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语言的运用(精选12篇)
评价语言的运用 篇1
夸美纽斯曾这么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 假如他们是温和的, 是循循善诱的, 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 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 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 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由此可见, 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 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 那么就会如同磁石一般, 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维, 用心学习, 克服困难, 走向成功。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 学生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别, 因此, 尽量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
一、学困者, 多激励
这部分学生的共同特点是缺少自信心, 最需要的是鼓励。在上课时, 应该设计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 在评价时更应该小心谨慎, 切不可敷衍了事, 发现闪光点, 使他们打消自卑心理, 树立自信心, 激发努力学习的愿望。在评价回答问题时我尽量用简短激励性的语言, 如:“不要紧张, 慢慢说”“你再想一想”“更完整地读一遍好吗”“你读得真好”“你真聪明”等等。这样他们就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成功的强烈愿望。
当他们在语文默写或练习不够好时, 我会给他们提供“第二次评价”的机会, 允许以改正后的第二次成绩作为最终成绩。对学生进行“第二次评价”等于告诉学生:学习有快慢是允许存在的, 一次考试的失败并不意味着这位学生就被贴上“差”的标签了。如果教师一直都这么做, 对于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是很有帮助的。
二、普通者, 多欣赏
特级老师孙双金说:“学生走的是‘成功是成功之母’之路。”儿童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普通学生在班内占多数, 他们有向尖子生靠近的愿望, 但学习积极性不持久, 学习的潜力还没有最大限度发挥。教师丰富、生动的评价语言能让这些孩子处于一种积极亢奋的状态, 这个时候的他们所释放出的热情和潜能就能使他们努力向尖子生靠拢。因此, 对于这类学生, 教师特别要善于等待时机, 在他们表现好的时候给予最大限度的表扬。
如在评析作文时, 我除了在学生作文本上, 通过优化评语内容与形式来增强激励性作用外, 还进一步优化“发下作文本让学生看看自己作文本上的评语”的传统做法, 即有效利用作文课、早读课等, 组织他们自愿地去朗读或领读自己或他人优秀的作文片段, 这一特殊的活动, 在这特别的场景中, 会使学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并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从而激发了学生最大的学习热情。
三、尖子生, 多启迪
这部分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会课本上的知识对于他们是轻而易举的事, 因此, 教学中重在引导他们创新, 引导他们勇于挑战教师, 挑战书本, 勇于超越自我, 解决问题要从多角度去思考, 而不能满足于一种方法, 要追求独特的创见, 发展自己的潜能。对于他们到位的回答, 独特的见解, 精彩的表达, 不要碍于面子, 吝啬赞扬之词, 这样更能激发他们的钻研的精神。
总之, 新课程改革前进的道路上, 对孩子们的激励性评价, 并不是简单地沿着既定目标前行, 也不是纯粹的由一种教育教学评价方式迈向另一种教育教学评价方式, 它需要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 更需要教育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愉悦。因此, 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语言应该做到:实事求是, 具体明确, 自然真诚。
评价语言的运用 篇2
贵州省黔西县沙窝中学冯骥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的评价活动。其宗旨在于有效地推进和改善课程发展,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课程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发现学生学习的实际问题,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有效地调整课程,并通过这种评价来影响学习过程,且作出评价后决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以及与教学相关的各项内在、外在因素都应同步进行形成性评价。由于评价内容较多,且评价形式不单一,在此,仅就语言运用评价作一尝试性探讨。
关键词:英语 评价
一、语言运用评价的理解
语言运用评价是在形成性教学评价中,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运用程度方面进行的评价。是针对学生在日常学习、娱乐中,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对所做的各种各样的有目的的活动进行的评价。
二、语言运用评价的可操作性
在现行的英语新课程教材中,整体教学活动都是以“为交际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为教学的整体目标。采用听说领先,以“结构和功能”为主,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为主线,设计了大量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能获得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老师的教学就不能停留在语言形式的操练上,而是要尽量创造一些语言实戏的机会,把被动的学习语言结构变为主动使用英语,逐步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我们学语言就是为了运用,要真正达到语言做事的目的。目前,新课程英语教材很适合培养我们的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因此,面对我国的开放政策,面对WTO的加入,面对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在中学英语教学阶段,乃至在以后的各教学阶段、各行业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做好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评价是可行的、是必要的,且要具有一定的持久性。现就如何在英语形成性教学评价中进行语言运用评价试谈几点看法。
(一)、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安排学习任务。教师每上一节课或每开展一次活动都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安排一定的课内或课外学习任务,(主题内容不限,任其发挥,比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外学习报道等)。然后要求学生就所学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在课余时间进行操练,每个小组随时进行组内评价,之后,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各组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一由组长作好评价记录,上交老师。最后,老师抽评2至3个组,一是看是否都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二是看在语言知识、学习技能的运用上是否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老师作好评价记录,进行知识反馈,最后,作出评价后决策,以便为下一步的教育、教学方法上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
(二)学生完成的任务应该尽可能真实。
教师在教学中,就语言知识的运用和语言技能,的操练上,尽可能的立足于我们学习周围的真实情景,灵活地替换所学对话的内容,有声有色地进行课堂表演。我们知道,每当我们有机合同一个人面谈时,所学的书本知识是不能原话照搬的,必须再绕当时的主题情景进行会话,否则就达不到交际目的,无实在意荞、性‘特别是某些机械练习,更无实在意 义。比如:Are you a girl? Are you a boy? Is your brother a man? Is your mother a woman?等等。老师或学习组长在评价学生是否完成学习的时候,除了对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运用评价外,还要看学生们组织的语言材料是否尽可能的真实于我们的具体生活情景。只有这样不断地、循序渐进地利用自己所学的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表述日常生活的真实情景,才能真正达到语言做事的目的。否则,纸上谈兵,是达不到语言交际目的的。
