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及文献建设

2024-10-22

图书及文献建设(精选12篇)

图书及文献建设 篇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发展, 文献信息资源呈几何级数增长, 一方面人们对获取文献资料的要求和对于文献信息资源的依赖也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是文献资源价格的上涨, 特别纸质图书和报刊价格上涨让各图书馆有限的购书经费难以应付, 任何一个单位和图书馆都无法做到收齐世界上所有的文献资料来满足所有人, 只有依靠别人的力量, 走文献资源共享的道路, 发挥全社会文献资源的整体优势才能实现人们对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球所有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各种信息资源的使用。实现图书文献资源共享和构建区域性图书文献保障系统是满足人们对全社会文献资源需求的有效途径。广西是欠发达地区, 而广西高职院校几乎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学校, 广西高职图书馆普遍存在文献资源不足的问题, 仅靠个体的图书馆在有限的购书经费来满足学校的产、学、研的需要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 传统的一校一馆自我保障的建设模式, 采取单枪匹马的孤军作战的服务方式, 已经无法适应读者和时代的需求, 因此, 构建广西高职图书文献保障系统, 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是广西高职图书馆急需解决的新课题。

一、广西高职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现状

1. 图书馆纸质资源建设现状。

最近, 笔者对广西高职图书馆文献资源现状做调查, 面向15所高职院校发放问卷15份回收13份, 回收率仅86.7%, 但这15份问卷的13所院校是广西高职院校中基础条件好、社会知名度高、文献资源优势明显影响较大的图书馆, 完全能够代表广西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水平, 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 得出如下表格。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广西高职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 如表1所示, 2013、2014年广西高职图书馆纸质图书平均馆藏分别为:463846册、491884.6册, 但从表2所示, 广西高职图书馆发展极不平衡, 2013、2014年还有1所图书馆馆藏数量在30万册以下, 所占比例为7.69%, 2013年还有5所图书馆馆藏数量在30~40万册之间, 所占比例为38.46%。由此可见, 广西高职图书馆纸质建设不容乐观, 与学院的发展不适应、不匹配。

2. 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现状。

根据表3所示, 2013年仍有1所图书馆没有购置电子图书, 2014年各馆对电子资源的建设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但是还存在各馆发展不平衡现象, 平均馆藏电子图书达到了451538.4册, 最少拥有电子图书仅3万册。

从表4所示, 广西各高职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大部分馆至少购置了5种或5种以上的电子期刊或数据库。但各馆拥有电子资源数量差异较大, 2013年最多的拥有21种, 最少仅购买5个以下数据库, 所占比例为15.38%。这一情形反映出广西高职图书馆对数据库资源的建设不够重视, 容易造成网络资源在数量上远远无法满足师生科研、学习需求。调查中发现, 在广西高职图书馆中尽管购买数据库数量不多, 但重复购买现象非常严重, 从表5所示, 购买大型数据库最多的同时被12个高职图书馆所拥有, 这足以说明, 广西高职图书馆对大型数据库购买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 没有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重复购置造成一定的资金和资源的浪费。在调查中, 还发现只有5个图书馆自有建特色数据库, 所占比例为38.46%, 每个图书馆也只建了1个特色数据库, 还有61.54%的高职图书馆没有自建特色数据库, 这说明广西高职图书馆发展不够理想, 各高职图书馆有待加强馆藏资源、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二、广西高职图书文献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1. 共享理念缺失。

长期以来, 我国图书馆界受传统“重藏轻用”思想的影响, 对信息资源的收藏与保存都是固守过去那种自我封闭发展的模式, 广西高职图书馆也不例外, 在文献信息资源方面缺乏共享理念和全局观念, 或多或少地存在有各自为政和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 以及片面强调藏书数量的现象。各图书馆馆际之间来往很少, 几乎谈不上馆际互借, 虽然广西高校图工委在十年前就推行馆际互借借阅证制度, 高职图书馆也签约办理了广西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借阅证, 但真正使用而且大部分此证进行馆际互借的几乎为零, 这主要是图书馆人理念和思维方式作梗。正是共享理念缺失, 使得许多传统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仍然羁绊了信息的共享, 导致共享意识缺位。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图书馆对于图书馆馆际互借和资源共享, 认为操作起来困难重重, 不便捷、不现实。所以, 当本馆馆藏资源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时, 有部分馆首选准备购买相关图书或数据库, 情愿自己花钱购买, 自给自足, 独善其身, 较少考虑向其他图书馆申请原文传递或采用馆藏互借办法解决, 不情愿借鸡下蛋, 走资源共建、共享的道路。由于共享理念和共享意识缺失, 已阻碍了我区高职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开展。

2. 管理体制制约对文献资源共享的开展。

目前, 广西高职高专隶属于不同的厅局或市, 高职高专学校之间办学存在着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弊端, 高职院校图书馆也不例外, 在这体制下的高职图书馆就形成了小的条块分割, 各高职图书馆之间缺乏宏观调控, 无法集中统一管理, 客观上给高职图书馆进行统一的计划、分工和合作增加了难度。比如, 对纸质图书或数据库进行团购相当困难, 再加上各个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或引进缺乏协调, 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几乎成为零。高职图书馆正因为存在条块分割的体制, 使用权得各图书馆的购书经费来源和服务对象都是固定的, 造成各图书馆之间“老死不往来”, 造成许多读者, 包括社会上教育、科研技术人员和广大市民看着一个上馆藏较丰富的高职院校图书馆, 只能是“望楼兴叹”, 难以走进这个孤立的“知识岛和知识殿堂, 阻碍了高职图书馆馆藏的充分利用和开发和图书馆职能的发挥。

3. 文献资源建设滞后。

文献资源不仅是图书馆重要的物质基础, 更是图书馆业务工作展开的前提。由于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格或成人高校转制而来的, 造成高职图书馆的基础相对薄弱, 在文献资源方面不论是品种, 还是数量都不能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需求。近十年来, 许多高职院校增加投入大力改善图书馆基础条件, 增加购书经费改变图书馆文献资源数量和馆藏结构。就广西高职院校图书馆而言, 各图书馆馆藏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 但是, 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广西的高职院校进入了高速发展时代, 新学科、新专业不断出现, 招生数量不断扩大, 在校人数创新高。从调查表发现, 近两年广西高职院校生均藏书量分别为51.58册、54.7册, 与教育部规定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经费原因, 高职院校图书馆一方面难以应对新文献资源的购买, 尤其是外文资料几乎是持弱化的态度, 据了解, 全区仅有几所高职院校图书馆拥有不足20种外文现刊, 全区高职图书馆对外文数据库的购买仍处空白状态。另一方面, 有些高职图书馆盲目追求数量, 不注重质量, 影响到提高广西高职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发挥。

三、构建广西高职图书文献资源共享及图书文献保障系统的举措

1. 更新理念, 统一认识。

实现广西高职图书文献资源共享和创建图书文献保障系统, 首先解放思想, 更新理念, 统一思想, 统一认识, 冲破“老死不相往来”和“自我保障”的落后观念, 树立“联合保障”、“资源共享”的全局观念, 充分认识实现广西高职图书文献资源共享和创建图书文献保障系统的重要性、紧迫性。只有这样, 才能根除各自为政和唯我独有旧的思想意识, 避免因文献资源重复建设而造成浪费, 树立全局观念、开放观念, 把广西高职图书馆看成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来文献资源建设, 使各高职图书馆跨出校门, 超出各馆和地域的界限进行开发使用各图书馆的文献资源, 自觉地开展大范围的横向和纵向开展文献资源服务。

2. 成立机构, 建立法规。

实现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仅制约因素多, 涉及面广, 而且工作也比较复杂, 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有一组织机构进行统筹规划、分工协调及组织落实等工作, 因此, 要必要成立一个文献资源共享的有效组织或协调机构, 统筹管理和协调全区高职图书馆共建共享事宜, 有力保障文献资源共享的顺利开展。比如, 可以在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设立一个有权威的工作机构, 也可以考虑要设立虚拟“中心馆”, 通过这种形式进行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 调控确定各馆购买和自建数据库的类型和数量, 统筹全区高职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并要确保各馆之间网络畅通, 以实现各馆所有资源共建共享。

实现广西高职图书文献资源共享和创建图书文献保障系统, 必须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则相配套, 这样才能为全区高职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管共享提供法律依据。目前, 广西高职各图书馆基础不一样, 发展不平衡, 在推进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程中各图书馆所需成本是不一样的, 这就会所涉及到各高职图书馆利益, 实现各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也是一种互惠互助的行为, 为了让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程持续开展下去, 除了需要各图书馆之间精诚团结与合作外, 很有必要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和规则, 利用这些制度和规则起到政策引导和行为的强制性作用, 这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的推进是不可或缺的, 有了这些制度和规则就使得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统一行动、持续发展、共享共建。

3. 组建全区高职所在区域图书馆协作网。

按照互惠互利、互补余缺的原则, 广西高职图书馆还可以开展与本地区公共图书馆和各高校系统的横向联系, 实现与本科院校图书馆、区市图书馆加强合作, 组建全区高职所在区域图书馆协作网, 从组织上加强了高职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和各本科院校图书馆的联系, 区域图书馆协作网是开展共建、共享的组织保证, 使原来松散的共享互借工作走上了有序的轨道。成员馆在协作网内可以做到馆际互借在手续上的简化, 开展联合参考咨询, 进行联合采购, 制定联机编目的标准化, 实行联合编目, 实现区域性文献资源共建共管共享的目的。

