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外固定架

2024-07-05

组合式外固定架(共10篇)

组合式外固定架 篇1

摘要:目的 研究采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结合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C2型肱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02011年收治的C2型肱骨骨折患者60例, 分为两组, 其中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 治疗组采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结合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 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结合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C2型肱骨骨折临床效果显著, 患者并发症少, 更容易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切口有限内固定,组合式外固定支架,C2型肱骨骨折

肱骨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1], 其一体两端均容易发生骨折, 对于肱骨远端骨折一般采用AO分型, 根据关节外、部分关节外、部分关节内、完全关节进行分型, C2型为关节内简单, 干骺端粉碎骨折。由于解剖部位复杂, 所以运血易受到影响, 一般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进行复位, 进行内固定, 在临床上钢板是广泛被使用的内固定物, C2型肱骨骨折有粉碎性骨折, 其内固定效果并不佳, 本组研究采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结合组合式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 其效果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2011年收治的肱骨骨折患者60例, 所有患者按AO骨折分类, 均为C2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 其中对照组30例, 男19例, 女11例, 年龄24~52岁, 平均年龄 (42.5±7.8) 岁, 开放性骨折12例, 闭合性骨折18例, 车祸14例, 高处坠落11例, 重物砸伤5例;治疗组30例, 男21例, 女9例, 年龄22~50岁, 平均年龄 (40.3±7.1) 岁, 开放性骨折8例, 闭合性骨折12例, 车祸16例, 高处坠落8例, 重物砸伤6例, 两组患者其年龄、性别、致病因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臂丛麻醉, 开放性骨折进行清理。治疗组采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结合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 保护好骨折部位神经, 在直视下进行骨折复位, 闭合性骨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 复位后采用螺钉垂直骨折线加压固定, 将复位钳进行临时固定, 在骨折远、中、近分别拧入螺钉, 注意避开桡神经。外部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对照组切开口进行游离骨折端周围算组织, 防止剥离过多周围韧带、筋膜以及骨膜等。暴露骨折处, 将血肿清除, 进行复位, 采用克氏针固定, C壁X线透视下, 复位满意后, 根据患者情况采用合适的钢板, 体育肱骨骨折处采用螺钉固定, 较大骨块可用钢丝或螺钉捆扎固定, 较小的采用可吸收线固定钢板上, 复位良好后缝合伤口。所有患者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3~5d, 术后2~3W可进行肩部、肘关节功能锻炼, 患者定期检查X线, 观察骨折愈合情况。

1.3 疗效评判标准[2]

肩关节采用Neer骨折评分进行评定, 疼痛35分, 功能30分, 活动度25分, 解剖复位10分。总分为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低于70分为差。

1.4 统计学处理

本实验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两组差异比较使用方差分析χ2检验, 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伸0~20°, 平均 (12±3) °, 屈曲90~120°, 平均 (110±5) °, 两组比较治疗组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差异明显具有同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发生3例内固定不牢固, 2例局部感染, 2例愈合延迟。治疗组发生1例局部感染, 无固定股牢固和愈合延迟, 两组比较治疗组并发症更低于对照组, 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肱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科疾病, C2型为关节内简单, 干骺端粉碎骨折, 需要手术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常采用钢板作为骨折内固定治疗的首选, 但是对于肱骨C2型骨折, 其处于粉碎性骨折, 采用钢板固定时需要进行较大面积的骨膜剥离, 严重影响了局部血运, 肱骨只有1~2支营养动脉, 所以若发生骨折会导致血管损坏, 严重影响骨折处的供血, 则会导致患者愈合不良, 严重可发生骨不连, 并且由于在剥离过程中可能会损害桡神经, 钢板要很好的塑性才能更帖服于巩固上, 才能固定牢固。所以钢板不能很好的符合肱骨骨折所需要的固定能力, 生物学环境, 以及适应性的刚度。本组研究中采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结合组合式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 与钢板治疗相比其优良率更,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小切口有限内固定其切口小, 对组织剥离少, 对患者的创伤小, 能够保护骨折处的运血, 促进骨折的愈合。并且在固定上能够多点多面的进行固定, 固定牢固, 术后也不需要进行石膏外固定能, 可让那个患者的患肢早期进行肩部、肘关节的活动。其操作发方法简单, 并不会损伤桡神经, 也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 所以不仅对患者损伤小, 还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患者更容易接受。综上所述, 采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结合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C2型肱骨骨折其临床疗效好, 对患者损伤小, 并发症少, 更容易康复,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计石贵.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肱骨下段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07) :144.

[2]郑良国, 郑潇, 高东菊.两种不同钢板治疗不同年龄段肱骨近端C2型骨折的疗效观察[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2, 8 (04) :222-224.

组合式外固定架 篇2

关键词 胫骨下段骨折 手术 Hoffmann外固定

资料和方法

2003年1月~2004年4月收治胫骨远端平台骨折和胫骨远端的骨折22例,男16例,女6例,平均34岁(8~68岁)。高能量损伤18例,合并损伤4例。其中股骨干骨折、股动脉损伤1例,足外伤1例,锁骨骨折1例,腰椎压缩骨折2例,对侧跟骨骨折1例。致伤原因:车祸14例,高空坠落伤2例,压伤6例。按照AO分类,A1型2例,A2型3例,A3型3例,C1型3例,C2型5例,C3型6例,闭合骨折8例,开放骨折14例。按照Custito-Andenson分型,Ⅱ型1例,ⅢA型1例,ⅢB型18例。16例并发腓骨骨折72%。全部使用Hoffmann外固定架。

手术方法:12例开放骨折急诊手术,4例石膏托固定,6例跟骨牵引,拾高患肢,手术推迟4~8天直至皮肿胀消退到满意、皮肤出现皱纹后可进行手术。本组16例合并腓骨骨折,10例使用克氏针固定,6例病人没有行腓骨固定,其中2例软组织条件较差而不适合做固定,4例为胫骨关节外骨折,没有必要复位腓骨。恢复腓骨长度后,复位胫骨远端关节面,使克氏针或螺钉固定。9例关节外胫骨骨折直接单纯使用Hoffmann固定架固定,在主要骨折块前为中心作长度4~8cm的切口,进行最小限度的骨膜剥离,利用次主要骨折块作为复位其他骨折块的窗口,复位关节内骨折。关节面使用克氏针固定,4例進行了植骨,干骨后端固定后使用Hoffmann固定架和胫骨干固定到一起。对有远端粉碎性骨折者,首先处理固定远端部,使用2mm克氏针自腓骨的后侧向胫骨前内侧穿出,然后上外固定针调整方向,第2根克氏针自内踝后内侧向前外侧穿出,第3根固定元端骨折块。所有克氏针均上张力,与胫骨和外固定架连为一体。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5~10天。8例伤口Ⅰ期愈合,2例开放损伤伤口延迟闭合,在4例ⅢB型骨折中,术后14天内高渗糖纱布湿敷后闭合,本组无植皮和皮瓣转移者。远端骨折者,术后鼓励早期踝关节主动或被动活动,合并关节内骨折者,3个月禁止负重;关节外骨折者,允许足趾在骨愈合允许的情况下逐渐负重。

