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通用12篇)
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 篇1
摘要:实施创新教育是21世纪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模式, 计算机软件尤其在系统软件方面由于国外技术的垄断, 使得我国只能跟着国外走, 缺乏含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因此计算机软件专业教育尤其要实施创新教育。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对高职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将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软件教育,创新,方法
一、精心设计软件创新教育过程
要实施创新教育, 首先要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精心设计, 安排好每个教育环节, 在每个环节中体现创新教育。就在计算机软件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教材等方面进行改革, 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要改革课程设置, 优化教学计划。计算机软件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理论够用, 注重能力, 引导创新”为原则。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 不强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 以专业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围绕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NET和J2EE两大技术平台为主线, 数据库平台以Microsoft SQL Server和Oracle为基石, 注重实践环节, 开设整周实训课, 训练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要多开选修课, 鼓励学生多选选修课, 增加有利于创新素质教育的课程, 如电子商务基础、政务信息化概论、网络概论、图像制作与处理等。设立创新学分, 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 如参加各种软件设计比赛、去软件公司实习等, 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为学生长远地接受继续教育, 适应软件技术发展的需要, 提供必要的基础。
其次, 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软件专业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基本知识和技术, 还要能用软件知识和技术进行创新设计, 设计出自己独特的软件产品。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尽快摆脱“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方法, 在宏观上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学生智力和能力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方法, 采取以重自主、重实践、重创新、重环境为特点的教学模式, 微观上采用分阶段、分模块、多循环的项目驱动方法。具体来讲, 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教学的起点, 教师先以具体的实例为切入点, 通过演示和分析, 介绍软件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然后要求学生对实例进行修改, 增加和拓展一些功能, 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激发学习兴趣;第二阶段是创新阶段, 由教师先布置阶段性项目, 在项目驱动下, 学生通过自学, 自己收集资料, 深入钻研, 独立创新完成阶段性项目。教师在设计项目时, 要考虑知识点的循环, 即后面的项目要利用到前面项目的知识, 在每个项目中, 知识也要步步深入, 层层递进, 达到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最后在课程结束时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综合性的软件项目,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 学生可以综合应用所学知识, 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设计出独特的软件作品, 然后在全班答辩, 相互交流作品, 切磋技术。在这个阶段, 教师主要起指点和引导作用, 所有工作由学生去发挥、去创造, 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创, 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此外, 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如多媒体、录像和Flash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还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 建立各种交互平台, 进行网上教学, 如借助教师网站、Email、BBS、在线学习考试系统、E-learning系统等, 把学习和创新过程从课堂延伸到课后。
再有, 在考核方式上也要以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原则推进改革, 要改革传统的考核内容和形式, 改变学生“一次考试定乾坤”的现状, 要实施过程性考核, 学生成绩的评定要考虑平时表现和创新因素, 并逐步加大这方面的比例。考试形式除了一张试卷外, 还可以是课堂机试 (电脑上现场编程) 、软件项目设计、软件公司实习报告、论文、实训 (实验) 报告等多种形式, 要通过这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实践活动来评定学生,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多样化形式, 如教师评分、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等, 使评价也成为学习的一种新形式。
通过革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 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实践者, 大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最后, 教材也是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教材是学生领会教学思想, 学习知识的载体。计算机软件发展迅速, 一般每三年左右知识就要更新, 因此, 软件教材的选取一定要注意内容的先进性, 其次看内容的组织和结构, 最后要看有没有丰富的程序设计实例和富有启发性、拓展性的实训项目和习题。这样的教材能把学生引入程序设计殿堂, 使他们能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程序设计。面向21世纪高职高专教材和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有一部分这样的优秀教材, 另外, 除教材外, 最好在教学时还补充一些著名IT厂商认证培训的内容, 以增强学生的职业资格能力。
二、建设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
(一) 确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即分阶段有层次地构建师资队伍梯队, 重点放在培养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队伍上, 要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 培养几个软件名师和一些软件骨干, 形成一支既懂专业理论, 又懂实际应用, 结构合理, 应变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二) 制定政策, 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 重点放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上, 学校要出资鼓励现有教师通过国内外进修、在职硕士、博士培养等途径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追踪专业新发展, 也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 派遣教师去企业锻炼, 或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工作, 拓宽教师视野, 增强教师对自己所教课程在实际中应用的认识, 提高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 从企业聘请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作兼职教师或出台优惠政策引进大软件公司的主要技术人员作为在编教师。
(四) 进行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 采用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研究教学改革, 进行创新教学, 想方设法在教学中启迪、诱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塑造学生的创新风格。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
创新思维基于实践始于问题, 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 除了要求他们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外, 还要努力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实践、接触问题、接触最新的技术。因此, 高职院校软件专业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 不但课内要有实践机会, 还可以有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 如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外兴趣小组、软件企业实习、学校的创新工程项目以及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等, 另外, 通过举办各种比赛, 增加实践机会, 如各种软件技能比赛 (数据库设计比赛、网页设计大赛、程序设计比赛等) , 也可以让学生参加社会举办的各种计算机比赛, 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 走校企联合培养之路, 与软件公司合作, 派遣学生去企业锻炼, 参与项目开发, 培养实际的创新思维, 这是最佳的实践活动, 一方面可完成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同时也让企业了解学生, 为学生就业创造机会;另一方面可为企业创造一定的产品价值, 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通过实践活动, 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激活学生每一个创新细胞, 挖掘其创新思维潜能, 发展创新能力。
四、加强创新基地建设, 营造创新教育氛围
实施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活动, 需要一定的硬件支持, 要建立多样化的创新实践基地。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如软件技术实训室、数据库技术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图书馆、校园网等, 要保证这些设施长期对学生开放;另一方面加强校外基地的建设, 设法利用社会资源, 与软件公司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使企业乐于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和设备, 让学生能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锻炼。要积极营造创新教育的良好氛围, 利用各种学术活动 (如聘请国内外计算机专家来讲学, 软件征文等) 、校园文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系要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要采取措施为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如投入资金购置先进的计算机设备, 为一些创新项目以立项的方式给予资助, 为创新活动中突出表现者提供奖励等, 也可在奖学金评定、优秀学生选拔等方面, 体现对创新的要求, 加大激励作用和政策导向。
总之, 软件专业创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 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 通过教学改革, 营造创新气氛,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只有依靠创新教育, 不断培养创造性人才, 才能使我国的软件技术水平尤其是系统软件方面强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创造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软件, 为中华民族争光。
参考文献
[1]韩振宇.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J].农业与技术, 2004, 23 (6) 30-33.
[2]赵居礼, 王艳芳.高职高专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思路[J].教育与职业, 2002, (15) 12-16.
[3]马永涛.浅议高职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计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6 (11) 50-53.
[4]赵刚.谈高职软件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现代技能开发, 2003, 5 (9) 25-26.
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 篇2
计算机软件专业实习总结范文一
一、实习内容
公司Game游戏平台功能增加和代码优化,公司游戏频道SEO搜索引擎优化,为产品人员提供数据(写PHP脚本从已有MySQL数据库中获取数据)
实习时间:
_
实习公司:_x
二、工作经历
刚进公司的前一个星期和客服部门、运维部门接触,旨在熟悉公司网站的运作。
第二个星期开始回到各自所在的组,进入正常工作任务,没有专门的专业知识培训,仅在第一个星期由客服部经理介绍了网站的各个功能和用户反馈后台信息的查看。
虽然没有专门的专业知识培训,但是每一位实习生都会由一位老员工带着,在任何时候你遇到问题都可以问你的师父。
带我的哪位师父人不错,没有我问他问题他都认真的教导,我手上做的所有需求也是他分配的。
刚开始不熟悉公司的开发流程,弄了二三天才明天SVN版本控制。
三、经验总结
1、动手写代码前认真阅读需求
我们的需求可能来自产品、测试、客服、运维,也有可能是自己组的,不管你的需求是来自哪里,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认真阅读需求,先不要急着写代码,看完需求后想想实现这个需求有没有技术上面的问题,如果有问题再和你的同事讨论;没有问题后你才开始写代码实现需求。
2、沟通非常重要
我们对需求的认识可能和提需求的人有一定的差别,在做完需求后一定要将提需求的人和测试人员拉到一个群里讨论,看是不是提需求的人想要的结果。我刚开始做完第一个需求的时候,都是单独拉一个窗口分别和产品、测试人聊,这样的话不仅很累,而且在需求上线后出现了问题也没有人证明提需求的人和测试人员都同意上线了的,那么最后的责任就在你。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这些人员拉到一个RTX群里交流,交流的时候尽量将问题描述清楚,如果在RTX上不好描述,那么就走到那个人位置面对面交流。沟通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
3、先实现需求再优化需求
我第一次做需求的时候,记得是新增一个后台功能,师父要我做的时候走后台框架路线,我之前在学校都不怎么认同用PHP框架来开发,因为它在第一次访问的时候要初始化很多系统资源,但是我手上的这个需求并没有多少代码,走框架的话明显有点浪费。纠结了半天被师父批了一顿,说后台的功能,就网站运维的几个人再用,根本没有比较考虑性能的问题,并且走框架的话非常容易维护!所以,在你做需求的时候如果需求不是很多人用的话先实现了再去考虑性能的事,毕竟这样的功能是要尽快上线的,不要将时间浪费在这些个没有必要的考虑上!
