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文献工作体系

2024-09-23

图书馆文献工作体系(精选7篇)

图书馆文献工作体系 篇1

网络环境下, 文献资源建设与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图书馆必须在充分了解网络环境下图书信息特点的基础上, 加强文献资源建设与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本文在分析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文献资源建设与文献保障体系的建设途径。

一、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特点

(一) 形式多样性。

在网络环境下, 信息资源呈现出了形式多样性的特点, 有馆藏目录资源、电子期刊、数目查询系统、论文查阅系统、参考工具书等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从形式上来看, 这些资源包括了文本、声音、图像、数据等。相比来说, 有些资源还比较新颖, 在网络的作用下, 不但节约了馆藏成本, 而且还可以节约馆藏空间和阅读者的查找时间。

(二) 资源量大、增长速度较快。

网络资源占用资源较多、而且空间较少, 但是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其更新速度也非常快。根据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 截至2012年6月底, 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 互联网普及率为39.9%。从另一个方面来讲, 正是因为网络资源量大, 因此也就相应地提高了互联网普及率。由此可见, 网络资源的容量和更新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三) 资源内容较为丰富。

网络环境下, 各种信息资源铺天盖地, 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资源, 同时物理、化学等自然资源也非常广泛, 涵盖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各种资源。学术性、商业性等各种性质的文章都可以检索到。如此丰富的网络资源内容, 方便了学习者的学习和查阅。

(四) 网络资源虚拟化。

网络中的资源存在着虚拟化的特点, 表现在网络资源是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传播路径把知识传播到任何场所, 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台电脑, 甚至一部手机都可以方便地查阅网络信息, 这是一种无约束化的资源共享机制, 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性与共享性的优点, 由此可见, 网络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具有虚拟化的特点。

二、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途径

(一) 在发展馆藏资源的基础上, 开发非网络信息资源。

从当前社会发展的状况来看, 无纸化还需要一段时间, 因此, 非网络化的资源信息还有一定的市场。目前, 全世界图书销售仍然处于增长的状态, 不少学者仍然沿用于印刷刊物。在这种情况下, 图书馆要进一步拓展文献资源建设, 还要高度重视发展馆藏资源, 开发非网络资源, 提高图书馆藏书量, 这对丰富图书馆的藏书, 促进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有着重要作用。

(二) 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虚拟馆藏的建设。

图书馆要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虚拟馆藏的建设, 就要获得网络资源的使用权, 并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的有序整合。因为在获得了网络资源的使用权后, 网络资源中存在着一些冗杂的信息, 有些信息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合理利用, 加强网络资源的有序整合就能避免这一情况。通过信息整合有利于筛选相关资源, 通过对资源合理使用, 能够有效发挥资源的作用。要加强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和虚拟馆藏的建设, 图书馆不但要投入充足的资金, 还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引进掌握图书信息管理知识的人才, 通过有效的技术处理, 使图书馆的各项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三) 从读者角度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读者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必须要考虑到的重要因素。对此, 图书馆要加强文献资源建设, 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图书馆调整合理的馆藏图书发展思想。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要充分考虑到读者这一外界因素, 因此图书馆要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去制定符合读者需求的馆藏发展政策, 另外, 图书馆还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发展战略, 把读者需求与图书馆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2.图书馆要开展有效的读者调查。一是读者需求是图书馆藏书的重要方向标, 图书馆在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还要加强馆藏图书体系的建设。二是要根据读者的变化进行有效的调整, 从而决定购买图书的种类等。三是采取有效的方式对读者进行广泛调查, 如网上调查、实地采访等形式, 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

3.要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图书馆工作人员也是馆藏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 让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二是加强岗位工作人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三是强化工作人员的信息意识, 促进他们为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提供各种合理化的建议。

4.要开展特色服务。开展特色服务是为了得到广大读者的广泛认同, 这一点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非常重要, 因为只有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才能在有效地了解读者基本需求之后购买资源, 并能在读者的参与下丰富和发展图书馆自身建设。

三、文献保护体系的构建途径

(一) 建设馆藏图书体系。

网络条件下, 对馆藏图书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因此, 加强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图书馆来说, 一是要建立具有知识创新的图书馆藏体系, 逐渐加快知识的更新速度, 知识更新和创新是图书馆保障图书馆藏的首要方向;二是馆藏图书要与虚拟图书相结合, 这是丰富馆藏图书的重要内容;三是要建立印刷文件与各种网络文献相结合的馆藏图书体系;四是要努力促进各种资源共享, 确保馆藏图书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

(二) 加强藏书保障体系的结构建设。

藏书保障体系结构是层次性与整体性合一的重要体现, 其中层次性体现了馆藏图书的现实作用, 整体性体现了馆藏图书的资源共享。层次性是由馆藏图书的布局决定的, 所以根据这一特点, 要加强图书保障体系的结构建设, 就要从以下四个层次着手:一是建立第一级馆藏图书结构的保障体系。第一级保障体系的建设目标是以基层图书馆为单位, 建立具有一定服务对象的结构体系, 这是建立整个馆藏图书最基础的环节。二是建立第二级的地区之间的文献协调与共享的保障体系。这一级保障体系在于建立一个不同地区之间、跨系统的文献保障体系。第三是建立以某个地区 (某个单位、某个图书馆) 为中心的网络机构。这一级的目标是以某个地区 (某个单位、某个图书馆) 为核心建立覆盖全地区的文献保障体系。第四是建立更高范围内的网络图书保障体系。这一级的目标在于进一步扩展文献应用空间和范围。通过以上四级保障体系的建立, 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打破原有的限制, 建立从一馆到多馆、一个地区到所有地区的网络文献资源覆盖区域, 因此也就能够有效地促进文献体系的建设。

(三) 合理配置文献资源。

文献资源的作用归根到底还是要在应用中体现出来, 因此文献的高频率利用是图书馆建立资源保障体系的重要目的, 但是在利用的过程中, 也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对此, 图书馆还要加强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建设。具体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图书馆内的经费要根据资源的利用率合理分配, 对于利用率较高的资源, 图书馆要加强这方面的投资, 购买更好的文献资源, 以方便广大读者, 对于利用率较低的资源, 图书馆可以减少这方面的投资力度。二是要加强对图书资源利用率的跟踪, 这是防止片面提高利用率的重要手段, 确保获得有效的资源利用反馈信息, 为图书馆决策收集资料做好准备。三是尽量避免文献资源的浪费, 确保读者真正地运用资源, 一方面要加强对广大读者的教育, 另一方面图书馆也要做好监督工作。四是加强资源共享, 开发虚拟馆藏的建设, 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图书馆的藏书, 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手段, 可以有效地对图书文献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因而也就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文献保护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N].人民日报, 2012