结 果

按照Helfer标准评价,平均随访10个月,平均愈合时间5个月,除1例外,全部解剖复位,或恢复力线。优11例,良6例,中4例,差1例。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18.2%)。

讨 论

跨关节外固定可以增加远期踝关节的活动功能[1]要求的坚固内固定,满足了提早活动以改善功能的需要。然而长期跨关节固定和石膏托制动(60天)的确难以取得满意的致病效果[2]。本组通过使用Hoffmann外固定架治疗22例,无须跨关节固定,同使用钢板相比减少了对软组织的剥离,降低了皮肤坏死和深部感染的危险[3]。

胫骨下段开放粉碎性骨折关节周围5cm以内关节外骨折,是选用这种外固定架治疗适应证[3]。而对于软组织条件较好的低能量损伤性骨折,仍以钢板内固定为主[3]。使用Hoffmann外固定有如下优点:①损伤小:克氏针和有限的钢针作内固定物,能把损伤程度降至最低,固定可靠;②交叉克氏针可以对骨折块产生把持作用,托起骨折块,必要时再加用松质骨踝钉可稳固固定骨折;③无须跨越关节,不需用石膏托保护,术后3~4天就可活动关节,6~8周后可逐渐负重,对软骨修复效果较好;④可通过胫骨前的骨进行关骨块的复位满意率较高。本组94%骨折能达到解剖复位,说明通过有限的切口也能进行可接受的关节面重建,减少并发症,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荣国威,瞿桂华,刘诉,等.骨折外固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62-263.

2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811-826.

组合式外固定架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治疗的患者42例, 男25例, 女17例, 年龄14~61岁, 平均年龄为 (40±5) 岁;其中交通事故伤19例, 摔伤14例, 重物砸伤9例;右侧24例, 左侧18例;闭合性骨折32例, 开放性骨折1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与护理

两组患者均经硬膜外麻醉后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手复位或内固定, 观察组采取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的模式, 对于开放性骨折先进行彻底的清创处理, 根据实际情况在原伤口上做适当延长;对于闭合性骨折应尽量选择闭合复位或仅在需要进行内固定的部位切开一个小切口。患者经牵引复位后, 分别于骨折部位两端打入斯氏针, 并用螺纹钉进行有限固定, 使之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骨折, 再对胫骨进行钢板塑性以及螺纹钉固定, 然后将T型支架安置并固定于胫骨内侧, 再于骨折两端分别钻孔拧入螺纹钉, 固定好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手复位或内固定, 外加石膏固定的手术方式。手术后,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消炎抗感染治疗, 将患肢抬高, 并按时进行复查, 待骨折线模糊时, 拆除支架, 取出内固定。

1.3 疗效判定标准

以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术后感染情况以及患者的恢复程度作为指标, 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的恢复程度分为优、良、可、差, 其中, 优:骨折部位、相关关节以及下肢的活动情况均正常;良:骨折基本复位, 胫骨无短缩现象, 踝关节活动受到部分影响, 下肢活动能力无明显受限;可:骨折基本复位, 胫骨短缩不明显, 踝关节和下肢活动能力受限;差:骨折复位失败, 胫骨明显缩短, 踝关节和下肢活动能力受限严重[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 对两组数据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的优良率为81.0%, 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和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较短, 术后出现感染例数较少,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往往伴有较为严重的软组织损伤, 传统的治疗模式是切开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固定的手术方式, 但该治疗模式易造成患者术后的伤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慢性骨髓炎症等并发症,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 一种更加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应以促进骨折部位愈合、保护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减少对软组织的损伤、降低感染率等作为指导原则[3]。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模式具有上述优点, 可以提高术后骨折部位的稳定性, 促使关节活动提前, 促进骨折的愈合和相关关节功能的恢复[4,5]。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 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1) 创伤面积较小, 由于内固定有限, 患肢切开的创口小, 更加利于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 (2) 骨折部位的固定更加稳定, 该手术方式通过内外互补固定的模式, 对骨折部位提供了多种生物力学环境, 通过早期实施的牢稳固定以及后期的弹性固定, 可以很好地增加生理应力刺激, 促进骨折部位的有效愈合; (3) 有利于术后患肢功能的恢复性锻炼, 改善患肢的血流情况, 利于骨折的愈合; (4) 该手术方式操作简便, 易于推广; (5) 更加符合生物接骨术的原则; (6) 可以缩短治疗的时间, 减轻患者的痛苦, 减少医疗费用[6,7]。在进行该手术后时, 应注意以下问题: (1) 皮肤进针切口的大小要以螺纹钉通过为宜; (2) 注意术后伤口的清洁, 减少外固定支架的感染发生率; (3) 外固定针的使用应尽量避免影响患肢的关节活动能力; (4) 螺纹钉应一次性拧入, 防止术后的松动[8]。

从本研究结果看出,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能有效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增强骨折创面的修复能力。操作方法简单、易行, 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倪进荣, 王立新, 汪大海, 等.三维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3, 10 (5) :19-20, 23.

[2]李道文, 方俊峰.带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 2013, 21 (10) :20-21.

[3]朱跃良, 徐永清, 师继红, 等.负压封闭引流术在肢体创面应用中若干问题的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8, 3 (10) :242-244.

[4]Goluboviz, Macukanovi, Golubovic L, et al.External fixation combinal with Limted internal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ilon tibia fractures[J].Vojnosanit Pregl, 2007, 5 (11) :307-311.

[5]李金生.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粉碎性开放性骨折[J].吉林医学, 2011, 32 (1) :110-111.

[6]贾文鹏, 张双民, 黄友祥, 等.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56例[J].陕西医学, 2010, 39 (4) :509-509.

[7]盛吉祯, 陈玉芳, 王刚.组合式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粉碎性骨折[J].中医正骨, 2008, 20 (4) :36-36.

