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精选11篇)
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 篇1
语篇整体教学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根据语言教学中的.语篇教学理论,本文对语篇整体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实施过程.语篇整体教学能加强师生间的交际活动,通过语言教学实践,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作 者:余飞英 作者单位: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75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11)分类号:H3关键词:语篇整体教学 实施过程 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 篇2
事实上,语言运用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早有强调,很多有识之士都指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避免“哑巴英语”的关键;当下研究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笔者以为自然无法回避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这个主题。本文尝试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试图找到现实的教学途径。
一、语言运用能力与英语核心素养的联系
语言运用能力原本是指向语言学习的,在本文中,对其界定自然具有英语的学科特征。具体地说,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研究表明,语言运用能力具有天然的综合特征,其由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组成,其中这五个方面又有具体的子目标,如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等;情感态度包括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等;文化意识则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等等。研究该图可以发现,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所强调的听说读写,以及花了大量时间让学生记忆的词汇、语法等,仅仅是语言运用能力中语言技能以及语言知识这两个组成部分,而对于另外的三个要素很少涉及。这说明日常的英语教学是偏颇的,是不全面的。
需要说明的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的通俗理解,就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思考的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及对英语、母语文化的理解,等等。笔者以为,建立这样的通俗理解,有助于更好地立足于语言的运用,去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有研究者指出,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道德情感、文化素养、思维品质、语言能力、交际能力等方面。由于前三者具有一定的通用理解,因此这里不展开论述,仅就其中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作一解释。语言能力在英语学习中表现为学生运用一定的策略借助于英语词汇、语法等表达一种思想的能力,其与交际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只不过后者更包括了交往过程中的自我概念、理解他人与社会责任等因素。但是不要以为这些因素与英语学习无关,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因素类似于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如果利用好了,是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的。
由以上比较可知,英语学习中所强调的语言运用能力,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密切相关。两者有重叠的地方,同时前者做好了,后者则可自然得到培养,而后者尤其可以在理论方面给前者提供方向性的帮助。
二、基于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英语核心素养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通过语言能力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思路,并在此过程中由后者给予前者一些理论指导,以使理论与实践之间形成一个良好的融合。现以译林牛津英语八年级上册的“Wild animals”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
首先,从语言运用能力的角度来看,课文一开始的卡通对话就有了更大的教学价值。课文中两个卡通的对话:Would you like to live in the wild.Eddie?No.Why not?Wild animals are free and happy.I don’t think so.They may become dishes on the table any time.So could you please not eat them?No why?Please have pity on them.Eddie.I may without them in fact,these are not wild animals.Hobo.这段对话如果从应试角度看,就是一个教学的引子,但如果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就可以发现其对学生英语交流与英语文化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这些语言非常口语化,适合初中学生学习;另一方面,Eddie所表达出来的关于野生动物的观点,其实是很适合初中学生思考的。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不只是扮演一个角色,更重要的是走进角色内心,思考它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语言,在认为自己把握准了角色意图之后,再用适当的语气与表情表达出来,于是对话的过程就大异其趣了。
其次,从语言运用与学科素养比较的角度来看,学生在深度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很好地走入了角色内心,从而就会产生一种“附属学习效应”,即要积累的词汇与要学习的语法被角色扮演这个更有趣的活动所掩盖了。但是学习目标又在学生的活动中达成了,这种附属效应是英语教学所需要高度重视并借力的。具体地说,就是学生通过语言运用的过程,积累了词汇,掌握了语法,还了解了英语语言的文化习惯,无形当中又通过附属学习获得了一种学习方法。而这些,不正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所追求的吗?!
