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中心运维模式

2024-09-18

云计算中心运维模式(通用7篇)

云计算中心运维模式 篇1

0 引言

当下数据中心日益庞大,IT资源服务模式变革,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日益严峻。云计算改变了传统IT组织模式,将散落的数据中心和分开的信息管理系统转化为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综合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体系。如何通过云计算提高IT运维管理,架构一个可以高效、有序、稳定、可靠地云计算运维管理系统,成为尚待解决的问题。

1 IT运维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1.1 大数据时代对运维管理带来挑战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它已经从专注于个别项目转移到影响企事业战略信息架构上来了。随着各个产业的IT架构不断扩展,迅速膨胀的信息量需要更多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网络运维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大数据时代IT监控系统需要实时监控上万个数据信息,而对监控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才是运维工作的关键。尤其是分支机构庞大的大型企业,层级复杂的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他们对数据的种类、数量、速度复杂度要求较高,如何保障好用户使用和数据的实时性,成了网络运维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1.2 虚拟化技术改变了运维管理的方式

传统的数据中心业务与物理服务器基本上是一对一捆绑,物理服务器上多数为一个或几个业务运行,单一固定。对服务器的管理几乎成了对业务的管理。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云计算环境下服务器多数为虚拟机,采用了虚拟化技术,物理服务器上运行着几种不同的操作系统,和很多不同的应用程序。网络起的作用很大,对网络性能的要求很高,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管理,虚拟化监控管理成为趋势。在虚拟化数据中心,虚拟机的计算特性是动态的,传统网络管理系统没办法对虚拟机定位,网络对各项业务的安全控制等监管无法定位到虚拟机,云计算环境下的部署灵活和无限扩展就无法实现。

1.3 虚拟机动态迁移造成运维管理不可控

传统数据中心物理服务器往往固定连接在网络端口上,业务从物理服务器展开,安全控制上比较稳定,运维管理系统归属明确、界面清晰。云计算环境下高密度的虚拟机改变了这一现状,虚拟机动态性使得网络无法定位其具体端口,这样造成了运维管理不可控,只有具有动态感知的管理系统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2 IT运维云平台管理模式实施方案和系统架构

2.1 云计算环境下IT运维管理模式实施方案

面对当前IT运维管理的新形势,以前独立分开的运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IT运维服务的要求,新的IT运行模式挑战了传统的运维管理模式。为了应对云计算的虚拟、动态、自动化等服务要求,需要一个统一的运维操作管理平台,这个平台可以进行基于云服务的端对端自动化对接部署和业务服务等需求。基于云计算的IT运维管理平台使得用户和运行维护单位只关注服务层,不必耗费大量精力在云计算的网络计算和存储上。在自动化的服务管理结构中,业务需求通过云服务管理平台响应到基础资源上,基础资源对其进行相关联的资源部署,然后发送到相对应的底层硬件设备中,这样通过云服务管理平台就可以全方位调度硬件设备的配置、对接、服务、各项功能等业务。本文对云计算运维管理模式进行讨论。

2.1.1 集中统一的云计算运维管理模式

以统一集中地方式作为数据中心架构的运维管理架构是一种逻辑简单、结构清楚、管理层少的逻辑架构。这种运维管理模式是把云计算的操作管理平台全面整合,包括云操作中的基础的计算、网络,存储系统等统一整合,让用户和维护管理者看到的只是单一的系统界面。集中统一的云计算运维管理模式虽然实现了部署统一,资源调度自动化,但是要在一个管理系统中既要全面又要业务统一,这就对其本身的规模功能专业程度要求很高,并且对运维团队的业务水平要求严格,这是该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2.1.2 两层式云计算运维管理模式

两层式云计算运维管理模式就是除了统一的运维管理模式平台,把基础计算、数据存储、网络等分成各自的专业管理系统来管理。这种两层式模型可以简化统一运维模式的专业复杂度,还把传统运维工作的管理模式加入到了模型中。把基础服务和基础存储管理分离出来就成为了一个既能集中运行又能分工协作的结构模型。这种模式也有局限性,就是有两种指令系统去指挥硬件物理设备,可能存在操作上的偏差。所以这套系统需要预定操作优先级,以免发生指令冲突。两套指令的缺点还有系统调用的协议可能不同,这就需要制定平台的标准化,对于系统设计上就加大了难度。

2.1.3 三层式云计算运维管理模式

三层式模型是在两层式云计算运维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中间的操作管理层。操作管理层集合了云服务管理平台的指令形成一个操作指令集,统一下发到基础硬件设施层。云计算运维管理平台作为上层服务,部署服务操作涉及基础层多个系统的相互关联变化。例如数据迁移会使得存储资源产生位置变化,再如虚拟机的动态性就是要求网络位置不断变化,这些相互关联的变化都涉及到云计算层和基础层的信息交换、协议通告、连接检查等,用来保证云服务的连续及持续性。中间层作为是资源操作管理层,接受来自顶层的云计算服务调用,然后转换为对硬件基础设备的操作和配置,中间层作为专业化系统还可以对硬件设备进行监管、运行、维护等功能。中间层作为操作管理层包含管理界面系统(如机房管理、计费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等资源管理系统(如配置管理、事件管理、变更管理、问题管理等)、资源池管理系统(如IaaS平台、PaaS平台、SaaS平台、资源结构及配置等)等。

2.2 三层式云计算运维管理系统结构模型

三层式云计算运维管理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第一层是统一的云计算运维管理平台,他向用户和运维管理人员提供界面服务及云计算服务等,该层不直接管理和操作基础设施。中间层是操作管理平台层,中间层作为是资源操作管理层,接受来自顶层的云计算服务调用,然后转换为对硬件基础设备的操作和配置。第三层就是基础硬件设施层,是基础计算、网络、存储等云计算资源形成的物理层,它接收来自中间层的指令并提供运行服务。

三层式云计算运维管理模式优点在于,中间层作为对硬件资源层面的命令层,能够满足诸多需求的变化。它把来自云计算服务层面的多种不同系统的操作信息统一封装,经过处理成容易执行的指令后,再发送到基础设备层。中间层承担了整个云计算系统的基础层数据流转和控制层的信息流转。这三种管理模式各有特点,模式一容易理解自然的涵盖了云服务与基础架构的区别,模式二和模式三则融合了IT的运维管理的实际需求,更传承了传统IT运维管理的架构,运维管理者可以通过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3 云计算环境下IT运维管理重点及改进方法研究

云计算环境下IT运维管理包括网络管理、日常操作管理、软件管理、用户管理等诸多方面,要架构好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运行维护管理不管是前期的应用设计、资源配置、服务应用程序的安全等工作都需要运维工作人员的参与。所以在对云计算环境下IT运维管理改进过程中要从平时的日常工作着手,利用高度自动化的运维技术,来进行日常监控、服务响应、故障处理、平台系统维护、安全配置管理、定期检查等工作,从而实现对云数据中心的智能化运维管理。要重点从IT运维管理的运行监控、安全维护、自动化智能化能力出发,来实现对虚拟资源、物理设备的统一管理,提升运维管理的综合管理能力。