组合式外固定架 篇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156

Pillon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暴力所致胫骨下端干骺端粉碎性骨折,常涉及到胫骨远端关节面,同时伴有软组织严重损伤,治疗非常困难。2006年6月~2010年10月收治Pillon骨折患者31例,均采用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及“自拟方”应用治疗,经8~20个月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1例,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20~45岁;左20例,右11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7例,交通事故伤21例,摔伤3例;局部肿胀明显,出现张力性水疱11例;开放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22例。

骨折类型:31例均属Ⅲ型(改良Ruedi和Allgower分型)、Ⅳ型、Ⅴ型(Ovadia和Beals分型)。其中开放骨折9例,按Gustilo分型均属Ⅲ型。

手术方法:开放性骨折急诊清创,再行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闭合性骨折在伤后约1周肿胀消退后行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先取小腿后外侧切口复位并固定腓骨,恢复下肢长度。再作小腿前内侧弯向踝孤形切口,显露胫骨远端关节面骨折,暴露骨折断端,祛除断端间软组织,复位,注意关节面的修复,骨块压缩严重者给与植骨。“T”型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置于小腿外侧,近侧2枚螺钉选用密质骨螺钉,置于胫骨骨折近端,远侧2枚选用松质骨螺钉,置二跟骨上。钻孔及拧入螺钉时必须用配套的软组织保护套筒(特别是近侧2枚),以防血管、神经损伤。同时应用中药治疗,方药组成:当归12g,乳香3g,没药3g,秦艽6g,泽兰6g,续断6g,木通6g,碎补3g,柴胡10g。每日1剂水煎,分3次饭前温服,连服10天。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结果

31例经8~20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2周)。采用PhillipShwart踝关节评分法,临床评分60~95分(平均78分)。伤后及术后肿胀痛疼消退时间32小时~7天,平均3天。术后伤口裂开1例,钉道感染2例,经换药及抗生素治疗后愈合。

讨论

本方适用于外伤导致的肢体局部瘀血、肿胀、痛疼。方中当归活血、养血;乳香、没药、秦芄活血止痛;继断、碎补补肝肾、继筋骨、疗折伤;木通、泽兰行水消肿祛瘀;柴胡疏肝理气。诸药配伍、使瘀血得消、经脉得运、气血得行,肿痛止而骨折向愈。

Pillon骨折指波及负重关节面的胫骨远端1/3骨折,常合并腓骨骨折。其特征为骨折部位在踝上,胫骨下关节面粉碎性骨折,骨缺损及远端松质骨压缩,同时有腓骨下段的骨折和软组织严重损伤。严重粉碎性骨折并发症多,疗效差。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并“自拟方”治疗Pillon骨折具有以下优点:①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切口小,胫骨远端软组织剥离小,血供破坏少,有利于伤口愈合。本组病例均采用小切口,尽量少剥离骨折块,术后随访无1例发生骨延迟愈合及骨坏死。②固定可靠,术后中早期进行踝关节功能锻炼及扶拐下床活动。③利用外固定架独特的牵开作用,肌腱、韧带及软组织可使骨折更好的复位。④超关节功能位固定2~4周也有利于受损踝关节囊及韧带的功能重建,防止晚期不稳定的发生。⑤外固定器独特的牵伸作用,能有效维持良好的关节间隙,减轻骨关节内压力,避免早期活动时距骨对胫骨关节面的撞击。骨折远端的交叉穿针技术,能有效稳定骨折块,能提高伴有明显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Pillon骨折固定的可靠性。⑥中医中药应用有效减轻患者痛苦,利于创伤愈合。

为了充分利用外固定架固定技术对Pillon骨折治疗的优势,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①遵守先复位后穿针再固定的原则。②骨折远端应用交叉针固定,交叉角度≥25°,并尽可能控制大骨折块。③尽量应用非超关节固定。④术中注意针道的无张力处理,减少术后针道分泌物,降低感染机会。⑤Pillon骨折Ⅲ型骨折的超关节固定时间和带架时间适当延长。⑥针道分泌物应及时处理,钢针周围焦痂应清除,浅表感染可口服抗生素治疗。若针道深部感染,局限性骨髓炎则应拔除此钢针。

没有一种技术是适用于所有Pillon骨折,而是每种骨折都需要正确的技术。由于骨折、软组织特点、内植物的适用性、患者特点和医生治疗方法不同,需要因人而异选择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陆军,陈辉,李永刚,等.近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Pillon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4,1(24):41.

2张建国,林枫松,尹双波,等.胫骨Pillon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4,1(24):4.

3谷贵山,徐莘香,包俊清.有限内固定结合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粉碎骨折[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9,14(5):14.

4季滢瑶,胡广,林昌孝.手术治疗Pillon骨折82例分析[J].中国矫型外科杂志,2000,7(3):243.

组合式外固定架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7月-2013年8月笔者所在科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共29例, 其中男19例, 女10例;年龄24~65岁, 平均40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3例, 重物压砸伤11例, 坠落伤5例。15例患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 其中1例为开放性骨折。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B型18例, 其中B1型10例, B2型5例, B3型3例。C型11例, 其中C1型6例, C2型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骨盆X线片检查及CT扫描加三维重建。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 手术时间距受伤时间5~14 d (平均7 d) 。

1.2 器械结构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是由连接棒、连接块 (钩) 、锁定螺钉和非锁定螺钉组合而成的内固定支架系统, 按棒的直径分为2.5、3.0、4.0、5.0和6.0五个规格, 本组采用的是3.0和4.0的规格。由于单棒系统对异形骨具备更好塑形和方便置入的特点, 因此本组大多选择单棒系统固定。应用锁定螺钉可构成锁定连接;应用非锁定螺钉虽不及锁定连接强, 但置钉更为方便, 并具备良好的提拉和贴附效果。连接钩在需要增加固定强度时随机使用。连接块可沿棒随意滑动和旋转, 其操作方便, 但置入前最好先将两端的连接块用锁定螺帽锁紧以防连接块脱棒, 见图1。

