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清查论文

2024-11-22

固定资产清查论文(共11篇)

固定资产清查论文 篇1

为了落实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 全国各高校逐步扩大了教育规模, 高校的固定资产总量也随之迅速增大。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固定资产管理环节薄弱, 需要通过资产清查来推进高校资产管理工作。通过资产清查可以核实高校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 发现国有资产管理中的种种问题, 查明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 从而找到堵塞漏洞方法和防治固定资产流失的措施。同时也是构建节约型校园, 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需要。笔者作为此次清查的参与人, 愿结合自己工作实践, 谈一下工作当中的体会。

一、清查当中发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 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高校是非物质生产部门, 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拨款购置, 从而使高校存在资产管理的粗放性现象, 诸如“重采购, 轻管理”、“重有形, 轻无形”的现象十分普遍。教职工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意识十分淡薄, 从而导致高校固定资产公物私用、资源浪费的现象严重, 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清查时发现个人科研经费购买的设备不在学校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老师把科研经费或其他经费购买的设备当成私人物品, 把如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设备带回了家。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专门设立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并建立了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但对资产的取得、使用、效益、处置等做出的规定不明晰;也有的高校制定了相关制度, 但执行力度不够, 没有落实到位。高校对经营性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也存在认识不足、规则制度不健全的现象。总之, 我国高校资产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有待完善, 相关制度有待健全。

2. 存在账目混乱、重置、闲置、利用率不高的现象

高校资产有种类多、数量大的特点, 此外由于资产管理人员没有定期核对盘点资产和国有资产产权界定不清晰的原因, 从而造成资产账面价值和资产实物之间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

(1) 存在账外资产现象。有些获赠的仪器设备未登记入账, 导致形成大量账外资产。此外存在获赠的价值昂贵的艺术品、纪念品可能没有原始凭据而无法办理入账手续现象。

(2) 已经丢失和应该报废处理的资产长期挂账, 不及时办理核销手续, 导致账实不符。

(3) 人员调动带走的固定资产, 没有及时办理调拨手续。

(4) 相当一部分高校合并后, 没有全面的盘点核对资产, 从而导致的资产账面合并但账实不符的现象。

(5) 已经竣工投入使用的基建工程, 由于部门间缺乏沟通, 甚至完工十多年也没有入固定资产账的现象。

高校普遍存在各院系部门以自身需要和经费条件为出发点购置固定资产的现象, 主观随意性强, 科学性和计划性差, 没有从学校整体状况考虑。从而出现一些部门迫切添置资产, 一些部门又闲置不用, 出现重复购入资产的现象。有时由于盲目购入资产, 存在购入既闲置, 清查时尚未开封现象, 不能实现科学调度实现资产利用效益的最大化。重置和闲置现象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其原因是高校缺乏科学合理的资产购入评估体系, 即可用作衡量资产配置的依据和原则, 其次是缺乏相应的监控体系。

3. 投入不足, 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管理方式落后

许多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当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足, 很难以做到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许多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只是作为最基层的部门, 管理队伍素质不高专业性不强, 人员结构不够科学和完备, 缺乏具有丰富管理知识的综合性人才。管理仅限于简单的数据库管理, 虽然许多高校购入了专业资产管理软件, 但仅限于基本的数据录入和查询, 购入的网络版管理系统也只是网上上传数据, 而不能利用网络版管理系统来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利用网络版来实现资源共享, 统筹使用, 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避免资产重复购置等方面还有待于探索和完善。

4. 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扣的问题

高校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 从而其账面价值一直反映的都是历史成本。首先不计提折旧, 不利于计算高校学生培养成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成本补偿机制应该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在内的所有成本的核算。由于过去的高校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不要求计提折旧, 从而使高校每年学生培养成本核算不科学。其次不计提折旧, 使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由于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有形和无形损耗, 因此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其价值不断贬值。高校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必然虚增, 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对其更新资金需求的测算, 不能达到补偿固定资产的损耗价值的目的。同时会计信息反应失真也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高校投资者及国家财政拨款部门对高校会计报表的实际需求。

5. 资产管理队伍建设不健全

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着资产管理的水平。高校资产管理人员专业学历层次相对较低, 人员少, 工作量大, 缺乏教育成本核算的意识, 而且缺少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 使得管理人员疲于应付日常资产管理工作, 无法适应不断复杂变化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要求。而且固定资产使用单位由于缺乏相对稳定的资产管理人员, 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低下。特别是院系基层使用部门的资产专管员一般由办公室主任兼任, 流动性较大, 而且面对数量大、种类复杂的资产, 缺乏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知识, 影响了高校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此外资产专管员调动、轮换岗位时, 资产账目交接不及时, 使得后续专管员对自己职责管辖的资产账目不清, 进一步影响了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

二、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1. 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首先, 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摒弃重财轻物的思想, 像抓教学、科研工作一样抓好学校的国有资产的管理。并逐步完善资产管理部门职能, 使其适应后勤社会化和校办产业公司改造的形势, 依据规定, 对国有资产产权和投资收益进行界定和监督。同时各使用部门要与管理部门及时沟通使账目保守一致。

其次, 应当加强国有资产政策法规的宣传学习, 使广大教职工了解国有资产的概念, 登记入账、转移、报废等内容和程序, 树立国有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 从而自觉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最后, 加强账外资产管理, 对获赠物品进行评估入账。加强固定资产预算控制。建议国有资产管理处参与对固定资产购置、建造、使用、处置的预算管理, 以确保预算执行的科学性、计划性、合理性。深化实验室管理改革, 打破小而全的格式, 重组资产, 实行资源共享, 根据学校、院、系、学科专业调整的需要, 统一调整实验室, 依托一级学科组建实验中心, 实验室的人、财、物实施统管共用。

2. 建立和完善各项资产管理制度

高校应该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规定, 并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建立一系列具有约束力的资产管理制度, 使其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法制化。具体而言, 包括建立计划审批制度, 采购验收制度, 登记与审核制度, 保管、使用及养护制度, 资产变动及调拨管理制度, 财产清查制度, 损失和丢失赔偿制度, 报废、报损制度, 统计报告制度, 考核评价和奖惩制度, 租赁管理制度以及具体的业务管理规范、规程、标准等。此外各高校要严格按照《教育系统固定资产审计实施办法》, 完善高校固定资产审计机制, 建立资产使用效益的评价体系以及与之相关的奖惩制度, 作为考核领导干部业绩的一项措施, 使以上制度彻底落实到位, 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2013年1月1日,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同时开始施行, 其中针对固定资产折旧修订使得固定资产核算能更真实地反映高校的资产信息, 更有利于高校按核定的折旧额编制预算, 所以各高校资产管理部门要根据自身状况建立资产折旧制度, 并认真落实和执行。

3. 利用现代化手段, 建立网络化资产管理平台

针对高校固资产定数量大、种类多、存放分散、年度跨度大的特点, 实行网络化管理势在必行。实行网络化管理可实现信息共享, 从而破解高校三级管理信息不畅的难题, 资产管理部门可以第一时间掌握资产的动态信息, 可避免账实不符、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发生;同时高校领导利用资产网络管理平台可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避免资产重复购置和资产浪费现象严重现象;最后网络化管理可减少人工核算与管理的工作量, 增加透明度, 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质量。