3.1 IT运维管理的运行监控

IT运维管理的运行监控要从日常工作入手,从日常维护、变更管理、事件管理、应急预案等方面全方位实时监控,提前发现安全隐患并查找到根源,要做到及时消灭安全隐患。通过认真仔细的运行监控,统一管理各个系统运行,统一收集各个服务操作,并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在有效的运行监控下,系统一旦出现问题会提前并及时的向管理员报警,这样提前就能解决问题,从而避免了系统故障带来的各项损失。

3.2 IT运维管理的安全维护

IT运维管理的安全维护需要做到规范化,对整个系统的信息进行规范,比如重要资源文档进行跟踪和信息审计;对于有可能出现的病毒入侵和信息泄露的设备和传播媒介提前控制;对于用户本文把他们分级别控制权限管理;对各类非法软件及操作禁止使用等等。这样的规范管理可以保证云服务的安全,进一步加大了运维管理安全维护的力度,保证了系统的安全。

3.3 IT运维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能力

手工运维早已无法满足当前的运维工作需求,自动化智能化处理才能满足不断深入的IT建设。需要更高层次的自动化智能化处理能力,利用自动化智能化的运维工具来完成系统监控、资源配置管理、安全预警报告等功能,从而大大降低故障发生率,提高业务响应效率。自动化智能化运维成为了运维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

4 结束语

云计算环境下IT运维管理把云计算系统中的信息服务资源、网络资源、应用信息资源、服务器资源等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为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提供了一站式运维服务流程,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服务,清晰了运维流程,明确了运维策略,提高了管理能力,保障了系统安全。云计算环境下IT运维管理大大提高了运维工作效率,解决了IT运维管理面临的大数据问题、虚拟化和动态化等问题,把云应用引入到了运维服务层面。

参考文献

[1]朱近之.智慧的云计算[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王鹏,黄华峰,曹琹.云计算中国未来的IT战略「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黎加厚.云计算辅助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4]刘鹏.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5]耿向东.走下云端,让云计算落地开花[J].中国新通信,2012(5):45-48.

云计算中心运维模式 篇2

1云计算运维服务配置管理数据库建立要点

运维服务 (Oracle EBS) 的基本服务目的在于保证系统服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运维服务在云计算中的应用对于提高网络访问效率, 保证用户资料安全, 提高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配置管理数据库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 CMDB) 包含了组织运营过程中IT服务所使用的所有信息系统组件的一系列有相关信息, 并充分的表达了这些系统组件之间存在的关系。配置管理数据库中所记录并能够提供的信息数据, 可以提供进行组织信息检查和分析工作所需要的全部信息。一般情况下, 信息配置管理数据库的系统组件属于软件、硬件、人员、文件的综合性组合体。因此, 与其它数据管理系统相比, 配置管理数据库可以更加直接、详细地表达并控制所需追踪的项目。从资讯技术服务管理法的具体架构来看, 配置管理数据库的完善和建立需要实现以下目标:其一是配置管理数据库中必须包含详细的数据库配置项的证明;其二, 必须可以实现完整详细的数据控制, 一旦数据出现问题, 必须确保可以顺利地完成维护和修改;其三, 数据库在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数据必须被完整地记录, 并持续进行不断的数据更新。

在充分明确了上述内容之后, 基于虚拟算运维服务的配置管理数据库的建立, 首先要明确云计算运维服务的基本服务功能, 并在此基础上满足CMDB的信息收集需求。在云计算的框架下, 运维服务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 运维服务的分析可以从管理、虚拟资产、支撑业务几方面进行分析, 这些基本功能不仅需要软件数据, 也需要硬件的维护。

为切实满足这些要求, CMDB必须建立起与各项配置相互对应的服务目录, 借以支撑不同的运营需求。这需要数据库在建立或设置人员时充分考虑不同配置项的具体属性和具体关系, 其中属性包括状态和位置, 并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 因此配置项的考量和分析必须细致、全面。需要注意的是, 配置项的属性与具体的功能通常会受到各种不同的技术、组织或是政策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 配置项的设置需要随着具体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想要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配置管理数据库, 就一定要充分明确云计算运维服务与各个配置项之间关系, 根据要求进行灵活的改良和调整, 切实保证维护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2云计算运维服务配置管理数据库的必要性

云计算可以对网络用户的数据资源使用数据进行全面的科学的整理与分析。运维服务的应用可以将管理开销以及管理供应商的交互情况降到最低, 从而帮助用户实现网络资源的高速配置与释放。云计算的这种特性使其在业界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

云计算的服务内容全面而且复杂, 包含了从基础设施到应用平台再到应用软件这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的基础架构服务可以参考中国移动的通讯服务为例, 在这个阶段内, 云计算借用虚拟化技术对各项硬件、网络、系统等资源进行整合, 此时需要完整的数据库资源对所有的资源信息机完成整合, 以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效率;第二层面的平台服务, 可以参考谷歌一类的搜索引擎为例, 在这一阶段中, 云计算可以向用户提供一种开发环境服务, 并利用管理数据库, 实现对资源的长期管理与保存, 在用户有使用需要时, 可以第一时间调出相关数据;第三层次的软件服务可以参考微软一类的软件为例, 软件的服务也是云计算服务的主要内容, 目前, 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 许多正版软件在我国尚未得到完全的开发与应用, 因此需要使用国外的一些软件。数据库管理模式下, 云计算向用户所提供的网络软件资源时, 用户不需要购买配套的硬件产品, 也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据进行软件的维护与升级。仅仅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轻松使用软件, 可以说, 云计算运维服务配套的管理数据库, 有效地打破了内网外网的区域限制, 实现了各种资源的随时共享, 这与大数据发展时代的资源共享要求高度一致。

现如今, 人们对各种网络资源的共享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传统的配置数据库架构逐渐显露出了一定的弊端。比如在数据库最主要的储存层, 由于数据资源量的不断扩增, 出现了数据分布不均的问题, 大大降低了用户的资源体验满意度;再比如, 传统数据库模式中的网络层出现了传输宽带网络速度不足, 大数据资源无法顺利上传、共享等问题。因此在现阶段, 亟需对数据库系统进行全新的优化配置, 以全面提高其使用性能。

3配置管理数据库模型建立的具体方法

CMDB模型数据的建立, 需要充分尊重云计算运维服务的虚拟化特点,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运营服务描述, 确保数据模型可以在云计算运营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真实可靠的作用。

CMDB模型是在不同的数据库配置项相互组合的基础上所建立的, 因此配置项是模型建立的基础。想要顺利完成数据库的模型建立, 就要明确各个配置项的服务范围等信息, 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数据库配置项目的定义和分类。一般情况下, 配置管理数据库的配置项可以被分为软件、虚拟设备、硬件设备、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六种基本类型, 因此本次CMDB数据模型的建立充分以这种配置项分类为基础, 完成了相应的配置。

