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量计算

2024-07-12

资源量计算(共12篇)

资源量计算 篇1

传统的地热资源计算一般采用热储法, 热储法是直接针对热储的储热能力进行估算[1], 参与计算的储量为地下水静储量, 而地热流体具有流动性和可再生性, 按地下水井流公式计算更适合确定地热流体的可采储量[2]。因此, 按照《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规范》 (GB50027-2001) 的条文说明关于承压水体积的论述, 承压水的储存量可分为容积储存量和弹性储存量。按照地下水动力学中关于有弱透水层弹性释水补给和越流补给的完整井流理论, 在层状含水层分布区一个含水层常被弱透水层覆盖或下伏有弱透水层, 形成双层或多层结构的含水层组。从含水层中抽水时, 会引起弱透水层弹性释水补给抽水含水层。当弱透水层厚度较大时这种补给相当大, 不能忽略不计。

1 储存量法资源量计算

1.1 计算原理及热储模型

承压水的储存量可分为容积储存量和弹性储存量。

其总储存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QC-热水天然储存量 (m3) :

A-热储面积 (m2) ;

Ф-热储岩石的孔隙度 (%) ;

h-热储层厚度 (m) ;

H-热储层顶板算起压力水头高度 (m) ;

S-弹性释水系数;

B-地热水的体积系数 (m3/m3) , 取1.02;

式中Ф-热储岩石的孔隙度 (%) ;

C-热储层的综合压缩系数;

g-重力加速度 (9.81m/s2) ;

储存量法的热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ρw-水的密度 (kg/m3) ;

Cw-水的比热 (J/kg·℃) ;

tr-热储温度 (℃) ;

tj-年平均气温 (℃) ;

本次计算以大庆市五湖新区东新热2井为例。计算区位于松嫩盆地北部, 属于小兴安岭-松嫩区块中的松嫩坳陷带的中央坳陷带, 其次级构造单元是大庆长垣潜伏隆起带的东翼, 东与三肇凹陷中的安达向斜相邻[3], 面积100km2。纵观本区2000m以浅自下而上的各含水层系中, 当属青山口组为最佳热储层。其上覆姚家组泥砂互层沉积, 可视为盖层, 下伏泉头组泥岩沉积, 为相对隔水层。为便于计算, 把复杂的、不规则多断层分割的地质形态概化为均质、各向同性、等厚、产状水平、分布无限、天然水力坡度为零的简单的几何形态。

1.2 计算参数确定

热储面积和厚度

本次计算面积取100km2。结合岩芯、岩屑录井、钻时录井、简易水文观测、地球物理测井确定热储厚度, 以便获得较为精确的结果。

热储温度

热储温度tr使用直接测量法, 即在钻孔打穿或揭露热储层时, 通过热敏电阻等井温仪测量, 计算时采用顶、底板温度的平均值。本次基准温度取大庆市龙凤地区年平均气温, 取值3.2℃。

岩石密度、比热、热导率和孔隙度等物性参数。岩石的密度ρC、热导率和比热CC通过室内岩样分析获得。热储层的孔隙度Φ通过取芯做试验并参考测井数据获得。

据大庆市经验值, 青山口组热储层的综合压缩系数C为4×10-4/Mpa;在温度为60℃时地热水的密度取983.1kg/m3。

1.3 计算结果

储存量法计算结果见表1。

2 抽水试验降深法的资源量计算

2.1 计算原理及热储模型

在热田区均匀地布置一定数目的开采井, 在规定期间内, 以定流量开采至开采末期使热储水位降至最大允许深度, 此时能获得的总水量, 即为最大可采量[4]。在层状含水层分布区一个含水层常被弱透水层覆盖或下伏有弱透水层, 形成双层或多层结构的含水层组。从含水层中抽水时, 会引起弱透水层弹性试水补给抽水含水层。当弱透水层厚度较大时这种补给相当大, 不能忽略不计。

把含水层和弱透水层概化为均质、各向同性、等厚、产状水平, 分布无限。天然水力坡度为零。单井定流量抽水。含水层抽水时, 能得到弱透水层弹性释水的补给。弱透水层渗透系数与含水层渗透系数相比, 要小得多 (差两个数量级以上) 。因此可以认为, 通过弱透水层中的水流是垂向运动, 而抽水含水层中则为水平径向运动, 服从达西定律[5]。当开采时间t满足以下条件:

时, 则热储模型满足承压完整井非稳定流Theis公式:

式中:S———抽水影响范围内, 任一点任一时刻水位降深 (m) ;

Q———单井涌水量 (m3/d) ;

T———抽水含水层导水系数 (m2/d) ;

u*———抽水含水层贮水系数 (m-1) ;

u1*———上弱透水层贮水系数 (m-1) ;

u2*———下弱透水层贮水系数 (m-1) ;

K1——上弱透水层渗透系数 (m/d) ;

K2——下弱透水层渗透系数 (m/d) ;

m1——上弱透水层厚度 (m) ;

m2——下弱透水层厚度 (m) ;

B1——上弱透水层越流因数;

B2——下弱透水层越流因数;

r———计算点到井中心的距离 (m) ;

t———抽水延续时间 (d) ;

抽水试验降深法的热量计算公式

式中:QW——开采期可采水量高于地层常温带[6]的热含量 (J) ;

Qs——单井可采涌水量 (m3/d) ;

ts——开采期限 (d) ;

n———热田内布置的井数;

ρw——地热水的密度取 (取983.1kg/m3) ;

Cw——地热水的平均比热容;

tr——热储层地热平均温度 (℃) ;

tj——地层常温带温度 (℃) ;

2.2 计算参数确定

本次计算将东新热2井青山口组热储层的地层统计、钻探录井、抽水试验、地球物理测井等资料结合运用[7], 其参数取值情况见表2。

将上述参数代入公式计算

设计开采年限t一般小于此计算年限, 因此本次计算热储模型满足上述承压完整井非稳定流Theis公式。

2.3 计算结果

在上述热储概念模型下, 利用三次抽水降深绘出青山口组单位涌水量与抽水影响半径的曲线关系[9], 利用该曲线关系计算开采50年[10]、允许最大降深150m时的井距[11], 按该井距计算在100km2内能布置的井数和这些井的总可采资源量。计算结果见表3。

3 结语

储存量法是计算地热流体中储存的总资源量, 其总热量为15.53×1016J;抽水试验降深法是根据抽水资料在一定降深和一定开采年限的情况下结合生产实际计算地热流体的可采资源量, 其总热量为0.63×1016J。抽水试验降深法计算开采50年允许最大降深150m的可采资源量占储存量法计算的地热资源总量的4.0%。根据国内外地热开发较发达地区地热资源评价的经验, 沉积盆地型层状热储的可采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1%~5%。由此可见本次采用两种方法分别计算求得的地热资源量互相验证[13], 较为合理。

资源量计算 篇2

当前,不断增长的高性能计算需求要求跨越不同物理地址的、不同操作系统的异构计算资源能够同时支持数以百计的用户运行数千个作业。在这种异构分布的计算环境下,管理员很难在这类计算环境中收集准确而详细的使用数据和设置资源优先级,最后导致许多计算资源得不到充分使用,而某些计算资源则被过度使用。同时用户需要面对各类操作系统平台,每年科研人员,工程设计人员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不同计算环境的细微差别,而无法将精力集中在他们的核心研究、设计工作。HP可以为这些计算密集型用户(如科学研究,工程分析,金融及娱乐行业等)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跟踪统计计算资源的真实利用率,帮助用户进行绩效管理、加强成本控制。

整合计算资源加以充分利用

整合用户所有计算资源(包括CPU、内存、磁盘空间、软件license等),形成一个虚拟的资源池。通过资源分配和载荷管理功能将确保:在贯彻用户资源分配/使用政策的前提下,保证用户作业公平合理地共享计算资源,提高计算资源的利用率和作业吞吐量,同时保障计算资源7x24x365不间断运行。

 简化作业流程,方便终端用户使用

挖掘教学资源,提高计算能力 篇3

关键词:教学资源;计算能力;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30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实验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将计算和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了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与“解决问题”和谐统一的新路子,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研讨活动。特别是如何挖掘有效的教学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本文中,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些看法。

一、充分地利用教学资源,激发计算的兴趣

新的数学观和经验课程与学科课程综合化意义下的计算内容普遍的处理方式:通过情境引出计算内容,在计算的同时又是解决问题,把计算和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计算就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口算乘法”,教材选用的是游乐园的场景,让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经常碰到游乐园、超市等情景,接触得太多,缺少了对问题解决的思维动力,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而且教材中的价格与学生接触到的真实的生活实际不符合,在第一次试教的时候,就有学生在小声嘀咕:游乐场的价格怎么这么便宜?

