中的某些计算方法需要重复执行,这样导致设计人员的工作量猛增,要完成一套计算方法组的计算工作,设计人员至少要进行n次的修改参数工作以及至少n次的执行计算方法的工作。在现有的PADE系统中,没有计算方法组的概念,计算程序之间的参数数据传递完全依靠人工完成,效率低而且可靠性差。

企业若要提高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竞争力,就必须解决多个计算方法的联合执行的问题和计算文件之间的参数自动传递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计算方法管理器,对产品设计过程中涉及的计算方法、计算文件中的参数以及参数间的关系进行管理,以提供多个方法联合执行和参数自动传递的功能。

当今主流的产品协同开发环境中都包含了多个计算方法联合执行和参数自动传递的功能,但是这些系统提供的功能并不能很好的满足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对联合计算的需求。以FIPER[2](Federated Intelligent Product Envi Ronment)为例,它将工作流技术引入到计算方法的联合执行过程,将多个计算方法分别作为活动组建工作流模板,由工作流引擎驱动计算方法组的执行,并完成方法之间参数的传递。虽然工作流的引入令整个计算方法组合的创建过程更加灵活,但是它要求用户熟悉工作流建模技术,增加了用户的学习成本。我们通过对企业实际研发过程调研得知,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多个计算方法的顺序执行,同时完成关联参数的值传递,完全不需要工作流技术的支撑。本文将针对能够完成多个计算方法的顺序执行和参数传递功能的计算方法管理器进行研究和实现。

1 关键技术

计算文件是与工程计算方法相关的参数文件,包括输入文件、输出文件和中间结果文件;计算方法根据输入文件的内容计算得到包含计算结果的输出文件和包含中间参数结果的中间结果文件。多个计算方法联合执行过程中的参数传递涉及到输入文件和中间结果文件,包括输入文件之间的参数值传递和中间结果文件到输入文件的参数值传递。经过分析可知,若要完成参数数值的传递,需要两个步骤,一是解析出输入文件中的参数和中间结果文件中的参数,二是建立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其中第一步是关键。

1.1 参数解析

经过对发电设备制造行业的工程计算文件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文件中的参数排列是存在规律的,参数之间是以逗号和空格作为分割符的,同一计算程序对应的计算文件中的参数个数与位置是固定的,只是数值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将参数在计算文件中的行号作为横坐标,然后根据分隔符解析该行的参数序列,以参数的列号作为纵坐标,如此记录下每个参数在相应文件中的行号和列号就可以准确定位到该参数。

1.2 参数映射

参数映射是建立在参数解析的基础上的,解析出来的参数作为数据信息保存在存储介质中后,我们就可以在它们之间建立对应关系,并且将这些关系记录下来,作为计算程序之间的关联关系。参数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如计算程序tgs3643的参数集合为{DATE,ETT,QS,…},计算程序tgs3601的参数集合为{DATE,BS,NVT,…},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参数之间的关系集合来描述计算方法之间的关联关系。

1.3 规则描述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输入文件内部的参数之间存在着一些逻辑规则(例如,IF A=0 THEN B,C=0),而且不同的计算文件往往对应着不同的约束规则,所以无法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实现全部的规则,而必须在系统运行时调用相应规则描述,按照逻辑规则完成参数值的传递。本文采用了动态加载规则脚本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难题。目前流行的脚本引擎有很多,如大家熟知的微软VBA,网络动态脚本Java Script,基于Java的Bean Shell[3]引擎等,本文采用了Bean Shell作为动态规则脚本的解释器。它负责加载规则脚本,根据参数的数据信息,动态解释规则脚本,并执行规则中的逻辑判断,最终返回受到约束的参数的数据信息。

2 系统架构与功能模块

2.1 系统架构

本文中的计算方法管理器遵从了“合理、有效的描述各种资源的信息结构及相互关系,...为用户提供统一的资源信息接口”[4]的原则,采用了C/S的系统架构。系统数据层采用关系数据库和Ftp服务,业务逻辑层和抽象数据访问层采用了Spring[5]加Hibernate[6]的组合框架,表示层采用了RCP[7]框架。

2.2 功能模块

本系统的功能模块包括参数解析模块,参数映射模块,计算文件的规则描述模块和计算方法组合执行模块。其功能分别为:参数解析模块,完成解析并定义计算文件中的各个参数的功能;参数映射模块,建立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计算文件的规则描述模块,用脚本语言描述计算文件中的逻辑规则;计算方法组合执行模块,组建计算方法组合,调整执行顺序并完成批量的计算工作。

2.3 功能模块的实现

该系统中参数解析模块和参数映射模块是基础模块也是最重要的模块,本文将详述它们的实现工作。首先是数据库设计部分,需要参数表tbPara和参数映射关系表tb Map来存储参数及参数之间关系的信息,数据表设计如表1、表2所示。

在参数解析模块的用户界面设计方面,用户需要导入待解析的计算文件,然后利用鼠标光标选择参数,利用鼠标事件将参数的坐标信息传入系统,系统监听到此事件,并将坐标信息作为参数的行列信息存入数据库,如图1,之后就需要在参数映射的用户界面中建立这些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

规则描述模块采用了Bean Shell作为脚本解释器,它支持类似java语法的脚本语言,为应用程序提供了灵活的,动态的逻辑处理能力。例如,某一计算方法tgs3601,它的输入参数有para1,para2,para3,para4,...,逻辑规则为IF para1=0 THEN para3,para4=0,脚本文件tgs3601.bsh用来描述此规则,其内容为,

应用程序可以在运行时调用Bean Shell解释器对该脚本文件进行解释执行,并读取其内容,动态的修改受约束的参数的数值。上述实例实现的功能是,当设计人员将参数para1的数值修改为0,则参数para3和para4的数值自动设置为0,并且在用户界面上禁止再对para3和para4进行修改。

基于该动态脚本技术,所有计算文件中的逻辑规则都可以进行描述,并将这些脚本文件与相对应的计算方法管理起来,建立规则库,这样就可以保证在添加或修改逻辑规则的时候,系统源程序不需要修改,而只需添加或修改规则库中的脚本文件,增强了系统的通用性。

3 系统应用

本实例将执行包含两个计算方法的方法组,以此说明软件操作流程,并证明系统有效。两个计算方法分别为tgs3601和tgs3643,测试目标分为输入文件之间的参数联动和中间结果文件到输入文件的参数联动。测试的前提是这两个计算方法已经在系统中完成了参数解析和参数映射,测试的步骤为,

步骤一,进入tgs3601的计算界面,修改其中的Date参数值为12-Mar.-2002,保存并查看tgs3643的输入文件中的Date参数值,发现数值已经修改为12-Mar.-2002,由此证明输入文件间的参数联动功能已实现。如图2。

步骤二,调出计算方法管理器,添加tgs3601和tgs3643,成功运行之后,从Ftp服务器取得tgs3601的中间结果文件,其内容如图3,然后打开tgs3643的输入文件,内容如图4,可见计算方法tgs3601的中间参数已经传递到了tgs3643的输入文件中,由此证明中间结果文件与输入文件间的参数联动也实现了。

4 结束语

计算方法管理器是根据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实际计算需求而开发的,很好的满足了企业关于多个计算方法顺序执行和参数联动的需求,能够极大的提高员工完成计算工作的效率,为企业降低了研发成本。但是目前的系统仍有不足之处,由于每次计算都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所以需要有一套知识管理体系,而不是单纯的结果存储,这样才能为日后的计算工作提供参考,提高计算的成功率,这些工作将在后续的研究中涉及。

参考文献

[1]陈城,王坚,凌卫青.发电设备产品设计分析管理系统[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9(4).

[2]赛特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FIPER一体化CAX过程管理和设计协同的平台框架[J].航空制造技术,2005(11):98-99.

[3]尼米尔,鲁德森.Java TM语言学习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4]姬琳,杨岳湘,王韶红.分布式计算资源管理[J].通讯学报,2005,1(26):1A.