[2].刘冬玲.复合型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3

[3].陈杰.新形势下专业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图书馆界, 2012

[4].刘圆圆, 刘莎, 燕辉, 苟文选.基于高校特色办学的文献保障体系的构建[J].河南图书馆刊, 2012

图书馆文献工作体系 篇2

地方文献工作是省级图书馆工作重点之一,地方文献建设是省馆建设重点之一,这一点,大家认识是统一的,也是比较明确的。我们湖南图书馆积几十年搜集聚敛之功,入藏了相当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料,基本上形成了馆藏特色。在提供使用和服务上也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为纂修专门志、地方志、党史志,为古籍整理出版等方面,更是成绩斐然,受到了各界人士的赞誉。

从加强地方文献工作出发,我馆把地方文献库从保管部析置出来,单独设立一个部门,在全国图书馆界据说是“独此一家”,堪说足够重视了。而建部以后,对地方文献工作并没有进行认真研究,业务指导思想、搜集范围、整理方案都不明确,以至于工作无进展,差强人意,造成进退两难的被动局面,以此而言,又只能说不很重视。基于此,本文试就如何扭转局面,切实加强地方文献工作谈一些意见。

一、地方文献工作的指导思想

目标是行动的前提,没有目的或目的模糊必然导致盲目行动。湖南省馆的地方文献工作之所以没有能开拓出新的局面,关键在于目的不明确,业务指导思想不端正。地方文献部是一个横断部门,其业务与采编、阅览、期刊,书目参考等部门的工作是交叉的,处理不好就容易形成馆中之馆。因此,首先要确定地方文献部的任务,明确地方文献工作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地方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

湖南地方文献工作的任务是搜集、发掘本省地方文献资料并进行加工整理,通过宣传、报导、借阅,使人们认识湖南、了解湖南、热爱湖南、建设湖南。它的具体目标是:

(一)为各级领导机关及有关部门的决策、规划、制定方针政策,提供省情资料和历史借鉴。

(二)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了解有关专业的历史和现状,为从事专业史的研究提供系统资料。

(三)为各地、各部门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参考资料。

(四)为修志、编写年鉴提供历史的和现实的资料。

(五)为子孙后代保存地方史料。

二、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

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是由地方文献的概念所决定的。什么是地方文献?长期以来、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解释,从广义角度来理解,认为地方文献是由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包括长期在本地工作的有影响的人物)著述和内容述及本地的出版物三个部分组成。这种提法源于图书馆界泰斗杜定友先生。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杜先生长广东中山图书馆期间,就认为广东地方文献包括:广东史料、粤人著述(包括外省人在广东工作、生活过的“寓贤”)和广东出版物,并提出“巨细无遗,宁滥勿缺,片纸只字,亦搜藏之列”。杜先生离馆后,几十年来,肖规曹随,广东中山图书馆的同志沿袭了杜先生的原则,虽积累了一定的藏书,但并没有收到应有效果。另外一种解释,即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就是以出版物的内容是否具有地方特点为划分地方文献的唯一标准,象甘肃省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是坚持这一条的,他们的地方文献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作用。在图书馆具体工作实践中,后一种理解被证明是符合事物本质的认识。因此,湖南地方文献是指内容上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一切出版物(无论其出版形式、出版地和出版物的载体如何),只要是反映湖南的社会政治、历史地理、经济、军事、物产资源、文教科技、语言文字、山川河流、气候灾异、风格人情、名胜古迹等内容的图书、报刊、图片、照片、影片、乐谱、碑帖、谱谍、墨迹、简报、会议录、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等等,即使是零张散页,也在收藏之列。而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出版物,内容上无湖南地方特色的,均不应作地方文献处理。当然,不容忽视所收藏的资料,除内容必须具有地方性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强调资料的史料性。

地方文献收藏的主要内容,具体地说可以是:

1.地方党,政、军、群众团体的文件、会议录、公报,领导人的讲话、报告稿;

2.地方报纸和主要报导、反映湖南省情的刊物以及中央、各省市报刊反映湖南的资料;

3.考察和研究湖南的资料,如调查报告、游记及专门论述;

4.有关物产分布、资源调查、经济发展状况的资料;

5.有关工业、农业、科技文教各项事业的.概貌,机构团体、事业发展史等方面的资料;

6.有关疆域变迁、地理沿革、气候、灾异的资料;

7.省内各部门(专业志)、县、市地方志、党史志、民族志、乡土志、山川志、地名录;

8.省内各学会、协会、各学术团体的会议材料(不含专业性论文、报告);

9.综合反映省、地(市)、县的资料,例如:农业区划资料等;

10.革命史料(包括工运、农运、青运、妇运的历史、现状)、党史资料;

11.文史资料,主要是反映湖南历代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资料,也包括文化艺术方面的史料,象地方剧种的沿革、唱腔、服饰;地方色彩的绘画、雕塑、碑文、金石等;反映本省区有史料价值的文学作品;

12.本省籍政界、军界、文艺界及各界历代著名人物(包括长期在本省工作、生活过的有影响的人物)的照片、手稿、日记、信函和传记、回忆录、著作研究材料及其主要代表作;

13.本省民族的起源、演变、迁徒、繁衍生息、阶级斗争、生产斗争、语言风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资料;

14.历史纪念地、名胜古迹的研究、介绍材料和图片;

15.反映本省各方面的图片、照片(新闻图片、风光图片、历史纪念图片等)。

由于关于地方文献的这些概念一直都没有得到统一明确的认识,导致地方文献收藏范围的混乱,这是地方文献工作起色不大,进退两难的基本原因。目前,我馆地方文献库入藏的书刊主要是三部分:毛泽东著作、湘版图书、湘版期刊。这种“三位一体”的藏书组织是上述地方文献由三部分组成这种认识的产物,有必要重新认识,把认识统一在对地方文献的本质理解上,对藏书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重新规划和布局。

