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语言能力(精选12篇)
职业语言能力 篇1
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 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同时应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 毕业后能直接服务于生产、管理、服务等岗位的技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2003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充分肯定了应用型人才在我国人才队伍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 培养学校要从多方面创造条件,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全方位教育服务, 使学生不仅掌握本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而且还具备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与自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以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主导, 强化基础课教学, 加强文化修养和语言、计算机应用等课程教学,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近几年来, 随着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深入, 学术界达成共识:语言能力成为评价应用型人才能力的一个特性指标。
一.应用型人才职业语言能力要求
应用型人才的语言能力由通用语言能力和职业语言能力构成。通用语言能力是指应用型人才使用普通话进行日常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而职业语言是一种具有特定职业和行业特点的社会语言。职业语言能力是针对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 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适应行业和岗位职业活动中的专业用语言能力。优秀的职业语言能力不仅是利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 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较好的职业素质、以适应职业或岗位的特定语言要求。如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必须具备推销和谈判的语言能力, 旅游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现场讲解能力, 计算机服务人才需具备对产品或程序进行有序、条理性分析和语言归纳能力。各行业的工作用语对社会文明起着潜移默化又深刻持久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行业用语的文明化、规范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应用型人才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社会发展赋予语言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历史任务。
1.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职业语言能力的要求。
现代社会不仅需要更加规范和标准的通用语言文字, 更需要有较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人才。尤其是应用型人才, 服务于生产生活第一线, 语言能力尤为重要。多项调查表明, 从业人员尤其是窗口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很重视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 而且许多企业将职业语言能力的考核纳入对员工的考核标准之一。由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要求教学院校针对职业需要实施教学, 不仅要传授专业技能和知识, 还必须使人才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熟练使用职业用语等。目前在电讯、保险、餐饮等行业对本行业的工作语言能力都已经做了非常详尽的规定。如麦当劳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移动公司等, 领导特别重视使用规范的职业语言, 在业务培训中对职业语言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职业人会用职业语言已经成为社会对行业中人的基本素质要求。
2.职业语言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
职业语言能力是人才与社会的第一个扣合点。在这个竟争激烈的社会, 语言交流能力是学生步入社会的第一块“敲门砖”。应用型人才在校期间习得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离社会实际的岗位需求或多或少存在差距。所以新员工都有一个适应期, 这就是通称的岗前培训或试用期。在此期间, 每个人不仅需要学会专业人做专业事,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说专业话, 即学会职业用语。各行业的用语都呈现出不同的职业特色和要求即所谓:“三句话不离本行”。法律用语措辞准确、表达严谨、语风庄重;营销行业的用语则具有热情主动、善辩煽情的特点;教师职业用语则是贴切得体、情感丰富、精当诙谐。语言能力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体现, 所以语言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在一个人成长、成功过程中作用巨大。而职业语言强调通过提高人的语言能力来提高一个人的职业素质, 提高一个人的就业竞争能力, 也更能促进人才在职场上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应用型人才职业语言能力培养的缺失
现在许多院校开设了语言课, 如普通话、口语表达训练、演讲与口才等。但大部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效果都偏于一隅, 有的侧重普通语音的标准与规范, 有的重在语言艺术技巧, 基本上未涉及职业用语的内容。从整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来看, 培养院校往往不能将职业技能与职业语言较好融合, 忽视职业语言的动态性和渗透性特点, 把专业技能课程与人文素质课程进行完全不同的定性, 在实际课程体系中被切分为完全不同的类别, 造成很多学生会做不会说的尴尬。其实言语活动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 同时也是一种文化适应。职业用语能促使学生通过语言尽快了解行业、职业特点, 尽快理解和融入企业文化。因此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完全可以在学生进校时起步, 随着专业学习的逐层进行, 从一般口语进入职业语言的专业学习。
三.应用型人才职业语言能力培养途径
语言文字不仅是人们的交际工具, 而且代表和反映了民族的文化和个人的修养, 而职业语言能力又从一个侧面代表了个人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因此职业语言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在职场中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具体在教学中可采取以下一些改进, 实现职业语言能力的较快提升。
1.针对性分层教学。
教师首先应明确不同职业对语言的不同能力要求, 明确不同专业的语言学习目标和不同职业语言的特点。如旅游、营销专业的学生职业语言能力的要求要高于物流、物联网等专业, 而物流等专业的职业语言要求又高于计算机、设计等专业。旅游行业的职业用语重在条理清晰, 解说性、愉悦性较强;计算机专业的职业用语偏重于逻辑分析与推理, 专业术语较多;而营销职业用语强调情感性, 即便在谈判中也特别注重善诱与精当。因此在语言标准基础之上, 使用较多的专业语言加强口语针对性训练, 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对专业用语的了解和使用职业用语的水平。
2.职业性语用教学。
无论是高校还是社会, 都认为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和有效途径。校企合作的关键点在于学用结合, 语言课程也可应用学用结合的教学方法, 以用导学, 以用促学, 引导学生对本行业的用语情况进行探究和学习, 探究一种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如行业用语的特点、常用的职业规范用语和忌语、职业用语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联, 深入的还可探究某个行业“行话”的历史沿袭。所谓行话, 是指在本行业通用的语汇。它不同于经过了科学认定而在行业中使用的专业术语。行话是约定俗成但又在行业中流行颇广的行业用语, 具有形象生动、简洁贴切的特点。在语言中使用一些行话是教学与生产真正结合的标志。因而学生对行话的了解能使他们迅速理解行业行为的意图、作用、效果等, 另外在许多专业技能的学习中, 也大多需要借助这样的行话, 才能表意准确, 使专业性的表达更科学、更贴切。作为应用型人才, 具备这样的职业语言知识储备, 必将能迅速融入相应的职场, 能很快适应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展露头角。
3.应变性灵活教学。
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就业而言, 一定行业中的岗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相对固定的。然而个人职业能力的展示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际交往能力和工作应变能力, 许多临时性的工作任务往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由此, 职业语言能力的教学还可以适度进行职业语言的应变教学。如运用一些适当的语言技巧, 以退为进, 或是巧妙提出工作条件, 说服上级等, 也是职场中应对的必要语言能力。
4.多样性动态检测。
作为高级应用型人才, 在学习过程中有训练必须有检测, 而且要求学生学会自我检测。适应语言动态性极强的特点, 职业语言能力的检测可采取多种途径。坚持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同时, 坚持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并重的原则, 职业语言能力的检测应根据课程的性质采取口试与操作测查相结合、设计与探究考核相结合, 以及采用边学边做的过程测试等多种方式, 突出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课程系统性的知识通过课外职业语言活动的开展, 使学生在理论的实际应用中获取能力的提高。
目前,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期待做到校企零距离对接, 笔者认为, 首先需要完成人才与岗位从语言上的扣合。目前沟通表达能力在许多招聘中都明确被列入应聘条件之一, 作为沟通表达能力深化的职业语言能力, 必将成为未来求职和工作中的显性能力和竞争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 遵照职业教育的特点与规律, 顺应市场需求来设计与安排职业语言的教学, 是应用型人才院校迫在眉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盛阳, 论高职院校学生口语训练的必要性, 辽宁高职学报, 2006年8月;
[2].李依娜, 浅析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科技教育, 2009年15期;
[3].岑泽丽, 高职院校职业口语教学研究与实施,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4].贾育秦, 高职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探究, 理工高教教育, 2004年2月;
[5].李洁, 浅析高职院校职业语言教学, 辽宁高职学报, 2004年6月;
[6].廖广莉, 试论高职学生职业语言能力的培养,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09年3月。
职业语言能力 篇2
“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认识自己,降服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在人生道路上,有不断的选择和挫折,我们只有认识自己,不仅要清楚的明白自己的优点,好好的利用自己的优势,同时更要清楚的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对自己进行反省和改变,才能在漫漫旅途中享受沿途的风景,获得愉悦的心情。而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设计,则能更好的了解自己,更好的迈向人生旅途。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则是人生规划的重要部分,这深深的影响着今后的人生走向。现在我尝试写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试着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规划,畅想一下未来!
