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教育

2024-06-16

隐形教育(共12篇)

隐形教育 篇1

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 作为老师, 我见证了孩子们的成长, 也发现了一些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 老师对孩子使用情感激励, 多一些爱和尊重, 往往能有不错的教学效果。在本文中, 本人将以实际的事例来说明情感激励对教学的重要性。

班里有一个很聪明、很活泼的孩子, 思维非常的活跃, 回答问题也总是一鸣惊人, 给我意想不到的快乐和收获; 感情也特别的丰富, 我从心里很喜欢这个孩子。他的学习成绩不错, 作为他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 我从心底里喜欢这个孩子, 有时候甚至会想他以后会成为怎样优秀的一个人。

可是, 随着孩子的成长中, 问题也随之而来了。

新春过后, 我发现他的眼神偏于游离, 目光偏于呆滞, 总是停留在一个地方, 大大的眼睛一动不动。上课时, 也不举手回答问题了; 有时候被动的叫起来, 语言平平淡淡, 思维没有一点创新, 我在心里总是打“?”, 他在想什么呢? 下课时, 就是另一种情形了, 与前后桌交流可多了, 可是我一走进他们, 他们就不说话了, 说的什么我就一概不知。

放学时, 他的母亲找到我, 我看到的是一双急切的眼睛和一颗焦急的心, 也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她和我交流了孩子的假期表现———迷恋玩电脑游戏, 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家里人管不了了, “希望老师多多管管他, 他很爱你, 怕他的表现让你失望;也很怕你, 最担心的就是这件事让你知道。”我听了之后, 有些措手不及, 感到了事态的严重, 因为电脑游戏一旦迷恋, 就很难拔出来;同时也感到有一种小小的喜悦, 我在孩子的心目中地位还是很重要的, 说明我当老师还是很合格的, 抓住孩子敬我怕我这一点, 我就像抓住了开启这扇大门的钥匙, 只要我们可以沟通, 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

首先, 向他妈妈了解他的家庭环境, 孩子是怎么迷恋上电脑游戏的。

他家的情况和一般的没有什么两样, 三世同堂, 爸爸是个电脑迷, 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逐渐引入歧途; 爷爷奶奶对这个小孙子自然是宠爱有加, 就使孩子的毛病进一步扩大化; 妈妈经常上班, 对孩子照顾得不那么好, 就使得事态更加严重。基于这种棘手的问题, 我很难一时间想出好办法。但这种家庭环境肯定影响孩子的发展, 所以, 我的第一步就是不能让孩子的爸爸当着孩子面玩游戏, 不能在孩子面前谈有关游戏的问题, 让游戏在孩子的脑海中不再更新。

其次, 用爱来打动孩子, 当然也要用点小技巧。

第二天早上, 我走进教室就只微笑地看着他, 看得他很不好意思, ( 可能是自己有点内疚吧) 又让他感到我很喜欢他。我想多读出点什么, 可是, 没有。剩下的就只能是交谈了。下课后, 我照样领着他的小手去我的办公室: ( 说话语气和年前一样)

“最近怎样, 有没有什么高兴的事, 让老师也高兴高兴! ”

笑, 无语。

“那有没有什么比较难做的事, 让老师来帮帮你。”

仍旧无语。

“我发现过了个新年, 你长高了, 比以前更帅了, 那你有没有发现老师有什么不一样啊?”

看了很久, “老师今天没戴眼镜。”

“是啊, 老师近视眼, 没戴眼镜, 什么也看不见, 但老师发现你今天没有洗脸, 而且还有一个小污点, 现在是不是心跳的特别快, 还有点害怕啊?”

看着他有点佩服的样子, 我知道有了初步的胜利, 剩下的就是步步为营了。

“你知道老师为什么知道这些吗? 过来, 我告诉你一个小秘密。”

我伏在他耳朵上:“老师戴着隐形眼镜了, 你干什么, 想什么, 老师一看就知道, 信不信?”

虽然他有点相信, 但仍摇摇头。

“不信啊, 那咱们就试试, 我不去你家, 明天和你说说, 你今晚回家干什么?”

他点点头。

再次, 与家长共建孩子成长的桥梁。

我给他妈妈发了条短信, 让他把孩子回家的具体情况告诉我。

第二天, 我又把他拉到我的办公室, “昨天表现很好啊, 回家后就认真做作业, 然后玩了半小时滑板, 技术有了进步了, 吃饭时妈妈还给你做了喜欢吃的红烧鲤鱼, 又弹了一小时钢琴, 弹的是《玩具》吧, 真好听; 后来就洗刷睡觉了, 不过, 中间有点小波折, 我看到你眼中含有泪水, 但是你是个坚强的孩子, 克服了游戏的诱惑, 做得很好, 孩子!”

他又高兴, 又佩服。

随后, 我又给他讲了电脑游戏的危害, 不但让人意志消沉, 不想学习, 甚至有可能失去生命, 看到他眼睛里流露出的真正悔过的泪水, 我知道, 我成功了最重要的一步。以后, 经常和他交流, 他对游戏渐渐疏远了。下课时, 还会和别的小朋友悄悄地把我的“隐形眼镜”的秘密告诉其他的小朋友, 使班里的其他同学的情况也得到好转。

现在和他妈妈交流起来, 说孩子渐渐从游戏里走了出来, 刚开始时, 还有点忍不住, 一想到老师能看到, 就强忍住, 现在直接不想这事情的, 就是晚上睡觉时, 要在被窝里脱衣服, 怕被老师看到……

现在, 他又变成那个活泼可爱、积极思考的孩子了, 我为他感到高兴。我用了一个小小的骗局, 但我知道, 孩子长大知道后, 肯定不会恨我的, 因为我的“骗”中渗透的是对他的爱……

现在, 他们几个仍然凑在一块儿, 我走近时, 他们也会不好意思的笑笑, 我猜想那是隐形眼镜的故事和后续吧, 因为游戏在班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少, 班级气象越来越好……

正如“教无定法”一样, 管理也没有定法。情感激励关键是一个“爱”字, 即热爱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 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 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 只要付出爱心, 枯草也会发芽; 只要有一缕阳光, 他们就会灿烂。从孩子角度出发, 用他的眼光来审视事情。对他多观察、多了解, 才能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 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爱, 是一种力量, 一种品质, 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是班主任必备的修养;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激励, 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摘要:正如“教无定法”一样, 管理也没有定法。情感激励关键是一个“爱”字, 即热爱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 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 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人, 只要付出爱心, 枯草也会发芽;只要有一缕阳光, 他们就会灿烂。从孩子角度出发, 用他的眼光来审视事情。对他多观察、多了解, 才能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心灵的桥梁要用情感去架设, 用尊重、信任、体贴、关怀去充实。爱, 是一种力量, 一种品质, 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是班主任必备的修养;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激励, 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班主任,情感激励,爱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隐形教育 篇2

抢救建议:

基本上,戴隐形眼镜时最好不要化眼妆。不过如果非化不可,首先,必须注意你的隐形眼镜不能有污染,如果受到污染了,必须送回厂或隐形眼镜公司处理,彻底清洁一番,所以这也关系到你的隐形眼镜公司后续服务的品质。

当你化妆前,请先戴好隐形眼镜,尤其上睫毛膏时别触碰到眼睛。要卸妆时,则必需先拔下隐形眼镜再进行,不要让细微的眼部卸妆品流入眼睛。

Case2 异物飞入眼内的困扰!

抢救建议:

当你在选择安全帽时,就应该选择有防护罩的,让异物没有机会接近你的眼。即使不骑车,也可以戴上太阳眼镜或平光眼镜保护眼睛。万一异物飞进眼里,应该立即将隐形眼镜取下,用生理食盐水将它洗干净,确定蚊虫或风砂没有黏在隐形眼镜上,眼睛不再感到刺痛后,才能戴回隐形眼镜。

如果身边没有隐形眼镜盒、生理食盐水、手不干净,也不用太担心,当眼睛受到强烈的刺激时,会自动分泌泪液,以舒缓疼痛。所以,万不得已时,你可以眨眨眼,再闭上双眼,使泪液自行分泌带出蚊虫,让眼睛自己解决问题。但若仍十分疼痛,就必须拔下来清洗干净,才不会伤害眼睛。

Case3 熬夜隔天眼睛特别干涩!

