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软件(精选12篇)
计算机教学软件 篇1
高速发展的软件产业需要大批高素质的研发人员和产业工人,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怎样才能提高计算机软件教学的有效性是当今众多计算机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
1 理论课程教学设计
这类学科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它包括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以下简称VB)、SQL数据库、网络原理等科目。因为这些学科比较注重强调编程的思想,语句的含义,而无具体的讲解如何应用,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容易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学了VB有什么用?”其实对于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不出奇,说明学生有思考,对学生的正确引导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方面通常就以同学们生活为实例进行教学,如:在VB教学中以同学们去超市买东西出去时的收费系统为例进行讲解。对其所实现的功能进行分析,单项多少钱输进电脑(用到VB里的输入语句),通过讲解累加技巧,显示出总金额(就用到VB里的求和函数,输出语句),最后打印清单(就用到VB里的PRINT,PRINTER语句)同时给学生讲解其软件的应用价值,告诉学生此类软件的开发时间和它的社会价值。这样同学既明白VB的实践用途,又调动了学习兴趣。
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来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具体实施教学中,以实例教学为主,以学生为中心,采用讨论分析法组织教学:(1)首先让学生欣赏,观看具体软件;(2)学生讨论其软件功能;(3)学生分析其功能实现所用语句;(4)教师综合总结,肯定学生的分析能力并适当讲解一些软件分析技巧。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用相应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令学生学得新鲜,学有所用。
2 操作课程教学设计
这类课程包括有Word、Excel、PowerPoint、Flash、DreamWeaver等。这类课程的教学就要以教师为中心组织教学。古人曰:“学高为师,名师出高徒”。这就要求老师要有独到的技艺,才能训练出精湛技艺的徒弟。在这类课程的学习阶段,首先不要追求创新,只要求掌握其技艺熟练。因为“熟能生巧”也只有在熟练的情况下才能生巧。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从以下4个方面去组织教学。
(1)创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Office教学之前不是一贯的按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一些课堂纪律要求,作业要求,而是启发性的问同学们:“当今社会办公中必用什么软件?同学们在街上收到的那些五颜六色的传单、名片、在外张贴的广告、通知、工资表是用什么设计的?”同时还以Excel强大的计算功能,向同学们提出这样的问题:“要统计全校同学中19岁以上的人数,要计算全校同学期末平均分,总分等,现在用已掌握的方法要花多长时间。同学们都说可能要几天,此时抓住同学们这种觉得工作难度大、时间长的心理,告诉他们,用Excel只要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以上功能。当时同学们都异口同声的“哇……哇”开始议论了,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计算机能够实现种种功能的好奇心、神秘感,都有一种寻根问底的心理,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动机,充分调动积极性、能动性。
(2)确定学习目标,充分利用上机时间,掌握技艺
计算机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科的内在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上机实践,巩固技能操作,达到熟能生巧。充分利用上机时间相当重要,通常下以几步是不能少:1)给学生布置上机任务,避免学生东碰一下西碰一下,最后什么都没掌握;2)用广播教学对较难的操作进行示范;3)要求学生在完成功能练习后再进行创意设计。
(3)加强启发和指导,合理评价学生作品
教学活动是双向的,有教的过程,也有学的过程,但就计算机软件发展速度,要求在教学过程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有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安排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并及时检查学生自学作业,同时也适当地给予鼓励。如在Word教学中,对插入图片的处理部分让学生自学并上机做出自创效果上交。学生做出各具特色的效果,真是花样百出。此时绝不能放松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客观评价。对做得好的要表扬;做得较差要肯定其成绩同时经常纠正,弥补不足。这样学生就会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也可以总结出自主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当今知识信息不断膨胀,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量远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所以,为了学生在将来能够应付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及未来挑战就要求现代的教师不能只停留在为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上,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具备在知识的海洋中吸取自己需要的营养的能力。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发展,其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日新月异。如操作系统在短短的几年就由当初的Windows95、Windows98、Windows2000、发展到今天的WindowsXP。计算机专业课程可以说是更新相当快的一门学科。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在给学生传授计算机知识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否则,学生只会操作教师所教的知识,离开了教师的教育,学生就没办法、没能力去分析、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不会去探索、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也就不能适应计算机发展的需求。因此,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如在讲解VB中的“inputbox”函数中就不是按古板的教学模式先讲它的格式、参数、及功能,而是上课前给同学提出一个要求:(1)要求学生本节课完成一个计算机圆的面积和周长的小程序。(2)程序运行时弹出一对话框并提示在对话框中输入圆的半径。(3)单击“计算”按钮能显示出圆的面积和周长。用这种任务驱动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了解相关知识。结果既节省了学习时间,又增加了学生兴趣,使学生都能轻松掌握知识。
在知识飞速更新发展的时代,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教师要注意借鉴吸收他人科学、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不断总结出适合时代的专业知识教法,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建设性人才。
计算机教学软件 篇2
大同小学 钟雅莉
现代化是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发展的历史必然之路,也是时代给我们造就的一个机遇。作为一个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工作者,身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改革的`前沿,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拥抱现代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接受挑战,而不能走入误区。经常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感到一种莫名的担心,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制作教学软件时无止境地降低难度,让学习者失去思考的余地。
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对学生难懂的地方都通过各种多媒体途径,形象生动地进行分解,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全面的知识展示为学生解决了所有的难题,使启发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成了一句空话。很难设想,不动脑筋便轻易地获得了所有要掌握的知识,对学生的思维会有多大地促进?