如何设计一个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问题情景,既有利于学生有兴趣地去解决,又遵循原教材的编排意图,有助于算理的理解、算法的提炼呢?正在我们苦苦思索之中,恰好当时有一场受儿童欢迎的影片《汽车总动员》在放映,于是我们选取了其中的一些情景,以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先出示9辆赛车画面,问:你能解决9辆车一共有几个轮子吗?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接着出示又开来1辆赛车画面,10辆车有几个轮子?请学生一边列式一边想想,从表内乘法4×9的计算延伸到4×10的探索,让学生经历4×10为什么等于40的思考过程。由于提供给学生生动有趣的素材,创设的计算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口算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觉得数学好玩,乐于参与,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在此以前,学生所学的乘法都是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这是第一次突破表内乘法,学生凭借生动的现实背景,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清晰思考4×9与4×10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是4×10的思考,充分反映出学生个性化的想法,呈现了多种算法,这得益于创设的问题情景给学生的思维起到了十分有效的支架作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继续思考4×90、4×900、4×9000,并引导学生看着这一排的算式,猜猜下个算式是什么?说说口算这样的乘法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并思考4×500积的末尾为什么会比因数多出一个0?两个一位数相乘什么情况下会多出一个0?经历这样规律性的探索过程,拓宽了学生思考的广度,引发了学生思考的深度,加强了数学思维的含量,使得这节内容简单的口算课内涵丰富起来。而把主题图安排在练习环节,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

二、挖掘隐性资源,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思想方法是教学知识的精髓,是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原则,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它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催化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目前教材在编写上多采用两条线:一条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一条是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写在教材里;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体现在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等,都会成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行为中的现实问题。作为课堂引领的小学数学教师,该如何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两条线在数学课堂中齐头并进呢?

如“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教学片断

出示:

计算: + +

师:准备怎么计算?

生:把分母都转化成8。

师:怎么转化的?

生:把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

师:完全可以。还能不能转化得更便于计算?如果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演示:平均分成2份)这一份是多少?

生:(齐)。 、 、 。

师:现在要计算它们的和,(演示:涂色)怎么算?

生:(顿悟)我认为应该是1-

师:(板书1- )明明是加法算式,怎么变成减法算式了?

生:这个正方形是1,空白部分是 ,l- 就算出了它们的和。

师:她的想法有道理吗?她借助图形的帮助进行算式的转化,非常善于思考。把原来比较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了许多。如果再加一个数,还能像这样转化成减法算式,你说加几?为什么?

生: 。因为分母应该成倍数关系,2乘2得4,4乘2得8,所以,8乘2得16。

师:非常好,你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只要符合这个规律就行。怎么计算?(板书:1- )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很好地体现了“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是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使问题简明直观。这道题是一道纯粹的计算题,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基础,自然想到通分,但在计算的过程中,又无奈地感到有些繁琐,此时教师适时地给予引导:还能不能转化得更便于计算?使得学生产生了进一步研究的欲望,但是此时的学生虽燃起了深入探究的热情,但受固有的思路的限制无从下手,这时教师采用图示的方法将这一抽象的计算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逐一转化为形象具体的示意图,这其中运用的正是”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打通了学生封闭的思路,推进了学习的进程,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挖掘各种教学资源,灵活运用计算方法,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方法和思想,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述霞.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情况分析[J].小学数学教师,2015(10).

[2] 于 青.挖掘课堂教学资源,提高学生计算能力[J].小学数学教育,2011(10).

资源量计算 篇4

关键词:聋哑人视觉系统,H.264标准,计算资源分配,比特资源分配,电池能量

0 引言

手语是由手形、手臂运动并辅之以表情、唇动以及其他体势表达思想的视觉语言, 是聋哑人进行信息交流的最自然方式[1]。随着移动通信网络带宽的不断增加、具备视频摄取及播放功能移动设备的日益普及和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4的广泛应用, 研究人员提出了移动手语视频通信技术[2]。这种技术在不增加硬件模块的基础上可以用移动设备实时采集、编码和传输手语视频信息, 使聋哑人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自己熟悉的语言进行交流。

移动手语视频通信技术中所采用的H.264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编码效率最高的视频压缩标准之一, 在相同的重建视频质量下, H.264能够比H.263+或MPEG-4减少约50%的码率[3], 所以该标准非常适合带宽受限的移动应用。但是, H.264编码效率的提高是以计算复杂度增加为代价的, 其编码复杂度大约相当于H.263的3倍, 解码复杂度大约相当于H.263的2倍[4]。高复杂度意味着高功耗, 在由电池供电的移动设备上进行H.264视频编码时能量消耗非常高, 将导致电池能量迅速耗尽[5], 无法提供较长时间的手语视频通话, 这是制约移动手语视频通信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在保证手语视频质量的同时降低手机等能量受限移动设备的能量消耗, 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6]。文献[7]在H.264编码过程中, 给感兴趣区宏块和背景区宏块分配不同的编码参数, 这样调整之后, H.264编码器能够给视频中的感兴趣区分配更多的计算资源, 以保证其视觉质量, 同时, 给视频中的背景区分配较少的计算资源, 以节省不必要的能量消耗。文献[8]在对H.264最优编码模式出现的内在规律和视频区域的视觉重要程度进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 研究并提出了一种高效的H.264快速模式分析方法, 实现了基于视觉感知图和全局运动类型的计算资源优化分配。但是, 感兴趣区H.264计算资源优化分配方法无法根据移动设备当前的电池能量自适应地调整编码复杂度[9], 限制了计算资源的进一步节省。为此, 我们提出了一种H.264计算资源和比特资源联合优化分配方法, 该方法同时依据聋哑人视觉系统选择特性和电池能量状况调整编码参数, 在保证手语视频感兴趣区编码质量的同时, 可以大幅降低编码器的计算复杂度, 减少电池能量消耗, 延长能量受限设备工作时间。

1 感兴趣区H.264比特资源优化分配方法

研究表明聋哑人在观看手语视频时最关注人的面部, 其次是运动的双手, 最后是背景[10]。我们结合肤色和运动信息实时分割出手语视频中的面部、手部和背景区后, 利用H.264中的灵活宏块排序FMO (Flexible Maroblock Ordering) 功能将一帧手语视频所包含的宏块划分成面部、手部和背景三个不同的片组, 分别记为Slice Group0、Slice Group1和Slice Group2, 片组序号越小, 视觉重要性程度越高。当手部片组和面部片组发生交叠时, 交叠区域的宏块属于序号较小的面部片组, 如图1所示。

将一帧手语视频划分为三个片组后, 我们通过为不同的片组分配不同的量化系数QP (Quantization Parameter) 对比特资源进行优化分配。面部是手语视频中视觉最重要区域, 因此为Slice Group0分配较小的QP, 从而为面部区域分配较多的比特资源进行精细编码。背景区域在手语视频通信中属于视觉非感兴趣区域, 因此为Slice Group2分配较大的QP, 从而为背景区域分配较少的比特资源进行粗略编码。手部区域的视觉重要性低于面部, 但高于背景, 因此为Slice Group1分配的QP介于SliceGroup0和Slice Group2之间。

设{QPi, QPi+D1, QPi+D2}分别为面部、手部和背景三个区域的量化参数。其中QPi是第i帧的量化参数, 可以依据目标比特率和帧分辨率进行初始化, D1和D2根据聋哑人视觉特性来确定。本文通过实验测试, 将D1和D2分别确定为5和10[11,12,13]。在对每一个片组进行编码时, 通过片组序号实时判断当前片组在手语视频中的所属区域和视觉重要程度, 并对该片组的量化参数QP进行适当调整, 从而实现对不同的片组分配不同的QP。具体方法如下:

表1是在H.264测试代码JM8.6 (Joint Model) 上为三个片组分配不同QP的实验结果。JM8.6编码器的参数配置如下:baseline Profile, 开启RDO (Rate Distortion Optimization) 和CAV-LC (Context-Adaptive Variable-Length Coding) , 搜索范围为16, 参考帧数为3。选取Silent和Irene两个QCIF分辨率 (176×144) 的手语视频序列进行实验, 这些序列各取100帧, 第1帧为I帧 (帧内编码) , 其余99帧全部为P帧 (帧间编码) 。表中第一组数据是将整个视频三个片组的QP均设为28时的编码结果, 第二组数据是引入感兴趣区后, 将面部、手部和背景三个片组的QP分别设为27, 32, 37时的编码结果, 在这种QP分配下, 编码后的手语视频平均信噪比低于原始JM, 但聋哑人视觉最关注区域面部的信噪比高于原始JM, 总体比特率低于原始JM, 且总编码时间与原始JM相当。由此可见, 通过降低手语视频中视觉重要区域的量化参数而提高视觉不重要区域的量化参数, 可以有效减小带宽并提高编码后手语视频的可理解性。