4. 创建广西高职图书馆资源统一检索平台, 实现文献资源共享。

为了实现广西各高职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 必须形成图书馆联盟体, 它是主要为了便利各图书馆开展对外交流及向师生提供服务, 而在网络上开通的一个跨学校、跨地区、综合的应用系统。具体可以在工作委员会或“中心馆”统筹和协调下, 建立全区高职图书馆联盟平台, 利用网络使各图书馆相互连通, 形成一个区域性图书馆门户联盟系统, 整合全区各高职图书馆的资源, 图书馆之间相互协作, 信息相互流动, 形成一套自组织协调机制, 建立资源统一检索平台。读者还可以利用平台实现文献资源通借通还和电子资源在线阅览下载, 纸质资源实现互借互还等功能。通过这个平台, 实现了区域资源的共知、共建和共享。

5. 积极参加国家文献保障系统。

目前, 我国已经拥有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 (China Academic Library&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CALIS)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 (China Academic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Library, 简称CASHL) 和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NSTL) , 形成了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模式为一体的服务体系, 这个体系是一个相辅相成、交叉全面的服务体系。作为高校图书馆之一的高职图书馆, 要积极加盟到CALIS和ASHL系统当中, 资源共建, 联合建设, 优势互补, 互惠互利, 充分利用CALIS各图书馆的整体优势和使用效率, 依托这两大系统开展“文献传递”和“参考咨询”活动, 实现馆际互借、原文传递、信息咨询等功能。虽然,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NSTL) 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工程技术图书馆等多家国家级专业馆为主要成员组成的, 但是利用NSTL可以弥补高职图书馆在科技文献方面的不足, 通过共享、租用、链接、交换等方式与国内外各大文献信息中心的原始文献进行交流。

6. 联合采购大型数据库。

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存贮技术的不断发展, 高职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 广西高职图书馆购买数据库的经费约占到总购书经费的10~50%各不等, 而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说明每个图书馆都花不少的钱用在数据库购买上, 从表5中发现, 购买中国知网的有12个馆, 所占比例为92.3%, 购买超星电子图书的有9个图书馆, 所占比例为69.2%, 说明广西高职图书馆中重复购置现象十分严重, 造成不必要的重复浪费。其实, 根据数字资源的可采用网络化可远程利用和多人同时使用性等特点, 可以采用团购或联合采购的办法集中力量购买大型数据, 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购买现象的发生, 又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具体来说, 可以依托“中心馆”, 统一采购大型数据库, 实行数据库资源共建、共享。

7. 建立高职图书馆采编中心。

创建高职图书馆文献采编中心, 一是有利用统筹全区高职图书馆文献资源品种和数量, 可以在全区高职图书馆内制订采访计划, 确立全区高职内各图书馆采访重点, 合理统筹协调、分配和补充各馆的文献资源, 逐步建设一布局合理, 体系完整、特色明显的适合广西高职图书馆使用的文献资源体系;二是集中进行图书分编加工, 避免各馆重复加工同一种图书, 有效地节约图书馆的运作成本, 减轻各图书馆业务工作压力, 缩短采编工作的周期, 提高工作的效率;三是便于加强业务交流、规范业务工作, 由于采用统一分编, 使分编工作有相对的权威性, 能够保证编目数据的规范统一, 各图书馆业务得到规范, 也保证了各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原始数据质量, 从而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发展, 文献信息资源呈几何级数增长, 实现图书文献资源共享和构建区域性图书文献保障系统是满足人们对全社会文献资源需求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广西高职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和文献资源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提出加强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及图书文献保障系统建设的举措。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共享

参考文献

[1]汪斌, 刘莉军.浅谈职教集团办学模式下高职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 共建的问题[J].大学教育, 2013, (22) .

[2]唐野琛.广西高职图书馆现状分析[J].情报科学, 2010, (10) .

[3]史全斌.探析图书馆资源共享工程构建的有效路径[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3, (12) .

[4]刘爽.谈市场机制引导下图书馆资源共享新模式[J].黑龙江档案, 2012, (5) .

[5]陈伟莉.高职院校图书馆共建共享探索[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8, (1) .

[6]张志宏.区域图书馆联盟模式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 2010, (5) .

[7]赖群, 刘波, 刘静春.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合作与共享现状探析[J].情报探索, 2010, (11) .

[8]汪斌, 周翠萍.浅析高职院校专业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构建[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1) .

图书及文献建设 篇2

摘 要 任何一个图书馆都是无法收全人类所有的文献资料的,但一个图书馆要收全自己所辖范围的地方文献是完全可能的。各图书馆在以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为主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或本系统的文献信息需要,以及本馆的实际,进一步建设起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部门和地区以至全国性的图书馆信息媒体资源体系。它不仅避免了图书馆不必要的浪费,而且有效地保存了人类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有利于人类文献信息的交流。这将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3

浅谈高校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建设 篇3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纸本文献资源特点的分析,指出高校图书馆的纸本文献建设应切合本校实际、多渠道满足读者需求,同时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互动,以评促建,使文献资源建设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关键词:文献资源建设纸本文献高校图书馆

现阶段来说,馆藏文献包括纸本文献和电子文献,馆藏文献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础,没有了文献,图书馆就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价值,就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尤其是纸本文献,长久以来一直是图书馆馆藏的主体,近年来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才被认为出现了衰颓之势。但在高校中,电子阅读完全取代纸本阅读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可能做到的,高校图书馆依然要将纸本文献的发展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高校图书馆每年花大量经费购入纸本文献,然而借阅率却不见攀升,甚至有下降的趋势。如果要更多地吸引读者,笔者认为需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是图书更新速度要快。高校图书馆读者的群体多是教师和青年学生,他们对话题性的东西有非常敏锐的关注度,话题性作品上市会最快得到他们的关注。而且读者都是“喜新厌旧”的,每年各大文学奖项评选出的好书、影视传播后成为热门话题的新书都会引发读者的阅读热情,如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一时洛阳纸贵,不止市面上买不到莫言的文集,图书馆的借阅量也陡增。退一万步说,一本簇新的、最新版的《红楼梦》和多年前出版的、被翻阅多次的《红楼梦》摆在一起,读者也都会借阅最新版的图书。

其二是所购图书需切合本校专业。学校的学科、专业、科研项目等非常多,读者的专业需求量也很大,高校图书馆采购图书最先要结合本校专业设置来购买。学术书固然难读,借阅量不如小说、绘本、传记等热门图书,但是这样的书只能由图书馆购买、收藏,以供教师或研究人员使用。另外,结合学生读者的课业,还可以购买大量的考研、专业考试、公共考试用书,这类书短期内需求量非常大,常常供不应求,但考试过后就乏人问津,笔者所在的图书馆将这些书保留一些复本后,其余的会做剔旧处理,并使一些进入图书漂流环节,使其能被有需要的读者拿走,增加其使用价值。

其三是购书方式要灵活,要多方面满足读者需求。现在高校图书馆购书的方式还很传统,多依据本地或外地的书商提供书目数据,或通过馆配会等方式进行现场采购,这样固然可以获得大批的图书,但会拘泥于书商合作的出版社而错过一些有价值的书,而且配书周期长,往往一本书的热度已经过了,这本书才到馆,再经过加工分编,到读者手里的时候已经不具有话题性了,读者自然不会再对其加以关注。笔者认为,具有话题性的新书、热门书,必须尽早使之与读者见面,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借阅量,而且还可以巩固读者对图书馆的信心,使之在想要阅读某本书的时候会第一时间想到图书馆,习惯于依靠图书馆。为此,笔者所在的图书馆早已开始利用电子商务来为读者服务,对于读者急需的图书,采访人员会在当当、亚马逊等大型电商网站购买,这些网站能够提供正版的图书,同时辅之以低廉的价格以及迅捷的快递服务,往往在三天内就能收到所需图书。这种方式是对传统图书购买方式的补充,也是做好读者服务的一种方式,开通多种购书渠道,无疑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其四,要做好馆藏图书的补充。丛书、套书、文库本、译注本、校注本一类接续性、相关性较强的作品,馆藏文献倘若不能收录齐全,则会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断裂感。采访过程中的遗漏、馆藏文献的剔旧、借阅过程中的丢失、损坏,都会使这些文献不再齐全。将不齐全的馆藏文献补全是图书馆搞好文献工作的重要一环,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当然,近年图书出版市场上出现一些“文库”系列则不在此列,这些书虽然冠之以某某“文库”的名称,彼此之间却并无太大的联系,作者、版别、甚至分类都不尽相同,知名出版社的精品学术图书质量很高,对馆藏文献质量有极大的补益,不过这类图书购入部分后,通常需要连续购买出版社陆续出版的该系列图书,如有遗漏,几年后就很难再买到了。

纸本文献的建设与电子文献的发展并非对立,要搞好馆藏文献建设,纸本文献与电子文献必须二者兼顾,不可偏废。电子文献与纸本文献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如数据量巨大、全面,通过搜索引擎搜索资料非常便捷,颇受高校师生的欢迎,甚至渐成倚重。