再次,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具体语境下的学生活动。上面提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模仿相应的角色进行对话,这里情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情境能够让学生进入到比较好的语言表达心理当中去,从而从环境上保证了学生的语言运用真实自然。在母语为汉语的语境中学习英语,最重要的可能就是这种仿真情境的创设与学生活动的设计了。有一种英语教学思想是这样说的:“英语学习对于情境的需要不体现在理论上,而体现在教学细节中,你(指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进入对话的角色,决定了你所说出来的(英语)语言是不是属于你自己的!”笔者以为这样的论述,正是指向语言运用的。
所以说,根据语言运用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中发掘教学潜力,以让学生真正进入到英语语言的情境中去,并以英语习得的语言习惯进行教学,那学生自然就会有所收获,英语素养自然会提高。
三、思考英语核心素养的有效体现是什么
在这一话题的思考中,笔者常想:英语学科素养如果有所体现,那应当体现什么?显然,学科素养不是考试分数能够完全体现的,那从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来看,应当是什么呢?笔者梳理之后认为答案有二。
1.核心素养体现为对英语文化的直觉性运用。第二语言学习的实际,决定了初中学生不可能像英语国家的人那样表达,但是笔者以为,经过初中英语的学习之后,学生应当有一种英语文化思维支撑下的言语细节。比如说,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辅之以西方人式的耸肩、扬眉等动作,笔者以为这就是可取的,因为语言不是纯粹的语言,生活中语言的运用往往都是有肢体语言辅助的。英语国家的人喜欢以夸张的动作与表情表达内心的思想,这其实是与口语一体的,可以成为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如,笔者以为学生偶尔冒出来的一两句英文,也正是英语内化的一种体现,这说明英语语言的运用,已经成为学生的一种语言表达的直觉性行为。显然,这样的教学细节也属于语言运用的范畴,但其又与英语核心素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核心素养表现为一种英语语言作用下的思维习惯。应当承认中西方文化是有所区别的,而学习英语的目的除了与世界更好地交流之外,也是了解他国的先进文化。对于初中生而言,让学生尝试去理解英语文化算不算很高的要求?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笔者以为,英语文化未必是指那种高大上的文化论述,相反,对于学生而言,英语文化应当是通过英语语言促进学生逐步触摸到英语语言特征的一种文化。因此,应当着力培养学生一定的英语文化理解能力,这也是文化素养的一种体现。
从语言运用到英语核心素养,是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思路,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种追求。
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 篇3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 语言能力 语言运用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使用它。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学生在英语运用方面一直有所欠缺。近年来,人们渐渐开始重视该问题。英语语言能力涵盖了英语学习的各个环节,通过语音,词汇,语法交流等来展现语言能力,而语言运用就是需要在一定环境下对于英语的运用能力。因此,必须把握好英语语言学能力与语言运用的关系,才能在英语水平方面得到提升。
一、英语语言运用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新的教学模式不再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水平,而是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锻炼。对于学生而言,经过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才能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在思维能力方面,学生自身是主要掌控者。但是这并不代表外界对学生就没有影响。在英语教学方面,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运用英语知识。学生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能对教师所讲的语法进行举一反三,从而帮助其能熟练的应用英语知识。
英语语言学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包含词汇、句式结构、阅读等各个环节,这些环节的组成就是为了让学生熟练在应用英语知识。虽然英语语言学能力和语言运用有一种相符相成的关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英语语言学能力于语言运用存在差异。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如何让英语学习发挥最大的价值,就需要通过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来运用它。在应用英语知识的过程中,对它就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为之后的英语学习铺平道路。
二、英语语言学语言能力和语言应用的关系
1.英语语言能力是语言运用的基础。对于英语学习而言,语言运用的过程能够展现语言能力。所以说,语言能力的最终表现形式就是语言运用。语言运用的范围要比语言能力的范围要广。在一定程度上而言,英语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不可分割。英语语言能力作为语言运用的基础,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拥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语言运用就有了稳固的基础。英语语言能力的提升需要对英语各个环节知识进行理解,这些知识的理解最终可以在语言运用环节体现。如果缺少这个过程,就难以进行语言运用。因此,英语语言能力是语言运用的基础。
2.英语语言运用是语言能力的检验过程。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是否拥有较好的语言能力是需要通过语言运用来体现的。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更是为了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应用它。而想要有较好的语言能力就需要对英语学习的各个环节的知识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充分的理解不仅是语言能力提升的一种有效方法,更能够保证在运用的过程中不出现错误。因此,英语语言运用是语言能力的检验过程。总之,英语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是相辅相成的。
三、英语语言学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不同之处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于英语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是有很多说法。例如,乔姆斯基认为,英语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所涵盖的范围不相同。他认为,英语语言能力指的是辨别句子和理解句子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点对材料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而语言运用则需要通过这些认识的总和来把具体的知识表达出来。所以说,英语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是不相等的。此外,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还会受到各种干扰,致使语言运用会变得不那么简单。如果一个英语学习者只掌握了英语语言的规则,而没有掌握在不同的社交环境中正确合理得体的使用语言,那么,这个学习者语言运用就会出现问题。简单来说,语言运用就是语言能力在不同情境下的交流活动。有人认为,这种交流所体现的就是一个人的交际语言能力。认为交际语言能力不仅包括了语言能力,而且还包括了语言运用。对交际语言能力也有相应的描述。总之,不同的观点对英语语言学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都有不同的认知。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英语学习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英语学习中,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结构,是提升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方法。了解英语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关系是英语学习者提升英语水平的重要方式。从英语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知道英语语言能力是语言运用的基础,英语语言运用是语言能力的检验过程。了解英语语言运用和语言能力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实施教学策略,而且还有利于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
参考文献:
[1]田曲平.英语语言学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关系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03:85-87.
