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写作的语言运用(共7篇)
法律写作的语言运用 篇1
军用公文的种类繁多, 因此要区别不同文种, 谨慎用语行文。日常办公文书, 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 与作战文书相比, 公文用语方式更为灵活, 尤其是办公文书中的事务文书在用语准确、严肃、简洁的书面语基础上保留一定精炼的文言词、活泼的口语词、形象的网络语言, 可提高军用公文的简洁性、可读性、形象性。
一、文言词汇的运用
现代军用公文虽然以白话文为主, 但也离不开文言词汇的运用。准确、简练、严肃是对军用公文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要达到此要求用纯白话文是不够的, 还需适当地用一些文言词汇。这既有助于体现公文的庄重性、严肃性, 也可以丰富公文的语言, 增强军用公文的表现力。
要达到这一要求, 除了能有效地满足公文在语义方面的特殊需求, 还能体现公文语言的庄重色彩。如“《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已经中央军委常务会议通过, 现予发布”连续用了“已”“经”“现”“予”4个文言词汇, 书面语色彩极浓, 切合了命令写作要求的语言郑重、庄严的特点。
军用公文追求实效, 务必要使其精炼。公文应选用简洁性语言, 力求言简意赅。而文言词可满足公文精练表情达意的需要。由于中国古代文言词汇简洁、庄重的特点, 在军用公文写作中, 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汇作为常用词, 例如“兹”“悉”“予以”“莅临”“敝”“拟”“为谢”“为盼”“妥否”等。如:“你部政干[2013]15号请示已悉”中“悉”就是指知道、了解的意思, 它的使用使上级的批复简洁明了。又如“凡是与本通知有抵触的, 一律停止执行”“凡……者”是公文中最常见的文言句式之一, 这种句式在现代公文中的使用频率也很高。它采用“的”字短语的形式, 使行文显得十分简练。
二、诗词名句的运用
诗词的运用, 是军用公文写作中常见的语言现象。诗词的运用使军队的公文可听性、可讲性增强;体现出办文者驾驭思想, 驾驭语言的能力, 体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韧劲;增强公文文学的味道, 写出哲学的味道, 写出特色。
一位机关干部在《首长讲话稿是怎样炼成的》体会报告中写到:“怎样把一个首长讲话稿写好呢?没有什么捷径, 还是古人说得好,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贾岛的这个诗句把公文写作中多推敲、多琢磨, 炼字炼句, 炼主题, 炼观点的方法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词的运用在领导讲话稿中十分常见。温家宝当年在剑桥大学访问演讲时, 借用两句唐诗形容中国的现状:“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讲出了中国人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 这是一个古而又新的发展中大国进行的一场伟大实践。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重要的公开场合, 频繁使用古代诗词和名人名言。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 在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眼光问题上, 他表示应该用“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胸怀。而这8个字语出民族英雄林则徐题于苏轼的一副自勉联, 寓意要像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水一样的胸襟宽广, 以容纳和融合来形成超常大气。
三、口语的运用
军用公文语言应用典型的书面语言, 一般不用方言土语和口语俗语。这是因为有的口语不太文雅, 有失庄重, 比如:“散会后一块儿吃晚饭”不如“会后共进晚餐”庄重典雅, “把钱装进自己的腰包”不如“中饱私囊”贴切简洁。然而口语词和书面语一样, 都属于语言, 虽然两者在语言风格上有明显差异。口语词简短明快、通俗形象;书面语言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加工而成, 语句雅正, 比口语精密、严谨, 给人以庄重、严肃的感觉。在军用公文语言表达过程中, 以庄重严谨的书面语言为主, 但若恰当地使用一些口语词有可能把内容表达得更完整、更准确, 也更生动, 可增强公文的可读性, 有利于读者对公文内容的阅读和理解。
(一) 大众语。
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提倡写文章、作报告要通俗易懂, 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 他们的文章亲切自然, 生动活泼, 大量使用了活泼的口语。邓小平在谈到祖国统一大业的问题时说:“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 当然也不能是台湾把大陆吃掉”, 就形象地阐明大陆和台湾不存在根本的冲突, 要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 实现和平统一的共同愿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要求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 口语化“老虎”“苍蝇”把贪官污吏的嘴脸刻画得十分形象, 成为腐败分子的代名词, 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
公文语言也要善于用大白话、大实话和群众语言, 深入浅出、解惑释疑。大家普遍感到, 习总书记讲话最鲜明的一个语言特色是口语化、接地气。他经常用一些很质朴、很简单的大白话、大实话, 特别是一些普通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 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话来表达思想。习近平指出:“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 更不是最终目的……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鲜明生动地写出了改进作风的决心和毅力,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 习近平指出:“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 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 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引起人的联想和具体感受, 比起抽象的论述, 更加想象, 达到了深入人心的目的。
