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精选12篇)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篇1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保障, 教师所在的课堂有效果, 有效率, 学生的学有效益, 这才是教学能力的重要作用, 它决定教师今后的发展, 也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作为新教师, 一直以来都希望自己在教师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好, 桃李满天下, 但是这样的结果并不是一时就能得来的, 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而且在教学能力上也要力争上游, 因为成功的课堂才能成就一名好的教师。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粗浅的谈论一下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1. 积累资源奠定理论基础
“活到老, 学到老”。作为教师更应该如此。随着科技的发展, 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拓宽, 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 首先, 不仅本专业的知识要精通, 其他学科的知识更该涉及并且要懂, 这样学习型的教师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其次, 要多问、多学、多听。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问题, 多积累教学经验, 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 并结合自己的课堂进行反思。多与其他老师交流, 多看优质课的视频, 这样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会有一个促进的作用。
2. 教师的教学语言以及课堂的“示范性”要严谨、规范
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 也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所以课堂用语的精练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也只有这样, 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才有提升的空间。当然, 教师的示范性对教学效果也起到关键作用。每一次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而言都是新的, 因此课堂上规范的书写可以让学生的逻辑思维更严谨。
3. 教学方法新颖、科学
学生的学习效果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的高低。因此课堂上的吸引力很重要, 那么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新, 有感染力, 从而带领学生顺其自然的走入知识的殿堂, 只有学生喜欢、爱学, 并且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更广的空间去思考、谈论、发言, 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好, 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很强的, 只要他们敢想, 教师敢于放手, 那么学生就会创造奇迹。所以, 成就教师的是学生, 是他们的努力和对知识的渴望才使得教师的路平坦而精彩。
下面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为例, 从中体会教师的教学能力与学生的发展之间的联系。
3.1 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
对于这一个文字命题, 必须按照一定的书写格式去完成, 即:已知, 求证, 证明并画图, 而这一严谨的规范过程学生容易忽略。
3.2 证明方法及其过程
这一研究过程既能说明教师的“教”, 也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下面具体说明:
3.2.1 构造邻补角, 平角以及同旁内角是证明定理的重要依据, 学生不易想到。
3.2.2 证明过程中, 平行线性质的应用即根据的填写位置不明确。
3.2.3由一个已知条件可以得到多个结论, 学生反而只写出一个结论, 当到最后发现还需要应用到其他结论时, 就会重复使用条件, 这样就比较繁琐, 不够精简。
3.2.4 学生对前后的因果关系把握不准, 不理解前一个结论是下一个结论的条件.
3.2.5 推理不严谨, 证明过程中会出现“想当然”的现象。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知道及时反思对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有促进作用。
4. 课堂教学后的反思, 从心开始, 进而提升自身
有反思行为的教师, 才会得到充分的认可以及进步的空间也比较大。当反思课堂中自己的教学后, 会及时改变;当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后, 也会根据学情的不同及时调整;当把反思当作一种习惯时, 自身就会发出亮丽的光芒, 因此, 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反思自己的得失,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本文中所举的教学实例, 我们可以想到, 学生平时书写过程中能体现学生有解题思路, 但是推理顺序混乱, 不能合理安排, 并且从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看, 学生在证明时都会出现一些问题, 而这些问题不及时解决, 对初二初三的几何部分的后续学习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5. 教材的深度挖掘对教学能力提升也是关键因素
教材既是教师教学的一种参考, 也是能力提升的理论材料。只有运用好教材, 深度挖掘, 分析, 钻研, 共同探究, 科学合理的设计一堂满意的课, 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好, 则教师就会有满足感, 而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在逐步提升, 可谓一举两得。
总结
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 我们要秉承敬业精神, , 扎实基本功, 勤于思考, 善于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努力提升自我课堂的教学能力。相信,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不难, 坚持就会得到。
参考文献
[1]温碧华, 姜建辉.浅论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J]科技教育创新, 2007, 11.
[2]张岚, 胡平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种设想[J]教学育人, 2006, 11.
[3]王延豪.浅析如何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J]读与写杂志, 2012, 12.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篇2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1
20xx年12月参加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专题网络培训学习,聆听了专家、学者和领导的专题讲座,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使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此次培训虽然时间很短,但通过几天的网络培训学习思想上得到了提升,知识水平得到了充实拓宽,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更新了我的教学理念,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学院教学的要求;促使我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较大副度提升,增强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我掌握教育科研的前沿理论与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积极主持课题,发表成果,参与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下面将我的培训学习心得与培训后回到岗位后的实践相结全,总结以下几方面:
一、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 树立现代教学理念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现代教学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而,高校教师应在传授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掌握所需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强调结果本身;在适度掌握知识数量和精确程度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学有所获,真正做到“授人以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只有确立了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并在教学中加以贯彻,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得到保证,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善于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好的课程准备还需要好的课堂发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提倡“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即要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以启发学生探索学习、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而,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对比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讲授、自学、讨论会、实习等多种教学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向题的能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沟通,注重教学效果
教学的目的在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课余活动等方面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拓宽师生交往渠道,做到与学生及时沟通。对学生应一视同仁,不以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建立起友好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这有利于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学生可以从教学中受益,而教师也可以从中认识自身的不足,做到教学相长,以便更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四、善于使用语言技巧。
教师要讲好一门课,除了要有高度的热情与责任感之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和一定的讲课技巧。平时在课堂上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以此来掌握学生的接受程度。此外,还可通过作业、答疑、小测验,甚至可以跟同学聊天等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疑惑,引入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的进度,总结如何用最贴切的语言讲述问题。教师讲课的语言应清楚流畅、精练朴实、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讲课的语调要抑扬顿挫、绘声绘色。对重点内容、应加重语气,力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语言平淡呆板,只能成为催眠曲,使学生昏昏欲睡。教师讲课的语速要适中,要始终与学生的思维协调合拍。
五、树立实施研究型教学理念,努力提升自身学术能力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因素,教师只有通过对本专业及有关学科的科研活动,才能加深对本专业本学科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获得最新、最先进的科学知识,由此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而教师知识结构的改善、学术水平的提高,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路开阔,也能站在新的高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更新,丰富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灵活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培养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强化教学学术观。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从事基础研究的学者,不仅能够密切跟踪所授学科的前沿,驾驭所授学科的内容,还要能积极研究探索教学规律,从教学实践中探究理论问题的相互联系,树立教学学术观,努力提升教学学术能力,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现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个人发展与学校规划共赢。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2
20xx年12月举行了“高校学生课堂能力与综合素养提升”专题网络授课学习,聆听了教授、学者和领导的专题讲演,他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常识内涵及高超的理论探讨,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使我每一天都能感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一次次的体会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匮乏。此次培训不仅时间很短,但借助几天的网络培训学习观念上受到了提高,知识水准给与了充实拓宽,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问题受到了缓解以及启发,对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了解;升级了我的教学模式,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大学课堂的要求;使得我的教学方式受到了较大副度提高,增强教学素质,提高教学水准;我掌握教育科研的前沿理论与技巧,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要切实主持课题,发表成果,参与相关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下面将我的培训学习经验与辅导后重返岗位后的实践相结全,总结以下几方面:
一、与时俱进的探求精神,树立现代教学模式
教学是大学的中心工作,现代教学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教师学习的技巧,培养教师学习素质,以适应社会演进的应该。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而,高校学生应在传授现有常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能否获得、掌握所需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培养教师应用常识的素养;教会学生看到问题、解决难题的方式,而不是指出结果原本;在适当掌握知识总量和准确程度的基础上,注重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努力借助自己的课堂教学使教师学有所获,真正做到“授人以渔”,成为教师学习的鼓励者。教师只有建立了先进的现代教育模式并在教学中加以落实,学生学习和变革能力的培养才能受到保证,从而为社会培育出合格的人才。
二、善于恰当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好的课程准备还必须好的课堂发挥,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推行“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即要加强学员自主学习的幅度,以启迪学生构建学习、创新学习,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对比式网络培训心得,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多种课堂方法,通过讲授、自学、讨论会、实习等多种教学方式,让每一个教师都积极参加到课堂的各个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参加意识,调动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构想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向题的能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沟通,注重教学效果
教学的目的在于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员的观念、学习、生活和课余活动等方面的状况,还可以借助举办课外活动,拓宽学生交往渠道,做到与学生迅速沟通。对学生应一视同仁,不以成绩的优劣来评判学生,建立起友好而互相认同的师生关系,这有促使我们教学工作的加强。通过迅速有效的沟通,学生可以从课堂中受益,而学生也可以从中了解自身的不足,做到教学相长,以便更有效地减少我们的教学水平。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3
“教学技能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是一种富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级技能,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化形式。“人们普遍认为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优美的语言,和谐的动作,高尚的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是我学习的一本关于课堂教学艺术书籍中的一段话。现在我简单的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刻的体会。
因学而教——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程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心弦;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渴望,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讲授:讲授是教师以语言为载体,向学生传输知识的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启迪学生心智,讲授必须运用语言,但这只是讲授的一个条件,关键是讲的内容在多大程度上能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相互作用。言语传授为教师讲授知识提供了充分的主动性。
课堂提问: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而这种交流互动是主要、最常用的行为方式就是师生之间的问答。提问技能是教师提出问题或诱导学生质疑发问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
由此,我联想到平时自己的教学。同样是在练习的训练中,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就太显单调,“好”、“不错”等简单、随意的话语经常出现,现在想来,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的确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书中还讲到评价的语言要生动巧妙,富有幽默。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一个个有丰富情感和个性的学生,教师的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便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要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用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就能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空间。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4
“中国教育在山东,山东教育在xx”早就听说山东xx的教育理念先进,教学质量高,这次终于有幸跟随教育局的相关领导一起赴xx培训。现将本次培训心得总结如下:
一、润物细无声
本次培训共参观了五所学校,每所学校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这些校园环境幽雅、文化气息浓厚。从校园各个区域的设计到走廊的布置都显得那么地精雕细琢。无不透出学校的构思巧妙、匠心独具。参观这些富有人文文化布置的精品校园,令人驻足,也令人留恋。相信学生在这样富有文化底蕴的校园中学习成长 ,定会受的迁移默化的影响。
二、不惟模式为高效
我们先后参观学习了xx二中的“271”教学模式和其他学校的“345”教学模式,这两个教学模式体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自主、探究和高效。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并不一定要遵循某种模式,只要是适合我们的学生、适合我们的课堂,只要是高效的就是最好的教学模式。
三、两车并驱,效果翻倍
纵观所观摩的课堂都用到了导学案和小组合作这两辆马车。如何使用好这两辆马车是课堂高效的关键。首先,导学案的编写要实用可行,要围绕目标,要体现自主探究和高效。其次,小组的建立要体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要注重小组成员特别是小组长的培训,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程研发为校园注入活力
xx中学的xx校长谈到让课程适应学生这一观点我非常赞同。只有发现了学生的需求、发现了学生的困惑、发现了学生的未来,才会培养出具有大家风范、具有人文底蕴、具有科学精神,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
五、主题学习为语文课堂另辟新径
大量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加之综合分析阅读必需在课内,因此语文主题学习将是最好的方式,通过让学生读透类文章把握类方法写会类文体。
总之,本次xx之行时间虽然短暂却使我获益匪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将学到的新理念运用到教学中。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5
现在我们的教学倡导“学本课堂”, 即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着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以此为根本展开教学活动。“学本课堂”主体是学生,核心是学习,标准是会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同时更要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求真”的精神。如《河流对土地的作用》一课中,探究的核心问题就两个。一个是“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另一个是“当河流形成时,什么地方的流速大,什么地方的流速小?什么地方会发生侵蚀,什么地方会发生沉积?”要弄清这两个问题,老师要是讲是讲不出来的,即使说出来,也是无效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亲历实验探究。所以郭老师在处理这个环节中,分这几个步骤教师指导——分工合作——讨论交流,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结果。
以学生学习为本的学本课堂,无疑是孩子们喜欢的,面对所学的知识,面对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纷纷表示出“我喜欢”,老师角色的转变,让老师从主讲身份,转变为倾听者,变为学生小组学习的合作指导伙伴。并且真正走下了讲台,来到了学生中间,课堂学习气氛轻松自在。
学本课堂,是指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课堂。在学本课堂中,没有纯粹的教师,教师身份将发生本质性变化,教师是大同学。教师和学生协同合作,共同围绕着核心问题开展自主性的探究学习,在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学习活动。
如《降水的降水量》一课中,老师对教材的处理、师生角色的转变体现了学本课堂的理念,使整个过程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有味道。
老师教学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制作雨量器。假如让你来设计一个测量雨量的工具,怎样设计比较简单、科学?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做出了要求。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选择一个上下一样粗细的透明杯子,在瓶上画刻度,雨下多少就可以量出来了。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挥了学生创造性和独特思维的个性。
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大家自主设计、表达、修改、完善。创造性地教,充分发挥了探究主体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使得这一环节成为亮点。真正的努力实现“以学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促学;还教于学,共同成长”的课堂变革目标。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是学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在一节科学课中,学生才是占主体地位的,倡导学本课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对于教师来说,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必须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敢讲想讲也能讲,在这种氛围里,我们的学生才能逐步走近科学走进科学,成为研究科学的“行家里手”。例如,李婷婷老师的课堂利用了谜语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认识地形图环节编成儿歌,而且出示在大屏幕上并运用相对应的颜色的文字,直观、形象、好记,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上强化学生的质疑,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及时给予评价,并适时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并且提出有价值的疑问,真正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孩子,真正让课堂属于学生。
学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努力实现“以学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促学;还教于学,共同成长”的课堂变革目标。
在师生关系方面,有别于教本课堂,师生关系不是上对下的长幼关系、授受关系,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人文和谐的发展关系。师生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合作,相互帮助,追求的是一种真学习。在教学关系方面,师生之间不是那种传授和告知关系,而是合作学习,共同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关系。师生共同创建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创建人文、自由、开放、多元、灿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实现真实、自由、自主的阳光学习。通过学本课堂学习,最终目的是让每位学习者生命得到精彩绽放。
在日常教学中落实“改变一点点,一点点的改变”的思想。如,改变备课方式、编写校本化作业本、开展有效辅导与训练活动等。 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地位和角色。要从“主演”变为“导演”,从“教学生”转向“教学生学”,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组织者、引导者。提高研究学生、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能力。从关注教学生到关注教学生学,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逐步走向民主,注重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学习、自主体验、和谐的环境。
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愿望的动力源泉。设疑、质疑、解疑,是让学生实现发展、达成目标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的主轴。在“学案导学”中,我们将学习目标转换为一个个具体生动的问题,适时地把学生置于“问题”的环境中,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生成悬念,以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围绕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学生争论问题时,对学生意见的正误,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而应以高度的耐心和警觉,随时捕捉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并使其“燃烧”起来。对讨论中的不同意见要给予保护,尤其是那些具有建设性,独出心裁与众不同的意见,要及时地给予评价和激励,要让“疑”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让“疑”成为“学案导学”的主轴。
总之,与以往的课堂相比,要强化学生的质疑,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及时给予评价,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删选,并适时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并且提出有价值的疑问,真正让课堂属于学生。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6
在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培训班开班仪式会上,刘局长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他的话意味深长,使我倍受启发。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第一,我们应该明确举办这样的培训,不但为了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努力提高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还为大家提供一个互相了解、集中学习的机会。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这样难得的集中学习的机会,珍惜教育局给了我们一个充电、交流、提升的机会,以促进我们不断加强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第二,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因为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法宝。我们之间虚心互相学习,向他人学习、借鉴、善于和敢于向与观点不一致的人学习,取长补短,为我所用。要以这次学习为新的起点,不断探索、持之以恒,把学到的文章知识“见于文章”,这不仅仅是达到学习目的的前一半,还要“施之事业”,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这是更重要的后一半。
第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既是势在必行,又是人心所向,更是众望所归。如何树立起自己的师德师风呢?其一,我们应该有敬业精神,有献身教育的事业心。其二,我们不能有攀比之风的思想,应该廉洁从教。其三,我们应该持有为人师表的态度,做到象爱自己一样爱学生。最后,工作作风要端正,持有职业使命感。
总之,通过这一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我们的老师不仅在教学技能上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进一步锤炼了师德师风,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7
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庆逢课程改革。因为它传递的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教育理念,为此,我迫切渴望能够对新课程进行系统学习,实践创新,转变观念。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山东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班(第二期)学习,培训资料主要有师德教育、现代教育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科研与课题研究、英语口语等模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育工作是一张无法突破的网,它需要反思!经过10天的培训学习,的确让我受益匪浅。
一、专家引领——教师成长道路上的必由之路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先人的指引,作教师的尤为如此。如果我们仅仅是凭自己的一腔热情,埋头苦干,势必会走很多弯路。能够说,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直接或间接地理解着专家的引领。在这10天的学习中,我有幸和多位专家应对面交流,开阔了思维,拓宽了视野。从韩延明院长的报告中,我明白了:一个大学生走上讲台,就像一块填满了水的海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像挤水,如果不长注水,那海绵迟早会干的;我更明白了:谁能把教学搞得生动趣味,谁就是一个善于教学的人!而教师的热情,正像一粒种子,一棵小草,只要充满活力,就必须能够成为一名好教师。从杜秀明教师那里,我明白了幸福的所在——它在成功的体验中,在收获的喜悦里,在和谐的环境中,在满足的感觉里。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满足的感觉,它在一个人的心里!我更明白了如何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四个字——享受教育!正如窦桂梅教师所说:每一位教师在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道路上,必须学会调整自我,摆脱工于心计的市井之气,找到属于自己的有专业尊严感的幸福,这样注定教师就走向了大气象。
二、与名师对话——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的指明灯
名师是我们的镜子。我们会从这面镜子中看到一位名师的成长足迹,正如佛所说:“我之所以成为佛,是因为我挨过了千刀万剐!“我们要经常用“名师”这面镜子来照照自我,我们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这面镜子的帮忙下改正自己的不足。我们教师每一天都好像蹲在一面镜子面前,无时无刻不在理解学生的监督。那么,我们又何惧多一面能够使我们更加优秀的“名师”这面镜子。
三、用心、努力——教师成长道路上的必备武器
“只要用心,只要努力,就会创造奇迹!”一向是我的一句励志名言。当我遇到挫折时,当我心境烦躁时,当我想放弃时,我就会用它来开导自己。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门槛,只要我们用心去努力,我们就会有收获!
