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因素

2024-07-06

隐形因素(共8篇)

隐形因素 篇1

一、引言

常规的管理思维认为, 只有大企业才是值得学习的管理实践, 而在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当中有两种成功企业的思维模式相当盛行, 一种是企业要有很大的生产规模, 以推动规模经济降低成本;而另一种思维模式就是多元化的冲动 (Simon, 2006) 。首先, 规模经济的确有其必要性, 然而基于大规模的需求而导致成本的下降并不意味着生产效率或资源利用率的提高, 且因此导致的生产过剩必然只能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拉动市场消化, 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其次, 多元化的冲动往往是企业发展盛极必衰的转折点。相关研究表明, 业务多元化与中国上市公司的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汪建成、毛蕴诗, 2006) , 为了实现多元化, 公司需要拥有全部的战略资产, 而不仅仅是一部分战略资产 (Markides, 1997) 。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设计

“隐形冠军”理论最早由德国管理学教授赫尔曼·西蒙 (Simon, 1992) 提出, 他通过对457家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调研, 在《隐形冠军》一书中详细论述了“隐形冠军”理论, 并在随后的研究过程中发现“隐形冠军”并非西方世界独有, 而是一个全球概念。蓝海林 (2006) 将“隐形冠军”的核心观点和其中的内在逻辑归纳为:专注、创新、差异化、国际化、“隐形”。

波特 (Porter, 1980) 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之间是一种U型关系, 较小的 (目标聚集或差异化) 公司以及最大的 (成本领先) 公司是最能盈利的公司。普拉哈拉德 (Prahalad, 1992) 和哈默 (Hamel, 1992) 认为公司除了根据业务组合, 还应该根据能力组合考虑自己的战略, 其假定公司拥有不同的资源, 这促使公司开发不同类型的战略。

中国大企业的平均寿命约为7-8年, 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约为3-4年, 而德国“隐形冠军”的平均寿命竟达67年 (周善乔, 2004) , 可见中国的中小企业往往只是伴随一个经济周期的结束而退出市场, 造成了资源浪费和失业等社会问题。

本文将按照定性的案例研究方法, 以形成新的概念和理论 (Eisenhardt, 1989) , 把案例分析的结果与提出的初始假设相比较, 然后进行修正, 以找到与案例相匹配的理论框架, 得出假设命题。

本文假设:中小企业在所在领域专注发展, 配合产品技术创新、品牌市场推广的“隐形冠军”战略对中国中小企业持续发展并最终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领先企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这一模型以中国中小企业为依托, 按照蓝海林 (2006) 所归纳的成果, 单列出专注作为中国化“隐形冠军”, 即“专注冠军”的基础;将创新、差异化归纳为“产品技术创新”;将国际化、“隐形”归纳为“品牌市场推广”。三者合力推动中国中小企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隐形冠军”。

三、案例背景

伟星集团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纽扣、拉链、金属制品等服装辅料的研发、制造与销售, 年产各类中高档纽扣50多亿粒, 是世界上最大的纽扣生产企业之一, 也是中国纽扣和拉链行业目前唯一的一家上市公司。其拥有浙江临海花园等五大工业基地, 以及国内同行业唯一的省级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年开发新产品5000个, 产品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星火奖。伟星股份拥有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点和优质而广泛的客户群体, 是国内外众多知名买家以及外贸进出口公司的指定供应商, 也是中国30多家行政和事业单位制服纽扣、拉链等服装辅料的指定生产厂家 (见表1) 。

伟星股份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是钮扣和拉链业务, 目前人造水晶钻已经成为伟星股份的第三大营业收入来源。伟星股份近3年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情况显示, 公司在营业收入、营业利润、总资产、所有者权益等财务指标均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比率, 其成长性显著,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四、伟星股份关键成功因素评析

(一) 持之以恒的“专注”战略

纽扣、拉链、人造水晶钻作为三大产品支柱, 力图产品线深而不广。通过对2008年各主营业务分产品收入的分析, 伟星股份每6700万美元所代表的产品种类为0.96, 销售份额92.03%, 低于麦肯锡公司所统计的“成功的公司”的平均产品种类, 伟星股份的聚焦战略由此可见一斑 (见图2) 。

(二) 不断提升的跨地域开拓能力

伟星股份非常重视大客户战略和沿海经济圈战略, 集中精力做好重点区域、重点客户、重点服务“三个重点”, 使公司的市场发展空间得到新的拓展。同时占据金融危机时期优胜劣汰的有利地形, 进一步完善营销体系, 在巩固和维护好原有客户、原有市场的同时, 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 挖掘和培育新的潜力客户和市场。

庞大的营销网络同时也是信息网络, 各地的市场信息通过强大的网络系统不断返回营销中心, 推动营销战略技术的不断改进, 从而形成了市场与工厂互动的良好局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市场, 销售额均比上年有超过两位数的增长率。

另外, 伟星股份推动的国内首个“一站式 (全程) 服饰辅料供应”品牌———SAB, 禀持“传承服饰文化、提升时尚品味”的使命, 着力整合时尚设计、精工制造、专家销售及承诺式服务, 为客户提供系统而综合的服饰辅料解决方案。

(三) 同业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

伟星股份的研发创新实力决定了其持续竞争力的内部来源, 也是其产品差异化的基础。伟星股份拥有国内唯一的国家级钮扣和拉链产品研究开发中心、省级技术中心, 拥有400多名技术研发人员, 人才结构较为合理。每年研发费用所占营业收入比重逐年提升, 2008年达到1.7%, 研发投入金额达到2514.43万元。2009年伟星股份将引入“成本创新”, 加大技术革新的力度, 进一步强化公司的研发集成优势。规模和成本的双重优势将会使竞争者面临巨大的进入壁垒。

2008年全年开发新产品共6554款;新技术14项;申请专利32项, 其中外观专利22项, 实用新型专利7项, 发明专利3项;公司被评为“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 公司本部还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四) 良好的利益相关者网络

伟星股份以“诚信勤勉、公平与共赢”的理念为指导, 实现持久的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2008年公司荣获“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诚信评价”第二位, 以及“2008年度浙江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十佳公司”。这为伟星股份进一步募集资金保持发展势头, 以及提高其社会美誉度有巨大的促进意义。

针对上游供应商, 伟星股份本着“质量第一、持续改进, 同步发展”的原则, 在与供应商的合作中, 从源头严把质量关, 对原料的质地、性能等提出建设性意见, 帮助供应商解决技术难题, 进行原料改良和研发, 不仅使原料为其所用, 降低公司采购成本, 而且提高原料品质, 有利于供应商开拓新客户和提升市场形象, 达到双赢。

针对下游客户, 公司全面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 以向客户提供“优质、安全、环保”的产品为基本要求, 而且为客户提供“专家式”销售、“一体化”售后服务、“一站式全程”服务。

专注、产品技术创新、品牌市场推广是伟星股份的三大关键成功因素, 而良好的利益相关者网络虽不能为公司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流入, 却在伟星股份成功发展的历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同时也应当注意到, 隐形冠军并非不做品牌, 而且并非长期刻意隐形, “隐形冠军”重点在于做行业的“冠军”而非“隐形者”。

五、分析模型的修正及结论启示

(一) 原假设模型扩展

通过对伟星股份关键成功因素的分析, 本文假设“隐形冠军”战略对中国中小企业的指导意义得到了证实。但这一分析模型有一定的局限性, 即原模型聚焦于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应的变量, 但通过对伟星股份的分析, 原模型应当加入其他间接经济效应的变量, 如投资者关系等。

本文理论扩展模型如图3所示:

(二) “隐形冠军”到“专注冠军”的转化

通过分析, 按照蓝海林 (2006) 所归纳的“隐形冠军”核心观点和其中的内在逻辑:专注、创新、差异化、国际化、“隐形”均得到了证实, 但这5个维度的不同点在于专注是“隐形冠军”战略的基础和重中之重;创新和国际化是“隐形冠军”战略的两条实现途径;差异化是专注和创新的产物;“隐形”是因为“隐形冠军”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并不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 且其所处的利基市场不为绝大多数人所知, 因此“隐形”或者知名度低是“隐形冠军”的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在利基的市场中成为冠军需要经历时间、市场、技术革新等多方面的挑战, 只有专注于这一块狭小的市场, 并长期坚持下去, 通过产品技术创新和品牌市场推广, 才能成为“冠军”。绝大多数中国中小企业并没有深入理解“隐形冠军”的内涵, 即“专注”, 通常在短暂专注之后, 掉入多元化的陷阱, 而非将发展重点发到现有产品的改造和创新上。并且“隐形冠军”时常会令人关注其“隐形”的一面, 因此, 需要改“隐形冠军”这一容易引发与传统思维模式相冲突的名称为强调“专注冠军”, 引领中小企业长期聚焦于一块市场, 促进企业在一个窄而深的市场中做大做强, 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冠军。

参考文献

[1]、赫尔曼·西蒙.隐形冠军[M].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5.