2 能量感知H.264计算资源优化分配方法

2.1 影响H.264计算复杂度的因素分析

H.264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来进行编码, 包括多模式帧间预测、亚像素运动矢量搜索、4×4块整数变换和量化、多参考帧、去块效应滤波器和先进的熵编码技术等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在提高H.264编码效率的同时, 也增加了H.264编码的计算复杂度。本文利用JVT (Joint Video Team) 提供的H.264测试代码JM8.6[14]对QCIF的4:2:0标准手语视频Silent和Irene进行100帧编码实验, 从多模式帧间预测, 亚像素运动矢量搜索, 多参考帧和运动搜索范围四个方面分析了H.264的计算复杂度。

1) 多模式帧间预测

H.264在进行帧间预测模式选择时, 采用宏块大小可变的多预测模式。即在进行帧间预测时, 每个宏块可划分为16×16, 16×8, 8×16, 8×8的块, 而其中的8×8块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更小的8×4, 4×8, 4×4子块, 加上Skip模式, 帧间预测共有8种模式, 即{Skip, Inter16×16, Inter16×8, Inter8×16, Inter8×8, Inter8×4, Inter 4×8, Inter4×4}。因此在进行帧间编码时, 最多时需要遍历分析八种预测模式, 非常消耗计算资源。

我们将所有的宏块划分模式分为三种不同的集合, 分别记为Mode1, Mode2和Mode3, 且Mode1={Skip, Inter16×16, Inter16×8, Inter8×16, Inter8×8, Inter8×4, Inter 4×8, Inter4×4}, Mode2={Skip, Inter16×16, Inter16×8, Inter8×16, Inter8×8}, Mode3={Skip, Inter16×16}。图2给出了在这三种不同帧间预测模式下的计算复杂度。其中, JM的QP设置为28, 搜索范围为16, 参考帧数为3, 搜索精度1/4。从图中可以看出, 减少帧间预测的候选模式, 可以有效减少总编码时间, 即可以降低手语视频编码的计算复杂度, 同时引起较小的视觉质量降低。

2) 亚像素运动矢量搜索

在块匹配运动估计算法中, 运动矢量并不一定为整数。为了进一步提高运动估计精度, 提高编码效率, H.264在保留整像素精度运动估计的基础上使用了亚像素精度 (包括1/2像素和1/4像素) 运动估计。亚像素精度运动估计是在整像素精度运动估计的基础上进行像素插值来获得最优匹配点的, 因此与整像素精度运动估计相比, 使用亚像素运动估计更为精确, 同时计算复杂度也随之升高。

图3给出了不同像素精度下的计算复杂度。其中, QP设置为28, 搜索范围为16, 参考帧数为3, 开启所有的帧间模式。从图中可以看出, 降低运动搜索的像素精度, 可以有效减少总编码时间, 即可以降低视频编码的计算复杂度, 但采用整像素精度时的信噪比明显低于采用1/4像素精度时的信噪比。

3) 多参考帧

与以往的标准不同, H.264标准采用多个参考帧进行预测。图4给出了在不同参考帧数下的编码复杂度。其中, QP设置为28, 搜索范围为16, 搜索精度为1/4, 开启所有的帧间模式。从图中可以看出, 随着参考帧数的增加, 运动估计时间和总编码时间均不断增加, 而编码信噪比变化不大。即对手语视频而言, 减少参考帧数不会引起明显的视觉质量降低, 但编码计算复杂度会随着参考帧数的减少而降低。

4) 搜索范围

除以上因素外, 搜索范围也会影响计算复杂度, 搜索范围越大, 复杂度越高。图5给出了不同搜索范围 (搜索范围为32, 16和8) 下的计算复杂度。其中, QP设置为28, 参考帧数为3, 搜索精度为1/4, 开启所有的帧间模式。从图中可以看出, 减小运动估计的搜索范围, 可以大幅减少总编码时间, 即可以有效降低视频编码的计算复杂度, 同时引起较小的视觉质量降低。

2.2 三级能量自适应H.264计算资源分配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 本文将编码器的编码复杂度分为三个级别, 级别一复杂度最高, 为最佳编码性能模式;级别三复杂度最低, 为最长续航模式;级别二复杂度居中, 为电池最优化模式。因此, 我们将移动设备能量从100%降低到0%的过程划分为三种状态, 即0%~33%, 33%~66%以及66%~100%[15,16]。当电池能量高于66%时, 视频编码器处于最佳编码性能模式;当电池能量低于33%时, 编码器可以通过降低编码复杂度来降低能量消耗, 从而达到最长续航模式;当电池能量处于33%到66%之间时, 编码器处于电池最优化模式, 在这种状态下, 编码器的编码复杂度和能量消耗介于前两者之间。

表2给出了在不同复杂度级别下的H.264编码参数配置。表中帧间模式1, 2, 3, 4, 5, 6, 7分别代表Inter16×16, Inter16×8, Inter8×16, Inter8×8, Inter8×4, Inter 4×8, Inter4×4。随着电池能量的降低, 通过减少帧间预测模式, 参考帧数和运动搜索范围来降低视频编码的计算复杂度, 从而延长电池工作时长。

3 H.264计算资源和比特资源联合优化分配方法

在以上方法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H.264计算资源和比特资源联合优化分配方法, 该算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依据聋哑人视觉系统选择特性为手语视频不同区域分配不同的量化系数。

步骤2检测当前电池能量, 如果电池能量满足66%﹤power﹤100%, 则选择级别1进行视频编码。如果power﹤66%, 则跳到步骤3;

步骤3检测当前电池能量, 如果33%﹤power﹤66%选择级别2进行视频编码。如果power﹤33%, 则跳到步骤4;

步骤4检测当前电池能量, 如果电池能量满足0%﹤power﹤33%, 则选择级别3进行视频编码。如果power﹤0%, 则电池能量耗尽, 编码结束。

4 实验结果

为了测试本文算法的性能, 将本文算法在H.264的参考软件平台JM8.6上实现, 硬件平台为Intel Core i3 2.13GHz, 2.0GB内存和Win7系统。对标准手语视频序列Irene与Silent进行编码实验, 将本文算法与JM8.6标准编码算法进行性能比较。编码选项设置为:RDO优化开启, GOP (Group of Picture) 类型采用IPPPP…, 熵编码CAVLC, 帧率30帧/秒, 从0帧开始进行100帧编码实验。

表3是Irene与Silent序列分别在不同能量级别下的编码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 在三个不同的能量级别下, Irene与Silent视频编码后的平均信噪比均有所降低, 手部和背景区域的信噪比均低于原始JM, 但聋哑人最关注的面部区域的信噪比均高于原始JM, 而比特率和总编码时间均低于原始JM。对于Irene和Silent序列, 通过降低视频中视觉非重要区域的信噪比, 视觉重要区域即面部信噪比分别平均增加0.4 d B和0.5 d B, 且比特率分别平均下降15 kb/s和4 kb/s, 而总编码时间平均下降51%。这表明, 我们在进行视频编码时, 比特资源和计算资源均得到优化分配。

图6给出了Irene与Silent序列分别在不同能量级别下编码后的主观质量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三个不同的复杂度级别下, Irene与Silent序列中尽管手部和背景区域主观质量有略微下降, 但面部区域视觉质量明显高于原始JM, 且编码后视频的整体主观视觉质量均高于原始JM。这表明, 通过计算资源和比特资源的联合优化分配, 提高了编码后视频的整体主观视觉质量。

5结语

计算机网络资源管理制度 篇5

一、总则

1、为规范对屹尊浦佳公司计算机网络资源的管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工作效

率,更好地为全体员工服务,特制订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屹尊浦佳公司下属所有员工。

3、本制度所指的计算机包括:台式、笔记本和服务器计算机。

4、《计算机网络资源管理制度(暂行)》由屹尊浦佳公司信息管理部制订并监督

实施,其解释和修订权亦在信息管理部。

二、计算机网络资源的管理

1、信息管理部对互联网资源的所有端口进行管理,从而提高系统有限资源的合理使用。

2、保证所有岗位人员正常收发电子邮件的基本需求。

3、对上网浏览功能的使用进行相应的限制。

4、禁止使用除收发邮件和上网浏览以外的其他网络功能。

5、禁止私自下载、安装各种软件,如有需求请与信息管理部网管联系。

6、禁止通过其他一切手段透过服务器限制连接网络,一经发现,按“破环公司

网络安全”进行处罚。

三、附则

本制度由信息管理部每半年年审核一次,如有修订,以修订后的最新版本为准,与新版本相抵触的内容自新版本批准生效之日起自动无效。

小学生计算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篇6

一、正确认识错误

传统意义上好的课堂教学就意味着没有任何错误,一节课下来教师讲课是行云流水的,学生也能积极正确地回答任何问题,但是我们也知道这样的课堂是经过预演的,没有任何实在的教学价值。对于刚刚接触较复杂的计算的小学生,特别是比较粗心的小学生来说,犯错误几乎是一定的。一些老师对这些错误通常是鄙视的并且还对学生出言讽刺,这对小学生尚未成熟的心灵是非常大的伤害。这种做法不仅不会让小学生记住错误,甚至会让他们犯更多的错误。对此,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的各种疑问,并且要探究这些疑问可能会引起的各种错误,并且要帮助学生正确面对错误,让他们掌握改正错误的方法。

