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处置能力论文

2024-10-14

提升处置能力论文(共12篇)

提升处置能力论文 篇1

近年来, 河南省电力公司 (以下简称公司) 严格按照国家、行业应急管理各项要求, 重点围绕提升应急处置“五项能力” (指挥力、响应力、协作力、应变力、保障力) , 不断创新工作思路, 积极推进应急体系建设, 率先建成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中心, 打造了“统一指挥、三级联动、区域协作”的河南电网特色应急体系。

1 围绕“一案三制”, 扎实推进应急体系建设

1.1 建立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 提升指挥力

全面推进应急组织体系建设, 公司本部设置专职应急管理部, 日常开展应急专业管理。处置时发挥作为“司令部”强有力的参谋指挥职能, 一方面为领导决策提供意见和方案, 另一方面被授权可调动全公司资源, 全面指挥应急处置, 令出一家, 保证指令执行迅速。各单位及时落实责任部门和管理职责, 设置组织机构和专兼职管理人员。

1.2 完善框架合理、科学有效的预案制度体系, 提升响应力

立足公司实际, 全面梳理公司应急预案, 制定以22项应急预案为核心的预案体系, 统一预案格式框架, 明确预案编制、评审和发布、演练、培训、修订等全过程管理要求;编制应急管理、工作和技术标准目录, 制定发布公司《应急管理工作规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试行) 》等重要制度, 规范日常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流程;制定年度演练培训计划, 建立应急演练培训常态机制。

1.3 健全三级联动、区域协作的应急运行机制, 提升协作力

把打造“统一指挥、快速沟通”的应急指挥平台, 确保各类信息及时、准确、完整传递, 应急机制快速启动, 作为应急运行机制建设的重要任务。继2008年率先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建成省、市两级应急指挥中心之后, 2010年完成107个县级供电企业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全省各级127个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互联互通, 指挥平台高效运转, 建成上下贯通的应急指挥体系;综合考量全省资源分布情况, 设置6个应急协作区, 协作区内各单位自发互助, 共享队伍、装备、物资等应急资源, 加快突发事件处置进程, 提升应急响应效率。

1.4 建设专业搭配、机动灵活的应急队伍, 提升应变力

着眼于自救首救, 按照电网应急处置实际, 分专业建立兼职的应急队伍。目前, 公司系统应急队伍144支, 共14 400人。所有应急队伍依托各供电公司、送变电建设公司的日常生产运行和施工力量, 并且经历过多次应急处置实战考验, 能够快速集结调配, 现场抢修处置能力大幅提高。组建了省、市两个层面的应急专家组, 指导应急处置、应急演练和应急重点课题等工作。

1.5 打造储备充足、调拨快捷的应急保障体系, 提升保障力

以全方位保障为目标, 科学布局物资保障。在豫北、豫中、豫南建立3个专业化应急物资储备库, 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 储备72类应急物资。通过缩小运输半径, 实时掌控信息, 实现应急物资快速调拨;分别在郑州、平顶山成立了“应急发电救援中心”, 负责承担本地及协作区域内的应急发电工作;以公司地面站为卫星中心站, 三台卫星车为移动卫星站, 提供特殊情况下的通信接入, 保障了指挥中心与处置现场的音视频等数据通信。

2 发挥应急体系建设成果, 成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2.1 快速响应, 打赢抗旱浇麦保电

攻坚战

2009年年初, 河南省出现50年来最严重旱情。公司迅速启动应急机制, 组织成立应急小分队, 紧急调配临时抗旱电源设备1 094台, 利用临时电源灌溉农田1 726.67 km2, 累计电灌农田22 113.33km2·次, 为缓解河南省小麦旱情、夺取夏粮丰收做出了较大贡献。

2.2 紧急联动抗击暴风雪, 保电网平稳运行

2009年冬, 河南省多次遭遇大范围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公司及时启动电网应急机制, 第一时间发布橙色预警, 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中心实行24 h应急值守。相关部门、单位迅速行动, 启动应急预案, 强化信息报送, 组织应急队伍、抢修物资, 启动区域应急协作机制, 全力投入应急抢修工作。整个抗灾抢险期间, 先后调集巡线及抢修队伍147支、车辆724台次, 事故应急抢修及巡线人员最多时达5 513人。

2.3 快速反应, 高效处置电网灾害

2010年7月下旬, 河南省南阳、信阳、三门峡和洛阳地区因暴雨出现严重自然灾害, 大量电力设施受损。公司本部各部门、各单位按照预案工作要求, 加强沟通协调, 全力开展抗洪抢险保供电。灾害期间, 公司累计投入应急队伍1 219支、人员18 508人次, 车辆2 693台次。与往年同类事件相比, 处置时间大幅度缩短, 处置效果进一步增强。

持续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是深入落实建设“一强三优”现代电网公司的内在要求, 是推行公司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障。公司将加强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 树立科学的应急理念, 提升化解风险的能力, 努力实现由经验应急向科学应急、常态应急转变。

2011-05-14收稿

提升处置能力论文 篇2

中共兴平市委 兴平市人民政府

兴平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是全省三个县级市之一,驻地中省企事业单位19家,近年来实施改制破产企业8 家,涉及下岗职工1360 人。佛教、道教、天主教等几大教派以及历史遗留的反动会道门在我市都有分布,信教群众达1.6万人。复转军人特别是8023部队退役人员达381人,各类社会矛盾凸显。这种特殊的经济社会结构和市情特征,给我们维护社会稳定带来很大的压力。市委、市政府从抓经常性工作、建立长效机制入手,通过一系列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有力地维护了全市社会稳定,深化了“平安兴平”创建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抓经常,建立防范群体性事件的长效机制

一是落实“两个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市委成立由主管领导任组长,有关单位参与的维护稳定领导小组,各乡镇(街道办)也都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全市维稳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召开维稳工作会议,通报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对策,部署阶段性的工作。将综治信访工作特别是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八项重点工作考核当中,实行单月讲评、双月考评,工作开展好的颁红牌、发奖金、介绍经验,措施落实不力、工作滞后的抱黑牌、缴罚金、表态发言,一年内连续两次

究,不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收到了取信于民、密切干群关系的效果。

二、抓重点,在破解棘手难题中提升执政能力

突出一个“早”字,着力解决企业改制破产、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在55信箱的破产改制中,政法机关提前介入,为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对内协助企业做好下岗职工思想工作,对上积极争取中电集团政策支持,使买断工龄年补偿标准由1个月工资调整为1.5个月,稳定了职工情绪,确保了企业改制的平稳推进。突出一个“严”字,着力解决有黑恶势力参与、聚众闹事、雇凶伤人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公安局主要领导挂帅的扫黑除恶专业队,实行主管领导负总责,民警包个案,责任到人,重拳出击,铲除恶势力团伙16个,破获涉恶案件50余起,抓获涉恶成员89人,扫黑除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突出一个“稳”字,依法取缔了反动会道门组织“终南戊已双香门”。在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做好信教群众思想工作的基础上,一举捣毁神像10座,销毁壁画130余平方米,教育转化道首和骨干分子5名,随后拆庙建校,将所谓的“通天宫”改造成岳阜小学,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突出一个“细”字,着力解决棘手难缠的历史遗留问题。由于政策性原因,行业基金会兑付问题一度非常突出。市委痛下决心,成立了专门的清收欠款队伍,研究制定了年兑付4%—6%、每月通报一次情况等有效措施,稳住了股民情