[2]、邓地, 万中兴.专注——解读中国隐形冠军企业[M].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6.

[3]、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 2005.

[4]、周善乔.企业战略新思维:培育“隐形冠军”[J].经济探讨, 2004.

[5]、汪建成, 毛蕴诗.中国上市公司扩展的业务、地域多元化战略研究[J].管理世界, 2006 (2) .

[6]、Eisenhardt, K.M., J.A.Martin.Dynam-ic Capabilities:What are the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10) .7、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摘要.

陪读,隐形的翅膀还是隐形的伤害 篇2

2006年11月6号,成都市实验中学的学生公寓来了两名特殊的“房客”,一位高三女生在父母的陪伴下,跟随班主任来到一间只有一张上下铺钢架床的寝室里,一家三口开始忙碌起来:挂蚊帐、铺床单、整理书籍、打扫卫生,不一会儿寝室就焕然一新,变成了一个温馨的小家。

之后的一个月里,母亲将完全按照学校住校生作息时间表,和女儿一起起床、吃饭,陪伴女儿学习生活一个月。

该校校长称,学校尝试推行学生寝室向家长开放,旨在将家长陪读完全引入校园,为陪读家长和学生提供最大的方便。当然,陪读时间是有期限的,允许家长入校陪读一个月,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去适应高三紧张的学习和生活。

陪读,这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词语。尽管在任何字典里都检索不到,但陪读现象,这些年却如野草般快速地蔓延。从农村到县城,从县城到都市,为了孩子,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不断向学校周围进发,安营扎寨。

现象:名校附近出租房紧俏

一所重点中学外,一则求租启事贴在校同外:“由于女儿在外语中学上学,现需要两室一厅或多居室一套,亦租亦买,有意者请联系……”按照启事上的号码打电话过去,接电话的是一位中年妇女,说起陪读她也很无奈,女儿上初一,自理能力比较差,住得近才能照顾更周全。 “现在外国语中学附近能租的房子早给别的家长租了,看来我们行动太晚了!”

一位房屋中介称,附近的房子格外抢手,尤其是到开学的时候,租金也比同地段的高很多。为了子女求学,父母往往举家搬迁以便“陪读”,即使房租高也愿意承受。高额的房租使学校周边小区的不少居民动了心,他们纷纷把自己的房子高价租出去,再另租一间便宜点的自己居住以赚取差价。一些小区,甚至变成了“陪读小区”。

家长陪读的目的是为了使孩子更扎实地学到知识,体现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他们并不愿被当做温室里娇嫩的花朵,他们需要自己的空间,不希望来自父母的压力。到底是隐形的翅膀。还是隐形的伤害?在两代人的观念碰撞中,这种中国特色的爱就在我们身边演绎……

“读”者“陪”者说

一份沉甸甸的爱

“读”者男孩秋秋,初三,在县城一所中学读书。

初中的头两年,我在镇上的中学读书。两个姐姐读完小学就辍学了,跟随爸爸妈妈到南方去打工,过年才能同一次家。从小学四年级起,我就过上了寄宿生活,自己照顾自己,父母每月会邮给我三百块的生活费。

我快上初三了,爸爸妈妈突然赶了回来,四处托关系找门子,花了不少的钱,把我送进了县城最好的中学。爸爸说,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也是全家的希望,最后的一年非常关键,他和妈妈要陪着我。

他们果真没再出去打工,在学校周围租下一套老房子安顿下来,爸爸在县城找了一份给饭店送货的工作,辛苦不说,收入也不高,妈妈则专门在家照顾我。起初我是那么欢喜,以为往后的日子天天都像过年。

从独自生活变成父母围着转的中心,欢喜过几天,就觉出不自在了。

我不经意说想要支荧光笔,那天晚上回家,爸爸就从兜里摸出了一支。要是放在以前,他总是能省就省。现在不管我要求什么,他都一口答应。妈妈每天都同着我转,每天我上学前,她都会问我喜欢吃些什么,早上六点多就起来准备,等我吃完收拾好房间,又该出去买菜,烧好午饭等我回家。家里最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了我。

可是这样的日子我并不快乐,也许是我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突然来的汹涌的爱,我反而有些受不了,甚至可以说变成了一种负担。我学习更努力了,月考成绩也的确进步了小少,可那种心理压力却让我难以承受,一想到父母为我付出这么多,万一考不上重高该怎么办?只要一想到这儿,我会整晚睡不着觉……

爱如大山

“读”者大学女生阿漠,经历了一次复读考上大学。

高中三年,我都在学校住读。第一次高考,我落榜了。妈妈认为我在学校贪玩,所以决定存校内租间房子管我,也方便照顾生活。听妈妈说出这个想法时我心里极不情愿,担心被同学认为太娇惯而被排斥,但我没有办法拒绝妈妈的决定。

房子是一位老师的宿舍,第一天搬进新家,我就吓了一跳,两边的邻居竟是自己的数学和生物任课老师。看着爸妈惊喜地和老师打着招呼,我的心却紧张得突突地直跳。

陪读后,父母的重心全转到学校了。出租房没有任何家电,父母吃完晚饭后就在空空的房子里聊天打发时间,只为等我下晚自习后,看看我是否还要吃点什么。

我们那里陪读的学生并不多,大多数同学都住校,我感觉自己很不合群,加上老师是邻居,老是担心有人说我开小灶、搞特殊化。妈妈也常说,为你创造的学习环境这么好,你可要好好学习,周围的人都在看着。她是在激励我,但这让我心理负担更重。我担心成绩不好被同学说闲话;担心没考上大学,让家人在别人面前难堪;更担心辜负为自己付出巨大心血的父母,让他们失望。

我开始失眠了。有两_一个月我晚上一点睡意都没有,每天睡觉不超过5小时,可睡这么少白天竟也不瞌睡,只是烦躁和疲惫。妈妈不惜花钱给我买来大堆安神补脑的营养品,但没什么效果,更让我恐慌的是,梳头时开始掉头发。

在那样一种焦灼的状态下,我还是考上了一类大学,爸妈庆幸当初作了正确选择。可在我心里,如果说陪读对我学习有什么促进的话,那就是压力。但压力这东西,控制得好是动力,要是失去控制,便会适得其反。

以女儿为中心的两次搬家

“陪”者,一位母亲。

严格地说,我们并不是“陪读”家庭,女儿从初中到现在,一直住在自己家。但是,我们又和一般家庭不一样,女儿每升一次学我们就搬一次家。

女儿快上小学了,但我们住的小区可以就读的小学不理想,我和她爸爸就商量着在一所老牌小学附近买一套房子,把户口迁过去。那时候虽然手里积蓄不多,但是房价也不贵,买下了一套60多平米的二居房,既是投资也为了接送女儿方便,正式开学时,一家人搬了过去,把原先住的那套房租了出去。

女儿该考初中了,我们计划在重点初中附近买房,但房价太高了,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只好在附近租了一个单间,先将就着。因为没有厨房,房东不让开伙,所以每天我只好做好饭送来。为了让女儿及时吃到可口的饭菜,我变着花样给孩子搭配营养餐,每天提前把菜买好,让家人做好准备工作。我一下班就开始忙碌,做好后顾不得吃就马上送到学校。等孩子吃完上课去了,我才开始吃饭,但等收拾好餐具和房间,离上班的时间又近了。

这样一来一去太累太花时间了,我们卖掉了原先的一套房子,在中学附近买了一套二手房,又一次举家搬迁,虽然我和她爸爸上班远了,搬家又非常麻烦,零零碎碎的东西太多,每次都要花大力气,但照顾到了孩子就是值得的。