1.3 手术方法

采用全身麻醉。根据骨折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耻骨联合分离或近耻骨联合骨折者:采用耻骨联合上弧形 (Pfannenstiel) 切口;耻骨支或合并髋臼前柱、髂骨骨折者, 采用髂腹股沟入路;骶骨骨折/骶髂关节脱位, 采用髂腹入路;合并髋臼后壁或髋臼后柱骨折难以复位的骨折同时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复位固定。骨折复位后, 选择3.0或4.0规格的连接棒, 先利用模棒根据被固定部位的解剖形态进行塑形并确定棒长, 再将连接棒行相应塑形后穿入单棒单孔连接块 (块的数量、位置和方向根据情况而定) , 然后两端的连接块用锁定螺帽锁紧以防连接块滑脱。把配置好的棒块置入体内, 移动连接块于最佳位置, 确定锁定钉或非锁定钉置钉, 钻孔并拧紧锁定螺钉, 完成骨折的固定。手术中应充分利用桥接系统的撑开加压和调节复位的功能, 注意在暴露骶髂关节时, 不要损伤骶骨前方的腰骶干, 骶骨侧固定时避免损伤L5神经根 (大约在距骶髂关节约1.5 cm处通过) 。在髋臼顶部放置内固定物时需预留安全区域, 远端进钉方向应向耻骨支或坐骨支, 近端进钉方向偏内上方骨盆嵴方向, 髋臼周围置钉时注意勿将螺钉拧入关节腔内。典型病例, 男性患者, 35岁, 车祸伤, 见图2。

注:a示单棒连接块;b示挂钩型连接块;c示连接棒;d示固定螺钉;e示桥接系统整体示意图;f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固定髋臼骨折示意图;g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固定骨盆骨折示意图

注:左图示术前X线片;右图示术后X线片

1.4 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术后取平卧位, 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行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常规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 术后48~72 h拔除引流管。早期扶拐健侧负重行走, 患侧6~8周开始部分负重, 视骨折愈合情况决定完全负重活动时间。

1.5 疗效评定

术后分别于1、3、6、12个月进行随访, 常规摄骨盆正位、出口及入口位X线片, 合并髋臼的加摄左右斜位片。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标准评价, 优:骨折移位<4 mm;良:移位为4~10 mm;可:移位为11~20 mm;差:移位>20 mm。功能评分采用Majeed评分标准, 优:≥85分;良:70~84分;可:55~69分;差:<55分。

2 结果

本组29例患者, 手术时间70~180 min, 平均110 min, 出血量200~1200 ml, 平均450 ml。所有患者获4~13个月 (平均7个月) 随访。所有患者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 无切口感染、骨髓炎、医源性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 骨折全部愈合、无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按Matta标准, 所有病例骨折复位均为优。肢体功能评估依据Majeed评分标准, 优25例, 良2例, 可1例, 差1例 (合并其他和开放性骨折) ;优良率93%。

3 讨论

3.1 骨盆骨折的内固定现状

手术治疗作为不稳定骨盆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 已得到了骨科医生的广泛认可。由于外固定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 且存在复位丢失、针道感染、周围皮肤刺激等并发症, 外固定支架一般作为严重骨盆骨折的临时固定, 而不是最终的固定方法。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多采取内固定。内固定方法包括:骶骨棒或骶髂关节螺钉应用于骶骨骨折固定, 前路钢板或后路骶髂关节螺钉或钉棒系统可应用于骶髂关节脱位的固定, 重建钢板和 (或) 拉力螺钉可应用于髂骨翼骨折、髋臼骨折和耻骨骨折、耻骨联合分离等的固定[4]。虽然骶髂关节螺钉、骶骨棒、钉棒系统技术的应用, 为骨盆后环的固定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但由于手术需要透视引导, 技术要求较高, 医生学习曲线长, 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特别是在缺乏透视设备的基层医院, 钢板-螺钉技术仍然是骨盆骨折固定的常用方式。

由于骨盆各部位形态不规则, 普通钢板使用时需要良好的塑形, 才能使钢板-骨质贴附, 以满足固定的强度, 而多数情况下, 钢板塑形以适应骨骼的不规则形态比较困难, 会延长手术时间及伤口暴露时间, 同时, 骨盆的扁平、松质骨结构, 导致螺钉的长度受到严格限制, 螺钉固定强度降低, 存在螺钉松动、脱落的可能。虽然锁定钢板的出现解决了螺钉松动的问题, 钉-板锁定结构使其不必进行精确的塑形, 就能达到稳定的固定效果, 但锁定螺钉固定时方向不能变化, 降低了螺钉应用的灵活性, 在邻近关节部位, 增加了螺钉进入关节的风险。一种多方向、灵活又具备锁定功能的固定装置似乎更适合骨盆骨折的固定需求[5,6]。

3.2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骨折的优势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是一种新型内固定装置, 其固定强度及生物力学上的优势已被多项研究证实[7,8]。该系统具备手术操作灵活、可塑性强、具备撑开与加压、复位与固定一体的特性, 应用于骨盆骨折时, 充分体现了其万向-锁定联合应用的功能优势。与其他固定方式相比, 具有以下优点: (1) 可操作性好。连接棒为圆柱形结构, 可根据不同解剖需求, 术中塑形为相应的形态, 塑形方便。 (2) 连接块位置灵活, 可置于棒的任何位置, 使骨折固定操作更加灵活。 (3) 螺钉为锁定型, 增加了固定的可靠性, 同时螺钉与连接块锁紧前, 可绕棒任意旋转, 使螺钉定位定向多样化, 非贴附锁定固定更符合骨盆扁平、不规则形态骨质的固定需求;同时非锁定螺钉联合应用, 实现万向-锁定联合固定机制。 (4) 单棒型连接钩的使用, 可随时根据骨折需要挂钩固定, 以增加固定强度, 这不但有利于粉碎骨折块的固定和位置的维持, 避免因为复位不佳, 降低生物学固定的强度, 同时减少骨折畸形愈合及骨不连的发生。 (5) 技术要求相对较低, 术中无需透视, 减少了骨科医师接受放射线辐射的风险, 同时避免因透视导致的手术时间延长、术区污染等。 (6) 便于骨折复位操作。对于牵引复位欠佳或难以复位者, 该系统可先固定骨折一端并锁定, 另一端置入螺钉但不予锁紧, 然后利用连接块在棒上的滑动作用, 使用撑开或加压钳进行撑开或加压复位固定。 (7) 适用范围广泛。既可应用于骶骨骨折、耻骨骨折、耻骨联合分离、骶髂关节分离的固定, 还可以满足髋臼前路和后路的固定, 理论上可适用于任何类型的骨盆骨折。

