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矫治器论文(通用7篇)
隐形矫治器论文 篇1
口腔正畸作为患者撮合畸形矫治的唯一途径和方法, 自1728年第一个机械性固定矫治装置对患者进行使用至今, 已经有过两百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患者要求进行正畸矫治, 并且对矫治过程的舒适度和美观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患者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促使口腔正畸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 同时, 在矫治器械的设计原理、制作工艺、使用材料及使用方法等各个方面在不同学科的相互交流中不断的进行更新换代。而今, 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在正畸领域中的应用, 再次为口腔正畸带来了一次矫治器械的飞跃。自从最早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临床中使用以来, 全世界有过30万例患者在过去的10年中接受了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治疗, 并且仍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倾向于使用该器械[1]。
1 正畸矫治技术的演变与发展
通过对口腔正畸学的发展进行回顾, 可以清楚的发现, 每一次矫治器械的跨时代改革必将推动各种矫治技术的发展, 也意味着口腔正畸学科的发展。
1.1 活动矫治技术
在19世纪初期, 临床口腔正畸基本上都是应用活动矫治技术。1808年Calalan对于斜面导板在下颌后缩畸形中的应用开启了临床正畸的活动矫治时代, 而1880年kingsley对于上颌斜面导板在下颌后缩上的应用则将功能矫治器带入了临床使用。我国的口腔正畸起步较晚, 在1950~1970年基本还是使用活动矫治技术, 其中作为我国口腔正畸奠基人的毛燮均教授为扩大其适应症做出了较大个贡献[2]。
1.2 固定矫治技术
20世纪初在“现代正畸学之父”Angle的设计和不断改进下, 方丝弓矫治系统作为现代口腔固定矫治技术的基础带动了固定矫治技术在临床的应用, 随着方丝弓矫治器的理论成熟和临床技术体系的建立, 一举代替了原有的活动矫治技术成为新一代国际通用的高效能矫治技术[3]。而后在此基础上的减数拔牙理论、直丝弓矫治技术等各种矫治方式逐步的发展起来
2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原理及研究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是通过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技术使用透明的弹性材料进行制作适合于患者的活动矫正装置, 可以通过对牙齿进行连续不断的小范围移动进行矫治。在不同的矫治阶段可以针对性的以其他牙作为支抗对特定牙进行移动, 该技术可以准确的控制矫治力的大小和作用的时间, 同时能够更为完善的完成对牙齿的旋转、伸长、压入等各种方式的移动。
该项技术需借助牙颌模型数字化技术, 使所获得的口腔模型三维数据进行录入重建;并结合可视化的三维图像处理及快速成型, 将三维模型呈现给医师进行模拟矫治, 再将医师的治疗方案设计具体体现在透明的隐形矫治器中。这种技术中有层析扫描、激光扫描和CT扫描等, 最开始应用的通常是激光扫描, 而当该技术开始商业化运作之后, 则以层析扫描为主。随着扫描技术的发展, 现如今更为便易、简单的CT技术已经在工业化印模重建中应用起来。有报道表明, 数字化三维系统所重建出的牙颌模型在其精确性上相对传统的石膏模型具有明显的优势[4]。
患者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时能够自行摘戴, 方便生活的同时维持治疗时效, 并每两周更换一次矫治器。因每次矫治器对牙齿的移动都较小, 患者在使用其治疗过程中可以更加的舒适, 其隐形特点又满足了患者对于美观的需求。
3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适应症及特点
对于目前的无托槽矫治技术而言, 其适应症还仅为较为简单的撮合畸形, 亦可与固定矫治器联合使用。包括轻度的牙列间隙关闭、轻度的牙列拥挤及个别牙的错位或轻度扭转等病例。但一般不可用于牙列萌出不全患者, 而且对于需做颌间牵引的患者临床疗效不佳, 也不易进行复杂的错颌畸形矫治。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具有以下特点:能够利用数字化模型方便医师的诊断的矫正方案设计, 患者感到美观、舒适, 摘戴方便、方便患者进行清洁, 缩短其就诊时间同时减少医生的工作量, 对矫治的结果可以预计并随时调整, 亦可与其他矫治器进行联用或辅助性治疗。同时这种矫治器对患者的饮食影响较小, 患者进食没有特殊限制, 保持了患者摄取营养的均衡, 对龋病、牙龈炎和牙周疾病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些特点尤其适用于成年患者及某些特殊职业需求或心理承受低的患者, 以20~30岁青年女性居多。
4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
作为新一代的矫治技术, 自该项矫治系统开启完全的商业化后,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越来越多的在临床中进行应用。而知识产权和技术垄断及印模、三维模型等辅助器材的往返交通产生的巨额费用都成为我国在临床进行大范围使用的阻力[5]。在近些年, 随着医学与计算机学的交叉发展, 该项技术才在国内开始起步性使用, 其矫治效果也自然受到医患双方面的共同关注。在临床上的实践性应用效果显示, 该项技术具有舒适、美观、方便、卫生等多项优点, 能够不断的提高我国正畸临床诊治水平, 但仍有学者认为多数患者需要通过中期进行调整或以固定矫治器进行辅助治疗方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同时国际上对于该项技术的适应症、治疗效果和联合治疗的取舍依然存有争议。有学者研究表明, 隐形矫治器对于前牙的排齐效果最为显著, 其次是对中线对齐及深覆盖的改善作用, 而对于颊侧、横向咬合和深覆盖所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6]。
5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发展前景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理论的提出和其在临床的应用, 作为21世纪口腔正畸学的一个质的飞跃, 推动口腔正畸学进入新一代的技术发展。该项技术具有传统矫治器所无法模拟的优点,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其适应症也相对较窄, 基本处于发展初期阶段, 暂时处于对传统固定矫治技术的补充角色上。因此需要更多的临床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探讨、研究, 更大的拓展其使用范围, 提高其矫治性能。同时也期待现代的数字化技术更多的融合入口腔正畸学科中, 不断的更新其诊治技术, 同时极大的推动口腔正畸学在我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玉兴, 王凡, 祁鹏, 等.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矫治技术尖牙远中移动的有限元对比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9, 23 (3) :261-264.