成才总是艰辛的

“陪”者,一位父亲。

我们住在一间建在楼顶的小房,共两间,非常狭窄,进门的桌上放着一台陈旧的彩电,里间,书桌上摆着一台老式电扇,每到夏

天,全靠它不堪重负地摇着头,给儿子送去一丝凉意。这些家电不是邻居借的就是从旧货市场淘回来的。平日,儿子在里间书桌前温书做作业,我就存外屋看报纸,为了不打搅儿子学习,我一般不看电视。有一回下了20多天雨,等我们想看看电视节目时,打开机器,却没有图像——因为长时间没打开,里面的零件都受潮了。

孩子有学小提琴的天分,他又喜欢,我们做父母的自然该积极地为他创造条件。虽然我在县城里有份稳定的工作,可总觉得县城没有好的提琴老师,为了孩子,我毅然辞职来到了这里,让儿子读音乐附中。

这几年的陪读生活是艰辛的。刚到时,为了省钱,我们住在一片老房子的小招待所里,那地方终年不见阳光,被子散发着一股霉味儿,老鼠在天花板上蹿来蹿去,每天晚上回来,床单上总会铺满老鼠屎。到了冬天,屋子里冷得像冰窖,被子又特别薄,整整三个月,我们睡觉连衣服都没敢脱过。

到了我这个年纪并不好找工作,费尽了周折,我才找到一份送快递的工作,每天要骑着自行车跑上几十公里,屁股常常被磨得肿了起来,坐也没法坐。

儿子去老师那儿学一小时提琴要八十块,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其他方面就得特别节俭。到这里三年,我从没添置过一件新衣,吃饭也是尽量自己做。我们父子俩的生活非常简单,中午儿子在学校吃,我在外面吃盒饭,晚上下班后,我急匆匆地赶往菜市场,买好菜后回家做饭。

在外人看来,我们的日子过得苦,但我不觉得什么,看看人家台球神童丁俊晖走的路,一想到儿子挺有出息的,再苦也能挺过去!

碰撞:翅膀还是伤害

对家长而言,陪读并不轻松,家庭经济负担会加重,工作会受到一定影响,孩子也并不喜欢这样的方式,可他们还是要如此“折腾”,心甘情愿当起了孩子的书童。但与他们陪读的“热情”相比,孩子的反应却要“冷淡”得多。

家长说——

肯定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了。虽然学习只能靠孩子自己,我们除了在他们身边照顾,也帮不上别的忙。也不能保证陪读就一定能考好,但孩子在自己身边生活,让孩子休息好,吃得好,总没有坏处。

现在孩子也苦,激烈的升学竞争,娃娃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身心疲惫,我们当大人的只能干着急。去陪读也是想为他们做点什么:节省出宝贵的学习、休息时间,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可以增进相互的感情交流,有助于为孩子减轻压力。

现在社会诱惑那么多,孩子还小,不知道分辨和拒绝,很容易误入歧途,我就特别担心孩子会不会迷上上网,早恋什么的,还是在娃娃身边管着放心些。

同学说——

由于父母陪读,我一直住在校外,班里有什么集体活动,父母有时候都要跟着。生怕我撒谎,这样一来和同学接触得很少,有一种被孤立在外的感觉。我希望自己能回归到同学当中去,跟大家过同吃同住,一起上下学的集体生活。

父母过分的关心,是对我们能力的不信任,学习最终是靠自己,父母这种陪读只能算是物质意义上的陪读,没有多大效果,在很多时候反而是增加我们的压力,在帮倒忙。

每天爸爸妈妈总牢牢盯着自己,挺压抑的。老是不停地搬家,也没法静心学习。我希望自己能去学校住读,可看着父母整天为我操劳,实在不忍心提出。

为了陪读,父母为我付出的太多了,虽然我从不对他们说起,但心里非常明白父母生活的窘迫,这或许是动力,但也是压力,压得人透不过气来。一旦我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崩溃。

老鹰训练雏鹰飞行,都是狠心地将它推下鹰巢,雏鹰恐惧地奋力张开翅膀才不会被摔死在悬崖上。而恰恰是张开翅膀的瞬间,雏鹰才体验到了飞翔的快乐。

在我去住校前一周,爸妈一直忧心忡忡,一会担心我不会自己套被罩,一会又担心我吃不饱,十分可笑。陪读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我这个儿子没想象中的那么“笨”,才放心地让我住校了。父母不放手,我们怎么能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呢?

对于陪读,家长和孩子们各有看法,家长认为是看不见的翅膀,助孩子起飞,而孩子则认为它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到底是“隐形的翅膀”,还是“隐形的伤害”?

一位曾经的陪读家长:我的教训

儿子上中学后,由于他生活能力很差,我便和丈夫商量在单位办了停薪留职手续,随同儿子到县城中学附近租了一间房子陪读。儿子吃住在出租房,我像保姆似的为他煮饭、洗衣、洗被子。儿子初中毕业考上了高中,仍在这所学校就读,我又为儿子当了3年保姆。

高中毕业后,他考上了大学,这年他已经20岁了。我便对他说:“你都这么大了,该自立了,到大学读书就自己照顾自己吧。”到大学报到才一周时间,儿子就打电话回家说:“妈,我洗不来衣服,学生食堂的饭菜不可口,吃不饱,我离不开你。”父母哪有不关心孩子的?接到儿子的电话,我和丈夫商量还是由我去陪读,租了间房子,又为儿子当了4年的保姆。

儿子大学毕业了,被安排在一所中学任教。我想,这下总该可以了。没想到,儿子的日常生活仍然需要我帮助。到儿子结了婚,我总算脱了身.可媳妇又成了儿子的保姆,为此常听到媳妇抱怨。由此我体会到,该让孩子做的事一定要让孩子做,父母绝不能包办代替,要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样做,既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也能减轻父母的负担。

专家说——

父母要陪读的理由无外乎两种,一是认为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如果不陪,可能会导致他们衣食无着;二是认为子女的自制能力差,如果不陪,可能会导致他们行为失控,甚至走向社会的对立面。

陪读的第一种心理是想给孩子提供更周到的服务,给他们洗衣服、做饭、搭配营养,盯着孩子的分数。在短期内,孩子的成绩可能提高,但从长远看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这种孩子高中陪到大学还要继续陪,孩子的理想、人生目标永远也无法树立起来,只会让他们离正确的人生轨道越来越远。

抱着第二种心理的陪读,家长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不信任,这样孩子很难建立起自信,对孩子的成绩以及将来都会造成影响。

隐形因素 篇3

目前我国处于是发展中阶段, 企业单独研发水平比较低, 尤为中小企业, 大部分通过技术转移来提高技术研发水平, 技术转移是指技术发送方提供制造某种产品、提供某种服务或应用某项工艺的系统知识到技术接收方的选择、获取、消化及吸收的整体过程。大部分学者将技术转移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隐性知识不仅作为资源, 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由此可见隐性知识的转移是企业技术转移的核心。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中小企业间隐性知识转移。

二、隐性知识转移含义

王琦雅认为隐性知识是嵌入到个体头脑中的、难以编码及表达的知识, 基于经验而获得。通过人的流动或学徒式等方法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活动传播而扩散知识。曹勇认为隐性知识转移是与技术转移相关的合作方通过交流有效地促进知识转移的互动过程。黎仁惠具体提出隐性知识是隐藏在技术人员头脑中的经验或诀窍。综上得出隐性知识是隐晦的、难以模仿和转移的。

三、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1. 知识发送方因素

(1) 知识发送方的意愿

知识转移意愿是知识发送方将自己的知识转移到接收方的意愿程度, 知识转移的意愿决定知识转移的程度。王涛认为知识发送方希望知识转移同样能得到相等的回报, 企业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使知识发送方在决定是否转移时存在矛盾的心理。既想通过合作节省成本、获得更大的利益, 又不想知识共享、知识转移, 担心自己会无意间泄露核心知识失去具有竞争力的地位。在同等地位间进行知识转移时, 同行业的企业间存在直接竞争, 不同行业间的企业知识转移又缺乏利益刺激, 此外, 知识转移还耗费发送方一定的时间、精力等, 进一步弱化了知识发送方的知识转移意愿。为了提升知识发送方的知识转移意愿, 知识接受者应尽量选择知识互补的企业, 合作伙伴间的互补性越高, 伙伴间越有意愿进行知识共享和转移, 实现本企业技术多元化的基本目标。