抢救建议:

当加班或需要通宵熬夜时,最好换成镜框式的眼镜,尤其,不管有多累,睡觉前切记别因懒惰而不拿下隐形眼镜。熟睡且紧闭双眼的你,眼睛无法分泌泪液,隐形眼镜没有足够的湿润度,会使眼睛更为干涩,所以戴隐形眼镜时千万不能睡觉,否则会使眼睛严重缺水。

如果你一定必需要戴隐形眼镜,别忘了补充人工泪液或生理食盐水,避免眼睛过于干涩。万一隔天醒来仍然觉得干涩,可以点几滴人工泪液或生理食盐水,就可以舒缓干涩的双眼。

Case4 汗水流到眼睛里啦!好痛!

抢救建议:

医生说,当汗水流到眼睛时是不需太担心的,因为它对眼睛不会造成伤害。觉得疼痛的原因大部份是不习惯,突然有非泪液的水份流入眼睛,当然会造成眼睛的刺激而疼痛。

刍议隐形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 篇3

隐形教育,是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学校氛围、周围环境、优美音乐、学习气氛、学生风气和人的行为等,耳濡目染中受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产生影响的一种教育。在多年的学校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想把学校德育搞好,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德育氛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产生良好的个性。一所环境优美的学校到处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校园规划合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还能使学生有一种自豪感,从而产生强大的向心力,激励全体师生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共同向上。

优美的环境还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使他们的行为变得文明、优雅。美感的培养在学生个性与品质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是:教给学生认识周围环境的美,人际关系的美,和睦相处的美,以激发学生文明、和谐、善良和诚挚,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美的品质。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我们既注意了环境美,更注重积极向上的健康美,从而创造出更加优美、更加舒适的校园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代表着一所学校的形象,是无形的资产。学校要创设体现自己风格的环境,如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以及周围的树木,花圃的栽花育草、围墙的德育标语等,它充分发挥着优美的校园环境这一隐形教育在德育大环境中的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学校风气

学校风气包含教师教风、学生学风、班级班风和干部作风。学校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这所学校的声誉和荣誉,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良好的校风突出五个字,即环境整洁突出一个“净”字,秩序安定突出一个“静”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敬”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竞”字,强身健体突出一个“劲”字。这在学生中具有内在的激励作用。一所学校一旦形成良好的校风,就成为一种隐形的教育因素,成为学生珍惜学校集体荣誉,维护班级集体利益的强大动力。良好的校风不但有益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对有不良傾向和行为的学生也具有很大的抵御力度,从而排除了学校个别不良倾向的侵蚀和干扰。

良好的校风是无言的导师,更是隐形的教育,它将推动全体师生张开文明礼貌的“风帆”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因此,我校特别重视良好校风建设,并且千方百计地巩固它、发展它,且充分发挥它在德育这个大环境中的作用。

三、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向导,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校园建设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通俗地讲就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它对全体学生的思想意识、学习态度、个性兴趣、道德行为、学习生活、积极性的提高均有很大的影响。建设一个和谐的、文明的、充满生气的校园环境,建设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和睦的校园氛围,是我校所优先考虑的管理目标。在学校专刊里展示学生自己的书法、绘画等作品,在班级由学生自己创办内容丰富的黑板报等,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能陶冶他们的情操,使学生在娱乐性的活动中受到隐形的德育教育,起到课堂中无法起到的作用。同时,宣传栏里的文明礼仪、安全教育、古诗名句、节日由来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更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品德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的一种教育,但身教重于言教。德国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是学生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义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因此,教师的举动、言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高尚的、淳朴的、开朗的,礼貌待人的教师,所带出来的学生肯定是彬彬有礼的、文明礼貌的、待人诚恳的好学生;看到校园、楼道、班级等公共场所地上的垃圾、纸片、废物,教师看到就无声无息地弯腰去捡,学生看在心里,就不会随地乱扔,还可能像老师一样注重公共道德。因此,教师应该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好行为、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形的。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优美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校风班风、健康的校园文化、教师的无形榜样等,都在隐形地影响着学生,教育着学生。学校无时无处都存在着隐形教育的因素。因此,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学校隐形教育这个潜在因素,发挥它们在学校德育中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姜椿芳.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4).

宿舍——“隐形”教育资源 篇4

宿舍管理的重要性

1.学生宿舍既是学生生活起居的场所, 也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空间。据统计, 平均每个学生每天近2/5的生活时间、1/4的学习时间在这里度过。这个小小的空间, 集中反映了学生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一个能时刻保持被褥叠放整齐规范、物品摆放井然有序、生活用品清洁卫生、窗明几净、空气清新的宿舍, 其成员必定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果这些成员还能做到遵规守纪、按时作息, 那么他们在学习上也必然能保持高效率。

2.高雅健康的宿舍文化, 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创新能力。宿舍文化可以反映学生的内心世界。高雅健康的宿舍文化和独具风格的室内设计, 是学生高尚情操、审美能力、思想境界和创新能力的体现;反之, 不健康的、低俗的宿舍文化则可能是宿舍成员某些不良思想或行为习惯的反映。教师应善于从学生宿舍文化中探查到学生的心理动态。

3.宿舍文化是宿舍成员凝聚力的产物, 是团结协作的象征。从宿舍文化的创设到一个文明宿舍的诞生, 必然离不开宿舍成员的集体智慧, 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审美意识、竞争意识, 增强团队精神、团队力量。同时, 他们的自主能力、协作能力、动手能力也有长足的发展, 也是建立和谐班集体、促进班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途径。

宿舍管理的基本原则

1.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原则。宿舍管理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更好休息的场所。这不仅是由宿舍这一特定空间存在意义所决定的, 也是我们所有文化的东西都必须“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的自然要求。如果远离了宿舍本质功能的所谓文化, 只能是镜花水月, 只能是“花瓶”文化。

2.学生是宿舍文化建设主体的原则。宿舍是学生的宿舍, 学生自然是宿舍的主人, 因此, 宿舍的管理理所当然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个性化的宿舍文化的形成,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健康和谐, 团结友爱的原则。培养健康的宿舍文化, 有利于缩小有着不同家庭文化背景的学生之间和谐相处的距离, 有利于宿舍生活老师和学生和睦共处并顺利地开展管理工作。优美整洁的宿舍环境靠大家用双手去打扮和维护, 团结友爱的宿舍人际关系靠大家用心去付出和培育, 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靠大家用美德和智慧去营造和发展。

4.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原则。学生宿舍是大家休息、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 可以有组织地开展一些娱乐性活动, 借以活跃宿舍文化, 形成健康文明的宿舍风气, 陶冶个体情操。但由于在学生阶段, 同学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心理等各个方面都处于一种半成熟甚至懵懂的状态, 再加上宿舍环境的自由性, 使有些学生在宿舍里常常做出一些与自己学生身份不符的不文明行为。所以, 在宿舍文化建设中一定要坚持约束性原则, 要时刻注重自身的修养, 注意自己的行为, 要知道“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此外, 要建立必要的宿舍规章制度, 教育和预防一些学生的违规行为, 将宿舍的个人自由与大家的集体利益有秩序地规范起来。

