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胃管方法论文

2024-09-15

固定胃管方法论文(共9篇)

固定胃管方法论文 篇1

胃管置入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 是鼻饲法和胃肠减压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虽然大部分护士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 但临床胃管滑脱或患者自行拔出胃管的现象仍屡见不鲜。近年来, 护理人员对如何有效固定胃管的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现综述如下。

1 胶布固定法

1.1 传统胶布固定法[1]

按常规操作插胃管至预定长度, 用一条胶布交叉固定于鼻翼, 另一条胶布在颊部固定。但这种方法存在很多不足, 当患者面部油脂分泌较多、出汗、洗脸时, 粘性差的胶布会自行松脱, 难以固定;患者烦躁或意识模糊时能轻易将胃管拔出。

1.2 “Y”型宽胶布鼻梁固定法[2]

插管成功后, 将8~10cm×2.5cm的3M宽透明通气胶布1/2纵形撕开成“Y”型, 整端从鼻根至鼻尖粘贴于鼻梁上, 撕开端的两条胶布分别按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向下螺旋绕贴于胃管上, 此方法具有固定牢固, 不适程度低、美观等优点。

1.3 长胶布交叉固定法[3]

取一长约55cm, 宽1cm的胶布, 在胃管插入成功后, 将胶布正中与胃管交叉后沿耳廓上方绕至脑后重合。为避免胶布长时间粘贴损害患者皮肤, 还可在固定前将胶布除正中4cm、两端各5cm外的部分纵行内折, 使胶布不粘贴皮肤。这种方法避免了患者翻身、牵拉及躁动时拉出胃管, 适用于长期带鼻胃管的患者。

1.4 三叉胶布固定胃管法[4]

取长8cm, 宽2.5cm胶布, 将一端分3等份剪开5cm, 另一端剪至圆钝。胶布宽的一端贴于插胃管侧鼻翼上方约3cm, 将三叉胶布中间一条缠绕胃管, 两侧胶布交叉固定胃管再反折向上交叉贴于鼻部宽胶布上。该方法适用于躁动或意识障碍的患者, 操作简单, 固定效果好。

1.5 鼻尖耳垂双固定胃管法[5]

用长约5cm的胶布在胃管的鼻腔出口处先对粘后交叉固定于鼻尖上;再用长约3cm的胶布在外露胃管的15cm处 (以胃管略有弧度为宜) , 亦先对粘后再固定于耳垂前后两面;李兆婷[6]报道采用该方法对30例长期留置胃管患者进行固定, 效果满意。张利国等[7]报道胶布对粘法的固定效果明显优于交叉法。

1.6 碟形胶布固定胃管法[8]

将胶布剪成宽约2cm, 长约5cm的条形, 从中间剪开约4cm, 先将鼻部擦试干净, 酒精灯微热胶布后, 末端固定胃管1周, 两分叉各绕胃管1周交叉粘于同侧鼻翼。此方法解决了传统固定方法胶布与鼻翼接触小, 容易被沾湿而松脱, 增大胶布与鼻翼的接触面, 减少胃管的滑脱。

1.7 3M高强度外科胶布固定法[9]

取长约8~10cm、宽2.4cm的3M高强度外科胶布, 从一端中间撕开约5~7cm, 占总长度的2/3, 未撕开部分沿着鼻尖至鼻梁方向粘贴, 撕开的两半先把顶端折进0.5cm以利更换胶布时方便与胃管分离的操作, 然后以左右分别交叉缠绕在胃管上, 每2天更换1次。3M高强度外科胶布是由绢丝面料做成, 不易断裂, 透气性能好, 粘性强, 操作简单, 固定可靠, 外观整洁, 患者无不良反应, 易为患者及家属接受。

2 “三打结三胶布”固定法[10]

用3M普通纸胶, 30cm长的4~5号手术缝合用线1根。按常规操作插胃管至预定长度后, 对折丝线 (双股) 在胃管近鼻翼处打一外科结, 在此结上方约3cm处打第2个结 (普通死结即可) , 长1cm纸胶固定此结在鼻梁中段。眉毛上约1cm处打第3个普通死结, 1cm长胶布固定此结于眉心。丝线末端反折 (避免丝线毛端在外) , 第3条1cm长纸胶固定毛端, 复粘在第2条胶布上。此方法能明显弥补胃管易松脱的不足。