(2) 知识转移的能力

有强烈的转移意愿与转移效果并不一定成正比, 关键原因是知识发送方的转移能力高低决定转移的最终成果。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转移能力:一是知识发送方能准确定位接收方想要的技术, 二是能将该技术完整准确的表达。知识发送方的知识转移能力取决于发送方掌握的知识及其表达知识的能力。一般来说, 发送方的知识储备量越大, 掌握知识接受者所需的知识可能性越大, 这是转移知识的基础;清晰的表达知识则是实现知识转移的有效手段。知识接受者应首先判断知识源的知识储备是否满足标准, 再根据以往合作经验、其他企业评价等信息来判断知识源传授知识的能力。

2. 知识接受方因素

(1) 接收方的接受意愿

知识接受意愿主要是知识接受方的主观意识, 即知识接收方是否抱有从发送方吸收知识的意图、主动吸收知识的程度。知识接受方作为知识转移的最终影响因素, 如果知识接收方获取外来知识的动机或意识薄弱, 减少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在到知识转移的投资力度, 无形中降低了企业接受新技术的机会, 最终形成粘滞知识。接受意愿属于接受方的主观意愿, 由此可以得出, 强烈的接受意愿可以促进其快速、有效的从知识发送方获的所需知识, 以此扩大自身知识多元化, 缩小与发送方的知识差距。可以从内在动力和外加刺激两方面来提高知识接受意愿, 即一方面可以通过不断提高组织成员工作目标来推动成员渴望获得新知识, 强化其学习新知识的动机;另一方面, 组织可通过物质奖励等策略进行外加激励组织成员, 如构建学习型的组织文化, 落实组织成员获得新知识的具体行为。

(2) 接收方的吸收能力

知识的广度可以理解为企业涉及知识领域的范围, 广阔的知识基础可以帮助它交叉知识的许多领域, 因此能够尝试新路径去探索新的领域。知识的多元化同样可以促使企业产生更新颖的思想, 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自主创新知识的能力。同样的企业吸收新知识与其拥有的知识基础有关, 雄厚的企业知识基础影响其吸收新知识的态度并决定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企业知识基础的广度影响着企业消化和应用外部知识的能力。知识必须通过消化并整合内部知识、新知识融入到现有知识共同起作用, 吸收能力重点是技术的应用, 其与企业的商业化直接联系, 企业要探寻外部知识并获取有用的知识, 最终将其转化到企业内部才能为自己创造价值。吸收能力中的任何一个层面都是相辅相成的, 任何一环未有效发挥, 将影响隐形知识转移的速度和质量, 使隐形知识停留在知识层面, 不能更好地体现出其转移的真正意义。

3. 信任机制

沟通是促进彼此感情的有力手段, 沟通也加强了彼此的信任。第一, 知识转移双方通过频繁沟通与互动降低彼此知识转移的难度。转移者之间的沟通能使双方在多次互动的过程中增加共同经验, 双方对事物的理解容易趋于一致。知识转移成员拥有相似的合作背景和实践活动是实现知识有效转移的必要条件。因为存在某方面共同的知识基础, 人们才能更顺利地分享知识。第二, 企业是转移隐形知识的意愿取决于吸收隐形知识的对象, 知识发送方一般只会将知识转移给他们信任的人或企业。若转移双方互不信任, 不断怀疑对方的用意, 怀疑对方地能力, 他们完全没有转移知识的意愿。这些技术和方法唯有与知识接受方之间存在高度信任时, 才能真正达到人们预期的效果。因此信任为促进知识转移和吸收创造了必要条件, 间接地降低了知识转移的难度。

四、研究结论

第一, 知识转移双方做好充分的沟通。首先, 沟通可以选择面对面的方式, 这样使得双方可以看到对方的表情以及明白心理活动, 可以直观的发现隐性知识是否真的被接收方理解、消化。所以他们良好的沟通使隐性知识转移得以成功。其次, 高科技的发展, 使不可能的事变成现实, 尤其是在沟通方面, 即使相隔较远仍然可以及时得到沟通, 这就加速的隐形知识的转移。

第二, 对于接受者来说, 应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 加大对知识的投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拥有的隐性知识, 若企业消化隐形知识的能力不强仍然要局限在当前的知识中。所以企业可以采用激励的方式使企业内部员工增强学习的动力, 使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 应建立和完善企业间的信任机制。知识转移是一个相互学习与促进的过程, 它需要建立在双方信任的基础上, 知识转移参与方之间的信任水平可以影响彼此间的关系距离。由于隐形知识具有内隐性和专属性, 所以在转移过程中需要发送方和接受方之间的相互沟通, 使双方企业在合作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信任, 从而为隐性知识转移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徐静, 叶英平, 王晓彤.产学研合作中的隐形知识转移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 2014.

[2]王琦雅, 郭东强.企业联盟中隐形知识转移效果分析[J].商业经济, 2012.

[3]张国峰.产学研联盟的知识转移机制及治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2.

[4]向龙宇.知识联盟中信任对知识转移的作用研究[D].重庆大学, 2013.

隐形因素 篇4

一、可穿戴设备的概念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 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 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 可穿戴设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

未来的设计是会越来越简约的, 用户的需求的几乎都展现在上面, 而且非常方便。从20世纪60年代起可穿戴设备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 可以说今天的可穿戴设备确实是一个涉及多门学科的全新的交互领域。它设计的宗旨就是技术, 技术是一个复杂的工作, 它应该是服务于生活。同时我们要创造更多新的运算方法, 会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便利。

设计带来的不仅仅是功能, 还有特性等, 最重要的是今天的我们不光只关注于技术的本身, 更关注的是人们是否愿意参与这种全新的体验。例如我们最喜爱的肯定不是冰冷的电子设备, 我们更加向往的是自然提供给我们的美景, 那是自然的馈赠。所以我们应该通过体验设计, 让我们的冷冰冰的技术变得更加人性化?比如说在很开心的时候、很欢乐的时刻, 我们能够跟周围的人进行一些互动, 通过技术把这样珍贵的影像留存下来。最重要的是把这些价值带给人群。

二、 隐形的可穿戴设备的两层含义

Google Android Wear主设计师Alex Faaborg表示AndroidWear是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如同围绕Android手机生态形成的开放手持设备联盟一样, 而目前这个联盟已经现出雏形。可穿戴设备可以带我们感受真实的世界, 而不是技术带来的虚拟的世界, 所以这也是很重要的。

可穿戴设备应该是“隐形”的, 虽然它24小时与用户绑定在一起, 但在你不需要它的时候它会消失, 在需要它的时候才自动出现, 为用户提供服务, 而判定标准就是用户的实时使用场景。尽管用户的使用场景千差万别, 但在Google的眼里, 行场景判断的因素大致有7个:地理位置、时间、日程、身份 (个人兴趣) 、个人行为、附近的设备和传感器。往往这些场景会组合作用, 来判断用户的需求, 和他对应需要什么样的服务。

而实际上, “隐形”还包含另一个层面的含义:不要去为可穿戴计算设备添加“过量”的功能——也许你的手环只能用来收集人体数据、你的手表就是个信息流载体、你的智能眼镜就是“另一块屏幕”……它们只做最擅长的工作, 只“出现”在最合理的使用场景下, 同时机依然是汇集数据、核心运算和与用户进行交互的最核心设备, 而可穿戴设备的设计者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自己的产品, 成为人体或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三、隐形的可穿戴设备——声音和文字

首先就是说从声音上, 电话机是最早的声音的沟通方式, 通过声音的方式去把握人们的需求, 进行人们的沟通, 通过声音来说用户的诉求, 解决问题。

之后人类迎来了互联网飞速的发展, 整个的沟通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时用户可以不必通过声音, 我们可以通过在网站上敲入用文字的方式, 把我们的需求和想法放在互联网上彼此沟通。因此信息的传递不再是一对一, 而可以是一对多、多对多, 而且在这里面我们在应用会扩展到更大的范围, 也可以在更大范围地去分享信息。

除了声音的应用之外, 文字的应用是更加广泛的。这是运动场上的, 这是运动过程当中所有的东西都能够记录, 你可以在这个过程当中, 能把自己所有的东西记录下来进行拍摄, 像这些都可以形成文字的方式存储下来, 有利于用户下次能够做出一些改进, 使运动得更加愉悦。

当然很多的情景可穿戴设备通过声音、文字、图形来获取数据, 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所需信息。可穿戴的设备使用户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 希望在十年内, 我们能够充分地体验到这样的生活的便利程度。

四、可穿戴设备外形发展趋势 - 隐形

随着各种高科技传感器的成熟, 硬件的小型化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可穿戴设备已成为未来智能设备的主流趋势。如何在该领域找到机会点, 成为众多数码厂商想要找到的答案。

