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加速软件服务化

2024-07-19

云计算加速软件服务化(精选6篇)

云计算加速软件服务化 篇1

服务商可以将视频能力开放出来, 客户能基于这个能力去开发自己的应用, 这使得视频会议服务的个性化色彩将会逐渐加强。

近年视频会议市场正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据OVUM最新研究报告显示, 到2016年企业在视频会议领域的花费将达到11亿美金, 从2011年至2016年其年复合增长率 (CAGR) 达到19.5%。

与此同时, 相关技术的不断向前演进也为视频会议的进一步普及提供了可能。时下, 云概念正在全球大热, 视频会议的发展也深深受到影响。目前市场上已有部分视频会议服务提供商积极推出基于云架构的视频会议服务。然而此时的“云会议”是否能真正发挥其“云”价值, 其后续发展将会是什么样, 这些问题都十分值得关注、探讨。

云技术带动市场发展

对于云会议本身概念的探讨, 还需要追溯至早期的远程会议。据Frost&Sullivan咨询分析师陶勤珠介绍, 以前企业如果要使用远程会议形式服务, 必须采购各种专用的远程会议硬件设备, 甚至构建专用的远程会议会场。对于云会议而言, 它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会议形式。当前云计算的应用形式可分为I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 、PaaS (平台即服务) 和SaaS (软件即服务) 三类, 其中SaaS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 而同时国内云会议也主要集中在以SaaS模式为主体的会议服务, 其内容包括电话、网络、视频等服务形式。基于云计算技术提供的远程会议服务, 使用者不需要购买任何设备, 只需要通过互联网界面, 进行简单易用的操作就可使用远程视频会议服务。

尽管目前视频会议市场整体发展势头强劲, 但云计算本身发展毕竟还处于初级阶段, 业界从各角度都还在呼吁云计算的尽快落地。所以从市场发展层面看待, 当下基于云计算的远程会议服务还处于导入期。这首先可以从国内能够提供该类服务的会议提供商数量上可见, 厂商并不多, 已经开始盈利的就更少。

“但是整个IT行业云计算十分火热, 远程会议市场也将兴起云会议这个风向。”陶勤珠表示。对于目前市场情况, 根据Frost&Sullivan的相关分析报告, 保守预计2011年整个中国远程视频会议服务市场为920万美元, 而对于云视频未来市场, 据粗略推断, 并依据云计算服务在亚洲IT市场中的采用率, 预计2012年云视频会议可在整体视频会议市场中占据10%左右的份额。

云会议优势凸显

云会议所带有的云标签, 使得云会议与其他云计算服务都将具有共同的特点——更低成本、更便捷、更好的使用体验。

对于企业部署视频会议而言, 其本身的硬件设备开销占据了服务支出的大部分比例, 并且高昂的费用曾一度将中小企业拒之门外。而云会议对硬件设备的省去, 使得中小企业有能力去采用视频会议服务, 中小企业用户只需通过租用云视频通信平台的方式即可, 这将促进整体视频会议市场的增长。同时对于服务提供商而言, 在当下厂商众多的市场中, 吸引中小企业客户也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云会议采用分布式部署, 这使得以后的资源调度将更加便捷。视频会议对于画面质量有着较高要求, 由于网络的因素, 画面体验易受到限制, 采用分布式部署则可以有效改善该问题。

并且与传统视频会议相比, 云会议服务的提供, 将进一步解放客户的应用场境。“人们不再需要呆着固定会议室, 只要有可联网的视频终端, 便能轻松接入会议服务, 并且视频会议, 语音会议、数据会议都将逐渐走向融合。”某电信专家说道。

另一方面, 除了专业的视频会议厂商, 现在电信运营商也逐渐意识到视频所带来的利益增长, 并开始提供视频服务。据上述电信专家表示, 专业视频服务商主要提供针对企业内部的服务, 当企业和外部其他公司进行视频会议时, 将面临困境。各个企业由于采用的设备厂商不同, 而当下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 不能实现很好的互联互通, 存在信息孤岛问题。运营商所提供的服务是在全网络之上, 能有效解决此类困境。通过云会议, 互操作性难题将得到改善。