这种口语化的表述方式, 在外交领域也被广泛运用。在近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中, 习近平还用中国的俗话“萝卜青菜, 各有所爱”来说明各种文明之间只要秉承包容精神, 就不会存在“文明冲突”, 以此来阐释对各种文化和文明的理解, 即阐明了立场, 又取得风趣幽默的讲话效果。
(二) 惯用语。
惯用语是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大多为三字格的习惯用语, 它的主要特点是简明通俗、生动、活泼。虽然庄重、平实、简明是公文语体的基本风格, 但庄重不是刻板, 平实也不等于枯燥, 简明更不意味着单调, 公文应当在不失庄重、平实的前提下, 力求生动、活泼, 使公文具有艺术魅力。因此, 在遵循公文语言基本特点的基础上, 在军用公文中尤其是通报体公文中, 适当地运用生动形象的惯用语, 可以增加公文的可读性和生动性, 有利于公文效用的发挥。
惯用语的运用要注意其产生的时代和适用条件, 不用过时的、与公文语境不符的惯用语, 而选取那些符合公文现实语境的惯用语。
在军队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中, 上级文件指出:重大决策要严格按照规则和程序办事, 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 决不允许搞“家长制”“一言堂”。描述领导缺乏民主作风, 独断专行, 一个人说了算的现象用“家长制”“一言堂”来比喻, 准确至极, 达到了批评、否定的目的。
去年以来,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指出, 教育活动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把唐太宗的名言和扁鹊治病救人的故事惯用语放入党的教育活动中, 增强公文的说理性和战斗力, 使文章浅显易懂, 生动活泼。
四、网络用语的运用
军用公文词语选择恰当的同时, 也要和时代特点紧密联系, 网络语言成为不可忽视的语言现象。在军用机关公文中, 由于权威和严肃的需要, 使用网络语言较少, 但是事务公文吸收新时代的新鲜词汇和时代接轨, 成为一种需要。
与公文语言的庄重典雅、严谨周密相比, 网络语言呈现出灵活自由、较鲜活的个性化语言特征。同传统语言特别是规范的社会通用语言相比, 网络语言具有强烈的创新性, 突出的简捷便利性和高效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网络语言都可以在公文中使用, 只有那些能够承载公文语言习惯, 具有鲜明时代性的词汇可以使用。
近期, 某省教育厅发布规定:机关公文、教科书禁用网络词汇;某市规定高考作文禁用网络语言, 主要针对网络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不严密、缺少高雅的倾向, 对网络词汇的使用, 应有所选择, 区别对待。那些广为流传并经主流媒体使用的网络词汇, 比如“给力”等, 另外网络时代的专用术语恐怕无论如何是不可能避免的。例如在严防网络泄密的禁令中规定:严禁以军人身份在互联网上开设博客……, 如果不借用网络专用语“博客”, 恐怕无法表达原有的意思。甚至在国家机关的公文语言使用中也和网络语言密切联系。在2011年, 一则淘宝体招聘引起很大的轰动:亲, 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驾照有木有?快来看, 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找人啦! (中国新闻网。2011年8月1日) 要知道, 这则招聘出自中国外交部的招聘网页, 让人耳目一新。当然, 这种网络化语言在公文中的使用要慎重, 必须符合一定的适用范围和出现场合。
法律写作的语言运用 篇2
1.演讲写作语言是以叙述语体为基调,综合运用了其他各种语言体裁。写作时,文体一定其语言趋向也就定了,因为一定的文体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语体进行写作,而语体的形成反过来推动文体的成熟和发展。二者紧密联系、互相对应。演讲写作语言的特点就在于不论描写、抒情还是议论、说明,都染上叙述的色彩表现
出来。如鲁迅的《读书杂谈》:从总体框架上看是篇论文,它有论点、论据、论证及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从所用的语言体裁上看,它既有说明、议论又有记叙、描写等手法的运用,但这些通通被纳入了叙述的格调之中,故不难看出,它不是一般的论文,而是以议论为主的演讲词。
2.演讲写作语言有“声音感”和“动作感”。声音感即当看作为演讲稿的文字符号时,仿佛感到它在耳边发出声音。遣词用字是造成有声感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来自演讲写作语言特殊性,即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结合。演讲稿是为了说而写的,而写是说的记录。凡说、讲必然有声音高低、抑扬顿挫,把“说”记录下来,就是把口头语言声音感记录下来,那声音感必然体现在书面语言里,给人以有声感。
动作感,一是演讲写作语言本身就包括动作,当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时候,随着声音的出现自然会有一定的动作与声音联在一起表示某种意向。二是当人们看着书面语言的时候,随着声音的出现,脑海里会浮现出与演讲者同步的神态动作。所以说演讲语言的声音和动作是有内在联系、不可分割的。
3.演讲写作语言是文学化的口头语言。口头语言也是演讲写作语言的基础,但其口语化不是一般的口语,是经过加工的口语。即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首先去掉它的易逝性。进而可以反复推敲、加工提炼,去掉那些罗嗦、不准确、不通顺的部分,使之成为简洁、准确、鲜明、生动的联系紧密、内涵丰富的适于口头表达的语言,即文学化的口语。
二、演讲写作语言的运用
运用演讲写作语言,首先与一般写作语言的运用是相同的;其次它是用于演讲稿写作的,所以它受演讲稿特点的制约。
1.演讲写作语言的“双向”选定。双向指演讲写作语言运动的方向:围绕演讲稿的主旨纵向发展和围绕演讲的目的横向联系。
写作语言运动的纵向发展是所有文章都不例外的,因为文章(包括演讲稿)都有主题或主旨,写作中的语言运用都必须围绕主题、主旨。但一方面初稿、二稿中的语言未必真正围绕、表现和突出主题;另一方面,草稿既然是笔者围绕主题所为,那被选用的语言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语言环境体系,或明或暗,似隐似现地体现着主题。再从这个主题出发,在已经形成的语言环境体系里调动语言,使语言产生运动,使每个字、词、句紧密围绕主题,随着主题的逐渐明晰,语言则向纵深发展。
写作语言运动的横向联系,即与演讲的时间、空间环境的联系(为其他文章写作语言所少见),其中主要是与听众的思想、心理和情绪沟通。为此而选定的语言虽与主题较远,而从演讲目的出发,都是不可少的。这部分语言有浅、深两个层次。浅层次的一听就觉得出来,如“同学们”、“主席先生”、“同志们,主席没有告诉我能占用多少时间”等等。深层次的就不明显了,如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开始的一段话(略)。可见,浅层次的与主题无关,与目的有关;而深层次的不仅从目的出发,而且与主旨也相关联。