[2]顾泽旭, 田杰, 李变瑢, 等.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中附件的应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0, 26 (1) :130-133.
[3]白玉兴, 田杰, 周洁珉, 等.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初探[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8, 43 (8) :464-467.
[4]田杰, 周凯, 潘裕炯, 等.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拔除四个前磨牙矫治拥挤一例报告[J].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0, 17 (1) :55-58.
[5]高一, 郭宏铭, 周洁珉, 等.3D整合牙颌模型在无托槽隐形治器设计中的应用[J].北京口腔医学, 2011, 19 (5) :276-279.
[6]连月梅, 白玉兴, 厉松, 等.正畸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附件两种粘结方法的比较[J].北京口腔医学, 2010, 18 (2) :108-109.
隐形矫治器论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前牙反 (牙合) 患者中选取94例作为本研究对象, 其均具有前牙反 (牙合) 的临床表现, 具有近中的磨牙关系, 并以凹面型为主要的侧貌表现, 有22例患者为下颌可以进行到对刃的后退动作, 剩余25例患者则不能做此后退动作。采用随机方法对47例患者进行分组, 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7例。其中, 实验组有男性患者25例, 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3岁~15岁之间, 平均为 (9.1±3.6) 岁;其中有7例为乳牙期, 20例为混合期, 20例为恒牙期。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3例, 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5岁v18岁之间, 平均为 (11.5±4.3) 岁;其中有4例为乳牙期, 14例为混合期, 2例为恒牙期。两组患者均是家长同意或是自愿参与本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且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明显差别, P >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实验组患者中采用功能性矫治器进行治疗。在进行初诊的过程中, 需要对患者的标准工作模型进行获取, 然后采用蜡形对 (牙合) 关系进行重建, 并以此为根据对型号为FR3或是Bionator的功能性矫治器进行制作或改良。患者需要在初期用带用中, 每天进行1~2h, 根据患者的适应情况可以对用带用的时间进行适当的延长, 1~2周的时间之后, 需要在用餐、刷牙的时间以外尽可能的全天候用带用, 每天的时间需要在15h以上。
在对照组患者中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在对患者进行初诊时需要进行第一磨牙和颊面管的粘结操作, 将直丝弓托槽粘在全口牙齿上, 以180°为粘结角度对上下两个切牙的托槽进行转向粘结, 将玻璃离子粘结到上下两个磨牙 (牙合) 面上, 将前牙咬合抬高, 将前牙反 (牙合) 的接触作为标准, 使用标准型号的Ni-Ti弓丝对牙齿进行排齐操作, 在二次复诊过程中, 则需要使用弯制澳丝以及型号为0.014~0.016" 的弯制弓丝持续对唇移上前牙进行垂直开大曲, 使下切牙内收, 然后与口内外Ⅲ类牵引相配合对反 (牙合) 进行解除。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上颌长度、前面高、后面高、上中切牙角、下中切牙角、ANB角、SNB角进行对比分析和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分析和处理数据采用的是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 采用t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 (±s) 表示,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实验组中, 与治疗前相比, 患者的上颌长度、前后面高以及ANB角均有明显改善, 上前牙唇倾现象较为显著, SNB角和下前牙舌倾现象都有明显的下降变化, P<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对照组中, 与治疗前相比, 患者只在上下中切牙角方面有比较明显的改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上下颌骨方面则无明显变化, P>0.05,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表示在前牙反 (牙合) 的治疗中, 采用固定矫治器只能对前牙唇倾进行治疗和改善。详情请参见表1。
3 结论
在口腔临床的正畸矫正治疗中, 骨性Ⅲ类错 (牙合) 具有非常大的治疗难度, 在本研究中, 分别采用功能性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对其进行治疗, 在前者的治疗中, 患者的上下颌骨、上下中切牙角以及面角等均有明显的好转, 因为矫正治疗需要较长的时间, 所以需要充分考虑患者自然生长量的影响因素。采用功能性矫治器对功能性和混合性以及骨性早期反 (牙合) 进行治疗, 可以对患者的上下颌关系进行有效的改善, 使上颌骨能够进行正常的生长。通常情况下, 下颌能够进行到对刃 (牙合) 的后退动作的患者会具有较好的治疗预后。此外, 功能性矫治器还可以对口腔的肌动力异常进行治疗, 对上切牙唇倾和下切牙舌倾进行矫正, 从而在骨性反 (牙合) 中起到牙齿掩饰的作用。功能性矫治器还可以对 (牙合) 进行重建, 对口腔肌功能进行有效的改善, 由此可知, 功能性矫治器在乳牙期混合期以及恒牙期的功能性和骨性的前牙反 (牙合) 治疗中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注:在实验组中, 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 P<0.05;在对照组中, *与治疗前相比, P<0.05
固定矫治器治疗前牙反 (牙合) , 只能改善上下中切牙角, 这就表示该方法的主要治疗表现为对上前牙唇倾和下前牙舌倾进行有效的改善, 而在颌骨关系方面则无明显的改善。由此可以看出, 采用固定矫治器只有利用上前牙前移和下前牙内收来对前牙反 (牙合) 进行解除治疗, 对颌骨不协调现象进行掩饰, 不过其不能对颌骨异常情况进行根本性的矫正治疗。本研究中, 采用的是联合固定矫治器和Ⅲ类牵引对前牙反 (牙合) 进行治疗, 前牙反 (牙合) 得到有效的解除, 则患者的正常咬合功能就会对下颌生长进行抑制。前牙反 (牙合) 会对患者的颅面发育产生严重的影响, 通常是在乳牙期到混合期之间出现逐渐严重的骨骼异常现象, 对此进行矫正需要通过颌骨的快速发育来对颌面的畸形生长进行抑制和减轻。所以, 在治疗Ⅲ类错 (牙合) 的早期需要对矫治器进行合理的选择, 其最佳的治疗方法就是对上颌进行前、下方向的牵引, 对上颌发育不良情况进行有效的治疗。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在乳牙期、混合期以及恒牙期可以进行功能性矫治器的功能性、骨性的前牙反 (牙合) 治疗, 而在混合期和恒牙期可以进行固定矫治器的轻度骨性和牙性的前牙反 (牙合) 治疗。针对骨性前牙反 (牙合) 成人患者进行的治疗中可以采用外科联合正畸和口腔颌面的治疗。
摘要:目的:对在前牙反 (牙合) 治疗中采用功能性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观察。方法:从我院的前牙反 (牙合) 患者中选取94例作为本研究对象, 并采用随机的方法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组, 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功能性矫治器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常用测量项目指标和硬软组织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治疗之后, 实验组患者的前牙反 (牙合) 在牙性有所改善的同时, 骨骼也有明显的好转;而对照组患者的前牙反 (牙合) 只有牙性有明显改善, 而骨骼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功能性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在前牙反 (牙合) 的治疗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只是两者的治疗范围和针对对象有所不同。
关键词:功能性矫治器,固定矫治器,前牙反 (牙合) ,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建玲, 陈新, 张素丽, 等.两种方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 (牙合) 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24) :147-148, 150.