(三)、学生是否完成任务应由有资格的人来评价。
老师规定学习任务之后,何时评价,何人评价,老师应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开学初,班上就应建立四人学习小组,推荐一人为学习小组长,然后每四个四人小组,推荐一人为学习大组长。这样,对老师安排的任务,老师事先与各大、小组长针对班级现实和小组情况探讨评价标准,然后逐级评价,小组长评价组员,大组长评价小组长,老师评价大组长,每一级评价都作好评价纪录,逐级上报,最后老师与大组长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后决策。
三、语言运用评价的优点。
对于以上语言运用评价的操作方法,虽不尽全面,但笔者在尝试中现有如下优点:
(一)、避免了机械性的重复练习,测定出学生对真实生活中的语言任务的反应能力,真正达到语言做事的目的。
(二)、调动了学生敢于开口、敢于大声说、乐于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三)、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学习,以及组内的合作表现能力。
(四)、有几机地将课堂内的语言学习与课堂外的语言活动结合起来。
浅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运用 篇3
启发性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A-
0012-02
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做出即时评价所使用的语言。在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对学生进行宏观评价,如注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微观评价。教师恰当地运用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个性、创造性,而准确把握和运用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不仅是一种能力,还是一门艺术。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恰当地把握和运用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要注重准确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要注重准确性。教师准确得体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在教学中,一位教师发现一个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语言清晰,于是表扬学生:“你读得真好,声音洪亮,口齿清晰,并且没有读错字,希望大家向这位同学学习。”这位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表现,捕捉到了学生朗读过程中的优点并及时反馈,如“读得真好”,同时准确客观地指出了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优点,如“声音洪亮,口齿清晰,并且没有读错字”,而学生在听了老师的评价后,也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其余学生也能够从教师的评价中明白了朗读的标准。
二、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要注重启发性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富有启发性,能够带给学生以启迪。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思维受到阻碍时,教师不可操之过急,而应当冷静下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启发性功能和诱导性功能,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自主建构知识,经历自悟自得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惯性》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坐在汽车里,汽车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1:汽车由静止状态突然启动,身体会向后仰。
生2:汽车由运动状态突然静止,身体会向前倾。
师:还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3:假如汽车突然加速行驶,人会感觉到座位的靠背向前推。
生4:假如汽车突然减速行驶,人会感觉到身体向前倾。
师:说得好,大家为他们鼓掌。谁来总结一下,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5:说明了坐在车里的人具有惯性。
师:对,惯性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
生1、生2的说法正确,但是不够全面,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并不急于进行总结和评价,而是继续追问:“还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从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生3、生4相继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予以评价:“说得好,大家为他们鼓掌。”教师的肯定使生5和全体学生都受到了鼓舞,促进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而生5得出了坐在车里的人具有惯性这一结论。可见,教师适时的评价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思维,收到的教学效果要比教师直接给出答案要好得多。
三、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要注重正面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要体现人文关怀,充分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褒扬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例如,在课堂上,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错了,从而引起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导致回答问题的学生感到不好意思。针对这种现象,有一位教师是这样处理的。待全班学生安静下来后,他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说:“虽然你回答得不够准确,但是老师很佩服你的勇气。假如你能够换一种表达方式,相信你一定能够正确表述出来,你愿意再试一试吗?”这位教师从正面肯定了学生的优点,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同时明确了学生学习的目标,将教师的期望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期望来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
四、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要注重多元化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激励。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行为变化,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满足学生希望得到他人表扬的心理,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的色散》一课时,教师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同时调整三棱镜的位置,让学生观察从三棱镜反射出来的光有什么变化,根据这种现象能够得出什么结论。
生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师:你说得很好,语言简练,概括性强。
生2: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条彩色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师:说得对,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3: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太阳光不是单一的色光。
师:是的,你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了对这个实验现象的理解。还有谁能够说得更深入一些呢?