为使读者多关注图书馆的纸本文献,笔者建议多搞一些读书活动,如利用“世界图书日”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如征文、演讲、诗朗诵等多主题、多形式的活动,既可以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也能指导他们读一些好书。同时,图书馆馆员也可以联系学校的教师,请他们对馆藏文献做出评介,并对学生进行引导、推荐,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认识得更加清晰、直观,更能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加强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是每个高校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之一,它也许平淡如水,却绝对不可忽视。图书馆员就像图书馆的末梢神经,与服务对象的每一次接触都能改变读者对图书馆的看法。如果说,图书馆的藏书质量好,新书更新很快,图书馆员的服务专业、规范、精细、尽职,那么高校图书馆就会成为读者心目中的一个品牌,这个品牌不同于市场经济下的企业营销,但是却是异曲同工、相去不远的。图书馆必须树立起读者对图书馆的信心。如果说,读者认为他所需要的书图书馆一定能找到,那么他就不会费力去找其他的渠道,而是到图书馆来借阅;如果说,读者认定图书馆能够满足他学习、考试、娱乐等方面的需求,那么他就一定会走进图书馆,甚至依赖图书馆。

综上所述,高校图书馆一方面要加强纸本文献建设,一方面要积极地树立读者服务的品牌意识,做好宣传,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只有这样,读者在享受图书馆的服务时才能如沐春风,毫无障碍,也只有这样,图书馆的文献发展建设才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冯峰.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评价体系与模型构建[J].情报探索,2013(04).

[2]黄世芳.提高高校图书馆文献采访质量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2).

[3]陈京莲,李小燕.试论高校图书馆为重点学科服务的对策[J].情报探索,2007(02).

图书及文献建设 篇4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定位

(一) 文献资源建设定位的意义

文献资源是一种经过科学组织并提供给读者使用的社会文化资源, 是教科研的保障, 是图书馆开展工作并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经过选择并被有序组织起来的文献, 既是高职院校教科研不可或缺的办学资源, 也是人才培养和图书馆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支撑。鉴于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 在建设过程中按照必要的采选程序, 采用科学的组织实施方法, 将文献资源建设经费进行合理分配, 对文献的学科、类型、品种、复本进行适当的选择与取舍显得尤为重要。每一种文献都有着现实的或潜在的读者, 让每一位读者及时获得自己满意的文献, 是文献资源建设的意义所在。

(二) 文献资源建设定位的必然性

1.高职院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 没有文献资源或者文献资源失去了其应有的使用价值, 图书馆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文献资源建设缺乏长期有效的规划和切实可行的质量评价体系, 使得文献资源的实用性和利用率不高, 这将严重影响教学科研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 降低读者对图书馆学术资源服务的依赖程度。丰富馆藏资源、优化馆藏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是高职院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

2.服务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的需要。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 准确把握文献资源建设定位, 是完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基础保障。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不仅对文献资源建设具有导向作用, 还对文献资源的前沿性、系统性和全面性提出了具体要求。

3.图书馆现代化进程的要求。数字化图书馆是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文献资源的类型已经从传统的纸质文献向数字文献转变, 图书馆数字化、共享化、虚拟集中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 可以从本质上解决了文献资源的重复建设问题;另一方面, 有利于馆际之间的共建共享。

(三) 文献资源建设定位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所谓的实用性原则即“藏必适于用”。文献资源采购需要切合读者实际需求, 对于前沿专业, 尽量选择出版日期较近的文献, 如计算机软件开发, 这类资源更新速度快, 要确保此类图书在购买后的使用价值。积极开展读者荐购活动, 征询读者意见将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系统性原则。美国图书馆学家J.H.谢拉说过:“单是一本本的书, 即使是最好的书, 也不能组成图书馆, 除非把它们组成一个整体, 这个整体就是知识本身, 就是有目标和方向的藏书。”因此, 文献资源建设定位需要凸显整体性能。

3.特色化原则。馆藏特色化是有别于其他图书馆的优势所在。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要结合学校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来规划, 满足读者需求是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原动力和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4.共享化原则。文献资源建设不再是封闭的, 而是相对开放的过程。以资源共享为目标, 完善文献资源结构, 将服务对象由校内逐步向校外拓展。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创新策略

(一) 以质量求生存, 合理优化馆藏结构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 高职院校基本上建立了一套自己的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在文献资源建设中, 图书馆应及时掌握学科建设变化, 合理优化文献资源结构, 逐步形成与学科建设相统一的文献资源体系。馆藏结构组成除了基本的教学参考书、科研用书、课外读物以外还应注重收集国内外先进的高职教育的理论;本校教师、科研人员发表出版的论文、专著;学校专业教学涉及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执业资格能力考核标准、市场准入规范。此外, 文献剔旧工作也是保证文献资结构的有效手段。剔除利用价值不高或过时的旧书, 有利于保证文献资源的时效性与新颖性, 还可以腾出有限的图书馆空间。

(二) 以特色谋发展, 重点建设特色数字文献资源

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特色化建设是图书馆求生存、谋发展的必然之路。特色馆藏建设要以特色纸质资源建设为基础, 特色数字资源建设为重心。这是高职院校走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道路的要求, 也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 》第11条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学、科学研究的需要, 根据馆藏特色及地区或系统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的分工, 开展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和网络虚拟资源建设, 整合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 形成网上统一的馆藏体系。”特色数据库建设是特色馆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有馆藏书目数据库的基础上, 根据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需求, 建设学术论文数据库、教师科研成果数据库、专业教学数据库等。

(三) 创建信息导航库系统, 支撑重点学科

图书馆网络信息导航是指图书馆利用已有的信息标引、分类、查询、搜索评估等方面理论与实践, 精选互联网上海量的学术及相关信息, 并将经过注释或评注的信息组织到特定的界面, 从而为用户提供免费信息服务的过程。创建网络信息导航库系统, 既是图书馆本身对网上信息资源和馆藏电子文献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利用的需要, 也是满足读者和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的需要。

导航库通过组织专门人员对Internet资源进行过滤分类、描述标引和整合, 通过链接到图书馆主页的方式为用户提供进入重点学科专业资源的捷径。很多高校图书馆为此而研发了文献信息数据库导航库系统, 如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将该馆收藏的纺织服装类外文原版期刊和国内流行趋势方面的权威刊物进行数字化处理, 建立了纺织服装专业信息网络资源导航系统, 不仅缓解了昂贵期刊“藏与用”的矛盾, 还为文献的远程利用打下基础。

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导航系统, 整合网络上无序无限的信息, 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导航系统, 支撑重大学科, 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创新的有效途径。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图书馆不同于大学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 它既融合了大学图书馆传播知识, 引领精神文化的内涵, 同时又肩负了公共图书馆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准确把握学科建设重点,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才能较好的发挥图书馆的三大职能, 推动高职院校图书馆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华, 姚惠萍, 经岷.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评价体系的构[J].图书馆学刊, 2012 (2) :20-21.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试行) 》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13.jsp?tablename=12&infoid=8188[2009-12-10].

图书及文献建设 篇5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控制

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本原理及其所处的环境,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质量控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文献资源建设质量控制应采取的策略.

作 者:王丽 WANG Li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图书馆,江苏镇江,21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19(3)分类号:G258.6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质量控制 文献资源建设

图书及文献建设 篇6

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07)12-0018-02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的发展也进入了网络化、数字化的新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图书馆资源观的变化: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对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献概念,而是包括传统的印刷型文献、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在内的、涵盖范围较广的信息资源。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不仅包括了文献的入藏,也包括了对光盘信息、网上信息的组织和管理。图书馆已不能只局限于向读者提供传统的馆藏文献,而应提供包括本馆在内的所有网络上可以获得的信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面临的新任务主要是构建不同信息格式和信息类型共存的资源系统。

文献资源是人类进化和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前提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资源的根本作用在于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性和增强世界的有序性。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基础已突破了传统的馆藏局限而扩展到整个计算机网络,从而使有限的文献信息资源得到无限地扩展。传统的文献信息资源和虚拟信息资源共同构成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基础。现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主要包括文献资源建设、数据库建设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组织等。由此可以看出与传统的文献资源建设相比,网络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建设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收藏的文献载体和类型发生了变化。馆藏文献不仅仅是印刷型、视听型,还有光盘型和网络型,各类文献并存,互为补充,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其次,文献搜集途径和获得方式发生了变化。网络环境下除了延伸传统文献的做法外,文献采集的方式和途径将大大拓宽,可以通过网络采购、下载、自建书目数据库等形式进行。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印刷型文献资源的有利条件,稳步地、有重点的建立多层次、点面结合的较完整的文献资源体系。计算机的发展,虽然使文献信息资源的网络查询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但这种普及还没有达到可以随时随地阅读,文献资源的建设还将是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并重。

文献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任何短期行为都会影响到馆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因此,在文献资源建设中我们要做到:

1.确定本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学研究的需要,根据馆藏基础及地区或系统文献资源布局的统筹安排,制订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案,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馆藏体系。”高校图书馆要搞好文献资源建设,必须把开展深层次的读者调研常态化,以便及时全面了解情况,并根据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情况,合理分配文献购置比例。从而制定适应本校教学和科研发展需要和本馆实际情况的文献资源建设的长期目标和方向,并根据发展需要适时地进行调整和补充, 合理使用经费,保证重点,兼顾一般,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更加科学而有序。