4.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资产管理队伍, 加强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工作专业性较强, 因此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影响着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质量。所以, 高校要定期举办相关职业技能培训, 使资产管理人员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制定奖罚措施, 调动资产专管员工作的积极性, 并保证资产管理人员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首先, 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待遇, 确定他们的技术职称等, 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其次, 实施奖罚制度。对一些认真负责, 工作突出的人员进行物质及精神奖励, 对一些违反规定个人采取通报批评,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资产管理队伍。

5. 坚持资产清查制度

资产清查是对资产管理工作的检查和监督, 是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定期开展资产清查, 可查明盈亏情况, 有利于资产管理部门及时调整账目, 真正做到账实相符。同时定期清查资产也是对广大教职工资产管理意识的强化。最后, 定期清查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一种监督机制, 有利于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

总之,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 只要高校各部门在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下, 各司其责, 密切配合, 就一定能形成一套完善的资产管理机制, 从而保证高校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值增值, 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促进高校教学与科研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峰, 杜晓丽, 孟江涛等.新时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国有资产管理, 2009 (6) .

[2] .陈超超.从资产清查审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代经济信息, 2009 (12) .

[3] .金丽芳, 毛云红.强化资产清查提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科教文汇, 2009 (11) .

[4] .吴建军, 胡小玲.浅谈高校资管理与核算.当代经济, 2007 (1) .

[5] .王风.以资产清查为契机强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会计之友, 2011 (33) .

[6] .王于斌, 王玉虹, 谭豫之.新时期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探讨.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 (11) .

[7] .程颖.试论固定资产核算对高校资产信息质量的影响.科技视界, 2013 (15) .

固定资产清查论文 篇2

根据委务会安排,各处资产管理员,对我中心固定资产进行了半清查。清查结果如下:

一、清查工作情况

要求各处资产管理员进行了三级帐实物自查工作,对各处室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进行了固定资产实物清查工作。随后进行了情况汇总。

二、清查结果

各处管理员资产管理比较规范,物资管理使用正常。对新采购的家具进行清查,对大厅及仓库的资产进行了核查;各处需交接转移资产的,认真履行了交接手续,进行了登记。认真核查,确保帐帐相符,账实相符。

三、存在问题

部分资产已无使用价值。包括:部分软件过期,老大厅移交,损坏不具有修理、重复使用价值。家具中接待椅、办公椅搬动比较频繁,损坏比较严重;个别透明茶几损坏无法修复使用,已无使用价值。

四、建议及措施

1、加强自查力度。如果中心的固定资产因保管不良而变质、变形、损坏或丢失,会造成极大浪费。因此,各处管理员要按照品种、规格、数量、登记、上账、入库,对本处室的资

产精心保管。做好定期自查工作,做到帐帐相符,账实相符。

美国清查公民海外资产 篇3

2011年12月中旬,美国国税局(IRS)公布了最新的规定,要求符合条件的美国纳税人在明年报税时,申报其详细的海外金融资产信息,包括海外股票、债券、退休金以及人身保险等。

“劫富济贫”计划?

根据新规,居住在美国境内、在海外拥有5万美元以上资产或者危住在美国境外、在海外拥有20万美元以上资产的美国公民和持有美国绿卡的外国人需要在2012年4月15日前向政府申报。如果瞒报或漏报,可被处以1万美元罚款;如果被国税局发现后仍瞒报,可追加高达5万美元的罚款。

此外,美国政府还规定,所有想在美国经营的外国银行从2013年1月1日起都必须向美国国税局提供存款超过5万美元的美国公民账户信息,否则就被视为与美国政府不合作,美方有权拒绝其在美国开展业务。这样美国公民和绿卡持有者想隐匿海外资产将会变得更为困难。

这次公布的最新规定是2010年通过的《海外账户纳税法案》(FATCA)的一部分。据悉,申报海外资产的相关法律早在1971年就有了,但以前并没严格执行。而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加强了对美国人海外资产的追查,并且两次启动了海外资产主动申报计划。让拥有海外资产的美国人主动坦白交待,如果隐匿海外资产拒不申报,将被视为有意逃税。如果被查出来会被处以重罚,严重的还会被判刑入监。

第一轮主动申报到2009年10月15号结束,美国国税局共收到了1.5万份境外资产申报书,涉及60多个国家的银行。对于这样的成果,美国政府并不满意,于是发起了第二轮的主动申报计划,以2010年的8月31号为最后的期限。在此之前,以保护匿名帐户著称的一家瑞士银行因为在一项诉讼中要与美国政府达成和解,从而向美国政府提供了4千多个帐户的名字,其中有许多是在海外藏匿资产的富豪。

不过,在这项法案出台之前,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同样有义务对海外收入进行纳税申报。这项法案实质只是增加了一项申报内容以确保其实施,既不是新增税种,也没有加重美国人的纳税负担。而从政府的角度出发,面对2011年高达1.4万亿美元的联邦赤字,美国政府只能开源节流,而堵塞税收漏洞则成为开源的重要手段。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张国庆认为,该征税政策对于奥巴马政府及其竞选有一定积极的影响,税收比起促进产业振兴等,收效比较快。“但政策效果如何,主要还是要看美国失业率的变化和整个经济复苏的情况。”

打击移民者?

新规一经公布,就在移民申请者中激起了强烈反弹。近年来,有相当一批华人以投资移民身份前来美国。不少华人新移民来到美国后,才发现美国税收制度极为严厉,以至于数年前第一批海外资产“自首”计划出台后,就有不少的旅美台湾人为了保住在台湾的资产,宁愿选择放弃美国的国籍或者绿卡。

美国俄勒冈州州议会顾问蓝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排除有人为了保财产放弃国籍或绿卡,“但这部分人只占极少数。”她介绍道,放弃美国国籍的程序相当复杂,无法在短期内办完。此外,即使放弃美国国籍,也不一定能够逃脱交税义务。根据相关规定,美国政府可要求放弃国籍者补交放弃国籍前五年隐匿不报海外资产而逃避的税收和罚金。

蓝进表示,美国在金融危机后加大海外资产查税力度,主要是针对可能利用境外金融机构逃税的富裕阶层,并非针对某个少数族群。

芝加哥资深会计师陈女士则表示,如果你是一个新移民,如实申报海外资产并不会对自己有什么负面影响。据陈女士了解,在华人群体中,之前确实有一些人因为不了解美国税法或者其他原因而没有如实申报海外资产。“现在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华人应该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申报,以避免被罚款。”

而旅居美国多年、已经拿到绿卡的刘先生认为,对于刚拿绿卡的移民来说,第一次海外资产申报越彻底越好。他说,“只有这样,令后才不会因为未申报的部分资产被误当成当年的收入而纳税。”

据报道,美国国税局的规定出台以后,美国的华人会计师事务所生意变得格外好。很多华人前来打探消息,更多人在心中盘算,继续观望。前途未卜?