摩托罗拉的“电子纹身”。它是一个超薄电路, 一个贴在人体皮肤上的“身份证明”, 让用户能和其他的设备发生交互。虽然技术上还不成熟, 但电子纹身的发展倍受关注, 原因很简单它在任何情况下都与人体相伴, 并且几乎没有外观影响, 已经成为用户的一部分——它是隐形的。

另一个例子是现在可穿戴计算设备外形上的设计趋势:无论是三星、LG还是摩托罗拉, 这几款最先搭载Android Wear的智能腕表, 在外观上, 都更接近我们所熟悉的传统意义上的“手表”;而目前包括Kovert这样的设计团队, 都在致力于让可穿戴计算设备变得更像珠宝, 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怎么把我们的衣服、腰带这些日夜与我们相伴的时尚产品变得“智能”起来——谁说衣服、首饰和手表不是人体的一部分呢?它们都是隐形的。

五、未来可穿戴设备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一) 中国式健康服务

目前大行其道的基本上都涉及到健康监测, 譬如睡眠质量、心跳脉搏监测等, 但仅仅是数据结果的输出。未来医疗监护方向的可穿戴设备会更加全面, 像是个人医生, 时刻观测你的身体状况, 在诊断的同时变被动为主动, 根据结果和现有条件做出适当的治疗建议, 并反馈给用户。

(二) 生活管家

基本的四大日常行为, 在大数据时代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必然朝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它可以记忆, 分析及判断用户喜好, 并提供对用户行为的指导和建议。我们可以设想做了一天家务, 伸个懒腰, 衣服就开始帮你按摩;打个响指, 空气中就传来音乐, 并跟着你的动作和脑电波响变换不同节奏;扣一下桌面, 电话正拨打给你思念的人……它就像是你的私人管家, 的了解你的一切需要。

(三) 娱乐利器

现代人工作繁忙, 如何利用零碎时间进行放松将会是未来娱乐的发展方向。可穿戴设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其具有更有利的条件取代其他游戏设备, 让用户可以实时而随机的进行娱乐体验。通过虚拟与现实的紧密结合, 独自一人的体感游戏可让用户感受到娱乐气氛。同时, 与异地朋友的交互游戏是个不错的选择。

(四) 安全保障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安全一直是我们话题的焦点。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应具备更强的信息跟踪、锁定功能, 通过识别用户的身份识别防止私人信息泄露。

六、总结

所以, 从Android Wear设备到更广泛的可穿戴设备, 我们看到, 科技产品虽然不断涌现, 我们相信今后的穿戴方式一定会更加灵活多变, 甚至不再作为附件, 而是与身体合二为一, 让一切的操作行为回归人类的自然行为。就像Google创始人Sergey Brin说的那样:The ultimate form ofcommunication occurs when“technology gets out of the way”。终极形态的交流是在科技不再挡道时。

摘要:从20世纪60年代起可穿戴设备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 今天随着一大批可穿戴设备相继投放至大众电子消费市场, 全新的产品形态给用户带来了独特的人机交互体验。但我们相信未来的可穿戴设备是隐形的科技带领人们回归自然行为。

隐形的翅膀 篇5

因为生活工作上的一些琐碎小事,我的心情不是很好。正当我独自在屋里收拾东西时,有人轻轻地敲了几下门,我放下手中的东西,站起身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女孩。她咬咬嘴唇说道:“你好,你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吧!”我点点头,她似乎很高兴:“毛老师,你有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这首歌吗?”

我一听,气不打一处来:“小孩子不好好学习,就只知道追星、追星,追星能把学习搞好吗?!”

小女孩听了这番训斥,本来想要说什么的,但又打住了,满眼都是泪水,显得很委屈。我知道自己可能话说得重了,有了丝悔意便柔声道:“老师这里没有这首歌曲。”

“哦!那麻烦老师你了,老师再见。”小女孩转身拐着脚艰难地走了。

我呆站在门口,看着小女孩那远去的身影,心里更是悔恨——我可能伤害了一个小女孩的心!

开始接手这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后,我仔细观察了这个小女孩的一举一动:她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她却非常地乐观、向上,喜欢帮助他人,学习成绩优异。通过学生及老师我了解到:原来在她还小的时候便得了小儿麻痹,脚走路就不方便了,但她却没有自卑、气馁,总是热情地对待每一天,真诚地与同学相处。到这,我确信,那天我肯定是错怪她了,她要这首歌也许有她的用处吧!

在一节自习课后,我找到了她:“小文,那天我的态度可能不好,你别介意呀!”

“没事的,都怪我没说清楚。”小文甜甜地笑了笑说道。

“那你找这首歌曲,有什么用呢?”

“老师,我跟你说了,你可要为我保密呀!我新结识了一个朋友,他和我一样,是一个残疾人,受了些挫折,很自卑,我想帮助他,给他听听《隐形的翅膀》和这背后的故事。因为我受到挫折的时候,总喜欢听这首歌,可惜我的CD片坏了,所以就想向你借,可能老师你也受了些挫折吧?你也听听这首歌吧!它会让你更坚强的。”小女孩说完,肯定地点了点头。

一个多么懂事,多么善解人意的小女孩呀!我摸摸她的头。

周末,我特意赶到县城,买了张韶涵的CD。当我把CD递给小女孩时,小女孩高兴极了,举着CD蹦跳着“我有《隐形的翅膀》了,我可以帮他了”。耳边响起了“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象。”

隐形的翅膀 篇6

勤的父母离婚了, 他跟着母亲过, 也许是家庭的残缺, 父爱的缺失, 养成他偏激、执拗的性格。

虽然勤长得高高的, 外表酷酷的, 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神情, 但我想, 他内心总有柔弱的一面。我找到他, 很关切地问:“最近有什么事吗?需要我帮助吗?”他低着头说:“没有。”我又拿出一张他的照片, 很灿烂的笑容, 非常阳光的一个男孩。这张照片是在一个礼拜天, 我们一家到滨湖公园玩, 一声老师好, 让我注意到勤和另外一个男生也在那儿欣赏风景, 当时天气晴好, 大家的心情也晴好, 所以我们照了这张照片。我说:“我很喜欢照片上的你, 你看多阳光的一个男孩, 多青春, 朝气蓬勃, 为什么现在的你脸上没有了这种笑容呢?老师相信你能找回这种笑容。”勤不吱声, 我让他走了。

第二天, 在吃饭回来的路上, 我又碰到了他, 就聊天似的问:“学校伙食怎么样?能吃饱吗?”他说:“还行。”我又说:“我想把你的座位往前调一点, 行吗?”他想一想说:“随便。”调好座位以后, 我又让任课教师上课多提问他, 鼓励他, 适当的表扬他, 我在课堂上也尽量多关注他, 他回答对问题时, 我就给他投去赞赏的微笑, 他的每一次进步, 我都记在一本日记本上。

两个月过去了, 他的各门功课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甚至有一些难题, 很多学生都不会, 他都能做出来。我又找到他, 说:“其实你是一个聪明的学生, 这两个月的进步和解决难题的能力, 足以说明了这一点, 你的每一次进步, 我都记在这本日记本上了, 送给你作纪念。”勤的眼睛有点红, 他接过日记本, 说:“谢谢老师。”

我决定趁热打铁, 在全班开一次班会课。一开始, 我播放了歌曲《隐形的翅膀》, 有的学生跟着哼唱, 接着我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只不过这双翅膀的振动, 需要我们投入对学习的热情、恒心、信心和耐力,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 我们应该有迎难而上, 不退缩、不气馁的勇气, 这样, 你的翅膀才会带你飞得更高、更远。”我有意看了一眼勤, 点了一下头, 他也会心地点了一下头。然后我又用多媒体, 介绍了张海迪身残志坚的事迹和她克服每一个困难时所付出的艰辛, 以及历练苦难后成功的喜悦。又介绍了徐州的一位残疾女孩, 每天上学由妈妈背着她, 她也曾对自己身体的残疾痛苦过, 悲观过, 但后来终于有了自信, 以学习作为自己再次飞翔的翅膀, 终于考上了研究生。还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 连获8枚金牌的游泳健将菲尔普斯, 虽然他具备一些游泳上的先天条件, 但更重要的是他后天的勤学苦练, 一年365天, 平均只有5天不游泳。是恒心、是毅力、是坚持, 是不怕困难的勇气, 让他们隐形的翅膀振动, 有力地振动, 带着他们向成功飞翔……