一向羡慕别人在公开课上轻轻点击鼠标所出现的神奇教学画面,我对自己说必须要学会这门手艺。于是我一向在努力,最终能够作出一份自己的像样的ppt课件,并且受到授课教师王蕾教师的表扬。虽然仅仅是一个ppt课件,可是它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它预示着我的提高,我的成功!并且我坚信,经过不懈努力,不久的将来,我也能够做出我的第一份像样的flash课件!这就是用心+努力的力量!总之,参加这次培训学习是幸福的,收获更是丰富的。在此,十分感激我们县教研室李教师给了我这么好的一次学习机会。它使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更深入地指导反思自身教学,在反思中促进专业发展,在反思中获得新的见解,在教学工作中取得新的突破。经过学习,我更发现自我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还学习了很多新的方法,让自己有了一个提高自我业务水平的机会,从中我也明白了要注重学生的感受,关注学生的评价。
我会时刻鞭笞自己不断向前,我有信心也有决心继续在教育领域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让自己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让自己在英语教学这片天地中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8
11月11—20日为期十天的xxxx年xxxx省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初中生物学科)省级培训活动(第一期)在xxxx教育学院培训中心顺利落下帷幕。11日晚上,理科研修部主任xxxx教授、项目负责人xxxx副教授、班主任陈巧教授出席开班典礼并作了重要讲话。陈主任对远道而来的各地市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他希望参训学员“既来之,则安之”,能科学安排好培训期间的学习生活,并注意交通饮食等安全,同时迅速转变角色,积极参与培训活动,文明参训,遵守培训纪律。
本次培训虽然时间较短,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融课标解读和课程探讨等于一炉,既有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的探讨,又有初中生物热点、难点问题的扫描与分析,更有林潘教授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程灵教授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引导,令参训教师受益匪浅。省教院陈展虹教授特意为参训学员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主题的专题讲座,赢得了学员的阵阵掌声;xxxx教授、庄荣婉老师分别从生物课堂教学设计、领悟生物课程标准促进学生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指引,并与学员进行深度交流;陈巧教授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概况使学员开阔了视野;郭章、林良营老师分别对生物教学有效的思考、农村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研讨等重大热点问题扫描分析;陈榕老师、伯海英老师、王志强老师则重点围绕用教材还是教教材、怎样听课评课、生物课堂设问的有效策略等问题与学员进行交流,融理论和实用于一体。而四节同课异构观摩课同样精彩纷呈,异曲同工,展示了教者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娴熟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
总之,本次培训令我们耳目一新,获益匪浅,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成长之路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科学的指引。参加了这次培训,我感慨很多,以往积在心中的困惑一扫而光,从现在开始,我要更坚定自己当初的追求,做一名优秀的生物教师!虽然前面的路还很长,但我相信,有了名师的指引,在个人的努力下,目标的实现为期不远。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9
首先,我要感谢教育局领导的重视,为我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其次,我要感谢凯里学院为我们请了当地那么多的专家和名师,他们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令人感动和敬佩,最后我要感谢学校给我这样一个学习深造的机会,让我接受了系统而丰富的知识。
这次培训活动,让我得以与众多数学专家面对面地座谈,了解他们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学习他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我感受了名师的风采,聆听了精彩的讲座,深入凯里五中观摩了部分优秀教师数学课,也更新了教学观念,在这里,我的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近一个月的学习,一次次给我以心灵的震撼和启迪,让我不停的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学生涯。下面简单谈谈我这二十几天的学习心得与体会。
一、聆听专家报告,感悟名师风采
这二十几天我既聆听了理论导师的精彩讲座又体会到了名师的成长过程,数学科学学院罗永超教授《数学新课程理念与创新》,市教研室教研员时玲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杨光文老师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等从理论上让我对新课程课堂教学具有了新的认识,凯里五中推广的贵师大吕传汉教授创立的“创设问题情景”教学课改模式效果明显。数学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中心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是指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数学问题情景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沟通现实生活与学习的桥梁。创设问题情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内在的规律性,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自如。而一线名师丁光琴,韦黔湘等多位老师的成长经历,验证了“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这句话,韦老师把进校成绩才3分的一名学生提高到中考成绩87分,真不愧为一位名师。雷燕老师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许荣老师的课题活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等让我深受启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有不断的进取钻研精神,要不断的进行学习不断地充实学科知识。同时要善于积累和总结,完成一个心理与知识的积淀,丰富自身的内在修养。更重要的是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能忽视学生的长期发展。
二、教师专业成长与职业道德修养
梁焰教授从我是怎样成为教师的?回想一下你入职之出对教师的设想;我遇到的困难是什么?我的未来在何方?这样四个方面展开精辟的讲解与讨论,帮助我们分析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以及教师的职业倦台和自我调节方式。学员间相互交流探讨,抒发各自的观点,彼此取长补短,反思自己的不足。在很多问题上产生共鸣,特别是在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尊重、信任、理解、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打破教师主导课堂的惯例,创造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模式,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等等,大家意见一致,教师的爱体现在于教育上,对学生的尊重,期望,理解与宽容,即是一种情感。”教师不但要对学生有爱,而且要公正对学生,做到一视同仁,体谅宽容,提供机会,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总之做为一名人民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总结经验,对教学多做反思,坚持每学期写一次有效教学的小结,提高自己的专业成长与职业道德修养。
三、更新观念,勇于探索,善于反思,不断进步
课改虽然十年了,但是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虽然已经基本确定了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运用——总结反思;但是怎样去创设情境,如何让数学活动不脱离教学实际,怎样让学生既喜欢数学课又喜欢数学这些将是我今后教学备课的重心,同时备学生也是必不可少的,专注每一个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纪律和制度约束范围内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下半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想先从作业布置开始改进,设计分层作业,力争做到作业不在多而在精,通过“精”来杜绝作业抄袭现象,提高作业效率。同时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而不局限于单一解答方法的教学,努力为学生创造出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反思是一个教师成长的发动机,反思自己的不足,让我获得前进的动力,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主动学习,主动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我对教学有了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反思课堂教学,反思学生发展的层次性和个体差异是克服课堂无效和低效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的一剂良药。我想如能真正做到这样几个反思,我也会取得很大进步,很快成长起来的,这将是我一个追求。
总之,这次培训受益匪浅,通过老师们的“点化”和“引领”,使本人豁然开朗,同时也为我本人准备成功“添了砖加了瓦”。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10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一些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高效课堂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高效课堂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三、高效课堂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自高效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以后,深深体会到:
1、快乐是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有兴趣学习,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试想一堂让学生索然寡味的课堂,一门让学生毫无期待的学科,怎么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求呢?
2、人文是内涵:数学课和其他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具备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应该通过数学课堂让学生学习数学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数学知识,更要通过数学的学习来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
3、高效是方法:只有高效、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脱离高效,一切教学都是徒劳的,一切口号都是苍白的。所以,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语文教师永远放在首位的指导方针,永远坚定不移的教学宗旨。
反思自己过去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预习流于形式目标不明确。学生课上除了听讲还是听讲,课下除了做作业还是做作业。学生课堂上精力流失率较高,题海战术学生成了做题机器,教书和与育人冲突,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冲突,素质教育与及格率冲突遇到了很多困惑,课堂怎样才能高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与会学,学会与会学是数学课的基本要求。所以我觉得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灵魂.。课堂教学的每个行为都应以学生学会什么为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感知、理解、运用、深化,指导学生围绕学习重点,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相互交换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教师安排一系列教学事项,提供学习目标,引起注意和兴趣,呈现各种刺激、各种音频、视频,激励回忆,讨论总结、练习作业、反馈信息、迁移应用、实验操作等,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协调,在长期的自我实践和锻炼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应用,如此长期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会逐步掌握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最终由学会变成会学。并且我还觉得在数学课堂上要处理好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要做到适时调控,师生共同研究、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学生的能力是在自我活动和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高明的教师也无法代替。为此,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维,给以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阅读、查资料、动脑思考、动手操作、集体讨论、自我展示、及时反馈信息、及时调控,使师生、生生合作和谐、默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其次,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是数学课堂高效的切入点。人才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把学生当作知识的仓库,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地去开发知识的宝库,自我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设计过程,构建一个优良的、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动起来,创造一个愉快的、欢悦的气氛,提供一切可能诱发兴趣的条件,使学生提高兴奋度,增强求知欲,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验研究、竞赛、提问、讨论、交流谈话、音乐动画、网上查寻、问题答辩等,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感,从而兴趣盎然的学,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其次,要不时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尝到学习甜头,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逐步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一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设置一个个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我实验探讨,生生相互讨论交流,分析形成结论,学生学习兴趣浓,自主空间大,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广开思路,大胆创新,把学习的压力变为动力,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成了自我锻炼,互助研究的过程。
总之,高效课堂中师生和谐对话,一堂课结束,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数学意识、留下数学思想、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11
过对课堂教学技能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对新时期的课堂教学在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新时期的课堂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要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思想,认真学习《新课标》和《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刚要》。积极实施新课程理念,做教改的带头人。
一、加强课题研究,结合地方实际确立适合本地本校的可行性研究课题。
搞课题研究不能蛮目跟风,也不能走过墙搞形式主义。而要结合本地学校的实际情况搞好校本研究。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追求有效的课堂,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把准课堂目标。课堂目标要结合年段目标、单元目标、版块目标整合落实,让课堂目标固守核心,坚持多元,要体验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
2、把握课堂重点。(以小语为例)如拼音教学应以认读字母、音节为重点;识字写字音形义统一以形为重点;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多法结合;口语交际以说为主;写作以写为主;综合实践要注重综合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的综合应用。
3、利用好教学资源。以教科书为核心资源,开发外面资源(如网络教学资源,生活资源等)
4、重视启发引导。用大问题导学;引疑导释,教师引导学生找到答案,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加强学法指导,顺学而导;精确讲授,适时点拨;教师要做好示范。
5、落实学生活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不但不要独占这个舞台,而且还要激发学生在这个舞台上主动地进行听说读写思算跑跳唱吹画操作等,要有足够的量让学生在这舞台上训练。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12
20xx年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由我市组织的河北省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我们聆听了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理事长邱学华教授那样高屋建瓴把握着新课程视野之下小学前沿学科教育教学理论,又学习了如王红梅校长、李学红、崔海江、桑晓宁、张翼、杜小虎、孔广文、杨小刚、王海霞等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他们的课和讲座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也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他们的报告更是使我回味无穷。下面我就参加的这一活动谈一点儿自己的粗浅体会和感受。
一、各位专家的课含“金”量高
在这次听课中我明显地感受到这些上课的老师都很善于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江苏省南京市东山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王红梅老师展示四年级的《生命桥》这一节课,王红梅老师的精彩之处在于课堂上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用经历去感悟知识形成享受课堂过程。上课前,王老师先给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调节教育——————听音乐呼吸气放松,让学生轻松地进入正课,然后有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小组———共同)学习课文。
二、专家的讲座让人回味无穷
学习了"邱学华尝试教学法"之后,深有感触。它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培养兴趣,二是狠抓自学和练习;三是体现三个看(一看参与面,二看练习面,三看开口面);四是作到四个当堂(当堂练习,当堂校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五是五个一定要(一定要用课本,一定要学生讨论,一定要学生提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二分之一的时间做练习,一定要达标);六是实施六段式结构。特别是培养一个兴趣使我感受最深: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引导小学生喜欢数学。这是“邱学华教学法”的基本思想。他认为,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才是内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所以如果学生不愿学,教师教的再好,作用是不大的,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学好。教师的最大本领,应该使学生喜欢学习,教师首先要把课上的生动活泼,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他认为,我们研究的教学方法改革,主要是研究如何引导小学生肯学,爱学,会学。他说:“如果全班学生都喜欢上你的课,你就成功了;如果学生都讨厌上课,甚至见你就头痛,你就失败了。”是啊,教师最大的失败,就是把学教地使学生讨厌学。
邱学华教授是教数学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东西在里面。教师先不讲,让学生先练,就是为了让学生先尝试一下。让学生先练,必然会遇到困难,这是好事,学生有问题问了,老师发现学生找到了学习上的不足,就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学生就会主动去学习课本,在课本中寻找线索;主动向别人请教;主动积极思考,直到解决问题。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地位。
通过聆听邱学华教育人生,使我深深感悟到:做为一名教师,要想获取成功,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一个人连自己的事业都不热爱,当然不会成功。其次,要有志气,对自己充满信心,立下远大的抱负,为国为人民干一番事业,要在自己面前不断树立新的目标,如果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天天混日子,就不可能有成功。再其次,要勤奋工作,远大的目标必须靠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才能接近,才能达到。
在课改的春风下,教师的观念得到了全新的转变。对于新的教育理念,我们接触很早。先练后讲,练在当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预习展示,反馈达标等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一定会很好的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争取更多的进步。
三、名师精神值得学习
1、学习精神
在这次讲座中,桑晓宁老师说:“名师是从磨练中走出来的。”这些名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学习。一要系统掌握教法要素。成熟的教法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二要强化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基本技能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努力熟悉上课技能,掌握听课、评课技能,研习反思技能。唯有通过自身有效的实践训练,才能轻车熟路,游刃有余。正是由于有厚实而广博的知识基础,他们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挥洒自如。
2、敬业精神
只有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的爱的教师,才会乐于献身教育事业,精心哺育一代新人。一个对所教学科充满爱的教师,就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就会富有感情地去教授每一堂课,从而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与理解教材。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才会对学生诲人不倦,润物无声,如甘霖洒向大地般让教育充满爱。同时,浑身洋溢着精、气、神的教师,会给人以精力充沛、心胸豁达、充满活力的感觉。在面对困难、挫折、失意时,教师应保持乐观开朗的态度,既可以激励自己,又可以给学生以榜样示范,像孔子那样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去从事教育。教师的活泼开朗的性格,又将会感染到我们的学生。
3、创新精神
个人功底深浅不一,教学风格各异,面对的学生不同,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人教,课堂效果也不会一样。不顾客观实际情况,只一味简单的模仿,甚至直接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即便画得再像,也仅仅是形似而已。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学习名师,关键在于走到名师课堂的背后,深入思考,于细微精到处体察揣摩其中的奥妙,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和优势,活学活用而不是全部拿来,学会扬弃,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积累经验,熟能生巧,走出一条新课改之路。这就算学到了名师课堂的“真经”,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通过这几次的集中学习,我感受很多,收获也很多,名师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大气自然的教学风格,广博的知识,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亲切大方的教态,灵活的教学机智,独到智慧的教学设计,富有艺术性的课堂和精彩的讲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将以这次名师观摩课为契机,努力向高水准看齐,对自己严格要求,从各方面找不足、找差距,一点一点地进步,一点一点地学习,多做笔记多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通过努力力争使自己的课堂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13
针对教师培训,对我来说,来得及时,我觉得受益匪浅,深受启迪。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对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和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都做出明确的定义,教师的成长历程和教师的职业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培训和再学习,从理论上提高教师的执业水平,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仅是教师自身的需求,而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这次培训中有任菊莲主任的“如何备课、听课、评课”等等。
