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能力培养会计教育论文

2024-09-28

提升能力培养会计教育论文(精选10篇)

提升能力培养会计教育论文 篇1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了大学生财务建模能力应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证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的能力。然后从这五个方面能力入手, 探讨了大学生财务建模能力的提升方法与可能路径, 提出了在课程建设、课堂训练、课外活动以及课外研究等方面的一些建议和措施。本文研究对于高等财经院校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财务建模,财务建模能力,实证研究,研究性教学,课程建设

在笔者多年来从事财务建模研究和教学的过程中, 深感实践中对财务建模技能的迫切需求以及现有大学生甚至研究生财务建模能力的缺失。因此, 本文欲探讨如何提高大学生财务建模能力的问题。

一、什么是财务建模

财务建模是用数学术语或者计算机语言建立起来的表达财务问题各种变量之间关系的学科。在该定义中, 财务建模不仅包括财务问题的数学建模, 也包括计算机建模。所谓数学建模就是把一个称为原型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上的抽象, 在做出了一系列的合理假设以后, 将原型用一个或者一组数学方程来表示。所谓计算机建模是将一个复杂的财务问题用计算机模拟, 从而了解和掌握它的内在规律, 预测它的未来发展 (段新生, 2008) 。

财务建模的研究在财务理论研究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 财务建模在财务理论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如何建立财务模型不仅可以追溯前人科学研究的足迹, 而且可以为财务理论研究提供很好的方法论基础。财务建模对推动会计和财务理论的发展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另外, 财务建模着力于用定量的方法刻画和解决实际问题。财务建模不仅可以用于验证已有理论的观点和方法的正确性和严密性, 同时也可以成为新理论诞生的土壤、契机和工具。

财务建模不仅有助于财务理论的发展, 而且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特别是, 在新会计准则财务与会计日益融合的前提下, 财务建模对会计人员更好地处理会计事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 财务建模是财务会计人员必备的一项技能。财会人员在大学学习期间应该学习、培养并努力掌握此项技能。

财务建模的理论基础包括数学、统计学、经济学、财务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计算机程序设计等 (段新生, 2009) 。财务建模的方法有数学中的逻辑演绎法, 统计学中的统计分析法以及计算机模拟法等。因此, 财务建模能力体现的是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 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

二、财务建模能力

财务建模能力具体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 逻辑推理能力。是从事一切工作所必备的能力, 是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技能。 (2) 数学应用能力。财务建模首先考虑用数学语言对财务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表达, 因此数学应用的能力应为财务建模的基本能力。 (3) 计算机应用能力。对于不能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财务变量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能够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找到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规律, 那么对于变量之间的关系也会有一定的认识。因此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应成为财务建模的一项基本能力。 (4) 统计分析能力。财务变量之间的关系可能表现为确定的函数关系, 也可能表现为不确定的随机关系 (段新生, 2007) 。随机关系需要根据统计学的理论予以建立, 因此统计建模是财务建模中很重要的内容, 而统计分析也是财务建模的一项重要技能。 (5) 实证研究能力。实证研究是当今会计研究最重要的方法。实证研究不仅可以验证已有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而且可能发现变量之间新的关系。因此实证研究也是财务建模的方法之一。甚至有文献认为, 财务建模本身就是一种实证研究 (段新生, 2008) 。因此实证研究能力应为财务建模的一项重要能力。 (6) 实践创新能力。财务建模不仅可以用来验证已有理论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而且可能发现新的理论。因此善于思考, 勇于创新应该是财务建模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

三、会计专业学生财务建模能力的提升方法与路径

以下将以会计专业学生为例探讨大学生财务建模能力的提升方法与可能路径。

(一) 课程建设

本文认为, 为了提升大学生财务建模的能力, 首先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尽量开设一些有利于财务建模能力培养的课程。例如, 以下课程对于提高财务建模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1) 基础性数学课程, 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这些课程对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与计算机理论与操作有关的课程, 如:Excell应用、MATLAB应用、数据库编程、XML标记语言等。这些课程对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与会计信息化有关的课程, 如:计算机会计 (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软件应用、XBRL财务报告等。这些课程对于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以及财务数据处理与应用能力具有直接的作用。 (4) 与实证研究有关的课程, 如:统计分析软件、计量经济学等。这是做实证研究必须用到的理论和工具, 因此为了提高实证研究的技能学生必须掌握这样的课程。

(二) 课堂训练

参考文献2提出了实证研究的一种学习和教学方法, 称为研究性教学方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段新生, 2010) 。该法让学生通过文献查找、文献阅读、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再现与对比、演讲与讨论、结果点评与总结等七个步骤完成文献研究与实证结果再现的研究性学习, 达到掌握实证研究的方法和实证论文写作的目的。这一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文献检索、文献阅读和文献理解的能力, 还可以了解财务、会计领域实证研究的最新进展, 掌握实证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另外, 通过这一训练,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和统计分析的能力, 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研究潜能, 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本文认为, 研究性教学法和研究性学习法可以用于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通过这种方法的使用, 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

(三) 课外活动

学生可以尽可能多的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以提高自己的财务建模能力。学校可以为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提供一些机会和组织保证。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就是一个很好的活动, 建议大学生都能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 每年一届, 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 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2012年, 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 (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 及新加坡的1 284所院校、21 219个队 (其中本科组17 741队、专科组3 478队) 、63 600多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本项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官网, 2013) 。本文认为参加数学建模大赛不仅可以扩展知识面, 增加同学之间的交流, 而且可以促进大学生数学应用、逻辑推理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学校应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多参加这样的课外活动。

(四) 课外研究

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参加教师的各项学术研究活动, 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资源使学生尽早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学术研究能力的提高也同时意味着财务建模能力的提高, 为将来学生走入社会奠定很好的基础。参加学术研究活动更可以提升学生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品质和能力。

四、总结

首先, 本文提出了大学生财务建模能力应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证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的能力, 因此要探讨大学生财务建模能力的提高可从这五个方面入手。

其次, 本文探讨了大学生财务建模能力的提升方法与可能路径, 提出了在课程建设、课堂训练、课外活动以及课外研究等方面的一些建议和措施。其中, 在课程建设方面, 数学类、计算机类、会计信息化类以及实证研究类课程是提高财务建模能力必开的课程;在课堂训练方面, 本文提倡使用研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在课外活动方面, 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是提高学生逻辑推理以及数学建模能力的很好的课外活动;最后, 鼓励大学生尽可能多的参加教师的学术研究课题以提高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

本文研究对于高等财经院校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J

(注:本文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教改项目“大学生财务建模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本栏目协办:天津雍阳粮食储备库

参考文献

[1].段新生.MATLAB财务建模与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7.