2.要保持口语的朴实风格。演讲稿必须是叙述型口语化的。这种风格的语言平易、上口、入耳、便于传播。演讲是“讲”给别人“听”的,这种“双边活动”要求“讲”与“听”中间不能有梗阻。而讲的声音是短暂易逝的,要想让人听准、听懂就得说听众熟悉又经常讲的语言,且要用一口气说完的短句。这和其他文章大不相同&mdashmdash;演讲语言是平中见奇、浅中见深、喻难以易。
法律写作的语言运用 篇3
关键词:语言运用;激发兴趣;语言文字积累;写作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271-01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好、差,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很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也明确规定要“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语言文字运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阅读,二是表达重点体现写作、口语交际,而要写好作文离不开阅读与口语交际、语言文字积累等。那么如何能运用语言文字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下面我将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激发写作兴趣
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写作中,应让小学生写自己身边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在此基础上进行书面训练,学生能在愉悦的气氛中写作。
二、对语言文字资料的积累
针对小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写作内容不具体,不生动。那么要想把作文写具体,就离不开语言文字的积累。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说过: “学文如聚沙,学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明天记住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文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取,一是在课堂的学习中,学习生字和课文就是积累的一种方式,如一些生字的识记和课文中一些优美的的语句篇章和诗句名言的背诵,这是小学生积累的重要途径。二是在现代媒体中积累语言,随着科学经济高度发展,电视、电脑等媒体已进入干家万户。教师鼓励学生去欣赏动人画面、动人音乐的同时,也可以从中学习语言,学习电脑、电视节目中优美的词语与句子,让学生获得一些具有现代气息的语言,从而扩大和补充词汇量。三是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好词、好句的同时,还应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小学阶段的阅读的课外读物。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并做一些读书笔记。例如看一些优美的写景文章,可以让他们背诵一些好的句子等,为以后写作积累素材。不仅如此还要学生自己领悟作者的一些好的写作手法,这个需要学生的悟性,做到这一步很难但很重要,一旦领悟了就能为其所用。所以教师要定期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任务,还要要求他们做读书笔记,并定期检查,知道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才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功效
三、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
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核心,所以必须依托课本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训练。例如我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文本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每篇课文内容的同时重点让学生领悟作者写童年的趣事的一些艺术手法,比如写记叙文的六要素以及细致的刻画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等。从而为本单元的习作中写自己的童年趣事做准备,能学以致用,这种方法对写作确实很有效。虽然不同的学生在写作中对语言技巧的运用能力有差别,但是确实能让他们写作水平逐渐提高。
四、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
叶老十分强调观察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他说:“初学者,尤其不能不下苦功的是观察能力的培养。”小学三年级就有要求写仔细观察的作文,于是要求学生先观察自己家的动物、植物,做到言而有物。观察能力包括几个层次:细致观察能力,按顺序观察的能力,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也要多写一些观察日记,这是提高观察能力的好方法。
五、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利用语文课本中每单元的口语交际的相关内容,在班级开展有序和有趣的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要给学生轻松的语言环境,让他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围绕某个中心发表他们个人的看法,只要说得有道理、正确都要给予积极地鼓励和表扬,这样不仅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也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说的基础上再去写作会更有效果。在说的基础上去写会更有条理、思路会更清晰。
六、加强写作指导,做好批改讲评
每次进行作文练习时我都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具体做法有:一要指导学生审题,让学生明白题目的意思,明白写什么。二是要学生先构思,叶老说过:“作文无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想出来的,可见构思很重要。想什么?不外乎想为什么写(写文章主旨);写那些,不写那些(文章内容),那些先写,那些后写(叙述顺序);怎么写(语言和表达),想的过程,就是把思想、语言、写法合在一起思考的过程,俗称”打腹稿“,想明白了,就能一气呵成写下来。训练小学生的心思,可以指导他们拟提纲,用提纲帮助他们想得更清楚,更全面,更有条理。三是指导选材。让学生明白选择哪些材料才能更恰当的表达中心,这就用到同学们在平时做的读书笔记,选择一些好的材料来为写作服务。当然也不能仅用积累的好词好句,也需要自己遣词造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当学生完成好习作后,不要立即上交,还要让同桌或小组内相互修改。然后再由老师批阅,可以面批指出其写作中的一些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对于那些写得较好的作文可以在班上展示,加以鼓励。