2.建立和完善学科专家选书制度。建立学科专家选书制度有利于合理使用经费,有利于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献资源的效益,满足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对文献资源的需要。尤其是在文献购置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学科专家选书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另外,随着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学科及专业之间相互融合与渗透,使得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层出不穷。图书馆采访人员虽然长期从事图书采访工作,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图书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对各学科、各专业的了解尤其是对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了解存在着很大局限,对各学科、各专业研究领域的进展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建立学科专家选书制度,广泛征求和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文献的科学价值和利用价值做出准确的判断,将从根本上保证入藏文献的质量。这样既节约经费、避免重复购置,也能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坚实的文献保障。

3.根据本馆及读者需求情况科学合理的配置电子出版物。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将不再是单一的印刷型书刊,图书馆将形成以印刷版书刊为基础、网络书刊和电子书刊为补充的多元化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图书馆将得宜于新技术的发展而成为集传统图书馆、电子图书馆、网络图书馆于一体的多维图书馆。电子出版物具有信息存储量大、内容丰富、检索便捷的特点,是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图书馆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最便捷的途径。目前,电子出版物在各类型图书馆馆藏中所占的比例和数量都在与日俱增。图书馆要从本馆实际出发,结合本校的教学和科研情况,根据采购经费及文献收藏的重点适时地调整采购方针,制定出适合本馆实际情况的电子文献采购计划。同时还要处理好印刷型文献和电子出版物的关系,适当加大对电子文献资源的收藏,逐渐增加馆藏文献中电子文献的比例,最终实现印刷型文献和电子文献的最佳配置。

4.加大开发网络信息资源的力度,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印刷型文献资源和网络电子资源共同构成了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因此,图书馆必须加强网络建设,完善网络环境,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整合网络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图书馆要投入专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加大组织和开发网络文献信息资源的力度,要积极从庞杂的网络信息资源中挖掘出具有使用价值的信息,为读者提供优质的网上信息服务。图书馆可以利用站点导航和搜索引擎等手段,有目的、有选择的从网上下载有价值的信息,并按统一的格式整理建库,建立本馆自己的检索系统。

5.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馆藏文献体系。所谓特色就是根据本馆的馆藏情况和服务对象,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馆藏文献体系,为读者提供特色服务,这是一个图书馆区别于其它图书馆而独立存在的基础。一个图书馆经过长期的文献积累,都会在某一方面、某一领域形成结构较为完整、内容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源优势,形成自己的馆藏特色。因而不同的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中,必须体现出自己的侧重点。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无论是在传统的印刷型文献,还是在电子文献的购置方面,都应根据本馆工作所服务的教学和科研的需求,来确定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本馆鲜明的文献资源特色。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建设的核心,是图书馆发展的生命线。高等院校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才能在网络环境下圆满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纯元.图书馆与网络信息资源[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6).

[2]张清.试论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J].情报杂志,2001,(4).

图书及文献建设 篇7

一、影响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优化配置的因素

1. 出版发行约束。

出版社在经历了转企、改制、上市改革的三部曲后, 当前国内的中文图书出版发行业千姿百态。图书出版发行市场空前高涨, 其消极作用也日益凸显。出版部门追求“市场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现象日益突出, 图书出版的种类及质量令人担忧。其一, 有资料显示, 在所有销售出去的图书中, 各级课本、教材及教学辅助材料超过70%[1]75。由于教辅的市场需求量巨大, 乱象丛生。突出问题之一是品种过多、质量良莠不齐, 许多理念平庸、质量粗劣的教辅书成为市场的负担;突出问题之二是教辅书的盗版现象严重, 智慧含量不高[2]205。其二, 文学类图书在图书市场的占有率相当高, 是除教学、教辅图书外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图书类别[1]83。缘于文学是解释人生、说明人生的。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是真善美的艺术呈现, 受众面广[3]4。其三, 图书出版市场也充斥着各种不尽如人意的现象, 如克隆复制带来的盗版书, 过于包装徒有噱头带来的伪书, 东拼西凑、粗制滥造带来的价值真空的学术赝品等。种种迹象表明, 针对出版发行市场因素的影响, 作为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高校图书馆, 其馆藏资源建设规划中不应单纯满足藏书数量的增长, 更应在馆藏质量和馆藏结构上及时做出调整。图书出版发行信息不畅, 是制约高校馆藏资源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各高校圈选新书的书目主要由出版发行机构或书商提供。由于受利益驱动, 书商纷纷抢售热门图书、高折扣图书, 而学术著作由于销售范围狭窄、利少, 书商大多不愿意经营。由于获取出版发行信息的渠道不畅, 最终表现为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少, 无法满足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信息需求, 这已经成为阻碍馆藏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因素。

2. 图书经费约束。

高校办学条件之一是馆藏资源建设中年生均增加三册新书, 这部分必须的图书经费需要做好前期预算, 同时图书价格的上涨幅度及既定数据库的续订也需要有持续的资金保障。通过调研得出, 青岛市的几所普通院校大多面临图书经费拮据、短缺局面, 这种局面制约了馆藏结构调整和优化方式的转变。相比之下, 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图书经费相对充裕。该校根据学校学科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在馆藏资源的结构上进行了较大调整, 在保障最必要的纸本文献的基础上, 大幅度增加了电子资源尤其是外文电子资源建设, 并加强了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 努力为海大师生利用文献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3. 对读者的调研力度不够。

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机构的窗口, 面向的是求知欲、体验欲、好奇心强烈的大学生及教师科研团队, 在新技术及新型信息资源应用方面应走在前列。因而增强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建设, 强化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服务水平是新媒体时代图书馆发展的趋势。当前突出问题是读者日益增长的多元、海量的信息需求同相对单一的馆藏信息资源结构和落后的信息服务技术之间的矛盾。当读者对信息获取方式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时, 采访人员缺乏预期调研, 或调研力度不够。采访工作没有审时度势迎头赶上, 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的协调发展理念有待提高。图书馆采访业务量与人员配备比例失调。近几年, 随着高校图书馆经费的增长, 采访业务量不断增多, 但各校固定的采访人员数量相对不变。由于采访人员数量、时间、精力的限制, 缺乏对读者信息需求的广泛深入调查。采访工作人员“读者第一”工作理念缺失, 不注重深入基层、深入读者。有的自以为是, 对读者的意见建议熟视无睹, 工作中缺乏“接地气”———缺乏广泛深入的读者调研工作。调研工作力度不够, 馆藏信息资源建设有失偏颇, 制约了馆藏信息资源结构的优化。

4. 结构调整力度不够。

数字资源由于不受图书馆的时空限制, 不受副本量的限制以及获取方便、快捷, 容易复制、更新时间快等优点而备受读者的青睐。以青岛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 从近几年的统计数字看, 数字资源无论是点击量、下载量还是原文传递量, 总体呈现不同程度上升的趋势。同时近几年尤其是近一两年高校图书馆的突出变化是, 进图书馆借书及阅览的读者人数越来越少, 读者通过纸质资源获取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以前作为接待读者主战场的流通阅览部门现在是门前冷落, 进馆读者越来越少。唯有在考试季才能见到读者进馆火爆的景象, 显而易见读者更多的是利用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原因之一是数字资源的形式、内容越来越丰富, 之二是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智能i PAD的快速发展, 让读者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读者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再单单依赖图书馆的空间, 阅读时间不再局限于图书馆的开放时间, 而更多地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自主地选择阅读时间。而目前一些高校馆藏资源建设仍以纸质资源为主, 显然与图书馆服务的对象———读者的阅读方式变化趋势不相适应。在馆藏资源建设中, 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的比例需随着读者阅读趋势的变化适当、及时地做出调整。

二、优化文献信息资源结构的几点建议

1. 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 突破机制约束。

(1) 要摆脱目前出版发行信息滞后及散乱的状态, 增强出版发行的市场竞争力, 必须推进书目预告体制创新, 发展和完善全国性的新书预告书目报道网络平台。两年前, 原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新闻出版信息化“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 明确提出新闻出版信息化的总体目标, 并提出重点建设出版发行信息服务云平台, 实现出版发行全产业链信息的互联互通与有效协同, 提高全行业的工作效率。该平台的建立, 既可以对出版发行行业进行总体布局及自上而下推动结构性调整, 又可以有效遏制各出版社出书选题雷同、同一种书由不同的出版社重复出版、同一种书以不同系列不同丛书等各种版本的形式出版, 从而规范出版发行图书的质量, 缩小图书采访环节误操作空间。同时图书采访人员可以在覆盖出版社出版的所有新书的书目预告平台上自主地挑选符合自己馆藏的图书, 突破了书商供货范围的局限性, 实现从源头保障馆藏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 应加快制定发展规划实施细则, 并尽快实施。 (2) 构建教学资源网络平台, 突破教学文献资源形式单一格局。加强大学精品课程、优质课程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 构建内容上高、优、精的教学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网络数字化平台, 减少图书馆重复购买内容同质化的纸质教材数量, 进一步提高图书经费使用效率。 (3) 进一步丰富文献信息资源采访方式和渠道。在网络社交工具日益丰富的今天, 要不断拓展图书馆与读者的联系渠道及互动平台。通过专家、教授及学生读者的参与和互动, 提高专家、教授及学生读者的荐购图书比重。在传统的专家、教授及学生读者现场采书以及电话、E-mail荐购方式基础上, 不断丰富和完善微博、微信等荐购系统, 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到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来, 真正实现面向读者需求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2. 加大资金投入, 突破经费约束。

