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与软件资源共享(精选12篇)
计算与软件资源共享 篇1
云计算主要是基于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虚拟化技术的一种结合, 在虚拟化过程中, 通过网络技术, 将原来只能在单机状态下运行的计算虚拟化技术连接到互联网中, 提高了服务器中虚拟机资源的服务性和可用性, 进而大大提高了计算机主机的使用效率。目前, 我国的云计算主要是用在一些网盘等个人互联网信息的服务上, 主要是利用其存储方面的巨大优势。但实际上与计算在管理方面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尤其是在实验室中的软件管理上, 免去了复杂琐碎的安装过程, 只需要通过云计算简单的访问相应的虚拟机, 即可使用相应的软件和数据进行操作实验。不仅如此, 云计算还简化了管理员的管理工作, 让管理员只需对保持服务器端可持续使用。
1 云计算与计算机虚拟化概述
从广义概念上来看, 云计算实际上就是计算机通过网络技术分享服务器计算过程及结果资源的一种技术, 换句话说, 就是用服务器替代了自己主机中的计算器和存储器, 根据不同的需求来访问服务器中的网络资源。狭义上的云计算是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 (硬件、平台、软件) 。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 并且可以随时获取, 按需使用, 随时扩展, 按使用付费。这种特性经常被称为像水电一样使用IT基础设施。
云计算的出现更加丰富了互联网信息技术, 无论是IT行业的技术人员, 还是普通的互联网网民, 都能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感受这种技术带来的便捷。传统的计算模式是将服务器作为一个服务的主体, 个人用户的访问只能是被动式访问。例如, 当人们在玩网络游戏时, 计算机会访问游戏的服务器, 根据相应的指令在传道计算机进行计算。而云计算直接是将所有用户的计算存储信息都放在服务器中进行, 而用户的计算机只是显示出最终的结果。
计算机虚拟化是将一些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放在服务器中, 通过将服务器资源分配到多个虚拟机, 可以在同一主机的服务器上运行多个支持不同应用和操作系统的虚拟机安全地运行在相互隔离的环境中。允许一个平台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 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 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
2 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的特点
在日常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中, 对软件实验资源管理是整个管理员的一项重点工作, 因为这关系着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能否顺利进行。因此, 在准备过程中通常要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进行必要地检查。通常来说, 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计算机软件实验资源更新速度较快
由于互联网技术在不断的进步, 为了适应更加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 培养出更加全面的计算机人才, 必须不断更新计算机软件的实验资源, 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潮流。不仅如此, 更新一些网络设备和产品也是极为必要的, 可以帮助这些软件资源更好地发挥作用。
2.2 计算机软件实验资源需要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需求
在我国目前的高校计算机教学中, 由于学生所学专业的千差万别, 专业跨度大, 知识点分布散, 给计算机软件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需要计算机软件实验资源可以满足多专业的覆盖, 让计算机软件实验资源可以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带来帮助。例如, 在编程中使用C++这款实验软件资源时, 对于需要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软件工程的学生要设立不同的层次, 丰富这些软件实验资源要。
所以, 计算机软件实验资源还需要不断丰富和更新,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通过建立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共享管理系统实现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共享是同时满足这些需求的重要途径。
3 基于云计算进行计算机与软件实验管理的优势
3.1 提高计算机主机利用效率及性能
以云计算为基础的计算机与软件实验管理可以充分提高计算机主机的利用效率和性能, 这是因为云计算主要是以计算机虚拟化为主要技术支持。在以往的计算机软件实验资源管理中, 需要对每台计算机进行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等的安装, 步骤上比较繁琐, 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此项工作, 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直接访问到服务器上的虚拟主机, 通过虚拟主机的设定来有针对性地安装操作系统, 这样学生自己就可以获取一些实验软件资源和操作系统, 节约了管理时间和成本;同时,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版本, 满足了对软件实验资源的多种需求。
3.2 实现对实验数据更加安全与方便的使用
在计算机软件实验资源管理中, 实验数据是极为重要的, 这些数据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成功与否, 在使用实验数据时, 要注重实验数据整体的安全性和方便性。从使用效果来看, 对实验数据的使用更加趋近于现在人们对云盘的使用方法, 例如, 使用苹果产品的用户大家都知道苹果有款软件产品名为icloud, 此款软件是基于云计算下面向苹果用户的一种软件和数据存储方法, 通过一些加密方法让用户的数据信息存储在苹果公司的服务器, 安全性得到相应提高。计算机软件实验数据就是采取类似的方法存储在实验室的服务器或者主机中,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份认证来获取历次的实验数据, 保证学生实验数据的安全性;同时, 更加方便,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作效率或学习效率的提高。
4 通过云计算进行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的平台构建方案
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计算机实验资源管理构架通常是由四部分组成, 依次为硬件系统层、利用到云计算的虚拟机系统层、系统管理层以及云终端系统层。
硬件系统层主要是指一些硬件设备基础, 包括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及pc机等设备, 它们是平台运行的硬件基础, 主要是通过网络设备实现服务器和pc终端进行连接。
虚拟层系统主要安装在服务器上, 根据每台服务器性能的不同, 在服务器上创建数目不等的虚拟计算机, 并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在安装好的操作系统上, 根据不同的操作系统以及不同的实验需求等来安装实验所需的工具、软件以及平台等。由虚拟机管理系统来管理与维护当前所创建的虚拟化计算机, 并将当前所有虚拟化的计算机系统根据实际需要构建成一个或者多个虚拟计算机集群系统。
系统管理层主要是对实验数据的管理、软件资源的更新与维护, 通过云平台对学生及教师的登录、使用的详细日志做记录, 更好地保护实验数据和软件资源, 系统管理层中还加入了防火墙等软件抵御外来网络攻击。
云终端主要是安装在每台pc机上的终端登录界面, 一般采用客户端登录, 作为一个通用的安装软件, 可以安装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上。这样, 用户可以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通过该终端软件登录到实验云平台系统中。
5 结语
在云计算快速发展并初具规模的今天, 云计算将会改变传统意义上对计算机和软件实验资源管理的概念。在前端, 通过相关云计算软件的安装, 可以对一些软件实验资源进行更好地管理。在后台, 云计算能够更好地解放服务器的运行及储存压力, 这就意味着在对软件实验资源进行管理时, 不用再购买相应的服务器, 只需要用现有的服务器资源, 通过对互联网传输节点的控制有效地对软件实验资源进行整合。由于操作系统存在不同, 因此在实际中也需要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实现对软件实验资源的管理。
摘要:随着互联网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云计算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云计算主要是基于互联网计算方式, 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 用户不用再下载相应软件和保存数据。由于云计算是将软件和数据都储存在服务器上, 因此可以提高计算机在工作时的可靠性和使用效率, 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投入。在如今的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中, 云计算的出现可以实现对实验资源及数据的统一化存储和管理, 解放计算机的存储空间, 对实验资源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 进而充分提高资源设备的使用率以及充分发挥实验设备的性能。
关键词:云计算,计算机软件,实验资源,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徐晓阳.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J].信息与电脑, 2012 (7) .
[2]许磊, 杨满仓.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J].科技向导, 2014 (10) .