4、做需求尽快做完
很多人认为在软件公司就得加班,其实不是这样的,加班是因为手上的需求没有在指定的时间内做完。所以,接到每个需求都尽自己最快的速度完成,这样才能保证自己尽量不会加班!
5、操作线上的数据要非常小心
最后一天实习的时候我手上还有一个小需求,在前一天加班完成得差不多了,本想在实习的最后一天上午就完成,但是因为自己完成心切,一不小心在写SQL 语句的时候忘写了where条件,导致整张数据表里的记录都是一样的了!后来找DBA恢复到之前的数据,弄了1个多小时才恢复过来!后来DBA教导:在写带条件的SQL语句之前先写where条件然后再写语句的其他部分。
四、总结
刚进公司的应届毕业生要不断的学习,多多和老员工交流,特别要锻炼交际能力。在越到程序Bug的时候不要慌张,掌握一些常用的调试技巧很重要!
在将代码提交到SVN版本库里之前一定要比对和上一版本的区别,确定没有任何问题之后再提交,不然出现代码版本问题,可能会影响很多人开发。
在将需求送测之前一定要自己先测试通过,没有任何问题之后再交给测试人员测试,不然出现很多问题反反复复送测,不仅自己烦,测试人员也会抱怨的。
总之这2个月的实习在公司学到了很多,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也感受到了软件开发流程的严谨!
计算机软件专业实习总结范文二
一、实习的性质、目的和意义:
进大学生活的最后一个年头,站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那个向往已久的工作社会,我们的心已经开始飞进那里。我们高兴、我们兴奋,因为我们终于可以在这个巨大的舞台上展现自我,但我们还需要时间去了解这个社会。为此学校给我安排了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我们机自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列入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基本生产的感性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扩大知识面;同时专业实习又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业务能力及素质的重要渠道,培养当代大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产业状况、了解国情的一个重要途径,逐步实现由学生到社会的转变,培养我们初步担任技术工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体验企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这些实际知识,对我们学习后面的课程乃至以后的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基础。
二、实习的岗位及工作情况介绍
1、实习单位简介
实习单位沙井柏盛制品厂于2007年9月份建立,而后被美国Avery Dension 合并,计划于2008年5月份正式成为Avery Dension的一个子公司。艾利丹尼森公司的四大产业为:压敏胶及物料、零售资讯服务、办公室用品、其他特别业务。本公司主要从事Avery Dension公司四大产业中零售资讯服务中的印刷业务及织物、标鉴的生产。Avery Dension是美国《财富》500强公司之一,在压敏技术及标签系统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公司业务分布在全球39个国家,拥有两百多家制造厂和销售办事处,员工22600多名,2005年报告公布的总销售额达55亿美元。Avery Dension公司的价值观是:真诚合作、客户服务、团队精神、追求完美。
2、工作岗位介绍
我的岗位为电脑程序编写,即用filemake软件编写能调用资料库中的信息的程序,然后再用VB软件编写一个能将filemake中所调用的信息导入到indesign软件并实现某些功能的引擎,我工作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
(1)、了解各类单的特点,学会看单,做到能看懂单、熟练的区分各种不同的单,对于单中出现的错误能作出立刻反应,知道经常出错的出地方存在哪些地方。
(2)、熟悉做单的流程,对单中各类信息在一看即知,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现存的做单程序存在的缺陷要熟悉,并尝试着寻求解决方案。
(3)、学会使用filemake软件及VB软件编写出能满足与客户要求相符合的程序。
三、实习内容及时间
当我在向沙井柏盛制品厂投出我的求职简历时,我并不知道,这一份简历会把我带进一个怎样的世界,我将走上一条怎样的路。心底的自信强溢在脸上,又带着那样的迷惑,不安和好奇,参加过三次面试,见到的始终是充满干劲的脸。我获得了参加公司培训的机会。也曾有过很多故事,但命运还是让我走近了你,柏盛,走近了你,也更让我充满了向往和渴望。
从我走近柏盛公司,我感觉一股呼唤的力量,引导着我往前走。走近他就意着新的生活又要开始,我怀着无比敬佩的心情走了进来,而随后的工作生活对我的人生有一个决性的改变。
公司的生产流程为接到单,根单上客户的要求进行排版,确认排版无误后出菲林,用菲林加工出印刷模板,最就是印刷出货。而的任务在于写好排版的程序,这就要求我对单及排版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在这一关键的地方出,损失很大。为此在这些天我以下的安排。
我的工作电脑程序编写:主要任务有学看单、做单、编写程序。
1、实习第一阶段
其中10月13日到10月22日,我主要用来学会看懂单。教我的是一位年纪大一、二岁的同事,先与我说了一下要点,然就让我自已看,遇到不懂的就问。初次接触单,发现它并不像课本那样的有条有序,许信息夹杂在一起,令人眼花缭乱,而且以有不同的种类,要做到随便一看就知是什么单不下点功夫是不行的。我知眼高手低是一个通病,于是接来的几天我就踏踏实实的坐在哪里认真的看单,熟它的大致结构。令我感动的是每当我我有一点不明白的地方,他都会不烦其劳的与我讲清楚,直到我弄明白为止。在我坚持不懈的努终于适应了单中的变化,他的脸上也有了笑容。
10月24日到11月4日,熟悉了单之后,我也成为工作之中的一员,开始检查别做的单。在这一段时间里,主要任务有巩固之前所学的,对常见的错误要一看即知,并养成认真仔细的工作作风。由于有前面的成绩,我有点飘飘然,查检查单的时候不再那么仔细,认为检查单没有什么困难。结果,由于我的粗心大意,一个简单的错误让我给绕过去了,幸好有同事在一旁指出没酿成大错。对此我作出了深刻的检讨,主管对此只是语重心长的说:“知道错了就好,以后要仔细点。”
2、实习第二阶段
11月7日到11月11日,现在我通过了前一阶段的学习,可以进做单环节。现在的任务是熟悉做单的流程,了解印刷排版的相关知识,对单的信息要敏感。我学习方式是坐在一位同事身边看他做单,他一边做一边教,把做单的工点给了我。我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他请教,直至对做流和非常熟悉之后,才算是合格。有了第一次的错误之后,我就变得更加的小心,所以在其后的工作中我都有保持谦虚的心态。在种状态下我进步很快,花了比别少了将近一半的时就达到目标了。
计算机软件专业实习总结范文三
参加计算机实训,虽然时间紧,学习任务较多,但是的确是从实际培训出发,做到了通俗易懂,由浅入深。通过实训,我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了中文Windows XP 及Office XP,学习了WindowsXP的操作,Word 的操作,Excel的操作,演示文稿Power Poind的操作,以及网页的制作,电子邮件的使用,信息资源的整理与发布。本次实训时间虽然很短,,但对我来说确是受益非浅。这次实训为我们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我们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断提高和成长。并能在以后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老师介绍了我们用到的办公软件等常用的几种软件在应用技巧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并针对大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点、讲解。相信经过这次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使用这些软件肯定能够得心应手。虽然这次培训的时间很短,但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心,对于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总是一遍遍地讲解,这让我很受感动。在与同行的相互学习、交流中,我收获颇丰。
为了使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我要经常与同层次同专业的学员组织起学习兴趣小组,大家在一起交流讨论学习问题、体会、经验。并由学习好的学员带领大家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遇到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可以让自己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而对帮助解答问题的同学来说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另外要充分利用网上答疑时间,在答疑前做好准备工作,对学习中的疑问事先有个总结,以便在答疑时能有的放矢。
实训让我进一步了解了计算机的硬件与系统软件的安装,维护知识.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景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并让我们自己积极动手操作,结合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使每个学员得到了一次锻炼的机会.尤其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老师的一句话:“学习计算机就要多动手,不怕出错!”
其次,学习了几种软件的应用技巧,同时也学习了一些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如下载音频、图片资料)经常出现的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次学习,一定会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计算机运用的得心应手.为了提高大家的认识,老师不仅采用实物演示的办法,而且还为我们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来为大家讲解有关的知识,介绍了一些平时我们很少用到的方法,对我们今后自己的操作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这次培训,明白了要多了解了相关知识,读思考,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学以致用,计算机网络使学习、生活、工作的资源消耗大为降低。我们是新一代的人用的都是高科技,也随着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高科技的,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不过有时也要动我们的脑子,要个人亲身去体会,去实践,把各项命令的位置,功能,用法记熟,做熟。提高我们整体的知识,打好基础。同时学到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和其他人员之间的交流。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老师来帮助解决,这样使得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学习,巩固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培训,因为计算机知识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
我相信在更多的学习机会中,我们懂的也会越来越多。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每个人应不断地加强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经过几天的学习计算机的过程,我感到了学习的快乐,也尝到了成长的快乐,这就是学习并快乐着吧!