宿舍管理的艺术与方法

宿舍管理可采用多种方式, 挖掘其丰富的“隐形教育”资源。

1.建立和规范宿舍管理规章制度。俗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将宿舍管理作为班级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标准, 使学生宿舍直接进入班级管理的视野, 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空间。以增强管理的组织纪律性, 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 营造有规可循, 有章可依, 积极活泼, 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氛围。在学校校纪校规的规范下生成的宿舍管理规章制度条例, 如《宿舍安全卫生检查管理条例》《“德馨”生评比办法》《文明宿舍评比标准》以及《宿舍文明生活公约》《宿舍管理人员职责》等规章制度。学校建立了学校领导——班主任——宿舍管理员——宿舍长立体管理网络, 在执行这些规章条例过程中, 做到检查从规, 评比从严, 奖惩分明, 以此来树立和加强规章条例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使其成为学生践行的权衡标准, 并把学生遵守践行结果纳入其学期《中学生素质评价报告手册》中。这样,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建设和谐宿舍文化保驾护航。

2.更多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管理, 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实现自我教育, 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因此, 应该更多地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让学生主动参与宿舍管理。实施学生宿舍管理责任制, 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人。宿舍由该班的班主任或班级辅导员直接负责, 每个宿舍设立一名宿舍长, 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工作, 督促每位学生搞好宿舍内务卫生和参加宿舍文化建设活动, 加强日常督察, 深化过程管理, 并根据督察情况, 提出学生个人在参与宿舍文化建设中的奖惩意见。在管理过程中, 发挥了学生在管理中的自主作用, 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3.建设特色宿舍文化, 培养创新能力。宿舍文化活动是德育的重要载体, 要求学生将宿舍建成“德馨宿舍”, 由学生自主布置, 要求达到高文化、高情操、高境界、高品位, 格调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特色, 切忌庸俗、落套, 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才华和志趣, 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宿舍文化评比。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喜好设计舍名、舍训。有“文静园”“卧龙斋”“奋进号”“博学居”“聚雅阁”“漱芳斋”“在水一方”等雅名;步入室内, 你会看到一幅幅充满温馨、人文色彩浓厚的标语:“少说一句话, 美梦还大家”“做文明学生, 建文明宿舍”“一年同窗十年亲, 我们胜似一家人”等等。一个个蕴意深刻的室名, 一句句意气奋发的口号, 真切地反映了他们对校园生活价值的深刻思考, 同时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 学生树立的是信念, 陶冶的是情操, 铸造的是品格, 升华的是心灵。

4.开展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宿舍装饰展评活动。评比内容按“洁、整、美、雅”的具体标准进行评比。此项活动旨在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见, 舒畅、幽雅的宿舍文化, 具有较强的教育功能,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的热情, 而且还可以调节精神, 自觉抵制不健康思想的侵蚀。

学生宿舍内务整理大比赛。每间宿舍内务整理统一要求, 如同军营:“被子叠得方方正正, 上铺下铺平平整整, 脸盆鞋子整整齐齐, 口缸牙刷一条线, 门窗地面灰不见”。学生置身其间, 心灵得以净化, 情操得到陶冶。我们将平时要求与比赛活动紧密结合,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德馨”宿舍评选活动。“德馨”宿舍融宿舍纪律、内务整理、宿舍卫生、宿舍装饰于一体。学校对学生宿舍实行日检查与反馈、周公布、月通报、期末总结制度, 给“德馨”宿舍及其成员以表彰和相应的物质奖励。

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一是举行叠被子、绑鞋带、摆设生活物品比赛等生活技能竞赛活动, 评选出“生活自理小能手”;二是举行体育小竞赛、绘画书法比赛等才艺比赛活动;三是举行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四是开展向同学们征集宿舍中真实有趣或感人的故事和围绕宿舍、宿舍生活取材的摄影照片比赛活动。通过以上活动使他们拥有一个良好、温馨、和谐、安全的宿舍小家庭, 使同学们在活动中懂得“宿舍就是我们的家”, 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

“爱心接力, 宿舍访谈”活动。我们学校每学期每晚上安排两名班主任入住宿舍, 教师利用空余时间, 经常走进学生宿舍, 零距离的促膝交谈和思想交流, 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 特别是对有心理疾病,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的教育和引导;可以及时协助处理学生宿舍中发生的突发事件, 防止事态扩大, 并及时反馈上报, 避免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

隐形课程 无形力量 篇5

【关键词】区域活动 环境设置 材料投放 教师主导作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203

近年来,顺应幼教改革的发展需要,一种新型的活动模式――区域活动应运而生。在区域活动中,孩子处于主动地位,他们自主地控制着活动内容、时间、地点、材料及玩伴,区域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类似于为每个幼儿开出的教育处方,是一种个别化的教育方案,是培养幼儿主动探索习惯的良好方式。因此,课程游戏化已成为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和研究课题。我园从去年起,也开始对“课程游戏化”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改革课程设置,减少集体教学活动,增加幼儿区域游戏活动时间,旨在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积极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新经验、发现新知识,在与老师、同伴的互动中发展交往、合作、探索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区域活动这个隐性课程中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对幼儿的发展与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环境设置科学化

科学化的区域环境――是指教师为幼儿创设的环境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有利于幼儿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进行学习的空间。如何科学地设置区域环境,对于一些教师来说,也是需要不断研究与调整的问题。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由于班级内区域划分不合理导致游戏中断的现状,如:

案例:吃过午餐,小朋友开始玩区域游戏了。孩子们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有的去益智区与好友对弈,有的去图书角看新到的童话书,有的去建构区搭建美丽的公园、楼房,还有的去表演角唱歌、跳舞、玩打击乐器„„孩子们在各自选择的区域内愉快而专心地玩着。可是,随着表演区音乐的响起、打击乐的演奏越来越热闹,其他区域的孩子便渐渐不安起来,原本在游戏时的轻声交谈不得不换成大声喊叫,看书的孩子开始捂起耳朵,教室里安静、有序的游戏氛围逐渐演变成嘈杂、纷乱的尴尬局面。

分析:孩子们不能安心于自己选择的游戏,主要是因为室内区域设置、摆布的不合理,热闹的表演区和安静的图书角、益智区安排在同一个活动室,而且是同一时间开展活动,来自表演区的音乐声、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等给其他区域造成了干扰,破坏了其他区域应有的秩序,孩子们自然无法集中注意进行自己的游戏。

策略:

1.在空间布置上隔开两类区域:一类是相对安静的区域,如阅读区、建构区、美劳区等;一类是相对喧闹的区域,如娃娃家、表演区等。相对安静的游戏区域靠近安排,喧闹的区域放在走廊或独立游戏室,为儿童提供激发其产生社会性交往、或发展基本动作的互动游戏空间。

2.在时间安排上错开两类游戏:把情绪、气氛相对接近的游戏安排在同一时间段,比如晨间活动、上午自由活动时间和下午游戏时间等。

活动区域的创设,目的是鼓励幼儿在自由选择、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中,更好地促进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活动区域的设置要体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创设丰富的区域,如结构区、美工区、角色区、语言区、图书查阅区、音乐表演区等。本着合理布局便于流动的原则,根据活动室的特点,我们将结构区、图书区、角色区等设为固定区域,即不随意改变其位置,而是根据具体的目标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区域材料,以便幼儿能更好地开展游戏。那么其余则设为活动区,即地点、材料、环境的创设会由孩子根据不同的需要及时调整。

二、区域内容均衡化

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对游戏的合理选择受着游戏内容新奇性的影响。然而,在区域游戏的操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状:有的区域人满为患、有的区域却人迹罕至;特别是当设置一个新区域时,孩子们往往会一窝蜂地争着去玩耍,哪怕挤在里面什么也玩不成„„

案例:小四班新近增设了“豆豆蛋糕店”角色游戏区,区角内色彩温馨的环境布置、神气漂亮的蛋糕师工作帽、造型逼真的各色蛋糕、小巧玲珑的厨具炊具,无不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参与游戏的欲望。区域游戏时间一到,孩子们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地挤进“豆豆蛋糕店”,使得蛋糕店里空前繁忙、人满为患,而其他游戏区则显得人气不足、气氛冷清。老师尝试着劝说部分小朋友到别的区域玩,但是劝走一拨又来一拨,游戏无法正常开展,老师和小朋友都为之着急„„