二、预设错误

1.以经验预设错误。一般而言,有经验的教师对于每一节课要讲授的内容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都有所预料,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预先假设可能会出现的错误,并且将这些错误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探求解决方法,这样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比如在学习混合运算这一课的时候,可以出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进行改正:3+2×3=15。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符号先后的重要性,将一切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

2.以设计诱导错误。每一个阶段的学生都有其共性,容易犯的错误也是相似的,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故意设计一些错误。这样可以暴露学生的一些惯性问题,教师就可以及早发现问题,根据这些问题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来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应用题这一类型题目的计算的时候,可以出这样一道题:某牌子可乐大赠送,两个空罐可换一罐可乐,小明手上的钱可买到四罐,请问他最多可喝到几罐可乐?这种类型的题目非常生活化,但是学生很容易回答成6瓶,这个时候可以将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4瓶、6瓶和7瓶,再分析每一个答案的可能性,最终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只有犯过错误并且亲身经历了解决错误的过程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更牢固的掌握同样的知识。

三、宽容错误

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它是教学过程中一种非常有效的资源,只要教师能够找到合理有效的方法,错误有时候甚至更能帮助教学。面对出错的学生,教师要保持一颗理解宽容的平常心,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可以给他们一个重答的机会,这样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才不会有太大压力,从而避免心理过于紧张而答错题。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意给学生灌输这样一个思想:答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答,只要有思考的过程,任何答案都是有意义的。这样学生才不会在课堂上嘲笑其他答错问题的学生,使得课堂保持一个和谐的氛围,学生才会更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回答问题。

四、捕捉错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有可能出现错误,并且这种错误是无法预料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出现。但是一旦错误出现的时候,教师要相当敏感的进行捕捉,并且很快地反应过来,思考出利用这些错误的对策。这些错误如果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会是促进一节课教学效果提升的有效助力。假设课本上有这样一道计算题:3+3×4÷6。很明显这道题的答案是5,但是课本后面的标准答案却是6。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向学生发出疑问,这道题怎么改才能让答案变成6呢,这样学生就会围绕题目进行思考,最后得出解决方法。任何书本都有可能出现印刷错误,这些错误都可以成为学生利用的点。

五、对比思错

学生的错误是多方面造成的,对于这些错误教师要积极思考原因,并针对各种各样的原因提出应对方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学习平均数的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出这样一道题:钟打4下,要3秒,那钟打7下,要几多秒呢?这道题学生会很容易根据第一个条件觉得钟打一下需要四分之三秒,然后理所当然地认为钟打7下需要四分之二十一秒,但是这种方法是错误的,老师可以提出自己的答案:钟打4下,要3秒,钟每打2下间隔1秒,3下间隔2秒,4下间隔3秒,所以钟打7下要间隔6秒。教师可以仔细对比这两种算法,让学生意识到自己逻辑上的错误,在今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教学过程中的任何错误都是允许存在的,重要的是教师要学会利用这些错误,要学会正确认识错误,在备课过程中预设错误,并且对学生的错误持一个宽容的态度,善于捕捉细小的错误以及教会学生正确与错误的思考方法的区别,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收获知识。

资源量计算 篇7

关键词:云计算,计算机,软件,实验资源管理

前言:

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伴随着软硬件技术的开发利用,云计算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软硬件资源可以按需分配给终端用户或其他设备,实现资源共享,省略了下载步骤和本地保存,减少运行成本,提高了计算机的稳定性和效率,同时提高了对其管理的时效。

1 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的定义,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理解,而较为权威的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资源共享池。在管理上,云计算提供的资源不需要与服务商进行过多的交互,就能被迅速提供,并且不需要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来管理。简单的说,就是一种资源共享技术,这种技术需要计算机通过网络技术分享服务器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将终端计算机和存储器解放出来。以上定义为全面的广义的定义,而狭义的定义,则把云计算解释为一种方式:按需要在网络上获得资源,且资源可被扩展搜索,达到收集资源的目的。这种网络称为“云”。这种资源共享方式让使用者感觉资源可以无限扩展,可以按需查找使用,且使用时间不受限制,按需付费。

2 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的优势

2.1 较快的资源更新速度

以计算机、互联网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通信技术革命,使得人们对于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催生了大批的芯片、软件开发技术群,使得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变革日新月异,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功能、使用环境越来越复杂,软、硬件的更新与使用领域的深入互为催化剂,使得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更新速度不断提高。

2.2 较广泛的资源使用领域

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使用领域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与产业,导致高校计算机教学面临许多的困难——专业多样性,知识点多样性,这要求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不仅需要覆盖足够多的专业,还要多样化研究,以使不同专业的高校学生可以方便、快捷的使用计算机软件实验资源。比如计算机编程的主流实验软件C语言、C++ 等,在专业课程设计、期末测评方面,要做出不同的要求,适应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比如有学习软件工程的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学生,对软件实验资源的要求就不一样,所以在设计和研发计算机软件时,要特别重视功能的多样性。

3 云计算为计算机与软件实验管理提供的优势

3.1 解放CPU,提高计算机使用性能

在云计算概念中,云是互联网的比喻,云计算更是不同于终端计算机的运算模式。根据其运算方式,云计算可以利用的资源包含互联网络、商务机器(服务器)、存储设备、应用软件和其他各类网络技术服务。如此多的信息技术资源运用到云计算中,使得终端计算机的计算(运算)能力得到解放。终端计算机只需要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就可以使用户取得想要的数据。

更简单的说,云计算技术是计算虚拟化的技术,不需要在每台终端机器上安装所有的工作软件,减少了步骤、节约了时间,降低了软件成本。可以使计算机终端的使用者通过网络,访问虚拟主机(服务器),虚拟主机已由开发商提前设定好参数,使用者可以有针对性的安装操作系统,直接获得想要的资源——实验软件资源或操作系统,降低了管理成本,缩短了管理时间。在个性化方面,云计算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版本的操作习惯,满足使用者的多样性喜好,不仅能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还可以在资源使用过程中体验到乐趣。

3.2 数据保护更安全、数据使用更方便

计算机信息数据极易被复制和修改,在实验数据的使用方面,要特别重视实验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保证软件实验的成功。云计算在计算机与软件实验的运用,其表现形式很像现在各信息网络公司推出的云盘。笔者为苹果手机用户,苹果公司有一款软件——i Cloud,i Cloud是苹果公司推出的基于云计算的一种软件和用户数据的存储方式,通过云计算方式,在特殊加密的安全前提下,实现手机与苹果公司服务器数据同步,例如把手机通过数据线等与电脑连接,从电脑向手机传输数据(数据同步),比如照片,除非再次连接到电脑,否则手机中的照片将无法删除,其他软件也是如此,这就保证了苹果手机内部数据的安全性。在方便程度上,不管身在何处,只要把手机连接到i Cloud,就可以实现手机软件、资料的整理、修改和存档,安全方便。云计算在计算机软件实验数据上的应用与此类似,避免了软件在终端计算机多次安装带来的安全问题和完整性问题。

4 云计算在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的实现

云计算由是计算机终端、互联网络和服务器等,按照通信协议,系统的连接在一起实现的,构建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平台,需要熟悉并整合四层软件、硬件设备——云终端系统层、云终端系统管理层、利用到云计算的虚拟机系统层、硬件系统层。其中硬件系统层为基础,包含各类连接设备。如PC机(个人电脑)、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这些是管理平台得以实现的硬件基础,一般是通过网络连接设备将PC机和服务器进行连接。

硬件设备安装好后,第二步就是将虚拟层系统安装在服务器上,这里需要参照服务器的参数和技术性能,安装数目不等、性能不同的操作系统,然后依据不同的实验需求,在特定的操作系统上安装不同的工具软件和操作平台。而管理和维护虚拟计算机,就要用到虚拟机管理系统,利用管理系统,构建若干个虚拟计算机集群,来满足不同的实验需求。

实验数据的管理、软件系统的维护和更新,则要用到系统管理层。在实验室、教学、研究领域,系统管理层通过云计算平台,实时记录登录者的登录情况、使用范围等情况,达到保护实验数据和软件资源的目的,另外,防火墙等技术软件也被利用到了系统管理层,以此来达到抵御网络攻击(黑客)行为。