法律写作的语言运用 篇4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习作”板块中出现过两次“写实验”的要求, 第一次是五年级上册“习作7”中的“有趣的一次实验”, 第二次是六年级下册的“习作4”。在高年级教材中两次提出关于实验的写作, 看起来要求都是写“一次有趣的实验”———第一次是老师做的实验, 第二次是自己做的或者自己设计的实验, 貌似没有什么差别, 其实第二次实验更强调个人感受、个人想法, 也就是要把个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放大。
苏教版教材的多篇课文中有关于实验的内容, 如《鲁班与橹板》《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人类的老师》《天火之谜》《夜晚的实验》《学会合作》。如何用好教材中的例子, 引导学生写好习作, 并在方法指导、阶梯训练的过程中,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呢?
一、习得文本的言语表达方式
阅读教学要实现美丽的转身, 就不能拘泥于教材的原生价值, 而要充分开发教材的教学价值。以《天火之谜》为例, 现就文本“风筝捉天电实验”部分的内容展开解读:
“1752年7月的一天, 天空乌云密布, 雷电交加。”———描写了“风筝实验”的时间和天气环境。作者选取这一时间, 是因为这个时间比较具有历史意义, 值得一写。不是“乌云密布, 雷电交加”的天气, 富兰克林是不会出去做这个实验的, 这是实验需要的条件之一。但“雷电交加”的日子, 我们一般是不愿意出门的, 可见富兰克林大胆实验, 勇于实验, 知险而上。
“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 把一只风筝放上了高高的天空。”———用“放”写出了实验步骤, 清晰明了, 不需要过多的修饰。
“风筝上拴了一根细铁丝, 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放风筝的线……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住丝带。”———“攥住丝带”是做实验的步骤。“攥住”用得很准确, 简洁清晰。其余的词句是补充说明风筝的特殊性的。一般的风筝不是这样的, 抓住其特别之处展开描述, 也交代了风筝的特殊作用。
“风筝越飞越高, 远远望去, 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 颠簸着, 摇晃着。”———描绘的是实验现象,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实验过程中细微的变化, 可见富兰克林的观察非常细致。
“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 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再现了实验过程中细微的、特别的实验现象, 生动形象。
“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这是富兰克林的判断, 是富兰克林的内心想法。
“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与“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相呼应。
“这时, 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 ‘啪’的一声, 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 他的手臂一阵发麻。”———这是写实验的步骤, “靠近”一词清晰地描绘了实验是怎么做的, 不需要多加修饰。
“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这是本次实验的结果, 用富兰克林的语言传达了他的欣喜之情。
那么我们再来分析, 这段文字, 到底给学生们呈现了哪些关于写实验的技巧?这就是: (1) 叙写实验材料时选择其特殊之处, 也就是抓住特点描写事物。 (2) 叙写实验步骤的词句要精准、科学, 尤其是要选择恰当的动词清晰描绘。这是科学实验本身的严谨性与逻辑性决定的。描写实验现象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以使文章带有趣味性。 (3) 穿插描绘人物的心情、感受、语言等, 将整个实验过程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4) 按照“实验前—实验时—实验后”的顺序来叙写实验过程。
在《夜晚的实验》中, 作者描绘了四次小实验, 这四次小实验构成了完整的、成功的夜晚的实验。对于上述四点描写实验的技巧, 该文作者运用了前三条。但是作者写实验没有按照一般的顺序, 而是把“实验时”和“实验后”前置, 再补充描写斯帕拉捷“实验前”的想法和“实验后”的猜测, 以此来引起读者的注意, 也顺畅地过渡到下一次实验。显然, 这是对常规的一种超越, 蕴含了更高层次的写作技巧。
二、有效有趣地展开阶梯训练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我们要依据教材展开阶梯式训练, 引导学生从中习得语言运用的规律, 帮助学生学会表达, 在螺旋上升的反复训练中促成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1.首先, 要帮助学生厘清写实验的一般思路和注意点。
写“实验前”, 一般可以写实验的天气、时间、地点、心情、准备的材料等。伽利略做“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 其地点在比萨斜塔上, 有其特殊性;“风筝实验”必须要在电闪雷鸣的日子里;“风筝实验”解开了天火之谜, 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特殊才需要去描写。学生们一般在实验前准备好了实验材料, 是会细细观察, 写清其特别之处的。
写“实验时”, 主要是写清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至于实验者的语言、神态以及观察者的心情等是实验过程以外的内容, 但也需要关注, 因为它们可以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写“实验后”, 可以写实验的结果、实验原理、得到的启发、产生的想法等。
当然, 到了六年级, 学生要能从《夜晚的实验》中得到启发, 改变文章常规的结构, 以达成一定的表达效果。
2.其次, 要提供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 以便于学生观察实践。唯有在反复实践中, 学生才能学会方法, 习得能力, 养成习惯。