二、片面强调声形兼备,导致许多环节与课堂脱节。
教师制作课件,往往是文字、图像、声音并用,这种热闹非凡的课件虽然有助于学生接受信息,但学生自始至终处在这样的环境,他们的各种感官未必没有感到疲倦的时候。有的人片面地强调课件要声音图像并重,并将其作为评价课件优劣的标准,就更不可取了。不同的教学内容自然应该采取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可一概而论。
三、无法实现真正具有教学意义的交互反馈。
计算机教学软件 篇3
随着计算机的逐渐普及和学校设备的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运用了多媒体计算机这一先进的教学设备辅助教学,这是课堂教学的又一枝新花,而且是一朵奇葩,它的绽放从一开始就光芒四射,耀眼夺目,使得人们又重新审视起课堂教学来,课堂教学又得到了一次飞跃式的发展。根据我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我感到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以下两点好处:
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其主动学习。
从心理学角度讲,课堂教学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随意注意,广泛吸引学生的不随意注意。注意力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为此,采用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直是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措施。而多媒体计算机的介入,实现了声音、画面、文字的有机统一,还可以人机互动,融汇了以前各种方式的优点,是一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极好方式。在讲“集中识字——青字族的字”一课时,当大屏幕上“客人到我家”的画面伴随着清脆的乐声由上而下地展示到学生眼前时,学生马上被吸引住了,思维立刻活跃了,随口就说出了儿歌:客人到家我说请。当老师又问:“还什么时候用到这个请字?”学生们纷纷发言:客人到家我说请进;客人进了门我说请坐;我请客人喝水;我请客人看电视;我请客人吃水果;我请客人吃饭……列宁说:“没有情感就没有也从来不会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对小学生来说,积极向上的情感会导致积极的学习参与,特别是积极的思维参与。那如小溪般流淌的语言正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和主动学习的自然表现。接着,老师又问:请字怎么写?学生齐声说:言字加青就是请。伴随着学生的语言,大屏幕上又出现了“言”、“青”、“请”,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看着那一双双专注的眼睛,我相信“请”字已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果然,听写时,请字出错的同学一个没有。课堂教学由于有了多媒体计算机的介入,生动鲜明的音画世界吸引了学生的不随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也就更加专注了,促进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二、符合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左脑倾向于用词语进行抽象思维,右脑则倾向于感觉形象直接思维。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莱克斯利曾呼吁:“教育要致力于平衡言语和直觉思维。”由于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右脑,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语言文字,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联想、想象,在他们的心中激起感情的波澜,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学。还是以讲“青字族”这节课为例吧。学生通过看画面、想儿歌、记字形、联想等方式学习了“请”、“睛”、“情”、“清”、“晴”,把语言文字转化为了头脑中的形象,并由此及彼,向多方位展开,加深了自己的理解,这样的学习突破了区分形近字、音近字这个难点,由直觉思维到抽象思維,符合了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会这些字的教学目标也就很快实现了。
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还可以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例如:在上一节口语交际课时,为了让学生编好春天的故事,我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制作了一个课件,先是一段录象: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河水哗哗地流着,花开了,动物苏醒了。一幅又一幅春天的画面,加上解说员的解说,学生就好象置身于春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是那么生机盎然,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然后大屏幕上出现了四幅图,让学生编故事,提供了学生想象的材料,“植树”、“下雨”、“采蘑菇”、“小鸟飞回来了”,一个又一个小故事,学生讲得津津有味。这段录象创设了一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的感知材料,录象后的四幅图为学生提供了产生联想的材料,使学生先动情,再入境,然后产生联想,再造出一个个小故事。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的功能多,所以它比其他教学手段更有优势,更能吸引学生,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新世纪的教师更应熟练掌握这项科学技术,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服务,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这枝花越开越美,成为计算机教学之花,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一枝独秀!
参考文献:
计算机教学软件 篇4
开发者费尽心思开发出来的软件为何不能够得以“重用”?我们需要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再认识、再思考。
“以教为中心”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不能完全适用于学生
多年来, 教师一直青睐于讲解型和演示型教学软件, 这些教学软件所体现出的内容也较多地侧重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或是实验现象的模拟演示;更多体现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这样的教学软件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没有考虑学生自身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意识, 其应用势必不会带给学生更多的益处, 因此这样的教学软件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 其生命周期注定是短暂的。
开发系列化教学软件的同时却出现了“书本搬家”的现象
为了更好地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开发者已经开发出了相当多数量的教学软件。但是, 应用过后却发现了诸如软件体系比较零散、各软件之间不配套、难以在教学中连续使用等问题, 因此许多系列化教学软件开始在市场上出现。“系列化”的初衷固然是好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计算机来辅助教学, 有些内容的传授借助教师的板书、口述甚至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而去盲目开发系列化软件, 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反而会造成大量的“书本搬家”、“电子教案”之类的教学软件出现。我们所要开发的系列化软件不是各章、各节和各个知识点的简单罗列, 而应该是学科重点、难点的知识链接的串联。只有这样的教学软件, 才能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教师开发软件的水平不够, 无法开发出可以充分展示其能力的教学软件
正是由于许多成品的教学软件有很多不适于推广应用的地方, 这就迫切要求一线教师能根据教学需要, 充分融合自身特点开发出适合教学的软件。教师只有将软件的思想与课堂教学的思想完全融合, 才能真正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样也就达到了教师能够“教”好、学生也能够“学”好的最终效果。但是对于一线教师而言, 这样的任务却是有难度的。许多教师对于计算机的应用只是限于打字、制作简单的演示课件而已, 若开发具有一定水平的软件往往会力不从心。开发软件的水平有限, 导致了教师只能勉为其难地将一些成品软件当做自己的“救命稻草”, 来应付公开课的展示,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久而久之, 教师自然也就不愿再使用这些教学软件来进行教学了。
在现阶段能够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软件实在太少, 能够符合教学特点的实用型、工具型和资料型的软件也实在太少。所有的这些都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学软件开发者的高度重视, 要积极地转变观念, 争取在今后进行教学软件开发时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 进而开发出更多的、更好的、适合于素质教育的教学软件。
从课件思想到积件思想的转化
课件是编制者按照某一思路设计制成的、前后连贯的、有系统的软件, 要求按照特定的教学策略来教授某一学科知识。这也使得课件在应用上存在几个致命的缺点:课件制作打包为成品后不可被修改, 不能由教师和学生重组改造, 以适应自己当前的教与学;只适用于事先确定的、特定的教学目标与具体的教学情境。同时, 由于课件固化了教学的内容和知识呈现的顺序, 教师只是一味地根据课件本身的知识点顺序来教学, 而并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应用时间, 最终的结果就是教师只是会“教”, 学生也只是会“学”。这样的课件忽视了师生的相互作用和课堂教学的丰富生动性, 自然会受到教师和学生, 乃至家长的拒绝。
作为第二代教学软件出现的积件则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 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传统的课件对教学设计缺乏理性的思考, 对教与学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 积件则更注重用教学理论培训教师, 更能够考查教师优化组合教学资源的能力。积件的另一大特点是可以重复使用, 学校内部或各校之间, 只要能联网都可以在组建积件库的基础上, 实现资源的充分共享。通过运用积件教学, 教师的实际作用会更加突出, 主导作用也会更加明显, 教师的作用也将由如何“教”转向如何辅助学生“学”。