用户的登录需要云终端系统,即云终端登录系统。作为软件,在PC机端安装云终端,就是把云终端系统安装在计算机操作系统上面。此目的在于方便用户在个人电脑上可以进行云终端访问实验资源。实现真正的云计算实验资源管理。

5 总结

综上所述,云计算作为新兴的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方式,不仅改变了传统意义上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等实验资源管理的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模式。云计算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并有效保护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解放服务器与PC机的运行与存储压力,减少了服务器的购买或租用成本。云计算实验资源管理的应用也要因地制宜,要考虑到操作系统的不同,以保证其在不同的操作环境和运作环境下得以有效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邓德胜,盛均全,周芳.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的构想[J].当代教育论坛,2008(1)62-64

[2]梁起,傅维华,黄华珍,等.实验室资源共享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319-321

资源量计算 篇8

关键词:云计算,计算机,软件实验资源管理,信息安全

云计算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创新而出现的,随着技术攻关和创新力度不断增强,云计算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变得更为广泛,同时也推动了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在具体应用和研究过程中,云计算与计算机、软件实验资源管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为管理者和使用者所重视和关注。将这些技术和管理手段有效融合起来,能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但目前在具体应用中,云计算、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仍然存在不到位的情况,需要采取改进和完善措施,推动技术创新发展,让云计算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拓宽云计算的服务范围,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

1云计算的概念与特点

作为技术创新发展的产物,云计算的出现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对人们获取和使用资源具有重要作用。

1)概念。从整体上来讲,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在这种方式的支持下,能实现软件和硬件资源的共享,根据作者需要为计算机和其他设备提供便捷服务,并根据用户实际需要,为他们提供大量便捷的即时服务,方便用户获取和使用相关信息资源,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对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具有积极作用。[1]

2)特点。作为技术发展的新兴产物,云计算具有自身显著特点和优势。例如,信息资源存储海量,获取和使用信息资源便捷,能促进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为用户进行资源共享, 满足获取资源的需要创造便利。也正是因为具有上述特点和优势,因而满足工作和学习需要,推动云计算普及和广泛应用, 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

2云计算对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的意义

云计算的出现,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方便资源存储和管理,对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工作也带来机遇,其现实意义和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1)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日常运行和工作中,云计算以虚拟技术为前提,在虚拟技术的支持下促进计算机功能的全部实现。并且在该技术支撑下,以此为基础,建立并形成类型不同、 功能各异、满足不同用户需要的虚拟机。同时设定相应的功能,按照系统运行环境和用户的实际需要,将需要进行操作的软件安装在计算机上,并通过相应的软件系统,将物理计算机和虚拟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使之形成一个完善的网络架构,满足用户需要,方便获取和使用相应的信息资源。[2]同时在这样的架构之下,还可以十分方便的增加软件和操作系统,降低计算机操作可能带来的风险,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有利于提高资源管理工作水平。

2)有利于数据更新完善。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推动信息资源进一步更新和完善,为人们迅速、便捷获取信息资源创造便利。即使在错综复杂的网络环境当中,云计算也能快速便捷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促进软件实验资源的更新和完善,跟上时代潮流和发展步伐,为人们获取信息资源创造便利。同时在这样的背景下,还能有效促进系统升级和完善,使云计算更为有效地发挥作用,为人们工作和学习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3)高效安全的利用数据。保证对数据资源的高效和安全利用,这是不容忽视的工作,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和重视,而云计算的出现和应用,能为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便利,有利于软件资源的利用水平提高,丰富信息资源存储量。为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最为基本的工作流程是构建统一的数据信息中心,实现对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存储。这样一来,在确保实验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和管理的前提下,还能够提高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避免受到破坏。开展实验资源数据利用的过程中,只需要通过云存储将信息资源存储于计算机系统内部的云盘即可,同时用户应该设定相应的秘密,实现对信息资源的保管和利用。[3]当用户需要提取信息资源时,输入账号和密码完成登录工作,然后就可以获取所需要的资源,使用结束后又可以将信息资源存储于云盘之内。采用这种方式不仅大大便利了对信息资源的获取,还能提高资源使用的高效性,确保信息资源可靠,有利于保障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3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存在的不足

由于相关技术仍然存在不完善的情况,现有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目前云计算的应用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也影响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水平提高。

1)对云计算的认识不足。尽管云计算已经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但目前云计算仍然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并且大多数人受传统使用习惯的影响,常用计算机硬盘、优盘等存储信息资源,未能全面认识云计算的重要作用,很多人没有建立相应的账号,制约云计算的有效发展和利用。

2)数据资源开发不全面。计算机的有效利用,软件实验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增强。只有全面开发这些信息资源,才能更为有效的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让云计算得到推广,更好发挥信息资源存储功能。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数据资源开发不到位,影响云计算作用充分发挥,对人们便捷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也带来不利影响。

3)信息安全面临着挑战。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云计算在日常运用中可能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制约其安全水平提高,还可能导致数据资源丢失。例如,病毒侵袭、黑客攻击、 系统漏洞等,再加上一些用户缺乏安全管理和防护意识,忽视查杀病毒,不注重软件升级和更新,给云计算系统的应用带来挑战,可能遭受攻击,导致数据资源丢失,[4]影响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水平提高。

4云计算的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对策

为了让云计算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高实验资源管理水平,根据存在的不足,考虑将来工作需要和技术发展创新的实际需要,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控制和完善对策。

1) 推动云计算的有效利用。作为技术创新和发展的产物, 云计算具有自身显著特点,同时也有效的满足了软件实验资源管理和信息存储工作需要,能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另外,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的同时,要充分认识云计算的重要作用,根据需要采取有效控制和完善措施,提高思想认识,促进云计算得到有效利用,使其在计算机和实验资源管理工作中更好发挥作用,满足广大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需要。

2 )重视数据资源开发完善。要想更好存储并获取信息资源,应该加强数据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结合技术发展进步需要和人们日常工作要求,促进系统升级和完善,实现对数据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资源管理是日常工作的重点,要想实现资源管理创新,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完善,开发并优化计算机软件资源。明确数据资源开发目标,以获取最佳工作效果。具体来讲,以云计算为基础,开展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的关键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效利用计算机硬件设备、主操作系统、软件基础设施等开展管理工作,实现对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满足信息资源管理和存储需要。[5]同时还要结合具体要求,有针对性的采取控制和完善措施,促进管理系统和软件升级,推动实验资源更新换代,不断提高设备综合性能,让云计算得到更为有效利用,促进技术发展和创新。

3) 确保数据信息安全可靠。加强安全监控和管理工作,促进安全管理水平提高,避免云计算和资源管理系统受到病毒入侵。例如,重视系统日常检测和维护工作,安装病毒查杀软件, 实现对病毒的有效监控,重视系统软件更新和升级,避免受到黑客攻击等不良影响。另外还要合理利用防护墙技术、加密技术、密钥技术等,有效防止黑客攻击,保障资源的安全与可靠, 为用户更好利用信息资源创造便利,避免云计算数据资源丢失而带来不必要损失。

4) 建立完善的系统平台方案。根据云计算运行需要和计算机管理工作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系统平台方案,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主要结构包括硬件系统层、虚拟机系统层、系统管理层、云终端系统层,[6]并加强协调工作,让各工作层能有效开展工作,用户通过自行设定账号,使用密码就可以登录到系统当中,获取并使用相应的信息资源。

5)重视技术创新并培养专业人才。结合云计算发展需要和具体要求,推动云计算技术的创新发展,让计算机软件和实验资源管理系统升级和完善,使系统功能得到不断改进,为人们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另外还要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吸收和引进高素质人员,注重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管理技能,能熟练运用云计算开展各项工作,推动计算机和软件实验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5结束语

云计算的出现,给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带来新机遇,也有利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实际工作中应该认识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采取控制和完善措施。从而让云计算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推动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的发展与创新,为教学工作和学生日常学习带来便利。

参考文献

[1]汤龙.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应用研究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4):90.

[2]毕军涛.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J].信息与电脑,2015(8):28-29.

[3]柴亚辉.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0):255-257.

[4]刘舒翔.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J].信息与电脑,2015(19):52-53.

[5]徐晓阳.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与软件实验资源管理[J].信息与电脑,2012(7):144-145.

