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2024-09-22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精选12篇)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篇1

纵观几年来国民经济的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和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是促使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因而, 目前在加强消费基金控制的同时, 改善和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控制和计划管理势在必行。从近几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来看,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对计划指标的控制放得过宽, 一些项目没有纳入建设规模。如基本建设的“十一不占” (后改为一五不占”) , 使一些项目没有纳入建设规模。一些单位搞项目审批上的双轨制, 基建渠道走不通, 就走技改渠道。另外, 城建单位也有项目审批权, 甚至各级财政都可以上一些项目。这都在实际上削弱了固定资产投资的计划管理。二是在放权的同时, 缺乏必要的宏观管理手段和配套措施。国家和各级计划部门, 对放权以后将要出现的问题缺乏足够的研究, 而改革的措施又不配套, 在放的方面考虑得多, 在如何进行宏观管理方面做的少。宏观管理体系和制度不健全, 缺乏调节手段, 致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三是对固定资产投资缺乏必要的评估咨询, 建设规模一超再超。四是清理在建项目流于形式, 一些停缓建的项目明停暗建, 或者只清理, 不停建。

针讨上述问题, 笔者认为, 只有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计划管理, 方能够有效地控制社会总需求, 保证社会总供给, 从目前来看: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途径有:

一、深化改革和完善投资决策体制

投资决策是投资管理的基础环节, 投资决策体制是投资体制的核心内容之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体制, 必须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体制。深化改革和完善投资决策体制的目标, 是实现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建立起责、权、利相结合的多层次投资决策体制。实现投资决策科学化, 首先要坚持宏观投资决策与微观投资决策相统一的原则。其次, 要建立并完善科学的决策程序。不论哪一级的投资决策, 都应坚持按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办事, 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 先论证, 后决策。最后, 要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 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提高投资决策的水平。实现投资决策民主化, 就是要建立和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资决策管理制度, 使投资决策成为有利于集中多方面意见, 进行多方案比较评价, 从而有利于优选投资方案的民主基础决策制。对于重大投资决策, 应从制度上保证, 采取切实措施, 广泛吸收和聘请各有关方面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 听取咨询, 审议项目, 落实行动, 不流于形式主义, 不走过场。为保证投资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不要相应建立和完善各类投资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 建立投资决策责任制, 作到谁决策, 谁受益, 谁承担风险和责任, 从而建立起一个责、权、利相统一的多层次的投资决策体制。

二、深化改革和完善投资计划管理体制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 以及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和作用, 改革投资计划管理体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 对于投资总量、结构、布局等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的重要环节, 必须坚持通过计划搞好在全社会范围内的综合平衡, 以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投资计划管理, 主要在于提高计划管理的科学性。应根据全社会的需要和财力、物力、技术装备能力等供给的可能性进行综合平衡, 确定五年计划的投资规模和年度投资规模, 使之相对平衡、适度, 力求避免年度间投资规模的大幅度波动。在平衡安排全社会投资规模时, 既要考虑全局的平衡, 又要考虑部门和地区的相对平衡;不仅要考虑年度规模的需要, 而且要考虑在建规模的需要;不仅要考虑投资实施的财力、物力平衡, 又要考虑项目投资后所需财力、物力的平衡投资总规模的确定, 应是在保持合理的部门、地区投资结构的基础上安排。

三、完善和加强投资计划管理, 还应切实保持计划的严肃性

计划的制定、调整和执行等环节都必须实行程序化、规模化管理, 在建投资总规模和年度计划投资规模要实行双控制。要改革按生产能力和投资额划分项目审批权的办法,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 该严格控制发展的, 实行相对集中管理;该支持和鼓劲发展的, 适当扩大地方和企业的项目审批权限。制定不同行业的经济规模标准, 并严格执行。为了提高计划的质量水平和体现计划的严肃性, 国家应把投资计划的执行情况作为计划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地区经济工作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

投资资金管理体制既是投资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也是计划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包括投资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回收方面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四、深化改革和完善投资经营管理体制

在完善投资实施管理体制方面, 要求设计、施工单位要真正成为自主经营的“四自”主体。同时, 要进一步发展投资品市场, 在投资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实行招标承包制, 形成真正的、公平合理的竞争局面。

为了正确引导各类投资, 协调发展国民经济, 必须建立和完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它由一系列的宏观政策及其有关政法部门构成, 宏观政策主要是指产业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投资政策、外贸政策和技术政策等。各种宏观政策必须成龙配套, 综合运用, 各有关部门必须密切配合, 协调行动, 并进一步明确政府中计划、财政和中央银行等部门的职责范围。

促使各项改革内容和措施法律化。建立包括投资领域各个环节在内的系统、完整的立法关系, 这也是完善投资体制改革的一项不可缺少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内容。首先, 要加紧制定和颁布《投资法》、《建设法》以作为管理和约束整个社会投资建设的根本依据。通过制定《投资法》, 把投资决策主体及其投资范围, 投资资金的构成、来源和筹集, 投资方向、方式, 因投资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以及国家对投资的引导、保护、管理和义务关系, 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并且要明确投资管理的基本原则。其次, 还要根据《投资法》确定的原则, 制定涉及投资活动各个方面的一批单行法律与法规, 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篇2

(初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

为强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企业基本建设项目、更新改造项目、零星固定资产购置、设备更新、小型技术措施项目、技术开发项目等凡是能形成固定资产的投资项目的计划管理。第三条 基本任务

贯彻本企业发展战略,按照客观要求,正确安排全公司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合理安排各种建设项目的投资比例和投资使用方向,使各种资源要素得到合理配置。统筹规划安排新建、扩建和更新改造以及科研开发、设备更新、零固购置等项目的投资,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质量、进度、费用三大控制,努力提高投资效果。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为公司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发展速度提供依据。第四条 归口管理

综合管理部归口管理全公司基本建设、更新改造项目、零星

固定资产购置、设备更新、小型技术措施及技术开发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计划编制与计划控制,做好公司固定资产投资的综合平衡和统筹安排。负责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立项与计划下达,牵头组织或参与项目全过程的跟踪管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和建设项目工程内容与总概算;协调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工作。第五条 计划的分工实施

公司重点的基本建设项目、更新改造项目由公司组建建设项目工程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一般的基本建设项目、更新改造项目、小型技术措施项目、技术开发项目、设备更新项目、零星固定资产购置由建设管理部、设备管理部、总工办以及有关生产厂等部门或单位组织实施,综合管理部参与管理并总体控制。

第二章

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投资计划的管理 第六条

立项申报:

6.1根据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所提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分析当前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及急需发展的投资项目的基础上,由综合管理部负责提出总体方案,在下一年一季度内编制出下一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计划,广泛听取意见,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准确性与合理性,组织公司技术委员会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交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后,上报公司董事会核准,综合管理部予以立项。

6.2各生产厂、部门根据生产经营实际状况,提交拟建基本建设

和更新改造项目申请,需说明立项原因、技术方案、需要增加的设备、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于每年8月底前报综合管理部,由综合管理部报请公司技术委员会进行初步技术经济论证,对提出的投资项目在工艺成熟性、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效益显著性方面进行审查。综合管理部整理、汇总、编制公司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提交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后予以批准立项,即可列入下一公司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第七条

项目设计与实施:

7.1公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相关工作(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保评价、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等)由综合管理部下达总工办或项目建设工程指挥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实施。7.2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需由公司技术委员会充分论证审查,并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讨论通过后,方可进行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

7.3对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保评价、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概、预算,可根据项目具体实际情况,由综合管理部报请总经理批准,委托公司外部的设计单位或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实施。

7.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施工图设计和项目概、预算编制完成后需报送总工办审查,经总工程师批准,由综合管理部向各项目实施部门下达投资项目计划施工准备任务书。

7.5各项目实施部门(项目建设工程指挥部、建设管理部、总工

办、设备管理部以及相关生产厂等)在消化、分解公司下达的项目计划施工准备任务书后,立即编制所管项目详细的实施计划书(含项目总体进度安排、质量控制计划、费用使用计划、物资采购计划、服务采购计划),经部门主管领导审批后报送综合管理部。

7.6综合管理部对所报的投资项目实施计划书进行综合平衡,经总经理批准后,向各项目实施部门正式下达投资项目实施任务书(含项目进度目标、质量目标、费用目标等要素)。

7.7经批准的物资采购计划,由项目实施部门按照公司“物资采购管理办法”执行。经批准的服务采购计划(外委工程),由项目实施部门按照公司“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第三章

小型技术措施项目的计划管理

第八条 立项申报:

8.1各生产厂、部门每年八月底前向综合管理部提交拟列入下一公司小型技术措施项目的申请报告。综合管理部会同总工办、设计院、设备管理部等相关部门及项目所在单位,对提出的拟建项目进行“工艺是否成熟、技术是否先进、经济是否合理、效益是否提高”的立项审核。审核通过的项目,由综合管理部将汇总的《小型技术措施项目申报表》及相关材料综合平衡后,报总经理审批立项。

8.2经批准立项的小型技术措施项目由综合管理部在下年一季度

内编制出下一公司小型技术措施项目投资计划,并下达总工办、建设管理部、设备管理部、各相关生产厂等有关部门准备组织实施。

第九条

项目设计与实施:

9.1总投资10万元以下的小型技术措施项目若不需做设计,项目实施部门必须向综合管理部提交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书(含项目总体进度安排、质量控制计划、费用使用计划、物资采购计划、服务采购计划),综合管理部进行综合平衡并按程序审批后,向各项目实施部门正式下达投资项目实施任务书。

9.2总投资10万元至50万元以内的小型技术措施项目,由综合管理部向设计单位下达设计任务书。根据设计单位作出的施工图设计及概预算,项目实施部门提交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书(含项目总体进度安排、质量控制计划、费用使用计划、物资采购计划、服务采购计划)。经审查后,综合管理部正式向项目实施部门下达质量、进度、费用计划实施任务书。