第一章认识自我
1、个人基本情况
我是09汉语言文学班的女生,从小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安徒生童话》到《西游记》,我逐渐迷恋上了书中纷杂离奇的故事,。小捧着西游记不知看了多少遍,尽管那时对着艰涩的文字似懂非懂,但是慢慢的,倒也习惯了,看的津津有味。如今,在不断的学习中,阅读的知识面也渐渐宽广,四大名著、《傲慢与偏见》、《人间喜剧》、《十日谈》等都略有涉猎。不曾想,进入大学后竟然成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之一,不胜荣幸之中,夹杂着淡淡的不安。我是一个偏内向的女孩,平时话不多,一般不会主动挑起话题,但一旦与人相熟后,便是另一番景象了,我们可以相处的很愉快。很多人都说不与我相处以为我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但熟悉后发现其实我是极易相处的人。我很孩子气,但我想这只是因为时候未到,等我经历的事逐渐多的时候,我慢慢的成熟起来。我是一个怀旧的人,对过去很难忘怀,这直接导致我有时沉浸在过去的痛苦回忆中无法自拔,但本质上我还是一个乐观的人,虽然难以自拔,但还是能恢复过来,积极乐观的面对未来。
因为对凡事只有三分钟热度,导致我的兴趣不是广泛。曾经爱好画画,一度迷恋的痴狂,却在时间面前渐渐消退了热情。也曾爱好运动,却因学习的繁忙和自己的疏忽逐渐搁置。亦曾疯狂买花,细心爱护,奈何住校无力顾及,看着花儿死亡无声痛苦,也死了养花之心。短短二十年过去,我唯独对读书的兴趣不减,一直保持。
我是一个认真的人,凡事求踏实。虽然说不上积极参与班级学校事物,但是一旦有我的任务,我一定会认真的完成,力求没有疏忽。
2、职业能力及适应性
作为汉语言文学的学生,我还是希望未来的职业能与所学专业对口,这样才不辜负所学知识。我的理想职业是文秘和报社编辑。
文秘自小我的`理想就是能当一名白领,精明能干,在这种理想的驱动下能增加我的动力,为实现理想而努力;自小对文学的兴趣也促进了我文笔的发展;汉语言文学这个专业的课程,无论对我的文学涵养还是审美意识方面都有极大的助益;我为人认真,办事严谨,不易出纰漏。但同时,我的劣势也是很明显的:文秘需要一口流利的英语,能熟练的使用计算机,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软件,而我这些方面的能力欠佳;作为一个文秘,应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交际能力极好,而我却显得太过内向;另外,我对文秘所需要接触的事物并不清楚,没有锻炼自己相应的素质。
报社编辑这个职业与本专业息息相关,能充分运用大学所学知识;平常的笔头锻炼提高了写作能力;本身对文学及语言的兴趣浓厚;性喜安静,能静心、耐心的工作。但报社很多文章会触及当今社会的敏感话题,而我对社会大事不甚了解。
3、职业价值观
虽然我希望毕业后所找工作与专业对口,但是我也深深的知道如今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泛滥,也许未来的职业无法如愿。所以我并不排斥从事其他职业,只要是我力所能及的,尚在我接受范围内的职业,我都会先工作,然后再慢慢寻找机会,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
4、自我分析小结
总而言之,我喜爱自己所学的专业,从小与之结缘,希望能根据专业来选择职业。
第二章环境分析
内化课文语言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篇3
一、多种形式读,感知语言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读为本”,因为它是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但在此基础上需要增加语言学习的“理解”和“运用”,特别要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指导与训练。在学习新课之前,笔者都布置学生预习,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后,感知内容,体验情感,为语言的内化做好铺垫。
1.通过听读和欣赏感知内容。小学语文课文很多都是图文并茂,文情共存,内容丰富多彩,但有些文中描述的事物、景象或故事远离学生的生活,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将抽象文字还原成一目了然的具体形象,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得到初步体验。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桥》等课文时,先放录像,让学生感知相关的场面,配上有感情叙述,学生就能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再如,教学《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等写景的课文时,先出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配上朗读录音或教师的范读,让学生边听边欣赏,然后指导学生说出观察和听后的感受。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听读中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收到的成效往往会让教师和学生出乎意料、喜出望外。
2.通过提示和自读感知。在听读欣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出示一定的阅读提示,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与要求自读课文。因为阅读课文本身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是学生自己领悟和体验的过程。只有通过自由读、默读、批注读、同桌互读、小组互读等,他们才有时间去理解语言文字,体会文中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探究发现。
二、多种方式品,体验语言
理解是语言内化的前提,积累是语言内化的基础。在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感受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采用品读、引导想象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品析课文的语言,促进学生内化课文中规范的书面语言。
1.品读词句体验。叶圣陶说过:“知识不能凭空得来,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语文课本。”通过对文中精彩词句、语段的品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精妙,再结合朗读训练,可以不断地敏锐学生的语感。如《怀念母亲》有这样一段话: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这段话精彩又比较难理解,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环节:(1)联系季羡林留学时的资料,默读这段话。(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季羡林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3)前一个“凄凉”和后一个“凄凉”分别指什么?从两个“凄凉”可以感受到什么?连用两个“凄凉”好在哪里?(4)朗读句子,用不同方式反复读。以上环节落到实处,学生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到季羡林在异国他乡的孤寂和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而学生的爱国之情也油然而生。这样的品读有助于学生深刻感悟文本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达到内化语言的目的。
2.生成畅想体验。很多课文给读者留有空白,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挖掘、想象,把有关词句情景具体化,从而进一步深入课文的情境,在体验中内化语言、发展语言。例如,《白杨》中有“哪儿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样一句话。这里的“哪儿”就是一个空白点。抓住这个点引导学生想象“哪儿”会是在哪些地方呢?学生就会说出很多地方,路边、悬崖上、学校里……再让学生把说的内容放到句子里去读、去体会,学生就会进一步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也发展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多种渠道训练,学会表达
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了内涵,教师就应该抓住机会加以巧妙引导,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把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
1.复述故事训练。复述课文是学生内化书面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学习文本表达方式的好途径。因此,要经常指导学生开展复述训练。例如,《女娲补天》这篇课文很感人,课文学完后,笔者看到学生意犹未尽,随即组织学生讲这个故事。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训练,再派代表或由教师随机点名几位同学在班里讲,讲后让别的同学评议。学生时而配上表情,时而加上动作,讲得绘声绘色。通过复述,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也增加了语言积累。
2.组织辩论训练。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应该让学生讨论,甚至展开辩论,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如在教学《窃读记》一课时,笔者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有学生就说:“老师,我预习课文后,觉得作者是在偷偷读书,‘窃’不就是‘偷’的意思吗?”针对学生的质疑笔者顺势提出:“能不能把课题改为《偷读记》?”学生思维马上活跃起来了,有的说用“偷”不好,作者林海音酷爱读书是让人敬佩的,“偷”有侮辱她的意思;有的说“偷”不好听,作者只是读,又不是把书偷回去,看了还是会放回去,用“窃”好……在“辩”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3.读写结合训练。有很多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对学生有直接的借鉴作用,可指导学生运用相应的表达方法,读写结合,进行小练笔,使学生学到的语言得以运用。如《松鼠》一课,作者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写了松鼠的样子,写得非常生动形象。学完这课就可以指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样小动物,可以采用比喻、排比等方法把小动物的样子写清楚,写完后交流评改。这样的读写训练,学生学有榜样,练有凭借,可以有效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把学习语文的各项训练点落到实处,再引导学生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在语言实践中综合运用,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定能不断提高。
职业语言能力 篇4
根据辅导员的职业功能和常用的工作方式,辅导员的语言可以分为文字语言、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三类。文字语言在辅导员的工作中主要包括书面通知、工作总结、新媒体写作和论文写作等。辅导员的文字语言类似于公文写作,具有主题鲜明、逻辑性强、体式规范等特点。