分析:此案例反映的是由个别新奇区域导致的区域失衡现象。“豆豆蛋糕店”是“新近增设的”,其他区域可能已经玩过一段时间了,对孩子们来说,“豆豆蛋糕店”更有新鲜感,也更具吸引力。因为新奇的事物总是最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样,新奇的游戏也最能调动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

策略:

1.区域布置要保持相对均衡,不能有的区域“重点建设”,有的区域“敷衍了事”,造成厚此薄彼的现象。

2.定期更新区域内容和游戏材料,保持游戏常玩常新。

3.游戏选择出现矛盾时,可用适当的方法加以引导和调控,如:与幼儿一起设计游戏牌或通过其他材料控制(提供一定数量的角色标志(帽子、头饰等),在手工区提供一定数量的剪刀,在棋类游戏中提供一定数量的座位等,表示可以进入该区域的人数,并事先告知幼儿这一规则),使游戏有序开展。

4.鼓励并引导幼儿用轮流、等待、协商等方法自主解决游戏选择中遇到的矛盾。在游戏选择遇到矛盾时,也可以引导幼儿用“石头剪子布” 或者轮流的方式解决。

三、游戏材料理性化

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老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在游戏不断地研讨和推进中,也发现了教师在材料投放中的一些问题。

问题:缺乏对幼儿材料使用的观察;顺手搁置幼儿作品、不去关注,感受不到孩子们的智慧和心路历程。目标意识薄弱,造成材料调整资源上的浪费性;教师频繁的更换材料,材料投放发层次性和渐进性不够,造成人力、精力、劳力、物力的损失。

分析:主要原因是由于我们的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目标、形式、指导等理解认识比较肤浅、笼统,对不同年龄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与发展水平等把握不够。

策略:

1.材料的低结构性。

区角活动时,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因此,应使用低结构性的材料,用一些来自于孩子、家长、老师共同收集的材料、激发孩子的心灵手巧和奇思妙想的创意。如:易拉罐在孩子们的手中能够垒高、作为区域活动中的分隔栏等;各种鞋盒能够成为孩子们建筑、造桥的主体材料;广告纸、报纸、布片、纽扣、用剩的笔等等都能成为孩子们的游戏素材。在孩子们千奇百怪的奇思妙想中,有的材料成了游戏中的替代品、有的成了操作的工具,孩子们的想象在材料的制作中得到了实现,内心中与材料互动的喜悦无与伦比。孩子们制作出来的玩具其实也就是我们区角游戏中的“工具”。

2.材料的动态性。

3.作品的表现性。

“自我表现”是幼儿本人表现自己想要表露于众、表现于外的内在信息,而区域活动所提供的拓展性氛围的营造对于幼儿的自我表现具有特殊的意义。《纲要》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因此,我们引导教师要在作品处理上发生质的变化:第一、绘画区中的作品我们保持原生态,不做加工和修饰,让作品释放出自然、稚拙的光彩;第二、将绘画区中的作品沿用凌空垂吊、桌面摆放、墙上张贴等形式进行平面或立体的布置。第三、辅以背景法、装裱法加以简单地衬托、美化和归类,使作品更有童趣和情趣。

现在,我们在给孩子提供材料时,既追求材料的实效性、功能性,更追求游戏活动之后幼儿作品的收集、归类和展示。

四、教师指导艺术化

教师与幼儿是一对双主体,都是活动中的主体。那么,怎么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体现主体性、主动性?我们认为:孩子主动学习、游戏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是幼儿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活动,也就是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内容并决定干什么。游戏中,我们教师的指导策略是:

1.大胆放手,减少权威干预,还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

我们用的方法是:每班设立“区角活动示意图”,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体需要与意志,活动什么、活动节奏、活动顺序、活动伙伴、活动规则都由孩子自己决定、商量、协调,教师则以倾听幼儿计划、观察幼儿选择材料作为支持,从而了解不同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交往。

2.利用统计表,让幼儿自己记录游戏过程。

这种方法是幼儿个体自我管理、也是与群体沟通的一种方式。如:大(1)班的“套圈”游戏,以前玩耍时,教师要不时地提醒幼儿注意游戏规则,改革后,教师提供给孩子们记录的表格,标题是:“今天你玩得好吗?”上面全是孩子的“语言”:时间、与谁一起玩、第1次套几个、好朋友套了几个„„

3.减少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不必要管理行为”。

“不必要的管理行为”是导致幼儿不快乐学习的特权。幼儿游戏中出现的某些状况,教师干预仍然是必须的。如:一件半成品搁置多日,小注人依旧不关心;答应明日与同伴下棋,到时却没有兑现;选择内容犹豫不定、较长时间徘徊等等。教师指导应建立在尊重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干预,如对半成品不再关心是遇到了困难、是材料原因还是技术、经验问题;不去下棋是忘记了同伴的承诺,还是另有原因。

隐形教育 篇6

关键词:高职学校 思想政治 隐形教育载体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240-01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广泛存在于各项领域中,任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总是要通过一定载体才能进行。隐形教育载体就是指显形教育载体以外的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主体所运用的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环境、行为和信息。长期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都是以公开、显性、直接为特征,长期而单一的“显性”教育模式,逐渐导致以暗示与潜移默化为特征的“隐性”教育的空场。所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探索提供隐形教育有效途径的载体,是十分必要的。

1 及时更新观念

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建设过程,实质上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改革和落实的过程,要把过去那种高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老的、旧的、虚的的观念改变,因为思想政治工作中隐形教育的载体不是“隐藏”的,而是要“暴露”在大家面前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所以更新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完善“硬件”设施

虽然与显性教育载体不同的,但是隐形教育载体绝大部分是可以以“硬件”形式来展示的,如教学楼、教学设备及教学环境等。这些“硬件”的建议,不仅仅是本身教职员工业务生活的需要,对美化和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等也有着极大的辅助作用。

3 拓宽网络平台资源

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方方面面,如工作、学习等,并深刻影响着当今世界和未来社会各个层面的变革与发展的进程。互联网的发展也同时为思想政治工作隐形教育提供了绝好的载体,所以首先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把这个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上文化活动,发布一些对学生学习、生活有利的资源,使学生方便快捷地了解各种现代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在网上提供学生发表意见的便捷渠道。但是要引起注意的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利剑”,网络中的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它对大学生带来积极的、正面的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的、反面的影响。所以要制定必要的网络规范,提高技术监控手段,消除网络信息中的暴力、色情、黄毒,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利用世界大学城为平台,全院师生共同创建职教新干线空间,半年多来,广大师生利用职教新干线空间进行学习交流,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上级教育部门的充分肯定,特别是我院化学工程系新创建了化工仿真教学平台,丰富了化工系学生学习资源,使师生学习交流更加深入,更显时效性。

4 美化校园环境

高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隐形教育的最大载体是校园环境,校园环境的优劣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它可以通过情境氛围,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培养人的思想情操及树立崇高理想。所以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的规划,将校园环境与隐形载体有机结合,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建设和美化校园工作,让他们有归属感,养成文明有序的生活习惯,也能促进其产生一种归属感、自豪感,从而提升学校的凝聚力。

5 提升校园文化品味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其特点是情境性、渗透性、愉悦性,具有重要的育人、引导启迪价值的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包含了文化资源设施的整合与提高和文化氛围的营造。作为营造浓郁校园文化氛围的主要硬件和载体,文化资源设施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而要全力打造它。首先必须对现有的设施进行升级和改造,对在建的设施要注重质量和品味。文化氛围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来体现,比如文学、美术、音乐、舞蹈、体育活动、科研活动、演讲、辩论、讲座等。应将学校自身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使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先进,形成良好的校园舆论和校风。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文化氛围的熏陶,理清文化校园与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使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品位得到逐步的提高。