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 篇4
廖琢佳
翻开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会发现几乎每一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一幅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其实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挖掘教材,真正发挥插图的教学效用,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看图写话,是学生习作的基础,从低年级的看图说话发展到中高年级的看图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6至12岁的儿童思维发展规律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因此,形象生动、充满张力的课文插图符合孩子认知规律。教学中,可以将其作为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很好素材。具体操作中,可根据插图画面的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看图说话、口语交际或者课堂练笔等形式,描述插图中的情景。学生有了学过的课文作为基础,表达的时候自然会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这种课文插图描述对学生语言积累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目前许多低年级的课文配了多幅插图,就像连环画一样,展现了故事发展的情节,学生们兴味盎然。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年级上册《青蛙看海》课文篇幅长,人物对话多,孩子们完整地复述课文有一定难度。如果学完课文后,老师可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带领孩子仔细看图,借助课文弄懂每幅图的大意:青蛙生活在湖边——青蛙与苍鹰的对话——松鼠引导青蛙一级一级跳台阶——登上山顶看到大海。孩子们根据插图讲述课文故事,难度降低了,有助培养他们的兴趣,其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提高了。
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主题。新课程强调学生在阅读中要有所感悟,形成独特的见解与情感体验。当前,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插图都是表现故事高潮或主人公形象的“经典镜头”。这些形象直观的插图充满质感和神韵,不仅恰到好处地表情达意,而且能引起学生的遐想。教学中,可将这样的插图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支点,带领学生反复品味画面。
例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时,孩子们知道了斯杰潘老人把猎枪挂在墙上,再也没动过,是因为被天鹅破冰的场面深深地打动了。我让他们仔细观察文中插图,并试着给插图起个名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有的学生起的是“破冰勇士”,因为这是课文中出现的词语。还有学生起的名字是“老天鹅”,因为老天鹅带领大家破冰、捕食,是天鹅队伍的灵魂。常常是一个学生话音刚落,就有另一个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团结的天鹅”,也有的说“天鹅勇士”„„
一石击起千层浪,孩子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各自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对文本的理解。从学生所起的名字中,我感觉到他们对天鹅精神的理解变得更具体、更深刻了。天鹅的形象在他们的心中也更“高大”了,学生的情操也由此得到了陶冶。培养学生思维深度。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来自于对课文的感知、消化、吸收和创造。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仔细阅读深入思考。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由于时间久远、空间遥远,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困难;有些课文在情节的推进或人物对话、场面描写中留有空白。这类课文往往都配有发人深思的插图,为了弥补这些空白,教学中就要巧妙地借助插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发学生深度思维。
开发学生想象空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章节中指出:“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
想象力有助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想象力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教师充分挖掘课文和插图,给学生创设一个想象的空间,让思维自由翱翔。
类似的插图在每个年级的语文教材中都有编排,只要我们善于利用教材,创设情境,孩子们的求异求新思维就能得到培养。
浅谈农村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篇5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教师应树立的教育观以及如何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并结合实际对幼儿语言教育实施途径、方法作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幼儿 语言运用 提高
语言是人的社会活动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学前期是人的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学前期幼儿语言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最基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语言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从小教会孩子说话,会用语言准确地表达思想。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语言教育观,加强自身修养,重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纲要》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认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不是让幼儿强记大量的词汇,而是要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这样的提法明显地淡化了纯粹重视学前儿童语言形式学习的要求,强调语言教育过程中重视语言交际的功能、重视学前儿童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因此,我们教师自身就要有比较强的语言功底,对幼儿实施语言教育时应注重对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首先要会说普通话,其次要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多阅读一些散文,欣赏与感受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丰富自身的.语言养料。多看一些语法、修辞等方面的书籍,了解并掌握汉语语法、修辞、逻辑等的正确用法,努力使自已的语言更规范、更具魅力。
二、拓宽幼儿的视野,积累丰富的知识
农村幼儿对大千世界新事物了解贫乏,因而语言交往的机会相对就少。在班上,他们往往只是在扮演“旁听”的角色,光听不说的局面时常存在。所以要想发展他们的语言,首先要做的就是拓展他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知识,这样他们才会有语言交流的素材。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首先积累丰富的知识,不断更新教育内容,让幼儿眼界开阔。