9.3小型技术措施项目中所批准的物资采购计划,由项目实施部门按照公司“物资采购管理办法”执行。小型技术措施项目中的服务采购计划(外委工程),由项目实施部门按照公司“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章

设备更新投资计划的管理

第十条

立项申报:

10.1各生产厂、部门对本单位需要更新的设备于每年八月底前书面报告设备管理部,并抄送综合管理部。由设备管理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原设备进行鉴定,同意报废后,由设备所在单位填报固定资产报废报告表,由主管副总经理审批同意,即可作为申请设备更新的依据。

10.2各申报单位于10月底前将批准的固定资产报废报告表提交综合管理部,综合管理部将汇总的设备更新报告表进行综合平衡,编制出下一公司设备更新项目投资计划,报总经理审定。10.3公司设备更新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后,一般不再审批新的设备更新项目。特殊情况下,由申报单位报送专题报告,综合管理部核实后,按审批程序办理。第十一条

项目实施:

11.1按批准的公司设备更新投资计划,项目所在单位向综合管理部提出启动项目申请和项目实施计划书,经总经理批准后,综合管理部正式下达项目实施任务书。

11.2对于技术要求高的重要设备,项目实施前需由设备管理部会同总工办及相关部门进行技术会审,确定所更新设备的技术标准。

11.3项目实施部门按照公司“物资采购管理办法” 和“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实施计划。

第五章

零星固定资产购置的计划管理

第十二条

立项申报:

12.1各生产厂、部门每年八月底前将需要购置的零星固定资产向综合管理部提交书面报告,生产部门的要抄送设备管理部。12.2综合管理部会同设备管理部等部门进行调查核实。根据公司经营状况综合管理部进行综合平衡,编制出下一公司零星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报总经理审定。

12.3公司零星固定资产购置计划下达后,一般不再审批新的零星固定资产购置项目。特殊情况下,由申报单位报送专题报告,综合管理部核实后,按审批程序办理。第十三条

项目实施:

13.1按批准的公司零星固定资产购置计划,项目所在单位向综合管理部提出启动项目申请,经总经理批准后,综合管理部根据轻重缓急按月向供应公司下达零星固定资产购置任务书。13.2供应公司按照公司“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实施计划。

第六章

技术开发项目投资计划的管理

第十四条

立项申报:

14.1凡承担技术开发项目的各生产厂、部门每年11月底前,向总工办提交拟列入下一公司技术开发项目的计划及立项建议书,并抄报综合管理部。

14.2总工办对报送的技术开发项目,组织有关单位专家或公司技术委员会进行审查,审查合格的项目由总工办汇总并报综合管理

部,综合管理部进行综合平衡后,于下年一季度内编制出下一公司技术开发项目投资计划,经总工程师和总经理批准后,下达各有关单位准备组织实施。第十五条

项目实施:

15.1按批准的公司技术开发项目投资计划,项目所在单位将项目启动申请、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书(含项目总体进度安排、质量控制计划、费用使用计划、物资采购计划、服务采购计划)报送综合管理部审核,经总工程师和总经理批准后,综合管理部正式下达项目实施任务书。

15.2技术开发项目中经批准的物资采购计划,由项目实施部门按照公司“物资采购管理办法”执行。经批准的服务采购计划(外委工程),由项目实施部门按照公司“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第七章

计划实施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第十六条 总工办、设计院负责投资项目绝大部分前期工作及设计文件的编制,对项目建设过程实施技术指导及技术监督,对采用的技术可靠性和设计质量负责,以保证项目建成后能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凡设计变更需增加工程内容的均应由设计院作出设计变更通知,并计列新增的投资费用,提交综合管理部按审批程序审定后,发送有关建设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设计院应在每年4月底前根据公司下达的当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编制当年的设计进度计划。其内容应包括:项目名称、设计阶段、设计专业、完成日期、负责人等,并报送综合管理部。第十七条 相关建设管理部门严格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做好工程项目的外委管理,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资金进行控制,逐步实施和完善工程管理中的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这三大制度,特别应增强项目招投标管理的透明度,力争做到项目建设工期短、质量优、进度快、投资省、效益好。工程竣工后应尽快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办理工程移交手续。

第十八条 供应公司负责建设项目的物资供应。供应公司(或工程指挥部供应部)应按批准的物资采购计划,负责组织物资的采购、运输、验收、保管、交付施工等工作。严格比质比价,对所采购的物资质量负责。对大宗物资采购严格实行招标采购,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第十九条 综合管理部在认真做好投资项目综合平衡的同时,应加强项目计划的统计工作。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是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重要措施。项目建设指挥部、建设管理部、设备管理部、财务部、供应公司、各相关生产厂等部门必须按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要求,及时准确地向综合管理部报送有关统计报表。建设管理部、供应公司等部门所签订的经济合同必须报综合管理部和财务部备案,从而有效控制工程形象进度、工程质量和费用支出。

第二十条 财务部是建设项目的财务主管部门,负责建设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财务部在公司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下达后,积极

筹集并按期安排建设资金的供应与拨付,并监督资金的使用。工程竣工后,应做好工程建设成本的核算,并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

第八章

项目管理

第二十一条 公司重点基本建设项目和重点更新改造项目由公司组建的项目建设工程指挥部负责组织实施。项目管理实行矩阵式组织结构,综合管理部派专人到项目现场建设工程指挥部实施计划管理,其项目管理办法按本办法或根据项目特点另行制订的项目管理办法实施管理。

第二十二条 建立项目跟踪管理制度。综合管理部须参与项目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充分利用上报的统计报表,会计报表,业务报表等资料,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进度、费用实施监督和控制,保证工程进度、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参与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监督检查项目的计划执行情况。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的问题,采取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以保证项目投资计划的顺利完成。第二十三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进度、费用、安全环保和文明施工等控制,参照《×××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执行。第二十四条 各生产(使用)单位的小型技措技改项目、设备更新项目、技术开发项目等,需外委的服务采购项目(土建、安装、防腐保温等)应尽量由各生产(使用)单位检修人员承担,或公司内部有施工能力的单位承担,以降低公司费用,节约投资。若

确因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较大,内部不能实施的,经主管副总经理审查批准,由综合管理部报请总经理审批后,方能外委。

第九章

合同管理与财务支付

第二十五条 为了便于管理,全公司所有经济合同必须由综合管理部进行统一编码并备案。

第二十六条 对招标项目或直接执行的项目,由归口主管管理部门代表公司与中标单位或乙方签订合同。所签订的经济合同必须先由公司合同评审委员会审核,合同评审通过后,方可订立经济合同。

第二十七条 采购付款和工程款支付前,需由项目实施部门持有效合同、物资入库检验报告、项目设备检验部检验证明、财务有效发票到综合管理部进行审核、统计备案,财务部按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规定予以承付。

第十章

计划的变更和调整

第二十八条 为维护计划的严肃性,批准的计划(含项目进度目标、质量目标、费用目标等要素)一经下达,必须严格执行,各归口管理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均不得随意修改。

第二十九条 项目实施过程中,确因工程项目内容发生增减或设计变化,使原来制定的项目质量、进度、费用计划发生变化,应由项目实施部门现场签证或设计单位作出变更通知,计算出增减

的费用。

第三十条 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费用在合同总价5%~10 %的,由总经理授权主管副总经理负责控制。

第三十一条 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费用超出合同总价5%~10 %以上(含10 %)的,以及进度目标、质量目标需作调整的,由项目实施部门提出调整计划申请,报综合管理部按审批程序审定。综合管理部按审定后的质量、进度、费用目标要素向项目实施部门下达调整施工任务书(或追补计划),项目实施部门重新签订工程合同或以补充合同的形式变更合同总价、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三十二条 追补计划未批准前,设计部门不得自行设计,建设主管部门不得自行组织施工,供应部门不得采购,财务部不得付款。

第三十三条 加强反索赔工作,重视工程量的调减,结算时在总费用中扣除。

第十一章

信息管理

第三十四条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计划执行情况,项目实施部门必须设专人对工程项目的形象进度、费用发生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并在次月3日前使用统一的报表、按规定填报的内容向综合管理部报送当月计划执行情况明细表(统计报表,业务报表,会计报表),并提交电子版的报表便于统计管理。

第三十五条 综合管理部要建立工程项目目标计划管理卡以及目标计划实施方案,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计划、协调、检查、调整、考核等情况登记在案,逐步达到目标计划管理标准化。

第十二章

项目竣工

第三十六条 项目竣工后应及时办理竣工结算。对项目的竣工验收、技术文件等管理参照《×××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执行,并及时办理固定资产的转移。

第三十七条 建设项目完成后,组织专门评估机构,负责建设项目的后评估工作,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

第十三章

项目审计

第三十八条 所有竣工结算项目都必须进行审计。审计的内容包括费用、质量、安全、环保、进度等,并根据审计结论结清项目尾款。

第十四章

责任

第三十九条 招标责任:违反本规定,徇私舞弊,对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而不招标的,或将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及以其他方式规避招标的,一经查实,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和(或)行政处分。第四十条 项目建设管理责任:对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致使工程

造价调增的项目,经查实如属项目主管人员随意给予现场签证或设计人员擅自设计变更,将追究项目管理相关人员的责任。对因项目管理人员工作作风差、工作素质低等原因影响项目正常实施的,将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调离岗位或其他相应的处罚(或处分)。

第十五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执行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此前与本办法规定相悖,以本办法规定为准。第四十二条 解释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篇3

近年来,城固县审计局进一步加大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结合实际制定了《城固县审计局关于对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借助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2014年以来对教育系统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校建工程、土地复垦项目、机场拆迁安置区、县博望大道建设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实施跟踪审计,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投资程序环节监督检查,检查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手续、招投标程序,施工单位资质以及工程竣工验收等情况;加强项目投资结算环节审计,审核报审工程量、定额套用、材料价格和施工签证等的真实性、合规性;加强对隐蔽工程、重大设计变更、大宗材料设备采購情况的全面审计。 (刘耀军)

