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服务外包模式(精选9篇)
云计算服务外包模式 篇1
1 云计算的内涵与发展背景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概念最早是在2006年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公开提出, 此后云计算迅速成为全球性的商业研究和开发的热潮。
1.1 云计算的内涵
狭义的云计算是指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 存储于个人电脑、移动终端和其他设备上的信息和处理器资源可以集中进行协同工作。所有的应用程序并不是运行在用户的个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 而是运行在互联网的大规模服务器集群中;而待处理的数据也不存储在本地, 是保存在互联网的数据中心里。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企业负责管理和维护这些数据中心正常的运转, 并保证用户享用足够强的计算能力和足够大的存储空间以及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以任意连接至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实现随需随用。
而广义的云计算是一种革新的信息技术与商业服务的交付和消费模式, 是指用户通过网络采用自助模式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基于互联网的软件服务、带宽服务, 或者其他任何服务, 并按实际使用情况付费。这些网络服务就是网络资源, 众多资源聚集成“资源池”, 而“云”就是指这种资源池。
云计算的定义中, 有4个关键要素:一是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都是通过网络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二是用户根据需要能够动态扩展和配置这些资源。三是这些资源在物理上以分布式的共享方式存在。四是用户只使用资源, 并按实际使用量付费, 不需要管理资源。云计算实质就是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硬件与软件外包服务。这种外包服务改变了资源的应用模式, 以桌面系统为中心的应用模型将逐步退出, 以网络为中心的应用模型将成为主流。这也意味着人们获取信息、保存信息及交流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
1.2 云计算发展的背景
1.2.1 需求推动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而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升级更是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2008年欧美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欧美企业大幅压缩资本支出, 没有了充足的资金投入, 欧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必然受阻。所以, 企业对低成本、高效易用的IT服务需求显著增长。而云服务的运用, 则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种极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利用云服务平台, 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获取网络服务, 企业不需要增加专业的IT人员, 而且所需的应用程序是运行于云服务提供商的大规模的服务器集群中, 从而大大减少企业对于服务器和软件的大部分支出。企业只需接入互联网就可以通过电脑等终端设备方便快捷地处理数据和享受服务。同时, 云服务的付费方式风险小, 费用相对低廉, 按需使用、按需付费。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数据化, 尤其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使得数据呈爆炸式增长。随之而来的是海量信息存储的需求不断增加, 并对数据存储的有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对这些海量信息的安全存放以及高效使用的需求推动海量信息存储技术的不断变化, 也就推动着云存储服务的发展。
1.2.2 技术进步
虚拟化、分布式资源管理、海量分布式存储、海量数据管理、并行编程模式等技术是云服务的核心关键技术。云计算是随着处理器技术、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宽带互联网技术和自动化管理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
1.2.3 商业模式变化
软件销售收入是传统软件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 目前, 软件行业正由产品销售向“软件即服务 (Softwareas-a-Service, 简称Saa S) ”模式发展, 用户通过浏览器就可以访问和使用应用程序, Saa S已经逐渐获得市场认可, 将成为软件行业的主流销售服务模式。与此同时, 作为运行软件的载体的服务器平台等基础设施, 也可以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用户, 用户在上面部署处理器、存储系统、网络及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 并按照自己的需求运行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这种基础设施即服务模式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简称Iaa S) 也将成为大规模低成本和低能耗设备供应商的主流销售服务模式。
海量数据的存储、动态更新及数据挖掘需求和应用服务商业模式的在线服务转型, 这些都为催生云计算集中式的数据处理服务模式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此外, 随着Google、Facebook、Twitter纷纷开放其互联网应用平台的能力, 基于互联网的云生态系统正在形成和壮大。没有开放共赢的云生态系统的支撑, 云计算的发展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2 云服务的内涵与特征
2.1 云服务内涵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现代服务外包的兴起和发展。云计算技术的创新促成了基于云计算的新型服务外包模式的形成, 并推动其成为外包行业的发展趋势, 这就是云服务。
云服务是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新型服务外包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 云服务提供商将所有服务部署在云端, 不论是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 还是知识流程外包, 云服务提供商通过对系统或资源的统一管理, 平台化运营, 形成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持续经营、长期不间断的服务使用和交付。云服务的内容覆盖软件云、平台云、设施云及云端的云外包服务, 如软件研发服务、软件技术服务、信息技术及平台服务、信息系统运营服务、信息系统维护服务、数字化应用及内容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财务管理服务、客户服务、后勤服务、设计服务、研究分析服务等不同的服务。
2.2 云服务特征
云服务的核心就是外包企业建立标准化的统一外包服务处理平台, 通过标准化、模块化和流程化将服务集成到统一云平台上, 在数据库里面进行统一处理。而后向客户交付服务, 并按客户使用量收费的一种业务模式。这样的业务流程使得服务实现了流水线式的标准化操作处理。因此, 与传统外包模式相比, 云服务具有自动化程度更高、灵活性更强、实施周期更短、成本更低的显著优势。云服务区别于传统服务外包业务模式的主要特点如下。
2.2.1 基础资源可以租用
云服务提供对计算、存储、网络、软件等多种IT基础设施资源租用的服务。云服务的客户不需要拥有和维护这些资源, 也就是实现了无IT基础设施的信息化。
2.2.2 实现多方协同
云服务生态系统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服务发包方、独立软件开发商、技术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咨询服务商、创业公司、云服务提供商及集成软件栈提供商等。云服务生态系统中的各参与方之间必须高效交互、紧密合作及整合在线流程, 从而实现对客户的集中服务提供, 即提供给客户的是整体解决方案或服务组合。并且随着企业逐步使用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媒体也强化了云的多方协作功能。另外, 随着云规模扩大, 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与行业标准的建立, 云平台之间将实现互通互联, 更强大、更广泛的协同效应得以实现。
2.2.3 实现资源高效聚合与分享
云平台将资源从资源拥有方高效聚合并可以一定的模式快速分享给资源需求方。同时云服务的客户也可以自愿、主动参与协作与资源分享。
2.2.4 服务标准化
为大量同类用户/参与者提供标准化的服务, 例如, 标准化的流程服务;另外, 各个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要遵循相同标准, 保证客户从不同的提供商获取的各种服务是可以兼容并用的。随着云服务厂商的增多, 这种特征需求会越来越明显。
2.2.5 信息透明度高
云计算平台存储的企业资源和数据可以实现跨设备跨平台的数据同步, 解决了数据共享问题, 实现了系统内各种数据资源的信息发布、查询、供应、调查、咨询等任务的协同, 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信息共享, 提高了企业信息的透明度, 消除信息孤岛。
2.2.6 服务的便捷性
云服务的客户是通过网络化访问获取服务, 所以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一种客户端平台只要能接入互联网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处理数据和享受服务, 并且客户可以通过在线配置获得个性化服务, 而无论是标准化服务还是定制化服务都是即时交付。
2.2.7 进行自助服务
云服务的客户利用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接口, 通过网络将自己的数据和应用程序部署于云计算平台的后端数据中心, 而无需服务商的人工配合。
2.2.8 按资源使用量计费的定价机制
所有的服务都是可以量化、可以测算的, 按照客户需求随时增加或减少服务, 并按照实际使用量收费。
3 云服务对服务外包业的影响
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给服务外包企业带来深远变化和巨大机会, 不仅服务外包的业务领域实现了扩展, 而且服务外包的交付模式、业务模式、价格及盈利模式等也不断创新。
3.1 服务外包业务领域扩展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网络化经营变革的深化, 信息技术服务外包 (ITO) 的业务内容极大丰富, 存储即服务 (Storage as a service, 缩写是Saa S) 、安全即服务 (Security as a service, Caa S) 、数据库即服务 (database as a service, Daa S) 、监控/管理即服务 (Monitoring/management as a service, Maa S) 、通信、内容和计算即服务 (Communications, content and computing as a service, Caa S) 、身份即服务 (Identity as a service, IDaa S) 、备份即服务 (Backup as a service, Baa S) 、桌面即服务 (Desktop as a service, Daa S) 等新的服务业务内容相继出现。
云计算的低成本性和跨区域方便性促使全球资源共享和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 使企业将更多的业务流程和内容进行外包, 业务流程外包 (BPO) 已经从简单的、非核心的业务流程外包向复杂的、高知识含量的核心业务外包转变, 从而扩大了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市场, 如全球人力资源数据分析服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领域出现大量市场机遇。
另一方面, 云计算向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领域渗透, 由此衍生出惊人的服务外包需求, 如数字出版、动漫、影视、游戏、会展等创意产业领域释放出大量的服务外包需求。
3.2 服务外包的交付模式创新
云计算技术及云服务模式推动着全球服务交付模式加快变革创新, 呈现出分散交付与集中式交付相结合的发展趋势。由于云平台上的资源充分共享, 全球交付中心 (GDC) 的交付模式将被更广泛应用, 服务外包企业可以选择公共云平台或自身搭建基于多客户的云平台进行服务交付。因此, 交付模式上将会更多地实现基于云平台一对多的交付, 以集中交付模式为主。例如采购管理外包等BPO服务、测试云服务等软件外包服务、商业数据中心服务等基础设施服务可分别基于Saa S平台、Paa S平台和Iaa S平台开展一对多的服务交付。
另外, 云服务使得离岸交付模式成为常态。传统外包模式下, 很难实现离岸的IT基础设施服务。而通过云技术, 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硬件及基于硬件的IT服务等都可以以服务形式提供, 即形成了基于Iaa S (基础架构即服务) 模式下的云服务。而“远程基础设施管理”就成为全球服务交付模式的新形态。
最后, 云服务实现了按需取用、按需付费的服务交付模式的创新, 如通过标准化、模块化和流程化的云平台, 数据处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外包、行政后台服务等形成Saa S (软件即服务) 模式下的云服务, 客户可以得到统一和即需即用式的无缝服务。
3.3 服务外包的业务模式创新
服务外包的发包方和接包方通过云平台完成服务业务全流程活动, 不仅仅是提升了服务流程效率, 更重要的是服务外包企业在云平台上通过将业务流程和服务功能进行分割后重组, 可以创造出模块化的新业务功能, 推动业务创新, 创造更大的市场机会。例如, BPO和ITO相结合目前已成为服务外包发展的新趋势。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企业的业务流程与IT技术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企业业务流程效率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一个好的技术平台。所以, 越来越多的发包方就将ITO和BPO捆绑外包, 尤其是在银行、保险、医疗、能源等领域。那么, 面对全球这种业务创新趋势, 传统的ITO服务外包企业必须根据自身资源能力, 将业务咨询和技术实施能力更为紧密的结合起来, 逐步从技术领域拓展到业务流程领域, 从软件开发向技术支持、咨询、业务信息管理等外包领域不断延展, 提升产业链位置。
3.4 服务外包企业运营成本降低
人工成本和房租成本构成传统的服务外包企业最重要的成本要素。在云服务时代,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普及应用, 服务外包企业的运营模式向“轻资产运营”转变, 服务外包企业更加强调技术替代劳动, 网络替代场地, 通过网络化管理降低企业的固定成本, 利用技术和系统 (例如智能语音技术代替呼叫中心的人工坐席) 取代劳动力的过度依赖, 因此, 服务外包企业的人工成本和房租成本会显著下降。例如, ADP是人力资本管理及人力资源外包服务领域的全球最大服务提供商, 同时也是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内全球利润最高的企业。ADP的高利润就是源自其云服务模式。ADP采用软件平台式业务流程外包模式, 客户使用其提供的软件平台进行部分的自助式操作, 显著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准确性和信息交付的速度。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也降低了企业的销售和服务交付成本。互联网推广、电话销售或电子商务等方式的成本要大大低于客户拜访、小范围研讨会、招投标和谈判。而服务交付模式的变化, 比如外包企业不再派驻现场外包团队进行现场服务, 而是利用区域服务站在线支持实现远程服务, 不再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部署, 而是实现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应用, 服务台 (Help desk) 、专家支持系统等对尽可能多的客户集中服务等, 显著降低了服务交付成本。
此外, 服务外包企业的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也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比如通过全球研发中心 (GDC) , 实现全球服务资源的虚拟化调度, 可以整合跨时区的资源, 实现虚拟化团队的24小时连续协作。另外, 云平台上资源实现集中化和智能化的管理, 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 利用云计算技术, 服务外包企业可以在众多孤立的数据中心之间实现灵活、安全、协同的资源共享, 从而构造一个大规模的、地理上分布异构的数据中心资源池, 充分提高系统内信息资源和硬件资源的利用率, 如果再结合有效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技术、节能技术, 数据中心云服务成本可以极大地降低。
4 结语
最后, 中小型服务外包企业不需要投资硬件设备, 也不需要支付高额的管理维护费用, 可以直接从云端的资源池获取其需要的资源后开展业务, 企业的投资成本大大降低。例如, Paa S厂商可以直接按需租赁Iaa S来提供服务, Saa S可以直接租赁Paa S/Saa S来提供服务, 硬件初期成本投入很少而且可控。
摘要: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一定是以技术创新为推动力, 而云计算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笔者介绍了云计算和云服务的内涵, 分析了云服务对服务外包产业的影响。
关键词:云计算,云服务,服务外包
参考文献
[1]祝小江.从云计算产业链探讨中国云计算商业模式[J].经济视角, 2011 (9) .
