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能力能力(共12篇)
提升能力能力 篇1
数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种文化, 更是一种语言———描述科学的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 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已无法适应历史潮流。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阅读,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品质和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 成为一个当务之急的话题。通过若干次研修活动和听评课活动, 笔者发现多数数学教师存在一些偏见, 认为阅读仅仅是语文和英语教学的事。所以在数学的教与学的过程中, 仅仅注意了数式的演算步骤, 而忽略了对数学语言的理解。随着现代科技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社会越来越数学化, 仅具备语文阅读能力已远远不够。仅从在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谈一谈个人的收获与体会。
一、概读体验情景
不同的实际问题有不同的实际背景。概读中如果安排学生体验一下该问题的情景的环节, 体验往往与联想、想象交织在一起, 如读后要学生想象一下:该问题或是怎样一幅情节生动的人物故事画, 或是怎样一幅俊秀的山水写意图, 或是怎样一首动人心肠的优美诗句。经过这样的体验、欣赏, 便可激发起学生对该问题的兴趣, 进而增强学生立志、发愤解决问题的信心和意志。这一环节要把握好度, 防止过度, 影响学生数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因为, 此时的体验欣赏并不是文学的欣赏, 不是目的, 只是为解决问题所做的一个情感准备, 是一种助推器。
例如, 某省地震发生后, 幸存的灾区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急需从全国各省调运各种救灾物资, 如帐篷、食品、药品棉被、矿泉水等。某市也准备了大量救灾物资准备运送到灾区的各县市。现有飞机、火车、汽车三种运输方式, 现只可选择其中的一种。这三种运输方式的参考数据如下表, 若这批物资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50元/小时, 北京至目的地X km。
(1) 如果用W1、W2、W3分别表示使用飞机、火车、汽车运输时的费用总之出 (包括损耗) , 求W1、W2、W3的关系式。
(2) 应采用哪种运输方式才能使运输时的费用总支出最少。
解决这个问题时, 先安排学生概读体会三种运输方式的实际情景, 接着指导学生细读, 边读边做记号, 边读边思考:第一个问题, 三种方式运输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两地路程发生变化时所需费用也发生相应变化。因此可确定为函数模型。第二个问题属于最优化问题可确定为不等式模型, 实际问题的解就是对应的符合条件的不等式组的解。在此基础上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而获得问题的解就水到渠成了。
二、细读建立数学模型
细读这一过程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下阅读, 要将读与思结合, 经历一个去伪存真, 去粗取精的过程。这里“伪”“粗”指问题的背景, 问题的载体。不同的数学模型有不同的背景, 就是同一数学模型也有不同的载体、不同的呈现形式。这里的“真”“精”指的是该问题涉及的数学过程、数学术语、数量关系等, 这些才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材料, 研究的核心。然后确立可建立的数学模型是统计模型、概率模型、函数模型、方程不等式模型或是某类几何模型。然后回忆该类数学模型的相关知识, 为解决问题做好了物质准备。
三、复读得到迁移升华
当所研究的问题获得解决后, 学生有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外溢, 这时教师可顺势提出, 冷静回顾探索的过程能否寻求更大的满足, 让学生思考交流。如, (1) 研究的问题不变, 可否对条件进行加强和削弱, 若能可进行怎样的削弱和加强。 (2) 研究的问题不变, 能否改变思维的角度, 建立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并比较哪种方法是最优化的方法。 (3) 同一数字模型还能在生活中找出哪些情景呈载, 若能编写出来。 (4) 在此类问题的阅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什么障碍, 怎样克服? (5) 就其一点能否将自己的体验、收获写成小论文等等。
这一过程不是同学的重读, 而是从该问题中跳出来, 从高处回看, 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思维定式, 使解决问题的各种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要提升这一阶段的质量, 教师的确要真正做个有心人, 勤于思索、勤于总结、勤于与学生交流, 才会打开学生的发动机。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学阅读能力, 是其他环节中数学问题能力的最高体现, 这一阶段中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则会直接导致学生其他数学能力的突飞猛进。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个人觉得要力争做好五个结合, 即读与体验结合, 在读中体验, 在体验中阅读, 为解决问题提供精神动力;读与思结合, 读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读则殆。在读中思索如何建立模型, 在建模中审慎阅读。为解决问题提供物质储备;读与交流结合, 在读后交流, 交流中阅读, 在交流中探求数量关系, 为解决问题架设桥梁;读与做结合, 在阅读后赏识如何做题, 在做题后重新阅读, 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读与反思结合, 在问题解决后反思, 在反思后重新阅读, 以求得自身数学素养的大幅度提升, 使数学学习进入到“柳暗花明”的更新境界。
提升能力能力 篇2
—在“执行力提升年”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按照西山区政府和福海街道办“开展执行力提升年”活动的要求,福海街道工作委员会、福海街道办事处印发了《关于在全处开展“执行力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意见》,认真组织全处落实,我理清了思路,认清了形势,并进一步认识到执行力建设对基层政府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此次活动中,我积极参与,深入学习,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
提高执行力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市委九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区委九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区“两会”精神,围绕打造“三最四低”投资发展软环境的要求,也是加快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核心区域奠定坚实基础,为全面开创福海“十二五”规划良好局面作出贡献的必然要求。大家知道一个单位如果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也就没有发展力。只有执行力抓得好,干部职工队伍就充满朝气和活力,事业就能顺利发展;执行力抓得不好,干部职工队伍就缺乏朝气和活力,事业就会受到挫折。
为了更好的提高执行能力,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我们必须树立“锁定目标抓落实、强化责任抓落实、关注民生抓落实、突出重点抓落实、强化项目抓落实、改革创新抓落实、严格进度抓落实、团结协作抓落实、改进作风抓落实、深入调研抓落实、督促检查抓落实、廉洁从政抓落实”的理念,严格“执行力提升年”活动要求,不断提高执行力,用心去做事,形成全处上下认识一致、行动一致的氛围,确保福海“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那么如何提高执行力,我谈一下自己的心得:
一、加强学习,深刻认识和理解执行力的重要性
执行力的体现首先是对工作的激情,是新的思想观念,要富于想像力。其次是对学习的追求,是综合的能力外现,要富于创造力。最后是对工作的态度,是扎实的工作作风,要做好小事情。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政府执行力的含义。政府执行力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是指政府为达到既定目标,通过贯彻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决策、战略计划等行为,对各种资源进行使用、调度和控制,有效处理政府日常事务所表现出来的政府内在的能力和效力。狭义是指各级政府决策、执行决策、监督决策执行所表现出来的行动、操作和实现能力及效力;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政府执行力其实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各种能力贯穿于政府执行活动的始终,在不同的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每位干部职工都需用心去做事、去工作,这不但是对单位、对国家、对社会负责的表现,同样也是对自己、对家庭、对事业负责的表现。也只有这样,才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出主意、拿措施、抓落实,执行力也就得以提高了。