“对于运营商而言, 其现在整个运营系统已开始向云迁移, 基于云的视频会议部署将是必然趋势。”电信专家表示, 现在不管是运营商还是厂商, 所提供的视频会议都是服务商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企业就用什么样的服务。而未来云会议所形成的一个趋势就是, 服务商可以把视频的能力开放出来, 客户可以基于这个能力去开发自己的应用, 所以视频会议个性化的应用将会逐渐加强。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进行选择, 并可以和自己的BOSS系统相结合。

用户观念待转变

目前国内外在视频会议市场具有领先地位的服务商都开始关注云会议, 部分已经推出云视频会议服务, 但此类服务处于导入期, 整个市场仍在培育中。而我国企业客户对于这种基于高新技术的会议服务认识较少, 国内市场较多集中在大型城市、大型企业, 在中小企业中应用很少。

并且云会议开放性架构与传统企业封闭的IT环境有较大冲突, 让企业以更开放的形式接受服务还需要进行观念培养。同时固有认为IT设施只是花销不能带来收益的观念, 忽视了云会议所带来的成本降低以及效益的提高。

“因此如何让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 了解视频会议、云视频会议, 并意识到这种服务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好处, 是最大的困难。”陶勤珠说道。

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服务分析 篇2

作为软件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 软件测试在传统环境下采用的手段多以劳动密集型手工方式为主, 测试周期较长, 人员实际操作中多会产生枯燥之感, 整个测试的成本极高。在此背景下, 云计算环境便被引入其中, 该环境涉及到较多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等服务模式, 使软件测试可在该虚拟环境下完成。但如何使软件测试在云计算环境下实现, 还需做好交互平台设计与测试云系统构建工作。因此, 本文对软件测试在云计算环境下的实现研究,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云计算的相关概述

关于云计算, 其主要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一种计算方式, 可直接将共享信息、软硬件资源向计算机提供。从云计算服务的特征看, 主要表现为资源池可为多人共享、用户终端处理较为便利且资源部署得以实现。而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软件测试自动化, 无需通过测试脚本录制、测试用例设计等, 可直接在计算机中操作便可获取相关的期望数据, 软件硬件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化配置, 且整体测试效率较高。一般自动化测试中, 可应用的范围集中表现在: (1) 对于单击键测试、数据重复录入等, 可采取自动化测试方式, 如回归测试等; (2) 在验证设计文档或测试人员了解程序等方面, 需引入测试自动化工具; (3) 若需对用例覆盖路径、程序控制流程进行测试, 应将自动化工具引入其中; (4) 在测试报告文档生成中, 可将自动化工具应用其中。另外, 对于云测试, 在构成上主要以云、测试为主, 主要将软件测试过程置于云环境下。整个测试过程中, 涉及的云计算技术体现在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云平台管理以及海量数据管理等方面, 其中的云平台可满足许多测试要求, 包括安全性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以及测试管理与报告生成等。将软件测试置于云计算环境下, 其优势表现为仅需支付平台服务费即可, 无需在测试工具上投入较多资金, 且企业在利用云测试服务中, 可享受极多的测试资源, 加上系统平台环境可被测试人员使用, 为软件测试带来极大的便利[1]。

3传统软件测试的方法研究

以往软件测试的实现多以硬件环境为主, 在测试需求环境得以合理配置的基础上, 将测试软件部署其中, 根据相应的测试流程与测试方案完成测试软件的性能、功能等, 或在测试中注重对维护测试系统、测试工具设计进行编写。具体测试中, 采用的测试方式首先表现在AB测试工具方面。该工具又可被称为Apache Bench, 在实际应用中仅需做好ab命令的下达, 便可模拟访问相应的URL, 在此基础上可使关于访问效率报表得以生成, 该报表中将充分反映出高压力访问下网站的实际情况。以ubuntu环境为例, 测试过程中可直接将相应的命令输入, 便可完成测试网站的过程[2]。

其次, 传统软件测试中采用的测试工具也表现在JMeter方面, 通常对于动态资源性能、静态资源性能等测试, 可依托JMeter实现, 如FTP服务器、数据库查询、Perl脚本以及Java对象等。从该工具结构特征看, 主要以树形结构为主, 与Windows资源管理器结构极为相近。以登陆过程测试为例, 要求做好限定条件明确工作, 包括:123毫秒以内的响应时间、身份验证信息需在登录后返回且保证返回结果超出10bytes。具体操作中可进行测试组的构建, 对循环次数、测试试件以及出现程数进行定义, 在此基础上结合JMeter工具将相应Assertions添加在request sampler中, 这样整个软件测试过程便可实现, 仅需对.jtl文件进行分析, 便能推出最终的测试结果[3]。