3 非胶布固定法

3.1 静脉延长管固定胃管法[11]

静脉延长管又名一次性使用连接管, 剪去两端膨大部分, 再备一条宽0.8cm, 长6.0cm的医用橡皮膏。插入胃管后, 取延长管的1/3长在鼻腔外的胃管处打结, 然后用备好的医用橡皮膏在打结处交叉缠绕, 检查无松动, 把延长管的2/3经一侧面颊部绕头1周在另一侧耳后两端延长管汇合打结固定。使用一次性连接管, 固定效果确切, 特别适用于躁动患者, 不易脱出。

3.2 寸带固定法[12]

取一根长70cm、宽1.5cm寸带, 在寸带中间打成双套结, 套进胃管的外端, 送至鼻部拉紧, 将寸带两端绕过双耳上缘至枕后一侧打结固定, 双耳上缘各垫棉球以防双耳受压, 寸带松紧度可调。此方法取材方便, 固定好, 胃管不易脱出, 患者感觉舒适, 每周更换1次。

3.3 系带+瓶塞固定胃管法[13]

在瓶塞 (青霉素类药瓶塞除外, 以防止药物过敏) 的中央用剪刀穿1个与鼻饲胃管粗细相宜的小孔, 再于瓶塞两侧分别系上系带, 鼻饲管穿入中央小孔, 两侧系带系在脑后或套在耳朵上。此方法固定很牢固, 但操作较复杂, 且瓶塞质地较硬, 刚好卡在鼻孔中, 鼻腔通气受到影响, 对于呼吸情况不佳的患者其固定方法欠佳。

3.4 双耳挂式胃管固定法[14]

取1.5cm长的止血带 (已消毒) , 在其中间对称处各剪0.5cm小口, 大小刚能适合胃管穿过即可, 用止血钳夹住胃管穿过止血带的两个小口至所需长度 (固定胃管处) , 按操作常规插入胃管至所需长度后, 在止血带外侧处用一条细棉绳在中央打一死结, 两端细棉绳分别套上小硅胶管 (剪取一次性输液管10cm) , 并在硅胶管两端将棉绳打死结, 防止硅胶管移位, 最后将两端棉绳拉至枕后打一活结。小段止血带使用及棉绳固定起到增大胃管留置脱出的阻力, 套用硅胶管的棉绳可防止耳廓摩擦伤。此方法消除了胶布固定法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可防止单纯的棉绳固定法引起的局部组织摩擦伤。

4 烧伤患者胃管固定法[15]

用1根麻线分别穿入2段一次性吸痰管内, 中间段无吸痰管保护的麻线顺向环绕2圈, 将右边的圈叠加至左边的下方, 两边抽紧以固定胃管, 被吸痰管保护的麻线越过创面, 直接绕过双耳上缘至枕后打结固定。麻线具有增加磨擦力, 不必借助胶布可直接固定胃管, 外套一次性吸痰管, 减少渗液污染。

5 小 结

留置胃管的固定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 胃管固定的材料从普通的医用胶布、棉线绳、其他棉质用物、塑料软管等在不断发展, 在确保固定牢固效果的同时, 逐渐向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并发症等方向发展。胃管固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胃管留置的时间、治疗效果及舒适度。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胃管固定方法, 仍是我们今后继续研究的课题。

固定胃管方法论文 篇2

1.2 方法 两组均用泰尔茂医疗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14~16号硅胶胃管置入,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胶布固定,即用1条胶布交叉固定于鼻翼,另一条固定于同侧面颊。观察组采用长75.0 cm,宽1.2 cm的白扁带(广州丰美织制有限公司生产的大桥牌白扁带,规格为宽1.2 cm)固定,即在插胃管前先在白扁带约1/3处做2个直径约6 cm的带圈,2圈重叠放好备用。置入胃管并检查胃管确在胃内后即将白扁带套圈套入胃管至近鼻孔处,拉紧套结,沿两耳上方及枕部系于侧面,在耳朵后方打结,松紧以能容1指为度。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观察留置胃管10 d内胃管脱出率和皮肤刺激情况。皮肤出现红、痒、脱屑、水泡、破损判定为皮肤刺激。