开发工具型软件, 由“大”向“小”转化
教师能够自己开发相应的课件辅助教学当然最好, 但是很多教师的水平有限, 无法开发出令人满意的教学软件来应用于教学。这时, 工具型软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工具型软件简单而言就是一些具有辅助作用的软件。对于学校的课堂教学来说, 工具型软件就是面向学科的、带有学科特色的平台和多媒体资源库。对于工具型软件的使用, 只要教师能基本掌握计算机的使用, 稍加培训就能够自如地运用它们紧密配合自己的教学过程, 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 一些功能很多的、适合各门学科应用的软件开发平台, 功能强大的同时也使得软件本身应用起来比较复杂, 因此多数教师使用起来都觉得很困难, 这样的效果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而对于一些“小”的、分别适合不同学科应用的平台, 操作简单, 容易掌握, 反而更受到教师的欢迎。
计算机二维软件实验教学总结 篇5
《计算机二维软件应用》课程具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从软件本身着手,逐步过度到软件的应用,并与平面设计相关知识密切结合。我们引入了“工作室”制教学平台,目的是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项目的零对接,使学生从榜样的案例中掌握知识的运用和设计的基本要素,从而可以对“工作室”承接的项目进行实际的创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扩展分析能力,使他们更很快、更好的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我结合计算机二维软件应用实验关于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进行了反思性思维,把它运用于今后课堂教学中。
一、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计算机二维软件应用》课程有理论、实践共2大部分。部分内容采用课堂经典教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对理论课程结束后,开设实训课程,通过校内外的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实际会计业务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课程教学组织与安排,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具体实施时,课内课外相结合,传统的教育方式与现代的教学方式手段相结合。
二、主要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网络教学情况
1、教学方法
在为了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引入了“工作室” 制教学平台,目的是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项目的零对接;为此,该课程在教学设计上采用“认知—榜样—创作”三个进阶式、螺旋式上升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从榜样的案例中掌握知识的运用和设计的基本要素,从而可以对“工作室”承接的项目进行实际的创作,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扩展分析能力,使他们更很快、更好的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将理论课、实训课、实习课、讨论课、答疑课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适用不同会计岗位的需要。
《计算机二维软件应用》课程灵活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又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与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使会计各个岗位的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一次对接;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走出去,请进来”,既给学生增加了专业实践信息量,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在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又传授学习方法。这样,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主动性,正确处理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2、教学手段
(1)理论课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课程的理论讲授部分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使用电子课件,结合投影机银幕讲授。课件使用了大量动画、图片等素材,以及各类国内外优秀设计作品作为剖析资料。使课堂讲授生动活泼,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
(2)开放的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校园网的资源架起本课程的网络教学平台。我们已将教案、课件、实验、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测验试题等教学资源放到课程网站上,学生随时可以上网学习和练习;教师可以随时查阅,相互借鉴,实现了资源共享。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论坛进行疑难解答,实现了教学的网络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
(3)引进“职业资格认证”机制: 将 ADOBE公司的认证考核内容引入到本课程的教学体系当中来,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进行职业技能认证考试,增加毕业后的就业能力。
3、网络教学
本课题组提供一个结合学习与资源于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在这里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可下载素材、教程以及最新的设计动态。包括国内一些著名设计网站的链接等。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访问该网站,对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加以巩固,也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共同的交流平台和素材共享空间。
三、考核方式改革情况
在《计算机二维软件应用》课程建设中,课程组积极响系领导的号召,改进课程考核方式,运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经本课程组教师的教学研讨和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尝试运用灵活、多样、侧重考查学生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考核方式,比如在考核时,理论部分的考核,除利用卷面考试考查学生理论学习的情况以外,加入了平时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以课堂记录为依据评定学生平时成绩;实践教学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本课程的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学生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质。
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篇6
关键词:软件技术培养模式案例教学
中图法分类号:TP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1200多所,每年为社会培养计算机软件及相关的毕业生达到12万人之多,但是,每年企业的软件用人缺口依然严峻,企业招聘软件蓝领人才难相当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培养过程出现了问题:一方面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软件设计和开发的技能,缺乏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在学生的整个培养中,没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很难适应企业工作[1];另外,目前很多高职培养的软件学生,都是统一的既定模式,虽然,引入了案例,但是没有针对某个行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是学生毕业后竞争力不强。要解决当前计算机软件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必须抓基础、重软件核心技能培养以及结合各自优势把软件融入到应用的行业中,增加软件的办学特色。
1.基础知识培养
计算机软件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就是《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结构》,重在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和常见算法的描述的能力。此两门课程都比较抽象,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怎样达到培养的目的,夯实学生的编程基础,计算机软件专业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传统方式都是按照知识点进行讲授,每个知识点都相对独立,前后没有融会贯通[2],学生不能真正体会每个知识点的使用场景和需求,从而学生很难熟练掌握编程的方法和思想。1另外,教学效果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很难真正把握学生的基本的编程能力。为此,我们进行了《软件技术基础》的课程包项目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明确讲授的内容和目的,把握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剔除生僻部分。
2)围绕课时单元,明确每次课传授的内容,并且形成鲜明的重点和难点,每次课后都配套有相应难度的编程练习。
3)为了把前后知识能够融合贯通,还分模块进行综合练习和应用;比如:图形面积计算系统,ATM提款机,象棋的模拟实现,商超管理系统以及学生管理系统等。
4)按照试题模板,编写试题库,我们一共开发了20套试题,供期末使用,形成真正考教分离,能有效的掌握學生的真是情况。