最后, 在自动化技术快速发背景下, Selenium工具逐渐被引入其中, 该工具在测试中需做好自动化测试系统的构建, 易用性、扩展性以及兼容性较强, 对于较多浏览器如Mozilla Firefox与IE等浏览器都可支持。从该工具的组件上看, 主要表现为Selenium IDE、Selenium Core、Selenium Remote Control等, 不同组件可对不同浏览器进行支持。实际应用该工具中, 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不仅能够运行于浏览器中, 且对于较多系统平台都可有效支撑[4]。

4云计算环境下软件测试服务交互平台的设计

尽管传统软件测试方法应用中也具有较多的优势, 但实际应用中往往会面临较多如测试工具配置、系统环境构建以及测试工具使用问题, 操作效率并不高。而将云计算技术引入软件测试中, 便能很好的解决传统软件测试中的这些弊病。但需注意在实际应用云计算技术中, 需做好交互平台的设计, 其可将Web交互界面提供给测试人员, 整个测试过程完全在平台调度虚拟机中实现, 用户仅需等待反馈结果即可。具体进行交互平台设计中, 其涉及的流程主要为测试需求分析、测试流程确定、交互平台设计以及相关技术的融入等。

4.1测试需求分析与流程的确定

软件测试的需求通常表现在: (1) 测试对象若为商业软件产品, 要求使其安全性、机密性得以保障; (2) 测试中若涉及预先安装软件或其他指定系统, 应注意做好测试环境的预先配置; (3) 为使测试工作顺利开展, 需保障在人力资源、硬件资源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撑, 使操作系统平台功能得以发挥; (4) 可将整个测试过程细化为不同阶段, 并明确各阶段需要的资源数目。实际分析测试需求中, 还需考虑其面临的问题, 包括资源管理、执行方法等, 要求引入虚拟化技术, 并考虑测试用例的提供以及交互式测试界面的设计, 这样才可使需求问题得以解决。事实上, 这种解决方式实质便为测试云的体现, 其在保证资源均衡优化的基础上, 可将测试平台提供给测试人员。整个测试流程具体可细化为用户测试需求的接受、数据的分析与存储、虚拟机的配置与调度、云测试的开展与的报表的生成等[5]。

4.2交互平台的具体设计

交互平台设计中, 首先需从平台的整体架构着手, 该架构主要以云计算三层架构类型为主, 其中能够进行硬件物力资源提供的主要以基础设施云为主, 而统一管理调度的部分则以交互平台为主。具体设计交互平台中, 要求人员在Web界面中进行测试服务的选择, 这样可使测试需求得以明确。在此基础上进行虚拟机实例的构建, 该过程可通过在虚拟机池中进行AWS EC2的调用来实现。当虚拟机实例被构建后, RESTful API可将测试数据传输给AGENT, 此时服务器便会根据这些数据进行信息的确认与测试时间的发布。最终测试的结果向服务器传输, 并有相应的图表与报表生成, 用户只需对这些图表、报表进行分析, 便可得到测试结果[6]。

4.3相关技术在平台中的应用

交互平台的设计主要得益于相关技术的应用。其中的技术首先表现在Play framework方面, 其能够将无状态MVC模型设置其中, 并选用Java Web应用框架, 应用于交互平台设计中可满足HTTP到代码映射要求, 且在bug被修复后能够重新加载。其次, 交互平台设计中的技术也表现在REST-ful API方面, 其应用特点主要表现为仅需在类路径中添加JARs文件即可, 无需引入相关的配置文件, 且可使GZIP解压缩在服务器端实现, 同时不必依托Servlet, 可直接利用Seam提供HTTP请求。最后, 技术的运用也表现在Jclouds API方面, 该技术可使web复杂性得以处理, 且运行中可迁移性特点较为明显[7]。