留置胃管常见问题及改进方法 篇3

关键词 留置胃管 常见问题 改进方法

留置胃管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1],若操作不当会影响治疗效果,留置胃管是观察病情变化、治疗疾病重要措施,但是留置胃管常见的问题较多[2],为提高留置胃管护理质量,2011年6月~2012年11月对留置胃管患者60例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11月收治留置胃管患者60例,其中男40例(66.7%),女20例(33.3%),男女之比为2:1,年龄16~79岁,平均47.5岁。疾病类型,上消化道出血10例(16.7%),肠梗阻26例(43.3%),胃溃疡24例(40.0%)。置管时间2~21天,平均10.3天。

常见护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恐惧心理:患者对疾病治疗存在较大的恐惧感,在护理操作时不配合,甚至拒绝插胃管,这些原因主要是:①患者對治疗的过程不了解,缺乏插胃管的相关知识,或者听其他患者诉说插胃管的痛苦等,因而产生恐惧心理;②患者曾经插过胃管,由于医护人员操作不当[3],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因而对再次插胃管表现的十分紧张、恐惧。

引流不流畅:胃管插入后并没有抽吸出胃液或者胃管内无液体流出,患者感到腹胀,甚至发生呕吐。其原因主要是:①胃管被胃内容物或血块堵塞[4],导致引流不通;②患者的体位不正确,胃内容物难以引流出来;③置管长度不够深,未能达到胃内容物里面,因而没有抽出;④胃内容物比较黏稠,胃管太细,也是导致难以抽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机械性损伤:留置胃管的过程会给患者胃黏膜带来一定的刺激,甚至会出现出血或感染,其原因:①护士操作不熟悉,在插胃管时用力过猛;②患者插胃管的次数较多,由于反反复复的刺激,导致机械性损伤[5];③胃管质地较硬,不柔软也是导致机械性损伤的一个原因。

鼻胃管滑脱:患者留置的胃管从鼻腔自动或被动脱出,其原因主要是:①患者心情烦躁,易冲动,导致胃管滑脱[6],或者恶心、呕吐难以耐受,将胃管呕出;②胃管固定不牢固,患者在活动时不经意滑脱。

改进方法

胃管的粗细、软硬程度和型号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来选择胃管的粗细、软硬程度,若是上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的患者,应该应选择型号较粗的胃管,这样可以避免血块或胃内容堵塞胃管。

置胃管技巧:①在插胃管前要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插胃管的过程,对治疗疾病的重要意义,让患者了解插胃管是种刺激性不大的治疗,消除患者的各种顾虑,教会患者配合治疗的方法,在护理人员插胃管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抵触,积极配合,提高插管的成功率。②经过心理护理后仍有部分患者情绪紧张,频繁不安,对于这类患者,操作前可适当应用镇静剂。③术前对有心血管疾病、年老患者,插管时有引起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应选择插管时机。④为了避免由于置入胃管后证实胃管是否在胃内一难点,可采取空腹侧卧位尤其是右侧卧位,使胃液很快抽出,避免了因胃液不能抽出,将胃管反复盲目插进、拔出或重插,从而增加患者的痛苦。⑤插胃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操作粗暴。

置管长度:胃管的置管长度按常规应插入45~55cm。护理人员将胃管的插入长度在常规的基础上延长5~10cm后置入,使胃管前段达胃体或幽门处,既有利于术后对患者进行鼻饲,也达到了良好的引流效果。

妥善固定:翻身时注意勿扯到鼻胃管,可以用别针将鼻胃管固定衣服上,胃管与身体稳定地移动,切不可固定在床单或枕头上,翻身或坐起时要时刻维护鼻胃管,防止脱出。

胃管阻塞通畅方法:采用十二指肠导丝疏通来处理阻塞的胃管。操作时导丝上涂上液体石蜡插入胃管内,阻力小,无痛苦较安全。操作前需测量导丝插入长度,并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也可采用注水回抽方法。

讨 论

对留置鼻胃管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详细评估,认真分析,积极、主动地采取以上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对策后,本组60例留置胃管患者均成功插管,患者的紧张、恐惧情况明细降低,未见脱管发生,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金华.双枕垫头快速插胃管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4,16(2):36.