计算与软件资源共享 篇2
课 程 实 验 大 纲
课程编号2215991301、2215991302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英文名称Principle of Computer Organization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属性非独立实验课实验学时18适用专业软件工程编写日期2011年3月10日
一、课程简介和基本要求
本大纲适用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学生,是三年级所开必修课“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实验教学部分。总学时为18学时。
二、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1、进一步融会贯通教材内容,掌握计算机各功能模块(包括 运算器,微程序控制器,存储器,I / O 系统及中断系统等)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相互联系和来龙去脉,完整地建立计算机的整机概念。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增长才干,并积累经验。
3、培养严谨的科研作风,加强实验技能的训练。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学从事实际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环境
计算机组成实验系统,普通微型计算机,通用示波器
四、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实验内容
6供授课教师选作。
五、教材、实验教材(指导书)
1.教材: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第3版 王爱英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年
2.实验指导书: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与习题集王诚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年
六、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每个实验及实验报告按A、B、C、D评定成绩。所有实验的平均成绩为课程实验成绩。实验成绩为课程平时成绩的50%,平时成绩为课程总评成绩的30%。
说明:
1、已开出或即将开出的教学计划中内含实验的课程或单独的实验课程均应编写教学实验大纲。
2、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适应专业与教学计划一致,教学实验大纲报教务处教研科备案。
计算机软件的测试方法与分析 篇3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测试;方法与分析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软件开发商为了能占领一席之地,对软件进行各种升级更新、测试与维护,最终的目的是把自己的软禁推向市场,从而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也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没有经过测试的软件,很大程度上面临质量不佳、运行风险,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影响企业地位和信誉。特别是一些关键的核心软件,如医疗卫生系统软件、订票系统软件、银行结算软件等,如果没有进行严格的事前检测,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计算机软件的测试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必须引起重视,对软件进行测试评估,保证软件的运行质量。
1.计算机软件测试的方法分析
软件测试作为计算机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软件质量的保障,软件的测试需要很强的逻辑性。关于计算机软件测试的方法分类,目前主要有四种:即静态测试、动态测试、黑盒测试、白盒测试。
1.1静态测试
所谓静态测试指的是不执行计算机程序代码来寻找程序代码中的问题与错误,这一过程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或者借助其他工具完成。
1.2动态测试
所谓动态测试指的是在计算机的实际运行中,测试软件的程序,对程序的真实情况、发生动态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过程。
1.3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指的是根据软件产品的功能,通过检测的方式对每一部分的功能进行检测,从而检测软件是否正常使用,黑盒测试的理念是把测试系统看成一个黑盒,通过外界输入的方式,在输出检测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的过程。黑盒测试的主要优点在于:简单容易操作,不需要很复杂的内部代码,测试与计算机软件的内部没有很大关系,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很容易解决问题的发生,功能的实现等。而且黑盒测试在自动化测试中也很方便。黑盒测试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软件开发平台及软件设计思想的进步和发展, 对黑盒测试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人们发现, 必须遵循一定的测试理论, 依赖优秀的测试工具, 才能进行科学、完善的测试。
1.4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也被称作结构测试或者逻辑测试, 可以查阅被测代码内容的测试工作。但是需要知道程序的内部设计结构、具体代码, 并根据基础程序来设计测试。白盒测试的优势在于测试用例在代码上什么地方被忽略。帮助软件测试人员增大代码覆盖率, 提高代码质量, 发现代码隐藏问题。
2.计算机软件测试的手段分析
2.1 web网站测试手段
随着网络系统的普及,基于internet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大型应用软件越来越多,一套软件应用系统是否可以承受大量数据,向多个用户同时间访问,并且用户不会感觉反应慢、系统失灵、登陆不上等状况。如果采用模似实际情况,找若干台电脑和同样数目的操作人员在同一时刻进行操作,后拿秒表记录下反应时间,这样的手工作坊式的测试方法不切实际,还无法捕捉程序内部放入变化情况,所以就需要压力测试工具。测试的基本方略是自动负载测试,即通过在一台或几台机上模拟成百或上千的虚似用户,同时执行业务,对应用程序进行系统测试的过程。工具还可以同时记录每一事务处理的时间,中间服务的峰值数据,数据库的状态。主要测试包括交易处理性能指标、资源监控。其中交易处理性能指标包括交易结果,每分钟交易数、交易响应时间, 最小服务的响应时间,平均服务的响应时间, 最大服务的响应时间等。压力测试的过程, 即逐渐增加负载,直到系统瓶颈或不能接收的性能点,通过综合分析交易执行指标和资源监控指标来确定系统并发性能的过程,最后由测试工具自动生成测试报告与测试结论。
2.2测试工具选择
目前市场上的性能测试工具种类很多,可简单划分为以下几种:负载压力测试工具、资源监控工具、故障定位工具。负载性能测试工具的原理通常是通过录制,回放脚本,模拟多用户同时间访问被测试系统,制造负载,产生并记录各种性能指标,生成分析结果,从而完成测试的任务。
主流负载测试工具的主要内容是偏写测试脚本,脚本中一般包括用户常用的功能,然后运行脚本, 得出报告。
3.计算机软件测试的过程分析
3.1测试的计划
测试计划就是定义一个测试项目的过程, 确定各测试阶段的目的和策略, 以便能够正确地度量和控制测试。这个过程将输出测试计划文档,明确要完成的测试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提供清楚的目标。
3.2测试的项目设计
测试设计是在软件开发设计阶段进行的测试工作,需要被测方提供较规范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测试设计是测试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将定义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的设计对整个测试工作的成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测试项的设计步骤分为以下几步:首先是 测试项的设计分析式样,使用各种技法、矩阵、错误的推测设计测试项。其中具体的技法会在后面做详细介绍。
其次是结果确认的讨论。测试项组合/ 重复的删除。从测试项中删除将没有依存关系的内容组合起来进行测试的项目。,删除根据多种测试技法做成的测试项中的重复项目。再次是测试项目的review有没有无效的测试项, 有没有重复的测试项, 测试项是否有遗漏,结果确认方法是否妥当。
3.3测试的准备
测试准备阶段是在测试实施之前,构造测试计划中说明的执行测试所需的要素,这些要素通常包括驱动程序、测试数据集、实际执行测试所需的软件; 同时为每个测试过程选择适当的测试用例; 准备测试环境和测试工具。
3.4测试的实施
按照测试计划, 使用测试用例对待测项目进行逐一的、详细的测试。将获得的运行结果与其他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估, 判断软件是通过了每项测试还是失败, 确定开发过程中将要进行的下一步工序; 同时记录、跟踪和管理软件缺陷。在每个测试执行之后, 对发现的错误都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当软件修改以后, 必须运行原有的全部测试用例重新测试, 并验证测试结果, 这样可确保修改后软件的正确性和质量。应定期进行回归测试, 看该错误是否会重新出现。回归测试是确认已测试的问题已不再存在的一项工作, 每进行完一个阶段应检查执行结果与测试计划或测试设计文件中是否存在差异。若存在差异就应针对差异进行适度的调整, 可能是修改测试设计文件的内容及测试计划的进度、安排等各种情况。
3.5测试的报告
将测试执行阶段得到的测试结果进行测试分析和汇总,测试观点是否有遗漏,结果确认方法是否妥当,依次评定测试用例、测试项、软件总体质量等级。如果必要, 还应该组织专家评议, 最终得到测试报告。测试分析报告的结构可以参考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3.6测试包整理
开发结束后, 整理测试包以便于下期开发时用来进行降级测试。软件测试是通过使用各种方法, 黑盒或白盒方法发现错误,分析错误,找到错误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从而帮助项目管理人员、开发人员发现当前所采用的软件开发过程中缺陷, 以便改进。同时也能够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检测方法,改善软件测试的有效性。完整的软件测试不仅可以给软件进行一个正确的评价,而且是提高软件重要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马瑞芳,王会燃.计算机软件测试方法的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3,(12).
[2]刘竹林.我国计算机软件测试现状分析[J].华南金融电脑,2004,(09).
[3]吕雄津.浅谈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与保护技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9).
[4]刘皓,李长命.软件测试简述与展望[J].江苏现代计量,2008,(01).
[5]陈琳,陈玮.软件测试中设计技法与测试过程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6,(08).