农村幼儿园虽然没有城市幼儿园优越的办学条件、丰富的教玩具,但却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广阔的野外空间,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利用,便可让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丰富语言,激发语言学习的兴趣。
三、语言教育要与其他教育紧密结合,不能单打一。
语言教育与其他幼儿教育是一种互为基础、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开发幼儿的思维是语言教育的基础,语言是思维表达方式良好的思维活动,应是语言表达的前提。所以,语言教育应该贯穿于其他各项教育中。如:在美术活动中,孩子作完一幅画后,请孩子把画面内容讲出来,同时也可利用优秀文学作品,让幼儿来画故事,如在故事画《三只蝴蝶》,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必须边想、边讲故事的内容边画画,这不仅符合孩子边画边说的年龄特点给孩子提供一次复述故事、锻炼口语的机会,还加深孩子对文学作品的印象,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体育课活动中进行语言教育,应先让幼儿观察教师的动作,请教师讲述爬、跳、跑等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然后让幼儿模仿教师的动作再用语言表达是怎样做好动作的,这样通过让儿童亲身体验,再讲述活动特点,从而发展儿童的语言。
四、创设良好环境,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1、建立自信,提供更多说话的机会
建立自信,为幼儿提供更多说话的机会,我认为这是语言教育的关键。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必须要有成人的帮助,尤其对那些沉默寡言,不善言词的孩子,成人必须时时鼓励,不厌其烦的支持,会成为孩子大胆进行语言表达的动力。
2、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让幼儿爱说。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春天,教师可带幼儿种植,选几种种子,让幼儿观察,比较它们的异同。幼儿会说:”有的像小米粒,有的像桔子瓣……“出苗了,幼儿观察得更仔细了,兴趣更浓了。通过种植与照料花草,不仅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3、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发展幼儿思维能力,让幼儿会说。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在思维活动中的主要职能是参与形成思维。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如讲”动物气象员"的故事以后,老师让幼儿用撕纸的方法,或用橡皮泥和各种自然物,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小猴子、小狗、燕子、鱼儿、等。做好后,让幼儿边演示边讲,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像力。在语言教育中,让幼儿学得主动、活泼,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4、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不是整齐划一的,既有年龄差别,又有个别差异。教师要善于了解、掌握幼儿的语言水平、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如:跟刚入园的小班幼儿交谈时可运用父母式的家庭语言与其交流,让幼儿感到亲切,才能放松地与老师交谈。与一些不善言词的幼儿进行交谈时首先要激发其讲话的欲望,再进行交流等。
5、提供有利于幼儿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
最近这些年来,我们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已充分认识到了儿童创造性培养的重要性。我们认为,创造性培养是贯穿和融合在教育过程的一切活动之中的,语言教育过程当然也不能例外。因此,我们要鼓励孩子善于提出问题,并大胆的进行假设,说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从而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 篇6
摘要:当前,幼儿园教学的重心是培养儿童的健康个性,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绘本教学是幼儿语言教学的重要手段,从幼儿绘本教学的现状、绘本的选择、绘本的教学策略等方面阐述了如何运用绘本教学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 绘本教学 语言表达能力
绘本是承载儿童教育的重要载体,它是以简练的语言和精美的绘画相结合而构成的儿童文学作品,因为这是一种图文结合的材料,有利于激发学龄前儿童阅读的兴趣,对儿童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适合儿童阅读。笔者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从绘本教学入手,阐述了如何运用绘本教学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要选择合适的幼儿绘本教学材料
要想通过绘本教学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必须要选择合适的幼儿绘本读物,因为在幼儿园教学中,分为大、中、小三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绘本读物在选择要时候要有所针对性,有所区分,大班的孩子其审美的理解力已经相对成熟,对于读物的感知力也比较深刻,因此大班的孩子在选择绘本的时候,可以选择内涵丰富,图画风格明显,形式多样的读物。而中班的孩子选择绘本的时候要与大班有所不同,应当选择语言幽默、情节丰富,具有戏剧情节的读本,其内容可以适当高于该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符合中班孩子的教学需要。小班孩子因为年龄较小,心智还比较单纯,在选择读本的时候要侧重于色彩浓厚、人物形象鲜明、篇幅短小、情节生动有趣的读物。只有让各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都能找到合适的绘本读本才能为绘本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另外,教师在选择绘本读物的时候,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可以在选择读本之前首先征求一下孩子们的意见,让孩子们自己去选择,从而更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也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理解。绘本读物要最大限度地与幼儿的生活情境相关联。因为幼儿的认知特点就决定了绘本读物要与幼儿的生活密切联系,从而促进幼儿的认知与发展。一些好的绘本读物之所以能够深受孩子们喜欢,就是因为这些绘本读物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能够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精心准备,为有效进行绘本教学创造良好条件
幼儿绘本教学并不是漫无目的的随意教学,要想提高绘本教学的效果,幼儿教师在开展绘本教学之初,必须要仔细研究儿童图画书,只有教师认真去解读绘本,才能领悟绘本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精髓,把握作者的真正意图,体会作者的思想导向,为有效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为了在绘本教学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必须要创设幼儿语言教育的积极环境,引导和鼓励幼儿主动与教师或者同伴进行交流,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意识,在组织幼儿学习绘本作品时,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利用声音和表情来展示故事,使幼儿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也促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同时要培养幼儿倾听的良好习惯,尤其在观察图画书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发现、认知和探究。然后让幼儿与老师和同伴进行交流,加深对于绘本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积极创设语言交流的环境,营造语言表达的良好氛围