下面对目前入藏的三个部分做些分析。

(一)毛泽东著作

我馆入藏毛泽东著作各种文字、各种版本2,600多种,10,000多册。毛泽东著作是马列主义文献宝库中的珍品,是中国人民巨大的精神财富。作为毛主席家乡的省级图书馆珍藏毛泽东著作,既责无旁贷,又引以为骄傲和自豪。在已经形成馆藏特色的基础上今后还要进一步做好这个工作,尽量做到完整、系统、搜罗无遗,使其在我馆藏书中灿烂生辉。但把毛泽东著作作为地方文献是不恰当的。毛泽东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代表,是全中国人民的领袖,他的著作内容博大精深,而限于反映湖南的却极少,不能以毛泽东同志是湖南籍的伟人而把他的著作屈尊为地方文献,对毛主席著作也应该坚持以内容为划分标准,否则,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一批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健在的湘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不也应该在地方文献库“虚位以待”吗?!还有军事界、经济界、文艺界及其他各界的著名湘籍人物呢!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从曾国藩到胡耀邦,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彪炳显赫,著述宏富。他们的著作要千方百计进行搜集,但不能都作为地方文献。

(二)湘版图书

湖南有出版社十家:人民、科技、教育、少儿,美术、文艺、岳麓和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每年出版书刊1,500种左右。把这些出版社出版的书刊单独入藏,其意义主要在于反映湖南的出版、印刷情况,当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文化科学的发展水平。湘版书的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如果按《中图法》来类分的话,分布在二十二个大类,绝大多之书籍内容不反映湖南。因此,湘版书不能完全入藏地方文献库。如要作为版本样本收藏,可以因循旧例,在基藏书库入藏,并建立一套湘版书的目录,按统一书号排列。

(三)湘版期刊

据采编部提供,目前所订阅和收到赠受的湘版期刊405种,其中正式出版的有203种。如此种类繁多的湘版期刊,以内容为划分标准的话,绝大多数不应作为地方文献收藏。例如:在地方文献库收藏的90种刊名前冠有“湖南”二字的期刊.初步鉴定可以作为地方文献的仅10多种,占六分之一左右;采编部作为地方文献订购的62种(订价约250元),内容反映湖南的13种,占五分之一多一点,完全不反映湖南的41种,占三分之二。

经过对地方文献库藏期刊的粗略分析,可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1.以反映、报导湖南省情及历史、现状为办刊宗旨,俾使读者了解和认识湖南。例如:湖南政报、湖南画报、党支部生活、湖南经济研究、湖南教育、湖南文艺界等等。学报多是专业性刊物,有的又分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自然科学版的不能作为地方文献,即使是社会科学版,也只是有限的篇幅载对湖南的考察、研究;报导该校的规模、历史、发展动态等材料。

3.技术性刊物。为科研、生产、设计、教学、科学普及服务,为同行提供国内外信息。有一部分是纯理论性、技术性刊物,例《湖南数学通讯》、《机车电传动》、《微型电脑》等,不属地方文献的收录范围;还有一部分刊有经验交流、科研成果的介绍,会议报导、事业发展概述、企业管理,这些内容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湖南的情况。

4.各种专业学会、协会办的刊物。一般是专业性文章,也载有学会动态、事业的调查研究、专业发展史。 同一学会、同一单位办两个刊物,一种是反映事业发展,一种是学术性刊物。如:湖南电机工程学会主办的《湖南电力系统》、《湖南电力技术》;省农业厅主办的《湖南农业》、《湖南农业科学》;省林业厅主办的《湖南林业》、《湖南林业科学》。

5.以提高读者科学文化水平,进行学术交流为目的。例如:《公共外语》、《少年作文辅导》等。

6.文艺刊物。这类刊物且多且杂,须区别情况,慎重处理。有的是具有湖南民间或民族特色,象《湖南戏剧》;而多数文艺刊物并不是企图通过文艺形式来反映湖南,显示不出地方特色。

7.不是本省编辑,只是由本省出版或发行,更不能视为地方文献。例如:《中国》,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编辑部编辑,湖南出版和发行;《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是北京市期刊登记证第1288号,只是印刷、发行在郴州。

综上所述,湘版期刊可否作为地方文献收藏,要视其办刊宗旨而定。凡是以报导,反映湖南情况(不管是全面反映,还是重点反映某一方面)为主的刊物,都应作为地方文献收藏,并注意期刊的连续、完整。一般理论性、专业性、技术性刊物实以提高群众科学文化水平和培养阅读欣赏能力的刊物,不以地方文献入藏,而对其中概述事业发展、专业史等有关内容可采取复印、抽印,或做索引、文摘,集中以主题归类。文艺刊物中对一些着重反映湖南情况的代表作,以及关于湖南人物的报告文学,不论作者籍贯,都可以考虑作为地方文献,处理办法和上面的相同。

三、地方文献的收集

收集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深入细致的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经过十年、二十年甚至几辈人的努力,才可望具备一定的规模,生产出一批成果。

从事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同志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头脑灵活,善于交际,有较宽的知识面,对湖南的史、地、治、人、事、时都有较深的了解,这是一个从事征集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也是搞好征集工作的基本条件。同时,要“知己知彼”:“知已”,熟悉馆藏,对地方文献资料的收藏况情了如指掌,成竹在胸才好有目的地访求。不然的话,一无所知或若明若暗,工作就会茫无头绪;“知彼”,掌握出版信息,了解发行的门径。目前出版发行是多层次、多渠道的,如不了解情况,难以收集到所需要的资料。某些资料的发现是“曲径通幽”,需要有一点执着精神。在知已知彼的基础上,就要广泛联系,与各单位、各部门建立征集交换关系,这是一般的征集程序。征集,是收集方式之一,也是主要的一种方式。在这一、二年内,我认为着重应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派出专人,深入到省内各系统、各县市访求、征集或是购买。征集工作只是停留在“空中联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深入进去。湖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早在1983年就已经行文,建立了省内出版物的缴送制度。但文件要真正不折不扣地贯彻下去光靠文件本身的力量是不行的,“红头文件”只能帮助我们扫除征集工作中的某些障碍、问题的解决还要靠我们的工作。盛世修志,现在各条战线、各个县、市都在组织力量纂修专门志、地方志,正是我们收集地方文献资料的极好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收集过程中,提供馆藏情况,解答咨询,帮助修志人员提供资料线索。在收集中服务,在服务中收集,建立起一种融洽的,互相配合的关系。在收集时,收集的面宜宽不宜窄,只要是地方出版物和历代文献资料,能收集到的尽可能搜罗无遗,收回来后再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我们不仅要收集当代的文献资料,也要十分注意历史地方文献资料的征集、选购。另外一方面,大量的地方文献资料散见于各种古籍,近现代出版的图书报刊之中,要做好复印、抄录,剪辑、题录、文摘工作,这也是地方文献收集的主要方式。