其中软件配置项主要包括WEB服务、应用系统服务、应用收费软件、监控软件、操作系统;虚拟设备配置项相对复杂, 主要包括虚拟机及虚拟机备份、资源模板、对象存储、块存储、小型机分区、逻辑网卡等;硬件设备包括小型机、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配置项主要包括交换端口、路由器端口、防火墙端口、阵列存储端口等, 网络配置项属于配置资源管理器运营服务的核心项, 它主要的作用在于全面分析处理虚拟网络访问资源与数据库基础设备自身资源的相互关系, 并及时的对不同存储网络单元所收集到的信息机进行整合与利用, 从而为云计算运维服务提供充分的运营保障;信息的配置项主要是交由相关的工作人员负责完成, 主要包括客户、人员、角色、企业、供应商等。利用这些人员和信息, 云计算运维服务的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 完成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和搜索, 提高运营服务的效率;基础设施配置项及资源池、机房、机柜、空调等。基础设施的主要作用为对云计算运维服务的各种运营平台资源进行整理和归纳, 方便完成不同的设备配置。

为了保证数据库功能的合理使用, 相关人员需要合理处理不同配置项之间的关系, 确保各项的数量得当, 在类型、方向等排列和组合方面不存在冲突和重复的问题。

4结语

总之, 云计算运维服务已经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 为提高其服务稳定与安全, 建立CMDB模型十分必要, 只有充分把握和处理不同配置项之间的关系, 才能确保其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摘要:为了全面提高云计算运维服务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就一定要建立起更加完善和庞大的配置管理数据库。基于此, 文章重点分析了与计算运维服务的配置数据库建立的基本要点和要求, 并据此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配置管理数据库模型。

关键词:云计算,运维服务,配置管理数据库,模型建立

参考文献

[1]肖建明, 戴声.基于云计算运维服务的配置管理数据库模型[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4 (10)

[2]朱征, 顾中坚, 吴金龙等.云计算在电力系统数据灾备业务中的应用研究[J].电网技术, 2012 (9)

云计算服务外包模式 篇3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概念最早是在2006年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公开提出, 此后云计算迅速成为全球性的商业研究和开发的热潮。

1.1 云计算的内涵

狭义的云计算是指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 存储于个人电脑、移动终端和其他设备上的信息和处理器资源可以集中进行协同工作。所有的应用程序并不是运行在用户的个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 而是运行在互联网的大规模服务器集群中;而待处理的数据也不存储在本地, 是保存在互联网的数据中心里。提供云计算服务的企业负责管理和维护这些数据中心正常的运转, 并保证用户享用足够强的计算能力和足够大的存储空间以及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以任意连接至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实现随需随用。

而广义的云计算是一种革新的信息技术与商业服务的交付和消费模式, 是指用户通过网络采用自助模式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基于互联网的软件服务、带宽服务, 或者其他任何服务, 并按实际使用情况付费。这些网络服务就是网络资源, 众多资源聚集成“资源池”, 而“云”就是指这种资源池。

云计算的定义中, 有4个关键要素:一是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都是通过网络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二是用户根据需要能够动态扩展和配置这些资源。三是这些资源在物理上以分布式的共享方式存在。四是用户只使用资源, 并按实际使用量付费, 不需要管理资源。云计算实质就是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硬件与软件外包服务。这种外包服务改变了资源的应用模式, 以桌面系统为中心的应用模型将逐步退出, 以网络为中心的应用模型将成为主流。这也意味着人们获取信息、保存信息及交流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

1.2 云计算发展的背景

1.2.1 需求推动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而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升级更是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2008年欧美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欧美企业大幅压缩资本支出, 没有了充足的资金投入, 欧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必然受阻。所以, 企业对低成本、高效易用的IT服务需求显著增长。而云服务的运用, 则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种极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利用云服务平台, 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获取网络服务, 企业不需要增加专业的IT人员, 而且所需的应用程序是运行于云服务提供商的大规模的服务器集群中, 从而大大减少企业对于服务器和软件的大部分支出。企业只需接入互联网就可以通过电脑等终端设备方便快捷地处理数据和享受服务。同时, 云服务的付费方式风险小, 费用相对低廉, 按需使用、按需付费。

随着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数据化, 尤其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使得数据呈爆炸式增长。随之而来的是海量信息存储的需求不断增加, 并对数据存储的有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对这些海量信息的安全存放以及高效使用的需求推动海量信息存储技术的不断变化, 也就推动着云存储服务的发展。

1.2.2 技术进步

虚拟化、分布式资源管理、海量分布式存储、海量数据管理、并行编程模式等技术是云服务的核心关键技术。云计算是随着处理器技术、虚拟化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宽带互联网技术和自动化管理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

1.2.3 商业模式变化

软件销售收入是传统软件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 目前, 软件行业正由产品销售向“软件即服务 (Softwareas-a-Service, 简称Saa S) ”模式发展, 用户通过浏览器就可以访问和使用应用程序, Saa S已经逐渐获得市场认可, 将成为软件行业的主流销售服务模式。与此同时, 作为运行软件的载体的服务器平台等基础设施, 也可以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用户, 用户在上面部署处理器、存储系统、网络及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 并按照自己的需求运行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这种基础设施即服务模式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简称Iaa S) 也将成为大规模低成本和低能耗设备供应商的主流销售服务模式。

海量数据的存储、动态更新及数据挖掘需求和应用服务商业模式的在线服务转型, 这些都为催生云计算集中式的数据处理服务模式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此外, 随着Google、Facebook、Twitter纷纷开放其互联网应用平台的能力, 基于互联网的云生态系统正在形成和壮大。没有开放共赢的云生态系统的支撑, 云计算的发展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2 云服务的内涵与特征

2.1 云服务内涵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现代服务外包的兴起和发展。云计算技术的创新促成了基于云计算的新型服务外包模式的形成, 并推动其成为外包行业的发展趋势, 这就是云服务。

云服务是一种基于云计算的新型服务外包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 云服务提供商将所有服务部署在云端, 不论是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 还是知识流程外包, 云服务提供商通过对系统或资源的统一管理, 平台化运营, 形成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持续经营、长期不间断的服务使用和交付。云服务的内容覆盖软件云、平台云、设施云及云端的云外包服务, 如软件研发服务、软件技术服务、信息技术及平台服务、信息系统运营服务、信息系统维护服务、数字化应用及内容服务、人力资源服务、财务管理服务、客户服务、后勤服务、设计服务、研究分析服务等不同的服务。

2.2 云服务特征

云服务的核心就是外包企业建立标准化的统一外包服务处理平台, 通过标准化、模块化和流程化将服务集成到统一云平台上, 在数据库里面进行统一处理。而后向客户交付服务, 并按客户使用量收费的一种业务模式。这样的业务流程使得服务实现了流水线式的标准化操作处理。因此, 与传统外包模式相比, 云服务具有自动化程度更高、灵活性更强、实施周期更短、成本更低的显著优势。云服务区别于传统服务外包业务模式的主要特点如下。