[5]缪雪峰.Spring2.0核心技术与最佳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6]明特,林伍德.Hibernate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7]陈冈.Eclipse RCP应用系统开发方法与实战[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计算资源管理器 篇2

基本符号:

m――质量流量,kg/s;

w――质量流量比;

γ――绝热指数;

η――效率;

M――马赫数; M――速度系数; P――压力,kPa; T――温度,K; A――截面面积,m; R――通用气体常数,kJ/kg・K 。 2*下标说明: c――抽气器出口; d――扩压管; e――被抽吸气体; n――工作喷嘴; p――工作喷嘴入口。1 前 言

射汽抽气器一般在实际应用中起到密封设备抽真空、冷凝器内不凝结气体的抽除及低压气体的压缩升压的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能源电力、空调制冷及石油化工等领域。射汽抽气器在工作中运行状态的好坏,除了与运行条件和操作水平有关以外,射汽抽气器本身的设计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依据射汽抽气器实际运行条件,有针对性的设计射汽抽气器的结构,会得到工作性能相对优良的射汽抽气器。

用传统的计算方法设计射汽抽气器的结构时,多数是采用试算的方法,因此需进行多次烦琐的计算和手工查阅相关图表才能得出最后计算结果,且结果也只能是近似值。若将传统的计算方法和现代计算机相结合,开发出计算程序,省去人工计算时查阅图表和大量烦琐的计算,则会使射汽抽气器的结构设计计算得到了大大简化,同时可提高计算结果的精确性。

2 工作过程的具体描述与分析

射汽抽气器主要由工作喷嘴、混合室及扩压管三部分组成,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在结构上,工作喷嘴采用了缩放喷嘴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可以在其出口获得超音速汽流。在混合室与扩压管之间还设有一段等截面的喉管,其作用是使工作蒸汽和被抽吸气体充分混合,以减少突然压缩损失和余速动能的损失。

- 1 -

www.paper.edu.cn

图1 射汽抽气器内工质的压力、速度变化曲线

为突出射汽抽气器工作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将抽气器内流动的工质当作理想气体处理,并假设工质在抽气器内的流动是一维稳态绝热流动。射汽抽气器内工质的压力、速度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在上述假设的前提下,射汽抽气器的整个工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具体描述如下: ⑴ p点截面→2点截面为工作蒸汽在工作喷嘴内的膨胀增速阶段。

较高压力的工作蒸汽在工作喷嘴入口处(p点)以低于声速的汽流速度进入射汽抽气器的工作喷嘴。在工作喷嘴的渐缩段流动时,其压力不断减少,速度不断增加。在工作喷嘴的喉部(最小截面处,1点),汽流速度达到音速,即马赫数等于1。工作蒸汽在进入工作喷嘴的渐扩段后,压力进一步下降,汽流速度进一步增加,达到超音速状态,在工作喷嘴出口截面处,工作蒸汽的汽流速度可达900-1200m/s。

⑵ 2点截面→3点截面为工作蒸汽与被抽吸气体的混合阶段。

工作蒸汽在工作喷嘴出口截面处所形成的高速汽流会在工作喷嘴出口附近形成真空区域,这样压力相对较高的被抽吸气体就会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被吸入到混合室内。被抽吸气体在e点被吸入抽气器,从e点流动到3点的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加,压力在e点→2点段不断下降到工作蒸汽在工作喷嘴出口截面处(2点)的压力。此后在混合室段和喉管前段(2→4)混合物的压力就一直保持恒定值,既有P2=Ps=P3=P4。在混合室的前段(2→s),工作蒸汽与被抽吸气体开始混合。在高速工作蒸汽汽流的携带作用下,被抽吸气体的速度不断增加并达到超音速状态(在s点截面处达到音速)。而工作蒸汽因此速度不断下降,在混合室的后段(s→3)的某一截面处工作蒸汽与被抽吸气体的流动速度达到相同,之后保持恒定。在混合室的后段(s→3),工作蒸汽与被抽吸气体已经充分混合,混合物的压力在其进入喉管 - 2 -

www.paper.edu.cn

时已保持恒定。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s点截面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它是随着抽气器运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⑶ 3点截面→c点截面为工作蒸汽与被抽吸气体的混合物的压缩升压阶段。

混合物在喉管内流动的过程中,会在喉管内的某一截面(4点)产生激波的现象,激波会导致混合物压力的突升(从P4升高到P5)和汽流速度的突降(从超音速v4降到亚音速v5)。当混合物从喉管流入到扩压管内后,其部分动能转化为压能,从而使其流速进一步降低,压力进一步上升至需达到的压力值Pc。

3 计算数学模型的建立

3.1 基本假设

为研究问题方便,在建立射汽抽气器结构设计的简化计算数学模型前,做以下假设: ⑴ 将射汽抽气器内流动的工质当作理想气体处理;

⑵ 工质在射汽抽气器内的流动是一维稳态绝热流动,工作蒸汽在工作喷嘴内的流动是一个等熵膨胀过程,工作蒸汽与被抽吸气体的混合物在扩压管内的流动是一个等熵压缩过程;

⑶ 工作蒸汽与被抽吸气体在混合室内开始混合;

⑷ 工作蒸汽与被抽吸气体具有相同的比重和热比容;

⑸ 工作蒸汽和被抽吸气体都是处于饱和状态,且他们在进入射汽抽气器时的速度可忽略不计,混合物从扩压管排出时的速度可忽略不计。

3.2 建立计算数学模型

在上述假设前提下,射汽抽气器结构设计的简化计算数学模型为:

射汽抽气器内的质量平衡方程:

mp+me=mc (1)

被抽吸气体与工作蒸汽的质量流量比:

w=me/mp (2)

为了便于分析和计算,可用马赫数来描述工质的流动过程。工作蒸汽在工作喷嘴出口截面处所达到的马赫数:

Mp2 (3) 式中ηn为工作喷嘴效率,它与工作喷嘴的形状、表面粗糙度和前后压力等因素有关,一般其值可通过实验获得的线算图的查询获得,一般其取值范围为0.75~0.9之间。

被抽吸气体在工作喷嘴出口截面处所达到的马赫数:

Me2= (4) - 3 -

www.paper.edu.cn

由于抽气器内的混合过程定义为一维稳态、绝热的过程,所以此过程满足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通过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的联立,即可获得

(5) M4*

其中上标为*的参数M *称为速度系数,它是流体速度与临界速度(或临界声速)之比。它与马赫数之间关系式为:

M=* (6) Me2*、Mp2*及M4都是通过(6)式计算得到的。

喉管内激波前后马赫数之间的关系式:

(γ?1)M2+1

M5=4 (7)

γM42?γ?12

激波前后压力比可通过动量守恒方程导出,其关系式为:

P41+γM52 (8) =2P51+γM4

通过上述对射汽抽气器内工作过程的具体描述和分析,可知P2=P3=P4。方程(8)就是在这个前提下得到的。同样下面所得到的其它方程也是以此为前提的。

扩压管内的.压力升高比为:

γ

Pc?ηd(γ?1)2?γ?1=?M5+1? (9) 2P5??

式中ηd为扩压管效率,同样它也是与扩压管的流道形状、表面形粗糙度和前后压力的

因素有关,一般其值可通过实验获得的线算图的查询获得,一般其取值范围为0.7~0.9之间。

工作喷嘴喉部(1点)截面面积为:

A1= (10) 1

2工作喷嘴喉部(1点)与喉管(3点)截面面积比为: ??P2?γ??P2????1????Pc???Pc??

?2????γ+1?1γ?11γ?1γA1Pc=iA3Pp????? (11) 12??T1+we?(1+w)??Tp?????γ?1???????γ1+?????

工作喷嘴出口(2点)与工作喷嘴喉部(1点)截面面积比为:

- 4 -

www.paper.edu.cn

(12)

4 结构计算程序设计

为资源管理器增加标签 篇3

从本期配刊光盘中把QTTabBar解压到硬盘中,然后双击其中的“InstallerQTTabBar.exe”文件,根据提示安装。该软件需要Microsoft.NET Framework 2.0的支持,如果没有安装的话可以从《电脑迷》2007年3月号下期的配刊光盘上安装。

打开资源管理器,点击菜单“查看/工具栏/QTTabBar”开启多标签浏览功能,此外还可以选中“QT tabstandard buttons”,显示工具栏的控制按钮。现在就可以多标签方式在一个窗口中打开多个文件夹了,操作方法很简单,直接在一个文件夹的图标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打开”,QTTabBar会自动把这个新打开的文件夹融入到标签栏上。有了标签,操作文件就方便得多了。如果要移動文件,拖动文件到另一个标签上,稍等片刻,就会激活目标文件夹,松开鼠标就可以了。如果源文件夹和目标文件夹处于同一分区下,直接拖动文件是移动,按住Crtl再拖动是复制;如果两个文件处于不同的分区,直接拖动文件则是复制,按住Shift拖动才是移动。

通过工具栏上的“Recently closed”按钮可以快速打开最近关闭的标签页,还可以将一些常用的应用程序添加到应用程序列表中,这样就可以很方便地打开应用程序了。只需用右键点击QTTabBar工具栏,选择“Options”项,在打开的窗口中选择“Applications”标签,再点击“+”按钮将常用的应用程序添加进来即可。需要启动这些程序时,只要在工具栏中点击“Applications”按钮,从下拉菜单中选择就可以了,非常方便。除了上面介绍的功能外,QTTabBar还可以在资源管理器中充当收藏夹哦,这个功能就留给读者朋友们自己研究了。

巧除恼人的安全删除硬盘图标一天一点爱恋

笔者最近新装了一台电脑,使用的是nForce芯片组的主板和串口硬盘。在系统中安装好所有的硬件驱动程序后,发现在任务栏右下角始终会显示一个“安全删除硬件”的图标,硬盘被识别成了U盘的样子,这是怎么回事呢?到网上查了一下资料,原来这是nForce芯片组的特性,在安装了IDE-SW主板驱动以后,系统会把SATA硬盘识别为可移动设备,每次开机后都显示“安全删除硬件”图标,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通过“安全删除硬件”工具将硬盘弹出。虽然不影响使用,但看着也烦人,使用下面的方法可将这个无用的“安全删除硬件”图标清除。

