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教师工作计划

2024-09-11

城镇教师工作计划(共8篇)

城镇教师工作计划 篇1

高城镇2010年教师教育工作考核办法

(试行)

一、组织管理(5分)

1、组织机构健全。成立教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学校一名校长任组长,一名教务主任(或教科室主任)为成员。(1分)

2、有符合本学校实际的教师教育工作发展规划、计划、活动方案,并按照方案自主开展工作,教师教育工作能够纳入各学校的综合考核方案中。(4分)

二、主要工作(95分)

1、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10分)

(1)有符合本学校实际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实施方案》,通过年终终结性评估。(3分)

(2)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各类教师培训和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网络远程研修。按照分配名额组织参加培训,合格率高。每缺勤或不合格一人扣1分,直至该项0分。(7分)

2、日常培训活动(40分)

能按照镇教研站的安排,按时组织人员参加各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学科教研活动或各类业务会议,记分办法为:

(1)按时组织教师参加镇级教研活动,情况好计5分,学期末根据各学科的记录情况得分。

(2)按时组织教师参加县级教研活动或会议,情况好计5分,学期末根据各学科的记录情况得分。

(3)能根据安排组织教师参加市级教研活动或会议,情况好 计10分,学期末根据各学科的记录情况得分。

(4)能根据安排组织教师参加国家或省级教研活动或会议,情况好计20分,学期末根据各学科的记录情况得分。

3、骨干教师培养和作用发挥(5分)

(1)能按照市、县级骨干教师培养计划要求,制定自己的培养计划,建立骨干教师业务档案。(2分)

(2)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理论研讨、教学专题研究、实施教师培训等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内容符合教育教学实际,有翔实的活动记录,每学期在五次以上。(3分)

4、教师继续教育工作(10分)

(1)有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组织管理方案。(1分)

(2)能组织好教师的继续教育报名、培训、考核、学分审核认定等工作,组织管理有序。(4分)

(3)教师参考率、理论考试合格率均达100%计满分,每有一名在职人员无故不参加报名考试或一人考试不合格扣1分,直至该项0分。(5分)

5、校本培训(5分)

(1)有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校本培训方案,计划科学合理。(1分)

(2)培训内容、组织形式丰富多彩,活动记录翔实。(2分)(3)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面向全体教师的校本培训,参加人数达教师总数的95%以上。每低1个百分点扣1分,直至该项0分。(2分)

6、班主任培训(10分)(1)积极组织参加上级培训,完成学习任务,成绩合格。每有一人无故不参加或成绩不合格扣1分,直至“班主任培训”一项为0分。(4分)

(2)积极组织面向本单位全体班主任或新任班主任的培训,每学年至少一次,有培训内容及活动记录。(3分)

(3)班主任持证上岗。符合持证比例要求计满分,每低一个百分点扣0.5分,直至该项0分。(3分)

7、校长培训(10分)

(1)积极参加各级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性培训(任职5年以上)并获得上岗证。按照分配名额按时组织参加培训,每缺勤1人次或每1人无上岗证扣2分,直至该项0分。(5分)

(2)积极参加淄博市校干培训网络远程研修。每1人无故不参加扣2分,每1人考核不合格扣5分,直至“校长培训”一项0分。(3分)

(3)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面向本学校管理干部的培训,内容丰富,过程记录详实,材料齐全。(2分)

8、参加会议及完成临时性工作(5分)

按照要求参加教师教育工作会议并能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临时性工作计满分,每缺少一项扣1分,直至该项0分。

城镇教师工作计划 篇2

按照“十二五”规划, 中国城镇化率每年要提高1.5个百分点。针对数量庞大的农村教师队伍, 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 补齐“短板”, 使其支撑起农村教育的大厦?日前, 在民进中央和北师大举办的“2014年中国教师发展论坛”上, 来自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就此展开了讨论。

生源减少导致农村教师和学生比例失调, 农村教师表面富余了, 但结构性不足问题同时存在。

教师配置标准如何调整

在最偏远乡村的教学点, 十几个孩子只有一名教师, 这位教师教所有科目, 可能还要进行复式教学……这样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 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将陆续转移到城镇。据调查, 我国部分偏远、贫困农村地区已经出现了村庄衰减、人口整体迁移、学校自然消失的态势。在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调查17个省市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年间, 全国乡村小学数量又减少了14037所, 与之相对应, 镇区学校则增加了1454所。

