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课堂

2024-07-09

隐形课堂(共12篇)

隐形课堂 篇1

1 学习与兴趣

玩与学习, 似乎相互对立, 家长经常对孩子们说:“要是你们念书能有玩一半积极就好了!”是家长对贪玩孩子的责怪, 然而我们能否从中却受到启发:如果使学习能像玩一样有趣, 孩子们哪有不积极学习的道理?“兴趣”被爱因斯坦称作伟大科研成就的“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过程对于教师而言, 就是要让学生在欢乐轻松中掌握知识的过程。

语言是传递情感、交流思想的工具。正因如此, 英语教学的目的也就是要把这种交际功能培养给学生, 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 同时为使这种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 需要进行大量的英语交际的实践活动, 并最终发展成为熟练运用英语进行沟通交际的能力。传统的模块式教学法和生硬语法翻译法的应试教学, 造成了学生实际交际英语的能力低的高分低能形势, , 无法适应社会发展与改革开放的需要。学生在单一枯燥的语言学习过程中, 随着知识的不断深入, 畏难情绪日增, 导致很多学生最终放弃。因此发挥课堂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和有效性,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促进其内在潜能的发挥尤其重要。现在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 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2 激发兴趣, 动感英语课堂

2.1 游戏教学法

就是在教学中尽可能将枯燥的语言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 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语言交际情景, 使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游戏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中调整学生学习情绪、改善课堂气氛, 提高学习兴趣, 融洽师生关系的一种重要教学手段。《新大纲》中有一句话我很欣赏:“凡感兴趣的东西都不是负担。”所以, 如果游戏教学运用得当, 会让学生感到学英语不是负担, 而是乐趣, 并在游戏中产生成就感, 培养自信心。游戏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令学生增长见识, 开发智力, 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要根据低年级 (初一、二) 学生活泼好动、爱表演, 很少害羞, 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东西, 自制力差等特点, 适当的运用游戏, 使课堂教学变的生动有趣、学习兴趣的激发, 竞争意识的增强, 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得以培养。要学好一种语言, 一定要先过语音关。教材中的单词、句型如果只是让教师反复机械地带读, 并不见好效果。偶尔做个猜测“观口形”游戏, 让学生采用抢答方式猜出老师口动而不出声地“说”出单词或句子。孩子们为能准确地抢先回答, 精神便会高度集中, 通过观察老师的口形, 自己模仿老师呼之欲出的配合动作, 发出的意境更清晰、纯正, 得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再比如, 学习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可用同学们学过或刚学的动词在一些小纸条上写些“指令”, 如“Carry water!“Plant trees!”“Clean the desks!”等, 让孩子们前来随机任抽一张, 按照小纸条上所写的“指令”配合做个“哑剧”动作, 然后问其他同学:“What am I doing?”同学们往往被滑稽的哑剧动作逗乐了, 纷纷踊跃作出猜测或判断。“He is swimming.”“He is climbing.”…这样在游戏中, 孩子们自然轻松自如地学会了这个时态。由此可见, 游戏式教学正是寓教于乐, 转被动为主动, 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的有效方法。

2.2 英语交际活动的运用

在英语中教英语, 让学生们在你听我读、我讲你听的环境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教育学认为, 一种先天性的语言习得装置在人脑中存在, 一孩童只要置身于周边人类的语言环境, 就能毫不费力的潜移默化中习得言语。英语教学是个主体三维系统, 它由英语、学生和教学环境构成。它对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择定英语的学习都有不同的制约作用, 因此,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坚持用英语教学, 设置或创造出和谐的英语环境, 从而使学生在环境中接受英语熏陶,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英语教学中最常用的英语教学语言, 如Open your books;Look at the blackboard;Listen to me;Read after me, please!Stand up;Listen to the tape;Good!Very good!sit down please!Thank you very much!etc.教师在课堂上用英语借助于表情、动作、暗示等多次重复使用让学生理解, 渐渐地学生就听懂了, 会说了。例如, 教be able to这个短语时, 可用句子Mike is able to go with her.We can say, Mike can go with her.通过这个例句子的训练, 学生自然很容易明白并掌握了be able to与can的含义, 所以说用英语教英语, 可以极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 提高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2.3 设置与创造语言情境, 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首先让学生身处模拟的课堂生活氛围中。语言知识是抽象枯燥、死板无趣的, 英语也是如此, 要想让学生积极向上, 热情饱满地学习, 我们市场需要就地采元, 利用教室里现有的图片、实物或语言动作创设情境, 让学生觉得英语其实并不枯燥, 甚至还有实用, 而且就在我们身边,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例如在学习到“找钱包”那单元, 我就带了一个红色钱包上课, 导入新课期间趁学生不注意将包藏了起来, 然后显出焦急的样子, 问学生:I can't find my purse.Where's it, do you know?学生们在这个话题情景下发表各自所见, 这样介词短语得到了复习巩固, 找到钱包后, 继续引入, 我告诉学生There's some money in my purse.How much money is there?in it, can you guess?然后通过不断变换钱数, 让学生猜测回答, 这样数词也能得到练习。在学习到各种交通工具时, 我就找出各种孩子们的小玩具模型, 问学生What's this in English?Can you spell it?如果提问的同学回答正确, 便将小玩具奖励给他, 这样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融汇英语知识学习, 充分调动起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证明, 只要教师用心去找, 巧妙诱导, 学生就可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 交流思想, 巩固知识, 不断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水平。

2.4 营造的学习环境要轻松愉快

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就像新闻联播主持人, 讲着严肃的“国家大事”, 学生却想着动画片和电影, 既不轻松、更无愉快而言, 你还想涉及到兴趣么?即便是优等生, 也是被动的记忆器, 为了分数而强行打点滴。长时间下去, 学生由于对英语不感兴趣而逐渐放弃英语学习, 再帅的“主持人”也提不上教学质量。改变课堂环境, 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为了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点,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与综合素质, 其中包括热情、投入、仪表、精神、目光要亲切, 举止要大方、文雅, 表情要轻松愉快, 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 态度要和蔼, 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 书法要规范、漂亮, 言吐要幽默简洁等。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到“动静结合”“师生配合”“学用结合”“寓教于乐”。其实, 有经验的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 课前教师用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 一则谚语, 中文整体翻译。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 或由学生进行课前二分钟英语会话练习, 自由演讲, 自由谈。从预热活动中激发学生爱好, 完成教学前的情境引入。

教育界有一则谚语, “良好的开端, 就是成功了一半。”, 导入新课要设置悬念讲究艺术吸引学生;可从直观教具和演示开始, 注意提出一个思考问题, 抓住学生。教学中, 切忌以本为本, 将课本内容按步就搬就算完成教学。要善于用周边事物、如图片、挂图等直观教具设置情景。知识总是和情景连在一起的, 只有有情景的知识, 声形意有机结合, 知识才有趣, 学生才印象深刻。变讲为提问,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体会中学习。“感兴趣就好!”。一堂课就是一节电视剧, 抓住开始, 引入和发展, 在恰当的时间留个悬念, 设个耐人寻味的疑问。以学生积极思考回答为引线, 环环相扣, 同时让学生归纳小结本堂课主要内容。

3 结束语

总之, 向课堂要效应, 激发学生兴趣, 动感课堂教学。教师要以学生为核心, 想学生之所想, 教学生之所学, 这需要教师的精心付出, 但也是对新时期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最好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刘建峰.让英语教学活起来[J].中国教育报, 2002 (8) .

[2]何东亮, 丁喻.师范教育心理学[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7.