传解释工作,帮助群众明晰事理;对群众的不合理要求,由问题的涉及部门主动介绍政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说服群众;对于极少数别有用心的策划者、煽动者、拒不听劝者,由政法机关果断运用法律手段坚决予以控制和打击。

四、抓根本,从源头上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提升处置能力论文 篇3

关键词:涉检网络舆情 应急处置 检查机关

一、涉检网络舆情的定义

涉检网络舆情就是与检察工作相关的网络舆论情况。涉检网络舆情有良性的(正面宣扬检察机关形象、体现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反应民众参与促进检察机关各项工作发展的),也有恶性的(民众受某一特殊事件刺激,并通过信息网络将事件扩大到一个社区或者更大范围民众中,掀起范围更大,强度更强的社会反应,并最终产生与检察机关相对立,严重影响检察机关形象与公信力的),即所谓的涉检网络舆情危机,本文主要讨论的涉检网络舆情引导与应急处置主要是指涉检网络舆情危机的引导与应急处置。

二、涉检网络舆情的主要类型

目前,常见的涉检网络舆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涉及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包括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侦查监督、刑事诉讼监督、监所检察、民事行政检察等职能)相关的网络舆情。比如药家鑫案引起的全民关注,反映了民众对检察机关发挥职能履行刑事诉讼监督职能的需求;刘志军贪腐案反映了民众对检察机关履行反贪污贿赂职能、刑事诉讼职能的需求。

第二类是检察机关在履行检察权和检察职能不当引发的网络舆情。比如,在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的过程中,屡屡发生的犯罪嫌疑人非正常死亡案件,暴露出了部分检察机关办案人员语言粗暴、办案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甚至刑讯逼供的不当执法行为。

第三类是涉及检察机关及检察人员本身的执法守纪、工作作风情况的網络舆情。比如内蒙古阿荣旗女检察长开豪车事件,就涉及其本身遵章守纪、廉洁从政的问题。

三、基层检察机关提升涉检网络舆情引导与处置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领导机构、形成团队规模。一是要成立涉检网络舆情处置机构,由检察长任组长、分管检察长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可以设置网络舆情监控、研判、协调、反馈四个工作小组,成员可以在各相关部门抽调,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二是专人负责,成立涉检网络舆情应急处置突击队。可以在本院内部选拔网上工作意识、组织性和业务水平较强的干警成立网络评论员队伍,确保涉检网络舆情得到及时、有效引导。三是多点监控,可以在反贪部门、反渎部门、公诉部门、办公室等部门设置涉检网络舆情分控点,保证每天至少四次的网上巡检。借助百度等搜索引擎,通过关键词搜索的方式对人民、新华、新浪、天涯论坛、百度贴吧以及本地主要新闻站点、重点论坛和报刊进行全面搜索,第一时间掌握舆论发展动态。

(二)健全处置机制,形成引导“合力”。一是要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建立涉检网络舆情逐级报告制,网络舆情监控小组发现涉及检察机关尤其是关系到本检察院的网络舆情出现后,应及时报告领导小组供其参阅,由领导小组进行正确甄别筛选,决定是否需要通报其他司法部门或上报上级相关部门。上下左右相互通气形成党政机关和司法系统应对涉检舆情的合力,沉着有力地应对涉检舆情。二是要认真研判、妥善处置。建立涉检网络舆情的应急预案,当涉及自身的网络舆情出现后,检察机关的反贪、反渎、公诉、监所、批捕等相应部门要按预案的要求及时到位,有针对性处理,要第一时间进行回应,抢占话语主动权,并对舆情进行客观公正的引导,避免网民的负面炒作。三是要建立涉检舆情处理问责制。对于因网络突发事件涉及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等职务犯罪的,检察机关在处置过程中,要在迅速查清事实真相的基础上,严肃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通过适时问责,积极挽回社会影响。

(三)抓好教育管理、树立执法形象。一是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要以深入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由政工部门牵头,通过集中学习、警示教育、宣传引导等方式,准确把握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六观”、“六个统一”、“四个必须”的基本内容、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让干警能够主动摒弃一切与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保持党的纯洁性要求相违背的思想、行为和作风,努力避免因执法不当而形成的涉检舆情。二是要做好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由纪检部门牵头,严抓规范执法和文明执法,利用执法业绩档案管理系统等系列执法监督软件,实现内部监督工作全面覆盖、全程管理、动态监督,科学民主评价干警办案质量、办案效果、办案纪律的遵守情况,全力打造检察机关“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执法形象,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涉检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

(四)建立考核机制、提升工作实效。一是要确立责任追究机制,要明确舆情应对和引导的每一个阶段的责任人及相关责任,将舆情处置工作纳入季度或者年度岗位绩效考核,全面推行责任追究和倒查制度。二是可以由宣传部门负责汇总评估工作,分别对正面信息宣传、跟帖和对负面信息的发现、处置、引导、转移等予以评分考评,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激发干警对涉检网络舆情应对与应急处置的积极性。

(五)加强宣传引导、创造有利环境。一是坚持检务公开。利用街头法治宣传、送法下乡、校园法治讲座等形式,主动、客观、依法公开日常检察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通过公布检察人员违纪违法举报电话等形式,把检察人员执法办案行为尽可能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二是加强与政府、政法委等单位的息联动通报制度,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舆情,掌握负面舆情的实际情况,快速做出相关的决策判断。三是健全写稿、审稿、投稿、网评、与媒体记者联系机制,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网络、影视等多种传播媒体,积极向社会各新闻单位提供涉黑、群体性案件和受到人民群众关注的案件新闻素材,通过媒体正面报道和评价检察工作,占领舆论高地,营造有利于检察事业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

(六)抓好培训学习、扎实提升能力。一是通过培训讲座、模拟演练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干警加强对涉检网络舆情传播特点,社会影响,网络舆情应对与处置的原则、思路、措施,网络舆情应对处置中的发帖、回帖、沉贴、删帖等操作技能进行系统学习。二是可以定期通报本院涉检网络舆情应对处置情况的有关情况,分析总结本院在处置涉检网络舆情过程中好的做法。三是关注社会上出现的有较大影响的网络舆情的事件,汲取经验和教训,提高涉检网络舆情引导与应急处置的能力。

如何全面提升空管应急处置能力 篇4

在当今世界,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业也逐步融入市场经济的浪潮,航空公司逐渐进入了企业运营轨道。但是,在民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中,依旧在国家的操控下进行运行,且应急管理工作,职能不统一。由于当前各民航部门应急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空管部门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安全保卫与综合治理方面,而将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放在了侧重点 ;二是在应急管理各方面的工作,均是由空管部门主要负责指导 ;三是运行管理中心承担了民航局部分应急处置职能,然而空管局下设的各种管理部门,职能上差别较大,这使得空管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更为滞后。各管理机构设置与执行职能的不一致使得系统至上而下信息传递不断受阻,相关工作无法开展到位,管理上往往处于无人管制或多头管制的现象。