[2]黎春兰, 邓仲华.论云计算的价值[J].图书与情报, 2009 (4) .
[3]缪翀莺, 周丽莎.客户视角下的云计算服务特征分析[J].广东通信技术, 2011 (12) .
[4]韩耀军, 孔楠.云计算环境下的商业服务模式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 2012 (2) .
[5]景秀丽.云计算服务交付模式及其商业实践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 (9) .
关于云计算应用服务模式的思考 篇2
关键词:云计算 应用 服务模式 IaaS PaaS SaaS
一、云计算的概念与特点
云计算是一种能够被运用于商业化运作的技术架构,它代表着新一代的计算机技术模式,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热点问题。不管人们从何种角度对云计算进行定义,但是,他们所要表达的云计算的特点是一致的,即集约构建弹性服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源系统化,云计算能够聚合网络、软件、硬件等各方面的资源,并通过整合,使其成为一个庞大的资源系统,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服务定制化,在对外服务上,云计算能够为人们提供弹性的可定制的服务,这样就能够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提高适应性;管理透明化,在云计算的管理上,它是面向资源和服务的一种管理模式,管理十分方便,管理效率高。此外,从技术层面上来说,云计算在提供对外服务的时候,需要满足性能高、可靠性高、实用性强、可伸缩性高的特点,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为人们提供满意的服务。
二、云计算的应用模式
云计算是以服务为导向的,它的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因此,云计算也有众多层次的服务,包含从硬件设施到高层软件的各个层次。由于服务对象不同,服务功能存在差异,因而一般来说,对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1、服务层次。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层次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SaaS:该层次服务是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上面,用户通过互联网就能够向厂商定制应用软件服务,大多数采用的是租用的方式。此外,厂商还能够通过浏览器向客户提供软件的模式。比如google doc,google apps,zoho office等。第二、PaaS :在该服务层次中,能够将应用运行环境和开发环境作为服务来提供,满足客户的需求,给人们带来方便。比如amazon 的aws,salesforce 的force.com平台等等。第三、IaaS:在该层次服务中,将支撑软件运行的基础设施作为服务提供给客户,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内容:服务器、操作系统、磁盘存储、数据库、信息资源、内存、I/O设备等等。IaaS不仅能够为客户提供服务,还能够将这些基础设置整合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这样就能够为整个业界提供相应的服务,比如存储资源、虚拟化服务等等。我们比较熟悉的是IBM的bluecloud,amazon的EC2等等。
2、部署模式。在部署模式上,云计算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模式。公有云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服务于大众化,建立统一的服务中心,基于网络提供服务。私有云主要是面向大型企业,建立专门的服务中心,基于企业内网提供服务。而混合云模式是在私有云的基础之上,拓展公网入口,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对于一个标准的云计算来说,不管它是何种模式,都必须体现IaaS、PaaS、SaaS三层服务,然而在应用本身并非需要构建完整的服务层次,需要由硬件提供商、平台服务提供商、集成商等按照层次提供相关的支持,由此就形成了云计算产业链。对于私有云来说,它更接近传统的企业级应用,服务提供商往往结合云计算和企业应用技术,建立相关的运行维护机制,以支持大规模数据中心,并提供便捷灵活的业务服务。公有云需要对外运营,在服务评估和计费方面比较显著,它最终服务的是个人或者租户,并且通过SLA体系提供免费服务或者是收费服务,在对外体系服务中,公有云既可以是某个具体层次的,也可以是多个层次的。互联网企业更倾向于公有云的实施,它能够聚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并使之形成资源池,面向特定的领域提供服务,进而通过网络带动传统产业的发展,比如淘宝、腾讯等等。而对于政府、机构、大型企业来说,私有云更加适合。由于其内部资源丰富,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拥有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并且有较多的企业应用需要统筹,因而私有云不仅能够使企业长期的投资得以降低,还能够加速内部资源的整合。
三、IaaS应用模型
1、服务模式。将物理资源进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可统一管理的资源池,其中包括服务器、硬件、交换机等等,利用虚拟化技术进行资源分配,包括计算、存储、网络三个层面,构建虚拟网络,从而形成虚拟的基础设施环境。为IaaS运维管理建立监控管理服务器集群,并且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统一管理平台,其目的是管理硬件、绑定虚拟化设施。监控管理服务器集群需要满足以下特征:故障可转移、资源注册与退出、资源负载动态均匀。
2、核心技术。其核心技术是虚拟化技术,是整个应用模型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技术,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桌面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又可以分为两类,全虚拟化技术和半虚拟化技术。
四、PaaS应用模型
1、服务模式。要实现云计算的应用,最为关键的部分是PaaS,它在整个服务体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理想中的PaaS应用模型应该在核心技术设施基础上进行扩展,这样便可以高效的负载上层的SaaS应用。在构成上,PaaS应用模型包括核心计算设施、分布式计算设施、云存储设施、云管理监控设施、运营設施。
2、核心技术。PaaS应用模型的核心技术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运行支撑技术、管理支撑技术、开发支撑技术、业务支撑技术、运营支撑技术。事实上,PaaS技术是整合了传统企业级框架技术,使其变得一体化,不同的是,云计算技术较为广泛的引入分布式处理技术和云存储技术。其中,云存储技术又涉及到分库分表技术和NoSQL技术。
五、SaaS应用模型
1、服务模式。SaaS的前身是ASP,它在云计算出现之前就得到了运用。SaaS直接向软件最上层用户提供服务,常常以租用的模式提供服务。根据SaaS的服务特征,可以分为四个级别的成熟度模型:level1:特设/定制:这个阶段能够解决可定制化问题,不过很难实现资源共享,也难以对其进行扩展。Level2:为每个租户提供独立的实例,并且这些实例都是一样的,能够进行代码复用,不过增加了物理资源成本。Level3:在该层次实现了多种功能,包括可配置、多租赁、用户自定义等等。Level4:它在Level3的基础上实现可扩展功能,还可以为不同的客户提供服务。总之,SaaS应用模型具有多租户、可伸缩、定制化、随需应变等特征。
六、结束语
云计算代表着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在理念和模式上给传统的软件硬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文章主要探讨分析了云计算的概念、特点、应用模式、实施策略等内容。可以预见,由于云计算能够为信息资源利用和信息服务模式提供全面的支持,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其应用服务模式也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将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进一步满足人们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鹏.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俞乃博.云计算-IaaS服务模式探讨]D].2011年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年会征文
[3]刘威.云计算的安全服务体系和关键技术探讨[J].中国金融电脑,2011(5)
[4]汪来富,沈军,金华敏.云计算应用安全研究[J].电信科学,2010(6)
云计算服务外包模式 篇3
一、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业面临云计算发展新环境
当前全球正在兴起云计算发展浪潮,以Google、Ama- zon、Microsoft和IBM为代表的大公司将“云”作为未来发展战略,并将IT创新放入云的概念中。这一国际IT业新的发展趋势,在改变传统IT行业发展的同时也给服务外包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 一) 黑龙江省云计算产业声名鹊起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继个人电脑、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的重大革新。目前,世界顶级的IT企业都在围绕云设计战略部署,提高竞争力。据市场研究公司高级副总裁和首席分析师Frank Gens称, 2011年80% 的新的企业应用程序是为云开发的。云计算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核心,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引擎。紧跟国际市场发展脚步,中国在“十二五” 规划中,把云计算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确立五个城市作为首批推进云计算发展的试点。目前,黑龙江省以哈尔滨市为中心也搭建起云计算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网络体系,“中国云谷”这一品牌已经享誉全国,并成为首批中国云计算基地( 中心) 联盟19家成员单位之一。目前哈尔滨市以哈南和江北科技新城为中心形成了两片云计算产业集群,以优先发展产业链下游的数据中心,辐射带动上游产业为发展模式,确定以“中国数据仓库”“备份中国”为目标打造国家运营离岸数据服务外包特区。 云计算作为一项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势必以不同途径、 方式对与其密切相关的外包服务产生影响,也会给以IT为基础的服务外包业发展带来新动力。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革命,势必要引导服务外包以新的方式、新的技术手段和新的生产力来满足市场需要。
( 二) 云计算给经济社会带来重大影响
1. 对企业的影响
云计算使计算、存储、网络、软件等资源按照用户的动态需要,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它的发展将改变CPU、存储、服务器、终端、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的整条信息产业链,因此也改变了以IT和信息化为中心的商业运行模式。首先,大企业可以建立私有云实现全球化的生产部属。基于云架构在全世界搭建产业链实现专业化分工, 将产业链的各环节在云平台实现关联形成最终产品,从而推动传统企业向国际集成化企业发展。其次,企业可以通过云进行柔性生产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云计算使企业的商业模式更加灵活,传统的大规模批量生产———实体店分销、零售———大物流将被个性化产品生产———电子商务平台( 虚拟营销) ———第三方物流的模式取代,企业利用云建立起针对每一个客户的个性订购、设计产品、送货上门的柔性化商业运行模式。再次,小企业可以利用云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全球化。云计算为小企业提供了众多的IT应用,能够在全世界获取所需的生产资源,这样他们可以同大企业在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无需顾虑自身信息技术创新能力。
2. 对政府的影响
云计算不仅给企业带来巨大变革,也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带来了便利。目前,正在建设的智慧城市就是依赖搭建公共云平台支撑起的数字化城市形态。它为公共服务领域注入新的技术活力。政务云、基础设施云、教育云、医疗云、旅游云等公共云建设使政府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模式,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政府利用云的部署提供公共服务更加便捷。