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软件专业;实训;实践
人才培养层次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软件产业核心竞争力趋弱等是计算机软件产业存在的众多问题;难以招聘到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是企业遇到最大的人才问题,它已经严重制约了软件产业的发展,导致了计算机软件产业核心竞争力变弱、增长变缓,严重影响了软件产业的良性发展。
高职院校软件人才输出类型多为中等偏低层次职位,这也是很在的需求,很多人应聘,但,符合企业要求、招来即用的人少,新入职的人大都要经过企业的再次培训才合用。众多企业反映,高校的毕业生与企业的需求基本无法无缝对接,更不用说学校里可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级人才。如何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合用的软件人才是高职院校软件专业学科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
1.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实习实践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1.1计算机软件专业实习实践环节薄弱,理论教育内容未能紧跟技术前沿
当前高职院校日常教学的传授知识一般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多理论、少实践,特别是最新IT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够多。实习实践主要靠上机和课程设计,与现实具体工作中的软件开发没有紧密联系。实践教学环节存在内容较窄、比重较小、形式较少的现象,致使学生虽经过几年的学习,却仍然不够了解软件开发的详细流程。
企业对于高职院校教育不满意的是应用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学校好比是生产“毛坯”的工厂,然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千变万化的,必须将这些“毛坯”重新精雕细刻,以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
1.2专业教师实训、实践水平不够
大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软件专业,从管理者到专职教师多是学院派出身,一直从事计算机等相近专业的教学研究。他们很多在学术界颇具建树,但真正的软件行业工作经验匮乏。而且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与企业的需求脱节,没有真正懂得企业年需的人才标准。如果管理者和专职教师无企业经验,就很难懂得软件产业的发展规律,同时对软件产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也很难理解,设计出符合产业要求的培养模式及做好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教学工作都是有难度的。此外,计算机软件专业的管理者和教师的国际化水平过低,与国际相关机构关系不够密切,就会使得他们对软件领域最新应用技术掌握不及时,展开国际化交流和合作不够轻松或顺利,亦不能学习先进的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的经验。
2.探索软件专业实习实训教学新思路
2.1校企合作,以项目实训方式推动软件专业的教学改革
与企业建立持久的战略性合作关系。挑选有需求的企业,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同其合作建立“远程系统”。通过远程网络讲座形式展示企业文化、风采,加强校企间、学生之间的联系,树立企业知名度,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奠定基石。
2.2引进双师型教师,指导学生开发软件工程项目
创造条件,在一体化实训室进行软件工程类实训,聘请企业的双师型专家定期来校指导实训,利用课余时间通过E-mail、腾讯QQ或MSN等通讯工具与同学随时进行网络交流,及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解答。
2.3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大政府在计算机软件教育和培训上的指导和牵引
政府利用多种行政手段,对计算机软件人才的培养、培训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引导。通过政府的介入,创新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培训的管理体制,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制定合理有效的奖惩制度,搭建“产、学、研”沟通平台,引导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培训的发展方向,形成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培训井然有序的竞争格局。
对于企业,不能总站在人才培养链的终端,一味的对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持指责批评态度的状况。引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课程设置、实训操作、实践环节等多方面聘请企业专家参与,使企业全面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的过程,争取校企共赢的合作。
2.4加强计算机软件人才的外语能力培养
现今软件行业对外语的要求主要是英语和日语。英语作为计算机软件业中的国际通用语言,欲了解国际上计算机软件先进技术的走向,掌握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抑或与国外同行进行技术交流,在工作中能够熟练利用英语解决问题,进行国际交流,必然的要对英语的听、说、读、写熟练掌握。大部分员工都是从工程师的岗位做起的,即便是初级的编程人员也需要经常阅读和写作大量的技术文档和E-mail,且要更好的完成项目,还须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想法,因此计算机软件行业对工程师的英语能力要求比较高。
2.5加强师资、教材和实训基地建设的财力支持
师资和教材是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培训的重要因素。学校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努力提升专业实训建设。
师资方面:联合知名培训机构和企业开办软件师资培训班,通过企业软件开发真实案例,让高校教师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对软件开发技术、开发流程的了解。另外,聘请业内优秀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或课程设计、有计划的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到软件培训机构或知名企业学习,还可邀请有软件企业真实项目开发经验的专业人士来校承担部分实训或培训课程;鼓励专职教师外接软件企业的项目;聘请企业优秀开发人员为软件专业的客座讲师或荣誉顾问。
教材方面:鼓励专职教师同软件企业专业人士共同开发前沿的、实用的,且基于软件工作过程的相应教材,建议高职院校加大专业英语学时分配,以求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专业英语水平。
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不断扩大实训基地建设规模,并严格实行动态管理。
2.6师生共建软件开发团队
实训类型一般有:课程实训、验证实训、操作实训、综合实训、岗位能力实训、毕业实训,其中课程、验证、操作实训为基础性实训,完成较低层次的目标;综合实训、岗位能力实训、毕业实训为高级实训,完成高层次的总目标。 当基础性实训完成后,就要进入综合实训阶段。
鼓励完成基础性实训的高年级学生与教师一起成立软件开发项目组,为学校或企业开发出实用软件和课程网站。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尽早的感受到“项目”的魅力,开拓视野的同时增加学习兴趣。
3.结束语
实训、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软件专业实训、实践教学目前还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在高职院校完成了设备在更新换代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对实训教学的过程、方法、模式、方案等的探索。本文分析高职院校软件专业实训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的几点建议旨在推进其建设步伐,但高职软件专业实训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工作还是比较艰巨的。[科]
【参考文献】
[1]刘富祥,赵国栋.地方高校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的困难与对策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
[2]李建林.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课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8.799.
[3]李军,李明晓.校企合作-以项目实训的方式加强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5).
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 篇4
随着我国各行业信息化的大力推进社会需要更多的软件人才, 各个院校纷纷开设软件专业, 力求培养相应的人才, 高职院校也是如此。然而对于专业的设置基本相同, 使用学术型教学体系,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中心, 实验、实习只是作为辅助手段, 这样势必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二是每门课程过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 理论学时过多, 实践性环节不足, 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结果造成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社会却面临人才短缺的矛盾, 国内有关教育专家已意识到这种困境, 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主流为从国外引进教学模式。然而盲目引进这些国外的模式, 给我国软件专业的教学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1.1 国外的教学体系不能适合我国软件专业教育的现状:
a.国内、外IT行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按国外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与我国市场的人才需求仍有差距。b.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师资一般为学术型, “双师型”教师不多, 导致从国外引进教学体系后并不能完全保证教学质量。c.国外的ACCP和NIIT教学体系可能更适合培训, 如原样引进到高职教学中可能效果不太好。
1.2 增加教育的成本:
从国外引进ACCP、NI-IT或ATA课程体系, 每年每位学生要向国外有关部门支付约2000元费用, 从而使很多学生无法得到教育。另外从国外引进的教学体系如何与我国的高职教育有机结合值得进一步研究。
2 分析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培训目标的定位
我国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有一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换句话可以说培养的是一线“员工”, 软件专业也是如此。从就业情况来看, IT行业需要的人才呈“金字塔”型最低层的是“生产第一线”的编程人员, 约占软件开发周期中总人数的60~70%;中间是从事项目设计、测试设计的人员, 约占总人数的20~30%;处于最顶层的是分析人员。高职院校的培养重点应是“金字塔”型中的最下层, 即编程人员。但是目前我们发现, 我国IT行业的人才分布存在一些问题:a.软件行业中“中级”人才过剩, 而高端人才和低端人才却不能满足需求, 如系统分析师、项目技术主管、软件编码程序员等都严重短缺;b.大量本科甚至硕士等技术人员冲杀在IT行业编程的第一线;c.当前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 即目前高等院校正在大力培养的中高端人才已经过剩, 而对国内软件产业实现产业化起决定作用的处于“金字塔”底层的从事软件编码的程序员不太关心。因此我们认为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编程人员。
3 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能力模块分析
针对社会对我国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的需求,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 发现作为生产第一线的熟练编程人员必须具有以下方面的能力:
3.1 软件设计开发能力:
熟悉VB.NET、ASP.NET、C#等主流开发工具, 能在严格的软件开发流程下进行软件开发,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精神, 有良好的文档习惯和编程风格。
3.2 网络应用能力: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 能很好的从事网络程序设计, 具有网络应用程序设计能力。
3.3 数据库系统开发与数据库管理能能力: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知识, 熟悉My SOL、SQL SERVER、ORACLE、DB等国内常用数据库, 熟悉数据库的设计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
3.4 良好的自学能力:
程序员, 应必须具有更新知识、自我提高的能力, 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点上, 高职院校的教育应与一般职业培训严格区分。
3.5 良好的英语能力:
英语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语言, 作为编程人员, 良好的英语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 否则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编程人员。
4 我国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4.1 课程体系设计原则
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专业课程体系来体现,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必须针对相应的市场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进行设计。其思路就是将目前以“学科”为主的教育模式转变为以“职业需求”为主的教育模式, 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中心。因此, 必须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a.就业导向原则, 即专业课程应为学生进入“职场”提供相应的能力;b.实用性原则, 课程内容要贴近社会需求, 这也是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客观要求;c.选进、灵活性原则, 跟踪最新技术, 站在科技最前沿, 课程内容要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行灵活调整, 教材要及时更新, 既要知识够用, 又要有一定的发展潜力。d.改革应始终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 这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总线, 课程体系中单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始终指向这个目标。因此, 课程体系实质上是目标体系的实现。应根据培养目标来决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并增设与岗位联系、认证结合的专业模块, 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
4.2 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根据以上原则和能力模块要求, 推荐以下课程体系设计方案, 整个方案中, 根据能力模块划分为对应的五个课程模块。
5 改革我国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教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施教对象, 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主要以知识的传授为特征,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 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学生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无法培养出满足企业要求的具有高级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所以, 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推行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如讲解软件公司的实际软件开发设计文档为案例, 讲解软件工程的概念和软件设计方法。又如讲程序设计课程时, 以学生容易理解的小型项目为案例, 把相关的知识点溶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 层层推进项目。通过对问题的深化或功能扩充, 来拓广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案, 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6 改革我国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的考试
