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能力(精选12篇)
工程能力 篇1
工程教育理念是近年来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理念, 其强调在高等院校教学的基础上, 重视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更加重视工程实际、工程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成性。为了培养具有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教育部于2010年6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计划)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上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2013年6月, 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 一致通过接纳我国为《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 表明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本文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阐述工程能力的内涵和结构, 并就工程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探讨。
一、工程能力的内涵
工程能力是特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工程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实际本领和能量。工程能力的内涵包含: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思维判断与分析能力、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创造创新能力, 还包括与工程相关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竞争意识、环保意识、经济意识、协作意识和道德意识等诸多方面。工程能力的内涵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深化与发展的。
二、工程能力的结构
美国工程院发表的《2020的工程师:新世纪工程的愿景》报告指出, 未来工程教育的毕业生应当具备以下11种能力: (1) 有应用数学、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 (2) 有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 (3) 有根据需要去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能力; (4) 有多学科团队协同工作的能力; (5) 有验证、指导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6) 有对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的了解; (7) 有效地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8) 懂得工程问题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9) 学会终身学习的能力; (10) 具有有关当今时代问题的知识; (11) 有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11种能力也是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 (ABET) 对工程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评估标准。
2015年3月修订的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工程教育的毕业生提出如下12种工程能力要求: (1) 工程知识; (2) 问题分析;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4) 研究; (5) 使用现代工具; (6) 工程与社会;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8) 职业规范; (9) 个人和团队; (10) 沟通; (11) 项目管理; (12) 终身学习。这12条评估标准可认为是我国作为一名合格工程师应具备的能力, 与ABET提出的评估标准两者是大致相同的。
综上, 工程能力结构可总结如图1所示。
三、工程能力培养途径
1.确立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工程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各类工程师。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结合学校定位、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 准确地选择培养工程师的合适类型, 确立真正体现面向工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 使工程教育的任务由培养工程科学家向培养企业工程师转变。同时, 应认识到高等工程教育所造就的尚不是卓越工程师, 而只是卓越工程师的雏形, 只有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 才能成长为合格乃至卓越的工程师。
2.改革课程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优化课程体系, 加强学科交叉, 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与行业企业发展联系紧密的工程类专业课程和前沿课程。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比重, 确保专业实践教学必要的学分和学时,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倡导自选性、合作性实验。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序衔接, 增强实践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在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中, 应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目的, 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实际, 强调工程研究和综合性设计。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推广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和探索性实验等教学方法。
3. 构建校企协同合作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校企联合培养与合作模式。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提出技术及人才培养的需求, 高校依托科研、人才培养优势, 根据企业需求, 设置不同的专业和专业方向。学校工程教学内容要依据企业的项目、技术进行开发, 开设的实验实践项目要尽可能地贴近工程实际, 同时要与企业联合建立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要从目前以校内实验、实践为主转变为校内外实践教育相结合, 拓展校外实践教育空间, 促进工程实践教育教学内容更加贴近行业企业发展需求, 贴近生产第一线, 使学校产学研合作更具活力。
4.构设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加快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是培养未来卓越工程师的有利保障。研究构设适应市场和行业企业要求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在政策、制度、建设、管理与控制等几个层面上形成合力。需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方案有效生成制度、实践教学体系运行与完善机制、工程教育师资培养与吸纳制度、产学研合作制度、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教师评价与导向机制、实践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问责机制等。可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卓越计划”相结合, 构筑适合市场需求、行业企业需要、学校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
5.打造具有工程背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师资队伍是关键。建设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提升专任教师的工程素养和实践教学水平。定期选送年青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训练, 以培养具有较强现代工程意识的教师。同时, 鼓励教师与企业开展横向科研课题, 共同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项目, 使教师获得实际工程训练, 把自己的实践经验转化为教学内容, 将最前沿的工程技术知识融入理论和实践教学之中。在注重教师工程素质培养的同时, 学校也可以吸纳优秀的工程科技人才充实到工程教师队伍中, 以提高指导学生工程实习和工程设计的能力。探索校企间人才“双向交流, 相互挂职”制度等。
摘要:工程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也是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的薄弱环节。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阐述了工程能力的内涵和工程能力结构, 在此基础上, 从多方面探讨了工程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工程能力,高等工程教育,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章豹, 樊泽恒.试论大工程时代卓越工程师大工程素质的培养[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3, (5) :48-54.
[2]傅宇.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能力结构及其培养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 2006, (3) :79-80.
[3]吴鸣, 熊广晶.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 2010, (6) :54-59.
[4]洪晓波.卓越工程师工程能力的构成及培养路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 (4) :43-46.
[5]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 (2) :47-55.
[6]我国工程教育标准与国际接轨.中国教育报, 2013年8月.
[7]熊怡.促进专业教育国际化——培养符合新时期战略需求的工程人才[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9) :16-21.
工程能力 篇2
工程组织与管理的必要性:
每一个工程建设项目都必须通过投资决策、计划立项、勘察设计、施工安装和工程验收等阶段的工作,才能最终形成满足特定使用功能和价值要求的建筑或土木工程产品,投入生产或使用,如高楼大厦、工厂车间、交通道路、桥梁隧道、港口码头、空港机场等。
一项工程从施工承包合同签订之时就表明已正式进入施工组织与管理阶段。为了能按时,保质、安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科学的组织施工与管理是工程实施的关键。科学的施工组织与管理是实现项目控制目标的坚实基础和决定性因素。科学的组织与管理使工程施工进入良性循环中,以保证我们实现最理想的目标。
施工组织与管理的任务:
工程施工投标阶段的组织工作; 工程开工前施工准备组织工作; 施工作业计划管理与组织工作; 施工技术物资的组织与管理工作。