生4:这说明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师:没错。由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了评价。比如:生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了实验的结论,说明其概括能力比较强;生2说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说明其观察能力比较强;生3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说明其横向思维能力比较强;生4能够在他人总结的基础上,准确地概括出实验的结论,说明其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师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了发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课而异,善用、巧用、活用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运用策略 篇4
一、不断丰富评价语言
评价语言的丰富,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要采用多样的语言,不仅局限于对知识的掌握上,还应该延伸到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上,争取让评价的过程长一些,评价的形式活一些。当前的语文课堂空乏单调的评价现象普遍存在,这些空洞单调的评价语言,无形中扼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求知进取精神,不利于课程资源的深层挖掘和课堂效率的有效提高。因此,评价语言不能空乏单调,不能只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的点评,而应是有效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不断丰富的评价语言,能有效地实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有效地实现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
二、评价语言注重过程
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问题结果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探究的过程。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误差时,教师往往会失望地说“你再想想”,而没有引导学生想的方向,在学生一口说出正确答案时,教师则会惊喜地夸赞 “你真聪明”,而没有追问答案获知的过程。这样只注重结果的敷衍评价,会使学生逐渐失去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驾驭课堂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用有效的方式,用发自内心的评价语言,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探究是快乐的,和老师互动是幸福的,与文本交流是愉悦的。此时此刻,评价语言才能像春雨一样,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心中求知的火苗被点燃了,才能形成燎原之势,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评价语言因人而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理解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差异,为了更好地爱护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当学生理解错误时,教师不应该完全否定,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学生态度的转变,或者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找其思维的闪光点,恰当地进行点拨,适当地进行指导。因为如果没有情感的沟通,智慧的交流是无法达成的,尤其对于那些平时不发言或少发言的学生,教师保护性、引导性的评价语言,更如一缕缕温暖的阳光,能融化学生内心恐惧学习的坚冰。因此,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有效的评价语言,能为所有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能给他们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收获与自信,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四、评价语言客观真实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师客观真实地针对每个学生的表现予以激励性评价,会让学生扬长避短,也会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顺利。例如,对于好动的学生,当其课堂表现良好时,教师要及时肯定:“瞧,坐得多端正!”这样该学生会坐得更端正;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教师可以观察他的眼神、动态,发现他对回答某个问题缺乏信心时,要及时鼓励:“我相信你能行。”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即时评价:“这不是挑战成功了吗?老师希望你更勇敢。”这样的评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让学生知道,光主动还不够,认真也很重要,这正是评价的客观性。
数学教学评价性语言运用的原则 篇5
评价性语言的激励性原则
评价性语言应用具有激励性,才能让激情不能自禁。就是对学生的评价,要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从正反两方面受到激励,增强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渴求被肯定、被赞扬、被称颂的欲望,更何况成长中的学生哪有不喜欢老师对其关心和鼓励呢?所以教师要学会赞美学生,要不惜运用赞美之辞,赞美学生的每一个优点与进步,哪怕是不起眼的优点和进步。在教育学生时,要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善意批评,而要在否定中有肯定,寓批评于表扬之中。因而,平常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总是亲和地拍拍学生的头,表示颔首和鼓励,在批阅学生作业或试卷时,每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总会在上面批上“很好”、“你能行”、“你会学好的”等鼓励性语言。让其从内心深处受到激励和震撼,并情不自禁地去努力学习数学。
运用评价语言 培养朗读能力 篇6
从新课标对于朗读这方面的规定可以看出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著名的语文学科教育专家朱作仁教授曾经说:“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这充分说明了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阅读训练在语文学科学习中的重要性,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朗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从现实来看,通过学生的朗读训练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语感,进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而学生的朗读训练是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及时地作出指导的,所以应用好教师的语言评价来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朗读训练非常重要,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需要教师及时地、准确地鼓励和引导。但是从现实来看很多教师在学生的朗读之后的语言评价中相对比较泛泛,如“读得很响亮、读得很流利、很有感情……”这样的评价缺乏力度和感染力、鼓动性,不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来使用有效的语言评价,来使学生真正地、科学地朗读,使学生喜欢上朗读呢?这就需要结合学生的需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语文课堂真正呈现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针对性更强
在传统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是由教师一人把握,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也大多数如此,这样的模式下评价的主体单一,而且教师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学生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可能有一定的距离;同时,学生往往是处在被动接受的位置,主动性难以调动,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应该针对传统的评价模式进行一定的调整,进行主体多元化的评价。
在语文朗读训练中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调整,应该是在我们旧有的师评生的模式下,鼓励生生互评、生评师。在生生互评的过程中可以在每一名学生参与朗读之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来作出针对性的评价,这种全新的模式会给学生平等、互助和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种毫无芥蒂、平等公开的氛围中互相学习、寻找不足,这样更能符合学生的需求,通过生生之间的互评也能够实现知识的传授和总结,这无形之中会对语文课堂教学起到延伸和补充的作用,也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评师是一种大胆的创新,首先这样的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的地位,有利于师生间的平等;同时,也给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师生间的关系更密切,切实发挥了教与学相长的作用。
二、从赏识和鼓励着手,培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学习的习惯需要教师去规范和引导,但是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较差,兴趣往往是推动他们参与学习最大的推动力。所以在朗读语言的应用中教师要从对于学生的鼓励和赏识的角度出发,善于发现学生在朗读训练中的细微的长处或者闪光点,及时地予以鼓励和肯定,来激发他们喜欢朗读、热爱朗读的兴趣。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学生个体的差异,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来进行科学的训练和引导,切忌盲目求快、急于求成,要以养成习惯为主要目标,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水平,力争最大化地来挖掘学生的潜力,为学生语文习惯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语言评价要准确得体,切实发挥评价的功效
随着新课改的落实,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势必要作出相应调整,但是部分教师在这种调整中不能够真正把握新课改的内涵,导致很多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落实中问题较多,其中就包括语言评价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为了照顾学生的积极性,几乎一味地应用表扬性的语言,这就导致不能够针对学生在朗读训练中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失去了语言评价的真正效能。
所以,要想真正地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在语言评价中必须要准确得体、客观。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委婉地指出不足和问题,这样才真正有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
四、鲜活生动,细致入微
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使学生如遇春风,课堂内总是生机勃勃。很多评价语非常富有表现力和感召力。“老师、同学又没追你,你干嘛读得那么快?慢一点就好了。”“听你读得这么好,小露珠的眼睛变得更亮了。”……如此生动、亲切、明朗的语言,学生听后怎么会不被深深感染呢?怎么会不大受感动呢?学生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可以说生动丰富的评价语言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五、幽默风趣,一语道破
幽默式的言语评价,就是指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在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文中写到杂草被大夫用除草剂喷洒过后有这样一句话:“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有一个学生朗读这句话时,声音非常响亮。我很风趣地笑了笑,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来,我再给你喷洒一点。”学生听了,都笑了,该学生会心地耷拉脑袋有气无力地又读了一遍,这次读出了效果。这样的幽默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又调节了课堂气氛,启迪了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到了发展。
机智、诙谐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充满魅力的语言虽产生于即兴,但却根植于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之中。
朗读评价就是要通过巧妙的铺垫、点拨、引导,让朗读真正入情。对学生朗读课文的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项日趋完善的过程。这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实践,使之更有效地服务于语文教学,让我们的朗读评价语更鲜活、更有魅力!