考核的目的是对学生知识与技术掌握的评价, 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评估。考试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也起着引导作用, 是高职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过去考试主要以笔试为主, 考试内容主要为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从而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 造成高分低能现象。对于软件专业的专业技术课程, 传统单一的笔试考核模式已不再适应了。应注重过程考核, 一般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并举。a.平时考核。与传统考核模式的区别在于:平时考核的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考核的形式是多样化的, 考核的内容除知识点外, 还包含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学生完成课程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方面, 是对学生的全方位的考察, 是一种更科学的评价体系。当然, 在平时考核中, 如何准确地把握评价标准?如何合理分配各方面的分数比例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b.答辩形式考核。实践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 考核的重点应该放在对学生把握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诸多方面的能力上面。实践证明, 通过答辩, 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 同时, 通过答辩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 也能较为准确与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c.操作技能测试。对专业技能和实践实训模块的测试则采取机试+面试的方式, 一般在考试前一到二周布置大量的设计模块, 由学生自由选择并完成, 然后由考评小组对学生的设计或作品进行评级。为防止学生相互拷贝, 考评小组要对每个学生提出几个相关问题进行面试, 这样虽然麻烦, 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操作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重点介绍了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的定位与方法。
计算机软件专业调研报告 篇5
调研报告
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在过去的一些年里,计算机软件专业通常是一所大学中比较热门的专业,是不少优秀考生的首选。同时,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生在理论基础方面比较扎实,按理说也应当是用人单位的首选。但是不少用人单位反映,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生虽然了解的知识很多,但是许多毕业生存在着动手能力差、缺乏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等问题。
一、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宏观背景
目前在我国各种各样的大学、学院或学校都设置了计算机软件专业,各学校在办学模式、专业建设及教学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当前和今后若干年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社会对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的需求是由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软件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计算机软件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的,每年大约需求100万各种类型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大专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行业的基础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从事一些开发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例如,主要从事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
二、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对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人才的需求
全球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产业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性产业。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个人电脑普及率已达到每百人2.57台的水平,个人电脑的年销售量已超过900万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市场。我国互连网用户已达6800万,占世界第二位,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已达2572万台。总体上看,我国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具有快速发展的条件。
根据对广州拓思软件公司、珠海同望科技软件公司及深圳多尼卡公司调研,以及社会岗位对计算机人才要求的分析,基本情况如下:
1.目前从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来划分,大致上可以将计算机人才分为以下三类:
(1)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在攻读更高学位后)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新一代计算机及其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从事工程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对他们的主要要求是技术原理的熟练应用(包括创造性应用)、在性能等诸因素和代价之间的权衡、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等。
(3)从事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软件及硬件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配置和维护。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来,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对第(1)、(2)类人才的培养已有一定的基础,而对于第(3)类人才的专门培养则是非常薄弱的。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结构。而我国目前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的结构呈橄榄型,高级计算机人才和初级计算机人才都比较缺乏,尤其是从事计算机行业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
2.企业在招聘时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期望
在现在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竞争条件下,市场出现了某种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企业在招聘新的员工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IT企业中,被排在头三位的专业技能则分别是: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能力、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能力、网络管理和维护能力,此外依次需要具备数据库知识和操作系统知识。
3.用人单位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观点
如今许多企业都关注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专科毕业生仅仅掌握已有的专业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综合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专业素质。除了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外,毕业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被许多企业放在了考核首位,其次是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和项目经理都表示不愿意要那些频繁跳槽的求职者。可见,价值观的问题已经排在专业技术问题前面了。
今天,以学习能力为代表的发展潜力,成为用人单位最关注的素质之一。同时企业要求人才能够学习他人长处、团结合作、共同发展,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以我为中心、盲目自以为是”的弱点十分明显。
三、对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建议
1.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改革
目前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与文化素质为目标,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计算机技术基本的应用、开发的能力。
但有些课程的内容只是普通高校课程的简化,理论知识讲述多了一些,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技能训练不成体系,力度不够,对职业素质的教育(如吃苦耐劳、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尚没有得到全面的实施。
2.强化学生就业指导
在我国,无论是普通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的学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要为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培养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人员,使其能够对毕业生进行全面系统和个性化的指导,并做好学生毕业后的职业介绍和就业推荐工作,拓宽就业渠道。职业院校在强化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应做好以下三件事:一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程设置中除基础课、专业课外,应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队精神)和行业规范、国际标准教育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培训就业技巧,规范就业流程。职业院校要设置就业指导机构和专职的就业指导员。从学生素质教育课入手,培训学生的应聘技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计划的、渐进的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行业和企业的现状与需求,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三是提供就业渠道。职业院校一方面要建立校企挂钩或校企结合的机制,一方面要形成适合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学生就业推荐模式,建立和疏通学生就业渠道。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普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都设立了计算机或电子信息类的专业,建立了计算机教室和计算机网络,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课
程。教育部制订了全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指导纲要,全国中小学校都将逐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为我国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
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 篇6
【关键词】软件专业 教学 竞赛平台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33-03
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作为一项全国性的竞赛活动,目的是为推动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促进软件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向软件行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探讨这一竞赛平台究竟给软件专业教学带来了哪些积极的作用、如何促进专业教学等问题,对专业教学的改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安排模块化,连贯性不强
表1是计算机软件专业主干课程的安排情况表,表中看不出专业课程的教学主线,更看不出学生应该学习的主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第一方面,第一个学期程序设计基础,第二个学期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学期C#程序设计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占了三个学期,且还开设了不同的语言,导致学生在编程入门基础学习无所适从。第二方面,第二个学期的课程共有4门,学时都差不多,第三个学期除网页动画设计外,其余4门课程学时也差不多,课程杂,体现不出技术主线和学生软件编程知识能力的逐步培养和形成。第三方面,课程模块化,连贯性不强。看不出第二个学期的所学对第三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有什么帮助和知识技能的积累。这样的课程安排违反了学生学习软件编程开发技术的认知规律,导致学生学习不系统,在实践操作时无从下手,最简单的程序都写不出来。同时也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打击,觉得自己很差,失去学习兴趣,以后上课就开始不听,接着就是听不懂,最后干脆旷课在宿舍玩游戏的恶性循环局面。
表1 软件专业主干课程安排表
(二)缺少让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成就感
首先,计算机类专业不像艺术类等其它专业那样具有很强的现场观赏性,没有很多竞赛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针对软件专业学生举办的竞赛仅有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作为国际性大赛,ACM不分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难度比较大,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参加。因此,行业社会就缺少让高职高专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自我展示专业技能水平的舞台。其次,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多,衔接性强,难度大,很难像艺术类等其它专业那样,单独学习完一门课程就可以设计出精美的作品。软件专业的学生需要学完很多门课程后,经过不断的动手编程实践,积累一定经验才可能设计开发出相应的程序作品。所以,在专业教学上没有举办过学生作品展,更不用说举办学校层面的作品展。缺少了行业社会和学校两大重要展示平台,学生在学习上很难找到学习成就感。
(三)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缺少对拔尖学生的培养
由于招生政策的问题,高职学生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特别是补录的学生,在基础和学习能力上与正常录取的学生又有一段差距。而在正常的专业课堂教学活动中,面向的是大部分学生,因此,在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和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兼顾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这样,无形中就降低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度和教学目标的高度。而后果就是导致少部分拔尖学生在课堂上“吃不饱”,不能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内容,不能提高并达到自己应有的专业技能水平。
二、利用全国软件大赛竞赛平台促进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的优势
参加竞赛实践证明,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能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较好的解决上述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通过竞赛培训引导,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为兼顾大多数学生学习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安排上就多开设些相对容易掌握的技能课程,让在编程方面可塑性不强的学生能掌握一些其他专业技能,增强这些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参加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按竞赛考纲的要求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全程辅导,对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在专业教师的辅导下,学生可按竞赛知识技术路线进行系统有效的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便可以入门编程,找到编程应用于实际的快乐。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根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和多方获取学习资料,利用课余时间刻苦钻研,多做多练,积极促进了教学的教学工作,很好的弥补了课程安排和课堂教学上的不足。
(二)搭建让学生展示自我技能水平的舞台