在幼儿绘本教学中,为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幼儿的语言表达营造氛围,比方说,可以在幼儿园的校园、楼道等地方做一些精美的故事画面,引导幼儿阅读的意识,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在布置环境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地选用幼儿作品与信息,让幼儿成为环境的真正主人,增强幼儿阅读的原动力。另外,我们还可以将文字自然地融入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当中,让幼儿从生活中去获得相关的文字信息。例如,在绘本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文字要尽可能地在一些材料标志说明、主题网络展示中显示,让幼儿能够切实感受到文字环境,体会和理解文字的含义,帮助幼儿尽可能地建立文字概念,树立语言表达的思想。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但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影响幼儿的终身发展,对于幼儿的未来有所帮助,因为学龄前儿童的行为自控性比较差,自我调控能力比较低,为了使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在开放式管理的基础上,注重幼儿学习规则的设置和执行,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发展的实际特点,对幼儿进行正确引导,让幼儿了解规则、感受规则从而记忆规则。为了达到记忆规则的良好效果,教师可以将幼儿阅读规则改编成幼儿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让幼儿轻松接受,提高学习的效果。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形成了幼儿的坚持性学习时间比较短,需要教师不断的监督和鼓励,并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去消化,老师不能够急于求成。例如,假使幼儿在活动中出现了不良规则的现象,教师要及时予以提醒,使幼儿能够自我调整。当然,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养成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学龄前儿童正处在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处在学习规范形成的重要阶段,如果规则不能够固定,经常进行变化,那么规则的作用将会被弱化,幼儿对于规则的遵守也将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一些反复的情况,为此,幼儿教师要重视规则的执行,要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实现长效管理,从而形成教育的良好合力,促使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让幼儿在不断发展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语言交往的习惯,让儿童能够在幼儿教育中喜爱文学作品,发展和提高幼儿倾听、表达、阅读的能力,是幼儿教育的总目标,而学龄前儿童正处在读图的重要阶段,图画对于儿童的视觉震撼力更为直接,更能培养儿童的情感力和想象力。因此,运用“绘本教学”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手段,广大幼儿教师一定要发挥绘本教学的优势作用,让幼儿能够在绘本教学中真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篇7
实际上, 在阅读教学中, 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只是完成了部分教学任务, 它更应该着力让学生运用语言, 学以致用, 会用语言。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掌握, 语言文字水平才能提高, 否则, 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状况始终难以改变。崔峦老师在《对语文课程和阅读教学的思考》中指出:“要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 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运用, 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这话道出了阅读教学的真谛。因此, 理解、积累、运用三方面缺一不可, 因此,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学习运用语言显得尤为重要。
一、巧抓词句, 尝试运用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既是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也是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教师可以通过一定方法灵活处理, 使理解和运用相得益彰。
1. 练习造句。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 需要进一步运用, 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或者写一句话, 学生能在语言环境中练习运用。如有位教师执教《装满昆虫的口袋》一课, 在引导学生理解了“小心翼翼”这个词语之后, 让学生造句, 有的学生写的是:我小心翼翼地打开妈妈给我的生日礼物, 有的学生写道:我小心翼翼地过马路, 等等。
2. 概括内容。
学过的词语要在语言环境中会用才是真正学会, 因此, 要引导学生会用, 教学中要有这样的环节。有位教师执教《爬天都峰》一课, 学习课文之后, 老师出示“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几个词语, 让学生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课文的内容。用上几个词语说课文内容是运用语言的有效方法。同时, 也可以通过它引导学生概括小标题、段落大意。
3. 展开想象。
课文由于受篇幅的限制, 不可能面面俱到, 会有描写简约或空白之处, 教学中, 我们可以抓住这部分内容, 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 展开合理的大胆的想象。可以提供句式进行想象, 也可以无拘无束地想象。如《盘古开天地》一课, 可以让学生想象:盘古在开创天地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再如有位教师执教《孔子拜师》一课, 让学生展开想象:孔子会怎样请教老子?用下列句式回答:清晨, 孔子;夜晚, 孔子;书桌旁, 孔子;田野中, 孔子。当然, 展开想象的部分, 必须是课文的重点内容, 要和文本的主旨有一定联系, 非重点的地方不宜想象, 否则, 教学就会喧宾夺主。
二、模仿语言, 学习运用
古人说“学以致用”, 并不是说积累的语言材料立即就能够用得上, 但只有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和运用, 学生才能逐步掌握。课中或者课后, 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尝试语言的运用:
1. 模仿句式。