隐形课堂 篇2

挂网结构隐形防护网/隐形防盗网安装注意事项

挂网结构隐形防护/防盗网安装注意事项

隐形防护网的安装时从事隐形防盗网服务的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为主要是安装速度慢和高层安装2个问题。挂网结构的明亮佳美隐形防护/防盗网解决了安装问题,以安装简便快速文明行业。下面简单的讲解一下明亮佳美防盗网的安装过程。

1.首先精确测量窗口所需安装位置的尺寸,将两支型材钢丝孔位摆放齐,依据测量的尺寸将型材等长截好,要两边平齐、钢丝孔相对,同时保证盖板滑动顺畅。

2.根据安装位置需要在明亮佳美镁铝合金型材上钻安装孔,孔径8—10mm(孔的尺寸根据所选用膨胀螺栓的直径),用以安装涨栓,固定型材。注意两条型材的涨栓安装孔需要避开置放钢丝定位器安装位置,这也是明亮佳美安装特别要注意的。如果是垂直骨架就没关系。空的距离10或者20CM。明亮佳美要求两根骨架错开打孔。

3.将铝材置于墙体所需安装位置,用电锤依次在墙体钻8—10mm孔,用膨胀螺栓将型材固定于墙体。首先固定上部的龙骨,然后将下面的龙骨的钢丝孔垂直相对,打孔固定好。如果不垂直的话会造成钢丝斜。明亮佳美要求必须做到横平竖直,不能出现钢丝斜的情况。

4.确定报警器或发射器安装位置,在窗框一上角钻一6mm孔,把钢丝绳一端引入室内并留出足够长度。

5.把钢丝绳一端在起始端用第一个涨仃固定死,然后用钢丝定位涨紧器器依次将钢丝挂入型材卡槽中。注意一定要将定位器放置到位。完成后末端留足够的长度。

6.扣上型材盖板,明亮佳美挂网结构隐形防护网独特的无铆钉盖板,先于拉紧钢丝扣盖板,将背于钢丝的圆槽先放入,然后用木锤或者橡皮锤轻敲另一侧。

7.依次分段拉紧钢丝绳,注意不要太用力,连续拉紧3至4遍,直至钢丝绳达到所需紧度

宿迁新视野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8.根据窗的高度确定横向钢丝的数量,(一般以120cm拉一横向钢丝)确定横向钢丝绳位置拉一标准线以确保十字扣呈水平直线,将钢丝绳拉至夹扣位置用十字扣锁紧。

隐形课堂 篇3

一、隐形分层教学实施的背景

1.学校背景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生源复杂,既有城镇学生,也有农村学生,还有相当数量的外来务工子女。学生基础不一样,个体差异十分明显,采用传统的“一刀切”显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因此分层教学十分必要。

2.学科背景

由于初中生物学科的特殊性,课时不多,在保证正常教学进度的同时,教师进行因材施教的难度很大。这种情况下造成了教师只能顾及班级的平均水平,出现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下”的现象。再加上缺少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被教师忽略的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教与学”质量的提高。

3.学生心理背景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快速发展时期,自我意识增强,具有较强的自尊心,过于明显的分层会造成学生心理自卑。为保护学生情感而实施的隐形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隐形分层教学下的课堂提问策略

1.设置疑问法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很多生命现象很常见。然而,虽然这些生命现象很普通、很常见,学生却没有深入地研究过。因此,教师可把这些常见的生命现象引入课堂并设置成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课时,提问:仙人掌的叶为什么是刺状的?竹节虫具有和树枝相似的体形,其作用是什么?睡莲有长长的叶柄能使叶漂浮在水面,这对睡莲的生存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很吸引后进生,因为这些现象他们都看到过,促使他们去了解、去学习,从而理解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指定后进生来回答,但后进生却能积极主动参与,隐形分层教学很自然地渗入课堂中。

2.发散思考法

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非常有帮助。通过设置发散型的问题,可以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进来,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这样平等、自由的环境中,不会产生明显的被区别对待的感觉,隐形分层的作用得以体现。

例如,在讲到“保护鸟类多样性”时,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鸟类,你有什么打算?”这个问题开放度很高,所有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有说做保护鸟类宣传的,有说人工繁殖稀有鸟类的,有说禁止捕杀鸟类的,有说建立爱鸟护鸟网站的,有说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众说纷纭。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对新颖的观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特别是后进生和中等生,他们遇到这类力所能及的问题时,往往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因此教师要特别给予关注,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与提高。

3.对比总结法

初中生物的知识中存在着一些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因此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这类问题往往成了少部分学生展示的舞台,人数占绝大多数的中等生和后进生则置身于课堂之外。在遇到这类问题时,教师可在心中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将最直观、表面的问题留给后进生;需要思考、总结和归纳的问题留给优秀生。

例如,“地面上的植物”一节,其教学目标之一为“总结归纳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的异同”。教师可将这一目标分解成由浅到深的问题,交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实现。如:①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分别由哪些器官组成?(后进生)②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在器官组成上有什么异同?③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在器官组成上有什么异同?(中等生)④比较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的异同,并以表格的形式体现出来。(优秀生)这样优秀生在归纳总结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中等生和后进生也能将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加强记忆。

隐形课堂 篇4

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写作素质,这毋庸置疑。学生从书本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吸取各种各样的养分。阅读书本,相当于摄入精神养料,通过它,学生能够更好地消化吸收书中知识,从而使表达能力的提升成为可能。

如果仔细研究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你会发现,几乎每篇课文都是教写作的极好素材。

通过阅读,学生的理解能力得以提升,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学生的良好读书习惯大大养成。阅读又是学生、老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知性的。

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这些文章可读性强,语言规范优美,写法灵活多样,是学生习作的典范,在语言的表达上、段落的衔接上和全文的谋篇布局上有很多值得学生借鉴学习的地方。

一、紧扣教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实教材中有山川风物,有自然美景,无一不可以成为写作时参照和学习的对象。至于古诗文名句,更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精彩点缀。课文中丰富的人物、风景乃至故事,如果能善于运用,善于学用,无疑是一笔可观的精神财富。

要表情达意,离不开语言。读透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传授给他们阅读方法,带领你的学生一起走进文本。你们一起感受泉声的悠扬和美好,泉声的变化多端,学生就能感受到课文的语言美。好的文章,它本身就是提高学生水准的指导者。老师要坚持,学生先是愿读,接着是善读,最后是乐读,一定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够指导写作,阅读是克服中学生生活面狭窄的一个有效办法。当然,也可以治愈写作素材缺乏的毛病。

为此,我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可以系统性的向学生传授一些适当的阅读方法,借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文章内容,如:摘抄,做批注,背诵等读书方法。

二、分类归纳,形成习作素材系统

作为老师,必须要能纵观全局,心里对教材编排做到有数。这样才能指导学生整理素材,关心学生的课文学习,关注课文学习的深度不断加深。就譬如写自然吧,七年级上册写的是自然之景,到了八年级下册,就不仅写自然界的景色了,还写作者体现在其中的深刻的象征含义。到了九年级上册,更是一边写景抒情,一边生出哲理。教师在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的过程中,因为学段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与此同时,也让学生对不同学段的素材进行比较,指引学生自己积累,在积累中能够比照,在比照中能得到提高。这样,学生就会拓展自己的思维,积累自己逐步加深的素材系统。

三、以读促写,习得写作的技法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运用书本中的写作资源指导学生,主要是模仿写作。在模仿中水平能得到提升,在提升的同时继续模仿。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能够获得一个良性的进步。

初中语文书上的文章大部分文质兼美,生命力很强,完全应该去反复诵读,教师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把它们开发成写作教学的蓝本。书本里还有不少优秀篇章,其立意高妙,写作方法,技巧突出,对于这些文章可以运用“拿来主义”的方法,大胆学写、摹写。比如说,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童年趣事》一文的蓝本,《藤野先生》就是《我的老师》一类文章的蓝本。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或有意或无意,让学生去关注书本和教材里优秀文章的选材、立意、技巧以及方法等,如果再能让学生学会迁移,活学活用,学生的文章就会有章可循,持续进步。

四、培养学生的个性,丰富写作的素材

素质教育是现代的主流,它能养成人格,发展个性,弘扬创造精神。教师的作文教学嘛,当然也要紧紧跟住时代要求,让学生的个性和思维鲜活地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样学生的写作宽度就有了,写作自由性也就有了。从书本中,学生学会了用眼睛也用心灵去观察社会和体验生活,辨别生活中的各种真善美和各种假丑恶。学生用心灵去书写自己的情感,情感因而饱满舒张,写作素材更是丰富。老师的观念更要更新,要钻到书本和教材里去,以读来促进写,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的身心特点,捕捉学生的作文激情,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让学生活在情境之中,有情可抒,有感可发,文章自然真切动人。