2.2.1 基础资源可以租用

云服务提供对计算、存储、网络、软件等多种IT基础设施资源租用的服务。云服务的客户不需要拥有和维护这些资源, 也就是实现了无IT基础设施的信息化。

2.2.2 实现多方协同

云服务生态系统的主要参与者包括服务发包方、独立软件开发商、技术提供商、系统集成商、咨询服务商、创业公司、云服务提供商及集成软件栈提供商等。云服务生态系统中的各参与方之间必须高效交互、紧密合作及整合在线流程, 从而实现对客户的集中服务提供, 即提供给客户的是整体解决方案或服务组合。并且随着企业逐步使用社会化媒体, 社会化媒体也强化了云的多方协作功能。另外, 随着云规模扩大, 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与行业标准的建立, 云平台之间将实现互通互联, 更强大、更广泛的协同效应得以实现。

2.2.3 实现资源高效聚合与分享

云平台将资源从资源拥有方高效聚合并可以一定的模式快速分享给资源需求方。同时云服务的客户也可以自愿、主动参与协作与资源分享。

2.2.4 服务标准化

为大量同类用户/参与者提供标准化的服务, 例如, 标准化的流程服务;另外, 各个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要遵循相同标准, 保证客户从不同的提供商获取的各种服务是可以兼容并用的。随着云服务厂商的增多, 这种特征需求会越来越明显。

2.2.5 信息透明度高

云计算平台存储的企业资源和数据可以实现跨设备跨平台的数据同步, 解决了数据共享问题, 实现了系统内各种数据资源的信息发布、查询、供应、调查、咨询等任务的协同, 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信息共享, 提高了企业信息的透明度, 消除信息孤岛。

2.2.6 服务的便捷性

云服务的客户是通过网络化访问获取服务, 所以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一种客户端平台只要能接入互联网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处理数据和享受服务, 并且客户可以通过在线配置获得个性化服务, 而无论是标准化服务还是定制化服务都是即时交付。

2.2.7 进行自助服务

云服务的客户利用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接口, 通过网络将自己的数据和应用程序部署于云计算平台的后端数据中心, 而无需服务商的人工配合。

2.2.8 按资源使用量计费的定价机制

所有的服务都是可以量化、可以测算的, 按照客户需求随时增加或减少服务, 并按照实际使用量收费。

3 云服务对服务外包业的影响

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给服务外包企业带来深远变化和巨大机会, 不仅服务外包的业务领域实现了扩展, 而且服务外包的交付模式、业务模式、价格及盈利模式等也不断创新。

3.1 服务外包业务领域扩展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网络化经营变革的深化, 信息技术服务外包 (ITO) 的业务内容极大丰富, 存储即服务 (Storage as a service, 缩写是Saa S) 、安全即服务 (Security as a service, Caa S) 、数据库即服务 (database as a service, Daa S) 、监控/管理即服务 (Monitoring/management as a service, Maa S) 、通信、内容和计算即服务 (Communications, content and computing as a service, Caa S) 、身份即服务 (Identity as a service, IDaa S) 、备份即服务 (Backup as a service, Baa S) 、桌面即服务 (Desktop as a service, Daa S) 等新的服务业务内容相继出现。

云计算的低成本性和跨区域方便性促使全球资源共享和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 使企业将更多的业务流程和内容进行外包, 业务流程外包 (BPO) 已经从简单的、非核心的业务流程外包向复杂的、高知识含量的核心业务外包转变, 从而扩大了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市场, 如全球人力资源数据分析服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领域出现大量市场机遇。

另一方面, 云计算向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领域渗透, 由此衍生出惊人的服务外包需求, 如数字出版、动漫、影视、游戏、会展等创意产业领域释放出大量的服务外包需求。

3.2 服务外包的交付模式创新

云计算技术及云服务模式推动着全球服务交付模式加快变革创新, 呈现出分散交付与集中式交付相结合的发展趋势。由于云平台上的资源充分共享, 全球交付中心 (GDC) 的交付模式将被更广泛应用, 服务外包企业可以选择公共云平台或自身搭建基于多客户的云平台进行服务交付。因此, 交付模式上将会更多地实现基于云平台一对多的交付, 以集中交付模式为主。例如采购管理外包等BPO服务、测试云服务等软件外包服务、商业数据中心服务等基础设施服务可分别基于Saa S平台、Paa S平台和Iaa S平台开展一对多的服务交付。

另外, 云服务使得离岸交付模式成为常态。传统外包模式下, 很难实现离岸的IT基础设施服务。而通过云技术, 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硬件及基于硬件的IT服务等都可以以服务形式提供, 即形成了基于Iaa S (基础架构即服务) 模式下的云服务。而“远程基础设施管理”就成为全球服务交付模式的新形态。

最后, 云服务实现了按需取用、按需付费的服务交付模式的创新, 如通过标准化、模块化和流程化的云平台, 数据处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外包、行政后台服务等形成Saa S (软件即服务) 模式下的云服务, 客户可以得到统一和即需即用式的无缝服务。

3.3 服务外包的业务模式创新

服务外包的发包方和接包方通过云平台完成服务业务全流程活动, 不仅仅是提升了服务流程效率, 更重要的是服务外包企业在云平台上通过将业务流程和服务功能进行分割后重组, 可以创造出模块化的新业务功能, 推动业务创新, 创造更大的市场机会。例如, BPO和ITO相结合目前已成为服务外包发展的新趋势。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企业的业务流程与IT技术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企业业务流程效率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一个好的技术平台。所以, 越来越多的发包方就将ITO和BPO捆绑外包, 尤其是在银行、保险、医疗、能源等领域。那么, 面对全球这种业务创新趋势, 传统的ITO服务外包企业必须根据自身资源能力, 将业务咨询和技术实施能力更为紧密的结合起来, 逐步从技术领域拓展到业务流程领域, 从软件开发向技术支持、咨询、业务信息管理等外包领域不断延展, 提升产业链位置。

3.4 服务外包企业运营成本降低

人工成本和房租成本构成传统的服务外包企业最重要的成本要素。在云服务时代,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普及应用, 服务外包企业的运营模式向“轻资产运营”转变, 服务外包企业更加强调技术替代劳动, 网络替代场地, 通过网络化管理降低企业的固定成本, 利用技术和系统 (例如智能语音技术代替呼叫中心的人工坐席) 取代劳动力的过度依赖, 因此, 服务外包企业的人工成本和房租成本会显著下降。例如, ADP是人力资本管理及人力资源外包服务领域的全球最大服务提供商, 同时也是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内全球利润最高的企业。ADP的高利润就是源自其云服务模式。ADP采用软件平台式业务流程外包模式, 客户使用其提供的软件平台进行部分的自助式操作, 显著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准确性和信息交付的速度。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也降低了企业的销售和服务交付成本。互联网推广、电话销售或电子商务等方式的成本要大大低于客户拜访、小范围研讨会、招投标和谈判。而服务交付模式的变化, 比如外包企业不再派驻现场外包团队进行现场服务, 而是利用区域服务站在线支持实现远程服务, 不再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部署, 而是实现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应用, 服务台 (Help desk) 、专家支持系统等对尽可能多的客户集中服务等, 显著降低了服务交付成本。