新课程改革中课堂语言评价的运用 篇7
关键词:教学,新课程改革,课堂语言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 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缺少的一个环节,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初中生相比较小学生, 虽然在认知水平上, 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是还不够成熟, 教师的语言评价仍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通过自己多年的学习经历和最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实践, 我觉得通过恰当的语言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该怎样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激励性
激励性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要以鼓励、表扬为主,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可以说, 激励性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课堂表现的闪光点, 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 让学生在激励中体会关爱, 启迪思维, 增加自信。教师评价也要注意度的把握, 不能过分表扬, 也不能吝啬自己的激励语言。在学生回答不正确、不完整的时候, 教师既要委婉地指出其缺点, 做出示范, 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激发学生的发言的兴趣。例如一个学生上课经常不认真听讲,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该学生回答, 如果回答正确教师则用“你回答的很好、很全面”予以鼓励, 再根据《小组合作课堂评价细则》通过加分对该同学进行奖励;如果没有回答正确或回答不完善, 教师则可以用“这位同学回答的是正确的, 但不全面”予以评价, 再通过课堂加分对其进行鼓励,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语言评价的激励性措施符合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每一个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期望得到别人的鼓励, 这种评价措施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并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亲和力
激励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被肯定的心理需求。除了激励性的语言外, 课堂评价语言还需要亲切。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应该只一味地进行鼓励, 教师的评价语言还应该发自内心, 对学生亲切且自然。例如, 如果最近有位学生在课堂提问环节的回答虽然不准确, 但是敢于说出一些书本上找不到的答案, 教师可以用“你的思考角度很新颖, 其他同学应该向这位同学学习”等一些较为亲切自然的语言来进行课堂评价, 从而逐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语言评价的亲切性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不再恐惧教师会因为自己没有回答正确而感到恐惧, 从而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发言, 能够带动整个课堂教学气氛,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
三、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准确性
长期的激励性和亲切性语言在课堂评价中也是有弊端的, 课堂评价语言还需要具有准确性, 做到准确、简明、得体, 力求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教师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及时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让学生明确哪儿做对了, 哪儿做错了, 哪儿做得还不够完整。如果错了错在什么地方, 如果不完整, 哪儿需要补充, 这样教师评价才会真正发挥激励导向功能, 可以说, 准确性是课堂评价语言的灵魂。如果课堂评价语言没有准确性, 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了生命力, 无论教师评价得如何生动, 课堂教学如何有吸引力, 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教师评价语的准确性显得犹为重要, 既不能一味地肯定评价, 也不能一味地批评,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要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课堂评价语言的准确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一方面能够激励学生, 另一方面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从而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也就是教师在进行课堂语言评价时要使评价语言也具有辩证艺术。
四、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新颖性
新课程改革对课堂评价有明确的要求, 进行课堂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但是如果教师长期使用一种评价话语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当学生把教师的评价语言认为是教师在例行公事的时候, 课堂语言评价也就失去了其功能, 所以课堂评价语言还应具有新颖性。课堂评价语言的新颖性是一项很高的语言评价艺术, 因为我们每天都在面对同样的学生, 但是面对同样的学生要使用不同的语言去评价, 这是一项极其艰难的工作。所以, 课堂评价的新颖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 使课堂评价时时新, 使课堂评价语言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应发生的情况而异, 使课堂富有朝气;教师还应该学习将生活中他人的评价语言移植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以达到“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的目的。
五、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生成性
课堂教学不仅是预设的, 更多的还具有生成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往往体现了教学的重难点。如果教师的预设语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学生就往往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但是不同的学生生成性问题往往具有个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课堂上的生成点, 根据课堂上出现的特殊情况, 临时调整预设的课堂评价语言, 在自己的生成性语言评价中展示自己的机智、幽默、博学, 以获得学生的欣赏和好评, 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 用自己的评价语言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将课堂引向高潮。
评价语言在体育课堂上的巧妙运用 篇8
在当前的学生评价研究领域, 研究更多的是宏观方面的评价, 注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而往往忽视了微观方面对学生的评价及评价的细节———即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用最频繁的评价语言。看似再普通不过的评价语言, 却时刻对学生产生影响。课堂评价语言, 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做出瞬间的即兴的、即时的评价语言, 它包括有声语言 (口头的) 和无声语言 (体态语) 。它发生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决定课堂教学的走向, 影响教学效果。本文对在体育课堂上如何巧妙地运用评价语言结合案例进行阐述。