如, 有时候有时候、之所以, 是因为、终于、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凡是课文中出现规范、优美的句式, 都可以引导学生练习说话或者写话。经常进行规范的语言练习, 就可以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模仿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不少课文都有很好的写作方法, 如《翠鸟》一课, 按照翠鸟全身的颜色、头部、背部、腹部、眼睛、嘴的顺序描写,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这个顺序仿写一个熟悉的动物。再如《小镇的早晨》一文, 文章层次清晰, 每段第一句总起, 文中有很多比喻句, 生动地描绘出小镇的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特点, 可以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 仔细观察一处景物或一个季节, 抓住特点对景物进行描写, 同时展开联想, 运用恰当的修辞抒发感情。
3. 模仿修辞。
小学阶段的修辞格, 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修辞知识, 懂得这些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知道这样写好在哪里, 能规范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实效, 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如《山中访友》一课中的“走进这片树林, 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露珠与我交换眼神”一句, 先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接着再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使学生懂得这样写的好处, 最后再仿写拟人句。遇到课文中的修辞方法, 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学情, 引导学生仿写, 以此运用语言。
4. 批注文本。
教学时, 可以让学生用简洁的语句抒发内心感受, 以此运用语言。如《桂林山水》《草原》《瑞雪图》等描写景物的课文, 语句非常优美, 可以让学生批注语句好在哪里;《詹天佑》《钓鱼的启示》《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等反映人物品质、揭示事理的课文, 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评价语言, 结合课文进行批注, 以升华情感、运用语言。
三、总结写法, 迁移运用
作文教学的根在阅读教学,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写作更是运用语言的实践, 要在阅读教学中, 迁移运用语言, 读写互动, 打通读和写之间的联系, 读中学写。
1. 结课写话。
教学过程中, 读写结合是语言文字训练, 也使得教学扎实、有效。读写结合可以在学生情感激荡时, 也可以在结课阶段, 让学生一吐为快, 升华情感, 揭示文本的主旨。有位教师执教《珍珠鸟》一课, 引领学生感悟了小鸟和主人之间的互相信赖, 让学生写一句或几句话, 学生思考后写出了“信赖是人间真挚的情感”, “只有互相信赖, 才能创造出伟大的奇迹”。还有位教师执教《窗前的气球》一课, 让学生写安慰克利亚的话, 学生一吐为快。学生在生发情感的同时, 又学习运用了语言, 一举两得。
2. 畅谈收获。
写人、写事、童话、寓言的课文, 在结课阶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我学到了……”或者“我的学习收获是……”让学生谈谈学语言和情感方面的收获。说明文有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举事例、分类别等写法, 教师要在教学中、结课时总结写作方法, 使学生明确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学完课文, 还可以让学生谈谈收获, 采用“学完了课文, 我明白了……知道了……懂得了……”句式说一句话或者写一段话, 内化课文的知识, 并在迁移运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 篇8
一、扫清学习障碍,注重语言滚动和范例呈现
1.旧知链接,打开语言储备库
由于生活中缺乏使用英语的真实环境,学生几乎没有操练英语的机会。等到学习新知,操练相关旧知时,学生从脑海里调剂知识储备的速度不够快。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分析学情,通过提供关键词、关键图或关键句的形式,及时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案例一】某教师在执教《Friends》一课时,操练到: When I sweep the floor,my friends helps me.So what does your friends do when you do something?Maybe,you can use this sentence pattern .
■
提供这样的旧知链接,能有效帮助学生打开记忆的闸门,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2.文本示范,导向自由空间
文本作为一种范例,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搭建了支架。好的范本设计,能突破学生固有的思维,为学生提供另一方别样的空间。
【案例二】PEP Book2 Unit3 A Lets Talk(老教材),教学情景中学生在数风筝,发现The black one is a bird.要让学生连接上下文理解并会运用这句话,是本堂课的难点之一。教师对这一环节充分运用了“文本示范”,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思维。
活动一:根据图片提示,让学生在逐步放手的操练中,明白并能述说句型:“The…one is…”
活动二:用抓“奸细”活动,巩固句型“The…one is…”,学生兴趣盎然。
二、优化问题设计,提升课堂效度
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必定是由梯度盘旋的问题设计串联的,问题的设计要特别重视思维的深度。在一节课中,如果教师的提问全都是难度较低的问题或绝大多数是难度较低的问题,你会看到的是一呼百应式的回答。这样的结果,看起来学生掌握得很好,实质学生的思维根本得不到有效发展。
1.问题设计事倍功半,设计初衷与目标大程度失衡
【案例三】某教师在教学PEP Book6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这一主题时,在课堂上设置了问题:“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Do you like…on the weekend?”教师一直用这两个句型与学生进行操练。应该说,教师设计问题的出发点是非常好的,教师设置的这两个问题意在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出。虽然教师提到的词组中包含了很多语言信息,但因题型单一,给一些学生提供了投机取巧的“温床”。学生只要掌握了一般疑问句的回答技巧,在不理解问题的前提下,仍然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看似热火朝天的回答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教师稍作改变,如在提问“Do you like go shopping on the weekend?”时,顺势提问“What do you usually buy?”,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新角度的问题。这样一来,学生能操练的面就广了,也就有了更为实际的交际意义。
2.问题的设计机械生硬,不符合真实交际的原则
【案例四】PEP Book8 Unit2 Whats the matter A Lets Learn,一位教师直接用“Whats the matter?”询问身体状态良好的学生,学生笑眯眯地回答:“I have a fever. / I have a cold. / …”这样的场景显得很唐突,纯粹是为了操练而操练。而另一位教师采取的做法是用PPT出示多幅图片,图片上是不同表情、不同状态的人,引导学生在此情景中运用“Whats the matter?”,文本的引出水到渠成。
三、用真实的课堂情境,点燃学生的生活经验
【案例五】某教师在上“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这一话题时,学生的一个“I often work on the QQ farm”引爆了整个课堂,学生对这个回答像着了魔似的私下开始了讨论(此时正是QQ农场最火爆的时候)。眼看着课堂就要失去控制,这位教师就灵机一动,索性将QQ farm搬入了课堂,她将全班学生分成了两大组,组建了两个QQ farm,并以此为载体,将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小组竞赛以及对话表演都与农场的升级挂钩,课堂气氛很是活跃。虽然农场是用粉笔画的,并不精美;作物是教师象征性地涂画的,并不形象;活动是临时组建的,并不精致。但是学生还是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农场的劳作中来”,原因在于这个农场情境是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并乐于其中。