2 霍永华,王惊涛,高秀江,等.留置胃管引流不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724.

3 陈洁芬.应用白扁带系双套结固定胃管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2B):42-43.

4 董小梅.留置胃管阻塞通畅方法[J].护理学杂志,2006,19(7):72.

5 Pal GK,Pal P,Nanda N,et al.Pectral analysis of 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 may predi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J].Med Hypotheses,2009,72(2):183-185.

两种胃管固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篇4

为了探讨新的固定方法对胃管留置固定的影响。选择了留置胃管的60例病人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8月—2009年10月我科留置胃管的病人60例, 其中男35例, 女25例;年龄26岁~65岁, 平均40.9岁;胰腺炎48例, 不全肠梗阻1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 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生活能力、健康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胃管固定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固定方法固定, 即当胃管插至合适位置时取两条医用胶布, 一条蝶形交叉固定于鼻部, 另一条蝶形交叉固定于面颊。实验组使用新方法固定, 即取一段3M高强度外科胶布, 将胶布的一半长度对撕, 将未对撕的胶带部分粘贴于鼻梁上。将对撕胶带的一端顺着胃管从上而下给予环形固定, 然后将另一端以反方向从上而下给予环形固定并压紧胶带, 第2条胶带固定在耳后。

1.2.2 时间控制

留置胃管后观察时间为5 d。

1.2.3 判断标准

脱管指胃管从鼻腔脱出;胶布松脱为病人在留置胃管期间胶布不能紧贴皮肤, 失去固定作用, 需重新粘贴;固定完好为胶带无松脱, 胃管无脱落。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在传统固定方法中, 交叉的胶布两端与胃管成锐角, 胶布的上缘没有贴住胃管, 只靠下缘粘住胃管, 病人躁动时, 胶布下缘很容易脱落。并且, 由于胶布的黏性很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的影响, 当病人发热出汗时, 由于胶布与鼻翼接触面小, 很容易被弄湿而松脱。新的固定方法避开了鼻翼部出汗多部位, 改为鼻梁上增大了接触面, 不易松脱。第2条胶带将胃管固定于面颊部, 使胃管浮于面部, 增加了与外周环境的摩擦, 增加了脱管的危险。新的固定方法中第2条胶带固定于耳后, 耳部出汗少, 由于生理原因耳后有空间可以容纳胃管的搁置, 避免了胃管与外周环境的摩擦, 病人感觉舒适。

经鼻留置胃管固定方法与护理 篇5

1 固定方法

1.1 棉绳固定法

(1) 用一根棉绳在靠近唇边的鼻胃管上系一个死结, 打结后将两端棉线尾分别放在嘴角两旁, 靠唇边0.5~1cm分别在面颊处用2块一次性使用连接管, 剪去两端膨大部分, 再备一条0.8cm×6.0cm的胶布, 在延长管的一端用3M敷帖盖住棉线贴在皮肤上, 此法一般用于新生儿。 (2) 用一根棉绳 (长7~8cm) 在鼻孔处的鼻胃管上系一个死结, 一端固定在绷带上, 将绷带经一侧面颊、耳廓上绕头一周, 在另一端棉绳汇合打结, 松紧适中, 以放入一指为宜。

1.2 敷料贴法

使用3M透明敷料贴, 取一块长3cm×8cm的敷料贴, 从一端剪开约5cm, 未剪开部分沿鼻尖至鼻梁方向粘贴, 剪开的两半先把顶端折进0.5cm以利更换时方便与胃管分离, 然后绕过鼻胃管交叉固定在鼻翼上, 48~72h更换1次。