农村学龄人口的主动流出与自然减少导致未来农村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失调, 农村教师的绝对数量出现富余, 同时出现部分小规模学校教师数量结构性不足现象。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受制于传统单维的“生师比”教师配置标准, 我国小规模学校“一师一校”“一师多科”的现象愈发明显。如果仍以“生师比”作为教师配置的唯一标准, 小规模学校必然面临教师数量与课程开齐、开足之间的矛盾, 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结构失衡问题将更加凸显。

据统计, 2011年, 全国小学生师比为19.22, 其中农村是17.65;全国初中生师比为14.38, 其中农村是13.58。数据表明, 农村教师数量似乎已经基本满足农村教育的需求, 但结构性缺编造成了农村教师仍然十分紧缺。

待遇、住房、交通等落后条件, 导致优秀教师难以留住, 而不合格教师难以退出也影响新生力量的注入。

教师职业幸福感如何增强

内蒙古一位参会代表讲了当地高考后流传的一句话:考上二本的大学生不要小看考上三本的, 因为他们就是我们未来孩子的老师。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看法。有一项调查显示, 在“自由选择职业”的情况下, 仅41.4%的教师愿意继续选择这一职业, 90%的学生不把教师职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职业;而91.6%的人认为, 社会应该让最优秀的人来当老师, 不然国家的发展进步无疑会受到影响。

北师大中国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郑新蓉, 做了五代乡村教师身份特征和精神特质的研究, 她发现, 教师原来是农村文化和财富相对优越的家庭男子所从事的职业, 逐渐演化为普及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就业竞争中, 溢出大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农民家庭的女大学生的就业选择。而在甘肃的一项小范围调研显示, 新生代教师1/3以上有留守和流动儿童经历。城镇化进程中, 全球化和城乡二元的逻辑, 有序地把农村留守学生和农民出身的新生代教师聚集在一起。

可见, 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低, 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受到工资待遇和城市相比仍然差距大, 安置房、周转房等配套设施难以满足教师的需求, 交通不便或者缺乏交通补助等因素影响, 城镇化进程中, 乡村教育日趋萎缩, 导致农村优秀教师由农村流向城镇, 由薄弱学校流向重点学校, 偏远、贫困以及交通闭塞地区的农村学校难以留住年轻教师。

“城镇化背景下, 城乡逐渐走向一体化, 教师政策调整要在整体的框架下统筹规划。”北师大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杜育红说, 现在我们好像贴标签, 说这个人是农村教师, 那个人不是农村教师, 但将来应是县域统筹师资配置。拿农村教师生活补贴这个专项政策来说, 应当认工作不认身份。补贴到什么程度?应以教师愿意到艰苦地区工作为评判依据, 如果大家愿意去, 标准就够了。

“一个国家怎样创造最好的环境, 吸引优秀精英分子进入教师队伍, 这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说, 怎样从政策层面去保障农村教师利益, 国际上有一些通行的好办法, 比如说, 农村教师的待遇一定要比城里高, 边远地区要有特殊津贴。待遇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内心的幸福感和职业尊严感的建立。

关于农村教师工资待遇, 殷长春表示, 下一步将按照地域条件、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维度对全国农村教师日常生活、工作所需基本工薪做出明确统一规定, 实行“中央定标、省级统筹、县级贴补”的机制, 确保全国范围内农村教师基本工资收入的均衡化。省级地方政府对辖区内农村教师工薪收入构成的津贴类别、额度等做出全省统一规定, 并由省级财政按月发放。依据农村的具体情况, 分级设定农村教师津贴标准, 保证教师待遇向条件较差地区的农村教师倾斜。

与留不住并存的是, 农村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 而由于缺乏合理的退出补偿制度以及教师安置制度, 导致在编不合格教师难以退出, 新任教师无法有效补充。对此, 殷长春表示, 下一步将建立农村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 建立和完善退出补偿制度以及教师安置制度, 形成不合格农村教师退出机制。同时, 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退出补偿安置制度、社会保障制度, 合理安排农村教师退出后的职业和生活, 形成人性化的不合格农村教师退出机制。