2 建立有效的空中管理体制

在应对空中紧急事件时,由于当前的管理体制与制度的不同,使得不同地区运用的管理标准各不相同,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各地区管理工作与面对应急处置状态时工作的不同。

随着国家对各部门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航空事业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变革,对于国家的政策体系而言,也在不断地影响着航空事业的发展,。当突发事件或灾难发生时,由于求援力量众多、使用机场频率增多,飞机飞行航线密集,使得通报环节多,组织协调工作异常复杂等,建立一套完整的空中应急管理体制,显得尤其重要。在应对突发灾难时,各级管制部门应当发挥职能作用,如 :对航道的清理、雷达扫描、飞行频率、通讯、气象等都应与相关人员进行协调配合。并且对各管制区域存在的问题及矛盾应当进行认真研究,并予以解决,不断地进行改进工作管理手段,及时提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已有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面对空中紧急情况时,减少协调环节,节省时间,提高指挥协作的整体效能。

3 构建空中管理支持系统,建立空管指挥平台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空管应急处置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针对性且有较强的保障性。航空部门应当不断建立健全空管应急处置支持系统,只有完善该系统,才能在突发事件时获得重要保障。根据空中管理应急处置要求,该系统应当不断地向多样化发展,使得空中管理应急处置逐步提高航空地面安全保障能力、空防安全保障能力、消防安全保障能力、设施设备保障能力、应急救援保障能力。从而满足在不同程度,不同环境的突发事件空管应急处置的需要。在进行建设空管应急处置支持系统时,应当从地面固定式与机动式,及空中机动式共同着手建立。对于地面空管系统而言,它是一种比较常规的管理指挥系统,通过这种系统模式可以使得对飞机飞行活动实施监督,管制和指挥。

4 提高各部门的协作能力

当代所有航空领域都应当具备快速反应的协作能力。尤其是应对紧急突发事件时,管制人员应该相当熟悉空间态势及周围环境,依据任务的性质与需要,对航线与飞行高度进行严格选择,且通过与地面人员与空中管理指挥系统人员进行沟通,相互协调,从而缓解由于飞行过于频繁而引起的飞行航线相同,最终导致误撞事故的发生。即使是在日常飞行中也应当为危机、冲突等情况做出必要的准备,并且军航管治人应当熟悉民航内部的组织结构,了解其管制程序,民航管制人员应当懂得军航指挥特点、运行程序、调配方式及空域体系的内容。通过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协同处置应急事件而且还有利于平时向应急状态的迅速转换。

在建立互动协作机制时,应当做到信息共享、立体机动及智能互补。时时刻刻地确保飞行设施在监控范围之内。在应对紧急状态时应当保证参与各种应急的飞机高效地完成任务,其次便是当需要对其他飞机进行统一指挥时,应当建立指挥联合协作中心,进行负责各部门的联合工作。与此同时,还应当不断地增编具有较强机动性的小型协调机构,从而提高在飞行高峰期时对飞行人员与地面进行有效的控制。此外,还应当建立各种空中通联的信息系统,使得空中与地面时刻保持着联系,从而确保对应急飞行实施有效性的指挥与操控。

5 提升航空应急处置能力

由于我国的航空事业的发展晚于欧洲等西方国家,所以在进行航空应急救援体系中大都是参照欧美发达国家的应对体系。由于欧美在进行救援活动时,基本都是靠政府进行组织建立的,由国家统一管理指挥各民航机构在国家的统一协调下,配合国家的救援工作,实施紧急救援。但是在面对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时,我国各民航部门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救援做法,应当结合我国的综合国情,在进行建立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时,必须相应地展开规划与设计,对于政府而言,应当统一部署及进行规划,井然有序地开展体系建设,切忌出现重复建设。时刻结合我国国情这一特点,建立一套涵盖自然灾害、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的救援体制。当紧急事故发生时,应当动员全社会人员共同参与,结合地方机构及军队,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如 :应对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突发事件,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各航空部门的积极配合,使得在处置震后工作时井然有序。

由于空管应急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各单位做到目标与任务明确,责任与时限明确。需要全体建设人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齐心协力,脚踏实地做好建设工作。

6 总结

应急保障组织建设是应急保障工作的重要基础。需要各部门不断地努力,倘若基础不够牢固体制不够健全,就很难进行履行应急保障职责,完成应急保障任务,在实施空管应急保障工作时一定要以改革要求为基础,着眼提高空管应急处置能力的客观需求,不断健全应急处置保障制度,运行程序,从而全面地提升空管应急处置能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全面提升,中国民航系统应急保障工作,正在不断地形成组织机构健全,反应动作迅速,运行机制规范,应急管理技术过硬的综合保障体系。由于《中国民用航空应急管理规定》的实施,使得各民航公司不断地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当面对重大自然灾害,空中紧急事件发生时,对于航空管理而言如何加强空中应急处置能力,是各个民航公司所关注的问题。

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的重要! 篇5

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该“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国内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综合经济损失高达6500亿元,占国内GDP的6%。仅2004年,国内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就超过百万人,直接经济损失4500亿元(新华社消息)。

从自然角度分析,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度高、损失严重。由于受灾影响人口每年大体在2亿左右,超过全国人口17强,灾害的社会属性就特别明显。此外,国内很多地区自然环境破坏严重,潜在危机随时可能爆发。建国以来建设的大量基础设施,年代久远、老化严重,多年缺少维护更换,这类安全隐患,也如同一颗颗定时炸弹。

从社会角度分析,国内目前处于改革攻坚的“中盘阶段”,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既处于关键突破阶段,又处于矛盾集中凸显和社会冲突高发阶段。譬如,对社会和经济波动起抗衡和缓冲作用的综合社保体系在国内远未建立成型,社保覆盖面非常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国内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仅1.6亿人,失业保险人数仅1.05亿人,医保人数仅1.2亿人,而国内就业总人口却高达7亿多人。如此这般,社会矛盾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值得重视的新问题和新的释放形态,若处置失当,极有可能引发诸多社会危机。SARS之前,国内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几乎是一块白板。通过抗击SARS,大量的问题和矛盾被集中暴露。在此后不到3年间,各级政府为填补此项“空白”做了不少探索和努力,从中央到地方,一批单项性、部门性的应急预案相继出台,国家和地方财政相应的预算开支也大为增加。本次“总体预案”的发布实施,可视为持续3年探索努力的一项最新成果。无论持有何种价值判断立场,我们认为,对“总体预案”及政府持之以恒的探索和努力,社会理当会持欢迎和赞同态度。

“总体预案”把突发公共事件界定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个大类。再按突发公共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Ⅰ、Ⅱ、Ⅲ、Ⅳ”共四个等级。对比国外已经十分成熟的突发公共事件界定、预防、发布、处置、善后等做法,此次发布的“总体预案”吸纳了许多国外的成熟经验和做法。这一条尤其值得肯定。