5软件测试中测试云系统的构建

在交互平台设计的基础上, 还需考虑构建测试云系统, 使整个测试满足自动化要求。实际设计中首先应注意合理选择基础设施云, 尽管基础设施云可采用自行构建方式, 但其需投入较多成本, 且其中的技术应用也是构建设施云面临的重要难题。因此, 在选择中可考虑直接由Iaa S进行设施的提供。根据软件测试的实际要求, 在基础设施云选择中可以Amazon EC2为主, 其在特点上表现为灵活性较强、弹性特征明显且在计算能力上能够做到熟练缩放, 对于交互平台调用可起到良好效果。具体进行Amazon EC2创建中, 要求做好模板映像的配置, 或直接进行亚马逊机器映像的构建, 使的相关的配置、程序以及数据都融入其中。同时, 构建中需对操作系统与实例类型进行确定, 在此基础上通过web服务APIs的应用, 实现虚拟机的具体操作过程。需注意的是, 虚拟机实际运行中可能处于多个地点, 此时可考虑将虚拟机实例、静态IP端点等设置其中, 确保整个虚拟机可靠运行。

其次, 需进行虚拟机实例的构建。该过程主要表现在:第一, 进行初始OS实例的构建, 一般AWS中管理界面可将所有云服务显示出来, 包括VPC、S3以及EC2等, 操作中可对EC2进行点击, 完成虚拟机实例的创建过程。第二, 做好测试环境的配置与测试工具的安装。初始实例创建后, 应判断此时测试工具是否可满足软件测试要求。在工具选择中可以具体的测试要求为依据, 如可进行AB测试工具、JMeter测试工具的安装, 能够符合软件性能测试、压力测试等要求。若需使测试过程更具自动化特征, 还需将Firefox浏览器进行安装, 满足环境设置要求。此外, 在虚拟机实例构建中, 还需做好AGENT的安装、镜像文件的创建以及文件ID的获取等工作。

最后, 需进行虚拟机池的构建。虚拟机池的构建旨在解决虚拟机运行中出现的频繁创建问题, 虚拟机复用性可得以提高, 并保证整个运行环境更为平稳。在实际构建中, 可考虑进行虚拟机的创建, 在此基础上使资源池融入所有虚拟机。假若其中某个虚拟机需被使用, 进行将请求向资源池中发送, 便可达到虚拟机使用的目标[8]。

6结语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为软件测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实际应用云计算技术中, 应正确认识云计算技术的基本内涵与传统软件测试的弊端, 做好交互平台的设计, 并进行测试云系统的设计, 确保软件测试可在云计算环境下实现, 满足现代软件测试高效、便捷等要求。

参考文献

[1]孟祥超.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服务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 2013.

[2]王伟军.“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及服务研究”专题序[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2, (11) :1-2.

[3]王伟军, 姜毅, 刘蕤, 等.云计算环境下软件测试研究进展[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12, (11) :3-9.

[4]张一弛.云计算环境下的“测试即服务”模式及其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 2013.

[5]赵涛.基于云计算的软件测试技术探索与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

[6]陈阳.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服务研究[J].信息通信, 2015, (12) :190.

[7]李玉, 尉双梅.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服务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 (32) :174-175.

[8]孙晓霞.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测试服务研究[J].信息化建设, 2016, (02) :35.

云计算加速软件服务化 篇3

纤维检测是保障我国质量安全、 为各产业保驾护航、 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技术机构。 随着市场对纺织品质量要求的提升, 各行业对纤维检测的需求日益增长。 积极探索应用云计算技术, 创新互联化质量检测, 是响应中央政策、 推进检测行业体制改革、 政府管理创新、 增强改革动力、 扩大创新成果和建设规范服务型行业的有效途径。 按照李克强总理倡导的 “互联网+”, 围绕如何提高产业高效数据化, 依托云计算技术、 深化互联网应用是提升检测行业服务能力的重要方法。

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 截至2013 年底, 全国 (不包括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共计24, 847 家, 当年共出具检验检测报告2.83 亿份, 检验检测服务营业收入1398.51 亿元。 检验检测机构覆盖在建筑工程、环保、 卫生、 农业、 质检、 食品、 药品、 机械、 电子、 轻工、纺织、 航空、 国防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1]。 如果能整合检测机构资源, 运用互联网思维, 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检测行业核心竞争力, 将大大促进我国检测行业的改革进程, 推进检测行业做大做强, 为我国检测业走向国际做战略部署。

2 服务模式

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趋势正促使信息产业从提供独立的软硬件产品走向提供社会化、 集约化和专业化的信息服务[2]。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是建立在云平台之上, 集客户管理、 系统管理和收费管理功能于一体, 既能为内部管理员提供方便、快捷的系统管理, 又能为云服务平台的客户提供模块租用服务和技术信息查询, 实现了新一代检测机构使用软件的商业模式。 统一构建纤检共性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技术体系, 为各单位的具体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统一的支撑服务, 实现技术资源集约化利用, 以集约化模式, 低成本、 高层次推进纤检行业智慧化发展。