隐形矫治器论文 篇3
关键词:无托槽矫治器,固定矫治器,美观,牙周健康
随着医学技术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颌面部美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牙齿的整齐美观、功能良好更是受到关注[1],针对各类型牙齿矫治治疗,固定矫治技术成为口腔正畸科目前常用手段,但固定矫治技术仍存在着矫治期间影响美观、不容易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容易伴发牙周组织损害等不足[2]。广大口腔正畸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开发,无托槽矫治技术问世并开始应用临床,无托槽矫治是计算机调控下弹性材料完成牙齿矫治的一项全新技术[3],它具有舒适、美观,患者可自行摘戴、易于清洁等优点,深受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认可,被称为“正畸技术的科技革命”[4]。本研究对所选病例采用无托槽矫治和固定矫治,比较两者治疗前后效果和牙周健康指数,以探讨无托槽矫治技术的效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就诊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口腔医院正畸科需牙齿矫治病人42例,其中男性病人23例,女性病人19例,年龄范围12岁-15岁,平均年龄13.26岁,随机分为两治疗组,分别采用无托槽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矫正治疗。病例入选标准:(1)恒牙列病人;(2)能够配合治疗,按时完成复诊;(3)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4)正常的开口度、开口型正常;(5)正畸治疗前牙周健康,牙周指数正常;(6)未罹患影响研究结果的糖尿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
全部纳入病例均向患者家属如实告知本研究方案,全部患者及患者监护人自愿加入研究,并签署自愿加入研究同意书。两治疗组间正畸治疗前年龄、病情和口腔卫生状况等常规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纳入病例治疗前摄曲面断层片,均制取全口石膏模型,拍摄患者面部正侧方照片,口腔内牙齿咬合照片,常规洁治和口腔卫生宣教等。实验组应用北京时代天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EAB无托槽矫治器进行矫治;对照组应用美国3M公司生产的Gemini MBT金属托槽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进行矫治。实验组患者,除进食外尽可能长时间佩戴矫治器,每天至少保持二十二小时佩戴。全部病例每间隔4周复诊一次,进行矫治力量调整或更换不同型号无托槽矫治器矫治器。
1.3 评定指标
由本文作者完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矫治效果评定:(1)有效:牙齿基本排齐,牙列咬合紧密,矫治前后口腔照片变化明显;(2)无效:牙齿不齐情况无改善,甚至更加严重。
舒适美观问卷调查以患者矫治过程中,对美观方面、对口腔卫生方面以及矫治器舒适方面共设满意、一般和不满意三个等级。
牙周健康指数采用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和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评价。牙龈指数分为四个等级,0为牙龈健康;1为牙龈炎症轻度;2为牙龈炎症中度;3为牙龈炎症重度。菌斑指数分为四个等级,0为无菌斑存在;1为探诊可刮出薄层菌斑;2为中等量菌斑沉积物;3为大量菌斑沉积物。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两组间数据采用两样本配对t检验,a=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42例需进行牙齿矫正治疗患者,分别进行无托槽矫治技术和固定矫正技术治疗后,均具有良好的矫治效果,基本达到矫治有效效果,但无托槽矫治组舒适美观满意度高于固定矫治器组,无托槽矫治组牙周指数明显低于固定矫治器组,两实验组间数据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实验数据见表1、表2。
3 讨论
随着数字化图像扫描处理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口腔医学技术领域也得以快速进步,口腔正畸学发展较为突显,其中无托槽矫治技术就是依托该背景下诞生的计算机扫描处理技术与矫治技术融合的结果[5],无托槽矫治器没有弓丝和托槽的存在,是选用透明弹性塑料在计算机辅助下制作成的牙齿矫治装置,使牙齿小范围不间断的进行移动,较固定矫治技术具有透明、美观舒适、自行摘戴清洁和卫生方便等优点[6]。本研究针对不同患者随机选取由清华大学激光成形中心、首都医大口腔医学院和北京时代天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EAB型无托槽矫治器[7,8],研究结果证实,21例矫治有效人数21人,有效率达100%,矫治过程中佩戴矫治器时的满意度问卷中满意率达100%,矫治结束后口腔牙周健康指数显示牙龈健康者11例,无菌斑存在者10例,结果提示无托槽矫治技术牙周组织伤害较小。
固定矫治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并得到人们认可的矫治技术[9,10],其矫治效果良好,价格较为低廉,常成为医务人员和病人首选治疗方法,但随着固定矫治技术长期的临床应用,其不足方面逐渐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大量学者针对固定矫治过程中影响美观深入研究,有学者提出舌侧托槽弓丝粘结解决美观问题,但操作者难度大大增加,疗效尚不能完全保障,无托槽矫治的出现解决了影响美观的问题,同时固定矫治技术患者不能自行摘戴,影响进食和口腔卫生维护,加重正畸治疗期间牙周组织的损害,无托槽矫治的出现再一次完美解决了口腔卫生保健和牙周损害的问题[11]。本研究21例采用固定矫治病人中有效矫治人数20人,其中一例病人因颌面部外伤暂缓了矫治治疗,矫治过程中佩戴矫治器时的满意度问卷中满意率为66.7%,矫治结束后口腔牙周健康指数显示牙龈健康者1例,无菌斑存在者0例,结果提示固定矫治技术较无托槽矫治技术不宜口腔卫生维护,牙周组织伤害大。
总之,无托槽矫治技术和固定矫治技术对牙齿牙列不齐畸形等病症都有理想的矫治效果,但无托槽矫治技术在舒适美观,口腔卫生维护等方面比固定矫治器更具有较好效果,值得广大临床医生针对不同矫治患者选择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潘婷婷,房兵.无托槽隐形矫治效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5,42(3):364-366.