3.3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用于骨盆骨折固定时需注意的问题

虽然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用于骨盆骨折具备其他固定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 但使用时还是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以免并发症的发生。 (1) 使用前应熟悉器械的固定原理, 充分发挥器械的优势, 避免术中重复操作。 (2) 骶骨侧采取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固定时, 没有螺钉数量的限制, 通过连接棒的塑, 使其与骶髂关节平行, 可增加螺钉数量, 提高固定强度, 但操作应在骶髂关节约1.5 cm范围内进行, 以免损伤L5神经根。 (3) 为避免连接棒塑形后, 连接块安装困难, 可在连接棒折弯前, 预先放置连接块, 并预估连接块位置, 因为一旦连接棒折弯后, 连接块的轴向活动度将明显减小。 (4) 如果预先不能准确估计安装螺钉的位置, 可采用挂钩型连接块, 即先塑形连接棒, 然后根据固定需要, 于不同位置安置挂钩型连接块。此方法可增加螺钉位置的灵活性, 但要避免全部使用挂钩型连接块, 因其固定强度较普通连接块较低, 会降低固定的整体强度。 (5) 锁定螺钉导向置钉困难时可使用非锁定螺钉固定。 (6) 虽然螺钉具备万向-锁定效果, 但对髋臼部位骨折螺钉置入必须正确, 避免螺钉进入关节, 术中应常规检查髋关节活动或电透确认螺钉位置。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装置, 应用于骨盆骨折具有操作灵活、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 理论上可应用于骨盆任何部位的骨折。在熟悉手术入路和手术操作的基础上, 正确使用该固定方法, 可最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保障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利于患者功能恢复。早期应用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远期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尚需长期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骨盆不稳定型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7月-2013年8月笔者所在科采用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共29例, 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 评估骨折复位效果及功能情况。结果:本组29例患者, 手术时间70180 min, 出血量2001200 ml。随访413个月, 所有患者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 无切口感染、骨髓炎、医源性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 骨折全部愈合、无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发生。按Matta标准, 所有患者骨折复位均为优。肢体功能评估依据Majeed评分标准, 优25例, 良2例, 可1例, 差1例;优良率93%。结论: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应用于骨盆骨折具有操作灵活、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等诸多优点。早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远期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尚需长期临床观察。

关键词: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骨盆骨折,内固定

参考文献

[1]Papakostidis C, Grotz M R, Papadokostakis G, et al.Femoral biologic plate fixation[J].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6, 450 (1) :193-202.

[2]Soham G, Nicholas D R, Chellappan K S.Expanding nail or expanding femur?An adverse event with the expandable Intramedullary[J].Acta Orthop Traumatol Turc, 2010, 44 (2) :166-168.

[3]熊鹰, 陆继鹏, 李群辉, 等.桥接组合式金属内固定植入系统对犬骨折愈合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 15 (30) :5556-5560.

[4]熊鹰, 李群辉, 柳百炼, 等.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与锁定接骨板钉系统在股骨骨折应用中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 (30) :5516-5519.

[5]熊鹰, 陆继鹏, 王大兴, 等.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及胫骨骨折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0, 18 (14) :1209-1211.

[6]Haerdi C, Costa R D, Auer J A, et al.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3different clamp and 2 different rod types of a new veterinary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4.5/5.5 mm VetFix[J].Vet Surg, 2003, 32 (5) :431-438.

[7]Zahn K, Frei R, Wunderle D, et al.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18 different AO bone plates and the clamp-rod internal fixation system tested on a gap model construct[J].Vet Comp Orthop Traumatol, 2008, 21 (3) :185-194.

组合式外固定架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2012年1月-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老年人Colles骨折患者300例, 男138例, 女162例;年龄60~78 (66.3±1.5) 岁。随机分为A、B、C 3组各100例, 3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 纳入标准: (1) 患者年满60岁, 经X线检查确诊为Colles骨折; (2) 患者符合上述三项治疗适应证; (3) 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风险, 同意研究。 (2) 排除标准: (1) 患者存在全身性多发创伤骨折或病理性骨折、骨质代谢异常等疾病; (2) 患者存在心肺肝肾不全等疾病[2]。

1.3 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密切护理, A组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做好整复前检查和准备, 患者平卧位, 以两人整复法矫正, 待畸形消失复位成功后以小夹板固定;B组给予外固定架固定, 手法复位步骤同前, 复位成功后以外固定架固定复位;C组给予T形板内固定治疗, 完善术前检查, 患者仰卧位, 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后T型形板内固定[3]。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评价指标包括骨折愈合时间, 复位程度, 腕关节活动评价及临床疗效。显效:骨折症状和体征消失, 解剖复位良好, 腕关节运动完全恢复, 握力正常;缓解:患侧手腕有轻微肿胀, 疼痛、压痛感弱, 解剖复位基本正常, 腕关节活动略受限, 握力稍下降;无效:患侧手腕持续肿胀或畸形, 解剖复位欠佳, 关节僵硬, 腕关节活动障碍, 握力下降[4]。总有效率= (显效+缓解)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A组、B组, 腕关节活动评价优于A组、B组, 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 骨折复位程度显著优于A、B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与B组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评价、总有效率及骨折复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表2、表3。

(±s)

注:与C组比较, *P<0.05

注:与C组比较, *P<0.05

(±s)

注:与C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老年Colles骨折是我国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 多由低能量跌伤所致, 目前其治疗方法较多, 主要包括传统治疗方法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及外固定架固定、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等, 但各种治疗方法互有优劣, 疗效参差不齐, 缺乏充足有效的科学论证。故本文针对目前常用的三种治疗技术进行研究, 探讨其骨折复位程度, 腕关节功能恢复特点和治疗效果, 为临床治疗提供决策指导[5]。

随着手术内固定技术研究的深入, 生物力学研究发现良好的腕关节功能恢复取决于完整的解剖复位, 非解剖复位具有导致关节疼痛、关节不稳、关节退变导致活动度丢失和功能障碍的风险。因此, 尽管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损伤较大, 但因其可靠的解剖复位日渐成为治疗的首选, 本研究结果亦表明T形钢板内固定的解剖复位效果远高于手法复位外固定[6]。

然而由于老年Colles骨折患者腕关节活动和功能要求低于中青年人群, 结合老年人创伤愈合差, 手术要求高的特点, 手术内固定技术的应用受到患者及家属甚至临床医师的排斥和拒绝, 更倾向于患者耐受性高、治疗风险低的手法复位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固定等非创伤性治疗。但是研究结果数据科学证实T型钢板内固定解剖复位完美, 治疗效果优越, 值得应用。因此, 应积极向患者解释该技术的优越性, 消除过多的风险担忧, 并大力推广该技术的应用[7]。

摘要: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外固定架固定及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人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300例老年人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00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密切护理, A组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B组给予外固定架固定, C组给予T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后统计3组患者愈合时间、骨折复位程度、腕关节活动度及疗效评价。结果 C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A组、B组, 腕关节活动评价优于A组、B组, 总有效率高于A组、B组, 骨折复位程度显著优于A、B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与B组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活动评价、总有效率及骨折复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T形钢板内固定具有良好的解剖复位, 腕关节功能和疗效均优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及外固定架固定。

关键词: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 小夹板,内固定, T形钢板,老年

参考文献

[1] Young BT, Rayan GM.Outcome following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displaced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in low-demand patients older than 60 years[J].J Hand Surg (Am) , 2012, 25 (1) :19-28.