二、加强实践,理清提高执行力的具体方法
我们常说,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观念转、天地宽,观念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只有在实践中寻找效能,在实践中提高办事效能,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
(一)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执行过程中的法制化。作为基层干部必须把自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与广大群众的利益相联系,与市情、民愿相结合,在态度上热情温和,在语言上规范准确,在行动上合法得当,切实做到文明管理、热情服务、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二)端正服务思想。我们要始终怀有对国家法律的忠诚信仰、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对基层工作的执著追求,本着处处为老百姓着想,时时为老百姓负责,切实为老百姓多做好事、做实事的原则;
(三)规范服务程序。多运用宣传、教育的方式,在工作上充满真情,在环节上规范清晰,时刻坚持工作规范,时刻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从而透射出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心和爱护;
(四)要立足日常。日常工作可能单调琐碎,但是它是任何工作的基石,面对它,要有勤勉之心、大局意识、敬业态度、刻苦精神,不抱怨、不厌烦、不推诿,不因工作微小而不重视。对待日常工作,不要总是找借口,要从自身出发,不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不断分析认识提高自己,改变不执行不作为的不良习惯,自动自发地做好本职工作。
三、不断培训,增强自己服务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为了能更好的深入实施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对照提高政府执行力对干部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结合我自身的情况,我总结了一下差距,确定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重点:一要端正态度。军令如山,军队方能制胜;政令不畅,政府才致腐败。而军队和政府号令不畅的原因首先可以归结为士兵和官员的态度不端正,而端正态度必须从加强思想作风抓起。有些干部由于态度不端正,导致思想滑坡,不思进取,贯彻执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的坚定性和自觉性降低,遇事推诿,懒惰散漫。端正态度就是要使其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清除错误的思想意识,提高执行意识,并激发出对于执行的激情和热情,使彼此在执行过程中形成合力;二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讲政治、讲纪律、讲服从、讲执行,积极主动地思考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选准结合点,力求有新的突破。加强岗位责任意识,明确自己的责任,层层推动、步步实施;三要完善制度。制度的不完善可以造成对执行效率的消减,而好的制度可以使执行的功效倍数放大。通过办事处提出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健全岗位目标责任机制、健全权力约束机制、健全绩效管理机制、健全督查督办机制、健全责任追究机制等,同时通过开展执行力提升年评议活动和量化考核等活动,通过完善一揽子制度建立健全执行力建设的长效机制;四要合自己实际,努力做到“十个不”,即:不要自行其是,不要以权谋私,不要不学无术,不要不思进取,不要是非不清,不要无所作为,不要错失良机,不要推诿梗阻;,不要坐而论道,不要浪费奢侈;五要加强学习。国际国内形势急速发展变化的情况下,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学习,提升认识世界形势和当前局势的能力,提升理解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增加应对各种新情况的办法,不断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创新能力,确保上级的决策部署得到贯彻执行。
提升教育能力 篇3
一、教材选择的反思与对策
反思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教材选择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取舍教材。通常情况下教师拿到教材后就扎扎实实按照教材教,这就出现了教师努力地教,学生痛苦地学的矛盾,其直接的后果就是教师设计了无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但是得不到学生的响应,教学效果自然不佳。作为教师也很无奈,笔者长期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对这个问题深有感触,其实也不是学生不喜欢体育,而是教师选择的教材可能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么技术太复杂(教师感到简单的学生未必能做到),要么超出学生的能力(毕竟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是少数)。
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在此提供一点思路供大家参考:教学大纲中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材的选择其实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尝试反向思维,从教学目标和任务出发,逆向思考,从学生乐学和喜欢的项目中选择教材,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法和学法,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甚至可以从当地的传统体育、民族体育以及大众时尚体育选材补充,这样教学效果自然会更好。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与对策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设计的总体原则是讲究健身性、提倡多样性、注重选择性、突出竞争性、增加趣味性。教师的出发点是将技术教学的内容设计成合理的、学生有参与热情的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只要学生参与了,活动本身所设计的锻炼学生身体,提高学生体质以及培养学生品德素养的作用才能显现出来。所以教学教法反思的落脚点应该是“以人为本”,教学方法要依据学生的需求灵活多样,形式设计上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设计不同的适合不同性格、不同爱好、不同兴趣的学生,使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形式。
笔者建议采用逆向思维的形式,教师可以放开手脚,发动学生积极思考,群策群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设计活动形式,自己设定规则,自己组织管理,教师只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保证教学的安全。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比较高,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诚、爱”的反思与对策
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的专业知识、社会阅历、年龄等造就了教师的权威,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之说将教师置于与学生不对等的位置上,许多教师也乐于扮演这种角色,而学生更多地扮演着“遵从者”的角色,这种师生关系造成了师生间的隔阂,往往有学生“怕”体育老师,这严重影响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应该说,抛开教师的知识,教师与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教师更多地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影响学生,从人格、修养、处事、待人等方面去给学生指引学习和成长的方向。
体育教学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以爱待人是教学的“法宝”,循循善诱是教学的“灵丹”。这方面笔者有极深的感触,多年来一直反思自己的教学,努力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推崇以诚待人。
大爱无疆,二十年的体育教学生涯,笔者深深感到“诚、爱”不仅对自己的修养有益,而且使自己在教学上乐教善思;对自己的学生更有益,使学生在学业上乐学善思。以爱对人,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一个真诚的人,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从而对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倾心配合,达到理想高效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陕西咸阳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阅读能力的内化与作文能力的提升 篇4