惯性式同步器计算方法探讨 篇4

关键词:变速器,同步器,计算方法

0 引言

在机械式变速箱中,使用同步器可降低汽车变速器噪声、提高燃油经济性、避免换档冲击、延长齿轮和传动系统寿命,驾驶员在进行换档操作时不用两脚离合器换档,大大降低了驾驶员的疲劳强度,因此同步器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变速器上[1]。

1 同步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同步器有常压式、惯性式和惯性增力式3种,惯性式同步器又分为锁销式和锁环式。锁环式同步器由于零件数量少、轴向尺寸短,可保证换档时齿轮啮合不受冲击,目前在国内商用汽车上得到了广泛应用[2]。

1.1 同步器结构

锁环式同步器包括同步环、接合套、齿座、定位装置(定位销、滑块、定位弹簧)。图1为典型锁环式同步器结构图。其中,同步环4与锥环2构成摩擦副;在同步过程中,如果齿轮与齿套转速不一致,齿套5与同步环4构成的锁定机构将阻止换档,避免换档冲击;定中弹簧6和钢球7可以保证齿套在空档时位于中间位置。

1.2 同步器工作原理

图2为同步器工作原理。齿套2在定中弹簧作用下,处于空档中位(见图2(a)),换档时,手柄球上换档力传递到齿套2上,齿套2克服定位机构的弹簧力,离开中间位置,此时,同步环1与齿套2的角速度不同,同步环1相对齿套2转动一个角度后,齿套与同步环锥角接触,锁止面3顶紧,此时齿套2与同步环1的锥角构成了锁定机构,阻止齿套向换档方向移动(见图2(b))。

操纵手柄上的力产生的轴向力F使同步环1的内锥面与锥环的外锥面产生摩擦力矩,使二者转速迅速接近;因为同步环1连同齿套2通过齿座与整个汽车相连,转动惯量相当大,转速下降很慢,而齿轮仅与离合器从动部分相连,转动惯量很小,所以可以认为同步环转速基本不变;如果摩擦锥面之间转速不同,则不论所受换档力多大,锁止元件一直工作阻止换档,当转速相同后,惯性力矩消失,齿套的花键与齿轮锥环的花键啮合后完成换档(见图2(c))。

1-原档位齿轮;2-锥环;3-锥形摩擦面;4-同步环;5-齿套;6-定中弹簧;7-钢球;8-目标档位齿轮;9-齿座

1-同步环;2-齿套;3-锁止面;4-目标档位齿轮的花键

2 同步器的计算公式

变速器在进行换档时,输出轴与整车惯性相连,假定转速不变。而目标档位齿轮的转速此时与整车转速不同且在不断变化,在同步器的作用下,目标档位齿轮逐步与输出轴的转速减小速差,并最终达到同一转速后完成换档。根据力学公式及同步器的工作原理,可得同步器设计计算的基本公式:

其中:F为轴向换档力;R锥为摩擦锥面的半径;μ为摩擦副间的摩擦系数;t为同步完成时间;α为倒锥角;J目标档为目标档位的转动惯量;Δω为角速度差;Tz为齿轮搅油损耗及摩擦阻力矩。

式(1)说明,同步器的结构参数一定且摩擦系数恒定时,换档力小则同步时间长,同步时间短则换档力就变大。增大同步环摩擦半径可缩短同步时间或减小换档力。

3 同步器参数的选取及相关计算

3.1 换档力的确定

换档操作时,驾驶员在整车手柄球上施加力,通过驾驶室杆系传递到变速器杆系上,最终传递到目标档位齿套上,形成换档力,驾驶员的换档力一般为100N~150N。考虑传递杆系放大效果及杆系的机械效率,齿套上的换档力理论上先按700N~1 500N进行计算,在对变速箱进行整车匹配时,要对整车的杆系进行校验,确定所设计的同步器换档力是否满足整车要求,避免在部分车型上出现换档性能差的状况。

3.2 同步环直径的确定

在设计尺寸允许的情况下,同步环直径越大,则同步环锥面间的摩擦力矩也越大,换档性能较好。理论计算时,单锥同步器的换档性能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通过加大摩擦锥面直径来实现,也可通过采用双锥或三锥来增加摩擦力矩。

3.3 同步环锥面宽度的确定

同步环锥面宽度B的选取与摩擦材料、润滑条件及单位面积的摩擦功等有关,一般取B=R锥/(10~14)。

3.4 同步器倒锥角及摩擦系数的选取

在同步过程中,摩擦副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矩为M摩=FR锥μ/sinα,在设计成本允许的情况下选取摩擦系数μ大的材料时,可增大同步器的容量、缩短同步时间。

倒锥角α与同步环的摩擦材料相关,选取倒锥角α时,首先应考虑同步环在锥环上不会发生自锁,倒锥角α尽量选取小的角度且满足下式:

摩擦系数μ的值与材料和同步器的工作环境相关(如温度及润滑条件),材料的摩擦系数μ一般取0.07~0.13。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双锥同步器更易发生自锁,因此双锥同步器的倒锥角一般情况下应大于单锥同步器的倒锥角。倒锥角α一般在6.5°~9°范围内选取。

3.5 目标档处的等价转动惯量简化算法

计算时,转动惯量等价到目标档位进行计算,根据公式推导可得:

其中:i为目标档位的速比;IR·M/D和IR分别为转换前、后的转动惯量,kg/m2。

4 结束语

同步器在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设计成本,在允许的情况下选择μ值大的材料,获得较大的摩擦力矩,改善同步性能;(2)要考虑通用性,在满足换档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借用现有结构;(3)要考虑同步器各零件之间的配合间隙,保证同步器的正常工作;(4)在进行同步器计算时,必须考虑齿轮搅油及摩擦等阻力矩。

参考文献

[1]刘惟信.汽车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计算资源管理器 篇5

深海潜器耐压圆柱壳结构计算和校核方法研究

文中比较了中美两国潜器规范中各特征量的计算方法和校核准则,分析了异同点,并给出数值算例.针对潜器特性,对目前我国潜器规范中可能需要修改的地方进行了初步分析.

作 者:潘治 PAN Zhi 作者单位:武汉第二船舶设计所,湖北武汉,430064刊 名:海洋技术 PKU英文刊名:OCEAN TECHNOLOGY年,卷(期):200827(2)分类号:P754.3关键词:强度 稳定性 潜水器 耐压圆柱壳 规范

资源管理器也玩标签 篇6

安装超简单

下载QTTabBar并解压缩后,运行“RegisterQTTabBar exe”,并在弹出窗口中选择“Install”即完成安装(卸载时只需要点击“Uninstali”即可)。

接下来打开任一个Window s资源管理器窗口,在工具栏上单击右键并勾选菜单中的“QTTabBar(标签栏)”和“QTTabStandard Button(标准工具栏)”项,即启用了QTTabBar,再适当调整位置,一个有着类似于Vista的前进后退按钮,并且支持多标签的资源管理器就诞生了。

软件名称:QTTabBar

软件版本:1.06

授权方式:免费软件

软件大小:373KB

下载地址:http://workewhuaom/pcdhttp://www.dIvshare.com/download/139269-9f7 QTTabBar不但支持WinXP,而且支持最新的Vista系统,只不过在WinXP下需要先安装Microsoft.NET Framewor2.0或更高版本。

使用标签浏览

标签浏览是QTTabBar的特色功能之一,它通过在Windows资源管理器中添加一条工具列,达到美观又方便的效果。

相信大家都使用过具有标签浏览功能的浏览器,QTTabBar提供的标签浏览功能和它们的操作很类似,好多操作技巧、快捷键都通用。

打开资源管理器后,把需要打开的文件夹拖曳到标签栏即可快速打开,可以用拖曳来改变标签位置,可以用鼠标配合来开启多样化的标签操作,例如用鼠标滚轮切换标签、可以双击窗口标签来单相应该窗口、打开以前浏览过的窗口等,还支持锁定标签页,恢复被关闭的标签页,拷贝当然路径,为标签页建立备忘录等。

快速文件预览

快速预览功能是QTTabBar带来的另一特色功能,可以让我们快速预览文本文件与常见图片文件,只要将鼠标移到这类文件上,就会自动的出现泡泡状预览窗口,而最棒的是,它的文字预览支持unicode,在简繁体操作系统中显示上没有任何问题,图片预览速度也令人满意。

QTTabBar还可以用树状选单快速预览文件夹及文件的内容,将鼠标移到文件夹上,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向下箭头,点选这个箭头就会拉出一个树状列表,让你可以快速看到文件夹下的内容,鼠标移到文本或图片文件名上时,还会显示出所选择文件的预览图来。大家再也不用为找不到文件发愁了。

智能文件重命名

QTTabBar除了标签式浏览文件夹与文件预览功能外,它的智能文件重命名功能也很吸引人。它像VistaT一样,默认修改文件名时只会把主文件名呈现反白选择状态,这下就可以放心地进行文件名,不会发生扩展名误删除的问题了。