课堂练习和综合练习,都来自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对应用场景非常熟悉,学生更容易把场景应用与程序设计结合起来,更能体会程序的魅力,而且综合练习,还让学生融合了前后知识,让学生逐渐形成一种分析、抽象和语言描述和表达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编程兴趣和能力。经过三届学生试点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编程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很大提升。
2.专业核心技能培养
专业核心技能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软件开发平台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重在实际应用上的培养,但是,传统课程设置相对分散,没从实际应用出发进行设置,很难让学生掌握正在实际项目中的需求。我们以.NET平台为例,对传统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剖析和调整如表一:核心专业课程体系对比表。调整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更具有针对性,三个核心技能:.net编程、Asp.Net后台程序和windows应用开发的技能分别在大学第2学期、第3学期和第4学期集中进行有方向的技能培养,每周开设8课时并且进行联排,让学生学了以后,能及时练习和巩固。每个方向都有比较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有一到两个个实际项目作为支撑,让学生清楚每个项目的开发过程,明确项目的需求和设计需求,对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和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编程技能;同时在windows模块中,还加入了软件工程,有前面两个项目实训后,学生能能理解软件的开发和管理,对软件工程的掌握更容易,从而促进学生更加规范的进行软件设计和开发。经过三个模块的培训后,学生在大学大二就有了3个完整的项目经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的能力大大增强。
3.专业特色培养
经过两年强化训练和培养后,学生能够利用软件开发平台进行常见应用软件的开发,甚至可以进行软件项目的分析和设计。但是,软件的应用还是要回归到实际应用的行业中,必须要一个行业背景支撑,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在第5学期开设了一门专业限选课和配套的毕业综合实践。专业限选课,主要是根据学院优势和地方行业优势,邀请企业对学生进行相关行业业务的培训,让学生明确行业的管理的处理过程,然后,联合企业在毕业综合实践中进行相关行业软件的设计和开发。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应用行业的知识,也巩固了学生对软件开发技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很大帮助和意义。通过两届学生特色培养,我院先后与东汽、二重进行了相关项目的设计和开发,并成功为企业输送了基于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软件人才。
计算机教学软件 篇7
一、教学软件过程评价技术分析
过程评价, 就是对该教学软件的开发研制过程进行客观正确地评价, 确定在该过程中是否所有的程序、方法、操作都符合既定的科学规范, 从而实现帮助教师进行规范合理开发的目的和作用。然而, 一个教学软件的开发和研制过程是非常复杂且繁琐的, 其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在对具体的教学软件进行过程评价时, 需要详细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第一方面, 需求分析方面。需求分析, 就是分析用户对拟教学软件的基本期望, 可以包括软件功能、软件行为、软件性能以及软件设计约束等各个层面。通过对客观环境以及问题的理解以及分析, 建立相应的问题模型、功能模型或行为模型等, 从而对用户的切身需求进行完全化和明确化处理, 最终归纳总结出具体的需求说明。在具体的需求分析中, 需要在重点把握学习者、学习内容、功能设想
以及技术支持四个分析要素的基础上, 从教学软件的正确性、可修改性、完全性等三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第二方面, 软件的模型设计方面。模型设计, 就是在需求分析之后, 以分析确定的研制任务及目标为设计主线, 设计出拟教学软件的基本框架。其中, 模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以供学习者更好地学习。通常情况下, 模型设计包括两个重要部分, 即知识结构部分的设计和系统功能结构部分的设计。由于针对前者的评价不属于教学软件只能够的过程评价, 所以整个软件的模型设计评价从针对后者的评价中得以体现。对后者进行客观评价时, 其分析角度主要有结构合理性、接口一致性以及层次清晰性三个。第三方面, 软件开发过程中, 管理组织方面。作为保障教学软件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部分, 开发过程中管理组织的评价工作极其重要。从软件工程的角度理解, 管理组织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人员、进度、资源以及测试测评等各方面的工作, 使得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效益和质量得到最大程度地提升。在具体的组织管理评价中, 开发管理人员应该格外重视软件的自我测试和自我评价。其中, 自我测试的重点项目不仅需要包括系统安装和运行, 还需要包括系统运行中的退出和中断。另外还要包括信息质量、信息组合表达以及教学内容等。第四方面, 运用建议方面。运用建议, 是一个教学软件在前期推广和后期应用过程中的重要基础。通常情况下, 运用建议可以通过软件文档第一体现, 既包括操作说明和提示, 还包括软件教学的应用时机和应用策略。
二、教学软件设计评价技术分析
2.1总体质量方面
作为软件的生命, 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能够直接决定该软件在后续使用和维护中的实际效果。从软件工程学角度理解, 能够对软件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的, 主要包括三个要素, 分别是软件运行特征、软件对个性的承受能力以及软件适应新环境的速度。其中, 软件运行特征包括可用性、可靠性、正确性以及有效性;软件对个性的承受能力包括可测试性、可维护性以及灵活性;软件适应新环境的程度则包括操作可互性、重用可能性以及移植可能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想要对这些质量要素进行直接测量是不可能的。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 需要利用既定的评价准则对软件兼容性、安全性、一致性、容错性、程序效率、可靠性、操作简易性、可维护性以及正确性等进行分层评价, 然后整合所有评价之后对软
2.2界面信息的显示技术方面
针对这方面, 其主要的评价内容只有两个, 一个是屏幕信息的具体呈现, 另一个是屏幕界面吸引用户注意力的程度。就前者而言, 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经验, 如果学生无法理解抽象符号所表达的含义和内容, 那么, 可以尽可能运用简单具象的图片或文字进行表达。另外, 如果利用文字进行屏幕信息呈现时, 文字的表达必须简洁有力, 不能过分冗长且复杂。其中, 还应该严格限制屏幕中出现的文字数量, 尽可能地使界面的背景纯粹简单。除此之外, 对界面进行设计时, 需要格外注意提示、菜单、命令以及求助屏幕等内容在显示上的一致性。其中, 关键信息需要进行突出显示。
2.3交互界面的设计技术方面
交互界面作为计算机和人信息交流和互换的重要媒介, 还承担着信息通道的重要责任。在信息交互过程中, 用户利用计算机界面对计算机内部输入意愿信息, 从而实现计算机询问、操作以及控制, 而计算机则利用计算机界面对用户进行阅读信息、分析信息、判断信息等的提供。由此可见, 交互性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中最具实质性的贡献。作为人机信息交互的重要通道, 其技术的评价主要关注对话设计和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两个方面。在人机交互中, 其设计形式主要包括菜单、按钮、浏览器、窗口、热键等;其界面形式主要包括命令语言、自然语言、查询语言等界面。对人机信息交互设计进行客观评价时, 主要考虑的包括以下三点:第一点, 针对交互方式, 多向性、一致性、协调性以及简单性。第二点, 针对交互操作, 可逆性、可靠性。第三点, 针对交互控制, 灵活性、趣味性。需要特别提醒一下的是, 在具体的教学软件研制中, 直接操作性的交互方式应该尽可能多地应用。因为该方式是window98系统中最突出的一个, 同时也是目前现有交互方式中最方便且最简单的。
2.4导航链接设计方面
作为引导教学内容及目标的的重要学习路径, 导航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地习, 能够最大可能地避免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出现迷航现象。从根本意义上理解, 计算机导航系统对学习者而言, 不单单是起到牵引学习的作用, 其最为重要的, 是对学习者学习路径和学习进程的指导作用和管理作用。对导航进行设计时, 应该将系统作为基本观点, 将用户、软件类型以及学科特点等作为综合考虑的对象, 并始终坚持明确、完整、可理解、易操作以及灵敏等作用原则。通常情况下, 人们在进行导航设计时, 常用策略有信息结构图的提供、检索机制的提供、联机帮助手册的提供以及学习路径的预言等。另外, 对导航链接的设计进行评价时, 也需要客观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点, 要求每一个计算机界面都配备清晰且含义明确的导航语言。如果缺乏明确且有效的导航语, 学生就很有可能出现各种迷航情况。第二点, 学生对学习决策犹豫或无法抉择时, 系统软件的导航部分需要设计类似“复查”、“帮助”等选项按钮, 以此推动并促进学生进行继续学习。第三点, 需要设计相关信息或资料的链接, 以此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查询、探究等。第四点, 无论是导航链接, 还是模块组织, 亦或是结构层次配合, 都要切实符合软件内容本身和人体的逻辑和规律。
2.5媒体加工技术方面
就教学软件而言, 无论其结构和内容设计得如何完美, 如果缺乏实际的吸引力, 被学生拒绝的可能性也会很大。虽然教学软件的外在对其实际认知效果没有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还是与学生情绪、兴趣息息相关的。所以, 对教学软件进行适当的媒体加工,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就媒体加工技术而言, 主要包括媒体选择、媒体组合以及媒体加工。
三、教学软件教育功能评价技术分析
3.1导向性要求方面
针对教学软件的教育功能评价而言, 其导向性要求的评价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点:1.针对学习机制改变, 教学软件所做的贡献。2.教学困难的解决中, 应用教学软件所体现出的实效性以及针对性。3.在“教”与“学”策略上, 教学软件所体现出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4.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软件是否足够客观性和贴合性。5.针对学习动机促进, 教学软件设计所做的贡献。6.学生学习过程中, 自我监控能力的提升程度。7.针对合作学习, 是否足够支持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学习。