此外, 服务外包企业的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也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比如通过全球研发中心 (GDC) , 实现全球服务资源的虚拟化调度, 可以整合跨时区的资源, 实现虚拟化团队的24小时连续协作。另外, 云平台上资源实现集中化和智能化的管理, 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充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如, 利用云计算技术, 服务外包企业可以在众多孤立的数据中心之间实现灵活、安全、协同的资源共享, 从而构造一个大规模的、地理上分布异构的数据中心资源池, 充分提高系统内信息资源和硬件资源的利用率, 如果再结合有效的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技术、节能技术, 数据中心云服务成本可以极大地降低。

4 结语

最后, 中小型服务外包企业不需要投资硬件设备, 也不需要支付高额的管理维护费用, 可以直接从云端的资源池获取其需要的资源后开展业务, 企业的投资成本大大降低。例如, Paa S厂商可以直接按需租赁Iaa S来提供服务, Saa S可以直接租赁Paa S/Saa S来提供服务, 硬件初期成本投入很少而且可控。

摘要: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一定是以技术创新为推动力, 而云计算技术的创新和突破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笔者介绍了云计算和云服务的内涵, 分析了云服务对服务外包产业的影响。

关键词:云计算,云服务,服务外包

参考文献

[1]祝小江.从云计算产业链探讨中国云计算商业模式[J].经济视角, 2011 (9) .

[2]黎春兰, 邓仲华.论云计算的价值[J].图书与情报, 2009 (4) .

[3]缪翀莺, 周丽莎.客户视角下的云计算服务特征分析[J].广东通信技术, 2011 (12) .

[4]韩耀军, 孔楠.云计算环境下的商业服务模式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 2012 (2) .

云计算中心运维模式 篇4

一、云计算及云计算模式下的电子文件中心

中国网格计算、云计算专家刘鹏给出如下定义:“云计算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 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

云计算是通过集中的高性能和较低的成本来解决用户无限增长的海量信息的存储和应用问题的, 使得IT基础设施能够实现资源化和服务化, 让用户可以按需定制, 灵活合理地实现自己的应用目标。其本质就是应用主体 (包括企事业、大专院校或者个人等等) 将应用程序和数据集中存放到一个数据中心, 然后通过各种途径 (例如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 访问这些应用程序和数据。

电子文件中心是在电子文件数量急剧增加的情况下, 顺应电子文件保管和利用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 是能够实现在线接收、保管、存取功能的电子文件保管和利用中心。在电子文件中心系统网络中存储着海量的信息, 而且时时都在进行着传输、交流和更新。云计算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广泛应用, 对于电子文件中心的系统开发和管理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 随着对电子文件中心业务需求的不断拓展, 系统需要支持更

多用户的更大量的并发服务请求, 而且还要享受迅捷的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在云计算模式下, 性能极度强大的数据中心完全能满足电子文件中心当前并且未来一段时间内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2. 电子文件中心由单一的局域网扩展到全世界范围内的广域网

成为必然, 而云计算技术是建立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之上, 因此云计算能完美实现电子文件中心全世界范围内的网络支持。

3. 电子文件中心的采集、分类、查询、统计、存储等业务活动, 会涉

及多种数据来源或数据库, 而云计算系统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式存储数据, 因此可以完全支持多数据系统平台和多数据源的数据处理。

二、电子文件中心在云计算模式下的安全问题

云计算模式和传统模式下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首先目标都是为了保证数据和信息的完整及安全;其次所面对的对象都是相同的, 例如软硬件、网络、存储系统等;再次是会采用一些相似的技术, 比如各种安全检测技术、解密加密技术等。而不同点则包括诸如虚拟化所引起的管理和技术方面的问题、转变到云计算服务模式后导致的安全问题等[1]6。

1. 云计算的非标准化导致的安全问题。

云计算作为新兴的技术仅处于起步阶段, 还没有国际普遍承认的标准体系, 对于云计算的安全和隐私标准及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在物理上和逻辑上的标准还不完善, 各个厂商只能局限于自己的认知范围内来实现云计算的安全保障, 因此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2. 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电子文件中心的核心是电子文件信息数据。在云计算模式下, 这些非常重要的电子文件数据要通过网络传输到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去存储和处理, 在此过程中就涉及几个问题:如何保证文件数据在传递到云计算数据中心后不会被泄露出去;如何确定电子文件数据在网络上传输的时候没有被窃取;如何保证安全有效地访问电子文件信息数据以及所有对数据中心进行的访问都是合法和无害的。

3. 数据存储的安全性。

电子文件中心的数据存储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包括存储地点、存储方式及数据的灾难备份和恢复等。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存储空间具备高度整合和大容量的特点, 根据电子文件中心的应用需求, 开辟出一部分存储空间作为电子文件存储中心。因此备份包括整机的备份及相应的电子文件中心存储空间的备份。云计算数据中心应确保备份确实有效, 并在遇到重大意外时能迅速恢复, 防止数据丢失。

4. 云计算服务平台的可用性。

在云计算服务模式下, 不仅数据, 其业务应用也是由云计算系统提供的, 因此电子文件中心的业务流程也依赖于云计算系统所提供的服务, 进而云计算平台的服务连续性、安全策略、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和IT流程、时间处理和分析等都将接受考验。

5. 云计算平台的防攻击性能。

电子文件中心数据区含有大量的敏感数据及涉密数据, 云计算服务平台的功能和特点必然会造成其用户和信息数据的高度集中, 因此其必定会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 而且所造成的后果及其破坏性会更大, 范围更广, 影响时间也更长。

6. 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所带来的安全问题。

云计算依靠并利用虚拟化提供服务, 将基础设施融合在一起, 实现存储、网络和管理的虚拟化, 虚拟化最重要的特长之一就是可扩展性, 可以加强云计算系统在各个方面的服务能力, 也因此带来了一些安全问题:如一台有漏洞的虚拟机被攻陷, 危险就会通过网络蔓延到其他的虚拟机, 威胁整个虚拟机系统;如虚拟网络受到破坏, 可能客户端也会受到损害。

三、云计算环境下电子文件中心的安全防护性能

1. 保证云计算系统开发和设计的高可靠性。

为保证电子文件中心各项业务正常应用, 降低系统单点故障率, 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 其他设备采用冗余备份等可靠技术;在网络系统设计中要应用网络管理手段, 保证接入网络用户身份和操作的合法性;采用各种先进技术手段为系统提供较强管理、控制和事故监控与网络安全保密等保障, 以提高整个电子文件中心所在的云计算系统网络安全可靠性[2]71。