青岛市高校图书经费严重不足, 即使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2011年的图书经费也仅有1400万元, 而复旦大学2010年的图书经费已经达到了3240万元。所以除了校方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外, 还可以示范引导企业、商界成功人士、校友、主持重大课题人员, 特别是与高校有联合攻关科研项目及有技术咨询的大型企业, 投资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 建立长期有效的多渠道、多元形式的投资方式。当然通过图书馆经营体制创新, 经费的问题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3. 注重调研实效, 提升服务能力。

长期以来, 坚持“读者第一”理念始终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宗旨。文献资源建设部门应始终围绕学校学科发展动向, 从工作实际出发, 深入学院、深入机关、深入读者, 了解读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文献信息资源需求。要扑下身子, 沉下心来, 注重调研实效。同时, 在图书馆和读者之间还应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形成读者参与图书馆统筹协调的协同运行机制。三是建立民主化评议监督机制。探索建立以读者评价为主题、以读者满意度为标志、以多种评价形式为手段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评价机制。通过“面对面”、“心贴心”的工作方式, 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工作,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 最终提升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

4. 调整数字资源结构比例。

在校园网络日益发达, 尤其在WIFI全覆盖、数字资源日渐丰富、移动阅读终端越来越普及的今天, 购买图书、期刊及数字资源各自所需经费在图书总经费中所占的比重应随着阅读方式的改变, 适当地做出调整, 加大数字资源购买及建设力度。通过调研发现, 从提高资源利用率角度、从纸质刊多被转化为数字资源来看, 高校为节约经费使用, 均采取对纸质刊压缩订购。同时要加强免费网络资源建设力度, 增强本校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力度等措施来丰富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参考文献

[1]崔保国.2012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2]刘东.我们的学术生态[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2.

图书及文献建设 篇8

1 乡镇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研究之一

1.1 研究农民信息需求一般有两种观点:

一是从发展眼光看需求的。这种观点不看实际, 而是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对农民的要求来确定文献信息的收藏和传播。实际上农民由于文化水平和习俗所限, 这些脱离实际的文献信息便成了摆设。这种文献信息的收藏与传必然导致失败;二是从实际出发。一要看当前的需求, 二要看他们接受和利用的能力。

1.2 那么当前农村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我们以为, 一是农民的文化水平还不理想, 特别是科学文化知识还不那么普及, 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移风移俗与小康以及和谐社会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这说明乡镇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收藏与传播要注意这个实际情况;二是农村的文化设施还十分地落后, 应该说绝大多数农村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设施。因此, 农民很难受到先进科学文化的熏染。作为乡镇图书馆在农村图书馆没有普及的前提下, 又主要是为农村服务的, 一定要考虑这个现实。

1.3 我们以为原则应是:

“立足当前, 兼顾长远”。重点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思想道德教育, 在这个基础上传播生产生活知识和相应的科学技术。当然, 传播各种致富及生产营销信息是必不可少的。

2 乡镇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之二

2.1 首先是搜集文献信息资源的形态问题。

就目前看, 乡镇图书馆应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纸质形的文献, 包括书籍、报纸、杂志。这应该是主要的收藏对象;二是数字文献。这类文献不易过多, 原因是因阅读设备的限制不易被更多的人利用, 更何况需要较多的资金;重点放在有针对性的农民科技致富资料上;三是声像资料包括磁带、光碟等;四是网络文献。特别是建立网络文献信息集成库。这是个文献收藏的方向, 虽然也需大量的阅读设备, 但收藏就目前看来, 还牵涉不到版权等问题。这一切不需大量的资金。在一般的情况下, 乡镇图书馆都是办得到的。

2.2 乡镇图书馆的定位仍是科教、信息文化部门。

因此它的宗旨也仍是普及与提高科学文化知识。那么它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收藏也必须有绝大部份属这方面的资源。这其中文化消遣要占绝对优势, 例如文学类、科普类还有一般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这类文献要占总藏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这是个原则也是客观实际。农民更是如此, 他们在逐渐富裕的条件下, 文化消遣是生活中占重大比例的事情。因此, 图书馆作为文化部门, 在这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2.3 适宜农村应用的生产生活科技文献信息要多多益善。

特别注意那些深入浅出的科技资料, 一经发现决不放过。

2.4 就是把握全国乃至全世界各方面的信息。

除了在报刊搜集外, 重点放在网上搜求。当然, 这种搜求也一定是有针对性的。一定要及时的、准确的、当地能用得上的。这些信息也要存储起来, 但要设两个数据库, 一是永久性的, 一是临时性的。对于临时性的信息资料库要设删节的功能。

以上应算作乡镇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指南, 要强调两点:其一文献信息收集要精要多要快。就目前包括相当长的未来, 乡镇馆藏书是少的不能再少了。所以所说的零增长, 稳定增长在这里免谈!而且还要注意下一步普及村屯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收藏工作;其二是文献信息收集的资金问题。我们以为就当前中央政策看, 有利于这方面工作。我们多做工作争取领导支持就是了。其次是发动社会的力量, 群众合力办图书馆。

3 文献信息的传播与服务工作

3.1 培养农村乡镇潜在读者用户的文献信息需求。

方法可以丰富多彩, 比如办学习班、报告讲座、开会宣传等等。培训的内容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等, 要他们知道文献信息与他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这是让他们有文献信息的需求之举;之后, 便是培训他们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和利用网上知识信息的能力。比如了解文献信息的产生和流通情况、获取的方式方法, 如何查找自己所需的文献信息呀等等。这就是说要有点利用微机和网上检索的能力。

3.2 宣传吸引潜在读者用户利用馆藏、利用网络文献信息资源。

宣传的内容主要有这样几点:其一是宣传馆藏、网络集成库的储存、网络文献索引等等。其目的要民众了解这个乡镇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储存, 以便民众更便捷地利用。其二宣传民众利用图书馆的效果。民众看到利用的效果是吸引民众利用图书馆最好的办法。其三通过调研指出农村乡镇有哪些生产生活的问题可以在图书馆得以解决, 这种方法应该说是图书馆吸引读者用户的最好办法, 当然也是工作量较大, 要求业务高水平的工作。其四开展一些活动, 例如知识竟赛等方法以吸引民众利用图书馆。

3.3 开展读者活动, 建立读者协会。

迄今为止, 读者活动大致有这样三项内容:其一是宣传图书馆, 前面已经说过;其二吸引读者利用图书馆, 拉近图书馆与读者的关系;其三是以知识为单元直接为读者服务。而读者协会正是承这三项任务而存在的。它组织广大读者读书、研究读书效益, 又协助图书馆进行导读, 发展读者主持和开展一系列的读者活动。

3.4 说到底还是要看乡镇图书馆的利用率, 通

过以上的各项活动, 流通率能达百分之二百或者更多。我们这个乡镇馆就算成功。否则, 一切都无从谈起。

4 加强规划, 重在落实。

我们论题的关键不在有多深的道理或如何好的方案, 而在如何将其落于实处。本文研究的是已有的乡镇馆, 如何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以及传播和服务工作。所以普及农村图书馆不是本文的课题。而就乡镇图书馆而言, 能够将上述内容落于实处也并非易事。因此, 有必要再深入提示以下三个问题。

4.1 乡镇图书馆建设与其他工作一样, 也要事先有规划有论证。

所以, 要有一完整的规划, 经论证、并得到上级批准后附诸实施。

4.2 明确与加强政府的领导责任。

乡镇图书馆是政府职能部门文化工作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这是责任。而且牵涉事业经费、人员开支和文化设施等一系列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 在政府部门要把责任落实到人, 并设有一系列考评制度。只有这样, 这项工作方能落于实处, 否则, 很容易被其他工作挤掉。

4.3 县图书馆馆长在这项工作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主要从两个方面论及:其一是业务指导。协助乡镇馆作出切实可行的规划, 并培训专兼职的工作人员, 督促协助搞好基础业务建设和服务工作;其二是经常向有关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并争取领导将乡镇馆建设方案落于实处。对于这项工作, 县馆要纳入议事日程, 并明确责任, 也要纳入年终的业绩考评。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乡镇馆是农村的文献信息中心, 抓好乡镇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传播与服务工作也就抓住了大纲, “纲举目张”, 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也就有了保障。

关键词:工作研究,信息传播,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乡镇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冯仿娅.农村信息环境研究刍议[J].图书馆论坛, 2007, 6:151.[1]冯仿娅.农村信息环境研究刍议[J].图书馆论坛, 2007, 6:151.

[2]孙美玉等.信息条件下建设西部地区乡镇图书馆的新思路[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7, 3:125.[2]孙美玉等.信息条件下建设西部地区乡镇图书馆的新思路[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7, 3:125.