由此看来,能够善用、巧用教材,联系学生的写作实际,努力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技巧,开启想象之门,同时注意引导督促学生坚持做读书笔记,自觉养成多抄多背的良好习惯,积极主动积累写作素材,以读代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并持之以恒,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教学效果。这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那么,就让我们共同面对,去思考、去探究、去实践,进而解决学生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就让课堂阅读教学成为写作教学的一双隐形的翅膀,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够在作文的广阔天空中搏击长空,迎风翱翔。

摘要:新课程改革理念盛行,要求教者要踊跃开发课程资源,要深入挖掘课程资源,教师要能够认真研读文本,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寻找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具体研究并活用教材中的作文资源进行写作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体验感悟知识。

参考文献

隐形眼镜药水 篇5

其实隐形眼镜虽然解决了戴眼镜带来的问题,但是也带来了新问题,隐形眼镜镜片直接接触眼球,其实存在很多的隐患的,这就要求卫生一定要达到标准。下边介绍一下在选择隐形眼镜药水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在进行选购时,务必要查看产品标签说明书上标注的以下内容:

1、产品名称;

2、规格、剂型;

3、生产企业;

4、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号;

5、使用方法和使用范围;

6、注意事项;

7、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陪读,隐形的翅膀还是隐形的伤害 篇6

2006年11月6号,成都市实验中学的学生公寓来了两名特殊的“房客”,一位高三女生在父母的陪伴下,跟随班主任来到一间只有一张上下铺钢架床的寝室里,一家三口开始忙碌起来:挂蚊帐、铺床单、整理书籍、打扫卫生,不一会儿寝室就焕然一新,变成了一个温馨的小家。

之后的一个月里,母亲将完全按照学校住校生作息时间表,和女儿一起起床、吃饭,陪伴女儿学习生活一个月。

该校校长称,学校尝试推行学生寝室向家长开放,旨在将家长陪读完全引入校园,为陪读家长和学生提供最大的方便。当然,陪读时间是有期限的,允许家长入校陪读一个月,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去适应高三紧张的学习和生活。

陪读,这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词语。尽管在任何字典里都检索不到,但陪读现象,这些年却如野草般快速地蔓延。从农村到县城,从县城到都市,为了孩子,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不断向学校周围进发,安营扎寨。

现象:名校附近出租房紧俏

一所重点中学外,一则求租启事贴在校同外:“由于女儿在外语中学上学,现需要两室一厅或多居室一套,亦租亦买,有意者请联系……”按照启事上的号码打电话过去,接电话的是一位中年妇女,说起陪读她也很无奈,女儿上初一,自理能力比较差,住得近才能照顾更周全。 “现在外国语中学附近能租的房子早给别的家长租了,看来我们行动太晚了!”

一位房屋中介称,附近的房子格外抢手,尤其是到开学的时候,租金也比同地段的高很多。为了子女求学,父母往往举家搬迁以便“陪读”,即使房租高也愿意承受。高额的房租使学校周边小区的不少居民动了心,他们纷纷把自己的房子高价租出去,再另租一间便宜点的自己居住以赚取差价。一些小区,甚至变成了“陪读小区”。

家长陪读的目的是为了使孩子更扎实地学到知识,体现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他们并不愿被当做温室里娇嫩的花朵,他们需要自己的空间,不希望来自父母的压力。到底是隐形的翅膀。还是隐形的伤害?在两代人的观念碰撞中,这种中国特色的爱就在我们身边演绎……

“读”者“陪”者说

一份沉甸甸的爱

“读”者男孩秋秋,初三,在县城一所中学读书。

初中的头两年,我在镇上的中学读书。两个姐姐读完小学就辍学了,跟随爸爸妈妈到南方去打工,过年才能同一次家。从小学四年级起,我就过上了寄宿生活,自己照顾自己,父母每月会邮给我三百块的生活费。

我快上初三了,爸爸妈妈突然赶了回来,四处托关系找门子,花了不少的钱,把我送进了县城最好的中学。爸爸说,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也是全家的希望,最后的一年非常关键,他和妈妈要陪着我。

他们果真没再出去打工,在学校周围租下一套老房子安顿下来,爸爸在县城找了一份给饭店送货的工作,辛苦不说,收入也不高,妈妈则专门在家照顾我。起初我是那么欢喜,以为往后的日子天天都像过年。

从独自生活变成父母围着转的中心,欢喜过几天,就觉出不自在了。

我不经意说想要支荧光笔,那天晚上回家,爸爸就从兜里摸出了一支。要是放在以前,他总是能省就省。现在不管我要求什么,他都一口答应。妈妈每天都同着我转,每天我上学前,她都会问我喜欢吃些什么,早上六点多就起来准备,等我吃完收拾好房间,又该出去买菜,烧好午饭等我回家。家里最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了我。

可是这样的日子我并不快乐,也许是我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突然来的汹涌的爱,我反而有些受不了,甚至可以说变成了一种负担。我学习更努力了,月考成绩也的确进步了小少,可那种心理压力却让我难以承受,一想到父母为我付出这么多,万一考不上重高该怎么办?只要一想到这儿,我会整晚睡不着觉……

爱如大山

“读”者大学女生阿漠,经历了一次复读考上大学。

高中三年,我都在学校住读。第一次高考,我落榜了。妈妈认为我在学校贪玩,所以决定存校内租间房子管我,也方便照顾生活。听妈妈说出这个想法时我心里极不情愿,担心被同学认为太娇惯而被排斥,但我没有办法拒绝妈妈的决定。

房子是一位老师的宿舍,第一天搬进新家,我就吓了一跳,两边的邻居竟是自己的数学和生物任课老师。看着爸妈惊喜地和老师打着招呼,我的心却紧张得突突地直跳。

陪读后,父母的重心全转到学校了。出租房没有任何家电,父母吃完晚饭后就在空空的房子里聊天打发时间,只为等我下晚自习后,看看我是否还要吃点什么。

我们那里陪读的学生并不多,大多数同学都住校,我感觉自己很不合群,加上老师是邻居,老是担心有人说我开小灶、搞特殊化。妈妈也常说,为你创造的学习环境这么好,你可要好好学习,周围的人都在看着。她是在激励我,但这让我心理负担更重。我担心成绩不好被同学说闲话;担心没考上大学,让家人在别人面前难堪;更担心辜负为自己付出巨大心血的父母,让他们失望。

我开始失眠了。有两_一个月我晚上一点睡意都没有,每天睡觉不超过5小时,可睡这么少白天竟也不瞌睡,只是烦躁和疲惫。妈妈不惜花钱给我买来大堆安神补脑的营养品,但没什么效果,更让我恐慌的是,梳头时开始掉头发。

在那样一种焦灼的状态下,我还是考上了一类大学,爸妈庆幸当初作了正确选择。可在我心里,如果说陪读对我学习有什么促进的话,那就是压力。但压力这东西,控制得好是动力,要是失去控制,便会适得其反。

以女儿为中心的两次搬家

“陪”者,一位母亲。

严格地说,我们并不是“陪读”家庭,女儿从初中到现在,一直住在自己家。但是,我们又和一般家庭不一样,女儿每升一次学我们就搬一次家。

女儿快上小学了,但我们住的小区可以就读的小学不理想,我和她爸爸就商量着在一所老牌小学附近买一套房子,把户口迁过去。那时候虽然手里积蓄不多,但是房价也不贵,买下了一套60多平米的二居房,既是投资也为了接送女儿方便,正式开学时,一家人搬了过去,把原先住的那套房租了出去。

女儿该考初中了,我们计划在重点初中附近买房,但房价太高了,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只好在附近租了一个单间,先将就着。因为没有厨房,房东不让开伙,所以每天我只好做好饭送来。为了让女儿及时吃到可口的饭菜,我变着花样给孩子搭配营养餐,每天提前把菜买好,让家人做好准备工作。我一下班就开始忙碌,做好后顾不得吃就马上送到学校。等孩子吃完上课去了,我才开始吃饭,但等收拾好餐具和房间,离上班的时间又近了。

这样一来一去太累太花时间了,我们卖掉了原先的一套房子,在中学附近买了一套二手房,又一次举家搬迁,虽然我和她爸爸上班远了,搬家又非常麻烦,零零碎碎的东西太多,每次都要花大力气,但照顾到了孩子就是值得的。

