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广播电台

2024-10-22

地方广播电台(精选11篇)

地方广播电台 篇1

摘要:本文客观分析了地方广播节目的现状,认为地方台要在节目定位、打造品牌栏目、提高广播节目质量等方面下功夫,以广播节目带动地方广播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节目的定位,打造品牌栏目,广播节目质量

在当前媒体竞争激烈,广播电视逐步走上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地方广播面临着收听率下滑,受众人群有限,广告收入增幅不大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地方广播事业的发展。那么,对地方广播来说,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广播快捷、覆盖面广、成本低的优势,以广播节目吸引听众、增加广告收入,来推动地方广播事业的发展。笔者有以下的思考。

节目是广告赖以生存的土壤,只有节目的收听率高,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投放广告。特别是地方广播无论收听率、影响力和报纸、电视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地方广播要注重吸取其他电台的先进经验,确立市场定位,精心包装打造电台品牌节目,狠抓节目质量,提高创意策划水平,更好地服务听众,赢得客户的信任来提高广告收入。

1 定位节目

有媒体从业者认为:“一个电台要紧密地和所在的社区联系起来,电台要把自己‘贡献’给社区,报道社区里的老百姓关心的话题,要关心社区老百姓的得失。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听众就会不断,广告也就会不断。”因此,地方广播的节目定位,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听众群和听众的心声。据调查,目前收听广播的听众大都是晨练的老人、外出流动人员,出租车、公交车、私家车人员等。其次是了解每个节目的听众构成,对其收听习惯、生活方式和消费能力要有准确定位。在经济社会中,作为广告客户要的不仅仅是收听率,他们更看重的是听众群的消费能力,以具有较强消费力人群为目标听众的节目,才能吸引客户投放广告的热情。如北京交通台的定位是一小部分听众,根据这一部分听众的需求,把节目做细做精,针对他们的喜好,给他们以“贴身”的服务以赢得听众和市场。

2 树立创新意识

在手机、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地方广播只有不断的打造品牌栏目,并把它做精,才能保住自己在媒体竞争中的一席之地。基于这一点,地方广播在栏目设置上,一是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集中全台的人力、物力、财力,结合当地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地缘经济,策划组织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独家新闻》这一品牌,创作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品牌栏目;二要发挥广播快捷、覆盖面广的优势,品牌栏目要在“快”字上做文章。只要你打开收音机,就能及时了解到当天当地甚至同步所发生的突发、重大新闻事件,诸如当天的天气、汽车、火车、航班、路况情况等,吸引更多的听众来收听广播;三是紧扣时代脉搏作品牌,现在的广播不仅是满足精神愉乐,更要在理念上与听众共鸣,让听众从心灵上到思想上得到启迪。这就需要设置的品牌栏目,如时政类、文化类、财经类、娱乐类节目更有针对性,适合不同的听众群体,也就是每个时段都有听众和商家感兴趣的品牌节目,才能突显品牌的效应;四要结合地域特色和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不断提炼栏目题材的深度,包括策划、节目后期制作上要精,能体现出地方广播独特的品牌理念,使精心打造的“独家新闻”等一批新闻、专题、访谈类品牌栏目不断延伸,影响力和公信力不断扩大。才会提高品牌栏目的含金量,实现节目、听众、商家的共赢和多赢。

3 推介品牌

地方广播不仅面临着来自电视、报纸和网络的竞争,随着专业广播台调频落地,广播内部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如果地方广播不会推介品牌,放大品牌效应,带动不了广告收入,就谈不上发展。

对于地方广播来说,扩大品牌效应意味着广告收入的增加。这就需要在品牌包装、宣传、推广上下功夫,要建立一套有特色、能体现独特广播媒体理念的品牌识别系统,如频率标识、呼号、宣传语、台标、节目名称、包装、主持风格等。这些是最传统也是最基本的品牌操作方式。更重要的还要通过平面广告、户外广告、现场活动等方式,立体地、全方位地向听众宣传广播品牌理念,办看得见的广播。让名记者、名主持人走出去,将节目和现场活动以及商家无缝对接,成为相互依托的“看得见的广播”,使广播的“形象”跃然生动。同时,与手机、网络等新媒体进行整合,也就是让听众通过手机、网络就能收听广播。这些都是充分展现广播的个性魅力、推介广播品牌的很好手段。

4 提高广播广告质量

在经济社会,听众关注的是能从广告中获得信息和愉乐;商家更多的关注是广告投放带来的经济效益。怎样利用地方广播为听众和商家搭建互利共赢的平台,广告的创意和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广播广告的创意人员要结合自身的媒介特点进行创造性的思考,逐步提高创意水平。此外,还要进一步挖掘音响和音乐的作用,注重对广播广告专业人员的培养。特别是对广告创意、播音、制作人员待遇从优的原则,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精心策划的广播广告,激发听众的收听和购买欲望,达到客户的预期值。

5 结语

总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地方广播求生存,求发展。除了要在节目形态、宣传内容上大胆改进、深入挖掘,在内涵上做足文章外,还要勇于创新,运用更新的经营理念,挖掘广播的特色,发挥广播的优势,通过放大品牌效应来带动广告收入。唯有此,才会赢来地方广播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地方广播电台 篇2

摘要:地方高校应根据媒介融合时代对广播电视学人才的需求,按照全程式教育理念,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不同阶段,多渠道搭建符合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实践载体,并建立相应的实践能力培养保障体系,进而培养出适应媒介融合时代要求的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

关键词:媒介融合时代;地方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全程式培养

广播电视学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强、综合化程度高、技术业务革新快,[1]而实践能力是评价媒体从业人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地方高校在培养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实践动手能力不强成为众多地方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生的通病。[2]按照全程式教育理念,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不同阶段,多渠道搭建符合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实践载体,并建立相应的实践能力培养保障体系,能有效培养出适应媒介融合时代要求的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

一、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全程式培养的内涵

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首先应包括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对全媒体新闻从业者的呼声越来越高。在对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如果只是在某些课程中设置了一些实验和实践环节,学生获得的实践能力必然是碎片式的,不能融会贯通,无法满足媒介融合时代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新要求。为了真正做到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融合,实践能力培养4年不间断,根据学生从大学入学到毕业的不同阶段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多渠道搭建实践载体,并建立相应的实践能力培养保障体系,构建全程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能更好地促进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全程式培养模式中,学生的实践能力由浅入深,从单一走向综合。学生在平时课程学习、实验和实训中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些作业往往是碎片化的、粗糙的。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学生对作业进行精心的加工和再创作,使其更加成熟、丰富,成为作品,再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完善,成为产品,最后根据市场的需求,使其成为具有价值的商品。在“作业―作品―产品―商品”的转化中,学生实践成果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载体

(一)学校自办媒体: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平台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专业化程度高、制播要求高,能接收的实习生数量非常有限。根据媒介融合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培养媒介融合人才,学校先后创办了网络视频制作部、《守望报》和“择优网”三大学生实践平台,主要用于广播电视学专业大二学生的实践教学。三大实践平台分别着眼于不同的实践领域,《守望报》作为传统纸质媒体,主要培养学生新闻策划、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和报纸排版等方面的能力。“校园新闻聚焦”主要培养学生视频新闻的策划、采访、拍摄、剪辑等能力,让学生能与电视台新闻栏目实现无缝对接。“择优网”则融合纸媒和电视媒体的特点,发挥新媒体的优势,通过网络、手机的推送,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网络媒体的运维。

(二)广电节和记者节: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熔炉广播电视学专业每年举办广电文化艺术节和记者节活动,充分利用“两节”培养学生的专业情感和实践能力。“两节”的所有活动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实践中获得的感悟和成果充分展示出来。广播电视学专业实践方向较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某一实践方向重点发展。“两节”让不同实践方向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展示。在实践过程中,小组成员彼此联系,相互帮助、相互信任,发挥了各自的潜能,实现了自身的价值。通过“两节”提炼出一批富有价值的实践作品,成为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熔炉。

(三)以赛促训: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推进器专业比赛是一种高层次的实践活动,通过各级各类专业比赛,学生与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同台竞技,有利于学生认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学校要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比赛,尽量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去。地方高校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在校内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往往缺乏开阔的视野,“走出去”的学生通过现场比赛、观摩其他高校的优秀作品、与其他高校学生面对面交流,会受到很大的启发,相互取长补短,也能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发其内在的潜能。专业比赛也有助于教师思考、定位实践教学,促进了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了实践效果。

(四)以作品代替论文的毕业设计:

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举措传统的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以论文为主。由于本科生专业理论素养还不高,缺乏对问题的独立分析能力,鲜有独到的见解,所以理论性过强的毕业论文缺少实际价值,与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有偏差。为提高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应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广播电视学专业应进行毕业论文改革,将微电影、新闻作品、三维动画、摄影作品等作为学生毕业设计内容。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最终提交的毕业设计材料包括作品成品、设计方案和设计脚本。小组完成的作品,要求每个成员按照分工的不同,撰写一份自己承担部分的工作思路和反思。

三、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保障体系

为保障学生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学院建立了“实验室开放制”“实践活动导师制”和“两级主体、多种方式”评价体系。实验室通过“全天、定时、预约”三种形式向学生开放,通过实验室的三种开放形式,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实践锻炼。学校为每个广播电视学专业的学生配备了两位实践导师,即校内实践指导教师和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在评价方式上,改变传统的以单一考试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采用考试、考查、实践活动、观察等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欧黔.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实践中培养人才――广播电视新闻学实践教学探索[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5):90-93.