[2]丛赫,刘继辉,张桂荣.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牙病防治,2014,22(1):50-54.
[3]BIJU SEBASTIAN.Alignment efficiency of superelastic coaxial nickel-titanium vs superelastic singlestranded nickel-titanium in relieving mandibular anterior crowding[J].Angle Orthodontist,2012,82(4):703-708.
[4]黄爱萍,华旭东,田杰等.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与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7):33-35.
[5]沈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9):89-90.
[6]李丽岩,舒广,陈桦.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成人I类轻中度牙列拥挤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9):970-974.
[7]周文华.无托槽隐形矫治对牙齿畸形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4,20(11):1868-1871.
[8]黄慧萍,姚鸿远.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正畸治疗及其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795-797.
[9]Levrini L,Tettamanti L,Macchi A,et al.Invisalign teen for thumb-sucking management.A case report[J].Eur J Paediatr Dent,2012,13(2):155-158.
[10]杨瑾.口腔正畸矫治方法的新进展-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研究与展望[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54-55.
隐形矫治器论文 篇4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三维数字化成像技术等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技术在口腔正畸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也使口腔正畸学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1997 年Invisalign技术的出现, 是当今先进的计算机三维图像技术和快速成形技术在口腔正畸诊断与治疗领域的最新应用成果, 实现了矫治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批量生产, 使美观式正畸矫治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为广大正畸医生提供一种崭新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手段, 极大地满足了更多成人患者对矫治器美观性、隐蔽性和便捷性的要求[3]。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研制成功和临床推广应用, 是一百多年来口腔正畸矫治技术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和革新。从2003 年起, 国内也相继开发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并在全国进行应用推广[4]。
1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基本原理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基于牙颌模型数字化技术、矫治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光固化快速成形技术以及热压模成形技术为主的几项关键技术。
1.1 牙颌模型的数字化技术
牙颌模型数字化技术是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基础。在此基础上, 可对错畸形进行全面的诊断设计、隐形矫正过程设计以及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加工和生产。在牙颌模型的数字化技术中, 主要包括激光扫描技术、层析扫描技术、CT扫描技术等。
第一个无托槽隐形矫治病例牙颌三维结构的信息是通过激光扫描技术来获得的。而真正当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投入商业化运行时, 则是采用了层析扫描技术;其具体过程是, 将硅橡胶印模灌制成石膏模型, 然后用环氧聚氨酯树脂将模型进行包埋。树脂包埋的模型被专用扫描设备上的旋转刀片进行破坏性层析扫描, 这样就可以获得整个模型的连续性的层析扫描图像 (图 1, a~c) ;与此同时, 扫描设备可将获得的层析扫描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模型的三维重建 (图 1, d、e) 。由于层析扫描技术的操作流程仍比较复杂, 还需要先灌制模型, 随着技术的进步, 如今已可以应用工业化CT技术直接对印模扫描来进行模型重建, 而无需模型的灌制和包埋过程。
a:层析扫描图像; b~c:某一牙颌模型的连续性扫描图像; d:牙颌模型三维重建; e:重建完成的三维牙颌数字模型
1.2 矫治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矫治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是以牙颌数字模型为基础, 分析和实现主诊医生的矫治方案, 并以数字模型的形式输出方案。严格意义上, 这是一种“翻译”过程, 即把临床医生所确定的矫治方案翻译成计算机描述的虚拟矫治过程, 其翻译的原则来源于临床医生对病例的分析与判断 (图 2) 。相关牙齿移动与分析的软件是其核心技术。这些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牙颌模型的三维数字化重建, 牙颌模型的三维数字化诊断分析、牙齿的切分、虚拟牙龈的生成、牙齿的移动、治疗效果的三维动态演示与修改等等。