有声语言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重要载体,从对学生的班会教育、课程讲授、日常谈心、电话沟通、组织管理的命令下达,到对领导的汇报与沟通,都要运用有声语言。它既包括辅导员本身的音色、音调,又包括有声语言的停连、语气、中音、节奏等表达技巧。与文字语言相比,有声语言更具个性化和创造力,既有辅导员共有的政治表达特点,又有鲜明的辅导员个人表达特点。
2 辅导员有声语言的特征
2.1 教师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第一身份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重在“传道”和“解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有些辅导员也担任着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和形势政策教育等课程,向学生们传授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知识,并指导他们在实践中利用知识进行自我成长。因此,准确和简洁是辅导员语言的基本特点。
2.2“知心朋友”语言的亲切感
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更是学生成长的陪伴者和知心朋友。当学生遇到难题需要帮助时,辅导员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的身边,像朋友一样倾听他们的心声,用语言温暖他们,又会以师长的身份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并陪他们一起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亦师亦友的身份缩短了学生与辅导员的距离,也让辅导员的语言更加有亲切感。
2.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语言的鼓动性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辅导员要通过积极的语言参与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转化并传达给学生,因此其语言必须要有明显的思想倾向和政治倾向,这种倾向就会体现出辅导员语言的鼓动性特征。
3 职业能力大赛视角下的辅导员有声语言表达技巧
辅导员有声语言表达相关的有四项内容:主题班会、案例分析、主题演讲、谈心谈话。与日常工作的相比,比赛的案例更加典型,辅导员的有声语言表达特征和技巧也更加明显。主题班会、案例分析、主题演讲环节中,辅导员的有声语言具有真实性,在谈心谈话环节里,由于谈话对象并非真实案中的学生,所以辅导员的语言是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的虚拟演说,具有虚拟真实的特性。由于四个环节设置的不同,在主题班会、案例分析、主题演讲、谈心谈话中,辅导员应该做到“以真动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智’‘化’人”。
3.1 主题班会,以真动人
主题班会是唯一一个参赛选手可以自由选题、提前准备比赛项目。需要辅导员与自己的学生共同录制完成,无论是班会本身,还是录制班会的过程,对学生都是一次教育的过程,因此“以真动人”是主题班会中辅导员语言的主要表达技巧。
主题班会中辅导员的表达之“真”主要体现在语言内容的真实和情感的真实上。比如河南省第四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二等奖获奖者栗江豪老师的感恩践行主题班会《当你老了》,以一组同学们与各自母亲时隔十几年的照片对比、一组关于母亲的调查问卷数据来引导同学们对于母爱的思考,从而感化学生感恩母爱,并发出“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温情誓言。在班会上,栗江豪老师的语言内容没有华丽的语言,但是却用最朴实的情感打动了所有的学生。
3.2 案例分析,以理服人
案例分析是职业能力大赛中第一项上台展示的环节,也是最为“理性”的展示环节。主要考察辅导员分析问题、研判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赛选手要现场抽题,围绕案例中的问题本质、解决思路、实施办法及相关启示进行阐述,准备时间5~10分钟,上台阐述时间5分钟。本环节的难点在于对案例的定性,重点在对案例的认识是否全面,解决的思路与方法是否具有推广性,关键在于辅导员的有声语言表达是否准确,能否以理服人。要求辅导员的语言表达应是具有一定学术话语特点的口语化表达,应富有逻辑、层次分明、简洁明了、表述准确。
3.3 主题演讲,以情感人
主题演讲环节一般分为命题演讲和即兴演讲(现场抽题)两种方式,具体可由选手自主选择,主要考察辅导员逻辑思维及讲授能力。命题演讲的题目大多是的半开放型题目,本环节的重点在破解命题,难点在如何有效地将个人观点传递给受众,并得到受众的认可,关键在于辅导员的语言魅力。无论是命题演讲还是即兴演讲,内容都离不开对自己辅导员经历的感慨和对辅导员职业的思考。在这一过程中,以情感人是最大的表达技巧。
以情感人首先要做到态度真诚。演讲就是一种观点的单向交流,辅导员要抱着交流的态度站在台上演讲,不仅可以缓解比赛的紧张情绪,也能让观众和评委感受到自己的真诚,为演讲内容的传递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情感人还要有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或是慷慨激昂、或是娓娓道来、或是幽默风趣,有个性的表达总是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4 谈心谈话,以“智”“化”人
谈心谈话主要考察辅导员对相关政策、学生特征、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了解把握及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能力。参赛选手现场抽题,准备5~10分钟,并根据题目要求,以情景再现的方式开展谈心谈话6分钟。本环节的重点在于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以最快的速度、最恰当的谈话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难点在于“学生”的不确定性回复,关键在于有声语言的智慧表达,因此辅导员在谈心谈话环节的语言要以“智”“化”人。
例如第三届全国决赛谈心谈话环节分数最高者——郑州大学辅导员张珂老师,她在谈心谈话环节中就充分体现了智慧的语言表达。针对学生因宗教习惯引发的宿舍人际关系危机问题,她敏感地抓住人际关系这个突破口,以解决宿舍人际关系危机为思路,弱化宗教信仰问题,不仅避免了更大的争端,也将她所擅长解决大学生人际关系危机的一面展示给了评委和观众。在整个谈话中她思路清晰,先以倾听为主,帮助学生疏导情绪,取得学生的信任;然后以亲切关心的语言表达对学生的关注和理解,进一步取得学生的信任;最后合理地提出建议,帮助学生解决诉求,最终达到了“化”人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张珂语言表达流畅、情感真切、语调温柔,还采用了拉近凳子以缩小谈话距离、身体前倾等积极的副语言表达,当学生委屈得要哭出来时,她又安慰地拍了拍学生的腿,这些动作的运用不仅充分体现出了女辅导员对学生细心、关切的态度,也辅助其有声语言的表达,对于尽快取学生得信任,解决学生诉求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4 辅导员有声语言表达的提升路径
(1)提升理论素养,增强辅导员有声语言内容表达的准确性。无论是职业能力大赛还是日常教育工作,辅导员的语言内容都离不开政治话语的表达。只有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增强对文件和会议精神的领悟力和执行力,才能将教育内容通过有声语言准确地传递给学生。
因此,辅导员要加强理论知识的积累。要用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理论武装自己,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还要将掌握日常观察、网络引导、主题教育等政治教育的相关方法,增强自己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辅导员有声语言内容表达的准确性,优化教育效果。
(2)丰富生活实践,增强辅导员有声语言情感表达的感染力。思想感情是有声语言表达的灵魂。情感交流是师生言语交流的内在动力,情感表达有助于提升辅导员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对于客观世界的感受和认知是人类情感的源泉,要提高有声语言中的情感表达关键在于丰富生活实践。首先要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怀揣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去和学生交流。其次要加强道德实践,在实践中感悟生活、体悟人生,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与他人交流,在交流中提升情感的表达能力。
(3)善于挖掘特色,增强辅导员有声语言表达方式的个性化。有声语言表达的最高境界就是形成自己的风格。回顾历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选手们,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大多都有着自己个性化的表达,比如第三届“快人快语”的湖南大学的茹娜老师,第四届“幽默诙谐”的陕西科技大学的李鹏老师等。辅导员有声语言表达的个性化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
作为辅导员的核心能力之一,有声语言表达是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语言随时随事随人的变化而变化,努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度,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摘要:辅导员的语言表达不仅关系着辅导员个人教师形象的树立,也关系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导向,关系着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根据辅导员的职业功能和常用的工作方式,辅导员的语言可以分为文字语言、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三类。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的五个环节中,有四个环节都在检验着辅导员的有声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提高有声语言表达的效果,是职业能力大赛对辅导员表达能力的要求,是辅导员日常教育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有声语言,表达技巧
参考文献
[1]李忠军.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研究方法与实证[M].人民出版社,2010.
[2]王春霞.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D].西南师范大学,2005.
[3]李亿.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研究[D].兰州大学,2013.
语言创新及语言创新能力研究 篇5
语言创新及语言创新能力研究
语言研究是为了使人们更好地运用语言这个工具,使这个世界更美好.本着这个目的,本文将研究视野放在了语言创新及语言创新能力上.因为求新是人们的.天性,趋稳与趋新又是语言运动变化的规律,现实生活中也还需要更多的鼓励语言创新的声音.