对农广播,地方台的思与痛 篇3

关键词:对农广播 传统优势 新挑战 责任与担当

现时地方台坚持做对农广播的,恐怕已屈指可数。对农广播作为地方台的支柱节目和“三贴近”服务的主阵地,如何延续为“三农”服务的优良传统,重新开辟出一片广阔的天地,不能不引起广播人深深的思考。

一、新农村建设强烈呼唤对农广播

新农村建设无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爱民、为民、惠民的依托和重点,广播应该特别倾斜和关照。在宣讲解读党的好政策,为农民群众提供各种信息和周到服务,为乡村文明营造良好氛围方面,对农广播可以发挥它与其他媒体或载体相比所不能替代的优势。虽然报纸、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都能涉足“三农”,提供服务,但它们的大众性、灵活性和方便程度,并不优于广播。而广播的新闻节目、热线节目、互动节目虽然也涉足“三农”,但它们的集中性、针对性和亲切程度,也不能与专门的对农广播相提并论。笔者下乡采访时,电台的老听众就曾直言不讳地批评我们说:“你们的农民信箱、致富信息到哪里去了?俺们听广播听惯了,俺们所需要的,你们都没有了!”面对批评,我们真的是无言以对。有句话叫“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现在科学发展、科技进步了,广播电视的传输手段更加先进,传输效果更加清晰,传输范围不断扩大,可喜爱广播的农民兄弟抱着收音机却听不到他们喜爱的“对农节目”了,不能不说是个悲哀!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三合镇有个党的政策义务宣讲员叫李坤池,这位被称为“农民活喇叭”的老党员,多年来把党的政策(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抄在小本子上,再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发挥,编成顺口溜、诗歌等实用宣讲材料,向周围群众宣讲,方法很“土”,但感情却最真挚。2011年夏天,中央媒体和国内多家媒体集中宣传报道了李坤池的事迹,报道主题就是:“新时期需要像李坤池这样的党的政策的宣讲员,党的好政策需要通过宣讲深入人心。”一个普通农民,不为名利,不讲报酬,对宣传党的政策能如此的热情和执著,令参与采访报道的编辑记者深感惭愧。扪心自问,我们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手段,为什么对农宣传却做不好?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理由和借口,但比比李坤池,我们究竟缺少点什么?

二、地方台的对农广播难在哪里

应当说,历史上的地方广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对农广播起家和发展起来的。阜阳广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县广播站起步,新闻节目和对农广播是两大支点。从广播站到广播电台,对农节目的名称虽然先后更换为《农村广播》、《农民之友》、《农村大世界》、《颍淮天地》等,但整体节目构架一直延续到上世纪末。新世纪之初,在广播赢得新机遇、可以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农广播却停播了,而且至今没有恢复。对农广播难在哪里?分析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广播要发展,首先要有先进的传输设备和经费投入。钱是刚性的,国家支持有限,主要靠自己挣;其次是人员经费开支,文化体制改革后,在编人员减少,用人靠招聘,工资加社会保障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这些都给地方台带来沉重的压力。就我们阜阳广播来说,多年来一直在安徽省北部和沿淮同级地市台中位于新闻宣传和经营创收的前列,2007年投资100多万元重建了新技术中心机房,使传输质量明显改善。为了创收,采取了多种灵活策略,包括节目赞助、全员发动申报、创收指标与奖金福利挂钩等,但对农广播几经尝试增加创收都没能成功。电台新闻宣传任务重,经营创收任务重,加上各种社会性、事务性工作的冲击,对农广播在几度的节目改革和改版中终未能摆上位置。这种局面可以说是重视不够,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奈,归根结底还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矛盾导致一时拿不出较好的应对措施与两全其美之策。

(2)节目格局的方向与倾向的矛盾。地方台广播节目的整体格局有了对农节目才合情合理、匀称平衡,但现实往往出现节目策划和节目倾向上的反差。具体到每一档节目,要紧的、明显的、好做的、立马有经济效益回报的往往是“近水楼台”,而对农广播这种费力费时又不讨好的节目,往往被自觉不自觉地搁置在了一边。阜阳广播这些年的节目格局,从内容上说是新闻、热线、法制、消费、文艺等占据主要地位和黄金时间段,从形式上说是直播、连线、互动贯穿全天节目之中。不少节目很受听众欢迎。像新闻广播的《新闻早报》、交通广播的《交通一小时》、经济广播的《916资讯快车》,都成了电台的品牌节目并曾被评为省“十佳栏目”,广播新闻、广播专题和广播节目也屡屡在省级、国家级节目评选中获奖。可在新闻、交通、经济三套广播频率每天总共50多个小时的节目构成中,在地方广播蓬蓬勃勃的小小百花园里,明显就少了一档对农节目,对于阜阳市这个农业大市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缺憾。

(3)广播人才需求与断档断层的矛盾。事业发展靠人才,对农广播更是如此。当下一个严竣的现实是,对农广播的人才队伍已出现明显的断档断层,优秀的广播人才由于种种原因或去做新闻和专题节目,或去搞经营创收,少有和难有全身心做对农广播的队伍。加上现时的广播人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不少记者、主持人本来对农村工作就不熟悉,对农村报道、农村节目这些费力吃苦的差事乐得避而远之,甚至有些人对农村节目表现出明显的漠然、不屑一顾。阜阳广播这些年虽然不断培养造就一批批业务骨干和优秀人才,但随着对新型媒体的人才输出和人才流动,随着广播电视合并后优秀人才对电视的应急倾斜,广播人才不断缺失的矛盾更加突出。不热心对农广播,不了解对农广播,我们或许不应加以批评和责备,但这一现象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却绝不可以等闲视之。

三、关键是责任与担当

对农广播是一面镜子,是一把尺子,它给媒体人的直面课题也是一个新的考验。宣传党的政策、引导小康建设需要对农广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综合服务需要对农广播,农民群众要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更是迫切需要对农广播,我们能无动于衷吗?媒体越是发展进步,越是要给农村广播留下一块天地,媒体无论怎么创新也不能把对农广播给“创”没了。社会效益、长远利益、农民群众的利益,一切落脚在媒体的责任与担当上。这是经济转型、体制改革新形势下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媒体的生命力在哪里?在服务。媒体的根在哪里?在基层、在生活、在群众。最是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地方台,做不好、或不去做对农广播,实在是有愧于我们的职业操守。对农广播的思与痛,痛就痛在利益与责任的交错纠葛,痛在利益与感情的折磨碰撞。痛点就是改点,就是拐点,就是切入点。以党的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以未来为重,我们才能头脑清醒,把准航向。

对农广播是个带有全国性、全局性的大问题,不少地方台都在探索,并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新时期的对农广播怎么做,怎么正确对待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值得广电同行都来关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对农广播人才的培养已是刻不容缓。因为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刻苦,需要真诚,更需要感情的投入。而感情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是个积累的过程。现在的对农广播人才虽然出现断档断层,但广播人对农村节目、对“三农”的感情绝不可以断裂。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刘园丁)

地方广播电台如何提高外宣上稿率 篇4

关键词:考核制度,培养对象,掌握规律,精心策划

广播外宣是运用广播媒介,充分发挥广播的特点和规律,对外进行宣传的广播节目形态。外宣工作对提高地区知名度、影响力和推动经济发展影响重大,因而,备受地方党委宣传部门的高度重视,是各地州市广播电台的一项重要考核任务。

地方广播电台如何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把对外宣传工作做得更好呢?广播新闻工作者如何提高外宣上稿率呢?在此,笔者结合多年从事广播外宣工作的经验,谈几点建议。

1 领导重视,出台考核制度,重点培养发稿对象

内宣、外宣和创优是衡量地方广播电台工作水平的三个重要表现方式和手段,其中,做好外宣工作至关重要,应引起地方广播电台的高度重视。

首先,要在硬件上加大投入,保证记者、编辑、主持人的采编录设备达到上级台发稿音质要求。广播是以声音传情,良好的音质效果是做好外宣工作的基础,也是上级广播媒体采用录音稿件的第一关。

其次,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在重点外宣部门(如新闻中心)下达考核任务,并由部门逐一分配到个人,确定月、季、年考核目标,使每位新闻工作者做到心中有数,在采写日常新闻稿中留心和挖掘外宣稿件并积极对外投稿,在全部门营造了人人要发稿、能发稿、发好稿的团队机制,保证了外宣上稿的连续性。