培训不单单在理论上有依据、在实践中有实例,而且又能从实践中回到理论,找到焦点,指导实践,进行操作。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升华自己的理论水平,让人信服。对自己在今后工作中发现自己,完善自我有着深刻的意义。通过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努力学习,我感到收获很大,现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作为一名老师,让我激动和回味的莫过于任主任的现身说法、她从教育理论和教学管理生动的教学事例让我如临其境。使我深深地感到教学是一门伟大的学问,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就能融会贯通的,而是需要自己的认真钻研和日积月累而成的。而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然后变成一名名师,就是我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从这次的培训中,我学到了一些前辈们的先进经验,明白了一些道理,使我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的沉重份量,对我日后的教育工作又很大的意义。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诚的、无私的、广泛的、一视同仁的。尽管孩子情况不同,但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爱的教育下长大成才。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都应该是毫无保留的,无论是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是对顽皮、学习成绩不理想、需要心理疏导的学生,教师都要主动去亲近和关爱他们,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最信赖、最尊敬、最亲近的人。
首先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付出和感悟,在培训专家讲座中得到了印证。体现的就是那一份“爱”的教育。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让我更深刻领会了关爱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夸奖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我常常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以平等的心灵善待学生,用爱的情怀关注学生,这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比任何高明理论的说教都有效。把这种情怀融入平实的生活,把学生的进步当作自己的成功,用坦诚的相待诠释幸福的内涵。
作为教师,我体会到要终身学习,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竞争和压力,我们才可能从容面对,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同时还要学会以“诚”待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要靠自己用心经营的,和家长真诚地沟通,懂得顾及家长的感受,有责任心、公平心,这样家长就会慢慢地信任你,对待学生要公平、平等、不高高在上,要有威严、言出必行,做孩子的表率。还要学会“容”纳一切。比如学生的表现、成绩、来源等。我想这是作为教师应该做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成长于不同的环境,拥有不同的个性,这是要成为优秀教师必须知道的非常重要的基石,永远不要看到一个侧面就觉得了解一个人的全部,而对学生作出不客观的评价。我们应尽量多关心他们,从而达到进一步的了解,以实现了如指掌的境界。有的孩子在学习非常内向,在家里却活泼外向,老师就要不厌其烦的引导学生在学校也走向活泼开朗。同时我们也要充满爱心,要懂得原谅,要学会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古语道:“人之初,性本善”,即使他们犯了不可原谅的错误,我们也要从本质出发,相信他们是善良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
任主任的讲座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出发,把教学和教师的发展放在同一个平台,深刻地指出了教师一定要走专业化的道路,从教育理念到微观课堂的把握无处不体现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微观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让我感悟最深的就是课堂目标管理的落实。你在课堂上了解每一位学生在做什么?得到了什么?有什么差异?如何通过情景教学来缩小差异?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心理学研究表明,赞美犹如孩子的营养剂,孩子需要鼓励,犹如禾苗需要雨水。只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并且经常给予激励,便可使丧失信心的孩子恢复自信,表现不错的孩子更加积极上进。基于以上思考,我认为以发现并尊重学生的需要为激励的前提,以教师、学生、家长的激励性评价为关键。在评价的激励下,明晰目标并付之行动,并能最终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是核心,同时产生新的需求。体会是可以记录的,但心灵的感受可能是无法言语的,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会有认识上的提高。
教师的成长是有规律的,要健康的成长就要遵循这几个规律。职业理想是成功的要素,要把个人的奉献与自身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教育理念是成长的关键,我们要与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的知识水平是成长的基本要素,教育实施能力是成长的核心要素,环境是成长的外部要素。影响教师成长的主要因素有教师的工作态度,组织教育能力,和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关心集体,团结合作,相互理解,相互关心,尊重前辈,诚恳待人,信守诺言;同时还要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我必须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用一个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虽然我经验不够,但我有最大的耐心与热心,我有充足的信心,只要我肯努力,相信以后再大的困难我都能克服的,爱我的职业,爱我的学生,这是我最大的目标。
至此之后,我将努力地追寻前辈们的步伐,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好以后的路,尽快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相信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教育事业中做出成绩。
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新课程师资培训是“十一五”期间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结合本校实际,加快建立与课改相适应的校本培训管理运行机制,以提升学校教师的素质与发展水平为中心,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以理论学习为指导,课堂教学为阵地,组织教师开展了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确保专题培训的有序进行。
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都把这次培训当作提高教师水平、促进学校发展的大好契机,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培训,在校务会议上专题讨论新课程培训工作,校长多次在会议上提出要求,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召开了全体教师参加的培训工作会议,落实相关的培训事宜。制定了详细的校本培训计划。培训期间,校长带头参加,每次亲临培训课堂,指导培训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对教师的学习情况更为关注,从而带动了全体教师的参与热情,同时,还建立了出勤考核制度,把过程考核作为最终成绩的重要一环,确保本培训保质保量定时定量地完成。
二、内容充实,措施到位,保证了专题培训的扎实进行。
1、机制健全,全面落实
按照上级部门提出的“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提升课堂教学品位”的培训目标,同时根据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贴近教师实际的培训内容,做到培训与教师的教学工作实际,与教师工作实际与学生发展的“三个结合”。通过上课、说课、评课、小组交流等形式,保证教师参与讨论的机会和时间,切实提高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能力,并把培训成绩载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晋升、评优和考核的必备条件,对教师培训学习的出勤率、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与学校的考核直接挂钩,有了教师参与的制度保障。
2、措施到位,认真落实
每个学科组根据学校的培训方案制定了各学科培训计划,并有详尽的培训计划,每个教师都能认真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自己个性与特点的“自主研修计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能以实际行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使计划目标真正起到了导向作用。根据培训计划给每位教师配备一个专业档案袋,每学期一本学习笔记本,每学期培训后进课堂实践操作考核,不走形式,不搞虚假,一个一个脚步,认认真真走过程,踏踏实实做培训,要求教师每次学习作好笔记,自己安排自主学习内容,每月抽出一定时间进行反思,并适当作笔记,写案例反思,写教学论文。教师们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也更加认识到学习的紧迫感,抓住每一次学习机会,认真参训,不断反思、感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培训真正落到实处。
三、形式灵活,扎实有效,全面落实专题培训
1、本次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教师自训自练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培训由学校统一安排,分组进行。由学校组织,各教研组专门从实践等方面进行面授辅导。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课题研究,主题报告,邀请名师来校上示范课等形式,从而激发了教师的兴趣,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我们加强对培训的日常管理,一方面考核培训过程,我们十分注重对教研活动的培训效果进行过程管理,分为:课前设计交流,上(听)课、评课和反思等项目。要求前设计时必须上交一份教学设计、交流时必须参与对教案的修改,认真参加教研组的听课活动,并作适当的点评,从而提高培训效率,另一方面进行教学展示活动,我们组织了教研组课题研究优质课展示活动,进一步推进校本培训。
3、开展学科组培训
我们以教研活动引领教师培训,在教研活动的前设计研讨上课再设计再上课反思等“六环节”中加以落实的教研模式。
环节一:前设计。根据上课内容,教研组成员独立备课,并上交各自的教学设计。
环节二:研讨。教研组成员把自己的教学设想进行交流和研讨,共同研究创设的问题情境的方案,教师教学的策略和学生学习的方法等,并形成最佳方案,提供给执教的教师。
环节三:上课。一名教师上研究课,其他成员听课,听课者必须边听边记下点评,至少三处以上进行点评。
环节四:再设计。组员对上课情况进行集体备课,每位教师上交评课稿。研讨后形成新的教学设计,提供给第二次上课的教师。
环节五:再上课。一名教师与研究课其他成员听课,课后执教教师上交新的教学设计,组员上交课堂教学评分表。
环节六:反思。上课教师撰写并上交教学案例反思。
培训工作在校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得到了全体参训人员的大力支持,通过全体人员的努力,整个培训工作有序进行,使我校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新课程课堂教学进一步得到优化,充分体现了专题培训的效果。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14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无论是在体育理论知识还是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觉悟上,我都有了很大进步。在学习期间,我始终抱着认真的态度参加每一次的学习并积极思考和记录,仔细观摩了各位老师的精彩课堂,悉心聆听了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和点评,深入了解了当前先进体育课程的教学理念,明确和加强了教师职业修养和专业教师职业的发展方向,使我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和教师的任务的认识又得到了一次提高,从而更加坚定了我做好一名体育教师的信心和决心。以下是我对这次学习心得的几点总结:
首先,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我认识到体育课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失的途径。以后的上课要坚持以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心理和身体的全面发展。
其次,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更加明确教案的设计要包含五大要素: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加深了我对体育教案的理解,体育教案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照顾好每一个学生,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次通过这次学习明确了教学的四大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上、终身学习。明确了教师职业的发展方向,和教师专业的特殊性和实践性。明确了青年教师如何成为专家型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素质,为我以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班的培训,使我进一步加强了体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教师专业发展概念和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今后,我将更加积极和认真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知识,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争取为早日成为专家型教师而奋斗。
新课程如同一股春风,带着久违的清新吹进了课堂,新理论更是涤荡着我们的心怀。我带着就要去学习的念头进行了全员培训学习,认真观看了有关体育立标课教学的光盘,受益匪浅。
首先,专家老师对课程改革做了回顾,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进行了阐述。面对社会的发展,我们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必须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然后,对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的构建以及编写依据、体育教学方法与体育教学行为的区别、评价体系的变化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讲解。
其次,专家老师重点讲解了,当前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问题分析和当前体育教学方法带来的利与弊等。重点证讲解了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并结合教学实际,在新课改下的体育课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怎样评课等,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等内容。对我今后的学习有了更大的帮助。
再次,讲解了关于体育课的教学反思的写法,并要求教师们动手写一写,举例说明了课改的关键是什么,教师角色转变和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重点讲解了,怎样提高体育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在科研研究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如本质的东西,论文的抄袭性,要有自已的独立风格,个性,和实效性。
通过学习重新认识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深刻内涵,通过老师的举例,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组织,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在看、听、讨论中,使过去的体育课非常的单一,课堂上教师就是全权代表,教什么,学什么,学生没有主动权,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很被动的。
我们和老师一起学习和研讨,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我们体育教师的观念转变,把适应新的课程方法和理念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达到我们的追去的“让学生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
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虽然身体很累,但留给我的收获却是无穷的,头脑是充实。通过学习,我收获了很多平时很难了解到的经验和教学方法,通过学习让我更深的认识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体育课的乐趣,也对教好新教材充满信心。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为做一名优秀的体育老师而努力。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总结15
自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通过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我参加了校级干部远程专题培训。此次培训以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为主要内容,采用网络直播课堂、视频讲座、专题讨论、班级学员在线交流等多种形式。短短的近一个月的培训,我有幸聆听了十多位教育部门领导、教育专家和名校长的精彩报告,眼界大开,使我在学习中深受启发,培训让我用理论武装了头脑,提升了我的教育理论水平,加深了对教育法规、教育政策、教育方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理解。充分理解了校长应具备的理论素养和能力素质,也增强了自己干好本职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坚定了自己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和信心。本次培训内容丰富,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就从几个方面简单谈一下:
一、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实效性强,收获颇丰。
网上视频中有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主讲的全面贯彻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xx年)》;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力主讲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点分析;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主讲的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xx)》;关鸿羽教授的养成教育;学校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建设等等,他们精辟的论述,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都在教育引导着我,促使我反思,激励我奋力前行。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于是,使我懂得了作为一名校长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1.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在道德品质上做教师的榜样。从报告中和名校校长的身上,感受到的是那种崇高的人格魅力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作为校长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在思想品德、道德修养上做教师的楷模,时刻用苛求的眼光看待自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师生,做师生的知心人,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2.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在改革创新上做教师的引路人。没有改革就难以发展,缺乏创新发展就会滞后,通过培训,让我意识到需要自身提升能力素质,在改革创新上做教师的引路人。通过这次培训,我加深了这种理念,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思想,自觉地投身到学习中去,做一个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的专家型校长,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
二、创建市级品牌学校,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强化师德建设,为推进课程改革增添“原动力”
德乃师之魂。坚持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来抓。
1.抓学习,规范教师言行。
2.抓环境,统一教师思想。
学校从建设育人环境起步,从校园文化的打造入手,用校园文化调整教师的情绪,用精神文化统一教师的思想。
3.抓考核,强化师德管理。
学校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教职工的思想作风、工作态度能力、效果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估,同时通过家长、学生、领导评教监督教师师德形象。
(二)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即班主任队伍建设、新教师队伍建设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班主任队伍建设,实行班主任选聘制度,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建立班主任量化考核制度。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篇3
摘要:近年来,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在不少高校建立起来,对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南京大学实践,探讨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定位、理念、工作内容,提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应该致力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主动服务学校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推进教师教学从自在到自为的转变。
关键词:教师教学能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教学科研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已经成为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提出,要“引导高等学校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并重点建设一批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2012年,教育部启动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工作,遴选出了30家国家级示范中心。之后,许多高校建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或相类似的机构,并且这些中心都已经初步完成了建制化的任务,开始在高校教师教学工作中发挥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从历史视角来看,源于美国高等教育土壤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其出现与发展都明晰地印刻着美国大学在特定历史阶段对于外部需求和内部生长的思考与回应。追根溯源,密歇根大学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可谓是美国最早成立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其使命和作用是推动大学教学文化的传播和扩展,以抵抗科研文化对大学育人理想的侵蚀。紧随其后,大量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相继成立,而此时的美国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正面临高等教育质量下滑、人才培养质量堪忧、本科教育备受问责的诸多困惑和挑战。在此期间,诸如《回归大学之道》《失去灵魂的卓越》等极具影响力的高等教育专著相继出版,不断地在质疑、拷问着美国大学对本科教育根本价值和使命的坚守与否。1990年,时任卡内基基金会主席的欧内斯特·博耶出版了一份影响深远的卡内基报告——《学术的重思》。在书中,博耶对大学的学术类型重新进行了勾画,提出了包含发现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在内的新的学术活动范式。这份报告重新确立了教学的地位和价值,引导着美国各所大学重新思考大学的使命和教育的本质,并由此开启了一股席卷全美的“教学学术运动”,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在内的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纷纷开始重新审视教师教学学术的跟踪、评定和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为支持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学术发展的重要组织机构,自然得以在大学外部的拷问和内部的需求中生存和蓬勃发展。据有关资料,美国研究型大学中有3/4的院校设有教学中心,其中包括所有常春藤盟校。这些中心的建立和发展,使教学的理念和价值深入人心,使美国的研究型大学,特别是顶尖研究型大学,在追求一流科研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卓越教学的坚守。
截至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0%。在这样一个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如何解决入学人群数量和类型的快速增加与大学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对峙,如何构建知识创新和文化传承之间的平衡,需要有创新思路和应对举措。创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改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可以说是打造育人为本的大学文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和现实策略。本文试图以南京大学为例,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定位、理念、现有工作和已有经验等方面,与国内同行进行交流,以期集思广益、彼此借鉴,共同推动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工作不断前进,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一、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定位