6 有效发挥学校社团作用

学校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社团内部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社团管理条例、规定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专属部门和专人进行规范管理和必要的监督,对成员按照社团要求进行严格的筛选,并与学校相关组织和领导紧密联系,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准确的反馈,以更好地开展社团活动。加大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力度,整合已有的资源,为社团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7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培养人格魅力、强烈的事业心、渊博的知识、崇高的责任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去和学生们交流,从而感化和教育他们,以高尚的学术、人格魅力征服学生,对学生才会发挥显性教育中的隐形示范教育作用。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显形载体和隐形载体共同承载,只有充分利用各种隐形教育的资源,追求和营造和谐、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的校园学术气氛,隐形教育的载体功能必将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隐形教育 篇7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可见,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才成长、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 更多的关注幼儿的行为问题, 正确的引导幼儿克服不良行为, 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 是我们幼儿教育中的首要任务, 这也使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心情教育”在幼儿期实施的重要性。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学习方式, 是幼儿学习知识, 技能,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途径之一。将心情教育融入幼儿园主题活动中, 以好的心情参与活动, 提高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通过主题活动的内容来感染幼儿的心情, 在活动中体验, 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拥有一份好心情, 从而表现出更多亲社会行为。

在对本班幼儿一年的观察与研究中发现, 大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备一定的观察力, 对事物的善恶美丑已经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 但由于受家庭环境, 遗传和教养不当及其它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孩子的行为习惯往往具有行为问题倾向。行为问题和人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心理健康的人, 情绪愉悦稳定, 生活态度积极, 人际关系和谐, 行为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具体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破坏公物的现象比较严重。

这里所谓的“公物”即幼儿园的玩具, 教具及幼儿学习用具等, 经常会有幼儿损坏现象发生。

2、幼儿自我为中心现象比较严重, 不懂得如何去爱护, 关心他人, 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等等。

3、幼儿遇事普遍对自己缺乏自信心。

针对幼儿现存的几个问题, 围绕主题活动对幼儿实施心情教育, 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

一、引导孩子善待自然

善待自然, 珍惜周围世界中的一切事物, 要让孩子体会到世上万物都有存在的道理, 我们可从中寻找它们存在的意义。父母应帮助孩子从身边的生活环境中去发现、感受和体验万物的存在和变化, 使他们逐步认识万事万物的变化都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鼓励孩子与自然接触, 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 形成环保意识;懂得善待身边的事物, 如玩具、用品等等。

在主题活动《小鬼当家》中, 我们组织小朋友每人准备一元钱, 自己到菜场上买菜, 在这次社会体验活动中, 原本“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小皇帝, 小公主在活动中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样子, 就连平时难以驾驭的“调皮王”一下子也变得收敛了许多。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自立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计算能力在活动中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实, 这就是生活中蕴藏的巨大教育作用。小朋友不仅从中体验到了自选自买的快乐过程;也让他们尝试到了讨价还价的乐趣;更让他们改变了对一元钱的价值观:一元钱并不仅仅能乘一次摇马马;也不是只能买一个廉价玩具;通过好好计划, 精打细算还能买许多自己需要的东西。这也更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各行各业劳动人们的艰辛;体验到了父母挣钱多么来之不易, 从而激发孩子珍惜他人劳动成果。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 教育即生活, 我们需要生活的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而教育。”生活体验活动为这些温室里的幼苗上了真切的一课。

二、引导孩子善待他人

要让孩子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学会自己处理一些简单的人际关系。引导孩子善待他人要做到“三要”。一要教孩子懂得珍惜他人的爱, 并学会将爱给予他人。懂得珍惜爱就是让孩子体验爱的美好, 知道父母的辛劳, 对父母产生尊敬、感激之情;学会给予爱是要教会孩子关心他人, 照顾他人。二要鼓励孩子与同伴友好相处。同伴群体交往会丰富孩子的经验, 培养交往能力;引导孩子注意他人的情感变化, 学会关心与理解他人的感情, 激发孩子与他人分享快乐和解除别人痛苦的愿望。三要培养孩子的社会活动能力。

在今年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 当我们在震惊, 在流泪, 在感动, 在行动中, 我们也鼓励孩子们关注5.12大地震, 开展了主题活动《汶川, 加油!中国, 加油!》。

首先我通过阅读相关资料, 帮助幼儿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当念起《地震后, 大爱无处不在》, 每一个场面的描述尽管简短, 却牵动着每一个孩子的心, 教室内鸦雀无声, 每一个孩子的目光都汇聚到我身上, 倾听着我朗读的的每一句话, 捕捉着我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 感受着遇难同胞的悲痛, 感动于灾区人们的坚强和勇敢。

当我念到《爱的姿势》这篇短文时, 孩子们仰着天真的脸, 一个个似乎成了被那位妈妈爱的姿势庇护着的孩子, 小脸上洋溢着幸福。当我念完妈妈留给孩子的那条短信:“亲爱的宝贝, 如果你能活着, 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泪水湿润了孩子们的双眸, 甚至听到了微微的抽泣声。此时, 已不再需要更多语言的修饰, 孩子们已被深深的感动!

其次, 我们在引导孩子了解灾区情况的基础上, 激发了孩子关心, 帮助灾区人民愿望, 化心动为行动, 纷纷自愿多次向灾区捐款。我们小朋友在家长们的支持下有数位小朋友曾多次捐款, 个人捐款数目达600元之多。同时, 我们小朋友还充分运用在幼儿园学到的本领自制各种祝福礼物及贺卡, 为灾区小朋友祈祷, 祝福。这就是爱的训练与体察, 使孩子的心情素质在爱的熏陶下逐步发展成熟。拥有这种健全人格素质的孩子成人后, 运用到社会上去与其他人相处, 从而建立充满和谐与友爱的社会。

三、鼓励孩子善待自我

帮助孩子发展认识自我的能力, 只有正确地认识自我, 才能更好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父母要尊重、相信孩子, 给他们适度的自由和自主抉择的机会;帮助孩子发展自我设计的能力, 鼓励孩子把远大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 培养孩子自我设计能力;促进孩子自我实现欲望的产生和发展, 鼓励他们从事有挑战性的活动, 帮助孩子发展自我实现的能力, 充分挖掘不曾被意识到的聪明才智。

在主题活动《快乐的远足》中, 本次远足的目的地是黎里高中, 远足路程达30~40分钟之远, 改变路线的原因在于:1、到黎里中学路程较远, 更加切合远足的目标, 进一步提高身体的耐力;2、在活动中可以更好的感受春天的自然美景, 体验远足的快乐;3、去更高学历的学校参观, 可以很好的激励小朋友的学习愿望。在远足的过程中小朋友潜移默化的受到了许多教育:遵守规则, 不喧哗, 不乱跑;走累了, 鼓励有困难的孩子克服困难, 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力;看到同伴背着东西很吃力, 主动帮助一下别人, 也渗透了互助互爱的关怀教育;绿茵场上, 大哥哥, 大姐姐的运动场面;安静的教学楼;宽敞的食堂……无不吸引着幼儿, 激发了他们向往学习的愿望!小朋友在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愉悦了情绪, 行为获得了自我调节和控制。远足活动后我还将调查活动扩展到我们大班其它几个班级, 调查发现小朋友在这样的活动中情绪愉悦, 态度积极, 持久力好, 表现勇敢, 坚强, 乐意帮助, 文明交往等良好的行为品质。

通过这次活动也让小朋友发现了自我, 认识了自我, “原来我也是很棒的!我也能坚持走完整个路程!”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心情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 但它的关键期是在幼儿期。幼儿期是各种习惯、品格以及智能发展的萌芽阶段、关键时期, 错过了这一时段的教育, 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发展。

隐形教育 篇8

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较为敏感的群体, 在生活习惯、感情表达、与人相处、认知观点和价值观方面都拥有自己独特方式和思维, 在学习上、生活上独立性较强, 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如果高校在进行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 可能会引起大学生的抵触心理, 教育工作很难有效地实施;相反, 如果采用间接的迂回的隐形教育方式, 则可以有效地减轻大学生的抵触心理, 较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强化思想教育的效果。所以, 有效地建立隐形教育载体成为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和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隐形教育载体的内涵