如何补充优秀教师, 朱永新说, 一些民间智慧提供了很好的视角。比方说, 有些退休教师自费去乡村教书, 如果国家出钱支持这样一批人去教书, 政策空间是有的。

农村教师发展空间受限, 与“农村教师农民当”相联结, 使得培训显得更加迫切而艰巨。

教师教学水平如何提升

国家督学胡平平在一项调研中发现, 教师第一学历的达标率, 城市学校高出农村学校大约20%。而且, 各省第一学历达标率差异很大, 好的省达到90%以上, 差的省只有40%以上。八年级学教一致的比例, 城市学校高出农村学校10%至20%。“从均衡的角度讲, 农村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师资问题如果不解决, 那么这个关键点就还没有抓住。”

在调研过程中, 当问到“你们认为对专业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 80%的教师认为是各种培训和进修。“教师需要的培训内容是什么?”他们表示反感空对空的理论教学, 希望进行教学创新的技能和方法的培训, 包括如何辅导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更新等培训。

据了解, 区县教师培训机构是我国最基层的教师培训单位, 然而, 当前我国的区县教师培训机构发展很不均衡, 有一些机构经费充足、培训能力强, 在当地充分发挥了教师发展平台的作用;也有一些机构建设相对较为落后, 作用发挥不充分, 存在经费保障不力、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培训能力不足等问题, 甚至还有一些区县根本没有教师培训机构。

“城镇化进程中, 教师培训面临的一个问题是, 缺乏支撑教师培训的完备支持体系, 特别是没有支撑教师培训的人事编制、激励培训的政策。”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朱福荣建议, 把区域性的研训合一的教师教育机构建设纳入到地方学校改造或标准化建设体系之中, 并形成上挂高校, 下联中小学的研究、指导、培训与服务教师专业发展的孵化机构。

“城镇化对教师继续教育提出的最大挑战, 不仅是技术, 也不仅是资源, 而是更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吉林省教育学院院长张德利说, 在统筹城乡教育的过程当中, 可以尝试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 即打破地域、学校的界限, 组建多种形式的联盟, 集中区域内的教育资源, 组织教师在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动中, 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与自身专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首师大副校长孟繁华则建议, 创建大学和中小学协同发展机制, 实现教育理论和实践双向激活。“传统大学教师教育自封闭、内循环, 难以有效指导中小学具体实践, 而丰富的中小学实践限于经验的路径依赖, 难以生成专业化的教师教育理论。可以尝试通过双方协同, 在开放的状态、融合的互动关系中, 激活新一轮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 从而形成充满活力的大中小一体化的教师教育。”

“应强化政府的主导功能, 把农村教师培训制度纳入农村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通过公共财政给予专项支持, 落实公用经费中的教师培训费用。”殷长春表示, 今后将把农村教师培训与职称评定、专业考核和薪酬分配挂钩, 使培训常态化、制度化。

在今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中, 教育都被作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第一条, 这体现了在城镇化过程中教育优先布局、优先发展的原则。教师政策的走向趋势, 影响着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城镇化发展也对教师政策的研究制定提出了新的要求。

让城镇教师支教工作提高效率 篇3

支教工作的现状如何?

首先支教教师工作被动性大。笔者走访了周边地区10所有支教工作人员的学校,共调查了15位支教人员。调查表明,真正意义上愿意下到乡镇去支教的仅有2人,占支教总人数的14%(其中有一人还是因为在原校由于人际关系紧张,不得已而为之),86%的支教教师是迫于压力而来,因为从上至下关于支教的文件中都明确规定:不支教,晋职、晋级、评优资格取消。教师们普遍认为,把支教作为硬性规定与晋职、晋级、评优挂钩,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制度,它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大多数支教教师的积极性。所以,支教教师被动性很大。很多支教教师到农村学校后,为了完成任务,像本校教师一样,只是单纯地上课,没有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带到农村学校。可以说,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支教,充其量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是“下乡上课”或增加一点个人政治资本而已。