计算与软件资源共享 篇4
关键词:云计算,计算机,软件,实验资源管理
前言:
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伴随着软硬件技术的开发利用,云计算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软硬件资源可以按需分配给终端用户或其他设备,实现资源共享,省略了下载步骤和本地保存,减少运行成本,提高了计算机的稳定性和效率,同时提高了对其管理的时效。
1 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的定义,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理解,而较为权威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资源共享池。在管理上,云计算提供的资源不需要与服务商进行过多的交互,就能被迅速提供,并且不需要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来管理。简单的说,就是一种资源共享技术,这种技术需要计算机通过网络技术分享服务器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将终端计算机和存储器解放出来。以上定义为全面的广义的定义,而狭义的定义,则把云计算解释为一种方式:按需要在网络上获得资源,且资源可被扩展搜索,达到收集资源的目的。这种网络称为“云”。这种资源共享方式让使用者感觉资源可以无限扩展,可以按需查找使用,且使用时间不受限制,按需付费。
2 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的优势
2.1 较快的资源更新速度
以计算机、互联网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通信技术革命,使得人们对于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催生了大批的芯片、软件开发技术群,使得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变革日新月异,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功能、使用环境越来越复杂,软、硬件的更新与使用领域的深入互为催化剂,使得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更新速度不断提高。
2.2 较广泛的资源使用领域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使用领域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与产业,导致高校计算机教学面临许多的困难——专业多样性,知识点多样性,这要求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不仅需要覆盖足够多的专业,还要多样化研究,以使不同专业的高校学生可以方便、快捷的使用计算机软件实验资源。比如计算机编程的主流实验软件C语言、C++ 等,在专业课程设计、期末测评方面,要做出不同的要求,适应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比如有学习软件工程的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学生,对软件实验资源的要求就不一样,所以在设计和研发计算机软件时,要特别重视功能的多样性。
3 云计算为计算机与软件实验管理提供的优势
3.1 解放CPU,提高计算机使用性能
在云计算概念中,云是互联网的比喻,云计算更是不同于终端计算机的运算模式。根据其运算方式,云计算可以利用的资源包含互联网络、商务机器(服务器)、存储设备、应用软件和其他各类网络技术服务。如此多的信息技术资源运用到云计算中,使得终端计算机的计算(运算)能力得到解放。终端计算机只需要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就可以使用户取得想要的数据。
更简单的说,云计算技术是计算虚拟化的技术,不需要在每台终端机器上安装所有的工作软件,减少了步骤、节约了时间,降低了软件成本。可以使计算机终端的使用者通过网络,访问虚拟主机(服务器),虚拟主机已由开发商提前设定好参数,使用者可以有针对性的安装操作系统,直接获得想要的资源——实验软件资源或操作系统,降低了管理成本,缩短了管理时间。在个性化方面,云计算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版本的操作习惯,满足使用者的多样性喜好,不仅能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还可以在资源使用过程中体验到乐趣。
3.2 数据保护更安全、数据使用更方便
计算机信息数据极易被复制和修改,在实验数据的使用方面,要特别重视实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保证软件实验的成功。云计算在计算机与软件实验的运用,其表现形式很像现在各信息网络公司推出的云盘。笔者为苹果手机用户,苹果公司有一款软件——i Cloud,i Cloud是苹果公司推出的基于云计算的一种软件和用户数据的存储方式,通过云计算方式,在特殊加密的安全前提下,实现手机与苹果公司服务器数据同步,例如把手机通过数据线等与电脑连接,从电脑向手机传输数据(数据同步),比如照片,除非再次连接到电脑,否则手机中的照片将无法删除,其他软件也是如此,这就保证了苹果手机内部数据的安全性。在方便程度上,不管身在何处,只要把手机连接到i Cloud,就可以实现手机软件、资料的整理、修改和存档,安全方便。云计算在计算机软件实验数据上的应用与此类似,避免了软件在终端计算机多次安装带来的安全问题和完整性问题。
4 云计算在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的实现
云计算由是计算机终端、互联网络和服务器等,按照通信协议,系统的连接在一起实现的,构建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平台,需要熟悉并整合四层软件、硬件设备——云终端系统层、云终端系统管理层、利用到云计算的虚拟机系统层、硬件系统层。其中硬件系统层为基础,包含各类连接设备。如PC机(个人电脑)、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这些是管理平台得以实现的硬件基础,一般是通过网络连接设备将PC机和服务器进行连接。
硬件设备安装好后,第二步就是将虚拟层系统安装在服务器上,这里需要参照服务器的参数和技术性能,安装数目不等、性能不同的操作系统,然后依据不同的实验需求,在特定的操作系统上安装不同的工具软件和操作平台。而管理和维护虚拟计算机,就要用到虚拟机管理系统,利用管理系统,构建若干个虚拟计算机集群,来满足不同的实验需求。
实验数据的管理、软件系统的维护和更新,则要用到系统管理层。在实验室、教学、研究领域,系统管理层通过云计算平台,实时记录登录者的登录情况、使用范围等情况,达到保护实验数据和软件资源的目的,另外,防火墙等技术软件也被利用到了系统管理层,以此来达到抵御网络攻击(黑客)行为。
用户的登录需要云终端系统,即云终端登录系统。作为软件,在PC机端安装云终端,就是把云终端系统安装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上面。此目的在于方便用户在个人电脑上可以进行云终端访问实验资源。实现真正的云计算实验资源管理。
5 总结
综上所述,云计算作为新兴的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方式,不仅改变了传统意义上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等实验资源管理的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模式。云计算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并有效保护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解放服务器与PC机的运行与存储压力,减少了服务器的购买或租用成本。云计算实验资源管理的应用也要因地制宜,要考虑到操作系统的不同,以保证其在不同的操作环境和运作环境下得以有效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邓德胜,盛均全,周芳.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的构想[J].当代教育论坛,2008(1)62-64
[2]梁起,傅维华,黄华珍,等.实验室资源共享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319-321
计算与软件资源共享 篇5
工作人员对于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可以从根本上提高项目的质量。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责任性和工作积极性。因此,企业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对项目整体的认知。具体的措施如下: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降解人员讲解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还可以定期举办培训课堂,举办交流会,工作人员可以在交流会上分享自己在工作时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
3.2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计算机软件工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其各方面、各层次之间的工作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需要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因此,要想保证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就需要促使工作人员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工作人员之间可以及时进行交流与沟通。具体的措施如下:企业可以制定合理的沟通机制,使工作人员认识到交流沟通的重要性,为工作人员树立榜样,鼓励工作人员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还可以将因沟通不及时、不顺畅影响工程开发、管理的案例当作反面教材。另外,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人员要学习沟通方法,针对不同的情况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以此实现沟通的有效性和效率。为了将工作人员融合到一个团队中,充分发挥团队的积极作用,就需要管理人员合理地安排人员,将人员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充分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潜力,整个团队才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合作效果[3]。
3.3加强培训工作
企业要想实现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就需要定期开展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同时还可以丰富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有机融合工程项目的管理与计算机软件工程,提高管理能力。因为两种工作人员的情况有一定的差别,因此需要企业采用分班的培训方式,两个班级之间也要开展互动学习,互为老师[4],这样不仅有利于两种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还能够极大地提高二者的工作水平。其中,企业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机软件的发展是极其迅速的,工程管理工作也会随之变化,理论和技术也在不断的革新过程中,因此,企业需要明白,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是长期的行为,需要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和制度。
3.4树立风险意识
在计算机软件工程中,网络攻击、hacker是最常见的风险,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但是,目前还缺乏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有效地处理工程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因此,工程管理人员需要研究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危害。首先,管理人员要具备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意识,企业要重视计算机软件工程风险的宣传工作,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其次,针对可能会出现的各类风险,要做好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仔细研究与分析风险的信息数据,从而根据情况来制定合理、科学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制定风险预防控制措施,避免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出现风险。