关注学生的语言输出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以加强学生语言吸收量为先期工程。教师需关注于革新教学意识、滚动知识运用、提高课堂效率、创设教学情境等,从外围到内部,从本质上强势为提高学生的语言吸收打造良好的环境、搭建助推的支架,从根源上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 篇9
浅谈从语言运用角度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镇横岭小学 许如梦
【摘要】
通过激发写作兴趣角度、语言文字材料的积累、阅读教学、培养观察能力、口语交际角训练、作文写作指导等方式来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
语言运用 激发兴趣 语言文字积累 观察力 口语表达 写作指导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好、差,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很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也明确规定要“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语言文字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阅读,二是表达重点体现写作、口语交际,而要写好作文离不开阅读与口语交际、语言文字积累等。那么如何能运用语言文字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我将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激发写作兴趣
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写作中,应让小学生写自己身边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在此基础上进行书面训练,学生能在愉悦的气氛中写作。
二、对语言文字资料的积累
针对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写作内容不具体,不生动。那么要想把作文写具体,就离不开语言文字的积累。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说过: “学文如聚沙,学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明天记住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文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取,一是在课堂的学习中,学习生字和课文就是积累的一种方式,如一些生字的.识记和课文中一些优美的的语句 篇章和诗句名言的背诵,这是小学生积累的重要途径。二是在现代媒体中积累语言,随着科学经济高度发展,电视、电脑等媒体已进入干家万户。教师鼓励学生去欣赏动人画面、动人音乐的同时,也可以从中学习语言,学习电脑、电视节目中优美的词语与句子,让学生获得一些具有现代气息的语言,从而扩大和补充词汇量。三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好词、好句的同时,还应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小学阶段的阅读的课外读物。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并做一些读书笔记。例如看一些优美的写景文章,可以让他们背诵一些好的句子等,为以后写作积累素材。不仅如此还要学生自己领悟作者的一些好的写作手法,这个需要学生的悟性,做到这一步很难但很重要,一旦领悟了就能为其所用。所以教师要定期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任务,还要要求他们做读书笔记,并定期检查,知道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才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功效
三、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
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核心,所以必须依托课本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训练。例如我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文本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每篇课文内容的同时重点让学生领悟作者写童年的趣事的一些艺术手法,比如写记叙文的六要素以及细致的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从而为本单元的习作中写自己的童年趣事做准备,能学以致用,这种方法对写作确实很有效。虽然不同的学生在写作中对语言技巧的运用能力有差别,但是确实能让他们写作水平逐渐提高。
四、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叶老十分强调观察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他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小学三年级就有要求写仔细观察的作文,于是要求学生先观察自己家的动物、植物,做到言而有物。观察能力包括几个层次:细致观察能力,按顺序观察的能力,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也要多写一些观察日记,这是提高观察能力的好方法。
五、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利用语文课本中每单元的口语交际的相关内容,在班级开展有序和有趣的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要给学生轻松的语言环境,让他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围绕某个中心发表他们个人的看法,只要说得有道理、正确都要给予积极地鼓励和表扬,这样不仅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也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说的基础上再去写作会更有效果。在说的基础上去写会更有条理、思路会更清晰。
六、加强写作指导,做好批改讲评
每次进行作文练习时我都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具体做法有:一要指导学生审题,让学生明白题目的意思,明白写什么。二是要学生先构思,叶老说过:“作文无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可见构思很重要。想什么?不外乎想为什么写(写文章主旨);写那些,不写那些(文章内容),那些先写,那些后写(叙述顺序);怎么写(语言和表达),想的过程,就是把思想、语言、写法合在一起思考的过程,俗称”打腹稿“,想明白了,就能一气呵成写下来。训练小学生的心思,可以指导他们拟提纲,用提纲帮助他们想得更清楚,更全面,更有条理。三是指导选材。让学生明白选择哪些材料才能更恰当的表达中心,这就用到同学们在平时做的读书笔记,选择一些好的材料来为写作服务。当然也不能仅用积累的好词好句,也需要自己遣词造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当学生完成好习作后,不要立即上交,还要让同桌或小组内相互修改。然后再由老师批阅,可以面批指出其写作中的一些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对于那些写得较好的作文可以在班上展示,加以鼓励。
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 篇10
谈谈你在教学中都采用了哪些专项和综合性的语言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的?