数学学习心理问题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训练创造性思维, 发展智力, 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 也即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状态常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 常见的提法有依赖心理、急躁心理、定式心理、偏重结论心理、自卑心理、自谅心理、焦虑心理、恐惧心理、厌学、懒惰、兴趣偏颇、逆反心理。防止学生产生学习心理问题可大量减少学习困难学生, 对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很有意义。

一、初中数学后进生学习心理的成因

1. 数学学习过程中缺少成功的体验

在初中, 为了提高中考升学率, 试题的灵活性、难度略高于现行教材, 导致许多在小学阶段成绩优异的学生渐渐沦为数学后进生且附带形成了不少数学学习上的心理问题, 其原因就在于数学后进生数学成绩长期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 形成自卑心理, 并形成

2. 对数学价值认识不足

初中数学内容较小学多, 难度增大, 系统性与逻辑性较强, 特别是学习内容的说理较难理解和掌握, 需要主动地学习才能学好初中数学。有的数学后进生在数学学习上虽下了工夫, 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他们就会否定自己数学学习能力, 出现相应数学学习上的

3. 归因不客观, 不能正确评价自己

初中生心理发育和发展相当不成熟, 虽然在认识、情感、意志上都有一定的发展, 但他们对自我的观察、分析、评价、体验还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这就造成了不少知识缺漏, 将为后续学习造成困难, 继续下去, 必会挫伤自尊, 会引发相应学习上的心理问题。

4. 家庭缺少沟通

通过笔者多年家访了解, 发现存在数学学习心理问题的学生, 父母的教育方法、态度普遍存在较严重的问题。他们心中认为自己给子女已经提供了比自己学生时代优越得多的生活学习条件, 却不能对孩子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给予及时帮助指导与支持。家长与孩子之间已不可能正常沟通, 存在一定的障碍。

二、初中数学后进生学习心理的转化

1. 以情动人, 用爱心感染学生

大多数后进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 他们非常渴望教师对他们“以诚相待”, 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我班学生张小阳, 初中入学时数学摸底考成绩只有20多分, 上数学课时不是玩手机就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 我和他在操场边进行了一次深谈, 了解到他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还曾任数学科代表, 只是后来因为受到教师的不公平对待心怀不满, 才逐渐沦为学校闻名的“头痛生”、后进生。在了解了他的情况后, 我向他表态:如果你

当我发现班上的好多学生脸上都踌躇满志、信心倍增时, 接着我又说:“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痛并快乐着, 我们可以把这些漫长的过程分割成许多段, 制定出每一小段的目标, 然后向每一个目标发起进攻, 相信自己, 你能行!先想一想自己近期的目标, 再把它写下来……”教室里很安静, 只听到沙沙的写字声。我走到勤跟前, 说:“你是咱班这段时间飞行速度最快的一位同学, 要保持速度, 老师相信你会用自己隐形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这时, 我看见灿烂的笑容又回到了这个男孩的脸上。

过了一会儿, 学生基本上都写好了, 我看了其中一个同学写的感受:

“以前, 我总是不想学习, 只想着玩和穿着, 看到有的同学在那埋头苦读, 我觉得很苦、很傻, 总感觉自己很潇洒, 与众不同!虽然碰到不懂的问题, 我可以课后辅导你。还跟他约定每周都抽时间好好聊聊, 交谈的内容大至国际大事, 小至班里的情况, 无所不包。就这样, 一颗曾经放弃数学的心重新得到了依靠。他的成绩突飞猛进, 从初一时排在班里40多名跃到初三时排在班里15名左右的位置。从这件事中, 我明白到在转化学习后进生中要献出爱心, 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

2. 鼓励后进学生, 增强学习信心

在教学中, 教师对后进生应一切从爱出发, 对学生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导之以行。自觉克服嫌弃、厌烦的态度与做法, 主动接近, 平等相待, 真诚帮助, 及时表扬, 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使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就感, 消除他们对老师的畏惧和仇视心理, 主动倾吐自己的心里话, 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帮助, 排除厌学焦虑、自卑等障碍。如一次课堂上, 后进生胡文特别用心, 看到别的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时, 眼神是渴望而羡慕的, 手欲举而不敢, 我便让他上来板演。随后, 我表扬了他积极参与学习的精神, 又肯定了他解题的合理性。该生受到了很大的鼓励, 学习进步很快。此外, 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讲述古今中外学者刻苦成才的故事, 激励学生克服困难的

3. 改变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是手段, 学是目的,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注重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讲“有理数”时, 就采用了“引导、类比、发现法”。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在小学里学过的那些数, 接着讲数的发展史, 让学生明白小学里所学的自然数、分数来源于实际生活, 进一步举例说明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将数扩充到有理数

家访, 不仅让教师了解后进生在家的数学学习情况、学习时间以及家庭学习环境等, 也可以了解后进生家长对其子女的学习教育观、学习重视度。通过家校联系, 可以让家长知道, 其子女 (后进生) 数学课的进步, 不仅仅是成绩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家校联系, 教师可以具体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其子女, 从而形成学校、家庭一体化的全方位教育立体空间, 同时也可从侧面提高后进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老师、家长都劝过我, 可我仍然我行我素。今天, 看了图片后, 我觉得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我也要学习, 我也想成功……”

然后, 我总结说:“每一个学生都成功, 是学校、老师、家长共同的心愿, 你们现在正在为能更高、更远地飞行而储备着能量, 老师和家长只是助你飞行, 你只有自己想飞, 我们的助行才更有意义!你们有什么事情要多和老师、家长沟通, 让他们了解你的想法, 看到你的打算, 以便更好地支持你。”接着, 我给每一个学生发了一个信封, 让他们贴上邮票, 把想对自己说的话写下来寄给自己。

优美的歌声再次响了起来,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 飞向远方……”

摘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 心理会出现一些波动, 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疏导, 从语言和行动上去关心他们,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 用自己的行动去打造自己的未来, 通过努力, 让每个人的隐形翅膀, 带自己飞得更高更远,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聚焦媒体“隐形战线” 篇7

据报道,全球平均每20秒钟就发生一起Internet计算机侵入事件,大量的政府和门户网站被攻陷。国外的政府网站及知名商业网站等都先后被黑客攻击导致服务中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损失。而在我国,每年因黑客入侵、计算机病毒的破坏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同样令人触目惊心。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正引起政府部门、企事业机关的高度重视。

媒体由于其特有的社会属性,通常承担着信息发布、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重大责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安全已然成为了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隐形战线”——看不见、摸不着,却至关重要。严重的信息安全事件将会造成极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如何降低媒体信息安全风险,确保系统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业务安全平稳的运行,同样是安全建设媒体工作系统的重点。

个人隐私愈受关注

“隐私(Privacy)是每个人所保有的权利——能否选择孤独生活的权力。去银行取钱,你的资金情况有可能被别人获取;拿着手机,你的行动轨迹有可能被别人获取;哪怕是在IM上发表观点,也怕政治倾向有可能被别人获取;去医院看病,你的健康状况有可能被别人获取。而隐私,就是你选择这些信息不被他人获取的权利。”360公司副总裁兼首席隐私官谭晓生在采访中对记者说。

2014年5月,一项由约瑟夫?朗特里改革基金会发起的调查显示,85%的网民认为,上网浏览记录等信息的保密工作“相当重要”;英国市场调研公司Mori最新的调查显示,仅有12%的受访者认为这些隐私是否被监控无所谓。2013年12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数字时代隐私权”的决议。决议强调,隐私权是民主社会的基础之一,非法或任意监控通信以及收集个人数据,是侵犯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利的行为,背离了民主社会的信念。决议也要求各国建立有效的国内监督机制,确保涉及通信监控和截取、以及对个人数据收集的透明度,并接受问责。

这项决议虽然没有强制效力,却在政治和道德层面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保护网络和电子通讯使用者隐私权的态度,表达了对越界情报行动以及对个人数据大规模搜集的批评与忧虑,而这或许是斯诺登以及“棱镜门”带给整个世界的一个巨大的改变。

大数据和云计算皆为“双刃剑”

如果说隐私是个人问题,那么信息安全则是全体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共同课题。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围很大。大到国家军事政治等机密安全,小到如防范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个人信息的泄露等。