四、地方文献工作的内容

地方文献工作的内容几乎包括了全馆业务部门工作的内容、采访、编目、藏书组织、流通阅览、书目咨询、情报资料服务。而它作为图书馆的一个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在工作上既有分工,又有所侧重。

藏书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展要求建立一个能自成体系的地方文献库,说起来也不无道理。但目前本馆地方文献资料按一定的藏书体系分藏于好几个业务部门,如果不考虑现实情况,过分强调集中馆藏地方文献资料,这样势必打乱了全馆的藏书体系,影响其他部门的正常工作,影响读者服务的质量。藏书体系是指一个馆而言,把全馆藏书根据总的工作目标和各个业务部门的任务组织成一个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的整体。如果各个部门都搞成一个“小而全”的体系,形成各自为政的态势,实际上支离破碎,不成体系,只会破坏全馆的藏书建设。严重地浪费有限的购书经费,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省馆的任务。因而,地方文献库的建立应该有一个顾全大局,追求整体效益的前提,不能片面强调部门藏书的完整性、系统性。确因工作需要,也当然要调进一批复本或复制件,其他部门要大力支持。

地方文献工作的内容主要有二,资料工作和书目工作。地方文献工作有别于阅览期刊保管等部门的是:不只限于一次文献的借阅,而主要是提供二次文献并经过集中归类整理后的资料,这就是我所讲的资料工作。先要制定一个总体开发计划,然后确定分步实施的方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发掘、整理、编辑地方文献,再一个是书目工作,是地方文献部完成部门任务的主要手段。通过书目索引集中揭示馆藏,向读者宣传和报导,架起读者与资料之间的桥梁。

现在就要着手组织力量编制《湖南地方文献分类表》,这种科学的、适用的、地方性很强的分类表无法借用几部正式的分类法和其他馆已经编制出来的分类表,只能借鉴和参照,根据湖南的实际情况,编制出一个《湖南地方文献分类表》来。这种地方性很强的分类表无法借用几部正式的分类法和其它馆已经编制出来的分类表,只能借鉴和参照,根据湖南的实际情况,编制出一个科学的、适用的《湖南地方文献分类表》来。力量都消耗在内部扯皮上,贻误工作,贻误事业。总之,只有全馆一盘棋,才有可能切实地做好地方文献工作。

图书馆文献工作体系 篇3

关键词:图书馆 地方文献 征集 宣传

一.地方文献的特征

1.区域性。记述一个地区在历史上经历了自然灾害,气候水文的变化;经历了人口的迁移增减;经历了各时代的政治、宗教、战争等的影响,从而形成本地区经济特征、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这些地方特色都是通过地方文献表现出来,并决定着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

2.资料性。地方文献内容广泛而丰富,主要有四个方面资料:自然地理资料、生产与经济资料、历史与政治资料、文化艺术资料。地方文献的史料性,决定了它的使用价值。

3.时代性。地方文献是一个地区历史的产物,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4.多样性。地方文献记载内容的广泛性,也就决定了其形式的多样性。

二.地方文献的征集宣传途径

征集整理地方文献工作是一项内容繁杂、需要细心的工作,也是地方文献工作的源头。明确了地方文献的征集范围之后,大力拓展征集途径便是征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了。在市级图书馆内,应该根据其当地实际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图书馆的人力物力资源现状,开拓创新,大力拓展地方文献的征集途径。

1.媒体宣传。通过电视、报纸、广播以及互联网等传播平台,对地方文献进行宣传推广。还可以利用图书馆自身的活动周、公告栏等公共信息服务,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了解地方文献,并支持有关地方文献的工作。在社会舆论上,可以发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积极参与有关地方文献的工作,对地方征集工作形成一定的支持热潮。

2.上门采访征集。大部分的出版社的新书订单以及书籍目录中都包含了一定数量的地方文献,负责采访的工作人员要把这个部分作为当代地方文献的采购重点,并经过筛选补缺,尽量补充地方文献的完整性。负责采访的工作人员还可以多与书店或报社联系,掌握有关地方内容的出版物的出版消息,并及时与出版社、书店或者是作者联系进行采购。

3.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当地相关文史编辑单位有较系统完整并具有权威性的地方文献。这些地方文献可以帮助图书馆形成自己的馆藏文献特色系统,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地方的文献史料进行了补充完整。

4.民间地方文献资源。老一辈的人民群众在当地生活工作多年,他们见证了当地一段时期内的社会经济文化变迁。他们本身就是一部活的地方文献。地方文献征集工作人员应该主动联系这些老一辈的人民群众,争取取得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手里掌握宝贵地方文献资料的还有地方文献爱好收藏家以及相关专家。我国历史上的藏书大家有很多,当前的藏书爱好者中也不乏大家。他们往往拥有较丰富的相关文献资料,其中甚至还可能会有某些绝版珍藏的珍贵文献。散落在民间的地方文献资源还可能会出现在旧书市场或者是废品回收站等这些鱼龙混杂的地方。尽量搜集这些散落在民间的文献资料,对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征集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三.地方文献的征集方法

地方文献的征集方法是征集工作中的具体执行的前提。征集方法包括具体的实施方案,还包括整理研究相关地方文献整理资料以及建立有关利用地方文献的相关规章制度。市级图书馆的规模相对来说较小,其人力物力资源不够丰富,在征集工作上会受到许多限制。所以,市级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应该更加认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合理有效的征集方法以及相关规章制度。

1.积极推广宣传地方文献征集工作。虽然现代社会的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城市中的人们由于受到文化修养程度以及社会生活环境所限制,对图书馆以及地方文献的概念意识的理解认识不够充分,市级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得不到大力的社会支持。所以,市级图书馆应该借助多方力量,充分宣传推广图书馆意识以及地方文献概念,为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打好理论基础。

2.设立专职人员以及专门征集网络。由于征集工作的繁杂性,市级图书馆应该专门建立一个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网络并设立专职人员,针对地方文献的征集整理工作,以便更加有效的执行征集整理工作。

3.用法律法规确保征集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征集整理工作会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单位部门、出版社、书店、报社以及个人等。图书馆申请法律法规的保障,并争取各级领导的关注,通过政府向各部门发放征集地方文献的行政命令,可以令征集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地方文献工作是公共图书馆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由于地方文献以“非正式出版”的形式发行,给地方文献的收藏带来很大困难,为充实丰富馆藏地方文献资料,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更好地服务广大读者和相关研究人员。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做好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为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服务。