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以施工项目管理目标控制为指导,以施工组织设计和计划管理为手段,在施工投标竞争招揽工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和施工作业管理全过程中,要全面、全过程地做好相应的施工组织与管理工作,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管理目标。
一、工程组织
组织有两重含义。一是组织结构,二是工程组织设计。
1、组织结构
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也就是管理体系的建立,包括质量保证体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组织是项目管理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这是组织论的重要结论。控制项目管理目标的主要措施包括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但组织措施是最重要的措施,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了各部门的分工和职能,才能做到各司其职、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才能指挥有序、令行禁止,杜绝扯皮管理的混乱。这是工程顺利进行和保证施工连续性的良好开端,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前提。
2、工程组织设计
加强工程组织设计,明确采取的技术措施,工期、成本、安全和质量控制措施,主要施工方案和方法,设备、材料的选用,成品的保护,文明施工和动态管理控制的安排。包括工程概况、工程工程组织设计、从编制项目工程组织说明、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能、材料供应和资金管理、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装修施工标准及保证措施;道路畅通工程、给排水工程和采暖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施工技术质量标准的采用;保证工期措施、商品混凝土保障措施、工程技术质量保证措施、安全生产保证措施和特殊气候条件下施工技术保证措施等。
编制出系统的、切实可行的工程组织设计,对于做好施工准备是至关重要的。工程组织也体现在工程组织设计上,合理的组织施工过程是工程管理的重要措施。施工方案重点研究工艺流程的组织,科学的工艺流程,合理安排了各分项、分部工程、隐蔽工程的工序,劳力、材料、机械、资金的配置。良好的工艺组织决定了项目的施工成本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等目标的实现。这就是组织的决定性因素。
二、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是为了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即成本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管理的任务主要是施工安全管理、施工成本管理、施工进度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施工合同管理、施工信息管理、工程组织与协调等。工程管理贯穿整个工程的始终。从施工准备到施工实施再到竣工验收。其中施工阶段是工程实体化的过程,是资金、劳力、机械、材料各项投入最大,也是管理对象之间关系最复杂、最能体现管理水平的过程。
1、施工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是建设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方针的体现,安全生产管理要贯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只有安全生产才能实现其他目标的完美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主要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和进行定期和专项检查。
2、施工成本管理
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其他对象是息息相关的,不能盲目追求降低成本来实现最低成本目标。因为不合理的节约成本可能导致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和进度的滞后。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因不舍得安全生产的投入,结果出了安全事故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工程师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促进不断降低施工项目成本,以达到可能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的要求。在实行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成本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不管。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要求成本控制工作要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也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中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工程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定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做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偏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3、施工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管理 必须在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遵循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动态地调整和控制工程进度,不能盲目赶工,以降低质量,甚至以安全为代价。某工程因进度滞后,为了赶工期,在现浇屋面蓄水池时,没有按设计要求做抗渗P6的配合比设计而强行用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施工。结果虽经设计人员提出的补强方案处理,避免了拆除重来,但也增加了费用并使原来滞后的工期更加滞后。
4、施工质量管理
施工质量管理的首要工作是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正常运行。应按照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原则。质量不能与安全生产、进度、成本对立起来,不能为了其他目标而影响工程质量。应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来控制成本和进度。
5、管理对象之间的关系
总之施工成本、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矛盾又统一,科学的工程管理就是要找到几者之间的平衡点和最佳结合点,使它们为条件,良性循环,为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良的管理使它们互相制约,顾此失彼,使目标管理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三、工程组织与管理总结
国际承包工程财务能力建设 篇3
关键词:国际承包工程;财务管理;能力建设
1 国际承包工程财务管理的定位
目前的项目管理其理论包括的核心要素中几乎没有提到财务有关的管理。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主要从项目角度方面来考虑管理要素的,但是如果要很好地执行必须要有扎实的财务管理,所以本文重点阐述了财务能力建设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一种趋势。国际财务平台核心能力项主要包括:国际融资、跨国资金管理、国际税务管理、国际核算、财务风险控制等。核心财务能力项的建设必须覆盖项目投标、策划、执行、结束全生命周期,并通过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作业指导书、财务工作指南、标准化报表、专项研究报告和会计信息化系统实现。
2 国际承包工程财务能力项建设
2.1 国际融资能力。大多国际工程的承包金额都比较巨大,资金问题就必须由融资力量来解决,可分为以下几种业务类型:一是协助外国项目业主融资;二是协助我国业主进行国际项目投融资配合;三是建设期承包商自身短期流动资金融资。业主比较喜欢融资能力强的承包商,所以赢得市场的关键就是好的融资方案。总的说,项目的业主就是融资主体,而承包商只是牵线和搭桥。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是熟知项目承包模式和担保市场。各种类型的承包模式中的参与方是不相同的,风险分担的方式区别较大,并且合同构架也因人而异,我们必须要弄清弄懂,必要时深入研究,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业主,更好理解他们的要求。还应该更好熟悉金融机构,掌握新的融资产品以及操作流程和要求。为了更好的办理贷款,对于常用产品需要熟知其资本金比例、担保要求、期限、利率等,还应该对各国市场常有的担保机构多进行了解,方便以后的业务办理。二是追踪市场信息,并与企业经验相结合,然后制定出适合自己合理科学的内部融资模式。编制后,能够提高相关人员的融资认识度,方便更好与业主进行交流,业务讲解。三是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和国际发展方向,了解金融机构的动向,时常分析比较融资案例,分析自身不足,取长补短,优化自身,不断改良融资模型,对于涌现出的融资新产品要跟踪调查并了解发展情况。事实上,融资模型紧密联系业主的投资模式,弄清融资后,可在业主的投资模型上做出深刻研究。
2.2 跨国资金管理能力。要想跨国项目顺利执行,就必须有良好的国际资金管理能力。能从三个层面体现出:一是跨国资金管理模型、资金流转渠道与管理制度。模型的类型由项目需求,还有管理资金的思路决定的,实践告诉我们实施本国的集中管理其效果较高。要加强资金的流转渠道,应多和外管局进行沟通,弄清境外各种银行的业务性质,并控制各种风险。二是灵活运用国际金融工具。国际工程中常常使用的结算方式是电汇和信用证,如果解决短期内的各种资金需求可用贸易融资,而远期结汇能更好的规避在外汇上遇到的风险。金融工具种类繁多,用途多种多样,要正确科学灵活的运用,可以解决项目上的一些难题。三是国际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其核心灵魂是资金计划,任何工程的安排和实施都是以此为据的。在资金计划上要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否则跨国资金的合理使用,顺利调拨,以及降低汇率风险方面都会受到直接的影响,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的效益和执行力度降低。可是编制资金计划要考虑和牵扯的面太广太难,变化多端,稍不注意就会成为一种形式和摆设,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机制来约束。工作经验表明,在资金计划实施中全面推进绩效考核的方案,并按资金计划监控工程进度,能取得良好的资金管理。
2.3 国际税务管理能力。提升国际税务方面的能力并不是为了偷税漏税,而是为了好好利用国家有关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避免失误而造成增加税务成本。为了鼓励更多的承包商进入国际市场,国家制定了很多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如免退税和所得税等;各国的税务体系有所不同,可以借助会计事务所和专业人士了解和研究目标市场的税法,以更好地享受稅务政策和控制税务成本;建立税务模型并进行策划。税务模型标准化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税务政策,而策划重在让各级承包商能够合理的分担税收和分享利润点。
2.4 国际核算。国际上的会计准则是通用的,所以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工程都没有多大的障碍。如果是我们中国的会计,在核算过程中需要知道各国的税务分工,使用的协调机制是什么,多了解会计信息知识,加强系统的运用。根据项目国家的各种会计制度,认真做好外账核算,要使管理成本降到最低,达到最佳状态,企业可托付给本土事务所保证核算质量,当然必须重视监管,还有原始单据与信息的保管。