再次,对有新闻外宣专长的记者、编辑、主持人进行重点培养,在职工福利待遇、奖金兑现等方面进行倾斜,调动其发稿热情和积极性。

2 掌握规律,学会发稿、擅长发外宣稿

“工欲善其事,必先善其器。”外宣发稿是新闻工作的一部分,它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创作规律,需要相关从业者掌握规律、抓住特点。

2.1 了解上级媒体节目特点和用稿需求

对于笔者所在的巴州人民广播电台来说,上一级媒体主要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而中央台、新疆台都有着不同的栏目定位和节目要求。因此,我们的记者要充分了解要上发稿件栏目的播出时间、播出内容、媒体风格、栏目特点和用稿需求,并与负责栏目的主持人、编辑或上稿通联负责人建立联系,了解投稿途径,畅通投稿通道,为投搞、用稿打好基础。我们通过新闻中心,为每位记者下达了月度外宣任务,并提出了“突破新疆台,攻坚中央台”的发稿目标,有针对性的向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广早新闻》《金土地》《整点资讯》《昆仑之声》和《晚间新闻联播》等新闻栏目供稿,适逢重大事件或采写民生类、环保类等稿件,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新闻和报纸摘要》及《央广新闻》投稿,这样大大提高了稿件的采用率,而且达到了多台、多栏目开花,提高了上稿率和上稿质量。

2.2 按照上级媒体标准采写优质稿件

对外宣新闻工作者来说,上送优秀搞件是稿件被采用的核心要素。优秀的对外宣传稿件,要符合上级媒体的刊播要求,文字、声音要达标。文字稿除了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之外,还要做到角度新颖,从点引出面,采写制作也要跳出地市州新闻的标准,哟站到自治区、中央级媒体的高度,进行精心策划和采写,这样被编辑采用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比如,本台2015年、2016年上送新疆台并被采用的外宣稿件,《新疆首个国家5A级景区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库尔勒发往德国杜伊斯堡的西行国际货运班列首发》《江苏华西村与新疆达西村签订结对共建框架协议》《住库尔勒市兰干乡下户村工作组帮助村民发展田园鸡增收致富》、《首届库尔勒香梨文化节开幕》《巴州率先在全疆推广实施自主预约驾考》等,在内容上跳出了本地报道的圈子,把事件、内容、目的、意义与上级媒体看齐。

2.3 配合上级约稿和主动发稿相结合

一般来说,上级台每周或者每月都有一定的宣传重点,并会定期向下级台进行约稿,希望下级台能按照约稿要求有针对性地及时报送稿件。面对约稿,我们一定要做到积极配合,全力以赴,及时准确并高质量完成稿件的采写,这种稿件被采用的几率非常高,如果出色完成约稿任务,能在上级媒体中留下“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良好印象,这对记者主动发稿也创造了便利条件。比如,本台自2015年以来,按照中央台和新疆台的约稿要求,第一时间采写的新闻,如《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全区各地开展拥军活动》《汇聚力量团结奋斗,实现中国梦,强疆梦》《“辉煌60年”:纺织服装产业促进百万人就业》《“十三冬”激发大众参与冬季冰雪运动热情》《温暖过春节》等,不仅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等自治区级媒体刊播,而且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新闻》和《乡村之声》等栏目播出。

2.4 在做好约稿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到积极主动投稿

第一,要做好主题性深度报道的采写与上传。主题报道要求选题精当,制作大气,用不同的“点”支撑主题,采访语言力求精练、生动,稿件结构讲求章法,突出主题。比如,本台采写的民生类深度报道《定居兴牧工程,点亮牧民新生活》等稿件,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广早新闻》中播出。

第二,强化新闻采写机动能力,做好突发事件的上传。在采访实践中,大量的新闻是临时发生的,无法预知,如突发事件等。对于这些实效性强的新闻,要力求做到随机而动,及时赶到事发现场进行捕捉采访,并选取恰当的报道方式进行报道,往往这种突发事件的报道也是上级媒体关注的,如果上传稿件,采用率也很高。比如,2015年4月份,库尔勒地区正是梨花盛开的时节,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将库尔勒盛开的梨花打得七零八碎,库尔勒60%的香梨树受灾,面对灾情,本台记者在第一时间对现场情况进行了报道,采写了《冰雹昨天下午突袭库尔勒,梨花散落一地》的新闻上送新疆台,采用现场连线、录音新闻等方式先后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整点资讯》和《晚间新闻联播》中播出,之后又连续进行了一周的踉踪报道,及时反映灾情及当地政府采取的处置措施,这些稿件不仅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乡村之声》也采用了搞件并播出,既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又大大提高了地方台上稿率,实现了较好的外宣效果。

第三、挖掘地方资源,做好地方特色新闻。能在中央和自治区级媒体播放的地方新闻,往往体现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它一般包括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等。近两年来,本台围绕巴州地方特色,在农业产业化、生态畜牧业、旅游文化、生态文明、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新闻稿件的采写,这类稿件的采用率也占一定比例,比如《和静县草根宣讲员吸引更多的人讲政策促团结》《库尔勒市破获使用无线电干扰器诈骗500万元棉花款特大案件》《巴州万群蜜蜂梨园“打工”助农增收香梨坐果率提高至40%》《库尔勒一火锅店老板花20多万元“请”来两台机器人服务员》等稿件,都体现了地方特色。

第四,精心策划,做好重大纪念日新闻报道。作为外宣记者,要精心策划好纪念日新闻报道,做到角度、内容出新。比如每年的六·一、七·一、八·一、十·一、世界环境日等重大纪念日和假期,除了及时进行动态报道外,还要着力在深度和鲜活性上下功夫,凸显广播媒体的报道特色,这类稿件在上级台的综合各地消息中采用率比较高。

近年来,巴州人民广播电台始终坚持“立足巴州台、抓实新疆台、合作内地台、深耕中央台、突破国际台”的大外宣宣传战略,并建立健全对外宣传奖惩机制,从人员、设备、投入等方面全力保障中央台、新疆台发稿工作需要。实行汉语、维吾尔语、蒙古语部门责任制,按要求落实到人头,进行月月兑现,使外宣工作年年跨上新台阶,连续9年获得自治州对外宣传突出贡献奖;连续13年获得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供稿先进单位;连续9年获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发稿先进集体;5名采编人员连续13年受到表彰,为宣传巴州、不断提高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做出了突出贡献。

3 结语

地方广播电台 篇5

一、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状况

自20世纪90年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出现以来,该专业迅速发展并且受到广泛欢迎。以河南省为例,除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等综合性院校外,像洛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等地方本科院校也都相继开设了该专业。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大多沿用传统的本科院校模式,为保障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培养模式上既要注重理论水平的培养,还要兼顾专业技能的培养,不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与老牌重点院校相比,地方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远远不如这些重点院校;但是与当地高职院校相比,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又有差距。所以,目前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发展平台和教学资源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二、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宗旨着重突出了“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反馈在广播电视编导的教学中,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1]目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采用校内创办报纸、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校外积极寻求和当地社会媒体的合作为学生建立实习基地;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鼓励学生去参加各类比赛等方式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以上几种实践教学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弊端。

(一)教学偏向理论化,实践教学课时偏少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性很强,仅依靠课堂教学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周口师范学院要求该专业必须修满172 学分方能毕业,其中理论课133学分,实践课39学分,实践教学才占总学分227%的比例。另外,在课堂教学总学时的分配上,理论课1894学时、实践教学567学时,实践教学课时还达不到30%的比例。就一般的电视节目制作来说,前期的策划就需要10个课时,中期拍摄也需要10个课时,后期剪辑则需要更长时间,一个电视节目的制作周期最少需要40个课时。按照教学安排,一学期18周,一门课程2个课时,一个学期36个课时左右,并且在教学中还要涉及到大量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安排,就要大量缩短实践教学的课时。

(二)实验设备不足,学生平均实验课时较少

与北京、上海等其他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地方高校在发展影视教育中,还面临着专业建设经费不足、实验设备欠缺的问题。周口师范学院成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首次招生,该专业的学生就增加到218人,截止到今年为止,该专业在校人数达到600多人。像《电视摄像》课程,主要就是实践操作练习,鉴于设备数量限制,采取分组方式,学生只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对设备的功能和特性有一个认识,根本达不到掌握摄像机操作技巧的要求。

(三)师资队伍年轻化,缺乏有实战经验的专业教师

目前地方高校该专业师资队伍中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大多是学习中文、新闻出身。真正在学历上具备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资格的大多是年轻教师,那些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媒体从业人员却因为学历的限制与高校失之交臂。周口师范学院为弥补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采用“传媒人士进课堂”的方法,聘请在业界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导演等担任实践课程教师,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仍然有些实践课程存在师资匮乏的现象。