图书馆文献工作体系 篇4

1.图书馆自建数字化文献资源。在图书馆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目前主要由三部分数字化文献资源构成,其中一种就是由图书馆自建数字化文献资源,即主要包括图书馆通过电子扫描技术将馆藏的纸质文献转化为数字化文献,以及图书馆将随书光盘资源复制到相应的随书光盘数据库中[1]。然而,这种图书馆自建数字化文献资源的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因为前者一般仅限于那些本馆所特有的珍贵文献资源,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需要逐页扫描的纸质文献数量巨大,数字化扫描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后者则极有可能与已有的光盘资源重复而导致做无用功。因此,目前这种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方式已很少被图书馆所采用。

2.图书馆购买商业性数字化文献资源。另一种方式是图书馆投入资金购买商业性数字化文献资源,其中包括商业性文献数据库中的电子图书、期刊、报纸、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等数字化文献资源。由于这种建设方式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被大多数图书馆所采用。不过,这种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方式,也存在着图书馆动辄需要投入数万、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大量资金,而且往往每年都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资金,否则就难以获得数据更新的文献资源问题。然而,恰恰由于图书馆在文献购置资金方面往往不具有非常充裕的优势,因此,使得相当数量的图书馆难以通过这种方式购买大量商业性数字化文献资源。

3.图书馆建设开放获取数字化文献资源。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开放获取数字化文献资源,使之建设成为本馆的数字化文献资源[2]。由于这种方式一则在互联网上具有数量巨大的开放获取数字化文献资源作为资源保障,二则所需要的数字化全文文献资源,无论是在线阅读利用,还是下载获取利用,都不需要图书馆花费任何建设资金,三则数字化文献资源的类型非常丰富, 目前已经达到40多种,往往要多于商业性数字化文献数据库的资源。正是由于开放获取数字化文献资源具有这些明显的优势,因此, 目前已经成为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相当重要的建设方式之一,已经成为前两种建设方式的重要补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最主要的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方式。

二、图书馆开放获取国内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规划

1.建设方针。图书馆开放获取国内文献资源建设的方针应为增加馆藏、满足需求和节约经费。尽管开放获取数字化文献资源的来源渠道不同,但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一律是具有免费全文获取性质的数字化开放获取文献资源。正是在这种前提下, 图书馆才可以在零成本的条件下建设本馆的开放获取数字化文献资源及其体系,从而可由此节约大量的数字化文献资源购置经费。

2.文献来源。图书馆开放获取国内文献资源建设的来源,应当遵循自己检索、建库建站和链接使用的原则。自己检索就是本馆投入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互联网检索和查找所需要的开放获取数字化文献资源。对于检索到的这些文献资源,还需要经过实际验证方可予以确定。因为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在互联网上显示为具有免费全文开放获取性质的数字化文献资源,但是实际上却存在网站无法打开、文献资源无法下载或无法免费下载等多种情况。所以,经过实际验证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已经检索到的开放获取数字化文献资源,需要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建设相应的数字化文献资源数据库,目前多采用按照文献类型分类的方法予以建库。当文献数据库中的文献资源数量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将这些文献资源网站的网址链接到本馆网站的数字化文献资源栏目中,并明确说明这些文献资源均属于具有免费全文性质的开放获取数字化文献资源,可供用户免费全文在线阅读或下载获取利用。

3.文献类型与数量。图书馆可以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电子报纸作为突破口,逐步增加开放获取数字化文献资源的类型[3],最终建设成为具有丰富文献类型的开放获取国内文献资源体系。目前,国内的开放获取文献资源体系基本已经建成,不仅文献类型丰富,而且数量也已经达到相当可观的程度,国内开放获取文献资源体系中的主干资源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这其中包括处理后总瓦片数达到数十亿的电子地图文献、数十亿份的网盘文献、数亿份的文档文献、千万余件的专利文献、数百万种的电子图书文献、上百万篇的电子论文文 献、数十万篇的博硕士学位论文文献、数十万部的古籍文献、十余万件的技术标准文献、约十万篇的学术会议文献、约十万集的学术视频文献、约五万张的随书光盘文献、三万余卷的地方志文献、数万门的精品课程资源、数万部的家谱文献、数万部的讲座资源、上万种的电 子期刊文献、上万部的学术会议报告视频文献、上万门的慕课课程资源、数千种的电子报纸文献、数千个摄像头在线直播资源,以及综合性文献资源在内的国内开放获取文献资源体系。如此庞大的国内开放获取文献资源数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图书馆为用户提供各类数字化文献资源的需求。

4.文献下载获取与利用方式。图书馆在建设开放获取国内文献资源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对于开放获取文献资源的下载获取与利用方式问题。其中包括正常下载获取与利用方式和非正常下载获取与利用方式两种。正常下载获取与利用方式包括在线阅读获取与利用方式,以及利用下载器、阅读器、浏览器、播放器等相应软件工具的下载获取与利用方式,利用保存文件、自动、订阅、网盘、手机下载获取与利用方式,以及通过文献的合成、分散、压缩和复合方式的下载获取与利用方式等下载获取与利用方式。非正常下载获取与利用方式,包括通过手抄、打字、打印、录音、录像、照相、截屏、专用软件等多种下载与获取方式。

三、图书馆开放获取国内文献资源体系建设

1.常规、特种、科研、历史、分享、教学文献系列。为了更为方便地利用开放获取数字化文献资源,同时便于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文献资源保障服务,图书馆可以将各种国内开放获取文献资源划分到不同的文献资源类型体系中,以满足图书馆用户的不同需求。其中常规文献系列是指图书馆最为常用的文献类型,包括数字化电子图书、期刊、报纸、地图、论文文献。特种文献系列是指相对于图书馆常规文献类型而言的,它们是具有特种文献特征的文献类型,其中包括学位论文文献、学术会议文献、技术标准文献和专利文献。科研文献系列是指与科研工作紧密相关的一些文献类型,其中包括竞争情报、科技报告、企业报告、产品样本、科技成果公报、科学数据、数据库文献和机构知识库文献。历史文献系列是指主要用于历史研究用途的文献类型,包括古籍文献、碑帖文献、甲骨文献、地方志、家谱和非物质文献遗产文献[4]。分享文献系列是指互联网上各类文献分享资源网站所提供的文献类型。包括文档文献、网盘文献、搜索引擎文献和网络工具书。教学文献系列是指主要用于教育教学用途的文献类型,包括精品课程、网络公开课、讲座、慕课、微课、课件,以及教学大纲、作业、考试题、辅导题等教学文献。