第一, 内化阅读, 必须消化吸收, 做到读与写的互动。反思我们的语文教育, 我们不缺少阅读, 从小学、初中到高中, 12年24本语文教科书, 再加上原有大纲及新课程标准规定的配套语文读本、课外阅读书目, 少说也超过1000万字的阅读量, 这是相当可观的。然而, 语文教学的模块中, 耗时最多的阅读教学在时间上的高消耗与能力转化上的低收益, 加上阅读与作文两大模块的互动乏力, 使得阅读教学内化为能力的环节苍白无力。反思这一现象, 是因为我们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了这些所谓的“名家名篇”的作者身世, 写作背景, 甚至于这些文章的思想光芒、政治影响上了, 使语文课过分彰显了思想课品德课的特点, 缺少了足够的语文味。再加上作文教学自身缺乏体系性, 又与语文课的单元阅读教学配合脱节, 作文与阅读彼此二者的支持互动不够, 既影响了阅读内化为能力的深化环节, 又削弱了作文从阅读中吸收借鉴的提升环节。应试中大多学生对阅读与写作类型的试题茫然无措的现状就是很好的证明。
因此, 阅读的能力内化与作文的能力提升二者必然在互动中相互促进、相互推动。阅读对于作文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为作文提供素材、技法和间接生活, 但却代替不了作文。作文必须从阅读中吸收营养, 丰富生活体验, 借鉴写作技巧, 但离不开反复练习。作文既是一种素养, 也是一种技能, 而技能是需要不断运用实践的。就像人们游泳, 就像鸟儿试飞, 熟能生巧。“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内化阅读, 读写并举, 作文能力自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第二, 内化阅读, 就要熟读精思, 做好能力转化。要把书本知识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不是机械的模式照搬, 必须通过熟读精思, 转化为自己的思维观念, 自觉化用到写作实践中去。这种学习、消化、反刍、运用的过程就是能力化的过程, 只有这样, 我们大量阅读中的知识就会化为自己的能力。宋人朱熹说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 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而精思,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然后可有得尔。”孔子也说过:“学而不思则惘, 思而不学则殆。”为我们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学习必须通过思考才能深入, 才能消疑, 才能辨别正误, 才能消化吸收, 思考在不断学习中提升、丰富和深刻, 二者相辅相成。阅读要内化为能力, 同样离不开思考。
要达到这一点, 还必须养成阅读必须动手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书本上的精华摘抄记录下来, 有助于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古今名人在这方面给我们作出了示范。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 一边阅读一边注批、摘抄、作笔记, 为我们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些事例和经验在作文教学中都值得借鉴。
第三, 内化阅读, 还要筛选提纯, 做到以精取胜。阅读是很辛苦的, 阅读的量又是相当大的。特别是我们正处在信息发达、知识经济这样一个发展迅速的时代, 知识的更替速度又相当快, 信息交流量又相当大, 各种知识和信息充满时空世界, 需要我们去大量浏览阅读。作为学生, 更需要关注生活、关注生存、关注生命、关注未来。面对丰富的阅读世界, 我们的精力毕竟是相当有限的, 需要我们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纯, 以精取胜。要把能够丰富我们知识视域的各种优秀书籍选入阅读范围;要把古今中外经过时代淘洗和考验的文化精萃纳入阅读范围;要把能够孕育我们的精神世界, 提升人格, 改造世界观的一切文化遗产和时代人文产品列入阅读范围, 等等。这样才能开拓我们的眼界, 充实思想, 陶冶情操, 丰富学识。优秀的书籍记录了前人对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既是人类群体才智的结晶, 也是作为个人精神世界的展现。这样的作品, 能陶冶我们的精神世界, 提升我们的人格境界。元人程端礼说:“读书如销铜, 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 随模铸器, 一冶而成。所谓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者此也。”可见古人对读书与作文的密切关系早有洞察, 先有读书之劳, 后有作文之逸。王勃《滕王阁序》、鲁迅《狂人日记》无不印证了这一点。古人“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总结得更为精道。因此, 精选精读, 持之以恒, 同时多写苦练, 读写结合, 必然会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提升能力能力 篇5
能力建设年活动自查报告暨提升能力建设措施
根据市财政局党组关于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的决定和实施意见第二阶段的工作安排,市担保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对照“八种能力”和岗位能力标准,进行了自查,下面将自查中发现的不足,以及提升能力建设措施报告如下。
一、自查中发现的问题
1、学习风气不浓。公司存在“疲于工作,疏于学习”现象。主要表现在公司重视不够,抓业务工作多,安排集中学习时间少。几年来公司一直没有安排专门用于集中培训、学习的时间,大多采用是以会代训、自学为主的形式,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提升不明显。
2、业务能力一般。公司目前除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专业经验欠缺,且新手较多,相当一部分员工是近年从院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公司的。而公司担保业务涉及经济、金融、财会、法律、企业经营管理等,需要有一定经济、金融理论功底及有关从业经验的团队。公司目前 名从业人员,能够真正独立承担担保业务工作重任的员工不足三分之一。
二、能力建设措施
针对公司存在的问题,公司提出以下能力建设措施。
1、强化业务培训,提高学习能力。一是自主培训。公司三季度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学习。内容主要是担保行业政策、担保业务操作实务、企业经营管理知识、金融法律知识、银行授信业务、市场营销等。授课由公司领导层、业务骨干及银行业务主管、企业财务主管、律师等担任。通过密集型强化培训,快速提升全员应知应会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二是外培观摩。公司已接通中国担保网,督促员工登陆了解行业动态、查询业务知识、咨询业务问题;另一方面公司加强与业务合作银行联系,派人参加银行授信、调查、风险防控、营销等业务培训,还计划组织业务骨干到行业中标杆性公司参观学习。
2、抓好“传、帮、带”,实践提升能力。为了使年轻员工尽快熟悉和胜任担保业务岗位,主要是抓好业务骨干对新手的“传、帮、带”。更多地安排年轻员工多参与担保项目实地考察,通过实践来了解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在经营中将会存在哪些问题,考察中重点注意哪些方面。并参与担保贷款客户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反担保措施的研究设定和落实,公司与金融机构之间业务手续的办理,保后跟踪调查等全部业务环节。学中干、干中学,使其尽快成长成为公司业务中坚。
史料搭桥 能力提升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36-02
当前,史料教学已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201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注重史料教学,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除要完成传授历史知识和进行思想教育这两大任务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史料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史料教学能够为学生的历史思维活动提供具体的思维材料,为学生搭建一个阅读、思考、理解、探究、合作的平台。对史料的解读、思考、分析和比较,能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起因、历史现象和历史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学会将史料和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解决问题。大量详实、生动、直观、形象的历史资料不但可以使学生克服死记硬背的记忆缺点,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述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等。因此,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有史料教学的意识,掌握史料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那么,初中历史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开展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呢?在此,笔者介绍一些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