QTTabBar还具备强大的可定制功能,在它的标签页空白处单击右键,选择“Options”就可以进行各种细节调整;另外QTTabBar还支持快捷键,并且可以使用QTShortcutKeyEditor查看并编辑,让它们更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

如果你使用的浏览器是IE6,用QTTabBar也可以为IE6添加多页面支持,让IE6也成为真正的多页面浏览器。

计算资源管理器 篇7

1 甲醇水冷器结构形式及设计条件

通过利用循环冷却水, 甲醇水冷器将合成气中的甲醇气体从100 ℃ 降温至40 ℃ 冷凝为液体, 然后在气液分离器中分离, 其余合成气送往合成段循环使用。甲醇水冷器的结构形式为BEM, 换热管排列形式为正三角, 内径2 100 mm, 总长8 100 mm, 设计条件和结构参数分别列于表1 和表2。

2 管束噪声振动计算分析

利用Aspen HTFS + 计算程序对现有设计条件、结构参数进行校核, 对甲醇水冷器管壳侧声频、漩涡脱落频率、湍流抖振频率进行了计算, 结果见表3。

从表3 的噪声振动分析计算结果可知, 壳程流体为气体或蒸汽时, 声学驻波频率fa与卡曼旋涡频率fv或紊流抖振频率ft之任一比值在0. 8 ~ 1. 2 范围内时 ( 0. 8fv < fa < 1. 2fv或0. 8ftb < fa <1. 2ftb) , 就可能导致壳侧在进口区产生强烈的声学共振和噪音。而当壳程流体经过管束区时, 气体逐渐冷凝, 由于液体的声速极高, 避免噪声振动的产生。

TEMA标准[1]中横流速度V、卡门漩涡频率fv、紊流抖振频率ft和声频fa的计算式为:

( 1) 横流速度V = Q/3600bilρ

临界横流速度Vc=Kc fndoδsb

要求条件V<Vc

式中: Q———流量, kg/h

bi———第i排换热管总间隙, m

l———折流板距管板距离、折流板间距

ρ———介质密度, kg/m3

Kc———比例系数, 由换热管的排列方式和节径比确定

fn———换热管的固有频率

δs———质量阻尼参数

b———指数, 由换热管的排列方式和节径比确定

由式 ( 1) 可看出, 通过减小流量, 增大管间距提高换热管总间隙, 增大折流板距管板距离、折流板间距等途径可降低横流速度、提高临界横流速度。

( 2) 卡门漩涡频率fv = St V/do

振动判据0.8<fa/fv<1.2

式中:do———换热管外径, m

St———斯特罗哈准数, 无因次

V———横流速度, 根据管间最小的自由截面计算, m/s

由式 (2) 可以看出, 当管径do一定时, 流速v越大, 卡门漩涡频率fv越大, 因此通过减少壳程流量、降低横流速度或减小斯特罗哈准数 (与换热管排列形式有关) 等途径可改变卡曼旋涡频率, 若壳程流体单位时间流量不变, 可通过增加换热管中心距来降低流速, 但最终导致壳体直径增大, 降低换热性能, 导致投资成本增加。

( 3) 紊流抖振频率ft = Vdo[3. 05 ( 1 - do T) 2+ 0. 28]/ L

振动判据0.8<fa/fv<1.2

式中:T———横向管间距, m

L ———纵向管间距, m

由式 ( 3) 可以看出, 当管径do一定时, 通过减小横流速度, 增大管束横向管间距以及纵向管间距等途径可降低紊流抖振频率。

( 4) 声频fa = n C/2Di

式中:C———在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m/s, C=1000 (zrPS/ρS) 1/2

r———定压比热与定容比热的比值

Ps———壳程设计压力 (绝对压力) , MPa

Z———压缩系数, 对理想气体取Z=1

ρS———壳程气体的密度, kg/m3

Di———声振动的特性长度, m, 一般情况下取换热器壳体直径或试验段宽度

n———振型数, 指半波的整倍数, 无因次

由式 ( 4) 可看出, 在换热器中声振动的声学驻波频率取决于壳程流体中的声速和壳体直径。

3 甲醇水冷器结构改进

噪声振动是由于流体流过管束时产生的紊流脉动或漩涡脱落激发而成。紊流流动的触发机制会导致噪声振动; 卡门漩涡脱落所造成的声波频率与壳体内管间气柱某一声学驻波频率相重合时[2], 漩涡脱落所形成的波动升力与驻波流体柱内的质点运动相互作用, 不断将能量输送给驻波, 将会在换热器壳侧诱发强烈的声学驻波振动, 驻波一般即垂直于管轴又垂直于流动方向。

激发产生的能量很大, 会产生严重的噪声, 过高的声压会损坏换热器的壳体, 使器壁在脉动压力作用下弯曲变形, 具有较大的破坏力。此外, 若卡门漩涡脱落频率分别与声频、换热管的固有频率相近时, 换热管不仅出现噪声振动, 同时还伴随剧烈振动, 换热管可能仅在几小时内就会遭到破坏。

因此, 主要解决办法是将壳侧声频fa与卡门漩涡频率fv、紊流抖振频率ft的比值范围提高到设计要求范围以上。经校核发现该设备设计浪费较大, 可以先进行优化设计, 降低设备成本, 再解决甲醇水冷器壳侧噪声振动的问题, 主要改进设计如下:

3. 1 设备优化设计

通过Aspen HTFS + 软件计算, 设备改为细长型结构, 有效提高了壳侧和管侧的流速, 相比原设计传热系数约提高了61% , 减少了传热面积。此外甲醇水冷器总长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 m, 设计充分利用了现场布置, 表四为具体结构参数。

将以上参数利用Aspen HTFS + 软件进行噪声振动分析计算, 结果见表五。

通过表五可以看出, 优化后的甲醇水冷器在壳侧进口区有噪声振动提示, 声频与卡门漩涡频率、紊流抖振频率相互接近, 比值均在0. 8 ~ 1. 2 范围内, 下一步着手解决噪声振动问题。

3. 2 设置消音板

气体流过管束时, 由于气柱振荡导致壳侧产生严重的噪声振动。在固定的工艺操作条件下, 一般通过调整换热器结构型式, 改变换热管外径、管间距、折流板类型或者筒体类型, 消除其潜在的振动威胁, 降低噪声共振的发生几率[3,4,5]。然而消除振动又与达到传热效果前提下的经济性问题 ( 即设备费用和操作费用) 相矛盾, 在换热器设计中需全面平衡利弊。

因此可以考虑换热器壳侧安装消音板, 通过计算将设备横向尺寸分隔成若干部分, 减小特性长度D来提高壳侧声频, 使其错开卡门涡流频率或紊流抖振频率, 在不影响换热器效率的前提下, 解决噪声振动问题。其中消音板的安装位置应离开驻波的节点靠近波腹。

在步骤一的基础上, 利用Aspen HTFS + 软件对甲醇水冷器的噪声振动进行设计模拟。在壳侧进口处一定位置处设置消音板, 从表6 的噪声振动分析结果可见, 设置消音板后壳侧声频由改造前的73. 8 Hz提高至674. 1 Hz, fa/fv与fa/ft的比值也远高于其规定临界范围, 进口区无振动提示, 完全消除了噪声振动。

4 结语

在项目开始设备设计之初, Aspen HTFS + 软件的换热器振动分析模块可以准确预测、解决壳侧噪声振动, 避免了人工计算的繁琐性。从上述的噪声振动分析可知, 在优化换热器基础上, 增设消音板对提高换热器壳侧声频、消除噪声振动非常有效, 从根本上消除设备安全运行的隐患, 改进方案有效降低了设备制造难度及设备前期投入成本, 同时对保障操作人员的健康与换热设备的安全运转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摘要:利用换热器计算软件Aspen HTFS+对甲醇水冷器进行了声振动计算和预测, 计算结果表明:在运行过程中设备会产生强烈的噪声振动, 与生产现场情况完全吻合, 同时针对消除声振动提出了改进措施, 并对设备结构进行合理优化。

关键词:甲醇水冷器,噪声振动,声频,卡门漩涡脱落频率

参考文献

[1]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S].

[2]兰州石油机械学院主编.换热器[M].烃加工出版社, 1988:372-404.

[3]戴波, 柳红.管壳式换热器声振动探析[J].当代化工, 2001, 30 (1) :51-52.

[4]聂清德, 郭宝玉, 侯曾炎, 等.防止列管式换热器中声振动的研究[J].压力容器, 1989, 6 (5) :51-54.