成才总是艰辛的

“陪”者,一位父亲。

我们住在一间建在楼顶的小房,共两间,非常狭窄,进门的桌上放着一台陈旧的彩电,里间,书桌上摆着一台老式电扇,每到夏

天,全靠它不堪重负地摇着头,给儿子送去一丝凉意。这些家电不是邻居借的就是从旧货市场淘回来的。平日,儿子在里间书桌前温书做作业,我就存外屋看报纸,为了不打搅儿子学习,我一般不看电视。有一回下了20多天雨,等我们想看看电视节目时,打开机器,却没有图像——因为长时间没打开,里面的零件都受潮了。

孩子有学小提琴的天分,他又喜欢,我们做父母的自然该积极地为他创造条件。虽然我在县城里有份稳定的工作,可总觉得县城没有好的提琴老师,为了孩子,我毅然辞职来到了这里,让儿子读音乐附中。

这几年的陪读生活是艰辛的。刚到时,为了省钱,我们住在一片老房子的小招待所里,那地方终年不见阳光,被子散发着一股霉味儿,老鼠在天花板上蹿来蹿去,每天晚上回来,床单上总会铺满老鼠屎。到了冬天,屋子里冷得像冰窖,被子又特别薄,整整三个月,我们睡觉连衣服都没敢脱过。

到了我这个年纪并不好找工作,费尽了周折,我才找到一份送快递的工作,每天要骑着自行车跑上几十公里,屁股常常被磨得肿了起来,坐也没法坐。

儿子去老师那儿学一小时提琴要八十块,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其他方面就得特别节俭。到这里三年,我从没添置过一件新衣,吃饭也是尽量自己做。我们父子俩的生活非常简单,中午儿子在学校吃,我在外面吃盒饭,晚上下班后,我急匆匆地赶往菜市场,买好菜后回家做饭。

在外人看来,我们的日子过得苦,但我不觉得什么,看看人家台球神童丁俊晖走的路,一想到儿子挺有出息的,再苦也能挺过去!

碰撞:翅膀还是伤害

对家长而言,陪读并不轻松,家庭经济负担会加重,工作会受到一定影响,孩子也并不喜欢这样的方式,可他们还是要如此“折腾”,心甘情愿当起了孩子的书童。但与他们陪读的“热情”相比,孩子的反应却要“冷淡”得多。

家长说——

肯定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了。虽然学习只能靠孩子自己,我们除了在他们身边照顾,也帮不上别的忙。也不能保证陪读就一定能考好,但孩子在自己身边生活,让孩子休息好,吃得好,总没有坏处。

现在孩子也苦,激烈的升学竞争,娃娃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身心疲惫,我们当大人的只能干着急。去陪读也是想为他们做点什么:节省出宝贵的学习、休息时间,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还可以增进相互的感情交流,有助于为孩子减轻压力。

现在社会诱惑那么多,孩子还小,不知道分辨和拒绝,很容易误入歧途,我就特别担心孩子会不会迷上上网,早恋什么的,还是在娃娃身边管着放心些。

同学说——

由于父母陪读,我一直住在校外,班里有什么集体活动,父母有时候都要跟着。生怕我撒谎,这样一来和同学接触得很少,有一种被孤立在外的感觉。我希望自己能回归到同学当中去,跟大家过同吃同住,一起上下学的集体生活。

父母过分的关心,是对我们能力的不信任,学习最终是靠自己,父母这种陪读只能算是物质意义上的陪读,没有多大效果,在很多时候反而是增加我们的压力,在帮倒忙。

每天爸爸妈妈总牢牢盯着自己,挺压抑的。老是不停地搬家,也没法静心学习。我希望自己能去学校住读,可看着父母整天为我操劳,实在不忍心提出。

为了陪读,父母为我付出的太多了,虽然我从不对他们说起,但心里非常明白父母生活的窘迫,这或许是动力,但也是压力,压得人透不过气来。一旦我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我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崩溃。

老鹰训练雏鹰飞行,都是狠心地将它推下鹰巢,雏鹰恐惧地奋力张开翅膀才不会被摔死在悬崖上。而恰恰是张开翅膀的瞬间,雏鹰才体验到了飞翔的快乐。

在我去住校前一周,爸妈一直忧心忡忡,一会担心我不会自己套被罩,一会又担心我吃不饱,十分可笑。陪读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我这个儿子没想象中的那么“笨”,才放心地让我住校了。父母不放手,我们怎么能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呢?

对于陪读,家长和孩子们各有看法,家长认为是看不见的翅膀,助孩子起飞,而孩子则认为它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到底是“隐形的翅膀”,还是“隐形的伤害”?

一位曾经的陪读家长:我的教训

儿子上中学后,由于他生活能力很差,我便和丈夫商量在单位办了停薪留职手续,随同儿子到县城中学附近租了一间房子陪读。儿子吃住在出租房,我像保姆似的为他煮饭、洗衣、洗被子。儿子初中毕业考上了高中,仍在这所学校就读,我又为儿子当了3年保姆。

高中毕业后,他考上了大学,这年他已经20岁了。我便对他说:“你都这么大了,该自立了,到大学读书就自己照顾自己吧。”到大学报到才一周时间,儿子就打电话回家说:“妈,我洗不来衣服,学生食堂的饭菜不可口,吃不饱,我离不开你。”父母哪有不关心孩子的?接到儿子的电话,我和丈夫商量还是由我去陪读,租了间房子,又为儿子当了4年的保姆。

儿子大学毕业了,被安排在一所中学任教。我想,这下总该可以了。没想到,儿子的日常生活仍然需要我帮助。到儿子结了婚,我总算脱了身.可媳妇又成了儿子的保姆,为此常听到媳妇抱怨。由此我体会到,该让孩子做的事一定要让孩子做,父母绝不能包办代替,要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样做,既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也能减轻父母的负担。

专家说——

父母要陪读的理由无外乎两种,一是认为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如果不陪,可能会导致他们衣食无着;二是认为子女的自制能力差,如果不陪,可能会导致他们行为失控,甚至走向社会的对立面。

陪读的第一种心理是想给孩子提供更周到的服务,给他们洗衣服、做饭、搭配营养,盯着孩子的分数。在短期内,孩子的成绩可能提高,但从长远看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生存能力的培养,这种孩子高中陪到大学还要继续陪,孩子的理想、人生目标永远也无法树立起来,只会让他们离正确的人生轨道越来越远。

抱着第二种心理的陪读,家长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不信任,这样孩子很难建立起自信,对孩子的成绩以及将来都会造成影响。

隐形课堂 篇7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有助于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有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拉近距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 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讲解, 在师生互动中, 学生敢于质疑, 敢于大胆猜想, 进而在师生互动中创造快乐.

在学习“钠的化合物”的这一节内容的时候, 我先用多媒体让学生回顾一下之前学习的内容.投影一:钠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产物?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原因?如果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火情, 应该如何科学灭火?

提出这些问题后, 课堂像炸开的锅, 学生开始讨论, 紧接着笔者进行课堂过渡, 我们用来灭火的水和二氧化碳是否会引起火灾呢?学生各抒己见, 随后随堂进行了补充实验:将蘸有Na2O2的脱脂棉置于石棉网上, 用连有干燥管的导管向脱脂棉吹气, 脱脂棉剧烈燃烧.学生议论纷纷, 对于钠的化合物有了很多的猜想, 随后正式进入新课, 伴随着实验中发生的现象, 学生自己试着写出了方程式:

当Na2O2与CO2反应时, 棉花燃烧, 说明什么?

学生写出方程式:

经过这样的师生互动, 课堂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与活力, 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 让课堂变得高效而有活力.

二、在生生合作中感悟神奇

生生合作是师生互动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方面, 目前来说, 大多数的学生为独生子女, 他们独立能力较差、合作意识较薄弱, 而互动教学正是给生生合作提供了契机, 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得到优势互补, 在相互协作中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比如, 基于化学实验室的器材比较少, 而学生比较多, 我就采用分组的办法,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小组共同完成实验, 在小组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不免心生抱怨:为什么不让一个人做一个实验而是让小组共同参与呢?此时我教育学生:我们要践行环保理念, 实验室的器材是有限的, 更重要的是我们做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 这种气体挥发到空气中, 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所以我们进行分组, 尽可能减少污染, 你们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领悟合作学习精神的重要性.随后我设计了一堂化学实验课, 学生通过学习的化学知识与环保知识结合起来, 在完成有毒气体:SO2、CO、NO、Cl2的实验时, 我让学生体会到可以通过SO2、NO2形成硫酸、硝酸的过程, 来减少有毒气体的排放, 学生很快联想到, “可以在汽车的尾部装置这样一个设置, 那么就可以减少尾气排放带来的空气污染!”