留坝县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篇4

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从1991年的913.38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1 330.3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1.18%。与11.18%的平均经济增长率相对应,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为16.91%。这说明湖北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是依靠更高的固定资产投资来支撑的。经测算,湖北省1991—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波动幅度(9.53%)显著地高于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2.37%)。这说明湖北省投资增长处于非均衡发展的状态(图1)。今后一段时期,为了避免湖北省投资过热而浪费社会资源或者投资不足造成经济增长的停滞,应按照投资效率原则对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行调整。

一、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基本情况

(一)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情况

从传统的三大产业来看,随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逐年递增,湖北省近年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均不断增长,但结构比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第一产业从2006年的107.64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231.2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较小但总体呈现缓慢的上涨趋势,从2001年的3.01%增加到2008年的3.99%;第二产业从2006年的1 317.12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2 346.32亿元,所占比重居中但呈现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36.87%增长到2008年的40.46%;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自从“九五”以来就一直占有绝对优势,2006—2008年其投资比重虽然从60.12%下降到55.55%,但其绝对值仍从2006年的2 147.93亿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3 220.99亿元(表1)。

2. 国民经济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情况

从具体的国民经济行业来看,随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逐年递增,湖北省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额均呈上升趋势,但结构比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占总投资额比重较大的几个行业分别是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006—2008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额分别为895.05亿元、1 258.62亿元和1 836.59亿元,分别占当年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25.05%、27.76%、31.67%,无论是投资额度还是投资比重都处于高位状态且呈现递增的态势;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额分别为719.29亿元、899.52亿元和1 112.1亿元,分别占当年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20.13%、19.84%和19.18%,投资额维持在较高水平,投资比重呈现小幅度下降的趋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额分别为606.31亿元、647.86亿元和658.68亿元,分别占当年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16.97%、14.29%和11.36%,投资额维持在较高水平而投资比重呈下降态势;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绝对额分别为350.39亿元、359.08亿元和380.39亿元,分别占当年固定资产投资的9.81%、7.92%和6.5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规模为262.33亿元、436.22亿元和533.32亿元,分别占当年全部投资的7.34%、9.62%和9.2%,投资比重逐年递增(表2)。

二、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效率分析及政策评价

测度投资效率的常用指标有两个,第一个指标是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即指报告期新增国内生产总值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率,反映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所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数量,该指标近似地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宏观经济效果的变化趋势;第二个指标是经济增长(用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来表示)的投资弹性,从相对量角度衡量投资效益的大小。弹性系数越大,表示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化对固定资产投资变化的反应越敏感,也就越富于弹性。本文利用投资弹性对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行分析。

1. 三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率分析及政策评价

从传统的三大产业投资结构来看,2006-2008年,只有第三产业的弹性系数是递增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弹性系数都是递减的。第三产业2007年投资弹性系数为0.91,2008年投资弹性系数大于1(表3),表明第三产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会比较显著地引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第二产业投资弹性系数均小于1但是均大于0.68且呈递减的趋势,但其递减的速度明显地慢于第一产业,可见,第二产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引起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作用要大于第一产业但小于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投资弹性系数有1年是大于1的,而且其弹性系数呈递减之势,可见第一产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引起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作用是逐年递减的。

将表3和表1进行对比,可以看到湖北省三大传统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日趋合理。2006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系数>第二产业弹性系数>第三产业弹性系数,但在这一年湖北省一、二、三产业的投资比重完全没有按照投资效率进行分配,而是将绝大部分投资额投向了效率最低的第三产业,而对于投资效率最高的第一产业却投入最少;但到了2007年和2008年,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则很好地与三大产业投资效率相适应,2007年和2008年,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系数>第二产业弹性系数>第一产业弹性系数,同时期,湖北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表明湖北省投资政策较好地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原则,正在由粗放式投资增长模式向集约式投资增长模式转变。

虽然湖北省在三大传统产业投资结构日趋合理,但同时还有待改进之处。第一,从表3可以看出,2006—2007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呈递减趋势,但对该产业投资的比重却呈上升的态势;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呈递增趋势,而对该产业投资的比重却呈下降的趋势,而且下降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第二,第一、第二产业投资比重的差距远远大于二者投资效率的差距。以2008年为例,第二产业1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引起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动为0.68单位,第一产业1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引起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动为0.52单位,二者差距仅为0.16单位,但同期对第二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却是第一产业投资额的10倍。

2. 国民经济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率分析及政策评价

2006—2008年,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系数分别为0.68、0.84和0.85,整体投资效率是逐步提高的。在国民经济所有行业中,只有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与房地产业在三年中的投资效率都高于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尤其是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弹性系数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达到了7.38和3.31,非常富有弹性,表明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引起的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程度非常大。而房地产业在2006年的弹性系数大于1,富有弹性,但由于国家政策的干预,在2007年该弹性系数有一个大幅度的下降,但在2008年又上涨到了接近于1的水平,表明一旦国家放松管制,该行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投资仍将引起地区生产总值的大幅度增长。此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教育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和采矿业仍是值得关注的重点行业。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投资效率递增速度非常快,该行业投资弹性系数从2006年的0.36增长到2007年的2.79,然后一跃到了2008年的11.28,其投资效率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行业(表4)。

对比表4和表2,从国民经济行业角度来看,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日趋合理。首先,投资额是随投资效率的提高而不断增加的,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系数从2006年的0.68增加到2008年的0.85,同时期,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也从2006年的3 572.6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5 798.56亿元;其次,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同行业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合理性,如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房地产业三年投资效率相对于湖北省全部固定资产效率而言都较高,而对这两个行业的投资比重也较高。另外,对于效率提高较快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投资比重也是相当大的。

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日趋合理,但同时还有许多有待进一步完善之处。第一,投资比重变动方向未能尽快与投资效率变动方向协调一致。如,2006—2008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投资效率逐年快速递增,但在该行业的投资比重却呈递减的趋势。第二,部分行业投资比重与投资效率错位。如,2006—2008年,制造业投资效率低于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等行业,但该行业固定资产的投资比重却要远远超过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等行业的投资比重。

三、优化固定资产产业和行业的投资结构

按照投资效率优先的原则,对“十二五”时期湖北投资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进行优化。

从三大产业来看,“十二五”时期为了顺应市场经济的原则更好地转变投资增长模式,继续遵照按照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原则分配投资资金;鉴于第三产业投资效率较高的现实,应适当增加该产业投资比重而不宜继续下降;鉴于第一、第二产业投资效率差距与二者投资比重之间的不一致性,今后一段时期应缩小一、二产业之间投资比重差距,进一步增加对第一产业的投入力度。

从国民经济行业来看,优先发展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和教育等行业;根据投资效率和湖北省情,今后应对不同行业予以不同的投资政策,应缩减制造业、房地产业等的投资比重,加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教育等行业的投资比重。

参考文献

[1]陈立文,孙静.投资与经济增长中几个指标之间关系的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篇5

2010年公司生产经营及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草案)是在认真分析、总结2009年计划完成情况的基础上,按照省政府对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总体安排,结合公司董事会的要求,本着“以市场为导向,以安全生产为中心,以强化管理为基础,以提高科技水平为手段,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指导思想编制而成,具体内容如下:

一、生产经营计划(草案)

(一)外销气量:181500万立方米。

(二)营业收入:198070万元。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96526万元;其他业务收入:1544万元。

(三)总成本费用:159948万元。

其中:

1、原材料:121150万元;

2、输气成本:26771万元;

3、其他业务成本:754万元;

4、管理费用:6017万元;

5、财务费用:3831万元;

6、销售费用:320万元;

7、营业税金及附加:1105万元。

(四)投资收益:447万元。

(五)利润总额:38569万元。

(六)税后利润:32784万元。

(七)大(维)修、更(技)改项目计划:其中:

1、大(维)修项目:计划费用1100万元。其中:

(1)大修项目:完成分析仪器大修、场站及跨越防腐工程、机场跨越大修工程、车辆大修,共计4项。计划费用150万元。

(2)维修项目:完成场站维修、办公自动化系统维修、生产运行系统维修、物业管理系统维修、物资管理系统维修,共计5个大项(13个小项)。计划费用950万元。

2、更(技)改项目:完成靖边压气站照明设施改造、泾河分输站改造、咸阳站新科供气支路改扩建、应急指挥及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设备部分)、智能巡检信息系统、西安基地动力中心搬迁改造等项目,共计20项,计划费用3354万元。注:其中费用百万元以上的项目共计6项,计划费用2861万元,需由公司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概算等基础资料,由董事会批准后实施。

3、上结转项目:完成阀室改建为分输站工程、场站(工艺、计量、自控)改造、延安基地扩建工程等,共计7项,计划费用7642万元。

(八)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输差±2%;

2、设备完好率≥98%;

3、泄漏率<3‰;

4、设备保养对号率100%;

5、气款回收率≥98%;

6、全年实现安全生产无重大责任事故;

7、主干线断气时间≤36小时/次。

二、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草案)

2010年拟安排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0项(含暂定项目),共计投资86112万元。其中:续建项目11项,拟投资28602万元;新建项目9项,拟投资50660万元;前期项目10项,拟投资6850万元。具体项目进度及投资安排如下:

(一)续建项目

1、靖西二线(四期)工程(工程投资20135万元)

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靖边压气站工程;黄陵压气站完成主体工程,具备投运条件。累计完成投资13897万元。

2010年计划安排:完成黄陵压气站工程收尾及二线四期工程设计中的剩余工程,计划投资1300万元。

2、宝鸡至汉中输气管道工程(工程投资53653万元)

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项目核准、工程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部分物资采购、试验段及部分控制性工程施工,同时完成场站的征地及部分线路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2100万元。

2010年计划安排:完成场站及除隧道外的线路主体工程。计划投资15000万元。

3、西安调度指挥中心大楼工程(工程投资12619.16万元)