作 者:赵俐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刊 名:语言文字应用 PKU CSSCI英文刊名:APPLIED LINGUISTICS年,卷(期):“”(3)分类号:H0关键词:
找准语言训练点,提升语言能力 篇6
【关键词】文本;语言;训练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聚焦认识模糊处
汉语的词汇很丰富,有的词语意思虽然相近,但仔细比较还是有区别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细细琢磨,加以区别。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垂”是一种姿态,是属于蜘蛛的姿态,当大风来临的时候,这种姿态透露出蜘蛛的机灵,同时也折射出蜘蛛逃离的急切。可教学这课时,有些学生认为句子中的“垂”可以换成“掉”,如何让学生区分“掉”和“垂”的不同之处,体会文中“垂”的精妙呢?我通过动画,先演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垂”的意思;接着,我又演示苹果、文具盒从高处掉下的情景以及小白兔耳朵和柳枝垂下来的样子,比较“掉下来”和“垂下来”的异同。这时学生明白了,如果一头向下,另一头还连着,就用“垂下来” ;如果另一头也完全分开了,就用“掉下来”,文中蜘蛛从网上下来时有蜘蛛丝连着的,不会掉下来,而是垂下来的。最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想象蜘蛛沿着“垂”下的丝线逃离的情景,感受蜘蛛在大风中的机敏。
这样教学,把摄取—消化—运用融为一体,语言文字清晰地呈现在孩子眼前,体会到了“一字一世界”的韵味。
二、驻足知识盲点处
盲点一般是指老师和学生留意不到的地方。有些语言形式,看起来很熟悉,很简单,但学生不懂,老师也常常容易忽略,比如《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学生在幼儿园时已经耳熟能详,可学生复述故事时,仍然不会运用文中“又( )又( )”的词语形式来讲述小猴子下山所见。于是,我先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一路上为什么那么高兴,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勾画出玉米、桃子和西瓜;再让学生读课文,想想文中用了什么词语告诉我们这些东西很吸引人?并相机在图画旁边板书:又大又多,又大又红 又大又圆 ;接着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用上这些词语有什么好处?要是小猴子闻一闻、尝一尝会是什么味道?你会用“又( )又( )”的形式来说说好吃的东西吗?
结果学生说出了很多“又( )又( )”的词语。最后,我再次让学生复述故事,学生都能用上“又( )又( )”的词语,说得有声有色,让人垂涎三尺。
通过图画、板书,以及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独特语言形式的作用,学生感受到了玉米、西瓜、桃子的强大诱惑力,看一个爱一个,爱一个丢一个的猴子跃然纸上。由此可见,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有敏锐的听觉,捕捉课堂上稍纵即逝的语言生发点,引导学生用心揣摩特殊的语言形式,变盲点为亮点。
三、善用文本空白处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作品也留有耐人寻味的“空白”。在教学中要是能巧妙运用这些空白,就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放飞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如第五册的《给予树》,课文结束了,但并没有提到小女孩是否收到了金吉娅送的洋娃娃以及收到洋娃娃以后的反映。于是,我设计了小练笔:“圣诞节那天,小女孩收到了洋娃娃,____。”让学生对金吉娅收到礼物后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拓展描写,使学生对“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有了难以磨灭的深刻体会。有个学生是这样写:她抱着那个披着金色的长发,眨着碧蓝的眼睛,穿着漂亮的长裙子的洋娃娃,看了又看,亲了又亲,爱不释手。她自言自语地说:金吉娅姐姐,谢谢你!是你帮我实现了美好的愿望。现在我不再是一个人了,我会好好爱护它,把它当作最好的朋友,陪着它玩耍,抱着它睡觉……
语文课是加法的艺术,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文本之外的内容,通过补白、发挥,让文本更丰满、更具体、更生动,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让空白处色彩斑斓,情深意切。
四、模仿表达独特处
文本是作者心声的吐露,是作者独有的心灵体验,因此不同的文本往往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语言表达。老师要有文本意识,针对不同文本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孩子们在语文的百花园中流连忘返,沉醉其间。如《穷人》是大文豪托尔斯泰写的,当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后,作者有一段精彩的心理描写:“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嗯,揍我一顿也好!”这段话为了突出桑娜的忐忑不安,用了四个“?”,有担心,有怀疑,有害怕;三个“!”,有释怀,有肯定,有担当。五个“……”把这些复杂交织的感情连在一起,读来让人动容,体现了标点的无穷魅力。教学时要抓住这些独到的、极为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学生细细品读、积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仿写自己忐忑的心理活动,如走夜路,一个人待在家里,发试卷等等。
有位学生写偷玩电脑:“突然听到外面门“吱嘎”一声,是老爸回来了吗?他会说什么呢?谁让我偷偷玩电脑!……是他进房间了吗?……没有,他还没有进来!……我赶紧关电脑!……可也来不及了!为什么玩电脑的瘾头总是那么大呀?……爸爸会批评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批评一顿也好,我不该不经过他同意就自己玩,更不该作业没有做完就先玩!”这位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灵活使用标点符号,把偷玩电脑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得淋漓尽致,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挖掘训练点,进行最优化、最有效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得意、得能、得法。
职业语言能力 篇7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大学,应用韩语专业,职业能力,订单培养
一、应用技术型大学高职专业的本质特征
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在全国已经开始全面运行, 包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两种对接形式。从高职院校来看, 由于学生的入校分数低, 在校时间短等特点, 在应用和技术方面应该明显区别于本科院校, 在专业设置、技术要求等方面都应该制定比较详细具体的方案。就高职应用韩语专业来讲, 区域地位起主导作用, 丹东是以第一和第三产业为主要特色, 以美丽的山水为区位,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特殊的经济结构, 形成与朝鲜和韩国经济往来的优势。
二、应用技术型大学高职专业的办学定位
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落实到高职应用韩语专业层面, 在办学定位上应该立足辽宁省, 主要围绕丹东经济发展, 丹东主要是以招商引资、商务会展和旅游观光等为主要特色的第一和第三产业为主的沿海城市。在这种区位条件下, 丹东大部分人力资源中都有韩国语 (朝鲜语) 人才的参与分工。所以服务业、旅游业、物流行业等应该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长线专业和重点优势专业。另外, 服装业和美容专业也是不断发展更新的优势专业。
三、探索应用韩语专业的办学模式及人才培养目标
(一) 办学模式高职院校要实行开放式办、多元化、灵活的办学模式。要适应持续发展的岗位职业和市场经济变化, 积极寻求合作办学伙伴, 并不断开拓市场。应用韩语专业应该结合地域化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状况, 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为中心, 寻找与专业对口、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机构进行联合办学。创建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互利互赢的办学模式。目前我们专业已经与四家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关系, 包括酒店、服装、民俗文化、人力资源等行业。
(二) 人才培养目标要根据国内外人才市场的需求, 提高高职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突出实用性。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培养理念, 建立灵活性、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具体、综合的职业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突出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的特色, 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综合素质。探索高职学生在三年的时间内既能学好韩语语言知识, 又能掌握高素质专业技能, 还能高质量就业的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四、“双师双能型”的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技术型大学要求教师具备“双师双能型”素质, 要既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 又要具备实际操作技能。要加强专任教师的实践和职业技能培训, 可以利用寒暑时间派老师去涉外机构、韩资企业等单位挂职锻炼, 了解实际工作的操作流程, 熟悉技术岗位对专业人才的基本要求, 进而更好地指导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和取向。为贴近实际工作的运作, 突出专业特色, 也可以直接从韩资企业、酒店、美容院、贸易公司等单位聘请具有实际操作技能和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 承担高职院校的具体教学和实训、实践等任务。
五、今后专业建设发展思路
(一) 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应用技术型大学应具有以就业为主的人才培养导向;以职业导向为主的专业设置;以专业性和实践性为主的课程设置。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了解应用韩语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将行业的需求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二) 构建国内外订单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1.构建2+1+2国际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韩国同等办学层次的高校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 在国内学习两年的基础语言技能, 到韩国学习除了语言之外的专业, 如旅游、酒店管理、商务、医疗服务等专业, 由韩国高校与国内企业进行订单培养, 到国内外各企业就业。在韩国完成一年语言及相关专业学习之后, 还可以继续深造, 进行专升本或本升硕的学习。我们专业正积极与韩国大邱科学大学协商、洽谈, 建立2+1+2国际化订单人才培养, 该校设立酒店、医疗、美容、沟通与交流突出职业能力等专业, 并考取相关的咖啡师、美容师、形象咨询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完成学业后, 可直接在韩国就业或进行专升本。
2.构建2+1国内订单人才培养模式。2+1人才培养模式, 是指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的基础语言技能, 大学三年即在学校最后一年将课堂语言学习搬到工作实习一线, 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体验、去感知。用人单位可以给学生安排顶岗实习锻炼, 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 让学生在的工作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职业能力, 培养职业素养。
(三) 构建模块融合课程设置体系。1.就应韩专业来讲, 区域地位起主导作用, 丹东是以第一和第三产业为主要特色, 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特殊的经济结构, 形成与朝鲜和韩国经济往来的优势。根据地域特点和经济结构对人才的需求, 构建模块式的课程体系。韩国语专业与服装、旅游、餐饮、文秘等相结合, 构建语言技能模块、经贸实践模块、韩企办公管理模块, 涉外服务模块等。
2.可以通过和企业洽谈协商, 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按照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开设对应的专业课程, 也可以进行订单式、分方向培养。加强专业知识的实用性, 开设诸如《酒店韩国语》《导游韩国语》《办公文秘韩国语》《商务韩国语》等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 使学生未来的就业有针对性。
3.用人单位可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改。到教学环节中来, 指导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实训等教学任务。教学上需要与时俱进, 跟上企业、社会发展的步伐, 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水平, 学校周边就业岗位的实际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 融入与企业相关的信息, 逐渐培养学生对企业的认知, 让学生做好就业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吴仁华.建设应用技术大学需要解决六个问题[N].中国教育报, 2014, 5.