[2].段新生.文献研究与实证结果再现——实证研究的研究性教学与研究性学习[J].财会月刊, 2010, (3) .

[3].段新生.试论财务建模的理论、方法和工具[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22) .

[4].段新生.试论财务建模的意义和作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 (17) .

[5].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官网.http://www.mcm.edu.cn/2013-3-23.

提升能力培养会计教育论文 篇2

一、建立“立体式”思政工作队伍,构建全员育人模式

1.配足配强组工干部,为思政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这在《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有明确规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组工干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的业务能力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因此我校党委和学院党总支要配足配强专兼职组织工作干部。

2.优化强化辅导员队伍,实现思政队伍职业化

辅导员长期工作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第一线,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建立一支稳定规范、精干高效、独具特色的政治辅导员队伍,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优化强化,显得尤为重要。

(1)建立职业准入制度。我校在选聘辅导员时,要加强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考核,辅导员上岗前应经过心理测试和职业倾向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作为其任职的重要条件。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新任辅导员上岗前要参加不少于40个学时的岗前培训,由学校对培训合格的辅导员颁发结业证书,使辅导员做到持证上岗。按照初级、中级、高级辅导员的职业等级要求,推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化建设,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

(2)实施一年一培训计划。开展全校辅导员全员培训,使每一名专职辅导员1年内至少参加1次学校组织的专业培训。重点加强新聘辅导员培训,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辅导员在岗期间每年要参加不少于16个学时的在岗培训。选派优秀辅导员参加内地南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研修培训。提升辅导员学历层次,鼓励和支持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其他相关学位,学校积极推荐工作实绩突出的辅导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非思政专业辅导员应在参加工作3年后,选修并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六门主干课的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远程培训,建设一批网络培训精品课程,提高辅导员培训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我校要将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纳入教师培训计划,享受有关鼓励政策。

(3)完善实践锻炼制度。依托我校与疆内其他高校、内地援疆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组织辅导员赴北疆高校、内地援疆高校学习考察,帮助辅导员开阔视野,更新观念。组织辅导员到革命圣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等开展社会考察和假期实践,深入了解国情、民情、社情。广泛组织辅导员开展假期家访,密切家校联系,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需求。建立辅导员校际挂职锻炼机制,推动辅导员与党政干部之间的经验交流,鼓励有条件的学院选派辅导员到学校党政机关、学校周边的街道乡镇、国有企业等挂职锻炼。

(4)为辅导员配备助理,把辅导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为辅导员配备助理,可以通过勤工助学的方式选用高年级的学生干部作为辅导员助理,使辅导员可以专心致力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工作,把辅导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增加辅导员的工作幸福度。

3.充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实现全员育人目标

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员参与,实行班级导师制是充实和加强班主任队伍,实现全员育人目标的有效途径。作为班主任队伍的补充,班级导师由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包括各学院教学管理主要领导、党总支书记、副书记)以及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组成,与班级和学生开展“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和学生交朋友。

4.用好用活思政教师,提升思政队伍专业化水平

通过聘请思政教师担任社团导师和班级导师,把教学实践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让思政教师能够结合学生中的各种思想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提高自己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并将科研成果及时充实到“两课”教学中,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以他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和学习特征的了解,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有力的辅助队伍。既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和主课堂作用,同时发挥思政教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优势,具有“双重效应”。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能力提升的具体措施

1、规范培训,建设“学习型”思政工作队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面对时代的变化与挑战,发挥好思政工作队伍的主体作用,实现高校思政工作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建设“学习型”思政工作队伍是唯一的出路,规范培训是建设“学习型”思政工作队伍的有效途径。

规范培训内容是规范培训的核心。紧紧围绕思政工作知识与能力所需规范培训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中共党史与党建理论、共青团历史与团建理论、世界观与人生观理论、思想道德修养等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内容;二是心理学、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以及心理咨询知识、法律常识等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内容。三是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查分析能力、协调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教育能力、职业指导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思政教育岗位必备能力的培训课程。四是“菜单化”选学课程。

2、以干代训,建设“实干型”思政工作队伍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往往是辅导员,年纪较轻的辅导员和学生有共同语言,也更容易理解学生的动态、想法,增添了思政队伍的朝气与活力,但年轻辅导员往往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对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见识不多,经历很少,所以他们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足、方法欠缺。通过建立日常工作会议制度,对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沟通、交流、讨论和重点讲解,在讨论分析中寻找突破口,解决突出问题,使思政干部在业务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提高;通过“一带一”、“一帮一”互帮互学的形式,实现干中学、学中干;通过岗位实践加强思政干部的工作实操能力;通过交叉检查、现场观摩,实现互帮互学、互相促进,提高学生思政工作队伍的战斗力。

4、拓宽思政工作队伍职业发展渠道。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干,科学设计学生党团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等职业发展方向。鼓励和支持思政工作队伍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创业咨询师等资格证书,引导思政工作队伍走职业化发展之路。建立思政工作队伍与校内专业教师的交流机制,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职务与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衔接机制。把思政工作队伍作为高校党政后备干部的重要来源,建立从专职思政工作队伍中选拔党政管理干部的长效机制。

5.推进职业文化建设。坚持精细化工作理念,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内涵建设,培育思政工作队伍核心价值观,凝练思政工作队伍职业伦理。建立思政工作队伍岗前宣誓制度,培育发掘思政工作队伍先进典型,塑造思政工作队伍职业形象,增强思政工作队伍的凝聚力和职业认同感。每年举办全校思政工作队伍职业能力大赛,展示思政工作队伍才能风采,以赛促学、以赛促建。健全完善思政工作队伍谈心谈话制度、家访制度。通过调查研究、交流谈心、走访慰问等方式,加强对思政工作队伍的人文关怀,改善思政工作队伍的工作、生活环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6.加大表彰宣传力度。学校党委、组织部将思政工作队伍纳入优秀教师评选表彰范围,并在校优秀思政工作者评选表彰名额中向一线专职思政工作队伍倾斜。设立校级优秀思政工作队伍工作示范岗,着力培养一批思政工作队伍的“带头人”。加大对思政工作队伍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能力提升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要把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作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和人才强校的重要举措,统筹培养、同等支持。建立高校党政“一把手”领导责任制,高校党政“一把手”是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党委要明确专人分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定期召开党政专题会议,分析、研究、部署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工作。