1.3 吸氧鼻塞、医用绷带固定法

取一次性吸氧鼻塞1个, 手术刀片1枚, 医用绷带40~50cm。用手术刀片在鼻塞臂正中修一直径与鼻胃管直径相当 (可稍小于鼻胃管直径, 可借助鼻胃管的弹性加固胃管) 的圆孔, 将备好的绷带自鼻塞两侧小孔穿出, 再将胃管插入鼻塞插入鼻塞修好的圆孔。胃管置入后, 将鼻塞推至鼻孔处, 调整好绷带松紧度, 经耳廓系于头部颞侧。

1.4 胶管、寸带的固定方法

在胶管 (日常输液用的止血带1.6cm) 中间处剪直径0.4cm的孔道 (胃管恰可通过此孔道贯穿胶管且非人力作用胃管不能移动) , 将寸带 (80cm×0.8cm) 从胶管中间纵向穿过, 胃管盲端穿过胶管中间剪好的孔, 滑到60cm处, 常规置入胃管后, 将胶管移至鼻尖处, 寸带分别从两侧耳廓上缘系于枕后, 松紧以能容纳两指为宜[1]。

1.5 3M外科胶带固定法

取一段长8~10cm、宽2.4cm 3M高强度外科胶带, 从一端中间撕开5~7cm, 占总长度的2/3, 未撕开部分沿鼻尖至鼻梁方向粘贴, 撕开的两半先把顶端折进0.5cm以利更换时方便与胃管分离, 然后以左右分别交叉缠绕在胃管上, 每2天更换1次[2]。

1.6 白扁带固定法

采用长75.0cm、宽1.2cm的白扁带固定, 即在插胃管前先在白扁带1/3处做2个直径6cm的带圈, 2圈重叠放好备用。置入胃管并检查胃管确在胃内后即将白扁带套圈套入胃管至近鼻孔处, 拉紧套结, 沿两耳上方及枕部系于侧面, 在耳朵后方打结, 松紧以能容1指为度。

2 护理要求

2.1 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

向患者进行有关疾病的治疗、护理方面的健康宣教, 讲解胃管脱落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同时加强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 避免其在陪护患者过程中造成管道意外脱落。

2.2 适当约束肢体

对于术后烦躁不安、不合作的患者, 在征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下可适当约束肢体。注意观察约束肢体的血循环状况, 每2小时解开、放松约束带1次, 每次15~30min。放松约束期间有专人守护, 防止患者自行拔管。

2.3 减轻患者不适

舒适度的改变是患者自行拔管的主要原因[3]。每天应行口腔护理2~3次, 置管期间每天口服液状石蜡, 同时插管侧鼻孔滴液状石蜡, 起到润滑效果[4]。胃内引流液每天倾倒, 如过多应及时倾倒, 防止引流液过重牵拉胃管造成脱落。

2.4 定时观察、巡视

固定好胃管后应做好标记并定时观察胃管固定情况, 进行严格交接班。棉线固定时应注意棉线是否松脱或被汗液浸渍, 发现后应立即重新绑紧或更换棉线, 并注意棉绳过紧引起患者不适。

2.5 加强置管期间的心理护理

留置胃管期间, 给予心理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运用其他患者的现身说法,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配合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吕娟, 祝贺.改良鼻胃管固定方法介绍[J].护理研究, 2007, 21 (12) :3107.

[2]陈建意, 郑丽珊, 马丽锋.胃管固定方法探讨[J].安徽医药, 2006, 10 (6) :463.

[3]朱安琼.长期留置胃管病人护理方法的探讨[J].四川医学, 2006, 27 (4) :432.