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工程设计、项目报建及部分主体工程施工。累计完成投资5230万元。

2010年计划安排:完成剩余主体施工及配套设备、设施的安装和部分装饰、装修工程。计划投资4500万元。

4、宜川县压缩天然气城市气化工程(工程投资2357万元)

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项目核准、工程设计、储备站工艺管道安装及部分中压管网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150万元。

2010年计划安排:完成储备站剩余工程量、主要街区城市中压管网建设及部分客户安装工程。计划投资620万元。

5、延川县压缩天然气城市气化工程(工程投资2794万元)

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项目核准、工程设计、储备站工艺管道安装及部分中压管网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130万元。

2010年计划安排:完成储备站剩余工程量、主要街区城市中压管网建设及部分客户安装工程。计划投资970万元。

6、志丹县压缩天然气城市气化工程(工程投资2967万元)

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项目核准、工程设计、储备站工艺管道安装及部分中

压管网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200万元。

2010年计划安排:完成储备站剩余工程量、主要街区城市中压管网建设及部分客户安装工程。计划投资910万元。

7、延长县压缩天然气城市气化工程(工程投资2859万元)

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项目核准、工程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并于年内开工,完成部分工程量。累计完成投资720万元。

2010年计划安排:完成储备站剩余工程量、主要街区城市中压管网建设及部分客户安装工程。计划投资1150万元。

8、扶风县天然气城市气化工程(工程投资4525万元)

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主管线施工、常兴站扩建、部分中压管网建设及办公基地征地、cng加气站压缩机采购;完成1400余用户入户配套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499万元。

2010年计划安排:完成部分中压管网、办公基地的建设;完成1800余用户入户配套工程;根据市场发展情况逐步延伸管网建设。计划投资550万元。

9、延安cng加气母站工程(工程投资4379万元)

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项目可研及核准相关手续的办理(上报待批)。累计完成投资108万元。

2010年计划安排:待项目核准批复后,完成工程设计并开工建设,具备投运条件。计划投资1950万元。

10、视频监控项目(工程投资538万元)

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设计及90%工程量。累计完成投资486万元。

2010年计划安排:完成剩余10%工程量。计划投资52万元。

11、西安调度控制指挥中心(工程投资2061万元)

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项目可研编制。累计完成投资10万元。

2010年计划安排:完成设备采办集成招标。计划投资1600万元。

(二)新建项目

1、咸阳至宝鸡天然气输气管道复线工程(工程投资40117万元)

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可研编制及核准相关手续的办理。累计完成投资925万元。

该项目已获省发改委核准。2009年计划安排:完成工程设计并开工建设,具备投运条件。计划投资37062万元。

2、留坝县压缩天然气城市气化工程(工程投资2955.54万元)

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可研及专项报告编制。累计完成投资30万元。

2010年计划安排:待项目核准批复后,完成工程设计并开工建设,具备投运条件。计划投资1200万元。

3、白水县压缩天然气城市气化工程(工程投资4388.91万元)

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可研及专项报告编制。累计完成投资30万元。

2010年计划安排:待项目核准批复后,完成工程设计并开工建设,具备投运条件。计划投资1200万元。

4、澄城县压缩天然气城市气化工程(工程估算投资3000万元)

2010年计划安排:完成可研及专项报告编制,待项目核准批复后,完成工程设计并开工建设,具备投运条件。计划投资1200万元。

5、靖西管道铜川新区分输站工程(中冶供气项目)(工程投资1618万元)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可研及核准报批,开始工程设计。累计完成投资50万元。

2010年计划安排:完成工程设计并建成投运。计划投资1568万元。

6、天宏硅业供气项目(工程估算投资950万元)

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可研及核准手续上报,开始工程设计。

2010年计划安排:建成投运。计划投资950万元。

7、宝鸡眉县cng加气母站工程(工程投资3011万元)

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可研及专项报告编制,开始工程设计。累计完成投资125万元。

2010年计划安排:待项目核准批复后,完成工程设计并开工建设,具备投运条件。计划投资2000万元。

8、泾阳cng加气母站工程(工程投资3357万元)

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可研及专项报告编制,开始工程设计。累计完成投资125万元。

2010年计划安排:待项目核准批复后,完成工程设计并开工建设,具备投运条件。计划投资2000万元。

9、抢险应急器材中心(工程估算投资3500万元)

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可研,并将相关材料报规划、土地等部门审批,办理项目立项手续。累计完成投资20万元。

2010年计划安排:完成工程设计及建设任务。计划投资3480万元。

(三)前期项目

1、西安至商州输气管道工程(待比选项目)

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可研编制及核准相关手续的办理。累计完成投资58万元。

2010年计划安排:待项目核准批复后,开展工程设计,适时开工建设。计划投资1500万元。

2、韩城-敷水-商洛输气管道工程(待比选项目)

2010年计划安排: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核准附件,待项目核准批复后,开展工程设计,适时开工建设。计划投资1500万元。

3、渭南-敷水-潼关输气管道工程

2010年计划安排: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核准附件,待项目核准批复后,开展工程设计。计划投资500万元。

4、汉中-西乡-安康输气管道工程

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可研编制及项目核准,开始工程设计。累计完成投资2300万元。

2010年计划安排:开展工程设计。计划投资3000万元。

5、汉中cng加气母站工程

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可研及部分专项报告编制,开始工程设计。累计完成投资125万元。

2010年计划安排:待项目核准批复后,开展工程设计。计划投资50万元。

6、安康cng加气母站工程

截止2009年底已完成可研及部分专项报告编制,开始工程设计。累计完成投资125万元。

2010年计划安排:待项目核准批复后,开展工程设计。计划投资50万元。

7、商洛cng加气母站工程

2010年计划安排:完成项目可研编制等前期准备工作。计划投资50万元。

8、榆林cng加气母站工程

2010年计划安排:完成项目可研编制等前期准备工作。计划投资50万元。

2010年计划安排: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核准附件,待项目核准批复后,开展工程设计。计划投资100万元。上述议案已经第一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现提请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平谷迎来固定资产投资“黄金期” 篇6

上半年,亮点频频出现

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2013年上半年,平谷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1.9%。其中全区新增了平谷河(海子水库——上纸寨)治理工程、平谷区2013年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平谷公路分局的721水毁恢复工程3个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合计投资达9.7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66.0%。同时,在上年结转续建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平谷区再生水厂二期及再生水利用工程2013年上半年的完成额是去年全年的2倍。可见,重点工程项目的拉动,确保了2013年上半年全区基础设施投资的稳定增长。

从建安投资分产业看,一三产业比重突出。2013年上半年平谷区完成建安投资37.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9.7%,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三次产业建安投资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分别为6.5%、37.6%,占全部建安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3.9%、71.4%。

三产投资成为平谷区的投资主体。按三次产业划分来看,2013年上半年平谷区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为9.4亿元、9.7亿元和56.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2.1%、-20.4%和14.5%。第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4.9%,成为全区的投资主体。2013年上半年全区第三产业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五大行业,投资额合计46.7亿元,占第三产业投资的82.1%。

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明显。截至2013年6月底,平谷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全部地产开发项目(包括上年结转续建项目和本年新增项目)共224个。其中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24个,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0个,投资额分别为44.9亿元和33.9亿元,分别占全区投资总量的59.1%和44.6%。上述数据说明重大项目的顺利进展,有力带动了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下半年,形势仍然紧迫

平谷区固定资产投资可谓亮点频频,按项目建设地核算,2013年上半年平谷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0亿元,同比增长10.1%。完成全年任务进度55.1%。这一情况也在其他数据中得以体现。数据显示,在北京市的五个生态涵养发展区(门头沟区、怀柔区、平谷区、密云县、延庆县)中,平谷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排名居第二位、增速排名居第三位;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排名居第二位、增速排名居第三位。

尽管2013年上半年平谷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但是若完成全年138亿元的任务,则需要下半年每月完成10.3亿元。由于平谷区内重大项目投资大多集中在上半年,下半年竣工项目逐渐增多,加之缺乏新建重大项目的支撑,完成任务仍存在很大压力。为此,在城镇和农村非农户投资上,相关部门需紧抓在建重大、重点投资项目,加快落实投资推进项目,实现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双步走;在房地产开发上,科学促进土地上市供应,推动在途项目早开工、早上市,加大住宅地产建设力度。

编辑:张雪威 / 邮箱:zxw@bjstats.gov.cn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篇7

近年来, 杭州通过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投资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固定资产投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为杭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1 投资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2005年到2011年, 是杭州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的时期。除2006年投资增速为个位数, 其它年份基本保持在15%-17%的区间。2011年,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三千亿元大关, 达3105.16亿元, 较2005年增长143.0%。

1.2 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近年来, 杭州在扩大投资总量的同时, 立足于本市资源优势,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注重突出可持续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优化资金投向, 产业投资结构的调整呈现了积极的变化。

从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看, 第一产业在中央、省、市各项惠农政策的推动下, 近几年一产投资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第二产业投资保持平稳增长, 第三产业投资发展加快, 比重不断提升。2011年,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 第一产业投资7.69亿元, 第二产业投资749.33亿元, 第三产业投资2348.14亿元, 较2005年分别增长449.3%、68.3%和182.5%, 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2005年0.1:34.8:65.1调整到0.2:24.1:75.6。第三产业投资对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5.6%。