2.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学校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构建全员育人格局,实现队伍整体优化,做到思政工作队伍与其他专业课教师的相互支持,思政工作队伍岗位与其他教育、管理、服务岗位的相互配合,思政工作队伍工作与校外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的相互协调,实现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严格管理与人格感化的有机结合,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思政工作队伍工作的有利环境和氛围。

3.加大经费投入。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和培训。各学院要把思政工作队伍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并落实培训经费;要设立思政工作队伍科研专项经费,学校要在社科基金中设立思政工作队伍科研专项基金,支持思政工作队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提升能力培养会计教育论文 篇3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1-0022-02

收稿日期:2014-12-29

作者简介:廖俊杰(1965-),男,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广东 广州/510300)

资金项目:本项目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立项,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改革研究(CVCC11A-01)。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的概念最早应用在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中,由美国战略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Prahalad)和哈默尔(Harmel)在1990年在《哈佛评论》中首次提出,原指企业中的集体性学识[1][2][3],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整合多种技能的学识。在职业教育中引入核心能力的概念,指的是在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且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能力。因此,职业核心能力又可称职业通用能力或者职业关键能力,它支撑了人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4]。 我校从2007年至今,已经进行了七年多的实践,通过模块式的课程设计,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推行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实践和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探索了在高等职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构建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关键要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才能达到增强学生表达、交流、合作、创新、自学等能力。围绕这个目标,我校开设了多个模块,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及调研实践等推行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课题试验集课程资源开发、学习环境和活动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设计为一体,探讨和研究课程学习模式和学习路径,提高学生核心能力培养。

1.建立了体现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发挥职业核心能力实践效果,开设了《职业核心能力》一门课程,确定为全校公共选修课程。在开设《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同时,试点专业还开设了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学生专题研讨》《高职生职场实战策略》等相关课程。这些课程与《职业核心能力》相互结合,形成全方位素质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成效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的实际行动中得到体现。这些课程同时也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科技挑战杯、学生技能竞赛等活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2.教学内容以能力为导向

为使素质教育全方位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在开发《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时,已经着手考虑了与试点专业的课程进行充分衔接。实行以能力训练为导向,素质培养为侧重,在实践中寻找案例,在教学中灵活设置教育内容。项目贯穿课程,实施多形式,多内容的教学方式。采用任务导向,项目驱动,根据行动导向教学OTPAE实施教学步骤[5],将课程目标融入项目教学过程中,通过训练正确的思维方式、掌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来提升能力。

二、改革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

根据高等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培养中,我校还对其评价标准进行改革创新。对教学模块中的能力目标,找到关键能力,划出评价等级标准,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程评价。让学生在课程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分三个环节进行量化评价,寻找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能力变化轨迹,形成过程评价、动态评估和信息反馈,及时反映教学实施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效果评估上,通过设计调查表,对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分期调查,调研的问题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块进行分类设计。调查的时间分为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三个时期,实行过程评价。与常规的教学评价不同的是,该课程采用数字量化评价,既可以看出直接的能力提升程度,又可以对多项相关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适时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培训效能,让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提升学生素质教育中产生实效,同时也探索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的有效教学路径。

三、创新教学方法及其实施效果

1.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体现能力训练目标

在《创新能力》课程教学中,注重案例法的运用,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和成功校友事迹,如“中国糖王”“中国食用色素王国”等校友自主创业的案例进行思维启发,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潜能,课程课堂气氛热烈,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在《团队合作》课程中,结合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采用任务考核方式,如“如何化解室友的矛盾,营造和谐氛围”为任务,让学生按照“目标-任务-实施-评价”的思维方式来完成教学项目,又如以“如何与陌生人交朋友”为题来讨论,引出了多种行动实效方案,这些教学项目与案例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社交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取得明显效果。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参与热情,实现了职业核心能力训练的目标要求。

2.企业项目,真实任务,增强实战能力

在课程的学习中,注重与实践结合,在《创新能力》课程教学中设置了“企业诊断”实践教学环节,既是对课堂项目教学的检验也是对能力训练项目的延伸。“企业诊断”实践环节充分利用企业的真实案例,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对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企业诊断。有两种教学方式:一种方式是学生针对课堂上思考的问题,到企业和生产岗位中具体解决。这种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第二种教学方式是,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参观调研,利用课堂教授的方法发现生产管理、生产工艺中的问题,找到问题症结,提出创新点,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案。企业诊断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

3.专业融入,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注重互动性,提出案例,并对每个案例,紧密结合专业特点,适时开展课堂实践,如对汽车营销专业授课时,融入了汽车营销创新、策划与创新。将与人交流、团队合作技能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关联内容穿插教学。带领学生到车间考察,到各个车展销售中心调研并践。学与教的目标一致,师生互动,做学交替,多种技能贯通,提高教学效果。

4.有的放矢,个性培养,促进人人成才

在课程的学习中,注重学生个性发现,注重心态教育。根据个性需求开展课题试验,如自学能力培养课程,有的同学将学习目标定在英语四级考试。针对课程局部学生,相对应设计英语自学方法的教程。针对一些学生向往企业创业工作,学校还邀请一些知名企业家、成功校友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同时,职业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创业调研活动,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为学生进行具体的职业规划指导,加强学生心态调整,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个性培养,促进人人成才。

5.量化评价,过程控制,形成能力成长轨迹

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不间断的进行开课效果调查,分别在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三个时期运用课程教学对比调查表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调查,实行量化管理和数字化评价。通过《创新能力》课程调研,在创新目标,个人潜力发挥和创新思维等直接的能力点方面和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自我学习等相关的能力点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图1)。

四、深入推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

上述量化调研表明,能力提升与课程改革是紧密关联的。在课程的推行中,我们也深感职业核心能力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下一个阶段,课题组在扩展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不断加大课题推行力度。

一是将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由全院共选课,进一步推行到各系,融入课程体系,逐步将相关课程作为限选课和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课程教学不限制单一教学模块,复合能力的教学模块(如职业方法能力、职业社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

二是全方位推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在教材建设方面,组织编写创新能力培养教材,实现全方位深入课堂改革与建设,全面推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实训室建设方面,要重点强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场所建设,配备相关的训练条件,使项目教学中的充分实施发挥效能;在教学运行方面,尽可能推行小班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采用一带多、传帮带和进行培训班学习等多项措施,全校要培养10名以上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师,全面推广课题成果,为我校的示范性建设服务,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美]加里·哈默尔.战略就是革命[J].北京:哈佛商业评论,2004(6).