2.5 财务风险控制。它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其内容有:一是高度重视签订财务风险合同。国际项目如果是政治风险可以预防控制的,最好的解决和避免方式是签订有关容忍度风险的合同。二是制定金融风险预案。多数企业在使用金融相关的工具过程中,可能更多关注的是它的优点,非常容易忽视潜在风险,更别说分析研究了,这是十分危险的,企业在做任何决定和签订任何合同时,一定要仔细斟酌做好预案,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三是建设强硬的财务团队。财务团队的整体水平高,可以减低某些风险和制度的切实有效执行。国际项目中的财务人员除了要具有较高的财务水平外,还需要有高水平的外语、计算机运用能力与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需要的是高标准的综合性人才。
3 总结
总的来说,国际工程中财务能力方面的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建设的道路是曲折和持续的,在努力提高财务人员各种能力的同时,还应该跟随企业的发展,与时俱进加大各种财务能力和制度建设,使两者互助互进,创造更好的财务内部管理环境,使国际工程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国际工程承包实用手册[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方芳.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美]卡伦·A·霍契(KarenA.Horcher)著,孙庆红译,财务风险管理最佳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工程能力 篇4
图样是工程界的语言, “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绘图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 从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角度出发,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 在工程制图教学中探索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充分面对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现状
全国大部分高等学校将工程制图课程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开设, 大多数学生从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大学校门。学生对机械常识缺乏感性认识, 没有实践经验。图样作为工程界的语言, 工科各专业的学生入学后接触到与专业相关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即是工程制图。作为专业基础课, 工程制图课程具有系统理论基础的同时实践性也较强。面对当今计算机应用的飞速发展形势, 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应用型本科教学要求, 对学生工程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教学计划中, 实践教学环节学时增加的同时, 工程制图课程教学课时数也相应压缩减少, 学生设计能力的要求却在不断提高。有必要探讨在比较少的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相关内容, 培养学生的各种绘图及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的教学方式。
3.教学实践与探索
3.1课堂上运用工程实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工程制图课程有系统的理论基础, 从点线面、基本立体的投影, 到组合体、机件的表达, 最后到零部件的表达。图样作为技术交流的语言不同于口语, 图样要符合图样画法等相应国家标准规定, 又要具有其他语言所拥有的共性特点, 即工程语—图样也应该简单易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采用多种恰当的辅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模型展示, 实际零部件的适当运用等。
下图为减速器运动简图。设计减速器是机械类本专科专业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减速器中包含轴、套、座体等各种非标准件, 也包括轴承、键、销、螺纹紧固件、齿轮等标准件和常用件。首先让学生了解零部件的作用和原理,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拆装过程, 使学生了解零件组装后产生的神奇传动过程, 对图样上如何表达零部件产生极大的兴趣, 寓教于乐, 可以促进工程制图课程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2加强课堂互动, 构建各种学习平台
用好课堂这个平台, 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课堂上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引入工程制图教学过程中。工程图样的绘制与阅读需要形象思维, 对各个知识点精讲多练, 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如增加模型测绘等环节, 要求学生不仅要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指定模型, 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对相关模型进行仿形设计, 将课堂教学任务与开放性作业相结合, 从而使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学习。探讨二维与三维之间的联系与表达,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意识。对于一些典型零件如钣金件, 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图样用硬纸板等材料作出相应模型。对于电容器架等结构比较复杂的钣金件, 还可以先让学生作出模型, 再根据模型绘制图样。增加寓教于乐的教学环节, 构建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平台,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教学效果。
构建研究性学习的网络平台,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 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媒体, 积极为学生开展开放性、自主性、搜索性学习提供良好的网络平台。也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等学习群组等。通过虚拟课堂、网络互动答疑、在线作业题库、课程讨论等, 实现网上辅助教学课程在该网上运行, 有力地促进课程建设的网络化。
3.3构建工程制图运用的实践平台
开展大学生实践训练活动是推进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为广大学生以项目化形式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实践平台。如将模型测绘和零件测绘等一些实践环节引入开放性实践环节, 增加学生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创造良好条件,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申报大学生各种创新实验项目。对于大一学生实践能力较差, 可引导其与高年级学生组成项目组, 先从事一些辅助性工作。在完成实验项目过程中体会图样表达的重要性, 完善图样画法的规范性, 理解尺寸标注的重要性, 提高设计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 还可以根据现有教学条件进行拆装实践。如在学生进行切割机拆装实践活动过程中, 通过教师适当地引导, 大一学生和大二学生共同参与, 分组探讨各种零件的表达方案。对零件的各种结构在切割机中作用进行探讨和分析, 使学生对图样表达方案的合理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结束语
车架工程师能力评估 篇5
2、负责技术文件的编制审查;
3、负责供应商管理,设计评审;
4、具备研发车架焊接工艺及编制作业指导书的能力;
5、负责车架焊接材料尺寸的设定及定额编制;
6、工装夹具设计;
7、焊接工艺文件编制与管理
8、质量问题解决及改进;
9、零件的运动校核;
10、零件的结构设计;
11、零件与周边零件的匹配与协调;‘
12、制定结构方案;
13、英文翻译读写能力;
14、钣金工艺及钣金材料有深入的了解;
15、钣金模具设计与开发;
16、项目管理及开展经验;
17、钣金设计能力;
18、执行公司产品开发流程、制造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产品标准;
19、优化工艺流程、解决生产现场存在的工艺技术问题;
20、检查各工序工艺执行情况并做好记录,对现有生产技术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意见。
21、产品试生产报告及分析报告;
22、DVP/DFMEA编制;
23、跟踪、记录、控制生产过程工艺参数;重点监控KCC点工艺控制要素的实际情况。
24、参与PPAP钣金质量问题的分析及问题解决方式的提出、实验、修正,临时更改工艺的拟定,相关文件的编制。
25、定期对FMEA及控制技术进行复核并提出更新意见;
26、新产品制造工艺拟定,促进PPAP过程稳定的有效工艺手段;
27、参与产品前期试制过程;记录、分析、评估试制过程工艺的合理性、可行性;
工程能力 篇6
内容摘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一个注重实践能力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在实际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是遇到了许多问题。为此,本文将围绕这个话题进行相应探讨,期望通过简单分析可以给学生能力培养带来实质性帮助。
关键词: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程实践能力 培养
相对其他专业来说,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比较严格,但近年来,由于学校过分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现在很多化学工程要工艺专业学生都缺乏相应的工程实践能力。所以为了解决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多注意这方面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概述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大学的一门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工程和工艺方面知识。目前,社会上许多行业在进行生产时都需要应用到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方面的知识,如炼油、医药、环保等。相对其他专业来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具有更加鲜明的特色,首先,化学工程与工艺具有很强的工程特色,对于学生也是以实践操作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化学设计、优化和管理能力。其次,专业应用的非常广泛。通过系统的专业化学习,学生可以实现产品的开发和化学知识研究。
二.化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遇到的问题
1.缺乏相应社会实践能力。由于受到一些传统教学因素影响,很多学生在进行化学工程与工艺这门专业学习时,不注重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只重视自身的化学理论知识。因此,在现在很多高校当中,经常会出现化学理论知识非常优秀,而社会实践能力却非常弱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具体的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个,学校方面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教学,却忽视了学生社会实践知识,从而导致了这种高分低能情况发生。第二个,学生方面,在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这门专业时,没有培养自身社会实践的意识,没有认识到社会实践重要性,从而导致现在很多学生对于社会实践不重视,进而失去学习兴趣。