通过生生合作, 让学生感到神奇的是, 课堂45分钟过得很快.并且在生生合作的过程中, 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消除了, 学生与学生之间走的更近了, 在合作过程中一起学习、猜想、质疑, 获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三、在师生交融中激活潜能

师生交融是师生互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师生交融是一种状态, 更是一种境界, 师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激活自身的潜能, 在这个激活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运用多元智能理论, 创设课堂环境, 结合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树立自信心, 师生交融也有利于教师随时掌握学情, 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

教学相长是高中化学教学的终极目标, 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构建高中和谐化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和谐的亦师亦友的关系, 而不是传统观念上的教师一味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 学生一味被动接受.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需要教师对学生真诚的付出, 观察学生的行为、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 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帮助.比如, 有一次, 班上一个学困生总是不交作业, 在我多次了解之下, 才知道这个性格内向的学生不打算考大学, 对未来失去信心, 所以干脆连作业都不交.了解到这个情况后, 我利用课余时间与这名学生促膝长谈, 在多次沟通之下, 这个学生终于接受了我的方案:不要去过多想以后怎么办, 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这个学生在我的多次引导、鼓励之下逐渐走出心理阴影.同时, 亦师亦友的关系有助于教学过程的师生共进、激活学生潜能.

参考文献

[1]赵国政.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课堂的师生互动[J].管理学家, 2011 (1) .

[2]姜明涛.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优化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J].华章, 2012 (15) .

隐形课堂 篇8

一、教师要善于转换不同的视角来与学生“说话”

1. 俯视学生,遵循教育常态

素质教育虽然提出了很多年,但是有很大一部分老师仍然持着一副老常规。学生简直成了教师脚底下的“奴隶”,经常会发生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驯兽”行为等,绝对和神圣的“教育”二字没有任何联系。其带来的后果或泯灭学生的天性,使其成为驯服的奴隶;或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仇恨的种子。如今,教师因个人“失口”而遭报复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可谓很多。

情节较轻的有:学生被“传”到老师的办公室,心里本来有一种紧张感、压抑感,如果老师不能“赏”他与教师平等“说话”,那么不管你要跟他说什么,他们大都会在心里打鼓:哼!这老师!我到了你这儿,你就这么“礼貌”呀——至于你的那些“谆谆教诲”,他只会当耳边风,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马上出来了,接下来就是一大堆理由等着你。我听新学生说过,他很反感老师总是与他“谈心”,为了不写那个老师的作业,就对老师说因为周末住院才没有时间。经过老师与他“斗智斗勇”,再加上家长的配合,最后才终于使学生承认了自己的欺骗行为。

其实,教师“居高临下”与学生“说话”,并不会深入学生心灵。有的学生只会认为这次办公室没有白来,了解了有关学校的消息或其他老师的趣闻,以后可以在班级里大为宣传了。说到底,老师不把学生放在眼里,那就别怪学生“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即使你再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买你的账。

2. 平视学生,实现教育平等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亲密无间的新型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否建立起来,我认为关键在于老师。看老师有无热爱学生的良好师德;看老师是否尊重、宽容、爱护、体贴学生;是否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试问:当学生犯了错的时候,老师严厉甚至尖刻的训话最终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用严厉的训斥把学生骂哭了,看起来学生是认错了,但能保证他们以后就不犯错,甚至不变本加厉地犯错了吗?我以前看过一个外国小故事,是一个学生对两个音乐老师的评价:“我的第一位老师很愚钝。她经常对我们吼叫:‘你的心飘到哪里去了?’或者‘如果你不专心,你就永远学不会弹琴,更何况你还笨手笨脚的。’你能想象老师会这么说吗?自从来了一位新老师后,我进步了不少。她真是不可思议。”

美德是从内心深处孕育出来的,不是单靠惩罚就可以强迫灌输的。所以,老师要有长远的目标与持之以恒的耐心,通过语言的魅力,使做人做事的道理如涓涓细流般流淌到学生的心中。

总之,老师要与学生“平起平坐”,做到和学生促膝谈心,说说“掏心窝子”的话,指出学生在思想、学习等方面的不足,提出适合学生自身情况的建议,师生有问有答、有说有笑,更有利于消除学生的心理隔阂,让学生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师生的感情容易交融,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3. 仰视学生,凸显教育主体

商业活动中,顾客永远是上帝。学校也是提供服务的地方,教师承担着培养国家栋梁的重任。

我们之所以要老师和学生平等说话,这是为了感化学生,是源于内心一种教育观念的支配;是建立在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的基础上;是建立在对祖国深沉、持久的爱的基础上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学生终会为我们的爱心所打动。此后,我们才能按照施教方案对学生提出适时、适宜的严格要求,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我们的教导,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

二、教师要善于驾驭语言来与对象“说话”

1. 老师与学生“说话”要规范、健康

老师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明白教师的语言会直接影响学生。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摒弃语言上的暴力,也不逼迫学生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内心产生罪恶感。教师要试着在对话中传达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尽量做到就事论事,对学生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

2. 老师在课堂上“说话”要真雅趣

法国大作家雨果认为:“语言就是力量。”课堂是老师发挥才能与传播知识的舞台,其课堂用语必须做到真、雅、趣。

真,就是对学生要讲真话、说实话,不能讲假话、吹大话。

雅,就是不能讲粗话、脏话、不规范的话。教师要用美的语言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

趣,就是教师要时常考虑说话的方式,使用灵活多变的语言去启发教育学生,摒弃那些陈旧的没有生命力的课堂用语。

课堂用语的真、雅、趣,是课堂语言的基本特征,教师的课堂用语做到了真诚恳切、清新活泼,师生之间自然会真诚相待,教师就能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3. 老师与家长“说话”要直巧

(1)与家长“说话”要做到“直”。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难免会寻求父母的帮助。与家长“说话”应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思想品行以及学习情况,忌用“差不多”“大概”“可能”之类的含糊其辞。在谈话中要“直述”学生学习下降、思想退步等家长听来不悦耳的话,否则隐去缺点、谎报成绩的做法,只会是欺骗家长,贻误学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2)与家长“说话”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做到“巧”。把谈话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要让家长相信、尊重并听取我们老师的意见,让家长感到老师是真心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在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我们进行充分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无论“直”言,还是“巧”谈,都是为了减少教育工作中的摩擦。这样,不仅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做得更顺利,而且也是我们教学工作的艺术性表现。

“说话”是治学之基础,老师每天战斗在三尺讲台,一定要练好“说话”基本功,使自己站稳讲台,更为了学生能健康成长与学习。

摘要:教师要善于转换不同的视角来与学生“说话”,文章主要从三个视角展开,俯视学生,遵循教育常态;平视学生,实现教育平等;仰视学生,凸显教育主体。同时,教师要善于驾驭语言来与对象“说话”,主要表现在与学生沟通时、课堂教学时、与家长沟通时。笔者根据工作几年中的实践与见闻,浅谈如何与学生“说话”。

关键词:“说话”,视角,语言

参考文献

[1](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老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隐形课堂 篇9

一、隐形的资源在身边, 隐形的翅膀在待命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与社会课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 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 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 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而许多教师都在为开发课程资源大伤脑筋, 觉得无从下手, 资源无处可寻。

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基本可分为四类:文本资源、音像资源、环境资源和人物资源。其中, 人物资源主要包括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他们就生活在教师和学生的身边。

1.“亲其师, 信其道”, 教师本身就是资源

学校仿佛一个迷你的社会, 学校教育的任务是通过师生交往的方式完成的。在小学阶段,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 它是影响小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因素之一。在师生之间的活动中, 学生总是在观察老师。老师的言、行、表情, 做事的方法、待人的态度等, 都会落入学生的眼中。学生总在默默地学习、模仿。