[2][美]加里·哈默尔, C.K.普拉哈拉德,1994.竞争大未来:企业发展战略[M].北京:昆仑出版社,1998.

[3][美]迈克尔·波特,加里·哈默尔.未来的战略[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4]安世全.职场关键能力[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5]彭晓平.OTPAE五步训练法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3(51).

提升能力培养会计教育论文 篇4

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往往对社会上会计岗位的需求考虑得少之又少,而在专业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及教学方法的使用中,也更多的注重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常常忽视对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及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比如,在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会计基本理论知识一般都是要求学生掌握的,而经济、管理、审计、计算机等其他相关知识常常要求简单了解,与税务、工商、金融、法律等与会计工作相关内容的学习也就更是点到为止,以至于学生毕业无法立即投入到会计实际工作岗位中。

传统的职业院校教学体制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效果所做的教学评价,更多是以专业性的学术性评价为主,缺少对技能水平及实践能力掌握情况的过程性评价和考核,更很少介入社会及行业对学生的评价考核意见,评价模式及评价标准不够与时俱进,不够完善,必然会导致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与社会需求脱解。比如,现阶段职业院校对教学和学习内容及效率的考核评价中,大多数还是通过期中、期末两次考试的形式作为教学评价与考核的主要模式,考试的内容也多是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看重的是分数及基本知识的掌握水平,忽视对学生能力水平与实践技能的评价考核,存在着很大的不合理现象,影响着会计专业教学的改进发展,因此,迫切的需要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设置改革,以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二、优化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几点看法

(一)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该更多的与社会会计岗位需求与相应。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应具有较高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及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来实现,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因此,职业院校教学体系中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必须充分适应这一要求。职业院校目前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实践的要求衔接不是很好,培养的毕业生也很难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同时社会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进步,都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迫使职业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大课程改革力度的同时,必须从对社会发展需求、会计岗位需求入手。

(二)加强会计从业员的职业道德培养,提升会计人才职业素质和执业质量。

随着我国社会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化、信息化水平的迅速提升,一些不良社会风气、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对会计人员的质量带来很大的冲击,如一些股份公司财务造假事件的曝光,说明会计从业人员存在一定程度的会计职业道德问题,这就给职业院校加强会计人才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敲了警钟。会计职业道德是是会计从业人员应遵循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是社会诚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道德为基础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仅具有紧迫性、艰巨性,还具有长期性,因为道德修养非一日之功,需要在职业生涯的起点进行规范,培养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执业操守,弘扬优良的职业道德风尚,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有利于调节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妥善处理会计主体与有关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全面提升会计人才职业素质和执业质量。

(三)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关注点应更多的投放在师生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提升,重视培养学生更多岗位实践操作能力。

会计工作是一项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核算工作,会计理论知识只是为会计工作提供指导,会计实务操作及行业会计制度才是会计工作的具体。因此,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应加强师生会计实战操作能力,对学生多采用模拟岗位会计实操等实践教学方法,总结原始资料的典型性、完整性,会计核算程序及会计事项处理的全面性,以及会计基本技能的实效性等。教师则应与会计实践工作人员密切配合,经常下企业参与实际工作,切实了解各行各业会计核算的现实状况和变化,把握会计制度及法律的改革方向。另外,固定行业的会计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无法满足变幻莫测人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需求,现代会计人才更应具备各行各业会计岗位知识结构及与社会岗位需求相应的执业能力,必须密切结合法律法规、财政政策、税收、审计、经济管理、计算机、外语等等相关知识。

三、提升会计人才岗位能力水平必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必需建立会计诚信教育体系

会计职业道德是是会计从业人员应遵循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诚信是社会诚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始终,构建以美育、心智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的会计诚信教育体系,培养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执业操守,弘扬优良职业道德风尚的会计从业人员,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将企业文化融入会计诚信教育的内容之中,全面提升会计人才职业素质和执业质量。

(二)必需使会计人才规格质量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

通过上面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分析后,我们认为人才培养方案是会计在教学工作的方向标,所以要论证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定位是否准确,理论课程及实践操作的课程分配是否合理,是否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和亮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是否进行了调研论证,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是否相适应。为使未来的会计从业人员质量规格合乎社会会计工作岗位的需求,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还应在进一步拓宽专业知识面,以高素质、技能型各行各业会计人才为培养目标,对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教学中注重模拟各行业、各会计工作岗位的实践技能入手,从而使培养的会计从业人员能更多的适应中小企业或商业公司中各岗位会计工作的需求。

(三)必需坚持“课证融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职称证书及会计资历证书是衡量会计人员岗位能力水平的重要依据,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应将专业会计理论课程与三证的行业培训课程同等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会计模拟实训和顶岗实习作为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形式,将能力培养与行业证书培训相结合,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加大课证融合的深度,使会计专业学生毕业时既能取得毕业证,也能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及相关会计职称证,让学生不仅掌握一般会计业务处理的方法,而且了解建筑、涉外、金融等各行业会计的结算知识,掌握国税及地税等基本纳税申报及处理流程。教学中以岗位训练为主线,以模拟实训为载体,以行业证书培训为重点,全力推动“课证融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四)必需完善校内会计实训基地、实训室的建设

在职业教育大踏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的建设越来越成为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内生产性的实训基地,不仅可以为师生提供一个全真式的实习实训场所,还能完成校外顶岗实习的教学任务,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建立模拟会计岗位实训课程体系,从基础账务处理程序到会计综合业务账务处理程序的一系列的校内模拟实训体系,以此带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使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达到一致,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四、小结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岗位能力水平,必须加强会计人才素质的培养,制定与行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改革,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队伍,提高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会计专业职业能力提升方案 篇5