3. 对个人的影响
云计算未来将深入每个人的生活,它同物联网一起搭建起一个数字化、个性化的服务体系。家庭和个人可以凭借手上的服务终端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信息和资源,只要支付一小部分费用,就可满足人们对于服务的个性化需求。
二、云计算对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业发展的影响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崛起,外包行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云技术带来的IT革命也将给服务外包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服务外包业主要基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其服务性工作( 包括业务和业务流程) 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并采用现代通信手段进行交付。云计算在技术、服务和商业模式等各方面颠覆了传统的IT产业格局,通过创新互联网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催生了新的外包形式,拓展了服务外包业的发展空间。
( 一) 推动新的外包形式产生
在云计算的推动下,基于“云”模式的外包服务已经出现,被称为“云外包”,并日趋成为外包行业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在云平台下,众多的服务外包资源云整合成资源池,通过云管理系统提供外包服务,达到灵活和便利的目的,也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云外包核心是外包企业建立标准化的统一外包服务平台,通过标准化、模块化和流程化将服务集成到统一云平台,根据企业的个性需求制定服务流程。云外包将改变传统外包服务,实现IT基础设施服务的离岸外包。未来云外包的发展将是外包企业“将服务部署在云端”,即提供基于云计算的SaaS模式外包服务,并以“云”+“端”的形式将平台和服务有机耦合。这种形式加快了外包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变革,无论是信息技术外包( ITO) 还是业务流程外包( BPO) ,都可以利用统一的云平台,针对客户提供标准化或定制化的服务,最终形成服务外包云计算产业链。
( 二) 扩大外包服务市场
1. 企业商业运营模式转变扩大了外包市场
云计算改变了企业商业运行模式,大企业建立私有云的过程中,基于云的平台搭建需要引入更多的服务咨询,针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信息传输,另外数据处理、物流服务都将大幅增加,企业对于外包服务的要求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小企业而言,借助云平台提供的海量资源,可以享受物流服务、 金融服务、财务服务以及市场营销、客服等,同时也催生出更多围绕小企业发展的外包市场。过去占比重较小的小企业外包成为外包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公共云建设催生新的外包服务
以搭建公有云建设智慧城市为目标的政府管理改革,随着对数据处理和应用开发需求的增多,外包服务就成为政府提高效率的必然选择。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 城市管理、产业经济、社会民生、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五大系统都会基于云来部署。政府部门首先需要外包开发这些云应用,在应用阶段需要运营这些云平台,所以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服务,这样以政府为主要发包者的外包服务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 三) 云计算推动外包企业转型
云计算改变了IT的部署,也改变了企业的业务模式或者是商业模式,其中也包括服务外包企业。首先,外包服务企业的成本将大幅下降。通过使用共享设备,企业无需花巨资购买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等硬件设备,公有云、私有云则让企业无需花巨资购买和开发大量应用软件。其次,外包企业将从现在以人员规模论的线性收入增长模式向非线性收入增长模式( 即与以劳动为基础的增长没有直接关联,而与服务的能力和规模正相关) 的模式转型,这将带来产业经营理念和方式的重大变革。 大型服务外包企业通过在内部建立统一运作的云平台, 将对客户的各项服务外包以流程化、集约化、软件化的方式执行,将传统外包服务转移到云平台之上,同时企业的内部管理也全部集成在云平台中进行。小企业则在云计算服务运营体系中专注于提供云端服务,成为某个云计算服务平台的重要参与者,与大企业之间形成稳定的协作分工关系。
三、云计算助推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新发展
长远来看,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和商业模式, 必然对服务外包产生重要的影响。黑龙江省外包服务提供商应当顺应IT产业的变革趋势,抓住机遇,在云计算时代获得更大发展。
( 一) 加快整合行业资源紧跟云发展
随着云计算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企业的管理及运行模式正在发生转变,黑龙江省外包行业需要紧跟形势实现转型,借助“中国云谷”的建设实现行业内的资源整合以及产业链的完善与延长。目前,黑龙江省凭借地理优势、资源充足在全国云计算发展中位居前列,随着公有云和私有云的铺开,对于外包服务无论是质还是量的要求都将提升一个高度,未来黑龙江省服务外包行业的结构调整要紧跟云的发展步伐。首先,要推动外包行业中大型外包企业并购中小型外包服务商,进一步扩大自身规模以满足云计算平台建设的需要以及承担云计算产生的大量外包业务,从而在省内形成一批外包巨头,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其次,建立专门的服务外包产业园支持云计算发展。黑龙江省正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云计算是其中的重点。外包服务与云计算发展密切相关,黑龙江省要进一步整合外包资源,建立围绕云平台进行服务的产业园区,将IT应用与平台服务提供商的外包服务企业统一规划部署,形成外包产业集群,集中优势支持云计算发展。未来几年黑龙江省将以云计算发展为契机掀起外包产业的整合浪潮。
( 二) 在企业运营模式转变中挖掘新的外包市场
云计算改变了IT部署,也改变了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私有云的建立,实现在云平台上进行内部管理和生产分工,还可以利用公有云获得企业所需的IT资源,弥补自身的研发缺陷,降低成本。 但是无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都将催生出为“云”提供大规模服务的外包市场。目前,黑龙江省的部分大企业利用云技术已经搭建起云平台进行生产与管理,其他中小型企业也在谋划利用“云”来增强竞争力,因此企业因 “云”而变已经是大势所趋,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壮大时机成熟。要鼓励一些技术较强的外包企业抢抓先机为云计算产业链中的设备供应商、基础设施服务、软件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平台即服务、软件即服务等环节提供外包服务,在服务中加快创新提升实力,稳定一批大客户,收揽一批有发展前景的小企业作为协作伙伴形成外包联盟。另外,要挖掘新市场,拓展针对小企业的外包服务。云服务将大量应用和数据聚集到统一的平台上,使小企业可以通过云平台获得众多IT应用,也为BPO的规模化和集约化营运提供了平台基础,使得很多服务都可以外包,这样外包市场又增添了许多针对小企业的服务内容,其规模将随着众多小企业使用云平台而扩大。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企业要重视对这一市场的挖掘,拓展新的外包服务领域,抓住时机壮大服务外包行业。
( 三) 利用云计算推动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产业升级
黑龙江省的服务外包业起步较晚,哈尔滨市于2009年跻身国家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行列时,依据离岸外包合同执行额统计数据,哈尔滨位居最后一位。但是随着云时代的到来,哈尔滨市的服务外包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通过在内部建立私有云外包企业可以实现运转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同时利用云平台可以获得自身无法实现的技术支撑,在兼顾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情况下, 黑龙江省外包企业能够大胆承担发包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实现多元化的发展。另外,黑龙江省要推动利用云平台实现服务外包业的产业升级。在云时代里,由于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可以从“云”中获得支持,因此外包企业可以专注于发展自身特长,扩充服务项目,也正因为基于云的产业链搭建使得外包企业的成本大幅降低,而提供的服务质量却大幅提升,这将催生出一批实力雄厚的外包企业,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这样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业就可以搭乘“云经济”快车,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同时外包行业将整体跃升“云端”,率先实现在云时代的转型。
摘要:当前全球云计算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服务外包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不仅增强了服务的可贸易性,而且使外包企业自身运营因“云”而变,服务外包的可迁移性以及交互性分离的特征越加明显。在此背景下,黑龙江省需要认真分析云计算对服务外包企业及市场的影响,规划或调整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战略,以促进黑龙江省服务外包业借助“云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云计算服务外包模式 篇4
[关键词]小企业;云计算;批量开发;金融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2)10-0072-03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加之当前我国政府和银行业对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视,小企业贷款在银行信贷业务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小企业信贷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和实现战略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银行业开展小企业信贷业务面临巨大挑战
(一) 小企业存在先天性缺陷
一方面,小企业通常规模较小、实力不强,小企业所需贷款具有频度高、金额小、时间短和需求急的特点,导致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大、利润贡献小,商业银行没有内在动力去开展小企业信贷业务。另一方面,多数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也没有有效的信用评级,这些因素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会引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使得银行出现信贷配给的失衡现象,将大部分的信贷资源投向具备一定担保资源的大型和中型企业,从而使得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难始终无法得以有效改善。
(二)银行传统信贷业务服务方式无法有效满足小企业融资需求
传统银行业务信贷服务多以产品为主,重点围绕担保方式、创新抵质押物等方面的制度性创新,如联保联贷、应收账款质押、供应链金融等;营销模式以单户开发为主,风险管理手段依靠对企业历史经营数据分析,缺乏动态数据;企业经营信息依靠银行员工上门收集、查验,反馈滞后。因此,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服务方式无法有效满足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不断融合,使得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得以迅猛发展。通过IT技术,已经能够实现交易信息实时交互,但是企业资金支付流始终与交易信息流处于平行并滞后状态,两者具有很强的不连续性。现阶段,我国银行业开展小企业信贷业务面临巨大的挑战,即如何在成千上万的存量小企业客户中发现潜在客户?如何实现商业银行的资金支付管理平台与企业的销售管理系统及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小企业客户的批量开发?