3.2操作性要求方面
综合而言, 能够充分反映教学软件操作性要求的主要包括学习内容、策略、活动、效果等四个方面。其中, 由于学习内容的评价最具代表性, 所以在此只针对学习内容进行评价技术分析。1.设置内容的思想性以及科学性符合客观要求。2.内容具体表达简单易懂且没有语法错误, 切实符合科学客观的表达规范。3.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得以体现。4.呈现的内容意义深刻、价值厚重, 且与学生个体紧密相关。5.丰富的学习资源和高效的资料链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就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而言, 其评价系统主要包括过程评价、设计评价以及教育功能评价。在所有的评价过程中, 由于软件内容及其侧重点不同的原因, 其具体的评价也各不相同。然而究其根本, 教学软件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同步提升。所以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积极应用可靠性和时效性都高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和学习。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 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和技术。在教育领域, 基于计算机辅助技术设置的教学软件评价系统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和欢迎。本文简单介绍了教学软件评价系统, 并在此基础上, 分别从过程评价、设计评价以及教育功能评级三个方面对该系统中具体的评价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 以期为广计算机软件设计者以及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软件评价,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帅.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运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03:171-172.
[2]蔡建伟.构建一种全新的过程性教学评价的平台——兼谈传统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缺点[J].湘潮 (下半月) , 2011, 06:84+96.
计算机教学软件 篇8
一、会话式教学
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软件, 可以把教学内容即教师需传授的知识, 通过各种文字、图形、动画展示在屏幕上, 同时还可以配上精练的语言, 学生可以通过屏幕提示选择合适的内容, 用计算机学习。计算机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会随时向学生提问, 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学生能正确回答计算机的提问, 计算机会自动将学习内容加深, 进入下一步学习, 若不能正确回答, 计算机会给以适当的提示和辅导, 直到学生学会。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这种会话式教学形式, 越来越完善, 目前出现的不少软件, 学生不仅可以回答计算机提出的问题, 而且对不懂的地方, 还可以随时向计算机提问, 让计算机来回答, 如超媒体技术的发展, 对学生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设计了超级链接, 学生对某一个问题不懂, 只需要用鼠标点击一下相应的文字、图像等, 其解释和说明马上就会显示出来。
二、个别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这种教学形式是教师面对一个班的学生,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各有不同的能力和特点, 而教师只能以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以及同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形式很难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计算机辅助教学, 能有效地实现教学个别化, 每名学生都可以单独通过计算机学习相关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 计算机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能力, 显示不同的内容, 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 随时调整学习进度, 若感到内容太简单, 可调到更高一级水平的学习, 若感到有困难, 也可降低一级水平, 学习进度完全可以由学生自由掌握。
三、趣味教学
寓教于乐, 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到知识, 是知识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使教学的趣味性不断增加, 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计算机引入教学领域, 使这种趣味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它可以创造一种特殊的趣味教学环境, 作为一种完整的教学形式完成某种教学任务。
教学游戏就是利用计算机的一种带有竞争性的教学形式, 将科学性、知识性、教学性融于一体。这种软件主要侧重于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游戏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障碍, 要越过这些障碍, 有多种选择途径, 这就迫使学生尽可能用到所学的知识, 千方百计地战胜对方, 如有一个英语学习软件, 听到计算机发音后, 让学生拼写单词, 写对了, 游戏才能继续进行, 否则只能在原地徘徊。有些游戏软件设计多人参加, 竞争性强, 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很难战胜对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教育游戏软件已朝着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界面越来越漂亮, 不仅有二维图形, 还有三维动画, 不仅有图形交互, 还有语言交互, 使学生爱不释手。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 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 游戏中引入的竞争机制, 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求学精神。
四、仿真教学
幻灯投影、电视录像曾给我们带来生动形象的情景教学, 受到师生的喜爱, 但由于这种媒体缺乏交互功能, 因此不能达到仿真教学的高度。
所谓仿真教学, 即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环境或事务进行某种技能的训练。多媒体计算机强大的造型功能和语言功能, 能形象地将现实生活中的环境, 通过屏幕展示在学生面前, 学生通过鼠标、触摸屏等交互手段直接在屏幕上和计算机对话, 就像真实的实际操作一样。如飞行模拟训练器, 就是一种以模拟的方法对飞行人员进行强化训练的教学系统。近来适合中小学用的仿真软件也不断涌现, 有一个照相机操作软件, 模拟真实的照相机, 可任意调整不同的光圈和速度, 当按下快门后, 随着照相机“咔”的一声, 一张照片就显现在屏幕上。不同的光圈和速度, 会出现不同的效果。通过操作训练, 学生很快就能掌握光圈、速度对照片效果的影响。
计算机教学软件 篇9
1 教学的内容要循序渐进
Word办公软件是一款功能非常强大的软件, 具有多项功能, 如:排版功能、极强的文字编辑和较强的表格处理功能, 通过图片和文字混合的功能, 可以制作出图文并茂的文档。所以, 如何进行合理的教学, 安排好教学的顺序, 使其成文一个有机的整体, 对于学生学好Word有着重要意义。教学的顺序应该是从易到难, 不能一开是就拿出一篇很长的文档进行讲解, 那样学生是无法接受的。应该从最基本的组成单元讲起, 也就是字符, 多个字符组成段落, 多个段落就组成了页面, 一篇很长的文档是由多个页面组成的。所以根据由浅到深的规律, 结合了Word的教学内容, 用该是从字符的编辑到段落格式的设置到页面的设置最后再是长篇文档的编辑。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是科学的, 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在字符的学习中, 具体要掌握字符格式的多种设置;在段落的学习中要掌握段落格式的设置, 如间距、段落缩进等的设置方式;再来就是页面的设置学习, 如页眉和页脚、纸型大小等的设置;最后就是整篇文档的设置, 如不同章节间的页眉的设置、自动生成目录等。这样,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就会感觉非常的清晰, 掌握起来也比较的容易。
2 教学实例的精心选材
在Word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从浅显的教学例子入手, 带动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根据地进行学习,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放到实例中进行解决, 这是Word在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 所以教学实例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的效果。在实例的选择上要精心地准备, 不能随意地选择。例如, 在讲解分栏和图文混排功能时, 在课前可以精心准备一篇文章, 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的Word排版素材, 可以在文章的标题上方, 插入了“月色下的荷塘”这样一幅与主题相符的美观的图片, 正文首字下沉, 采用两栏排版, 背景插入了“朱自清散文赏析”淡淡的水印。文档打开之后, 学生就会被画面所吸引, 这在学生学习中其实是一种美的享受, 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也能增长学生的知识。然后在向学生们提出相关的问题, 实例文章在排版上有哪些构成部分, 如何进行排版的设置, 让学生先自己进行思考然后在从书本上找答案, 最后在进行实例文档的讲解演示。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更加得具有感染力。
3 采用任务驱动的实验教学方法