新法案除了引发与自身利益休戚相关的人群的热议与观望,也引起了与美国有紧密关联的国家的关注与评论。

加拿大财政部长吉姆?弗莱赫蒂对此表示担忧,他表示,这已经引发了“大量持有双重国籍的加拿大人的不安”。他批评这项法规是“没有必要的”。根据FATCA的规定,双重国籍的人士也包括在需要申报的人员之内。

美国的国内媒体也并不看好这项政策。《福布斯》杂志近日撰文批评道:“这项法案无法带来就业,也可能吓走很多投资者。它不是一项好主意,仅仅是奥巴马减赤不力的遮羞布,简直烂透了。”

在海外的美国人中间,该法案引起了骂声一片。因为大量海外金融机构宣布关闭他们的账户。如德意志银行、德国商业银行、汇丰银行及瑞士信贷集团等欧洲著名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关闭对美国客户的经纪人账户。一名在西班牙的美国公民在网上抱怨:“现在可好了,因为我在海外,美国银行不给我开账户,而西班牙的银行也因为我不是本地人而拒绝我,让我怎么办?”

一场由海外美国人主导的反对FATCA的運动已经开始酝酿。他们致信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和国家税务局局长苏尔曼,要求废除这项法律,因为其“触犯了美国的利益,让很多持有双重国籍的人士放弃了美国国籍。”

FATCA将会在2013年正式开始实施。但是这个法案能否一帆风顺,连美国人自己都无法预测。

固定资产清查论文 篇4

一、高校固定资产清查的意义

(一) 摸清家底, 科学配置资源

高校固定资产的购置资金大部分是财政拨款, 目前很多高校的固定资产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购置情况, 固定资产占用资金量浪费很大。随着部门预算制度的实行, 开展固定资产清查, 可以全面掌握高校存量资产状况, 为管理部门整合和共享资源提供依据, 有助于建设节约型校园, 同时, 为部门预算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二) 了解存在的问题, 为建立内控制度提供依据

通过固定资产清查, 可以全面掌握资产使用状况, 发现资产在购置、使用和处置环节存在的管理问题, 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以维护高校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三) 为建设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提供真实的基础数据

为全面、准确、完整地反映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动态信息, 近年来, 各地财政部门大力推进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建设固定资产实时监控系统, 进行高校固定资产清查是为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提供真实基础数据的有力措施。

二、高校固定资产清查的工作要点

(一) 建立固定资产定期清查制度

由于目前的高校会计制度不要求高校进行成本核算, 对高校固定资产核算规定过于简单化:不计提折旧、不计算盈亏、不进行资产使用效益分析, 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重视购置、忽视使用和处置环节。很多高校只在政府部门统一部署资产清查工作时才开展该项工作, 而这种大规模资产清查往往涉及面广、时间短、任务重, 高校长期不进行固定资产清查, 固定资产基础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就得不到保障, 这样的大清查无异于全校总动员, 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 要求上下一致、协同配合、统一行动才能顺利完成。因此, 高校应建立固定资产一年一次的定期清查制度, 通过制定资产清查工作方案、工作流程、建立资产使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等及时掌握资产的结构、使用和质量状况, 及时发现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管理环节存在的漏洞, 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二) 建立固定资产清查管理机制

高校应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机制, 扎实有序地开展固定资产清理工作。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没有专设固定资产管理机构, 固定资产账务核算由财务部门负责, 教学类设备由设备部门管理, 行政类设备和家具由总务部门管理, 图书资产由图书馆管理。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设立固定资产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办公室、专项资产清查工作组和技术服务组。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领导、财务部门、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技术支持部门负责人组成, 指导、监督、检查各单位资产清查工作, 对清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决策, 解决处理重大事件, 领导完成全校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工作部署, 组织指导各专项资产清查组实施资产清查、登记、审核和汇总数据, 跟踪清查工作进展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向领导小组汇报清查工作, 保证资产清查工作按步骤、按要求完成。

(三) 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培训工作

高校在进行定期固定资产清查前, 应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培训工作, 组织各单位资产管理员学习相关资产清查文件, 按清查实施方案部署工作, 明确清查项目、工作原则、清查方法、完成时间等。

(四) 对各类资产进行实物盘点

各单位资产管理员应根据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账面数据, 在专项清查小组工作人员的指导下, 逐一盘点核对固定资产, 登记固定资产清查情况表。对已损坏或因陈旧无法再正常使用的固定资产单列登记, 报主管部门按规定申请报废;对盘盈资产进行核对确定, 报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建立资产明细账;对盘亏资产分别说明盘亏原因、界定责任, 报资产管理部门按政策规定处理。

(五) 做好固定资产清查的后续工作

高校应在完成固定资产清查的实物盘点工作后, 根据各单位上报的清查情况表对资产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对拟报废的资产履行校内外各级审批手续办理报废;对盘盈盘亏资产按规定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处理;对资产配置情况进行分析, 调整闲置、重复购置资产;将资产清查情况书面报告给清查领导小组, 说明清查情况和处理意见, 并根据学校情况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六) 建立固定资产清查责任制度

固定资产清查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为防止前清后乱, 高校应建立固定资产清查责任制度, 在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完成后, 对各部门的清查工作予以考核评价。对组织得力、出色完成清查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并作为学年业绩考核的一个标准。

(七) 推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工作

高校应配合财政部门建设固定资产实时监控系统, 大力推进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工作, 将固定资产的信息纳入数字校园信息平台, 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三、结语

高校固定资产清查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环节之一, 只有把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常规工作, 才能切实掌握固定资产使用的真实状况, 科学系统地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确保更好地发挥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

摘要:高校固定资产清查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 只有把固定资产清查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常规工作, 才能切实做好固定资产管理。文章分析了固定资产清查的意义, 阐述了在清查工作中应关注的工作要点。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清查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清查制度 篇5

1、后勤保障部每年对全院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细致的清查,核检帐物,做到帐物相符。

2、财产如有亏、盈,要查明原因,及时办理报批手续,写出书面报告,按规定调整有关帐、卡、表。做到帐帐、帐物、帐卡、帐表相符。

3、对损坏丢失的固定资产要如实写出书面材料并及时上报,对不能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按规定履行报损手续。

4、保管员对全院固定资产底数清,建立帐目,定期向领导汇报工作。

5、保管员每次清查固定资产工作结束后,要核查帐物是否相符,并及时将清查情况报给总务科长。

固定资产清查论文 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问题;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是社会经济积极发展的服务者,其本身平稳运行也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这样就形成了一定的资产积累,随之而来也产生了资产管理的有关问题,但是从本质属性上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所以科学合理地开展资产的清查和管理尤为重要。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概念、构成及特点

1.概念: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占有、使用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都属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它属于社会资源再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保证其自身职能正常发挥所必须的资源,因此要合理的进行资源的比例分配。

2.构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由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其他公有资产组成,按照存在形态划分为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没有属性和形态上的固定搭配,因此出现的资产类别也较多,所以要正确识别,合理认定。