(四)当地社会化媒体较少,校外实习走马观花

周口师范学院地处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利的农业城市,除了周口电台、周口电视台、周口日报社等传统媒体之外,就是一些小型的网络媒体公司,首先在数量上就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课教学需求。其次,学生尚处在学习阶段,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经验不足,受经济利益和社会化效率的驱使,一般的媒体机构只会让学生跟着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进行观摩学习,学生真正亲自采访、拍摄、制作的机率非常小,无法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规范校内媒体机构,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编导专业属于艺术类招生,该类学生普遍趋向个性化,思维比较活跃,但是组织纪律性相对较差,有个别同学自我意识还很强,因此校内媒体机构并没有充分利用其价值,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由专业教师指导,规范校园广播站、校报等媒体机构,并培养校园电视台的制作团队,发展并壮大校内媒体机构。校园电视台与实践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既能激发和鼓励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师的指导鼓励高年级学生的独立创作意识,同时还能带领低年级的学生较早树立专业意识。让学生充分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当中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变革教学模式,弥补校外实习的不足

工作室教学机制是基于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工作室”制下的教学模式较之传统的以教师单向灌输为主的班级授课制,具有教学方式灵活、教学环境开放等优点,在国内外艺术院校中得到不断的流行与实施。[2]安阳师范学院曾于20组织了影像DV工作室,该工作室采取开放式的工作方式,以负责人为主,开展了集教学、科研与实践活动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目前,该校在工作室教学机制下的实践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三)增加实验室开放项目,带动特色实题项目运作

实题项目运作,即老师带领学生利用企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参与社会的实题项目运用,实题实做。[3]很多同学的实践作品都是围绕校园生活为依托的,没有鲜明的创作特色。周口是伏羲故都,老子故里,不但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的美誉,同时被誉为“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如果把周口特色融入到实践创作当中,不仅能扩大周口的影响力,带动周口当地的经济建设,更能增强其作品在国内各大影视比赛中的获奖机率。

(四)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多参加专业赛事

专业大赛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操作机会,通过作品展示,不仅获得业界的认可和各类奖项,还能开拓学生视野,将课堂中的相互交流拓展到业界,从而促进编导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结合每门课程的学科性质,如《电视摄像》可以与《电视策划》、《纪录片创作》、《电视节目制作》等课程联合起来,组成大的实验项目,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期末举办各种类型的校园大赛,展播同学们的作品,评比出来的优秀作品可以推举到省内、国内各大赛事,以带动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而达到实践课教学的良好效果。

除上述几点以外,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地方高校由于受地域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对编导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应该从各个方面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未来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张蕾.微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传媒科技,(4下):249.

地方广播电台 篇6

张荷花

一、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发展状况

自20世纪90年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出现以来,该专业迅速发展并且受到广泛欢迎。以河南省为例,除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等综合性院校外,像洛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等地方本科院校也都相继开设了该专业。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大多沿用传统的本科院校模式,为保障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培养模式上既要注重理论水平的培养,还要兼顾专业技能的培养,不免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与老牌重点院校相比,地方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远远不如这些重点院校;但是与当地高职院校相比,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又有差距。所以,目前地方高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发展平台和教学资源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二、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宗旨着重突出了“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反馈在广播电视编导的教学中,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1]目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采用校内创办报纸、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校外积极寻求和当地社会媒体的合作为学生建立实习基地;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鼓励学生去参加各类比赛等方式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以上几种实践教学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弊端。

(一)教学偏向理论化,实践教学课时偏少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性很强,仅依靠课堂教学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周口师范学院要求该专业必须修满172学分方能毕业,其中理论课133学分,实践课39学分,实践教学才占总学分22.7%的比例。另外,在课堂教学总学时的分配上,理论课1894学时、实践教学567学时,实践教学课时还达不到30%的比例。就一般的电视节目制作来说,前期的策划就需要10个课时,中期拍摄也需要10个课时,后期剪辑则需要更长时间,一个电视节目的制作周期最少需要40个课时。按照教学安排,一学期18周,一门课程2个课时,一个学期36个课时左右,并且在教学中还要涉及到大量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安排,就要大量缩短实践教学的课时。

(二)实验设备不足,学生平均实验课时较少

与北京、上海等其他经济发达省份相比,地方高校在发展影视教育中,还面临着专业建设经费不足、实验设备欠缺的问题。周口师范学院2008年成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09年首次招生,2010年该专业的学生就增加到218人,截止到今年为止,该专业在校人数达到600多人。像《电视摄像》课程,主要就是实践操作练习,鉴于设备数量限制,采取分组方式,学生只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对设备的功能和特性有一个认识,根本达不到掌握摄像机操作技巧的要求。

(三)师资队伍年轻化,缺乏有实战经验的专业教师

目前地方高校该专业师资队伍中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大多是学习中文、新闻出身。真正在学历上具备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资格的大多是年轻教师,那些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媒体从业人员却因为学历的限制与高校失之交臂。周口师范学院为弥补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采用“传媒人士进课堂”的方法,聘请在业界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导演等担任实践课程教师,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仍然有些实践课程存在师资匮乏的现象。

(四)当地社会化媒体较少,校外实习走马观花

周口师范学院地处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利的农业城市,除了周口电台、周口电视台、周口日报社等传统媒体之外,就是一些小型的网络媒体公司,首先在数量上就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课教学需求。其次,学生尚处在学习阶段,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经验不足,受经济利益和社会化效率的驱使,一般的媒体机构只会让学生跟着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进行观摩学习,学生真正亲自采访、拍摄、制作的机率非常小,无法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

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规范校内媒体机构,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编导专业属于艺术类招生,该类学生普遍趋向个性化,思维比较活跃,但是组织纪律性相对较差,有个别同学自我意识还很强,因此校内媒体机构并没有充分利用其价值,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建议由专业教师指导,规范校园广播站、校报等媒体机构,并培养校园电视台的制作团队,发展并壮大校内媒体机构。校园电视台与实践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既能激发和鼓励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师的指导鼓励高年级学生的独立创作意识,同时还能带领低年级的学生较早树立专业意识。让学生充分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当中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变革教学模式,弥补校外实习的不足

工作室教学机制是基于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工作室”制下的教学模式较之传统的以教师单向灌输为主的班级授课制,具有教学方式灵活、教学环境开放等优点,在国内外艺术院校中得到不断的流行与实施。[2]安阳师范学院曾于2009年组织了影像DV工作室,该工作室采取开放式的工作方式,以负责人为主,开展了集教学、科研与实践活动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目前,该校在工作室教学机制下的实践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三)增加实验室开放项目,带动特色实题项目运作

实题项目运作,即老师带领学生利用企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参与社会的实题项目运用,实题实做。[3]很多同学的实践作品都是围绕校园生活为依托的,没有鲜明的创作特色。周口是伏羲故都,老子故里,不但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的美誉,同时被誉为“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如果把周口特色融入到实践创作当中,不仅能扩大周口的影响力,带动周口当地的经济建设,更能增强其作品在国内各大影视比赛中的获奖机率。

(四)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多参加专业赛事

专业大赛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操作机会,通过作品展示,不仅获得业界的认可和各类奖项,还能开拓学生视野,将课堂中的相互交流拓展到业界,从而促进编导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结合每门课程的学科性质,如《电视摄像》可以与《电视策划》、《纪录片创作》、《电视节目制作》等课程联合起来,组成大的实验项目,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期末举办各种类型的校园大赛,展播同学们的作品,评比出来的优秀作品可以推举到省内、国内各大赛事,以带动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而达到实践课教学的良好效果。

除上述几点以外,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地方高校由于受地域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对编导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应该从各个方面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未来发展之路。

[1]张蕾.微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3(4下):249.

[2]张明.基于“工作室”制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模式探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5):154.

[3]张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J].天中学刊,2013(10):125.

张荷花,女,河南周口人,周口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

地方广播电台 篇7

得益于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 人们传播信息的方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依附于新的载体传播信息使越来越多的“不可能”成了“可能”。新事物的产生总会促使旧事物的更新和进步, 对于许多传统地方广播来说, 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新的传播手段, 更是一种与受众交流互动的新平台, 同时也是新的发展平台。

另外, 由于网络电台应运而生, 让广播届也产生了一种向网络电台学习的现象。传统的地方广播在保留其特有的节目内容外, 学习、借鉴、吸收网络电台在吸引用户上的优势, 利用优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改善电台节目内容, 优化节目质量, 有利于刺激节目原地转型, 向更深的层次发展。

二、宁波电台《娱乐先锋》节目转型发展分析

(一) 娱乐先锋的概况

宁波电台FM92.0宁波之声每天21点~22点播出的《娱乐先锋》节目是一档多年的老品牌娱乐节目。节目制作精良、受众广, 以其前沿的娱乐资讯、有趣的热线互动、丰富的歌曲为广大受众献上听觉盛宴, 这也让其成了宁波之声的王牌栏目, 多年来网络收听率一直名列第一, 曾被评为宁波电台最受听众欢迎“十佳栏目”之一, 它的粉丝团队有一个非常亲切的称号——“蜂蜜”。

(二) 娱乐先锋的节目分析

《娱乐先锋》定位为“娱乐、音乐、时尚”, 以成为一座艺术风格独特的空中舞台、一本充满音乐和笑声的娱乐杂志为目标。 集娱乐性、参与性于一体, 语言轻松活泼, 形式灵活精巧, 游戏形式多样, 让听众享受放松, 使听众晚间的休闲时光充满了快乐。