1.3 民间投资呈现稳步发展。

全市限额以上民间投资由2005年的672.38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1738.18亿元, 增长158.5%;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由2005年的52.6%提高到56.0%, 比重上升了3.4个百分点;其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1.7%, 较2005年提高25个百分点。从民间投资的投入形式看也由原来的单一企业自行投资转变为BT (建设-转让) 、BOT (建设-经营-转让) 等多种形式并存, 民间投资涉及的行业范围也日益广泛, 特别是在推动杭州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4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 杭州高度重视重大项目, 谋划和组织实施百项重点工程, 滚动开发众多亿元以上重大项目, 带动了一大批大项目实施和建成投产。2011年, 全市共有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068个, 累计完成投资1264.72亿元, 占全部投资项目的比重达71.8%, 较2005年提高8.5个百分点。地铁一、二号线工程、萧山电厂天然气发电工程、九堡大桥、钱塘江引水入城工程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投资, 带动了杭州投资规模的迅速扩大;萧山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江东大桥、德胜快速路等项目建成投产, 有效地改善了杭州的投资环境, 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1.5 基础设施投资持续扩张。

为改善杭州的经济生活环境, 全市投入了大量资金, 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 全市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九大行业基础设施投资645.03亿元, 其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0.8%。城乡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 使全市的公共事业快速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得到明显优化, 也保证了企业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

1.6 工业投资结构改善。

主城区“退二进三”, 工业企业的异地迁建成为近年来杭州工业投资的重头戏。浙江中烟公司杭州制造部“十一五”易地技术改造、杭氧大型空分设备制造基地迁扩建、等一大批异地迁建项目的陆续上马, 既为主城区腾出了发展空间, 企业自身也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工业企业的外迁也使得主城区工业投资比重逐年下滑, 2011年这一比重仅为20.4%, 较2005年下降12.7个百分点;而萧山、余杭及五县 (市) 的比重则由2005年的66.9%提高到2011年的79.6%。从工业投资规模看, 逐年有所扩大。2005年, 全市完成工业投资443.87亿元, 到2011年扩大到748.13亿元, 增长68.5%。

1.7 服务业投资得到长足发展。

近年来, 杭州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举措, 全市服务业投资得到提升。2011年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2348.14亿元, 同比增长19.8%, 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2.7个百分点;高于工业投资10.7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65.0%上升到2009年的75.6%, 提高10.6个百分点。

2 杭州投资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投资区域结构不尽合理。

县域经济发展一直是杭州经济发展的短板, 近年来, 杭州五县 (市) 投资增速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011年, 五县 (市)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8.64亿元, 同比增长13.9%, 较全市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 其占全市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22.2%下降到2011年的18.6%, 下降3.6个百分点。五县 (市) 投资总量不足, 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杭州郊区经济的发展, 并对全市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2.2 工业投资比重逐年回落。

近年来, 杭州工业投资遇到了增长的瓶颈。2011年, 工业投资仅增长9.1%, 较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比为24.1%, 较2005年下降10.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速的放缓将对杭州今后几年工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制约全市工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制造业行业中杭州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污染的新型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近年来则获得了长足发展。如以青年莲花汽车、益维汽车、纳智捷汽车等整车制造企业为代表的交通运输制造业;以天裕光能、正泰太阳能等太阳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为代表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均较为迅猛。

2.3 三产投资过于依赖房地产。

杭州第三产业投资中, 房地产投资一家独大。2011年, 全市三产投资中, 房地产投资所占比重为55.5%。受国家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 预计今后杭州房地产投资增速将逐步回落, 势必将对全市第三产业投资增长带来一定的影响。

2.4 民间投资涉及领域仍不够宽。

民间投资涉及的行业仍主要集中在工业和房地产投资领域。2011年, 全市民间投资中, 工业投资完成478.68亿元, 房地产投资完成1055.84亿元, 仅这两个行业的民间投资就占全部民间投资的88.3%。而在其他行业, 民间投资涉及较少。

3 优化杭州投资结构应处理好以下关系

3.1 处理好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保持投资和消费之间合理的比例关系, 对于实现全市经济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必须正确地、科学地调整投资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通过扩大消费规模和保持投资规模稳定增长, 将投资引导到促进消费并与消费保持合理比例关系的水平。

3.2 处理好投资规模、结构与效益关系。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经济结构, 投资结构能否优化是杭州经济结构能否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当前, 应从注重投资规模、速度范畴转移到结构与质量相统一、结构与速度相协调之上来, 努力实现投资规模扩大、投资结构优化与投资效益提高三者并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3 处理好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的关系。

应切实有效放宽民间投资领域, 明确政府投资定位。为避免挤出效应, 政府投资应主要用于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领域及教育、卫生、科研、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要注意完善政府投资方式, 采用政府财政贴息、财政资金扶持等形式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效应, 引导和带动民间投资。

3.4 处理好项目投资与房地产投资间的比例关系。

鉴于国家调控政策日益严厉, 预计后市杭州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将逐步放缓, 如何在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的基础上继续保持投资的稳步增长就成为“十二五”期间杭州投资增长的重大课题。

3.5 处理好发展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关系。

一方面, 应积极发展新兴产业, 重点加快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选准发展方向, 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 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尽早成为杭州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另一方面, 也应坚持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 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3.6 处理好投资的城乡及区域结构关系。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构建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不断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抓好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建设。县域发展将成为杭州今后一段时期重点发展的蓝海, 当前要抓住城乡统筹的机遇, 加快县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4 进一步优化杭州投资结构的建议

4.1 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力度, 着力改善民生。

加大对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力度,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向农村延伸。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住房供应结构调整, 采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限价房等形式并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 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4.2 继续加强重点项目建设, 推动全市投资较快增长。

以大项目为抓手, 带动全市投资增长。精心谋划增加重大项目储备, 抓紧编制“十二五”重大项目建设规划, 科学合理地确定一批重大项目, 并对项目必要性、功能定位、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方案、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以及效益评价等进行全面充分地论证, 以增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主动性、项目建设工作的前瞻性和项目投资的科学性。

4.3 优化投融资结构, 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增长。

应加快研究完善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具体实施办法, 鼓励和激活民间资本迅速跟进, 形成社会自主性的投资动力。要进一步加强投资软、硬环境建设, 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拓宽融资渠道, 创新民间投资的金融服务机制。

4.4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中心环节, 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提升制造业,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对不同产业, 要坚持区别对待, 有保有压,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投资扶持力度, 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

摘要: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 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中, 投资结构的调整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 杭州投资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投资结构不断完善, 投资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投资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产业投资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 将是杭州下一步工作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点问题。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现状探讨 篇8

1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固定资产对于企业投资的重要性愈发不可忽视, 由于投资手段与管理形式的多样化, 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1. 1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过度化问题

谈到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就离不开固定资产折旧这一紧密相关问题, 因为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是否适度。因为, 就本质上来讲, 折旧其实也是一种费用, 只是这种费用没有在计提期间付出实实在在的货币资金而已, 但是这种费用确实是前期已经完成过的支出, 因而这种支出的收益也将在投资使用的有效使用期内得以实现。具体而言, 从收入的角度上来看,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即资本的回收利用; 从使用的角度出发, 企业固定资产也是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可得,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增长速度不仅远高于GDP增长的速度, 而且也证明了GDP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受投资的影响, 是投资过度的必然结果。大到整个社会, 小到市场企业, 都离不开这个规律,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 企业折旧的速度如果超过了收入增长的速度, 那就能够得出这是由于投资过度所导致的结果。就目前而言, 国内很多企业都存在着这类问题。

1. 2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成本转换率问题

企业固定资产利用率不高, 其中很大一部分也跟转换率低有关, 一是技术落后, 二是设备使用率不高。首先,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 技术日新月异, 设备推陈出新, 新的设备无疑是具有相当多旧设备无以比拟的优点, 但是由于技术更新需要大量的物力财力, 不少企业有心无力, 因而旧的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换代, 从而制约生产发展。再者, 设备得不到最优利用, 比如: 由于设备与工人得不到最优匹配, 而造成设备多、工人少, 或者设备少、工人多等资源浪费现象, 都在很大程度上过多地占用了资金的有效利用。

1. 3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区域性差异问题

由于我国区域发展水平不一, 因而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上也存在着明显不同, 东部发达地区投资最热, 中部地区一般, 西部内陆地区则呈现出相对落后的趋势,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投资规模的分布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构成正相关的关系。

1. 4 中小企业的贷款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先天性资金不足等问题, 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上主要以向银行贷款为主要途径, 但是又由于固定资产的投资时间长、资金量大、还款能力要求高等问题的存在, 银行为了控制自身风险, 往往对于中小企业具有非常严格的考核要求。所以, 中小企业又面临着筹资难度大等问题, 缺少足够的流动资金, 固定资产的投资更是无从谈起。

2 针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之前提出的种种问题, 我们认为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2. 1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能力

企业的管理层必须具备相当的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 对于企业盲目投资等现象, 作为管理层必须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对市场动态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调查与充分预估, 准确把握市场脉搏, 认真分析调查结果, 排查风险漏洞, 提出可行性方案, 充分考虑投资是否能够带来经济效益, 警惕盲目投资、过度投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也要提高对于固定资产的风险管理意识, 增强企业资产的风险防范意识, 努力将风险发生的概率控制到最低程度, 为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2. 2 提高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财产, 作为企业管理层必须经常培训岗位职工的责任意识, 加强对于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修, 按时定期地进行检修, 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确保各种设备能够安全良好的运行, 从而提高生产设备的生产效率与有效利用率。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 企业里的科研人员必须不断研究新的工艺手段, 寻求提高设备与资源利用率的方法, 及时的更新换代, 不断推进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2. 3 加强区域间的共同协作

针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区域分布上的差异性问题, 东部发达地区与中部以及西部欠发达地区应该积极建立共同协作关系。作为最发达的东部地区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科技优势不断加强投资, 同时也应该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力度; 加大在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西部地区应该充分发挥地区经济特色, 借鉴学习东部地区在于投资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 加强沟通学习、扩大技术交流活动; 西部地区一方面要积极引入外部投资, 挖掘自身优势, 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劳动力资源, 通过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 4 正确处理固定资产的折旧

很多企业中都存在着不少无法创造经济效益的固定资产, 由于已经无法再使用, 对于这部分资产必须尽快地处理与变卖, 而对于还能够继续进行使用的设备应该采取出租与对外融资租赁以及投资等处理办法, 这样不仅可以将废旧财产变为可利用资金, 增加了企业现金流入, 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资源科学合理的使用。