计算机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如果只是进行课堂的教学, 即便是采用了上述的教学方法, 如果没有具体地进行实践的操作,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无法真正地了解和掌握其中的技巧。所以, 实践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上机的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 让其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比如, 在介绍了Word文字处理、艺术字处理和图形处理工具之后, 要求全班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所学, 设计排版出一个学校的彩报, 没有具体地要求制作成什么样子, 而是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 综合地利用所学的Word知识, 做出自己的作品, 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在进行图片和文字的排版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们设置不同的图片格式, 再进行比较, 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看到不同的设置下的排版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做出合理的讲解, 让学生再进行实践的操作, 增加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这样对学习Word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样通过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的方法, 把枯燥的概念转化成为生动的教学, 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更快地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4 结语
在计算机基础Word的学习过程中,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实践内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可以更好地掌握课程的基本技能和实践的应用,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兴趣和爱好, 为今后计算机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软件的不断更新和教学对象的不同, 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的方法上, 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摘要:计算机基础是高等教育的一门必修课, 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中, Micros oftoffice系列办公软件占有很大的篇幅, 其中介绍的Word软件是一个功能强大和应用广泛的办公软件, 在对其的学习中, 有一些教学方法和学习心得。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Word,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跃军.核心教学策略在应用软件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 :18-24
[2]油利娟.浅谈Word软件使用中相关问题的处理[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0 (4) :51-63
重视教学方法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 篇10
一、上机实践法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要学好信息技术必须有充足的上机实践的时间和机会, 它是信息技术教育学科教学的一大优势, 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手脑并用, 从理论到实践, 在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不断加深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 易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所以我更加注重学生的上机实践操作。让他们每堂课必有所学、有所获。但是上机操作如果组织得不好, 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通常一位教师上课, 要辅导30~60位学生, 由于学生上机往往目的不明确, 准备的也不够充分, 结果一节课下来, 表面上课堂气氛很轻松、活跃, 其实效果很差, 学生上完机后觉得自己一节课后好像什么也没学会。针对以上情况, 我们在机房上机操作前, 首先利用双向教学系统或在机房通过屏幕广播把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一遍, 并在上机操作以前及上机完毕后让学生完成《上机实验报告》, 包括: (1) 上机目的 (学生通过这次上机操作想要学会哪些知识及达到什么要求) ; (2) 上机内容 (根据所讲内容及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 ; (3) 上机步骤 (此次上机操作的简要步骤及提纲) ; (4) 疑难问题及遗留问题 (学生此次上机操作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 (5) 自我评价 (对此次上机操作效果的简要评价) 。其中 (1) 、 (2) 、 (3) 在上机操作以前必须填好, (4) 、 (5) 在上机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
二、强化练习
学生要熟练使用计算机, 仅靠教师的讲授和演示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 才能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练习的方式要多种多样, 如课堂问答, 上机操作, 课内外作业演示等。在进行上机操作练习时, 一般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例如, 在讲完“Word”软件中的文字录入及排版知识后, 要求学生课后准备一篇50字左右的短文, 在下一节上课时使用Word软件进行录入、排版, 并对排版提出合理的要求;又如在讲完IE浏览器的使用后, 就让每位学生运用IE浏览器浏览本市的网站和其他教育网站。这样, 每教学一项新内容, 就及时让学生进行定量的练习,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巩固所学的新课内容, 熟练掌握操作要点, 提高学习效果。
三、采用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指在整个教学过程, 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 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 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 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 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例如, 我在因特网的教学中, 我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大任务: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从因特网上下载信息、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网络新闻、参加BBS、在因特网上进行实时交流等等。对于“在因特网上收发电子邮件”这个大任务又可以分为: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订阅电子杂志、加入邮件讨论组等子任务;针对“写信与发信”这个子任务, 又可以划分为:写信、发信、在信中夹一张照片、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发送一个影像、把同一个文件发送给多个接收者、成批发送信件等子任务。
四、实现分组教学, 提高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上机操作时, 学生会经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如果教师一一解答操作, 不仅教师感到忙碌、时间紧迫, 而且还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分组教学可以避免诸多弊端, 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根据上课班级学生人数进行分组, 每组人数不要太多 (控制6--8名) , 每个小组有固定的机位并设两名小组长, 上课前先进行培训。当本组同学遇到问题时, 由小组长充当小老师进行辅导。当有些问题较难时, 教师要鼓励全组成员一起研究解决。如果处理得当, 教师要及时表扬, 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这样一来能够极大地激发小组成员的动手能力。如果小组解决不了, 可由其它小组提出方案或由教师进行指导。
五、实现课堂教学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可以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 不仅能使学生更扎实的掌握课堂所学内容, 而且还能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更完整的认识。例如:我让初中二年级学生运用所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上网技能, 到因特网上查找文字、图片、照片等资料, 制作一个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PowerPoint幻灯片。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查找有关环保资料, 精心制作出一套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幻灯片。这样, 让学生完成了课堂学习内容的同时, 还增长了课外知识, 实现了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使学生亲身体会到信息采集、处理、加工的全过程,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质和信息实践能力。
六、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机教学软件 篇11
【关键词】软件专业 教学 竞赛平台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33-03
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作为一项全国性的竞赛活动,目的是为推动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促进软件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向软件行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此,探讨这一竞赛平台究竟给软件专业教学带来了哪些积极的作用、如何促进专业教学等问题,对专业教学的改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安排模块化,连贯性不强