2.教育设施不足。除了上述现状外,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时,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学校教育设施不足。目前,各大院校都有教育设施不足情况发生,具体表现为:一,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数量比例不协调,教师无法满足学生正常学习要求。导致教师增加工作量,从而降低教师教学质量,影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二,学生的实现基地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教育设施不足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成巨大的影响。
3.教师专业素质水平较低。目前在很多高校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只具备了相应的理论知识,而自身实践操作能力也相当匮乏。由于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缺失,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出现困惑和迷茫时教师无法为其进行正确的知识引导。所以会导致学生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出现巨大的困难。此外,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水平较低有也可能给学生带来学习上误区,从而影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三.提高化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对策
1.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促进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因此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可以采用定期或者不定期方式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教师也可以积极开展课外文化活动,通过举办相关的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关科技活动,从而提升学生在这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此外,学校也应该多跟自己合作企业进行沟通,让学生在课外或者寒暑假期间可以利用空余时间进入企业进行工作实习。通过具体实习操作来提升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促进自身的化学知识学习。
2.完善教育设施。要提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校要对现有教学设备进行相应完善,保证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高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对现有的教育设施进行相应更新,同时建立相应实习基地,可以采取校企合作方式,来实现实习基地创建。其次,解决学生与教师数量不平衡的问题,学校可以采取招聘方式来实现人才的引进,从而来弥补现在高校教师数量不足的现象。
3.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水平。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的高低对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师专业素质水平提升。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增加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可以组织教师去企业参观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教师的实践技术水平。第二,可以通过建立相应考核机制,通过制度上监督来调动教师学习化学专业知识积极性,提高教师化学专业水平。
作为一个化学工业与工艺专业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在实际生活中,要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学校应该提倡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学校需要对现有的教学设施进行完善,从而保证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最后,学校也应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水平。通过教师专业教学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化学知识学习。
工程能力 篇7
一、数字能力概念和公民数字扫盲运动
“数字能力”是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新媒体研究者和社会热议最热闹的核心词汇。从概念诞生以来, 经过了一系列研究和社会理解过程, 这一概念丰富和发展了起来, 目前关注焦点形成并达成了社会共识。
戴维·布肯汉姆在《数字媒体能力:英特网时代的媒体教育》探讨了过去20多年中的新媒体应用。早在1986年, 玛格丽特·梅克·斯班塞率先在英国研究开拓这个领域, 介绍描述了幼儿的媒体发挥能力。随后, 巴泽尔格特在1998年提出了“新”和“多重” (mu ltiple) 能力的概念。之后贝肯汉姆和泰勒, 柯柏和卡兰茨也分别在1993、1998和2000年进行了延展, 在电视能力、电影能力和信息能力等方面扩展讨论。所谓的新媒体能力的研究, 已经发展成为多维能力研究的概念。一方面指能力的社会多样性的当代形式, 同时又指新的传播媒体要求有新的文化形式和交际能力新形式的事实 (柯柏和卡兰茨, 2000) 。这种能力的“扩散”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公众热门讨论“知识经济”、“情感素养”甚至“精神素养”, 有时其甚至成为技术的代名词。而在法语和德语中, 媒体能力直接地被翻译成了能力和技能。
文字的识字能力以前曾是文化的唯一通道, 但现在显然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影电视和新媒体的出现, 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状态, 大家都认识到了视觉和视听媒体的重要性。但是人是否除了文字之外还需要另一个“识字”能力, 视觉媒体是否需要一个类似于书面语言学习的这样一个文化学习过程呢? (马萨瑞斯, 1994年) 这却是有争议的。有学者认为应该继续限制在文字的界域里 (巴顿, 1994年;克雷斯, 1997年) , 另一些则认为需要视觉和视听觉媒体如电影和电视的学习。我们都有普通的鉴赏水平, 但当我们更紧密和特别地分析时却经常失败, 如在电影序列和句子间, 广义和狭义之间分析, 却很难进行 (布肯汉姆, 1989) 。所以, 数字能力概念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仅仅是谈论人们如何学习使用数字技术或方法, 还是真正需要一次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能力?这个问题被西方学者反复论证。
发展到詹姆斯·波特 (W.JamesPotter) 《媒体能力》中认为, 绝大多数人都会自以为已拥有相当的媒体能力, 如我们知道大量的电视节目的名字、杂志书籍歌曲和网页的名字, 我们知道如何阅读和写文章, 我们能很容易地跟上电影和电视节目的要点, 理解动画的意思, 甚至在电脑上玩游戏, 下载歌曲或上载视频到网页上, 知道怎样探索自己, 吸收信息和娱乐自己。在中国, 我们的大学老师一当提起新媒体的使用, 就会说:我们用了PPT……
这就是我们的数字媒体能力吗?波特承认这确实也是, 但这个概念更大的意义则是, 这些只是低层次的新媒体能力。更高层次的新媒体能力, 是不但把媒体作为娱乐, 更能让新媒体建构自己的生活, 进入自身的创造性活动中, 去发展我们的生活。他的定义是:“媒体能力就是我们创造性地利用大众媒体、对所遇到的媒体进行解释的观点的总集。”
至此, 教育者和公众对新媒体能力的理解, 已经日渐成熟, 而且发展出社会所需的“媒体能力”的概念, 且向更高层次的创造性媒体能力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 媒体能力正在形成一种文化能力和社会生产力。“信息素养 (信息文化) ”这个名词其实也早在1974年已经出现。当时, 美国图书馆学会 (ALA) 举办了“A LAPresidential Co m m it t ee o n Info rm at io n Lit eracy”的第一次会议。主席朱可维斯基 (Zu rkow ski) 在会议中第一次提出这个名词。到了21世纪, 信息素养 (信息文化) 这个名词在教育界渐渐取代旧有的“信息能力” (Information Competency) 或“信息技能” (Information Skills) , 原因是“信息素养 (信息文化) ”讲求较高层次方面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而不单单指能力或认知上的评估。所谓“素养”, 源自英语的“Literacy”, 即对于文字的读写能力。
美国阿芙德赫德 (Au fderheide) 1997年对“媒体能力”的较早定义是, 能否访问并在各种情景下理解和创造交流、访问和定位媒体内容, 利用现有技术和相关所需技能、用法包括调节能力 (或自我调节) 对内容进行访问。例如, 意识到潜在的风险和使用监管机制和制导系统, 了解或进行媒体解码或解释, 例如, 通过意识、能力和通用公约、设计特点和修辞手法, 涉及知识生产流程和模式的所有权和体制控制, 并拥有批判媒体的能力。例如, 无论是为了自我表达的目的或为了影响或与其他人交流, 利用媒体创造发明的能力, 生产和沟通自己的信息的能力。
把这个概念对应到信息科技, 就是指人们对信息的解读及制作能力。信息的样式林林总总, 包括一切印刷以外的文字及非文字的媒体, 例如视觉媒体、听觉媒体、电子媒体、流动媒体、网上媒体等。因此, 信息素养 (信息文化) 可以说是把日常教学上的文字修养推广至跨媒体的层次上。正由于互联网的出现, 使出版变得更容易, 市民大众要表达自己的声音更方便, 使我们日常可以接触得到的信息突然大幅增长。面对这高速及大量的信息, 应该如何处理, 确实是学习信息素养 (信息文化) 的重点。
21世纪的教育应该推动人类使用新工具的技能并理解“数字能力”这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生存能力。推动新媒体的数字素养和沟通技术的普及;教师在教室和社区的引导, 帮助数码时代的公民完成作为未来数字化公民的任务, 融入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教育也推动公民学习数字世界中的生存技术:进行身份确定, 学习与日常生活必须的新媒体工具的使用;了解并使用社交网络, 形成未来虚拟社区社会关系, 获得通过虚拟社区进行社会交互活动的能力, 以网络工具使用来认识世界和环境。当代教育应形成人们对信息的解读及制作能力;培养指导生活的信息能力和现实增强型新媒体工具的使用;使人们学习在知识时代如何进行信息收集与分析, 并形成关于世界的观念。
二、数字能力在人自我发展延伸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电子媒体曾在儿童教育中扮演过重要角色, 如美国优质电视教育大型节目《芝麻街》, 在20世纪70年代, 研究者就对其教育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 该教育节目还由中国引进后播出。2011年10月有报纸报道, 该节目还推出了新的数学和科学的低幼节目。著名的知沟理论, 就是美国大学研究者在对改节目有关的效果进行研究之后, 提出的著名理论, 这一理论影响至今。观看节目的儿童在以后的学习中普遍更为容易和优秀, 说明了对媒体效果研究的意义。
今天, 教育引导新媒体用于人类自身的创造性发展, 研究者同样提出了:新媒体不但用于信息分析和收集, 形成观念并当成工具使用, 它在人的发展延伸上, 还具有更深刻的创造性的意义———
首先, 教育引导人们使用新媒体探索和发现自我和环境, 扩展观点;
其次, 人们使用新媒体表达自我意见和公民思想, 参与社会公民责任的构建。学习利用新媒体以形成虚拟公共空间的政治参与能力, 以奥巴马选举的网民参与为例, 2008年网民参与总统大选活动, 皮尤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46%的美国人使用网络、电子邮件、手机短信获得选举信息、分享观点和动员他人。其中35%的美国人观看网络政治视频, 这一数量是2004年大选的3倍。通过观看竞选主页、竞选博客、网络视频、邮件系统、搜索引擎, 并向自己支持的奥巴马从网上发送竞选支持经费, 最后将自己支持的奥巴马推上总统宝座。奥巴马90%的竞选经费都是网友100元以下的政治捐款, 可见网友的巨大支持所起的作用。奥巴马也积极参与网络互动活动, 在My Space网站上有41.5万个朋友, 在Facebook网站上吸引了100万网民。网民通过新媒体可以和他沟通并表达意见, 所以他被称为互联网总统。可以看出, 公民通过新媒体参与政治活动, 并在今天的政治舞台上发表意见的重要性。
再者, 教育指导新媒体建构新经济及其参与能力, 如电子商务和交易活动能力.