一、遵循选择史料的五个原则
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史料,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在史料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以下五个选择史料的原则:第一,严谨性原则。筛选和运用史料应力求谨慎、真实。文字类的史料应尽可能出自于原典,要注意史料本身的典型性,并顾及上下文及全文的整体。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第一要义,如果学生依据有问题的史料、有缺陷的史料、非典型的材料进行分析,就会以偏概全,无法做到“论从史出”。第二,目的性原则。史料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史料的选择应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和解决疑点。第三,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动有趣的史料,如用故事、漫画等形式表现的史料,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第四,多样性原则。在历史课堂上最常用的史料主要有三大类:文字史料、图片史料、音频史料。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种类的史料。第五,适度性原则。史料的数量、长短要合理。文字史料要短小精悍,较长的文字史料最好加上配音;图片史料一次性不宜超过4幅;视频史料不宜超过3段,时长应控制在3分钟以内。
二、加强对学生运用史料的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运用史料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应教会学生会读、读懂、读透史料。这是史料教学的基础。在初中阶段,学生接触得比较多的是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和表格材料等。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读透、读懂史料,要明确告知学生:一次读不懂的,就反复多读几遍,并在读的过程中抓住史料的关键词和中心句,明确其与课本中的哪些历史事件有关。在学生读懂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以所学课本知识为依托,全面分析史料所包含的意思,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例如,教学人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材中出现了以下史料:“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江南”“国盛”等,再让学生从“地广野丰”“稔”等字词分析理解江南地区的物产丰富和丰收气象,从而得出“南朝时候,江南地区进一步得到开发,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江南地区已十分富饶”这一结论。
其次,教师应精心设计材料练习题。教师要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补充课内(外)史料组织练习和训练。通过练习和训练,使学生深入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使其思维具有灵活性和准确性。教师所设计的练习题要做到小、巧、新,要考虑到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既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也要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纵观近年来广西各地的中考题,涉及史料的主要包括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选择题可考查学生记忆知识、获取信息、理解、比较等能力,材料解析题则可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运用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例如,教学人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史料选择题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位唐朝官员的话:“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这反映唐代选拔人才实行了(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这道选择题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古代的“禅让制”“世袭制”等体制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
三、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
史料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形成的一定的历史素养。为此,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归纳、概括从史料中获得的认识,实现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升华,这其实也是历史教学的最终落脚点。
例如,教学人教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时,教师可以引用这样一段史料:109年(1840—194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复兴之路》解说词
根据上述史料,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设问,最后再把问题升华,让学生从史料中得到感悟、认识。具体问题设计如下:(1)“109年沧桑巨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在什么时候结束?哪些民族英雄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前赴后继”?(2)请你用史实说明材料中的“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3)从百年沧桑巨变中,我们能得到什么感悟?
总之,史料教学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应恰当选用史料,让学生通过史料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也顺应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发展趋势。
强化基础提升能力 篇7
强化组织保障夯实队伍基础
大连市安全监管局从2004年成立之初就列入政府工作部门。大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每年多次以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和全体会议的形式, 专题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重大问题, 推动全市各级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市安全监管局陆续配齐了人员, 扩充机构编制, 成立安全监察支队, 将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专业人员从卫生部门整建制划转到安全监管部门, 组建了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机构, 成立了市级应急管理机构, 组建了市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经过5年来的发展建设, 目前, 大连市安全监管局组建了内设机构12个、人员编制68人的安全监管队伍;组建了20余人的职业健康监管队伍;组建了由15名市局专业应急管理人员和大量的企事业单位专兼职人员, 社区自救互救组织和志愿者构成的10支、总人数达800余人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组建了由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专业人员、总数达80人的安全生产专家队伍。通过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业健康、应急救援、安全生产专家4支队伍建设, 形成了支撑大连安全生产工作创新发展的组织保障体系。
同时, 大连市安全监管局充分利用市安委会及其办公室的议事协调平台, 通过与有关区市县主要领导约谈、开展队伍建设专项督查和下发指导意见, 大力推动基层队伍建设和发展。
目前, 全市15个区市县安全监管局相继以政府工作部门, 或直属部门的形式独立设置, 组建了安全生产监察大队, 配备了从事职业健康和应急管理人员。以沙河口区为代表的区市县还通过整合社会资源, 组建安全督导队, 把安全监管的触角延伸到了社区。全市区市县安全监管监察人员编制达到了176人, 乡镇 (街道) 安全监管人员467人, 市县两级执法监察人员编制107个。目前, 大连市安全生产“三级监管体系”已经形成, 为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强化资金保障推进基础建设