对各级政府而言,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就是执政能力大小的直接体现。论及执政能力,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依法执政。因此,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尤其是社会安全事件时,必然强调依法处置原则。我们注意到,“总体预案”依据宪法及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但这还远远不够。对比国外的做法,多数国家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均有专门法律可依。新华社2004年的一则消息说,《突发事件与紧急状态处置法草案》已被纳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人们期待看到这部与保障社会稳定关系重大的法律能加快立法进程。

提升处置能力论文 篇6

关键词:管制员;特情处置;能力

中图分类号:F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9-0140-02

据我国民航总局的空管局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空管不安全事故中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原因是与管制员的特情处置没能力有关。飞机在飞行中的特殊情况的发生有着较大的突然性和偶然性,飞机飞行的安全受管制员的特情处置能力影响,管制员能否沉着冷静的处置特殊情况,是飞机飞行安全的重要保障。

1 当今管制员特情处置能力中存在的不足

1.1 管制员有着较差的心理承受能力

当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管制员在进行处置时,不仅要承受着对外界环境因素的条件反射,还要面临着非常复杂的心理状态演变过程。因此,管制员遇到特殊情况时,能否从承受心理状态转变为应变心理状态是很重要的,同时,还要对转变过程中的思想情绪和动作进行深思和研究,以研究思想情绪和动作协调是否符合规范。通常,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其两面性,管制员以高度的集中精神面对特殊情况时,此时管制员的思维速度相当的快,有着较好的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动作也要比平时敏捷的多。然而,有些管制员在遇到特殊情况时,不能适应事情的偶然性和突发性,致使其产生了不良的心理状态,情绪上高度紧张,进而表现出不良的行为,对问题的判断和分析能力也会相应的下降,这种改变常规思维方式的情况,一般都会造成错误决策的发生。更严重的是,有的管制员可能会出现大脑空白的情况,完全失去了决策能力,不能将有效的指令发布出去,进而造成一些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日本仔2001年,发生在海域上空的危险事故,见习管制员发现JAL958与JAL907的冲突警告出现在雷达管制屏上后,由于见习管制员的特情处置能力较差,遇到特殊情况时对问题的判断分析能力下降,误将其中的JAL958呼成了JAL907,这时的JAL907正处于上升的阶段,由于管制员的错误命令,JAL907不得不降低高度,万幸的是,当时正值白天,双方的飞行员都看到了对方的飞机,避免了碰撞事故的发生,如果是在夜晚,JAL958和JAL907航班必将会发生碰撞,给乘客机组人员带来生命的威胁,并给航空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2 管制员有着较差的业务处置能力

管制员的业务处置能力会影响到管制员能否沉着、冷静的对特殊情况进行正确的处置,如果管制员对空管这项工作都还不是很了解,遇到突发情况和偶然情况,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紧张情绪,无从下手,也就无法对问题进行沉着、冷静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管制员应当完全的掌握空管业务的相关能力,当遇到特殊情况后,首先应当对发生的特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然后再做出相应的决策,在进行决策时,要在平时的业务学习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例如,某管制员接收到飞行员的液压系统中的A系统实效的报告之后,就应该想到:飞机的起落架不能够通过液压系统放起来,可以考虑通过人工的方法将起落架放下,但是,人工的将起落架放下来之后,起落架就不能再收上去了,并且,前轮转弯机构也不能发挥效用了,飞机落地之后需要拖车将其拖出跑道。但是,这位值班的管制员对相关的业务知识并不是很了解,不知道改如何进行处理,再三的寻问飞行员相关的具体细节,然而,这时机组人员根本就没有时间给以具体的恢复,因为机组人员也有很多复杂的工作去做,这样管制员倒是给机組人员增添了许多麻烦。

2 提高管制员特情处置能力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文中目前管制员特情处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措施来增强其特情处置能力。

2.1 加强管制员心理素质训练

首先,可以通过提高管制员的抗压能力,来进一步提高管制员的心理素质。通常情况下,管制员的心理压力会随着特情性质的严重性增加而增大,管制员工作中出现错误的概率也会相应的增加,飞行员与地面唯一的联系就是管制员,管制员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机组会因为自己的不良反应而受到一定的影响。同时,管制员还要对特情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一般来说,管制员对特情的认识主要分为三类:①特殊情况的信息完全符合于实际情况,不需要管制员对信息进行思维的加工;②特殊情况的信息与实际并不完全相符,还需要管制员对其进行思维加工;③特殊情况信息严重的缺乏,需要管制员做好最坏的准备。对于第一种情况还好,完全根据特殊情况的信息采取相应的应急预案就可以,但是,遇到后面两种情况就需要管制员沉着、冷静的对问题进行分析,按照正确的步骤将自己的工作做完,切勿产生急躁的情绪,完场工作以后,还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检查,以防有遗漏情况的出现,并且管制人员要给予机组人员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处置。

2.2 要提高管制员的应变能力

管制员在进行飞行指挥工作之前,应当多准备几套方案,多设想一些意外情况的出现,并考虑该如何进行解决。这样在实际的飞行指挥工作中遇到相应的特殊情况,就可以快速的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也容易避免紧张、急躁情绪的出现。尤其是在对新进的管制员进行见习培训时,应该将多做预案习惯培养出来。

2.3 加强管制员的管制操作训练和特情业务知识的学习

要加强管制员的业务能力,就需要从平时的操作训练以及特情业务知识的学习方面着手。加大管制员模拟机的训练力度,因为,特殊情况具有不确定性,并且有很多种情况,这就需要管制员平时多加练习,对相应的的特情进行多次的模拟训练,才能在实际的操作中得心应手。对此,应当将特情模拟训练作为管制员专门的科目进行训练,加强对其重视力度。此外,还要加强管制员特情业务知识方面的学习,只有充分的了解特情,才能更好的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

3 结 语

管制员在管制工作中面临着许多变数,面对这些变数,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具备相关的特情业务处理能力,才能切实的解决好这些变数,最大限度地减少管制原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确保民航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陶文.特情处置及复杂天气情况下管制员的参与作用[J].空中交通管理,2008,(1).

[2] 刘德懿,李国先.飞行员、管制员应同心共建和谐蓝天[J].中国民用航空,2007,(1).

[3] 李雨.管制员心理素质对空中交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J].空中交通管理,2009,(5).