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篇9

1 云计算信息资源共享概述

云计算始出现于上世纪末, 这一新兴概念辅一出现, 就引起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并迅速成为最热门的概念。相对于用“网络”这个词来描述互联网来说, 用“云”这个词来描述云计算这门新技术则更加贴切的展示了本身的优点:资源共享的同时按需访问、允许用户基于WEB服务器利用一切开发成果, 从而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云计算基础上的信息资源共享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 云计算的主要优点

云计算主要优点涵盖以下方面:节省硬件开支, 既不需要具有专业级硬件配置来运行相应的程序, 所有的程序均立足于服务器集群, PC终端所要达到的功能仅仅是将云计算结果传输至用户桌面。对用户计算机的CPU、硬盘、内存等没有特别苛刻的要求;计算与存储能力大幅增长, 云计算的计算与存储能力是不言而喻的, 所有处于云计算网络中的终端, 均能按照各自的需要来自由的获取云端的数据、计算结果。存储能力与传统的单机存储也不可同日而语;数据安全性较终端PC更加强大, 传统计算机, 意外的断电、磁碟损坏、误操作、病毒侵害等原因会造成数据的损失、系统的崩溃、信息的外泄等不良后果。而在云内, 单个或者数个PC终端的停摆, 对整个云系统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保证了数据的安全稳定;系统性工作的集成成为可能, 传统的工作模式往往是各自为战, 而在云计算网络中, 一个大型的项目虽然千头万绪, 但每个团队成员, 均可随时获得其他成员工作进度和工作内容。这无形中就促成了分支工作的系统集成;随时、随地、随心的取用相关数据, 云数据, 不管用户身在何地, 何时, 只要用户需要, 均可取用相关信息。一句话“我需要, 我选择”。

3 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

社会在发展, 人类在进步, 技术在革新, 人们对信息资源渴求也越来越迫切, 这就对信息资源的吞吐量、质量、共享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各行业各领域内的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共享体系构建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 但概括说来仍然存在以下两大突出问题

3.1 信息资源架构重复信息重叠造成共享率低

我国信息化建设起步比较晚, 我们数字化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信息资源库建设和共享体系的集成还处于探索期。很多数字化的技术成果、产品目录、政策法规、专业书籍等信息由不同的组织或者部门或者因地域分别管理。相互之间达不到无缝对接, 信息之间的重叠、重复在所难免。各信息资源数据库之间的横向沟通和综合维护无法统一步调。各自为战、互不往来的现状也造成了资源库规模偏小、质量不高。相近领域的信息资源重复建设、共享体系的雷同, 不光造成人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也造成了信息检索、信息获取的难度。

3.2 数字化水平的梯度落差造成信息资源共享的困难

评价一个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好与坏、完备与单一, 取决于信息化技术的水平的高低、信息化产品的先进与否、共享体系架构的优劣。我国很多信息资源共享体系都是分行业, 分部门, 分地域根据各自的承受能力和各自的情况分别建设, 这种差别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 信息资源的共享。多部门、多行业由于各自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需求不一致, 所以对数字化程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统观全国各类各类共享体系, 应该说初级信息化、过分信息化良莠不齐。这种现状的产生, 造成信息资源共享人为障碍。甚至同行业同部门的不同地域之间的共享体系出现层级递增或者层级递减的现象。

4 云计算基础上信息资源共享云方案

云概念的出现, 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全能的数据推送模式。基于IT服务的交互模式、基于互联网统一标准的传输协议、基于电子信息的传输效率都决定了云计算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必将成为一种标准化的服务模式, 任何目的需求, 均能灵活、准确、及时到达用户终端。云模式必将完美取代传统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构造完善的信息资源共享云方案主要需要解决以下问题:首先要保证终端网络的畅通无阻, 通讯设备质量过硬, 这样才能保证云端信息资源即时传输到位。终端用户作为云成员, 不同成员间的相似或者相同需求才能被云端服务器, 清晰辨析, 分头传递。其次要保证数据安全, 终端用户对于云端信息资源的安全性, 权威性往往将信将疑。这就需要采用相对优质的方案来取信于用户。从而达到整个云系统内的所有成员间信息资源的有机的契合。再次充分体现对信息资源的保护性措施, 云端信息资源的丰富、数据库规模的扩大需要对信息所有者相关权益的保障, 才能更加有效的扩张。专利权、著作权、隐私权、肖像权等一切有可能影响用户使用感受的权益, 均应得到有效的保护。如此云信息的资源共享体系的壮大才会成为可能。

5 云联盟构想

信息资源共享的完美解决方案应该是云内所有成员的共同建设的结果。因此云成员间的同心协力、步调一致、方向统一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同行业内的相关部门或者成员, 应该建立一个统一标准的联盟, 它的职能应该是从中调处各方利益, 订制合理的服务规范和管制措施, 并且合理分配信息资源共享, 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6 结束语

云计算是个全新的理念, 将云计算应用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具有广阔的前景。随着云计算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 透过“云”服务平台, 每个终端用户能够方便、及时的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随着云技术的突飞猛进、健全的法律法规、完善的职能管理机构、安全的信息保障、大幅的投资, 未来云共享的发展, 必然将为我们的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摘要:云计算概念是近几年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 也是新兴技术革命的排头兵。云计算服务、云计算应用也备受关注。简单的客户端, 海量的信息资源, 复杂高效的处理速度和储存, 为这项新技术的应用空间扩展到数以千计的领域。云计算技术在信息资源共享管理中无疑会实现信息资源的吞吐量和利用效率。

关键词:云计算,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参考文献

[1]尤春花.云计算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挑战与对策[J].图书与情报, 2011 (4) :66-68.

[2]王平.基于云计算的信息资源增值利用模型构建[J].情报杂志, 2010 (07) :144-148.

阿拉善盟平原地下水资源计算 篇10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97o10′~106o52′、北纬37o24′~42o45′之间。总土地面积270244平方公里, 地形呈南高北低状, 平均海拔900~1400米, 地貌类型有沙漠、戈壁、山地、低山丘陵、湖盆、起伏滩地等。

阿拉善盟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为多数、由1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多民族聚居区, 2007年, 全盟总人口217300人。有宜耕土地300万亩, 现有水浇地33万亩;草场总面积2.6亿亩, 可利用面积1.5亿亩;森林总面积1336.6万亩。

阿拉善盟河流主要是内陆河 (黑河下游额济纳河) , 黄河。贺兰山、龙首山、雅布赖山等多洪水冲沟, 并有泉溪形成;三大沙漠由于接受降水后渗流通畅, 形成许多湖泊和时令湖盆。

二、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1.地下水资源计算面积的确定

阿拉善盟地下水资源计算面积为119572平方公里, 其中山丘区面积为39504平方公里, 平原区计算面积为80068平方公里。

2.平原区地下水资源计算

(1) 补给量

(1) 降水入渗补给量:计算公式:

式中:Q降一降水入渗补给量 (万立方米/年)

P—多年平均降水量 (米/年)

α—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F—计算单元面积 (平方米)

根据1980~2000年系列降水量P与计算的1980~2000年逐年降水入渗补给量Pr建立关系式, 得出P~Pr曲线, 将1956~2000年逐年降水量代入关系式或曲线分别计算出1956~2000年逐年降水入渗补给量。计算过程略。

(2) 山前侧向补给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B—计算剖面长度 (米)

H—含水层厚度 (米)

K—渗透系数 (米/天)

I—水力坡度

(3) 河道渗漏补给量

采用水文分析法, 利用水文测站径流量资料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Q河补= (Q上-Q下) (1-λ)

式中:Q河补-河道渗漏补给量 (万立方米/年)

Q上, Q下-上、下游水文测站实测水量 (万立方米/年)

L′—两测站间河段长度 (公里)

L—计算河段长度 (公里)

λ—两测站间河道水面蒸发量与两岸浸润带蒸发量之和占 (Q上-Q下) 的比率

内蒙古高原内陆区河川径流量通过注入湖库、沿途水面蒸发、引提和入渗补给浅层地下水, 共四种消耗途径。因此, 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由河川入平原区的径流总量, 扣除引提水量和入湖库水量后, 按经验比例系数确定。

(4) 渠道渗漏补给量

采用公式为:

Q渠补=Q引·m

式中:Q渠补—渠道渗漏补给量 (万立方米/年)

Q引—渠首引水盐 (万立方米/年)

米—渠首渗漏补给系数

r—修正系数

λ—渠首水面蒸发量及两岸浸润带蒸发量之和与渠首水量损失的比值

η—渠系有效利用系数

(5) 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及井灌回归补给量

采用公式为:

Q渠灌=β渠·Q渠田

Q井灌=β渠·Q井田

渠灌进入田间水量, 是按Q渠田=Q引·η计算, 井灌开采量利用1980~2000年现状调查统计成果, 即井灌面积乘亩灌溉定额求得。

(6) 总补给量

总补给量为上述六项补给量之和。

(2) 排泄量

a.潜水蒸发量

采用潜水蒸发系数法, 计算公式为:

式中:—潜水蒸发量 (万m3/a)

ε0—水面蒸发量 (m/a)

C—潜水蒸发系数

F—计算面积 (m2)