计算资源管理器 篇8

4.4.2气罐容积的计算

按资料[2]或[3]介绍,蓄势器的压力降允许10%,计算出气体总容积为机动容积的10~13倍。25MN压机气罐的总容积应为:10~13×1.17=11.7~15.21m3。应取4m3的标准气罐3个。

根据前面对泵蓄势器传动的锻造压机工作状态分析和25MN压机给定的参数,可以计算出每次加压后压机发出的实际压力,来进一步分析蓄势器内气体总容积大小对加压后压机压力的影响。

4.525MN液压机实际发出的压力计算

4.5.1压机加压时耗液量的计算

(a)如前所述,经分析,压机在连续加压时在每开始第一次加压时的耗液量最大,其值可用式(9)计算。包括:

主缸用液量Q1=×0.582×0.2×3=0.158m3;

回程缸用水量Q2=×0.252×2×0.25=0.025m3;

高压泵补水量=×1.3=0.043m3。

第一次加压后液罐净耗液量Q3=0.158+0.025-0.043=0.14m3。

(b)压机连续第二次加压后每次耗液量计算:

主缸用液量0.158m3,回程缸用液量0.025m3,高压泵补液量=×6=0.2m3/次(按每分钟加压10次计算)。

液罐每次净耗液量为:

负值说明连续第二次加压后蓄液罐内还得到0.017m3高压液体的补充。

4.5.2蓄液罐加压前蓄液量计算

加压前蓄液罐最低蓄液量应按式(3)计算:

4.5.3系统压力和压机的实际压力计算

(a)压机开始第一次加压时系统的压力和压机压力

第一次加压前蓄势器内的液体压力:P0=32MPa;

第一次加压前蓄势器内的气体容积为:4×4-1.75=14.25m3;

第一次加压后蓄势器内的气体容积为:V0+0.14=14.39m3;

第一次加压后蓄势器内的气体压力:P1=32×(14.25/14.39)1.4=31.56MPa;

第一次加压后压机压力:N1=π/4×0.582×3×31.56=25MN。

(b)压机连续第二次加压

压机连续第二次加压前的气体压力:P1=31.56MPa;

压机连续第二次加压前的气体容积:V1=14.39m3;

压机连续第二次加压后的气体容积:V2=14.39+0.158+0.025-0.2=14.373m3;

压机连续第二次加压后的系统压力:P2=31.56×(14.39/14.373)1.4=31.61MPa;

压机连续第二次加压后的压机压力:N2=π/4×0.582×3×31.61=25.04MN。

如此可以计算出压机连续每次加压后的系统压力和压机压力,也可以计算出不同蓄气罐总容积每次加压后的系统压力和压机压力。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分析表3可以看出:

(1)表3是按压机连续加压,从第一次加压开始计算到第十次。因为连续第二次加压时高压泵的补液量大于每次加压时的补液量,蓄势器内的高压液体都在增加,压力也上升。所以第一次加压后的压力和加压前罐内的压力差最大。不同蓄势器总容积的压力差分别为1.375%、1.9%、3%、3.1%和4.5%,也就是蓄势器传动的效率对直接传动的效率分别为98.625%、98.1%、96.9%、95.5%。计算结果说明25MN压机按实际计算情况看,使用一个3m3的液罐和一个3m3的气罐都可达到压力降小于10%的要求。而此时压机的实际压力与公称压力也仅差3.2%。要按气罐的总容积是机动容积的10~13倍计算,至少要用一个4m3液罐和三个4m3的气罐。只有这样,压机第一次加压时的压力才能达到或接近25MN。也就是蓄势器的效率必须达到或接近100%时才有可能。

(2)机动容积的概念。表(3)中的压力是根据每次加压前后罐内机动容积的变化(液罐液位的变化)计算的,而不是按经验公式(4)计算的机动容积。因此对泵-蓄势器传动机动容积可有两种解释:一是蓄势器可利用的最多高压液体的容积即机动容积或称有效容积,它再加上蓄液罐的上下安全容积和下固定容积,是蓄液罐使用前的蓄液量。另一种情况是压机每次加压时蓄势器净消耗的高压液体容积。从计算机动容积(有效容积)的经验公式也可分析出,它不是压机每次加压时的耗水量。可以理解为在压机工作时,如泵站发生故障,蓄液罐内的高压液体有时恢复不到原来液位,压机也能继续工作6~7次。压机每次加压时蓄势器内的净耗水量才是蓄势器的真正机动容积。按式(4)或(6),(7)和(8)也包括公式(10)计算的机动容积(有效容积)的10~13倍确定气罐的总容积存在以下问题:(1)计算出的气罐总容积偏大很多,压机的吨位越大,偏大的越多,不能反映压机的实际工作情况。参看后面的表6。当气罐的总容积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气罐的容积,效率提高有限。参看图3。(2)当总容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使用效率反而降低且耗能大。

从表3可明显看出,蓄气罐的总容积越小,连续第二次加压后蓄液罐内压力上升越快,压机压力上升也越快,压机工作越有力。这是因为压机在达到最大工作行程时,如果压力还没达到设计压力,蓄势器内的压力和工作缸的压力已达到平衡。要继续使压机升到设计压力。只能靠高压泵打出的高压液体使整个系统压力升高,因空气有压缩性,所以气罐的总容积越大,压力上升的越慢,反之则快。压机在实际锻造时,可能出现如下三种情况:(1)在没有达到设计工作行程时,已达到设计压力,出现在被加工的锻件和砧子接触面积大和较硬的锻件或者锻造温度较低的锻件时。(2)在达到设计工作行程时,正好达到设计压力与设计时给定的工作行程相适应。(3)在达到设计工作行程时,没有达到设计压力,常出现在砧子和锻件的接触面积小和比较软的细长锻件或者锻件的温度很高时。

无论是哪种情况,当压机工作时,蓄势器内的压力和整个系统的压力平衡后,还要使压力继续升高,蓄气罐的总容积越大,压力上升的越慢,蓄势器的使用效率越低。所以泵-蓄势器传动的效率在压机工作时是变化的。在开始加压时,蓄势器内的压力和气罐的容积越大,效率越高。在液压系统的压力平衡后,要使压力继续升高,气罐的容积越大,压力上升越慢,效率越低。所以合理确定气罐的总容积是提高泵-蓄势器传动使用效率降低能耗和设备成本的主要因素。

(3)如将不同蓄势器总容积和开始第一次加压后罐内气体容积和压力的变化做成曲线,如图3所示,曲线既可表示不同蓄势器总容积时的压力差,也可以表示其传动效率。图中不带括号的百分数为蓄势器每次加压时的压力差,带括号的百分数为蓄势器传动的效率。从图中明显看出:开始时随着气罐总容积的增加输出压力(决定压机的实际压力)上升很快,随着气罐容积的增加,压力上升越来越慢,蓄势器的总容积超过8m3时,在增加气罐的容积,蓄势器的效率和输出的压力提高是有限的。增加一个4m3的气罐,蓄势器效率和压力差仅提高0.525%,压机的压力也仅提高0.52%。通过后面的分析和计算可知,对25MN压机少用两个蓄气罐,工作缸直径由580mm改为600mm时,压机每开始第一次压力就可达到25MN。

(4)蓄势器传动中,高压气罐的总容积与压机每次加压时,蓄势罐内消耗的液体—机动容积的关系。

从以上对25MN液压机泵-蓄势器的分析和计算中看到,蓄势器的效率达到95%~96%时,再增加气罐的总容积,效率和压力降的提高已经有限,压机在工作时,罐内气体的变化按绝热过程,若绝热系数为n,有方程:

式中:V1、V2———每次加压时高压液体从水罐中输出前后的气体容积,m3。

设QC为每次加压时的最大耗水量,则有V2=V1+QC。

以Pmin/Pmax=α代入上式得:

为使每次加压时蓄势器的效率都达到95%~96%,即以蓄势器的压力降α=0.95~0.96代入上式,在压力P=5MPa时,n=1:

在压力P=20MPa时,n=1.3:

在压力P=31.5MPa时,n=1.4:

蓄势罐中消耗最大高压液体出现在常锻中,压机以最大工作行程锻造工件开始第一次加压这一时刻。此时高压泵并未打压,泵处在循环状态。回程缸即使有小行程回程,用液量不大,影响很小;大行程时,用水量增加,泵开始打压。所以工作缸一次加压的最大耗水量就相当于Qc,即:

由上式又可得到:

在压力P=5MPa时,

在压力P=20MPa时,

在压力P=31.5MPa时,

式中:d———主工作缸直径,m;

H———常锻时,压机最大工作行程,m;

N———主工作缸数。

用上述公式计算蓄气罐的条件是,压机在最大工作行程时蓄势器的允许压力差为4%~5%,即传动效率为95%~96%。

由压机实际发出的压力,得知就是蓄势器的传动效率,即将代入上式,由此得出计算工作缸直径的公式:

通过以上分析和计算,得到计算蓄势器传动的主要公式:(1)计算压机工作缸的公式(14);(2)计算蓄势器使用前最低有效蓄液量的公式(10);(3)计算蓄气罐总容积的公式(11)、(12)、(13);(4)计算压机连续加压每开始第一次时的最大用液量即高峰用液量公式(9);(5)计算压机实际压力的公式(1)。