2. 亲密的玩伴与学伴, “同学”就是一起互相学习的资源

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 有着不同的认知水平, 有着差异的文化礼仪……学生之间的同伴交往, 可以丰富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积累团体生活、学习的经验, 对每一个学生成长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 家, 心灵的港湾

在家人的身上学会体味生活的意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有着自身的知识、经验以及素质、行为习惯等。在他们的身上, 不仅有着影响学生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交往关系, 也有影响他们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有意义的课程资源。

4. 走进社会大家庭, 认识多彩的社会

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不同的社会人士, 社区的保安、搞卫生清洁的阿姨、商店里的服务员、公交车司机、邻居、医生等。虽然每天接触的时间不多, 但也可以成为品德课堂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对他们进行采访、观察, 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中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社会人士, 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社会, 认识人在社会中的价值。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 善于发掘, 隐藏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这些课程资源每时每刻都闪现在我们身边, 徘徊在校园里、课堂上、家庭生活及社会活动中。无处不在的人物资源, 无声、无形地静候着被充分利用, 如一双隐形的翅膀, 时刻等待着展开, 将课堂带入广阔的社会生活。

二、灵活运用隐形的资源, 为课堂插上隐形的翅膀

1. 活动现场, 隐形资源的生成

课堂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遇上这样的状况: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教师备课的预设和教材的内容, 往往是来自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教师的思维会被“卡”住了, 不知如何评价, 更接不上话题。往往这个时候, 就是课堂教学资源生成的关键时刻。

教师在《烦恼, 还是化解》一课的教学中,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烦恼是可以通过倾诉、发泄、转移等方式化解的。在下课前的总结环节, 教师请同学们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希望帮助学生整理本节课学的情感表达的方式。一位女同学站起来, 眼里含着泪花, 说:“我的烦恼还没有化解。”本在准备下课的同学们一下子全安静了下来。教师轻轻地皱了一下眉, “还有?”女同学点了点头。教师看了一下手表, 又看了一眼在教室后面听课的行政和教师, 拍了拍女同学的肩, “请你说说, 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我希望能得到她的谅解, 并继续和她做好朋友。”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忙下, 她在教室的平台上将网页上的照片删除了。两位女同学流着泪拥抱在一起, 同学们也情不自禁地为她们鼓掌。同学们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 生动地演绎了本课教学的主题, 化解了内心烦恼, 建立了良好的朋友关系, 为本课的教学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仅余的时间, 让同学们谈学习体会和收获, 就会与这完美的结局错肩而过;如果教师以生硬的方式, 将问题留到课后解决, 这个烦恼将永远留在学生的心里;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及时修改网页, 两位女同学就会失去一段友谊。课堂教学现场生成的教学资源, 需要教师及时捕捉, 才能闪闪生光。

在资源开发利用中, 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机智, 注重那些课堂互动中生成的、即时性的、触发学生情感的人物资源, 及时调整教学, 引导学生思维碰撞, 情感升华。就会给课堂插上隐形的翅膀, 迎接新的篇章。

2. 精心预设, 隐形资源耀光华

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是一个发现、筛选、整合、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要特别注意课程资源不应是简单的“混合”, 而要精心预设, 将文本资源、音像资源、环境资源和人物资源, 立体多维地整合, 隐形的人物资源就能在课堂教学中闪耀出最亮眼的光华。

《今非昔比的厨房》从厨房的变化反映社会的进步,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位“80后”教师在教学这课时, 不仅以视频、照片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过去的厨房、学校的厨房的变化, 还请课前拍了照片的学生结合照片介绍自己家的厨房。有的学生采访了爷爷、奶奶, 向小组的同学们汇报了自己的体会。教师在同学们讲得兴高采烈之时, 从办公室带来了一位同学的奶奶。奶奶的出现让同学们好奇, 大家一下子安静了, 不约而同地看向奶奶手中的锅。那是一只乌黑的, 有点凹凸的锅。奶奶把锅放在讲台上, 深情地说:“同学们, 你们的家里用的都是电饭煲吧?我的孙子也会用电饭煲煮饭。这个锅已经收藏在家好些年了, 自从家里有了电饭煲, 这个锅就没用了。这锅本来是白色的。”奶奶的话没说完, 同学们就哈哈大笑起来。奶奶接着说:“以前每过一段日子, 我就会用炉灰把它洗净、擦亮。因为我做事不小心, 它不知道被摔了多少次, 这些凹凸就是摔碰的印记。大家可能会好奇, 它为什么会变黑。那是因为当时烧柴做饭, 不但锅变黑, 厨房里的墙壁变黑, 而且会让烧饭的人的脸也变黑。”同学们又是一阵大笑。奶奶说:“每次生火烧饭, 先要用纸、干草、树皮生小火, 再架上木柴生火。生火的烟带着灰, 每次烧饭, 我的脸都贴满灰。”不少同学情不自禁地捂住了鼻子。奶奶停了一下, 说:“像你们现在捂着鼻子, 是煮不了饭的。”“唰”地一下, 同学们的手都放了下来。奶奶说:“同学们, 要好好学习啊, 有文化、有技术, 才能造出更好的东西, 就不用怕脏了。”同学们连连点头。老师即时提出, 请同学们畅想我们的厨房今后会是怎么样的。同学们各抒己见, 有的说, 垃圾自动回收, 不用出门就可以清理厨房垃圾;有的说, 厨房也可运用太阳能, 减少使用燃气、电灯;有的说, 洗碗机加上了消毒功能, 可以合二为一;有的说, 厨房墙壁上涂了新型环保涂料, 油烟不会吸在墙壁上, 妈妈也不会被油烟熏得咳嗽不止……

奶奶的话朴素、真诚, 不着修饰, 却弥补了教师自身的不足。奶奶对当年生活经历的回忆, 深情的叙说, 饱含着对孩子们深切期望, 是各种现代化多媒体技术都不能替代的。在品德学科的教学中, 要提高人物资源的有效性, 重点在于教师的精心设计, 让隐形的人物资源在知与情交汇处, 触动学生的心灵, 带着学生的情感起飞。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认为, 生活有多么丰富, 品德课程资源就有多么丰富。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往往就轻轻地待在我们的身边, 等待我们去发现和利用。有时候如灵光闪烁一般, 又会悄悄地溜走。所以教师应具备开发资源的意识, 抓住稍纵即逝的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如果我们有“发现”的眼睛, 就一定能将课程与生活、时代、人的心灵融为一体, 课程资源就将如汩汩清泉, 涌流不断, 课堂教学将延伸至鲜活的社会生活, 引导学生展望社会生活, 更有利于他们养成社会公民素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性。

参考文献

[1]张茂聪.品德与社会教学导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6-04.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08.

隐形课堂 篇10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研究型学习的基础

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 我们应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 经过充分想象, 用心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判断所获得的信息, 然后对信息进行加工, 发现并提出问题,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

提出问题是研究的内容, 在问题提出后, 必须致力于问题的研究。并非每个学生都能积极、自觉地投入研究, 必须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需要强化学生的动机, 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单纯兴趣向自觉研究转化, 在研究中一直保持极大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

三、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通过化学实验开展研究型学习, 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研究实验方案, 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 最终解决问题,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分析得出结论, 体现学生价值

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 不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后会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索。

在生活中食盐有“百味之母”的美称, 且功劳卓著。但是若长期食用含有高浓度盐的食品, 不但可诱发心血管疾病, 而且还可以引起胃炎、胃癌的发生。

本例通过食物中氯化钠的含量测定, 揭秘隐形盐的真相, 使得隐形的危害转化为显而易见的数量, 研究生活中化学与健康的问题。

1.实验原理

以K2Cr O4作为指示剂, 用Ag N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由于Ag2Cr O4的溶解度要比Ag Cl的溶解度大得多, 因此滴定时首先析出的是白色的Ag Cl沉淀, Ag Cl定量沉淀后, 稍微过量的Ag+即与Cr O42-生成桔红色Ag2Cr O4沉淀, 即达到滴定的终点。

反应式为:

Ag++Cl-=Ag Cl↓ (白色)