3.特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组成复杂,从社会经济角度划分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资金补偿具有非直接性;第二,资金使用具有非生产性;第三,对资源具有使用,占用的无偿性,但是要保证过程的合法合理。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行政事业单位账外资产现象比较严重,不能以单位或个人的利益角度分配和利用资产,进行资金预留,这样会出现严重的帐外资产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工作效率的提升,减少了因审批流程而导致的时间延误,但是这也使有关部门对帐外资产无法实现有效控制。

2.挂账现象,行政事业单位在履行自身职责的过程中会与现实经济存在交集,所以产生了一些长期挂账的现象,很多时候行政事业单位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会参与负责一些项目,但是一旦项目出现突发情况或者是负责人出现某些问题,就会导致资金的中断和账目的冻结,形成挂账、呆账,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3.国有资产利用率偏低,在资产清查中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对资产的管理和使用不当的行为,造成资产利用率偏低,所以不要盲目使用,作为领导干部更应该以身作则,依法办事,精细管理,严格审查,监督到位,合理使用,争取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小金库”现象严重,由于存在帐外资产,而且监控难度大,一些内部人员,利用职责之便,建立自己的“小金库”,将大量的资金私自使用,预留,导致单位对资产的管控力度下降,更为腐败埋下了隐患。

5.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无偿占用现象比较严重。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会使用国有资产支持经济活动,而这些经济活动大多是非营利性的,表面上来看是支持经济发展,盘活国有资产,而实际上容易形成国有资产私用,不顾大局的违法行为。

6.资产所有权混乱。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存在资产所有权公私混淆的问题,这就加大了清查和管理的难度,虽然有历史遗留的影响,但是要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否则国家新时期的财政管理措施将无法落实。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面临的难题

1.内部资产清查意识差。大多行政事业单位把内部资产清查管理看作是形式主义,由于大多数内部人员责任意识不强,而且内部资产历史遗留问题较多,清查起来难度大,即使产生问题也无法进行明确的责任认定,所以对资产清查重视度不强。

2.清查管理体系不科学。资产清查要有科学的体系作为依据,并不是发生问题时的检查,也不是简单的工作职责落实,应当要阶段性定期检查,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有“官本位”思想,不能够依据法律法规严格落实资产清查问题,导致清查管理体系不科学现象时有发生。

3.清查过程缺乏监督与管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较多,人员也相对较多,难免良莠不齐,少数人员素质偏低,品行较差导致在清查的过程中应付了事,不顾全大局,在资产清查过程中,相关监管人员的数量极少,难以全面有效的做好清查工作,与此同时,部分单位在清查发现问题时,也难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管理解决,导致问题越积越深。

4.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信息技术应用不成体系,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对资产清查造成较大的阻力,尤其是金额大、数量多、种类繁杂、关系混乱的情况下,更难以实现资产清查的效果,所以建议以中央处理机构与分支机构的“授权管理”形式,对行政机关资产进行统一清查管理。

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的有效措施

1.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风险意识,严格按照流程进行资金使用,杜绝帐外资产现象,将造成腐败的土壤彻底铲除。

2.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率,减少长期挂账现象,合理监督,根据流程进行审批,及时对资金的运用进行审查。

3.建立科学的资产管理制度,严厉打击“小金库”现象,解决遗留问题,责任到人,分工明确,从领导到员工全员落实。

4.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监督体系。从管理职责、制度建设、管理环节、配套措施等方面入手,全面监督,完善内控,有效衔接,形成从“入口”到“出口”再到“封口”一体化监管模式。

5.提升清查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专业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满足高效的清查管理需求,要针对性的培养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不仅仅是能做这个岗位的工作,而是能更好的做好这个岗位的工作。

6.建立科学的清查制度和系统。信息化时代科学有效的信息系统是我们打胜仗的有力武器,所以行政事业单位要有合理的清查制度的同时还要有实用的清查系统软件作为支持。

五、结束语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检查,提升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清查是重中之重。为此,应当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技术,优化现代化资产清查管理的专业流程,改善当前资产清查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全面、高效资产清查保驾护航,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华.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财务审计,2016(09):125-126.

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清查问题及措施 篇7

一、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清查的问题所在

(一) 企业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企业发展不符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供电规模的不断扩大, 供电企业的规模也在向着更加广阔的方向发展, 这就造成了企业现有的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能跟上企业快速发展方面的需求。另外, 供电企业现有管理模式更加注重的是安全方面的生产而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这就造成了财务管理人员工作重点偏向了经营指标方面, 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给予重视。很多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的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从而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

(二) 企业管理层对于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较弱

现阶段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更加注重的是企业的安全生产、增加销售收入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主要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在于安抚老客户、发展新客户以及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方面, 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并没有花大力气, 认为只要形式、财务报表方面符合要求即可。这就造成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明细账目混乱等等问题, 长期会影响供电企业经济的发展。

(三) 缺少严格的固定资产内控管理

现代企业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内控管理, 这也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对于供电企业来说也是如此。但是现今的很多供电企业, 尤其是中小供电企业对于内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再加上历史方面的原因造成企业固定资产较为复杂, 很难进行资产的清晰划分, 对于外部进入的资产不具有风险评估能力, 也没有风险防范意识, 这就造成了企业固定资产不够清晰, 设备闲置率上升,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四) 固定资产清查方式具有很大缺陷

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所具有的特点包括:资产数量较多、品种繁杂并且规模型号不统一, 采取的是多级管理的方式。同时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较为繁琐, 并且现阶段清查的方式都是以自查为主。这就造成某些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清查只是流于形式, 完全根据账面固定资产进行上报, 并没有对实际情况进行查看。甚至某些企业按照对自身有利为原则来进行上报, 并不能准确的反映出企业固定资产的情况。

二、解决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清查问题的相关措施

(一) 提升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

供电企业需要制定较为完善的制度措施来鼓励财务人员进行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 进行业务方面内容的深入专研。同时要拨出一定的资金作为专项教育经费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教育培养, 要积极推动人员外出学习同行业较为先进的知识和经验, 同时要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来综合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以及业务水平。同时要鼓励财务人员在进行自身工作的同时不断的学习充电, 积极参加职业技能考试等各种教育培训。另外, 供电企业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相关财务人员的福利待遇, 从而为相关人员的学习提供经济方面的保障, 这样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相关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

(二) 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要想真正提升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 首先要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培训、讲座等方式使其认识到固定资产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性, 使其充分意识到自身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总体运行。另外, 企业要制定相关制度, 使固定资产管理情况称为考核企业领导人员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固定资产管理和企业领导人的业绩挂钩。在具备相关管理意识的基础上, 通过外部因素的约束来进一步促进管理的落实。

(三) 增强固定资产的内控管理力度

内控管理对于现代企业来说的作用不言而喻, 所以供电企业要想解决固定资产清查方面的问题, 增强内控管理的力度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方面, 从财务方面来增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 确保其能够更好的发挥应有职能, 从而进一步推动供电企业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 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促进生产经营发展。第二方面, 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良好的协调工作能够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 同时也为企业的监督考核提供必要的依据。第三方面, 企业的内控管理要全方位的进行, 并且要保证重点有所突出。供电企业要成立专门的监督管理内控机构, 并且要对相关人员进行详细的工作分工, 从而随时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监督和跟踪, 同时要加强内控系统信息平台的建设以及反馈方面的工作力度。