显然,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传统的信贷服务模式已经无法完成如此庞大、个性化、多样性的复杂工程,克服小企业信贷业务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需要借助先进的理念、工具、方法和成功的经验,在小企业信贷服务模式上取得突破,而云计算的出现无疑将突破小企业信贷服务模式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二、云计算是更具创新力的商业银行小企业金融业务服务IT模式
(一) 云计算概念
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系统、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等技术为适应现代服务需求而产生的,是传统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不断交融、需求和商业模式驱动与促进的必然结果。云计算是一种新型计算模式,也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资源组合模式,更代表着一种创新的业务模式。
(二) 云计算实现商业银行和小企业的无缝
对接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加深,产业和企业的组织形式出现三种新趋势:其一,全球化和外包專业化的高速发展孕育了位于供应链上众多的小企业,例如围绕苹果产品而分布在全球各处的代工企业;其二,产销分离又出现了通过品牌影响力而凝聚在核心企业周围处于销售链上的众多小企业,例如集聚在各大知名品牌之下的众多加盟店;其三,分工专业化和精细化又产生了通过产业关联而聚集在一起的小企业集群。
基于云计算的商业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通过云计算将银行结算服务渠道融入到小企业客户和小企业集群客户的资金管理和交易网络内。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商业银行并不关心何时、何地、通过何种方式和计算方法获得信息数据,关心的重点是目标客户群交易背景的真实性、交易信息的实时可查性、交易资金流向的可控性,能否按照商业银行的要求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和服务;从企业客户角度看,引入云计算平台,可以极大降低 “核心”企业和小企业 IT 建设和运维成本,最快捷地匹配交易数据,减少资金占压,降低资金的在途时间,提高资金周转率和使用效率,既能满足“核心”企业在知识爆炸时代对 IT 的需求,又能满足小企业对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求。
商业银行通过云计算与小企业的融合将是信息服务产业商业模式的重大变革。只要商业银行和小企业分别与云计算平台相连,商业银行和小企业就能够实现无缝对接,商业银行可通过云计算平台获取“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小企业的交易信息,从而为小企业提供融资等全面金融服务。这种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既能满足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又能提供商业银行批量开发小企业客户的平台,还能改善“核心”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形成了银行、核心供应商(生产商、行业协会和商会)和众多小企业三方共赢、各方互利、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云计算是实现商业银行小企业金融业务批量式开发的必然趋势
我国“十二五规划”已经将云计算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各级地方政府也相应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的战略性开发项目,这为云计算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云计算是小企业金融业务批量式开发的推手
对商业银行来讲,能通过云计算能更好的为电子商务平台上的众多网店和小企业提供小额融资,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在服装、餐饮等核心零售企业,通过云计算能更有效地管理加盟店,商业银行能更方便地为处于供应链上的加盟店提供小额融资;更好地发展区域性非中心城市的小企业贷款业务,克服商业银行尤其是众多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遇到的障碍;同时商业银行又可以通过自身的信贷核心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监管贷款资金的动向,更好跟踪企业的健康经营状况,防范潜在的风险。
基于云计算系统对接的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不受行业限制,具有很强的复制性和排他性。适用于有订单、仓单、应收账款等具有账期特征的企业、交易信息流与资金支付流具有时滞性的企业,可广泛应用于航空机票、钢铁、IT、服装、烟草等生产销售企业和各类商品交易平台。
(二)云计算低成本优势让小企业向IT要效益成为可能
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如何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又能提高效益、提升竞争力,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关,然而云计算的低成本优势让小企业向IT要效益成为了可能。首先,云计算不仅能够为小企业节省IT投资投入,减少小企业运营维护成本,还可以有效的克服小企业在开展信息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企业规模小、信息化技术性强与人员缺乏等诸多矛盾;其次,云计算能让小企业享受到丰富的IT应用、先进的大型系统平台及重要的信息资源;第三,云计算能使小企业通过简单的网络门户“一蹴而就”地实现既定目标,而不是繁复的IT采购、审批、部署和维护,来配置各种应用与服务;最后,云计算能为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软件服务,实现与商业银行信贷核心系统的有效无缝对接。
(三) 云计算是实现小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
保障
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发放的重要参考指标就是小企业的信用评级,这决定小企业能否进入商业银行的视线。小企业的信用评级通常情况下是缺失的,然而即使是对大中型企业的信用评级,商业银行传统的作法也是查看企业的财务指标、分析财务报表、流动性和资产负债率,但是多数小企业没有规范的财务数据,从而无法获得贷款。
然而对于小企业信用评级来讲,增加非财务指标的比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商业银行可通过云计算掌握小企业的交易行为的数据,只要交易真实、数据可靠,并且在商业银行小企业信用评级打分系统里相应加大非财务指标的权重,这样既能够使得更多的小企业“脱颖而出”,从而从海量的小企业存量客户中甄别出潜在的目标客户,获得贷款的信用评级,又能够达到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批量化开发,适应小企业融资“短、小、急、频”的特点,真正体现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小、快、灵” 的特质。
四、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基于云计算的商业银行小企业金融业务服务模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仍有两方面问题需要进一步引起关注。一方面,云计算的确面临着一些安全方面的挑战,比如遭受黑客攻击和个人、商业隐私安全风险等问题。另一方面,即使私有云服务能得到有效普及和实现,基于云计算的商业银行小企业金融业务也由于云计算平台不仅仅是服务于某一家银行,而是服务于不同规模的银行,就目前来讲还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究竟应该采集“核心”企业和小企业的哪些业务和管理数据,并没有形成行业通用的标准,这就造成了当前阶段在建设统一共享系统的同时,还要考虑不同银行在数据采集方面的差异化。
简言之,基于云计算的商业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最大的优势是,它能够把各种业务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及客户整合到一个基于云的统一应用、信息共享的虚拟化商业平台上,并且能够实现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的信息整合,从而实现商业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协同商业银行、合作企业以及众多的小企业等合作伙伴共同创造竞争蓝海。
[参考文献]
[1]邹 均,黎 江. 借云计算促IT转型 --澳洲联邦银行为例[J].银行家,2011(4).
[2]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 云计算:让银行实现IT资源按需服务[J]. 中国金融,2011(7).
[3]王洪涛,李 峰,彭 斐. 基于云计算平台的中小银行信息化建设分析[J]. 现代商业,2011(21).
[4]思杰系统亚太有限公司. 云计算在金融业的十大应用场景[J]. 金融电子化,2011(8).
[5]思杰系统亚太有限公司. 桌面云:金融业步入云计算的切入点[J]. 金融电子化,2011(4).
[6]宋立志. 云计算在金融业务应用的思考[J]. 金融科技时代,2011(11).
[7]丁 昱. 云计算在银行业应用前景的分析[J]. 金融科技时代,2011(10).
[8]潘 镭. 云计算助推银行业务流程再造[J]. 金融科技时代,2011(1).
[9]路英茜. 浅谈云计算在银行业的应用[J]. 科技向导,2011(32).
[10]劉 皓. 云计算的商业前景和创新模式[EB/OL]. CSD云计算频道,2011-05-11.
[11]张 妙. 云计算为现金管理带来新机遇[J]. 华南金融电脑,2010(12).
[12]王 怡.云计算在银行业的应用前景[J]. 金融电子化,2010(10).
A Discussion on Commercial Banks' Small Business Financial Service Mode Based on Cloud Computation
Zhang Baoshan 1, 2
(1. Post-Doctoral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 Huaxia Bank, Beijing 100005, China;
2. Postdoctoral Workstation in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Banking,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Beijing 100732,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loud computation, explores how to meet the huge challenges faced by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in carrying out the small business credit service and analyzes the cloud computation as a more innovative small business financial service IT model of the commercial bank which is able to realize the seamless docking between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business and small businesses' financing needs. The cloud computation is also an inevitable trend to realize batch development in the commercial bank's small business financial business. Finally, it emphasizes the problem of network safety and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a uniform industry standard under this financial service mode.Key words: small businesses; cloud computation; batch development; financial service mode
云计算服务外包模式 篇5
云计算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对于“云”的理解,不同的研究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概括说来,云计算的基本原理中所谓的“云”是指使大量分布的分布式的计算与服务器进行连接,通过一系列的运算,也就是云计算的技术,将这些海量的分散的大量信息数据和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使用户可以在这些海量的数据中通过“云”来搜索到所需要的信息,真正的使用户实现按需服务。对于云计算的分类也有不同的方法。1)根据服务类型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 S)、将平台作为服务(Paa S)和将软件作为服务(Saa S)。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进行服务,而是不断的深化发展,将不同的云计算的解决方案相互渗透与融合,产品上也是横跨两种或多种的类型。2)按照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对于云计算技术的定义,可以将云划分为公共云(又可分为公众云和行业云)、私有云、社区云和混合云。云计算在对于数据处理的方式上也是遵循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Computing)的发展顺序的。
2数字图书馆简述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主要是指将各种各样的图文并茂的文献图书馆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通讯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等多种技术将传统文献进行处理和存储,是一种分布式的信息系统的多媒体手段的制作。数字图书馆可以将在分布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载体、不同的时间的这些信息资源通过云计算的手段对数据进行存储,方便了读者用户的跨区域的信息传输与信息检索,也就是说,这样方便于读者用户的数字图书馆其实是一种打破传统围墙的图书馆的模式,更多体现虚拟化并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图书馆模式。将知识的网络系统进行共享扩展共建,这样的数字图书馆是大规模的、分布式的,而且便于使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方便用户进行跨库的智能检索。