提升处置能力论文 篇7

1 防范大面积停电事件的意义

根据国际咨询机构美国剑桥能源研究同仁公司发表的研究报告表示, 由于电力需求量的与日俱增, 电力供应系统的负载量已经超重, 各大电力公司都缺乏流动资金用以扩充新的设备, 有些企业甚至使用老旧的电力供应网, 电力输送行业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在历史上, 都曾有过重大电力事故发生。2003年8月14日美国东部地区和加拿大南部地区发生了影响5000万居民的大面积停电事故, 停电损失高达300亿美元。而在我国, 2012年4月10日, 深圳福田、罗湖等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停电现象, 受电力事故的影响, 交通线路极尽瘫痪, 生产生活受到了很大影响。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 电力是关系国民生计的基础行业, 它直接关系到了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 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更难以预计。因此, 对于电网大面积停电的管理应该进行妥善的应对, 逐步提升电力事故处理的能力。

2 做好大面积停电时间的应急预案

为了防止大面积停电事件所造成的问题, 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好应急预案的措施。

2.1 制定严密的应急预案措施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确保停电事业的影响, 要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国家处置电力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及当地政府部门出台的规章制度。以规范的法律监督、约束事故问题。电网企业要按照整体电网的整体结构和调度管辖的整体范围, 制定完善的电网应急处理应急预案措施、通过各项规章流程, 确保电网能够尽快的恢复用电。确保供电机组的启动能力和电厂的自身安全, 制定停电应急的多项预案程序, 避免在突然停电的情况下发生次生灾害。

2.2 坚持科学管理的工作原则

为了建立安全的电力运输网络, 落实事故的预防和隐患控制的措施, 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加强电力设施的行政执法力度, 从而提高人民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停电事故一旦发生, 应该加强事故处理和应急抢险的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电力设备的正常工作能力, 减少电力事故的影响力。停电事故一旦发生, 在相关部门及企业相关应急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 应该通过应急指挥机构和电网的调度系统, 组织开展科学的事故管理工作, 对事故抢险、恢复供电能力、实施救援、维护稳定、强化生产项目等各项应急工作保持各尽其责、分工有序的事故应急处理体系。

2.3 突出科学技术的主要手段

在电网事故的技术控制中, 要确保在电网安全的基础上控制事故范围, 防止电网主网发生系统性的崩溃和瓦解, 在电网的恢复中, 要优先保证电厂的电源和主干网架、重要输变电设备恢复等, 增加系统的技术恢复效率。而在供电的恢复中, 要优先考虑对党政机关、通信企业、医院、交通、电视台等主要部门的街路进行恢复, 尽快回到社会正常的供电秩序。同时采用新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电力系统停网后的稳定性, 对其中的控制和管理进行统筹规划。

3 协调大面积停电事件的处置安排

电力关系到各行各业, 相关各部门应该进行有效的沟通, 更好的了解停电时间的安排进度和影响范围。

3.1 对停电事件进行分级处理

按照电网停电事件的范围、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和严重程度, 要将这类停电事故进行分级, 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停电事件两个事故状态。一级停电事件下, 指的是停电面积广、非计划减供负荷达到或超过事故前总负荷的百分之五十、自然灾害所导致的电力设施大面积破坏, 并且造成发电厂停电、输变电设施严重损毁的事故情况。启用一级电力事故预警时, 通常会使辖区主要通信电网或调度自动化系统产生崩溃瘫痪、调度失去命令能力。二级停电事件启动状态则是大面积停电下, 非计划减供负荷达到或超过负荷的百分之三十。在电网系统中, 调度设备、自动化、通信设备失控, 事故中断的时间较长, 对输电线路的二次系统工作造成影响。

3.2 停电事件通报处置流程的协调处理

发生一、二级停电事件时, 电力局应该紧急指挥相关机构将停电范围、原因、趋势等情况上报领导小组。同时根据事件情况召开紧急会议, 就有关电网恢复的重大部分进行部署, 并将有关情况上报政府职能部门, 并按照科学流程启动应急预案。按照统一部署, 就停电事故的影响范围、发展过程和抢救的程度进行归纳汇报, 使相关部门和广大市民对停电的情况有所了解, 解除不必要的恐慌。同时, 加强事故信息的宣传积极发动群众耐心等待有关部门维修, 坚决做好打击偷窃、造谣等违法行为, 维护社会的稳定。在电网恢复的过程中, 电力部门和企业要协调机构、用户之间的电网连接, 在设施完备的条件喜爱, 优先恢复医院、交通等地点的电力供应。在对电网进行抢修的过程中, 要确保各个发电机厂要严格按照电力调度的命令进行调度, 对停电后容易造成重大影响的军队、矿井等部门要迅速启动保安电源和专项应急的预案措施, 特别防止化工企业高压容器的电力运转环节, 防止出现易燃气体泄露等事故。在电网主干线网架基本恢复正常的方式中, 电网各项进行参数要保持在稳定的浮动中, 停电负荷恢复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重点区域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就能够征求应急领导小组的批准, 解除停电事件状态。

3.3 对大面积停电事故中特殊环境的处理

由于电力的特殊性, 在一些特殊环境中, 突然性的停电会造成一些意外情况, 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 应该做好这些特殊情况的停电事件的应对和处理。例如, 在高层建筑、大型超市、商场等人员密集的公用场所, 一旦发生突然性大面积停电, 要在第一时间启用应急照明, 组织人群按照秩序快速撤离, 防止踩踏事故发生。停电后, 居民生活中难免选择蜡烛等照明工具, 这些明火很容易引起火灾, 林业局及消防部门要做好各项灭火应急的工作, 确保能够及时扑灭森林火灾等各类火灾隐患。水利局要做好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处理工作, 强化水电站的应急发电管理, 及时处理由于停电引发的水电站事故和管理。公安武警部门要在发生停电的区域加强巡逻, 严格打击“趁黑打劫”等犯罪行为。交警部门要组织多方力量, 加强停电区域的交通指挥工作, 环节交通的压力, 确保交通道路能够畅通无阻。对于一些长效性的停电事故, 经贸局及物资供应部门应该迅速组织有关物资的加工、销售, 保证居民在停电期间的正常生活。医院、诊所等卫生部门要及时保障相应的医疗救治工作, 保证部门即使在大面积的停电事件中, 也能保证停电期间对病人的救治。

综上所述, 提升应对和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的能力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后, 根据国家关于事故调查的有关规定, 进行事故调查, 各部门和单位要认真配合调查工作,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进行调查技术分析、事故责任分析, 编写事故调查报告。从而针对事故的生产和运行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通过前期的预案、调整、维修和后续调查, 确保电力系统的管理改革成果, 增加电网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摘要:随着国家电网设计的不断推进, 电力系统建设逐步完善, 建立科学的系统是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大面积停电事故对电网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 文章针对大面积停电的电网事故进行分析, 力求结合实际, 建立完善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郑国太.由一道输电线损问题引起的思考[J].中学物理, 2001 (10) .

[2]胡浪.输电线路检修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机电信息, 2011 (18) .