2.选定有代表性的实验样品

本实验选定代表样品为:味精、花生酱、酱油、榨菜、萝卜干、甜面酱、切片面包、方便面、火腿、肉松、奶油葵花籽、棒棒糖。

3.分析步骤

样品预处理:称取约10 g试样, 精确至0.001 g, 于100 m L烧杯中。用乙醇溶液将试样转移到100 m L容量瓶中, 稀释至刻度, 振荡15 min, 用滤纸过滤, 弃去最初滤液。

调节p H:

p H6.5~10.5的试液:取含25~50 mg氯化钠的试液, 于250 m L锥形瓶中。加50 m L水及1 m L5%铬酸钾溶液。以下按条操作, 记录消耗0.1mol/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数值。

p H小于6.5的试液:取含有25~50 mg氯化钠的试液, 于250 m L锥形瓶中。加50 m L水及0.2 m L1%酚酞乙醇溶液, 用0.1%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再加1 m L5%铬酸钾溶液, 剧烈摇动时, 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红黄色 (保持1 min不褪色) 。记录消耗0.1mol/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数值。

空白试验:用50 m L水代替试液。加1 m L 5%铬酸钾溶液, , 剧烈振荡时, 用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红黄色 (保持1 min不褪色) 。记录消耗0.1 mol/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数值。

4.结果计算

Na Cl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

5.实验结果统计: (100 克食物中含盐量统计)

6.分析结果, 解决问题

实验结论: (1) 每吃10 g酱油就相当于吃了1.33 g的食盐, 相当于一天正常摄入食盐量的1/4。

(2) 一份泡好的方便面大约含500 ml (约500 g) 的汤, 因此, 每喝一份方便面的汤就相当于摄入了7.6 g食盐, 也远超过每天正常摄入量。

(3) 按所用的切片面包每袋重200 g计算, 一个完整的面包含2.4 g食盐, 相当于每日正常摄入量的一半。

实验结论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除了少吃盐外, 避免食物中的“隐形盐”至关重要。

课外研究型学习活动的开展打破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世界的界限, 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还课堂教学以生活本色, 使知识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 与学生的生活境遇和人生经验融合在一起, 进而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和信心, 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与活动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逐步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 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

学习化学就是要将化学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生活世界是生动的, 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 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参考资料所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价值, 从而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增强其学习化学知识技能的信心与动力。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与之相关的知识, 把化学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在课外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化学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反过来通过对生活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从而大大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形成了化学学习的良性循环, 使学生在生活中求知, 在求知中生活。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徐家锦.高中化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初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03.

公益创造隐形价值 篇11

通常理解下,公益活动是规模型企业用来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美誉度的主要手段。在中国本土化妆品企业中,公益活动更像传播行业正能量、树立奉献精神主流价值观的“圈内社交名片”。

或许,公益活动并不能回报可以量化的经济效益,但对于公益项目的创新、坚持和执行力,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成长潜力的重要参考。在多数本土企业看来,做公益不论企业规模大小,关键在于选对项目,有效执行,能让更多人群积极参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长就水到渠成,企业也能从中获得不可估量的隐形价值。

从“高大上”到输出价值

多数营销案例证明,公益活动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即公益营销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利益,足以补偿甚至超过其付出的成本。尽管多数本土化妆品企业认为,公益活动最大价值就是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但是根据自身企业文化和品牌战略来选择相应的公益活动,并由此带来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提升,参与企业早有自己的评价标准。

“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在选择公益活动时,公益活动主题首先要与公司实力及资源相匹配。其次,要选取有良好声誉的公益机构或NGO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CEO方玉友表示,珀莱雅公司在日常营销活动中更关注女性的需求和权益,而联合国妇女署并在中国设有相应的女性赋权项目,因此双方很顺利地签订《赋权予妇女原则》。除此之外,珀莱雅十年来在人道援助、科学教育、环境保护等多方面保持着持续投入。

欧诗漫集团特种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伟良也表示,公司赞助“点亮心路”公益项目,也是因为其关注和帮助眼疾和失明儿童重见光明,并带动公众关注弱势群体的主流价值观与欧诗漫企业文化高度温和,企业希望通过这项公益活动能够向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欧诗漫品牌美誉度也能够获得有效提升。

“参加公益活动最大价值就是奉献,以及由此带来的榜样力量。而且这个价值主要是面对社会,而不是面对企业。”奥洛菲集团市场总监刘秀岑介绍,“因爱而美丽”是奥洛菲重要的文化价值之一,只要是有“爱”的公益活动,在合适的时机都愿意去组织参与。2013年,奥洛菲赞助的“它基金”保护和收养小动物慈善沙龙活动,选择这样的公益活动,并非是通过评估活动价值和实际效益,而是最大程度地去奉献爱心,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体现作为一个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奥洛菲未来的公益投入“没有预算、不设上限”,为行业和社会带来“爱的正能量”是唯一标准。

营销及公益活动专家张兵武认为,企业从一开始就要选择与自身战略规划和能力最匹配的公益项目。如果两者关联度很低,这样的公益活动很难持续,即使做完也没有太大意义。“另外,公益活动只是企业营销活动的一小部分,行动和参与才是最重要的,1%或者千分之一的企业投入都可以,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就OK。”

从赞助合作到主导推进

目前,多数本土化妆品企业主要通过提供资金和资源,交给第三方慈善组织的专业运营团队来操作,企业并没有自建团队直接运作公益活动。

从珀莱雅公司赞助《赋权予妇女原则》等公益项目经验来看,方玉友认为,对企业而言,他们更擅长的是市场运营而非公益事业。目前最常见的是与成熟公益机构合作的模式,寻找双方理念和利益共同点,来完成公益执行团队和经营团队的高效结合。他说“有了第三方在执行过程中的监管和法律层面的保障,可以确保公益项目的公平、公正、透明,避免被消费者质疑。”

“正如奥洛菲选择与‘它基金’合作一样,我们在开展公益活动时尽量与知名的第三方慈善组织合作,让企业团队与公益活动专业团队紧密配合。”刘秀岑说,这种方式有利于公益活动的公平公正,依靠更加专业的第三方团队使活动整体执行更顺利便捷,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策划和公关团队的成长。

对于知名度和规模稍低的化妆品企业而言,在公益活动方面则更倾向于锻炼自己团队,结合终端资源,调动全民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

“以前的公益活动,公众更像是看客。现在80、90后群体有参与公益活动的强烈愿望,因此公益活动更应该强调互动性。”诺曼姿化妆品有限公司企划部总监杨华介绍,2012年7月开始,诺曼姿公司主动创意并发起“22厘米希望”公益活动,联合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OCEF)和立人乡村图书馆号召公众以捐出一本旧书的方式给贫困地区孩子带来帮助,而公益活动的主要场所就是1000多家诺曼姿零售门店。

据了解,“22厘米希望”一开始便自建执行团队,通过系统培训让员工和合作伙伴发自内心理解和认同该公益活动的核心理念。为此,诺曼姿通过严格考核,在两年时间内确定了385家零售门店做为公益活动场所,1年365天不间断接受大众的书籍捐赠。在此期间,参与过“22厘米希望”的零售门店一度曾经达到1000家。

“无论公益活动的受益人是谁,他们都有自己的尊严,我们企业一定要换位思考,注重细节。”杨华介绍,曾经有一名中年顾客到内蒙古梁凤洗化连锁捐赠3本书,希望获得诺曼姿活动购物券,但是公益活动培训老师给了她一个拥抱,告诉她这几本书不适合孩子们阅读,赠送购物券不是活动的目的,这位顾客深受感动,不久之后自己购买了3本儿童读物进行捐赠,现场目击者无不动容。

由于注重细节、全民参与、长期持续,在2013年7月份淡季之中,“22厘米希望”公益活动为辽宁董氏连锁销售的诺曼姿植物修护原液带来单店日销售过万元的佳绩,北京红苹果化妆品连锁也在夏季创造了诺曼姿单店月销售30万元的销售额,而原液单品月销售超过7万元。杨华直言,公益活动门店创造的销售业绩并不在公司计划之内,完全来自公益活动本身对消费者的调动和影响,结果顺理成章。诺曼姿正在申请注册“22厘米希望”商标,将公益活动也做成品牌。

刘秀岑也表示,公益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性项目,它的成功开展,必须在企业一己之力的基础上,再借助行业力量、社会力量,在前期展开鼓励性的号召式宣传,在中期细化活动阶段强化活动组织能力与执行能力,并在后期进行公益结果宣传,不断扩大辐射层面,提升参与度和影响力,达到最佳公益效果。在此过程中,可以邀请第三方机构和媒体对公益活动进行效果监控和反馈。