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也大大提高,会计环境和会计处理的对象更是日趋复杂,增大了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在许多方面,需要会计人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判断,才能对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恰当的处理,才能合理有效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为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要求,根据企业理财环境与生产经营的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用的原则、方法、程序等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涉及到方方面面,具体而言:

会计核算原则是会计处理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但会计原则对会计业务的处理是指导性的,所涉及到的具体环节仍需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在会计实务中对某一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揭示时需要在多个会计原则之间作出选择,而各个会计原则之间有时有一定的冲突,如谨慎性原则与一贯性原则之间,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原则之间等。在特定的条件下,某项会计原则是否应当选择,怎样实现不同原则之间的最佳组合,如何正确处理多个原则的优先选用顺序等等,这一切都必须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进行相应的选择与协调。在实际工作中,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经济事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某项经济业务是否重要,是否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判断,是否应单独披露,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如何提升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篇6

关键词:财务会计;提升判断能力

一、会计职业判断与内涵

(1)会计职业判断概念。什么是会计职业判断?所谓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经济事项情况下,根据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等会计标准,根据企业的财务运营历史数据和当前财务实际情况,合理考虑企业的会计环境和经营特点,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通过计算、分析、比较等方法对某一事项所做出的推定和判别。(2)会计职业判断内涵。职业判断的主体是会计人员,会计职业判断的客体是日常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它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涉及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各环节,其范围要比会计政策选择广泛。会计职业判断更注重技术角度,强调会计人员知识和经验的运用,要求会计人员在判断时,应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保持中立,针对客观会计事项做出“无偏”反映,受外部干预而做出的选择行为不能称为会计职业判断。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1)主体因素。指会计人员自身方面的可能影响判断的因素。主要包括:知识和经验、需要和动机。(2)客体因素。指由于会计事项具有的某些特点而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问题的复杂性、重复性、规范程度、类型和要求的判断质量等方面。(3)环境因素。指除主体和客体因素之外,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其他因素的总和。

三、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性

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门,其职能已经逐渐由单纯的数据统计核算转变为管理核算并行,这种情况下,决定了财务会计人员不仅要做好相关的数据信息处理工作,还要根据所得的企业发展信息,以及市场最新动态,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状况进行一定的判断,从而为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因此,提高我国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势在必行。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够提高企业的财务工作水平,财会工作人员可以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较为直接和深刻的了解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状况,使得财会工作人员可以对市场信息和企业决策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从而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参考意见和备选方案。

四、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的方法

(一)在组织构架和岗位职能设计上避免职业判断丧失客观性。在企业管理组织构架以及岗位职能设计上,要使得财务工作从企业管理中孤立出来,进而避免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人员的干预,导致职业判断丧失客观性。保证企业会计能够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客观、公正地处理财务工作和进行职业判断。

(二)在管理机制建设上保证职业判断的客观性。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会计工作的依据和基础,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机制建设,通过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赋予会计人员执行财务工作的权利,规范会计人员的财务工作行为,约束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完善财务管理流程,并依靠监督检查机制对财务工作进行定期的监察监督,进而保障会计职业判断的客观性,为会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秩序。此外,企业管理部门应该立足于本部门岗位工作出发,不断的反思问题、总结经验,及时的发现与处理企业运行管理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为企业良好运行、风险回避以及迎接上级部门的审计检查提供切实有效的强化措施、改革措施。

(三)善于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的方法。面对不同企业不同的财务工作内容,财务人员要掌握不同的分析方法,往往最简单的不是不差的分析方法,也不是最精确的分析方法就是最优秀的分析方法。在根据不同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判断时,要面对形态各异、难易程度不同的会计系统情况,要灵活的掌握适合的分析方法,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成效。

(四)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会计工作人员要具备再学习的能力,及时的进行知识能力的更新,以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思维分析方法。此外,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一个不断实践与积累的过程,是长期的会计工作中、企业工作中形成的。因此,会计人员要注重对经验的积累,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不断地积累,取得丰富的经验。企业也要注重对会计人员的重视程度,在待遇上留人、在感情上留人,只有长期在本企业本行业工作的会计人员,通过实践经验积累,才更具备更加专业的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论中职会计教育中的能力培养问题 篇7

一、我国目前中职会计学专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进行会计能力相关培训的过程之中必须要让学生掌握会计工作所需的能力。然而目前我国的中职会计教育之中普遍的存在教学策略脱离实际,学生难以掌握所需知识的情况与问题。这种情况在教学之中的表现为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考核,却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这显然是脱离了职业教育的初衷的。

根据相关的调研来看,我国很多地区的中职会计培养的学生已经不再符合各个用人单位的需求。另一方面,中职教育在教学中显得僵化,教学的内容与范围已经不再适合新时代和企业的实际要求。教学内容脱离实际。还有一种情况也需要加以注意,对于实际的会计工作来说,并不仅仅需要掌握与会计相关的知识,更需要掌握其他的关联知识与经济处理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在中职学校之中常常是难以得到重视。目前来说,相当多的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表现为只懂得一些会计理论知识,却对其他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这样的学生在毕业后也是安逸融入到正常的工作程序之中的。

我们知道,会计行为的程序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不停的进步,企业的行为模式当然也是如此。如果在新的会计环境下依然固守旧有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然而目前很多的中职学校教材不合时宜,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如何获得会计学习的实践经验,主要的方法是通过会计实训的模拟。然而很多学校的会计模拟非常简陋,业务情况过于简单,并不符合实际的企业工作模式,难以让学生得到能力的成长。另外一个让学生获得有效的实践经验的途径是毕业后的实习。然而很多的学校在这一方面做的也不够好。一方面是没有积极的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学生没有合适的岗位展开实习,也难以获得足够的经验。或者对学生缺乏监督,学生随便在没有资格的企业开具实习证明就可以蒙混过关。

这类缺乏管理和控制的行为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学到的会计知识缺乏认识与了解。在实际工作之时就难免陷入困难。很多的学生一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之中就不知所措,犯下失误,明显也是不符合其职业的需求。