对于数字图书馆而言,应包含如下服务的项目:
1)定题服务:定题服务(SDI,即Selectiv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是指根据读者用户的实际的需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想读者用户主动的提供各种文献资料、数据信息、情报内容,然后读者用户在此中筛选出所需的情报数据,评述的发展方向等各项综合的服务。对于定题的检索服务应当不仅仅是简单的去获取文献资料,更多的应当是希望可以通过图书馆的这项定题服务来获取对自己有价值的文献资源。
2)馆藏资源:对于馆藏的资源,可以分为学科馆藏和特色馆藏。学科馆藏是通过互联网使得各个图书馆中的相关的学术信息资源根据学科和专业的不同,将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汇总、分析组织、管理和进行目录的分类,为读者用户提供学科信息资源的导向作用。特色馆藏则是各个图书馆中自己的独特风格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很好的整理与汇总,储存并组成具有个性化的馆藏数据库。
3)虚拟咨询服务:虚拟咨询服务(VRS,即Virtual ReferenceService)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基本手段,图书馆通过此手段将数字信息资源作为基础,通过E-MIAL、BBS、FAQ、QQ等多种形式,针对不同的读者用户的咨询内容提供各种数字咨询的信息服务作为参考。这也是图书馆的核心组成部分,体现了现代图书馆知识服务水平的重要方式。
4)教育与培训:目前提倡全民阅读,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既要靠自身的素养,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形式,促进读者的阅读爱好,因此,图书馆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来激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同时又对馆藏资源的利用起到了推进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图书馆对于教育培训是缺乏的,可以不断的进行提高和加强。
3 数字图书馆云服务模式架构
3.1 数字图书馆云服务模式的原则
1)用户导向原则:在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时,要以读者用户的需求为主要需求,对行为和需求的变化发生时,要及时调整数字图书馆的云服务模式的策略与手段。
2)系统性原则:要以大局为主,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看做为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整体,从云服务的对象、内容、评价等多个方面整体系统的进行设计,在构建过程中要遵循系统性的原则。
3)共享性原则:云的最大优势就是共享,共享也正是读者用户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在进行数字图书馆云服务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共享性的特点融入到数字图书馆里,将馆内外与馆馆之间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整合,为读者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4)可扩展性原则:可扩展性原则主要是指在今后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变化,为可能会出现的新服务留出可用的硬件配置和接口,便于扩展,避免随着云技术和图书馆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影响到未来数字图书馆云服务的使用。
5)可管理性原则:数字图书馆云服务是按照自身的需求对进行管理的,不能完全的以云计算的供应商为依托,而缺少独立管理的能力,在进行数字图书馆云服务的时候要有自主管理的功能,确保系统的可用性和安全性,使得数字图书馆云服务能够持续运行。
6)安全性原则:对于云中的数据来说,安全性是最为重要的。尤其对于一些涉及到知识产权等问题的安全性更要考虑,因此在进行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建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提出多种处理危机的措施和方案,来确保数字图书馆云服务能够安全有效的运行。
3.2 数字图书馆云服务模式架构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云服务模式的架构,主要是以集群技术、虚拟化技术以及分布式技术作为技术依托,对数据和信息的资源进行统一的调度与分配,在云服务平台上的云图书馆分布在各个节点的数据是分散的,可以将这些分散的数据库通过元数据进行处理、收集和重新整理,然后在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资源进行规划与整合,统一到云服务的平台之上,形成了统一的操作的界面,对读者用户提供所需的数字图书馆的应用服务需求。
对于数字图书馆这一统一的操作界面,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包括数字的信息资源、计算资源、存储空间、应用系统以及操作界面等等。那么,此时便可以大力利用云计算技术的强大优势和特点,将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实需求相结合,可以从上而下将数字图书馆分为应用层、管理平台层、数据层和基础设施层这四个层次,数字图书馆云服务模式的架构模型如图1所示。
1)应用层:应用层的功能是和以往的常见页面相同,具有统一的操作界面和相同的操作方法,用户在这里可以进行登录与注册的操作,读者用户可以以此作为入口,数字图书馆的云服务平台所具有的统一界面是基于WEB网络的,位于整个云服务平台的模式架构中的最高层就是应用层。应用层为用户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应用服务以及多种形式兼容性强的用户的交互接口。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来选择和提供相对应的接口,用户通过注册、登录等操作也可以进入网站的首页进入云服务的平台,来获取所需要的服务需求。
2)管理平台层:管理平台层的主要核心任务便是对数字图书馆的海量分布数据集群,提供诸如并行程序设计、开发环境、海量数据的结构化、分布式的存储管理系统、分布式的海量文件等内容,来实现云计算等的系统管理工具,在云计算服务平台的模式架构之中核心的部分便是管理平台层,对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中的资源进行部署、分配、调度、监控等操作,是提供应用程序所需的资源。
3)数据层:数据层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对数据进行调度的管理,分发数据,将重复冗余的数据进行筛选删除,对数据进行压缩,考虑安全性,对数据进行加密和备份的操作等。数据层是利用数据库的虚拟化技术,在处于不同节点的数字图书馆的元数据进行采集,对表单里面的数据信息进行定期的更新,在各个节点的数据信息来获取有价值的,对用户有需要的,这样就能够提高数字图书馆的云服务平台的运行效率以及服务能力。
4)基础设施层:云计算中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 S ,即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作为数字图书馆的云服务模式架构中的基础层,对于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服务能力起到了极大的决定作用,基础设施层主要是由第三方的服务商来提供,也可以由自己的云服务平台提供。主要是提供了虚拟的硬件资源,比如说虚拟主机、存储器、互联网络以及数据库管理等资源。在基础设施层,主要是通过嵌入式的手段将云终端技术和虚拟化技术等,将存在于数字图书馆中的各个网络节点的信息资源连入网络之中,实现各类节点资源的全面互联。
4 结束语
云计算服务外包模式 篇6
商业模式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新的名词。尽管它第一次出现在50年代, 但直到90年代才开始被广泛使用和传播, 时下已经成为一个在学术和管理文献中广泛使用和讨论的概念。从一开始, 商业模式的概念就和IT产业密切相关;Osterwalder等研究者通过股市的数据表明, 商业模式概念与互联网应用在商业领域, 出现时间具有一定的巧合性[1]。
虽然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版本。但是以Osterwalder为代表的研究者给出的参考模型却得到了广泛的引用, 他们定义商业模式为一种表述商业逻辑和描述客户价值的工具, 认为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 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1]。如图一虚框所示, 他们把商业模式结构化为四个域, 九个模块, 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 (Relationship Capital) 等用以实现 (创造、推销和交付) 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的要素。其中, 财务域由成本结构和收益 (或称盈利) 模式两个模块构成, 这些要素一起决定了商业模式的利润/亏损逻辑, 是商业模式最核心的环节。而收益模式是描述“衡量一个公司将他提供给客户的价值转换成现金和新的收益来源的能力”的要素, 一个收益模式可以包括几个不同的收入来源, 这些收入来源对应着不同的定价机制[[11]]。
所谓定价机制就是指制定和变更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的策略。定价是一个公司做出是否规划引进一个新的商品或服务或重定位一个现有的商品或服务的最关键的决策因素[2]。对于云计算服务的商用化亦如此, 如图1所示, 每一种云服务均会给予一定的商业模式, 同样地每一种云服务都会有一种或几种适应的定价模式, 云服务商业上的成功需要通过制定适当的定价机制来实现, 云计算能否进入商业领域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云计算的定价机制。
2 面向服务的主要定价机制分析
一般地, 按照价格是否变化以及变化的依赖特性可以把定价形式分为固定定价、差别定价和市场定价三种类型:固定定价机制生成的价格不随客户特征而改变, 也不具有量依赖性, 并且不基于实时的市场条件;差别定价机制生成的价格是基于客户或产品的特点, 具有量依赖性, 或可客户预设的, 但同样不基于实时的市场条件;市场定价机制则根据实时的市场条件生成价格。三种定价类别下的面向服务 (区别于商品或实体产品) 的主要定价机制如表1。
3 云计算服务的定价机制分析
云计算的核心就是一切皆服务。理论上说适合服务的定价模式都将可以应用于云计算服务的定价中, 但是不同的云计算服务 (如图1所示) 因其本身具有的不同特性, 采用不同定价机制, 其应用模式、存在利弊也有所不同。下面主要从服务运营者的视角出发对几种主要定价机制在云计算服务定价中的应用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1) 固定定价机制
固定定价机制中用的比较多的是按用付费机制和预购机制。其中, 按用付费机制是云计算商用化中讨论最广泛的一种定价机制, 被渲染成云计算带给IT服务商业领域的关键变化之一, Luis M.Vaquero等人给出的云计算定义中将按用付费作为了云计算的核心特征之一[3];预购定价机制由于其操作的简单性而被广泛应用在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服务中。
在按用付费定价机制中, 诸如事务处理量、GB级存储或内存或类似的每单位时间这样的GB级资源等能力单元是和资源相关联的, 这些资源都分配有一个固定的价值度量, 资源量化或度量单位可以有多种形式, 例如可以根据消费时长、消费峰值或者用户量, 也可以基于平均使用率、峰值利用率或者承诺消费量等定价。能力单元一般会被人工化成资源池中的“实例”, 每一个实例就可能对应着一个“服务”。客户根据他使用“服务”期间对应的资源的使用量支付相应的费用。我们可以看到按用付费定价会比较适合用于基础设施型服务 (Iaas, Infrastructure-asa-service) 和平台型服务 (Paas, Platform-as-a-service) , 它的好处在于可以允许根据特定的应用需求进行服务定制, 会给客户一种用多少付多少的“公平交易”的感知;而存在的挑战在于资源的量化和动态使用时的度量, 给服务运营商增加了一定的管理成本。
在预购定价机制中, 客户预约 (例如签署协议) 使用一个事先选择好的服务单元组合, 在一个固定周期内——例如一个月支付一个固定的费用。在这个定价模式中, 定价是基于每单元时间而不是每单元消费量。从服务的内涵和客户感知来看, 预购定价法适合应用在应用型服务 (Saas, Software-as-a-service) 中。这种定价模式的优点是可以预测客户的定期开支, 劣势是不能精确地知道客户实际使用了什么。为了保证资源的利用率, 预购定价法还常常引入预付定价法, 在这种定价机制里, 客户为一些在一定时期内会被使用的能力单元预付费用, 当客户实际使用超出预付额度时, 会支付比额度内更高一些的费率。
对于运营商而言, 也可能会直接根据服务提供商, 尤其是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参考建议价进行定价, 即目录定价法, 这往往作为一种定价策略被使用。
固定定价机制主要用于确定一个定价的原则以制定标准价格, 最后的实际价格还会根据公司的运营策略, 综合考虑市场和客户因素进行差异化定价, 即差异定价机制。
(2) 差异定价机制
差异定价机制主要分成两类, 一类是根据服务或者客户或者数量的差异进行定价, 一类是根据客户对服务的价值估价进行定价。前者在实际中用的比较广泛, 也是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
以服务特性依赖定价机制为例, 在这种模型里, 云服务可能采用阶梯定价法, 每一层提供固定的计算规格 (例如存储、内存分配, CPU类型和速率) 和一定包月价格的SLA (Service-Level Agreement) 服务, 例如Amazon Web Services提供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能力实例, 标准化的高内存高CPU, 每一个不同的实例类型对应着一种不同的存储和内存包, 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价格。阶梯定价和捆绑销售比较相类似, 即两个或以上的产品或服务捆绑在一起, 根据包中的产品内容给出不同的单位价格。
客户特征依赖定价机制相类似, 根据不同的客户特征进行区别定价, 更多的是出于客户感知的考虑。即使对于同一种服务, 不同的客户群的兴趣点可能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同一种服务对于不同客户的卖点可能是不同的, 例如云存储服务, 企业客户的兴趣点是存储, 关注的是存储的空间和稳定性, 而个人客户的兴趣点是漫游和随时随地的读取, 关注的是数据读取和便捷性, 在定价上就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定价依据和度量法则。三种定价机制在各个云计算服务中均会得到应用, 相比较而言, 服务特性和数量依赖更多的应用在Iaas和Paas中, 而客户特征依赖会更多的应用在Saas中。