一是实验要小型多样, 如“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来”“乒乓球热胀冷缩”“塑料直尺摩擦生热、起电”“放孔明灯”“纸杯烧不坏”“剪莫比乌斯圈”等等。实验的周期如果太长, 不便于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不明显的, 不利于学生有所发现;实验原理太复杂的, 小学生理解不了……因此, 要选择小型实验。
二是实验要艺术地展现。科学课上的实验, 小学生大部分是明白其所以然的, 所以教材编者两次都强调“科学课上的实验”。可是, 语文教师如果走进科学课堂, 就会发现, 要拍摄一个实验全程比较简单, 但要写作就不那么容易了。语文教师要“做好加减”, 一切从学生写作的角度出发。如, 放大实验操作时的动作展现;放慢实验现象的变化节奏;尽可能地去掉一些繁琐的周边附带条件和环境等的影响。或者选取一些便于操作、危险隐患少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 在实践中体验。
三是把握好训练梯度, 循序渐进。训练需要一个过程, 要讲究方法、讲究实效, 不能指望一次指导就能让学生突飞猛进。我们恰恰需要管建刚老师那样的“训练意识”。如, “鸡蛋在盐水中浮起来”的实验可分为三步:鸡蛋沉睡杯底;加盐, 鸡蛋悬浮水杯中央;再加盐, 鸡蛋漂浮到水面。这个实验可以训练学生掌握分层分段写清实验过程的方法。相对而言, “剪莫比乌斯圈”这个小实验不同于普通的剪圈, 可以引导学生写清观察实验时内心的感受、想法等。摩擦实验便于全体学生一起操作, 可以引导学生有序观察, 用文学化的手段描绘实验。
法律写作的语言运用 篇5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我们语文老师感到困惑和无奈。
我有幸认识了著名文学评论员仵埂先生和著名作家喊雷先生,当他们谈到自己如何进入文学界的坎坷、怎样启发出自己创作的潜能和入选教科书作品的灵感从何而来的。不仅激起了我对文学创作的梦想,而且引发了我对写作的一些沉思,为以后怎样讲好一节作文课总结如下:
一、把语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
作家陈忠实受到柳青的《创业史》影响和启蒙,创作了《白鹿原》并因此得名。而我们老师的写作水平不一定会给学生带来影响和启蒙,但我们在语文阅读和语文教学中去引导和启发学生对写作的热爱,并运用课文引导学生练笔,如仿写、简写、改写、扩写、评论等方法。这样练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 写作就靠平时积累,接触的文章多了,可用的语句也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读到一定程度时,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就可以作到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加圆满,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把握好课文和写作的最佳契合点,把积累素材和训练技巧渗透到语文课中。
二、教导学生写真实文章,体现真实感受(1):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流个不歇。”心中有积蓄,自然要行文。这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时期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很多学生对周围的人、事、物不留意,不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便搜肠刮肚,作文难免失去真实性。生活带给每个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也感受各异,所以写作是表现自我,抒发心灵体验的行为,文章应该事真、情真、理真,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不可能有生命活力。因此,在习作中说真话,抒真情才能令读者感动,由此可见,真实是一篇文章的灵魂(2)。
三、作文指导的重点是细节描写:
如何引导学生把握细节、关注细节、描写细节,要求学生采取“看、听、感、想、做”等感官去进行写作的实践。细节描写有很多方面,如:动作的细节描写、语言的细节描写、心理的细节描写等。
(一)、动作细节的描写: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谓写得有声有色,却只写了三拳。第一拳从味觉方面设喻:“似开了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第二拳从视觉方面设喻:“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从听觉方面设喻:“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罄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三个比喻贴切、生动,鲁达的力大勇猛和嫉恶如仇淋漓写出。又如《骆驼祥子》中写暴雨下的样子:“有时候起了狂风,把他打得出不来气,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象一条浮着逆水的大鱼……仿佛在水里扎了一个猛子。”逆风拉车中的样子健壮勇猛,却又悲苦艰辛,通过几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贴切道出(3)。
(二)、语言细节的描写:
白话创始人鲁迅在《看书琐记》中说:“《红楼梦》能使读者由说话中看出人物形象”,如:王熙凤的出场,在众人“皆敛声屏气”的静寂中,王熙凤的出场颇有气势。“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句“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便将“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泼辣货“疯辣子”活画在读者面前。使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这是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有无生命力的重要标志。因为文学尤其是小说的特性就是要通过创造人物的个性,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感染和启迪。
(三)、心理细节的描写:
法律写作的语言运用 篇6
对于初中写作而言,课标规定在义务教育9年结束时学生应达到五级水平,从收集素材、语言表达、思维逻辑以及认知的角度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不仅要利用写作基本知识遣词造句,而且要以英语思维方式合乎逻辑地表达思想,可见对学生写作水平要求之高。
一、语言模因论概述
1. 语言模因的概念
Blackmore指出:“当某种思想或信息模式被传播、仿制时才具有模因性,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被‘复制’,就可以称为模因(Meme)。”[2]从语言角度看,那些被大量模仿、复制和传播的语言单位,包括字、词、短语、句子、段落、篇章等,即语言模因。