企业用户或个人用户登录云计算服务平台可向租用云平台的检测机构订购检测服务。 具体管理结构图如图1 所示。

3 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系统开发及部署环境

系统采用J2EE框架开发部署, 中间件采用Tomcat7.0, 开发软件为My Eclipse10, 数据库支持MS SQL Server 2005 及以上版本和My SQL5.6 及以上版本。

系统采用Java struts2 构架, MVC设计模型。 控制部分为DAO (Data Access Objects) 、 SERVICE、 ACTION的控制过程, 其中DAO部分为数据库交换管理; SERVICE部分为数据处理管理, 大部分数据入库前的计算控制通过此部分完成; ACTION为客户端数据生成及映射管理, 页面展现方式通过JSP (Java Server Pages) 完成。

部署环境My SQL Server数据库, 需在Windows环境下安装JDK ( Java Development Kit) 1.6、 Tomcat7.0、 SQL Server2005 以上版本进行部署安装。 部署环境My SQL数据库可使用Windows环境或Linux系统, 安装My SQL数据库JDBC (Java Data Base Connectivity) 驱动, JDK1.6、 Tomcat7.0, 并安装相应版本的数据库。

4 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框架设计

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涵盖平台门户网站、 客户管理、 检测机构管理和三方管理后台。 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框架设计如图2 所示。

4.1 客户管理

客户管理部分主要包括注册、 登录、 产品标准检索下单、自定义项目下单、 模板下单、 订单生成、 订单管理跟踪、 模板管理、 基本信息管理、 邮寄地址管理、 加工单位管理和客户关联管理。

客户管理是完善客户服务并满足客户需求功能的管理, 普通用户不需要培训也轻松掌握操作方法。 客户管理部分集成强大的查询功能, 为需要进行产品检测的单位或个人, 实现基本信息、 交易信息、 账单信息、 资讯信息等功能查询、统计维护。

客户注册、 认证: 客户用户名、 密码、 企业 (个人) 名称、 邮箱或短信认证。 客户注册流程为: 提交注册基本信息->发送认证电子邮件 (短信验证码) ->通过邮箱链接激活 (输入验证码) ->补充客户基本信息->注册完成。

客户基本信息: 客户编号、 客户账号、 登录密码、 客户名称、 邮箱、 通信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注册日期、 上次登录时间、 登录IP、 当前余额、 当前状态等信息。 功能提供各模块客户基本信息调用, 注册、 登录、 客户关联、 客户日志记录等功能的实现, 增删改、 密码重置、 客户在用状态等管理。

检测模板管理: 模板创建、 模板导入、 模板导出、 模板编辑、 模板重命名、 模板删除、 查看模版引用范围、 模板预编译功能、 在线编辑模版、 模板嵌套功能 (可以在一个模板中包含其他模板) 等众多功能; 还提供品牌商模版、 产品分栏模版、 模块模版等不同模版等级管理, 尽量降低模版数量, 提高模版管理效率和搜索效率; 方便地通过模版管理导航界面浏览不同应用模版, 这样, 方便维护已用或没用的模版。模板管理主要用于方便客户对于收藏的检测模板套系的管理。

交易记录管理: 记录每个订单的支付时间、 订单号、 订单信息以及交易的类型 (支付、 退款、 代付、 代金券) 。

账单记录管理: 用于订单的备注信息, 比如备注订单的费用承担者, 快速梳理每月账单, 方便查询筛选。

数据统计、 查询: 用于统计合格报告、 不合格报告、 更改报告、 多次送检项目、 检测项目数量、 检测项目不合格率、供应商合格率等数据的查询、 统计、 分析。

4.2 检测机构管理

检验机构管理主要包括登录、 店铺管理、 商品管理、 价格体系管理、 模板管理、 订单管理、 订单跟踪、 结算管理、促销推广活动管理等。

检测机构管理是针对入住平台的检验机构后台管理, 主要为检验机构得到更多的推广宣传, 获得丰富的买家和技术服务; 通过使用订单模块和业务系统模块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预约式的订单, 有效安排检测任务提高管理质量。