统筹县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建设 篇9

县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采购一直是各自为政的。业内人士对于乡镇图书馆建设中几次反复而形成的文献资源混乱局面记忆犹新, 因此近些年来有许多单位在试行统筹县区图书馆的文献采购。确实, 规范管理县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十分重要。县区“天高皇帝远”, 加上管理权限长年来没有理清, 让读者看什么书一般是没有人来管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也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所以, 县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采购规范化管理就提上了日程。

文献采购规范管理的目的, 是要摸索并形成适应农民现代生存需要的文献资源体系。农民群众从比较落后的生产力状态中走出, 要进入正在跨越式发展的现代社会, 进入城乡一体化的生活环境, 进入现代农业的良性循环中, 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知识和能力就无法自在的生存, 这是一。中国农民受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的影响, 从个体到社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语言”, 这是内心的根, 需要不断用传统文化滋润, 这是二。从这两点出发, 农村文献信息资源应该具备的范围和特点就一目了然了。

要建立中国农村所需要和独有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首先就要制订县区图书馆文献采访条例, 条例制定的前提应该是全面的农村文化现状调查, 基点是从实际出发。条例既要顾及农村各类人员的文献信息需求, 又要考虑各文献种类的相对均衡的分布, 还要照顾特定人群的特定需要。对于农村流行的武打、言情、“口袋”之类的书要有恰当的定位, 对于盗版书的严格把关也应该是重要内容。同时, 也要注重提高图书利用率的问题, 要让业内资深人士参与把关采购书目, 避免盲目性;要在有限的途径里充分吸收读者对选书的意见;对连续性出版物尽量延长它的有效服务时间;注意控制电子文献与印刷文献的重复建设, 总之, 要在文献建设中真正贯彻建设节约型图书馆的原则。条例初稿出台后要进行试点推行, 然后汇总意见修改后正式下达。要按条例来设计采访工作的秩序, 把程序环节规范起来, 保证条例的畅行无阻。

2 创造条件建立图书资源集中采购、总馆配送的物流体系

在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纲要》中关于总分馆制的论述, 主要内容就是文献资源的集中配置, 可见国家对于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文献资源集中采购配送, 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图书馆早就实施的一个力针, 而且长期运作的经验表明它能产生很好的效益。集中采购的基掣是相对充足的经费, 可是据统计, 目前全国2200多个县级图书馆中有720家没有购书经费, 年购书量为零。我们坚信,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 随着图书馆法制建设的强化, 此类状况终消失。但我们在谈论文献资源集中采购配送的问题时, 就必须从现实情况出发, 从全国农村的是可行性出发。因此, 我们姑且先不讲实行总分馆制。如果把经费从基层集中上来, 采取江西南昌县书馆的集中采购, 中心调度的方法进行资源建设, 其好处有以下几点: (1) 比例占一的经费可以换得比例是十或者更多的经费购买资源的使用权, 弥补了各网点因为经费问题造成资源短缺的不足, 解决基层办图书馆的最大困难。 (2) 节约人力, 大量减少基层图书馆的书刊整序的用工量, 从而把精力转移到服务上去。 (3) 大量的集中采购, 降低单位成本, 也降低了国家拨款的总成本, 数字不可小觑。 (4) 资源集中采购配送, 强化了县市图书馆的业务领导地位, 形成了“以资源带管理”的良好模式。 (5) 如果调度配置物流遵守定时定点的安排, 读者就每天都能借到新书。 (6) 整个地域的图书馆实行统一的管理模式, 去除了交流的障碍, 形成了“大图书馆”理念, 共建共享、通借通还变成了事实。上述好处足以证明, 文献资源集中采购配送, 是建设基层图书馆网扎实有效的途径。

各地总分馆制的尝试和实践正在逐步进行, 但规模化地铺开还有待时日。政府没有启动这项工程, 不等于民间不可以尝试。长春市的“图书馆联盟”和佛山禅城的“联合图书馆”等, 尽管形式略有差别, 其实质是一样的, 就是让资源达到共享。总分馆制不在名字, 在于实质, 它的主要体现形式就是文献资源的集中采购配送, 因此, 各地在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支持下, 应该尽早启动共享文献资源的试点工作, 县市馆自身在采编、物流方面首先要做足人力和物力准备, 然后将较有条件的一些馆的资源购置费集中起来进行采购, 建立文献的周期交换制, 开始共享式的集中配置。在经过一个阶段的磨合后, 就可以建章立制, 正式运行。当然, 毕竟是公共文化服务, 国家有责任要按政策进行投入, 所以各地要明确, 先走一步实际上是推动政府介入的一个前提, 当然也是手段。在试点过程中, 要一方面及时纠错补缺;另一方面则及时的、经常的向政府和主管部门汇报。如果政府在看到实际效果后介入, 把财力支持的政策明确下来, 把县市馆和基层馆之间的人事关系理顺了, 那就是名副其实的总分馆制了。从这点上讲, 县市馆资源集中配置先走一步的结果就肯定是总分馆制。这应该说也是先打擦边球, 再被正式承认的一种改革。

要想启动文献资源集中采购配送, 县市图书馆就应该认真做好预案, 解决三大问题。一是强化力量形成快速高效的采编机制。文献资源的数量增加, 种类繁多、载体复杂, 而且因为面对基层馆, 采编流程必须高效, 因此人员队伍一定要素质强, 要求要高。二是要建立总馆配送的物流体系。这个体系有一个相对复杂的调度运行机制, A馆的x部分书调往B馆, 而B馆的Y部分书调往C馆, C馆的z部分书调往A馆, 这是三点之间的调度, 那么四点之间, 五点之间呢, 并且中间一般不能有重复进入的书。这说明这个物流体系除了物质条件 (汽车、书箱等) 之外, 还须有物流调度的智力核心。三是要建章立制, 如经费集中的原则、方法的确定, 各分馆图书的周期交换机制, 统一排架、统一标志、统一管理的规定等。这些问题如何因地制宜去解决, 都是需要县市馆的同志认真筹划的。

3 关注数字资源建设

数字资源对于农民来说, 现在也是越来越熟悉了。DVD的普及已经让农民群众对于数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所以, 在农村的文献资源置备方面, 我们绝不能让数字资源缺位。困难在于数字资源的管理比较复杂, 其载体容易损伤却很难检查, 不过特殊资源也可以采取特殊管理, 比如不出借只阅览, 比如对有DVD播放机的读者一次出借一天等。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买这些资源, 把群众拒之于门外不符合公共文化服务精神。除了部分数字音像资源的其他数字资源, 如文献检索数据库等, 我们应该主要依靠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力量来开展服务。

摘要:本文从制定县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采访条例, 创造条件建立图书资源集中采购、总馆配送的物流体系, 关注数字资源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了县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统筹建设。

关键词:县区,图书馆,文献资源

参考文献

[1]高凡.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与趋势[M].图书情报工作, 2004.48 (4) :1-10.

[2]王莉.对科技文献信息共建共享建设的思考[M].现代情报, 2006 (10) :30-33.

谈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篇10

一、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特色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特色建设是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需要, 由于经费限制, 导致各图书馆新书入藏量越来越少。全面收藏文献资源对于任何一个图书馆来说都是不可能的, 任何图书馆都满足不了所有读者的信息需求, 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藏书建设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也是职院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走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道路。资源共享是有代价的, 是需要互惠互利的, 也就是说, 在资源共建共享过程中, 要求各馆将“奉献与索取”统一起来, 互利互惠。根据本校龙头专业的设置和重点发展的课题, 建设具有本馆特色的专题文献数据库, 利用“自身特色”、“独家优势”, 突出藏书特色, 建设具有个性化的馆藏文献资源, 并利用其为社会提供特殊化服务, 以特色文献资源参与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文献资源特色建设策略

图书馆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研及管理的需要, 根据馆藏基础及地区或系统文献资源布局的统筹安排, 制定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发展政策, 建设科学合理的具有本校特色的馆藏体系。在文献采集中应兼顾纸质文献、数字文献和其他载体文献, 兼顾文献载体和使用权的购买。使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能够协调发展, 以保持重要文献和特色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重视收藏与重点专业相关的出版物和学术文献。图书馆还应注意文献采选方式的多样性, 如出版物交换、呈缴、征集或接受捐赠、文献复制及其他方式。

(一) 纸质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采购纸质文献既要着重考虑本校教学科研的现实需求, 又要兼顾未来发展需求, 兼顾书刊比例、新品种与馆藏比例。同时, 图书馆对馆藏建设工作要定期开展评估。

(二) 数字资源建设。图书馆要重视数字资源建设, 其经费应占文献购置总经费的一定比例, 并逐步提高。各图书馆要充分考虑到数字资源建设的总体数量与体系结构, 综合考虑数字资源的价值、需求、类型和使用权的关系, 加强重点数字资源的建设。还应认真考虑数字资源的许可证协议以及采购政策、数字资源的建设与共享等问题。要全面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必须坚持馆藏建设“三原则”:其一, 知识资源共享和分配公开的原则。学习型需求与研究型需求兼顾, 知识成品性文献与信息资源性文献兼收并蓄、合理配置;其二, 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兼顾的原则。馆藏利用率和读者满足率是由馆藏资源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共同决定的, 所以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读者满足率与馆藏利用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要兼顾;其三, 多载体化的原则。超文本的虚拟网络资源, 可以快捷方便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为读者提供了无限的资源空间, 但也不能取代印本文献, 尤其是网上的垃圾信息污染, 成了一种灾难。因此, 我们要拒绝“唯数字化”理论的误导, 坚持多载体化的原则, 特别对教学参考书、基础理论、文学名著等印本文献的收藏, 不能削弱。