从2005年起, 大连市开始设立每年1亿元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 5年来市县两级财政累计投入安全专项资金5.1亿元。一方面通过直接投入或补贴性投入, 对42个公共安全项目进行治理, 支持一大批企事业单位开展安全设施技术改造, 150个申请专项资金补贴的企业实际用于安全改造的投入达50多亿元, 政府安全专项资金的放大效应日益显现。另一方面, 累计投入6 300余万元, 购置了一批安全生产基础装备, 为全市三级安全监管机构配置了近80台执法车辆, 大大方便了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工作。2007和2008年两年时间, 大连市安全监管局从专项资金中投入170万元, 专门购置了职业健康监督检测设备、调查取证工具和监督执法车辆等。这些装备, 大大提升了大连市职业健康监督检测、技术服务和应急救援能力。2009年3月, 全国职业健康工作会议在大连召开, 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领导、职业健康司领导的鼓励、支持下, 大连市又开展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试点, 使大连在队伍建设先行一步的基础上, 职业健康监管能力又有了大幅度提升。2008年, 大连市安全监管局争取到市政府1 000余万元的投资, 完成了建筑面积8 282m2的办公大楼改造, 市级安全监管部门的办公条件大大改善, 投入了2 000余万元建设应急管理中心和网络信息平台, 购置了应急指挥车, 提高了应急装备水平。2009年8月, 全国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大连召开, 总结推广大连市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经验。
强化制度保障打造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完善监管监察制度。2007年出台了《大连市安全生产监察规定》, 首次明确了安监部门代表政府行使安全生产监察职能, 对政府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察行为做了规范, 首次明确了安全生产委托执法, 解决了委托乡镇街道和职业卫生监督机构开展执法监察活动的法律依据问题, 还制定下发了安全生产委托行政执法的具体实施办法, 对推进安全生产法制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二是建立完善了“三同时”制度。2007年出台了《大连市生产经营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管理规定》, 把依法履行建设项目“三同时”, 从少数高危行业扩展到所有行业领域, 建立了安全监管部门与发展改革、经济管理、外经贸等部门协调联动机制, 确保“三同时”落实到位, 使大连市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管理从更高层次上, 步入了规范化、系统化、法制化的轨道。
三是建立了安全综合决策机制。建立了大型活动安全评估和安全防控制度, 有力地保障了60周年大庆、夏季达沃斯会议、国际服装节和烟花爆竹迎春会等大型活动的安全有序进行。经过积极争取, 市政府打破惯例, 把安全监管部门正式列入全市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 在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布局中发挥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2006年依法关闭了主城区周边的30余家非煤矿山企业, 2007年全市23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全部退出生产领域, 2008年以后, 大连市集中规划建设了2个大型化工生产园区、1个大型危化物流园区, 一大批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重、安全保障能力低的中小型危化企业, 将陆续通过搬迁改造向化工园区集聚发展。
提升业务素质促进队伍发展
针对安监人员年龄偏高、专业人员比例较低的状况, 大连市安全监管局采取公开招聘、企业调入和基层挂职锻炼等3项举措, 广纳良才、优化结构。通过大连市海外学子创业周平台, 大连市安全监管局录用了2名国外留学归来的硕士研究生;积极争取市政府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的支持, 从大型化工生产企业、民爆企业、化工科研单位调入6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业人才;先后安排2名领导班子成员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 4名处级干部到大型国有企业挂职锻炼, 到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学习管理知识, 开阔视野, 提升领导安全发展的能力, 选派多名优秀青年干部, 到街道、乡镇锻炼, 丰富阅历, 增加基层工作经验。
针对机构成立时间短,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 大连市安全监管局以学习型机关建设为载体, 结合岗位需要,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 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监管业务知识和执法程序等专题业务知识的培训。大连市安全监管局开展公共管理培训, 有37人获得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课程 (MPA) 培训结业证书;加强干部培养, 5年来累计50人次参加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的各类培训;开展国际交流培训, 先后派出14人到新加坡进行为期2周的对口专业培训;突出抓好执法培训, 近3年来采取专业培训、以会代训等形式, 培训了500多名县、乡执法监察人员, 通过实地检查、以案说法, 以及互查、会诊、探讨问题等多种形式, 指导基层开展执法监察工作。
提升能力是关键 篇8
笔者认为,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各级政府、安监部门和企业对注册安全工程师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研究不够, 对其管理的政策措施没有落实到位。二是定位不明确。注册安全工程师定位为工程师, 应属工程技术类人员。而实际上, 企业的安全人员多为管理人员, 技术上不如设计、设备等专业技术人员, 现场安全知识不如基层管理人员。他们到底是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 有待进一步明确。三是机制不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安全监管部门对未按照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的企业, 也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四是企业安全工作人员待遇不够高, 人心浮动, 即使通过注册安全工程师也很难被社会认可。
笔者认为, 解决以上问题应从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是严把考试关。2004-2009年, 全国共有47万人参加考试, 12.8万人取得了执业资格证书, 通过率为27.23%, 有的年份甚至超过了40%, 这个比例已远高于注册会计师等的通过率。因此, 应严把考试关, 增加考试难度, 适当控制通过率, 树立行业威信, 使其能够获得与注册会计师、注册建造师、执业药师一样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二是学习为目的。在实际工作中, 注册安全工程师应该具备以下6种能力:一是说得通畅、清楚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是会写公文、评价报告的写作能力;三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业务能力。四是善协调、能创新的执行能力;五是真诚待人、乐于助人、舍得吃亏的团队亲和能力;六是坚持原则、慎交朋友的是非明辨能力。这些能力要靠“韧”劲才能获得, 而不是以一次考试决定胜任与否。
三是培养实用人才。当前注册安全工程师工作存在不适用的问题。要学习注册会计师、律师等行业的做法, 修订考试大纲, 完善题库建设, 特别是针对行业试行分专业考试办法, 增加考试的科学性和时效性。同时要出台激励保障制度, 真正能让企业重视, 使注册安全工程师有地位、有待遇、有干劲。
四是提高动手能力。当前部分通过考试的人员实践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 各级安监部门、企业和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应该采取多种措施, 让他们增加实践经验, 提高动手能力, 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成长, 真正适应这一角色。
提升能力能力 篇9
1、组织指挥能力, 主要是指基层消防指挥员组织指挥部队进行现代化条件下灭火作战能力, 它是基层干部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组织指挥能力不仅是一种指挥艺术, 也是一种特殊的战斗力, 组织指挥能力主要由以下四种能力构成:
2、观察思维能力, 是指基层消防指挥员通过对火场情况的观察, 侦查和其他各种手段获取情况并对这些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现代灭火作战紧张激烈, 火场情况错综复杂, 瞬息万变, 指挥员必须学会运用各种侦察手段和现代观测技术, 及时捕捉火场情况, 善于寻找征兆、察端倪、辨真伪, 并学会运动科学的思维方法, 得出正确的结论。