所谓的隐形教育载体就是高校在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递给被教育者, 让受教育者把无形的思想教育力量转变到具体的活动和实践中来的过程。相比较传统的正面的思想教育方式, 隐形教育载体更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意义。隐形教育载体通过实现对受教育者的暗示和启迪, 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从思想教育主体来看, 隐形教育载体方式的实施, 使思想教育有效地展开, 降低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 隐形教育载体不仅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一定的帮助和推进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隐形教育载体的现实需要

受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得不是很理想。当今大学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群体, 正处在认知观点多元化的发展阶段, 拥有强烈的自尊心和敏锐的感知力, 思想和处事作风比较偏激, 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教育时方法稍有不妥之处, 就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甚至造成相反的作用, 教育的效果将大打折扣。隐形教育载体通过运用学生新闻乐见的认知观和处事风格迂回、间接地展开思想教育工作,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思想境界,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健康、强大的心理素质, 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心态, 在健康成长的同时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由此可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展开隐形教育载体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习的现实需要, 高校应摈弃传统居高临下的说教教育, 不断地完善和推进隐形教育载体教育模式, 结合高校大学生发展的具体情况, 逐渐实现单向教育向隐形教育的过渡,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用愉快、平等的心态接受思想教育, 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加强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隐形教育载体策略

1. 优化高校校园文化环境,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孟母三迁的故事深刻地诠释了环境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高校在实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时, 应注意学校环境的建设。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高校环境的建设和优化:第一, 高校应加大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校园的物质环境不仅客观地展现了高校的精神风貌, 而且对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文化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意义。古今中外众多的著名学府都非常重视学校内基础设施的建设, 图书案、体育馆、后勤设施、实验设施、教学楼建设、建筑物的布局、著名人物的雕像、教室内的硬件设施等等, 都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于学习的观点和思想意识。第二, 高校应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的建设。文化精神是校园的灵魂, 代表着高校基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高校应根据学校发展的优良传统和特色的精神文化, 积极开展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的建设, 养成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和校园风气。以我国著名的北京大学为例, 校园内的人文主义建设堪称典范, 其中包括蔡元培先生的铜像、塞万提斯像、博雅塔、校友门、未名湖等等人文气息浓厚的建筑, 为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营造出浓厚的思想文化环境。第三, 高校应不断优化制度文化环境。科学的规章制度是高校正常运作的基础, 也是高校实现建设和发展的前提。高校应根据大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制定一系列科学有效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具体管理制度, 并且逐渐深入推行制度政策, 实现对高校的有效管理。

2. 加强实践活动类载体的引导, 建立强大的思想政治阵地。

学校的社团活动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隐形教育载体时, 应注意向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方面进行有效的引导, 在社团内部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社团管理条例, 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社团的管理工作, 对社员形成有效的管理的制约,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其次, 高校应加大对于社团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为社团开展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和社团保持紧密的联系, 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社团活动中, 选择高素养的思想政治老师进行社团指导工作, 将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化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来, 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和思想境界, 为成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基础。最后, 高校应积极开展心理辅导等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社团、机构, 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围, 形成坚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进步。

3. 加强信息类载体的利用, 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 逐渐从传统的书籍、报纸、手抄报等向电脑、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介过渡。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隐形教育载体选择时, 一方面要加大思想教育方面的报纸、杂志的订购数量, 充分发挥传统媒介的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建设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发挥网络的作用, 扩大教育的影响力。目前, 我国大部分高校尚未意识到网络教育平台的重要作用, 仅局限于传统教育载体的利用, 忽略了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高校的思想工作者应及时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 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利用, 立足于高校思想建设的根本, 稳中求进, 一步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载体的教育方式。同时还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和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 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 科学规划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蓝图, 建立一批有影响有号召力的网站和站点, 鼓励师生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 实现师生之间思想的良好互动和交流。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内容浩大的工程, 隐教育载体的运用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难题, 而且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在建设思想政治工作隐形教育载体的时候, 应紧跟时代的发展,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不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化的阵地, 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隐形教育载体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盛的收获, 但是在利用隐形教育载体教育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文主要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隐形教育载体的内涵展开探讨, 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隐形教育载体在目前高校教学中的现实需要, 并根据隐形教育载体应用的现状提出加强建设隐形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隐形教育 篇9

关键词:阅读教育,阅读能力,以文化人,学习思想

对于初中教育来说,如何立足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实际, 适应时代要求,促进内涵发展,创办特色学校,阅读教育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

一、初中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自信心不足

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或者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因为环境不佳, 经过努力后仍然得不到改善,于是责怪自己,怨恨自己,导致学习缺乏自信心,应付学习、假学习现象严重,最后破罐破摔进入了恶性循环,自卑心理逐渐增加。

(二)人际交往不适应

现在农村初中学生有少部分是独生子女(约占2% 左右),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偏激、固执,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能力差。加上单亲、孤儿等家庭特殊,一些学生缺少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思想、性格出现变化。

(三)耐挫能力差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父母的过分宠爱、激烈的学业竞争、 学校教育的欠缺,农村中学生抗御挫折的能力比较低,缺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经受不了批评,遇到挫折不是勇于战胜困难,而是逃避困难,失去信心,甚至遇到挫折后感到压抑、想不开,情绪起伏变化大,调控能力差,容易冲动。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母语这一优势进行阅读教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进一步进行自我教育,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达到向上向善。

二、阅读教育的实施

阅读教育,立足课堂指导,延伸课外引导,着眼学生未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达成:

(一)推进精读课本(所有教材),提升阅读能力(筛选信息, 质疑问难)

精读课本是引导学生阅读的最基本的底线。阅读不仅是语文学科巩固字词、促进写作的有效方法,还是各个学科学习的基础。调查证明,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学习成绩高;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学习成绩也差。所以,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成绩,抓阅读是最有效的, 也是教育教学的底线,即最低要求。通过阅读,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学会筛选有用信息、关键信息,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经过不断的积累,阅读迁移力和阅读创造力进一步增强, 形成高层次的阅读能力,造就成功的阅读者是阅读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

(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激情课堂

阅读可以起到调动、唤醒、鼓舞、激励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打造激情课堂。心理学研究表明: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促的精神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激情参与,才有认知的渴望,才有表达的欲望,才有智慧的灵动,才会引发学生常常的感悟、独特的体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学习生活化、传授知识生活化,想方设法吸引学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使学生能参与、会参与、会学习。

(三)推进德育教育,以文升华人

阅读教育是借助优秀的作品,以“知”“情”为开端,以“知” 启迪人,以“情”感动人。学生情感上受到触动,思想道德的认知水平又有了提高,必然影响其“行”的转变,完成由内心变化到外显行为变化的完整心理过程。特别是阅读能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 培养个性,最后积淀为人的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可以改变人生。

(四)推进学习思想(热爱生活,渴求知识、文明,向往道德) 的提升,阅读方法的传授

教师指导学生在精读课本的基础上,还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人生的美好、生命的伟大、文明的魅力、知识的无穷,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敬畏自然、爱护环境、珍惜生命、孝敬父母、崇尚文明、向往道德、 敢于担当、勤于学习的良好品质,学会理性思考,提高应对困难挫折的能力。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精读、 略读、浏览“三读”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必要时进行写作训练,进一步巩固阅读的效果,最终使学生会阅读。 在当今时代,我们每个人都要通过阅读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用以立其德、建其功,实现人生的自我超越。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的阅读数量丰富了,阅读途径多元了,阅读方式灵活了,但是学生阅读的心态却浮躁了, 阅读的内涵肤浅了,阅读的质量下降了,阅读的兴趣也减退了,这更需要教师的教育引导。阅读文本需要学生通过揣摩、品味、联想实现多姿多彩的再造想象和个性化的情感解读,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学生可以获得对阅读内容的真实感受,激发了阅读兴趣,丰富了情感,提高了阅读效率。