表1是计算机软件专业主干课程的安排情况表,表中看不出专业课程的教学主线,更看不出学生应该学习的主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第一方面,第一个学期程序设计基础,第二个学期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学期C#程序设计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占了三个学期,且还开设了不同的语言,导致学生在编程入门基础学习无所适从。第二方面,第二个学期的课程共有4门,学时都差不多,第三个学期除网页动画设计外,其余4门课程学时也差不多,课程杂,体现不出技术主线和学生软件编程知识能力的逐步培养和形成。第三方面,课程模块化,连贯性不强。看不出第二个学期的所学对第三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有什么帮助和知识技能的积累。这样的课程安排违反了学生学习软件编程开发技术的认知规律,导致学生学习不系统,在实践操作时无从下手,最简单的程序都写不出来。同时也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打击,觉得自己很差,失去学习兴趣,以后上课就开始不听,接着就是听不懂,最后干脆旷课在宿舍玩游戏的恶性循环局面。
表1 软件专业主干课程安排表
(二)缺少让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成就感
首先,计算机类专业不像艺术类等其它专业那样具有很强的现场观赏性,没有很多竞赛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针对软件专业学生举办的竞赛仅有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作为国际性大赛,ACM不分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难度比较大,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参加。因此,行业社会就缺少让高职高专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自我展示专业技能水平的舞台。其次,计算机软件专业课程多,衔接性强,难度大,很难像艺术类等其它专业那样,单独学习完一门课程就可以设计出精美的作品。软件专业的学生需要学完很多门课程后,经过不断的动手编程实践,积累一定经验才可能设计开发出相应的程序作品。所以,在专业教学上没有举办过学生作品展,更不用说举办学校层面的作品展。缺少了行业社会和学校两大重要展示平台,学生在学习上很难找到学习成就感。
(三)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缺少对拔尖学生的培养
由于招生政策的问题,高职学生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特别是补录的学生,在基础和学习能力上与正常录取的学生又有一段差距。而在正常的专业课堂教学活动中,面向的是大部分学生,因此,在制定课程教学目标和确定教学内容时,要兼顾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这样,无形中就降低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度和教学目标的高度。而后果就是导致少部分拔尖学生在课堂上“吃不饱”,不能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内容,不能提高并达到自己应有的专业技能水平。
二、利用全国软件大赛竞赛平台促进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的优势
参加竞赛实践证明,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能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较好的解决上述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通过竞赛培训引导,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为兼顾大多数学生学习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安排上就多开设些相对容易掌握的技能课程,让在编程方面可塑性不强的学生能掌握一些其他专业技能,增强这些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参加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按竞赛考纲的要求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全程辅导,对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在专业教师的辅导下,学生可按竞赛知识技术路线进行系统有效的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便可以入门编程,找到编程应用于实际的快乐。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根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和多方获取学习资料,利用课余时间刻苦钻研,多做多练,积极促进了教学的教学工作,很好的弥补了课程安排和课堂教学上的不足。
(二)搭建让学生展示自我技能水平的舞台
以参加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为契机,首先,在选拔参赛选手时,就建立了一次学校范围内的、让学生自我展示专业技能水平的机会。在校内设置选拔赛,只有在选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选手才有资格报名参加全国比赛。其次,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再次搭建了一个全国性的大舞台,让高职软件专业学生能有机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同台竞技,真正检验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全国同行中处于什么样的水平,看清自我,找出差距。同时也给他们指明了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激起学习的热情。看到这个大赛平台给学生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促使了教师积极地在教学过程中搭建学生专业课程作品展。在学生学完相关课程后,给他们布置相应的工程应用项目,然后将作品以多媒体展厅的形式尽可能更开放地展出。以此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并从中找到学习的成就感。
(三)推动精英学生的培养
培养高水平的毕业生是打造一流高职院校的前提,兼顾大部分学生的传统课堂教学,很难满足精英学生的学习培养需要,无法实施因材施教的适合高职学生培养的教学方式。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恰好给精英学生的培养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生通过参加此项竞赛,能额外得到老师的培训指导,进行更多专业的技能训练,同时他们能与来自全国的选手比赛交流,一是方便老师发现自己学校的精英,二是方便学生找到自己与其他选手之间的不足。此外,本大赛有很多知名企业参与,获得大赛全国一等奖的选手会直接被这些知名企业录用,在企业资深工程师的指导下快速成长,成为学校的“品牌”毕业生。
三、利用全国软件大赛竞赛平台促进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1.积极探索学科竞赛模式的创新。以全国软件大赛竞赛组织为切入点,引入更多的学科竞赛,组织更多形式的学科竞赛方式。据调查,扩大招生规模后的高职高专学生普遍喜欢娱乐性强的学科竞赛,不喜欢传统方式的学科竞赛。因此,需要在竞赛形式上下功夫,创新竞赛组织方式,找准学生的参赛兴趣点,提高学生的参赛热情。如各学校可根据自身的专业办学特色,举办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竞赛,如网页设计大赛、创意创业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动画制作大赛、计算机组装大赛等活动,积极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和创造能力。
2.建立学科竞赛的保障机制。完善的竞赛保障机制,是学生得以安心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前提,是老师安心指导创造佳绩的保障,良好的竞赛保障机制是鼓励学生参加种学科竞赛并取得成绩的重要前提。首先要有良好的赛项宣传机制,让每位同学务必知晓比赛通知。同时深入学生宿舍宣传,并通过赛前动员会等手段鼓励学生参赛,扩大比赛的参赛人数。其次,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学校提供专门的比赛训练场地和训练设备,相关经费和政策支持,使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无后顾之忧。最后,对每次参赛进行经验总结,提高各种比赛的竞争力。
(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职学生不喜欢照本宣科的纯理论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喜欢通过实践的方式去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学上应采用案例教学法,将理论知识传授通过案例去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积极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2.将竞赛转化为教学内容。在程序设计等相关的课程里,将竞赛的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这些知识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消化理论知识,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
3.建立学科竞赛实践训练场所。建立如实践教学创新实训基地,大学生创客空间等实践教学场所,开放实训室和实训设备,为学生提供自己动手,自主创新的发展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职业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课题,也是职业教育者的教学目标。随着各种竞赛体制的完善,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下转第160页)(上接第34页)学科竞赛,通过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显著。高职教育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平台,为专业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从专业建设角度来说,应该参考大赛平台的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整合,以适应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同时通过大赛平台丰富教学资源,促进专业的对外交流,加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赵娟. 关于提高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实践能力的思考——以南宁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5(19)