以参加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为契机,首先,在选拔参赛选手时,就建立了一次学校范围内的、让学生自我展示专业技能水平的机会。在校内设置选拔赛,只有在选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选手才有资格报名参加全国比赛。其次,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再次搭建了一个全国性的大舞台,让高职软件专业学生能有机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同台竞技,真正检验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全国同行中处于什么样的水平,看清自我,找出差距。同时也给他们指明了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激起学习的热情。看到这个大赛平台给学生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促使了教师积极地在教学过程中搭建学生专业课程作品展。在学生学完相关课程后,给他们布置相应的工程应用项目,然后将作品以多媒体展厅的形式尽可能更开放地展出。以此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并从中找到学习的成就感。
(三)推动精英学生的培养
培养高水平的毕业生是打造一流高职院校的前提,兼顾大部分学生的传统课堂教学,很难满足精英学生的学习培养需要,无法实施因材施教的适合高职学生培养的教学方式。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恰好给精英学生的培养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通过参加此项竞赛,能额外得到老师的培训指导,进行更多专业的技能训练,同时他们能与来自全国的选手比赛交流,一是方便老师发现自己学校的精英,二是方便学生找到自己与其他选手之间的不足。此外,本大赛有很多知名企业参与,获得大赛全国一等奖的选手会直接被这些知名企业录用,在企业资深工程师的指导下快速成长,成为学校的“品牌”毕业生。
三、利用全国软件大赛竞赛平台促进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1.积极探索学科竞赛模式的创新。以全国软件大赛竞赛组织为切入点,引入更多的学科竞赛,组织更多形式的学科竞赛方式。据调查,扩大招生规模后的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喜欢娱乐性强的学科竞赛,不喜欢传统方式的学科竞赛。因此,需要在竞赛形式上下功夫,创新竞赛组织方式,找准学生的参赛兴趣点,提高学生的参赛热情。如各学校可根据自身的专业办学特色,举办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竞赛,如网页设计大赛、创意创业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动画制作大赛、计算机组装大赛等活动,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和创造能力。
2.建立学科竞赛的保障机制。完善的竞赛保障机制,是学生得以安心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前提,是老师安心指导创造佳绩的保障,良好的竞赛保障机制是鼓励学生参加种学科竞赛并取得成绩的重要前提。首先要有良好的赛项宣传机制,让每位同学务必知晓比赛通知。同时深入学生宿舍宣传,并通过赛前动员会等手段鼓励学生参赛,扩大比赛的参赛人数。其次,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学校提供专门的比赛训练场地和训练设备,相关经费和政策支持,使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无后顾之忧。最后,对每次参赛进行经验总结,提高各种比赛的竞争力。
(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职学生不喜欢照本宣科的纯理论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喜欢通过实践的方式去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学上应采用案例教学法,将理论知识传授通过案例去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积极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2.将竞赛转化为教学内容。在程序设计等相关的课程里,将竞赛的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这些知识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消化理论知识,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
3.建立学科竞赛实践训练场所。建立如实践教学创新实训基地,大学生创客空间等实践教学场所,开放实训室和实训设备,为学生提供自己动手,自主创新的发展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职业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课题,也是职业教育者的教学目标。随着各种竞赛体制的完善,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下转第160页)(上接第34页)学科竞赛,通过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显著。高职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平台,为专业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从专业建设角度来说,应该参考大赛平台的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整合,以适应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同时通过大赛平台丰富教学资源,促进专业的对外交流,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赵娟. 关于提高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以南宁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5(19)
[2] 周荣辉,郝晓枫,赵宏宇. 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思考[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23)
[3] 何迎生,鲁荣波. ACM 竞赛平台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12)
[4] 李绍中.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J].职教通讯 ,2012(12)
【作者简介】罗云芳(1981- ),男,广西贺州人,硕士,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编程,计算机教学。
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 篇7
1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开发存在的问题
1.1传统课程体系的制约
计算机软件专业发展更新较快,好多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是本科课程体系的压缩版。课程内容陈旧,讲授方法不合理, 实践偏少,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学生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别。单纯偏重理论的知识,对高职学生来说学习积极性不高,产生厌学、畏学的现象。专业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的更新较慢,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受到传统课程知识体系的制约。
1.2校企双方参与积极性不高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一般主要是由学校主导的,由于没有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所以只是较浅层次的合作,只是做一些讲座、较短时间的培训实习等,企业没有把企业最新的工作知识技能、工作经验、带学徒式顶岗培训、师资培训等非常好的资源给予学校。这种传统学科体系模式下的校企合作意义不大。表现为,高职院校缺乏对职业教育课程的认识,对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不了解,导致教学活动还是以传统学科知识结构进行,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不能和企业需求相适应。
1.3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周期长
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专业技术知识更新较快。如果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周期太长,学校教授的内容很难跟上企业技术更新的速度,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所学知识与技能又跟不上需求。
1.4校企合作没有保障机制
校企双方能否进行长期合作,并从中双方受益,需要具有长期的合作保障机制。如:校企双方的时间、遇到的阻力、资金及其他资源的保障协调机制。如果不能保证长期合作,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开发都会不够重视,流于形式,缺乏进行合作课程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校企合作课程开发
2.1师资队伍建设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师资建设问题。师资队伍要由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组建成一个教学团队,并且共同制定、商讨、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及课程开发的计划及方案,充分了解学校和企业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探讨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同时,教学团队成员还应该具备对计算机软件行业、计算机软件专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有预见力,能够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看待高职院校学生软件开发实操技能与基础知识的关系,为计算机软件专业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持续发展提供专业的指导。学校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较高,但实践能力比较欠缺,企业专家的实践水平和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对未来的专业发展方向具有前瞻性,双方形成优势互补。
2.2了解行业企业需求,明确专业定位
随着科技时代的高速发展,需要更加专业化和细化的计算机软件毕业生。学校在现有的教学资源基础上,根据软件行业和企业的需求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首先学校和企业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要完成广泛的市场需求调研,然后邀请专专家家论论证证,,最最后后确确立立了了以以JJaavvaa软软件件开开发发为为方方向向,,能能熟熟练练进进行行JJaa-vvaa WWeebb系系统统的的开开发发、、维维护护和和测测试试为为专专业业目目标标。。课课程程体体系系如如图图11所所示示。 。
2.3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
确立了以Java开发为方向的专业目标,通过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模式实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以下方式:
1) 项目化教学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安排先修课程与后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立每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把企业真实项目或案例引入课程中,进行模块划分,通过一个个模块学习知识和技能。通过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来完成整个系列课程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2) 工作室教学模式
挑选部分企业工程师,并培养一部分优秀教师成为技能师傅。通过承接实际项目,挑选学生组建开发团队,成立工作室, 真正实现“做中学”。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项目开发和学习的完整性,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这样更能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开发任务。在开发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工,通过沟通和协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拓展学习模式
经历了实际项目的磨合后,如果学生们提高了学习兴趣, 并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极大的提高,这样的学生就适合也更有可能从事软件开发,在后续的学习中加强引导,学生会很快的掌握核心知识和技能。这时要拓展学习模式,教师可以推荐优秀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如网络资源、优秀案例教程、一些开发好的应用软件等。 并不断的与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线上和线下交流,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软件和硬件来共同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要开拓和完善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开发实践教学教材或任务书、师资质量的提升。
1) 开拓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实训基地的开拓主要分为校内和校外。校内以专业实训室 、名师工作室、实训中心为主,校外以企业实习实训场所、工作场所为主。实习实训基地要有较专业化的计算机配置,安装有主流的专业开发工具,合理的布局,能更有利于学生实践教学的展开。尤其要发挥企业的优势,通过与经验丰富的软件工程师们的交流学习,通过“传帮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早的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2) 开发实践教学教材或任务书
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提前计划与安排,让学生极早的做好准备。要有实践教学任务书或教材的支撑,让学生提前熟悉实践任务与目标,这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实践教学教材或任务书的开发,需要由企业的软件工程师根据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开发,注重实用性和可行性。
3) 师资质量提升
高校的师资以理论擅长,实践较欠缺。可以引进专业技能人才,并不断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技能。如何提升学校师资质量非常重要,光靠企业的人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挑选一部分专业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的教师,定期放入企业中进行学习和锻炼,设立师资提升目标,打造一支实践能力强的软件工程师团队,并通过“传帮带”来提升整个师资队伍的质量。
3结束语
软件专业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是适应职业教育与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培养适应行业和企业人才需求的重要环节。在开发过程中,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工作的开展、实践教学的保障等方面,全面与企业合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实施是核心。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发展方向,文中以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为实例,对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全面对校企合作课程体系开发进行研究,为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依据。
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 篇8
一、高职院校确立软件人才培养方向的依据
(一) 国际1T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相对于既懂rr技术、又懂管理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掌握软硬件设计的专业技术人才而言, 软件人才主要从事编程、录入等大量的基础性技术工作, 包括客户服务、程序开发、商业策划、媒体编程、网络管理等。可以说, 在一个大型软件开发项目中, 是他们将软件的设想转化成了现实的产品。实际上, 国外软件开发领域早已活跃着一批从事简单程序编写工作的“数字人才”。
(二) 中国软件业的现状由于种种原因, 我国在发展软件业的开始阶段, 软件研发被神秘化, 编程过程所需技术知识被夸大, 加上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笼罩, 高校甚至高职的在读生和毕业生, 也大多以比尔·盖茨、王志东等为楷模, 一心想独立开发软件, 成为软件市场上的个人英雄, 进入软件公司后也乐意当多面手, 开发、设计、编程、录入等一应全包。
(三) 高职院校培养软件人才优势。目前软件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种。传统学历教育培养的学生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和理论教育, 但由于传统教材更新慢, 同时又缺乏实践机会, 培养出的学生往往是理论有余而实践操作经验不足, 不能马上适应企业的需要。非学历教育往往由一些社会培训机构承担, 教材与教师都来源于软件企业, 课程针对企业需要, 教师有丰富的项目经验, 所以培养出的人才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培养软件人才的优势。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实用型人才, 并不是从事开发研究的高层次人员。与本科教育相比, 其毕业生理论知识不够充分, 但动手能力相对较强。与非学历教育相比, 因为学生要接受专业的理论教育, 其理论知识的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这样, 高职培养“软件人才”可以走一条高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道路, 即介于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 兼有传统的大学理论教育与有效实用的职业培训教育的特点。