建设好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需要明确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工作定位,辨析其与校内相关部门特别是教务处、教育研究机构的关系,实现彼此协调、错位发展。首先,教务处是大学的教学管理行政机构,主要负责教学运行、教学质量保障、教学研究与改革、学生学习等各方面的制度性和管理性事务,因而带有较为浓厚的行政色彩。相比之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更强调通过教学培训、教学咨询等工作来服务教师,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专业化、科学性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尽管也是大学所属的一个单位,但工作职能决定了其带有较少的行政性和强制性色彩,而更多体现出帮扶性和服务性的特点。
其次,一所大学内部也经常会设有如高等教育研究所、教育研究院等教育研究机构,但这些机构主要致力于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学科建设,培养教育学科方面人才等工作,理论性、研究性和学术性是其主要特色。相比之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更强调学术的转化和应用,更强调利用教育科学的研究成果为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发展服务,更强调解决所在大学真实情境中的教学困惑和问题。因此,扎根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之中,在理论和情境之间进行跨接,实现教学问题的解决和教师能力的提升,是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核心使命,也使其相比于教育研究机构,带有更多的实践扎根性和问题解决性的特点。
尽管上述描述体现出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与教务处、教育研究机构之间的差异,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又与教务处及教育科研部门存在着彼此相依、同生共进的紧密联系。借助于教务处的行政力量,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可以更加有力地推动有关教师发展的研究活动、培训活动和评价活动的开展,而与教育科研部门的合作,又可以获得更多的理论力量和前沿视角。由此可见,和而不同、错位发展,体现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彼此定位和角色,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资源统筹和协同发展。
二、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工作理念及工作内容
在明确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定位的基础上,南京大学于2011年正式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统筹安排教师教学发展工作,并于2012年入选“十二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
1.工作理念
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的指导理念是:以服务教师、服务教学为使命,以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为重点,以南京大学的本科教育改革为依托,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宗旨,通过“教师之家”建设和教师教学发展机制的完善,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和教学实际效果。
2.工作内容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包括教师培训、教学咨询、教学工作评估、教学能力提升研究、区域辐射等五方面内容。
一是开展教师培训。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的重点在于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思想、提高教学技能。为此,中心定期为教师提供各类教学培训活动,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了点面结合、梯度分明的多层次培训体系,如面向全校开展名师工作坊、教学技能工作坊、青年教师教学沙龙等活动;结合院系的具体需求,量身定制培训方案,开展学科教学专题培训。为了加速与国际一流高校的接轨,提升青年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水平,中心还实施了青年教师境外教学研修计划。该计划要求,所选派的教师要结合具体某门课程的建设任务,赴国外一流高校点对点听课、交流和学习,深层次领悟本学科、本课程最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切实实现人才培养的全球化、高标准的要求。
二是实施教学咨询服务。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教师教学改革注入了动力,但也使教师在现实教学活动中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和困惑。帮助教师解决这些个性化的具体教学问题,促使他们逐步构建体系化、情境化、有生命力的教学专业知识(teaching expertise),也是中心服务教师、提高质量的重要方面。具体来说,中心一方面为自愿上门的教师提供及时、深入的个性化教学咨询服务,由教育学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坐镇把脉。目前的咨询内容主要涉及教学策略与技巧、研究性教学、课程建设、教学设计、在线开放课程使用、学生心理等方面。另一方面,解决教学困惑还应关注那些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师,通过对他们的帮扶,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总体水平。为此,中心选派和组织校内的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学专家、教学督导组成的团队,对学生课堂测评分近年一直处于后5%的教师进行跟踪性帮扶,如查找教学问题、提供改进建议、优化具体教学策略、观察和评估改进效果等,以此来促进他们克服薄弱环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是组织教师教学工作评估。评估既是一种诊断手段,也是一种政策激励和引导方法。为此,中心主要在职称评聘和教学奖励两个方面开展相应的考核、评估工作。首先,中心拟定了《南京大学专任教师应聘高级职务岗位教学工作评估实施办法》,在职称评聘时组织实施教师教学工作评估。对申请教学科研岗的教师,必须获得“合格”以上等级才能进入应聘程序,而对获得“优秀”等级的教师,在职称评聘时可以获得优先考虑;对申请教学岗的教师,实行“公开课”评估,由教育部相关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对申请人的课程教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权重指标。其次,设置“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成果奖”,对那些教学质量高、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并取得成效的一线青年教师给予奖励和政策倾斜,引导他们继续投身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
四是通过教学研究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对自身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研究和改进。这一过程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行动研究的过程,即通过理论指导,设计自己的创新性教学介入方式,审视和评估教学效果,反思教学理论和自身的教学新模式,继而进一步改进教学,并开始新一轮的教学行动研究。教师正是在这样一个理论和实践深度连接的循环过程中,实现自身教学能力的扎根式、深层化的提升。为了贯彻这样的理念,中心设立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课题,由一线教师进行申报,在评审基础上进行立项,给予主持教师经费支持和相关资源(如专家指导、各种设备等)。通过这些研究活动,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得以提升。在此基础上,对于教学中有创新、实验效果好的教师,中心邀请他们推广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模式;而对于教育创新与教学实验中存在困惑、教学实践存在问题的老师,中心也会组织各种小型的研讨会和咨询会,帮助老师克服教学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动他们的教学改革实验走向成功。
除了上述扎根式的教学研究活动之外,中心还通过举办高层次教学研讨会,从教育科学的前沿视角来刺激和推进教学研究文化的传播。例如,中心连续主办了两届“东亚研究型大学的教与学”研讨会(2014年和2015年)以及“互联网+融合创新下的大学本科教学发展”研讨会,不但取得了辐射化影响,而且汲取了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拓展了广大教师的教研视野,提高了参与者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
五是发挥区域辐射作用。作为国家级示范中心,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理应在教师教学发展领域做出表率,发挥区域辐射作用。以此为目标,中心为江苏和全国其他高校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师资培训等方面提供了服务与帮助。此外,中心还牵头成立了江苏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会,该机构是江苏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校际合作组织。依托该平台,中心组织了多次面向江苏高校教师的教学专题培训。同时,中心日常开展的各类针对校内教师的培训、研讨活动均对校外教师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区域内高校共同体中教师群体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经验
经过几年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提炼出以下几点经验与大家分享。
1.主动服务学校教学改革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要紧扣学校的教学改革实践和需求,这样才能获得发展的动力。南京大学从2009年开始推行“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后,中心始终坚持围绕“三三制”教学改革的热点开展各项工作。例如,通识教育课程是“三三制”课程体系的重要建设内容,中心多次组织召开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研讨会,围绕通识教育的课程目标、目前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向等进行交流研讨。国际上兴起慕课教学改革浪潮后,南京大学也开始在学校层面推进慕课建设工作。为此,中心多次举办慕课培训会,组织多位教师制作慕课课程,目前已经有11门课程在Coursera上线,得到全球学习者的广泛欢迎。
近期,学校大力倡导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与教务处共同制定了“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开展了包括创新创业教师进企业系列活动、创新创业系列讲坛、创业教育沙龙等活动。只有服务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教师需要的内容,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才能获得各方的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
2.促进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必须适合学校的独特校情,紧扣本校教师的实际需求加以展开。南京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教师面临着教学科研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内在压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作需要突出研究型大学的特色,帮助教师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力图做到以科研支撑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实现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比翼双飞。据此,中心特别强调和鼓励教师采用研究性教学的方式来变革传统课堂,融自身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于一体,推进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的模式创新。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从整体上设计了“从教学到科研”“从科研到教学”两条培训路径,试图多视角、多脉络地展现研究性教学的理念、方法和实践经验。按照“从教学到科研”的路径,中心特地邀请了本校的国家级教学名师卢德馨教授开设名师工作坊,一方面向教师讲解科学的本质和核心要素,如科学精神、知识水平、科学素养、科学思维、洞察能力、科学道德、评价能力、批评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严谨作风等,另一方面传授教学活动中融入科研活动的经验、方法和体会,使教师获得实实在在、高效实用的教学方法,并通过自身的教学尝试,去体会教学相长、教研融合的价值和魅力,认识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研究型人才对自身的挑战和意义。按照“从科研到教学”的路径,中心有意识地邀请在科研上有突出成就的教师介绍如何将科研与教学融合的经验体会,如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李满春教授对于“教研相长”之道的解析,长江学者王欣然教授主持的以教学科研融合为主题的青年教师教学沙龙等,让大家深刻体会到科研的卓越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丰厚土壤,可以为研究性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积极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最终评判因素是学生的学习。包括阿斯汀、帕斯卡雷拉等在内的美国高等教育专家都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学生只有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各种有利的学习活动中,才能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才能实现本科教育质量的卓越。泰勒在其名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也强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learning-centered instruction)才是有效教学(effective instruction)的核心理念。
目前,学生的学习现状并不乐观。具体表现为,不少课程的学生到课率低,而且“抬头率”也低,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交流和互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分离,课堂教学并没有体现出以学习为中心的思想,没有真正做到有效教学。我们认为,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堂上或在课堂外是否参与了、是否投入了,才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真正标尺。按照建构主义基本思想,学生学习本质上就是基于自身知识经验的一种主动积极的建构过程。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建构,表征了高质量的课堂学习和教学状态。按照以学生学习为关注点的指导思想,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着力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和学习效果的提升。具体而言,一方面,中心大力提倡南京大学一直探索且颇有传统的研究性教学模式,鼓励教师通过名师讲座、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各种活动,理解和把握研究性教学的要旨和内核,并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实践与改进,着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发展综合的学术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中心特别关注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推动学生学习的研究,强调学生在自主地、积极地探索和理解知识的过程中,生成学习兴趣、强化师生互动、培养思维能力、实现高效学习。
4.实现教师教学从自在到自为的转变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是一个服务机构,其存在的价值并不在于外在的强制或规范,而在于内在的促进和引导。我们认为,教师发展的理想图景是,教师通过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引导、帮扶和支持,逐渐使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自在”发展至“自为”,从无意识的随意转变为有意识的设计。其实,面向人类灵魂和精神塑造的教师职业,从来都是一种有着复杂和高深内涵的专业活动,体现着艺术和科学的双重秉性。教师应当能够从简单、重复、机械、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式,转化为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情况去选择恰当、合理的教学方式,并始终心怀学生、关注学生。为了实现教师的这种“自为”之转变,除了前述的培训活动和咨询帮扶活动之外,相应的激励和评价举措也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措施。比如,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对那些已经在为有效教学、卓越教学而奋斗、努力的教师给予项目资助、奖励等,以鼓励他们继续探索、继续发展;在每个教师职称评定之前,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对教学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制。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各项工作有助于弘扬和鼓励“卓越教学文化”在校园中的确立和生成。
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征程中,一流的本科教育质量始终是南京大学追求的目标。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将继续秉持服务型机构的定位,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工作核心,服务教学,服务教师,努力成为教师认可、学校满意、区域受益的“教师之家”,为建设高素质的一流教师队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篇4
As a learning tool observation is often practiced in teachertraining.Being observers in the language learning classroom, trainees learn from the observation of classroom processes.Teacher observation is self-exploration——-seeing one’s own teaching differently.John F.Fanselow (1990) thinks that the observed teacher serves as a mirror and the observers can see themselves in the observed teacher and through his teaching.When they observe others, they can gain self-knowledge and self-insight of their own classroom behaviors, and generate their own alternatives based on what they see others do.Teacher observation is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he observation, consult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whole experience.As a result teachers can learn more about their own teaching and make improvement through the process of observing, reflecting and drawing conclusions.
Richard Slimbach (1997:18) points out that“observing others as they teach provides invaluable opportunities for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their own classroom practices.Reflecting upon what we see other teachers do in classroom settings sometimes helps us to become more aware of our classroom behaviors.”As John Fanselow (1990) puts it, “seeing you allows me to see myself differently and to explore variables we both use.”
2 Theory
Wajnryb (1992) in her book, Classroom Observation Tasks, offers practical material, underlying which there i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a number of guiding principles such as a model of teacher development, the nature of help, the importance of the classroom, the“trainability”of observation skills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task-based experience.The basic theoretical framework is a model of teacher development.This mode has some key features.The teacher is actively reflecting and discovering more about himself in teaching.Observation is“learning as the construction of personal meaning” (Wajnryb, 1992:9) .The teacher not only obtains new information or knowledge about teaching but thinks about the new ideas and reevaluates the old ones.Wajnryb (1992:10) argues that new information is absorbed“in a way that is creative, dynamic and personal and that will mean something different to each person receiving the information”.As all adult learning is voluntary, “teachers are the primary initiators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 (Wajnryb, 1992:10) .Besides, the goal teacher observation must aim towards“teacher autonomy”.
Wajnryb (1992) se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bserved teacher and observer as“collaborative and consultative”.The classroom is the main source of information from which observers will develop 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and teaching.The skills of observation can be learnt through a set of focused classroom tasks.She also believes that people learn most when they are actively involved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An observation requires the observer to collect data or information from the actual lesson.Because there is a lot to observe in the language learning classroom, such as teaching behavior and learning behavior, patterns of interaction,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concentration spans, etc., the observer uses an observation task as a guide.An observation task is a focused activity to work on while observing a lesson in progress.It limits the scope of what one is observing and allows one to focus on one or two particular aspects.It also provides a convenient means of collecting data.The observer can improve hi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encourage reflective teaching through this course of teacher observations.
3 Method
3.1 Data collection
Wajnryb (1992) believes that the procedure of observation consists of three phases:before the lesson, during the lesson and after the lesson.Before the lesson some preliminary activity is done.The observer chooses a particular task each time, and read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the guidance in Wajnryb’s book Classroom Observation Task.Then it’s time to make the arrangement of observations.The observer will decide on observed teachers and ask them for permission to enter the classrooms to conduct the observations.