提升处置能力论文 篇8

关键词:电力通信,应急处理,安全

1管理目标描述

1.1 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电力通信网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而应运而生的,随着几十年风风雨雨地建设,目前网络已具一定规模。作为电力行业的专网,存在着其专业性和特殊性。 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对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省、市、县一体化运维,对出城光缆的安全要求愈来愈高。 出城光缆受市政工程建设及其他外力的影响,会出现光缆中断的可能,由于省级及以上光纤链路跳纤点多,出现光缆中断后,应急处置能力跟不上。 公司创新采取“一模一单”的管理策略,以提升出城光缆应急处置能力。 一模———建立业务风险等级评估模型;一单———针对A级光纤链路建立应急方式单。

2 主要管理做法

2.1 一模 — ——建立风险等级评估模型

2.1.1 名词解释

业务重要度:业务重要度是指当该业务发生中断或存在缺陷(业务通道可靠性降低)的情况下,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程度。 业务重要度作为评估电力通信业务风险度的重要指标,是评估电力通信业务对电网影响的重要手段。

重要度值是确切的数字, 而且会被用到后续的定量计算中,不能简单分级评定对业务进行评价。 对每种业务给定重要权值,使得可以对风险进行定量的分析计算。 如表1 所示。

业务风险度:由于电力通信网承载的电力通信业务存在中断的可能性,从而危害电网安全运行,或延误电力系统日常工作的可能性,所以电力通信网存在风险。 对于光纤链路段的业务风险度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业务类型、业务数量、故障概率3 种,其中故障概率和业务数量都是直接的量化参数,而业务类型则不好直接参与数学计算,所以采用业务重要度。

2.1.2 模型计算方法

业务风险度计算思路:光纤链路的业务风险度是由其上承载的所有业务的风险加和得来的,而每条业务的风险度是由其重要度和故障概率共同构成的,其算法可以简单表示为如下计算式:

光纤链路的故障中断概率可以通过对历史资料分析计算得到较接近实际情况的数据。

2.1.3 风险评估结果

根据上述评估模型计算方法,对洛阳地区省级以上光纤链路进行梳理计算,得出风险评估结果,并将结果进行等级划分,分为A、B、C三个等级。

2.2 一单 ———应急方式单

2.2.1 建立应急方式单

针对风险评估为A级光纤链路建立应急方式单,应急方式单内容分应急方式一和应急方式二。 应急方式一是在原有路由上增加备用纤芯,应急方式二则新增与原有路由完全异构的路由。

2.2.2 应急方式单编制原则

(1)在所经路由某条光缆未断时,只是某条纤芯中断时,优先选择应急方式一。

(2)在所经路由某条光缆中断时,选择应急方式二。

(3) 在应急方式一的纤芯不足、 光缆稳定性差时优先选择应急方式二。

(4)应急方式二的路由尽可能为跳纤点少、中断概率较低、运行稳定的设备和光缆上, 形成与现有方式具有很强异构性、互补性的迂回通道。

3总结

基层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及其应用 篇9

1. 油气气田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全国各油田都存在管线运行时间长、防腐措施不到位、安全环保风险逐年增加等实际问题,每年的维修抢险工作量也在逐步递增,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对安全生产有着重大的意义。

2. 管线及设施存在的危险

石油及天然气属于危险物质,具有易燃、易爆、易中毒等特性,集输管道和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有:

(1)管道外壁受腐蚀产生的燃气泄漏事故;

(2)管线附件施工对管线设备造成破坏;

(3)占压管道造成的泄漏事故;

(4)员工误操或者冻堵造成泄漏、火灾、爆炸;

(5)自然灾害造成泄漏、火灾、爆炸。

而一旦发生突发事故,则可能会对油气生产造成影响,威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二、应急管理存在不足

应急演练组织形式比较单一,演练内容简单,较大规模的演练缺乏系统策划,方案不完善,预拍模式,重演轻练,导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不能有效的开展应急处置,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应急管理主要做法及成效

针对运行现状,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员工安全意识培养、员工培训、应急演练、加大预防措施等方面入手,通过开展安全经验分享、风险辨识、培训内容、应急预案完善、提高应急演练质量等手段,不断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为气区安全平稳运行提供保障。

1.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1)根据生产运行实际,按照HSE管理体系要求,及时讨论、更新、完善了应急管理体系,使应急组织、管理职责、应急预案与实际生产结合更加紧密。提高了预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全面做好应对各类突发性安全事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完善了应急体系流程。通过全员大讨论活动,作业区修订和完善了应急组织、信息报送、预警处置、响应过程流程,对各环节的链接及分工职责界面进行了划分,重点强化了环境保护、新闻舆情环节的控制。

2. 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养

以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为主线,通过开展安全经验分享、管线巡护、排查隐患、安全文化试点建设等专项活动,努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让“安全红线、安全生产”理念深入人心,将安全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使其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提高员工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主观能动性,有效控制不安全现象的发生。

(1)安全文化试点建设

结合作业区安全管理实际,以站为试点,成立安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学习和借鉴先进的安全管理思想和安全文化理论,结合安全管理实际,编制《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由自下而上逐步推进,根据阶段性评估进行适时调整,不断构建自主安全文化,培育自主安全员工,建立自主安全团队,最终实现了自主安全管理。

(2)签订个人安全目标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确保安全生产,促进企业发展。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及有关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将班站生产区域及单井划分至个人进行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目标和要求,通过责任区域自查自改工作实现个人安全生产目标。

(3)强化新两法的宣贯教育

为了使员工更加深刻认识到两法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把安全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组织各种形式学习法律法规,张贴安全宣传画、标语,使全体员工能够认识到现在国家和公司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使大家认识到,现在的安全生产,已经提升到法律的高度,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就是违法行为,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4)开展各种安全活动

通过“安全生产月”、“安全警示月”等活动中开展知识竞赛、技能竞赛、漫画比赛等活动,通过个人赛、班组团体赛等多种形式,提高员工的应急技能和团体合作意识,增强了教育培训的趣味性,同时调动了员工的学习进取心,使员工技能有了进一步提高。

3. 抓实应急技能培训

(1)积极开展集中培训

遵循“干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了《员工培训管理流程》。抓好“培训计划-专业授课-集中考试-效果分析-绩效激励-弱项强化”等六个主要环节,建立了专业试题库,每期培训后总结分析培训效果,并将考试成绩与薪酬挂钩,建立培训长效机制。

(2)及时开展集中讨论

在班站日常的安全生产活动中,及时对以往的事故案例开展专题讨论,针对突出的安全问题进行集中讨论,撰写心得,总结经验教训,让每个员工都能积极参与到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使认识得到提高,缺点得到纠正。

4. 扎实开展应急演练活动

结合培训计划有针对性编制应急演练运行大表,利用应急演练检验培训效果,同时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扎实开展应急演练工作并认真总结。做到应急预案项目全覆盖,参与人员全覆盖。努力做好三个转变,即转变应急演练方式,由演向练转变;转移应急演练重心,由站向井口转变;转变应急演练模式,将应急演练由定时、定点、定场景的演练模式向不做脚本的随机性的演练模式进行转变。

5. 开展安全预警检查活动

结合生产实际定期组织单井、管道、HSE等专项安全预警检查活动,及时主动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同时积极开展隐患治理活动,将事故隐患将及时消除。

(1)管道安全专项检查。定期开展管线进行管道隐患排查,加大管道经过牧场、村民居住区、人群密集区的监控,对管道标志桩、警示桩、水工保护等设施补充完善,降低风险。

(2)单井安全隐患检查。定期组织员工对采油、采气树、井口阀门、管件等项目开展检查,每季度对高产井井口弯头及进站弯头跟踪测量,进行数据综合对比,对超出腐蚀余量的弯头组织更换。