2. 5 加大对于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

近年来, 国家加大了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政府对于中小企业可以采取注资、参股、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多重优惠措施, 鼓励引导企业资本通过独资、合资、联营、合作、项目融资等众多方式参与投资。为了让企业更好地筹集建设资本, 国家应当更进一步开放市场, 努力建设更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拓宽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积极组建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和信用担保等体系, 进一步完善设立面向中小企业的担保投资公司、创业机制、投资机制的建设。

3 结 论

通过分析探究,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对于企业而言, 固定资产的投资是其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政府机关部门应该不断完善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的体制机制, 大力拓宽融资渠道, 为企业大力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企业自身也必须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紧跟时代的步伐, 用科学的手段管理固定资产, 建立完善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时时的跟踪管理, 努力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注重实效性、高效性, 让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时刻处于企业管理部门与决策部门的监督之下, 为管理层正确进行决策提供有力参考。同时,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培训管理, 强化其责任意识, 提高其业务水平, 为企业固定资产的系统管理优化升级, 提高产出率。综上所述, 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需要多方协作, 共同努力, 才能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铺平道路。

摘要:对于企业而言, 在众多的投资成本当中, 固定资产的投资无疑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企业要想盈利, 就必须做好固定资产的投资, 通过有效投资、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 是每一个企业都不能忽视的要义。伴随着当前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推进, 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 企业的经营策略无一例外都瞄准了固定资产投资的最大化利用, 本文将就目前国内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现状进行分析, 找出问题, 提出解决办法, 以期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参考文献

[1]钱爱民.固定资产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用[J].财会通讯, 2008 (10) .

[2]魏霞飞, 赵瑞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J].经济与管理, 2006 (S1) .

[3]陈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创建节约型企业[J].现代商业, 2010 (3) .

[4]邓秀超.国有大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初衷[J].交通财会, 2001 (7) .

[5]韦红英.浅析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途径[J].中国外资, 2010 (8) .

[6]胡蓓蓓.浅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 2006 (1) .

[7]岳英哲.如何加强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中国市场, 2014 (25) .

[8]梁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分析[J].中国市场, 2014 (10) .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分析 篇9

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讲我国历年固定资产投资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 由于较高的储蓄率以及各级政府、国有企业对数额庞大的经济资源的控制, 我国投资增速始终大大高于消费增长速度、GDP增长速度。对于我国宏观经济三个重要的变量我们可以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

首先, 我国经济增长从1999~2007年经历了一轮高速增长, 除了1999年之外增速基本在10%以上 (1) , 但是在2008年经济出现下跌趋势, 并在2009年形成较大的跌幅, 我们知道2008年爆发了次贷危机以及欧洲债务危机, 我国外贸出口对GDP贡献率为-40%, 向下拉动经济增长达到3.7%;其次, 我国投资增速自2001年以来始终高于GDP增速, 并在20%以上的高位运行, 2009年我国投资增速达到近年来新高接近30%, 当年投资对GDP的贡献为95.2%, 拉动GDP增长达到8.7%;最后, 居民消费增速在始终是最低的, 显著低于GDP以及投资的增速, 但是消费增速是三者中最稳定的, 2009年消费对GDP的贡献是45.4%, 拉动GDP上涨4.1%, 也就是说如果2009年外贸增长为零的话, 我国经济增速应该达到12.8%。总体来看投资的增长并没有起到拉动消费的目的, 二者的相关性较弱。

从某种意义上讲, 投资不仅带来资本的积累, 投资本身也形成了需求——对资本的需求。投资本应作为一种提高生产效率的手段以增加产出、增加社会福利水平。在我国GDP为纲的发展指导政策下, 投资成为了拉动GDP数字的有力工具, 但是投资增速历年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 基本上两倍于GDP的增速。

二各产业投资情况

分产业来看到2003年以来第二产业投资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 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在大部分年份都低于第二产业, 农业投资增速呈现较大的波动, 在2008年以及2009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在50%以上, 应该说是非常高的增长速度了, 但是在2010年以及2011年其增速有经历了较大的下跌, 结合我国2008~2009年的财政刺激政策以及2010年的紧缩政策, 可以推断政府投资对农业投资的主导的推动作用。如果我们把时间推回到金融危机的1997年和1998年, 可以看到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的这两年中, 农业投资也有大幅的增加, 可见农业投资增速受政策影响较大, 同时也说明这样的投资具有一定的计划性, 这与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及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是紧密相关的。并且从下面的各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来看, 农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是非常小的, 可以说虽然在政策层面各级政府对农业的发展非常的重视, 但是农业投资占比非常之低, 并且波动很大。

第二以及第三产业的投资保持了稳定且较高的增速, 从占比来讲, 2005年开始, 二者保持了大致稳定的相关水平。显示出第二以及第三次产业投资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但是从第三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第三产业投资中当地投资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在金额以及增速上紧追制造业投资。很明显的, 二者在2011年的差距有所拉大, 很可能是2010年以及2011年严厉的房地产业调控政策所致。我们知道房地产投资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对其他相关产业的带动, 其本身的积累并不能导致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且房地产投资的高速增长以及房地产价格的增长削弱了固定资产投资的效应, 因为其价格上涨也使得房地产行业的回报率大大高于传统行业, 房地产投资的上升挤占了大量的金融资源, 2009年房地产投资占全国投资总额的比例达到21%, 同时如果考虑到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约20%的资金为银行信贷 (2) , 而考虑到用于房地产投资的通常60%以上 (3) 为信贷资金的话, 可以大致估算信贷资金的一半以上流入了房地产领域, 这使得传统产业投资成本大幅上升, 从而严重削弱了传统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效率提升。

同时, 从三次产业人均产出效率的角度来看第三产业产出效率要低于第二产业 (4) 。

综合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可以说房地产投资的大幅增长削弱了总体生产率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是市场在扭曲的价格信号下对资源的错配。虽然我国用煤、用电紧张, 但是可以看到采矿以及电力、热力生产的投资增幅非常有限, 本文认为这与采矿以及电力行业的行政垄断是紧密相关的。我国各级政府对基础资源的行政垄断大大限制了这些行业的发展, 使得这些行业的产出效率要低于其均衡的水平。

三投资来源的变化

第一, 国家预算资金是通过税收集中的各地区各行业的资金, 然后以直接投资或者转移支付的方式用于基础设施行业以及财政资金不足的区域以实现财政的调节功能。这样的资金显然带有很强的行政色彩, 可以看到其投入的行业以及地区更多是从政策而非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角度选择的, 1981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预算内资金占比高达28.1%, 到2009年占比为5.1%, 总体来看这与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是我们知道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带有公共物品的属性, 如果没有民间资本的跟进, 或者说通过补贴、政策等方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这些行业的话, 政府投资减少将带来公共物品供给的减少, 进而影响了整体经济的效率。表1为我国公共投资领域2003~2009年投资金额占全部行业投资金额的比重, 一个明显的、共同的趋势是这些产业的投资都出现大幅下滑, 而这些领域通常是政府行政限制准入的行业 (见表1) 。

第二, 银行信贷的特点是半市场化的资金运作。首先银行资金的成本即利率是国家管制的, 管制的利率无法反映市场真实的资金成本, 这是信贷成本的半市场化, 之所以说是半市场化是因为一部分资金也是按照市场的原则来定价的, 如对于大部分民营企业来说, 其获得贷款的利率都是在基准利率上浮的, 再加上一些附加的费用可能比基准利率高30%~60%, 但这并非银行体系特别是国有银行体系的主要业务;其次, 信贷的投向也是半市场化的, 通常信贷资金优先满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大型国有企业的需求。实际上这并非由于所有制歧视, 而是在利率管制下作为非营利最大化主体的银行的必然选择, 因为基建投资和大型国有企业的信贷违约率很低且资金的需求量巨大, 即便出现不良由于其背后是各级政府以及部委, 贷款利息是有保障的, 信贷资金如果投向这些企业、行业可以获得稳定的还款来源。

实际上民营企业也可以在银行取得信贷资金, 首先如上面所分析的资金成本会比较高;其次只有大型的民营企业、企业集团才能获得国有银行的授信, 而企业经营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银行会马上回收资金, 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 而中小企业从银行渠道获得的资金非常有限;再次, 从银行业自身的经营水平来讲, 由于资金的价格以及投向的半市场化造成银行经营的半市场化, 特别是国有银行体系, 整个银行体系在成本控制、风险控制、产品创新等方面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不能完全起到以市场的方式来配置信贷资金的目的。当然上述讨论的是投资贷款即中长期的贷款 (5) , 实际上流动资金的贷款也是具有同样的特征。虽然信贷资金并非完全市场化的投向, 但是在整体的银行体系之内, 信贷资金会在不同的行业以及区域之间流动。对某一区域或者行业而言, 信贷资金也可以起到改变区域产业结构的作用。如2009年北京市投资的项目一半以上为房地产投资。房地产行业在银行信贷的支持下已经成为北京支柱行业。在房地产大潮之中很多一线城的房地产投资均在银行信贷的支持下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第三, 企业自筹资金及其他从1981年占比55%增长至2009年的77.4%始终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来源, 并且保持了稳步上升的态势。首先, 这反映出企业自身积累能力的加强, 我国各类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近十年中均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各类企业的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次, 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信贷资金取得较为困难的体现, 企业不得不依赖自身的资金积累实现扩大再生产, 中小民营企业尤其如此;再次, 企业自筹资金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除了大型的企业集团企业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经营外通常企业资金会投向主营或者产业链相关的行业以及区域, 也就是说自筹资金的区域以及行业流动性是要低于信贷资金的。当然这其中包括其他资金来源, 包括企业或金融机构通过发行各种债券筹集到的资金、社会集资、个人资金、无偿捐赠的资金及其他单位拨入的资金等。在我国债券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 无论是公开还是非公开市场上, 通过债务融资取得资金投入到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都是有限的。同时, 历年自筹以及其他资金来源占比的历史数据是一个稳定上升的过程, 并没有因为债券市场的发展而出现突然的放大。