隐形教育 篇10

一、通识教育的相关理论

通识教育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一种,主要目标是立足当前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为受教育者提供实用性的知识与价值观。通识教育具有基础性、导向性、和谐性以及非职业性的特征,其所追求的并非学生的就业,而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帮助人们不断完善自身。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区别,看重的是“育人”而非“教书”,所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属于一种人文教育,消除了专业化教育的功利性和实用性,注重对于个体潜质以及精神气质的开发和挖掘。

二、通识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英语隐性课程设计

在英语教学中,显性课程是指教育计划的相关内容,属于正式的课程,而隐性课程则是学生在学习中无意得到的经验和价值观,并不会受到学科内容的限制,属于文化的范畴,会随着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产生不同的效果。隐性课程所取得的成效与通识教育理论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可以以通识教育理论来对英语隐性课程的设计进行指导。

首先,应该引入先进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强化课堂互动,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结合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氛围与环境,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其次,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时,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了解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以此来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将教材中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调查显示,传统的教师讲授并不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引发逆反心理,对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采用演讲、辩论等不同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然后,应该在课程中加入优秀的西方文化,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发展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生活习惯,将语言的学习与文化的学习结合起来,强化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语知识,提升学习效果;最后,应该注重对于学生情感以及品质等方面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通识教育指导下,大学英语隐性课程的设计应该以英语语言为载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意志品质进行塑造,陶冶学生的情操,确保隐性课程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结语

总之,在通识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做好大学英语隐性课程的设计,可以利用课程自身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开阔的平台和环境,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念以及思想认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切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应该得到相关教育人员的高度重视。

摘要:在常规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显性课程所占的比重要远远高于隐性课程,而且许多教师对于隐性课程缺乏有效认知,使得英语教学的效果难以真正体现。对此,本文以通识教育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对大学英语隐性课程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英语,隐性课程

参考文献

[1]曹蓓蓓.通识教育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11):172-174.

别让隐形眼镜变成“隐形伤害” 篇11

你的隐形眼镜属于哪类

软性隐形眼镜最常见

其特点是配戴舒适,适应快,分长戴型和短期型,透氧性高低也有一些差别。其缺点是抗蛋白沉淀能力较弱,需要定期清洗消毒,去除蛋白沉淀,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必须抛弃。对散光矫正能力较弱,除非是定制的散光片,一般只能矫正100度以下的散光。

透氧硬性隐形眼镜视觉质量好

首先,透氧性高,不易引起角膜缺氧及干眼症,且安全性好。其次,视觉质量好,可以矫正中高度散光。第三,护理比较简单,抗蛋白沉淀能力较强,使用寿命较长。正确护理下,一般可使用1~2年。

缺点:适应慢,由于镜片为硬性,通常初次配戴者都会感到不舒服,因此必须有一个适应过程,一开始配戴2~3小时,然后逐步延长时间,1~2周左右便可完全适应。

夜间配戴的角膜塑型镜

俗称OK镜。它是一种特殊的隐形眼镜,是利用镜片的形态定量修正人眼角膜的弧度,从而暂时降低眼睛的近视度数。通常在夜间配戴,白天取下,可维持一整天良好的远视力,但若停止戴镜,则眼睛又将缓慢地恢复到原来的近视度数。对于一些近视进展较快的青少年,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延缓近视发展的作用。

“隐形伤害”不容忽视

◆ 眼睛抵抗力下降。隐形眼镜会使角膜无法接触空气,眼睛会因缺氧而产生类似于人体“高原反应”的情况,无法正常代谢、抵抗力下降。

◆ 导致视疲劳、干眼症。长久配戴隐形眼镜,容易产生视疲劳,甚至引发干眼症。导致眼酸痒、异物感、多眼屎、干涩感,眼睛烧灼且视物模糊。

◆ 引发眼球过敏。隐形眼镜吸附泪液中的蛋白质、脂质、胶原等,使之沉积在镜片表面,滋生病菌,角膜水肿、角膜新生血管反应和过敏反应等因此而起。

◆ 磨损角膜,无法接受矫治。隐形眼镜磨损角膜,可能造成角膜上皮脱落或穿孔的严重后果。部分隐形眼镜凹度与角膜凸度不符,不规则磨损角膜,引起角膜溃疡,造成了不可逆转的视力下降,即使治疗后也会在角膜上留下白斑。

◆ 造成眼神经麻痹。隐形眼镜长期贴附在眼球上,会使神经末梢麻痹,导致角膜知觉减退。很多患者出现溃疡性角膜炎还浑然不觉。

◆ 角膜衰老加快。如果从20岁开始戴软性隐形眼镜,10年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相当于60岁的老年人,将无法承受任何眼科手术,即使年老时发生白内障。

◆ 近视度数加深,影响形象。隐形眼镜很难获得与近视十分相符的屈光度数,导致度数逐年加深,600度以上高度近视大多眼球鼓突,眼神黯淡无光,影响形象。

配戴隐形眼镜的注意事项

▲ 配戴前做好检查

由专业眼科医生检查,确定是否适合配戴隐形眼镜。去专业眼镜店做检查,确定眼睛的准确度数和弧度。

▲ 配戴时间不宜过长

每天配戴不要超过8小时,常戴者三至六个月复查一次,用后发现不适用问题,随时要去配戴中心检查,确保用眼卫生。

▲ 注意正确的配戴方法

配戴隐形眼镜时,要遵照配戴师指导,并按说明书规定,尽量用双手将上下眼睑拉开,确保睫毛没有挡住镜片,然后轻轻地将镜片贴在眼球上,切勿用力在眼球上用手乱抠,伤害到眼睛。在取戴的过程中,要格外小心,以免引起眼球和角膜的损伤。

▲ 注意个人卫生

在取和戴隐形眼镜的时候,首先要将隐形眼镜消毒洗净,配戴时要仔细地将手洗净,双手要在流动的水下,用肥皂清洗两遍以上。使用化妆品的隐形眼镜配戴者,必须遵循先戴镜后化妆,先脱镜后卸妆的原则,严防洗发护肤美容化学品损伤镜片。

▲ 存放安全

镜片脱下放入专门镜盒,并由护理液浸没,镜盒要确保消毒卫生,并防止镜盖压坏镜片。

哪些人不适合戴隐形眼镜

1.眼部疾病:眼睑、结膜、角膜炎症、沙眼、泪囊炎、泪道堵塞或泪液分泌减少;只剩单眼视力者;患有眼球震颤者。

2.全身疾病:十分神经质对任何不适相当敏感者,尤其对眼痛极敏感者;全身抵抗力下降者,如糖尿病、妊娠;关节炎、鼻窦炎等。

3.环境条件:风沙、灰尘、挥发性酸碱物等。

4.个人素质:不讲卫生,不能依从医嘱。

5.做完视力纠正手术者1年内不能戴隐形眼镜。

6.隐形眼镜对中小学生并不适宜。中小学生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眼球视轴尚未定型,如果过早地、或较长时间地配戴隐形眼镜,很容易产生角膜缺氧和生理代谢障碍等副作用。如果镜片的曲径与角膜不相适应,还会造成角膜磨损,严重者会导致角膜溃疡或穿孔。

隐形教育 篇12

后来, 教育家们逐渐发现, 学校隐性课程里所传授的窍门和价值观, 与学子毕业后面对校外大社会环境所需要的窍门和价值观有密切的关联。于是隐形课程的内涵由校内学习的窍门延伸为包括在社会成功生活的窍门。这仍然与伦理没有必然的关系。隐形课程与伦理产生直接关系, 应是缘起于医学院的隐形课程。古今中外的医学, 都讲究“慈心济世”, 而这种济世伦理是不包含在医学院的生理、病理、解剖、药学等课程中的。于是传达济世精神就成了隐形课程的重要目标, 演变至今, “教导求学者做人为先”就成了隐形课程的内涵。