2.格式、文种、专门、比例、时效、其他文献系列。格式文献系列是指以文献所采用的格式划分出的文献类型。包括文本文献、超文本文献、表格文献、图片文献、照片文献、音频文献、视频文献(含摄像头在线直播)、多媒体文献、动漫文献、三维文献、光盘文献。文种文献系列是指包括中文、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和外文在内的国内数字化文献类型。专门文献系列是指专门以某种对象特征划分出的文献类型,包括汇集某种学科专业的专科文献,汇集某个专题内容的专题文献、汇集某所学校(或单位)的专校(单位)文献、汇集某个民族 (一般指少数民族)的专族文献,汇集某人的专人文献。开放获取全文比例系列是指以文献开放获取的全文比例划分出的文献类型,基本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A类属于全部文献的全文内容均可开放获取的全比例开放获取文献。B类文献属于全文内容可部分比例开放获取的文献,如“龙源期刊网”期刊文献的前11页、“中国知网超市”期刊文献的前9页均为开放获取文献。C类文献属于全部文献的部分比例内容可开放获取的文献,如“维普网:仓储式在线作品出版平台”所收录期刊每篇文献的首页内容为开放获取文献。开放获取时效系列是以开放获取时效划分出的文献类型,其中包括即时开放获取文献和延时开放获取文献。前者为大多数开放获取文献所采用的类型,后者为部分开放获取文献所采用的类型,如《中国图书馆学报》延时一年开放获取,“台湾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的部分学位论文有些延时五年方可开放获取[5]。此外,还有其他文献系列,包括在线展览和综合性文献等。

摘要:文章从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的方式,图书馆开放获取国内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规划,图书馆开放获取国内文献资源体系建设等方面,对图书馆开放获取国内文献资源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

改进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思考 篇5

[摘 要]本文分析了大中型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中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征集、整理、利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改进的设想。

大中型图书馆要想在本地区乃至全国独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必须有独具特色的馆藏文献,地方文献则是体现馆藏特色资源的一项重要标志。如何在新的环境下,积极探索地方文献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模式?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1地方文献工作的不足之处

1.1缺乏对地方文献资源的全面掌握,征集工作力量单薄

地方文献是一种文化资源,具有两个本质特征,即地区性和资料性。地区性是指地方文献以一个地区为记述范围且反映该地特色;资料性是指地方文献内容广泛而丰富。由于地方文献资料的庞杂和不规范等特点,一些图书馆对地方文献工作还未真正在思想上重视、在措施上健全,对文献资源没有进行全方位系统的调查,对外不了解出版发行动向和渠道,对内没有形成专门的馆藏地方文献书目,文献征集工作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资料来源多靠少数人员在外奔走收集,一般所获得的文献偏于零碎分散,在庞大的地方文献出版物面前显得势单力薄;没有进行专题资料的地域横向比较,导致一些重要的行业统计资料没有及时查漏补缺,时过境迁而成缺藏;文献的搜集局限于以种、册为文献单元处理,而大量的内容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料分散在全国各地出版的图书、报刊上,大多数馆尚未注重搜集整理这方面文献。这使得在对地方文献馆藏进行评估时,既缺乏系统、宏观的认识,又缺乏深入、微观的了解。

1.2整理工作缺乏标准化、规范化

(1)分类编目是揭示各类文献的首要方法。大多数图书馆地方文献分类通用《中图法》。由于地方文献多属非正式出版物,内容广泛,类型多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而《中图法》主要按知识的学科体系分类,不适应地方文献的分类要求;而且对所属各学科的地方文献没有归类说明;在实际类分中,还有些类目概念模糊,使一些地方文献无法准确归类。如《岳阳说古》一书,内容反映岳阳历史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传说和演变,可入K29文史类,也可入K92地理类。其它如史志和史料(K25与K29);史志史料和革命史(K类和D类);地方简介与地理名胜(K29与K928),都存在内容交叉、类目概念模糊的问题。致使分类人员无所适从,有时甚至只能“跟着感觉走”,造成类分不一。

(2)主题标引不完善。虽然目前各地公共图书馆均采用计算机编目,同时进行主题标引,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部分主题标引不准确,内容揭示不全面,一些地名主题和团体主题没有反映。读者不能从多主题途径查准查全文献资料,以至影响了文献的利用率。

(3)征集整编环节缺乏衔接。由于征集到馆的地方文献资料均由采编部统一验收分编,这部分文献资料内容繁杂,书型不一,又没有在版编目和任何其它数据参照,加工起来比较繁琐,使得这些文献资料不能随到随分编,及时加工入库。

地方文献除了明显的地域性和文献性之外,还有很强的时效性,尤其是各种年鉴和统计资料,是读者查阅利用的主要对象。而目前从征集到流通一般相距半年以上,造成读者不能及时查阅利用,影响了资料的使用价值。另外图书馆的购书经费由采编部统一支配,征集人员无权直接面购,对提供的出版信息不能及时采购到位,加上采购人员对地方文献工作熟悉和重视不够,对地方人物缺乏了解,使得部分地方人物资料和地方史料未能系统收藏。1.3开发利用缺乏力度

目前各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大都重藏轻用,大部分书籍搁在书架上,造成库房紧张和增加保管工作量,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深度整理和大规模地开发利用,除了首都图书馆、广东省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等少数馆外,其它基本停留在传统的借借还还上,坐等读者上门。由于地方文献基础工作薄弱,缺乏各种专题目录,缺乏外向开拓型的措施和行动,缺乏对地方文献用户的信息需求研究,缺乏对开发利用效果的反馈研究,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不系统,缺乏专业深度和历史衔接,工作在浅层面上运行,大大削弱了各馆地方文献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利用率。

2改善地方文献工作的对策

2.1地方文献工作应成为提升图书馆整体品质的重要管理工作

做好地方文献工作,首先是馆内各方面的支持和协调,图书馆领导应加强地方文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地方文献工作列入重点业务工作范围,明确搜集范围和搜集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远期、中期。近期工作计划,经常检查、监督执行。