一、始于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欢乐和对自己的劳动感到自豪。”不管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 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 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一些鼓励,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成就感。
【案例1】例如耐力跑课上 , 老师提出目标任务后开始跑步, 可有的学生提出能不能换成变速跑、连续跳绳跑或连续运球跑? 按照传统教学模式, 老师的教学程序是不容更改的。但在追求个性化教学的今天, 老师可以说:“谢谢同学们为我提供了这么多练习方案, 那么接下来我们采用分组练习, 按照你们小组的想法进行练习, 怎么样? ”结果同学们各取所需, 满头大汗地完成了耐力跑练习。这样, 既完成了课堂的教学任务又加强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更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成就感。同时, 对学生一时掌握不了的动作, 千万不要急躁, 不要埋怨学生, 而是满腔热情地帮助、指导和鼓励学生, 以正面教育代替空洞说教。
体育是一种竞技性运动, 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经常要承受成功和失败的心理体验。在他们失败时, 拍拍他们的肩, 对他们说声“失败为成功之母! ”, 在他们成功时, 微笑着对他们说声“付出的过程虽然有点苦, 可它结的果却是甜的不是吗? ”, 在他们骄傲时, 教师也要严肃地对他们说声“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 一句句诚恳的话语, 会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老师的爱, 也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在、毫无顾虑的环境中学习。当然, 宽容鼓励更应体现在课堂组织上。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当学生的表现有明显进步时, 教师应及时运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 并适当给予方法指导, 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产生强大内驱力。如:“你瞧! 比上次进步多了! 再来一次! ”, “你真勇敢, 再做一次给大家看看! ”, “相信你, 你一定能做得更好! ”, 等等。
二﹑巧于引导
由于学生对体育的感受理解表现受到他们的阅历和参与经验的限制, 对一些问题会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对此, 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 运用学生已有的感受和经验,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巧妙运用评价语言启发引导学生。
【案例2】如 :低年级体育课上立定跳远时总是缩手缩脚 , 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也没有生气。所以, 我带着学生去森林的动物王国游玩, 问学生:“什么动物跳得最远? 什么动物的后腿肌肉很发达? 哪种动物跳得最有节奏性? ……人类哪种运动和它们的本领相似? ”让学生看各种动物跳引出人类的运动———跳远, 人类的运动和动物们的本领有着密切联系。接着教师用动物的语言向学生提出比赛要求, 要求学生用兔子、青蛙、袋鼠等动物的模范跳来比赛, 启发学生体会跳跃动作, 接着宣布比赛结果, 告诉学生我们连动物本领都可以战胜, 那我们能否很好地运用动物们的本领? 让学生自己讨论, 自由找搭档练习, 并结合青蛙过河、过荷叶等游戏让学生体会整个跳跃的动作的结合。慢慢地根据青蛙过河的优美、完整动作纠正和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立定跳远动作做练习。
针对学生的陌生与恐惧教师先是鼓励, 没有对错评价, 而后提出具体做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探究, 一起进入更深层的思考。由浅入深指导学生展开具体的创作与思考, 循序渐进地寓引导点拨于评价中, 给予学生方法的启迪, 这样的评价才会丰满。
三﹑善于幽默
德国的海因·罗麦说:“用幽默的方法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提出来更能为之接受。”因此, 充满机智幽默的评价语言, 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与灵活, 更能使课堂妙趣横生。
【案例3】在练习立定跳远时 , 在练习的基础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就可以采用“三字经”激发学生兴趣。上课时一边做示范, 一边讲动作要领:“膝弯曲, 用力蹬, 双手摆, 体前跃, 空展体, 如燕飞, 落地稳, 要机智, 须果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一个接一个, 一组接一组,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学生跳得不亦乐乎。操场上你来我往, 其乐融融。
幽默, 是思想、学识、智慧、灵感的结晶。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会令人在轻松、愉快的感受之中领略其中底蕴。教师在课堂上来点幽默, 学生兴趣倍增, 便有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尤其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时, 以幽默的语言转移学生视线, 使课堂教学得以正常开展, 即“寓教于乐, 寓庄于谐”。
在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中, 语言是沟通心灵的桥梁, 教师的评价语是支撑这座桥梁的构架。巧妙的课堂评价语, 植根于科学的教育理念, 深厚的科学文化底蕴, 以及扎实的日常教学功底。那种充满个性魅力、随机应变的课堂评价语, 创造的是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激活的是学生无限可能的创新思维。因此, 评价语在教学中持续不断地给予学生渗透和浸染, 在不断丰富评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让学生领略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乐于充分地展现思维, 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保持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发展。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而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在当前的学生评价研究领域, 研究更多的是宏观方面的评价, 注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 而往往忽视了微观方面对学生的评价及评价的细节。评价语在教学中持续不断地给予学生渗透和浸染, 在不断丰富评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让学生领略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乐于充分地展现思维, 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保持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语言的运用 篇9
评价语言要简洁到位,拨云见日,让学生豁然醒悟。不要让“很好,请坐。”“谁能比他说得更好!”“你真会读书!”“哪位同学还有补充?”等笼统的、公式化的评价语言充斥课堂。实践证明,中肯、恰当的评价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从而使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中肯、恰当的评价是指教师的评价既不能盲目称赞,也不能打击挫伤,要让学生明白好还是不好,对还是错,好在何处,错在哪里,可以怎么改进。如,“你读得很流利,说明你预习了课文,读得再大声点就更好了。”“读得真好,但有一处读音错误,自己能纠正吗?”这样的评价有较强的针对性,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可以帮助学生进步。
二、评价语言宜巧妙点拨,忌不予置评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一起经历的生命历程,教师应该珍惜自己和学生的每一次精神相遇,不要让绝佳的教育契机在简单机械的教学流程中错失。如,一节口语交际课上,一位学生这样介绍自己:“我的家乡来自上海……”教师只说了句:“好,请坐,还有谁想说一说?”这样听之任之的课堂评价,这样原地打转的口语训练,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否有帮助?有时候学生的思维会出现偏差,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机会,让自己巧妙睿智的评价语言,启迪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教学因差错而更精彩!