水面蒸发量采用1980~2000年系列蒸发量, 潜水蒸发系数C值是前述方法确定的, 按照均衡计算单元计算潜水蒸发量。

b.侧向排泄 (流出) 量

亦即山前侧向补给量, 该量对于山丘区是一项排泄量, 自治区境内山丘区和平原区相连接的地区, 直接引用平原区山前侧向补给量的计算成果。山丘区与外省区平原区相连接的地区, 该量直接由外省区提供数据。

c.地下水实际开采量

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量包括农业用水和工业、城市生活用水、农村牧区人畜用水。根据1980~2000年浅层地下水开采现状, 采用调查和统计估算的成果。本次开发利用调查统计数据仅为1980、1985、1990、1995、2000年五年的资料, 按《细则》要求, 需要计算1980~2000年21年系列资料, 因此, 利用5年的实际开采量建立Q~t关系式计算21年的系列开采量。

d.总排泄量

平原区总排泄量包括潜水蒸发量、河道排泄量、侧向排泄量和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量。

(3) 浅层地下水蓄变量计算

浅层地下水蓄变量是指均衡计算区计算时段初浅层地下水储存量与计算时段末浅层地下水储存量的差值。区内有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的平原区均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ΔW=102· (h1-h2) ·μ·F/t

式中:

ΔW—年浅层地下水蓄变量 (万立方米)

h1—计算年初地下水水位 (米)

h2—计算年末地下水水位 (米)

μ—地下水水位变幅带给水度 (无因次)

F—计算面积 (平方公里)

t—计算时段长度 (年)

利用上式计算均衡区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蓄变量时h1、h2分别采用1980~2000年初、年末动态观测井水位。当h1>h2时, 即年初水位>年末水位, ΔW为“+”, 当h1

(4) 平原区地下水均衡分析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采用补给量法计算, 同时计算排泄量和地下水蓄变量, 并进行水均衡分析。按均衡区计算多年平均条件下的各项补给量、排泄量以及地下水总补给量、地下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蓄变量, 对平原区各个均衡计算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进行水均衡计算。水均衡是指均衡计算区内多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量 (Q总补) 与总排泄量 (Q总排) 的均衡关系, 即Q总补=Q总排。受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影响水均衡还与均衡期间的浅层地下水蓄变量 (ΔW) 有关, 本次评价应用水均衡理论时, 采用均衡期间多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量、总排泄量和浅层地下水蓄变量三者之间的均衡关系。

计算公式:X=Q总补-Q总排±ΔW

式中:

X-绝对均衡差 (万立方米)

Q总补-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 (万立方米)

Q总排-浅层地下水总排泄量 (万立方米)

ΔW-浅层地下水蓄变量 (万立方米)

计算精度用相对均衡差控制

计算公式:

式中δ-相对均衡差 (无因次)

X-绝对均衡差 (万立方米) ;

Q总补-浅层地下水总补给量 (万立方米) ;

对均衡计算结果进行合理性检查, 精度满足|δ|≤20%, 符合《细则》要求。松花江、辽河流域平原区各均衡区δ值均满足要求。

(5) 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及地下水资源量

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量、河道渗漏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地表水入渗补给量与井灌回归补给量之和为平原区1980~2000年多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量。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中扣除井灌回归补给量即为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

资源量计算 篇11

【摘要】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对于推动科技体制深化改革,实现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云计算技术下对辽宁省科技资源共享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资源共享初见成效,但省、市外共享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科技资源浪费与供给不足的现象并存。针对科技资源共享在理念、体制、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云计算;科技资源共享;区域创新

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科技资源共享的环境来支撑,在这一过程中也释放出科学研究对科技资源的巨大需求。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诸多领域的科技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尽管能够基本满足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与新时期产业的转型、提升和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为了弥补这些差距使得我国的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这些挑战客观上需要我国科技水平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事实上,国家近年来正在逐步加大对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以提升各行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因此,对广大科研工作者来说,目前一个新的科技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面对着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对科技发展的一些基础条件和环境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云计算技术特点分析

云计算技术将所有资源都虚拟化到一个池子里,能够实现通过高速网络连接高性能科学计算、海量科學数据库、众多科技数字图书馆、野外观测台站、大型科学仪器装置、计算模拟的软件工具等组成“虚拟资源池”。云计算所获成本降低优势中,首当其冲的是节省了硬件和基础设施投资,减少服务器硬件电能的消耗;其次提供按需的弹性服务,用户只需根据资源的使用情况付费,资源使用的时间和规模可快速伸缩,这样也存在大量的机会节约成本。云计算技术虚拟化提供灾难性恢复解决方案新选项,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办法来保障科技资源数据的高可靠性。“云”服务器端中数据只有一份,用户可以利用各种终端设备,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访问和使用科技数据资源。云计算技术在信息服务方面的社会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特点,既降低了整个社会用户的硬件设施投入和能耗,又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节约,还使数据中心实现更高水平的信息化、自动化,大大地降低数据中心运营成本。

二、科技资源共享中云计算技术的作用

(一)云计算技术拓展了服务范围。云计算技术对于科技资源的服务范围不仅包括传统文献资料服务,还包括数据信息存储服务、大规模计算服务、信息检索服务、软件功能服务、软件设计和平台开发服务、知识服务、交易服务、在线学习考试服务等。科技资源的服务面更广,使我们储存、搜索、利用科技资源更容易,还为我们提供开发新的科技资源,并且进行相互交流、交易、学习和分享科技资源的平台。云计算技术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科技资源的优化组织,提供优质服务,且能够在海量科技资源信息中提取用户最感兴趣的内容,并总结出用户特点,跟踪分析用户潜在需求倾向,进而组织挖掘出对客户有用的科技资源信息。同时,尽管云里有上万台计算机、服务器为用户提供服务,它也能留给用户简单方便、统一的操作界面,还能缩短运行时间和响应时间、提高速率,实现一切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二)扩大科技资源影响受众面。云计算技术能实现科技资源的泛在服务,也就是只要有个人电脑、智能手机或其他终端设备,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能使用科技资源服务,实现移动服务,使科技资源影响受众面扩大。用户增加可以增强科技资源生产和利用活力,科技资源的价值也就更能得到体现,再通过网络效应进一步促进科技资源共享。云计算技术高可靠性特点,可不用担心科技信息资源的丢失和安全保密等问题,保证科技资源的正常服务。对于保密性要求不高的科技资源信息可以采用公用云,保密性要求高的科技资源信息可以采用专用云,把数据管理交给专用“云”服务机构专业整合管理,自身有限的精力着重用于核心业务部分,比如科技成果的创造或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科技新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三)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合作。针对目前科技成果主要创造者(例如科研院所)和科技成果应用者(例如企业)紧密合作较少,产出的科技成果没有直接得到应用,只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和实验成果阶段,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大多数只被整理存入文献资源数据库,科技成果转移到企业很难实现的情况,云计算技术可以为他们牵线搭桥,对生产者和应用者分门别类,并匹配需求和供应,为他们合作创造更多机会,也实现科技资源进一步“共”和“用”,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在云计算下可由科技管理部门实施科技资源“云”管理解决方案,把部门、区域、学科科技资源管理集成起来,实现科技计划和项目资源统一协调管理,避免项目多头重复申报现象。同时“云”环境下还能对项目资源进行系统安排和储备管理,实现项目招标投标公开公正,实现科技项目资源计划管理协同与公开化。

(四)降低科技资源共享成本。云计算技术大大降低费用和数据管理成本,最大限度地减轻基础设施和硬件维护、软件更新及升级成本。此外,云计算技术还可创造虚拟实验平台、虚拟科研团队等新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和科研环境,给科研人员提供大范围、深层次交流协作的虚拟工作环境,支撑跨组织、跨学科、跨地域的科研人员组成虚拟研究团队,通过计算模拟协同工作、远程访问观测实验设备等新的科研方法和手段来开展科研活动,提高科研效率和科技资源共享水平;平台即服务(PaaS)产品可执行各个阶段的软件开发和测试,降低科学技术实验门槛和成本,为更多人员参与实验提供条件,促进新的科技资源开发。

三、结束语

科技资源共享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但要求管理体制机制的保障,在技术支撑上还需要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云计算技术是一种综合了分布式运算、网格计算、虚拟化等多种IT资源整合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体系,更是一种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云计算技术服务本质与科技资源共享的要求是不谋而合的,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完善,科技资源共享云将广泛部署。

参考文献

云计算与数字资源存储问题分析 篇12

1云计算技术

1.1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计算,它是在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等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商业计算模型,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1]。它是面对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环境,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其最终目的是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建立功能强大的计算中心,并基于此提供多种多样的计算服务,使用户能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便捷的享受各种服务[1]。