曾经《娱乐先锋》面向的主要是在校青少年学生和充满娱乐精神的成年人。如今打热线到节目的听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听节目的第十个或第十一个年头了!”, 在不断吸引新的青少年听众团体外, 基于节目的“常青树”特质还保留了很大以部分从节目开始就忠实追随的人。《娱乐先锋》的娱乐精神与引领的健康积极的精神带来了更多的听众, 把关注时尚、热爱音乐、具有娱乐精神的人集聚一堂, 使之成为“蜂蜜”团, 电台栏目在用团队的力量推动节目继续开拓创新。

(三) 《娱乐先锋》在新媒体融合方面的尝试

1. 微博。2010年, 新浪微博迎来了全面鼎盛的时期, 依附微博有了一大批草根红人, 从明星到普通人, 无不例外都开通了注册了微博账号进行互动, 《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也注册了新浪微博账号, 目的就是新兴舆论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

以《娱乐先锋》为例, 2011年开始, 节目在第10周年纪念的时候开通了新浪微博, 自开通以来“每日留言贴”异常火爆, 回复总能达到几百条, 且保持了真实性。《娱乐先锋》的微博最开始只是更新近期节目动态, 后来每日一条节目预告, 现在的每日之“醉”聊天帖开启了和听众交流的新模式。至今为止, 在“宁广娱乐先锋-FM92”的官方微博中互动留言贴已达上千条, 听众实时留言已经上万条, 而老粉丝转发微博给节目带来新粉丝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

2. 微信。微博大V的走红后各大微信公众号渐渐崛起, 以“FM92宁波新闻综合广播”命名的微信公众号一上线就迅速得到了忠实听众的关注。以《娱乐先锋》为例, 新晋的官方微信平台让听友与节目之间多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 有动听的歌曲留声, 还有很多温暖的问候话语。主持人能够在现场将听众发来的语音在电波中播放, 听众也不必拘泥于拨打热线电话这一种参与方式。

此外, 微信公众号对电台的宣传和推广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听众不能及时收听广播了解信息时, 通过微信推送信息让听众了解最新的活动详情。有时节目因时间原因无法接听全部的听众热线, 听众关注并在公众平台报名就成为一种非常便捷有效且真实的方式。新媒体的加入让电台节目的参与性更加多方位且立体化。

3. 组织线下落地活动。以《娱乐先锋》为例, 近两年增添了《92听众见面会》《宁波好声音》《中国好声音试音会宁波站》《宁波·我是歌手》等大型落地活动, 旨在拉进和听众的距离, 打造自身的品牌。例如, 《我是电波王》就发挥了广播媒体的品牌效应, 加强与在甬高校广播联盟互动, 为高校学生展示主持能力搭建了更好、更高的舞台, 也为储备年轻优秀的广播主持人才提供了平台, 也进一步提升了宁波广播媒体的影响力。

以“梦想青春、激情电波”为主题, “我是电波王”宁波高校主持人大赛是FM92宁波新闻综合广播重磅打造的“宁波好声音”系列活动之一, 这个活动在2014年8月份启动。在各个高校原有的“主持人大赛”的基础上整合资源, 开展全市范围的高校大学生主持人选拔赛, 通过高校推荐和现场评选相结合的形式吸引了更多的大学生关注和参与此次活动, 挖掘出了更多年轻优秀的具本土特色的主持人才。

在甬15所高校300多名选手报名参加, 经过3个多月校内赛、校际推荐赛的层层选拔, 13名宁波高校主持精英脱颖而出获得了决赛资格。此后, FM92宁波新闻综合广播安排了优秀的广播节目主播担任指导老师, 对晋级总决赛的学员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新闻类、文艺娱乐类、体育类、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专业集训。总决赛现场, 这13名高校主持精英先后通过“团队合作、电影配音、即兴主持、独立展示”等四个环节充分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 1200多名观众共同见证了这场2014年宁波高校最高端的主持人大赛。

FM92宁波新闻综合频率创办了宁波首个高校广播协作联盟, 并借这一平台优势发掘资源, 不断增强广播媒体的影响力和发展潜力。充分发挥了广播媒体的品牌效应, 加强与在甬高校广播联盟互动, 为高校学生展示主持能力搭建更好、更高的舞台, 也为储备广播年轻优秀的主持人才、进一步提升宁波广播媒体的影响力提供平台。以“梦想青春、激情电波”为主题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多才多艺、创优创新的特点。

三、《娱乐先锋》在发展上遇到的问题

(一) 内容不够先锋

一档节目, 在保留其王牌栏目的同时必然需要对整体节目进行推陈出新才可以顺应时代潮流, 保证不被同类节目比下去从而淘汰。定位为“娱乐、音乐、时尚”的新闻综合广播 《娱乐先锋》其实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追捧是由于节目轻松诙谐、参与性强、主持人的搭配也比较幽默。但这两年, 对“先锋” 两个字而言, 《娱乐先锋》在“先锋”的道路上走得较为辛苦。

(二) 主持人更新换代太快

一个节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往往取决于听众对主持人的接受度, 以《娱乐先锋》为例, 自从“娱乐家族”诞生就有“铁打的珺女王流水的小鲜肉”一说。电台频道就通过第一届和第二届“宁波十佳校园主持——我是电波王”的比赛选出来了一大批优秀的校园主持人。他们作为主持界的新生力量, 有机会在《娱乐先锋》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以“1+1>2”的搭档主持方式与听众一起互动。但是随着主持人数的增多, 很多主持人无法将在校园学习到的知识和社会实践进行有机结合, 听众刚熟悉某位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后, 班次和人员的调整会使听众的收听效果大打折扣。另外, 由于校园主持多来自各个专业, 其并不是都为播音主持方向, 所以专业水准都各有千秋。

(三) 同类节目较多, 推广力度不大

近年来, 地方广播的数量不断增加, 各专业化、类型化电台不断涌现, 网络自媒体的诞生让新兴网络电台层出不穷, 且影响力越来越大, 吸引听众粉丝越来越多。加之当下听众大多数追求的是“泛听”的休闲模式, 即不专一地守着一档节目, 而是见缝插针地在适当的空闲时间, 随意挑选, 泛泛而听。可选择的节目多了, 忠实听众也流失了。《娱乐先锋》作为一档地方广播的娱乐类节目, 在定位的初期只把目标群众定位于宁波为中心、辐射全浙江, 对于省外听众的缺失一直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因此在同类化电台同时出现的时候无法及时脱颖而出。

四、新媒体时代下关于地方广播节目转型发展建议

(一) 完善内容操作规范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 针对《娱乐先锋》“节目内容不够先锋”的问题, 编辑团队就需要在内容上下狠功夫。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形成符合节目风格的文字稿件, 争取与新媒体的传播速度齐平, 充分发挥广播在时效性上快于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的优势。为了充分吸引听众的“耳光”, 需要在导语概括上注意提炼关键词, 在报道方向上注意侧重新闻点, 在描绘形容时注意修辞的使用。从“速度”和“内容”两手抓, 用速度掩盖内容上的不足, 用内容弥补速度上的相对落后。

值得注意的是, 任何事物一旦缺少了法律的强制约束都有可能会偏离原本的发展轨迹。纵使如今的新媒体行业正发展得如火如荼, 广播这样的传统媒体在积极与之融合的同时, 还需要注意自身的规范问题。新媒体信息传输固然快, 传播的速度之快令传统媒体望尘莫及, 但虚假新闻的恶性传播屡次发生, 让社会不禁迸发了信任危机, 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 地方广播电台大多数在自己覆盖的地域内形成了一定的权威性, 最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互联网秩序规范管理的支持力度, 让地方广播尽量在一个健康、绿色的环境下发展。地方广播因此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无形资产, 使广播在新闻发布方面的权威性在网络上得到延续。要善于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广播的可持续发展, 在内容和形式上加以规划和创新。

(二) 加强主持人包装打造节目品牌效应

在计划经济时代, 消费者没有品牌的概念, “吃得饱”“穿得暖”就是大部分人的追求目标。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人们对于“品牌”的执着越来越显得强烈, 一个人穿什么鞋、用什么手机、戴什么手表、看什么书籍都彰显了他的个人品位。听众在选择广播时也是如此, 一个人关心的问题影响了他在节目选择上的偏好。这时, 节目主持人作为意见领袖的作用就至关重要。

(三) 深入运用新媒体技术坚持与时俱进

在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深入的情况下, 一部分传统媒体和绝大多数新媒体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 主要把工作目标和重心放在了所谓的“精英团体”中, 对受众中的底层和弱势群体越来越缺乏关注度和热情度。这体现在绝大多数的新媒体广播都只能在最新版的手机上进行下载、更新和播放, 技术的进步虽然带来了便利, 但同时还存在着载体的局限性。

地方广播如宁波新闻综合频率, 作为在地方上有影响力、 有知名度的权威媒体, 应当承担起更多关怀本地弱势群体与底层普通民众的责任。虽然许多受众会因囊肿羞涩不去购买报刊书籍, 但却能够有条件收听广播。地方广播电台就应当充分自身优势, 发挥地方广播媒介传声筒的作用, 鼓励和支持弱势群体与底层群众适应社会格局, 引导他们科学有效地进行生产和发展, 起到带头作用与群众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黄伟.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新媒体时代——谈谈地方广播电视台网站建设[J].企业家天地 (理论版) , 2011 (07) :140-141.