[2] 周荣辉,郝晓枫,赵宏宇. 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思考[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23)
[3] 何迎生,鲁荣波. ACM 竞赛平台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12)
[4] 李绍中.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J].职教通讯 ,2012(12)
【作者简介】罗云芳(1981- ),男,广西贺州人,硕士,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编程,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教学软件 篇12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分层教学,策略
计算机能力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因此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无法缺少计算机。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 中职院校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是因为学生原有的基础水平差异性明显, 单纯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效果不明显,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选择尝试分层教学方法。
1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主要培养的是专业性人才, 计算机作为重要的课程, 中职学校一直都比较重视。现阶段,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着如下问题:
第一, 学生计算机的原有基础水平差异性明显, 有些经济水平比较高的地区, 学生从小就接触计算机, 所以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基本都已经学会, 而经济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地区, 学生没有条件接触到计算机, 有些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全无了解, 由于大批的务工人员涌进城市, 计算机基础不同的学生有机会共同学习, 但是由于学生原有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比较大, 所以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扰;第二, 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不高。一般情况下, 中职学生的自觉性都不高, 通常是跟不上正常学校的课业, 才选择中职院校。绝大部分中职学生都不愿意利用课下时间展开自学, 仅仅靠课堂时间, 根本无法保证学习效果;第三, 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已经十分迅速, 但是中职院校所应用的教材却迟迟没有更新, 内容比较老旧, 再加之, 相关的教学资源、设施不健全, 因此使得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陷入到了困境之中。
2 分层教学法介绍
基于上述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如果教师依然选择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只会使计算机课程教学陷入到更为尴尬的境地中, 因此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 首先应该从自身出发, 转变教学思维, 尝试着应用分层教学法。教育领域的专家也曾经指出, 教师应该按照学生能力差异、性格差异来进行教学, 同时教材编写者也应该依据学生的这些差异来编写教材, 以此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
所谓分层教学法简单的说, 就是在分班授课的前提下, 按照学生自身的差异, 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师依据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以及心理态度, 来设计差异性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教学进度, 同时变化授课方式, 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 与此同时制定合理有序的评估体系。简言之, 依据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以此确保各个基础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 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分层教学方法
3.1 依据学生特点分层同时实时调整
教师首先对中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进行预先的了解, 同时对每个学生的发展意向进行了解, 在此基础上, 还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进行分层。新生进入学校之后, 学校应该进行组织模拟测试, 依照测试成绩进行编班, 将特别优秀的学生选拔到计算机重点学习班。分班的过程中, 还需要考量到学生的心理因素, 可以依据学生性格、兴趣、努力程度等进行分班, 要充分尊重学生, 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机遇。由于开学之初, 学校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不甚了解, 学习一段时间之后, 教师了解情况之后, 可以对学生进行实时调整。比如有些学生虽然计算机水平比较高, 但是其自身对计算机并没有很高的兴趣, 教师就可以将这类学生调整到普通班, 以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实践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另外, 教师还应该实时对学习难度进行必要的调整, 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进步, 不会落后。
3.2 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融入分层理念
由于中职学校计算机教材更新的速度慢,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就需要对教材作出实时的调整, 制定符合学生日常学习实际的教学大纲。采取分层教学模式。学生分班之后, 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基础水平, 设计教学内容, 制定教学大纲。对于基础水平不是很高的学生, 教师着重对其进行基础知识教学, 教学之初, 起点比较低, 教师一定要十分耐心。待到基础水平比较低的学生知识量增加之后, 再进行深入的教学, 满足教学大纲标准需求。而对于基础水平比较高的学生, 教师着重提高学生的能力, 课学时, 增加一些系统的操作, 如流行软件、应用软件的高级操作,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操作内容要避免墨守成规, 根据教学内容给出一些综合性的操作, 鼓励他们对同一类问题可以多种角度考虑, 拓展他们的思维, 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 给学生创造展现自己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3.3 分层考核, 注重可持续发展
考核方式分层实施, 普通班和提高班采取不同侧重点的考核方式。对于普通班学生, 根据教学大纲, 可提供与上课例题相似的必选题和稍有拓展的可选题, 必选题必须完成, 可选题可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有选择地完成。以鼓励为主, 并指正错误, 适当降低评价要求, 激发学生积极性。对于提高班学生, 侧重综合类题型操作, 要求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处理, 并寻求解决方案, 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应用。教师及时作出点评, 提供多样解决问题的方法, 拓展他们的思维, 指出不足和改进方法, 启发其更好地完成操作任务。教师在考核中, 应以实用为主, 不仅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的道理, 更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在安排考核内容时, 要结合学生的专业, 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 能将技术更有效地应用于工作。比如财会专业类, 考核内容可与财会专业相结合。如讲WORD排版技术时, 以“企业评估报告”为例;讲EXCEL公式与函数时, 以“月工资结算”电子表格为例等。证书考核是一种社会考试, 目的是提供一个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 应该说, 学历在整体上反映一个人的知识水平, 而证书则在一个侧面反映持证人的能力。对于普通班学生, 要求其完成教学大纲的证书考试;对于提高班学生, 积极鼓励其参加更高层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可知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可以选择应用分层教学方法, 此种方法能够充分的发挥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潜力, 而且利于人才的培养。分层教学方法取得效果的关键, 就是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班, 这一点学校定要做好相应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何静宁.中职计算机教学障碍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8) .
[2]柯桂周.信息技术课的分层教学[J].广东教育, 2005 (3) .
[3]李立新.对中职学校分层递进教学的探索[J].职教通讯, 2004 (4) .
[4]许吉平.中专化学教学中班内“隐性”分层教学的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