2种不同方法固定胃管的效果比较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1月需要经鼻留置胃管的患者60例, 其中男37例, 女23例;年龄23~79岁, 中位年龄72.5岁;置管时间3~67d;胰腺炎3例, 肠梗阻保守治疗9例, 手术治疗10例, 消化道穿孔保守治疗5例, 手术治疗11例, 胃肠道良恶性肿瘤22例。根据置管日期的单、双号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年龄、性别、病种、病情、留置胃管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留置胃管均按照基础护理的要求予以口腔护理每天2次, 协助洗脸每天2次。对照组按教科书《基础护理学》的方法用普通胶布2条按照传统固定方法固定, 观察组用3M加压固定胶布裁剪成长7.5cm、宽2.5~3cm、下端4.5cm处剪成1cm分叉的胶布条进行固定。具体方法为把未分叉部分的胶布贴于鼻部, 分叉部分的胶布中间的一小条垂直贴于胃管上, 其他2小条分别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缠绕于胃管上, 每2~3天更换1次。

1.3 观察内容

以鼻胃管置入的原始有效刻度为标准, 观察2组滑脱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无1例发生滑脱, 对照组发生滑脱6例 (20%) ,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 论

3.1 传统胶布固定方法的缺点

传统的固定方法是用2条胶布分别粘贴于鼻翼和面颊上。由于胶布与面颊, 鼻翼的接触面积较小, 同时胶布黏性易受气候、时间、患者活动度、胃管上的清洁度等因素影响, 所以当患者面部出汗或出现油腻时, 胶布易开[2]。粘贴时间过长又容易留下胶布痕迹, 每天清洁面部、更换胶布时需用汽油去除胶布痕迹, 极易损伤皮肤或引起胶布过敏, 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又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3.2 新固定方法不易脱出

新固定方法是由于3M加压固定胶布粘贴力强, 同时与胃管、面颊部的接触面积较大, 可根据患者鼻部大小的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裁剪, 因此用3M加压固定胶布代替传统的胶布固定胃管, 增加牢固系数, 固定时间较长也不易移位, 减轻患者再次置管的痛苦, 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3]。同时该胶布透气性好, 柔软服贴, 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小, 又避免了患者面部皮肤损伤, 解除了患者对胶布过敏的后顾之忧, 患者面部清洁、干净, 自我感觉比较舒适。

3.3 新固定方法便于护理

新固定胃管的方法, 操作简单方便, 同时便于鼻腔的清洁, 由于固定牢靠, 护士可随时用棉签清洁鼻腔分泌物, 同时3M加压固定胶布颜色接近于肤色, 符合美观的需求[4]。一旦固定妥当, 如无污染, 可2~3d更换1次, 明显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综上所述, 我科尝试的新的固定胃管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医师及患者的认可, 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保障了护理安全性, 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供保证。该项操作简单易学, 可操作性强, 可避免传统固定方法存在的弊端, 适用于各种留置胃管的患者使用。

摘要:目的比较2种固定胃管方法的效果。方法60例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胃管固定采用改良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法, 观察2组胃管脱出情况。结果观察组胃管脱出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改良式胃管固定法较传统固定法有较大优越性。

关键词:固定胃管方法,效果,比较

参考文献

[1]韩淑贞.气管插管病人胃管置入方法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1994, 9 (11) :45.

[2]黄春玉, 黄光玉.胃管固定新方法[J].护理研究, 2002, 16 (6) :355.

[3]孙文霞, 赵秀兰, 董颖.胃管固定方法改进[J].护理研究, 2006, 20 (3B) :725.

固定胃管方法论文 篇7

关键词:胃管,脱管,固定,舒适

因疾病影响或其他原因, 对重症监护室 (ICU) 病人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或者鼻饲是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传统的固定方法因受胶布的黏性、病人出汗、活动、烦躁等因素影响常常会导致胃管脱出[1], 影响临床应用效果, 增加病人痛苦, 甚至给食管手术和胃部手术后病人带来致命影响。2013年3月—2013年7月我院ICU对留置胃管病人的传统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良, 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3年7月我科留置胃管的80例病人, 男46例, 女34例;年龄18岁~92岁;疾病种类包括脑外科、普外科、骨科、妇科等常见病例, 如脑出血、食管癌、胃溃疡、多发伤等。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构成、疾病种类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固定方法