[2] 王卫明, 赵德伟, 王铁男, 等.小切口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J].中华医学杂志, 2013, 86 (7) :486-488.

[3] 闫宏伟, 王坤正, 赵小魁, 等.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青年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 2012, 34 (3) :267-269.

[4] 何本祥, 檀亚军, 夏万荣.平法复位小夹板联合中立板双重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J].中国骨伤, 2012, 25 (6) :496-498.

[5] 冯翔宇, 冯经旺, 尹憬欣, 等.掌侧支撑钛钢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1, 8 (3) :272-273.

[6] Kreder HJ, Agel J, Mc Kee MD, 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with metaphyseal displacement but without joint in-congruity:closed reduction and casting versus closed reduction, spanning external fixation, and optional percutaneous K-wires[J].J Orthop Trauma, 2012, 20 (2) :115-121.

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应用 篇7

关键词:肱骨骨折,外固定架,骨折固定术, 外,骨折愈合

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下1~2cm至髁上2cm之间的骨折, 占全身骨折的1.31%[1]。肱骨干骨折不愈合率约为13%[2], 以下1/3骨折最易发生, 所以肱骨骨折的微创治疗及如何减少骨折不愈合的发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2002年4月至2009年8月临汾市第六人民院收治的43例肱骨干骨折应用外固定架治疗,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男性35例, 女性8例, 年龄18~57岁, 平均3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9例, 高处坠落伤10例, 砸伤14例;骨折部位:上段3例, 中段23例, 下段17例;骨折类型:开放骨折15例, 闭合骨折28例;骨折按AO标准分类:A型15例, B型17例, C型11例。

图1为男性20岁患者X线片, 砸伤致左肱骨开放性骨折, 伴肱动脉损伤, 急诊行肱动脉探查修复骨折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

1.2 治疗方法

采用臂丛麻醉进行手术, 常规手术显露, 先做肢体牵引, 使骨折初步复位, 于上臂外侧骨折两端分别在合适部位选择两个进针位置, 切0.5cm纵切口, 钝性分离至骨膜, 护套管垂直插入骨皮质, 保护周围组织及神经受损伤, 低速电钻沿此管钻透骨干, 旋入配套螺纹针至对侧骨皮质外2mm, 与第一针尽量平行旋入其他3枚螺纹针。理想位置下安装外固定支架, 在X线透视下调整外固定架上的球形关节与延长杆, 达到骨折的满意对位后固定支架。如闭合复位不满意也可以行前外侧小切口, 骨折端显露即可, 尽量少的剥离骨膜, 直视下复位。斜形或粉碎不稳定骨折可先使用拉力螺钉有限内固定;尽量保留骨折碎块与组织相连;对肱骨下1/3严重粉碎或明显骨缺损者取自体髂骨植骨。

2 治疗结果

本组43例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架随访9~55个月, 骨折均愈合, 骨折愈合拆除支架时间最短12周, 最长26周 (为严重粉碎骨折) , 平均14.5周。固定针道感染2例, 经局部换药治愈, 无固定针松动及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骨折评分标准进行评定[3], 评定为百分制, 其中疼痛35分, 功能30分, 活动度25分, 解剖复位10分, 总分90~100分为为优, 80~89分为良, 70~79分为可, 70分以下为差;肘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按HSS (美国特种外科医院) 100分表评分法[4], 即疼痛50分, 功能活动50分 (其中活动30分、持久性8分、整体使用情况12分) , 总分90~100分为优, 80~89分为良, 70~79分为一般, 70分以下为较差。本组病例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架后肩关节功能评分93~98分, 平均96分, 肘关节功能评分95~100分, 平均98分, 均为优。

3 讨论

微创作为一种新理念, 强调微创外科技术的运用和保护骨折端局部血运的重要性, 目的在于减少治疗带来的进一步创伤和对体内生物环境的进一步破坏。骨外固定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组43例肱骨干骨折全部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 在远离骨折端处穿针, 无需广泛切开软组织和剥离骨膜, 不仅对骨折周围已经受损的软组织及局部血运干扰极小, 符合外科微创及生物学固定的要求, 而且可以通过多平面三维固定, 治疗早期通过对骨折端均匀加压, 使其紧密接触, 提高固定的稳定性, 有利于新生血管的长入及新骨形成并跨越骨断端间隙, 同时骨折断端加压后局部负电位持续时间更长, 有利于骨折愈合[5]。外固定器通过其动力化结构使骨折端加压牢固固定, 当骨折线模糊或有骨痂时, 还可以放松延长锁纽使支架动力化, 骨处于功能状态, 利于骨痂生长、塑形和模造, 促进骨折愈合。对于粉碎性骨折碎片或大块分离的蝶形骨块, 不过多剥离骨膜强求解剖复位, 而是在微创条件下尽量不增加骨端血液循环的破坏结合有限螺钉内固定, 只要能达到骨折功能复位, 保持骨块间充分接触即可。尤其是对肱骨中下1/3骨折可大大降低不愈合率。术中不必显露桡神经, 避免了术后因瘢痕粘连、神经嵌压等出现周围神经损伤的风险;不需超关节固定, 可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预防术后关节粘连僵直;对严重开放性骨折患者, 不会进一步加重对软组织的损伤, 并利于术后护理、换药及直接观察皮瓣血运, 无内固定发生感染后的忧虑, 特别适用于粉碎骨折缺乏合适内固定者。

外固定架治疗肱骨干骨折中的注意事项:操作应在安全线上进行, 于肱骨外髁与三角肌粗隆连线上穿钉, 进针时应与患肢的冠状面平行且与骨的纵轴垂直。使用钻头限制器控制其深度, 钻孔用低速电钻一次穿钉成功, 避免高速电钻直接热力损伤及进针过程中软组织缠绕损伤神经和血管。为提高骨折稳定性, 骨折端两根螺钉应尽量靠近断端, 同侧两根螺钉应尽量远些, 这样力臂长, 所承受的力量大。为防止骨折不愈合的发生, 对严重粉碎骨折或骨缺损者, 可取自体髂骨, 骨折间大块及骨折周围颗粒状植骨, 加压固定, 增加骨折端接触面积, 促进骨折愈合。

骨外固定有其固有的并发症, 主要是固定针松动和针道感染, 两者常互为因果并影响固定的稳定性。我们认为一次性穿针成功和消除针-骨界面动态性应力是防止固定针松动的重要措施;为防止针道感染应做到钢针、皮肤界面无张力, 增加固定针与骨折端的稳定性, 术后保持针周清洁可予以避免。

参考文献

[1]Raschke M, Khodadayan C, Maitino PD, et al.Nonunion of the humerus following intramedullary nailing treated by Ilizarov hybrid f ixation[J].J Orthop Trauma, 1998, 12 (2) :138-141.