二、国外会计教育经验

西方国家由于历史,观念等等各种原因,他们的职业教育体系相比我国来看已经显得较为完善。以美国为例,在数十年之前就展开了对职业教育的相关改革,改变了过去的会计教育过度重视书本知识的问题,更加重视实践经验的传授。根据美国职业教育的相关规章,职业教育的目的不光是教授学生知识,更多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职业学校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强度来看,并不足以直接将学生培养儿成为优秀的会计师;因此学校需要更多的承担的责任是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念与精神。

美国的相关规范不仅明确的将学生在职业学校之中需要获得的品质和精神成长予以列举,也采用实际的手段来保证这些教学目标能够取得有效的效果。包括一些对教学具体策略的积极探索与相关的约束等等。

这项规定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之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成果,美国的各个职业学校在教学之中也积极的响应教学规范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之中也更多的反映了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培养的学生在社会各个职业上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

三、改革会计教育,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能力

(一)转变思想,树立“学为主体”的新型的教学观念

之前已经提到,对于学生而言,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于他们的知识学习有着巨大的帮助。而另一方面来说,对于他们的未来工作和生活而言,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也是非常有益的。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程度而言,学生尚处于成长之中,他们的处事风格和道德标准也尚未完全形成;正需要作为教师的指导与规范,他们才能在生活中保持正确的生活态度。教师虽然在履行自身的教学责任,然而具体到每个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是否掌握知识和能力,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取决于他们个人的学习意愿。而很多的教学策略与外部条件的保证,其根本来说也是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意愿。

应当说,只有学生本人的意愿与学习知识的要求相互契合时,学习才能取到最优的成果。因此,作为教师来说也必须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意愿与学习能力。而作为学校的角度来看,则应当积极的展开品德与精神的教育。道德教育并不是静止和单调的,而是灵活的;通过道德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提高。

(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调节一向是教学方法之中探究的重要问题。中职学校之中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较少,但是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更加积极的对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培育。融洽温和的师生关系能够鼓励学生积极的展开学习,同时也能够积极的进行教学的探讨。对于教师也能聆听来自学生的意见与建议,提升自身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摆正自身态度,采用更为宽容温和富有激励性的态度。学生才能对应的在轻松的环境中对知识的掌握产生兴趣。

(三)改革教学内容,确保传授知识的新颖性

对于教师来说,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掌握课程的内容,随后对其加以整合和简化。对于那些彼此之间有所关联的课程应当加以联系,对于已经过时的内容加以去除,如果已经出现了新的情况与内容则要及时的加入。

另一方面提高实践教学在课程之中的比重,将实践性教学与书本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思考范围。鼓励他们自我展开学习,同时也积极的将业界的新情况新知识进行普及,让学生与实际工作接轨。

(四)改进会计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的会导致学生缺乏兴趣与学习乐趣。如果对其加以革新与调整,则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具体而言,会计的教学应当改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模式,注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由过去的注重解决问题转为对解决问题过程的认识与思考。对于学生的未来从业来说,正确的过程比得到结果更为重要。知识与方法很多,作为教师不可能全部教会,因此也就必须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摆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在课堂之中要更多的注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积极的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开展多角度的实践教学活动,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五)编写适合中职会计学生培养的会计教材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会计教材在内容上都显得偏于老旧,很多的会计教材都是用老内容混合新标准,修修补补,很多内容已经不合时宜。教材是书面教学的基础。如果教材不能满足学生增长能力学习知识的要求,那么学生也自然会用自己的行动做出选择。教学的效果更是无从谈起了。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既要积极的假如新内容新知识,也要与学习实践联合起来。积极增加案例分析的内容。同时将教材内容加以精简与提炼。

四、结语

为了做好职业教育,必须无时无刻都将学生的能力成长放在第一位。作为教师,应当积极的革新教学方法与策略,采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案,从根本上为学生的能力成长而服务。作为学校也应当积极更新各项基础设施,提高教学的物质条件,帮助教学活动走入正轨。

参考文献

[1]陈素萍.论中职会计教育中的能力培养问题[J].时代教育,2014,07(23).

[2]莫海菁知识经济社会下中职会计教育能力培养探究[J].商业文化,2015,02(05).

[3]孙弋程.论中职会计仿真实训模式下如何整合教育资源,有效培养职业能力[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11(20).

提升能力培养会计教育论文 篇8

二十世纪见证了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史无前例的发展、扩张和演化。经济增长、低失业率和金融市场渐进的放松管制替代了缓慢的经济增长、高失业率、高通胀率和受管制的金融市场。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之间不断增长的私人资本流动促进了私人部门的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广泛形成(Moshirian and Szego,2003)。金融部门的创新和放松管制加快了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也推动了金融服务和会计服务的全球化。会计准则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要求会计教育必须进行以全球化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包括课程体系、教材构成和教学内容等),以培养能适应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的会计研究和实务人才。

二、会计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1980年代期间,真正的全球金融市场开始兴起。在全球化和自由化的浪潮中,资本市场经历了一个国际金融交易巨幅增长的时代。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推动了跨国公司全球化的投资活动和融资交易,促进了资本在全球范围内低成本地流动,推动了金融系统的全球自由化(Rajan and Zingales,2003)。1998年5月7日,Daimler Benz和Chrysler达成了合并协议,以股票交换(share-for-share exchange)完成了公司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为Daimler Chrysler。1998年11月17日,Daimler Chrysler的股票(DCX)作为全球注册的股票(global registered share,GRS)同时在全球21个证券市场发起交易(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和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Daimler Chrysler(DCX)是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股票。这种全球注册的股票方便了权益资本的全球交易和跨国公司的全球融资,同时要求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和会计披露制度以及更高效率和更具透明度的全球资本市场(Kamlyi,2003)。