During the lesson the observation task will require the observers to collect data.Fanselow (1990) suggests the first step in observation is to try to capture as many of the specific lessons as possible by taping with recorders or videos, by taking notes, and by drawing sketches or even taking photographs as lessons are observed.According to different topics of the task, the emphasis of noting and recording is put on different behaviors happening in the classroom.The observer should write down as many occurrences in the classrooms as possible in relation to the topics.There are such topics as a classroom ethnography, attending strategies of the learner, the language of question, giving instructions of teach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managing pair and group work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so on.
3.2 Data analysis
After the lesson is the time for discussio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Wajnryb, 1992:17) .Discussing what takes place in the class with the other group members can help the observer to get a clear note of the lesson.After the observations, he/she may consult the observed teachers, sharing the collected data with them and raising questions.The topics of observation can be discussed and different opinions can be exchanged about their teaching experience during the interaction.The consultation will give the observe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lessons.
Following the consultation is the writing of task reports.First, notes and records should be put in order, the data must be interpreted and then comes the narrative writing.In the process of observation the observer reflects on the observed teachers’teaching, using the observations as mirrors of his/her own teaching.Many strong points and weaknesses will be found, and teaching levels will be improved in the future.
4 Conclusion
Observation has many useful applica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Fanselow (1990) suggests that the aim of observation should be self-exploration—seeing one’s own teaching differently.Observers can gain insight into their own teaching by observing others, and they construct their own knowledge and engage in the kind of learning.Observation consists of topic choosing, data collecting, construction, and task report (interpretation of data and reflection on data) .
Through the teacher observation experience they have gained many useful things in some ways.Classroom Observation Tasks by Wajnyrb (1992) gives some knowledge of teaching skills as well as the guide of observation.The observation in the classroom helped see their own teaching from a fresh angle in the mirror of the observed teachers and explore reality.The reflection after the observations is of much help in assessing their own teaching.I think they will be improved in this experience.Fanselow (1990) concludes when observers collect and interpret data from observations and reconstruct their teaching, they are, of course, reinventing the wheel.
参考文献
[1]Fanselow J F.“Let’s see”:contrasting conversations about teaching[A].In Richards&Nunan.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C].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2]Gower R, Walters S.Teaching Practice Handbook[M].Heine mann, 1988.
[3]Richards J C.The teacher as self-observer:self-monitoring in teacher development[A].In Richards J C.The Language Teach ing Matrix[C].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tiy Press, 1994.
[4]Richards J C, Ho B, Giblin K.Learning how to teach in the RSA Cert[A].In Freeman D, Richards J C.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C].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5]Slimbach R.Observation Practicum Course Packet[M].Azusa, CA:Azusa Pacific University, 1997.
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日记 篇5
(一)
6月20日,阴,宁大我来了!
6月19日晚上准备好了本次学习培训的相关日用品,20日早上一早就迫不及待想早一点出发了,早上7点左右带女儿和她同学到外面用完早餐,顺便把她们送到学校,然后到加油站给车加满油,我就准备出发了,车开出之后不久就发现问题来了,导航发不出声音,这可有点难办了,开车时听导航发出的声音,按指令开就行了,不可能边开车边看画面,这个很危险,先自已弄了一会儿弄不好,又拿到一个导航专卖店鼓捣了半天,可还是弄不出声音,本来想不用导航,直接开过去算了,后来想想宁大第一次去,不熟悉,万一开错路,折腾不起,怎么办?想到徐老师有导航,就借来一用,有了导航底气很足,马上就上路了,算了算还算顺利,9点多一点出发,11点多一点到,不到两个小时,有车确实方便。实际上宁大是很好找的,不用导航也可以来的,但人往往有一种依赖思想,长此以往开车寻路的能力越来越弱。
到了宁大东校门,我打电话给培训负责老师,我到了,他们服务态度很好的,很快安排人给我办好了入住手续,我住在校外的蓝庭宾馆,尽管条件很简陋,但我认为还可以的,有电视,可上网,基本设施都有的,这样就行了,毕竟我们是来学习的,不是来享受的,下午完成相关报道手续后,培训学员简单集中了一下,培训项目的总负责人程老师讲了一些有关培训的安排和注意事项,强调了相关纪律,没想到的是我被安排为培训第三小组的组长,这也意味着责任多一点,听课学习要更加认真一点。本次培训学员还是比较多的,有40、48、90学时培训的,三种学时的培训学员集在一起,有100多人。萧山的学员我就看到了一个(益农初中的余老师),本来他也想和我有一个伴,可谁知他是48学时培训的,不和我们住在一起,时间也不一样,他们只有5天。除了他之外,没有认识的,不过也没有关系,大家都是老师,还是有共同话题,很快大家就能聊到一起。和我住在一起的是临平的一个老教师,人很不错的,心态很好,也能聊到一起。
第一天感觉还好,睡得也不错,食堂用餐也重温了一下大学生活。宁大进进出出的人很多的,学生也多,校内环境还不错的,就是校外小摊小贩太多,感觉有点乱。
(二)6月21日,阴,第一天上课!
本次培训的上课时间安排是比较宽松的,上午为8.30-11.30,下午为1.30-4.30,上午是宁海桃源中学的王伟老师(中学高级教师)主讲,他讲的主题是初中数学变式教学,主要是从几个方面结合他自已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如何对习题进行变式挖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做一道题(教师引导进行变式挖掘)来达到让学生熟悉一片题的目的,在保证一定的质量的情况下,以此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他的这一教育观和学生观我是非常认同的,因为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实在太重了,我们教师很有必要研究习题,给学生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有效指导,让学生脱离题海。
王老师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讲了如何对习题举一反三,进行变式设计,他认为重点在“反”,要从条件、结论、图形的位置、方法、思想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变化,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尽管我平时的教学中,也在搞一些变式研究,但我远远没有达到王老师的这种研究程度,一个教师能够把变式研究到一种极致,真的是有心人,了不起,值得我们学习,以后的教学中我真的需要好好研究。
下午上课的是特级教师王盛裕老师,王老师主讲的是初中数学解题中常用的策略,尽管是一道道习题的讲解,但王老师充满激情,结合自已的研究对多道习题作了精彩的分析讲解,我听了之后受益颇多。王老师不愧为特级教师(浙江省第一批评选的特级教师),尽管已50多了,但讲课充满激情,思维敏捷,一点也看不出他的实际年龄,在和他闲聊时,我还听他讲他现在还是任教两个班,奋站在教学第一线,这让我肃然起敬,我想他之所以能有这么好的教学状态,主要是源于他是一名研究型教师,没有一味地弄分数,只有研究才能永葆教学的激情和青春,我想,我以后也要脚踏实地的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只有研究与思考,才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
(三)6月22日,阴,第二天上课!
今天上午给我们上课的是大师级人物罗增儒教授(男,汉族,1945年1月生,广东省惠州市人,三级教授,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博士研究生导师。1962年从惠州一中考入中山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专业,毕业后在xx省耀县水泥厂当过矿山职工(10年)和子弟中学教师(8年),19xx年底调入xx师范大学数学系。曾先后担任xx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研究所所长、xx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xx省数学会常务理事、xx省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西安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数学教育学报》编委、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系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首批高级教练。1994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全国高师优秀教师奖,2011年入选“国培计划”首批国培专家),罗教授讲解的主题是如何进行解题分析,他重点讲解了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把握怎样解题的基本过程(怎样解题的的四步骤:理解题意、思路探求、书写表达、回顾反思);二是:懂得通过解题分析去学会解题(怎样学会解题的四步骤:简单模仿、变式练习、自发领悟、自觉分析)。
他的讲解不是纯理论的,是结合自已研究的习题案例,融合自已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来表达自已的观点,他的讲解接地气,有实践教学案例,没有空洞的理论,并且在讲解过程中有互动,很有可听性,我们有一种想参与的欲望,如首先让我们做一道习题:“一个自行车新轮胎,若安装在前轮则行驶5000千米后报废,若安装在后轮则行驶3000千米后报废,如果行驶一定路程后交换前、后轮胎,使一辆自行车的一对新轮胎同时报废,那么这辆车将能行驶多少千米?”(请用方程或算术等多种方法求解.然后想想如何让学生也会解)。
看看这个题也不难,但实际上我们很多教师也不会做(真的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让我们思考了一段时间之后,罗老师从不同角度对这个题的解法进行了分析,并且让我们提出自已的想法和观点,互相交流。他在讲解这个题时,并不是简单地给我们结果,而是在我们遇到解题障碍时,偱偱善诱,把这个题目转化为以下问题:
如果你不能求解,没关系,请先做第2题.
例1-2 一件工程,平均分为前、后两段,甲工程队干前半段5000小时完成,乙工程队干后半段3000小时完成,如果两工程队同时动工,甲工程队干前段、乙工程队干后段一定时间后,甲、乙两工程队交换(交换时间不计),使前、后两段同时完工,问整个工程一共几小时完成?
(属于什么题型?中途交换如何处理?)
如果你能求解第2题请返回做第1题;如果你也不能求解第2题,没关系,请先做第3题:
例1-3 一件工程,甲工程队干一半需5000小时,乙工程队干一半需3000小时,如果甲、乙两工程队一齐干,整个工程几小时完成?(中途交换去掉了,属于什么题型?)
如果你能求解第3题,请返回做第2、1题;如果你不能求解第3题,请看第4题.
例1-4 一件工程,甲工程队干需10000小时,乙工程队干需6000小时,如果甲、乙两工程队一齐干,整个工程几小时完成?
通过问题的转化让我们自已悟到这是标准的工程问题了,要解决此题也就不难了,并且这样一种教学方法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以后也不太会忘记,因为是老师引导我们自已悟出的,不是他硬塞给我们的。反思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我们平时的课堂习题教学几乎百分之百都是我们老师直接给学生结果,学生没有悟的时间和空间,不可能对做过的题有多少深刻的印象,当时是懂的,以后遇到还是不会做,这也是我们教师经常抱怨的:做过的题,讲过的题还是不会,这能怪学生吗?我们教师应更多的省自已,如果象罗老师这样有耐心,慢慢引,慢慢启,看似慢,但学的踏实,教的到位,学生学习质量能不好吗?
还有在分析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道简单的定理证明,罗老师作了深入的研究,对学生给出的证法,找出了种种弊端,并一一作了很深入的阐述。再如很平常的矿泉水空瓶调换矿泉水这一最常见的问题,他也有如众不同的见解,罗老师思维敏捷、严谨、看似很平常的数学问题他也能作出如此深入的研究,让人叹为观止,如此高龄还能有这种研究的激情,让人不得不服。
今天这次讲座,我为了能近距离接触大师,我很积极、主动同大师作了有益的交流,在课堂中讲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大师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学生所给出的证法,[莲山 课~件 ]我积极发言指出证明中的种种弊端,和大师现场对话;课间休息时,我和大师也作了简单的交流,大师同我讲,他没有其他的爱好,就只会研究习题,作习题分析,研究了一辈子,所以才取得如此的成就,我听了之后,很受启发,一个人只有专注才可能成功,一辈子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你一定会成功;而且我和益农初中的余老师还主动提出和大师合影,大师欣然接受,大师与人交流很随和,没有任何架子,在交流时还很谦虚地请我们指教,真的很低调,这是何等的胸怀和境界。和大师的对话增强了我的自信心,做研究只要有心,真的不是很难的事,同人交往,不管对方身份如何显贵,只要自信,真诚,也不是很难。
下午参观宁波帮博物馆,(宁波帮博物馆位于宁波市高教园区北区,毗邻宁波大学,占地70亩,建筑面积约24000平方米,主要由博物馆和会馆两部分构成。博物馆陈列设一个综合陈列,六个专题陈列(中国近代金融业、中国近代商业、中国近代实业、中国近现代航运业、中国近现代教育、当代宁波帮专区),会馆是博物馆的陈列扩展区间,也是海内外宁波籍人士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精神家园。宁波帮博物馆汇集整合宁波帮的历史人文资源,力争成为宁波帮代表人物资料集大成之地,成为众多博物馆中别具特色、中国仅有的一座。宁波帮博物馆由镇海区承建,是宁波市“十一五”重点文化建设项目)。
作为一座城市人文博物馆,她以年代为脉络、以史实为线索、以人物为亮点、以丰富的陈列手段为载体,系统展示明末至今宁波帮形成、发展、鼎盛的辉煌史诗,以此来弘扬宁波帮爱国爱乡的财智文化、桑梓情怀,籍以营造全世界宁波帮的“情感地标、精神家园”。
我想宁波人之所以在工商界有如此的成功,是因为他们懂得集体的力量和智慧是无穷的,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他们在全世界各地成立了很多宁波商会,互帮互助,共同经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队的力量造就了宁波帮的成功。
(四)6月23日,阴,第三天上课!
今天上午给我们上课的是陈永明教授(陈永明,1940年生,江苏无锡人,教授,现就职于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1962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曾任上海市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组副组长,教育部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项目组成员,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徐汇区政协委员)。陈教授讲解的主题是数学习题教学研究,他重点讲解了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习题的解法,尽可能用通法,当然学生中有一些巧的方法,也是比较好的,教师可以给予鼓励,但不要去推广,因为通法容易理解、掌握、可以解决一大片题目,巧的解法是学生个性化的想法,但大部分学生是很难想到的,这一观点我是认可的;二是:对习题的解法要归纳、梳理,做到一题多解,多解归一,总结出一些解题规律性的东西,让学生脱离题海。这一观点也是比较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重视,特别是复习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一些知识点和题型进行梳理、总结,在学生大脑中建立相应的解题模块,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由于陈老师讲课的理论性偏强一点,我只是大致的听了一下,没有细细品味。
下午讲座的是宁波下属区县的教研员潘小梅老师(女),她主讲的内容是初中数学考试命题案例分析。她主要是结合自已的中考命题经历,讲解一线教师如何参与命题和一些命题的策略。可能我自已觉得命题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讲,意义不是很大,因为大部分教师是不太可能有机会参与中考命题,大不了就是平时偶尔出一份试卷,这其中的大部分题目也是出自网上摘抄,原创的命题几乎也不大会有,所以我下午听的也不是特别专注。但我们了解一些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对我们的教学也是有所帮助的。
(五)6月24日,阴转晴,第四天上课!
今天上午讲座的还是宁波江东区的教研员潘小梅老师(女),她主讲的内容是初中数学说题,她认为说题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强化教师对解题教学的研究,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效果。
她阐述了说题模式:“原题再现---解法研究---拓展联想---过程反思”。并结合一些教学实践习题和宁波市中考试题,具体讲述了教师说题应从那些方面展开,她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去说题:
1.说背景:题目的来源、涉及的知识点等。
2.说题目:说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所求结论、难点的位置、程度和成因等。
3.说解法:解答的步骤和结论;为什么要这样解。
4.说思想:说解题的教学思想方法、策略、规律。
5.说延伸:题目的变式和结论的推广和拓展等。
6.说反思:解法的优化、题目本身的合理性等。
7.说教法:简明扼要地说明如何进行题目讲解的教学方法。
应该来讲,这是到目前为止我所听到的有关教师说题程序的一个最权威的标准,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借鉴。潘老师多年参与宁波中考命题工作,对习题的研究还是很有自已的见地的。
下午是到宁波永兴中学观摩教学,经我们上课的有两位老师,一位是年轻的姚老师,还有一位是宁波的特级教师李老师,姚老师和李老师上的是两节研究型的课,姚老师上的是操作方案方面的习题研究,李老师上的是几何图形中最值问题的研究。应该来讲,两位教师作了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设计,在课堂上展示了他们较为优秀的数学素养。
在课后的点评中,教研员潘老师作了精彩的点评,潘老师的点评重点侧重于数学本质的一种研究和思考,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现在的课堂太注重于一种数学表象化的东西,如好的课件,很好的教学设计,[课~件 ]教师自身的个人素质的展示等,而教学中一些原生态学生思维障碍的暴露,学生解题思路的形成等往往被掩盖,教师的教得到充分的显示,而学生的学没有得到充分的暴露。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不一定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六)6月25日,阴转晴,第五天上课!