对照组使用“Y”形宽胶布固定法, 将备好的3M宽胶布1/2纵向撕开成“Y”型, 整端从鼻根部至鼻尖粘贴于鼻梁上, 撕开端的2条胶布分别按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向下螺旋绕贴于胃管上即可。观察组采用改良固定法, 取1根长约100cm的棉线和一段清洁止血带, 沿止血带中点横向对折, 中点一端即为止血带的对折端, 用清洁剪刀在对折两端处剪2个直径略小于胃管直径的小孔;在棉带一端约25cm处打一松结, 该结直径大于胃管直径, 不可拉紧;借助导丝 (可用回形针) 将棉带两端分别穿入小孔, 并从中空的止血带两端穿出;将胃管远端分别穿过固定器的松结及小孔;穿过后将固定器移至所需胃管刻度处, 先将固定器两端棉带拉紧, 使松结将胃管绑紧 (松紧以胃管内径不变为宜) , 整理止血带小孔周围橡胶, 使橡胶完全将结节绷带包裹覆盖。再利用剪刀将从止血带穿出的棉带纵向分为两股, 分别通过上下耳郭系于左右耳后;最后将胃管末端从靠近留置胃管的鼻孔侧耳郭前端穿出。

1.2.2 评定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的脱管情况和舒适度。胃管脱出3cm~5cm即视为胃管脱管。病人主诉局部刺激或观察局部皮肤松弛变薄、发红甚至起水疱、有破溃均视为不舒适。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脱管率低于对照组, 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胃管本身比较粗硬, 体外部分较长, 因重力作用及病人辗转活动有自行脱出的倾向。传统固定法主要利用胶布的黏性, 但胶布粘贴部位的皮肤较光滑且油腻, 固定胃管后受到小的牵拉易脱落, 尤其是面部分泌物增多时更容易使胶布脱落而导致胃管脱出[2]。而改良的胃管固定法有三重固定作用, 一是位于鼻腔外的胃管通过与棉带打结紧密固定;二是胃管与直径相仿的止血带紧密接触;三是固定带利用人体头部做支点引发的反牵拉力可防止胃管下滑。因此, 改良胃管固定法固定能有效增加胃管的牢固性, 降低脱管率, 更为牢靠、安全。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舒适率高于对照组, 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传统的胃管固定法, 改良法避免了胶布的粘胶面直接接触病人的面部皮肤, 防止发生过敏[3], 且无胶布粘贴于脸上的紧绷感、撕扯时的疼痛感、对鼻腔黏膜的刺激感[4]。采用传统方法固定, 胃管未被固定住, 会随呼吸或病人体位变换而移动, 刺激病人咽喉部, 引起不适, 病人有时难以忍受, 甚至会自行拔管。而改良法因胃管末端在耳前被固定, 使胃管位置固定, 刺激咽喉部产生不适感明显减轻。使用传统方法固定胃管, 在进行面部清洁时胶布和棉带遇水潮湿, 使皮肤感觉不适, 不宜清洁。改良法采用止血带包裹棉带避免了遇水潮湿, 保持了局部清洁、美观。因此, 改良固定法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不舒适和痛苦。

胃管脱出导致反复插管增加了对病人鼻腔、食管、胃黏膜的刺激和损伤, 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和病人的痛苦, 降低了护理质量, 增加了护理工作量。改良的胃管固定法胃管脱出发生率低, 减少了并发症, 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无胶布过敏现象, 提高了舒适度, 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 且取材方便, 不增加临床费用。因此, 改良的胃管固定法整体效果优于传统的胃管固定法。

参考文献

[1]崔炎.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55.

[2]蒋静, 黄甜花, 吴晓玲, 等.胃管固定方法的再改进[J].全科护理, 2010, 8 (1B) :133.

[3]庞靖林, 杨雪飞, 张秀霞.介绍一种无胶布胃管固定法[J].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 (4) :18.