在2008年,Wall Street巨头Lehman Bros的突发性破产以及由此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再次警醒世人关注金融监管体系的失灵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缺陷,促使各国在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不断完善金融管制机制和会计披露制度。Lehman Bros的破产暴露出了两个缺陷:(1)错误的投融资决策。公司大量投资于低信用级别的债券(sub-prime mortgage),产生了巨大的投资风险;并过度运用财务杠杆融资,极大地增加了财务风险。(2)会计报告对资产贬值的风险估计和风险披露严重不足。2007年上半年,Fannie Mae和Freddie Mac的冒险行为已经导致了次贷危机的暴发。但是Lehman Bros并没有在2007年度财务报告和2008年度的季度财务报告中有效及时地对持有的金融资产减值风险进行充分的估计和反映,违背了稳健主义的会计惯例。Lehman Bros的破产带来两点启示:(1)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完善的治理结构有助于提高经营效率,避免激进的投融资政策,强化风险管理机制。(2)会计信息质量(尤其是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优化和提升有助于缓解金融危机的冲击。

中国的金融改革和会计改革也同样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经济将更加迅速和更加深入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中。中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化和国际化必将促使中国的金融改革和会计改革踏上不可逆转的国际化道路(曲晓辉、陈瑜,2003)。

三、会计教育改革

显然,全球性的金融改革和会计改革明确了会计教育的全球化方向,为会计教育提供丰富而富有成效的内容。由于金融改革和会计改革的国际化潮流,会计教育面向全球化已是一个必然的、不可逆的历史趋势。会计教育全球化既为金融会计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又昭示着新一轮金融会计教育改革的到来。为了迎合金融改革和会计改革的全球化趋势,我们应该积极地推进各项会计教育改革。

1. 加强金融理论和金融实务的课程教学

随着金融市场的广泛发展,金融理论和金融实务已成为会计教育的基础,扎实的金融理论和熟练的金融实务是高质量会计教育的根本保障和生命线。面对不断发展的金融理论和不断创新的金融工具,全面而深入的金融理论和金融实务有助于优化学生的金融和会计知识结构,提高学生适应变化中的金融环境的职业素质,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金融理论和会计实务的理解和认识,并进一步强化学生参与国际竞争的金融会计职业能力。

为了强化学生的金融理论和金融实务,在课程设置就必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增设一定量的金融学科(包括“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体系)的课程,如,《金融学》、《投资学和资产评估》、《金融工程和风险管理》、《期权、期货和衍生证券》、《货币、银行和资本市场经济学》、《资本市场:机构和工具》和《公司金融》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更深入地了解金融理论和金融实务。这将极大地提升学生金融会计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

2. 更新金融和会计教材

金融教材和会计教材是金融会计教学的基本载体。要提高金融会计教育的质量,必须更新过时的、不适用的旧有教材。鉴于金融改革和会计改革的国际化趋势(更多的是美国化倾向),应大力地、积极地引进流行的美国金融和会计教科书(译著或原版),开拓学生的视野,优化知识结构。对国外优秀金融和会计教材的采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对国内金融和会计教材的选择,应选用高质量的优秀的并不断再版更新的金融和会计教科书。总之,面对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和会计环境,应注重金融会计教材和金融会计知识的更新度。

3. 完善和丰富金融会计教育内容

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的国际化带来了金融会计职业的国际竞争。为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生存能力,金融会计教学内容应该进行大范围的扩展。主要是扩充金融学科体系的教学内容(包括公司金融的专业知识),使得会计学生具备更多更新颖更充实的金融知识,这将有助于会计学生更便利地参与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管理以及金融工程的战略咨询。针对国内公司金融教材建设的严重滞后性,会计专业教师应积极选择国外(尤其是美国)通行的公司金融教科书,保障公司金融管理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Karolyi,G.Daimler-Chrysler AG:the first truly global share[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3(9):409-430.

[2]Moshirian,F.and G.Szego.Markets and institutions:global perspectives[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3(27):1213-1218.

[3]Rajan,R.and L.Zingales.The Great Reversal:The politic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he20th century[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69):5-50.

提升能力培养会计教育论文 篇9

一、善于把握新课标关键环节,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 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等等。从这些内容要求中, 可以看出新课标体系已经将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要求逐渐转变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根本的轨道上来。这就要求初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整体把握新课标认真学习, 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学课程新体系。遵循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 积极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学习活动过程始终, 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获得进步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要将新课程理念顺利的贯彻落实, 教师自己必须要主动地适应新课程要求, 将新课标渗透到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

二、善于运用教材启智学生,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新课标与旧课标相比, 在知识体系构造上有增有删, 知识掌握要求上有升有降, 结构组合设置上有分有合, 能力表现形式上有显有隐。注重了学生综合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探究教学中。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重视实际问题的运用, 呈现内容丰富化和形式多样化。在习题的分布上更加注重学生实际操作, 更注重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创设各种有效手段, 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进行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开发。要以教材为基础, 以发展为动力, 善于收集归纳整理各种资料, 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源, 等价灵活主动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 用好新教材, 培养学生发现知识、探索知识、运用知识和自学能力。教师在讲授过程中, 教师要灵活的运用教材, 用精辟简练的语言、先进的教学手段, 带领学生走向教材, 共同探讨解决和获取新知识。

三、善于指导学生探究实践,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数学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生生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重视具有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能力的教学活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教学中, 要利用学生善于自我表现的特点, 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地发言, 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注意学生在学习方法、接受知识、运用实践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 因材施教, 及时指导。在对学生进行探究性教学时,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 让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探索与发现, 探求到知识的奥秘。如在教授生活中的图形教学时, 我运用大量有趣的图画、实物带入教室, 让学生切身感悟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大量几何图形, 同时我向学生布置了一道在课后找出具有六边形、多变性的实物。又如在讲解“图案设计”一节内容时, 我在学生学习了堆成的相关知识后, 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后一个具有七个变得不规则图形, 对学生进行对称内容的复习。

四、善于进行自主教学反思,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提升能力培养会计教育论文 篇10

一、高校会计职业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完善, 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要素知识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对会计毕业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培养得学生是否符合社会需要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 对社会需求的会计职业能力框架进行分析是高校会计职业规划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会计专业人才职业能力框架要求分析

对于会计专业人才而言, 其职业能力框架包括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会计知识应用能力、自动更新知识的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以及对外沟通交流能力。

(1) 会计实务操作能力

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包括两部分:一是手工实务操作能力, 具体包括会计凭证的填制处理、账簿的登记、报表编制能力;二是会计软件的操作能力, 即利用相关会计软件进行会计信息处理的能力。

(2) 会计知识应用能力

会计知识应用能力指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跟据服务对象的行业特征、业务流程的特点对实际业务进行运用的能力。