今天上午讲座的是杭州市下城区的教研员张晋红老师(女),她主讲的内容是平面几何教学的三大难关和两个视角,由于她的研究资料涉及到个人的知识产权问题,没有留给我们,再加上听课时课件放得快一点,有很多很精彩的内容不能及时记录,真的很是遗憾,不过没关系,我们主要是听她的一些观念,给自已洗洗脑。
听她的讲述,这又是一个研究狂,除了吃饭、睡觉,其它的时间就是研究数学习题,调研听课,写自已的研究心得,多篇论文在全国顶级的杂志上发表,一个女教师能研究到如此地步,真的很是了不起,这又让我见识了专注的力量。在研究中她享受到数学的美和快乐,在她的研究下,她的学生是幸福的,没有任何的课业负担,她讲她尽管不用布置课外作业,但由于她的个人魅力和带给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快乐,学生还是在课外去找习题做,学生这时的做是主动的,发自内心的为自已做,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这样的作业不成为负担。这可能是理科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通过自已的研究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有的问题尽可能课堂内解决,不给学生额外的负担。
但我们现在的大部分教师不愿意这样做,也不想研究,当然也缺乏研究方面的指导和氛围(教育主管部门有责任搞这样的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培训,所以我个人感觉本次的培训真的很有价值,基本上讲课的每一个专家,我都会找机会和他们聊几句,聆听他们的教诲,和他们尽管是很简单的交流,也让我大开眼界,受益扉浅),所以我们大部分年轻教师就把大量的练习作为学生取得好成绩的法宝,在短期来看,学生的成绩是不会差的,但长期来看,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基本上遏制了,并且后续的学习热情和激情也抹杀掉,看我们现在很多学生考上大学之后,基本上什么都不想学了,主要是因为中学阶段的学习量过度透支了。这不怪学生,也不能一味抱怨这一个体制,为什么张老师能做到这一点,学生这么喜欢她的课,学生上她的数学学得这么轻松,这除了她的个人魅力之外,她的持续不断的研究,对教育教学的激情和对学生的爱,让学生喜欢她和喜欢上她的课。她的成功,值得我们每个教师好好反思,如果我们每个教师从自身做起,做一些有益的教学研究,即使是浅层的研究,在保证一定教学质量的情况下,也可以减轻学生百分之20-30的负担,如若如此,真的是功德无量。
由于听的是大量的习题分析,所以简要谈一点体会,张老师强调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对课本上的一些典型的例题和习题的教学一定要引起重视,在讲解时最好能多角度挖掘它们的价值,作一些不同背景下的变式处理,解题方法的归类指导,还要注意习(例)题的讲解和后面知识的衔接。如她在讲课本上的四边形内角和定理为360度的证明时,在她的引导下,她的班级学生提出了15种不同的证法,提出证法之后,她并没有就题论题(现在的很多习题课都是就题论题,没有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而是引导学生对15种不同的解法进行相应的解题策略的归类,并渗透了数学很重要的化归思想,如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化为特殊的四边形来解决,并把四边形想象成一个橡皮泥,可以采用拉伸拓展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把数学课堂变成游戏的课堂,在游戏中玩数学,你讲这样的课堂学生不喜欢吗?你讲这么高效的课堂还用布置课外作业吗?
张老师对平面几何问题的研究让人叹为观止,人称杭州数学界的几何魔女,果然是名不虚传。张老师的研究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是尽可能多的尝试去研究一些问题,以此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下午是杭州的一家软件公司的负责人来推销他们的教学软件,软件挺好的,就是价钱有点贵,我们建议他最好能和学校合作,造福于教师和学生。
初三数学教师解题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日记(七)
6月26日,阴转晴,第六天上课!
今天上午讲座的是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徐其学老师,蛟川书院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一开始我很不理解,这也是一个学校名字吗?听子徐老师的介绍之后,我才知道蛟川书院相当于是宁波镇海中学的附属中学,每年中考有近300多名学升入镇海中学,在全省有很高的知名度,招生范围很大,面向全省,能进蛟川书院的基本上是宁波市各小学和全省各地小学的精英学生,所以他们的生源特别好,学生中考成绩也是非常了得,据徐老师讲,他们学校的数学中考成绩平均分都可以达到110多分(满分是120分),这简直是让人不可思议,下面很多初中一个班考出一个110分以上都已经很难了,而他们的学生……,我想不能一味指责人家生源好,把好的学生引导好,也需要教师的功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学校的成功从徐老师身上我就可以看出一点端倪。
徐老师给我们讲的主题是中考压轴题分析及解题策略,他把浙江省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题梳理了一遍,重点分析了压轴题的一些共性的特征及相应的解题策略以及给我们所带来的教学启示。
如压轴题的一些共性的特征:
(1)绝大部分的中考题都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2)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比较普遍。
(3)动点的出现会增加题目的难度,点的运动组成三角形,四边形(尤其是特殊的三角形,等腰或者等边,特殊的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或者矩形等)(2013舟山、嘉兴、湖州、宁波、xx、义乌)
教学启示:
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运用运动的观点来分析图形,解决问题,特别要重视一些运动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分析。必要的时候,在教学的时候,可借助几何画板的使用,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对运动过程的变化情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解题时,要让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
函数知识是初中数学的核心知识,函数部分的内容主要可归为以下三类:函数关系式的表示、函数的性质、函数的应用及函数思想的形成。
相似三角形由于对应边构成比例等式,使其成为初中数学中有关线段长度计算的重要途径和工具,[莲山课~件 ]主要知识内容包括: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利用相似比建立方程来解决问题中的中间量。
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用式来表示中间量,强化公式变形的训练,特别应加强利用相似三角形来求出中间量,并建立函数的相关习题的训练。
解压轴题的一些策略:
(一)调适好心态
(1)遇到一个无从下手的数学问题,在不选择放弃的情况下,怎么办?
A:反复阅读问题,从所给中寻找可以尝试下去的“蛛丝马迹
B:回忆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或考虑比它简单、特殊的情况
C:试试能否用上一些典型的方法
D:凭感觉写写关系式、画画图像、列出图表,说不定会有好运气。
(2)探究问题时遇到“拦路虎”,或走进了“死胡同”怎么办?
A:重新阅读原题,看看有没有漏用或用错的条件。
B:解题路子或使用的方法可能“误入歧途” 尝试换一种思路进行下去。
C:这可能是本题的难点,正常的思路一般难以奏效,要“往外想”、“反着想”。
D:实在想不出来,就先放下来,换个时间再看它。
(二)解压轴题的几个关键点
1、养成良好的的读题习惯。
2、关注题目中的常见图形。
3、有些考纲中不做要求的公式或定理是否有必要向学生介绍?
教师应该做的1、资料的收集与归类(2012年中考数学压轴及解析)
2、上好专题课(附专题课课件1.2.3.4.)
3、教会学生如何寻找数学中考压轴题突破口
突破口一:构造定理所需的图形或基本图形
突破口二:做不出、找相似,有相似、用相似
突破口三:紧扣不变量,并善于使用前题所采用的方法或结论
突破口四:在题目中寻找多解的信息
突破口五:想办法得分,猜答案。
4、课堂教学中内容的适当渗透知识点,将有利于学生的解题水平的提高。
如:韦达定理、射影定理、圆内的有关定理等等。
我听了他的报告,很认可他所作出的一些分析,一个教师把试题研究到如此地步,真的值得我们学习,可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都有一些想法,但没有持续深入地研究下去,也没有形成自已的理论观点,达不到一定的高度,所以我们的成长就很慢,甚至止步不前,就这一点,徐老师的研究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去借鉴。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篇6
关键词:专业培训;研究教材;心理情感;教学方法;课外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71-01
对于任何一名教师来说,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教学工作做得完美无缺,都是在一次次地教学中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学能力才得以慢慢提高。
一、教师应当接受专业培训
教师通过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教学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从原本单纯的“教”,变成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但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能力,堵死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道路。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更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力,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教师应当认真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学最基本的依据,教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教材展开。教材也是连接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纽带,依据教材,教师才能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虽然现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学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于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些教师采取了趣味的教学方法而使课堂热热闹闹,却忽略了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轻松了,兴趣浓厚了,然而却没有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这岂不是本末倒置吗?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不“跑题”,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学到知识。
三、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思维方式与心理情感
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在学习数学时的表现就会有很大的差别。教师应当多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比如有些学生善于嚴密地思考,在某一处数学知识上,要把每一个点都想到,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就是不会漏掉重要的信息,但是,却花费时间比较长,教师就应当教该学生如何筛选数学知识中的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的部分,从而节约学习的时间。而有些学生善于跳跃式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却容易因为马虎粗心犯下错误,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把学生喜欢的事物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到一起,让学生在娱乐和游戏中学习,这比单纯地讲解教材中的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四、教师应当灵活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无法总结出具体的学习方法,而相对来说,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所谓合适的教学方法,其真正的含义就是适合教师所教的学生的教学方法,某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某一个班级适合而对于另一个班级就未必适合,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学方法尽可能地适合大多数的学生,而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学生,教师要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适应学习环境或者是专门针对这些学生制定适应于他们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教师不应当因为自己教学方法的问题而造成某些学生学习方面的困难。教师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应当符合这一要求。
五、教师应当做好课外的工作
要想让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取得好的效果,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做好准备工作。教师应当在课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预测哪些知识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认真写好教案设计。在上课的时候会用到哪些教具,教师也应当在课前准备好。而在讲完一堂课之后,教师应当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并且及时与学生交流,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课外做好这些工作就会减轻自己和学生在上课时的负担,学生们学习的时候也会很轻松。从这一点来看,教师的课外工作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课上的工作。
六、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篇7
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调研设计
1.调研目的。掌握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队伍的教学状态,了解他们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
2.调研对象。在教学第一线工作的全校 35 岁(含) 以下在职青年教师。
3.调研方式。向31个院(部)发放问卷527份,回收问卷472份,回收率为89.56%;组织全校74名院(部) 教学督导员深入3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课堂听课。
调查问卷问题设计包括客观性问题和主观性问题。客观性问题包括自然状况、生活状况、学习状况和工作状况等共计33个问题(29个单选题,4个多选题;数据处理时单选题和多选题均计算占问卷总人数的百分比)。主观性问题是青年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以及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院(部)教学督导员主要了解3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教学状态、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师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及建议等。
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欠缺的表现及原因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该校通过近年来出台一系列关于青年教师学习、成长的政策尤其是激励教学的制度、措施后,该校越发重视教学工作,为青年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了平台,激发了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热情,青年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有显著提高。但还有部分青年教学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
(一)学科专业知识厚重不足
在调研中,通过督导员听课发现部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主要表现为一是驾驭学科内容的能力不足,二是知识面狭窄,三是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下列因素有一定关系。
1.学历层次不高。问卷调查表明,该校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占36.69%,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占12%。学历低或跨专业攻读学位的教师,其学科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或专业的基础性训练不够或理论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授课内容没有厚重感,直接影响其教学质量与水平。
2.科研能力较弱。督导员听课发现,部分青年教师课堂讲授只是传授书本知识,体现个人研究成果、富有个性特征的精彩讲授很少,这与青年教师教学任务过重、科研精力投入不足、科研水平低有直接关系。问卷调查显示,该校本科教学教师中青年教师占38.4%,而41.66%的本科教学工作任务由青年教师承担,由于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青年教师搞科研的时间相对减少了很多。
(二)教学认知能力不足
1.缺乏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师范教育的正规训练。他们对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新时期教育思想与理念掌握不多,往往刚走上工作岗位就踏上讲台,教学经验积累少,教学中遇到问题不知向谁请教,向谁求助, 缺少师傅领进门的环节。他们认为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对自己帮助很大的比例占32.17%,一般的占49.88%, 没有帮助的占17.02%。
2.理解专业目标及课程的能力不足。由于课程组和教研室活动少,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发挥不够,加上青年教师本人钻研不足,致使青年教师对本人所属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理解不到位,不能很好地理解专业目标与教育目标、课程目标的关系、对专业目标的表述形式和作用也理解不到位;有的教师对课程的理解还仅仅局限于一门具体学科,不能从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全貌来理解;驾驭课程内容的能力还有欠缺,对课程目标、表述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还不十分精确。
3.对学生的了解不全面。他们认为学生状态不好是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占49.42%。他们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认识不足,如果确立了新时期的师生关系———既严格要求,又能富有爱心耐心,因材施教,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青年教师做足课前了解学生状况和身心发展水平的功课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三)教学技能比较欠缺
通过督导员听课,发现部分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1.课程设计不完善。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案设计不完整,只有要讲的内容,而教案应有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语言、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等方面体现不足。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备课不认真。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宏观设计与把握不够,讲授的目的性和内在逻辑性不够突出。
2.课堂教学组织不够。部分教师组织教学不够,课堂缺少提问、讨论环节;有的虽有讨论,但学生发言往往不积极。部分教师不能严格进行课堂管理,课堂纪律不好。或不敢管或不知道怎样管或管理方法比较单一,效果不明显。
3.教学内容滞后。相当一部分教师授课门数多,有的达到4—8门,没有时间仔细研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客观上成为“讲课机器”。
4.讲授方法:未处理好讲与教的关系。一部分教师照本宣科,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解。一部分教师只注重讲,对学生的接受情况心中无数;部分教师语言表达基本功不过硬;部分教师讲课平铺直叙;部分教师在设计和使用多媒体课件上有问题。
5.缺少师生互动。教学互动上,相当一部分教师不 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互动效果不好。
6.教学方式方法陈旧。在教学改革上,大部分教师积极引入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新型教学方式不够,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幅度不大。
7. 教学效果不理想。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特色不鲜 明,吸引力不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不够。
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不扎实,解决不好“怎样教”的问题,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另外,他们承担着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课堂讲授时数过多而潜心钻研教学的精力不足。教学是一门复杂的工作,需要青年教师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与研究。
三、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对策
青年教师成长一般分适应期 (1—2年)、成长期 (2—5年)和成熟期(6—10年),该校处于这三个时期的青年教师占89.98%。所以,应区分不同层次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培养与使用。在适应期,注重教学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其尽快通过教学关;在成长期,注重其他教学能力的培养,让青年教师具备一个合格教师所应有的教学基本功和学术基本功;在成熟期,注重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同时,青年教师也应不断反思教学,快速提升教学能力。
(一)提高学科专业知识素养
1.提高学历层次。学校应在“十二五”期间严把进人关;拿出专项经费支持在职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和出国留学(或访学),特别是对讲授公共课的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制定特殊的鼓励政策,使青年教师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提高到50%—60%。
2.提高科研能力与水平。针对进校5—10年处于成熟期的青年教师,要鼓励和引导他们参加科学研究。首先,建立更为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激励他们投身科研的积极性。其次,学校要为他们创设良好的科研环境,激发他们参与科研攻关的热情。
(二)提高对教学的认知能力
1.加大岗前培训力度。加强对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知识、教学思想、教育理论与规律的认识;采取各种方式加强青年教师对专业目标的理解,鼓励他们参与课程编制与课程评价,培养其理解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编制的能力。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青年教师应端正教学态度, 多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授课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用好的教风带出好的学生。
(三)提高教学技能技巧
1.对进校1—2年的青年教师,按照学科设置二三十人的小班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实行助课制,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开门见山讲怎样才能上好课。重点提高课堂讲授技能,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基础,即熟练掌握选择内容、讲清概念、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理清脉络、语言表达、板书设计、多媒体使用、语言表达、师生互动、启发诱导、掌握时间、课堂讨论等技能。
2.对进校 2—3 年和部分进校 6—10 的青年教师,采 取以下培养措施。
一是强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开展教研室活动,进行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建立集体备课制度、青年教师互听课制度和向老教师学习的助课制度,聘请知名人士作专题讲座,开展“观摩教学”活动,为青年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搭建平台;教学督导员在听课过程中要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帮助青年教师解决问题。
二是抓好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使青年教师业务培训制度化,鼓励并提供机会让青年教师参加短期进修、学术交流、技能培训、精品课程培训,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省内外、国外高校交流等,使青年教师及时更新知识, 不断提高业务素养;同时,要鼓励青年教师下基地锻炼, 以提高其实践技能。
三是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奖励方式。拓宽学校教学专项奖的辐射面,为青年教师单独设立教学奖项;各院(部)可设“小百花奖”等奖项,给予一定奖励,颁发证书,评职加分。或采取非校方评价方式,根据学生自己的标准评选出心仪的优秀青年教师,与校方评价互为补充。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篇8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
我听过这样两个课例, 课题是《走进非洲》。
课例一:老师甲将涉及非洲的内容, 如非洲的人文环境、乐器、音乐、歌舞等一一介绍给学生, 满满的一堂课, 每一个内容都是重点, 学生听得很累, 但对非洲的印象仍是模糊的, 只是蜻蜓点水般的感觉。
课例二:老师乙选择了非洲音乐的节奏作为本堂课的重点, 这一内容一下抓住了学生的心, 师生合作练习节奏, 配合默契, 学生十分感兴趣, 同时也基本了解、掌握了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这位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巧妙的加工, 教学思路清晰, 教学重点突出, 整堂课老师乙的教学显得十分得心应手, 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当拿到这个课题, 首先我们的音乐教师都会去查阅很多的文字和影像资料, 但是面对详实的资料, 我们应该如何加工、如何取舍?《走进非洲》这个单元可以讲的内容很多, 在课前我们要将这些内容进行“精挑细选”, 做到“突出重点, 详略得当”。音乐这一门学科有它的“特殊性”, 我们不一定对教材上的内容面面俱到, 在紧扣单元主题的前提下, 可以有选择增加或删减内容。如果我们将查到的有关非洲的内容, 都介绍给学生, 我们得花上多少课时?而且学生能接受吗?因此, 教师一定要抓住音乐学科的特殊性, 对教材进行巧妙加工, 合理安排, 精选教学内容, 精雕细琢, 抓住主线, 突出重点, 努力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从上述两个课例比较中,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同样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选择, 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二、对知识点进行加工
教学中, 我们在讲解音乐知识时, 经常发现学生对一些内容不易掌握。教师怎样才能将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呢?