与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相比较, 基于价值的定价认为客户对他们所获得的服务感知到的价值远远超过了服务提供者的成本和短期价值。以价值为基础定价的目标是通过制定合适的价格, 以方便客户关系的发展和创造长期客户价值, 这反过来, 也促进了服务运营商的财务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基于价值的定价通常采用市场细分的方法以确定对价格敏感度高和低的人群, 针对不同的客户细分人群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和方法, 例如经验曲线定价法、捆绑定价法、参考定价法等等。
(3) 市场定价机制
很多学者认为云计算中市场定价是一种趋势, 是未来的一种主要模式[4]。市场定价将动态定价作为一种机制, 其中目标服务价格是由动态的需求和供给的结果确定的。目前相对而言用的比较多的是拍卖定价法和产出管理定价法。
拍卖定价是指服务运营商通过拍卖这种形式, 允许客户竞拍他们提供的云计算服务。一般通过运行客户实例直到竞拍价超过了他们根据数据中心利用率设定的现货价格, 最后的数值就是该服务的价格。
产出管理定价是指将稀缺资源以更高的价格出售以影响客户的消费行为而达到利润最佳化。例如服务运营商可以自一天里的不同时段动态地调整价格以激励客户在低利用率时段内运行它们的任务。这种定价机制在云计算服务的初期可能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通过价格引导用户的使用时段以保证系统资源利用和负载的均衡。
有学者讨论了一种动态市场机制[5], 建议构建一个全球云交易的云联盟, 在此客户可以和其他商品交易一样的方式竞投资源。云代理 (中介、经纪人) 代表客户确定合适的云服务提供商, 进行云交易以及和云协调员洽谈资源的分配。换句话说, 云交易会充当一个准备买卖未上市股票的经纪人的角色, 将云服务提供商和客户连接起来, 这种机制的好处是, 它聚合来自于客户的需求, 并评估现有供应的满足程度, 但显然, 它在目前只是一个曲高和寡的蓝图。
虽然市场定价机制, 可以实现更经济有效的分配和价格, 但是使用者和提供者还是喜欢简单的固定的机制, 以便容易地预测费用。在可量测使用的基础上收取固定价格, 而不是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区分不同的定价, 对客户来说更直观明了容易理解。基于市场的定价机制已经开始发展, 但他们最后是否成为流行仍然是一个问题[6]。
4 云计算服务定价的具体实现讨论
对于服务的定价, 服务运营/提供商和服务使用者即客户的视角是有差异的。服务运营商会聚焦先期基础设施的投资回报、在客户服务过程中所提供的资源消耗成本——包括人力资源, 以及预期利润实现, 即传统的“成本加成”模式。而对于客户, 聚焦的是获得的服务产生的价值, 必须具备什么条件以及为每种条件支付的费用是否“合算”, 即客户往往是价值导向的。在具体定价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运营商和客户双方的价值和接受度。
实际上, 传统的“成本加成”之类的定价机制可能不足以胜任云计算服务这样的按需服务环境。对于运营商, 基于成本加成的方式, 可能就会将所有的服务, 包括SLAs, 和资源池中的资源或能力进行对应, 按照成本结构, 制定出对应服务的价格, 然后根据按用付费原则面向客户收费。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方式对运营商来说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一方面这将使服务设计极大地复杂化, 同时使运营商面临着如何将虚拟资源可度量化的巨大挑战, 另一方面, 也可能造成云计算服务存在合同工期缩短, 客户黏度减弱, 需求不确定增强以及生命周期缩短等问题, 降低了运营商的现金流保证, 增大了客户维护和管理的成本。按用付费机制表面上看, 对于客户来说是有利的, 可以分散集中投资的压力和风险, 似乎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 但是实质上并不和客户的价值相匹配, 而且在初期, 按照成本加成模式定价并不能带来成本的降低。另外, 云计算服务的使用者, 除了面向开发者的Paas服务的用户可能具有了解底层资源的能力, 其他如Iaas和Saas型服务的使用者可能根本就不关心使用的底层的资源是什么, 他们所关心的是价值感知。
为了调和这种矛盾, 下面我们讨论一种折中的解决方案, 在该解决方案中, 按照云计算服务资源消耗的特性将云计算服务资费结构化, 并综合应用按用付费定价机制和预购定价机制形成最终的服务资费。
我们知道, 客户在使用某项服务, 有些是只有在使用时才会消耗资源, 例如上传照片或者下载视频, 有一些是即使客户没有发起请求, 为了保证服务可用, 也是需要资源支持的, 例如邮箱服务, 即使客户没有收发邮件, 仍然发生资源消耗以接收邮件。因此我们可以参照传统电信服务的资费结构把一个云计算服务的费用大致分成三个部分, 如图2所示:
其中:
(1) 起始费用:要获得某项服务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例如是否需要终端、线路材料费等投资。这种投资一般是一次性的, 所要支付的费用也是一次性的。可以是客户自行采购或者运营商提供。
(2) 基本费用, 或者称之为开通费用, 为了让某项服务能够可用而所需要的费用。这种费用会存在于服务的整个存续期, 运营商可以通过和客户签署服务提供的协议, 采用预购定价机制制定出一个周期性的费用。
(3) 实操费用, 在实际使用时才会发生的费用, 运营商可以事先设计好一些服务能力, 并建立对应的资源度量规则, 根据按用付费原则提供给客户使用。
对于运营商而言,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 可以通过调整基本费用和实操费用的比例保证一定的现金流, 同时采用结构化的资费组成可以非常灵活地制定营销方案, 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同时因为周期性的协议签订, 可以使得运营商增强客户的粘性, 建立起和客户的长期关系, 以跟踪客户的使用特性, 更熟悉客户的需求, 并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对于客户而言, 简单明了的固定的基本费用可以让客户对自己的支出有一个一目了然的预期, 同时按用付费机制使得客户可以对自己的使用进行有效的控制, 从而降低成本。为了简化操作流程, 运营商一般可以采用统一账单的形式, 在账单上将各项费用以明细的方式罗列出来, 按某个周期收费, 或者采取预付费的方式对实操费用实时扣费。
上述只是针对按用付费机制和预购机制对定价的具体实现的简单讨论, 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方式因其简便性会比较适用于云计算商用初期, 但随着云计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运营模式越来越成熟, 定价模式也会更多样化, 差异化定价和市场动态定价模式将会使用的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 Osterwalder.A.The business model ontology-A propositionin a design science approach.Doctoral thesis.Universityof lausanne, 2004
[2] Harmon et al (2009) .Pricing strategies for informationtechnology services:A value-Based approach.Proceedingsof 42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 2009
[3]缪翀莺, 周丽莎.客户视角下的云计算服务特征分析.广东通信技术.2011, 31 (12) :9-13
[4] Weinhardt et al.Cloud computing-A classification, business model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Businessmodels&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2009, 1 (5)
[5] Buyya et al.Cloud computing and emerging IT platforms:Vision, hype, and reality for delivering computing as the 5thutility.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2009, 25 (6)
云计算服务外包模式 篇7
一、云计算模式概述
云计算这个概念最早是IBM公司在2007年提出, 之后的几年离各大网络运行商都开始针对云计算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并且在云计算发展日益成熟的情况下, 云计算的应用和服务范围越来越广, 从云计算的发展历程看, 虽然时间较短, 但是由于其特点和适用性, 在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兴起了“云模式”, 开启了“云时代”。
在云计算中, 用户可以将所处理的数据存放在互联网数据中心, 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存储于本机电脑, 用户所运用的应用程序在运行过程中, 也是由互联网大规模服务器集中提供, 而非客户的个人手机或者是电脑终端。在云计算模式下, 用户无需数据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这部分职能主要由云服务提供商提供, 并且运用商为用户提供超大的储存空间和超强的计算能力, 用户通过电脑和手机等终端设备, 连上互联网即可随时随地享受云模式带来的便捷体验。其主要的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云模式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体验, 云服务摆脱以往的单机储存和限制性的运算处理, 而是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的服务享受, 使服务的质量大大提高, 服务的速度和效率也大大提高。2.云模式提供超大的储存和超强的运算能力, 在云模式下, 运营商提供超大的储存空间和超强的运算能力, 使用户能够拥有更大的储存空间, 并且能够轻松完复杂运算的能力。3.云服务提供更加安全的服务。现代数据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 所以在现代网络安全中, 云安全为云计算提供了更加安全的环境保障, 保障用户数据安全, 提高用户的安全防护能力。
二、高校图书馆服务面临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是为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学习的重要文献基地, 在高校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高校的发展, 对于高校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作为服务部门,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点。从目前看高校图书馆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个性化服务欠缺。
高校图书馆用户大多是老师和学生, 其个性化的需求较明显, 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时代, 个性化服务是知识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高校图书馆集成操作系统尚不能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为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就需要相应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以及大量的网络资源, 这些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更在软硬件维护上增加了技术负担, 一些学校为此而对于提供个性化服务而望而止步, 导致现代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欠缺。
(二) 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冗余。
高校图书馆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加强了对于图书馆馆藏能力和现代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而大量的馆藏书籍得不到充分利用, 反而成为了高校图书馆建设的负担。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 各高校迎来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高峰期, 但是一些图书馆买进大量的数据库, 其数字资源和馆藏图书大量重叠, 重复购买导致冗余的出现, 而影响了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发展和创新。
(三) 资源共享能力受限。
高校图书馆在建设的过程中相对独立, 为了评估和学校的“硬件实力”建设, 图书馆大量的购买书籍, 导致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共建和共享能力较差, 在这个问题上除了体制问题之外, 高校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利益博弈非常明显, 这导致图书馆联盟很难形成, 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情况严重。
(四) 服务创新理念和方式滞后。
高校图书馆在发展的过程中, 对于服务创新的理念方式在认识上存在很大的偏差, 导致在发展的过程中, 高校图书馆缺乏对于创新的探索, 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一直局限于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服务, 创新意识差, 这也凸显出了现代高校图书馆在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技术方面的问题。
三、高校图书馆云服务模式构建
(一) 图书馆的云服务。
图书馆云服务是两个概念:图书馆服务和云服务。而从读者需求角度去分析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就是整合高校图书馆的内外资源, 构建云端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 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的绝对核心, 所以在构建图书馆云服务的时候一定要把满足读者的最大的需求为云服务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好坏的标准。由于高校图书馆的云服务主要面对师生, 所以在建设高校图书馆云模式时, 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用户导向性。用户是图书馆建设的关键, 在事先做好充分的调研之后, 全面分析用户的行为习惯和需求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高校图书馆云服务, 并且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随着用户的反馈和行为, 对于图书馆云服务产品和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2.共享性。共享是云服务的追求之一, 在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建设的过程中, 要把共享的特点放在建设的突出位置。通过内外部资源的共享, 也实现了用户群的拓展。3.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为了图书馆的长远发展以及维护的简便性, 在发展的过程中, 要坚持云服务的可扩展性和整个云服务的安全性。