3、决断运筹能力, 是指火场指挥员运动先进的决策理论和运筹理论对灭火作战活动的各种因素加以综合权衡, 不失时机地确定整体优化的最佳方案的能力。现代灭火作战协同程度越来越高, 各参战单位之间, 消防车辆、装备器材之间的协同更加复杂。这就要求基层指挥员必须学会用先进的决策理论和运筹理论, 站在火场全局的高度, 对所有涉及作战的有形无形的条件和因素加以综合权衡。
二、基层指挥员要懂教育、会训练
基层干部, 是部队教育训练的领导者, 组织者和教育者, 只有做到素质好, 要求严, 方法得当, 才能训练出作风扎实、意志坚强、技术过硬, 能攻善守, 适应现代灭火作战需要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战斗集体。对基层干部提高教育训练能力的基本要求如下:
1、善于统筹规划, 就是能够根据教育训练大纲和上级的训练指示、计划, 科学地制定本单位的教育训练计划。从实际出发, 从灭火作战需要出发, 尊重训练规律, 在具体组织训练时, 合理地规定训练任务, 使各科目合理穿插搭配, 动静搭配, 充分利用各种训练器材, 场地、最大限度地调动官兵的积极性, 以取得最佳的教育训练效果。
2、教学能力强, 教学能力是搞好教育训练的中心环节, 是衡量基层干部教育训练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教学能力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目的明确, 能独立编写想定作业, 讲义, 教案及各种教学材料, 绘制各种教学图表, 能有效地组织指导骨干备课, 试教、示范、;会合理地设置各种训练场地, 演习场地;会制作和改革必要的训器材。二是能亲自任教, 做到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
3、善于组织, 训练组织做得好, 就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提高学习兴趣,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组织合理、科学, 一是要善于培养和使用典型;二是要根据不同的训练科目, 适应教学特点和规律;三是在训练中, 坚决贯彻“两”严的方针, 言传身教, 一丝不苟;四是会组织考核, 主要是能正确执行考核标准和制度, 会制定必要的科目验收标准及实施方案。
三、基层指挥员管理素质修养的基本途径
1、勤奋学习, 必须有获取知识的紧迫感。提高干部自身的素质, 关键是勤奋学习。知识就是力量, 没有丰富的知识, 就不可能抓好部队建设。
2、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实际效果。学习的目的是提高自身分析和解决基层管理教育问题的能力。因此, 学习知识必须立足与解决问题, 突出重点, 联系实际, 注重实效。
3、必须有刻苦的精神和虚心的态度。学习是一件极为艰苦的事情。特别是基层干部, 处在部队建设的第一线, 工作千头万绪, 要学到一些知识, 必须有刻苦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和虚心的态度, 广采博取, 丰富自己。
四、勇于实践
实践就是一切知识和才能的源泉。带兵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带兵的实践。必须勇于投身到行政管理的实践当中去, 通过是将的锻炼, 增长才干, 提高素质。
1、克服为难胆怯的心理, 刚从院校毕业的学员, 由于缺少实践经验, 到基层后, 面临着全新的环境, 往往感到心中无数。但是因此而不敢大胆实践, 就会出现由不敢到不会, 又由不会到不敢的恶性循环, 实际上, 越是不敢大胆工作, 问题就越多, 困难就越大。
2、经受得住挫折的考验, 基层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必然会遇到各种一项不到的情况, 实践中难免遇到挫折, 挫折是坏事, 也是好事。从某种意义上说, 挫折是“老师”他能教我们学会从顺境中学不到的东西, 他能磨砺我们的意志。
3、善于实践, 只有善于实践, 才能减少盲目性, 增强自信心, 提高实践的勇气。为此, 一要善于以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实践是丰富多彩的, 它总是不断地向人们提出新的问题, 而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 就必须要以正确的理论作指导。二要勤于观察和思考。实践不仅提出问题, 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只有在实践中勤于观察和思考, 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做出正确的判断。
五、善于总结
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但是实践到形成正确认识, 还需要一个中介环节, 这就是总结。没有实践产生不出正确的认识, 还需要饿中介环节, 这就是总结。没有实践产生不出正确的认识, 只有实践而不总结, 认识也只能停留自感性阶段仍然摆脱不了盲目性, 因此要提高管理素质, 不但要勇于实践, 而且要善于总结。
1、对自己所做的工作要经常惠顾和思考
对自己的工作, 要经常反思, 通过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分析和思考, 使零碎的, 肤浅的, 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以提高自觉性, 减少盲目性。
2、既要重视成功的经验又要重视失败的教训
人们在实践中, 既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失败的教训, 特别是刚刚任职的学员干部, 由于缺乏实践经验, 工作中更是不乏失败的较细腻。实际上, 总结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 对于掌握规律很重要, 因为, 只有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比较, 人们的认识才能深化, 一个正确的认识, 总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出来的。
3、有严于解剖自己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必须客观地看待自己, 这就需要有严于剖析自己的精神, 有自知之名, 有自责之勇, 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既要卡到成绩, 又要看到缺点。只有这样, 才能发扬成绩, 克服缺点, 不断获得新的进步。
摘要:指挥员, 是基层行政管理工作的领导者, 组织者和实施者。我认为在基层中队, 指挥员就是平时抓队伍管理, 完成中队日常各项管理工作;战时, 带领中队完成抢险救援任务。其管理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我们现在的队伍当中许多干部不是指挥员, 我们的培养目的不明确, 没有明确如何培养。下面笔者结合近些年来在基层的工作经验, 总结以下几点。
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篇10
一、自学能力
1. 课前利用导学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让学生自己完成导学案, 导学案主要包括三维目标、夯实基础、思考讨论、能力提高、学况反思等。
设计三维目标, 让学生在自学的时候, 做到有的放矢。三维目标让学生对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避免了学生学习时的无目的性。夯实基础让学生掌握一般知识、理解概念、应用原理, 但不是简单地把教案改写成填空讲义, 其中涉及诸多思考讨论,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2. 课堂上设置有效提问让学生主动思考。
复杂的问题和难于思考的问题可以设计成递进式系列问题, 让学生的思维逐渐地接近于事实真相。例如, 在“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一节学习中, 我们不能设置如何来制备单克隆抗体这样的问题, 学生一般不会思考这样的书本上既有的难以理解的问题。我们可以将其分解成三个递进的问题:仅用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吗?我们所学的哪种细胞是可以无限增殖的?有什么方法能使B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和肿瘤细胞无限增殖能力同时具备呢?这样既打破了课本的顺序, 又不是简单的学案问题解答,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创新能力
在生物教学活动中, 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笔者采取的措施有:一是设置一题多解的题目,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或者是相同知识点的变式训练, 变化方式考查同一知识点。锻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鼓励学生在生物实验中大胆改进实验, 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步骤的改进等。对改进失败的, 不要责备, 而要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 达到在失败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强能力。对改进成功的, 要给予表扬, 以增强他们创新的勇气和信心。三是让学生对教材中既有的知识进行创新, 寻求新的解决途径。
三、动手操作能力