(3)开展安全隐患治理。遵循“及时发现,有效控制,迅速治理”的原则,对存在可能导致人身伤亡、环境污染、财产损失、危害健康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设备设施、生产系统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缺陷认真分析、排查,运用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分类,并及时对存在的隐患进行消减。

6. 加强应急物资管理

按照《油气田应急物资库配备标准》,及时对应急器材进行补充,完善《应急库管理要求》、《应急物资台帐》、《应急物资使用台帐》,建立两级检查、维护制度,有效地保证了应急物资的良好性能,为应急抢险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

7. 加强应急管理取得的成效

(1)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得以增强,自救互救等应对能力提升,预防事故的能力及对事故的警惕性得以增强,员工队伍实战能力得以提升。

(2)通过应急管理的不断完善,应急机制日趋成熟,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得以提高。

(3)区级、班站级相互间快速组织、协调作战、应急救援、实战能力、联动能力和协同能力得以提高。

四、结论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式和压力,应急管理建设还和现实要求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以岗位员工的安全意识为基准点,不断更新、完善应急体系,使应急组织、管理职责、应急预案与实际生产结合更加紧密,增强员工的应急抢险能力,消弱环保事故的发生和产生的危害。

摘要: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推进,管线老化、腐蚀引起的泄露、断裂出现几率不断增大,容易引起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事件,给社会和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有效的应急处置能防止事故的扩大和次生事故的发生,所以在新两法颁布和社会对环保的高度重视的状态下,抓好基层单位的应急管理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油田开发,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参考文献

[1]吴庆益.英国燃气的安全管理和措施[J].上海煤气,2009,(4):35-38.

提升处置能力论文 篇10

下午3点30分,演练正式开始。演练分别从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道路旅客运输应急救援、公共交通反恐防暴、危险化学品车辆罐体泄露事故险情处置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等5个科目展开,总公司参演的3个科目贯穿演练始末。

演练结束后,杨鸿斌对此次演练进行了点评,他对演练取得的成功和预期效果表示祝贺。

他希望通过本次演练认真总结经验,找出不足,通过努力为长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提升处置能力论文 篇11

关键词:铁路运输;职工业务素质;应急处置能力

中图分类号: U2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3-40-2

0 引言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的发展,对于铁路运输职工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不管是针对于职工的业务素质要求还是针对于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要求,都随着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而提高。所以,为了更好地加快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提高自身的从业素质,铁路运输部门职工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并且努力提高自身的应急处置能力,提高自己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1 加强对职工的培训,提高职工业务素质

1.1 完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

要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加强对职工的业务培训,铁路运输管理部门也要建立以及完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对职工的培训效果。要完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铁路运输管理部门不仅要加强培训过程中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也要提高培训过程中的针对性。首先,管理部门要确定专业化的培训机构,加强各种物力的投入,如电脑、投影仪、音响等。其次,管理部门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针对于不同职能的员工应该开展不同的培训内容,如管理层员工和基层员工的培训内容应该有所差别。而且铁路运输员工的年龄跨度较大,在制定培训内容的时候,也应该结合员工的年龄来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因为比起年纪较大的员工,年纪较小的员工的学习接受能力较强,可以学习更多知识。而且大部分年纪较大的员工的工作经验比较丰富,比起年轻的员工,他们所需要接受的岗位培训会比较少。故此,铁路运输管理部门要完善职工教育培训体系,加强人力物力的投入,并且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1.2 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针对与铁路运输管理部门职工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必须要遵守两个原则,一个是全员化原则,一个是日常化原则。在开展安全教育培训,首先要明确该培训是针对全体铁路运输管理部门职工的,因此在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铁路运输管理部门全体职工的出席。职工的安全素质在发生应急事件中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木桶效应”所得,只要职工中有一名职工大的安全素质低,在遇到安全问题时,就会影响整个团体的安全程度。所以,铁路运输管理部门不仅要定时地开展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还必须要强制定规定员工前往学习培训,确保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其次,针对于职工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必须要很好地体现出日常化,也就是说要结合实际,对职工开展日常化的安全教育培训。只有更好地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才能更好地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因此铁路运输管理部门应该定时地对职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让安全教育培训形成日常化的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对于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

1.3 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评价方案

针对于铁路运职工培训评价的方法,管理者依旧是沿用传统的应试式的方法来对职工进行考评,这样就让员工在接受职业素质培训的时候产生抵触心理,无法提高职工的培训效果。因此,铁路运输管理者就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评价方案,结合不同的培训内容制定不同的评价方案。例如,在对职工进行安全应急措施培训的时候,可以运用行为评估的方法,通过模拟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来考验职工的应急处理能力。除了要加强对职工培训的评价外,管理者也要应该加强对培训效果的调查,进行有效的培训反馈,进而帮助培训者更好地完善培训方法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

2 提高职工应急处置能力的措施分析

2.1 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不管是列车在发生故障前还是发生故障后,员工都应该要具备有一定的安全意识,在列车发生事故之前,员工就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做好相关的检查,避免列车发生安全事故。在列车发生事故后,员工要提高对事故的重视程度,及时地处理事故,只要列车一旦发生事故,无论事故大小的程度,列车相关负责人都要立刻对事故进行处理,不能等到事态变得严重后才进行处理。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铁路运输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以及制定相关的奖罚制度,例如,一旦发现列车负责人没有立刻对列车发生的事故进行处理,不管事故大小,对列车运行产生的影响大小,都要对列车负责人进行相关的问责,进而更好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

2.2 编制规范的应急处置预案

除了要树立正确的应急处置观念外,铁路运输管理部门也应该编制规范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职工对于应急处置预案的学习,进而更好地提高职工对于应急事件的认识,提高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因此,铁路运输管理部门首先要建立应急管理部门,明确各个职工的工作职责,并且时刻要做好应急处置预案的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职工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提高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铁路运输管理部门也应该借鉴各种应急事件的发生情况来对现有的应急处置预案进行不断地更正和完善,提高应急处置预案的实用性。针对于大型的应急事件,特别是自然灾害等,铁路运输管理部门领导更要做好相关的应急处置预案,加强职工对于应急事件的认识和处置。

2.3 对应急处置管理网络建设进行优化

针对于应急事件,我们应该保持这样的态度:首先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应急事件的出现;然而一旦发生应急事件,我们则要立刻采取相关措施,来将应急事件所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因此,为了更好地预防应急事件的发生以及降低应急事件造成的伤害,铁路运输管理部门就要优化应急处置管理网络。针对于不同模块的系统要进行完善,如运输模块、机务模块、电务模块等都要完善其网点布局。为了更好地降低应急事件所造成的损害,铁路运输管理部门也应该配置好各个部门的相关配置,如现代化的抢修机具、通讯工具等。除此之外,铁路运输管理部门还应该完善铁路内外的网络资源共享,确保对外联系,进而更好地确保应急事件发生的求救措施。为了更进一步地对应急处置管理网络进行优化管理,铁路运输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各个网点的人员配置,提高配置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配置人员能够处理各种应急事件。