1.3 光固化快速成形技术
正畸患者的牙颌几何形状, 是非常复杂和不规则的;且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制作中, 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矫治过程中每一阶段的牙颌的渐变, 不会有任何2 个矫治器是相同的。因此,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制作只能采取高精度的定制加工技术——光固化快速成形技术 (SLA) 来生产矫治过程中的每一副牙颌模型, 并以此为母模加工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图 3) 。
1.4 热压模成形技术
通过光固化快速成型, 可以将根据治疗设计形成的阶段性的数字化牙颌矫正过程加工成为树脂状的实体模型, 然后通过热压模成形技术加工出系列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所谓热压膜成型技术, 是指通过使用压缩空气产生的正压力或者使用真空装置产生的负压力, 将热塑性塑料加热、软化从而进一步成形的一种加工技术。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压模材料的不断研制成功以及热压模设备的不断完善, 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今天的热压膜成形设备都已经达到了高度自动化和精密计算机控制的程度 (图4) 。
2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接诊流程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加工属委托加工, 需要接诊医生把矫治相关资料提供给隐形矫治器的专业加工公司, 公司经过特定的流程为医生提供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相关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具体流程如下:
(1) 临床医生接诊患者后, 对患者进行常规正畸前检查, 包括取研究模型、拍摄全颌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定位片、照片等, 进行隐形矫治的可行性分析, 制订治疗计划。
(2) 临床医生填写委托加工单 (包括矫治计划) , 与研究模型、X线片、照片一同提交公司。
(3) 公司的专业设计人员与临床医生沟通并形成最终的矫治方案。
(4) 临床医生完成矫治前期处理, 如必要的牙体牙髓、牙周治疗, 必要的邻面去釉等, 制取硅橡胶印模及咬合记录提交公司。
(5) 公司完成牙颌模型的三维重建和模拟矫治设计并以光盘或电子邮件形式发送给医生。
(6) 临床医生认可模拟矫治设计后公司加工的矫治器 (图5) 寄送给医生。
(7) 临床配戴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8) 临床控制、临床反馈、精细调整。
(9) 完成矫治。
3 临床医生在制订矫治计划时考虑的因素
3.1 间隙获取方法的选择
(1) 如果患者有足够的牙周支持和 (或) 不接受邻面去釉者可考虑扩弓。
(2) 如果患者牙周支持较差、前牙唇向倾斜或唇移又对面型有不利影响, 或者牙体较宽, 可考虑邻面去釉。如果患者存在中度拥挤, 可考虑扩弓和邻面去釉联合应用。
(3) 如果患者存在重度拥挤可考虑拔牙。拔除前磨牙病例可能需要配合一定形式的固定矫治。
3.2 间隙的矫治
(1) 如存在牙列间隙, 需要说明是否关闭和如何关闭间隙。上下牙量不调有2 个方法可以解决, 一种是在矫治完成后, 利用修复的方法将比较小的牙齿加大;另一种方法是通过邻面去釉将对颌较大的牙齿减小, 以建立适当的覆及覆盖关系, 关闭间隙。
(2) 较大间隙需要后牙前移 (单牙移动量大于4 mm) 关闭时可能需要辅助方法控制牙齿整体移动。
3.3
曲线的整平
用隐形矫治器整平曲线主要是靠压低切牙, 特别是下切牙。目前, 该矫治器较难进行后牙伸长。
参考文献
[1] Kesling H.The philosophy of the tooth positioning appliance[J].Am J Orthod, 1945, 31 (6) :297-304.
[2] Sheridan JJ, LeDoux W, McMinn R.Essix retainers:Fabri-cation and supervision for permanent retention[J].J Clin Orthod, 1993, 27 (1) :37-45.
[3] Boyd RL, Miller RJ, Vlaskalic V.The invisalign system in adult orthodontics:Mild crowding and space closure cases[J].J Clin Orthod, 2000, 34 (4) :203-212.
隐形矫治器论文 篇5
1资料与方法
1. 1病例资料
选取2010 ~ 2014年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口腔科及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病例双牙弓前突患者40人,其中男性20人,女性20人,年龄14 ~ 19岁,平均年龄( 16. 7 ± 2. 4) 岁。采用Empower矫治器和Damon3-Mx矫治器各20例,均没有借助口外力及其附加装置来增强支抗。
1. 2纳入标准
1Ⅰ类骨面型,0° < ANB < 5°,下颌平面角MPFH为均角( 22° ≤ MP-FH ≤32°) ; 2第二恒磨 牙已经建 ; 3双牙弓前突,磨牙关系Ⅰ类,软组织侧貌呈凸面型; 4牙性前突105° < U1-SN < 115°,115° < UI-PP < 125°,95° < L1-MP < 105°; 5矫治设计减数4个第一前磨牙; 6既往无正畸治疗、无颞下颌关节病及外伤史; 7无严重全身性疾病,牙周组织健康。
1. 3方法
所有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均由同一设备拍摄, 由本人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测量。采用日本Rise公司Winceph 8. 0头影测量分析与图像数据管理系统进行图像资料的处理。每个测量项目测量3次,取2个最接近值的平均值作为本研究的测量值。并在3个月后随机抽取10张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重新测量,2次测量结果 间无显著 差异。采用Ptm-PP坐标分析 法[1],头影测量共19项测量项目。PTV线是指通过翼上颌裂点Ptm且与PP平面相垂直的直线。部分测量项目( 图1) : 1UIA-PTV: 上中切牙根尖点至PTV线的距离。2UIE-PTV: 上中切牙切缘至PTV线的距离。 3LIE-PTV: 下中切牙切缘至PTV线的距离。4LIAPTV: 下中切牙根尖点至PTV线的距离。5 UIE-PP: 上中切牙切缘至腭平面的距离。6LIE-MP: 下中切牙切缘至下颌平面的距离。7UM-PTV: 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点至PTV线的距离。8LM-PTV: 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点至PTV线的距离。