自“隐形课程”从20世纪80年代引进我国之后, 引起了国内课程理论、思想政治研究者的关注, 在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的现代社会, 高校学生的选择也逐渐从单一走向多元, 这要求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从课程论的角度看, 医学德育教育包括显形课程 (主要包括以“毛、邓、三、科”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理论课;融入在各类文化课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学校各级党建班团活动中开展的德育工作) 与隐形课程 (利用情境陶冶、舆论监督、环境暗示、行为模式、人际交往、情绪感染等途径进行) 两大类, 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

虽然隐形课程不是学科意义上的课程, 没有课程大纲也没有课程目标, 但隐形课程却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 它通过校园内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物质情境、文化情境和人际情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最终往往能使学生获得非预期性的学习经验, 收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

一、以学工队伍建设为抓手, 夯实隐形课程的师资基础

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工作高效的学生工作队伍是做好医科学生德育工作的基础保障, 也是切实提高隐形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以加强辅导员工作的内涵建设为着力点, 突出“三个坚持”:坚持“高进、严管、精育、优出”的原则, 形成人才培养的双赢格局;坚持专兼结合, 兼顾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师队伍发展的双重需要;坚持养用结合, 完善考核体系, 促进辅导员队伍又好又快成长, 构建了由专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人才工程队员和学生骨干队伍组成的“四位一体”的学生工作队伍架构。在这“四位一体”队伍架构中, 以专兼职辅导员队伍为骨干力量, 人才工程队员为重要力量, 学生骨干则是生力军。这四方面力量各有侧重, 各有优势, 通力合作, 形成合力, 构筑全员、全方位、全覆盖的队伍体制。

二、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发挥隐形课程环境育人功效

如果我们细分一下, 校园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优美而具有品位的校园环境设施, 属于物质文化;对于历史与现实的不断思索、观念的随时而进, 是大学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校规校纪既是学校各种活动能够正常运行的保障, 又是约束师生员工行为的契约, 因而也是校园制度文化的体现。多种形态的文化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处处体现着一所学校的风貌与风骨, 所形成的是各个方面的和谐共进, 因而也会为全校所珍惜。

1. 提炼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 为隐形课程培育丰沃的土壤。

学校应该抓住各种重大庆典, 以此为契机开展一系列活动, 在愉悦身心的同时, 也可以号召全体师生对本校的精神进行反思。众所周知, 一所学校的精神是由几代人的奋斗所铸就, 也必将随着时代的脚步而拓新。这种精神可以是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爱国奉献精神;可以是追求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学术独立精神;可以是以专业回报社会、热心公益的志愿实践精神。无论是何种精神, 一旦形成, 必将会渗透进每一位在校师生的思想中, 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显现, 为隐形课程培育了丰沃的土壤。

2. 明确规范现有的制度文化, 为隐形课程提供机制保障。

制度是文化的根基, 高校的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的保驾护航。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行之有效的一套制度规范, 除了学校整体的规章制度外, 每个部门、每个学院也有自身的一些细则与条例。梳理学校、学院现有的规章制度, 完善《部门规章制度一览》和《办事流程指南》, 使用网络办公系统, 对于明确工作规程、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机关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 并能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为隐形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机制保障。

3. 发挥校园物质文化的作用, 为隐形课程提供活动载体。

在校园中, 除了营造浓郁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 还需注重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 发挥文化设施在塑造良好校风、学风上的引领作用。那些镌刻校训的石碑、对学校具有深远影响的人物塑像、具有文化历史底蕴的老建筑、承载校风、校史精神的人文地标, 都无形之中构成了一所校园的“文化动力场”, 其辐射出的校风、校史、校训精神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在里面学习、生活和工作着的每一位教师与学生。以这些物质建筑为载体, 学校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形式活动, 使得在有限的物理空间中充分挖掘潜能, 将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效, 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以医学人文教育为灵魂, 发挥隐形课程德育育人功效

优秀的大学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 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命脉”, 是学校重要的软实力。自古以来, 我国传统医学就提到“医乃仁术”, 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波拉底也在其著名的“希波拉底誓言”中说到:医学不分男女, 不分贵贱, 要为病人的幸福着想。为了弘扬这种教育理念, 引导医科学生走出“看病机器”的误区, 我们在隐性课程的建设方面, 尤其应该注重对医科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使其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深切的人文关怀的医学人才, 促进“人文医学”发展。

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夯实隐性课程的育人土壤。

积极营造校园中尊师重教, 奋发向上、团结和谐的育人环境。如以教师节为契机, 评选表彰学院里的优秀教师, 推进学校师德师风的建设。同时挖掘一批深受师生好评的名师与课程, 以DV影像的形式把名师的风采记录下来, 使得名师文化代代相承。学校还应该积极鼓励医科学生在早期就接触实验室、接触临床, 使他们尽早跟随大教授、大医生学习, 从优秀教师的学养中受益, 发现并“放大”自己的兴趣, 从而为打下良好的科学基础提供路径和指引。

2. 以人文医学为核心, 促进隐性课程的科学发展。

高校可以通过医史教育、医学导航、医科学生宣誓仪式等方式塑造医科学生的道德素养, 使其明确自己的人生信条和奋斗方向, 增强献身医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 经常性地举行人文类博雅讲座, 邀请其他学科背景的教授专家为学生讲学, 并辅以人文类的博雅讲座、书评交流和知识竞赛等, 帮助医科学生接触学术大师, 走近文化经典, 促进个人智慧的生成和德性成长的意识, 由此增进其对社会的关怀, 对人类精神价值的思索, 最终养成广阔的视野、完满的人格。

3. 以培养医德为目的, 增强隐形课程的服务奉献内涵。

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资源, 如与福利会、医院、政府等单位共建社会实践和素质教育基地, 形成长期稳定、功能完备、形式多样的校内外社会实践和素质教育基地。通过长期、规范地在这些素质教育基地中开展的活动, 可以培养医科学生的奉献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人文情怀。同时,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志愿者活动与医德教育之间的契合点, 以志愿实践为载体, 按照“面向西部、结合专业、深入基层”的要求, 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 选派优秀学生干部赴基层挂职锻炼、去西部支教等。使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净化心灵, 进一步巩固为人群服务的信念。

4. 以评选表彰为契机, 完善隐形课程的育人环境。

通过表彰可以在全校形成一种学习先进, 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升华校园氛围, 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奖励的范围不应仅限于那些为学校争得极高荣誉的个人和团体, 还应奖励那些勤勤恳恳在教学、管理和实验技术岗位上尽心尽责几十年如一日的人;奖励那些一心为公、勇于献身的人;奖励那些为学院争得荣誉的优秀校友;奖励在方方面面体现和丰富时代精神的人。

四、总结

成功的教育应能不断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教学不但要有很强的艺术性, 而且要有很深刻的思想性和创造性。体现在对医科学生的培养中, 就是要使其既有崇高的理想还应具备勤奋钻研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把对病人的尊重、理解和关怀体现在为其提供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中。在WHO所制定的国际标准中, 明确提出21世纪的医生除了应具备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外, 还要具有道德意识、人文精神、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信息素养。隐性课程使学校德育工作走出单一德育课程的模式, 为此加强隐性课程建设, 强调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和育人模式的多元化相统一, 是实现医科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随着对隐形课程的日益重视, 设计和开发隐形课程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医科学生德育工作必将呈现新的局面。

摘要: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是构成大学课程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显性课程构成了人才的骨骼框架, 隐性课程则塑造了人才的灵魂血肉。它们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共同完成培养“全人”的教育目标。相比于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是一种“软课程”, 它注重人的情感体验和全面发展。本文就隐形课程的师资基础和育人功效展开讨论, 探究如何利用隐形课程增强医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高校,德育,隐形课程,医科学生

参考文献

[1]姚书志, 刘瑞.隐性德育课程在实践中的新突破[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01) .

[2]李霞.隐性课程建设: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之路[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5, (02) .

[3]蔡定彬, 祝信元, 廖少玲.结合医学生特点, 加强学生党建工作[J].南方论刊, 2009, (07) .

[4]任龙.军队隐形教育载体初探[J].思想教育研究, 2008, (09) .

上一篇:人体呼吸信号下一篇:安全保障体系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