“信息安全中间的有一部分与隐私相关。通俗来说,信息安全是针对于信息的安全保障。”谭晓生说:“在没有计算机之前,政府核心部门的某份重要文件被窃取,其实也是信息安全被破坏的表现。当今,我们进入了网络时代,信息被数字化,无须通过物理上的接触就可以通过网络将指定信息窃取或破坏。”

“破坏信息安全”在不同的时代上演着不同的演绎方式,从物理上的窃取文件,到无线电时代的电波干扰,再到互联网时代通过光纤对信息的进行的窃取和破坏。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信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统,其中任何一个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安全。

大数据指对不同来源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并从中获得所需信息的一类技术。比如在这个数字时代,人们会经常收发邮件、网上购物、社交媒体发帖……每天都会产生大量数据。如果企业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就能从中挖掘出巨大价值。

对此,新华社通信技术局信息安全办公室副主任肖国煜有所感慨道:“现在,很多公司都说自己与其说是‘互联网公司’,不如说是‘数据’更为妥当。其实对于当代的媒体也是一样的。在从前,传统主流媒体处于居高临下的主导地位;而如今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更多的是以平等交流的方式传播。媒体需要采集、保存海量的数据对用户进行分析,而且是从原来的商业消费的行为分析,转变为信息消费的行为分析。”

但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也存在巨大的隐患。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李朝兴将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表现总结为三个层次:第一是网络安全。李朝兴说,我国目前的网络产业无论硬件软件都处于不设防的状态,使用的大多是国外企业生产的产品或者技术,网络本身不是自主研发的,很可能会因“后门”造成信息泄露,而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则控制得很严。第二是数据安全。“我们存在邮箱、云端甚至电脑终端里面的数据,通过网络都有可能泄露出去,但目前的法律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些数据的所有权归谁?是否应该归产生数据的人自身所有呢?”李朝兴说。第三是信息安全。数据一旦泄露,稍加分析和加工就变成了有用的信息,对个人而言是隐私,而对企业乃至国家机关而言则有可能是机密。

提起大数据,就不能不谈谈云计算。云计算加快了数据的沉淀,为大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提供了足够的计算能力,并且将计算变成一种公共服务,通过互联网输送到千家万户。

云计算的发展势头近年来日益迅猛,众多企业开始享受云计算便利的计算资源服务、大数据沉淀与挖掘带来的产业创新同时,业界也一直存在关于云服务安全方面的挑战与质疑。2013年,亚马逊AWS战胜IBM获得美国中央情报局6亿美元云计算系统订单,给质疑云计算安全的声音泼了一次冷水,对全世界范围内的云计算云服务进程是一次不小的推动。在中国,云计算服务经过3年多的发展实践,已经有了不小的规模,同时也产生了国外尚未涉足、对安全要求更高的金融行业等新的云计算服务领域。比如目前国内最大的单只基金-余额宝,国内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均是构建在阿里云的云计算平台上。

当然,对这一新鲜事物质疑与担忧也不少,据统计国内50%的企业不敢使用云计算服务的主要原因是对安全问题的担忧,现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博士的观点认为“云计算更安全,这是一个思维变革的过程。”

云计算的特点是把信息化的资源颗粒化,比如存储、计算、软件、数据、管理资源,这些资源虚拟化而且被颗粒化以后形成各种资源池然后统一整合进行管理和利用,实时的按需分配。“就好比是以前家家户户自己打井汲水,现在由自来水公司集中管理全市用水,并且通过管道将自来水输送到各家各户。从井水到自来水的变迁让千家万户喝上了放心水,省去了挖井打水的功夫,不会有人担心自来水公司被投毒而拒绝接入自来水。”

“事实上,云比原来的方法更安全,就好像把钱放在银行事实上会比放在枕头底下更安全一样,需要克服的是心理障碍”。王坚博士认为这是一个思维变革的过程。

审查制度即将推出网络安全重要性到达新高度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不久前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等重要论断,把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了国家战略层面的问题,为下一步推进网络信息安全和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各种迹象表明,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家高层非常重视的问题,从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到国际电联专门推出全球网络安全指数新概念;从美国政府“严密审查”联想收购IBM的低端x86服务器部门,到微软Windows XP“退役”引发中国两亿用户的安全顾虑,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5月22日宣布,为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中国用户合法利益,我国即将推出网络安全审查制度。该项制度规定,关系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的系统使用的重要技术产品和服务,应通过网络安全审查。

记者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获悉,互联网产品技术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将是网络安全审查重点。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将针对重要信息技术产品及提供者,重点审查产品的安全性和可控性,以防产品提供者非法控制、干扰、中断用户系统,非法收集、存储、处理和利用用户有关信息。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将不得在中国境内使用。

相比美国已实行了10多年的网络安全审查制度,我国网络安全审查制度的空白短板,在产业层面让我国企业处于被动劣势。同时,无论是个体信息安全的迫切需要,还是国家层面的安全保障,都使得推出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势在必行。

“信息安全审查机制并不是常规性的门槛制度,而是在发现有可能出现潜在危害时需要采取的必要行动。在这一方面,美、英、法、日等国很早就建立了相关制度。”对于我国即将推出网络安全审查制度的新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原校长方滨兴表示:“在信息安全领域,早就有信息安全产品认证的入市门槛制度,但这是白名单式的放行机制。信息安全审查制度不同,是战术层面的事情,需要通过对提供技术、系统、服务的企业进行背景审查,对所提供的技术、系统、服务的历史情况进行审查,对其带来的潜在危害性进行评估,然后才能考虑是否能够进入市场,或者有条件(例如必须达到某种要求)进入市场。这相当于黑名单式的禁止机制,并不是所有的技术、系统、服务都必须进行信息安全审查,但一旦纳入审查,就不能在未通过审查的前提下进入市场。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防范那些被举报或被揭发的企业、技术、产品与服务等给我国带来潜在危害。”

信息安全: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隐形战线”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给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但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的安全问题却日益突出。

据报道,全球平均每20秒钟就发生一起Internet计算机侵入事件,大量的政府和门户网站被攻陷。国外的政府网站及知名商业网站等都先后被黑客攻击导致服务中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损失。而在我国,每年因黑客入侵、计算机病毒的破坏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同样令人触目惊心。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正引起政府部门、企事业机关的高度重视。

大家一定对这样一件事情并不陌生: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4日早间消息,美联社的Twitter账号周二被黑客劫持,并在被黑后发布消息称:“突发新闻:白宫发生两次爆炸,奥巴马受伤。”这一消息迅速在Twitter上引发了强烈反响,几秒钟之内被转发了数百次。但几分钟后,美联社的Twiter账号被暂时关闭,证明该账号遭到黑客入侵。美联社随后表示:“@AP账号被黑,白宫遇袭消息不实。”尽管这一消息只传播了几分钟,但依旧引发了美国股市的短暂跳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该消息发出后瞬间下跌超150点。在此事件前后发生了一系列针对国际媒体机构的黑客攻击事件,美联社Twitter账号遭窃只是其中的一例。

Twitter的安全问题一直为人诟病。消息在Twitter上快速散播,但平心而论Twitter并不是一个可靠的新闻传播平台。如果Twitter不能采取措施解决其帐号的安全问题,或者不能确保其信息的准确性,Twitter可能将开始面临法律审查甚至诉讼。

其实,这个故事的本土化的版本每天也在中国的网络上重复上演着。扪心自问,当我们的媒体遇到类似事件的时候,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进行预防、抵御、反击和善后工作呢?