[2]王洪, 高林, 杨冰.应用型大学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J].职业与教育, 2006, 4.
[3]申延子, 谢梦, 王洋.创新高职应用韩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7.
医生职业语言素养浅析 篇8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 (Hippokrates of Kos) 在2500多年前就曾经说过“医生的法宝有三样:语言、药物和手术刀”。语言是医患交流最重要的工具, 是疾病诊疗的重要环节, 更是医生职业品德和作风的具体表现之一。如果医生能够恰当使用语言, 不仅可以增加医患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加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而且对患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影响, 同时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最为重要的基础。反之, 医生未能使用恰当、得体的语言, 甚至使用了恶性的语言, 不仅会给患者增加心理上压力, 对患者病情的治愈起到延误甚至反作用, 恶性语言的刺激还会让患者产生新的疾病, 更严重的会影响医患关系。在历代的中外医案中, “一言治病”、“一言伤人”的事例屡见不鲜, 由此可见, 医生的语言不等同于平常人说话,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对语言的运用是每一位医生的必修课。
二、当前医生语言存在的问题
2012年8月16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卫生论坛、中国医院论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分论坛上, 很多从业专家在剖析医患矛盾时都认为, 目前的医学、医院和医生都普遍缺乏人文情感, 产生了由科技进步带来的“去人性化”、医患情感沟通的“沙漠化”等现象, 直接导致医患关系日渐紧张。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王小燕教授介绍了一项对5家三甲医院医患双方的调查结果:医患双方都把“医务人员语言问题”放在影响医患关系的首位。患者普遍认为医生语言冷漠, 医生讲话的语言、表情等都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王仲认为, 医患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是全球都存在的问题, 关键是要在医生的理性和患方的感性之间搭一座相互理解的桥, 这座桥就是沟通, 而沟通的凭借就是语言。当前医生的语言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 对普通话的重视度不够
普通话是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语言。医院是一个语言交杂的密集区, 病人可能来自五湖四海, 大江南北各个地方的人都有, 操各种方言的病人都会来某一个医院看病或求医。当然, 如果是同一个方言区的人使用方言沟通也未尝不可, 但病人和医生若来自不同方言区, 医生应该用普通话进行沟通, 而不是使用自己方言区的方言与之沟通。但是现在还是存在着某些地区或医院对普通话不够重视的情况, 医护人员不顾病人所操语言的实际情况, 使用自己方言进行问诊或交流, 从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二) 对礼貌用语使用度不够
医生给病人看病, 每天要接触的病人数量很多, 遇到的患者各不相同。长时间高强度的劳动会让医生有疲倦感和厌烦感, 这是很正常的情况。但是医生不能够将这些负面的情感带入到工作中, 尤其是带到跟患者的交流中。医生与患者进行交流, 无论是问诊还是检查, 都要使用礼貌用语。但当前的情况并不乐观, 医生对称谓语和问候语的省略、命令性指示语的使用都让患者觉得医生给人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患者来医院看病时, 本来已经有了生理上的病痛, 医生如果再给患者这样的感觉, 会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 这对患者病痛的治疗和痊愈都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三) 对面部表情和身势语的漠视
医生和患者的接触均是面对面的近距离接触, 这种情况下医生的面部表情和身势语对坐在对面的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医生在问诊或检查的过程中, 皱眉、撇嘴等细小的面部表情都会给病人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 担心自己的病情是否很严重。在与病人交谈时左顾右盼、目光散漫, 使患者对医生的诚意产生疑问, 进而导致不信任, 失去沟通的信心和兴趣。除此之外, 医生的身势语也是传递信息的一个方面。医生在问诊时, 身体是否前倾等都会给患者带来影响。现在很多医生对自己的面部表情和身势语并不重视, 有时甚至达到了漠视的地步。给病人问诊时, 皱眉、撇嘴、捂鼻, 给病人做检查时, 身体不愿意靠近病人等等都让病人胡思乱想或者让患者觉得自己不被尊重。
(四) 对正面语言的使用度不够
负面语言主要是指“我不能”、“不可以”、“我不管”、“不行”等直接否定的语言, 除此之外, 还包括易给病人带来负面情绪的语言或语气语调。当患者带着病痛来医院就诊时, 心理处于一种陌生、恐怖、抑郁、痛苦、焦虑的状态, 此时, 医生的语言表达会对病人心理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不耐烦的语气或是语调会让患者觉得医生的态度漫不经心。如果未曾亲身经历, 医生很难知道病人的感觉, 体会不到病人承受疾病的痛苦、面临生命危险的恐惧和对于正能量的渴望。由于医生的职业性质, 医生很容易把病人当成是一个抽象的疾病代码, 如果医生在不能满足患者需求时使用负面语言, 患者会因为医生不能帮助自己而感到痛苦或是绝望, 可能会导致或激化医患矛盾。因负面语言而导致的医患纠纷数量很多, 其实, 在现实生活中, 通过医生的努力或注意, 这些纠纷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三、改进医生职业语言素养的建议
针对上述提到的医生语言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供从业人员参考。
(一) 要求医生使用普通话
为使病人准确地理解医生想要表达的内容, 与患者交谈时, 医生应使用规范的普通话, 语气要温和亲切, 要善于引导, 不能词不达意, 让患者误解, 同时也要学会善于聆听, 这也是一种语言。
(二) 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
医生在医院工作, 每天要跟不同的病人接触, 针对不同的病人要恰当地使用礼貌用语。下面从以下几种不同的礼貌用语种类进行具体说明。
1. 称谓语
如果患者是上了年纪的老者, 可以尊称“您”、“您老人家” (如果医生较为年轻的话, 还可以称呼年纪较大的患者为“老爷爷”或“老奶奶”) , 或是使用类亲属关系的称谓, 例如“大爷”、“大妈”、“大叔”、“阿姨”等;如果是年纪较小的患者, 可以使用“小朋友”、“小弟弟”、“小妹妹”等较为亲昵的称谓;若是年纪相仿的患者, 可以尊称为“先生”或是“女士”, 也可以使用类亲属关系的称谓, 例如“大哥”、“大姐”、“妹妹”等。无论是尊称的使用还是类亲属称谓的使用, 都会让患者觉得自己是一个受尊重或者被爱护的个体, 无形之中拉近了医生和患者的距离, 对患者的心理有缓解压力的作用。
2. 问候语
医生跟患者见面, 尤其是第一次见面, 要进行适当的问候。例如“您好”、“早上好”, 之后再进行问诊等工作。如果是老患者, 可以有一些关心式的问候, 例如“最近您身体恢复得怎么样?”等等。
3. 指示语
医生对病人进行检查的时候, 会用到一些指令性的语言, 这些语言尽量用祈使语气的句式, 而不是命令语气的句式。例如“请大口喘气”、“请您再把嘴张大一点”等, 而不是“大口喘气!”或“嘴张大点!”。祈使性的指示语会让病人放松, 更加配合医生检查的进行, 加快检查的进度, 而命令性的指示语会让病人紧张且会引起病人的反感, 导致病人不配合进而影响检查的进度和效果。
(三) 注意无声的面部表情和身势语
国外的心理专家指出, 信息沟通的效果是由7%的文字、38%的音调和55%的表情手势决定的。由此可见, 无声的面部表情和身势语在传递信息时占据的比例非常之大。
面部表情和身势语在医患交流时被频繁使用, 其中“点头”、“微笑”和“目光接触”使用得最为丰富和广泛。患者在求医过程时, 生理已然承受着病痛, 心理也有较大的压力, 这个时候的他们极为脆弱, 最需要关心和爱护。此时, 医生微笑时的真诚和自然, 无疑会给患者带来安慰和鼓励。这不仅能够让医患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 还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病痛所带来的恐惧和焦虑。当病人讲述自己病情和面临的困惑时, 医生应耐心倾听, 让病人尽情释放内心的恐惧和压力, 与此同时, 医生应该频频地点头, 并配合使用“嗯”等语气词, 表示理解并说明自己一直都在认真聆听, 这些都会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医生在和病人进行交流的时候, 要时刻保证目光接触, 并且神情要专注, 目光与病人接触时温和亲切, 向患者传递真挚的情感、真诚的态度和平等的心态。医生在与患者沟通中, 可以巧妙地使用身势语来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例如, 冬天医生给患者查体或测血压时, 先将冰冷的双手搓一搓, 或是在听诊之前将听诊器在手中暖一下, 这些看似简单、自然的动作, 不经意间就会让患者感受到医生为患者考虑和对患者的关怀。这些无声的面部表情和身势语能够让患者放松心情, 减小就诊时候的压力。
总之, 医生不仅要善于观察患者的非语言信息并消除患者的顾虑, 鼓励其用语言表达出来, 以便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真实想法, 还要注意自己的仪态、手势、手姿、眼神、情绪等对患者的影响, 通过无声的语言传递对患者的关怀和照顾,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 不要因此引起误会而使患者多疑, 甚至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
(四) 使用正面语言, 传递正能量
医生要多使用安慰性、鼓励性等正面语言, 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加快患者痊愈的进度。
1. 安慰的语言
患者在患病时往往心情低落, 情绪也较容易激动, 安慰的语言能够让使患者放松和宽心。例如“请不要紧张”、“这只是个小问题”、“很快就会好的”等安慰的语言, 在短时间内拉近医患双方的心理距离, 让患者紧张的心理得到松弛。
2. 鼓励的语言
当患者病情有所好转时, 使用“您看上去气色好多了!”、“由于您的良好配合, 您的治疗效果特别好”等鼓励性语言, 可以使病人对战胜疾病充满信心和希望。患者生病后较为敏感, 依赖性强, 此时鼓励性的语言会给患者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 增强患者对诊疗措施的顺从性, 主动配合治疗。
除了安慰和鼓励的语言外, 正确地运用语调中的语速、音量、音调也能够给患者带来正能量。医生与患者交谈时, 语速应适当放慢, 针对不同患者调整语速的快慢, 或是跟患者的保持一致。此外, 医生和患者进行交流的时候, 音量要适中, 太低或是太高都不合适, 同时还要善于应用音调的起伏来表达对患者关注的程度。
四、结语