2. 虚拟化的数据和设备整合是云计算的前提。

为提供“按需付费”服务模式, 云计算必须采用虚拟化技术, 包括基础网络构架、存储资源、计算资源以及应用资源。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 实现个性化的业务存储计算和资源的合理分配, 还可以通过虚拟化来实现不同用户的逻辑隔离, 只有实现安全的虚拟化才能实现安全的端到端的虚拟化计算。

3. 制定电子文件中心的数据备份策略。

虚拟化技术使物理空间逻辑的界限不是很清晰, 如果虚拟化系统出现问题, 那么云计算环境里的电子文件数据可能就会丢失, 因此在用户级别的数据备份是非常重要的, 保证云计算服务中心在遭到攻击、受到致命损害、数据丢失的情况下, 电子文件中心数据能快速得到恢复。备份典型策略有:镜像拷贝重作日志文件;镜像拷贝控制文件;激活归档进程, 即以ARCHIVELOG模式操作数据库;每天进行数据库的部分联机备份;每隔一周或几周进行一次数据库的逻辑备份[3]19。

4. 电子文件中心的数据保存到云计算数据中心之前要进行加密。

通过用户自己制定的加密算法将电子文件数据进行加密, 保存到云端后, 即使数据被窃取也不会泄露原始数据内容, 保证各种数据的安全。例如使用透明加密技术, 强制加密上传数据, 存储在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数据只能以密文存在, 在进行开发、维护及备份等操作的时候也不会造成泄密。如存在泄密风险, 立即更新加密算法, 使用户在系统的安全性上掌握一定的主动权[4]63。

在不远的将来, 电子文件中心系统建立在云计算环境下会成为一种常用框架。目前正处于云计算发展初期, 在安全、技术、管理及法律法规等方面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云计算相关标准制定、信息安全监管、隐私保护等方面还存在法律风险, 这些都是解决云计算安全问题所面临的挑战, 云计算技术也终将成长、成熟。

摘要:电子文件中心是云计算服务的用武之地, 但在其快速推进过程中发生的安全问题也不由得让人心生疑虑, 本文结合电子文件中心实际情况, 从技术和管理所面临挑战、建立安全防护体系等方面, 分析并探讨了其在云计算下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电子文件中心,云计算模式,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程莹.云计算标准化现状分析[J].电信科学, 2010 (S1) .

[2]冯登国.云计算安全研究[J].软件学报, 2011 (1) .

[3]魏亮.云计算安全风险及对策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 2011 (10) .

移动云计算实践平台建设模式 篇5

云实践平台(百度凤巢沙盒系统云实验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搜索引擎推广环境,让学生在无需花费任何推广费用的前提下获得搜索引擎营销的实战经验。系统内置三十多个企业项目,模拟数十个行业几百个网站的动态竞争环境,完美覆盖当前互联网营销领域各种商业及营销模式。而且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还可以熟悉搜索引擎的技术机制,学习其中的博弈论原理和定价机制,进而全面掌握搜索引擎营销的精髓。

1 云实践平台设计目标

云实践平台采用硬件设备虚拟化、软件版本标准化、系统管理自动化和服务流程一体化等手段,构建代替传统数据中心的以服务为中心的云计算运行平台[1]。利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支持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以高教学质量。

云实践平台是基于IBM云计算平台的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不仅面向学校,还对企业、政府以及开源社区提供高性能计算资源及服务。达到服务教学科研、开展科学研究、支撑服务行业的目标。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云计算实验平台应该发挥如下的作用:

1)提供优良的实验教学环境。为了适应教学、科研的时效性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在开展教学、科研实施过程中,需求的实践环境更先进、资源更广泛,这些都是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云计算所提供的计算、存储、平台和服务等各种资源都是采用虚拟化技术,支持用户共用户共享软硬件资源[2]。

2)节省实验室的建设与维护成本。云计算环境下对客户端计算机配置要求很低, 师生只需使用可上网的计算机,通过浏览器即可方便快捷地访问“云”端的应用程序与服务, 有助于降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投入。

3)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在基于云计算的开放式实验教学环境,充分发挥云计算辅助教学的优势,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开展网络化实验教学,实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云实践平台的建设,可以实现我校软件工程、机械制造、数控技术、电子商务、汽车营销等专业学生通过远程访问完成搜索引擎营销的实践。建立统一的计算平台,集中计算资源,统一调度,发挥出计算资源的效率来,大大降低建设、管理运营等方面的成本。

2 云实践平台建设模式与功能

2.1 系统建设模式

互联网营销云实践平台(百度凤巢沙盒系统)是全新的百度搜索推广服务管理平台的内部开发代号。通过这一全新平台,客户可以对百度搜索推广信息进行更为高效地管理与优化,对推广效果更为科学地进行评估。

互联网营销云实践平台主要由凤巢广告管理系统、数据存储管理系统、商业检索管理系统、数据统计及分析系统等四个子系统组成。除这四个子系统之外,为保证沙盒系统正常运维需要,还需要部署百度开发的沙盒环境管理系统、沙盒环境监控系统[3]。图1为云实践平台部署方式,图2为云实践平台(百度凤巢沙盒系统)组成。

在图2中,百度凤巢沙盒系统的交互数据流如下:

1)百度凤巢沙盒系统用户(模拟身份可以是中小企业主、API开发者等),通过凤巢沙盒系统提供的凤巢广告管理系统(web系统、API接口等),对搜索引擎营销方案进行设计和管理;

2)用户的相关数据保存到数据存储系统中;

3)沙盒系统中有程序模拟网民的搜索行为,当有搜索请求时,网民搜索请求分别从网页检索系统和商业检索系统中得到自然搜索结果、商业搜索结果。其中自然搜索来自于网页检索系统,该系统服务由百度内部测试系统提供,沙盒系统仅需连到百度测试系统获取结果;

4)商业检索系统根据检索请求,从数据存储系统中检索出符合条件的商业结果,返回给检索网民(即模拟程序);

5)检索网民看到感兴趣的商业结果会进行点击,跳转到企业主的网站页面上;

6)上述检索、点击产生的数据,以及web/API用户操作产生的日志信息,会统一在“数据统计及计算系统”中存储和计算,计算的结果供系统自学习或使用者查询[4]。

2.2 系统作用

1)覆盖更广泛:

(1)提交更多相关的关键词,覆盖多元化的潜在客户,拓展您的商业空间。

(2)更多推广位,轻松抓住潜在客户视线。

(3)关键词的广泛匹配技术帮您定位更多潜在客户,自动捕捉更多商机。

2) 管理更精细:

(1)利用四层账户结构,制定更精细的推广方案。

(2)设置计划级地域/预算和推广时段管理,进行更灵活的推广管理。

(3)自主设置IP排除,屏蔽无效展现,获取更高价值的点击访问。

3) 优化更科学:

(1)展现量/点击率数据,对推广效果进行全面评估,指导优化方向。

(2)查看搜索词报告,提炼合意的关键词,添加必要的否定关键词,更精准定位潜在客户。

(3)创意轮显/创意报告,系统自动优化和人工优中选优相结合,让创意质量更上一层楼。

(4)百度统计,为您全力助跑推广方案/网站质量优化。

3 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根据百度凤巢沙盒系统的总体框架,部署一套完整的百度凤巢沙盒系统,需要有独立的服务器部署凤巢广告管理系统、数据存储管理系统、商业检索管理系统、数据统计及分析系统。而运维需要的环境管理系统、环境监控系统会与其他子系统共用服务器,不需要单独的服务器进行部署[5]。

服务器选择原则:由于百度凤巢沙盒系统的架构、功能是虚拟百度凤巢线上真实系统,因此真实环境中所使用服务器的硬件标准,作为预估沙盒系统服务器的主要参考。另外,考虑到沙盒环境中的数据量、并发操作小于线上,因此选择服务器时的基本标准是:服务器应该是能够使得服务正常启动并运行的最低标准,低于此标准服务无法运行。

进行服务器CPU、内存、硬盘等硬件选择,具体的原则如下:

满足用户并发使用需求,即1000~1200人同时在线操作;

内存耗用型模块部署在大内存服务器上;

海量数据存储模块部署在大磁盘空间服务器上;

CPU耗用型模块部署在核较多的服务器上;

在互不干扰的情况下,共用服务器;

部署目录不冲突的模块共用服务器;

数据存储服务器,数据交叉备份,备份数据可提供内部模块的查询服务。

4 各子系统设计方案

1)凤巢广告管理系统

凤巢广告管理系统,是凤巢沙盒环境中用户的使用入口,与线上服务器相同,提供web功能和API接口供用户使用。该子系统功能复杂,提供给用户的功能与线上完全一致,包括:凤巢推广内容管理、用户账户信息管理、用户财务信息管理、用户数据报表管理、用户推广工具箱等,不同的功能分布式部署。

2)数据存储管理系统

数据存储管理系统用户存储用户数据、用户操作数据的计算后结果、百度测试环境或线上环境中的其他数据,特点是数据量大、计算量大、内存占用高。另外,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为数据存储系统进行备份设计。这里的备份比真实环境中简化,仅做交叉备份保证有一份数据受损或丢失时,可由备份数据恢复即可。

3)商业检索管理系统

商业检索管理系统的功能是根据检索请求,从数据存储系统中找到与检索请求相关的检索结果,在沙盒系统中,为了能够模拟线上真实情况的检索请求,用模拟程序发出大量并发请求。

该子系统的特点是:数据量中等、内存消耗大、并发大请求时CPU消耗大。该子系统分为三个模块:请求处理模块、请求分析模块、数据检索模块。

4)数据统计及分析系统

数据统计及分析系统,主要包含两部分模块:

(1)用户在网站上的数据行为统计和分析;

(2)用户在凤巢系统中的数据行为统计和分析。

这个子系统与数据存储系统的区别是,存储系统主要是存储及为了存储查询方便而做的必要的计算,而数据统计及分析系统主要的功能是根据存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结论提供给用户查询。

5 结束语

作为新一代互联网营销推广管理平台,它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可管理的推广及更多可推广的关键词,并通过多方位的数据统计报告、账户分析工具等功能帮助企业随时监控推广效果、调整推广策略,从而使企业能捕获更多商业机会、赢得更多客户,大大提高了企业进行搜索营销的投资回报率。

该云实践平台是北京开放大学联合百度公司和工信部CSIP-百度互联网营销学院建立了国内首个移动云计算实践平台(虚拟百度凤巢沙盒系统实验室)。该实践平台提供数亿条实际数据和若干动态模拟案例,供我校软件工程、机械制造、数控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学生进行仿真演练和分析,为学生提供搜索引擎营销的实践环境。学生能够以远程方式登陆实践平台。通过实际运用,达到预期设计目标,学生反馈良好。

参考文献

[1]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柴亚辉,涂春萍,刘觉夫,等.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J].实验室研究,2012.

[3]百度营销研究院.百度推广-搜索营销新视角[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4]周燕.百度搜索引擎营销模式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2012.

云计算中心运维模式 篇6

云计算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对于“云”的理解,不同的研究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概括说来,云计算的基本原理中所谓的“云”是指使大量分布的分布式的计算与服务器进行连接,通过一系列的运算,也就是云计算的技术,将这些海量的分散的大量信息数据和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使用户可以在这些海量的数据中通过“云”来搜索到所需要的信息,真正的使用户实现按需服务。对于云计算的分类也有不同的方法。1)根据服务类型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 S)、将平台作为服务(Paa S)和将软件作为服务(Saa S)。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进行服务,而是不断的深化发展,将不同的云计算的解决方案相互渗透与融合,产品上也是横跨两种或多种的类型。2)按照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对于云计算技术的定义,可以将云划分为公共云(又可分为公众云和行业云)、私有云、社区云和混合云。云计算在对于数据处理的方式上也是遵循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Computing)的发展顺序的。

2数字图书馆简述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主要是指将各种各样的图文并茂的文献图书馆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通讯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等多种技术将传统文献进行处理和存储,是一种分布式的信息系统的多媒体手段的制作。数字图书馆可以将在分布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载体、不同的时间的这些信息资源通过云计算的手段对数据进行存储,方便了读者用户的跨区域的信息传输与信息检索,也就是说,这样方便于读者用户的数字图书馆其实是一种打破传统围墙的图书馆的模式,更多体现虚拟化并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图书馆模式。将知识的网络系统进行共享扩展共建,这样的数字图书馆是大规模的、分布式的,而且便于使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方便用户进行跨库的智能检索。

对于数字图书馆而言,应包含如下服务的项目:

1)定题服务:定题服务(SDI,即Selectiv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是指根据读者用户的实际的需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想读者用户主动的提供各种文献资料、数据信息、情报内容,然后读者用户在此中筛选出所需的情报数据,评述的发展方向等各项综合的服务。对于定题的检索服务应当不仅仅是简单的去获取文献资料,更多的应当是希望可以通过图书馆的这项定题服务来获取对自己有价值的文献资源。

2)馆藏资源:对于馆藏的资源,可以分为学科馆藏和特色馆藏。学科馆藏是通过互联网使得各个图书馆中的相关的学术信息资源根据学科和专业的不同,将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汇总、分析组织、管理和进行目录的分类,为读者用户提供学科信息资源的导向作用。特色馆藏则是各个图书馆中自己的独特风格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很好的整理与汇总,储存并组成具有个性化的馆藏数据库。

3)虚拟咨询服务:虚拟咨询服务(VRS,即Virtual ReferenceService)是将信息技术作为基本手段,图书馆通过此手段将数字信息资源作为基础,通过E-MIAL、BBS、FAQ、QQ等多种形式,针对不同的读者用户的咨询内容提供各种数字咨询的信息服务作为参考。这也是图书馆的核心组成部分,体现了现代图书馆知识服务水平的重要方式。

4)教育与培训:目前提倡全民阅读,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既要靠自身的素养,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形式,促进读者的阅读爱好,因此,图书馆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来激发读者的兴趣,是读者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同时又对馆藏资源的利用起到了推进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图书馆对于教育培训是缺乏的,可以不断的进行提高和加强。