对于图书馆人而言,虽可能不大理解云计算的内涵,但或多或少已经体验过或正在使用云计算服务,如googleDocs、Facebook等。重要的是理解云计算实质上是一个有关数据和运行数据计算设备范式如何转变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数字化生活始终紧紧相连。而云计算,把重点转到远离这些设备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和能够运行的应用和设备上,提供了最简单的获取数据和应用程序,这些存储在不同的地方的互联网上。但这些数据怎么放?有相应的技术保证才行,一定不是说把所有的数据放到一起才是云计算!云计算的“云”最根本的是虚拟化,是虚拟化计算!虚拟化并不是把所有东西放在一个地方才叫虚拟化[2]。

1.2云计算在图书馆中的五大利好

1)超强的计算能力:通过一定的协调调度,云计算模式可以通过数万乃至百万的普通计算机之间的联合来提供超强的、可以与超级计算机相抗衡的计算能力,使用户完成单台计算机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在“云”中,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指令即能得到大量信息。因为在云计算模式中,人们不是从自己的计算机上,也不是从某个指定的服务器上,而是从互联网络上,通过各种设备(如移动终端等)获得所需的信息,因此其速度得到了质的飞跃。

2)以用户为中心:在云计算模式中,相关的数据存储在“云”之中,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以某种便捷、方便、安全的方式获得云中的相关的信息或服务。虽然在“云”里有成千上万台计算机为其提供服务,但对于“云”外的用户来说,他看到只是一个统一的接口界面,用户使用云服务就如通过互联网使用本地计算机一样的方便[3]。

3)实现绿色数据计算:人们需要监管能力更强的计算模型,来充分提高计算效率,不仅仅是计算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是从物理上降低设备能耗。云计算的出现大大加快了实现绿色数据计算的步伐。

4)降低了数据外泄的可能性:这也是云计算服务商讨论最多的一个优点。在云计算之前,数据容易被盗,而随着云计算的推广以后,用户可以把自己的数据放在“云”中,只要用户能够接入互联网就能够根据需要随时存取,为网络应用提供了几乎无限多的可能,为存储和管理数据提供了几乎无限的空间。

5)经济实惠:云计算中,用户只需花少量的钱来租用相关的云服务商所提供的相关服务即可。它可以让用户利用很少的投资获得较大的回报,不必担心自己所购买的IT产品被淘汰,因为具体的硬件配置和更新都是由云服务提供商来提供的。用户所需做的只是通过各种设备享受云服务所提供自己需求的信息、知识、服务等[4,5]。

目前国外诸多图书馆组织与协会已在探讨图书馆如何使用云计算,比如图书馆使用云计算提供用户个性化和本地化信息寻求的模式?云可以节省资金和资源使图书馆利用计算机设备更有效吗?用户如何与云交互?我们的服务可能需要修改,以适应新出现的用户模式?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以何种方式,我们认为对图书馆计算基础设施和架构均需要改变,以便有效地利用云计算。云计算时代已经到来,图书馆需要开始思考如何调整服务,以便有效地适应用户与图书馆互动[6]。

2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中的潜在价值

作为一种新兴的、受到全球关注的技术,云计算技术一经推出,就得到了有关人士的推崇。目前,各有关厂商都在积极走在研制第一线,打造属于自己的云计算产品与服务。例如:IBM推出了“改变游戏规则”的“蓝云”计算平台,为客户带来即买即用的云计算平台。它包括一系列的自动化、自我管理和自我修复的虚拟化云计算软件,使的来自全球的应用都可以访问分布式的大型服务器池;Sun公司推出“黑盒子计划”为政府,企业和大学的数据中心随时提供额外的计算能力;国内杀毒软件厂商如瑞星等部署应用了自己的云计算安全平台[7]。可以说,云计算技术也必将在作为数据中心之一的图书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图书馆也必将在即将到来的云时代中获益。

图书馆对于云计算而言,通常有两种角色:一方面是云计算的使用方、受益者,另一方面又可以做云服务的开发者、提供方。前者是作为一个应用机构,后者则是作为向读者提供服务的知识中介。

结合云计算的特点及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云计算技术将给图书馆带来以下重大的转折[8]。

1)确保图书馆服务器的正常运行。现在图书馆中的数据都集中在本馆内的服务器上,而一旦服务器出现故障,图书馆无法给用户提供正常的服务,更严重可能导致数据的丢失。在云计算模式中,“云”中有上百万台服务器,因此即使“云”中的某台服务器出现故障,“云”中的服务器也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快速将某台服务器中的数据完全拷贝到别的服务器上,并启动新的服务器来提供服务,从而使图书馆真正实现无间断的安全服务[9]。

2)以极低的成本投入获得极高的运算能力,克服服务器访问限制的瓶颈。普通的服务器的相关硬件资源都有一定的限制,若服务器同时响应用户的数量超过了自身的限制将导致服务器的瘫痪[10]。因此,为确保服务器内数据资源的安全性及服务器的可靠运行,图书馆对服务器的最大服务响应数量及接入终端数量等都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如果有数万用户同时使用图书馆中的电子资源,有的用户的访问将出于安全的需要而不被响应。如果图书馆想满足这部分被限制的用户的请求就不得不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更高级别的服务器。而应用云计算技术,通过支付少量的费用,图书馆就可获得云模式中百万台服务器提供的服务,用户的请求便可在毫秒的时间内获得响应,从而使图书馆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高的效益。

3)在更大程度上进行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云计算模式,相关的图书馆之间可以共同构筑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这样众多的图书馆就可以分享由大量系统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的基础设施,而不必更新相关的硬件,图书馆的运行成本在大大降低的同时效率却大幅度的提高。在“图书馆云”中,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随时地获得其他图书馆的资料,使用户的信息需求获得极大的满足。

4)降低有关的维护费用。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使用起来也最方便。为了确保图书馆工作正常平稳的运行,图书馆人员需要经常对图书馆的计算机、服务器等终端进行维护、升级和更新。由于云计算模式对于用户终端的配置没有限制。因此,有关的技术人员不必担心需要升级图书馆的相关硬件,因为在“云”的另一端,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帮你维护硬件,这样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就会大大降低。

5)信息更新快

在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下,用户一般必须使用计算机才能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而运用云计算模式,用户使用手机、PDA等设备也可以使用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服务。图书馆数据库经常在修改添加,相互合作的图书馆每天都有新的信息增加到数据库中,因此用户从图书馆数据库能检索到世界上最新的资料和信息。只需图书馆每个月按照服务类型和实际的使用量付费,如同抄水电煤气表一样,对管理者而言是完全透明的,甚至这个款项是直接从政府采购的帐户中直接划转[11]。

3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的瓶颈问题

虽然云计算技术目前还处于商用的初级阶段,还有许多问题困扰着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随着云计算技术进一步发展,以及云计算理念被用户的广泛接受,云计算技术必将成为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应用也将成为人们最重要的选择。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认真追踪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需要确认是否把整个图书馆资源放到“云”中。从理论上说,利用云计算技术,用户只需要通过本地终端就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图书馆的相关资源。但实际上,为了安全和稳定,也为了在“云”服务中断或失效时,图书馆仍然能够正常地提供相关的服务,图书馆显然不能把所有的数据资源都放在”云“中,必然要继续在本地保存一些常规的重要的数据依此来作为“云”数据的一个备份。因此,云计算模式并不会完全推翻图书馆现有的数据部署模式,而是在保留原有模式的基础上,使现有的部署模式与云计算模式进行融合,作为现有部署模式的有效补充。图书馆应对现有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研究来确立哪些数据资源可以放到“云”中,哪些数据必须在图书馆现有的模式中予以保留[12]。这是这值得图书馆员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方面。

2)数据据位置问题。在现在运行的系统中,许多用户并不清楚自己的数据储存在哪里。用户应当询问服务提供商数据是否存储在专门管辖的位置,以及他们是否遵循当地的隐私协议。所以在建设图书馆这样的公共服务机构的数据库时,可以由国家来主导,成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云”的建立[13]。

3)版权问题。在云计算模式中,各个加入云计算模式的图书馆之间可以通过有关的协议共享彼此的信息资源,就像用户使用本馆的电子资源和使用他馆的电子资源一样。因此在这里带来了版权纠纷问题。因此,图书馆界应针对在云计算模式下的信息资源共享中引起的版权纠纷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从而方便用户使用各馆信息资源[14]。

4)所网络的建设问题。由于云计算也是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上,所以网络的畅通与否就关系到图书馆的资源能否顺利的利用与共享。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4总结

图书馆互联网应用系统将从云计算中得到最强有力的支持,将成为新一代资源与读者匹配的基础核心,而且不仅仅展示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甚至可以实现各种新型服务的重组和稀缺服务内容的再现。大型云端图书馆将为各类图书馆提供一种个性化选择,一个充分的空间展示自我能力与需求。为图书馆的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方便,为存储和管理数据资源提供了几乎无限多的空间,也为图书馆完成各类数据资源服务提供了几乎无限强大的计算能力。

上一篇:铜冶炼渣下一篇:课外阅读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