(二) 高校图书馆云服务模式主要内容。
图书馆有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信息资源, 这是云服务环境的重要前提, 在建设的过程中, 不仅需要考虑到图书馆的各项职能, 也要充分体现用户的需求。
1. 云端层。
要建立高校图书馆云服务模式首先需要在建立云端架设的基础设施、云平台、服务器等, 之后通过相应的数据库进行管理。在建设大规模储存的时候, 选择云计算的基础设施集群, 对于各项服务采取云端集中管理, 并且高校图书馆在获得云提供商的帮助下, 把云中介最为高校图书馆云服务模式的技术支撑, 减少了相应的技术压力, 减轻了高校图书馆建立云服务模式难度。
2. 图书馆层。
(1) 图书馆和用户之间的相互交互。在云服务环境下, 图书馆通过云服务平台提供相应的图书馆服务, 而用户在利用云平台提供的资源进行移动阅读、学习以及管理个人的数字图书馆。在这个过程中, 个性化被凸显出来, 而云计算的优势也在于对于需求者个性化的满足。 (2) 图书馆云服务的功能交互。在新的环境下, 对于图书馆的各项服务进行整合, 增加用户的体验式服务以及网络社区化服务。其中重点分析网路社区化服务, 云计算的最大特点是虚拟技术, 网络社区化能够引导用户参与到图书馆资源建设和读物中, 并且其具有很强的拓展性, 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资源设计, 增加用户的体验感。 (3) 协同服务。图书馆在云状态下, 进行用户服务离不开现代图书馆的资源共建和共享。而共建和共享需要花费大量的经费, 所以图书馆之间可以采取业务协同的形式为用户提供服务。
3. 用户层。
用户个性化时代, 用户对于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和处理, 对于高校图书馆云服务模式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 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习惯建立用户档案, 一方面, 对于用几乎检索进行个性化需求信息提供, 另一方面, 分析用户档案, 掌握用户偏好, 提供个性化服务, 并且建立用户信息反馈渠道, 及时的用户进行良性的互动和沟通。
摘要:近年来, 云计算的快速的发展和推广影响和改变了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 在此影响下, 高校图书馆管理管理与服务创新也开始借鉴和使用云计算技术, 推动高校图书馆管理进入了全新的管理与服务模式。在新的网络环境下, 利用现代云计算技术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手段上加强创新已经成为了高校服务创新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云计算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服务创新中的重要性, 提出在云计算技术下, 图书馆服务创新如何加强创新, 增强高校图书馆综合服务能力, 并提出几点云计算模式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云计算,计算机网络技术,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肖鹏.云计算对图书馆事业的双重影响[J].图书馆学研究, 2009 (8) .
[2]柯平.图书馆服务提升与图书馆服务的知识化、专业化[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7 (04) .
云计算服务外包模式 篇8
一、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的定义有着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云计算, 指的是厂商通过分布式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搭建数据中心或超级计算机, 以免费或按需租用方式向技术开发者或者企业客户提供数据存储、分析以及科学计算等服务。广义的云计算, 则指厂商通过建立网络服务器集群, 向各种不同类型客户提供在线软件服务、硬件租借、数据存储、计算分析等不同类型的服务。本文的云计算指的是前者。
二、云计算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的“云”服务及实现
在云计算模式下, 高校图书馆坚持以服务为本。因为在眼花缭乱的技术迷局中, 放眼未来, 紧抓服务这一主线, 才真正抓住了图书馆的发展命脉。利用云计算促进自动化发展、改善数字图书馆用户体验, 不断优化与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能够在不远的未来提供颇具个性化的、公益性的云服务, 我们才能坦然面对云计算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 树立“云”服务的理念。
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 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因此, 云计算模式下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不能模糊与动摇, 它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提供更好的服务。一直以来, 作为知识信息聚集、存储、传递的中心, 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就是提供文献情报服务, 担当文献、数字等信息记忆的客观保存机构。随着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势不可挡地进入图书馆, 图书馆正向电子化、网络化、多元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用户对图书馆的使用方式和习惯发生变化, 对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提出了向个性化、时效性、多样性、综合性转变的要求。在“以用户为中心”理念的云计算模式下, 图书馆相关的数据存储在“云海”之中, 用户可以在跨越时间、空间限制并以某种便捷、安全的方式获得云中相关的信息或服务。云计算模式下高校图书馆应该摒弃从前粗放型的服务观念, 不能仅仅为众多的专业、层次、地域的所有读者提供的同一层面上的、同一种标准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 更应该树立的是一种全新的服务观念, 根据读者的具体需求定制个性化信息服务, 注重在微观上营造一种特色资源的局部优势, 即个性信息优势, 以吸引具有特定需要的用户获取和利用图书馆的特色信息资源。总之, 无论在哪种技术环境下, 高校图书馆首先应该认真思考的还是服务的主题。云计算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 只有转变传统服务理念和树立用户至上的个性化的云服务理念, 才能继续更好地在高校科技文化的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发回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利用云计算实现“云”服务。
首先, 利用云计算促进图书馆自动化发展。云计算环境下, 软件系统的标准化成为图书馆用户选用软件系统的基本要求, 图书馆自动化软件系统将拆分为多个功能包放在Internet上,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最优秀的软件功能包。图书馆自动化软件系统可以从系统级别、图书馆用户级别、读者服务几个层面提供云计算服务。图书馆采用云计算环境下的各种Open API接口, 用户就可以直接读取互联网上的特色数据, 从而拓展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形式和内容, 最终大大增强互操作性。而通过实行云计算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 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实现轻松自如的网上办公, 他们只需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其他系统更新、设备维护等都交由“云”和厂商的管理员完成。其次, 基于SOA云计算模式架构的数字图书馆。基于服务的架构 (SOA) 是目前最完美的一种架构, 是为了满足在因特网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要, 通过连接能完成特定任务、独立功能的实体来实现的一种软件系统架构, 它是企业IT基础架构的思想、方法、风格、工具的一个总称[1]。作为一个组件模型, 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 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采用基于服务架构 (SOA) 的云计算模式作为数字图书馆的底层架构, 在数据安全、数据共享、用户体验等方面能够极大地改善图书馆的服务。通过云计算构架, 实现图书馆数据在安全性的基础上共享, 实现一站式入口、适用于多种终端设备的定制服务、全方位的用户交互服务、复杂网络应用的扩展服务, 进而彻底改善数字图书馆广大用户的体验。基于服务架构的云计算模式能够对读者需求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 解决新的需求。
3. 提供兼顾公益性的“云”服务。
图书馆的公益性, 是指它所提供的知识产品或信息服务只能由人们共同占有和享用, 它具有明显的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高校图书馆的公益性表现尤为明显, 每个图书馆用户, 无论其家庭条件、地域、性别、性格、年龄等差异, 他们都应该平等地从图书馆获得知识信息, 享受随之而产生的各种好处。云计算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云”服务将以一种新的方式体现校内公益性。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 高校图书馆应该利用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优势, 消除高校弱势群体如生活贫困大学生、存在身体缺陷及心理障碍的大学生, 无法正常或顺利地使用图书馆, 不能平等获取高校图书馆信息的障碍。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云计算模式为这类学生定制并免费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以保证他们也可以平等利用图书馆的各种数字资源, 从而体现出图书馆为全体读者服务的宗旨, 凸显图书馆的人文关怀。如果高校图书馆能够继续发扬图书馆免费服务的优良传统, 发挥高校图书馆平等的优势, 保障大学每个成员平等享受图书馆资源的权利, 这也就在一定意义上肯定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新兴技术带来的生存危机。云计算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云”服务也可以拓展社会性公益。图书馆是公益性的文化机构, “平等自由”的公益性是图书馆不变的宗旨。高校图书馆更是社会文化力的核心, 拥有全面、优质、完备的信息资源和设备, 对社会可起到整合调控作用, 因此除提供高校内部公益性的“云”服务, 高校图书馆更应该提高“云”服务的社会化程度。
总之, 由于新兴技术而逐渐被排挤的现在,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新兴技术扬长避短, 提供兼顾公益性的“云”服务以保证高校乃至社会弱势者信息获取的权利, 在无偿、平等的指导理念下无限拓展高校图书馆的生存空间和肯定自身的存在价值。
4. 营造“云”服务的保障。
尽管云计算是IT业的发展趋势, 但毫无疑问, 云计算还远远没有成熟。无论是技术还是商业模式都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云计算模式下的高校图书馆应该解决好下列问题:
(1) 服务软件差异问题。加入云模式下的图书馆首先存在有关协议和接口问题。因为各高校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情况均不相同, 从创建到现在都没有做到统一的规格, 仅仅服务器的配置和所使用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就千差万别, 有的使用windows, 有的使用linux或unix。图书馆资源的共享也往往局限在一些对口的、接口相同的数据资源上, 而大馆与小馆之间的数据建设有很多区别, 从而就会出现大馆数据和小馆数据不能相通, 这样就谈不上共享。面对这种现状, 为了能更好地适用“云”计算技术、更好地接入“云”中, 高校图书馆当前应当密切关注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接口软件, 要求服务商提供那些针对不同的操作平台开发的接口软件, 如果条件允许, 还可以与有关单位合作, 开发适合本馆具体情况的接口插件。
(2) 云服务的规范性及其他问题。由于云计算技术本身的不成熟可能导致数据的安全性、身份验证以及资源整合问题, 由高校数字资源的版权保护带来的信息共享瓶颈及协议不成熟的问题, 都是云计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 急需制定一套规范有效的云计算服务规范。可以创建一个高校图书馆“云”, 包括图书馆、后勤部以及数据库服务商三边, 主要协调各方利益, 制定合理的云计算协议, 管理日常运营, 规范用户行为, 对非法用户和违规操作进行管制以及推广服务市场。只有按照方案, 都遵守有关的协议, 才能排除云计算模式带来的资源共享的外部障碍, 才能真正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高校图书馆不仅可以为“云”中的用户提供成员馆的电子资源, 还可以不断将这种新的共享模式推广到更多的高校, 服务更多的用户, 同时也可带来更可观的经济效益。
总之, 云计算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必将得到进一步扩大与提升。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云计算的逐渐成熟, 充分利用云计算高效的运算处理能力和无限的存储能力来实现高校图书馆一个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不久将得以实现。
三、反思
诚然, 云计算使得高校图书馆可以提供更快捷、更人性化、更个性化的“云”服务, 但是如果我们追问云计算, 与其他现代技术的本质相同, 它也存在着对人类精神世界和自然界摧毁的倾向, 其座架本质中破坏了一切可能性, 并且使人忘记了自身的存在, 威胁了人类的根基持存性。毋庸置疑, 不论对云计算的态度如何, 我们都将束缚于它。人该如何摆脱现代技术的座架, 如何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2], 是我们这些与现代技术亲密接触的人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摘要:本文就云计算及其在高校图书馆服务领域的应用进行探讨, 着重阐述了云计算模式下高校图书馆“云服务”的内涵及实现, 以切实提升服务水平。
关键词:云计算,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姜国华.基于SOA的框架模型研究[J].电脑与信息技术, 2007 (6) .