2. 语言模因的传播方式
语言模因的传播有两种方式,基因型和表现型。基因型的传播方式即相同信息的语言模因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表现形式可以不同,但内容却是相同的。例如,当学生表达“认为”这一动作时通常采用“think”一词,通篇采用显得枯燥无味,此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动词来替换,如hold、consider、maintain、insist等,使文章语言显得更加多变和精准。而表现型传播方式指模因的复制和传播采用同一表现形式,但分别按需要表达不同的内容[3]。
3. 语言模因与英语教学
Heylighten指出,强势语言模因的形成经过四个阶段:同化,即寻找新宿主的过程;记忆,即在宿主的记忆里保留的时间;表达,即从记忆模式转换为能被人所感知的物质形式;传播,即借助一些稳定的物质载体或媒介进行广泛流传[4]。这四个阶段形成动态的复制环路,每个阶段中都有淘汰和保留下来的语言模因。
陈新仁认为,语言模因论指导下的模仿学习更强调“创造性”[3]。因此,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将要求掌握的模因进行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同时实现语言模因的复制和更新。
4. 基于语言模因论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特点
(1)重过程
①认知步骤环环相扣,注重程序性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注意刺激、刺激编码、信息的贮存与提取[5]。同化是语言模因遇到新的宿主并被宿主所认可、接受的阶段[6],学生接收到语言刺激并进入短暂的工作记忆,通过视觉、听觉和发音形式等方式理解语言模因,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记忆即在学生进一步加工编码的基础上储存语言;表达与传播即当学生需要使用某些语言模因时,可以根据文章体裁、语境和想要表达的意义等线索提取信息。四个环节在符合学生基本认知过程的基础上得以实现,前一步骤是后一步骤的前提条件,不可随意改变其顺序。
②学习策略步步呈现,注重迁移性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初中学生已经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能够使用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方式解决问题。因此,在写作教学的四个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应该做什么,长此以往,便能潜移默化地形成学生的学习策略,从而可以迁移到其他的学习任务中。
例如:在同化语言阶段,教师鼓励学生使用多种资源学习,利用图书馆、网络或工具书中的优秀范文,选取个性化的语言模因;在记忆阶段,指导学生明确自己记忆的需要,采取有效方法记忆语言模因;在表达和传播阶段,鼓励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将意思表达明确,遇到困难时有效地寻求帮助等。
③口语写作齐头并进,注重互动性
语言模因论指导下的写作教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加了学生“说”的分量。对于发言者而言,“说”的环节有助于减少语句不通、语法滥用等情况,将语言形式和含义与他人分享;对于听者来说,能够锻炼其将声音信号转化为语言意思的能力,理解所表达的内容。此外,听者可以给予反馈和评价,在增加学生口语表达机会的同时,逐渐转变教师单一的评价方式,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重结果
①模仿第一性
陈新仁指出,模仿是模因得以传递的关键[3]。对于初学者来说,当同化并记忆一定的语言模因后,可以试图模仿这些地道的表达方式,从而确保迅速掌握这些句型和结构,保证语言输出的准确性。例如句子“I like running,so it’s important for me to do exercise every day.”学生既可以使用到介绍自己兴趣爱好的话题中,也可以在给予他人保持健康建议的话题中恰当运用。
②创新根本性
模仿使用是第一步,而模因的根本是在不断模仿中掌握其运用规律,实现创新。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直接引用所接触到的语言模因,更应鼓励其积极创新。通过使用同义词表达相同的信息或者在相同的语言形式中嵌入不同的内容等方式,达到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化,实现语言模因的传播。
二、基于语言模因论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设计
以北师大版初中三年级上册教材Unit 1Learning to Learn为例,该单元要求学生用英语描述个人学习英语的困难、方法及途径,学会用英语给他人提出学习建议。因此,本研究设计的作文题目如下:假如你是李华,你的美国笔友John来信,想了解你的英语学习情况。请根据他信中提出的问题,给他写一封回信。
1. 优秀范文有助同化语言模因
学生在理解和接受的基础上,才能够同化语言模因。因此,在写作教学的伊始,教师要向学生呈现优秀范文,提供仿写对象,输入语言知识和写作素材,实现语言模因对学生的“传染”。教师根据写作的话题选取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的范文,重点突出学生可模仿写作的词汇、短语、句型,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在同化新的语言模因后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外语写作提供正确的输入资源,成为创造性使用语言的基础。
在案例中,教师首先出示自己的范文(如下),引导学生认知英语信件体裁的格式,收信人、写信人的称呼、信头信尾的客套语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一种语言模因进行学习。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总结此类文章的一般写作模式。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着重突出可以借鉴的语言表达形式,引起学生注意。以上步骤,实现了从宏观到微观的同化过程,为学生完成自己的作文提供了足够的可理解和利用的语言输入。
2. 背诵促进记忆语言模因
从语言模因论角度看,背诵的过程即是积累仿写对象的过程,通过不断朗读、背诵强化语言输入,贮存在头脑中。对于初中生来说,适当背诵重点词汇、句型,能够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在使用时自动提取。