[2]赵晶.在新媒体的冲击下, 地方广播的生存策略[J].记者摇篮, 2014 (04) :51-52.

[3]李力.对“互联网+”时代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发展的思考[J].数字传媒研究, 2015 (04) :10-12.

[4]张兵.地方广播媒体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J].新闻世界, 2011 (06) :47-48.

[5]朱丽艳.走有特色的地方广播媒体发展之路[J].学习月刊, 2009 (06) :42.

如何夯实地方广播发展之路 篇8

服务功能对地方电台节目可以说是满足受众需要, 加强竞争能力的法宝。因为这种服务是积极主动、不讲价钱的, 而且是有效的, 听众收听节目后, 能对生活产生某种影响, 得到实际收益;当一个节目能为听众带来这样的实惠与帮助时, 那么, 这种媒体必然会在受众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所以如何提高节目的服务性, 一直是我们地方台办节目的重中之重。在栏目的设置上要想法设法增强节目的服务功能。比如白城电台的《希望的田野》节目, 这档节目定位在“介绍致富经验, 传递致富信息, 发布农畜产品供求信息, 作农民发家致富的好帮手”, 节目力求全方位为农民服务。这个节目里的“致富经”, “种植技术指南”, “农民信箱”, “教你一招”等小栏目, 都是从不同方面为农民介绍实用的致富信息, 帮农民解决实际问题的, 一直很受农民的欢迎。栏目“春燕热线”, 利用广播方便、快捷、沟通的特点, 直接在节目中为农民开办了一个交易平台, 免费为农民发布各种供求信息, 为供求双方牵线搭桥。这个栏目一下子受到了农民的极大欢迎。随着节目知名度的提高, 参与的农民越来越多, 交易越来越火爆, 成功率也越来越高。热线电话和交易短信在有限的节目时间里根本读不完。因为这个节目为农民带来了实际的经济效益和帮助。通榆县一个叫李德山听众的电话很有代表性, 他曾在春燕热线节目中打来电话, 说想求购150只绵羊。第三天, 这位听众就又打来了电话, 高兴地说:“求购信息播出后, 好多想卖羊的人给我打来了电话, 我选了两家就选够了。以前要买这么多羊, 不知得跑多少个地方多少家呢, 这次可真省了不少力气, 还降低了成本, 你们的节目可帮了我的大忙了!”还有一位洮南听众的短信也给我们电台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有一次, 春燕看到短信平台上有这样一条短信:“春燕, 我儿子生病了, 我家一万多斤玉米急欲低价出售, 好领儿子出去看病!”春燕赶紧在节目中播出了这条消息, 同时介绍了这个家庭的特殊情况, 建议想购买玉米的人优先购买这位急于筹钱给儿子看病的母亲的。这条信息反复播出几天后, 春燕终于收到了一条令人欣喜的短信——春燕, 我的玉米已经卖出去了, 太谢谢你们了!给儿子看好病, 我回来谢你们!听到这个消息让整个节目组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还曾经有一位养獭兔的农民叫苦不迭, 兔子到了收购旺季无人问津, 农民纷纷向春燕求救。春燕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一个人——王秀印, 她是镇赉县英华兔业的总经理, 全省致富女能人。春燕费劲周折终于联系到了她, 向她讲述农民的不易和养殖的难处, 看她有没有办法。李秀印也是个豪爽之人, 一看春燕情真意切, 当即表态:春燕你放心, 收购獭兔的事我包了!不久传来好消息, 在秀印的努力下, 来了好几家山东河北的客商。农民终于笑了。事后王秀印给春燕打来电话说, 没想到你的听众那么多, 你一声令下我的手机差点被他们打爆, 也没想到养獭兔的农民这么多。我把这一情况已汇报给畜牧局, 我们正在商量成立一个獭兔协会, 今后规模饲养, 风险共担, 农民的兔子再不愁销路了。这个协会还是你们广播作的大媒, 春燕你是有功之人, 给我们当个副会长吧。春燕笑着拒绝了, 我们办节目就是希望能为听众解决点实际问题, 这是地方广播人的最大心愿。

《法制时空》是白城电台唯一一档法制类节目。节目组的人员在节目之外的工作也做了许多。有一次洮南安定镇明兴村一位听众通过“律师热线”进行咨询, 说他结婚已经9年多, 孩子都7岁了, 但因为某种原因一直没能给孩子报上户口, 为此他非常困惑和苦恼, 问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律师当场给予了详细解答。后来《法制时空》节目组了解到他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就主动和市公安局户政处、洮南市公安局户政科联系, 反映情况, 探讨解决的办法, 最后终于使孩子的户口问题得已圆满解决。事后这位听众感动不已地送来一面锦旗——“法制时空给平民晴朗天空, 律师热线让百姓心和意顺”, 对《法制时空》的贴心服务表达了充分的感激之情。

这样的事例还有许许多多, 正是听众这些朴实的话语让我们明白了, 什么样的节目, 才会得到听众的认可, 才会受欢迎。当我们的节目真正介入受众的生活, 真正与他们的利益甚至忧喜发生了丝丝缕缕斩不断理还乱的联系的时候, 那么这个媒体或者说这个节目也就真正成为受众生活的一部分了。

为听众服务, 绝不仅仅只是做节目的那几十分钟里的事情, 而是贯穿在整个生活里, 时刻心系听众, 以服务听众为已任, 尽已所能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而这是这样的服务意识, 更让听众感动、认可, 从而使整个地方广播的可信度和亲和力在听众的心目中得已提升。所有的这一切, 都是为了更全面、更直接、更有效地与听众沟通, 了解听众的心声, 更好地为听众服务。这事夯实地方广播发展的重要职责和途径。

2 关注身边人, 身边事, 突出本土特色, 贴近群众生活

走“本土化”发展之路, 突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其他大台无法顾及的地方文化、地域人文、历史传承等“地利”上做文章, 追求本土听众的“人和”, 以“地方特色”拓展出一片自下而上的空间。而且从心理学方面来说, 对于普通人, 本地信息是最重要的。周围的人在干什么, 自己该怎样生活, 这种贴近生活的本土化信息, 在受众的心理感受和生活经历上都具有很大的接近性, 最能引起受众关注。所以我们在办节目时更多地关注身边人的喜怒哀乐。比如白城交通文艺台曾经开办的《访谈时间》节目, 就是一档极具本土特色的节目, 先后共邀请了百名嘉宾走进直播间, 他们中有人大代表, 有平凡的乡村教师, 有见义勇为的好司机, 孝顺的好儿媳, 普通的打工妹等等, 在直播间里与主持人交流他们的梦想、追梦的艰辛、失败时的痛苦, 成功时的欢乐。让听众了解身边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 以激励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同时为了突出本土特色白城电台节目经常连线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为老百姓解答生活中的各种疑问;还连线白城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种协会, 这些热爱生活的人们介绍了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自娱自乐方式让更多的人拓展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领域;再有不定期的邀请白城百姓所关注的小城名人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让听众了解身边人身边事;再就是老科协的退休老干部也积极参与到电台的节目中讲饲养科学、讲养生、讲教育等等;总之白城广播节目走进了当地人们的生活, 扩大了广播的影响力, 取得了难得的社会效应。更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档很受青少年人喜爱的节目《青春之声》, 这个节目主要面向青少年, 内容定位于交流、互动、沟通, 定期邀请本市初高中的学生坐客直播间, 谈他们的喜怒哀乐, 考试的压力, 与父母的关系, 朋友间如何相处, 甚至怎样面对早恋等等。同时邀请本地的国家二级心里咨询师做客直播间为未成年的青少年排解心里压力, 疏通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疑惑和烦恼。这种同城同龄人之间的敞开心扉的沟通方式大受青少年学生的欢迎, 这个节目的收听率非常高, 节目每天都能收到大量来信、热线电话和短息。这档节目也很受家长的欢迎。有一次三中一位学生来做节目时, 他母亲也陪他来了, 坐在外面听。节目结束后, 这位母亲感慨地说:“儿子养了十多年, 很少听他说这么多话, 我今天才真正了解儿子的想法!”可见这档节目不仅起到了同龄人之间的沟通作用, 也起到了隔代人之间的沟通作用。白城台还有一档节目是《综艺喜乐汇》这是一档展示地方文化, 介绍本土艺人的节目。节目介绍当地的二人转和样板戏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同时节目还深度挖掘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古迹、人文环境等---这都是立足本土的, 关注身边人和事的具体做法。

都说“越是民族的, 越是世界的”, 或许我们也可以套用一下说“越是地方的, 越是全国的”。本土特色的节目因其浓郁的地方特色而备受听众的好评足可见本土化特色是地方电台节目的生命力之所在。