[2]Foulk DA, Szabo RM, Diaphyseal humerus fracture:natural history and occurrence of nonunion[J].Orthopedics, 1995, 18 (4) :333-335.

[3]Neer CS2nd.Displaced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I.Classifi cation and evaluation[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70, 52 (6) :1077-1089.

[4]刘云鹏, 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S].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205-206.

自凝外固定架及临床应用 篇8

关键词:骨折,外固定,自凝树脂 (PMMA)

近关节部位骨折, 特别是接近关节的开放性、粉碎性骨折一直是创伤骨科的处理难点[1], 使用外固定架固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而成品外固定架在关节内固定和小儿骨骺部的固定应用往往受到一定限制。1999年8月, 我们依据PMMA自凝的特性研制出该固定方法。至2009年4月共用此法临床治疗102例。效果良好, 介绍如下:

1 应用成式

1.1 术前预案

详细读片并了解患肢情况, 分析骨折移位及其剪力发生机制, 选择正确的插针方向和位置, 此举对术后能否痊愈起到关键作用。器材准备: (1) 克氏针或斯氏针, 其大小视骨直径而定, 一般情况下掌指骨1.2~1.8mm的钢针, 跗跖骨2.5~3.2mm的钢针, 肱桡尺骨2.5~3.5mm的钢针, 关节部位可视情况而定, 以能对抗活动剪力为准。 (2) 足量的PMMA液和粉。 (3) 小刀柄 (调和粉液用) 和量杯。

1.2 复位过程

首先是闭合复位, 可以用各种方法整复且能达到功能对位, 其要求维持对位时间应超过本外固定架形成的时间, 对于手部和足部的大部分骨折适用。再者是切开复位, 由于有时切开复位比闭合复位更容易且显示了微创原则[2]。

1.3 插针

插针应遵从避免压迫神经血管、不穿过肌腱的原则;固定针应平行插针与扇型插针[3]相结合, 忌同一针组固定针平行;组内针距要大于本骨折段的30%;组间距过大不利于稳定, 针到骨折线距离不大于1~3cm为准[3];最好穿透对侧骨皮质;此为单边者应在张力侧固定。

1.4 自凝外固定架的成形

以尺测量插好的远近钢针的距离为本外固定架的长度 (cm) , 以长×3 (宽度cm) ×1 (厚度cm) 为体积 (ml) 的PMMA粉再加适当体积的液 (一般为粉∶液=2∶1) 。混合后不断搅拌掺和粉液, 在成团期内按钢针分布走向黏附于其上, 距离患肢皮肤>1cm为宜 (以免肿胀后压迫皮肤) , 待凝固后去除维持对位的外力或工具, 活动患肢见其稳定, 手术结束。若稳定不够, 可补充插针于利于抗剪力的部位, 再用PMMA粘接之可使稳定。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自1999年8月至2009年4月本组病历102例。男80例, 女22例;年龄最小7岁, 最大70岁;距骨骨折4例, 掌骨骨折13例, 指骨骨折10例, 尺骨骨折17例, 桡骨骨折18例, 尺桡骨双折13例, 胫骨平台骨折12例, 跖骨骨折15例。

2.2 临床结果

术后随访4~40个月, 30例术后6周, 60例术后8周, 12例在11~24周间达到临床愈合或去除外固定。94例去除外固定后4周邻近关节功能基本达到健侧水平。8例愈后关节活动度比健侧少10%不影响原工作。针孔感染3例, 加强换药或用抗菌药物后愈, 未留功能障碍;1例掌骨头骨折患者自行拔除固定未造成再移位;1例尺骨骨折患者术后6周再次摔倒造成固定针折弯而骨折无移位和一例跖骨骨折患者术后2周再次摔倒, 骨折仍对位良好未作处理, 8周后达到临床愈合去除固定;4例距骨骨折全部部愈合无发生距骨体缺血性坏死, 1例2年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5例可疑钢针松动, 辅助石膏外固定后而愈。无一例发生骨髓炎及全身感染。无一例发生固定架及钢针断裂 (图1~图5) 。

3 讨论

3.1 固定原理

PMMA凝固后足够刚度以及对钢针良好的嵌合性能使形成的空间结构能维持骨折对位, 在凝固期间钢针的位置方向不变, 成形后由钢针限制骨折线远近端的移位, 故命名为自凝外固定架。

3.2 取材方便、价廉

PMMA即骨水泥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市售的有骨水泥、自凝造牙粉剂、仪齿基托树脂等价廉易得。消耗材料费不及达到同样固定效果的成品外固定架的1/3。

3.3 适应性强

真对关节部、骨骺及短小骨骨折的形式多变和解剖结构的复杂性, 现有成品外固定器往往不能满足其适应性。而PMMA凝固前的随意塑形适应了几乎所有穿针位置的选择, 在骨质允许的情况下, 只要达到解剖复位, 固定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支持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不必拘泥于采用何种插针方式[4]。在常温下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时间可长达5min, 此期间术者有足够时间塑形成预期的力学外观。其分割和再连接使该固定所具有的刚度不变, 满足了使骨折远、近端与外固定构成几何不变体系[5]和骨折早期坚强固定和中后期弹性固定的要求[3], 而PMMA具有质轻、坚固、耐腐蚀、能透X线 (Ⅱ型骨水泥除外) , 更有利于围手术期管理。本固定的强度为骨皮质的1/2[6]。本组外固定中没有发生外固定架及钢针断裂者, 证明了该固定架有足够的刚度对抗骨折移位。其骨折能早期愈合可能是由于自凝外固定系中和位固定[6], 可在骨折修复区获得最佳循环张力刺激[7]有关。

3.4 缺点

与成品外固定架相比, 存在外形不够美观。

总之, 自凝外固定架能代替和弥补传统成品外固定架的部分不足之处, 是一种更简廉可靠的外固定架,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姜保国, 张殿英, 傅中国等.外固定架在肢体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 2005, 21 (8) :1-3.

[2]Wu JJ, Shyr HS, Chao EY, et al.Comparison of osteotomy healing under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s with different stiffness character-istics[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84, 66 (8) :1258-1264.

[3]刘国平.实用骨科外固定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306-310.