为了验证这几个公式的正确性和实用性,以下对25MN压机重新计算其主要参数。

4.6泵-蓄势器传动的锻造压机主要参数计算的改进

以下对25MN压机蓄势器主要参数的计算结果和原来的进行对比。

4.6.1工作缸直径d

按式(14)计算,Ps取31.5MPa,n为工作缸数量,取为3,N为25MN。则:d=0.594m,取d=600mm。

反过来计算系统的工作压力,即加压后工作缸处的液体压力为:P=29.5MPa。

说明25MN压机的工作缸直径由原来的580mm改为600mm相差很小,对设备重量、结构、造价等基本没有影响。

4.6.2泵每分钟供液量的计算

单台压机泵每分钟的供液量按式(2)计算:

计算结果比原来2.03m3也没有增加多少。

4.6.3计算蓄势器液罐的容积

使用前的总蓄水量:V0=V1+V2+V3+V4

有效蓄液量V2应按式(9)计算,V2=5~5.5d2hn=1.08~1.19m3,与之前按式(4)或(6)的计算结果1.17基本一致。

使用前的总蓄水量:V0=0.1+1.19+0.5=1.79m3≤

因此,还可选用一个4m3的标准水罐。

4.6.4蓄气罐的容积计算

按前面的分析,在压力为31.5MPa时,用公式(13)计算蓄气罐的总容量V气=21~27d2hn=4.5~7.6m3。因此,可选用一个4m3标准气罐。

为便于和以前的计算方法相比,最后确定经济适用、效率又高的气罐总容积,还应计算一下改进后的压机实际发出的压力。

4.6.5压机实际压力的计算

压机工作中实际发出的压力和以前的计算方法一样。不同蓄势器总容积的计算压力如表4所示。

从表4可明显看出,改进后的25MN压机,仅工作缸的直径由580mm改为600mm,用一个3m3的液罐和一个3m3的气罐是最佳方案。也可以选用4m3的标准液罐和气罐各一个。蓄势器的压力为31.5MPa,压机按每分钟锻造10次时,开始第一次加压,压力就可达25.83MN。超过公称压力的3.2%。工作时蓄势器的压力差仅为3.27%,蓄势器的效率可达96.73%。比原来少用2个气罐,节省投资百万元以上,工作时上压快。经过计算,蓄势器的压力可由31.5MPa调到31MPa。

4.7不同规格蓄势器传动的锻造液压机主要计算参数参考表

前面表1和表2给出了不同规格锻造液压机设计前应确定的主要参数参考表。根据本文推导的公式和用过去的方法分别计算出不同规格锻造液压机主要计算参数参考表,如表5、表6所示。表5中工作缸直径是按式(14)计算的,蓄势器有效容积是按式(10)计算,气罐的总容积是按式(13)计算的。

表6中的各项数值是按过去的方法计算的,即工作缸直径按蓄势器的压力计算,机动容积(有效容积)按式(4)计算,蓄气罐的总容积按机动容积(有效蓄容积)的10~13倍计算。它是根据蓄势器的压力降允许10%推导出来的。因为压机每次加压时工作缸和回程缸的用液量远小于机动容积(有效容积)。它主要影响蓄势器内的压力降。影响压机每次加压压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缸和回程缸的用液量的变化。因此同样是150MN压机,表6中用29个4m3的蓄气罐,而表5中只需用8个。表6中压机每开始第一次加压时的压力只有147.7MN,而表5中的压机可达到150.4MN。两者计算结果差别很大,主要原因是在计算工作缸直径时,表5中考虑了蓄势器传动效率达到96%~97%时得出的计算公式,而表6中工作缸直径是按蓄势器的压力计算的,也可以看作是按蓄势器传动效率为100%计算的。这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样,当蓄势器的传动效率达到96%~97%时,再提高蓄势器的传动效率,压机的压力提高是有限的,这点从表3可以明显看出:当蓄势器效率达到96.9%时,压机的计算压力已达到其公称压力的98.32%(24.58/25)。和公称压力仅差1.7%(0.42MN),这并不影响压机的使用。如再提高蓄势器的传动效率,势必增加蓄气罐的总容积,不仅增加设备制造和投资成本,而且压机工作时效率低、耗能大。

5供应两台以上液压机泵供液量和蓄势器总容积的计算

以上是供应单台压机蓄势器主要参数的计算。现有150MN、80MN、50MN和25MN四台压机共用一个蓄势器(站),假设共用150MN的蓄势器(站)。从表5中可查出每台压机高峰耗液量分别为1.05m3、0.56m3、0.36m3和0.15m3。如果四台压机同时处于高峰耗液量时,最大耗液量为四者之和即2.11m3。可计算出每台压机的计算压力分别为145MN、77.5MN、48.65MN和24.82MN,已经分别达到各自公称压力的96.7%、96.8%、97.3%和99.3%。即使四台压机同时开始加压,因为每台压机的压下量和加压速度不同,压力小的压机可能先完成加压过程,四台压机不可能同时完成加压过程。四台压机同时处于高峰用液量的概率几乎是零。对这样组合的压机群,可使用最大压机蓄势器(站)用作共同蓄势器(站),既不用增加蓄势器的总容积,也不用增加泵的总供液量。在压机高峰用液时,可启用备用泵和适当增加蓄液罐的蓄液量即可。

6锻造液压机传动方式和工作介质的选择

前面已提到,目前锻造液压机的传动方式有三种,工作介质有两种,各有不同的特点。应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锻件的工艺要求选择适合的传动方式和工作介质。有人认为泵-蓄势器传动的液压机效率低,制造成本和投资成本高,占地面积大。通过泵—蓄势器传动的液压机效率探讨和本文介绍的蓄势器传动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证明,泵—蓄势器传动的液压机不但效率比直接传动高,也可显著降低制造成本和能耗。众所周知,蓄势器传动的压机制造成本高在高压液罐和气罐的价格上,目前4m3的高压罐每个70万元人民币左右。按过去气罐的总容积是机动容积10~13倍计算,一台50MN的压机要用4m3的水罐2个和4m3的气罐8个;100MN压机要用4m3的水罐3个和4m3的气罐18个;150MN压机要用4m3的水罐5个和4m3的气罐26个。按新的计算方法,100MN的压机可用4m3的水罐3个和气罐5个;150MN压机可用4m3的水罐5个和气罐8个;50MN的压机也只需4m3的水罐和气罐各2个。少用6个气罐,不但节省投资420万人民币,而且压机工作效率高,上压快,而50MN泵直接传动的油压机,进口一台流量为1m3/min主泵至少要花150万人民币,共需6台。若用泵蓄势器传动,仅需4台同样流量的高压水泵,每台70万元,可节省投资620万人民币。共可节省投资1千万人民币以上。所以泵—蓄势器传动的压机投资和总装机容量及占地面积都比泵直接传动少。从这一点看,如果锻件的锻造工艺没有特殊要求,应尽量选用泵-蓄势器传动的水压机。另外,油比水贵很多,水比油的压缩性低,也比油节能,防火,不易污染环境,等。

潘克公司制造的改进型正弦驱动系统锻造油压机,加压时用泵直接传动,快锻时动梁回程用泵-蓄势器传动。16-25/30MN压机不论快锻、常锻和镦粗,动梁回程都用蓄势器传动。只有大于30MN的压机常锻时动梁回程用回程主泵。主缸内的压缩能才被利用下一工作循环的动梁提升行程。以油为工作介质的锻造液压机,过去几乎没有用泵-蓄势器传动的,只有潘克公司制造的快锻油压机动梁回程才使用泵-蓄势器传动。过去认为以油为工作介质的泵—蓄势器的液压机要充高压氮气较难,并不是因为氮气价贵。氮是制氧的副产品,价格很低。现在将氮气充到31.5MN的压力已不是难题。潘克公司在介绍改进型正弦驱动系统的液压机工作原理时认为,一种采用非常简单易造的回程蓄势器,另一种采用回程泵,省去了蓄势器。这是改进型正弦驱动系统的锻造油压机与一般锻造液压机的主要区别。即改进型正弦驱动系统的锻造油压机动梁回程一种是用回程蓄势器,一种是用回程主泵将主缸的油返回到回程缸。这里所说的非常简单易造的“回程蓄势器”,就是指16-25/30MN压机所用的活塞式蓄能器。既然回程蓄势器非常简单易造,为了节能,中小型快锻油压机加压也应采用泵-蓄势器传动。而大型压机采用泵-蓄势器传动的水压机较为合理。例如,最近几年,一重和二重分别自己设计和制造了150MN和160MN的泵-蓄势器传动的锻造水压机,不仅为国家的核电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企业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林禄.泵-蓄势器传动的液压机效率探讨.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10,45(2).

[2]俞新陆.液压机.北京:机械出版社,1982.