一个医生的语言素养在目前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状态下尤为重要。因为科学的发展、医学的进步、疾病的复杂变异, 总是有许多问题要探讨, 有新问题需要研究, 不可能所有的疑难病症都能迎刃而解。所以做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超的医疗技术, 还要有能善于与病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有能取得病人信任和信服的能力, 帮助病人解决心理问题, 最大程度上满足病人的需求, 给他们战胜疾病的勇气, 达成医患共识。“言不在多, 有爱则灵。”优秀的医疗技术、高新的医疗设备, 并不总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医生良好的语言, 不是药物胜似药物, 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让他更加配合治疗。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一片墓地中的一块墓碑上, 镌刻着一位名医特鲁多 (Edward Livingston Trudeau) 的名言——“有时, 去治愈;常常, 去帮助;总是, 去安慰。”每一个医生时时刻刻都应该按照特鲁多的这句名言来要求自己。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 只要我们用心去做, 一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瑾, 试论医生语言修养三要素[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 1999 (4) .
[2]申艳星, 韩丽.运用礼貌原则规范医生职业语言[J].考试周刊, 2011 (63) .
[3]宋皓.语用学交际原则在医生职业语言中的运用[J].改革与开放, 2010 (2) .
[4]王忠云.试论医患语言的特点与作用[J].中国社会医学, 1992 (2) .
[5]吴春容.如何与病人进行有效的非语言沟通[J].中国全科医学, 2005 (17) .
重视语言训练培养语言能力 篇9
语言和思维两者密不可分。没有语言, 不可能有发展的思维;同样, 没有思维, 也就不需要作为工具出现的语言。人们往往把语言的训练与语文、英语等学科的教学和学习联系在一起, 忽视了语言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其实, 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最多的是数学语言, 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与数学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数学语言与思维之间的紧密联系, 决定了小学数学语言训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数学语言的训练需要模式化
小学生的数学语言经常是无序的、无逻辑的、片面的, 但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 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设计出三种模式, 即思维模式、语言模式、语言训练模式, 促使学生的数学语言严谨有序。
例如, 二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时, 让学生计算35-2和35-20。首先, 根据学生思维的逻辑顺序, 设计学生思维的模式, 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条理性, 即利用数的组成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以及整十数的知识来计算35-2。思维模式是:35分成30和5, 5减2等于3, 30加3等于33。其次, 根据这种思维模式, 设计编排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征的儿歌以理清算理过程, 即把35分成30和5, 5-2=3, 30+3=33, 所以35-2=33。然后, 设计一种语言训练的模式, 即个体表达———熟悉算理———小组交流———理解算理———思维提升———及时评价。最后, 按照以上三种模式, 要求学生自己计算35-20。实践证明, 通过以上的学习, 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更为清晰, 语言表达更加流畅。
二、数学语言训练需要针对性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严谨的逻辑性, 数学语言又是一种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专业化语言。因此, 教学时, 教师要将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语言紧密地结合起来, 以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按照课型大概分为以下几类: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解决问题教学、空间图形与几何教学等, 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需要提供不同的数学语言训练手段。
1. 概念教学。
在教学中, 要让学生学会抓住概念的含义和其中的关键词语, 并利用分段理解和记忆的方式对概念进行表述和学习。如,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就可抓住“未知数”“等式”这两个关键词语去理解和记忆方程的概念, 学生在语言表述中着重叙述出这两个词即可。概念教学中, 数学语言的表述应尽量避免表述不全、乱造术语、曲解概念、对概念和特性中的限定词语随意删减或添加等现象的出现。如, 把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表述为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等等。
2. 计算教学。
计算教学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说计算的算理。先根据学生的思维逻辑顺序, 教给学生思维的模式;再根据思维的模式, 设计“说算理”的数学语言模式;最后设计出数学语言训练模式, 并对学生进行训练, 以达到牢固掌握计算方法和算理的目的。如, 学习“9+2”时, 就是用“凑十法”和“数的分解与组成”来计算的。在教学时, 要求学生说出算理, 即把2分成1和1, 1+9=10, 10+1=11。按照以上模式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的训练, 学生的思维活动将会逐步完善, 思维能力也将不断提高。
3. 解决问题教学。
教学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说解决问题的思路, 这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思维过程的重要方法。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采取阶梯式三步走, 即读懂题意、分析数量间的关系、表述解题思路, 从而以“说”促“思”,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 观光一日游, 哪种最合算?星光旅行社2人256元, 朝阳旅行社3人336元, 光华旅行社4人504元。第一步, 读懂题意。有哪些数学信息?明白“最合算”是什么意思?第二步, 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已知:星光旅行社2人256元, 朝阳旅行社3人336元, 光华旅行社4人504元, 可以求出每个旅行社每人需要多少元, 那么哪种最合算就可以比较出来了。第三步, 表述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按照第二步的分析思路进行表述。通过这样阶梯式教学, 既提高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又训练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 空间图形与几何教学。
在教学中, 首先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设计、组织操作活动,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图形的特征, 然后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把知识的获得过程与数学语言的培养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如, 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 先让学生将准备好的四条边都可以活动的长方形用手拉一下两个对角, 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最后让学生根据观察所得, 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三、数学语言训练需要层次化
小学阶段数学语言的培养应按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心智水平, 以及所学数学知识的编排与结构, 分阶段、分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模仿阶段。就是对教师所说的重要语句, 教材中数学知识的情境图、内容、计算方法等进行语言表述。此层次的数学语言训练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 此阶段要求教师要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 这样才能对学生起到示范和影响的作用。
第二层次———应用阶段。就是对数学概念、算理、性质、法则、公式等知识, 以及数学活动的操作和演示过程, 进行准确、简单的语言表述。此层次的数学语言训练主要针对中、高年级学生, 此阶段要求学生会用准确性、概括性强、条理清晰、语言规范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来叙述数学知识, 从而把自己的思维用有序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语言训练, 使思维得到再次的发展。
第三层次———转化阶段。就是将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符号、图形语言进行互相转化的过程。此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重要方法, 它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在教学时, 这三种语言有时是单独使用, 但有时又在表述同一个数学概念、算理、性质、法则时共同使用, 它们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 并不矛盾, 并且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职业语言能力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测试,评估
1 语言能力的定义