其次是支教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城镇学校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根据教师个人需要,如推算到哪一年该轮到哪些教师晋级了,便“合理”地安排这些教师去支教,学校真正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是学校的招牌,一般是不会派去支教的。还有的学校是通过抽签、抓阄的形式选派支教教师,更有甚者是学校“末位陶汰者”或是平时不受校领导欢迎,早就有意要“安排”的对象,这样导致支教队伍素质高低不一,水平参差不齐。这类人员在调查对象中有4人,占调查总数的26%。

再次是支教教师给农村教师带来心理逆差。为了让下乡支教者安心工作,关于支教的文件都规定:支教教师享受派出单位同级别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有的学校还出台了种种优惠政策,如在支教期间,按每人每月300至50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贴,每月报销一次往返交通费等。如此优厚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鼓动了城镇教师去支教,但容易让收入微薄的农村教师产生心理失衡,都是教师,凭什么咱们同工不同酬?仅仅就因为是来自城里吗?咱乡村教师在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一辈子呢!如此种种,乡村学校教师对城镇教师的心理反差加大,同时加剧了城乡教师之间的心理隔阂,不平等感越加强烈。

最后是支教教师“两头忙”现象突出。表现在工作上面,部分支教教师是学校教学骨干或学科带头人,他们大多承担着学校的重要工作,如管理、科研等。一旦支教走人,学校一时无法有适合的人选替代,许多事情仍得由支教教师完成,毕竟支教时间是短的,只有一年,于是支教教师不得不奔波在两校之间;在生活方面,支教教师大多数年富力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的顶梁柱。支教时许多杂事仍要完成,他们一心挂两头,条件好的地方可早上出去下午归来,成为“走教”教师或“两栖”教师。

原因有哪些?

首先是思想认识不足。部分教育管理部门和城镇学校把支教工作当作政治任务来安排。在学期开学时召开支教会议、布置支教工作,联系支教对口学校,此后,在对支教教师工作的实效性进行跟踪评价,及时了解支教效果等方面均缺乏具体的措施,使支教工作成为支教教师的个人行为,大多支教教师只能凭着教师的责任心或良心去工作,其效果有好有坏不言而喻。

其次是受支教学校重视不够。任何事情除了外因推进,关键还是内因的趋动,如果缺乏内因的主动追求,注定不会长久甚至要失败。农村学校往往对支教产生过高的期望,希望能解决本校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切问题,于是只是被动地等待输入,管理层缺乏借助支教推动自己学校内部发展的规划,不能借助支教的有利时机激发本校教师的发展需求,没有及时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活动,甚至部分受支教学校干脆把支教教师像安排本校教师上课一样给予安排上课科目,这样的支教尽管形式上到位,但其内容、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最后是支教活动形式单一。支教的宗旨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公正,支教教师带去的往往不仅是课堂教学,而且还有较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这些都需要通过恰当的活动形式来表达。据了解,大部分支教工作往往采取支教教师到对口学校上课这一形式进行,支教教师上课期间会给某一班级学生带来变化,但对所在学校的影响却不够充分。农村学校教师任课较多,任务繁重,他们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去听课,即使听了课,如果没有人说课、评课,受条件和水平的局限,教师的收获也不能达到最大值。支教活动形式的单一阻碍了最终效果的实现。

怎样提高效率?

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经费保障体系。各地大多对支教教师采取精神奖励政策,应有一定的专项经费,要将支教经费纳入经费预算,或采取其他渠道,如企业赞助等方式,为支教单位和教师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同时建立经费审查制度,对支教经费进行专项督查,确保落到实处。

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一方面要建立对支教学校的评价激励机制,将支教工作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对支教学校的考核内容,保障学校支持该项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对支教教师的科学评价体系,既要有学校的评价,又要有校外尤其是学生家长的评价,既要有领导的评价,又要有老师及学生的评价。评价要客观、全面,重点是工作绩效,如教研风气、教学效果、教师观念等。对优秀支教单位或个人要给予适当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对差的应取消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资格。

要建立灵活的支教活动体系。组织骨干教师兼职支教。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兼职授课,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学校。