语言模因论指导下的背诵以运用语言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融入学生个体理解和思考的框架式背诵,学生只须记忆那些能够被应用到自己写作中的表达形式即可。这就要求学生明确自己的写作需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筛选有用信息,进行背诵。在案例中,范文着重描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背诵描述性语言,从而实现表现型的模因创新。
Dear John,
I’m glad to hear from you and I’m happy to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my English study.I think it’s important to study English.Because English is used widely in the world,it becomes the world language.And also it is the main language of the Internet.
As for myself,I am good at writting.I have some ways to make my writting better.First I always try to memorize new words as many as possible,I write them down on my notebook,and read them over and over again once I have time;Then I often read English magazines or newspapers to get more useful words and open my mind;Third I’m not only memorize words but also try to use them to write English diaries almost every day.And I often write to my pen pal in Canada on the Internet in English.
I feel successful when I study English,and I enjoy learning English.
What are you good at?Write to me.
Yours,
Li Hua
3. 口头叙述提高表达语言模因
同化和记忆是语言输入阶段,表达和传播是语言输出阶段。对于初中生而言,如果仅在同化和记忆后便下笔写作,可能会存在句子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等问题。因此,正式写作前,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或全班口头叙述思路,将模仿对象的优秀词汇、句型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同伴和教师给予反馈和评价,实现口头形式的“预写作”,有意识地减少语法和词汇错误。
4. 下笔成文实现传播语言模因
在经历同化、记忆和表达后,学生须借助稳定性强的物质载体,把所获得的语言模因加以传输,完成语言模因复制的完整过程。这个步骤既是学生传播他人优秀语言模因的过程,也是创造自己语言模因的经历,为今后使用语言模因,进一步写作练习提供参考。
三、采用语言模因论指导初中写作教学的注意事项
1. 精选优秀范文素材
同化优秀的语言模因是指导写作的首要环节,教师应选取模因丰富的材料,使学生明确哪些部分语言可以被同化,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其理解和编码,为记忆环节打下坚实基础。
2. 明确背诵记忆重点
在传统的范文背诵中,学生习惯将整篇内容一字不落地全盘接受,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大部分属于机械记忆,并不理解范文表达的意思。在语言模因论视角下,学生只需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记忆那些基本的语言模因,使用时提取相关信息即可。
3. 关注基本模因使用
在口语表达阶段,学生要表达出基本的写作思路和使用的语言,出错在所难免。对于基本语言模因的错误,教师要及时指出,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表达方式;对于其他语言方面的错误,教师要委婉地指出,不能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及语言表达的欲望。
4. 提倡模因自我创新
模因创新是使用语言模因进行写作的较高层次,教师应提倡学生大胆尝试创新,但这种创新能力是以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为基础的,因此,教师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要鼓励学生一点一滴地积累,关注学习生活中可以创新的语言模因,逐渐克服障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3]陈新仁.语用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4]Heylighten,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e evolution.In Proc.16th Int.Congress Cybernetics.Namur:Association Internet,1998.
[5]张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法律写作的语言运用 篇7
关键词:以说促写,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是以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教学过程中, 我根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学生知识面狭窄, 对英语书面表达有畏难情绪等现象, 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采用了以说促写的做法, 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下面以我的一节英语写作课为例作一简单介绍。
【案例呈现】
1.教学材料
牛津英语教材7A第一单元Main task, Writing about yourself。
2.教学流程
步骤一:在学生原有的英语基础上, 两人小组问答, 自由谈论自己的名字、年龄、出生地、爱好等。如:
A:What’s your name?B:My name is…A:How old are you?B:I’m fourteen..
步骤二:听课文录音, 完成以下任务:Who is he?How old is he?Where was he born?听完录音, 和全班同学一起回答上面的问题。然后看课本第19页, 根据课文相关内容进行口语操练, 两人小组活动, 如谈论Millie和Daniel的名字、年龄、出生地、爱好等, 以引导学生能运用第三人称进行正确表达。如:
A:What’s her name?B:Her name is Millie.A:How old is she?B:She’s twelve...