对于什么是语言能力, 不同时期人们的观点和看法也不同。语言教学兴起之初, 尚未形成指导语言教学的系统理论, 外语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凭经验或遵循传统的教学。教师把语言当作一门知识在教, 包括教授语音知识、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等, 对语言能力的定义就是指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20世纪40年代, 受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心理测量学理论对语言测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心理测量学主张语言能力可以分解为语言技能和语言成分, 人们运用这些语言技能和语言成分的能力就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力。这时对语言能力的测试注重听说技能, 尤其是听的技能。这种测试在50—60年代占统治地位, 到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仍是主流。60年代中期, Chomsky (1965) [1]提出了抽象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的概念。但不少语言学家指出, 人们进行交往, 光有抽象的语言能力是不够的, 还会涉及到许多超出语言能力的能力。如语言的运用涉及到一系列的社会文化因素。另外, 一些语言学家也提出了语言的功能作用。至此, 人们对语言能力的认识扩大了, 不仅认识到使用语言时考虑语境的重要性, 同时还认识到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动态的交际过程, 由此便产生了交际能力这一概念 (韩宝成:2000) [2]。Canale和Swain[3] (1980最先提出了“交际语言能力的理论模式”。此模式对80年代的外语教学界和测试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anale和Swain的交际语言能力模式由四个部分组成:1) 语法能力;2) 社会语言能力;3) 语篇能力;4) 交际策略能力。20世纪90年代, 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Bachman[4]发展了Canale和Swain的交际能力模式, 提出了新的交际能力理论模式, 被称为“语言测试史上的里程碑”。交际性语言测试理论的意义在于把语言的使用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 重视语言在具体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使用, 突出语言能力不仅指语言知识的掌握, 更重要的是运用。Bachman还指出, 交际测试法必须具有鼓动性、真实性、综合性和交互性。
从对语言能力的定义发展轨迹来看, 人们对语言能力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多元化, 从而也导致了语言能力测试手段和方式的多元化。为了让我们的测试与评估更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和操作性, 我们把大学生的语言能力定义为语言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语言学习能力包括对语音知识、语法知识和词汇知识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语言应用能力指的是对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对这两方面都进行教师测评与学生自评, 有助于教师对学生语言学习能力与其语言应用能力之间的关联性与关联度有客观的认识, 从而给教师的教学提供方向和目标, 也让教师的教学反思更有针对性。
2 对语言能力的测试实践
对大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测试与评估, 我校的实践情况是, 入学之初, 对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进行分级考试, 试题题型包括听力测试, 英语知识运用 (四选一单项填空和完形填空) , 阅读理解和汉译英四大部分。根据学生考分, 70分以上学生参加A班, 70分以下参加B班。A班B班学生教学内容和进度要求有所不同。学生都参加四级考试, 过四级的学生参加六级考试。学生大一大二四个学期每个学期期末参加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试题题型与大学英语四级接近, 内容从课本和课外节选, 还有一项是口语考试。第三学期开始开设选修课, 科目包括中级视听说, 美国文化, 英国文化, 英语应用文写作, 科技论文翻译, 中级英语口语等, 期末由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从我校的语言能力测试实践来看, 考试的形式主要有分级考试, 期末考试, 口语考试和四六级考试, 分级考试以及期末考试题型与四六级相差无几, 可视为小四六级考试。对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直存在赞成和反对两种意见[5]。我们认为2006年改革后的新四六级测试还是有积极作用的。改革后的四六级突出加强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测试, 促使教师更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对四级过级率的追求也让学校对大学外语的教学硬件进行了很大的改善:如我校上课都在多媒体教室或语音教室, 学校每周举办一次英语角, 有外教和英语老师参加。而且目前四六级成绩也得到社会承认, 逐渐成为用人单位录用大学毕业生的标准之一, 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但四六级测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四六级是总结性测试, 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估, 因而无法让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阶段性评估, 对其因材施教, 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有限。因此, 我们提出了语言测试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观点, 并进行了教学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语言能力测试
3.1 教师测试与评估1) 对语音的测试
比如在词汇学习过程中, 让学生看单词发音, 看单词音标发音, 根据读音把单词拼写出来。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打分评估, 并在学生名条下进行记录。
2) 对词汇能力的测试
在词汇学习过程中, 运用词汇联想来对学生的音、形、意之间的关联能力进行评估。
所谓词汇联想测试, 是指受试在听到或看到所给刺激词时立即给出大脑里所出现的反应 (张萍, 2010) [6]。这些反应可以写成单个词, 也可以写出词串。可以是多个单词, 也可以只写一个反应。我们根据学习者水平的高低采用听-说、听-写、写-说、写-写等实验方法。测试形式和内容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不同模板, 比如可以用词汇联想任务考察受学生的积极消极词汇量。
3) 对语言应用能力的测试
一是在听说课上, 设计一些语言交际任务让学生完成, 教师通过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表现对其语言运用能力进行评估。这些任务可包括: (1) 回答问题:教师设计并录制一系列问题, 问题可涉及日常生活各个方面, 这些问题之间有相互关联性或相互关联性不大, 但提问顺序由易到难, 让学生听问题并作出回答。 (2) 看图说话:给考生一幅或多幅图片, 让学生描述图画或就图发表看法。 (3) 复述故事:给测试者听一段短文或看一段视频, 然后要求被测试者用自己的话复述所听到或所看到的内容。 (4)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特定环境中的特定角色, 要求他们谈话的内容、方式, 必须与角色的身份相吻合。选择的场景也必须尽量符合生活的实际情境。 (5) 口头报告:要求被测试者就所给话题做一个3-5分钟的口头表述, 阐述并论证自己的观点。教师从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对其语音 (句子读法) , 语言表达 (词汇丰富性, 句型准确性和恰当性) , 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语言交际策略等能力进行评估。
二是在综合英语课上, 让学生翻译某些句子, 把译文写下来并交给老师, 教师根据译文对学生词汇能力, 语言理解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评估。还可以让学生写课堂作文并交给老师, 老师对学生的词汇能力, 造句能力, 语篇能力进行评估。这些测试都可以结合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 因学生是在自然而非考试的状态下完成测试, 因此测试结果可信度较高。
3.2 学生自测自评
教师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卷, 让学生对自己的语言能力进行评估。比如对学生的词汇能力进行测试和评估时我们设计了问卷,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 比如, 你认为自己有多少词汇量, 你有扩大词汇量的方法吗?你如何扩大词汇量?你喜欢做词汇联想吗?你知道语块吗?你听到一个词即使你从未见过或学习过, 能根据发音把它拼写出来吗?你知道单词连读的规则吗?一个未认识的词, 你能根据你的词汇知识 (如前缀后缀词根) 和句法知识, 猜测它的大概意思吗?你学习一个单词时是否总是试图了解它的词性, 从而了解它的用法等等。通过学生的自测,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语言学习能力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从而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4 结束语
大学生的语言能力应包括其语言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我们应采取综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测试与评估, 应加强学生对其语言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自测自评意识和能力, 促进其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也应重视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语言能力进行测试与评估的重要性, 特别是其对教学的反拨作用, 以期更好的因材施教, 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 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参考文献
[1]Chomsky N.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M].Mass:MIT Press, 1965.