4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软件工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还会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因此,为了满足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巨大需求,需要不断强化其管理,最大限度提高其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计算机软件工程更好、更快地发展。因此,需要提高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认识,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培训工作,树立风险意识,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展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邵曰攀.加强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应用的措施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5):98-99.
[2]王恩涛.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与应用分析[J].电脑迷,(10):37.
[3]杨晓庆.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与应用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5):4,6.
[4]高欣.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与应用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5):73.
计算与软件资源共享 篇6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结构软件有限元分析ETABS剪力墙单元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1-0139-01
本文基于对软件的应用体会,提出一些观点与广大工程师进行讨论。内容涉及基本的有限元分析技术和相关软件的技术要点讨论。
1剪力墙的单元形式
在高层结构分析和设计中,剪力墙所使用的单元形式以及计算结果的精度是个关键问题,也是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可以说这一技术要点的不断进步也伴随着结构软件的不断更新及发展。
在国内最早的剪力墙单元模型是基于薄壁柱理论,它们也应用于早期TBSA和TAT等国内较早的结构分析软件中,目前这些程序仍然在结构分析设计工程实践中使用,因此,现在工程师一般不使用此类程序计算带有剪力墙的结构。另一种处理方法为墙板元体系,墙板元单元模型主要是由(核心墙板元,边柱和平面刚性梁)几种不同特性的单元,共同组成的剪力墙单元模型,它能够同时考虑平面内和平面外刚度,其未知量较少,计算的精度比较高。目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写的TUS通过增加内部节点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改进型墙板元,并且在目前的程序版本中使用。
另外一种处理方法是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工程部SATWE程序为代表的墙元模型,它是基于子结构基本思想和静力凝聚原理所形成的剪力墙单元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剪力墙的受力状态。与墙板元相比,对于洞口的大小和位置处理也比较灵活,因为凝聚了自由度,计算速度提高很多。但是墙元模型内部进行了程序默认的单元简化处理,因此必须有特定的内力输出和输入端口,在某些情况下存在单元精度不足的缺陷,且剪力墙开边洞等一些情况处理得不够准确。
从剪力墙本身的几何特征和受力特性分析,与壳元最接近,壳元既具有平面内刚度,又具有平面外刚度,并可以进行任意的剖分,这些都是作为剪力墙模型有利的特性,也是合理的模型形式。但是用壳元模拟剪力墙用于实际工程的结构设计存在一定的困难—基于精确细分模型得到准确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设计的进行和设计结果的输出,也就是后处理问题。因为如果使用壳元来模拟剪力墙,为了得到较好的分析精度,必须对其进行剖分,而不同的工程师及不同的工程类型的精度需求可能需要不同的剖分细度。分析完成之后,如果程序输出的是剪力墙每个单元的内力结果和配筋结果是很复杂的,也不可能在实际工程中使用。另外的问题是因为采用单元剖分精确模拟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性,与墙元相比需要较长的计算时间。
目前,ETABS在处理结果被众多工程师接受的有限元软件之一。在ETABS中剪力墙使用真实的壳元模型,工程师可以根据需要按个数或最大尺寸方式进行壳元的有限元划分,ETABS还提出了剪力墙标签和连梁标签的概念,也就是在单元划分的基础上,剪力墙的内力输出和设计的执行及输出都是基于标签来做的,工程师可以通过标签的指定和修改任意控制剪力墙设计的单个对象范围,这就解决了壳元剪力墙模型后处理方面的不足。ETABS可以对剪力墙基于各种规范及理论的设计,ETABS中文版在保留了大部分剪力墙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将中国规范的剪力墙设计方法完整地贯入到了原程序中,并且在剪力墙开洞方法等方面都作了很多的改进。
基于有限元分析理论,单纯的膜元本身不能够单独作为剪力墙单元模型在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中进行使用,适用范围是不考虑空间整体性的手算方式。膜元只具有平面内刚度,不具有平面外刚度,这对于剪力墙的受力特性显然是不科学的。对于膜元来做剪力墙,因为膜元没有平面外刚度,因此其在平面外一定会发生非常的变形。因此,膜元是不能独立作为剪力墙模型的,除非象墙板元模型一样与其他单元来配合使用,由其他单元来来补充考虑剪力墙对于平面外作用的抵抗能力。
目前建筑设计中平面布局要求,大面积的楼板开洞,或复杂平面布局,多塔联体结构中,刚性楼板的假定已经不再满足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实际需要,因此越来越多的结构需要采用真实的弹性楼板验算。ETABS程序提供了多种需求情况下真实的弹性楼板模型,可以仅考虑平面内刚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单元的数量;也可以仅考虑平面外刚度,需要时可以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还可以同时考虑平面内和平面外的刚度,进行真实的壳元弹性楼板分析,不同单元形式的楼板真实参与结构的整体分析。在ETABS中如果需要也可以进行刚性楼板的假定,并且可以在同一楼层中指定多块刚性隔板,不同的刚性隔板间保持弹性连接,这样可以满足更复杂的多塔及联体结构的需要。
2网格不匹配时自动线约束的作用
正如我们前面所谈到的,通用有限元程序在结构分析中使用时,为了保证结果的精确性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单元细分,特别是对于面单元和实体单元。在单元细分过程中,同为面单元的剪力墙、连梁及楼板剖分过程中,由于工程实际的几何复杂性,很难保证剖分之后单元节点之间的精确对位连接,此时在结构分析过程中便会产生节点不匹配处的变形不协调。
由于节点的不匹配,相关节点处也不会有内力传递,为了避免这一点,在一般通用有限元程序中,工程师必须对剪力墙和连梁进行进一步剖分以便获得节点匹配的结果,如果模型中使用壳元楼板模型,那么考虑楼板与剪力墙间的剖分匹配问题将是更复杂耗时的问题。
基于这一问题,在ETABSV8版本中,引入了面单元自动线约束的概念,自动线约束的含义是在结构单元剖分不匹配时,在不匹配的节点自动生成一个过渡的线约束,保证单元节点的变形协调及内力传递。ETABS解决了单元剖分的节点匹配问题,也解决了通用有限元程序用于结构分析设计实践工作中的第二个障碍,因为人工解决这一问题是繁杂耗时的工作,是不被工程实践所接受的。也正因为很好地解决了剪力墙后处理问题和单元剖分的节点匹配问题,ETABS才成为建筑结构设计领域最为工程师接受的通用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在全球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3ETABS中连梁采用梁单元
对于结构模型中连梁的处理,ETABSV8版本保留了按壳元模拟连梁和按梁元模拟连梁两种方式,工程师可以根据实际工程的需求来进行选择,但一般情况下程序还是建议使用壳元模拟连梁单元。因为线单元模拟连梁时,连梁与剪力墙的平面内刚度差距较大,内力分配会出现问题,相交节点位置也会出现应力集中。壳元模拟的连梁真实反映了连梁的高度几何特性,符合连梁的受力特性,其与剪力墙墙肢间至少有4个节点相连,内力分配会更为合理。
4ETABS等同于TAT
对有限元发展及结构有限元辅助分析程序的发展,SAP程序是世界上第一套结构三维有限元分析程序。而ETABS程序是为了方便建筑结构分析和设计的使用而在SAP系列程序的基础上升级而来的,其基本理论和核心计算部分与SAP是完全一致的。与SAP程序相比,ETABS程序在保持结构空间三维分析的基础上,为了便于建筑结构分析设计的使用,作了很多操作方面和数据结果输出方面的改进。比如SAP中没有楼层概念,ETABS中则具有清晰的楼层概念;ETABS中具有梁和柱不同的线对象,在SAP中统一作为线对象来处理;SAP只对剪力墙作分析,不对其进行设计,在ETABS中具有详细的剪力墙设计等后处理功能。
参考文献
[1]常林润,罗振彪.常用结构计算软件与结构概念设计.工业建筑,2005,35(5):56-59.
[2]吴立信,刘凤阁,张士纲.TUS程序中的墙板元及其计算精度.建筑结构,2004,6.
[3]Wilson ED.Static&Dynamic Analysis of Structures,2004.
计算与软件资源共享 篇7
1 软件资源共享的需求探究
软件资源共享的需求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各部门间联系日益密切而发展迅速。实现资源的共享能够大大减低企业运营成本,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1 企业内部需求
应用软件的开发主要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企业的生产经营,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 公司对该类软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以及销售部门的分布并不集中, 由此导致了公司各分支机构之间要以软件资源共享平台为基础进行日常事务处理。另外, 当员工外地出差或休息在家时, 遇到紧急任务和工作, 软件资源的共享就变的更加重要。而移动办公的技术也必须尽快应用到资源共享平台中。
1.2 不同企业之间的软件资源共享
企业进行软件资源的使用时, 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或实力较强的企业, 往往有能力购买价位昂贵的软件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但由于经营策略和经营方向的改变, 许多软件的利用率并不高, 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而众多发展状况较好的中小企业, 购买专业软件产生的效益并不能与投入的资金相匹配, 对部分软件又有着迫切的需求。比较不同企业的两种情况, 建立软件资源共享平台是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软件资源的使用效率, 减少资源浪费, 避免资金的重复投入的最好方式。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成本,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软件使用的资金压力。对于长期合作的企业要能够保持良好的沟通, 相互及时反馈各种使用信息和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从而进一步优化资源共享的模式。
1.3 软件资源租赁
基于ASP基础上的软件资源租赁业务也被企业广泛采用。APS指的是应用服务提供商, 在该模式下, 企业向软件商支付少量的租赁费用从而获取软件, 同时也可以获得专业人员在软件使用上的帮助, 以及软件使用后期的维护、更新和升级等服务。资源租赁模式下, 应用企业和软件出租方应当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调, 及时了解资源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并及时解决。
这种软件资源使用模式在近些年来发展迅速, 特别是对于软件资源更新速度快的特点, 用这种方式更能使企业优化资源配置, 减少支出。
2 基于服务器计算的软件资源
基于服务器计算的软件资源共享给企业带来诸多方便, 对其中的运行原理和大量的技术进行研究分析, 有助于今后的技术改进和完善, 也有利于对后台数据、服务器进行日常维护。
2.1 计算运行原理
基于服务计算, 即SBC (Server-Based Computing) , 其核心是SBC协议, 主要由基于服务计算的服务器和客户端两部分构成。在运行时, 由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指令, 再由服务器输出相应指令到客户端。当客户端通过协议发送消息命令时, 服务器接受信息并传给相应的应用程序和软件, 再将应用程序的输出画面进行处理, 之后经SBC协议的其他通道传回客户端。
在这种计算工作原理下, 软件资源较为集中, SBC协议的运行环境不一定是在宽带网络中, 软件自身的代码信息不需要进行反复修改, 资源间的传递只是鼠标时间、键盘和屏幕的变化, 软件资源不需要进行封装, 由此轻松实现软件资源的共享。
2.2 关键性技术
基于服务器计算的软件资源在共享时, 需要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 例如LRM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使用中的安全保障技术等。在许多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更需要技术的保证, 从而保障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2.2.1 资源映射
本地资源映射又被称为LRM (Local Reso u rce Mapping) , 用户在使用资源时, 由于企业之间数据的传输是跨区域性的, 因此需要将软件运行时产生的数据保存在服务器中, 再进行本地数据的交换。而要进行数据的交换, 就要完成本地磁盘服务器映射的工作。此外, 在技术上还应严格控制资源的使用者范围, 设置资源仅对特定用户有效, 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2.2.2 容量限制