检测机构注册、 资质认证: 机构账号、 登录密码、 机构名称、 机构地址、 机构资质、 机构负责人、 电话、 联系人、联系电话。 机构注册后, 提交审核, 通过后, 填写基本信息。

检测机构基本信息字段包括: 机构编号、 机构账号、 登录密码、 机构名称、 机构地址、 机构负责人、 电话、 联系人、联系人电话、 资质证件上传、 机构介绍、 上次登录时间、 登录IP、 当前余额、 机构状态 (在用、 暂停、 注销) 等信息。功能涵盖: 基本信息增删改、 密码重置、 机构状态管理。

检测项目管理包括: 项目检测能力、 项目价格、 项目加急费倍率、 项目检测周期、 检测样所需样品大小、 工作时间、项目检测员考核系数的设定。

检测产品定制: 针对检测机构推出检测优惠活动的套餐设置。

交易记录管理: 记录平台上交易的订单交易日志, 包括订单的支付时间、 订单号、 订单信息以及交易的类型 (支付、退款、 代付) 。

报告系统管理: 网上送检系统对接业务管理系统的管理模板, 检测机构订购业务管理模块后, 网上订单直接对接业务管理系统模块, 完成订单评审、 任务单打印、 样品分配、检测、 出证、 寄送等业务流程。

4.3 三方管理后台

三方管理后台是对平台的内部管理, 涵盖交易记录管理、结算管理、 系统管理。

4.3.1 交易记录管理

交易记录及在线检测任务的过程控制, 以及检测项目信息等管理。 交易记录分为信息主表、 项目主表和临时信息表、临时项目表两部分记录的管理。

信息主表功能包括: 准确记录客户基本信息、 交易时间、交易内容、 账号余额、 账号状态等。 该表有由账户、 名称、密码、 余额组成的检验串, 即一行记录一旦生成后其校验串也就固定了, 防止被恶意修改账号或余额等信息。 所有交易必须有数据完整性校验, 有详细的日志记录。 建立索引, 如按日期、 账户建立索引, 可以加快查询速度。

交易项目表功能包括: 订单代替了传统的委托任务书, 包含订单编号、 检测项目名、 项目标准值、 测试方法、 检测费用、 项目所需面料大小和检测周期。 预留了检测值、 判断结果、 判定结论等出证内容。

建立检测临时管理信息表, 主要用于为成交信息管理, 门户网站体现为收藏夹管理, 选定检验机构后临时表信息进入交易信息表。 检测临时信息表主要包括临时信息编号、 产品名称、 安全级别、 样品等级等基础信息。 检测临时项目表包含临时信息编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标准值、 检测方法等信息。

4.3.2 结算管理

结算管理实现了对各种来源、 类型的交易数据进行分拣、汇总、 查询和统计。

结算管理是具备交易记录采集、 支付处理、 数据管理、统计分析、 查询服务、 收费清算等交易费用管理。 结算管理包含交易支付、 退款、 金额调整的完整日志表和根据结算类型、 结算状态、 资金流向等关键词搜索的交易查询表。

结算日志表具备所有操作的日志痕迹, 建立数据储存库, 即在日志表生成之后, 就把生成的结果数据保存下来, 以后可以直接进行查询, 不用每次都根据原始表进行统计。 日志表还有扩展性, 记录应用地点、 时间、 结算方式等。 日志表还有应急的处理, 如备份、 分布式 (不同地方设立数据库) 的独立运行、 离线等。

结果查询表具备索引功能, 如按日期、 账户建立索引, 可以加快查询速度。

4.3.3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对平台工作人员的管理 (员工注册、 员工登录、 员工管理、 员工日志) 、 权限管理 (员工角色管理、 各功能权限管理) 、 客户管理和检测机构管理。

系统中信息是可变更的, 基于交易系统记录的历史性和档案性, 所以对系统中信息的任何变更都必须有记录, 何时何地何人, 都要有详细记录。

5 结语

统一构建纤检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为各检测机构的具体应用系统提供集中统一的支撑服务, 实现技术资源集约化利用, 以互联化模式, 低成本、 高层次推进纤检行业智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易嗣宣.促进我国检测行业资源整合利用的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1, 10 (1) :12-15.