媒体由于其特有的社会属性,通常承担着信息发布、舆论引导、社会服务等重大责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安全已然成为了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隐形战线”——看不见、摸不着,却至关重要。严重的信息安全事件将会造成极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如何降低媒体信息安全风险,确保系统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业务安全平稳的运行,是安全建设媒体工作系统的重点。

顶层设计统筹考虑

“信息化是大趋势,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密切相关。”清华大学教授、微电子学研究所所长魏少军指出,网络安全是信息化或者说信息基础设施当中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综合考虑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国家需要顶层设计来整体统筹考虑。”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在做信息安全建设的时候都需要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考虑问题,媒体机构也不例外。

肖国煜在工作中体会到:“信息安全并不是从网络安全做起的,而应该是顺应整体业务发展的模式和逻辑而建立。信息安全的建设需要首先做好顶层设计,想清楚业务要求的保护程度,再据此从物理层面到组织层面的环节设计整体运营架构。”

聊到360在做信息安全的顶层设计时,谭晓生沉吟片刻总结出以下几点:“贯彻一个核心理念;不忘四个假设;一流人才是根本。”

他紧接着向记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第一,核心理念:信息安全的本质是“攻”和“防”。所谓“未知攻,焉知防?”想要做好防护,必须首先全方位地了解攻击。在建立防御系统的时候,要知道别人会以怎样的方式、途径、利用那些漏洞来进行攻击,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做防御系统。

360公司副总裁兼首席隐私官谭晓生

第二,四个假设。

1,假设使用的系统一定存在没有被发现的漏洞;

2.假设已经发现的漏洞,会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被修补;

3.假设系统今天已经被人渗透了;

4.假设员工是不可靠的。

这四个假设对做信息安全的人员来说称得上是“噩梦”一般的假设,因为它们意味着没有一个架构、一个环节、一个人是绝对牢固、可信任的。但在真正面临信息安全危机的时刻,在这四个假设的指导之下抽丝剥茧、层层排除,才能准确地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第三,一流人才是根本。所有“攻”和“防”都需要人,技高一筹,即为胜者,任何公司、机构都需要寻找、培养和留住一流的高手。

从“灭火器”到“滤水器”

中间为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

在2014年1月发布的《阿里云安全白皮书V1.2》对阿里云的信息安全团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释。

阿里云全职信息安全团队由超过50名的WEB应用安全、系统和网络安全、安全开发专家组成。这个团队负责设计、开发和运营基于阿里云云计算环境的云安全服务(云盾);防御各类对阿里云服务、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攻击及入侵;制定和监督云服务的安全开发流程。同时作为阿里云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所有者代表方在安全策略和流程方面的设计、归档和执行中扮演重要角色。

(1) 设计、开发和运营采用云计算架构和技术的云安全服务(云盾),对使用阿里云云服务的各类网站和应用,提供全自动防攻击和入侵的安全服务,例如防DDoS、防入侵、以及网站安全检测;

(2) 依据不同数据类别及其安全等级设计访问控制策略,制定技术隔离措施和访问控制管理流程;

(3) 依据代码、应用、系统、网络访问流程,审核访问申请,自动化监控可疑活动(例如:数据的非授权访问及修改)并实时审计;定期复查其执行情况;

(4) 制定安全开发流程,并依据数据安全级别界定所有云服务的各环节安全开发要求,通过配置管理系统保证各开发环节遵循其对应的安全要求,并在上线前完成安全加固、通过安全审核;

(5) 借助自动化运行在阿里云网络内部和外部的漏洞扫描程序,及时发现问题区域,并在预期的时间表内整治安全漏洞。

(6) 遵循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标准要求,依据对数据安全性的危害程度定义安全事件类别和响应流程,采用全天候系统和人工监控识别、分析和处理信息安全事件;

(7) 基于预防和纠正云安全威胁根本成因来制定所有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

(8) 采用不断演练的方式评估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的适用性,并及时更新;

(9) 遵照阿里云安全策略,为员工开发和提供培训课程,包括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认证和安全开发领域;

(10)通过第三方安全论坛接受外部安全专家的安全评估和建议。

可见,一支健全强有力技术团队是信息安全建设的基础和保障。信息安全团队所担任的不只是在灾难发生后救急的“灭火器”角色,更是在问题发生前防微杜渐、毫不松懈的“滤水器”。

“今天传统的网络安全产品提供商仍然在致力于逐门逐户的推广安全加固的‘井盖和井水净化剂’,安全产品防御容量也从‘企业级’走向了‘电信级’。当很多单位和企业其业务互联网后面对用户不可预知的攻击动机所引发的“现象级’安全保障挑战时,其在信息安全建设方面曾经经历的‘堆产品、上服务、组团队’等安全历程后、仍未能帮助解决‘攻击难预测、服务响应慢、安全人才一将难求’等方面的安全问题。究其原因是对于‘现象级’安全保障挑战,未能具备安全攻击自动响应、弹性防御的能力,从而无法保证安全防御能力不被海量用户的差异化访问而稀释。”王坚对记者说道。

培养企业信息安全文化

在2014年1月发布的《阿里云安全白皮书V1.2》对阿里云的信息安全团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释。

“信息流动更加便利”是互联网带给这个时代的红利,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其一就是人们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是不可能真正意义上“被撤回”的。我们在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的同时,也一定会付出个人信息更加难以保护的代价。即使在未来有了法律的保护,我们也生活在一个越来越透明化的时代。

然而,人们对于信息安全重视程度仍然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我们的信息、资产越来越数字化,比如工厂的设计图纸、公司的合同等,社会经济越来越数字化,比如工业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等,与此同时,必须提高人们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视。你可能无法想象,一只保存了26份机密文件的U盘,只是在非涉密的电脑上插了一下,这26份机密文件就悉数显示在了其他国家情报部门的屏幕上,然而,这些“骇人听闻”的事件是真实存在并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随时上演的。

因而,媒体想要做好信息安全建设,必须从每位员工入手,提高其信息安全意识,培养企业的信息安全文化。

对此,谭晓生对记者分享了他的经验:“那时是2010年,我刚刚接手信息安全这方面的工作,立即对当时的公司高管们进行了一次‘渗透测试’。自此之后的四年里,我在信息安全方面的任何动作都没有遇到任何高管的反对。”谭晓生笑着说道:“当你想要阻止人们的某种行为时,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看到这么做的严重性。用事实告诉他们‘信息安全事件随时都有可能在你身上发生,并且造成实实在在的损失’。”

Information Security信息安全:

诚然,信息安全无处不在。大到国家机密,小到邮箱密码,国计民生,各行各业,无所不包。与之相随的,是无孔不入、防不胜防的信息安全事件。2014年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半。回顾上半年的IT圈不难发现,涉及互联网安全的讨论愈加热烈。从WindowsXP系统停止服务致2亿用户“裸奔”,到小米携程用户信息泄露,抑或是全球互联网通行的安全协议OpenSSL到免费WIFI的安全隐患。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移动端,涉及信息安全的问题频出,网民对安全上网的呼声越来越高。

隐形的偏爱 篇8

在同学们的现场评价下,选出了3位选手,可学校规定2名,多了1名,这可怎么办?类似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我都求助于学生,请他们帮忙定夺。可这一次,同学们也犯难了。后来,大家一致决定让我来定。

看着站在讲台上的三名学生,其实在我的心里早已有了答案。可看着他们三个期盼的眼神,在全班学生面前,我不忍心剥夺任何一个学生上进的机会。看着他们,再看看全班其他同学,我真的不知如何去选择?或许我真的怕伤害了他们。无奈中,我对同学们说,老师觉得他们三个人都很优秀,课后我们再进行一次终极pk,你们看怎么样呢?

后来,想想这样的问题,在隔壁班级也上演过,三(1)班的彭老师也曾询问过我三选二的问题,何不请她帮我定夺一下。

课间,三名同学来到了办公室。不巧的是救兵不在,我只能亲自下决定了。在三人各自朗诵完后,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选择了其中两位,淘汰了一位。我的话音一落,落选的学生瞬间泪流满面,并告诉我,为了参加这次诵读的比赛自己已经准备好几天了。可是我已经作出了决定,总不能随便更改吧。我只能试着去安慰她了,可她的眼泪一直止不住地流着。突然间,旁边的一名同学对我说:“老师,我平时参加这些机会比较多,这一次就让她去吧!”听了她的话,感觉一丝甜蜜流入了心田,多么善解人意的孩子啊!我越发喜欢上了这个学生,我接受了她的建议。后来,这个学生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昨天,我作了一个正确的决定……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比赛时,我在现场。“替补”的这个同学表现得特别自信,我真心地为她鼓了掌。看到一旁鼓掌的刘老师,我问:“你女儿也参加比赛了吧?”刘老师摇摇头说:“没有,不能总让她参加吧,总要给其他孩子机会。”

是啊!作为老师的我怎么没有这样的思想与觉悟呢?一想到什么比赛,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班上那几个优秀的学生,好像只有这几个学生才能代表班级的水平。或许在我这样的思想影响下,班上的学生也出现了类似的跟风反应——认为班上只有那几个同学是最优秀的,其他的同学仿佛成了陪衬的绿叶。

后来,那个“替补”的同学获等了二等奖,是个不错的成绩,在我们班参赛选手中是成绩最好的一位,而她却是我一开始要淘汰的那一位。

上一篇:天然砂砾下一篇:员工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