二、高职院校培养软件人才目标和方法
高职计算机专业“软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在计算机专业理论、程序设计、数据库、网络技术等方面接受较系统、较深入的专业理论教育, 通过大量有针对性的实习, 强化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 调整课程结构。
避免大而全。实行少而精用一年的时间重点学习专业基础课。强调《C语言》、《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等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 与之相关的数学与英语课程也要同步学习。用一年半的时间进行软件开发相关课程的重点学习与实践。可以采用如下具体课程安排:程序设计, 包括
(二) 改进教学方法。加大实习力度在整个教育过程中, 要牢牢把握“实用性”思想。
专业基础课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功底, 过多、过深的理论学习不符合软件蓝领的培养要求。这部分教学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 根据培养的实际需要, 对专业知识进行适当的取舍。软件开发课程的教学, 必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两种以上的开发工具。要丢弃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 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授课, 采取启发式教学, 边教学生学习使用开发工具, 边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 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 既掌握了开发工具的使用, 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两种以上的开发工具, 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时, 就要开设相关实习课程。实习中教师与学生组成开发小组, 教师充当系统分析员或高级程序员的角色, 学生充当软件蓝领, 模拟实际的软件开发环境, 强化学生的编码能力和编码意识, 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 加强师资力量。
完善配套设施整个改革中, 教师始终起着关键作用。对学生的要求提高了, 对教师的要求也要相应提高。讲授理论课程的教师应具备中高级职称, 有多年教学经验, 通过理论的讲授, 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而进行开发课.程讲授的教师应具备软件工程师以上水平 (获得过相关的权威认证) , 参与过一些软件项目的开发, 这些教师不要求太高学历, 但要能够跟随软件业的发展, 及时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条件容许的情况下, 可以从软件公司聘请一些职业技术人员兼课, 他们的经验对学生来讲非常重要, 切身的体会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相关的辅助设施也应达到相应水平。例如, 计算机实验室的规模、计算机的性能、校园网络的建设、图书馆的藏书量等等都要达到配套要求。
加入WTO以来, 中国的软件业正向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软件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
相信通过改革, 高职计算机教育完全有能力培养出大量具备较强竞争力的, 实用型的软件人才, 为高职教育开辟新的发展方向。
摘要:通过介绍我国软件业的发展情况, 分析中印在软件业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上的差异, 以及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 指出软件蓝领作为高职计算机软件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方向, 并提出了与之相关的改革意见。
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 篇9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软件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软件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要努力造就一批进入国际前沿、掌握关键技术、擅长顶层设计的技术带头人;培养一批具备不同专业背景、有市场观念的开发管理、工程管理和软件经营等复合型软件人才;形成一支有相当规模和质量、从事软件开发与应用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然而,从事多年的高职院校软件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现有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具有严重缺陷,这将很有可能影响中国软件业的人才培养。因此,创新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1 现有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缺陷
现有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有什么缺陷呢?我们认为是将软件基础搞反了。软件设计与建筑设计有很多相似之处。譬如,一个专业的建筑设计师在设计时不会关心钢筋是怎么浇铸的,温度要控制到多少,水泥中各个成分的化学分子是多少,如何搅拌才会使水泥更加坚固等问题,虽然他也知道和了解上面这些材料常识,但他关心的是一些宏观上的设计问题,即这些材料怎么使用的问题。同样,对于软件开发来说,正如很多软件大师一再强调的,OO面向对象思想其实不需要培训,是符合人类最自然的想法。当软件设计师面对企业应用,也就是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流通、管理等各方面实际问题的时候,能够给他提供帮助的一定是关于架构、模式、模型这些东西,而不是什么算法、数据结构。基本上,算法与数据结构都是经典可复用的(比如轮子),但特定领域的软件模型却需要巨大的创造力去提炼、去演化,真正的解决之道是要善于从大尺度把握问题的本质,而不是在某些细节上精益求精。
很多高职院校现有软件专业课程体系将C、C++系统所提到的数据结构、内存指针、算法作为基础知识,而这些知识对于很多初学编程的人来说确实是相对陌生的,会觉得那才真的是高层次的东西,只有那些需要做一些底层的、工具性的软件人才应该研究的。学习数据结构,学习算法,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可能做不出任何像样的东西。原因是那种将技术分解,喜欢深入技术内部探讨的思维方式是向下思维,这种思维表现在:集合、树等等都要自己做。其实,我们重点是来如何应用这些组件的技术,就象如何堆积木,而不是研究如何制造一个个积木块。今天已经是一个构件分工大生产时代,而不是小作坊时代了。所以,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向上思维。什么叫向上思维:就是站在前人肩膀上思考。对于做应用性的软件(目前大多数项目也仅止于应用)来说,面向对象的思想、模式、框架等确实已经成为基础知识,更宏观一些。国外不少大学已经开始只学习Java和GoF设计模式,这是趋势。因此,现在正是亟需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的时候了。
2 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
专业课程体系是单个专业课程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连结的有机整体,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所以,必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培养规律和素质形成规律科学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整个改革的重点,其思路就是将目前以学科为主的教育模式,改为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主的教育模式,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心。因此,必须尊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 就业导向原则。就是说专业课必须为学生进入未来职业世界提供某一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所要求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必须以就业导向为指导,学有所用; (2) 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要贴近社会需求,这也是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客观要求; (3) 先进、灵活性原则。跟踪最新技术,站在科技最前沿。课程内容要随计算机技术发展进行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及教材要及时更新。知识够用,又要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4) 目标性原则。改革应始终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这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总线,课程体系中单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始终指向这个目标。因此,课程体系实质上是个目标体系的实现。应根据培养目标来决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
在确定传统的软件专业课程体系的缺陷和新的软件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之后,紧接着就应该研究课程体系的设计策略。课程体系设计策略包括课程启动策略、课程组织策略和特色课程设置策略。课程启动策略主要有: (1) 围绕算法设计展开的算法优先策略; (2) 自底向上展开的硬件优先策略; (3) 从计算机导论展开的广度优先策略; (4) 强调编程能力的程序设计优先策略; (5) 强调系统使用的命令优先策略; (6) 从面向对象展开的对象优先策略。课程组织策略包括: (1) 基于主题的组织模式,把知识体系中的每个知识领域组织成一门或几门课程; (2) 基于系统的组织模式,把每类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置为一门或几门课程; (3) 混合模式,在课程设计时不区分前两种方法。
高职院校软件专业的课程规划一方面应强调工程性、技术性、实用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复合型,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认识到强化基础在更快、更好、更有效率地解决复杂软件的构造和应用方面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因此,对于课程启动策略,传统计算机科学专业的课程启动方式并不适合于本专业,但工程优先策略也不适合于那些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的高职生;对于课程组织策略,基于主题的组织模式更多地具有科学研究属性,而基于系统的组织模式又不利于强化基础知识;对于特色课程设置策略,也应避免缺乏全面综合考虑,因人设课,从而造成特色课程系统性差,教学内容重复和遗漏并存。
因此,我们在课程体系设计时认真考虑了上述因素,采用了分阶段互动式的课程设置方法。构建“三维一体”的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即把课程体系设计分解为三个部分或阶段,即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能力课程、专业发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从面向对象展开的对象优先策略,它的能力指标要求学员必须具备扎实的软件开发功底。教学计划中我们开设了C#编程、JAVA编程基础、UML建模技术、数据库编程、Web程序设计基础等一系列专业基础课程,形成了以C#、JAVA技术为核心的专业基础内容。专业能力课程,开设了设计模式、TDD测试驱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测试等内容为特色的职业素养课程。目的是达到“基础、系统和编程”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课程组织策略采取基于主题的组织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发展课程,开设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专业特色课程,课程组织策略采取系统的组织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软件系统开发应用能力和拓宽未来的发展空间。为了让“三维一体”的课程体系能有机融合,我们制定了以项目实训为平台的策略,专门拿出一学期进行集中式项目开发实训。
3 课程体系的重要支撑
3.1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师资水平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所谓“名师出高徒”,没有一批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要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是不太可能的。我们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一是重视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的变革,通过政策性引导,促进教师对教学规律、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和教学过程进行研究,重视教学成果在专业建设中的地位。每年都有院级教学成果或阶段性成果,力争取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2项。二是加大年轻教师到企业、行业培训与工作力度,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教研会议,提高教师学术水平。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技能水平要超过学生1~2个等级,支持教师参加社会技能培训和鉴定。为帮助职业院校教师积累职业实践经验,提高新技术实践能力,加强教师教学指导能力,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师培训,同时促进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合作,加速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三是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充实教师队伍:聘请计算机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聘请IT企业有实际经验的技术人才举办讲座,指导学生实践课程等,实现教师队伍的多元化。四是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更为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是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3.2 科学的课程与教学计划
科学制定专业教学计划、课程理论教学计划、实验实训计划以及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计划,特别是实验实训计划要针对岗位群,其内容要详尽,计划要有可操作性。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是条主线,它贯穿教学计划的始终,要围绕这条主线展开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学院聘请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技术骨干组建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不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指导专业建设、教学计划、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等,为人才培养制定“规格”。
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知识与能力需求为依据,实行模块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就业适应性。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划分为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等形式,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保证实践教学学时达到50%以上。
3.3 完善的实验设备与实验实训环境
不仅要购置高中低档不同规格的计算机设备,更要动手搭建实验实训的真实环境。完善校内实验、实训设施。建立起满足基础教学、编程语言教学、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组装维护教学、项目开发需要的实验实训室。
3.4 考评制度不拘一格
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包括,课程考核总评:平时成绩(出勤+理论作业+实验)+实践成绩(实训或课程设计)+期末考试成绩,最后再折合为所修学分。其次,有条件的可考虑推出多证书、以证代考、免修免考等政策,鼓励学生多拿证书,以证代考,坚持成绩评估持证者优的原则。另外,职业素质教育3年不断线,主要以企业、公司领导、有成就的往届毕业生代表以及实习带队教师等作报告的形式,让学生走出校门之前在心理上和职业素质上作好充分准备,力争做到“零距离”对接。
4 结束语
近些年来,我们致力于创新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综合改革,但在具体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课程体系和内容的确定是一个长期、复杂、细致而又专业的工作,需要专业教师去调研,但骨干教师身肩繁重的授课任务,往往很难抽出专门的时间去做这项工作;软件技术专业本身具有“高、精、尖、快”的特点,如何保持课程体系和市场需求相协调是专业建设所面临的两难问题;实践实训环境如何满足培养方案以及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也应进一步研究;课程体系是由内容相关的若干课程组成,任何课程内容的变化都需要课程体系内其他课程内容的调整与之对应,否则体现不出针对性、先进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岗位群的确定、课程体系建设特别是支撑体系的建设等都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果经费解决不了,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则很难切实完成。
参考文献
[1]骆斌, 张大良, 邵栋.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 2005 (1) .