以上两个方面, 即突出本土化特色、提高服务能力, 是地方台办节目方面重点遵循的原则, 重点要解决的就是提高整体节目的可听性问题。听众收听, 这是广播这个媒体实现宣传目的的决定性制约因素。听众不听, 那么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是空想。所以如何让节目更好听, 让听众更愿意听, 是我们千方百计要解决好的问题。这要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 大到节目的定位、栏目的设置、节目的编排, 小到怎样组稿, 请什么样的嘉宾, 主持人根据不同节目的需要应使用什么样的语速、语调, 是播还是说, 或者是演播等等, 都需要我们通盘考虑, 用心研究。只有积极摸索和学习才能夯实广播的发展之路。

摘要:在各种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 如何保持自身的持久生命力是地方广播人需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地方广播节目的服务性和本土化是迎合听众需求夯实地方广播发展之路的根基。当前听众要求越来越高, 各种媒体早已开始增强了节目的服务意识, 广播特有的直播热线节目和短信参与, 在发挥自身服务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把服务做到听众心理却不是节目时间内的短短几十个热线和短信能解决的, 这还需要走下去联系各方力量真正解决问题, 让这种服务不能趋于表面化而是要落到实处。再有就是贴近地方本土化, 才能让听众在心理感受和生活经历上产生很大的接近性, 才最能引起受众关注。浓郁的本土特色, 是自身所具有的独特资源所以要做大做强, 只有这样才能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 这也正是地方广播的独特之处。随着竞争的激烈这种本土化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下面我就如何夯实地方广播发展之路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夯实,地方广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论地方广播的创新与突破 篇9

关键词:广播,创新,突破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收听广播作为生活的伴侣, 庞大的受众群体推动了广播事业的快速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 收听广播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亿人次, 广播的市场主体地位和文化建设地位决定了广播媒体要审时度势, 立足受众, 满足受众的需求, 不断提升节目的质量和水平。

广播的关键是内容和主持人的风格, 内容涉及选题、营造、推广、互动等, 主持人的风格更是决定了节目的最终收听率。我们的广播节目应该有一个标准, 那就是贴近生活、关注生活, 从老百姓身边事着眼, 围绕人们的日常生活做文章, 才能引起听众共鸣并最终达到吸引听众的目的。有的广播节目刚刚开播时, 就树立的亲民的形象, 这类节目宗旨受到广大老年听众的青睐, 节目在短时间内聚足了人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节目亲民并不是广播节目发展的唯一途径, 亲民也只是众多节目类型的一种, 有的亲民节目逐渐过渡到只是以唱歌为主的节目内容听起来单调而缺少内容。此时, 听评员在不断的节目听评中敏感地意识到这样单一的节目内容必将使节目的路子越走越窄。面对节目的枯萎和收视率的下降, 现代广播节目不再拘泥于个别类型的节目, 而是通过节目的增量, 来实现节目内容的宽度, 从而满足各类听众的喜欢。于是他们建议节目增加话题环节, 用话题丰富节目内容。

与关注生活紧密相连的就是广播节目的服务性。广播节目的服务性其本质在于它的实用价值和效果的直接体现。《小巷总理》是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中波603的一档以新闻、生活资讯、热线帮办为主, 实实在在为百姓排忧解难的服务节目。节目中的“总理帮办”环节围绕着民生民需为百姓切实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受到听众的喜爱。随着“第三方评价”的不断深入, 听评员意识到只有走到百姓中间去才能更好地为百姓服务。于是听评员建议节目开辟一个《总理走访》子栏目, 到社区居民家中了解他们的生活居住情况以掌握第一手材料, 倾听他们的困难, 尽媒体所能为他们排忧解难。这个栏目一开播就受到听众的好评, 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小巷总理》节目也因此成为百姓津津乐道的故事相互传送。

吉林市经济广播电台作为地区的广播领导品牌, 在受众群体的划分与整合方面充分发挥了品牌优势和价值。随着节目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更多的普通百姓听众加入到节目群体中来。听众对节目的喜爱更多的是来自对主持人老程的认可, 自然, 老程对中医养生知识的擅长也成为百姓听众关注的焦点。于是在节目中来自听众的更多的关于中医养生问题的热线占据了节目的大部分时间, 也一度引起了司机群体的不满。吉林经济广播电台的《老程话养生》迎合了当前养生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 通过节目中老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着养生, 更是把心态、孝心融入养生之中, 提升了养生的境界。如今此节目在听众中好评如潮并快速成为中波1251节目的龙头, 为沉寂很久的中波赚足了人气。如此可见, 好的节目编排带动了整个频率的整体提升。

众所周知, 直播节目的出错率很高。但直播前的备稿准备, 直播中始终相伴的责任意识, 都可以使节目的出错率降至最低。通过“第三方评价”科学体系的建立, 主持人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认真备稿, 吃透稿件, 调整状态, 精益求精成为主持人的常态。在不断地听评反馈中, 主持人的责任意识、播音技巧及业务水平都得到逐步提高。人才素质的提升增强了电台的核心竞争力。

电台节目质量的提升不是一日之功, 这既要有高素质的人才作基础, 又要有健全的节目质量考核机制作保证。“第三方评价”为节目质量考核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在节目听评中, 对于节目中比较突出的、最值得称道的进步及时表扬;对于节目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绝不手软。从节目形式、节目编排、节目构架、环节设计到题材选取、话题深度挖掘等无不囊括其中。经过不断的精心打磨, 每个节目都像经过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品牌节目也因此不断涌现。

参考文献

[1]黄楚新.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创新[J].当代传播.2010 (06)

[2]陈佳宁.微博:传统媒体与互联网融合的新载体[J].中国广播.2010 (05)

[3]刘相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如何实现共赢[J].社会科学论坛 (学术研究卷) .2008 (11)

[4]胡正荣.媒介融合与广播发展的机会[J].中国广播.2009 (12)

[5]李剑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角色比较[J].新闻爱好者.2010 (10)

[6]胡正荣.媒介融合与广播发展的机会[J].中国广播.2009 (12)

[7]胡正荣, 李继东.我们离电影强国有多远——兼论新媒介环境下美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策略[J].电影艺术.2010 (03)

[8]胡正荣, 柯妍.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电视新媒体所有权变化及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启示[J].电视研究.2010 (06)

地方电台如何提高上稿率 篇10

一面是地方台记者、编辑日益强烈的发稿意愿, 一面是省台业已形成的新闻传播理念, 只有做好对接, 才能实现“1+1>2”的最优效果。那么, 怎么才能实现稿件与平台的有效结合, 提高地方台上稿率呢?笔者以为, 应该注意三点。

一、注重时效, 及时传递

每天, 编辑总要面对各地记者传来的数篇各种体裁的新闻稿件。初选稿件, 取舍的第一标准就是新闻价值。一般来说, 分析一条稿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 主要考虑五个方面:时间、新意、重要、接近、显著。其中, 时间、新意、重要这三条是所有新闻稿件入选的必备条件。对稿件新闻价值大小的估量, 则要综合比较上述五个方面的情况, 这些条件具备得越全面, 表现得越突出, 稿件的新闻价值也就越大。目前, 在各地上传的消息稿件中, 对“时间”的把握时常差强人意。“时间”就是新闻时效性。新闻是个“易碎品”, 对时效性的要求非常高。只有最迅速、最及时地把最新鲜的信息传达给受众, 才能满足人们收听新闻的需要。要“快”, 越“快”越好。对地方台稿件而言, 这个“快”就是稿件中的“今天”, 甚至是“正在进行时”, 而不应该是“昨天、近日”, 更不能出现“连日来”或“最近一段时间”的字样。类似这样的稿件往往具有文摘的性质, 多是各地负责传稿的记者或编辑“摘自”某报或某网络。笔者曾发现最严重的一次是某家电台在6月末传来的一篇消息稿, 经“百度”后发现是《吉林日报》3月18日已经发表的消息, 而且信息量还要大一些。当然, 也偶有个别电台的记者为了追求时效性而造假的现象。由于新闻事实当事人不重要或不影响全局, 随意变更时间。当然, 编辑偶尔也可以看到新闻的“早产儿”——××地的××规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预计到“十二五”末, 会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诸如此类。若非新闻本身有显见的重要意义, 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或新闻本身有新意, 能够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否则稿件必然被弃用。因为在新闻事件延续发展过程中, 可能发生变化, 远景未必按照预期实现。这样的新闻有报道失实之嫌, 降低了省级媒体的公信力。应该说, 注重时效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是否做到, 关键取决于记者、编辑的责任心, 而不在于从业者水平的高下。