(四) 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的清查方法

固定资产清查方法是从技术层面来保证固定资产清查效果的重要内容, 所以要想得到良好的固定资产清查效果, 就需要优化升级现有的固定资产的清查方法, 将自查为主改为互查为主, 就是指由上级管理部门进行组织, 从其他企业抽调相关财务人员组成资产清查小组对企业所提供的资料进行检查。在此基础上要进入企业内部进行实物核查, 确保实物和账面资料相统一。另外, 企业管理部门要责令企业相关部门 (主要包括财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使用部门) 共同参与到资产清查当中去, 要随时能够了解资产拆分以及打包方面的内容, 确保资产核查的准确性。在完成了相关核查内容之后还需要真实填写资产清查报表进行上报, 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清查数量的真实、准确、可靠性。

(五) 建立起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为了避免出现固定资产清查前后的混乱、真正提升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力, 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此系统能够对固定资产进行动态的监管。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是以固定资产清查所得原始数据作为基础的, 同时要对已经打包的资产按照设备明细进行拆分, 并且要将其在资产信息系统中进行完善。这样不但能够方便后续的固定资产清查, 同时也对后期资产维修过程中的设备更换以及价值更新提供较为有力的依据。建立起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后还能够有效提升固定资产利用率, 可以利用内部信息系统的调用来达到内部调拨以及修旧利废的目的。除此之外, 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信息系统还能够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 供电企业也要面临着更加市场化、更加透明的运营, 要向着更加现代化的方式发展。供电企业要转变管理模式、增强现代化管理水平, 做好企业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 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率, 这样不但能够降低国有资产的流失程度, 也有助于提升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摘要:对于企业固定资产进行清查是非常繁琐的工作, 涉及到很多内容, 包括清产核资、企业产权界定以及资产的评估和处置等方面。资产清查对于供电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能够彻底、到位的清查严重影响着企业可持续发展情况, 所以要对企业固定资产清查中的问题进行研究, 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本文主要介绍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清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解决措施, 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清查

参考文献

[1]彭婉媛.论供电企业配网资产清查及其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 2016 (21) .

[2]武迎春.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研究[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6 (08) .

[3]谢家月.浅谈新常态下县级供电企业如何提高固定资产管理[J].广西电业, 2015 (10) .

[4]赵娜.浅谈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09) .

固定资产清查论文 篇8

1 清查程序

1.1 学校组织清查

固定资产清查核对工作由国有资产管理处在分管院领导的指导下负责完成, 表1为组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1.2 二级单位自查

二级单位开展全员自查工作, 资产管理员根据资产管理系统中已登记固定资产明细、对截止日前资产的存量、使用状况、存放地、保管人以及其它有关信息进行统计确认, 对有问题的固定资产据实上报国有资产管理处。

1.3 主管部门核查

国有资产管理接收整理各二级单位上次材料, 根据各单位提交的固定资产自查登记表、核对报告情况进行了复核汇总整理, 对有盘盈盘亏资产及时进行复查核实。

1.4 形成清查报告

国有资产管理处根据本次固定资产清查结果, 结合学校资产管理的特点, 对盘盈、盘亏资产进一步核实, 汇总学校固定资产清查报告交领导审核。再通过对固定资产清查核对过程的复核、监督检查, 对固定资产清查结果的统计、整理和分析。

2 存在问题

近年来学校发展较为迅速, 资产总量迅速扩大, 部门、人员调整较大, 因资产管理初始登记、交接、维护 (标签) 未到位, 造成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保管人、存放地与实际情况不符。本次清查中主要存在的以下问题。

2.1 资产购置使用缺乏效益性

学校的资产管理没有充分体现学校项目预算、采购预算、项目执行情况。二级单位普遍从利己出发, 片面追求仪器设备高、精、尖, 脱离教学与科研实际, 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 抢资源争项目, 有重复购置、高能低用, 高价低效现象, 购置缺乏计划性及有效的制约。

2.2 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本校固定资产实行的是账实分管的分类管理模式, 学校财务部门统一进行财务核算与监督, 固定资产实物名为国有资产管理处统一管理, 实则由各职能部门分管。固定资产实物流动与财务核算、职能部门管理与各使用部门占有使用相互脱节, 有时会造成“每个部门都管, 每个部门都管不了”的状态, 最终造成固定资产账物不符。

2.3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未及时更新

本校原有资产管理制度没有及时修订到位, 不能完全适应现有新情况。造成在实际工作中无章可依、有章不循。固定资产采购、验收入库等资产管理流程设置没有及时修订, 出现实际工作中资产已先交付财产未入账, 或者资产已报废账面未注销等情况。

2.4 固定资产管理队伍专业素养亟待加强

学校资产管理专业性强, 资产管理员缺乏系统培训, 没有充分财务和资产管理方面知识。资产管理员均为各部门的业务精英, 工作任务重, 岗位调整比较频繁, 各部门资产管理员面对形式多样的资产, 很难把握到位, 容易出错。

2.5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不完善、信息化手段不充分

学校早年已使用江苏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系统, 初期建账系统数据导入基础未做好, 影响后期工作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系统未及时对接学校办公平台, 资产变动信息不能实时反映。部分资产管理人员对系统不熟悉, 造成资产在院系间调拨时, 实际资产已调走系统还未处理, 影响数据真实性。

3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改进措施

3.1 落实“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管理方式

国有资产管理处在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领导下代表学校对全校资产统一归口管理, 负责全校资产新增、减少、报废、部门间调拨与移交工作, 定期对资产的现状进行检查。分级负责、责任到人, 各部门资产管理员对本部门的资产统一管理, 认真履行资产新增、减少、移交或变更的上报与登记工作, 各单位通过与使用人定期签定保管协议, 强化使用人对所属资产进行管理并承担有过错赔偿责任。

3.2 加快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化

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是明确学校、部门和资产使用人之间责权利的根本保证。作为清查的后续工作, 资产管理处将在充分征求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 除了制订较为宏观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还要对资产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各环节修订相关细则, 完善资产登记、验收、保管、赔偿、核查、转交、报废、报告制度, 使资产管理的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有章可依, 有法可循。

3.3 通过培训提升资产管理员业务能力

固定资产管理队伍是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才能更好的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有助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和资产清查工作的落实。国有资产管理处资产管理人员应定期外出学习借鉴其他兄弟高校的成熟经验做法, 同时积极组织对二级单位资产管理员的培训。

3.4 加强待报废固定资产的管理

对于积累下来的大量待报废物资设备应根据财政厅、教育厅相关部门要求, 严格按照固定资产报废程序处理。加强待报废资产的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处要组织专家进行鉴定, 对通过鉴定符合报废要求、影响二级学校正常发展的固定资产进行回收处置, 由国有资产管理处分批办理报废销账手续。

3.5 加快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进程

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 借助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 将资产管理系统与学校信息化平台整合, 对调拨等资产管理事项在平台上或者手机进行“待办事项”的提示等工作目前亟待落实。实现学校账账、账卡、账实三相符, 才能达到科学合理配置资源、有效利用资源的目的, 提升学校资产管理效益。

4 结束语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同提高教学质量同样重要, 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集中于管理, 资产管理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于管理不到位。如何提升高校固定资产清查准确性效益性, 成为固定资产管理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摘要: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是高校教学、科研、行政工作等开展的基本保障工作。根据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清查实情, 展示清查步骤、找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清查,管理

参考文献

[1]刘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经营管理者, 2016, (08) .