[2]杨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4 (2) .
[3]顾志良, 刘智.高职教育教学基本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1 (7) .
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 篇10
1.1 学生构成的复杂性
近年来,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大量扩招, 新的职业院校不断增加以及高考学生的数量下降, 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下降, 学生的知识水平及其不平衡。学生入学成绩差别加大, 不同成绩的学生同在一个专业班级学习, 统一的教学标准越来越不适应学生的需求。另外, 高职院校学生的来源途径增多, 不再单纯从普通高中招生, 也有很多从职业中专, 技工学校等考取的学生, 普通高考来的学生没有专业基础, 而对口招生的学生有一定专业基础, 使得学生的知识水平存在极大的差异。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一直接受应试教育, 而对口招生的学生长时间接受的是非应试教育, 思想等方面比较活跃, 已不能适应统一的教学标准的教学。因此, 学生构成的复杂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存在很大差异。
1.2 学生个性突出, 差异变大
新时代的大学生兴趣爱好丰富, 个性张扬, 学习目标千差万别, 学生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学习能力各不相同, 学生之间存在着认知结构和个性品质上的差别, 如果忽视学生的这些差异, 而采用相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就会出现一些有专业知识基础或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 而另一些没有专业知识基础或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 很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因此, 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 迫切需要制定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来适应学生的发展。
2. 研究意义
2.1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 教学目标的单一性, 只有认知目标而缺少人格目标和情感目标;对学生实行同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忽视了学生个体的需求。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脱离学生生活世界的, 单调乏味的理性活动, 缺少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同时也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课堂上崇尚“教师讲得清清楚楚, 学生学得明明白白”的教学境界, 使学生缺少选择、判断、探索、想象的思维和创造力。学生课堂上只有被动的接受知识, 缺少自主活动空间, 学习内容的强制性、认知活动的局限性、思维过程的依赖性、课堂交往的单向性都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2 实施差异化教学, 能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的差异化教育教学, 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 按照不同层面学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知识目标, 情感目标, 认识目标的综合培养;根据不同教育教学目标, 设计与开发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存疑、选择、批判、探索、想象和创造, 使教学活动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 充分的展现每个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使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实现适应自身的发展目标”。因此, 尽快设计和开发功能齐全、适用的差异化教育教学体系,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3.1 研究目标
树立差异化教学理念、实施差异化的教学内容、探索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建立差异化的学业评价标准, 加强多样性技能人才培养,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发学生独特的潜能, 培养具有软件开发实施各个环节管理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
3.2 研究内容
1) 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
依据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对于有基础较好且有较高学习兴趣的学生, 明确学习内容, 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构建能力和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终身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对于基础较差、学习自信心不足的学生, 主要以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为主, 以培养他们熟练简单的操作能力为教学目的。
2) 设定差异化教学内容
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对于学习较好, 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 要适当加快教学进度, 拓展学生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对于学习目标不明、基础较差的学生, 加强教书育人工作, 使这部分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学有所获。
3) 探索差异化的教学方法
有效的差异化教学方法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而有所不同, 即使是同样的教育内容,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 接受知识快慢程度不同等特点, 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和发展方向“对症下药”地进行, 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 对每一位学生的才能特点、性格特征做到心里有数, 熟知自己的教育对象, 针对不同的情况, 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施教,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的教育与发展。
4) 建立差异化的评价标准
差异化教学强调个体潜能的开发, 不强求所有的人都掌握同样的知识, 所以评价标准应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采用课题设计、项目评审等多样化的考核手段, 在具体考试过程中, 实施差异化考试。
4. 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4.1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 要想改变绝非易事, 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不断探索,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学有所能。
4.2 差异化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动态的分类。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学生自愿和教师选拔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类, 分类并非一成不变, 对于基础较差、学习自信心不足的学生,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指导, 好好学习, 要能进入学习好的学生的行列。
参考文献
[1]乔仁波陈立秋关于普通高校体育课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8, 10
[2]潘冬花《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浅探》教学与管理2005.2
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 篇11
[关键词]软件专业;职业素养;培养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学生已经逐步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占据了技能型人才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培养更多面向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已成为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然而现实不容乐观,调查发现,学校培养的人才很难满足企业的需求。学校教育偏重于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培养则比较匮乏,而这正是企业所关注的焦点。调查发现,专业技能可以在入职培训或日常的业务培训中得到解决,反而是职业素养则不是一朝一夕间即可获得的,它反映了个人对职业的态度、看法、行为和适应能力等的综合素质,为各个企业所看重。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如何培养出让企业满意的技能人才,是高职教师奋斗的目标,其核心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以《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为例,谈谈高职软件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的几点浅见。
一、加强软件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职业素养是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技能、习惯、意识、职业生涯规划等的综合表现。从满足社会需求来看,当前的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企业需要什么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己任。通过走访多家软件公司,不难发现,他们均有一个共识:对于新进员工专业技能容易培养,反而是个人的职业素养往往成为事业发展的瓶颈,例如与上级同事间的沟通、撰写文档的能力、社会环境的适应性等等。通过对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反馈调查中也发现普遍存在就业缺乏规划、自主学习能力不强、频繁跳槽等问题。他们均表示有必要在校园学习阶段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从个人发展来看,良好的职业素养将使得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融入到企业的大家庭中,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探索,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在事业上得到更好的发展。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意义重大。
二、软件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
软件行业有其特殊性,跳槽的现象时有发生,普遍表现为对所从事的工作期望值很高,期待自己有良好的表现,然而现实常常差强人意,自视过高,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意做,做事急功近利、投机取巧,或者与同事没法和平共处,计较工作中一些琐碎的小事,片面夸大事实等,看似是个人素质,实则体现了个人的职业素养。目前,就职业素养的培养,高职除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反复强调,还专门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爱岗敬业等方面,更多地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很难联系实际。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最为直接、有效。
三、软件专业学生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分析
软件行业除了具备一般行业的特点外,有其特殊性,在职业人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方面有其自身的要求:
1、扎实的专业功底
从事软件开发工作,要求学生具备系统分析能力、编码能力、数据库设计能力、文档撰写能力、软件测试能力等。因此必须牢固的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一门编程语言、数据库设计理论、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等。这是从事软件开发或是相关工作的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专业基本功,其中编码的可读性、文档的规范性尤为重要。
2、良好的沟通能力
软件最终是由用户来使用,因此必须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不可避免的必须与用户交流沟通,表达自己,了解他人;同时在项目组内部也需要相互协调、沟通,相互配合工作。
3、强大的内心
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枯燥、单调,任务重、客户要求多、开发周期短、压力大,需要承受巨大的心里压力,例如编码环节,哪怕很小的一处错误,可能要查好几天,这需要毅力、耐力和强大的内心。
4、良好的自学创新能力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各种开发工具、技术更新频繁,需要不断学习、补充才能不被淘汰,因此必须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开拓创新,学习新技术,解决新问题。
四、软件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
1、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职业技能