[4]姜保国.肱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08, 1 (2) :148.

[5]黄克勤.实用外固定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64.

[6]葛宝丰, 卢世璧.手术学全集 (矫形外科卷)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6:279-295.

固定支出下最优资产组合策略 篇9

关键词 固定支出;资产组合;常方差弹性(CEV)模型;Legendre变换;对偶

中图分类号 F830.59;F224.11文献标识码:A



1 引 言

自Merton关于最优投资消费问题的开创性研究工作以来[1-2],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改进和发展,如文献[3]追求随机微分效用最大化,文献[4]采用随机利率模型,文献[5]考虑退休后计划的生命型模型,文献[6]引入交易费用研究投资消费,文献[7-8]考虑了随机收入和红利支付,文献[9]在常方差弹性(CEV)模型下讨论了投资和消费的最优策略.在本研究中,笔者继续在文献[9]的基础之上,在固定消费支出的条件之下,就资产组合问题建立CEV模型,确定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投资比例,实现了满足既定消费支出水平下总资产的对数效用最大化.与文献[9]相同之处是:原理和方法上都是针对投资消费问题建立CEV模型,应用随机控制原理、Legendre变换和对偶理论求解模型,从实际市场的角度改进发展了经典的Merton模型结果.与文献[9]不同之处是:从目标来看,是满足有固定消费支出需要的投资机构;从效

用来看,本文追求的是总资产的对数效用最大化;从模型建立和求解的过程来看,由于市场条件和效用函数的改变,会引起非线性Hamilton-Jacobi-Bellman(HJB)偏微方程的较大改变,从而直接影响最终求解难度和结果.

CEV模型是几何布朗运动的一个扩充,其波动率是随机的,与常波动率相比,优化之处在于:CEV模型考虑了风险资产市场价格,从而更加具有实际意义,但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模型求解难度,一直没有广泛应用于投资消费领域,所以还存在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也有必要针对不同条件需求进一步探讨分析CEV模型在该领域的应用,从而增加决策的科学性.

至于Legendre变换和对偶理论,在热力学、统计力学和量子论领域借助Legendre变换转化为对偶问题研究分析原问题的学术工作比较广泛,而用此类方法来研究探讨金融投资决策问题的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文献[8-9]应用此法探讨了在一定条件下的投资消费问题,文献[10]在信息论的基础之上,对金融中的Hellinger过程,应用Legendre变换将其转化为对偶问题,针对三种效用函数的Hellinger过程研究分析了与对偶问题的相互关系以及理论性质.文献[11]将Legendre变换引入到资产配置和对冲期权,文献[12-14]应用此法研究了养老基金管理的投资策略和缴费水平.

组合式外固定架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四肢长骨骨折的患者78例。选取的患者已排除伴有其他并发症, 及其他全身性疾病患者。即选取常规的四肢长骨骨折患者, 患者的骨骼愈合情况可排除受其他疾病和特殊个人情况的影响。主要评定标准是患者术后拆除固定物, 逐步锻炼恢复生理功能, 并且连续随访9~24个月。以患者所能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情况, 作为结果评定和比较。年龄从11~68岁, 平均年龄37.8岁。共有男性52例, 女性26例, 其中上肢骨折38例, 下肢骨折40例。闭合性骨折57例, 开放性骨折21例, 按Gustilo分类, Ⅱ型13例, Ⅲa型6例、Ⅲb型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36例, 高处摔落伤29例, 重物击打伤13例。本组收入的患者资料排除伴有其他并发症, 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情况。

1.2 方法

主要评定标准是患者术后拆除固定物, 逐步锻炼恢复生理功能。连续观察随访9~24个月。以患者所能恢复正常生理功能的情况, 作为结果评定和比较。笔者将患者的愈后恢复情况, 分为三等:优:骨折处无肿胀炎症等, 完全恢复解剖位, 骨折肢体活动正常, 步态正常或负重较正常。良:伤处无肿痛, 伤肢的活动度可达正常肢体的3/4。可:伤肢活动时疼痛, 但基本能生活自理, 伤肢的活动度能达正常的1/2, 需要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2 结果

手术疗效评定结果如下:优65例, 其中39例为使用外固定架的闭合性骨折患者, 15例为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的闭合性骨折患者, 5例为单纯使用内固定术的开放性骨折患者, 6例为使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的开放性骨折患者。良12例, 其中3例为使用单纯外固定架治疗的闭合性骨折患者, 9例为使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的开放性骨折患者;可1例, 为使用单纯内固定术的开放性骨折患者。无骨折不愈或畸形愈合的患者, 无肢体缩短患者, 无血管神经损伤患者, 5例浅表感染, 2例内固定术固定骨骼后发钉道感染, 均经换药处理及抗生素治疗后痊愈。

3 讨论

外固定架容易造成气血不循环, 肌肉萎缩, 容易让关节僵硬, 尤其开放性的更不适合石膏等外固定架。而手术内固定对患者的创伤非常之大, 容易加重骨骼和、或局部组织的创伤, 容易损伤周围软组织, 损伤气血, 可能会造成相关的后遗症, 而且照成后期的愈合时间延长。外固定架对患者的创口损伤小, 避免对伤者的二次伤害,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 外固定架的远期恢复效果较为理想。而内固定架对于骨骼的固定作用更为理想, 能更好的恢复骨骼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位, 另外对于卧床患者的活动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能减少因长期卧床而引起的并发症等。

我们知道, 骨折愈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其基本过程是先形成肉芽组织, 再由成骨细胞在肉芽组织上产生新骨, 依靠骨痂使骨折断端连接并固定。骨折后在断端之间, 骨髓腔内和骨膜下形成血肿, 约工周后开始经过机化, 纤维性及软骨性骨痂形成以及钙化而形成硬骨痂, 最后骨折部的骨结构可以恢复正常形态。所以不管用什么方法, 都是为了最终是出现断裂偏离的骨骼和其周边组织恢复其正常的解剖位, 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不论是外固定还是内固定都是为了更好的帮助骨骼复位, 在这个基础上, 根据患者不同的伤情和具体的个人情况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架, 将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的优势结合起来将是最好的选择。所以, 外固定架和内固定术都分别有自己的优势与局限性。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长骨骨折, 不仅能较好的保护软组织, 又能稳定的固定骨折。对患者的愈后发展更为理想。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25, 1061, 110, 111.

[2]詹伟彦, 巫伟东, 何开正, 等.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3, 9 (5) :112.

[3]徐莘香.当前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华骨科杂志, 1996:204.

上一篇: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下一篇:消化道出血中护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