[2]王观宏.浅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财会学, 2016, (08) .

[3]王玲, 黄漠.基于资产清查视角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知识经济, 2016, (08) .

[4]贺文晓.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完善路径探究[J].中外企业家, 2016, (07) .

高校资产清查与管理研究 篇9

仪器设备作为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同时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高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不断提高, 高校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为促进高校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 必须定期对高校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以提高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二、资产清查的目的及意义

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可以及时盘清哪些仪器设备能够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 对不能满足教学、科研要求的仪器设备, 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可以有效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真空与漏洞, 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 并建立与其相适应的资产管理配套制度。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可以有效地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现状, 尤其是对大型仪器设备, 可较好地促其纳入共享平台, 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我们在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时, 教师大多对此表示支持, 希望通过资产管理的规范化促进教学、科研的进步与发展, 这就更加体现出资产清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其目的与意义不言而喻。

三、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不足

近年来, 各高校为了提高教学和科研的成果, 不惜加大对教学和科研的投入, 尽量地为教学和科研配备大量的设备, 优化工作环境, 但却忽于对仪器设备的管理。

(一) 重视程度不够, 思想意识淡薄

作为资产的管理部门, 虽然制定了较多的相关文件, 但实质上, 有些内容难以落实。例如,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 购买的设备越来越多, 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在不断膨胀, 但管理人员数量的增加远不如资产量的增加, 这给资产管理人员带来不小的压力。这说明高校在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与资产量的配比上应该给予更多的考虑。

除了资产管理部门以外, 各院 (系) 部门的设备秘书多为兼职, 其本身还要承担部分教学、科研的任务, 无暇顾及固定资产的管理, 在工作安排上容易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置于其他工作之后, 逐渐形成资产管理边缘化, 造成资产管理不到位, 资产意识薄弱。

(二) 管理队伍松散, 业务素质薄弱

由于信息化的高速发展, 某些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因此, 有必要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 以提高其工作能力, 激发其工作热情, 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 为了完成某个科研项目, 高校不惜花重金购买国外进口仪器设备, 然而项目本身只使用了其中部分功能, 在项目完成后, 连这一部分功能也无用武之地, 造成资源上的相对浪费, 因此, 有必要引进或培养一批高水平、高技术的专业技术队伍, 不断地开发、使用仪器设备的功能, 以适应现代高校发展需要。

四、强化资产清查, 弥补管理不足

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清查, 不应该是一项突击任务, 而应该纳入常规工作范畴, 应该制度化、常态化。

自2010年我校开展大规模的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以来, 我校仪器设备固定资产在“理清账户、责任到人、明确地点”等方面的管理,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11年, 我校坚持资产清查不放松, 但此次资产清查与2010年相比, 有较大不同, 主要体现在清查方式上。

2010年的资产清查, 将仪器设备分为大型仪器设备、教学仪器设备、科研仪器设备、行政办公设备、两用仪器设备等五大类。根据清查结果分析, 教学仪器设备及行政办公设备的管理相对到位, 而管理的难点在于科研仪器设备, 因此, 2011年的资产清查以科研设备为重点, 对仪器设备进行专项检查。

(一) 大型仪器设备

对于大型仪器设备的资产清查, 我们除了检查仪器设备的条码标签的张贴、设备的运行状态、使用记录、使用机时等情况以外, 重点考察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意向及共享模式等情况。

(二) 进口减免税设备

对于进口减免税仪器设备, 除了检查仪器设备的条码标签的张贴情况外, 主要检查其是否直接用于本单位的教学、科研, 是否存在违反海关规定的行为。

(三) 军工设备

对质量体系内部的设备, 检查其是否建立专门的台账, 是否由专人管理。作为管理部门, 每年应定期对质量体系中的设备进行专项检查, 更新设备台账, 核对设备完好状态。对于监视和测量用的设备, 要单独建账, 并实施监控管理, 定期由具备资质的部门进行检测。

(四) 特种设备

对于压力容器、起重机械、场内专用机械、锅炉、电梯等特种设备, 检查是否做到专人专管, 职责明确, 是否按规定对特种设备进行注册登记、定期检验。

结果表明, 按照以上分类, 清查效果非常明显。

五、探索高校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思路

(一) 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管理模式

随着高校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节约型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 对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使用监督也越来越加强。因此, 要加强高校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 这包含三个阶段的内容。

前期论证, 对每一台仪器, 尤其是大型仪器, 在购买之前, 应做好前期的规划论证, 是否该买, 买何种品牌等。为此, 我校出台了《东南大学特殊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办法》《东南大学招标管理办法》《东南大学大型仪器设备经费管理办法》《东南大学“985工程” (“211工程”) 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中期管理, 对每一台仪器设备, 无论其来源, 都要对其进行科学、规范管理, 要加强检查力度。为此, 我校出台了《东南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东南大学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东南大学科教用品免税进口货物管理规定》《东南大学低值耐用品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后期处置,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教育部对高校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的相关规定, 进一步规范我校固定资产处置行为的管理, 我校专门成立国有资产处置管理领导小组, 并出台《东南大学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办法》及《东南大学仪器设备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从制度上加强对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处置管理。

(二) 借助科学手段, 提升工作效率

由于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 部分高校相互合并, “一校多区”的办学模式成为许多高校的办学特点, 这就使得原本复杂的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变得更加困难。因而, 将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到数字化校园建设已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的速度及准确性, 实现信息共享、明确责任到人、规范数据信息、提升工作效率, 最大限度地发挥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三) 强化绩效考核, 提高使用效益

为了加强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激励仪器设备管理人员不断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强化岗位意识, 努力完成本职工作, 履行相应职责, 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应将仪器设备的管理及使用效益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对使用效益高的部门, 提高学科建设经费、仪器设备配置、维修经费、技术人员配备等;对使用效益低的部门, 削减建设经费, 并将仪器设备调剂至其他部门。对于一些落后、已经损坏的仪器设备, 支持学生作课外研学活动, 给学生做拆装实验, 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深化学生对仪器设备内部结构的了解, 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

(四) 坚持清查制度, 加大管理力度

资产清查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 由于客观或人为的因素, 会出现固定资产的帐物不符的情况。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 每年应该进行一次全面的固定资产清查。以我校为例, 已经将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写进《东南大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将资产清查定为常规工作。清查过程中不走过场, 无论资产的形态如何, 都要进行全面地、彻底地清查, 查清固定资产的来源和去向, 力争做到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并对清查结果进行认真总结, 撰写清查报告, 切实加强高校对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

六、研究结论

2010年我们将仪器设备分为大型仪器设备、教学仪器设备、科研仪器设备、行政办公设备、两用仪器设备等五类进行资产清查, 2011年我们进行仪器设备专项检查, 从清查结果来看, 我们得到如下结论:

(一) 专项检查的效果比分类检查的效果要好。

(二) 广大师生员工对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程度有明显提高。

(三) 资产清查有利于提高设备管理部门对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对高等学校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是高等学校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资产清查, 不仅可以掌握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 而且可以发现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进而找到管理漏洞并堵塞, 以提高我国高等学校的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更好地为产、学、研提供服务。

摘要: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可以有效地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现状, 结合我校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 针对资产清查中发现的仪器设备管理方面的不足, 提出解决办法, 探讨高校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思路, 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仪器设备,资产清查,资产管理,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吴德潘.基于资产清查视角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探析[N].韶关学院学报, 2011, (08) :87-90.