1.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 0软件进行分析。对2组治疗前后的19项头影测量项目分别计算± s,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牙结构及软硬组织的变化。对2组治疗后的变化采用2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比较采用2种不同的矫治器治疗后牙结构及软硬组织变化。
2结果
2. 1一般情况
( ± s,n = 20)
注: 1 与治疗前比较,P < 0. 05; 2 组间比较,P < 0. 05
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上下牙列排列整齐,覆覆盖正常,磨牙、尖牙关系中性,后牙尖窝咬合关系良好, 软组织侧貌改善显著。
2. 2 Empower组和Damon3-Mx组患者治疗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 ∠SNA、∠SNB、∠ANB、∠MPFH治疗前后2组均没有 显著性变 化 ( P > 0. 05 ) 。 ∠UI-SN、∠UI-PP、∠L1-MP、UIA-PTV、UIE-PTV、LIEPTV、LIA-PTV、UL-EP、LL-EP 2组均比治疗前 减小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U1-L1、UMPTV、LM-PTV、Z角2组均比治疗前增加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2. 3 Empower组和Damon3-Mx组患者治疗后软硬组织的变化量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Empower组与Damon3-Mx组治疗后的变化量: ∠SNA、∠SNB、∠ANB、∠MP-FH、UIAPTV、LIA-PTV、UM-PTV、LM-PTV、UL-EP、LL-EP、Z角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 ; ∠UI-SN、∠UIPP、∠L1-MP、∠U1-L1、UIE-PTV、LIE-PTV之间均有 显著性差异( P < 0. 05) 。
3典型病例
15岁3个月双胞胎姐妹,姐姐用Empower矫治器 ( 图2) ,妹妹用Damon3-Mx矫治器( 图3) ; 磨牙Ⅰ类关系,均角,凸面型,II度深覆深覆盖,上下牙弓中度拥挤; 诊断为安氏Ⅰ类,骨性Ⅰ类错 ,双牙弓前突; 设计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过程: 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 粘接矫治器,4颗第二磨牙纳入矫治体系,0. 36 mm ~ 0. 48 mm × 0. 64 mm Ni Ti圆丝、方丝排齐整平上下牙列; 0. 48 mm × 0. 64 mm不锈钢方丝上采用滑动法以1 N左右的力整体内收上下6个前牙,配合Ⅱ类牵引关闭拔牙间隙; 精细调整咬合关系; 去除固定矫治器,戴透明保持器。矫治周期18个月。结果: 上下牙列整齐,覆覆盖正常,磨牙、尖牙关系中性,中线对齐,咬合关系良好,软组织侧貌改善显著,患者满意。
4讨论
Empower双核矫治器的托槽是一种主被动结合的自锁托槽,它能够兼顾主、被动2类自锁托槽的优点, 如对于拔牙病例,前牙托槽可以选择主动式,实现前牙低摩擦力,治疗初期轻力,随着弓丝尺寸的增加逐步增加对于牙齿的转矩和旋转等整体控制至完成; 后牙托槽选择被动式,实现后牙治疗全过程的低摩擦轻力,形成轻力滑动,有利于保护后牙支抗。本研究中应用Empower双核矫治器组治疗后上切牙后移和上磨牙前移量的比值约为3. 39∶ 1,达到了良好强支抗控制需求的目的[2]。说明应用Empower双核矫治器拔牙矫治, 整体内收上颌前牙,在没有利用口外力及其他附加支抗的情况下,依然可获得较好的支抗控制。分析原因是由于Empower双核矫治器第二前磨牙托槽为被动式自锁托槽,与主动式自锁托槽相比,其矫治系统内的摩擦力更低[3],在牙齿内收移动阶段实现了托槽 - 弓丝结构的松散结合,减低其内部摩擦,在通过弓丝沿托槽槽沟滑动整体内收6个前牙的过程中,只需采用轻柔的矫治力,即可达到理想的内收前牙的目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磨牙的支抗,最终结果使侧貌得到了满意的改变。低摩擦力有利于正畸治疗中维持支抗和尽可能使用“理想生物力”进行牙齿移动[4]。
本研究中,Empower组患者治疗后上下切牙切缘点均发生了明显的移动,内收效果显著,反映上下前牙唇倾度的U1-SN角、U1-PP角、L1-MP角和U1 /L1角较治疗前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得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该组患者上下前牙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回收,突度明显减小。
Stalpers[5]研究表明,软组织侧貌的改变与其下方硬组织的改变有明显相关性,上切牙内收与上唇突度的改变有明显相关性。Empower组患者治疗后Z角平均增大11. 21°,上下唇到审美平面的距离分别平均减小3. 18 mm和4. 32 mm,软组织的变化也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也说明上下前牙内收较多,牙齿硬组织的改变带来相应软组织的改变,继而引起了上下唇的明显回收,上下唇突点至审美平面EP的距离均明显减小, 有效改善了面部软组织的突度,这表明Empower双核自锁托槽矫治器达到了Scott Conley[6]等提出的正畸治疗可以改善软组织侧貌的目标。
对前牙的控制方面,Empower组治疗后的数值均在正常值范围之内,说明Empower双核自锁托槽矫治器能够对上下切牙进行较好的转矩控制。而Damon3Mx组治疗后的数值均较正常值小,说明治疗后上下切牙均较直立于牙槽基骨中,不利于功能及矫治效果的稳定[7]。治疗后,上下切牙切缘点发生了轻微的升高,切牙切缘的升高是由于切牙内收时倾斜度减小,钟摆效应的结果[8]。
隐形矫治器论文 篇6
关键词:骨性Ⅱ类,下颌后缩,功能矫治器,循证学研究