桌面云服务加速普及 篇4

IDC最新发布的《中国瘦客户机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14年第2季度)》显示,2014年上半年中国瘦客户机市场整体出货36.3万台,同比去年增长19.8%,其中以实达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增长尤为明显。上半年的市场增量,一方面来源于传统银行业的大单,另一方面制造业、政府、教育行业也有一定增长。

得益于云终端解决方案的整体成本优势,瘦客户机市场今年的增速将明显高于商用PC市场。IDC预测,2014年全年瘦客户机市场出货量约93万台,同比增长约21%,未来5年将持续保持上升趋势。下半年市场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产品形态呈现多样化

传统瘦客户机以迷你PC形态(分体式瘦客户机)为主,而随着冠捷等显示器厂商加入到瘦客户机市场,显示器云终端一体机的出货量将大幅增加。同时,国内外品牌都陆续推出笔记本形态的瘦客户机,甚至有可能会推出基于云解决方案的云终端平板电脑,以满足银行等企业的移动办公需求,这些都将推动这一市场产品形态更趋多样化。

瘦客户机应用到更多行业

银行一直是瘦客户机的主要市场,但随着各行业对节能减排、降低总体IT成本的需求,瘦客户机将会被应用到更多行业。随着各地政府对云教室和电子图书馆的投入加大,教育行业将是瘦客户机市场的新机会。另外,"新国十条 "从政策上支持了保险行业的发展,客观上也会促进该行业的IT支出。同时,电信行业的瘦客户机大单将会对下半年的市场总量产生重大影响。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渠道的作用更加突出,通过合理布局渠道去覆盖更多的客户成为各品牌厂商的发力点之一。

新技术应用加快

随着市场对VDI(虚拟云桌面架构)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将VDI云解决方案应用到IT部署中。而中国电信天翼云等第三方云平台的加速普及,将会促使中小企业使用瘦客户机来降低IT成本,企业无需自建服务器也可以使用云桌面服务,利好瘦客户机市场。

云计算加速软件服务化 篇5

手机市场风起“云”涌

中国电信决意主导云手机市场。云手机是中国电信推出的集团产品, 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据悉, 负责云手机业务在全国统一运营的北京电信已搭建完成的云手机服务平台, 可向全国的云手机用户提供GB级的个人存储和丰富的在线应用。中国电信自推的云手机不限于某一款或几款特定型号, 任意一款安装了“天翼桌面”的中国电信3G智能机都可以成为一台云手机, 所有省市的中国电信移动用户都可以将手中的天翼手机迅速变身为云手机。

互联网厂商也加入云手机市场卡位战, 阿里巴巴、小米、腾讯、盛大、360、百度相继推出基于云服务的手机。以阿里巴巴为例, 2011年8月, 阿里巴巴便推出自主研发“云智能OS”的阿里云手机, 采用Cloud App方式, 用户无需在手机端下载应用, 只要在网络环境下登陆统一的云账号就可以运行OS平台上的各种应用, 如阿里浏览器、阿里搜索、手机旺旺等;今年6月, 阿里云与海尔共同发布全新的阿里云OS 2012夏季版, 并推出搭载全新云OS的首款云智能手机“劲-Zing”, 阿里巴巴表示, 下半年阿里云还会与更多厂商合作。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和手机厂商纷纷宣布加入云手机市场:百度千元云手机曝光、盛大发布盛大Bambook手机、网易云手机谍照流出、酷派升级酷云同步速度提升10倍……手机市场风起“云”涌。

抢夺移动互联网入口

当下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 云计算创新成为新蓝海, 更为关键的是, 云计算直接关乎移动互联网的切入点;在此背景下, 云手机成为各大厂商征战市场的一大利器, 这便是各大厂商角力云手机市场的关键原因。

云手机拥有以下6大核心功能:联系人同步备份功能、应用程序推送功能、基于LBS的位置定位服务、应用或系统升级更新功能、网络储存功能、个人资料的备份功能。简而言之, 云手机的价值在于, 它能充分利用3G时代的移动宽带网络、手机永远在线的特性和‘云’技术的特点;它能把手机和整个网络体系联系起来, 只需要联网即可, 云计算可以备份用户的数据, 让网络成为用户的“硬盘”, 随时随地接入, 不怕文件丢失, 让手机不再是一个孤独的手机。并且, 云手机用户所持终端无需足够强大, 无论是任何品牌推出的云手机, 都共同具备的这些特性。