优秀教师巡回讲学。定期组织“优秀教师讲学团”到农村学校巡回讲学,让优秀教师通过上示范课、作专题报告等形式送教下乡,指导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实行导师制度。由支教学校有经验的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在对口学校带几名教师,每月定期坚持听课指导,进行交流活动,促进对口学校本地教师迅速成长。

实行跟教学习制度。参照行政机关用人模式,对口学校选派教师到支教学校跟班学习或跟教学习,体验支教学校的管理、教学、研究等优秀模式,开拓受支教学校教师视野,丰富其经历,锻炼其成长。

开展跨校联合校本研究。支教学校与对口学校成立联合校本教研小组,组织跨校性校本研究。在跨校联合体研究中,组织教师上研究课,作专题发言或作重点准备的点评,联合校本教研负责人对上课、说课和点评作评价。同时,对口学校要借助支教之力充分开展校本研究,主动造血。

举办双休日专题讲座或培训。充分利用双休日,支教学校根据对口学校的需要,举办双休日专题讲座或培训,大面积提高对口学校教师的素质。

开设拓展型课程。城镇支教教师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对口学校开设拓展型课程,指导、培养农村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农村学生特长教育,提高农村学校学生的基本素质。

城镇中学欢庆教师节节目串台词 篇4

1.五千年的雨,五千年的风,奋斗的脚步轰轰隆隆。圣母孕育了华夏巨龙,热土铸造出了中华笑城。请欣赏技艺组选送的女声独唱——《万荣颂》,表演者——贾艳萍。

2.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悠悠的唱着最炫的民族风,让爱卷走所有的尘埃。接下来请欣赏语文组选送的集体舞蹈-------《最炫的民族风》。

3.诗歌是灵魂的声音,它把我们送到洁净的内心深处。请欣赏由生地组选送的配乐诗朗诵——《》。

4.街舞80年代传入中国,并逐渐作为健身活动传播开来。它的动作是由各种走、跑、跳组合而成,接下来请政治组的林芳珍老师为大家表演街舞——《》。

5.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民主政府爱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有请数学组的老师们为大家表演合唱——《解放区的天》。

6.7.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是喜是愁,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技艺组的令狐晓英老师为大家带来女声独唱——《上海滩》,请欣赏。

8.接下来有请历史组的王新栋老师闪亮登场,他将为大家表演(配乐)诗朗诵——《》。

9.活出个样来给自已看!这首歌能给人鼓舞,给自己增加自信,唱的那么有底气,壮人志气!技艺组的畅青萍老师将给大家表演女声独唱——《活出个样来给自已看》,有请出场!

10.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辽阔的疆域、矫健的马匹、肥大的羊群、清澈的泉水、朴实的牧民,还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谣。请欣赏来自草原的天籁之音——《套马杆》,由语文组的老师们共同演唱。

11.毛泽东诗词雄浑豪迈,气势磅礴。曾风靡了整个革命诗坛,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外语系的崔新强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毛泽东诗词诵读——《沁园春·雪》和《念奴娇·昆仑》,请欣赏。

12.《走进新时代》是一首红色歌曲,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旋律充满正气,歌词健康向上。这首歌以领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颂了我们伟大的党和人民。有请外语组的老师们集体为大家表演合唱——《走进新时代》。

13.蒲剧,因兴起于山西南部的蒲州(也就是今永济一带)而得名,又称蒲州梆子或南路梆子,是晋南地区的主要剧种,请技艺组的郑冰俏老师为大家献上一段蒲剧选段——《》。

14.河东秧歌粗犷奔放,气势宏大,节奏舒驰有度,错落有致。请技艺组的晓英和艳平老师表演一段优美的河东秧歌——《》

15.接下来请欣赏薛成刚老师表演的口琴独奏——《》

16.张校长《滚滚长江东逝水》

城镇教师工作计划 篇5

高城镇中心学校

为提高我镇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使我镇教师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本学期初根据随县继续教育中心的安排,开始对我镇全体教师开展全员信息技术培训活动。经过近一学期的培训,教师们在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多媒体运用及课件制作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通过本次远程培训,帮助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熟练进行教学设计、资料收集与整理,同时我们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辐射作用,提升了我们的教学效果、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现将2015年高城镇中心学校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培训情况作以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人员到位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远程培训工作,并将这个培训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召开专门会议布置了相关工作。