听、说、读、写训练基本同步、相互结合。结合的途径有:听与读相结合—把输入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变成输出信息;听与写相结合—将听力理解与写作技能结合起来,即把写作限制在特定情景中,使写作练习成为综合型交际性语言练习;说与写相结合—口语包含大量类似书面语的结构和措辞,提高学生口头表达技能写作准备;读与写相结合—写的过程实际上模仿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模仿作者的遣词造句和篇章结构,阅读的文章多了,写的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因此,可以说阅读也是模仿写作的行为。在教学中,我会采用英汉结合和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来进行。在组织教学时,我会像前辈们一样通过师生问好,复习、交流来组织教学。复习时,我会叫部分学生背诵上节课的知识点。交流时,我选择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这样可以提升他们的兴趣及积极性。新课讲解时,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给予他们大量的自主探究空间,听力课上,我会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先写下关键词,在逐个细化;在读的教学时,我会通过分角色、小组合作等形式多样的方式让他们大声的读,甚至到后来的脱离书本说;在说的环节上,我会让学生们通过例子进行举一反三;因此,进行以上几个环节后,写也没有那么艰难了。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能找到自信了,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总之,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需要进行大量的反复实践练习,才能提高。
灵活运用语言 提高表达能力 篇11
一、讲究简洁明快,做到高雅幽默
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切忌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一个劲儿地讲。要简洁、明快、有实效。教师对难点内容要一语道破,使学生能迅速捕捉知识的主干部分,要给学生感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教师的语言也切忌呆板、枯燥、冷漠、照本宣科,提倡生动、热情、高雅、有感染力。教师的语言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不但要清楚地传授知识,而且要富于情趣、富于理性,教师通过高雅的、理性化的语言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一种人性的光辉、人格的力量。从容的讲课风度、娓娓动听的陈述、析理明了的讲演,往往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充实。同时,高雅、理性化的课堂语言少不了幽默的调和。幽默也是教学语言的一种艺术手法,它能反映出教师的乐观、豁达、和蔼可亲。幽默的教学语言更能产生一种向心力,把学生吸引团结在教师的身边,一个浅浅的幽默微笑,一个简单的幽默动作,都会营造出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注意巧妙引导,做到仁爱宽容
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笨猪猡”、“榆木疙瘩”、“没出息”、“真笨”等。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堕落,破罐子破摔。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和情感的转化要抱以宽容的态度。学生毕竟还只是孩子,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言语,评价学生的行为。应该是平等、仁爱、宽容,平易近人,要善于学会引导,化解矛盾。如:有一次,我看到班级一个学生进网吧,在我的追问下,他又检举出了班上的另外几位同学。可被检举的其中三名学生却在课下扬言要收拾这位据实相告的同学。我听到这一消息后非常生气,小小年纪竟威胁恐吓别人,这还了得!非得杀杀这股子歪风邪气。我沉着脸把那三名学生叫到讲台前,准备严厉地批评。可当我看到他们低垂着的脑袋,慢吞吞的脚步时,忽然觉着我所谓的严厉批评他们早就猜到了,也做好了心理准备。想到这里,我马上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将三名学生叫到教室外,用平和的语气说道:“你们认为XX同学说真话不对吗?应该包庇你们的错误行为蒙骗老师,是吗?在老师的眼里,你们就像是一棵棵小树苗,经不住暴风雨的打击,已经长歪了,老师的本分就是让你们一个个长成参天大树,所以我必须帮你们纠正错误,向着正确的轨迹前进,不是要定你们的罪。”三名学生听了,一个劲儿向我道歉。下午到校后,我发现桌子上放着三封信,仔细一看,原来是那三名学生写给我的,信里面写了自己进网吧不能自制的那种感觉以及今后彻底悔改的决心,我读了之后非常感动,随即提笔写了回信。在信里,我以一个朋友的身份,用真诚的语言表示了对他们的理解,同时也委婉地指出了这种行为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我对他们的殷切希望。最后,我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讲了这个故事,并且将信给了三名学生。此时我看到了他们脸上所洋溢的自豪与羞涩,心里又涌起一股难言的幸福感。之后的几天时间里,这三名学生与我的距离明显拉近了,他们不再畏惧,不再忌恨,而是主动和我谈关于网上的事情。教师巧妙的引导点化犹如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学生的心结,彼此的心灵对话让我们的心贴得更紧。
三、掌握随机应变,及时激发兴趣
著名的小语专家于永正老师这样阐述他的优课观:“课堂的精彩来自学生的精彩,学生的精彩来自老师的精彩”。只有善于把握学情,随机应变,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课堂精彩。如:于老师在“写对话”作文教学中,发现学生有很大的畏难情绪,显得不太感兴趣。他就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这个对话可是写作文的法宝啊,大家不是最怕写作,最头疼把作文写长吗?我就经常告诉我的学生‘字不够,对话凑’,今天把这个秘密告诉你们了,可不要告诉别人啊……”噱头十足的一席话,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使得他们作文兴趣陡增。当孩子完成之后,于老师翘起大拇指夸奖他们:“到底是双语的学生,写对话对你们是轻而易举的事。”孩子害怕什么,孩子需要什么,他都了如指掌,并且善于“哄孩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还比如特级教师王崧舟教《两小儿辩日》中的“辩斗”,先是同桌辩斗,接着是指名辩斗,然后是师生辩斗,最后是全班辩斗。无论是辩斗的水平、情感,还是辩斗的味道,每一次都有提高、升华。尤其是师生辩斗时,王老师通过语速变化、增加词语等不断煽情,学生的情绪高涨,师生辩论达到忘我的境界,博得阵阵掌声。教师的水平炉火纯青,学生在王老师的点拨、激发、感染下,也辩得有声有色,绝不亚于教师的水平。有效的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潜能,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王老师的这一辩,辩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辩出了他高明的教育智慧,辩出了他有效的教学手段。
【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推荐阅读:
语篇整体教学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06-10
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07-21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01-18
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09-30
英语口语练习:语言运用能力06-05
初中语言运用能力检测题一06-09
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05-28
任务型语言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11-30
语言能力01-03
语言能力标准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