我在教唱歌曲《游击队歌》时, 为了让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歌曲紧密的节奏, 在课前将歌曲典型的节奏找出来, 在课上随意组合这些节奏进行练习, 学生十分感兴趣, 节奏掌握得也很快, 为歌曲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歌曲《保卫黄河》中出现了几处休止符, 且有一处是在重拍上休止, 如果只是提醒学生注意休止符的存在, 我发现学生在歌唱时很难把握。因此, 在讲解重拍上的休止时, 我注意引导学生先思考:“作曲家为什么在这里设计这个符号?起到怎样的作用?”学生们进入思考后, 我适时帮助他们解答。比如:“是不是作曲家想引发人们思考, 除了要‘保卫家乡’还要保卫什么呢?”等等, 这样他们就加深了对这个符号的印象, 并且也了解到符号在这里的作用, 在演唱时他们就会十分注意该如何唱准、唱好它。
因此,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切记不能将知识干巴巴地教给学生, 而是应该想办法让它“生动化、简单化”, 这个环节要做在课前对知识点的加工上。需要教师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对知识点进行加工, 挖掘出串联知识点的主线, 找出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的方法, 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对教学环节进行加工
如何“加工”教学环节对一堂课的成败也是十分关键的。如何导入、怎样展开、怎么结尾, 这就是我们教师需要在课前“加工”的内容。
我们一起来看下面这个课例:老师丙教唱歌曲《龙船调》, 以发声练习导入歌曲教学, 其中发声练习中有一句选自该歌曲的旋律, 这样的导入非常自然, 而且又可以简化歌曲教学中的难点。在学唱歌曲时, 教师采用了示范教唱、跟琴模唱等方式, 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唱歌曲。当学生对这首歌曲基本掌握时,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特点, 比如:出现的装饰音、方言、对白等, 接着帮助学生一起处理歌曲, 这样学生基本上能用歌声表现歌曲的韵味。最后, 课在宋祖英的演唱声中结束了, 学生们都表现出意犹未尽的神情, 课堂效果非常好。这位老师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了“周密”的加工, 可以说, 每一个环节紧紧相扣, 层层深入, 对知识的讲解也是“化难为易”, 采用了多种形式, 同时也把握了教学重点、难点, 使得学生学得轻松。最终的课堂效果, 足以说明一切。由此可见, 课前的加工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环节的加工就是在设计每个环节时, 多问几个为什么, 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导入、过程、结尾?这样做会有怎样的效果或起到怎样的作用?把这些问题放在课前加以充分考虑, 从而理顺教学思路, 这样, 课堂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课堂效果也会更加令人满意。
四、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做好课后再加工
课前的“加工”为整个教学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但是, 课堂面向的是全体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 班级管理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而在班级的教育教学管理中, 教师是管理的核心人物。在学生的初级阶段, 教师在学生心中是神圣的, 教师说的话简直就是“圣旨”;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阅历的增加, 教师在学生心中这种“神”的地位会逐渐失去光环。他们对老师已经不是简单的服从, 而是多了自己观点的评判。如在评价一个老师很有能力时, 总爱说这么一句---我们的老师很有威信!相反, 在评价某老师没有能力时, 会说这样一句话---我们的老师一点威信也没有!在日常的课堂教育教学中, 经常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状况:有的老师上课时, 不用较多的时间组织教学、也不用过多的强调纪律, 学生们却听的很认真, 课堂秩序也好, 学生学的非常轻松;有的老师上课时, 要不时提醒学生要认真听讲, 教鞭舞的“啪啪”响, 教室里却象煮沸了的锅, 老师教的既吃力有气愤,
学生,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不同的班级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 我们要思考课堂上所表现出的效果, 并在课后进行再加工。一堂课, 成功点在什么地方?失败的地方更要关注——思考——再加工。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能变失败为成功?这就是我们一堂课下来要加工的内容。
上面的几个课例中, 成功课例的背后除了教师课前精心的加工外, 肯定还离不开他们课后的再加工, 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一个音乐课教案, 我们一个星期要上好几遍, 我们音乐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性, 对每节课进行思考再加工, 加工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 而不能千篇一律的照搬教案。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十分注意这一点。譬如, 在和第一个班级上课时出现的问题, 课后我就会对教案进行修改, 然后上下一个班级, 就这样通过不断地修改完善, 争取上到最后一个班级时看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课堂效果。
我在上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教学内容时, 开始让学生完整欣赏音乐后, 效果也不佳。由此可见,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育教学的驾驭能力与老师的威信有着密切的联系。
威信是一种心理因素, 是认得情感与意志的统一, 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威信高的老师, 能让学生产生“崇拜”的心理, 能让学生心悦诚服, 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和信任, 在行动上产生自觉自愿;威信高的老师, 能让学生受到强烈的吸引和深切的感染, 在行动上以老师的意志为目的, 在课堂中真正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威信高的老师能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 能让学生从心底产生“要是我不把这件事做好”“就太对不起老师了”这种自尊自强的心理, 在课堂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国有句古话, 叫做“打铁还须自身硬”, 老师威信形成的途径, 不是靠自吹, 更不是靠领导, 而是靠自身的素质和不断的实践。老师本身要有奉献精神, 有良好的师德, 有较广博的知识,
交流回答“音乐的主题是什么?主题共出现了几次?力度有什么变化……”。但是, 在课上我发现学生听完后, 能回答的很少, 我就推断学生一下子很难把握音乐。因此, 在第二个班级上的时候, 我就采用分段欣赏, 边听边交流分析, 发表意见的学生就多了, 而且学生说得都很有自己的想法, 同时也非常符合音乐的情绪。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 我们发现, 课后对课堂的“再加工”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个过程中, 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 捕捉教学“灵感”的产生, 犹如“梦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 教学能力提高就在“课后反思处”。
五、在平时的学习中, 也要善于加工
学习的对象很多:书本、专家、同行、同事、学生……学习的形式很多:阅读、讲座、观摩、听课、交流……那么, 怎么才能将别人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呢?照搬肯定不行, 这就需要我们加工。专家的讲座非常精彩, 书本上的教学知识和经验值得借鉴, 这就要求我们多动动脑, 探其精微, 寻其奥妙, 将有一颗赤诚、善良的心, 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 这是老师形成威信的根本基础。同时, 老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学习,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不断完善自我, 在工作实践中提高影响力和号召力, 在学生中形成较高的威信。
在我国现在的教育中, 我们必须看到, 也必须承认, 有些老师在建立“威信”的方式上, 其方法或手段是十分不可取的, 甚至有的可以说是非常低级的。这严重影响了“人类灵魂师”在社会、家长、学生中的形象, 严重防碍了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 尤其是工作在第一线的每个老师都应该注意的问题。老师在形成威信的过程中, 老师的威信, 单凭“树”是“树”不起来的。老师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 自尊、自信、自强、一步一个脚印, 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成为优秀的教育
看到的、听到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有效加工, 使得这些知识能为己用, 从而提高自身认识。
现在, 各地区都会推出一些观摩课、优质课、精品课供大家学习, 广大教师参加的积极性很高, 那怎样才能真正把“精华”学到手呢?只是拿来拷贝别人的课件就算是学了吗?“拿来主义”肯定不行, 我们面对的学生不一样, 自身的业务水平也不一样。因此, 学就应该学习别人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思路等, 别人的东西可以用, 但还是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加工, 这样的效果会更好。由此可见:光有埋头学习的精神还不够, 一定还要有积极的“加工”精神, 这样才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才能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从而迸发创新的火花。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篇9
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确保实效和可持续性
近年,很多高校都开始重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但因受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的影响,对教师教学能力缺少足够重视,缺少健全的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管理体系[4],难以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健全的管理体系是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首先,完善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办法,巩固教学中心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因此,学校在明确各类教师岗位的教学工作职责基础上,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过程管理与目标考核、工作考核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全面、客观地反映和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薪酬评定、职务晋升、评审评优的重要依据。其次,加强部门统筹协调,整体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涉及学校多个部门的系统工程,在“目标→规范→促进→过程管理→考核→绩效”闭环管理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多个部门统筹协调,制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年度工作计划并有效实施,学校加强督查,并将各学院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情况作为学校对学院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第三,逐步建立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和专业成长档案”,支持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平台,为每一位教师的各项教学工作和专业成长做好记录,通过详实、生动和原生态的信息优势架起教学过程中各主体之间、教师同伴之间沟通的桥梁和平台,有利于青年教师对教学问题进行诊断,反思成长;同时也有利于克服传统评价中用单一的数字形式评价知识和技能,缺乏关注教师对自身职业和对所在学校的情感等弊端,实现青年教师“多元评价”。
通过考核机制引导、实施过程统筹协调、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三个方面建立最基本的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机制,从而保障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的实效和可持续性。
二、建立传帮带机制,以老带新,以新促老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从根本上是青年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感悟、自我成长”的过程,因此其所处的环境对其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应建立起 “传帮带”机制,通过教研室(实验室)、教学团队的集体活动和导师制,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助力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成长。
教研室(实验室)是教育教学实施和改革中的基本单位,也是青年教师日常工作场所。教研室内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研讨,以及集体研究并解决本教研室(实验室)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等活动,都能非常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校应加强教研室(实验室)的建设,加大对其教学活动的管理、考核,从而促进全体教师教学能力的共同提升。
教研室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关于整个学科专业教学较为宽泛的培养与帮助,而对于具体某一领域更为精专的培养则需要各教学团队来完成。教学团队在建设时,要吸纳一定比例青年教师参与,并制定明确的青年教师培养、进修规划,定期开展以课程建设为中心的主题教研活动,集中解决相关教学问题,交流教学经验,在强化教师之间合作的同时,使青年教师快速学习和掌握教学团队内成员的优秀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为青年教师配备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导师是高校一项优秀的传统。相对于教学团队和教研室为青年教师提供的学习土壤而言,导师对青年教师一对一的指导帮助则更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对存在的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并指正;青年教师通过跟随指导教师随班听课、对学生课内外教学和实践活动的辅导,或参与实验室建设和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等工作,都有助于青年教师夯实教学能力发展的基础。
三、建立培训交流机制,畅通沟通渠道,搭建共享平台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学校应根据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多层次、多形式并举,建立健全培训交流机制,以沟通为手段,为青年教师学习优秀老教师的教学经验提供平台。
针对新入职教师,以教学基本技能培训为主,通过教学方法讲座、名师示范授课、观摩教学及名师点评、课堂教学实战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学基本技能,规范教学行为,以适应学校教学工作。笔者所在学校将新入职教师教学基本技能培训考核结果作为能否担任课程主讲教师的重要依据,严把教学“入门关”,收到很好的效果;对入职3-5年的青年教师,以教学技能进阶专题培训为主,通过微格教学、名师观摩课等形式,围绕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进行专题培训,促进教师教学技能进一步发展。
对青年教师在教学方面遇到的问题等个性化需求,学校以提供教学咨询等方式,由优秀教师为其提供咨询、诊断和建议。例如为青年教师教学报奖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职业规划、心理成长提供引导,从而提升青年教师教学、研究、辅导与服务能力;学校和各学院定期或不定期以讨论会、教师发展研讨会、午餐会等多种形式以某一主题组织教学沙龙,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围绕主题探讨解决方案,传播和推广新理念和优秀技能,激发教师的探索热情,形成关注、讨论教学问题的良好氛围。
网络交流与共享平台是对培训、咨询、沙龙等面对面的沟通渠道的无限延伸。学校可建立以教学、科研为主题的网络交流平台,同时应根据教育教学需要,采取引进购买、自主开发、推进共享等方式,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重点加强辅助性教学参考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教师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提供资源支撑和共享平台,为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供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的沟通方式。
四、引领示范与竞争机制并举,形成教学能力提升良好氛围
工作氛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年教师的思维、行为与习惯,良好的教风、学风会增强青年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主动性。通过引领示范与竞争机制并举,可以较好地形成提升教学能力的氛围。
(一)充分发挥教学名师、教授、教学骨干的示范辐射作用。政府与高校都应选拔教学名师、教学骨干进行重点资助、培养,一方面是进一步提升优秀教师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教学能力,并形成各级教学名师梯队及后备队伍;另一方面,高校应不断推广教学名师的优秀经验,规定各级教学名师每学年须执教一定数量的观摩课、示范课,举办专题讲座,或主持教学研讨会、教学沙龙,或接受教学咨询等,同时鼓励教授等高水平教师队伍面向低年级学生讲授专业基础课程,不断发挥教授在教学队伍建设和教学工作中的核心作用,从而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名师队伍、教学骨干的教学榜样示范辐射作用。
(二)定期组织教学比赛、教学专项奖评选,形成关注教学的良好氛围。要定期组织教师讲课竞赛、微课比赛、教案比赛、多媒体课件比赛等教学竞赛,支持、鼓励校内各教学单位组织教学赛事,鼓励青年教师中的教学能手脱颖而出;同时,学校要组织获奖个人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开示范课、获奖教案和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从而增进青年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通过定期开展“现代园丁奖”、“教学新秀奖”和优秀课程设计(实习)指导教师、实验教学先进个人、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等各类优秀教师评选,逐步形成全体教师共同发展、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的局面,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广大青年教师热爱教学、研究教学、专注教学的良好氛围和局面。
(三)推行学生选课(选师)和“教考分离”等制度,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学生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主体,学生选课、选教师是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基本要求。高校可分阶段分步骤深入推行学生选课(选师)制度,从全校性公共课程、覆盖面大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向专业课程逐步推进;同时学校要加强对课程教学的过程管理和考核,进一步规范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等基本教学文件,建立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一方面杜绝教师不严格要求考核学生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真实的信息,也为客观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提供基础。这样,教学能力强的教师所上课的选修学生越来越多,教学能力弱的教师面临没课可上的状况,客观上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从而将提升教学能力转化为教师的内在需求。
五、注重过程管理与考核,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形成长效机制
高校要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培养过程的管理及目标考核,首先将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情况纳入各教学单位年度考核内容,把青年教师的培养成效作为教学团队、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集体项目建设与检查的重要内容。由学校专门部门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定期考核总结,并推广先进经验。其次要充分发挥政策扶持和导向作用,鼓励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去企业参加工程实践锻炼和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工程技术应用能力;支持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和举办教学交流活动,学校在工作量认定和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第三,加强考核结果的运用,在职称评审、岗位聘任、教改立项、教学评奖等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考核结果的运用,使钻研教学、关爱学生、在教学一线取得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受到重视、得到实惠,从而形成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成长的长效机制。
六、结语
笔者所在学校专门成立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校领导、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教学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全面指导和统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具体实施工作。各教学单位成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组”,工作组由教学单位负责人和教研室主任等构成,负责本单位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具体工作。通过多部门协调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和实施办法,包括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实施方案、青年教师培训制、中青年教师队伍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与提升计划和实施办法、教研室管理办法等,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考核结果与教师承担主讲教师、职称评聘挂钩,激励与约束统一,对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2012-09-07.