服务器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容量限制,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运用多台服务器同时运行的方式减小负荷量, 同时也能够避免设备在出现故障时, 软件资源无法使用的情况。基于服务器运行环境下采用二进制模式, 可以为软件资源的使用提供各种保障, 方便了软件资源共享的拓展性和可用性。
2.2.3 安全保障
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递的各种信息中往往包含着口令、用户名称等重要信息, 因此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保密处理, 避免数据的外泄。在实际操作中, 应当采用身份对等认证的方式, 避免机密数据的外泄和被更改。同时, 用户使用各种软件资源均在服务器上操作, 因此还要对服务器进行加密处理, 保证使用安全。
2.2.4 图像处理技术
基于服务器计算的软件资源共享, 图像的处理也是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图像的每一帧之间具有相关性和顺序性, 因此运用压缩并编码的方式传递图像, 可以大大节省储存空间, 加快图像数据的传送速度, 保证图像质量。也能更好的为跨区域软件资源共享提供技术支持, 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
2.2.5 资源管理技术
在软件资源共享的同时, 应加强对资源使用者的管理, 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和统一模型, 详细记录软件资源的使用情况和系统访问情况, 从而在产生机密或用户信息泄露等问题时, 能够及时发现并设法补救。
2.2.6 SSO系统
SSO系统 (Single Sign On) 即单一登录系统。用户或企业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密码极易产生安全问题, 增加公司运营成本, 降低工作效率, 运用SSO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使用者只需要进行一次登录就可以使用所有共享平台中的资源, 进而保障了使用安全, 也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和风险。
2.2.7 封装技术
封装技术能够将企业中现阶段的软件资源运用到网络共享平台中, 这一技术能够使网络系统具有重用性和重构性的特点, 保障企业资源信息及时共享, 实现应用软件在异地操作仍可进行共享。该技术的唯一不足就是在开发运行时的成本较高, 需要针对相应软件构建对应的封装模板。
2.3 基于服务器计算的软件共享体系结构
数据储存仓库是软件共享和管理的基础, 具有独立性。数据储存仓库可以进行灵活的分解或整合, 从而实现软件资源的共享。具体模式如下。
当用户搜索某项软件资源时, 输入的域名将会向软件安全网关发送相关传送请求, 网关接受请求后会把该请求传递给软件资源门户, 由资源门户发送登录界面给使用者。之后使用者应输入用户名和口令, 资源门户将核实信息传送给软件资源管理中心, 从而生成Web界面。
在用户使用某项软件资源时, 点击链接地址, 软件资源门户会将用户使用的计算机的IP地址发回系统进行确认, 从而允许操作者使用该软件资源。之后, 客户端和数据库之间会建立联系, 客户可对软件资源进行使用。相反, 当证书无效或已经过期情况出现时, 软件安全网关会发送出错信息提示给客户端。
2.4 共享平台的开发和实现
在软件资源共享平台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建立信息库, 例如需要分享软件资源, 人力资源信息等等。实现软件资源优化配置需要系统、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 使软件资源在网络和系统内实现共享。在进行信息录入和设定时, 还应当将各种与软件相关的其他资源信息录入, 包括相关的企业信息, 资源产品的参数等内容, 不断优化并方便使用者的使用。
3 结语
在对基于服务器计算的软件资源共享进行全面分析后, 基于服务器计算管理方便、后期维护简单等优点更加显现出来, 对于软件资源的集成, 不需要对任何数据进行修改。软件资源共享是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以及租赁模式之下软件资源使用的最好方式, 能够大量节约企业生产成本。对这种运行方式进行分析探究并进行技术改进, 能够促使企业优化资源配置, 推动软件资源共享平台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对于现阶段技术的发展程度分析也将有助于未来新技术的发展, 以及对现有技术的变革和改进。
摘要:软件资源共享模型是以分布式资源共享模型为基础而提出的, 目的就是实现软件的异地访问和资源共享。在以服务器计算为基础的软件资源应用过程中, 计算原理和相关技术十分重要, 依照软件资源共享模型建立共享资源的结构。文章重点阐述软件资源共享的需求现状、运行原理和相关技术要求, 促进SBC下软件资源共享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基于服务器计算,资源共享,软件
参考文献
[1]居文军, 孙林夫, 赵慧娟, 等.基于服务器计算的软件资源共享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5, 11 (10) :1486-1490.
[2]李琳琳, 姚超, 王庆超, 等.基于Web Service的软件资源共享方法研究[J].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4 (5) :45-48.
云计算数据中心资源管理软件设计 篇8
关键词:云计算,数据中心,ITIL
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有着巨大的发展, 伴随着网络基础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 互联网的应用范围及内容逐渐扩大, 互联网的存储成本不断降低, 使用网络的人数规模呈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数据信息产生, 传统的IT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已经难以实现海量数据的传输与计算。相应的, 传统数据中心也难以再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在新商业模式的驱动以及社会对海量数据的强烈需求之下, 云计算应运而生。
1 云计算数据中心概述
1.1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 总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以及网络信息海量计算。就云计算的概念来说, 目前研究领域较为接受的是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所提出的:云计算的计费方式是依照用户的实际网络使用流量, 在这种计费方式的基础之上,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网络, 并根据自身需求来缴纳一定的网络使用费用, 而且用户可以访问可配置的网络计算资源共享池。访问网络的用户如果想要使用这些网络资源, 只需要通过一些简单的操作, 即可以方便的得到。现如今, 很多工业生产过程均涉及了云计算这项技术, 而且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 云计算技术所能够提供的服务范围也大大拓展。
1.2 云计算的原理介绍
云计算的运行原理是将所需要计算的海量数据分别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进行运算, 也就是说将任务分开同步执行。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过程中实际上与网络极其相似, 企业资源由需求大小来决定, 按照需求量来访问计算机以及存储系统。互联网近些年的发展已经遇到了瓶颈, 云计算的出现打破了这一阻碍, 让互联网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方向。现如今盛行于社会上的手机网络交易、手机信息查新等等, 都是基于云计算技术新开发出来的。换言之, 云计算技术是在互联网软件的基础之上, 对海量数据进行运算, 从而最大限度的扩展互联网的应用范围及内容。
2 ITIL基本概念
所谓ITIL即是IT基础架构库, 它的根本思想就是流程方法论, 为IT的服务管理提供一整套的具体实践指南, 为企业IT服务管理提供更为实际、严谨而且可量化的标准与规范。企业使用云计算主要目的是对数据的具体使用, 对于这些海量数据是如何存储的, 使用效率如何均交给云服务来处理。在当前ITSM不断发展的前提下, 新型ITIL的出现将是必然趋势。
2.1 ITIL架构
⑴服务支持。该部分主要是对执行某项任务时, 都由哪些人员参与, 他们分别扮演何种角色, 以及整个任务执行的具体细节进行描述, 将联系用户以及细节的“服务台”功能进行明确的定义。服务支持在整个云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是, IT组织是如何按照SLA标准向具体客户提供IT服务的。
⑵服务交付。该部分主要是用来对客户开展某项业务所需要的服务, 以及IT组织在提供这项服务时所需要具备的资源进行描述。服务交付在整个云过程中所关注的重点是, IT组织如何与客户签订具体的SLA等级协定, 并在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SLA目标实施监控。
⑶安全管理。所谓安全管理, 是用来记录具体的规划与管理信息, 以及IT服务所达到的安全流程水平, 用以评估和控制所存在的风险, 同时根据评估结果给予相应的解决。进行安全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保证整个服务过程的保密性、完整性以及可用性。
⑷IT基础设施管理。之所以要进行IT基础设施管理, 主要是为了能够以最合理的成本来满足最大程度的业务需求。其主要内容是论述构建一个稳定可靠的IT及通信基础设施, 所需要进行的具体细节、组织形式以及实施工具。
⑸应用管理。该部分主要是用来描述如何对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科学管理, 向企业用户、开发人员以及服务经理进行全面的系统管理指导, 以使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服务管理的角度对整个应用系统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
⑹服务管理规划与实施。该部分主要是对服务的组织、实施以及改善服务管理流程, 对整个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具体任务进行再规划、设计, 帮助客户确立远景目标, 同时对服务改进方案进行全面的、持续的指导。
⑺业务视角。所谓业务视角, 是用来强调服务的开展应该从业务的角度触犯, 而不是只关注服务的交付者, 让IT服务人员明白其主要工作是为了实现具体的商业目标, 是为了给用户创造最大的价值, 做出最大的贡献。
2.2 基于ITIL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管理理念
通过对云计算数据中心有效的运维管理, 才可以实现云计算数据中心IT资源、IT业务、IT运维的可靠有序运行。基于此, 面向服务的数据中心架构应运而生, 在其内部有着非常强大的管理服务层, 已连接它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架构、服务管理框架。埃森哲数据中心就是新一代的面向服务的数据中心架构, 整个数据中心架构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IT基础设施的优化, 以及整个系统的资源优化配置, 保证服务器、存储器以及网络系统能够更加的标准化、合理化。
任何数据中心设计均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来检验器性能, 要有具体的工作细节、软件功能设计、系统组成设计等等, 要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所以在进行新型数据中心设计时要尽量遵循以下几个标准:
第一, 战略规划结果的可实施性。数据中心的设计一定要达到用户的战略目标, 并将服务的方向与其保持一致。同时还是对战略目标的具体实施细则进行准确的完整的表述, 为客户提供数据中心的规划及发展计划书。
第二, 对具体实施的工作要有这非常可靠的掌控能力, 保证整个工作一旦开展起来, 用户的组织能力、资金能力以及时间都在可控范围内。同时, 企业的IT支持一定要可靠, 能够提供可行性分析, 并与企业文化保持一致。
第三, 数据中心的战略规划一定是在现有架构的基础之上进行改善与建设的, 利用一切可以重复使用的基础设施, 不浪费企业的固有投资以及相应的知识产权资产, 最大限度的降低资源浪费, 尽可能的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
3 云计算资源管理
3.1 云计算资源管理体系结构模型
云计算系统在结构设计上可以使用层次结构模型, 其中主要部件又可以分为两部分:被动式部件、主动式部件。所谓主动式部件就是元计算的资源, 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对资源进行消耗, 通俗的说就是执行传统以及非传统计算过程。而作业是整个层次结构的实体, 调度的主要内容就是吧任务映像到资源, 而不是将作业映像到资源。
3.2 云计算资源管理的资源调度
云计算资源调度系统对整个管理系统而言非常关键, 直接关系着资源管理系统的有效性以及可接受性, 而云计算的动态性能以及异构性又直接决定了资源调度系统的复杂性。调度系统的设计可以采用集中式、分布式以及层次式等结构, 其中集中式调度系统的所有资源均是通过同一个中央调度程序来进行调度, 任何可使用的系统信息均集中在中心机上;分布式调度系统中, 其工作原理是交互作业, 将结构传输至远程系统中, 并没有中心机来负责整个作业调度。这种调度系统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组件之间没有联系, 某一个失效不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 也就是说容错性以及运行可靠性较高;层次式调度系统, 有集中式的调度程序, 作业也会被提交至中心机处, 但是每一个及其资源均是通过一个独立的调度程序来进行调度的, 最大的优势就是不同策略既可以用本地作业调度, 也可以通过全局作业调度。
参考文献
[1]薛静.基于虚拟化的云计算平台中安全机制的研究.西北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10.