最后, 创造性使用新媒体工具, 让公民能参与社会文化的建构, 如在娱乐与亚文化中参与文化构建的能力, 青年网络文化群落就是最好的例证, 表现了已经掌握数字媒体的青少年, 在架构自己青少年文化上的强大创造力。
三、发达国家数字媒体教育培养工程
新媒体为专业研究方向的学科在大学在发达国家不断出现:如哈佛大学设计学院设立了数字媒体方向的硕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建筑设计学院设有传媒艺术与科学系;耶鲁大学艺术学院设立了数字媒体中心;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设立了数字媒体中心;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的数字媒体专业是比较前卫的数字艺术学科;英国伍斯特大学和胡弗汉顿大学, 在21世纪初就建立了先进的数字媒体教学中心, 吸引了3M、BBC等多家媒体公司和大学进行合作。纽卡斯尔大学、伦敦都会大学、朴茨茅斯大学等众多英国大学也开设了数字媒体的讲授式或研究类硕士课程, 如纽卡斯大学有国际多媒体新闻学, 萨克萨斯大学有数字纪录片文科硕士学位, 伦敦大学有媒体与通讯文学硕士, 朴次茅斯大学设数字媒体市场营销、数字传媒方向和多媒体应用等硕士, 并融入移动传媒、互动系统等媒体新方向和趋势。
加拿大则有数字媒体中心培养数字媒体硕士, 由UBC、SFU、埃米莉·卡尔艺术与设计大学以及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大学联合组建的新媒体中心, 招收数字媒体硕士, 为北美的新媒体大型产业提供创意高端人才。西蒙弗雷泽大学在传播学院和艺术与媒体系开设了新媒体介绍、新媒体方法和理论、新媒体技术、新媒体应用、数字媒体和青年参与文化、数字媒体传播技术等本科和硕士课程……也有新媒体应用于学习的有关研究项目———如传播学院为学习的游戏环境的有利性评估, 是一个英法双语的4年期的研究, 探索新技术、新媒体、认知知识和学习过程中能支持学习的潜在游戏、仿真和仿真游戏……
百视通大学创立, 开启新媒体行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志愿者在永联电脑“扫盲”班教村民上网
发达国家以IT技术和CG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媒体极大地推动了创意产业的发展。美国代表性的大学数字媒体教育分为几类形态:以计算机图形图像为基点的数字技术院系, 以创意艺术为目的的数字艺术院系, 以及以实用工具为需求的数字应用院系。
北美发达国家以新媒体为培养训练目标的项目, 不仅在大学中进行, 更多的是在数字社区和青少年社区中进行。如加拿大温哥华瑞奇蒙区的“梦想项目”, 就是以青少年的新媒体能力培养和培训为目标的。其艺术中心专设媒体部门, 包括照片画廊, 每月电影系列活动, 如在5月举行温哥华新亚洲电影节, “梦想项目”在社区艺术中心的青年电影展览计划, 设有青年电影制作和媒体实验室, 有成人可加入的电影制作实验室, 有跨学科对国际媒体艺术家进行协助和提供咨询的部门。
梦想项目 (DreamProject) 是由加拿大艺术委员会资助的活动,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经验中培训和发掘未来的专业电影人、动画和媒体艺术家的萌芽项目。影片由学生在2010年电影制作车间中启动, 在该区的公共场所展出。不同年龄的学生制作了不少精彩的影片, 在公共场所和You Tu be上展播, 非常丰富有趣多样化。笔者所看到的十来岁孩子制作的影片, 展现的创造力和特殊视角, 充满狂放不羁的野性和无拘无束。一般为时两周的集约工作坊, 都能帮助孩子们完成自己的梦想项目影片。从2008年起的项目进展和内容, 都有详细的档案和展示, 帮助青少年拥有未来表达和生存发展的最新工具。
在美国, 已经有多个更为复杂的数字化智能社区正在和大学新媒体研究实验室、公共图书馆一起, 共同营建。公共图书馆与各种网络的共建也是多种多样。
如芝加哥图书馆就为芝加哥地区的高中学生, 设计了一个免费的青少年空间, 以帮助他们扩展更多的学习机会。项目分享“数字能力”的共识, 与不同的动机和四个主要目标相关联。首先确保青少年在新媒体的景观中各种不同的沟通模式, 二是认识到在新媒体的人工创境中, 学生可以在多任务中最大能量地使用沟通的不同模式, 三是在消费和使用中对新媒体信息的意义有批判性的思考。人们相信, 青少年的新媒体能力, 应该在他们生命的早期, 在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教育当中就发展起来, 并环绕在社区, 学校和家庭周围。一些网络加入这个计划与项目, 如青年数字网络 (DigitalYou th Net w o rk) , 他们从新的传播模式、新媒体的方法、新媒体信息、核心价值观 (包括创造力, 协作, 适应性, 责任, 身份等) 开设网上课程, 设置新媒体导师 (熟练的媒体操作人和对流行文化了解深厚的媒体艺术家) , 设置新媒体的学习环境 (大量的在线工具和资源) 等, 通过作品, 学生有效参与。还分为校外的, 校内的和在线的不同项目, 靠研究和作品来确定新媒体能力的重点和核心。
该项目开始由麦克阿瑟基金会开设于芝加哥大学城市学院, 以研究新媒体如何影响青少年和主动学习的, 后得到德保大学等支持发展, 并向中小学延伸, 从2010年起延伸到芝加哥图书馆, 在u bu rn-Gres ham, Chicag o Law n, Eng lew o o d, Pils en, and H u m bo ldt Park建立五个智能社区, 为更多的青少年提供“随时随地”学习的机会, 为青少年培养了作为21世纪公民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 教育行业培养出来的新媒体人才, 汇聚在一些城市, 使该区域出现知识经济和创意工业相当繁盛的景象, 并引领新经济的发展壮大。如游戏工业, 影视动画工业等新的创意生产点:以多伦多、温哥华数字媒体中心为例, 50年前多伦多是一个极不显眼、经济落后的小城市, 但它迅速利用其大学教育、科研机构的实力和高效工作, 开始转型之路, 发展金融业、服务业、新媒体信息产业、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成为加拿大的技术心脏。现在, 多伦多的信息服务企业的密集度居加拿大之首, 是北美第三大信息服务业集群所在地, 为全球业务的开发商和制造商提供软件、硬件、新媒体、通信设备、半导体等多元服务。温哥华没有任何制造业, 却发展成当代信息和旅游大都市, 也与它众多的新媒体公司和新媒体教育实力有关。纽约则被称为“世界数字之都”, 具备了以“硅港”为代表的文化创意、软件开发和风险资金共栖的良好生态;以影视和文艺表演带出利润丰厚的衍生产品和旅游发展, 而数字内容产业对网络平台 (宽带) 、技术 (流媒体) 和相关硬件 (机顶盒、信息家电) 的拉动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数字媒体教育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不但诞生了巨型信息城市, 甚至决定了一个大型城市的发展和生死, 直接形成了新兴的数字产业和知识经济, 发展起传统产业无法比拟的新兴数字产业和知识经济。在中国, 近5年来, 新媒体产业高速发展, 网络新媒体、数字新媒体、移动新媒体、户外新媒体、娱乐新媒体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国家“十二五计划”, 我国政府也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新媒体涉及到出版发行、版权贸易、影视制作、动漫游戏、文化传媒、广告会展等文化产业各个环节,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新媒体为新兴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开始形成。新媒体教育和人们的数字能力, 将促进新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发达国家“数字能力”的概念, 回溯了其概念内涵的不同层次, 用第一手数据说明了数字能力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取得的成果, 说明了数字能力在公民自我延伸及在社会生活中的核心竞争力, 以及在目前信息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论述了数字能力培养在加快新媒体技术发展速度、扩展新媒体内容疆界、推动新媒体社会公共服务上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数字能力,数字教育,公民素质
参考文献
[1]W.James Potter.Media Literacy[M], edition 5, SAGE Publication, Inc.2011
[2]Buckingham, D.The media literacy of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J/OL].London:OFCOM, 2005
[3]David Buckingham.Digital Media Literacies:rethinking media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 (Institute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ondon) [C].United Kingdom, Research in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Volume 2, Number 1, 2007
工程能力 篇8
一、石油工程本科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新世纪的新经济发展中, 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 而高科技又以创新为特征, 因此“创新”在当代已经成为了一个民族发展和生存的灵魂, 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来源。石油工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行业,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 石油企业对石油工程技术人员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未来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也应是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当今社会日新月异, 知识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基础和核心, 提升整体社会竞争力的关键是拥有创新精神和具备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当代社会, 大学处于特殊及重要地位, 大学需要进行创新性教育, 为国家输送培养创新性人才, 整个社会依靠创新性人才进行知识创新促进经济发展。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创造能力人才的使命, 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主战场, 是开展知识创新的阵地。
二、石油工程本科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知识经济已成为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 现如今国际综合竞争集中体现在创新人才的竞争上, 创新能力决定创新人才。目前, 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高等教育都注重加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我国高校部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欠缺不仅仅只是表现缺乏创新观念、欲望, 还表现在缺乏创新思维能力上, 他们大脑内不具备或者缺乏创新思维, 并且直觉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等其他方面都表现的还不成熟, 上述能力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到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 我校石油工程本科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基地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1. 陈旧传统的本科生教育教学方式遏制了石油工程主干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陈旧教育偏重于知识传承, 老师将输入式的教学方式摆在了教学的核心位置。很多教师没有任何改进教学方法的举措, 授课方式还是采用传统的填鸭式, 他们忽视了课堂上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由此培养出的本科人才大都欠缺创新能力。
2. 学生在校期间表现机会不多,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
部分在校大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较为薄弱, 他们没有很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并且缺乏应有的自信, 不能较准确的去理解与适应社会实际需求, 在具体阐述相关问题及讨论时缺乏合理性、条理性。