2.2知己知披,加大征集工作力度和投入

征集工作是一项繁杂、艰苦、长期的“燕子衔泥”式的工作,需指派既熟悉图书馆业务又了解出版发行动态、有公关能力和责任感的人员负责,多方面入手,如从出版部门的新书征订目录和当地报刊上的消息、新书推荐中寻找反映本地内容的出版物,及时同书店和有关作者和相关人员联系预订或购买,尽量争取地方志办公室、党史办公室、政协文史委员会、社科联;科协和文联、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等的支持,采取发函征集、上门征集、委托征集、举办活动征集等多种方式,特别是对于内部出版物,需“脑勤、腿勤、嘴勤”,花大力气征集。此外,还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力度:

(1)开展社会宣传,增强人们对地方文献重要性的认识。社会上对图书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借书还书”上,许多机关,科研单位对图书馆保存地方文献的职能意识欠缺,甚至毫无概念。虽然各省一级政府均发布了征集地方文献以及出版物呈缴制度的文件,但影响不大,还须靠我们利用报刊、电视、电台、互联网等一切可行的传播途径进行宣传,鼓励社会各界捐赠地方资料或提供线索,积极主动地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督促执行。

(2)建立征集网络。建立省、区级地方文献收集和协调中心(纵向为地、县图书馆代征,横向以行业主管为龙头),与本地区有关单位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形成征集网点,还可聘请业余征集员,代征资料根据其价值应给予代征人员适当报酬。

(3)举办有关展览。实践证明,举办地方文献展览,既是宣传馆藏,推荐文献,又是征集地方资料的有效途径。

(4)对本地区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派人专访,取得文献。

2.3强化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实现地方文献工作自动化管理

目前大部分馆采用了ILAS系统并在此平台上建立中文图书数据库。地方文献书目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深度加工,揭示文献内容特征,着重用主题词标引,以凸显地方文献的多重主题特点,准确全面揭示文献的内容,挖掘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的潜力。通过数据库建设,对馆藏地方文献资源有了全面、系统、准确的.掌握,进而有的放矢的合理布局地方文献资源,实现跨层次、跨系统的地方文献资源共享,在高起点、高层次上开展地方文献资源的联合开发、利用。

2.4开发利用地方文献

收集、整理地方文献,既要重视“藏”,更要注重“用”。“藏”“用”相结合,立足于“用”,要充分发挥地方文献在本地域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应设法改变传统的坐等读者上门的服务方式,而要采取更积极的模式,做好社会需求调研,找到与经济建设服务的切人点,让地方文献拥有更多的读者。

(1)整理和编制专题研究书目。地方文献阅览室主要是提供二、三次文献或经过集中归类整理后的资料。编制书目索引是地方文献工作的主要手段,专题研究书目是读者利用文献的门径,数据库建成后,可从分类或主题途径,析出多个专题书目,如自然资源、物产、旅游、风俗民情、文化、教育、名胜古迹、人物传记、史料等等。还应搜集整理分散在其它综合性出版物中的地方文献,编制专题篇名索引。除建立书目数据库外,还可以建立全文数据库、图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等等,使地方文献信息的检索手段科学化。并逐步把旧地方志、族谱、旧平装书内的地方资料以及地方报纸、期刊等所有地方资料书目数据全部集中,编制馆藏地方文献联合目录,为地方文献网络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2)编制地方文献不定期刊物和专门网页。为扩大馆馆藏地方文献的传播区,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地方文献部可编制不定期刊物,介绍馆藏及新入藏的地方文献、编录成果等,还可登载一些读者对地方文献的研究心得、意见等,此刊以内部赠阅形式为妥,花钱不多,而能起到较好的宣传作用,此刊的内容也可同时制成网页链入本馆主页。

(3)与有关机构建立较稳定的地方文献交流和相互补充的协作关系。地方文献的整理、开发和利用,本身就是互为因果而价值循环递增的一种活动。与有关机构建立协作关系,特别是与政府有关机构和政策研究室建立起专人专题定向联系。既可为其提供已有的文献,又可获得新的有价值的文献,真正起到“资政”的作用。还可与有关大学和其它学术机构建立特约专题服务,提供二、三次文献,既有利于提高地方文献工作人员的学术索质,同时也是一种自我宣传。

(4) 积极向各公共媒体推荐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地方文献资料。关注不同时期的不同宣传重点及时向报纸、电台、杂志等推介相应的地方文献,主办不定期地方文献专题讲座,以提高广大群众对地方文献征集和保存意义以及综合利用的认识。

2.5稳定队伍,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由于地方文献的不规范和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等环节的特殊性,对工作人员的索质(包括业务索质和思想索质)有更高的要求。首先各个岗位必须配备专业特长和性格特点适合的业务人员;其次应该保证人员相对稳定,不能频繁更替;第三须定向培养专业人才,更新知识结构,以保证业务工作的延续性和开发利用的深度,所有的地方文献工作者,包括采访、分编、书目索引、参考咨询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除应具备一般的图书情报工作能力之外,还要掌握地方文献工作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地方文献所涉及的各种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术,这样才能站在较高的角度去收集和整理文献,开发和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更好地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

图书馆文献工作体系 篇6

关键词:武警院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优化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55-01

“服务”是一切事业赖以生存的灵魂,也是武警院校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武警现代化建设向纵深推进,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计算机、信息网络、数据库建设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用户对信息内容、特点和利用方式的需求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武警院校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也逐步由资源建设向文献信息服务转移,形成了以文献信息服务为重心的图书馆现代运作体制。

一、文献信息服务的概念及职能

文献信息服务是以文献为依托的各种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活动。现代意义上的文献信息服务,主要是指图书馆将收集到的各种文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为用户提供信息产品、信息能力和多种服务,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对于“文献信息服务”而言,服务方法体系主导作用,是开展文献信息服务活动过程的主体,服务的思想、资源、人才、设备、法规则是为保证服务方法体系的顺利展开以最终满足用户需要的环境因素。通过服务方法体系的龙头、牵引作用,组成和谐有机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系统。

文献信息服务的基本职能是随着军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以及武警院校图书馆事业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不断丰富发展的。总的来说有以下五大职能:1.信息提供的职能。这是武警院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职能。主要解决用户需要的多样化与信息资源构成的复杂性之间的矛盾。2.信息检索的职能。随着信息数量的急剧增加,信息资源的多元化、网络化分布,这需要我们武警院校图书馆进一步加强信息检索特别是网络信息检索的职能,不断扩大信息资源的可检索范围,不断加快信息资源的检索速度,进一步提高文献信息服务中对信息的检索效率。3.开发智力资源的职能。文献信息服务要有针对性地向用户提供适合其专长的智力性的知识信息,牵引用户的专业兴趣和思维习惯向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因势利导地激发用户原有潜在的智力资源和能力资源。4.指导利用的职能。这是信息检索职能和开发智力资源职能所延伸出来的一个现代职能。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信息导航员的新型职能,指引用户自己进行信息的检索、查找、选择与取舍,努力实现在文献信息服务人员宏观监控下的用户自主式服务。5.阅读指导的职能。图书馆应当向用户推荐实用的、优秀的文献、数据库等资源,并开展用户导读,扩大用户的信息视野,从而提高院校教、学员的阅读能力和效果。