除了提供强大的后端云处理平台外, 各大互联网厂商推出的云手机均全面内置了该厂商的各种应用, 以此聚拢用户提高用户黏性。例如, 阿里云手机里面装满了阿里巴巴的各种应用;而小米手机则预装了米聊、MIUI、小米便签、小米司机等各种小米应用。

“云”“端”一体化大势所趋

如前所述, 云手机时代已经来临, “云”“端”一体化加速云服务落地至“端”大势所趋。苹果先行一步, 基于原有的Mobile Me功能全新改写而成的苹果i Cloud服务正式对全球的苹果开发者开放。而苹果也因此尝到了甜头, 以一己之力攫取了智能手机市场50%以上的利润。有业内专家直言, “i Phone为什么能够保持不败?主要还是因为苹果的云端一体化实在是太出色了, 消费者用起来很方便, 即使处于苹果圈外的App Store围城中仍然玩得兴致盎然, 各大厂商要想击败苹果, 也只有走云端一体化的路数。”

这促成了各大厂商争相卡位云手机市场, 易观国际分析师孙培麟表示, “智能手机成为互联网企业为实现云服务到达端的战略补充, 完成理想形态下‘云’+‘端’的布局, 通过离用户更近的入口获取用户行为及信息, 以提升云服务能力。‘云’+‘端’将逐步成为行业内巨头厂商的重要战略卡位思路, 即使没有完全清晰的变现能力, 后续也不排除有厂商为完成理想化的布局而涌入该市场。”

然而, 不容忽视的是, 目前云服务还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 发展并不十分成熟, 一些厂商所标榜的云手机也只是吸引消费者的噱头;云手机内置的各种应用在数量方面并不丰富, 在质量方面也不优, 目前还无法实现“云”+“端”一体化。业内人士指出, 在用户入口更为复杂地由浏览器转到各类应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如何整合各种功能, 提升用户体验并响应他们的需求, 仍是云手机需要解决的问题。

云计算加速软件服务化 篇6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表示: “云服务模式正在成为企业IT的新模式,这已经成为产业界的共识。 为了满足企业市场客户与合作伙伴在网络时代的新需要,同时也为了提供更贴近用户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华为决定推出企业云服务,这是华为ICT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自然延伸,是实现华为在ICT领域投资回报的新商业模式。华为企业云服务聚焦云基础设施,坚持被集成战略,开放合作,支持我们的合作伙伴更好地完成行业应用开发、市场拓展和客户服务,支持我们的合作伙伴与华为一起能够共赢云时代的未来。

“长期以来,华为竞争力一直是建立在持续的、高强度、战略性的研发投入之上的,在IT领域,华为全球部署了5个专注于云计算的研发中心,涉及研发人员超10000人,并且通过技术创新,打造高弹性、低时延、高可靠性等特性在内的企业级Iaa S能力。华为企业云服务采用一个架构支持私有云和公有云,具备开放的混合云架构,便于客户无缝地跨云部署业务;更为重要的是经过长期的产品研发,积累了大规模软件集成开发的理念和管理工具,华为这些经验和工具融入华为企业云服务,提高合作伙伴软件开发创新效率,从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华为企业云服务业务总裁杨瑞凯表示:“华为拥有端到端企业级IT基础设施产品与解决方案,通过长期的技术积累,期望提供更符合企业客户需求的云服务,保证其业务的平滑演进。华为企业云坚持‘被集成’的商业模式,开放合作,与伙伴一起为企业客户提供完整的垂直行业解决方案。”

过去三年,华为企业云已经在多个行业市场取得重大进展,提供了金融云、城市云、媒资云、园区云、软件开发云等多个解决方案,携手客户共同开展云转型实践。

华为在IT核心技术上持续投入,具有领先的Fusion Sphere云操作系统、Ocean Stor企业级存储、 Fusion Server服务器、软件定义网络、安全等技术和解决方案,具备构建企业级云服务所需的端到端能力。华为通过独有的三级节点布局、覆盖全国七大区域,整合海量、高可用的云资源,为客户提供可信赖的云服务。华为企业云也是国内首家通过CSTAR云安全认证以及首批通过国家可信云认证的云服务提供商。

华为企业云在核心技术研发上采用开放式的技术架构,能够快速实现客户业务在多云之间的平滑迁移。一直以来,华为积极融入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未来将携手更多客户和合作伙伴共同开创更美好的全联接世界。

华为公司简介

上一篇:介入生活的纪录片下一篇:说三道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