1.课堂内实验动手能力。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让很多的教师把本来应该让学生来完成的实验, 变成了多媒体上的演示实验, 学生没有动手去做, 只是看了一下视频过程, 印象自然不会深刻。一定要通过实际动手实验来提高动手能力。教师要注意, 动手操作前, 让学生明白所要操作的对象或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步骤, 并指明注意事项;指导学生从具体操作中分析、比较、概括出结论, 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并参与讨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和得出结论作精要的评价。
2.课堂外的小制作。
重视教材上给定的动手设计, 可以让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比如, 细胞膜结构模型的制作既让学生锻炼了动手能力, 同时又让学生加深了对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认识。DNA双螺旋模型的制作虽然浪费了时间, 但是我们可以在DNA的结构特点的讲授节省更多的时间, 同时学生会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理性的知识感性化。人类遗传病的调查, 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去调查研究, 如何书写实验报告。生态瓶的制作, 让学生意识到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都会影响生态平衡, 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点拨”方法 “提升”能力 篇11
关键词:转变理念 点拨方法 提升能力 高效课堂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210
新课改背景下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当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拓展总结”为基本模式,学生应该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把学习法这把“金钥匙”教给学生,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张掖市青西中学根据学情和校情, 提炼出了包含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三个转变,即“师本”向“生本”,“教本”向“学本”,“课堂”向“学堂”的转变;教学流程的三个模块,即课前预习模块,课堂展示模块,课后反馈模块;课堂教学五环节:“预习反馈,明确目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师生互动,拓展延伸;达标测评,巩固提高”为主要内容的“3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现结合英语学科对其中“五环节”的基本内涵与要求解读如下。
一、预习反馈,明确目标
好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预习不仅仅是一项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还是一个学生在课前独立自主学习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养成过程。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既要做到让学生明确预习内容,使预习过程做到有的放失,还有注重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寻找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如让学生预习单词,应要求学生听录音、正音、划音节及回忆学过的相关单词或词根,并从中掌握单词记忆的规律和方法。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都非常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但却忽视了在预习阶段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实事上在预习阶段,教师的有效指导,更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在预习阶段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可以让学生在一种独立的学习环境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使其受益终身。
当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预习学习后,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与方法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以便根据教学内容与课前的预设,重新调整与制定新的更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的过程与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与指向性。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使无形的“情”和有形的“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例如,Go for it 7B 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谈论的主题是描述动物。从Do you like animals? Do you have a pet? 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best? 导入,因为是喜欢的话题,学生积极参与,很自然地说出“I like pandas. Because theyre very cute.”。通过创设情境,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因势利导,将“开放性” 的自主探究引向 “规范性”的语言表述。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每一个探究问题的呈现都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本着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参与的宗旨,为教学内容服务,为教学重难点做铺垫。
三、展示交流,点拨提升
学生对自我探究的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能有效满足学生自我表现实现的心理。指导学生有效参与多样化、人文化的展示是这一模式的核心和灵魂。以下三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享受学习的快乐:1.课堂展示俩俩对话,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分角色表演,教师对学生口语的流畅度、人物情感的真实性、表情、语气及肢体语言的运用进行点拨,都将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对造句、表格任务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关键词造句 、编写简短对话或小短文,提高学困生的理解能力,完善中等生的运用能力,拓展优等生的综合表达能力。3.课后展示仿写或话题作文,将课堂中完成的仿写或话题作文,选出书写工整美观、表达流畅和内容丰富有趣的,粘贴在学习园地或英语角中,能有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情感和“心理优势”。
四、师生互动,拓展延伸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带有问题的结果。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点拨方法、策略,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相互启发中拓展提高。如在课文教学中,通过构建双基培养、知识拓展和社会实践三种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学会勾划重点词汇、短语、和一些语法结构复杂的句子,进行初步的语言输入。如Go for it 7B Unit5 2b 学生通过默读课文,轻松完成了 Check the best title for the website article —— Lets Save the Elephants,还划出了a symbol of, one of...,get lost, in great danger, cut down, This help them to live等重点短语和句子。借此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面临的问题、遇到的困难。
2.指导学生听课文录音,把握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和停顿,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文章主旨,加强语言输入量。如通过朗读学生能正确理解 “We must save the trees and not buy things made of ivory.”中 made of ivory作定语的语法作用。
3. 指导学生找出文章的话题中心、写作意图、作者观点等,完成2c Read the article again and complete the mind map.线性图填空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完成后的线性图,拓展延伸到复述课文,进入语言输出阶段。