3. 高校对学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体制的制约。
事实上, 目前石油工程主干专业大多学生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工程能力的重要性, 但在大学教育教学时期他们太多没有具体可行的方法使得他们的工程能力在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大环境里得到锻炼和提高。对于一些实用性强、动手能力强的课程, 由于课程设置问题, 加上缺少相关硬件设施和软件基础等因素, 本科生想提高其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的愿望也只能是空想了。
4. 石油工程主干专业本科生缺乏必要的创新观察、思维能力。
学生在观察的整体性、概括性、敏锐性、深刻性等诸多方面普遍存在不足。学生也有创新的宏观想法, 但他们大脑内没有具体的想法去如何进行创新, 他们在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联想思维等很多方面都还不成熟, 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培养和锻炼。此外, 由于高校扩招, 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变为大众教育, 与实践相关的教学环节、内容、课时不断被压缩和缩减, 学生的亲自动手机会大大减少, 造成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三、石油工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实践
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西方多年来主要采用的是技能训练的方法, 我国在80年代中期也出现过思维训练之类的做法。在这种做法背后, 隐藏着这样一种假设:创新能力或创造性, 实际上是一种技能, 如同其他一些如游泳、射击技能一样, 可以通过直接训练来获得或提高。我院近年来主动出击, 转变教育观念, 改革教学方式, 采取不同的措施开发、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
1. 转变教育观念, 改革教育模式。
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创新能力”。鉴于此, 培养创新性的本科生需要高校改革人才培养教育观, 在创新性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做到“融业务与素质教育为一体, 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 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
现今没有创新能力的人难以在人才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立足。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教师必须转变传统陈旧的教育观念, 抛弃以教学内容的稳定单一性为出发点, 以知识的记忆、复现为目标的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 抛弃以学生知识掌握的数量和精确性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标准。在传统本科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对教材和课时负责, 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我们应该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自己在教学阶段的重要任务, 在教学中重点的和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把他们培育成适应知识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中, 知识学习已经作为一种手段,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 而非直接告知结果。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面对的是未知的结果, 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被动的听众, 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开发和培养。综上所述, 是否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区别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准。
此外, 还要培养创新型教师。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 他们教育思想是否更新及教育观念是否转变是决定是否能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现代化的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中, 教师需要从理论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创新过程中的参与者、指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对本学科、相关交叉学科的前沿理论和最近研究进展和成果保持强烈的求知欲, 并将教师自身掌握的前沿知识和最新进展结合本学科知识与学生相互交流,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进一步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注重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工程化、多样化、现场化。
在教学方法上, 变单纯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为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主, 加强理论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 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电子图书馆、CAI、多媒体等数字化教学条件辅助实践教学, 强化学生的工程技术概念, 是教学更加切近工程实际。
通过金工实习、课程设计、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节等活动, 使学生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科研创新实践活动, 各类竞赛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潜能, 也能够培养本科生在创新实践活动中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学院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基础学科知识竞赛及其他课外科技活动, 并制定了相应的鼓励政策, 对于在本科生科技活动中获奖学生及导师给予表彰奖励。通过切身参与竞赛活动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活动中, 以此来着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并且增强学生参与及合作意识。学院根据油田需求先后为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华北油田等单位培养了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石油石化专业人才。
3. 推进制度创新, 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
为保障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 石油工程学院努力营造政策环境, 建立一系列与学院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具有推动作用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制度。
(1) 设立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是石油工程学院为加强培养在校本科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推动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创新竞赛活动, 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以学科建设带动本科教育, 浓厚本科学生学术气氛, 促进学风建设, 培养创新型人才而设立的基金。基金旨在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院重点扶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科研、有优势特色的自主创新项目, 并成立本科生创新培养基金管理委员会作为创新基金的管理机构。
(2) 建立实验室对本科学生开放制度。由实验室提供仪器, 还学生的自由空间、时间, 让学生做自己想做的实验, 为学生提供自主创新的实验环境和条件。着力改革传统的单一验证性实验, 增设综合性、涉及型实验, 更多的将工程技术、工程概念渗透在实验内容中, 并且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要求独自编制实验方案, 独立完成试验过程, 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技能, 熟练实用相关专业设备及仪器, 且允许学生自拟实验课题, 实验室提供试验条件, 有效地提高了工程与创新能力。
4. 探索机制创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石油工程学院利用学科优势与产业影响, 切实落实学生的校外工程实习条件。目前已与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以及在华外国知名石油企业签约挂牌或接受学生实习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知识后, 到油田科研院所、生产一线进行生产实习, 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 增强对石油生产实际的认识。
学院通过创新基地的建设在教育教学环节以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起到了“出思想、出经验、出成果”的作用, 同时带动建立了一支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5. 初步形成合理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育管理中实施控制的特殊手段, 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我们早已习惯于用成套的内容和单一固定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学习能力, 学生的学习行为逐渐变的标准化、程式化、单一化, 学生没有独立创新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想要改变这种模式和现状, 高校就有必要偏向创新意识来评价学生, 学生的学习评价应以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 使评价体系体现创新意识培养的目标导向和过程。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全面性考查, 更要重视其创新能力的考查。一方面是在考试方式上实现多样, 另一方面是实行能力评价, 实现评价科学化, 通过写专题报告、撰写学术论文、参与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价, 从而增强学生成绩评价的全面性。
四、结束语
石油工业的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 特别是急需高级复合型人才。本科学生的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 是个系统工程, 具有整体性和全局性, 必须使每一个师生员工把思想统一起来, 对我校石油工程主干专业来说虽然不是一种新思想, 但无疑是一个新课题, 它对宏观的教育体制和微观的教育措施等都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就目前来看, 要在石油工程学科建设过程中实现主干专业学生自主创新, 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美]吉尔福特JP.创造性才能[M].施良方, 等, 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2][美]吉尔福特JP.创造力与创造性思维新论[J].唐晓杰, 等, 译校.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科版) , 1990 (4) :17.