2.4 开展常态化的组织应急预案演练

为了更好地应对随时发生的应急事件,铁路运输管理部门就要组织职工定时开展常态化的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因此,铁路运输管理部门要做好应急预案演练的计划,并且严格按照计划来开展演练。首先,针对不同人员所开展的不同应急演练是不同的,如针对基层人员与生产指挥中心人员的应急事件演练是不同的。除了要制定好应急预案演练计划以及开展好应急预案演练外,铁路运输管理部门还应该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演练评价体系,进而更好地对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进行考评,帮助员工更好地发现演练中存在的错误,并且改正,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2.5 对职工开展应急素质以及能力培训

要提高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就要加强对职工的应急素质以及能力的培训,因此铁路运输管理部门要注重对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的培训。铁路运输管理部门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综合目前主要发生的应急事件,然后制定关于这些应急事件的应对措施,加强对职工关于这些应急事件的处理应对,进而提高职工的应急处置能力。例如,铁路运输管理部门要对职工开展关于事故救援、设备故障抢修、火灾现场、突发性事件等进行心理素质以及能力上的培训。首先,加强对员工的心理素质培训,可以提高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效地减缓职工在遇到应急事件时的慌张程度。其次,加强对职工关于应急处置能力的培训,可以提高职工的实际处理能力,将应急事件损害降到最低。

总的来说,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及应急处置能力,对于铁路运输部门职工来说是一件好事,因此铁路运输部门应该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帮助职工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水平,促进铁路运输行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李俊启.论铁路职工素质是安全管理之本[J].品牌(下半月),2015(06):168-169.

[2] 马振.铁路运输应急救援体系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29):98.

[3] 段安祥.浅谈如何提高铁路职工教育培训质量[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0:6-7.

提升处置能力论文 篇12

(1) 提高社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提高社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通过加强突发公共事件管理,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 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 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 提高社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有利于政府对社会的控制。社区是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 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所引致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而出现的事物。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 社区不仅仅是一个区位上的共同体, 更是应对特定社会问题的一种手段, 具有经济生活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参与以及社会福利等功能。在当代中国, 城市居民主要通过居委会实现利益表达和自治, 行政权力也通过居委会向社区延伸, 实现社会控制和动员。尤其在当前公共突发事件的高危期, 社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提高, 更有利于政府对社会的控制。 (3) 提高社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有利于和谐社区的构建。社区是现代城市社会的基础, 创建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切入点。及时有效的处置突发事件是和谐社区的重要特征之一, 也是社区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 社区既是各类灾害的受害主体, 又是应急预防和处置阵地。加强社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仅符合社区成员的现实需求, 而且对构建和谐社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 社区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存在的问题

(1) 社区居民缺乏积极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热情。由于受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文化的影响, 中国广大民众普遍缺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 人们更愿意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而在一个社区里, 还未形成相对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尤其在许多新建城市社区, 居民来自四面八方, 从事不同行为, 分属不同单位, 人际关系冷漠, 即便对门而居的领居也互不熟悉或互不相识, 对与自己无关或关联不大的公共事务常常无动于衷。这些因素都制约了社区居民积极参与作为公共事务的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热情。 (2) 社区应急组织结构弱化, 缺乏负责公共安全的专 (兼) 职工作人员。由于社区自治的组织特性和行政权力的事实延伸, 社区及其居委会具有身份上的模糊性在实际工作中, 更倾向于代表基层政权实施社会控制, 利益表达功能弱化。因此, 社区缺乏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规划, 也缺乏应对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 (3) 社区未能建立完善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应制度和机制。目前, 在现实生活中社区在政府突发事件管理中发挥出了一些作用, 但我国还没有在社区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参与政府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应制度和机制。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 社区内很难实现有组织地参与, 很难有效地发挥社区特有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 社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体系建构的路径选择

3.1 确立清晰明确的应急职能

(1) 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组织机构, 确认主要职责。社区应根据本地的地貌自然特点和人文特点, 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其职责是在上级应急委员会的领导和各专项应急工作机构的指导下, 统一领导全社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社区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作为社区应急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 负责综合协调本区域内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各科室和下属部门、各居委会作为应急管理的工作机构, 按照“谁分管, 谁负责”的原则, 承担相关类别的应急管理工作。 (2) 确立配套的信息体系建设。配套的信息体系对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意义重大, 只有建立健全信息管理, 才能明确各类突发事件潜在的风险以及现有的救灾能力, 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和采取措施。基于社区的特殊位置, 社区信息体系的建立必须适应社区自救互救和对外衔接的要求。

3.2 构建完整连续的应急体制

(1)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的预警。社区要本着“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的宗旨, 根据“平战结合”原则做好事前准备工作。社区要按需配备应急器材, 并在专业人员和居民参与作用下, 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隐患排查、监测监控、信息报送、预测预警体系。对社区内各类危险和自身脆弱性进行评估时, 尤其要注重社区治安事件、火灾事故隐患、社区卫生、公共设施安全等方面的信息, 做到早报告、早预防、早处理, 争取主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2)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的应对措施。突发事件发生后, 社区要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 组织发动群众、企事业单位和其他各类组织做好自我防护和自我保护工作, 并尽量控制事件影响力, 防止事态进一步发展衍化扩散。对于影响特别重大的突发事件, 除了及时向有关单位和救援部门报告之外, 在他们到达前, 要紧急发动群众及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预防和自救互救措施;在外界救援到来后, 发动居民配合上级专业求援队伍, 帮助现场取证、指引道路、维护秩序, 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使突发事件得到更为迅速有效的控制处理。 (3) 突发公共事件结束后的考评系统。突发公共事件结束后, 社区要协助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 会同公共突发事件责任单位对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起因、性质、影响、后果、责任和应急保障能力、协调能力、现场处置能力、恢复重建能力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 总结经验教训, 提出改进措施。因此, 社区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考评系统, 便于积累经验, 为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水平提供基础。

3.3 安排事前量力而行的应急投入

社区要切实加大对应急物资的投入, 加强应急储备物资的管理, 建立完善物资管理、使用、更新各项制度, 确保各类物资使用始终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 重点加强防护用品、救援装备、救援器材的物资储备, 做到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可靠。同时, 按照应急避难场所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要求, 指定紧急避难场所, 并完善通讯、饮水、交通及相关生活设施, 满足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疏散群众的需要。

摘要:随着公共突发事件的频发, 仅靠政府的力量, 已经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作为社会基层组织的社区, 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在公共突发事件处置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 我国社区参与公共突发事件管理还存在着一定问题, 要提高社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还需确立清晰明确的应急职能, 构建完整连续的应急体制, 安排事前量力而行的应急投入。

关键词:公共突发事件,社区,能力体系

参考文献

[1]潘攀.基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社区参与[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7 (4) .

[2]杨学芬, 江兰兰.社区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农村经济, 2008 (11) .

上一篇:历史文化课下一篇:作业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