(三) 专题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应依托本地区和学校特色学科专业的优势, 结合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 根据教学科研的需求和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开展专题特色资源建设。长期积累以形成专题特色文献资源优势。图书馆在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时, 可采取自行配置或托管、租用等不同方式来获得满足各种不同功能需求的专用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数据备份设备等的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的信息环境, 保障图书馆各种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有利于业务扩展的需要。图书馆局域网连接校园网, 出口带宽适应图书馆网络应用需求, 并提供一定数量的信息节点或无线网络覆盖。图书馆应为读者提供复印、打印和扫描等服务, 并逐步实现自助服务。

(四) 文献的加工与共享。图书馆必须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 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加工、组织和管理的标准化。对采集的文献信息资源应及时进行科学的加工整序, 并尽快发布, 提供使用。图书馆应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 积极参与图书资源共建、共享工程, 主动加入并积极参与各类文献信息资源保障共享体系的建设工作, 促进区域内高校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协同发展。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全国或地区性集团采购, 参与全国或地区性联合编目或目录数据库建设, 为资源共建共享贡献力量。图书馆应对各自的纸质文献及其他载体文献妥善保存管理, 对特色文献、珍贵文献以及磁、光介质资料等实施重点保护和定期清点。对数据库进行周期性更新备份, 保证数据与资源的一致性。

(五) 文献的规范管理制度。图书馆文献管理制度是图书馆全体成员和广大读者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通过制定有关政策法规, 明确图书馆文献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规范图书馆事业发展。目前, 图书馆文献管理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管理不到位, 缺的是精益求精的管理。要把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图书馆管理中来, 使图书馆文献管理做到“精、准、细”。精:图书馆文献管理要精益求精, 把读者工作做细, 做到位。准:实行标准化服务, 规范化操作, 为读者提供准确的信息。细:图书馆文献管理业务操作细化, 管理细化, 服务细化。要与教师建立图书馆教育合作伙伴。图书馆与教师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开发教辅信息系统。目前多所高校图书馆建立了教学参考资料系统, 可供教师查询课程参考资料目录。建立开放式的教学参考资料系统, 任课教师可以登录和发布信息。在数据库系统中, 教师可以在网上布置和批改学生作业;学生也可以通过它提交作业, 并获得参考和帮助。

摘要:本文阐述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特色建设的必要性, 探讨图书馆文献资源特色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对图书馆如何利用文献资源特色建设提出设想。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建设

参考文献

[1]白丽珠.浅谈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2009.12.

图书及文献建设 篇11

[关键词]图书馆;文献资源;合理使用;著作权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0)05-0064-03

Analysis on Fair Use of Library Resources ConstructionCai Liping

(Library,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Zhengzhou 450002,China)

[Abstract]Fair use is a very important system of copyright,this paper analyzed“fair use”of resources in the library collection digitization,self-built databases,digital resources downloads,document delivery resources building and network resources linking,etc.to expand source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enhance the safeguard rate of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source,realize information resource universal sharing.

[Keywords]library;lliterature resources;fair use;authority right

1 “合理使用”及图书馆信息传播特点

所谓“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允许个人和特定组织在未经版权人许可的情况下无偿使用版权作品的法律规范[1]。“合理使用”是各国著作权法普遍适用的著作权权利限制原则。我国现行《著作权法》规定有12个方面的权利限制条款。其中适应图书馆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为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二是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三是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版发行;四是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在上述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图书馆作为政府保障公民的获取知识信息的基本权利而设立的公益设施,其信息传播行为完全是旨在增进公共利益、维护信息公平的正义行为,不具有商业经营的特征,主要是为读者提供“学术的”“研究的”服务,是“非赢利的教育目的”,而且传播范围控制在一定区域内,不会构成对权利人利益的重大损害。

2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合理使用”界定

21 馆藏资源数字化

馆藏资源数字化是图书馆对本单位或本系统传统图书馆有形介质载体的文献数字化,是传统资源的数字复制。近些年来,国内外许多图书馆相继展开了以资源数字化建设为核心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工作。包括(1)选择读者使用频率高的馆藏文献数字化;(2)将特色馆藏文献数字化;(3)将有较高价值的馆藏文献数字化;(4)将所购数字图书馆没涵盖的资源数字化,等等。

馆藏数字化版权的“合理使用”是指将作品进行数字化可以不经版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版权人依照版权法享有的其他权利的合法行为。图书馆为陈列和保存版本需要,其传播目的主要是为读者提供“学术的”“研究的”服务,并且传播范围限定在一个封闭的区域内,由于“数字的不是不同的”,同理,“数字图书馆不是不同的”的命题也随之成立,传统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应当延及数字图书馆[2],所以图书馆可以将本单位或本系统传统图书馆有形介质载体的文献数字化,以实现在信息贮存、检索和浏览上更为便捷、安全和经济,建立自己独有的信息数据库;同样,图书馆也可以建设“随书光盘数据库”,将随书光盘复制到图书馆网络服务器,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排序整理后,提供网络下载使用,在局域网范围内供读者使用。这样增加了电子资源的数量,提高了电子文献资源利用率,方便广大用户利用。这些都应属于“合理使用”范畴。

22 自建数据库

图书馆的自建数据库,是图书馆自主开发建设并通过网络开展信息检索等服务的数据库。图书馆自建数据库是在对印刷型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进行选择、鉴别和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数据来源比较复杂,属于汇编作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范畴[3]。

图书馆自己建设的数据库一般包括:书目数据库、文摘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对于书目数据库的开发过程不存在著作权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应确保数据的正确性,保护作者的署名权、作品完整权等精神权利不受侵害。对于文摘和全文数据库的开发问题就比较复杂,除原有馆藏资源、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和网上免费资源外,在使用其它作品原文时,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第32条规定:作品一旦在报刊上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该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因此,在制作文摘和全文数据库时,对一些作品的使用需支付相应的报酬,不属于“合理使用”范畴。但笔者认为:图书馆自建数据库若只是为提供用户“学习、研究”使用,限制在非赢利性、公益性图书馆局域范围内的信息传播和提供服务的,应纳入“合理使用”范畴。众所周知,公益性图书馆的信息传播是“免费”的,经费紧缺是我国公益性图书馆面临的主要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若一味强调“付费”为合理使用的必备要件,那么,图书馆通过信息网络向社会公众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功能必将在“付费”的制约下丧失殆尽。法定许可中的“付费”原则对公益性图书馆合理使用来说应该是虚置性的,不应把它视为实际可发生的货币支付过程[4]。当然,若个别图书馆把自建数据库作为自主知识产权作品进行商业行为的除外。

2010年5月第30卷第5期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合理使用”问题探析May,2010Vol30 No523 数字资源下载

近年来,一些图书馆为节省经费,采用对已购买使用权的数字资源进行下载的方式,丰富馆藏资源。如:高校图书馆为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每年要订购大量的中外文期刊,尤其是外文期刊占据了经费的相当比例[5]。由于一种外文纸质期刊价格动辄上千、上万,高校图书馆在增加外文期刊电子资源采购经费的同时,外文纸质期刊的订购数量一减再减。尽管由于外文电子资源的影响,纸质外文期刊的利用率在逐年降低,但是从为陈列、保存版本及满足高校开展的各种专业评估、学科建设需要的角度考虑,还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外文纸质期刊。一些图书馆采取对所订购的外文期刊数字资源进行下载装订的方式,即挑选部分与学校学科专业紧密联系、利用率较高的期刊进行下载装订(复本两册,注明内部资料),一本保存在图书馆,一本保存在相关院系资料室(分馆),方便读者使用。这样既满足了保存外文期刊版本、提高外文文献保障率及各种学科、专业评估检查的需要,同时又节省了部分订购纸质外刊的费用,把有限的经费用在更关键的地方。

数字资源下载只是一种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其中没有人的创造性劳动,没有产生新的作品。因此,网上资源下载应归属于复制行为[6]。图书馆为陈列和保存版本的需要,下载已经购买的数字资源,下载的作品只供学习、研究之用,不用于赢利,并且限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同时复制件数量有限,也不会对著作权作品的潜在销售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应是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当然,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图书馆在购买数据库时,可就适量下载问题提前与数据库出版商协商并签订许可使用协议,尽可能使出版商提供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技术支持,以保证数据库的正常使用。

24 文献传递资源建设

电子文献传递通常是指信息服务机构通过互联网向全球用户提供各种原始电子文献的服务。图书馆开展的文献传递工作是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举措。文献传递服务在弥补馆藏资源不足、满足用户需求、提供高效的文献信息服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少图书馆从供应链的角度把文献传递服务纳入资源建设体系,充分发挥文献传递这一资源建设的渠道,把文献资源与文献传递服务系统的建设、资源供应能力的建设以及第三方资源的利用等各方面的因素充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整合化资源建设机制[7]。也有少数图书馆为了更好的利用这部分资源,利用数据库技术平台自建文献传递数据库,把传递过来的文献保存下来,以备今后读者之需,既节约图书馆文献传递费用,又丰富了图书馆馆藏资源。