1、成立了以中心学校校长为组长、校长助理为副组长、各校(园)负责人(包括分管继续教育干部、管理员)为成员的全员信息技术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2、为了切实加强全员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制定了《高城镇中心学校全员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学校全员信息技术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每月至少一次召开会议,研究学校全员信息技术培训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全员信息技术培训,学校把这些活动看作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出名师创名校的重要渠道之一。

3、学习过程中由曾参加过2015国培信息技术培训统一组织的教师信息技术学科培训活动的专职教师万梅、刘义桥、宫金榜、何高莲担任学校管理员定期进行辅导,保障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科学管理,措施落实

在培训过程中,注意做到“三个重视”,即重视教师在讲座中所咨询问题的及时解答;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训交流研讨。本着“边培训、边研究、边行动、边总结”的思路,在远程培训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有效的运行机制,逐步构建“以教师培训机构和教育科研部门为依托,校本研修为基础平台,远程培训为主要手段”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三、搭建平台,展示交流

为了增强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我镇将培训与研讨研修有机结合,于2015年9月25日至11月30日期间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了全员在线学习,研讨交流气氛浓厚,扎实有效地推进此次培训活动的进行。

四、跟踪考核,保证质量

学校管理员及时统计每位学员各阶段的学习成绩,对于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学校管理员总是很耐心的帮忙解决。我镇不断探索教师培训工作的新机制,努力实现教师培训的“提高教育理念素养”与“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相结合,“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相结合,“看”与“做”相结合,“培训”和“教研”结合,不断提高我校教育的工作效率。

五、克服困难,积极学习

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学员中,老师们在培训中发现和体验到了信息科技所带来的乐趣,本学期在组织教师学习的同时,还鼓励教师通过应用来带动和促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在本学期开展的教学大比武活动以及新机制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要求教师必须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自制课件,包括在平时的教学中,鼓励教师学以致用,比如:网上合作备课、利用表格统计学生成绩、制作试卷、制作课件,利用白板进行课堂教学等。在培训学习过程中,涌现出较多的先进典型:中心学校余峰老师已年届五十,身患严重的痛风,手脚关节严重变形,行动不便,为了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服从学校安排,凡是无课时间,总在远程教室积极学习。刘艳老师身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学工作繁忙,且本人小孩正在读高三,为了学习工作两不误,放弃了陪小孩的时间,自己认真学习,参与讨论,并督促老师们的培训学习。毕华老师身为一个母亲教师,且又是八(2)班的班主任,每天既要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还要当好班上40多名学生的“母亲”,但培训学习毫不落后,制作课件常常是精益求精,在本学年的教学大比武活动中,她所制作的数学课件,获得全体老师的一致好评。

高城寺小学陈良蓉、雷德军两位教师身体状况很差,陈老师做了脑瘤、腰椎两次手术,雷老师因肾衰竭每周都要进行一次透析,这两位教师克服一切困难积极进行学习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校还有几位年龄较大的教师如陈祖俊、代德江老师在操作信息技术方面比较吃力,但是他们虚心的向年轻教师学习,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代光明老师的家属生病住院,代老师白天照顾病人晚上继续在网上进行学习,代老师说现在是信息化的社会,学无止境,要将学习的知识及时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高城寺小学的蒋言俊老师网上学习积极,先后发表了6篇日志并积极地参与网上学习的话题讨论。

六、完善机制,量化考核

把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考核和岗位聘任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对迟到、旷课、不完成任务的与考核挂钩。

七、培训效果

1、更新了观念

通过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普遍反映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拓宽了思路,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提高了能力

通过培训教师在多媒体有效运用方面有了较大进步,现在大部分教师可以做到得心应手地制作课件。

3、看到了不足

通过培训,加强自身科学素养和教育素养的提高成为每位老师的共识。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乃至源源不断的溪水,这样才能有准备地给学生一杯水。大家认识到:一个好的老师首先是一个课程工作者,再是一个教学工作者,我们必须要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研究。我们的知识要不断更新。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教育的意义是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4、开阔了视野

培训让广大教师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同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许多教师都表示培训学习不但学有所获,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学有所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八、收获