国际承包工程财务能力建设 篇9
关键词:国际承包工程,财务管理,能力建设
1 国际承包工程财务管理的定位
目前的项目管理其理论包括的核心要素中几乎没有提到财务有关的管理。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主要从项目角度方面来考虑管理要素的, 但是如果要很好地执行必须要有扎实的财务管理, 所以本文重点阐述了财务能力建设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一种趋势。国际财务平台核心能力项主要包括:国际融资、跨国资金管理、国际税务管理、国际核算、财务风险控制等。核心财务能力项的建设必须覆盖项目投标、策划、执行、结束全生命周期, 并通过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作业指导书、财务工作指南、标准化报表、专项研究报告和会计信息化系统实现。
2 国际承包工程财务能力项建设
2.1 国际融资能力。大多国际工程的承包金额都比较巨大, 资金问题就必须由融资力量来解决, 可分为以下几种业务类型:一是协助外国项目业主融资;二是协助我国业主进行国际项目投融资配合;三是建设期承包商自身短期流动资金融资。业主比较喜欢融资能力强的承包商, 所以赢得市场的关键就是好的融资方案。总的说, 项目的业主就是融资主体, 而承包商只是牵线和搭桥。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一是熟知项目承包模式和担保市场。各种类型的承包模式中的参与方是不相同的, 风险分担的方式区别较大, 并且合同构架也因人而异, 我们必须要弄清弄懂, 必要时深入研究, 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业主, 更好理解他们的要求。还应该更好熟悉金融机构, 掌握新的融资产品以及操作流程和要求。为了更好的办理贷款, 对于常用产品需要熟知其资本金比例、担保要求、期限、利率等, 还应该对各国市场常有的担保机构多进行了解, 方便以后的业务办理。二是追踪市场信息, 并与企业经验相结合, 然后制定出适合自己合理科学的内部融资模式。编制后, 能够提高相关人员的融资认识度, 方便更好与业主进行交流, 业务讲解。三是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和国际发展方向, 了解金融机构的动向, 时常分析比较融资案例, 分析自身不足, 取长补短, 优化自身, 不断改良融资模型, 对于涌现出的融资新产品要跟踪调查并了解发展情况。事实上, 融资模型紧密联系业主的投资模式, 弄清融资后, 可在业主的投资模型上做出深刻研究。
2.2 跨国资金管理能力。要想跨国项目顺利执行, 就必须有良好的国际资金管理能力。能从三个层面体现出:一是跨国资金管理模型、资金流转渠道与管理制度。模型的类型由项目需求, 还有管理资金的思路决定的, 实践告诉我们实施本国的集中管理其效果较高。要加强资金的流转渠道, 应多和外管局进行沟通, 弄清境外各种银行的业务性质, 并控制各种风险。二是灵活运用国际金融工具。国际工程中常常使用的结算方式是电汇和信用证, 如果解决短期内的各种资金需求可用贸易融资, 而远期结汇能更好的规避在外汇上遇到的风险。金融工具种类繁多, 用途多种多样, 要正确科学灵活的运用, 可以解决项目上的一些难题。三是国际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其核心灵魂是资金计划, 任何工程的安排和实施都是以此为据的。在资金计划上要有健全的管理机制, 否则跨国资金的合理使用, 顺利调拨, 以及降低汇率风险方面都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的效益和执行力度降低。可是编制资金计划要考虑和牵扯的面太广太难, 变化多端, 稍不注意就会成为一种形式和摆设, 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机制来约束。工作经验表明, 在资金计划实施中全面推进绩效考核的方案, 并按资金计划监控工程进度, 能取得良好的资金管理。
2.3 国际税务管理能力。提升国际税务方面的能力并不是为了偷税漏税, 而是为了好好利用国家有关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 避免失误而造成增加税务成本。为了鼓励更多的承包商进入国际市场, 国家制定了很多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 如免退税和所得税等;各国的税务体系有所不同, 可以借助会计事务所和专业人士了解和研究目标市场的税法, 以更好地享受税务政策和控制税务成本;建立税务模型并进行策划。税务模型标准化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税务政策, 而策划重在让各级承包商能够合理的分担税收和分享利润点。
2.4 国际核算。国际上的会计准则是通用的, 所以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工程都没有多大的障碍。如果是我们中国的会计, 在核算过程中需要知道各国的税务分工, 使用的协调机制是什么, 多了解会计信息知识, 加强系统的运用。根据项目国家的各种会计制度, 认真做好外账核算, 要使管理成本降到最低, 达到最佳状态, 企业可托付给本土事务所保证核算质量, 当然必须重视监管, 还有原始单据与信息的保管。
2.5 财务风险控制。它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其内容有:一是高度重视签订财务风险合同。国际项目如果是政治风险可以预防控制的, 最好的解决和避免方式是签订有关容忍度风险的合同。二是制定金融风险预案。多数企业在使用金融相关的工具过程中, 可能更多关注的是它的优点, 非常容易忽视潜在风险, 更别说分析研究了, 这是十分危险的, 企业在做任何决定和签订任何合同时, 一定要仔细斟酌做好预案,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三是建设强硬的财务团队。财务团队的整体水平高, 可以减低某些风险和制度的切实有效执行。国际项目中的财务人员除了要具有较高的财务水平外, 还需要有高水平的外语、计算机运用能力与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 需要的是高标准的综合性人才。
3 总结
总的来说, 国际工程中财务能力方面的建设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且建设的道路是曲折和持续的, 在努力提高财务人员各种能力的同时, 还应该跟随企业的发展, 与时俱进加大各种财务能力和制度建设, 使两者互助互进, 创造更好的财务内部管理环境, 使国际工程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商会.国际工程承包实用手册[M].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7.
[2]方芳.工程项目投资与融资[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3][美]卡伦·A·霍契 (Karen A.Horcher) 著, 孙庆红译, 财务风险管理最佳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工程能力 篇10
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新时期如何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新课题。工程施工能力本身属于工程实践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学生工程施工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开设施工类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两个方面来实现。现有的施工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较陈旧,而且相互间有重复的现象,对此需要进行修订和整合。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原有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工程施工能力的培养有不足之处,同时很难满足21世纪土木发展大趋势的需要。因此对施工类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提出一种针对性强的工程施工能力培养方案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十分必要。
1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工程施工能力的培养途径
1.1 完善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体现高等教育,尤其是普通地方高等教育特色的首要问题,直接关系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普通地方高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稳脚,挺直腰,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而不能随波逐流,缺乏个性。普通地方高校必须剖析办学实际环境,实事求是地根据学校所处的客观环境、社会需要状况、同类院校相关专业与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和自己的优势,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完善教学计划,精选教学内容。在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更多的考虑使得应届毕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具有用人单位对其进行考核的首要工程检测操作技能。理论课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在校期间熟练掌握常规的工程检测操作的理论知识。同时,在教学中需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实践内容的教学,为提高学生工程测量实际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注重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地方院校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尤为重要。
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工作性质和特点有所了解,增强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了解即将学习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方法和能力,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生产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它对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目的在于:理论结合实践,验证、巩固、深化、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积累经验,为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对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和施工技术发展水平的了解,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毕业实习作为实践性教学的内容之一,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项实习任务,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全面检查和总结。通过毕业实习,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进一步完善专业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通过毕业学习,向工人师傅学习,学习他们良好的品德和作风,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毕业实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积累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通过毕业实习,进行调研、收集资料,为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做准备。
2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
2.1 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一种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之前对于育人方案的设计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奠基工程。在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从模拟型向实战型转变,由限制性向自主性转变,由验证性向综合性转变,由理论性向应用性转变。压缩课堂教学学时,减轻学生负担,腾出学时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工程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1]。
2.2 整合与提炼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使用性。如力学课要求教师不能只注重力学问题的解决,更要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工程实际结构建立合理的力学模型;专业课程不仅要注重构件或结构的计算方法、构造要求等的讲解,还要注重施工图的表述方法及要求的训练。
2.3 改革实习模式
一方面生产实习由“一段式”改为“两段交叉式”,也就是将施工工艺录像观看与施工现场实习相结合,先通过观看录像使学生对施工程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再进行现场生产实习[2]。另一方面将以往由指导老师指派工地集中实习改为以学生自己联系工地分散实习为主的实习形式,实习模式的改革不仅可以提高实习效果,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社交能力。
3 建立校内实习基地
为搞好地方建设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得以及时印证,真实模拟在建施工现场,建设土木工程专业多功能实习基地。
4 造就一批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是教师。教师必须具备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
5结语
为适应我国21世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着手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中的某些内容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工程施工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教学研究意义。
摘要:针对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重点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工程施工能力的培养途径、培养方法,并提出校内实习基地与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吴晓.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6(5):6-8.
[2]时志军,李晓莲,李灵君.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9):13-15.