[2]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2012-09-20.
[3]史静寰,许甜,等.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学术现状研究——基于44所高校的调查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1,(12).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篇10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 学生们学会了某一种数学知识, 却没有学会学习的方法, 更不会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为了考试而学习. 这不但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反而抑制了学生本身具备的能力, 堵死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道路. 而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 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 要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力, 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二、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熟悉教材中的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责任, 并且还应该掌握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师应当根据教材中的知识, 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把握好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 才能保证不“跑题”, 从而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上学到知识.
三、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思维方式与心理情感
每名学生的性格不同, 在学习数学时的表现就会有很大的差别. 教师应当多加关注每名学生的具体情况, 比如有些学生善于严密地思考, 在某一处数学知识上, 要把每一个点都想到, 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就是不会漏掉重要的信息, 但是, 却花费时间比较长, 教师就应当教学生如何筛选数学知识中的重要信息, 忽略不重要的部分, 从而节约学习的时间.而有些学生善于跳跃式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强, 却容易因为马虎粗心犯下错误, 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认真的好习惯. 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 有利于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 把学生喜欢的事物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到一起, 让学生在娱乐和游戏中学习, 这比单纯地讲解教材中的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四、教师应当灵活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 他们还无法总结出具体的学习方法, 而相对来说, 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模式, 合适的教学方法, 能够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而所谓合适的教学方法, 其真正的含义就是适合教师所教的学生的教学方法, 某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某一个班级适合而对于另一个班级就未必适合, 别人认为“最佳的教学方法”, 对于我们来说不一定适用. 作为教师, 千万不能生搬硬套 (别人的方法只能借鉴) , 要灵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首先,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 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因为在同一本教材中, 内容不同, 难易程度也不同,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 灵活的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教好学.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年龄特征来选择教学方法. 对于这一点, 教师要充分考虑. 因为教师长时间的运用一种教学方法教学, 学生就会厌倦, 兴趣就会减弱, 当然教学效果也会随之降低. 所以, 教师要随着班级的不同, 学生个性的发展, 多选择、多转换教学方法, 在提高学生积极性上多下工夫, 已求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五、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教学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的动态性, 这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这是因为教育与社会发展有着互动的关系, 社会进步不断赋予教育新的含义和功能. 同时教育科研的深入, 又使人们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不断拓展和深化. 教师要达到“贵在得法”的境地, 尚且需要不断地加以探索、研究和优选教学方法, 更何况教学工作并非是一个教学方法的问题. 由此可见, 教育科研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今天, 教育面临着深刻变革的形势, 社会不断地给教育教学工作增添新的任务, 提出新的课题和要求, 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 勇于接受挑战, 自觉地进行教育科学研究, 有意识地运用最新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并善于思考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方面, 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 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服务的, 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另一方面, 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三, 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是一名学习者. 唯有如此, 教师才不是在自己的领域里被动的工作, 而是主动地创造;他便不再是一支燃烧得什么也没有的蜡烛, 而是用科研不断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他便不再是一个只对教材做肤浅了解、按教案简单操作的工匠, 而是必然成为攀登教育科学艺术高峰的实践者.
六、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对于任何一名教师来说, 都不可能一开始就把教学工作做得完美无缺, 都是在一次次地教学中不断地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教学能力才得以慢慢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总结出:哪些经验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 哪些经验适用于哪种特殊情况. 有了这些经验, 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 才更能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方向. 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同时, 也要借鉴其他教师的方法和经验, 尤其是那些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取得过优秀教学成绩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 不但要教学生, 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反思, 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进步, 让学生也跟着自己一起进步.
摘要:新时期推进的素质教育, 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当不断地进步, 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要加强专业的培训、认真研究教学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并且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总结教学经验, 从各个角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并且让这种教学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得以运用.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并且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基本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农村,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崔江萍.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与培养[J].科技咨询导报.2007 (17) .
浅谈提升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能力 篇11
一、我国高中课堂教学的现状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其教育成效是衡量课程改革能否获得实质性突破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重灌输轻启发”、“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这些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它与实践中“应试教育”的价值导向,单一的、只重选拔甄别不重发展潜质的评价制度,相对固定化、封闭性的教学目标,长期游离于现实生活之外的旧的教学大纲、教科书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从更深层次看,则是由于教师教学观念的实质性滞后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偏差造成的。
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
中外课堂教学的一个鲜明对比是:中国教师面对国外课堂上激烈的争辩、活跃的气氛、没有结果的结尾,常常百思不得其解——这样的课堂,能完成教学任务吗?能教给学生完整的知识和正确的结论吗?国外教师面对中国课堂上教师的谈笑风生、学生的对答如流、缜密的过程设计和精确的时间分配,往往也是一脸的茫然——既然是学生都懂了的问题,还有必要教吗?
对课堂教学的两种不同取向,反映出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和评价观。那么,怎样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求得教学的有效性?这有赖于教师教育观念的变革以及相应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即教师教育教学力的不断提升。
1.消除教师教学观与自身教学实践的“二元背离”,实现教学价值观的内化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行动的理念只是一场梦,没有理念的行为是一种简单的浪费,理念和行动加在一起就可以改变世界。”确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仅仅是走向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因为观念的变革与否、转化程度如何尚有待于具体教育教学行为的检验。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教师虽然认同“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当由重结论的灌输者转变为重过程的学习促进者、由传统的知识‘搬运工’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由教学的‘权威’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的观点,但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却与他们奉行的价值观不一致,有时甚至相去甚远,这一现象被称之为教师教学观认知与自身教学实践的“二元背离”。这就提醒人们,在强调教师教育教学观包括教学价值观的转变时,不能脱离教师的教学实践,而应更多地关注教师在其具体教学实践中是否真正实现了内化。
2.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重构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的实质不是教师向学生单向地灌输知识,而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一种感受和理解的过程,一种特殊的生命体验过程。教学过程中片面性与局限性的存在,缘自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偏颇。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课堂教学,必须致力于:(1)使课堂成为生命发展、理解探究之地。惟有那些充满想象力的、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给予学生足够自主发展空间和积极活动机会的教学,才能使课堂真正蕴涵并焕发出生命的活力。(2)在交往、互动、对话中获得事物意义的积极建构。对课堂教学而言,交往即意味着对话、参与;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彰显和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知识。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维度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3)让教学走进日常生活。当课程核心从静态的知识型转向动态的生命型,即从教科书、教学计划和大纲转向师生对课程进展的真切体验、感受、领悟,也就为学生日趋回归生命、回归自我、回归心灵创设了重要前提。而欲真正实现这一回归,重要的一点仍在于教师能够善于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3.培养自身专业素养,兼具多元文化的敏锐视角
关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教师教育培训与发展的重要趋势。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三个方面,而未来课堂上的知识将由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这三个方面组成,能否有效地激活学生包括教师自身的知识,进而提高师生互动所产生的新知识的质与量的水准,首先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程度。倘若教师缺乏必要的知识面和宏观、多维的教育观,那么面对学生一系列的质疑、争论,教师将难以真正发挥指导者与促进者的作用。
应当指出的是,教师的专业知识并非仅就本学科知识而言。新课程改革呼唤综合型教师,要求教师能够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不断改善自身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更值得强调的是,三者之中教师专业情意的培养,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四方面。纽曼(Newmann)和威尔治(Wehalage)在对美国1500所学校进行调查研究后曾得出这样的结论:高质量和成功的教育不依赖于技术、实践或者设备,而是依赖于基本的人性和社会的资源。卡尔·明格也曾说过:“教师是什么样的人比他教授什么更为重要。”因此,教师不仅要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要注重专业情意的培养。
此外,身处教育的全球化、国际化时代,随着国际间、地区间教育交流的日益频繁,教学的文化敏感性对教师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程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既是基于与学生交往的需要,更是多元文化背景下有效教育的现实要求。对此,费奥斯坦和费尔普斯在其《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多元文化的敏锐视角意味着:(1)为了决定学校教学的最好方法,教师需要知道本国对多样性是如何阐释的;(2)处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师,应该把握一些相关术语及词汇;(3)教师必须了解班上的每一种文化和他们的不同特征;(4)教师应该学会与不同于自身文化的人建立一种工作联系或朋友关系。当然,美国作为一个具有众多移民的国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我们不能因此拒绝作出必要的、适度的选择。
新的课程带来新的教育,新的课程改革必然体现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反映出新的价值取向,并使高中教育教学面临许多根本性的挑战。如果没有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角色重新塑造以及相应的教学变革,新的课程改革将很可能流于教材的更替从而削弱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所以,努力缩短高中教育教学中理论愿景与现实的差距,应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
作者单位分别系江苏省吴江市高级中学,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二中学
提升高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探讨 篇12
一直以来, 反思被人们认为是进步的源泉。新课程改革之后, 为了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高中教师开始注重如何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为其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 在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 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 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的过程, 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进行审视、分析和反省的过程。
高中学科的教学特点是复杂多样, 其中蕴藏丰富的概念和技能, 对于教师的教法要求高。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除了平时积累经验之外, 教学反思是一条有效路径。那么如何提升教学反思能力呢?笔者根据研读的文献提出了几点自己的见解。
二、提升的具体措施
(一) 重视教学反思, 关注过程产生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在专业实践中进行反思, 是因为比提高教学技能更为重要的是, 使教师有思想地去教学。高中教师面临着学生升学的压力, 往往忽视了在教学中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教学反思则是无法达到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重视教学反思的过程, 应该在课堂的前、中、后都能将教学反思运用到实处。
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该关注到课堂中可能发生的事, 包括学生行为及知识、问题等预设性情况, 而且要设想解决方案。如实验课中各种现象的分析, 教学前的反思有一定的前瞻性, 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之中的反思是一种在行动中的反思, 这种教学使课堂具有一定的监控性。课堂中临时的状况较多, 从学生参与课堂的效果来看,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反思学生参与程度, 不要过多地霸占课堂;反思学生的思维是否被激发, 是否能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另外, 学生的接受程度及反馈也需要教师时刻关注, 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加强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
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课后教师应具体分析课堂中学生和教师的活动, 针对具体情况调节课堂中的遗留问题。对于课堂中的疑问要有记录和思考的过程, 及时、有根据地反馈到教学中。反思应该注重过程, 关注反思, 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活动, 长期积累能使经验理论化, 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师要真正把教学反思运用到课堂前、中、后, 关注产生的变化并能够记录, 以便日后更好地完善。反思是一个日积月累的长时间反复的过程, 只有关注其效果, 才能将反思持续进行下去, 并取得良好的成果。
(二) 合作反思, 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教学反思也是这样, 若能够和其他教师一起进行分析讨论, 和其他教师进行知识、技能及其他教学活动的交流, 相互学习, 反思效果也会加倍。反思自己教学活动中的问题, 首先, 可以先通过记录本记录, 在课后及时和同事进行探讨。如课堂是否达到最高效率, 这堂课如何处理能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其次, 可以通过网络写教育札记, 和志同道合的人共同研究学习, 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 可以实现经验共享。
同事之间可以集体备课, 相互听课研讨学习, 这是从别人的教学实践中直接获取经验的较好方法。因为每个教师备课和上课的风格不同, 教学方法也多样化, 教师之间通过互相观摩学习, 能促进彼此的教学活动。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和前提, 集体备课的好处在于可以交流自己的教学设计思想与教学技艺, 可以着重说明对这一课题“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设计思想。比如, 生物教师在解读生物课程标准过程中, 对新课程的内涵精神有其主观表达, 和同事探讨之后,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改进, 也可以将教学设计中的亮点进行阐述分析, 使合作反思达到最高效率。
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 以教促学
微格教学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 一度作为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方法之一。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式来反思教学的情况, 通过这种实录, 我们可以还原教学活动的实况, 在专家或者同事的引导下, 组织成员一起反复观看录制的课堂视频, 进行讨论评议。教师也可以通过微格教学来训练某一个教学技能或综合技能。
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可以为教学反思提供新的思路, 教学过程中, 我们时常忽略掉的内容, 实录的视频可以给教师客观的记录, 方便课后进行反思活动。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得当, 也会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 以教促学, 给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带头作用, 因此,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 学生会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通过调查发现, 被教师要求反思的学生往往具有良好的反思习惯, 如果教师具备较好的教学反思思维模式, 便可以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影响学生。
四、总结与分析
实践证明, 教学反思是教师能够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指正和修改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之中和课堂之外都能收获, 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将教学反思的思想和学生分享, 使学生对反思进行关注, 并运用反思的策略学习功课, 会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因为学生重视这种反思的方式, 在学习中会常常回忆自己的收获以及疑难点, 并能够和学生之间进行切磋和询问。
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促进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已被广大学者深入探讨。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得到效果之后, 能深刻体会到反思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 也就会乐于进行教学反思。
摘要:教学反思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着重从重视反思提高反思的意识、合作反思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来参与反思活动, 以期获得良好的提升效果。
关键词:教学反思,合作,微格教学,反思策略
参考文献
[1]刘华.生物教学反思中的师生同步策略[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1) .
[2]王婷, 韦艳, 王浩.反思在课堂教学中的促进作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1 (6) .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推荐阅读: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11-09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活动心得体会06-04
关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参考建议10-11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论文08-12
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升路径研究11-03
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省级培训材料06-20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心得体会07-04
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08-31
教师胜任能力提升09-01
教师沟通能力提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