[2]韩宝成.语言测试:理论、实践与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1) .
[3]Canale M M.Swain.Theoretical bas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J].Applied Linguistics, 1980 (1) :1-47.
[4]Bachman LF, Palmer A S.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5]韦保丞.语言测试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S1) .
浅谈中等职业教师语言艺术 篇11
关键词:教师 语言 语言艺术
有人说过:“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学生。”对于教师来说,掌握语言工具,有效地发挥它“粘”的作用,尤为重要。职业教育以为社会培养大量、高级技术型应用人才为目标,已达到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为目地办学方向,在学校专业课成为学生学习重点,而语言文字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却得不到学生足够重视。因此,我们中职教师除了掌握必要的教学理论、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外,还能具有良好的具有良好的语言艺术。教师语言修养的高低会对学生的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故教师语言艺术的重要性是不置可否的!
教师语言艺术的意义
一、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重大影响
现代社会,要求有较高素质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其中就包括了较高的语言交际能力。当代社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充当引导的角色。学生所具有的主体能动性及丰富的创造潜力使他们在课堂中展现出令人敬重与钦佩的活力。教师应将每个学生都看成具有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的主体,理解、尊重学生,创造平等的民主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主动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提高,教师的形象不再是居高临下。教师和学生“亦师亦友”。师生之间相互尊重,教师应欣赏和理解每个孩子,让他们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尊严和权利的尊重,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的肯定。而这些的实现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艺术,语言艺术则是建立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媒体。
三、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大的影响
听一堂好课,就像夏日里喝了一杯冰水,令人心旷神怡;又如冬日里晒温暖的太阳,使人陶醉其中。老师一句鼓励的话是爱的传递和情感的动员,能给学生自信,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愿望。
教师的语言是师生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载体。亲切、励人的语言最容易让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特别是对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来说,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对孩子来说,一句赞扬的话比十句责骂更有效。教师坚持对学生的优点、努力、进步、成绩进行肯定与表扬,是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要认准时机,善于表扬,深谙表扬的艺术。
提高教师语言修养的方法
一、广泛涉猎,博采厚积——言之有物
教师讲课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与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切忌夸夸其谈,说得空洞,应做到言之有物。
二、加强训练,发展思维——言之有序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分析,弄清要讲的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束,哪些内容先讲,哪些知识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等。这样在“序”上多下功夫,思路有条不紊,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
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言之有韵
教师要注意用好教学语言,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应使自己的语言充满力量,尽量做到高低起伏,疏密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有一定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津津有味,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提高教学效果。
四、幽默诙谐,妙语连珠——言之有趣
优秀的教师无不具有含蓄幽默的语言风格。含蓄,幽默的语言有助于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平時在授课中应力求语言幽默风趣。
五、恰当的运用体态语语言
体态语言可直观、立体、形象、直接作用于人得视觉,能够使学生心领神会,吸引学生的额注意力,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力。此外,体态语也展示教师的良好形象,通过教师的优雅举止,潇洒的动作,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
找准语言训练点,提升语言能力 篇12
汉语的词汇很丰富,有的词语意思虽然相近,但仔细比较还是有区别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细细琢磨,加以区别。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垂”是一种姿态,是属于蜘蛛的姿态,当大风来临的时候,这种姿态透露出蜘蛛的机灵,同时也折射出蜘蛛逃离的急切。可教学这课时,有些学生认为句子中的“垂”可以换成“掉”,如何让学生区分“掉”和“垂”的不同之处,体会文中“垂”的精妙呢?我通过动画,先演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垂”的意思;接着,我又演示苹果、文具盒从高处掉下的情景以及小白兔耳朵和柳枝垂下来的样子,比较“掉下来”和“垂下来”的异同。这时学生明白了,如果一头向下,另一头还连着,就用“垂下来”;如果另一头也完全分开了,就用“掉下来”,文中蜘蛛从网上下来时有蜘蛛丝连着的,不会掉下来,而是垂下来的。最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想象蜘蛛沿着“垂”下的丝线逃离的情景,感受蜘蛛在大风中的机敏。
这样教学,把摄取—消化—运用融为一体,语言文字清晰地呈现在孩子眼前,体会到了“一字一世界”的韵味。
二、驻足知识盲点处
盲点一般是指老师和学生留意不到的地方。有些语言形式,看起来很熟悉,很简单,但学生不懂,老师也常常容易忽略,比如《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学生在幼儿园时已经耳熟能详,可学生复述故事时,仍然不会运用文中“又()又()”的词语形式来讲述小猴子下山所见。于是,我先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一路上为什么那么高兴,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勾画出玉米、桃子和西瓜;再让学生读课文,想想文中用了什么词语告诉我们这些东西很吸引人?并相机在图画旁边板书: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接着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用上这些词语有什么好处?要是小猴子闻一闻、尝一尝会是什么味道?你会用“又()又()”的形式来说说好吃的东西吗?
结果学生说出了很多“又()又()”的词语。最后,我再次让学生复述故事,学生都能用上“又()又()”的词语,说得有声有色,让人垂涎三尺。
通过图画、板书,以及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独特语言形式的作用,学生感受到了玉米、西瓜、桃子的强大诱惑力,看一个爱一个,爱一个丢一个的猴子跃然纸上。由此可见,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有敏锐的听觉,捕捉课堂上稍纵即逝的语言生发点,引导学生用心揣摩特殊的语言形式,变盲点为亮点。
三、善用文本空白处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作品也留有耐人寻味的“空白”。在教学中要是能巧妙运用这些空白,就能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放飞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如第五册的《给予树》,课文结束了,但并没有提到小女孩是否收到了金吉娅送的洋娃娃以及收到洋娃娃以后的反映。于是,我设计了小练笔:“圣诞节那天,小女孩收到了洋娃娃,____。”让学生对金吉娅收到礼物后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拓展描写,使学生对“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有了难以磨灭的深刻体会。有个学生是这样写:她抱着那个披着金色的长发,眨着碧蓝的眼睛,穿着漂亮的长裙子的洋娃娃,看了又看,亲了又亲,爱不释手。她自言自语地说:金吉娅姐姐,谢谢你!是你帮我实现了美好的愿望。现在我不再是一个人了,我会好好爱护它,把它当作最好的朋友,陪着它玩耍,抱着它睡觉……
语文课是加法的艺术,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文本之外的内容,通过补白、发挥,让文本更丰满、更具体、更生动,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让空白处色彩斑斓,情深意切。
四、模仿表达独特处
文本是作者心声的吐露,是作者独有的心灵体验,因此不同的文本往往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语言表达。老师要有文本意识,针对不同文本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孩子们在语文的百花园中流连忘返,沉醉其间。如《穷人》是大文豪托尔斯泰写的,当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后,作者有一段精彩的心理描写:“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嗯,揍我一顿也好!’”这段话为了突出桑娜的忐忑不安,用了四个“?”,有担心,有怀疑,有害怕;三个“!”,有释怀,有肯定,有担当。五个“……”把这些复杂交织的感情连在一起,读来让人动容,体现了标点的无穷魅力。教学时要抓住这些独到的、极为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学生细细品读、积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仿写自己忐忑的心理活动,如走夜路,一个人待在家里,发试卷等等。
有位学生写偷玩电脑:“突然听到外面门“吱嘎”一声,是老爸回来了吗?他会说什么呢?谁让我偷偷玩电脑!……是他进房间了吗?……没有,他还没有进来!……我赶紧关电脑!……可也来不及了!为什么玩电脑的瘾头总是那么大呀?……爸爸会批评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批评一顿也好,我不该不经过他同意就自己玩,更不该作业没有做完就先玩!”这位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灵活使用标点符号,把偷玩电脑时的心理活动表达得淋漓尽致,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职业语言能力】推荐阅读:
汉语言文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06-11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书-汉语言文学专业11-11
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10-19
语言能力01-03
语言能力标准07-16
语言能力训练06-19
教学语言能力06-25
语言研究能力09-02
语言沟通能力10-11
语言能力建设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