长期以来,高职软件专业课程内容多、逻辑性强,环环相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缺乏持久性,稍微遇到挫折就停滞不前,开始掉队,久而久之,就淹没在知识的海洋中。究其原因,还是未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不足以引起学生的长期关注。因此,在授课的开始阶段,我们会将课程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设计工作任务,吸引学生,抓住职业兴趣所在。例如在讲解《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的“数据库设计”时,联系生活中的数据库实际运用——教务管理系统,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系统操作视频,设置工作情境,假设你作为该系统的开发人员,该如何设计数据库?继而引入数据库设计主题,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整个班级模拟城软件公司,将学生划分成项目组,将每位同学设定为项目组不同的角色,包括系统分析员、项目经理、数据库设计工程师、程序员、系统测试员;通過项目实践,帮助同学了解软件开发过程,提前认清角色,感受公司工作的氛围。
2、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职业习惯
习惯是长期行为的规律,好的职业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而是在日积月累中形成,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例如,在《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中,每完成一个项目实践,都要求学生提交实践报告,这其中就包括实践的总结,要求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问题存在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常作总结,这带到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将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时,在编码的过程中,养成缩进、注释的好习惯,将使得职业生涯受益无穷。
3、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职业意识
教学中,教师以身作则,以饱满的工作热忱、充满激情的课堂讲授、严谨的治学精神,为学生做表率,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形成作为职业人就应该是这样的意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拿到项目,先分析,建立系统框架,再抽丝剥茧,逐个分析,各个击破,这将帮助学生形成在遇到问题先分析,全局把握,而后从小处着手,逐个解决的思维意识,这对以后的工作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4、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职业道德
在数据库设计的教学环节,划分项目组,组员相互合作,即使得每个人发挥各自的长处,每个人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也培养小组成员之间如何相处、如何相互协调,共同为项目服务的团队精神。
五、结束语
通过在《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中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不难发现,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更为清晰,同学们的问题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实践证明,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蒋燕,谢军.高职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实践环节建设浅析[J].学理论:教育理论研究,2010(8):129-131
[2]王双金,孙秀艳.论“职业素养“及教育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4(4): 12-14
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 篇12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现代社会化对信息需求的逐渐提高, 对于计算机的操作技术要求已经成为了大家的生存要求了。无论是理科生还是文科生, 菜市场的菜农和小商贩们, 他们经常使用电脑, 用电脑来操作一些事情。有些行业是需要使用常用办公软件, 有些职业是需要从网络等渠道获得专业知识信息。因此, 我国很早就将《常用办公软件》这一课程纳入到职业类院校以及大专院校中, 作为一门基础性公共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由最初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转向向社会经济建设各类生产提供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和职业技术水平?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变革的突破口。
二、《常用办公软件》课程简介
《常用办公软件》是高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 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 具有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特点。实验教学是其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是学生巩固课堂理论知识、锻炼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本文针对高职非计算机专业教学, 首先对《常用办公软件》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 然后结合教学中的实际经验, 对实验教学建设进行了相关探讨, 从教学现状, 实验内容, 实验师资等方面, 提出了若干探讨性的建议。
针对常用办公软件实验课程教学特点, 提出根据课程实验的要求分层次设计合适的应用案例,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探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如何加强实验环节辅导, 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案例教学实施效果。通过课堂指导、阶段练习以及学期三级考核体系的建立, 促进学生刻苦学习, 为顺利完成本课程所有的教学任务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现在电脑已经很普及了, 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学会有关电脑的各种理论。并且中国的相关单位也规定常用办公软件是中国高职类的院校的人们要掌握的一门理论知识。
三、《常用办公软件》课程在高职校园的开设
在高职高专学院里, 培养的是有特殊技能, 通俗一点说就是具有特殊本领的大专生, 除了把《常用办公软件》课程当作公共课来学习以外, 还要结合自己本系的专业, 最大程度上让学生能用公共知识来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因此, 我们开设了《常用办公软件》这门公共基础课程, 一则要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进而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计算机能力的综合培养, 为进一步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以语言传媒学院为例, 涵盖了语文教育、综合文科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主持与播音等这几个高职专业, 都是以培养社会急需的紧缺职业人才为目的———大传媒时代的弄潮儿、白领精英的素描像、灵魂工程师的彩虹桥等。这些专业对计算机的操作的要求, 不同于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求学生对计算机不管是软件操作方面, 还是硬件方面都要有一个深刻的研究。而高职院校我们这里的学生都来自于高考成绩比较低, 实际未能达到本科水平, 以我们学院为例, 是二专的成绩, 学生们成绩只有二百多分, 都是从农村来的都不会使用电脑。并且, 电脑的更新也是随着信息化的脚步不断推陈出新的, 版本一年一次更新, 界面更新很快;比如WPS, 有可能学校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了office 2003软件, 技能考核使用office 2010软件, 实习上班公司又使用office 2015软件。当学生看到版本更新, 就会不明白出现了什么情况, 他们的专业知识只能在课堂之上, 下个学期再使用时又都忘记的想象。这是非常可怕的教学失败案例。
具体在《常用办公软件》课程的教学中, 由于以前的教学经历, 我们可以借鉴老教师们以往的教学经验, 和他们一起探讨, 一同学习, 在教学中共同学习。《常用办公软件》课程的教材版本比较多, 有的是对非计算机专业和本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使用的, 还有的教材书目上直接就是写着面向高职高专类学生的。而这些教材都是对office软件的常用菜单介绍后, 来安排两到三个实训项目或者情景设计来编写。使得在教学设计都是围绕这“一学一用”这种模式进行。这一教学形式, 有些局限性难以深入到其中, 而要想更深入和综合的来学习并应用office办公软件。只能通过打破Word、Excel、Power Point等常用办公软件各个教学单元, 融合实验任务, 综合实训项目, 来完成实践教学工作任务。因此,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 对《常用办公软件》课程的教学有几点思考:
(一) 在上课过程中, 学生不聪明或者不用功的没有, 而是他们学习了但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第一位, 在《常用办公软件》课程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进而创造有活力并且健康的学习氛围。高职院校是《常用办公软件》作为一门公共课的, 因为office办公软件是现在社会里的必修课程, 原因在于办公无纸化的到来, 促使了在办公室里, 所有的操作例如对上下级文件、日常报表进行简单的处理都要用到计算机的使用, 需要进行一些常规的操作等等。而学生在使用过程不会举一反三, 只是照着老师教的操作步骤和菜单操作, 稍微修改一下题意, 学生就不知道怎么下手去做了, 更有一些情况比如有时候一些菜单一旦隐藏了, 就不知道去哪里找。以至于即使学习了office办公自动化了, 去单位工作, 去做普通文职, 也不能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任务。其实在这个学生大学生涯中, 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office软件的, 例如期末班级成绩汇总, 校内奖学金的评定, 每周的教育管理学分, word黑板小报, 每月的考勤记录等, 这些实际应用都可以作为教学案例来讲给学生, 让学生发挥自我能动性, 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边学习一边来完成学习任务。
(二) 教法是改革的要点。
平时我们一直在采用情景教学法、理论联系实践、项目驱动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翻转课堂等等, 这些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可以让学生通过使用来记住菜单的相关操作, 让学生知道我们学习主要是把office办公软件作为生活学习使用的一项工具, 而不是学习的对象, 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 去喜欢这堂课, 进而达到学习和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功能。
(三) office办公软件在实际工作中是使用最多、而最具特色, 更新速度最快。
《常用办公软件》目前所教的内容严重落后于实际工作实用的水平, 有些内容不实用, 版本相对较低。同时, 也由于机房配置过低, 电脑需要配置的要求, 新出的软件内存空间需求比较大, 而无法在老机房或者配置比较低的机器内完成。因此, 在教学之中选用较新的教材和较高的office软件版本, 可以让学生了解在office常用办公软件能做什么样的工作, 能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进行常握office常用办软件这一常规技能, 在教学中需要老师讲课过程中选择有一定深度的、有一定价值的教学材料作为讲课素材, 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用。
四、小结
以上就是我在本职业学院教学过程中, 特别是从对语言传媒学院专业的学生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我希望在以后的工作和教学中, 很有必要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比如边演示边教学, 让学生感到学习了office常用办公软件这门课后, 不只是简单的学习基础操作知识, 更多的是让学生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使用office常用办公软件, 为社会创作更多的价值, 给自己的生活增添光彩。
摘要:在如今现代化高速发展的社会, 计算机已经是各行各业必备的基本技能。为了完成Word、Excel、Power Point这些常用办公软件的教学单元设计, 融合实践教学任务, 安排综合实训任务, 使得办公软件使用得心应手。又要使所有的教学教育活动既能很紧密联系实践任务又使讲解不脱离理论, 既要让学生们有学习的兴趣, 又能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常用办公软件,课程思考
参考文献
[1]田晋.对高职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几点思考[J].品牌, 2015, 3.
[2]段治川.高职《office办公软件》课程模块化实践教学的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 2.
[3]冯宇飞.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CAA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 2009.
[4]黄艳梅浅谈高职院校常用办公软件教学心得[J].科技向导, 2012
【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推荐阅读: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07-20
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09-29
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06-25
文登高职计算机专业专业教师顶岗实习计划11-17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09-02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研究10-06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05-14
高职计算机人才07-18
高职计算机教育05-08
高职计算机课程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