3 数字图书馆云服务模式架构

3.1 数字图书馆云服务模式的原则

1)用户导向原则:在进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时,要以读者用户的需求为主要需求,对行为和需求的变化发生时,要及时调整数字图书馆的云服务模式的策略与手段。

2)系统性原则:要以大局为主,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看做为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整体,从云服务的对象、内容、评价等多个方面整体系统的进行设计,在构建过程中要遵循系统性的原则。

3)共享性原则:云的最大优势就是共享,共享也正是读者用户所追求的目标之一,在进行数字图书馆云服务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共享性的特点融入到数字图书馆里,将馆内外与馆馆之间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整合,为读者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4)可扩展性原则:可扩展性原则主要是指在今后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变化,为可能会出现的新服务留出可用的硬件配置和接口,便于扩展,避免随着云技术和图书馆技术的迅速发展,而影响到未来数字图书馆云服务的使用。

5)可管理性原则:数字图书馆云服务是按照自身的需求对进行管理的,不能完全的以云计算的供应商为依托,而缺少独立管理的能力,在进行数字图书馆云服务的时候要有自主管理的功能,确保系统的可用性和安全性,使得数字图书馆云服务能够持续运行。

6)安全性原则:对于云中的数据来说,安全性是最为重要的。尤其对于一些涉及到知识产权等问题的安全性更要考虑,因此在进行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建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提出多种处理危机的措施和方案,来确保数字图书馆云服务能够安全有效的运行。

3.2 数字图书馆云服务模式架构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云服务模式的架构,主要是以集群技术、虚拟化技术以及分布式技术作为技术依托,对数据和信息的资源进行统一的调度与分配,在云服务平台上的云图书馆分布在各个节点的数据是分散的,可以将这些分散的数据库通过元数据进行处理、收集和重新整理,然后在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资源进行规划与整合,统一到云服务的平台之上,形成了统一的操作的界面,对读者用户提供所需的数字图书馆的应用服务需求。

对于数字图书馆这一统一的操作界面,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包括数字的信息资源、计算资源、存储空间、应用系统以及操作界面等等。那么,此时便可以大力利用云计算技术的强大优势和特点,将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实需求相结合,可以从上而下将数字图书馆分为应用层、管理平台层、数据层和基础设施层这四个层次,数字图书馆云服务模式的架构模型如图1所示。

1)应用层:应用层的功能是和以往的常见页面相同,具有统一的操作界面和相同的操作方法,用户在这里可以进行登录与注册的操作,读者用户可以以此作为入口,数字图书馆的云服务平台所具有的统一界面是基于WEB网络的,位于整个云服务平台的模式架构中的最高层就是应用层。应用层为用户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应用服务以及多种形式兼容性强的用户的交互接口。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来选择和提供相对应的接口,用户通过注册、登录等操作也可以进入网站的首页进入云服务的平台,来获取所需要的服务需求。

2)管理平台层:管理平台层的主要核心任务便是对数字图书馆的海量分布数据集群,提供诸如并行程序设计、开发环境、海量数据的结构化、分布式的存储管理系统、分布式的海量文件等内容,来实现云计算等的系统管理工具,在云计算服务平台的模式架构之中核心的部分便是管理平台层,对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中的资源进行部署、分配、调度、监控等操作,是提供应用程序所需的资源。

3)数据层:数据层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对数据进行调度的管理,分发数据,将重复冗余的数据进行筛选删除,对数据进行压缩,考虑安全性,对数据进行加密和备份的操作等。数据层是利用数据库的虚拟化技术,在处于不同节点的数字图书馆的元数据进行采集,对表单里面的数据信息进行定期的更新,在各个节点的数据信息来获取有价值的,对用户有需要的,这样就能够提高数字图书馆的云服务平台的运行效率以及服务能力。

4)基础设施层:云计算中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 S ,即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作为数字图书馆的云服务模式架构中的基础层,对于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服务能力起到了极大的决定作用,基础设施层主要是由第三方的服务商来提供,也可以由自己的云服务平台提供。主要是提供了虚拟的硬件资源,比如说虚拟主机、存储器、互联网络以及数据库管理等资源。在基础设施层,主要是通过嵌入式的手段将云终端技术和虚拟化技术等,将存在于数字图书馆中的各个网络节点的信息资源连入网络之中,实现各类节点资源的全面互联。

4 结束语

云计算中心运维模式 篇7

一、云计算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云计算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 再交由多台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进行计算分析, 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通过云计算技术, 在数秒之内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 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的网络服务。

通过把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 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 企业能够根据应用切换资源, 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云计算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将运行在PC上或单个服务器上的独立的、个人化的运算迁移到一个数量庞大服务器“云”中, 由这个云系统来负责处理用户的请求并输出结果。利用云计算用户不再需要部署计算能力很强的客户端, 而是可以直接从“云”里 (服务器端) 获得计算能力, 并按照使用情况付费。

二、云的层次及相关服务

云计算中的“云”, 不是一个单独的服务, 而是一个多层服务的集合。底层是基础设施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 S) 。Iaa S就是将基础设施 (计算资源和存储) 作为服务出租, 为存储和Internet访问预留带宽。Iaa S具有在特定服务质量约束的情况下出租计算机或数据中心的能力, 使之能执行任意操作系统和软件。

上一级的服务是平台 (Platform as a Service, Paa S) 。Paa S是在Iaa S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用于给定应用的定制软件栈。其中包括操作系统和围绕特定应用的必需的服务。例如, 除了虚拟服务器和存储外, Paa S还提供一个特定的操作系统VM和应用程序集以及对必要的服务My SQL数据库等的访问。

顶部是应用程序 (Software as a Service, Saa S) , Saa S是计量服务, 一个集中的系统部署软件在一台本地计算机上 (或从云中远程地) 运行的一个模型。Saa S允许出租一个应用程序, 并计时收费。

三、云存储

云存储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 将网络中网络设备、服务器、应用软件、公用访问接口、接入网和客户端程序等多个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 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将集群功能、分布式文件系统或类似网格计算等功能联合起来协同工作, 并通过一定的应用软件或应用接口, 为用户提供一定类型的存储服务和访问服务, 云存储系统的结构层次模型如图1所示:

存储层。存储层是云存储最基础的部分。云存储中的存储设备往往数量庞大且分布在多个不同地域, 彼此之间通过广域网、互联网或者FC光纤通道网络连接在一起。

基础管理层。基础管理层通过集群、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格计算等技术, 实现云存储中多个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 使多个的存储设备可以对外提供同一种服务, 并提供更大更强更好的数据访问性能。

应用接口层。应用接口层是云存储最灵活多变的部分。不同的云存储运营单位可以根据实际业务类型, 开发不同的应用服务接口, 提供不同的应用服务。

访问层。任何一个授权用户都可以通过标准的公共应用接口来登录云存储系统, 享受云存储服务。

四、结语

上一篇:集中就业论文下一篇:综合示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