(3) 自动更新知识的能力

自动更新知识的能力指会计人员根据从事岗位的不同自己获取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

(4)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职业判断能力指建立在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之上的会计判断能力, 是职业胜任能力的综合体现。

(5) 对外沟通交流能力

沟通交流能力是指会计人员与他人或者机构交往的能力, 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吸收信息的能力, 以及表达能力。

2.高校会计职业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从大一开始就应该帮助学生了解会计职业的特点, 认识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知识和能力, 通过职业规划教育引导会计学生培养相关能力, 有助于培养出符合上述会计职业能力框架的人才, 推动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

(1) 明确职业目标, 发展自我潜能

对于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来说, 会计岗位大体上分为会计类、财务类、审计类、综合类四种, 与会计有关的岗位多达数十个。不同的会计岗位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通过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 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自身进行整体的评估, 同时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后, 筛选适合自己的岗位, 制定相应的职业规划目标, 加强自身某一方面的素质, 发展我自潜能。

(2) 学习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 提升竞争力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变革和充满竞争的时代, 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高校的扩招, 会计专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学生必须紧跟时代的要求, 才不会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因此, 职业规划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具有社会竞争力, 从而提高了就业率。

二、我国高校会计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

1.高校会计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

很多会计学生在入学时对所学专业不了解, 对将来要从事的岗位类别不了解, 在思考到毕业后的选择时, 只涉及到考研、找工作、考公务员、考证, 出国留学等情况, 甚至很多学生没有主见, 只是跟随着潮流学习, 缺乏职业规划意识。

2.高校忽略了职业规划教育的过程性, 重视程度不够

对会计专业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应该从大一入学开始, 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从学生入学时就进行测试,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兴趣, 并根据测试的结果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但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只有在学生毕业时才提供相关的就业指导。

3.高校提供的职业规划服务不够完善, 没有开设专门针对会计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会计学生刚刚步入大学的门槛, 面对很多挑战, 他们的想法和能力有限, 特别是在职业规划方面, 更需要学校专门机构的指导和帮助。而目前, 我国高校职业规划教育这一环节比较薄弱, 许多学校还无法为学生提供完善的职业规划服务。此外, 职业规划教育也没有根据专业特点的不同而进行区别和细化, 特别是会计学生, 因为岗位类别的不同, 社会需要的相关会计专业知识也有所区别。

4.高校专业职业规划教育人才的匮乏

专业的人才是开展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关键, 而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缺乏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人才, 从事职业规划指导的大多是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 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职业规划部门, 但只为大四毕业生提供, 缺乏能够系统的为大学生提供职业规划服务的人员。此外, 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引导, 高校学生逐年增加, 职业规划专业人才越发匮乏, 这已经成为高校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高校会计职业规划教育的改进建议

1.开展职业规划普及教育, 引导学生分步骤进行职业规划

高校应从新生入学时对其开展职业规划普及教育, 可以聘请社会上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通过讲座的形式讲授会计职业规划的实战经验, 引导学生从大一开始就要有职业规划的意识, 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引导学生分步骤进行职业规划。在这个过程中, 首先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 即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学识水平、思维方式等个人因素进行评估。自我评估是学生做出职业规划的第一步, 也是职业规划关键的一个环节。

其次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环境分析。对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 使学生对会计的职业环境有切身的体会和了解, 也就是让学生分析自己在各种环境下能做什么。

根据自我评估和职业环境分析, 帮助学生做出合乎自己情况的职业目标, 在此基础上, 设计出大学四年的职业规划。制定职业规划后, 引导学生找到现实状况与目标的差距, 鼓励其寻找缩小差距的方法, 大学期间提升自己的能力。

2.建立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队伍, 加强与会计职业界的联系, 开展职业咨询辅导

针对我国从事职业规划指导的老师缺乏专业知识这一问题, 高校应对指导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 辅以面向社会招聘一批专业的指导人员,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规划教育师资队伍, 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职业规划咨询需要。

与测评机构合作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挑选和引进合适的测评工具, 让大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尽早接受职业测评服务。另一方面, 专业指导人员应加强与职业界的沟通, 定期与单位联系, 收集职业界的反馈资料, 以便了解目前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的技能框架, 从而把信息反馈给学生, 对其的职业规划制定进行有效性指导, 使其制定的职业规划具有现实意义。

3.开设职业规划课程, 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体系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必须与会计学专业的整体概况相结合, 高校应将职业规划课程列为全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积极开发教材, 完善课程体系, 从而让学生对自己专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对自己可能要从事的职业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这样学生可以确定学习的目标, 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增加学习主动性。

与此同时, 高校还应大力开展与职业规划相关的辅助活动, 比如择业艺术的讲座, 就业政策的宣传、需求信息的广泛传播、校外咨询服务、现场模拟招聘会等各种形式的指导, 形成较为完善的职业规划指导体系。

4.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职业规划政策

会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高校主管部门可以与财政局及会计机构保持联系, 及时了解相关的财务政策, 配合当前的就业环境, 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职业规划教育的开展。

高校主管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 负责会计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 大力宣传职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改变学生对职业规划设计的误解, 提高会计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自我意识和主动性。另外, 教育部门在具体工作的实施上应实行监督管理制度, 保证相关政策的有效执行。

四、结论

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符不符合社会应用的需要, 是检验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作为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会计职业规划教育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高校有责任引导学生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确定适合的职业目标, 制定可行的职业规划, 掌握专业技能, 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此, 高校应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要:近几年, 从我国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 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大于供给, 高校培养的会计学子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职业规划教育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这点出发, 笔者首先分析高校会计职业规划教育的现状, 继而对我国高校会计职业规划教育模式“把脉问诊”, 进一步“对症下药”, 提出改进建议, 希望对完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有所帮助。

关键词:职业能力框架,高校,会计学生,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国会计视野组.方向的力量——走出会计职业发展迷局[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1]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中国会计视野组.方向的力量——走出会计职业发展迷局[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0

[2]郭亚花.会计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J].科技和产业2011, (5) :118-120[2]郭亚花.会计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J].科技和产业2011, (5) :118-120

[3]聂海.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 2011, (8) :75-77[3]聂海.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 2011, (8) :75-77

上一篇: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下一篇:纳米多孔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