工程能力 篇11
关键词:广义工程教育理念;跨学科导师组;工程能力培养
TH-39;G642
现代工程师在重视加强科学基础的前提下,更强調工程实践能力、表达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终生学习能力、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等综合知识。因此,培养这种现代工程师的教育模式被称为广义工程教育。
由于应用型院校在发展中存在弊端,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工程能力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本文提出了跨学科导师组与TRIZ理论相结合的工程能力培养模式,跨学科导师组由工程类专业教师、管理和营销类专业教师组合,构建适合工程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并引入TRIZ理论的研究成果,逐步符合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制定的对工程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 11条评估标准,不断满足教育大众化形势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一、广义工程教育理念研究及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1.广义工程教育理念研究
广义的工程不局限于设备、机械过程和系统等要素本身,而是涵盖从需求到市场产品的全过程。既包括狭义的工程活动也包括工程前期对社会背景的认识和实践,还包括后期对商业背景的认识和实践,涵盖了下图1中的所有环节。
2.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通过TRIZ理论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的创新体系框架,使得通过该框架如图2,能有目的地指导创新思维的生成,规范创新思维到创新能力的转化。
二、跨学科导师组指导下的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模式
跨学科导师组指导下的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涉及多个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重点在于培养复合技能的综合化课程设置。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与拓展能力三个模块。公共基础课和就业指导课等基本素质课程构成基本能力模块;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综合化课程构成专业能力模块;专业限选与自选课程构成拓展能力模块。跨学科导师组指导下的工程能力培养,目的是使学生在工作时能通过自觉运用多学科相关知识及技能来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体现“本科本色+应用特色”的基本理念,培养具有交叉学科专业背景的应用型人才。
构建适合工程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明确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结构优化途径。强调基础课程的学习,工程能力培养首先要求加强基础课程学习,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适当的交际和应变能力,才能在职业不断转换,在知识迅速更新的未来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注重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工程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这也是现代人基本素质的一种体现。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是培养模式的核心,坚持“通才教育”和 “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新模式。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交叉学科相关专业课程应该贯穿于课程体系中。
建立跨学科导师组重组多种相关学科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特别是要设置一些跨学科、边缘学科的新型课程。
基于现有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建立广义工程教育模式下的“跨学科导师组”。初步建立由工程类专业教师和管理类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导师组,共同对创新、创业项目的建立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研讨,确立在校生创新、创业项目能够有机的贯彻广义工程教育理念,使创业、创业项目能够实现工程与商业、社会有机的融合,从而培养大学生工程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三、TRIZ理论对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意义
TRIZ理论对指导如何实现发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该理论认为:创新并不是灵感的闪现和随机的探索,它存在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和原则可以告诉人们按照什么样的方法和过程去进行创新,并对结果具有预测和可控制性。大学生如果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主动地进行创新并能预测创新。基于TRIZ理论的创新方法对大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去创新思维、促使学生去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去创新思维。
建立基于TRIZ的研究室,营造师生共有的创新文化,,促使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使创新成为一种常态,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在课程设计中提出一些实际的创新问题,指导学生应用该方法完成任务,重点在于使学生能够理解该理论的意义以及与工程实际问题的结合,使他们能够初步熟悉科学的、规范的创新活动流程,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本方法解决创新问题的体验,有目的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工作习惯。
四、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公开征求意见稿)》第十九条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质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本文提出“广义工程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模式探索”,旨在加强对广义工程教育的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广义工程教育模式实现途径,既是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大学生工程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曾开富等.“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探索——美国欧林工学院的广义工程教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5):20-31.
[2]刘焕阳等.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2(12):67—70.
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建设 篇12
关键词:信息工程项目,管理,建设
1 关于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建设的理解
1.1 何谓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和建设。
信息工程项目:就是以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为依托, 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 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 促进管理工作、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信息工程项目一般可分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和应用软件开发项目。
信息工程项目管理:就是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在对项目所选择的信息技术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 确定项目建设的合理时间与经费预算, 实现信息技术、人员与业务需求的有效结合, 达到项目建设的质量要求和目标。
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是对信息工程项目进行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管理, 以确保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良好应用效果的能力。
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建设:就是为增强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所作的各项投入和开展的相关工作。包括学法用法、技术研究、项目监管、项目评价、政府采购与财务管理等方面内容。
1.2 信息工程项目管理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不同。
传统的工程项目是以资源, 特别是有形资源, 如人力、机械工时、材料的消耗为主要生产形态, 项目成果最终通过这些资源的消耗与形态的转化来逐步实现, 以有形的建造物为项目目标, 其实质是"资源消耗"。传统工程项目的物质资源约束是项目的决定因素, 管理核心是资源配置、工程计划、工程组织与协调、成本控制与质量管理等问题。项目的建设目标相对是一个比较明确的问题。项目建设的工期一般是刚性的。质量是可见的 (即便隐蔽工程也具有可见的属性) 、可检验的、可度量的。项目的建造质量可以与项目运营相对剥离来衡量。
信息工程项目的核心是信息技术, 更偏重于知识的运用, 项目成果要通过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来体现, 以无形的智力产品为项目目标, 其实质是实现"知识转移"。信息工程项目的信息技术知识约束是项目的决定因素, 管理核心是在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上更着重于信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项目的建设目标是有形资产与无形知识的结合体, 项目质量受技术选择与实际应用效果的影响很大, 只有将项目建设与运营结合起来, 才能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2 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建设的内容
2.1 依法对信息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项目实施依法管理、发挥国家投资效益已经成为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头等大事, 提高项目管理能力, 就是要认真学习和领会项目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 依法管理项目, 实现项目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投资效益和作用。
2.2 高度重视信息工程项目前期工作。
项目前期工作是实施好项目的基础。只有把前期工作做扎实, 才能保证项目的切实可行, 才能赢得投资源头部门的信任和支持, 才有可能争取投入。将项目前期工作做稳、做扎实, 把好项目遴选关, 确保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得到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2.3 加强信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建立监督制约机制是确保项目依法管理和投资收益的关键。信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政策性强、技术性强, 只有做到信息技术、项目实施人员、项目管理人员与业务工作的有效结合, 互相配合、协同工作, 依法监督与管理, 才能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要求、质量要求和建设目标的实现。
3 加强信息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能力建设的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信息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能力建设, 建议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3.1 加强有关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和领会。
依法进行项目管理, 不仅仅关系到单位主要领导责任、计划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 更关系到分管领导、承担项目工作的业务部门和业务人员的工作责任, 因此加强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和领会, 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并贯彻执行绝不是空话, 学习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 而是要真正做到认真学、仔细学、学以致用, 才能为推进信息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能力的提高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对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如集中学习和讨论, 组织专题报告和讲座等, 切实提高依法进行项目管理的能力。
3.2 进一步做好项目规划、技术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
项目前期工作是确保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 按照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精神和有关规定, 项目批准立项、批复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后, 项目实施中必须严格按照批复文件执行, 严禁调整项目建设内容、建设地点、建设标准和建设规模等, 如确需进行调整, 必须报原批准部门审批。实际项目执行中的调整往往是项目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造成的, 因此项目前期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能否顺利实施, 并对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产生直接影响。加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进行充分研究和论证, 并进行项目内部评审, 确保申报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根据事业发展需要, 做好项目规划和项目储备工作, 充分进行需求调查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 以便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项目的筛选申报工作。建议成立单位内部技术管理委员会和外部专家咨询委员会, 对拟申报的项目进行内部评审、专家论证, 严把申报项目关, 确保申报项目的质量。
3.3 进一步做好项目实施管理工作。
按照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进一步加强对基建项目和财政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按照《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的有关规定做好项目的政府采购工作, 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政府采购计划编报、招标投标管理、合同管理、工程监理等工作, 严格遵守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和财政项目财务管理制度。针对目前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定与政府采购管理规定不完全协调一致的问题, 研究细化项目实施政府采购程序和工作流程, 标注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依据, 以便更好地指导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工作环节, 确保项目实施工作的合法有序进行。
3.4 进一步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和固定资产
交付工作, 确保信息工程项目投资发挥应有的效益。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验收后的绩效评估工作, 对信息工程项目进行综合评价, 总结经验, 查找不足, 提高信息工程项目综合效益, 增强信息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结语:信息工程项目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 理清思路、创新思维、依法管理、注重实效, 确保了信息中心事业发展的需要。但也要看到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对事关项目管理工作的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缺乏系统性、领会不够透彻、贯彻执行力度尚需加强; (2) 项目申报前期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 对项目技术可行性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全面, 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材料准备不够充分, 前期工作质量有待加强和提高; (3) 项目实施中对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还需认真理解、掌握, 财政项目实施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4) 项目财务管理、竣工验收、竣工决算和固定资产移交和项目后评价工作, 以及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刚, 王春梅.信息工程进度管理探讨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5-08-30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