三、评价语言宜充满激励,忌全面否定
激励性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激励正确、优秀和独创。如,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她是这样评价一位学生的:“你从这枝红杏想到了许多枝,又想到了满树杏花开放的景象,真了不起!你的观点跟《老子》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样,你就是一枝‘出墙’的红杏啊!”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能不心花怒放、充满成就感吗?二是激励后进生。后进生突出的特点是缺乏自信。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比如,有一次上课,一个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学生迟疑之下举起了手,我微笑着请她朗读课文。当她结结巴巴地读完后,同学们早就纷纷高举小手要给她指出缺点,有个别性急的学生已经叫出口:“读错字了!”这时,我没有急于评价,而是走到她身边,亲切地对大家说:“在同学们发言之前,老师先要表扬××同学。今天她第一次主动举手发言,大家不觉得她很有勇气吗?”教室里渐渐安静了下来,一双双小手陆续放下了。这时,我话锋一转:“当然,指出同学的错误是对同学最无私的帮助,那么帮助别人时是不是首先应该表达我们的友好和善意呢?”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又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接下来当学生真诚地为××同学指出朗读中的不足时,她已没有了刚才的难堪,而是很愉快地接受了同学的帮助。总之,教师要用激励的语言和恰当的引导,带领学生走出学习的困境,保护他们稚嫩的心灵。
四、评价语言宜生动幽默,忌冷硬僵化
如,支玉恒老师上《第一场雪》时,听学生读完“雪下得真大啊!”这句后,支老师这样评价:“我感觉雪下得不大,你领我们到雪地边上转了一圈就回来了。”学生们哈哈大笑之余,悟出了朗读的技巧。又如,于永正老师教学《翠鸟》时,让学生读完老渔翁介绍翠鸟的一段后,这样评价:“我觉得你不是老渔翁,是个小渔娃,再试试看,能不能把老渔翁的年龄读出来?”学生再读,于老师又评价:“哎呀!眨眼间,渔娃五十多岁了。还能读得更老一些吗?”学生再读,于老师继续评价:“呵!又长了十岁,别再读了,再读该上老年大学啦!”实践证明,教师幽默、诙谐的评价言语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技能。
评价语言的运用 篇10
我们许多老师在交流时都说年级越高, 学生举手的越少,课堂上总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一旦下了课,学生又恢复了活力. 我们都将问题归根于数学教学的枯燥性. 众所周知,在那些名师的课堂上,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活跃至极,教学效果十分好. 其实名师们的魔力,应该归功于他们课堂言语的魅力. 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精彩的课堂语言, 实则是教师深厚的文化功底. 所以教师重要的任务是努力提高课堂语言,特别是评价语言的有效性来克服数学教学的枯燥, 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那么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课堂评价语言,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我们的数学课堂呢? 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评价语言运用的一些体会.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丰富教师的评价语言,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我们设置问题时通常都会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答案,往往会忽略掉此时我们应该使用怎样的课堂语言来应对,该怎么设计相应的过程性评价语言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对应不同层次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评价语言. 比如质疑的环节可以说:“你提的问题连老师也没有想到,是个小思想家! ”有些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时我们要抓住契机,鼓励他们:“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能够想出这么多与众不同的答案,希望以后继续保持爱思考的好习惯! ”对于讲得特别好的学生可以鼓励他说:“你和老师想到一块儿了,你真是老师的知音啊! ”直接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上,缺少的就是这种自然、贴切的语言. 虽然我们已经注意到了评价语言的重要性,也想在课堂上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但是我们的“库存”比较贫乏. 如果每堂课都是千篇一律的 “很好”“非常好”或者 “你真聪明”等这些激励性的语言鼓励, 实际上对学生起不到多大激励作用. 所以我们平时应该多寻找精彩的评价, 积累并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取进取的力量,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使评价语言恰到好处,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巧妙评价,引导深入思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一名学生的发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提醒并纠正学生的不足.
低年级学生掌握的知识相对较少,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 我们如果不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语言, 就可能会出现我们上我们自己的课, 而学生又是自顾自地在做别的事情,这样一节课很难有好的效果. 如果我们从实践性的东西开始, 在比较恰当的时机运用恰当的评价语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激励评价,增强学习信心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 教师的语言应该像温暖的阳光, 去抚平学生不安的心. 教师激励性的评价就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
一些平时胆小的学生在课堂上欲言又止,这时需要我们的鼓励,投以赞许的目光,请全班学生鼓掌欢迎这名同学发言. 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点点合理的内容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今天我非常高兴××同学大胆举手发言,而且非常棒,希望以后经常听到你这样精彩的发言. ”让学生萌生成就感,激发他下次积极举手的欲望.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言语中的“不解”,提供学生互评空间,促使学生共同成长
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与学生“沟通”“合作”的过程. 教师如果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或者教师自以为已经很了解学生的意思,就草率讲述自己的看法. 学生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表达. 所以课堂中我们应该少说话,甚至是装不懂,把自己置于“无知”境界,“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如五年级下“分数的产生及意义”的教学中,在教学分数单位的意义时,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同伴互助,不断补充,逐步完善概念. 学生先学后教,这样自主的学习过程, 实际上就是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感知过程,这种感知是对分数意义本质的、整体的感知,而非支离破碎的.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对单位“1”理解得很透彻. 在学生互动过程中,没有了来自于教师的压力,学生处在一个比较平等的地位,他们能够自主地参与评价,也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意见补充分数意义的概念. 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融入集体,同时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把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伙伴间的良性评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以学生为中心”评价这种教学让教师能走下讲台,贴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自己的 “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 “学”.