功能性矫治器目前已成为骨性Ⅱ类错早期治疗的主要方法,多采用Activator、Bionator、Frnkel-Ⅱ、Twin-block和Bass等活动式矫治器,以及Herbst、Jasper-Jumper等固定式矫治器。这些矫治器的共同矫治原理是通过迫使下颌处于前伸位,髁突在关节窝内前下移位,使生长活跃的髁突软骨压力减小,并且改变附在颌骨上肌肉的紧张度,从而使骨生长量改变并重建咬合[1,2]。但是,在临床应用中,如何在众多矫治器中选择适合患者的矫治器,本研究采用循证学方法,寻找功能性矫治器的矫治特点及适应证,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的收集
检索关键词:Ⅱ类错。利用网络数据库MED-LINE,注册登录http://apps.isiknowledge.com进行检索。中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硕博论文库。检索后用手工方法查找原文献获得全文。
1.2 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试验类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clinic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及临床对照试验(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CCT);(2)语言:国外文献为英语,国内文献为中文;(3)检索文献的时间区间:Medline:1966-01~2009-02,其中查找原文时《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dontics and Dentofacial Orthopedics》只能找到1985年后的,所以时间为:1985-01~2009-02。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硕博论文库:1996-01~2009-02;(4)病例为生长期患者;(5)有可获得的资料数据;(6)对照组为未治疗的Ⅱ类患者。
1.2.2 排除标准
(1)只获取摘要,不可获得全文的文章;(2)患者同时罹患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3)治疗中拔牙的病例;(4)正畸联合正颌外科治疗;(5)测量方法不明确;(6)下颌骨测量值用到articulare点的数据;(7)治疗中固定矫治使用到除功能矫治器以外影响下颌骨生长的外力的临床试验,如颌间牵引等。
1.3 资料提取
资料提取的内容包括:出版年限、试验设计、治疗开始的平均年龄、使用的功能矫治器、治疗时间、测量指标及作者的结论。
1.4 质量分级
根据研究设计类型、是否应用盲法、是否进行偏倚分析等将研究进行质量分级。质量分级采用5级分类法[3]:(1)高质量RCT研究;(2)队列研究和低质量的RCT研究;(3)病例对照研究;(4)有对照的临床观察和低质量的队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5)没有对照的临床观察和病例报告。
1.5 资料分析
所要提取的指标包括:表示上下颌骨矢状向位置的:SNA,SNB,ANB;表示上下切牙关系的:overjet;表示上下切牙角度的:U1-NA,U1-SN,U1-PP,IMPA。提取治疗前后变量差值的x珋±s(注意:不是标准误),计算效应量指标,进行评定。应用Review 4.2软件对未治疗组与治疗组差异绘制森林图,进行Meta分析。
2 结果
2.1 资料的收集结果,提取结果及质量评估
检索关键词:Ⅱ类错。MEDLINE检索出4 226篇文章,中文数据库184篇文章。通过阅读题目和摘要,排除4 256篇文章。剩余111篇英文文章在英文正畸学期刊杂志网页查找原文;43篇中文文章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优秀硕博论文库下载原文。通过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本研究的有19篇文章。
研究共纳入19个试验,质量1级的1篇,2级的4篇,3级的11篇,4级的2篇,5级的1篇。2个试验应用了盲法,5个进行了偏倚分析,10个样本量大于50。纳入的研究及质量评价见表1。
2.2 Meta分析结果
效应量指标为治疗后测量指标均数与治疗前测量指标均数差值。结果SNA:Activator组与Bionator组该变量无统计学意义;Twin-block组减小量大于Herbst组。SNB:Frnkel-Ⅱ组改变量无统计学意义;增大量Twin-block组与Activator组最大,Bionator组最小,Herbst组居中。ANB: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Twinblock>Activator>Bionator>Herbst>Frnkel-Ⅱ。Overjet:Twin-block>Herbst>Frnkel-Ⅱ。U1-NA:Frnkel-Ⅱ>Activator>Twin-block>Herbst。U1-PP:Twin-block>Frnkel-Ⅱ>Bionator。IMPA:Acivator组与Frnkel-Ⅱ组增大量无统计学意义,Herbst>Bionator>Twin-block(表2)。其中在分析Overjet时,Activator组及Bionator组异质性太大而未进行Meta分析,Bionator组的U1-NA和Activator组的U1-PP由于纳入的研究未研究而无法分析。
3 讨论
3.1 对上颌骨的影响
功能矫治器能否抑制上颌生长一直存在着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功能矫治器对上颌的抑制作用主要是使上颌骨向后向下生长旋转以及生长能力下降。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功能矫治器对上颌骨的位置和生长无影响,而是使上牙槽随上颌牙列的远中移动而发生改建。在评价上颌骨矢状向测量指标SNA时,4种功能矫治器(除Activator组)Meta分析结果表明功能矫治器对上颌发育的抑制效果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Bionator及Frnkel-Ⅱ对上颌骨抑制作用最小,基本无作用。而Activator组数据则表明有意义,这是由于李立国的研究是与口外牵引力联合使用从而显著影响到合并效应量指标。若加上这组研究,结果发生逆转,其对上颌骨有抑制作用。可认为,功能矫治器不与口外力牵引联合使用抑制上颌的发育不显著。
注:T:治疗组;C:对照组;TT:治疗Twin-block组;TB:治疗Bionator组;THA:治疗Headgear+Activator组;RCT:随机对照试验;pro-CCT:前瞻性对照试验;reCCT:回顾性对照试验;matched:配比
3.2 对下颌骨的影响