[3]俞新陆.液压机的设计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计算资源管理器 篇9

1 齿轮副法向侧隙的定义及计算

1.1 法向侧隙的定义

按照ISO/TR10064—2:1996和GB/Z18620.2—2002, 法向侧隙的定义是:当两个齿轮的工作齿面互相接触时, 其非工作齿面间的最短距离。

图1是平行轴斜齿轮的端面视图;下面的小图是非工作齿面侧两基圆柱的内公切平面剖面图, 图上两条斜的平行线, 是两非工作齿面被公切平面所截的两条直母线。从图上看出, 法向侧隙

式中:jbt——端面齿廓的法向侧隙

因基圆螺旋角在齿轮加工过程中已确定, 故齿轮副的法向侧隙主要由端面齿廓的法向侧隙来确定。

1.2 齿轮副法向侧隙的计算

为保证齿轮副始终呈单面啮合的正常运转。其工作齿面之间需有油膜润滑, 而非工作齿面之间则要考虑到温升变形的影响, 故齿轮副的工作齿面间和非工作齿面间都应有一足够而不过大的最小侧隙。前者用于储油, 后者用于弥补热膨胀所需。这两者最小法向值之和称为齿轮副的最小法向齿侧间隙 (简称最小侧隙jnmin) , 其最小值取决于齿轮副的工作速度, 润滑方式和温升, 与齿轮副的精度等级无关。

1.2.1齿轮副的最小法向齿侧间隙jnmin的计算公式

1.2.1.1温升变形所需的最小法向侧隙jn1:

式中:a——齿轮中心距 (mm) ;α1, α2——齿轮和箱体材料的线膨胀系数;αn——齿轮法向啮合角;△t1, △t2——齿轮和箱体工作温度与标准温度之差:△t1=t1-20℃;△t2=t2-20℃。

1.2.2保证正常油膜润滑所需的最小法向侧隙jn2:

保证正常油膜润滑所需的最小法向侧隙, 取决于齿轮副的润滑方式和工作速度.当油池润滑时, jn2= (5-10) Mn (μm) 。当喷油润滑时, 对于低速传动 (工作速度v<10m/s) , jn2=10Mn;对于中速传动 (v=10-24m/s) , jn2=30Mn;对于高速传动 (v>60m/s) , jn2= (30-50) Mn。Mn为法向模数 (mm) 。

所以, 齿轮副最小极限侧隙 (jnmin) 应为:

2 齿轮副法向侧隙的测量

在测量法向侧隙之前, 需先保证齿轮副的中心距偏差及轴心线不平行度符合标准范围。

2.1 压铅丝法

在小齿轮上沿齿宽放置两根以上的铅丝, 铅丝的直径为0.30mm, 铅丝的长度为3个齿, 并用干油粘在齿上。铅丝放好后, 均匀转动齿轮, 铅丝被压扁, 厚度小的是工作侧隙, 厚度最厚的是齿顶间隙, 厚度较大的是非工作侧隙。其厚度可用千分尺测量。齿的工作侧隙和非工作侧隙之和即为法向侧隙。

2.2 啮合接触面积的检查

啮合接触面积的大小和位置是证明齿轮制造和装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若接触面积大、位置准确, 这说明齿轮的制造和装配质量高, 因而工作时荷载分布均匀;反之, 则荷载分布和磨损都不均匀。

齿轮啮合接触面积的检查最常见的是用涂色法来检查。

涂色法检查时, 将颜色涂在小齿轮上, 驱动大齿轮转动3-4转后, 涂的色迹 (斑点) 即显示在大齿轮轮齿的工作表面上, 根据色迹可以判定齿轮装配的正确性。故齿轮装配检查时应以齿接触为主要检查项目。

该增速器齿接触的具体检测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 增速器k201的齿接触情况良好, 说明装配正确。

3 结语

本文主要讲述了齿轮副法向侧隙的计算及测量方法, 通过实际检修过程中的计算及测量, 验证了计算结果的真实性、测量方法的准确性, 为今后检修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及实际支持。

摘要:根据渐开线型齿轮副侧隙的计算公式, 简单计算并测量了我车间所维护装置中一套增速器齿轮副的侧隙, 为今后检维修维修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增速器,渐开线,圆柱齿轮,侧隙

参考文献

[1]杨兰春主编.齿轮工程词典.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

农田作业智能管理器应用分析 篇10

针对农业机械的田间作业, 虽然制定有《农业机械田间作业技术标准》《农业机械操作规程》等要求和规范, 并对农机手进行了各种培训, 但是一到“三夏”、“三秋”大忙季节, 大量农机具进入田间作业, 督导、管理人员不可能面面俱到, 农机手能不能按田间作业技术标准操作, 完全由机手自身素质决定。去年“三秋”时节, 商丘市睢阳区农机局为落实深松作业补贴面积, 采取全体管理人员下乡入村, 每人跟踪两台深松机进行监督、核实面积、发放补贴的办法。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 取得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随着农业的发展, 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的农机数量会越来越大, 完全靠管理人员田间作业监督管理是远远不够的, 也是不可能的。因此, 急需为田间作业的农机具安装一种智能电子控制设备, 对作业机械的作业质量、数量等情况给予如实记录, 并实施有效控制以便监管。

由商丘市农机推广站和明胜电子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农田作业智能管理器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该管理器能够对农机作业期间的作业质量、作业数量及作业安全的综合数据实现计算机智能管理和电子监测控制。利用微型处理器, 在满足深松深度、旋耕深度或犁地深度等作业前提下, 将作业的有关数据如机手姓名、身份证号、作业动力车等参数进行处理, 通过专用U盘进行记录, 并能实时显示、查询作业亩数和工作状态。管理器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作业 (如耕深、割茬高度等不符合要求) 情况, 能通过内置计算机进行控制, 将无效作业量不计入作业总量。

整套设备由功能控制和数据管理两个独立系统构成。功能控制系统由一个微型处理器系统、电源转换模块、掉电记忆模块、显示模块、深度限定监测模块、距离测定模块、功能设置按键模块、状态指示模块、专用U盘接口等组成, 安装在作业机械上用于各种作业数据的检测和数据提取、保存;数据管理系统由专用U盘数据读写器、数据管理软件及计算机构成, 供业务管理部门使用。智能管理器原理如图1所示。

农机具作业过程中, 微型处理器实时监测电源、深度、工作距离及功能按键开关的设置状态, 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实时通过数码管和指示灯组成的状态指示模块同步显示系统状态情况;电源转换模块是将作业机器的各种电源转换为控制器所需的稳定电源, 为整个控制系统供电;距离测定模块对符合作业深度的作业距离进行计数, 传给微处理器, 深度监测模块实时检测作业是否达到预设深度, 并将结果送给微处理器;掉电记忆模块的功能是保证一旦监测到掉电的情况, 控制器能够及时、准确的将当前工作的信息保存到U盘中, 确保作业数据不因系统意外断电或操作机手不执行存储操作而关闭机器的误操作造成的数据丢失, 保证数据安全。

以深松作业为例, 智能管理器通过两个限深定位传感器与深松机相连接, 通过另外两个传感器 (作业深度定位传感器和动力车测速传感器) 与动力车相连, 作业深度定位传感器用于控制机手对于动力车悬架下落的高度控制, 以保证机具入土深度。开机时管理器首先会进行系统自检, 并通过数码管显示机具的一些基本信息, 显示的次序为:使用者身份信息、作业幅宽、作业动力车测速轮外径、已完成作业的次数、已完成作业的总亩数。自检后, 当“工作/查询”功能处于“查询”状态时, 可通过“+”、“-”按钮查看从第一次到最后一次作业的总次数及本次作业亩数。当“工作/查询”功能处于“工作”状态时, 管理器的深度监测模块会检测三个定位传感器的信号数据, 如果有一个或多个信号数据不能达到要求时, 欠深指示灯亮, 且发出报警提示音。只有当全部信号都符合要求时, 即达到深松作业要求后, 工作指示灯亮, 就可以进行正常作业了, 微型处理器会将作业次数和作业亩数进行汇总运算, 储存到U盘中。智能管理器控制面板结构如图2所示。

U盘采取专机专用, 其内部的原始数据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修改, 具有数据更改授权的单位也仅能修改利用数据管理软件提取出的数据, 原始数据的不可修改性, 为今后上级管理部门对申报作业面积的真实性核查及作业用户的质疑核对提供证据。

每个作业季结束以后, 需要使用安装了读卡软件的计算机对智能管理器记录U盘进行数据读取。计算机通过串行端口与读卡器相连, 进行数据通信。为便于野外作业, 读卡器使用USB电源, 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通用性。读取数据时, U盘内详细数据 (机手身份信息、作业动力车宽度、作业动力车轮外径、总的作业次数、总的作业总亩数、每次的作业亩数等) 就录入到计算机中, 供农机管理部门审核或统计使用。读卡器应用程序如图3所示。

多管齐下,开发资源管理器潜能 篇11

一、让资源管理器支持多标签

资源管理器是最常用的文件管理工具,不过其美中不足是没有提供多标签功能,只能在同一窗口中执行文件管理操作,这无疑会降低其操作效率。使用Explorer Tab这款独特的插件,就可以弥补资源管理器的上述不足,其支持Windows XP、Windows 7等系统。下载地址:http://www.flyos.net/download/explorertab.zip。