传递企业最强音

多数企业认同,公益是企业感性营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品牌影响力和个性的积累,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此。每当出现突发灾难时,那些慷慨投入公益的企业,必定留给外界深刻烙印。每次的公益投入,也会令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感知度、可信度、忠诚度和美誉度呈现无可替代的积极效果。

方玉友认为,企业在公益活动中所产生的积极效果,不仅限于消费者群体,一些与企业有着共同利益的相关方,如产品经销商、供应商、合作伙伴,也因此更增加了与企业的好感度,提升了合作信心和愿望。

有营销专家表示,目前公益活动的投入对品牌力和美誉度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这主要来自80、90后群体更加看中企业在社会责任上的担当。在本土化妆品行业中,百雀羚凭借“手护行动”、“涌泉相报”等公益营销的持续投入,让年轻消费群对其认可度越来越高,也使得这个近百年品牌焕发新生;从化妆品以外的行业来看,加多宝集团在与广药王老吉市场争夺中能胜出,最大因素就是在捐赠“汶川地震”及其他一系列公益活动上,获得了更广泛社会群体和舆论的支持,使其能战胜巨大困难,全面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隐形课堂 篇12

一、可穿戴设备的概念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 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 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 可穿戴设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

未来的设计是会越来越简约的, 用户的需求的几乎都展现在上面, 而且非常方便。从20世纪60年代起可穿戴设备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 可以说今天的可穿戴设备确实是一个涉及多门学科的全新的交互领域。它设计的宗旨就是技术, 技术是一个复杂的工作, 它应该是服务于生活。同时我们要创造更多新的运算方法, 会使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和便利。

设计带来的不仅仅是功能, 还有特性等, 最重要的是今天的我们不光只关注于技术的本身, 更关注的是人们是否愿意参与这种全新的体验。例如我们最喜爱的肯定不是冰冷的电子设备, 我们更加向往的是自然提供给我们的美景, 那是自然的馈赠。所以我们应该通过体验设计, 让我们的冷冰冰的技术变得更加人性化?比如说在很开心的时候、很欢乐的时刻, 我们能够跟周围的人进行一些互动, 通过技术把这样珍贵的影像留存下来。最重要的是把这些价值带给人群。

二、 隐形的可穿戴设备的两层含义

Google Android Wear主设计师Alex Faaborg表示AndroidWear是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如同围绕Android手机生态形成的开放手持设备联盟一样, 而目前这个联盟已经现出雏形。可穿戴设备可以带我们感受真实的世界, 而不是技术带来的虚拟的世界, 所以这也是很重要的。

可穿戴设备应该是“隐形”的, 虽然它24小时与用户绑定在一起, 但在你不需要它的时候它会消失, 在需要它的时候才自动出现, 为用户提供服务, 而判定标准就是用户的实时使用场景。尽管用户的使用场景千差万别, 但在Google的眼里, 行场景判断的因素大致有7个:地理位置、时间、日程、身份 (个人兴趣) 、个人行为、附近的设备和传感器。往往这些场景会组合作用, 来判断用户的需求, 和他对应需要什么样的服务。

而实际上, “隐形”还包含另一个层面的含义:不要去为可穿戴计算设备添加“过量”的功能——也许你的手环只能用来收集人体数据、你的手表就是个信息流载体、你的智能眼镜就是“另一块屏幕”……它们只做最擅长的工作, 只“出现”在最合理的使用场景下, 同时机依然是汇集数据、核心运算和与用户进行交互的最核心设备, 而可穿戴设备的设计者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自己的产品, 成为人体或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三、隐形的可穿戴设备——声音和文字

首先就是说从声音上, 电话机是最早的声音的沟通方式, 通过声音的方式去把握人们的需求, 进行人们的沟通, 通过声音来说用户的诉求, 解决问题。

之后人类迎来了互联网飞速的发展, 整个的沟通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时用户可以不必通过声音, 我们可以通过在网站上敲入用文字的方式, 把我们的需求和想法放在互联网上彼此沟通。因此信息的传递不再是一对一, 而可以是一对多、多对多, 而且在这里面我们在应用会扩展到更大的范围, 也可以在更大范围地去分享信息。

除了声音的应用之外, 文字的应用是更加广泛的。这是运动场上的, 这是运动过程当中所有的东西都能够记录, 你可以在这个过程当中, 能把自己所有的东西记录下来进行拍摄, 像这些都可以形成文字的方式存储下来, 有利于用户下次能够做出一些改进, 使运动得更加愉悦。

当然很多的情景可穿戴设备通过声音、文字、图形来获取数据, 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所需信息。可穿戴的设备使用户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 希望在十年内, 我们能够充分地体验到这样的生活的便利程度。

四、可穿戴设备外形发展趋势 - 隐形

随着各种高科技传感器的成熟, 硬件的小型化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可穿戴设备已成为未来智能设备的主流趋势。如何在该领域找到机会点, 成为众多数码厂商想要找到的答案。

摩托罗拉的“电子纹身”。它是一个超薄电路, 一个贴在人体皮肤上的“身份证明”, 让用户能和其他的设备发生交互。虽然技术上还不成熟, 但电子纹身的发展倍受关注, 原因很简单它在任何情况下都与人体相伴, 并且几乎没有外观影响, 已经成为用户的一部分——它是隐形的。

另一个例子是现在可穿戴计算设备外形上的设计趋势:无论是三星、LG还是摩托罗拉, 这几款最先搭载Android Wear的智能腕表, 在外观上, 都更接近我们所熟悉的传统意义上的“手表”;而目前包括Kovert这样的设计团队, 都在致力于让可穿戴计算设备变得更像珠宝, 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怎么把我们的衣服、腰带这些日夜与我们相伴的时尚产品变得“智能”起来——谁说衣服、首饰和手表不是人体的一部分呢?它们都是隐形的。

五、未来可穿戴设备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一) 中国式健康服务

目前大行其道的基本上都涉及到健康监测, 譬如睡眠质量、心跳脉搏监测等, 但仅仅是数据结果的输出。未来医疗监护方向的可穿戴设备会更加全面, 像是个人医生, 时刻观测你的身体状况, 在诊断的同时变被动为主动, 根据结果和现有条件做出适当的治疗建议, 并反馈给用户。

(二) 生活管家

基本的四大日常行为, 在大数据时代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必然朝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它可以记忆, 分析及判断用户喜好, 并提供对用户行为的指导和建议。我们可以设想做了一天家务, 伸个懒腰, 衣服就开始帮你按摩;打个响指, 空气中就传来音乐, 并跟着你的动作和脑电波响变换不同节奏;扣一下桌面, 电话正拨打给你思念的人……它就像是你的私人管家, 的了解你的一切需要。

(三) 娱乐利器

现代人工作繁忙, 如何利用零碎时间进行放松将会是未来娱乐的发展方向。可穿戴设备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其具有更有利的条件取代其他游戏设备, 让用户可以实时而随机的进行娱乐体验。通过虚拟与现实的紧密结合, 独自一人的体感游戏可让用户感受到娱乐气氛。同时, 与异地朋友的交互游戏是个不错的选择。

(四) 安全保障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安全一直是我们话题的焦点。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应具备更强的信息跟踪、锁定功能, 通过识别用户的身份识别防止私人信息泄露。

六、总结

所以, 从Android Wear设备到更广泛的可穿戴设备, 我们看到, 科技产品虽然不断涌现, 我们相信今后的穿戴方式一定会更加灵活多变, 甚至不再作为附件, 而是与身体合二为一, 让一切的操作行为回归人类的自然行为。就像Google创始人Sergey Brin说的那样:The ultimate form ofcommunication occurs when“technology gets out of the way”。终极形态的交流是在科技不再挡道时。

摘要:从20世纪60年代起可穿戴设备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 今天随着一大批可穿戴设备相继投放至大众电子消费市场, 全新的产品形态给用户带来了独特的人机交互体验。但我们相信未来的可穿戴设备是隐形的科技带领人们回归自然行为。

上一篇:材料项目下一篇:花生间作套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