第四, 外资在投资中的比重总体来看不大, 只是在1995~1997年之间占比达到了两位数, 1997年之后外资投资占比逐年下降。至2009年外资占比已经1.8%, 这与若干年之前各地招商引资的热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外资资金虽然占比较少, 但是可以说是完全市场化的资金, 外资资金的进入就是为了寻求获得利润, 并且新进的外资资金总体来看没有行业以及区域的限制, 因此外资的产业以及区域投向可以看做是市场对行业以及区域的选择。但是我们看到近年来外资占比逐年下降, 这是否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投资环境的恶化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四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的总结

以上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致状况分析, 总结为: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信贷投放的增长相关性减弱, 这可能是信贷资金额度紧张以及资金利率高企造成的, 并不代表企业没有信贷资金的融资需求;第二, 自有资金占比在固定资产投资来源中的比重呈上升的趋势, 而国内贷款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占比下降趋势较为明显,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外资投资占比的下降, 即便考虑到近两年的次贷以及欧债危机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占比的下降也是值得关注的, 而自筹资金占比的上升一定程度上表明资金的流动性降低;第三,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农业投资占比非常小、增速波动很大, 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各区域农业比较优势如何, 农业的增长对国民经济的拉动都是非常有限的;第四, 第二、三产业的投资占据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部分, 同时房地产投资占据第三产业投资的主要部分, 这形成了对其他产业以及行业投资的挤占, 也提高了资金的成本, 抵消了其他行业以及产业投资带来的效率的增长, 是房地产价格扭曲情况下市场对资源的错配;第五, 在一些基础性行业由于行政垄断的存在, 使得这些行业的投资不足, 虽然一些区域存在自然资源的优势, 但是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使得这些资源不能被有效的开发。

总结上述的分析, 作者认为我国总体投资增速较快、资本积累速度较快, 但是投资从对产出效率提高的作用并不显著;经过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 我国资本积累量虽然已经很大, 但是仍存在结构性的资本稀缺, 即对于大部分国有企业来讲可以以基准甚至下浮的利率取得所需的信贷资金, 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市场主体银行信贷的价格是高昂的。更重要的是由于贷款额度的控制, 实际上很多的贷款需求是无法满足的。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近年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变化、产业变化以及资金来源的变化, 认为我国总体投资增速较快、资本积累速度较快, 但是近年来投资过度集中于房地产行业, 经过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 我国资本积累量虽然已经很大, 但是存在结构性的资本稀缺, 对于绝大部分市场主体银行信贷的价格是高昂的, 更重要的是由于贷款额度的控制, 实际上很多的贷款需求是无法满足的。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

注释

1 三个变量的增速均以当年名义值计算

2 数据来源:2010年统计年鉴

3 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统计部专题分析组.中国金融, 2009

4 根据历年统计年鉴计算的三类产业人均产出水平为1.23万元/人、8.631.23万元/人、5.871.23万元/人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探讨 篇10

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以效益审计为主,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促进加强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因此,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已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战略选择。

一、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重要性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在审计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都突破了传统财务审计的范围,是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系统地检查、分析,根据一定标准评价建设项目投资效益的现状和未来,提出提高效益的建议。它不仅涉及到建设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管理情况,而且涉及到投资单位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招标、施工、概预算等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管理活动,该项审计能够对相关单位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是进一步促进建设项目提高管理水平,落实投资责任制,促进投资决策优化,减少重复建设和损失浪费的需要。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以促进改善宏观管理、修改完善相关管理法规和管理制度为出发点,揭露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效益、效果和效率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管理性问题,促进管理,规范秩序。对项目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重点揭露和防止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损失浪费和各种弊端、隐患,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宏观管理中的作用,注重从政策措施以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就发现的问题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促进深化改革,加强宏观管理,保证建设项目优质、低耗、提前完成计划,提高投资效益,是整个投资审计体系和审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和重点

(一)对建设项目立项决策程序的审计

当前建设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工作越来越成为投资项目盈亏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项目前期投资效益的审计,提高投资项目决策的正确性。在审计过程中,主要审查投资决策程序的合法性、项目可行性论证的充分性和可靠性,对建设项目投资决策进行跟踪审计是保证工程投资效益的前提,审计的重点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首先要看所提出的项目背景、建设条件、内容及深度能否达到规定的设计需要;其次是审查承担可行性研究的单位的资格、项目论证、审核批准程序;最后是审查技术论证、经济论证、财务投资方案,从而对可行性研究做出的结论进行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审计信息。

(二)对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的审计

设计文件中的设计方案是影响工程造价高低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强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审计,能够堵塞设计阶段的人为浪费,从而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设计文件主要包括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对概预算文件的审计,重点审查概算的编制依据及审批程序,定额与指标的运用是否符合建设项目的专业要求和国家规定的标准,材料与设备供应方式、市场价格与预算价格是否正确,工程量的计算、概预算定额和指标的套用是否合规等。

(三)对建设项目投资决策责任的审计

主要审查在投资决策形成的各个环节上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决策责任制,参与投资决策的每个主体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风险。审查行使项目最终决策权的有关部门、人员是否履行和尊重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的科学结论。

(四)对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及落实情况的审计

资金是项目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对建设项目资金的审计主要审计资金来源及是否落实,配套资金和单位自筹资金(要注意筹资方案是否考虑了相应的措施规避筹资风险)是否按比例足额按期到位。在审计中,如发现资金来源有问题,应如实向批准建设项目开工的机关报告,明确审计意见。

(五)对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审计

对投资项目的管理情况重点审查项目法人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的落实情况。同时审查有无制度不落实、责任不明确、非法转包分包等造成工程质量低劣等问题。通过揭示项目决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工程质量、造成损失浪费等情况,提出加强投资建设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六)对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的审计

抓住资金流程这个主线,从立项、拨付、管理、使用等环节着手进行检查,主要审查有无挪用资金、有无不合理的资金占用、有无虚列支出后转移资金、工程结算有无多计多付工程款、有无商业贿赂(重点是工程专家咨询费、业务活动费、广告费、赞助费等的真实合规),避免基建收入等各种收入不入账,形成账外资金的问题。

(七)对竣工结(决)算的审计

对竣工结(决)算的审计,是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回报率的重要依据。主要审查:一是工程量计算,要注意审计工程的立项过程和工程量计算规则;二是取费标准,重点是施工合同、单位工程造价、工程费用计算过程、设计变更;三是材料差价,对于按系数法计算的材料差价部分,要注意材料差价系数的变化和计算的基数规定,以地方有关主管部门每季度下发的文件为审计标准,注意材料差价系数计取的时间与施工进度的一致性。对于按实结算的材料在审计其价差时,以审计材料用量和材料的实际价格为主。对那些可以据实调整的材料直接审查施工企业的原始票据,特别对装饰材料加强审计力度;四是定额的套用是否正确、合理。

(八)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审计

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体现在项目达到设计能力、投资效果等方面。通过对项目投入使用后的效益审计,一方面,可以评价投资决策是否正确,并对工程项目的效益做出全面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价;另一方面,可以分析全方位控制造价方面的不足和欠缺,尽可能找出因主观原因而影响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因素,并加以克服。

三、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审计机构编制人员少,专业门类和知识结构单一,缺乏高素质、综合能力强、懂专业的审计人员;二是对建设项目效益审计没有一个较明确完整的审计指标体系,只是对其中的部分单元,如建设资金收支的合规性,个别已暴露出来的工程质量问题进行了审计,而报告中所披露的直接经济效益的审计成果,很多都是借助于被审项目所提供的资料取得的,存在不客观的情况;三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缺乏一个较明确完整的审计指标体系,因而不能按照审计指标的范围进行审计、比较、评价,现阶段这种审计方式、方法、标准、成果都带有不确定性,给审计人员带来很大困难,审计成果也很难得到社会承认。

四、开展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建议

(一)尽快建立健全投资效益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

依法审计是审计的基本原则,只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把投资效益审计确定下来,审计人员才有法可依。近年来出台的《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等法律、法规中涉及投资效益审计的内容较少。要尽快制定系统的、操作性较强的投资效益审计准则,对投资效益审计对象、审计目的、审计程序、审计报告形式等作出明确规定,以指导和规范投资效益审计行为,为深化和拓宽投资效益审计提供法律保证。

(二)树立明确的审计目标

要注重项目审计的系统性和风险性,评价不应该仅局限于建设效果和达到预期建设目标,更应着眼于投资机制、建设规划布局、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通过对投资效益做出客观评价,分析投资、预算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建议,减少损失浪费,提高投资效益。

(三)采用灵活的审计方式和方法,制定合理有效的审计计划

审计机关应在掌握国家相关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上,注意在项目审计中收集相关信息,针对不同的审计项目科学制订审计方案,确定审计范围、内容、步骤、方法,选择审计重点环节和切入点,做到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全过程跟踪审计与财务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要对建设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对建设项目建设成本中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披露,通过审计方法的灵活运用加强对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和建设资金使用效益。

(四)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养

对现有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脱产培训和以审代训等方式,造就一支投资效益审计骨干力量。要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在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审计项目中,可以聘请一些外部专家作为顾问或短期工作人员参与投资效益审计,还可以将一些项目委托社会中介机构承担。这样既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又解决了专业人才不足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市场论坛,2007(6).