[2]陈勇, 胡建峰.高校设备管理的几个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7, (03) :92-94.

[3]赵月琴, 王旭明, 项晓慧.仪器设备资产管理方法探索和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11) :187-189.

[4]王晓华.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08) :118-120.

有形资产清查会计处理差异分析 篇10

一、有形资产清查会计处理的规定

会计实务中的有形资产主要指库存现金、存货和固定资产。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三类资产清查的会计处理分别做了详细规定, 但又有一定的差异。

(一) 库存现金盘点的会计处理

对库存现金的清查盘点, 由出纳人员每日以库存现金账面余额同实际库存现金相核对。此外, 企业还应组织由企业、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参加的清查小组, 对库存现金进行定期或者临时性突击清查盘点。如果盘点后出现了溢余或短缺, 应认真填制现金盘点报告表, 并及时向会计主管人员报告。这些有待查明原因的溢余或短缺, 应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

1. 库存现金短缺。

发生时, 应按实际短缺的金额, 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贷记“库存现金”科目。待查明原因后, 属于应由责任人或者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 借记“其他应收款”或者“库存现金”等科目, 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 根据管理权限, 经批准后处理, 借记“管理费用”科目, 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2. 库存现金溢余。

发生时, 应按实际溢余的金额, 借记“库存现金”科目, 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待查明原因后, 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和单位的, 应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 经批准后, 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二) 存货清查的会计处理

为了搞好各种存货的清查工作, 除企业负责人、财会人员和有关人员参加的年终全面清查外, 年度内应进行必要的重点抽查, 对贵重物品坚持每月至少清查一次。存货清查人员填制的存货盘点报告表是证明存货盘亏、盘盈的书面凭据, 是财会人员据以调整存货账面数额以保证账实相符的原始凭证。

1. 存货盘亏。

发生时, 应按其成本, 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 贷记“原材料”等科目。如果期末结账前查明原因, 属于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短缺, 其中残料变现价值记入“库存现金”等科目, 可以收回的保险公司和过失人赔偿记入“其他应收款”科目, 除此之外的净损失记入“管理费用”科目;由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所造成的盘亏, 扣除残料变现价值、可以收回的保险公司和过失人赔偿后的净损失, 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2. 存货盘盈。

盘盈的存货, 理论上应当作为前期差错处理。但在实务中经常这样处理, 发生时, 应按其成本, 借记“原材料”等科目, 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如果期末结账前查明原因, 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冲减“管理费用”科目或者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三) 固定资产清查的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是一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的有形资产。企业应当加强管理, 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 对于清查中发现的固定资产盘亏和盘盈应及时查明原因, 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

1. 固定资产盘亏。

企业对于发现的固定资产盘亏, 应按盘亏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 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 借记“累计折旧”科目, 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按固定资产原价, 贷记“固定资产”科目。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 按可收回的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 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 净损失金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

2. 固定资产盘盈。

企业盘盈的固定资产, 按同类或者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 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计入“固定资产”科目和“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作为前期差错处理。

二、会计处理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从以上相关规定不难看出,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有形资产清查盘亏和盘盈的会计处理既有相似之处, 也有差异点。笔者对此做一比较分析, 以便对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 盘亏会计处理的比较与分析

1. 三种有形资产盘亏时, 都按其实际账面价值, 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但根据资产的流动性分类, 库存现金和存货属于流动资产, 所以其明细科目为“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而固定资产的盘亏记入“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

2. 三种有形资产在盘亏处理时, 根据管理权限批准处理时, 属于应由相关责任人或者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 都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除此之外, 库存现金无法查明原因的净损失, 借记“管理费用”科目;存货要分一般原因和非常原因造成的净损失, 分别借记“管理费用”科目和“营业外支出”科目;而固定资产的净损失一律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库存现金具有最强的流动性和普遍的可接受性, 在企业的全部资产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因此企业都会严格加强对库存现金的管理和核算从而减少差错和舞弊, 在企业中一般不会发生自然灾害之类的非常损失, 因此现金短缺处理中不会出现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但是, 因为现金业务的收付频繁、流动量大, 可能会因为内部管理制度的漏洞引起现金盘亏现象发生, 处理时, 除了相关责任人的赔偿, 其他无法查明的原因一般记入“管理费用”科目即可。

存货是企业一项重要的实物资产, 通常在企业的资产总额中占有较大比重。企业所需存货数量庞大、品种繁多, 许多存货的取得和发出业务极为频繁, 因此存货日常的收发、计量和计算上的错误在所难免, 或者由于管理不善而发生丢失、毁损和贪污盗窃, 或者由于存货的自然损耗等, 致使存货发生账实不符的盘亏现象。因此, 如果是因为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等一般原因造成的盘亏, 扣除相关赔偿之后的净损失, 记入“管理费用”科目;而对于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所造成的净损失, 应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主要劳动资料。相对存货, 固定资产一般价值较大、体积较大, 因此, 一般不会出现类似存货的计量收发错误和日常管理不善等问题。固定资产出现盘亏一般是重大责任事故、偷盗丢失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 对其会计处理, 一般是在扣除保险公司赔偿以及残料收入后, 经有关部门批准记入“营业外支出”科目。

(二) 盘盈会计处理的比较与分析

1. 无法查明原因的库存现金盘盈, 经批准应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这点和库存现金盘亏的处理不同。究其原因, 由于库存现金的特点和内部管理制度的缺陷, 盘亏的发生应属于企业日常现象, 并且一般由管理不善导致, 所以对于无法查明的现金盘亏, 经批准一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 而不是“营业外支出”科目。库存现金的盘盈在实务中应该属于偶发性事项, 如果发生, 一般属于少支付给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款项, 应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而对于极少出现的无法查明原因的事项, 一般与企业正常的管理活动无关, 因此一般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而借记“管理费用”科目。

2.《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11条中提到“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因此, 和库存现金的处理不同, 存货和固定资产的盘盈应按照前期差错对待, 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