在这次的培训中,我们老师明确了工作的真谛,提升了教育理念,丰富了自身的内涵。这次培训与从前纯理论讲座培训方式不同比如:

1、线上学习与线下互动相结合:以线上自主学习为主,将学员的自主分散学习、专家在线答疑与网下组织的集中讨论相结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减少工学矛盾。参训学员可以参与各校组织的线下集中学习和研讨活动,也可通过远程培训平台自主学习或参与其他地区的研讨交流活动。

2、专家引领与自我反思相结合:培训期间学员通过观看视频讲座和课例分析,参与在线答疑活动等,实现与专家交流互动;同时在课程学习和研讨互动之余,需按要求完成作业等参与式学习,及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3、同伴互助与自身发展相结合:通过班级沙龙研讨、视频会议主题研讨等互动交流渠道,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同时也促进个人反思和教学实践改进,从而加快自身专业成长。

4、学员按照要求和进度,自主进行每个课程模块的学习。学习主要流程为“观看课程视频→阅读相关文章、资料→完成并提交作业→参与班级在线研讨和交流→完成自荐作业的提交、撰写培训总结"。学习过程中,专家定期参与讨论和答疑指导。

本次是案例式的培训教材,为老师们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再加上专家及一线优秀教师的分析点评,可以为老师们处理解决各种问题,提供思考的空间。以别人的教育事实省思自己的经验教训,提高老师们的应变决策能力,使学员在思想上、理论上和技能素养上都有较大的提高。专家的讲座、学员间的交流,使学员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到了一系列科学、优秀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这是我们学员最大的收获。

在这充满激情、挑战的不平凡的日日夜夜的学习时间里,我镇教师通过交流、研讨、反思、实践,体验了一段有意义的培训之旅。虽然感到很忙碌,很辛苦,但同样有喜悦,有收获,在忙碌中成长,在辛苦中收获(学习时间:275809分钟、日志62篇、资源206条、发起话题644条、课程话题留言912条、完成作业447篇其中66篇获得班级优秀)。参训106名学员合格效率达98.1%,学员刘艳、毕华老师被推荐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远程培训远训之星。

线上学习结束了,可思考并没有结束。我们还有许多设想为了实现统一、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极致地发挥所学的最大作用,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携手同行路上,注重学习的有效性,强调学习质量,将远程研修引向未来。

九、存在问题及反思

1、教师参与交流的意识还不够强。

2、学习中“听听激动、想想感动”,“沉”下来思考不够。

3、年龄稍大教师对自己信心不足,培训中有畏难情绪。回顾本次信息化技术培训工作,可以看到,学校的全员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开展正常,但是离上级和学校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努力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学校信息工作的条件,创设好信息化平台,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学生的正常学习、家长的关心帮助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信息资源。我们将不断总结和研究,争取在以后的培训中取得更大成绩。

2015年12月9日

高城镇中心学校全体教师在微机室线上集中学习。

高城寺小学管理员刘义桥在辅导教师学习。

高城寺小学教师线下活动研讨。

高城镇中心学校教师卢红亮自制课件参加教学大比武活动。

高城镇中心学校教师宫旭升自制课件参加教学大比武活动。

新城镇中学政教工作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为开创我校德育工作新局面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工作思路

把“五爱”、“三德”教育确定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题;坚持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以《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丰富德育活动的载体,不断调整和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充分挖掘和整合德育资源,突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深化以“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为主要内容的教师“三爱”教育活动,在全体教师中认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水平;在全校广泛开展“八荣八耻”教育活动,使全体师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大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力度,继续完善和细化班主任量化考核机制,积极探索班级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三、工作目标

1、环境卫生工作方面:把卫生工作为学校的一项形象工作来抓,不断完善各种卫生管理、检查制度,认真落实卫生工作措施,加强对全体师生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确保校园时时、处处整洁、优美,为全体师生提供一个舒心的学习、工作环境。

2、安全保卫工作方面:建立、健全各项安全、保卫措施,加大对全体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宣传的力度,增强全体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认真抓好各类值班制度的落实,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杜绝各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努力争创让家长、领导放心,社会各界满意的“平安校园”。