[2]论我国当前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西北电业,2007(10).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篇11

一、县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主要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效益审计开展较少。经济效益审计是当前审计的新课题,评价指标多,需要综合的知识。目前开展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绝大数是事后审计,审计金额大,加上固定资产投资市场较为复杂,容易滋生违法乱纪现象,客观上使审计人员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不得不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从而难以开展效益审计,为固定资产投资作出相应的评价。

2.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基本上是事后审计,事前和事中审计不够。固定资产投资是公共财政的重要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作为国家财政审计的组成部分,其工作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国家财政审计开展工作,财政资金走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要跟到哪里。但由于受人力、物力等因素制约,审计机关主要是开展事后审计,侧重于工程决算审计,对财政资金未能实行全程监督,为审计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3.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任务重与固投审计人才短缺、人员素质不高的矛盾比较突出。现阶段,随着政府投资的日益增多,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任务重、对象多、时间紧,而县级审计机关缺乏复合型审计人才,难以满足综合性强、层次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需要。现行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重点主要定位在核实工程造价、防止工程高估冒算及损失浪费等方面,对于其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评价的较少,服务宏观决策的功能发挥不充分,审计质量不高。

4.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的工作缺乏客观标准,主观判断多,审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尚未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准则和指南,《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加之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起步晚,审计人员对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做得不够,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主观判断多,审计风险加大,审计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5.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工程造价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未形成有机结合。目前,县级审计机关受审计力量不足、复合型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制约,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往往注重工程造价审计,忽视甚至不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蕴含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给审计留下了死角。实践证明,只有工程造价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有机结合,才能扬长避短,优势互补,避免审计资源的浪费和审计监督的盲区,提高审计质量。

二、稳步推进县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对策

1.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积极推行效益审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重点要从真实、合法审计逐步转到效益审计上来,考虑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投资规格的适用性、资金使用方向的正确性、使用效益的综合性、使用过程的公平性,检查投资项目对经济、自然环境等的影响,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深层次、高水平方向推进。

2.探索投资审计关口前移的方法,积极开展以重点项目为主的跟踪审计工作,促进提高资金效益。关注投资论证、立项、设计、招投标、监理、隐蔽工程签证和工程决算等环节,对立项论证、工程设计与预算、工程招投标、征地拆迁等重要事项进行审计,及时对项目实施中的监理结论、隐蔽工程签证、主要材料的市场采购、部分已完子项目工程结算等关键环节进行事中检查,建立资料库,保存相关局面资料和影像资料,为今后的决算审计打好基础。

3.引进复合型人才,建立人才培训机制,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确保审计经费;二是采用引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从高等院校或社会中介组织招聘优秀人才。通过脱产学习和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既懂财务管理,又懂工程造价,而且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审计,熟悉政策、法规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整体提升审计队伍的业务实力。

4.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促进财务审计与工程造价审计有机结合。在日常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紧紧抓住财务收支这条主线,以工程造价审计为根本,把财务收支融入到工程项目审计之中。一看项目计划的预算执行,看有无擅自变更项目计划,弄清变更的真实原因,检查变更手续是否完备,有无虚列项目和漏项的情况,核实工程造价,做到纵向审到底。二看项目资金的往来情况,看资金的走向是否纵向流动,有无与项目建设单位无关事宜资金横向流动。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相互验证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初探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 篇12

一、概念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 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 (局部和全部更新) 、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为了更好地研究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我们首先会对其概念作出具体的解释说明。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资产投资和更新状况, 因此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固定资产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 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

二、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会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管辖权问题

尽管我国当前的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获得了较大发展, 但是在实践中依旧出现了较多的会计投资问题, 其中一个十分主要的问题就是会计管辖权问题, 所谓的会计管辖就是各个不同的会计机关应该结合业务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出自己应该管辖的范围, 从而充分发挥各个会计部门的职责, 帮助企业提高会计管辖效率。随着跨国经营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 国家有必要加强对跨国经营活动的会计管理, 这就必须综合使用地域原则和所有权原则对我国的会计管辖权重新进行界定。按照这种“混合原则”。家的会计管辖范围具体包括: (1) 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 (或行政、事业) 单位, 包括国营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单位; (2) 我国企业集团的国外分公司和子公司。

2.会计绩效性问题

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会计投资来说, 绩效会计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部分, 而我国当前的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投资中还存在着严重的会计绩效问题,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固定资产会计投资和处理效率的提高。所谓的绩效会计就是指各个会计部门的职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的高新科技来进行资源和信息的收集, 从而给相关的管理者提供足够的数据, 帮助企业对当前的会计业绩进行合理的分析, 最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企业发展方案。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收入, 而固定资产的投资可以给企业带去较大的经济收益, 因此企业应该不断提高对固定资产会计投资的重视度, 只有提高了会计绩效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 从而给企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 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会计技术手段及其人员知识结构的问题

当前的企业尽管发展速度很快, 但是由于制度的不健全和会计控制的不科学, 导致企业在进一步发展时遇到了很多困难, 许多企业盲目追求营销绩效, 忽视了对自身内部固定资产会计投资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导致企业的发展理念、营销策划和市场环境严重脱节, 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 企业的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 我国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借助高新技术进行生产和销售, 而当前的会计人员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度普遍较低, 因此无法借助计算机来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 而会计行业往往会出现较多的数字, 如果无法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 那么会计行业的核算效率则就无法提到提升。因此, 我国会计行业的人员技术手段较低这一问题应该得到重视, 要想不断提高固定资产投资会计效率就应该加强对员工技术的培训, 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市场的需要。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会计行业的发展, 而我国存在着普遍的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的情况。会计行业和一般的行业不同, 会计业务种类较多, 因此涉及的领域范围较广, 这就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财务、经济、管理、工程技术、计算机等不同专业的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需要, 不断提高其工作效率。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提高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优化的重视度,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知识储备, 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效率。

三、解决固定资产投资会计存在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1.扩大和加深投资活动会计覆盖面, 并全面开展全过程会计

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方法是企业实施会计内部控制所采取的手段、措施及程序等。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方法有多种多样, 需要根据企业的经济活动和控制内容, 采取最适合最有效的策。即使是同样的经济业务, 采取的控制方法也因不同的单位、不同的时期而变得不尽相同。因此在解决当前固定资产投资会计存在的问题时应该扩大和加深投资活动会计的覆盖面, 立足于整体, 找出最为全面与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会计方案,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会计得到有效的管理。在对固定资产会计投资进行管理时应该根据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实际情况做好分工, 首先应该充分了解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需要, 这是投资前的必要准备, 然后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资料的回收和管理工作, 最后再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管理来进行资金回收工作, 只有做好了这三个不同阶段的工作才能保证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效率有所提高。

2.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固定资产投资绩效会计

会计行业在运行过程中对财务报表的要求要高, 需要保证相关的财务报表既可以充分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 又要保证在计算财务报表时充分符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 只有完成了合法有效的财务报表, 企业的运行状况才能得到真实反映。企业在运行时往往需要借助会计才能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把握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而管理会计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这是因为管理会计可以给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充足的信息来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 因此从根本上来说, 管理会计是将管理学和会计学有机结合的一门理论思想, 对于会计的运行有着重要影响。我们根据管理会计的特点将其分为较新的管理会计和基础的管理会计, 尽管二者有着较多区别, 但是都是构成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对固定资产投资会计进行管理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绩效表, 这样才能真实的反映出实际的固定资产投资会计情况, 从而帮助决策者更好地进行分析, 及时发现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会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从而对当前的发展方案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变, 这样才能符合我国市场的需要, 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运用各种手段弥补和解决固定资产投资会计技术

第一, 企业在对软件进行建设和开发时, 应该做好对原有软件的保护工作, 同时还应该结合企业当前实际业务的需要来开发出新的软件, 这样才能不断优化企业的软件购置, 借助健全的软件设备来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满足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技术需要。因此企业应该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段来弥补和解决当前固定资产投资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这样才能不断促进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投资的发展。

第二, 对于企业来说, 只有具备了健全的硬件设施才能促进其他业务的发展,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 企业应该做好硬件设施的建设工作, 最主要的两方面就是相关的计算机设备购置工作, 另一方面则是局域网的建设, 只有做好了这两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不断完善相关的硬件设施。

第三, 对于会计行业来说, 无论是外部环境, 还是内部准则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会计业的运行, 而会计准则的制定则是会计业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我国当前的市场制度正在不断完善, 相关的会计准则也基本符合会计发展的要求。要想保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会计的效率, 就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预算跟踪+ 联网核查”的会计模式, 这样才能全方位的对固定资产投资会计进行监督。

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要想对固定资产投资会计进行更好地分析, 首先应该对会计这个概念进行具体的介绍。会计出现于人类社会中, 并且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 而不同阶段的社会的会计特点也有着较多的不同之处, 我们将会计发展的阶段分为三个不同部分, 分别是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会计真正开始发展起来是从近代会计开始的,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运行, 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现会计制度, 对市场造成了巨大影响。而会计学的实际发展程度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会计人员的影响, 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其他技术水平不仅会影响到一个企业的会计核算效率, 还会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会计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要想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会计获得一定的发展, 就应该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重视度, 分配合理的资源去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 帮助会计人员掌握更多的知识, 可以借助高新技术来进行会计业务处理,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术, 从而很好地适应市场, 推动企业的转型和升级。

四、结语

对于企业来说, 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 就要结合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将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市场相结合, 不断完善当前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 就要结合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将企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市场相结合, 不断完善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制度, 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都有着相同的作用, 都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企业地发展, 因此企业应该提高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的重视度, 保证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只有这样才能指导企业较好的发展。

摘要: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 我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 各行各业的经济利润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开始出现并且迅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一般所说的中小型企业指的就是那些本身规模不大、经济实力有限, 但是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企业, 这些企业尽管已经获得了较大发展, 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能力十分薄弱, 限制了中小企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就是中小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能力, 因此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说明, 并且提出一定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企业资产,固定资产投资,会计处理

参考文献

[1]陈玉健.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评价审计[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04) .

[2]张继明.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审计, 2012 (04) .

[3]黄颂翔, 朱俊.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会计, 2012 (11) .

上一篇:国内娱乐节目下一篇:体育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