固定胃管方法论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9月—2013年5月我科食管癌术后留置胃管病人60例, 男35例, 女25例, 年龄40岁~7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 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生活能力、身体状况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胃管固定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法, 病人插管成功后用医用胶布蝶形交叉分别固定于鼻部与面颊部。观察组采用改良的胃管固定法, 采用美国3M公司生产的加压固定胶带 (4cm×6cm) , 见图1。将胶带按照图1中虚线剪成“工”字形。将胶带上端贴于鼻梁上, 然后顺着胃管紧贴, 下端一侧环形固定, 另一侧以反方向环形固定并压紧胶带, 第2条胶带固定耳后。

1.2.2 时间控制

留置胃管后观察时间为7d~10d。

1.2.3 评价标准

脱管指胃管从鼻腔脱出;胶布松脱为病人在留置胃管期间胶布不能紧贴皮肤, 失去固定作用, 需要重新粘贴;固定完好为胶带无松脱, 胃管无脱落[2]。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例 (%)

3 讨论

在传统固定方法中交叉的胶布两端与胃管成锐角, 胶布的上缘没有贴住胃管, 只靠下缘粘住胃管, 病人躁动时胶布下缘很容易脱落。当病人发热出汗时, 由于胶布与鼻翼接触面小, 很容易被弄湿而松脱, 需反复更换胶布, 增加了意外脱管的风险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而新的固定法避开了鼻翼部出汗多部位, 改为鼻梁上, 增大了接触面, 不易松脱, 第2条胶带固定于耳后, 耳部出汗少[2]。而且3M加压固定胶带材料薄, 透气性好, 弹性及粘性好, 固定牢固, 保留时间长, 不易滑脱, 揭除时不伤及皮肤[3]。本研究结果显示, 传统固定法脱管率为1 4.2 9%, 改良固定法脱管率仅为3.13%。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 食管的血液是靠其他部位动脉的分支来供应的。由于食管没有直接的动脉血液供应, 食管癌术后恢复期就比其他部位手术后要长, 术后留置胃管时间通常要7d~10d。术后第1天~第2天肠蠕动没有完全恢复, 靠插胃管把胃肠道内的气体及胃液吸出。在此期间胃管脱落后再重新插入, 当行到吻合口处会有阻挡感, 因为术后吻合口正处于高度水肿期, 食管吻合口区组织非常薄弱, 食管腔变小, 在插胃管时的用力和胃管本身的硬度很容易将吻合口穿透, 形成致命的吻合口瘘。所以当手术后第1天~第3天胃管脱出后不要再重新插管而应积极采取其他措施, 以免引起吻合口瘘。可见有效的胃管固定不仅可以观察到胃液的性质及量, 而且可以进行有效减压、引流, 减轻吻合口张力, 促进伤口愈合,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 新的胃管固定方法能减少脱管的风险, 提高胃管留置时间及成功率, 且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优于传统的胃管固定方法[2]。

摘要:[目的]为病人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胃管固定方法。[方法]将60例食管癌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病人采用传统的胃管固定法, 观察组病人采用改良的胃管固定法, 比较两组病人脱管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病人脱管发生率分别为3.13%和14.29%, 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胃管改良固定法可有效地增加胃管的牢固性, 可防止胃管脱出, 降低脱管率。

关键词:食管癌术后,留置胃管,脱管,固定方法

参考文献

[1]吕娟, 祝贺.改良鼻胃管固定方法介绍[J].护理研究, 2007, 21 (12A) :3107.

[2]尹雪梅.两种胃管固定方法的对比研究[J].全科护理, 2010, 8 (6B) :1558.

改良式鼻胃管固定法 篇9

1 材料

取棉质肤色布条1根, 修剪成宽度约1.5cm, 去掉毛边, 长度根据病人胖瘦而定, 一般90cm~105cm。

2 方法

插入鼻胃管并确认胃管在胃内后, 用宽约1cm胶布于鼻胃管插入长度标记处缠绕3圈, 再用备好的肤色布条在缠好的胶布近鼻端处打结, 然后将肤色布条经过左右两耳郭上方, 在枕后 (仰卧时在耳郭后方) 打活结固定, 也可固定于下颌处, 松紧度以能置入一手指为宜。

3 优点

上一篇:老年急性梗死下一篇:评价语言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