二、改变站位, 巧选角度

地方台上稿率低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稿件站位不准, 重当地轻全省。往往受地域影响, 难以转换角度, 立足全省来看当地。应该说, 各地上传到省台的稿件大多是放在当地都有很高的新闻价值, 但放在全省视野, 其价值就未必突出。改变站位首先要增强大局意识。这个大局不是各地的大局, 而是全省工作的大局。应该明确当前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关注省内年度重要会议, 如省委全委会、全省“两会”等, 掌握全省工作脉络;关注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对阶段工作总结部署及对近期宣传报道提出的明确要求和具体意见。以此为前提, 按图索骥, 去寻找当地工作与全省大局的相切点;去寻找全省正在实施的、提倡的、关注的、急需报道的新闻;同样的事件中, 了解本地在全省的占位, 去寻找那些领先、新鲜、有特色的素材, 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特别是针对一些已经在省级媒体上刊发、刊播过的新闻, 更要注重去寻找新事实、新角度和新观点。其次要盯住地方特色。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 从吉林省目前的产业发展来看, 白山市的特色种植业;通化市的医药建设、白城市的风电产业、生态农业;说到全省的粮食产业, 农安县、公主岭市、梨树市当仁不让;说到大学生创业, 辽源市独树一帜等。找准特点, 就能在报道上扬长避短。如果公主岭台以农机大户为点, 报道机械化作业情况, 必能播出;但要错位去和东丰县比梅花鹿产业发展, 就丢掉了自己的特色。另外, 同样的新闻素材, 在当地播出和在省台播发, 所采写的角度也应该有所不同。在和梨树台的记者交流时, 他曾告诉笔者这样一件事。他曾就全市粮食高产竞赛表彰会这一素材进行报道。在当地电台播发的新闻以表彰20名产粮大户为主要内容, 传递当地注重粮食高产这一信号, 鼓励农民重科技、增亩产。而上传省台的新闻则着眼于高产状元刘兴军大田公顷产量达到32547斤, 实现全省首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吨粮田这一亮点, 注重对当地粮食种植业成就的宣传, 提高梨树市粮食种植在全省的知名度。由于立意巧妙、内容新颖, 这条稿件被省台顺利采用。

三、着眼需要, 善于策划

有的放矢, 才能事半功倍。在省台发稿, 首要就是要知晓省台所需。从最初电话交流到邮件传送, 再到现在的网络时时沟通, 联系渠道更为广泛, 手段更为先进。省台每天在网上发布所需、了解所需并不难。难点在哪儿呢?难就难在要想做到及时按需传稿, 就要抓住重点, 善于策划。一篇稿件不仅记录地方的新闻信息, 更承载着地方台的新闻宣传水平。各地在短时间内要能依省台指挥棒, 交出合格的作品, 有赖于日常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熟悉和深入, 更依托于强大的策划能力。以经济报道为例, 作为农业大省, 吉林省过去在报道中突出唱好“四季歌”——春种、夏锄、秋收、冬藏。近年来, 全省稳步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扩大开放深度广度, 工业和第三产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因此, 现在的吉林省经济报道也应该体现以工业为主, 各业纷呈的发展局面。同样是经济报道, 在白城台上传的稿件中, 很少能看到对白城工业、农业全局性的描述, 常常是《黑水西瓜叫响四方》、《满眼辣椒红遍秋》、《转变中的白城纺织业》等地域特色鲜明、时代感较强的报道。白城台的同仁也好像“未卜先知”, 总能适时将稿件传来。在沟通时, 白城台的同仁告诉笔者, 秘诀就是做好策划。白城台确定几名优秀记者专职向省台传稿。他们定期策划选题, 从立意到采写, 既做好规定动作, 又根据策划完成好各自的自选动作, 并形成一个无形的素材库, 常添常新, 只要有需要, 随时可以包装组合, 完成报道。而在他们上传的每一篇有分量的重点报道背后, 无一不浓缩着白城台近期的新闻策划。所以, 稿件既接当地基层“地气”, 又有地域全局亮点。

应该说, 上述更多注重的是上传报道的立意、策划, 要提高上稿率, 还应该在稿件写作上下工夫。随着改文风活动的日渐深入, 省级电台不断改进新闻表达。“说老百姓的话、说实话、说新话。”地方电台更应该注意这种转变。新闻语言应该简明扼要, 通俗易懂。能用三言两语表述的, 决不写空话、大话、套话, 拖泥带水, 既穿蓑衣又戴斗笠。报道结构要有逻辑性, 细节多一点儿, 议论少一点儿。句子短一点儿, 音响多一点儿, 提高音响质量, 增强广播特色。

地方广播电视媒体发展模式探究 篇11

关键词:地方广播电视,本土化,发展

作为我国四级办广播电视之一的地方广电媒体,一直以来规模小,普遍存在着资金匮乏,节目来源紧缺,技术设备不足,专业人才缺乏,节目制作能力有限,节目质量不高等问题,而且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不同,经济实力相差很大,政府对广播电视的投资多寡也不相同,造成了地方广播电视发展和经营状况颇具差异。

1 地方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

1.1 地方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阶段

我国地方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可从三个阶段去分析:实践渠道、理论渠道、决策渠道。

实践渠道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3),是广播电视产业的起步阶段,经营范围基本上是单一广告收如。第二阶段(1983~1997),是广播电视产业经营广告发展期,并着手多种经营。第三阶段(1998~2000),地方广播电视产业系统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是对电视进行了调整;二是对广播电视系统的各项改革,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第四阶段(2001~2002),是我国利用行政手段组建广播电视事业集团时期。第五阶段是党的“十六大”以后,全国真正的广播电视经营才开始走向市场化。

理论渠道同样也是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3),是关于广播电视产业研究的混沌阶段。第二阶段(1984~1997),是广播电视产业理论雏形形成阶段。第三阶段(1998~2000),是广播电视产业机构理论研究就、传媒资本运营阶初步形成阶段。第四阶段(2001~2002),是关于我国广播电视集团理论研究高峰时期。第五阶段,2003年是我国电视广播产业的转制时期。

决策渠道也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整个广播电视宣传改革;第二阶段,1996年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时指出在搞好宣传的同时,一定要搞好经营。第三阶段,1998年广点总局允许广播电台、电视台进行产业经营,但是不赞成“产业化”的提法。第四阶段,兰州会议以后广播电视经营开始回头,继续强调广播的单一喉舌功能。第五阶段,“十六大”以后广播电视经营的步子越卖越大,在各地的电视广播产业经营活动以更具特色的形式展开。

1.2 地方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策略

为实现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目的,针对目前我国的现状,地方广播电视产业部门应着重采取转制策略、“制播分营”策略,以及“本土化”策略。

第一,转制就是将广播电视单一的国家所有制,改为以国家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即国有制、股份制、民营所有制等形式共同存在、共同发展的广播的产业所有制结构。如果细数全国地方广电机构制播分离与转企改制的代表,上海文广SMG绝对算最典型的改革样本之一。例如,上海广播电视台保留事业体制,负责频道频率管理、宣传内容编辑、播出管控、新闻节目制作等部分业务,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上海市文广局实行行政管理。

第二,“制播分离”是广播电视发展的一种必然规律,又是实施广播电视转制的一种策略。在“播制合一”的制度下,所有的广播电视实体都属于国家,实行“制播分离”,商品性的广播电视节目就可以逐渐走向社会,节目制作者的多元化,节目投资者的多元化,必须要求生产资料的多元化。总之,“制播分离”被期望成解决广播电视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2004年6月,湖南广播影视集团董事长魏文彬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将以“娱乐频道”为试点,实现整个频道的公司化运作,组建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娱乐有限公司。魏文彬提出:“只要把新闻类节目剥离出去,其它的全部都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实施公司化运营”。

第三,“本土化”就是本地化,各地的电台、电视台以及其他广播电视媒体,在节目经营方面都要考虑本地特色,所以广播电视在经营方面要考虑到本土化的特色经营。

各媒体都在改革创新,努力寻求特色化办台之路。周口广播电视台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开办了《乡村服务社》《民生报道》《民生面对面》等贴近当地群众的栏目。从社会各界的反响和赛立信的收听、收视调查来看,越贴近当地的栏目越受欢迎,反之,同质化和用于补空的栏目很少有人问津。

2 地方民营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

2.1 地方广播电视发展的宏观背景

地方广播电视发展的宏观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制定了“四级办”广播电视的发展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引下,我国的广播电视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获得了相应的市场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十六大”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媒介产业,这在业界形成共识。

2.2 地方广播电视发展的媒介背景

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中国的广播电视媒介应根据“制播分营”的要求,将电台和电视台按照国家事业单位运营和发展的有关规定,承担节目播出的任务和新闻节目的制作任务。

3 地方广播电视的发展走势

3.1“分散化”的自我发展

“分散化”就是以现有的广播电视实体为基础,自主发展本土化的广播电视,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

3.2“契约式”的联合发展

经济型社会里的任何一种实体性机构,其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以县(市)级广播电视媒体为例,现在已经出现一种“契约”的方式,并自发组建了相对松散的项目合作体。有个别比较有实力的地方广播电视实体,想要通过“契约式”的联合培养集团化意识,以便在组建规模化的广播电视集团过程中发挥核心层或紧密层的组织作用。

4 结语

上一篇:模拟井筒下一篇:图书及文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