固定资产是一种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的有形资产, 对于管理规范的企业而言, 在清查中发现盘盈的固定资产是比较少见的, 也是不正常的, 企业出现了固定资产的盘盈必定是企业以前会计期间少计、漏计而产生的, 因此应当作为前期差错进行会计处理。另外, 固定资产盘盈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以前年度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判断, 对其作为前期差错进行更正处理,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为操纵利润的可能性。

会计准则规定, 存货的盘盈也应当按照前期差错处理。但是, 通常存货盘盈金额较小, 不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以前年度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判断, 根据重要性原则, 一般存货盘盈时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 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冲减“管理费用”或者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不调整以前年度的报表。但是, 如果存货盘盈金额较大, 严重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以前年度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理解和判断, 也应该严格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处理。

摘要: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有形资产清查的会计处理做了详细规定, 但是不同资产的处理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在对有形资产清查会计处理相关规定归纳总结的基础上, 对它们之间的差异做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 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的制度和准则。

关键词:有形资产,清查,会计处理差异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医院资产清查工作的实践与优化 篇11

一、资产清查的目的及意义

(1)摸清家底、核实资产。医院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随着社会和医院的不断发展,医院资产的种类、数量多,特别是需求多的医疗设备,在入库以及损坏时,资产的变动情况可能不能及时反映在会计账目上,这样就会造成名义资产与实际资产的不相符。开展资产清查可以将医院所管理的国有资产的数量、价值、构成等真实反映出来,摸清医院内部资产的存量以及使用状况,为真实可靠地进行会计核算并通过会计报表正确反映医院资产情况奠定基础。

(2)规范管理,发挥资产的最大效益。通过资产清查发现现有的管理漏洞后,就能够有针对性的对医院的资产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弥补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化解管理过程中的矛盾。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做好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工作,杜绝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浪费、随意损坏以及资产闲置的情况。另外,资产清查完毕,可对现有资产进行更好的规划,一方面将资产的保管明确责任人,一方面优化资产配置,进行医院资产的整合、共享利用,充分发挥资产的效益,从而达到合理、高效使用资产的目的。

(3)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三者的有效结合。通过资产清查的方式,医院摸清了家底,为年度预算编审工作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产存量信息,避免了购置不必要的资产后长期闲置或低效运转。同时资产管理也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规范资产管理,清理核对资产账目,达到规范资产核算和强化会计监督的财务管理要求,并为资产收益管理和收入分配合理有序创造了条件。

二、资产清查的准备工作

(1)组织领导,建立资产清查机构。资产清查工作涉及到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具体施行需要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分层次实施。医院应组建由院长任组长的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将资产清查工作责任到人,成立包括财务、人事、纪检、后勤等相关部门的资产清查工作机构,具体组织实施资产清查工作。

(2)制定出具体实施方案。资产清查的顺利实施需要有一个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指引。资产清查实施方案包括资产清查的工作目标、清查基准日、范围、工作方法、内容和步骤等,方案实施可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便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3)清查小组人员培训及工作宣传发动。清查小组的成员一般由医院财务、资产管理和业务部门的领导、专业人员及职工代表组成。为便于清查工作的清晰顺畅,资产清查领导小组要召开相关人员的会议,对参与资产清查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详细讲解资产清查的实施办法和步骤,使小组成员熟悉资产清查的运作流程,防止在资产清查的过程中,因业务流程不熟悉或者制度不明确而造成清查过程中清查不彻底或者损益反映不完整的情况发生。清查小组成员明了工作的运作流程后,可将小组成员分成几组,分别组织对医院不同资产进行核查。各小组根据清查方案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细则,做好财务账簿、盘点清册、计量工具等业务上的准备,并将制定的资产清查文件、通知和报表下发到相应科室,做好科室的动员工作,要求科室做好资产整理,方便盘点核对,并由科室指定责任人,做好与清查小组的沟通协助工作。

三、资产清查的具体实施

对资产进行清查要坚持以账对物、以物查账、见物就点、见账就清、不留死角的原则,查明资产的来源和去向,做到不重查,不漏点。

(1)基本情况清理。基本情况清理包括单位机构设置及人员情况等。清理时应对照人事部门的档案及编管单位的批复进行核对,保证机构人员实际清理情况的真实、准确。

(2)资产账务处理。在全面实施资产清查以前,还应对清查基准日医院所涉及的账务进行全方位的核对,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贷款余额、往来款项以及有价证券等,检查各类账务的合规合法性,重点检查是否有账外账或违规账户的存在,保证账簿中反映的财务信息与现实发生的交易情况相吻合。除此之外,还应将无法在账簿上反映出来的资产文件收集齐全,包括医院的产权合同、与其他机构签订的涉及资产交易的合同以及发生财产交易时产生的发票等,对担保、抵押及司法诉讼等经济事项要重点盘查和记录,必要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3)财产清查阶段。财产清查在整个资产清查过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关乎清查工作的成败。清查事项有货币及往来资金、土地、房屋构筑物、通用设备(除车辆)、车辆、专用设备、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被服装具、存货、无形资产等。清查过程繁琐,需要清查工作小组人员极大的耐心和极其严谨的态度,在清查阶段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即账物相符、有账无物和有物无账。对于账物相符的资产要掌握资产现在的使用情况并明确资产管理的责任人;对于有账无物的资产要尽量查清资产的去向,办理报批手续,减少实有资产账户,增加待处理账户,待执行主管部门核实批复意见时,冲减待处理账户,同时增加费用或索赔资产账户;对于有物无账的情况,应明确资产的来源,并将资产的相关信息记录在清查盘点账册上,待报批后做增加资产账户的会计处理。清查工作务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资产管理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全程进行监督检查工作跟踪,保证清查工作严格按照相应的实施细则去处理,切不可敷衍了事或擅自调整盘点清册,最终造成账务与资产不相符的情况。

四、资产清查总结

财产清查的完成并不意味着资产清查的结束,在资产清查过程中的各类清查材料要分类整理归档,便于日后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发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应寻找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清责任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对盘盈、盘亏资产要报告上级审批,在上级部门对资产和账务进行核实审批通过后,更正资产账目,保证财务数据准确、完整。另外,要从产生问题的根源出发,提出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的相应的建议,巩固资产清查的成果,防止前清后乱和清管两层皮。一是提高医院全体员工的资产管理意识,尤其是领导层的管理人员,应做到以身作则,并带动影响全体员工;其次,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保证资产流动的各个环节都能有章可循;再次,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资产管理队伍的整体管理水平;最后,引进科技化的资产管理技术和手段,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管理资产,既可在信息系统中对资产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亦可减少人员管理过程中因为过程烦琐而导致的遗漏或错误的情况发生。

摘要:医院进行资产清查是保证资产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对于医院的日常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医院资产清查的目的及意义、资产清查的准备工作、清查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资产清查的具体实施步骤以及资产清查最后的总结环节,并提出几点可以改进资产管理过程的建议,以确保医院资产使用效率的最大化。

关键词:医院,资产清查,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俊香.谈如何做好医院清产核资工作发挥资产最大效益.现代经济信息,2014(21).

上一篇:住宅设计的若干问题下一篇:GRNN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