[2]刘鹏程.云计算中虚拟机动态迁移的研究.上海:复旦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09.
计算与软件资源共享 篇9
关键词: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整合
1 前言
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课程作为一门比较实用性的计算机课程在很多职业学校或者高等院校都有开设,因此较为普遍。而很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中只有较少部分的学校把工具软件的课程教学融入到较低年级的课程计划中。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培养,对于比较常用的工具软件的教学强化工作往往不够,这使得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这门实践类的课程受到严重的忽视。很多高校学生,甚至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比较常见的工具软件的使用并不熟练,比如,每次较电子文档的作业时,很多同学上交的作业格式都比较混乱,不能满足课程作业的规范性。熟练的使用比较常用的工具软件表明该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也可以反应出其是否可以解决好日常工作出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所以常用工具软件的应用是企业单位对学院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基本评判。所以,我们不单单需要掌握好计算机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通过实践的积累来对常用软件进行操作,这样才能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实现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课程资源的课程整合不是对以往教学的完全否定,而是通过建设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这门课程来更加全面的实现计算机类课程的建设,有助于促进计算机类课程的逐渐完善和逐渐发生,并实现计算机课程的改革,这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计算机类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课程资源建设,并更加科学的把握其中的内涵,发挥好实用工具软件的作用。
2 课程资源建设在课程整合中的应用
为了切实地实现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课程资源建设,我们需要从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课程的标准出发,并根据该门课程的教材和教案以及实验指导为基础,进行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课程资源的课件制作,做好该门课程的素材整理工作。此外,还需要实现该门课程的教师队伍建设,并构造好完善的教学网络环境,积极开展课程最终达到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课程资源建设的目标。
首先,优化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一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内容、整体设计等各个环节,是整门课程的教学时间和计划的合理分配。课程标准也是教学实施的基础性参照。对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课程资源进行优化时,我们需要使得该门课程更加灵活,并保障工具软件可以在课程整合中发挥出作用,并适应软件版本的更新换代。
其次,选择质量较好的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教材,并完善好该门课程在课程整合中的网络教学环境。工具软件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工具软件版本更新换代较为频繁。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课程资源的特点来保证该门课程的建设可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并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环节,保障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课程资源建设可以在课程整合中得到合理应用。由于该门课程的特点,使得我们在进行课程整合应用时需要和网络相互结合,并了解最新工具软件的使用情况。此外,在课程整合中使用计算机实用软件需要辅助其他的教学资料,比如视频和光盘等。这样可以建立一个结构体系较为完善的虚拟平台,完善课程教学的环境,最终实现实用软件的完美应用。
最后,优化教案,并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资料,做好教学应用准备。课程建设的教案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体现,所以,我们需要优化好课程资源,并强化教学中的设计,其中包含教学的主要目的,教学的要求和重点难点问题等等。与课程相配合的多媒体资料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性环节,所以应充分的利用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课件来进行课程教学,使得实用工具软件可以在课程整合中进行应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课程资源建设在课程整合中的应用,我们需要从当前的高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出发,并充分了解课程整合的内在意义,同时根据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课程资源建设的特点,优化课程标准,选择好质量较高的教材,并做好多媒体教案,在保证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课程资源建设的同时,使其科学、合理地应用在课程整合中。
参考文献
[1]张人上.高校计算机实用工具软件应用选修课的特点、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48-49.
计算与软件资源共享 篇10
1 嵌入式软件
随着社会不断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由于嵌入式软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并且操作简单,深受计算机行业人士的喜爱。嵌入式软件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能够大大地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还能够避免软件产品中的问题及不足。在计算机软件设计的时候,可以以嵌入式软件的执行预测、缓存机制及动态分配为基础,优化计算机软件实时处理功能。嵌入式软件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主要是硬件处理及软件处理两方面的应用,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要以系统为支撑,然后通过程序员编写程序。在此过程中对多个任务进行同时处理的系统就是嵌入式处理器。嵌入式处理器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处理多个任务,并且还能够实时保存信息资源。嵌入式软件有两个优点,其一,由于嵌入式软件的模块化,它可以检测软件并且对其进行修复;其二,嵌入式软件可扩展软件处理器,在计算机进行软件设计和操作的时候,可以使用最低的功率进行,使嵌入式软件的优势可以最大程度地得到发挥,嵌入式软件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有着主导作用[1]。
2 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使用嵌入式软件涉及了多个领域,可以大大缩短软件设计中的时间并提高软件设计的效率。
2.1 原理
嵌入式软件和计算机软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区别,所以也就导致了嵌入式软件在计算机软件设计运行原理中存在差异的原因。嵌入式软件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预测指令、缓存机制及动态分配等功能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在保证计算机软件设计的操作基础上提高软件设计的安全性。虽然嵌入式软件和计算机系统有所差异,但是两者还有一定的相同点:在设计中都要考虑软件设计及硬件设计。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及程序编写系统,硬件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存储器、外设、处理器等。计算机软件设计中,是由应用程序对系统的操作进行控制,操作系统对程序的编程及硬件进行控制。另外,嵌入式微处理器是嵌入式软件的核心,如今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普遍应用的是ATg IRM9200处理器。在软件设计中,模块的设计是核心内容,它的设计质量决定了计算机软件设计是否可操作,也决定了计算机软件设计是否安全[2]。
2.2 开发步骤及设计
2.2.1 嵌入式软件的开发依据
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应用嵌入式软件的原理主要是计算机在处理紧急的软件时,嵌入式软件可以利用实时处理功能构建CORBA模型【3】。另外,嵌入式软件还能运用远程调控功能为计算机软件设计提供多种设计任务,降低计算机软件设计的时间,提高计算机软件设计效率及质量。以CORBA模型为例子,研究嵌入式软件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应用,探索嵌入式软件是否可以对计算机软件设计进行创新及完善。
2.2.2 开发步骤
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使用嵌入式软件,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软件的设计水平,优化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流程,进一步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使用嵌入式软件的时候,首先就要确定软件的开发流程,全面了解计算机中的软件及硬件结构,使两者能够分离,使软件不再依靠硬件,从而提高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应用嵌入式软件还能初始化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并格式化计算机软件中的数据结构,为了能够使计算机软件中的设计能够更加完善,可以直接对软件及硬件进行操作。嵌入式软件的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嵌入式软件的开发流程的步骤分为:(1)全面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的需求,并且对其进行分析了解;(2)根据计算机软件的需求,程序员就可以编写程序代码;(3)对软件性能进行测试,并且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能够优化计算机软件设计。由此可见嵌入式软件的开发流程是比较简单的,这也为计算机软件提供了可靠性的保障。在软件设计中,应该着重注意软件数据的初始化工作和格式化工作[4]。
2.3 嵌入式软件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应用
2.3.1 对计算机软件多任务进行划分
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软件可以保障系统功能的完善,并且还肩负着资源管理及任务间的通信责任。对软件的资源管理及任务通信进行实现的是计算机系统中的微内核,其也是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程序。应用嵌入式软件,就要对软件不断地进行优化设计及协调,并且优化嵌入式RTOS模型,使软件系统中的任务可以独立工作。