步骤三:在此对话的基础上, 再分别出示课文里Millie和Daniel的照片, 并引导学生呈现已学的重要词组。如was born, live in, be tall, black hair等, 先让学生反复练习, 接着让学生用第三人称介绍Millie和Daniel, 并让学生简要写下来。如:
This is Millie.She is 12 years old.She was born in Beijing.She lives in Beijing too.She is tall.She has black hair.She likes listening to music and reading.She is good at English.
步骤四:在学生用第三人称介绍Millie和Daniel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总结在表达中应运用的句型结构。如:
(1) 年龄表达法: (1) be+基数词, 如:He is six; (2) be+基数词+years old, 如:He is six years old; (3) be+a/an+基础词-year-old+boy/girl/man/woman, 如:He is a six-year-old boy; (4) at the age of+基础词, 如:He could read at the age of six。
(2) 喜爱做某事:用like/love doing sth, 如:He loves listening to music。
(3) 擅长做某事:用be good at doing sth, 如:He is good at playing football。
在引导学生总结了这些句型结构以后, 我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以巩固这些应掌握的句型结构, 于是请学生翻译下列句子: (1) 杰克8岁; (2) 杰克是个8岁的男孩; (3) 杰姆喜欢踢足球; (4) 他们都擅长画画。最后请同学代表起来发言, 把翻译较好的句子在黑板上呈现出来: (1) Jack is eight; (2) Jack is an eight-year-old boy; (3) Jim likes playing football; (4) They are all good at drawing。
步骤五:设计自己的信息档案, 如姓名、生日、爱好等。
在此活动中我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 让学生先向同一活动小组的同伴介绍自己, 然后再简要写下来。在小组说的基础上, 各组推荐一位同学向全班同学汇报, 教师再进行点评, 以引导学生规范语言表达。最后, 师生一起对其中的一位学生进行总评, 帮助学生加深对写作的正确表达:Hello!My name is Guo feng.I’m fourteen years old...
步骤六:小组讨论, 用英语说一说你喜欢的明星。在同学小组讨论的基础上, 让同学们把说的内容写下来。为了照顾班级里基础薄弱的学生, 在同学差不多完成的时候, 我又提供了以下范文:
Her Chinese name is Cai Yilin.Her English name is Jolin.She is a 29-year-old singer.She was born in Taibei, on September 15, 1980.She is 158cm tall.She likes watching TV, going to the cinema and travelling all over the world.Her star sign is Virgo.Her blood type is A type.She is very good at singing.I like her very much.
【设计说明】
本课为牛津英语7A第一单元的写作教学内容。本着启发、引导、循序渐进、学以致用的原则, 我设计了“自由对话—口语操练—巩固练习—总结归纳—设计个人档案—说说明星档案”等几个教学步骤, 从听、说、读、写等方面综合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其中突出了以说促写:如在自由对话阶段, 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词汇、句型谈论自我状况, 让学生有话可说;口语操练阶段, 学生听录音完成任务, 再根据课本进行相关内容的口语操练, 让学生有话“好”说;在巩固练习阶段, 我先出示照片, 再引导学生呈现重要的词组, 将听、说与读、写相结合, 层层推进, 降低了学生写的难度;在总结归纳阶段, 我帮助学生巩固了本单元重要的英语表达法, 为学生正确写打下了基础;在设计个人档案阶段,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自己的档案, 展示自己, 同时, 通过师生点评, 规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在说说明星档案阶段, 通过拓展, 让学生说说写写他们自己喜欢的明星,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说和写的积极性, 也提高了英语表达的正确性。
【教学反思】
(1)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素质教育。”根据任务型的教学模式的特点, 本课每一步骤都设置了不同的任务, 引导学生想说、敢说、会说、乐说, 然后落实到会写。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参与面广, 发言热烈, 设计的活动任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同时, 学生在不断启发、引导下, 能运用英语思维进行说, 然后写, 消除了对写作的畏难情绪。
(2) 采用以说促写的做法, 强化了小组合作的互动性。在小组合作互动中, 学生相互启发, 取长补短, 开拓思路, 写作时就能更顺利。同时, 在小组合作互动中, 学生有充分说的机会, 在说中不断运用课文所积累的词汇和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维与感情, 实现自己有效的语言输出。采用以说促写的做法还能激起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采用以说促写的做法, 使一些原来上课不够专心, 不善于发言, 或者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 也改变了学习态度, 他们在适当的帮助和提示下, 成了课堂活动中积极的参与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写作任务, 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法律写作的语言运用】推荐阅读:
法律文书写作能力05-31
法律文书写作教材12-08
法律文书写作简答题05-09
法律文书写作试题及答案08-13
读法律专业学术论文写作有感10-07
法律文书写作辅题及答案08-29
1月自学考试法律文书写作试题参考答案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