安装Explorer Tab之前建议关闭所有窗口,这样可以保证其顺利安装。之后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上部即可出现Explorer Tab控制栏,当您打开新的文件夹后,Explorer就可以为其创建对应的标签,标签的名称跟随当前操作的文件夹而变动。您也可以在已有的标签的右键菜单上点击“New Tab”项,来创建新的标签,便于您在该标签中打开所需的文件夹。

按照上述方法,您可以在单个资源管理器窗口中创建多个标签,更加灵活的执行文件的管理操作(如图1)。如何关闭标签呢?直接在对应标签上双击(或者在对应标签的右键菜单上点击“Remove Tab”项)即可。

对于常用的标签,Explorer Tab允许您将其“装订”在标签栏上,在对应标签的右键菜单上点击“Pin tab”项,在该标签名称左侧出现星号标记,表示已经将其装订在标签栏中了。当在该标签栏中打开文件夹后,Explorer Tab就会自动为其开辟新的标签。普通的标签可以跟随着资源管理器的关闭而消失,而装订的标签则会始终显示在标签栏上。取消装订的方法很简单,在对应标签的右键菜单中点击“Unpin tab”项即可。

除了提供标签管理功能外,Explorer Tab还提供了其它简洁实用的功能。在资源管理器工具栏右侧点击带有螺纹标记的按钮,在弹出菜单中点击“Show System File”项,可以在当前标签栏中显示或者隐藏具有隐藏属性的文件或者文件夹。点击“Command Prompt”项,可以在当前路径打开CMD窗口。点击“Up Level Folder”项,可以在当前标签栏中进入上层目录。

二、为资源管理器装上“追踪器”

虽然资源管理器简单易用,但是其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当您离开您的电脑后,别人可以使用资源管理器随意操作您的文件。如果能够为资源管理器添加一个“追踪器”,就可以全面掌控其使用情况,及时了解别人在本机上执行了哪些文件操作。使用Windows Explorer Tracker(简称WET)这款小巧的软件,就可以轻松实现上述功能。下载地址:http://down.tech.sina.com.cn/page/55349.html。

WET运行后可以全面跟踪和监控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情况,可以对文件、文件夹、驱动器、移动存储设备等对象的操作进行记录和监视。对于文件和文件夹来说,WET可以监控其创建、更名、移动、删除操作。对于驱动器来说,WET可以监控其更改卷标名、移除操作。对于移动存储器来说,WET可以监视其插入和拔除操作。

在WET主窗口工具栏上点击“Options”按钮,在设置窗口(图2)可以设置记录文件的格式,在“Sequenee”列表中选择记录项目的年月日时间格式,在“Separator”列表中选择分隔符的样式。在“Format”栏中可以进一步设置年月日的组成格式,在“Time”栏中可以选择时间的记录格式,在“Preview”栏中可以预览最终的记录日期和时间格式。勾选“Out Header.Path”项,点击选择按钮,可以更改监控日志的输出路径,之后点击“Save”按钮保存配置。

当在资源管理器对文件夹进行创建、保存、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以及连接和移除移动存储器时,WET都可以将对应的操作类型完整的记录下来,并显示在监控列表中。在监控列表可以查看详细的监控信息,包括操作发生的时间、对象、动作类型、涉及对象的路径,原始文件名称等内容。在WET工具栏上选择“Today”项,表示显示当天的监控信息。如果选择“History From”项,可以指定具体的日期范围,WET可以自动提取并显示该段时间范围内的所有监控信息。

选中对应的监控项目,点击工具栏上的“Detail”按钮,在打开的窗口单独显示关于该监控记录项目的详细信息。点击工具栏上的“Output”按钮,可以将当前监控列表中的所有信息导出为独立的XLS文件。点击工具栏上的“Manage”按钮,可以打开WET日志输出路径,在其中可以查看所有的监控信息,WET按照每天为单位分别创建对应的文件夹,在其中保存对应的日志文件(格式为文本类型)。

三、打造“全能”资源管理器

利用QT TabBar这款体积小巧的插件,就可以为资源管理器添加快速预览、多标签管理、群组管理、历史记录、文件夹加密、文件过滤、快速复制、窗口透明等十几项增强功能。下载地址:http://download.pchome.net/system/sysenhance/download-81349.html。

客户转账销账数据管理器建设 篇12

电费回收是电力企业回笼资金,缩短企业资金周转周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因此,及时进行电费销账以及优化销账流程成为了加强电费回收的关键。现阶段,电费核算工作中的客户银行电费转账单信息显示得不够齐全完善,银行流水往往没有显示出销账所需信息,直接导致销账人员无法判断对账单对应的用电用户户号,需要逐个排查确认,不能及时销账,工作效率较低。

针对客户转账销账信息匹配不上的现状,提出开发转账销账数据管理器平台,利用数学模型分析和求解问题的智能行为,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观察法、计算机编程等技术方法,解决欠费用户定位及销账问题,以减少人工操作导致的差错,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及时到位地掌握电费扣费情况和欠费数据,加快电费回收速度。

1 解决方案

1.1 数据获取方法

数据获取方法如表1所示。

1.2 银行账单自动匹配功能实现

1.2.1 银行账单字段参数配置

电费核算班根据银行提供的转账账单,明确各银行需导入系统的列字段。开发应用系统,实现可配置各银行需导入系统字段名称,以此满足各银行不同格式的转账账单导入系统,导入过程无需人工干预调整格式。详见附录2.1“各家银行导入、导出列名称及关系”。

1.2.2 银行账单自动匹配

1.2.2. 1 导入账单

(1)选择要导入转账账单银行,点击“导入”按钮。

(2)为银行账单信息生成账单信息,并产生账单唯一标识码。

(3)根据“银行账单自动参数配置”功能对该银行账单读取列字段配置要求,读取该银行账单对应列的信息,根据附录2.2“银行账单重复信息排除规则”,排除存在重复的记录,只保留最新的银行账单数据,最后保存到银行账单详细记录表中。

(4)导出成功后,功能界面上半部分显示银行账单表信息,功能界面下半部分显示银行账单表详细记录信息,并支持按格式导出账单信息,也可以满足条件筛选查询。

1.2.2. 2 账单匹配客户

点击功能界面下半部分子窗口中“账单匹配客户”按钮,根据附录2.3“账单匹配欠费用户规则”进行自动匹配,将满足条件的欠费用户结算户号查找并匹配到银行账单记录上,以便核销人员快速定位结算户并在营销系统完成销账,提升销账效率。

1.3 分散复核与抄表信息合并功能

借助此功能,将抄表员抄表信息与分散复核信息自动合并,并按固定格式输出,满足抄表员打印复核单到现场复核,提供工作效率。

1.3.1 导入分散复核与抄表信息功能

按抄表员、抄表月份导入分散复核、抄表信息。

1.3.2 合并及输出结果

根据抄表员导入的分散复核、抄表信息表单,自动合并并生成指定要求的复核单(公变复核单、专变复核单、台区复核单),并提供导出excel。

2 附录

2.1 各家银行导入、导出列名称及关系

各家银行导入、导出列名称及关系如表2所示。

2.2 银行账单重复信息排除规则

由于每天银行有几个时间段向供电方提供转账账单表,第二次下载的表包含了第一次下载的表的数据,以此类推,无疑将导致核算人员需要手工筛选排除,造成工作量增加。因此,在账单导入时,系统需要实现对重复的信息进行排除。

排除重复规则:

(1)如果银行提供的转账账单表内容有时间列可区分,则根据时间列排除重复。

(2)如果银行提供的转账账单表没有时间列区分,则根据转账账单表的账单流水号排除重复。

(3)如果没有时间、流水号,则根据银行账单信息表所有字段进行比较,以此排除重复。

2.3 账单匹配欠费用户规则

2.3.1 根据交易户名匹配

进账单信息进账账号名与客户档案上面的用户名或者结算户名进行匹配,再进行金额匹配。如果匹配不上,只能匹配交易金额,通过跟本月正常状态欠费金额进行匹配,把匹配的结果用户在匹配说明中说明。

2.3.2 根据交易金额匹配

根据第一步的交易户名匹配后查找出来的用户,再进行交易金额匹配,匹配当月用户正常应收状态的欠费总金额。

注意:匹配用户欠费金额,只是针对当月的、正常应收的、正常状态的电价为计费电价的用户欠费记录,那些违约窃电产生的电费、往月的包含违约金的欠费、送盘扣费锁定的电费都不进行匹配。

3 结语

信息部就需要的用户档案、欠费数据等营销数据,向省公司提出同步到本地数据库的要求以及同步方法,并组织厂家开发系统,实现银行转账信息导入、自动匹配用户、自动排除重复等功能,这样有利于实时地、准确地掌握售电扣费和用户欠费情况,解决营销信息系统对账模块自动化流程不畅的问题,满足核算人员快速定位欠费用户并在营销系统完成销账的需求,减少核算人员定位用户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核对匹配带来的出错率,从而及早发现销账存在问题的用户,做到及时到位地掌握电费扣费情况,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上一篇:线路能力下一篇:电力工程建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