对计算机软件中的任务进行划分,需要将数据进行转换,之后再进行分析应用程序。影响任务划分主要是由于应用系统数据通信之间的异步关系,其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虑:(1)系统中的输入/输出系统。输入/输出系统中的驱动要以软件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及中断为基础才能够实现,其中应用程序就占了CPU大部分的空间,所以就要通过中断以此来提高计算机软件中的实时性及实用性;(2)软件系统内部功能。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的并行任务有周期任务、应用控制任务及用户接口任务等等,为了将这些任务合为一个任务,就要对任务的激活进行全面考虑。为了能够使计算机软件设计流程更加简单,可以使用同一种事件驱动,来提高软件的资源共享[5]。
2.3.2 存储映像布局及任务组织
在对系统应用功能划分为多个独立任务之后,就要对其进行组织,组织任务的方式主要是以各个任务之间的关系为基础进行的,这些任务的组织及管理功能与嵌入式操作系统有着一定的联系。另外,由于嵌入式操作系统并不完善,所以就要应用程序保存在Flash或者ROM中。为了之后操作系统可以正常运行,就要在组织任务的时候对其进行科学的安排,并且对计算机软件中的系统布局进行优化及完善。软件系统布局主要重点考虑存储映像布局和物理零地址存储器,系统在加电之后,可以在物理零地址上设置代码。嵌入式软件中的应用系统是由ROM启动,物理零地址可以存储计算机系统中的向量。此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简单快捷,能够提高处理器在调取向量的速度。
2.3.3 任务调度及实时性应用
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应用嵌入式软件,要重点考虑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性,主要分为两方面:(1)软实时性。主要是使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如果没有完成可以延迟;(2)硬实时性。主要是使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如果没有完成,则会有严重后果。所以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调度应该采用优先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指微内核可以根据系统中的紧急任务来对软件系统进行优先顺序的安排,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优先等级对系统进行划分,以使响应时间可以有效降低[6]。
2.3.4 初始化系统
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使用嵌入式软件,还要重点考虑对系统的初始化及执行。编写初始化系统代码是在嵌入式系统的微内核及硬件抽象层中的,主要是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及引导。与计算机软件系统不一样的是其并没有BIOS系统,所以,开发软件的工作人员就要设计方案来引导系统和编写初始化代码,对这些代码进行执行之后,再进行工作,比如存储系统的初始化、RAM变量的初始化及设置异常中断向量等等。最后再通过设置相应的指令来缓冲嵌入式软件系统,随后进入系统进行调度。
2.3.5 时钟通信及任务
计算机软件设计的时候要注重考虑时钟服务,在嵌入式软件中也有时钟,通常是以“lick”形式出现。所以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使用嵌入式软件的时候,还要设计计算机软件的时间,使其中的每项任务都有时钟,并且通过时钟来对其进行控制动作。在嵌入式软件中,大多都有信号、信号量、邮箱等,这可以使软件资源及任务通信和同步得到有效实现。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嵌入式软件在计算机中的应用也有较好的前景。通过以上描述,在计算机软件中应用嵌入式软件,使用分层结构进行设计,可以提高计算机软件的灵活性,还可以简化系统软件的设计过程。首先阐述了嵌入式软件的含义及特点,对嵌入式软件设计的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使用嵌入式软件的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行业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在此背景下,嵌入式软件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被人们广泛运用到计算机软件设计中。嵌入式软件具有专业性及实时处理的优点,将嵌入式软件运用到计算机软件设计中,可以使软件设计的流程更加简单明了,预防并及时解决计算机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整体应用效率。
关键词:嵌入式软件设计,计算机软件设计,应用
参考文献
[1]朱勇.计算机软件设计中嵌入式实时软件的应用探析[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8):66-67.
[2]马宇驰.计算机软件设计中嵌入式实时软件的应用探析[J].信息通信,2014,(4):104-104.
[3]张爱兵.计算机软件设计中嵌入式实时软件的应用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6):113-113.
[4]李禹松.嵌入式实时软件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应用[J].硅谷,2013,(18):37-37.
[5]章慧云.嵌入式实时软件在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12):184-185.
计算与软件资源共享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一、计算机软件课程教学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别是计算机教学中,有关技能的学习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样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实操性也比较强,更需要教师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就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内容基本上以软件教学为主线,而计算机专业软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教好这样的课程是每一位计算机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根据计算机应用软件课程的特点及实践经验,分享教学方法。
二、计算机应用型软件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1)介绍软件的作用与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学好课程的关键。对于计算软件课的第一讲,应该介绍学习软件的目的及其应用领域,适当展示软件成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信心,有必要再展示一些商业作品,让学生认识作品之间的差距,产生一定的压力,明确学习的目标。
(2)教学与实际的生活联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生活。以3ds max课程为例,教师应该让学生观看室内外建筑效果图片、影视动画、影视广告及片头等三维效果,结合所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分析制作,如单个物品的基础建模、建筑建模、室内空间设计的技巧、卡通形象设计的技巧、材质灯光的渲染技巧等。
2.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演示法。教师首先自己要熟悉所教的软件,然后进行详细的讲解与示范,且要做到简单、直接、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把理论性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
(2)分组教学法。根据学习兴趣、学习方向等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使之相互沟通、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共同合作,一起分析作品、完成作品。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一步的理解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各种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3)综合实训教学法。计算机课程不能满堂灌地讲解,一定要留时间与任务给学生自己练习,然后再进行问题的补充。在课程讲授结束后,学生掌握了基本技术和基础知识,这时布置学生一些综合的案例项目进行短期集中实训,将更多要求和技术糅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4)考核引导法。可以采取“平时成绩+作品效果”的考核方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纪律,加强学生对动画制作基本原理的认识,掌握动画制作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技巧与过程,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作品中具备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产生成就感和自信。
(5)实训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教师所安排的实训项目中去。如让学生设计班级积分统计,以及每月的各班积分报表的程序;为学校教务处设计实现学习成绩的查询和管理的程序;在讲解网页设计时,让他们为班集体设计网站、网页。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与这个软件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还懂得了这个软件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怎么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实践认识,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趋向完善,最终使得他们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使得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6)尝试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创造性很强、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3.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要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让其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在我国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受到限制,教师就应该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的天性得以解放。如在有些软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只是做一个引导者,让学生带着任务自学,这样可以让学生首先知道自己的不足,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就需要高校要加快计算机软件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社会紧缺的软件专业人才为目的,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实现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李静华.浅谈如何上好计算机实验课[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计算与软件资源共享 篇12