评价表示下颌骨矢状向测量指标SNB时,4种功能矫治器(除Frnkel-Ⅱ组)均可使下颌骨前移,有统计学意义。对下颌骨的前移作用,Activator与Twinblock效果优于其他组。Frnkel-Ⅱ组所纳入的2个试验同质性较好,2个研究SNB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Frnkel-Ⅱ是一种活动式组织支持型功能矫治器,它的主要作用部位在口腔前庭区。它也需要前移下颌,但前移下颌的原理与其他功能矫治器不同,其与下前牙没有接触,而是以体积很小的舌托接触下颌黏膜,激活黏膜的本体感受器维持下颌的前伸位。而其他的功能矫治器均是强迫下颌处于前伸位刺激下颌骨的生长。此研究提示我们,对于严重骨性下颌后缩的患者不应选用Frnkel-Ⅱ功能矫治器。
3.3 对牙齿的影响
功能矫治器对牙列的作用是其矫治效应的很重要一部分,主要表现在上下前牙的唇舌向倾斜,不同矫治器引起上下前牙倾斜程度不同。评价上中切牙倾斜度的测量指标U1-NA,4种功能矫治器,上切牙内收量最大的是Frnkel-Ⅱ组,Activator组次之,最小的是Herbst组,有统计学意义。而Twin-block组因为异质性太大,所以结果可信度不高,单独看纳入的2个研究,U1-NA的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定性分析认为Twin-block内收上中切牙。对另一个表示上中切牙角度的测量指标(U1-PP)进行评价,3种功能矫治器所得加权均数差值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win-block切牙相对于腭平面内收效果最明显。
评价下中切牙倾斜度的测量指标IMPA,Activator,Frnkel-Ⅱ无统计学意义;Herbst的下切牙唇倾量最大,Bionator次之,最小是Twin-block。Frankel指出,由于Frankel矫治器不与下切牙接触,因而不会造成下切牙倾斜,而主要引起上前牙舌倾。而Activator下前牙唇倾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因为Activator包绕下前牙的塑胶帽起到了控制下切牙唇向移动的作用。Herbst矫治器下颌加力在下尖牙,力量大而持久,全天24 h戴用,而下前牙唇侧无装置,由于力量传导极易使下前牙唇倾。Twin-block因为下前牙有前牙邻间钩,对下前牙有限制作用,但力量轻柔不如唇弓和塑胶帽限制性好,所以下前牙也有一定的唇倾。
4 结论
(1)功能矫治器不联合口外力牵引使用时,对上颌骨无抑制作用,对于上颌前突的患者必须加用口外力牵引;(2)Frnkel-Ⅱ矫治器对于骨性Ⅱ类患者的骨性问题改善不大,对下颌骨的生长影响较小,覆盖的改善主要因为上前牙的内收,骨性问题较重的患者不适合此矫治器;(3)主要为骨性问题的Ⅱ类患者,应使用Twin-block或Activator;(4)对于下前牙需要唇倾的患者以及配合性不好的患者,应选用Herbst矫治器;(5)Bionator与Activator相比,对于Ⅱ类的骨性矫治效果小,而对下前牙唇倾度大,对上前牙的内收小。
隐形矫治器论文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扭转上切牙患者27例, 男12例, 女15例;年龄12~15岁, 中位年龄13岁。中切牙近中腭向扭转9例, 远中腭向扭转6例;侧切牙近中腭向扭转7例, 远中腭向扭转5例。扭转角度均>45°, 其中有足够的牙间隙5例, 无足够间隙22例。上颌第一恒磨牙均已完全萌出。
1.2 方法
第一恒磨牙安装合适的带环, 腭侧制作横腭杆增强支抗[1]。常规戴固定矫正器, 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开拓间隙, 对前牙合并反患者应先解除反牙合, 可为扭转牙提供有效间隙。合并牙列拥挤患者, 应根据拥挤程度, 采用扩大牙弓, 减数拔牙或螺旋推簧, 为扭转牙开辟足够间隙。在扭转牙唇腭侧黏贴舌侧扣, 主弓丝用0.018奥丝, 扭转牙近远中所有牙齿“8字”连扎, 在扭转牙的舌腭侧挂橡皮链, 使2个橡皮链在扭转牙上产生一对力偶[2], 这对力偶的方向和扭转牙的方向相反, 以此矫正扭转牙, 力值一般为50g, 每月复诊1次, 更换橡皮链, 直到牙位基本正常, 此时拆除扭转牙舌腭侧舌侧扣黏贴托槽, 用镍钛圆丝进一步排齐整平, 常规完成矫治。
2结果
本组27例扭转牙患者均取得较满意疗效, 扭转牙矫正疗程为1.5~3个月。
3典型病例
患者, 女, 12岁。恒牙列, 以牙齿不齐求治。检查:磨牙关系为Ⅰ类关系, 上下前牙稀, 散在间隙, B1远中90°扭转, 牙冠咬在D23间, A1远中无间隙。采用非拔牙矫治, 直丝弓矫治技术, 上颌戴用颌垫, 解除A1与D23的接触。排齐整平上下牙列。上颌换0.018奥丝, B1与B2间置螺旋推簧为B1开辟间隙, 待间隙足够后, 将B1近远中所有牙齿“8字”结扎, 在B1腭侧及颊面黏贴舌侧扣并挂橡皮链, 使2个橡皮链在B1上产生一对力偶, 以此矫正B1的扭转。每月复诊1次, 更换橡皮链, 直到牙位基本正常, 坼除颌垫, B1重新黏托槽, 常规完成矫治。因该患者配合较差, 矫治过程中常发生钢丝和托槽脱落, 所以矫正的时间相对较长。
4讨论
临床上, 对扭转牙矫治前均需经X线检查, 确认牙根发育良好, 方可进行矫治。只有对扭转牙施以1对与其扭转方向相反的力偶时, 牙齿扭转才能得到矫治。固定矫治法一般适用于恒牙列期, 替牙晚期的患者, 矫治过程中避免使用暴力, 以免损伤牙周组织, 因牙齿旋转移动的力可能分散到整个牙周组织[3], 牙齿松动度必然会大于其他支抗牙。应用力偶技术矫治扭转牙应在硬丝上进行, 因镊钛丝会引起支抗牙的反向移动, 扭转牙两边的所有牙齿均需“8字”连续结扎以增强支抗。在牙齿扭转过程中, 所有的牙周膜都要紧张受牵连, 使牙齿易松动, 在正畸过程中, 软组织的适应及改建比硬组织要困难的多, 尤其牙槽嵴上部分的牙周膜纤维, 对牙齿新位置的适应非常缓慢。所以提倡对所有扭转牙实行过矫治, 以防复发。在矫正扭转牙的正畸力学中, 力偶是力矩的一个特例, 可产生转动趋势, 使扭转牙得到矫正。本文采用固定矫治器配合力偶技术矫治扭转牙, 操作简便, 临床效果很好, 能使扭转牙快速得到矫治,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固定矫治器,力偶技术,横腭杆,上切牙扭转
参考文献
[1]武广增.实用口腔正畸临床应用技术图谱[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武广增.口腔正畸思路与临床操作技巧[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9.
【隐形矫治器论文】推荐阅读:
固定矫治器10-28
固定矫治器牵引治疗10-28
活动性矫治器11-16
直丝弓固定矫治器10-04
固定矫治06-19
手术矫治09-01
制度矫治12-05
问题学生心理矫治策略10-14
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技术05-18
内眦赘皮矫治术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