电子文献的传递方式主要有E-mail方式和Ftp方式。它只能算是一种面向私人领域的文献传递,是一种普通的网络传输行为,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8]。图书馆建设文献传递数据库,文献信息资源来自CALIS、CASHL等文献传递服务组织的成员馆,主要目的是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服务,不作商业用途,并且仅在局域网范围内使用,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当然图书馆要采取相应的版权风险规避措施,建成的文献传递数据库要严格限制IP地址,仅供局域网用户免费使用,使用目的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并以网上公告的方式强调不以赢利为目的,如果版权人对某一数据提出异议,可以立即删除;也可以设置数据库使用权限,局域网外用户只能看到文献摘要和题录。

25 网络资源链接

网络上存在着大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学术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加工整序,链接到图书馆馆的主页上,成为图书馆馆的虚拟馆藏,既可以节省经费,扩大馆藏,又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基于这种考虑,近年来,图书馆纷纷开展网络资源服务,建设各类资源导航系统,扩大虚拟馆藏资源数量,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目前主要的建设模式有:(1)“收集网址+简单著录”建设模式:一般采用普通链接方式,只是提供进入对方网站的快捷路径,屏幕上完全转换成被链者的网站地址和页面内容[9]。如果链接标志是被链文件的网址,那么侵犯被链文件著作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网址属于功能性或事实性因素,不受著作权保护。但如果链接标志是照片、图案等被链文件权利人的图形作品,设链者就要被追究擅自使用他人作品的侵权责任了。但一般认为书名、文章标题等词语组合如缺乏原创性则不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在我国法律体系下,设链者因为使用书名、文章标题的文字组合作为链接标志而构成著作权侵权的可能性也不大[10]。超链接使得作品的传播更为便捷和广泛,一方面给著作权人带来了利益,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公众接触作品的成本。对于著作权人和公众是双赢。实际上,如果局限于链接行为本身,那么不论链接采用何种方式,设链者都不会构成对著作权任何一项专有权利的直接侵犯。只要链接的对象是合法的,链接即构成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要件,都属于“合理使用”。(2)网络资源本地化的建设模式:一般利用spider等软件在互联网中自动抓取,收集信息,并将其复制在其相应的服务器上存储,然后进行整理、归纳,建立索引文件[9]。这些信息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站的各类数据库和网页存档服务,图书馆是为教育和科研的需要而拷贝或录入一部分内容,存储在网站特定的服务器上,再按用户的指令将其直接传送到用户终端,传播范围限定在一定区域内,这种做法符合“合理使用”规则。同时对于图书馆链接服务应适用信息网络传播“避风港”原则,即图书馆没有义务审查上载、存储、链接或搜索的内容是否侵犯他人版权,而仅承担在接到权利人通知后移出相关内容的义务。

3 图书馆资源建设“合理使用”注意事项

31 范围限制原则

同时使用同一作品的用户数量应是有限的。图书馆通过网络传送作品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来保证这些信息不被任意复制或未经许可在局域网之外传播。比如大中学、研究所,在它们相对封闭的局域范围内传递数字信息和印刷资源。

32 内容有限原则

即复制与引用的合理使用必须满足“少量”的原则。不得借“引用”与“少量复制”,妨碍作品的正常使用与无故损害作者的正当权益。使用不应对知识产品的市场销售造成潜在的大的威胁。

33 无偿原则

无论是印刷本还是数字复制件不得以赢利为目的。如个别图书馆采取对外文数字资源下载装订后,卖给其它图书馆,从中获利的做法,是侵犯知识产权权益的。

34 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的保护

“合理使用”要注意对作品技术措施和权利信息的保护。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若出现下载、拷贝数字作品时,未经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权利人为其作品、录音录像制品采取的保护著作权的技术措施;故意删除或者改变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等的权利管理信息,即构成侵权,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11]。

35 及时移除原则

在提供信息网络传播服务时,若权利人提出异议通知图书情报系统后,图书馆应立刻撤除相关内容和链接,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端。

参考文献

[1]王晓军.数字图书馆合理使用规范适用的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3):13-16.

[2]谢新根,叶惠芳,朱丹君.馆藏数字化版权的合理使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3):23-25.

[3]徐轩.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8,(4):96-98.

[4]蒋永福.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图书馆合理使用[J].图书情报工作,2006,(7):14-17.

[5]程文艳.电子资源许可使用的发展脉络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9):31-33.

[6]许明金,林杨.数字时代图书馆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J].图书馆,2007,(4):67-70.

[7]贾苹.第三方资源利用与资源共享的实践探索[J].图书馆建设,2009,(9):28-30.

[8]胡芳,钟永恒.电子资源许可协议对文献传递服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图书馆杂志,2007,(11):27-29.

[9]陈旭华.“网络资源学科导航系统”不同建设模式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J].图书馆学研究,2006,(9):91-93.

[10]陆美,刘志刚.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多维视角[J].图书馆学研究,2009,(3):74-76.

试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篇12

1.1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 科学地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 充分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知识管理的主要特征是: (1) 知识管理者既可以是机构, 也可以是个人; (2) 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 既包括显性知识, 也包括隐性知识; (3) 由于隐性知识储存于人的大脑, 所以知识管理不仅是对物的管理, 也是对人的管理; (4) 知识管理强调动态的过程管理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升值。尤其强调该过程中知识的共享。并以组织应变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业绩的改善为最终目标。

1.2 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⑴科学文化的发展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必须开展知识管理, 图书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文献知识的大仓库, 并不是仅限于文献的借、还、藏的管理。而是科学的、新型的信息管理。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目标是推动知识传播创新。为教学、科研提供最新的学术知识。高校图书馆要发展。必须认识到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知识传播创新的重要性。

⑵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是当今形势发展的要求, 图书馆是信息管理的组织机构, 其服务宗旨是满足读者的各种信息需求。知识管理的本质在于把信息与信息之间、信息与信息的利用者、信息与信息产生的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 在注重对信息的收集、存储、整理和传递的同时, 更创造了一种隐形知识与显性知识互动的机制与平台, 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一切正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高校图书馆为了适应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必须引入知识管理的管理模式。

⑶知识管理模式可以促使高校图书馆实现有效管理, 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2 知识管理与文献资源建设的关系

2.1 知识管理是以文献资源建设为支撑

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开发利用现有的馆藏纸质文献资源。并将其数字化、网络化建立图书馆知识联盟。形成资源共享网络。不仅要以馆藏文献为载体。还要以用户为中心, 提高知识传播质量。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 一定要从本馆实际出发, 强化采访工作。如对价格较贵的国内外网络文献, 可以自己购买 (包括只购买使用权, 也可以采取数据库共享的方法获取, 还可以以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形式收藏。处理好数字化文献与纸质文献拥有与共享的关系, 这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必由之路。同过去相比, 文献的类型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 除了传统的纸质文献外, 各种电子图书、网络数据库、光盘等大量涌现。高校图书馆应加大电子文献的收藏力度, 尤其要重视收集和开发光盘、电子图书、联机数据库和多媒体文献等数字化信息产品。

2.2 知识管理时文献资源建设有促进作用

图书馆的管理就是知识管理, 它包括知识开发、知识组织、知识创新、知识服务等全过程的管理。知识管理是科技飞速发展的产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图书馆对知识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创造了条件当今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使得图书馆创造性收集、分类、存储以及利用信息变为现实, 进一步拓展了图书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加快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

3 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3.1 纸质文献资源建设

纸质文献历史悠久并且保存寿命长, 仍然是图书馆文献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馆藏结构调整, 管理手段更新及服务模式的转变, 使纸质文献资源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3.2 电子文献资源建设

⑴电子文献利用现状数字图书馆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图书馆不但可以增大馆藏容量, 还能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有利于读者通过自助式服务快速获取文献信息。使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读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 数字图书馆的优势是存储空间小, 信息传递快, 利用方便。如美国华盛顿图书馆每天按5万人次接待读者, 每天会有6万人得到有价值的资料, 它是最早的数字图书馆。我馆现有电子资源l8种.其中全文数据库16种, 文摘数据库2种, 自建数据库4种, 电子图书76万册, 测试了多个试用数据库及VPN远程访问系统的评测, 极大地方便了全校师生查询各种数字资源。

⑵电子文献资源建设根据读者利用电子资源现状, 要加强本校特色数据库建设。自建的硕士学位论文库中收录硕士论文329篇, 本校专家学者论文1800篇。在创建特色数据库的过程中, 要做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优。外文资料收藏少, 标准文献和会议文献收藏还有待加强。要把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设成为一所省内一流、国内知名、有国际影响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必须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 加强重点学科电子文献资源建设。逐步建立起能够支撑学校教学、科研的文献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袁新芳.基于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采访模式探讨[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1 (01) .[1]袁新芳.基于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采访模式探讨[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1 (01) .

[2]刘毅力, 秦静.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研究[J].现代情报, 2009 (12) .[2]刘毅力, 秦静.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研究[J].现代情报, 2009 (12) .

上一篇:地方广播电台下一篇:共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