●信息策展
目前, 互联网的结构化、一键式互动以及社交内容策展都在快速发展, 这也迎合了大多数用户不再愿意将时间和精力花在原创上的心理。信息策展在多个行业是一种普遍现象。同样, 在教育软件与资源铺天盖地的应用场景中, 人们在网络上收集、组织和分享软件与资源信息的行为也变得炙手可热。拿来主义和实用主义也成为应用的主角。在国家统筹和政府倡导的各类优势资源行动中, 教师个人也很少去原创。在信息达到海量后, 就很需要能负责筛选和甄选优质信息的角色, 在教育软件与资源的大潮中, 教师个体自然以策展人角色在进行着自我的信息管理与应用甄别。从而形成当前软件与资源大潮中的一大主体应用行为。
在信息策展中, 教师会把与自己相关的所有应用都以自己最熟悉或最擅长的方式进行收集整理, 最终实现收藏或分享发布进朋友圈, 包括常用的网络地址、文件资料、软件资源、脑图思维、应用入口、公众账号、共享平台、通讯录、会议课题、圈子交流, 等等。通过信息策展和可靠的朋友圈传播, 使得有效的资源得以最大化利用, 也减少了信息收集与可用性甄别的时间。
●资源获取成本
当前的信息化普及环境使得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一个软件与资源的生产者, 教育软件与资源已不再是量少不精的问题, 而是多得让用户无从选择的难题。很多优秀的软件与资源仅在小范围内传播, 特别是重点学校及初创企业的优质资源更是知者甚少。由此, 一方面互联网上信息过多导致搜索、发现、咨询的时间成本太高, 另一方面用户也面对信息资源有效性的匮乏。网上软件与资源信息的分散成为多数普通教师的一大痛点。而共享为大众化的软件资源又因不符合个性需求很难深入应用。虽然信息策展模式解决了一些通用免费资源获取的难题, 但因人而异的个性化需求内容依然使得当前实际应用的资源获取时间成本太高, 各类网上应用商店或在线教育的收费资源, 使得教师的资源获取成本面临时间成本与财务成本的双重压力。
针对资源获取成本的问题, 有人提出可行性策略, 即日常积累并收藏, 关注有时代前沿发展眼光的公众刊物、自媒体、企业公众号等, 建立自己的工作人脉“专家圈”, 第一时间掌握最新信息并拓宽视野, 在应用时能有针对性地在第一时间获取所需的免费软件资源或收费资源的优惠活动信息, 最大化减少投入成本。
●软件鸡肋
在IT技术不断普及的大环境下, 教育企业的软件开发水平也与日俱增, 公司无论大小, 多数都号称能提供整套解决方案。这些大而全的解决方案因难以满足个性化整体需求变得“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 以至成鸡肋困境。在这类软件体系中表现了角色参与感不强、用户体验太死板、服务体系多维化、软件设计的创新应用理论模式与实践可操作性的脱节等问题, 反变成软件应用中的消费困惑。
在笔者印象中可初步罗列当前各类解决方案中包括的模块大致涵盖有:基础平台、建站系统、OA、数图、MOOC平台、在线教育平台、云资源库、网络教学平台、互动交流平台、网络教研、远程培训、音频视频会议、协同备课、校本研修、名师工作室、综合评价、练习评测、智能组卷、在线考试、研究性学习、学情分析、教师发展评价、教学归因分析、健康营养监控、校园一卡通及家校互动, 等等。
软件鸡肋是教育用户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有专家指出, 用户在规划时尽量不要选择大一统的所谓整体解决方案, 可根据不同应用寻找最适合自己需求的子应用模块, 用一个上一个, 并要求开发方提供第三方标准应用接口。由于教育领域的需求越来越细分, 越来越垂直化, 不可能由一家企业或一个单位完成所有的应用开发。因此信息化的最佳应用一定是聚合不同领域优秀子模块的局部应用汇总, 实现统一认证与标准接口管理即可。以当前流行的Bestsch智慧校园平台应用为例, 因为每一个应用功能均可实现独立的个体云服务, 同时也能实现第三方标准化平台的统一用户认证对接, 所以用户选择时可根据需要只选择其中的一个云服务模块, 不一定全选。
●软件资源重定义
信息化发展中因新技术与网络思维的触发使得各地有了创新实验的更好条件, 由此也激发了各类教育专家对教育的重新思考, 从而提出基于教育生态和未来课堂的若干设想。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 重新定义好学校、重新定义课堂、重新审视教育、重新发现课程、重新设计未来学校与未来教材、重新倡导立德树人的人文校园和绿色校园等均是大家思考的热点话题。在此背景下, 软件与资源也被重新定义成各种场景:软件与资源的采购安装变成完全的云服务, 学校或地方教育局主导的资源共建共享变成国家主导下的优秀教师一人一课的免费应用, 通用教育软件转变成个性化支撑平台, 大而全的优质资源转变成个性化应用需求的碎片资源, 传统课程转变成多样化的MOOC课程等, 这一切变化皆可浓缩成一个字:云。
在另一个层面, 软件资源的定义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理论思维而被赋予了更多场景应用的属性, 如北京十一学校的一人一课表和35中的数字化课程, 上海教委支持的TED模式学生汇演、上海大同中学CIE课程模式和市西中学思维广场等, 这些皆表现出学习者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并举的应用环境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它们不单纯是某些软件和资源, 也可以是思想是行动的数字化记录呈现, 或是一个集软件资源的场景整合体。
●教育轨迹大数据
信息化时代, 学习过程就是数据产生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内容通过一定的数据采集与档案管理, 最终可形成大数据轨迹曲线。通过大数据可以分析微观、个体的学生与课堂状况, 用于调整教育行为与实现个体化教育。根据数据曲线也可快速判定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及个人特质与悟性状况, 更好地制订个性化的教育策略, 真正实现对每一个个体的关怀。这就是教育轨迹大数据。当前, 上海部分中学引入的IMMEX互动训测平台和Aischool测评系统及思来氏课堂分析技术等正在做着局部的有效探索。
●“个性化”均衡
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曾指出:均衡≠平均, 均衡的状态是和谐, 均衡的目标是发展;质量的最终表现是有品质的特色, 是满足个体和群体发展需求的品质特色服务等。
针对各地都在进行的教育均衡发展规划, 笔者很认同李奕老师的观点, 认为在此基础上应该寻找教育均衡的“个性化”出路。应针对本地的环境与资源建立适度均衡的教育体系, 而信息化则成为最好的支撑条件之一。聚焦在软件与资源层面的体现便是:根据不同的应用能力与经济基础做好阶梯与批次划分, 进行差异化的软件与资源部署, 不宜按统一标准一刀切, 最适合当下发展的才是最好的。配套的软件资源可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实现快速迭代更新, 最终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应用差异, 从而有效助力教育均衡的整体性实施。
●教育微入口
以手机与平板为代表的智能终端的普及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更有效的设备环境支撑, 无线带宽的提速也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多样化发展, PC应用因为沿袭着用户的使用习惯及高配置依然占据办公教学的头筹, 微信、微博、论坛圈子、QQ群、单位邮箱、班级社区、学科网站群、微课专区、互动评测、作业帮助、论文批改等, 每个人或多或少地从不同的入口进入到自己需求的应用界面。
当一个人在越来越多的入口应用中切换时, 无形中降低了使用效率, 增加了时间成本。微入口应用本质上是指将用户的多个繁琐的常规应用无论是PC侧还是移动侧, 均以一种个性化自定义导航一步直达的方式呈现。
当前有一些软件可实现微入口的部分功能, 如浏览器的自定义网址导航功能, 数字校园软件中的收藏夹功能等, 这些基于浏览器或软件的应用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下应用, 更换了浏览器或软件还要进行导入导出等操作, 相对会比较麻烦。笔者见到有一款千云超极鼠的硬件入口产品可直接通过鼠标按键一点直达用户自定义导航页面, 且不需安装任何软件和驱动, 也不受浏览器与其他教育软件的限制, 确实方便了很多, 但不足之处是该产品目前还没开发完移动端的配套应用, 估计不出半年就应该能呈现双网 (PC侧与移动终端侧) 互动的应用格局吧。
●新专业能力
笔者在“教育能见度”微信公众号中读到沈祖芸老师关于教师新专业能力的专题文章, 很受启发。文中提到:过去, 教师只需要传递已有的知识, 而今天一线教师最大的挑战是必须不断应对学生已经拥有的知识;过去, 教师只需要停留在课堂, 他们非常明确要教什么, 而今天, 教师需要支持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并利用工具构建适合不同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过去, 不同的学生用相同的方式教, 而今天教师需要用差异化教学实践来包容学生的多样化。
的确, 发现适合的课程和资源是教师的新专业能力, 而能积累收藏并系统化分类展现学科相关的专题软件与资源也是当前教师新专业能力中要体现的基本功之一。我们无法预知未来, 但我们可以感知现在, 与其盲目地因循守旧做“蜡炬成灰”的炮灰牺牲, 不如做一个有新专业能力的幸福教师。
●资源垂直应用
当前的教育资源已呈现多样化和垂直化应用格局。在国家规划层面, 已包含有基础教育资源、民族双语数字教育资源、职业教育资源、特教资源和各类专题资源, 同时社会上有以北京四中网校、黄冈网校、新东方教育、好未来教育、巨人网校、学大教育等各类网校的高清课程教学资源, 也有教育企业研发的专题教育资源, 如《央视影像辞典》、《数字生物馆》、《中国通史》纪录片、《Discovery探索频道》纪录片、《BBC视频资源库》、《陶行知纪念馆》、NOBOOK虚拟实验室, 面向个人的“袁题库”、“作业神器”等, 也有各大出版社的专题网站资源, 如人教网、跨学网、天文数媒、人大数媒等。
在一定程度上, 资源垂直应用已经形成新一轮的应用需求格局, 教师不再局限于从无到有的素材资源及学科教学资源, 更多的会根据专业发展寻找权威的学术性资源和社会性资源, 如人大数媒的社科文献数据库检索和学者在线等。学生的课堂资源也会包括各类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各类电子期刊库等动态更新的文化资源与信息资源。还有大中小学生学习技术类的如Treehouse在线编程教育平台, 搭搭看_3D积木搭建平台等。
另外, 以i Pad教育商店和Google Play教育应用商店为代表的可运营型教育资源也因为教育市场的细分应用而成为资源垂直应用的一些热门入口。
●微阅读——微信碎片、自媒体与公众号
可以说有史以来, 没有哪一次带来的阅读变革有微信这样大的碎片阅读的冲击与影响力。而以微信为依托的自媒体与公众号的阅读更成为一种创作、分享与收藏的高粘度“学习”方式。教育碎片化资源在微阅读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反思。比较典型的微信自媒体与公众号有“教育能见度”“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及家长应用的“家庭教育之声”等。
后记:关于教育预言
乔布斯未来三大预言之一是电子科技将掌控未来教室, 并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取得丰厚的利润。同样, 原上海教委的倪闽景处长也于今年5月提出过教育信息化的8个预言, 即屏幕成为学习的主要介质、学习过程就是数据产生过程、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数字化学习产生全新学习模式、互联网思维注入课程创生、学习者盈利将成为可能、从提供资源到提供工具与平台、低结构成为信息化设计主导思维。面对这些教育预言, 我们已首先感觉到软件与资源的发展逐步从单纯的知识教学与常规管理型转变成能力思维、角色参与、碎片学习、即时评测的新型软件与资源平台的支撑融合体。教育预言也解答了当前关于开放性教学与传统封闭式教学争议的困惑, 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传统课堂, 在学生动手实践的可操作性条件及教师能力与师德传承的要求中, 都需要考虑教育的本位回归, 都需要在弥合学科边界的过程中关注“人”的整体发展。
【计算与软件资源共享】推荐阅读:
科学计算与工具软件10-07
计算机软件安装与维护07-11
应用软件与计算机硬件07-15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07-25
计算机软件应用与发展11-06
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与应用分析论文07-26
交互计算软件06-20
PKPM计算软件09-26
VB软件计算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