摘要:评价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是促成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课堂语言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气氛和活动,好的评价语言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建立足够的学习自信.因此我们要努力提高数学课堂语言,特别是评价语言的有效性,克服数学教学的枯燥,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评价语言,丰富,恰到好处,互评空间
参考文献
[1]马金燕,宋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1(14):42.
评价语言的运用 篇11
关键词 评价;激励性;准确性;幽默性
一、凸显评价的激励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力求关注每一位学生,提供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以客观性评价,在运用激励性语言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恰入其分地进行课堂评价,使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愉悦的认知心理体验。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扼住命运的喉咙》时,一名学生朗读:“1796年至1800年间,耳聋已开始它的酷刑。耳朵日夜作响;他内脏受到剧烈的痛楚折磨,听力越来越衰退。”教师给予的评价是:“听了你的朗读,我们仿佛感到谈迁那苦痛刻到了我们心里!”这是多么贴切而生动的激励!教师们可以想象,那名学生听到教师的这句话,心里该是多么惬意!这样的激励性语言,比“真好”、“真棒”之类的话语更能激动人心!教师也可借机通过激励性评价引导教育,告诉学生获取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对于解题不完整的学生,教师则把答案稍加修正,并充分肯定学生思维劳动的成果:“XX同学说得有道理,其他同学再补充补充吧!”对于错误的答案,教师话锋一转说:“XX同学已经积极动脑告诉了教师一个答案,你们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全体学生把问题深入讨论下去。“你的答案非常接近正确答案了,如果你再认真想一想,老师相信你会成功的。”宽容学生的错误,善于从学生失利中寻求成功的一面,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老师真正具有激励性的评价,充满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 把握评价的准确性
运用评价性语言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而不是主观臆断或掺杂个人的感情色彩。如果教师不根据实际情况盲目地进行评价,有时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有位教师执教朱自清的《春》时,一位学生朗读得深情并茂,教师竖起拇指说:“你的朗读水平简直超过了赵忠祥。”课堂一片哗然。这样的评价就有些言过其实了,如果教师换一种评价方式,如:“我相信你继续努力,一定会成为第二个‘赵忠祥’的。”这样效果可能会好些。客观准确的评价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它也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灵魂。如果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言无论用词多么考究,语句多么华美,都是苍白无力的。
当学生的认知出现纰漏时,要宽容但不能盲目的迁就、无原则的默认,或者说不批评、只表扬,教师更多的要通过激励性评价引导教育,告诉学生该怎样去做。有的教师打着“充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创新嫩芽”的旗号,努力地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任何观点和看法都进行肯定和鼓励,只知一味地激励,对出现的问题避而不谈。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激励,但不应该盲目的鼓励。教师对学生回答错误或理解偏颇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说“哎呀,真不错”,“你也很棒”,“声音很大”,“很有勇气”之类的不着边际的话,当然更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学生之所以回答是错的,是因为他在思索过程中,肯定有一处或两处的思维障碍,如果老师能静下心来,走进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障碍点,学生必然会得出较为完整的答案。这显然比简单的肯定要好得多,也有助于学生今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信心及准确度。
三、挖掘评价的幽默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语文教师作为语言文字的教育者和实践者,更应该在教学语言上下功夫,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位幽默的语言大师。如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晏子使楚》提问学生:课文中的晏子,姓晏名婴,本来应该称他晏婴,可为什么人们称他“晏子”呢? 有个学生回答:因为在古代“子”是对有贡献的人的尊称。窦老师走过去拉起学生的小手,微笑着说:“窦老师是女性,在古代当老师的也受到人们的尊敬,那怎么就没有人叫我‘窦子’呢? 学生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子”是古代对那些受人尊敬的男子的尊称。”窦老师进而引导:“比如(停顿)老子、孔子、庄子等等。”在这里窦老师巧妙地运用微笑、停顿、拉着学生的手等一系列准语言,既营造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又巧妙地组织了教学。 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幽默激发学生兴趣,消除教学疲劳,活跃课堂气氛,深化知识理解,和谐师生关系,发展学生能力,优化学生个性。在日常课堂教学当中,我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常常用诙谐、生动的口头语言:“噢!听!他(她)现在朗读水平该捧哪种奖项?”“银奖?好,别灰心,下次再努力登上冠军宝座,获得金奖!”通过这样幽默性的口语沟通和引导,能让学生感到亲切、有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也便在无形当中得到了提高和发展。总之,在教学活动当中,语文教师尽量以这种能唤醒学生内部情感和需要,从而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的幽默口语组织教学,沟通链接,让学生一直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延续课堂的趣味性,甚至在下课铃响之后都会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
评价语言的运用 篇12
一、掌握表达方式, 模仿运用。
如《变色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中的第3篇课文。本文的写作手法很有特色, 作者以趣味性的故事展开, 告诉学生打开自然的方法, 那就是观察。文章写得生动有趣, 为解读课文找到了门径。
教师请学生浏览文章第9自然段。
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变色龙的呢?