二、目前武警院校文献信息服务的现状

(一)初步形成了具有武警院校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截止2013年6月,全军院校图书馆藏书总量已超过5000万册。院校图书馆已初步形成了具有鲜明军事学、军事技术学科特色的信息资源体系。这些为开展现代文献信息服务奠定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二)构建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专业技术队伍。

图书馆要开展高技术、高信息含量的优质服务,必须拥有高素质的现代新型人才。1986年上海空军政治学院图书档案系(现为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信息管理系)的创建,标志了我军图书馆情报档案人才培养的正规化、规模化,拥有了武警自己的人才培养基地,数批高素质的现代信息管理人才输送到武警院校图书馆,逐步成为开展现代文献信息服务工作的骨干。全军院校从2006年8月开始面向社会招聘非现役文职人员,截止至2013年8月,应聘在图书馆工作岗位上的非现役文职人员数量已达300多名,丰富了武警院校图书馆现代文献信息服务队伍。

(三)装备了先进的技术设备。

1998年以来,所有的武警院校图书馆都能通过校园网为本院校用户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建立了电子阅览室,阅览机位达到5000多个。这为武警院校图书馆开展现代化的文献信息服务创造了良好的硬件设备环境。

三、文献信息服务工作的改进方案

(一)积极开展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

图书馆咨询服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解答式服务,二是课题式服务。前者是图书馆的基本服务项目,通常是零星的、被动的口头咨询。后者是较高层次的服务,图书馆员通过提供专题研究报告、动态分析和社会预测报告等文献服务,为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以及企业集团指定用户的发展计划、确定科学研究课题、提出技术攻关方案等提供决策依据。

(二)加强特色资源与特色服务的建设。

武警院校图书馆应当充分利用本地区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开辟各种特色资源和特色服务。围绕本校传统优势学科或专业,建立特色专题库和热点信息提供服务台,更快地给用户提供完整的、最新的情报。

(三)文献信息建设与读者需求协调发展。

武警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广大教员和学员,信息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也是满足他们的教学、科研和学习需求。因此,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应依据专业设置,结合教员和学员建议,针对性的进行图书采购、期刊订购和数据库购买,实行馆藏的科学决策。其次,图书馆员要定期分析馆藏书籍拒借率、利用率,与任课教师、科研项目专题组交流咨询,依据学科建设要求进行采购。最后,在图书馆设立信息资源建设建议栏,定期、不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及时获取读者对图书馆信息建设的意见。这样一来,信息资源建设具有了普遍性、特殊性和针对性,体现了以读者为本的理念。

在信息化时代,武警院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应当树立效率第一、需求拉动的意识,倡导积极适应、主动服务的思想,坚持“全军院校一个馆”的服务策略,更好地为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潘美英.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新模式[J].图书馆,2011(1);

[2]牛曙光.我国高校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2)。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 篇7

目前, 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的质量由于采购、征集水平的原因, 使得收藏的质量偏低。由于地方文献品种多、类型多、发行渠道多, 尤其是大量地方文献属于非正式出版物, 图书馆对出版、发行信息了解不及时, 而公共图书馆是依靠国家拨款的公益事业单位, 目前购书经费紧缺, 采购、征集人员又少, 征集力度不强, 使得图书馆难以及时采购、搜集到地方文献, 从而客观上造成了地方文献征集和收藏的残缺不全, 直接影响了地方文献的收藏质量。

2、从事地方文献工作人员少、素质低

出于多种原因, 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人员少, 有些地区负责地方文献的人员甚至出现人员老化、安于现状, 不思进取, 知识单一的局面。种种不足致使地方文献工作局面难以全面展开, 直接影响了地方文献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服务效果。只有配备得力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地方文献工作, 不断提高地方文献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才能促进地方文献工作有效地开展。

3、地方文献工作没能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目前,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还没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人们普遍对地方文献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对图书馆收集地方文献更知之者少, 给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造成一定难度, 也不利于开发和利用, 而地方文献工作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因此, 要通过新闻媒介、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对开展地方文献征集工作进行大力宣传, 广造舆论, 争取各界的支持, 促进地方文献工作的发展。

二、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开发和利用

地方文献既反映了地方特色, 又体现了时代特色和社会发展的历程。在当今, 开发和利用好地方文献, 就能为各级决策者全面了解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划和政策措施提供地方史实资料和历史借鉴;就能为编篡地方志、史志等人员了解当地有关情况, 从事编篡工作提供历史的和现实的资料;就能为本地人员了解当地文化历史资源提供参考资料;就能为子孙后代保存好当地史料;为推进当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依据。因此, 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是强化图书馆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地方图书馆藏书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加大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是公共图书馆面对的重要问题。

1、转变地方文献工作观念

在知识信息时代, 作为公共图书馆必须完成从组织文献到组织知识的转变, 要逐渐将传统的地方文献整理工作深化至文献所包涵的各种专题信息的开发利用。我们四平市图书馆虽然负责地方文献的工作人员少, 但我们由过去的“等客上门”转变为“主动上门”, 地方文献工作人员主动到行政部门、社联、文联、党校以及一些企、事业单位去征集, 与他们经常沟通, 采取他们邮送或定期上门征集的做法, 如通过与文联的联系, 不仅征集到他们的文献, 同时还能及时的了解到四平当地作家出版的文献, 为多渠道的获得文献提供了信息。由过去的“守株待兔”改为主动出击, 还利用本馆的优势, 主动为一些单位和个人提供借阅和资料服务, 而他们将一些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提供给我们。通过这种信息交换方式, 使我们的地方文献增加了藏品。

2、有针对性地做好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

公共图书馆要将地方文献信息开发纳入日常工作计划, 做好社会需求调研, 找到地方文献与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切入点, 有目的地开展文献信息服务。四平市图书馆准备加大对当地企业报的征集力度, 联系工商协会, 多方征集文献, 并为企业全面提供信息服务, 增强企业之间的协调性, 不断促进四平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上一篇:技工学校的数控教学下一篇:中学化学的趣味记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