云计算服务外包模式 篇9
1.1 云计算简介
2006年8月, Google首次提出“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的概念。维基定义云计算是一种通过Internet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的资源的计算模式。在我国, 专家们则这样定义: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商业计算模型, 这种计算方式会将计算任务分配到很多计算机组成的资源池中, 从而保证计算机用户按照自己实际的需要来获得相应的计算能力、存储空间以及信息服务功能。总的来说, 云计算就是为用户提供无限的计算资源的商业服务, 是能够进行自我管理计算资源的系统平台, 是应用服务按需求定制、易于扩展的软件架构。
“云”是那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 通常是一些大型的服务器集群, 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网络服务、网络软件、宽带资源等。这些组成一个虚拟的资源网络。我们可以把这个网络看成一片“云”。对于使用资源的用户来说, 不需要管这些资源在哪里, 由谁提供。“云”中的资源是可以无限扩展的, 并且可随时获取, 即时扩展, 按需使用, 按使用来付费。用户加入云计算不需要安装任何服务器软件或客户端软件, 在接入网络的前提下, 可以在任何时间, 地点, 在任何设备上使用这些资源。这使得资源使用者不需为复杂的细节而烦恼, 能够更专注自己的业务, 利于创新和降低成本。
1.2 云计算发展现状
云计算产业现虽然处于发展的初期, 市场的规模不大, 但是它将会引导传统信息产业向社会化服务转型, 未来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2011年全球云计算服务规模约为900亿美元, 美国云服务市场规模约占全球60%, 远高于欧洲 (24.7%) 和日本 (10%) 等国家和地区。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总量目前仅占全球信息市场总量的1/40, 但增长迅猛, 未来几年年均增长率预计将超过20%。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2012年达到1072亿美元, 2015年预估将达到1768亿美元, 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在我国, 近年来云计算一直在飞速的发展。2008年, IBM先后在无锡和北京建立了两个云计算中心。同年11月中国电子学会专门成立了云计算专家委员会。2009年5月, 中国电子学会隆重举办了我国首届云计算大会, 1200人与会。2010年5月21日, 第二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在京召开, 与会人数达到2000人。2011年5月18日, 第三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在京召开, 大会吸引了来自全国的专业人士共6000人次。
2 当前高校机房管理所面临的困境
2.1 机房经费有限, 缺乏统一管理
进入21世纪以来, 信息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应用软件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 硬件设备更新换代的频度越来越快。笔者所在学校的机房几乎每两年就有一次小规模的机房硬件调整升级, 使用超过五年的机房基本都因为满足不了教学和考试的需求而需要大规模的报废更换。这对于经费相对有限的高校来说, 存在着不小的经济压力。同时, 由于经费有限, 高校机房的建设往往不能一次性完成。这就导致学校机房可能存在不同批次购买的计算机, 这些计算机的品牌、配置和硬件系统的不同给机房的统一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2.2 软件版本升级快、机房维护工作量大
机房管理过程中, 各类应用软件频繁的更新升级也给机房管理者增加了大量的工作量, 而不同课程对授课软件版本的不同需求往往需要一台计算机划分出几个不同的操作系统。此外, 由于机房面对的都是计算机使用能力不同的学生与教师, 安全意识不高或者操作不当很容易使计算机出现各种故障甚至感染病毒, 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进行大量的日常维护工作。
2.3 教学数据及文件难以保存
在校园的环境下, 一台计算机往往是多人使用, 这就使得系统文件和教学数据丢失的情况时不时出现, 给教学和实训带来了不少困惑。
3 云计算在高校机房的应用
IBM的创立者托马斯·沃森说过, “全世界只需要5台电脑就足够了!”能让他这么说的正是云计算。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则是这么描述云计算的:只要你的PC或手机等终端里安装了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和完整功能的浏览器, 开机后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 存在“云”中的应用软件和数据就会同步到你的终端里。云计算概念的提出为人类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关于未来网络的图画。
3.1 高校机房云计算服务模式
由云计算服务商搭建校园云计算中心管理平台, 平台搭建完成后, 用户的注册与登录, 都是通过云计算中心相应的服务接口来完成, 这样可以获取一个唯一的身份标识。用户在登录成功以后, 云计算中心则通过对判断并综合处理用户的操作。即用户无论做任何操作, 比如添加、删除、修改等操作, 此时将是与云计算中心的主服务器直接进行交互。当用户需要进行多种操作, 或更加复杂的操作时, 可向云计算中心申请相应的应用、服务类型和资源, 云计算中心则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与提交的信息进行资源的分配和管理, 由于所有的软硬件、存储设备、服务器、计算资源、服务、设备的使用管理, 都由云计算中心进行动态地统一调配与管理, 因此用户无需进行任何数据的维护或是获取。
在云计算服务模式下, 高校机房用户端只需要一台能连上互联网或局域网并安装了“云操作系统”的浏览器的电脑即可, 用户要应用的软件及硬件均是以云服务的形式提供, 动态获取机房所需要的软、硬件资源、存储服务等。
3.2 云计算服务模式给高校机房管理带来的影响
3.2.1 有效降低了高校机房建设和维护成本
云计算对于接入端计算机的配置要求并不高, 学校机房的硬件投入可以摆脱不断追逐高性能的尴尬局面, 因为可以利用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将原先需要在本地计算机上完成的处理、存储等一些列消耗机器资源的工作放置到“云”中。同时由于机房对计算机配置需求的降低, 不同机房不同型号配置的电脑的使用频率也将逐渐趋于平衡, 有利于机房的统一管理。
3.2.2 软件的升级更加便捷, 机房管理效率提高
采用云计算所提供的服务, 管理员不再需要费时费力地在每一台计算机上安装大量的软件, 软件的升级、维护可直接在云计算中心服务器上进行, 从而节省了大量机房软件网络同传的时间, 也避免了网络同传时的各种问题。
3.2.3 保障信息安全, 实现教学数据安全稳定的集中存储
云计算提供云存储服务, 其数据备份和容灾技术保证了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丢失, 数据加密技术保证了云存储中的数据不会被未授权的用户访问, 为教学资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保障。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将重要的数据存储在云存储服务器里, 凭借账户和密码就可以方便地对个人数据进行读、写、改等操作, 就像是在本地计算机上操作一样简单快捷, 无须用U盘拷贝数据, 避免了病毒通过U盘等移动存储介质的传播。同时, 因为云计算技术的特点, 服务器的故障率将大大降低。同时, 云计算提供的“云安全”服务, 可以有效抵御机房病毒影响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
3.2.4 实现校园内教学资源的共享
同一学校不同院系内的机房资源同属一个校园云计算中心平台。所有院系可以共享这个平台的资源, 从而解决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大幅度的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3.3云计算服务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
云计算虽然可以为高校机房带来很多的便利和高效地运行, 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深入思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3.3.1 网络基础建设问题
云计算的各项服务的运行都是依托于网络而发挥作用的, 目前校园机房网络铺设的百兆带宽并不能满足机房上千台计算机的需求, 如果学校网络带宽不能保证云服务的畅通, 那么“云”所带来的便捷将会大打折扣。同时, 由于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计算机机房管理模式, 是完全依赖于网络的, 因此一旦接入的链路出现连接问题, 可能会导致终端访问不到任何机房资源, 影响机房正常的教学。因此, 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改造是云计算能否在高校机房中顺畅地得到应用的重要前提之一。
3.3.2 数据隐私问题
加入“云”也就意味着暴露给“云”, 诸如:学校资源及信息、教师学生个人信息等就特别需要注意隐私保护。如何保证存放在云服务提供商的数据隐私不被非法利用, 不仅需要技术的改进, 也需要法律的进一步完善。
3.3.3 云计算发展的瓶颈和用户的接受问题
云计算虽然短短几年发展迅速, 云计算的美好前景也让传统IT厂商纷纷向云计算方向转型。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尤其是接口标准, 各厂商在开发各自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各自为政, 这为将来不同服务之间的互连互通带来严峻挑战。同时, 如何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 使用户适应网络化的软硬件应用也是长期而且艰巨的挑战。
4 结束语
高校机房作为重要的校内实验实训实习基地, 其管理与维护是保证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基础工作。科学的管理, 会使机房维护工作事半功倍。
云计算服务给信息产业带来技术性的变革的同时也给传统高校机房管理模式造成很大的冲击, 日趋成熟的云计算技术在高校机房中的应用能为高等教育提供更现代化的机房实训条件和实训基地, 可保证高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的质量, 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能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促进信息化校园的建设。
摘要:作为信息产业下一代的领军技术,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越来越多的使用者感受到了这门新兴技术带来的便捷和高效。而将新兴的“云计算”技术引入到高校机房维护管理, 现有机房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将得到极大的缓解。
关键词:“云计算”,机房管理,高校
参考文献
[1]刘鹏.云计算[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2]王瑾, 李华.云计算带来机房管理的变革[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 .
[3]王鹏, 董静宜.一种云计算架构的实现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9, 31 (A01) .
[4]田梦.云计算成必然趋势机会在哪里[J].计算机世界, 2009-06-01 (033) .
[5]黄健.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机房管理方法[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2012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