4.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探究一些现实问题,学会撰写报告。此文介绍了大象因人类为获取象牙而濒临灭绝,呼吁人们保护森林,拒绝购买象牙制品。课堂中引导学生就此话题展开讨论,要求学生以“How to save the animals” 为题,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的做法和观点,达到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语言的综合运用”。
五、达标测评, 巩固提高
在练习巩固环节,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使知识更有条理、记忆方法更简单,有效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练习设计要遵循:1.紧紧围绕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线,以夯实基本技能为主旨。2.从题型到题量都要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基础和能力,由易到难,梯形呈现,体现坡度,分层要求。3. 将基础知识和中考考点相结合,即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巩固,还要拓展提升灵活运用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在每一个环节都重视并加强学法的指导,是深化新课改的突破点。教师必须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探索“教”法。教学的真正意义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充分说明了方法的重要性。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能更有效地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更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立项课题《“和谐高效335”课堂教学模式下英语不同课型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4]GHB1555)研究成果。
扎实训练提升能力 篇12
一、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学习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 提升“听、说、读、写”能力。而提高人文修养只是一种渗透, 一种融合, 是其他人文学科共有的特性, 诸如情感、态度、手段、媒体、方法、策略都属于过程而已。
学习话语, 包括学习形式 (怎么说) 和内容 (说什么) 两个方面。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该是话语形式, 即“怎么说”, 而非“说什么”。一定的话语内容生成于一定的话语形式, 一定的话语形式实现一定的话语内容, 即“说什么”自然生成于“怎么说”中。语文教学要始终着眼于语言文字怎样把人的情、意在作品中体现出来。语文教学内容如果守住了话语形式这一门槛, 教的即使是政治性论文, 也不会上成政治课;跨越了这一门槛, 即使教的是诗歌、小说、散文, 也会上成政治课或别的什么课。语文课改只有循着话语形式这条路, 才能真正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
只有把“语言文字训练”这条根培植在我们的课堂中, 我们的教学才不会迷失方向, 才能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语言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杨再隋教授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 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 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 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请看刘亚雄老师执教《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片段。
师:我们来看“披挂象鞍”这部分课文。请同学们浏览5~9自然段, 找出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的深厚感情的句子, 画下来, 读一读, 体会它的想法。
师:画好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先读句子, 再说体会。
生: (读) 没想到, 嘎羧见了, 一下子安静下来, 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 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 眼睛里泪光闪闪, 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你觉得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最能表达嘎羧对象鞍的深厚感情, 请把它圈下来。 (学生先后抓住“泪光闪闪”、“久别重逢”、“摩挲”等词语来谈体会。)
师:这位同学关注了嘎羧的动作 (师板书:动作) , 还有人关注它的神态吗? (师板书:神态)
生:我是从“呼呼”这个词感受到嘎羧对象鞍有种很亲切的感觉。
生:我从“呼呼”这个词感受到对象鞍的留恋。
生:我觉得应该有四个词: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因为象鞍上面有弹洞和斑斑血迹, 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
师:你能联系着后面的课文来理解, 非常好。那嘎羧看着象鞍上的弹洞和斑斑血迹, 闻着上面的血液和硝烟的气味, 它会想起什么? (学生描述想起的各种情景和画面。)
师:是的, 这头战象有它辉煌的过去, 有它出生入死的经历, 所以, 它看到象鞍, 会如此的激动。同学们, 你们看, 我们联系上下文 (板书:联系上下文) , 边读边想象 (板书:展开联想) , 就读懂了嘎羧的心, 体会到了它美丽的情感, 你们能读出嘎羧这激动的心情吗?请你们自己先练习练习。
该片段的教学简约高效。紧紧抓住“战象”的动作、神态, 引导学生“读懂了什么”的同时, 更关注学生“怎么读懂”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词句, 边读边想象等来感悟语言, 体会情感;在书上作批注等等。让语言学习在扎扎实实的实践中落实并深化。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语文课堂必然要植根于“品味语言、触摸文字”这一语言发展根基, 一些所谓的“课堂生机与活力”只能让语文和语文课堂虚化、窄化, 甚至异化。语言能力的培养必定要在听说读写方面下苦功, 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
三、语言能力在与精神同构共生中提升
语言的功能, 就是人们利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交流思想感情, 相互交际, 达到相互了解。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 而且具有人文性, 具体到语文教学中, 就要使语文教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统一起来。所以说, 语言是工具的, 也是人文的, 语文课的天职就是要发展学生精神和语言同构共生的能力, 这也是本色语文的精髓所在。
一位老师阐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饱经风霜”时, 先让学生回忆“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 再让学生想象“车夫饱经风霜的脸可能是什么样的”, 然后引导学生激动而投入地朗读“救助车夫”的这段话, 最后以“他真是饱经风霜啊!你看……”为总领句,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积累写一个小片段。
这样的教学, 让“饱经风霜”这个词不仅在学生心中有了形, 还有了神。从已有表象的激活, 到本质内涵的领悟, 再到动手练笔, “饱经风霜”这个词语在学生的心中有了持久的生命, 真正实现了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了。
“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是要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言语能力的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的本质均是精神和语言同构共生的能力。因此, 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是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能力的发展。培养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灵魂!”
参考文献
[1]王尚文.语文是什么 (J) .小学语文教师.2008 (.4) .6
[2]杨再隋.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 (J) .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6 (.1) .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Z)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