生:作者按照变色龙的全身———头———身躯来写的。
师:认真阅读, 你认为变色龙的哪些地方长得怪?请同学们结合其中的语言文字谈谈体会。
生:变色龙全身翠绿, 颜色奇怪。
生:我觉得它的头很奇怪, 是椭圆形的, 嘴巴又是三角形的, 两眼凸起, 凶相毕露。
生:我觉得它的身躯也怪, 长筒状, 长长的, 像个笔筒似的。
生:它的背也挺怪的, 酷似龟背。
师:龟背有何特点?
生:高高地鼓起, 比较坚硬。
师:变色龙没有龟壳, 但它隆起的背部却酷似龟背, 的确很怪。还有哪看出怪?
生:变色龙腹部两侧长着四只短脚, 尾巴尖细。我印象中, 短脚的动物, 尾巴也很短的, 可它却是尖细的。
师:那可不一定, 不过老师表扬你, 关注到了“尖细”这个词。能不能把这个词换成“细细”的呢?
生:不行, “尖细”不仅有细的意思, 更让读者感受到了变色龙尾巴的尖锐。
师:说得好, 正因为作者观察仔细, 用词准确, 才让读者更好的感受到了变色龙外形的奇怪。
学生语言运用等语文能力的形成, 主要靠语言实践。教学流程经历“阅读理解———领悟方法———尝试运用———独立运用”。依此经常练习, 就能逐步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奥秘, 形成“言语运用”的表达技能。
二、领悟情感渗透, 拓展运用。
《爱如茉莉》这篇文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叙事散文, 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 爸爸去医院照顾妈妈这件普通的小事, 字里行间都在传情,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温馨而又美好的画面。
先出示文章第9自然段及课文插图。
师:如果给这幅画取个题目的话, 你会取什么样的名字, 理由又是什么呢?
学生边思考, 边动笔在纸上写。
生:我的题目是《紧握的手》。因为爸爸、妈妈的手握在一起, 传递着真爱。
师:一个“探”字, 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生:阳光悄悄地探进头, 它不忍心打扰此时正在睡觉的爸爸、妈妈。
师:此时无声胜有声, 爱感动了阳光, 也感动了我们。
生:我取的是《爸爸的叮嘱》。
师:“叮嘱”什么意思?
生:再三嘱咐。
师:花儿传情, 体会得真好, 把体会带到朗读中去。
师:平时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谁会叮嘱你?
师:爸爸的叮嘱, 紧握的手, 阳光般的爱, 恬静的微笑, 这真爱焕发着生命的光泽, 温暖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倾注这份感动, 一起来读好这段话。
学生既学习了语言运用方法, 又能在此过程中加深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深入理解、体验和感悟, 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特点, 达到了得言又得意的目的。
三、迁移生活场景, 实践运用。
苏教版第九册练习中《学会拒绝》教学:
引导进入情境
师:王硕丰没完成作业, 请组长小峰帮他编个理由。大家说, 小峰应该拒绝王硕丰吗?又该怎么跟他说呢?
生:王硕丰你不该骗, 因为如果被老师知道的话, 会被老师批评, 而且父母也不再信任你。
师:除了告诉王硕丰不做作业的危害。还可以说什么?
生: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酒肉亲。我们之间的友谊是可以有的, 但是如果为了维持友谊来包庇你, 使你不交作业, 这是我组长的失职。所以, 我拒绝帮你编理由。
师:这是告诉他作为组长的职责。
生:因为作业就是学生的一项职责, 我们要做作业是为了学习。
师:老师知道后会怎样帮助王硕丰呢?
生:会惩罚他。
师:或是通过其他的方式……
生:可以让小峰帮助他, 让他改正这个错误, 督促他每天交作业。
师:原来让老师知道王硕丰没交作业, 是为了让老师想更好的办法来帮助他。同学们刚才说了这么多, 王硕丰也许就知道了不交作业的危害。那么我们看看在拒绝别人的时候应该做到什么呢?
生:充分的理由。
师:要把拒绝的原因说清楚。还有吗?
生:应该跟他讲道理。
师:讲道理。讲道理的时候用什么样的语气别人可能会接受啊?
生:礼貌、温柔。
师:不要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生:语气婉转。
……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 “口语交际”就无法继续进行。根据“口语交际”的这个特性, 我们在教学时, 应该尽可能地给每一个“话题”创设与实际生活相似的交际情境。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把“语言文字运用”作为语文课程的一切教学活动与教学设计的出发点。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了引导学生学会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
关键词:语言文字,教学探讨
参考文献
[1]刘仁增.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言语能力建构[J].小学语文教学.2012年19期
【评价语言的运用】推荐阅读:
孟连职称论文发表-数学教学评价语言运用论文选题题目06-19
评价的语言艺术10-23
教师评价语言的艺术性07-21
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05-25
作业常用的评价性语言07-18
语言评价信息08-06
学生评价语言10-28
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问题透视05-24
课堂评价语言集锦08-19
小学课堂评价语言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