3、纪律法制教育工作方面:以《规范》养成教育为抓手,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法制教育,增强学生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文明习惯,确保学生中无一例严重违法事件的发生。

4、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浓厚学校文化氛围,让浓郁的文化气息遍布学校每一个角落;通过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特长有所展示、个性有所张扬、爱好有所培养。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建设的层次和品位,并形成鲜明的文化特色。

5、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认真、细致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疏导工作,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6、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方面:继续深化教师“三爱”教育活动,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师德培训制度、师德考评机制,建立学生、家长、社会相结合的师德监督机制,建立扶贫帮困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师德修养,杜绝各种违反师德事件的发生。

7、班主任工作方面:不断完善和加强对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的力度,加大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培训;大胆选拔一批师德优良、业务能力强的年轻教师充实到班主任队伍中来,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管理水平一流的班主任队伍。

8、其他方面:联合总务处共同做好对住校生以及校产的管理工作,确保住校生管理安全、有序,使校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工作措施

1、积极开展主题教育,以各类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1)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比、学、赶、帮、超”系列竞赛活动,各班在开学初要组织和帮助学生结合班级和个人实际,制订出本学期的努力方向和计划,并在同学中培养和树立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采取积极措施,激发学生进取意识,组织好“帮、带”活动,浓厚竞争氛围,从而推进班风、带动学风,提高班级、年级整体水平。

(2)充分利用好班会课这一阵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班会课要做到“四有”:有时间、有主题、有备课、有记录。确保班会课时间不被占用,每月确定1-2个主题,班主任要认真备课,使班会课有内容、有重点,班会课言之有物,言之有效,真正把班会课作为对学生养成教育、理想教育、法制教育、学习态度等教育的十分重要的渠道和阵地。(3)充分利用校园内各种宣传媒体,尤其利用好重大节日,加强对学生的国情教育、时事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不做闭门死读书的书呆子,而要做一个关心社会发展、了解时事动态,并积极思考的社会人。

(4)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以树立身边的榜样、旨在激发学生学先进、赶先进,浓厚竞争氛围为目的的评比活动。如“每月一星”、“学习标兵”“文明宿舍”的评比,并在学校橱窗给予表彰。

(5)重视法制教育,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我校将聘请公、检、法系统专业人士来我校作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赴少管所参观、倾听少年犯的心声,并建立和利用好校外法制教育基地,以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辨别是非能力。

(6)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读书、演讲、征文、书法、体育竞赛等活动,以丰富校园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展示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爱好。

2、严格常规管理,强化养成教育,不断提升学校的日常管理水平。

(1)认真组织各班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十不准》、《宿舍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增强学生的守纪意识,以此来规范、约束学生的言行,使他们在校内、校外做一个合乎行为规范的人,做一个校园内的文明学生、社会上的守法公民。同时,认真开展以《规范》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如在初一年级中开展以《规范》知与行的知识竞赛活动,在初二年级中开展对照《规范》找差距活动,在初三年级中开展重温《规范》,争做模范中学生活动。

(2)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量化考核,并坚持自评、互评制度,认真落实班级量化考核,力求考核内容更全面、更科学、更具操作性。

(3)加强对值周教师和文明监督岗学生的监督,保证值周的效果和职责的落实,并对检查结果及时公布,确保校园的秩序正常和环境整洁优美。

(4)深入开展“争做文明青少年”、“文明中学生”评比活动,每月一评“量化考核优秀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学生”。以评比促养成,形成人人争先进,个个不落后的氛围。

(5)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宣传力度,落实各项安全制度,突出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用电防火安全等,尤其不放松对住校生的管理力度,切实做好住宿生的防火、防电、卫生知识教育和管理,并定期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增强学生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确保校园的整体安全。

(6)各班建立家校联系簿,对家长的来访和教师的家访作好记录。及时召开家长座谈会,向家长通报班级管理、学生在校的综合表现,以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3、做实做优心理健康教育,并以此为亮点,不断凸现我校德育工作的特色。

(1)继续建立、健全、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认真做好学生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年级学生开设心理讲座,同时充分利用校园之声广播和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

(3)发动全体教师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各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渗透。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探究,注重经验的积累,成果的汇编,积极开展好相关课题的研究,提升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层次,使之成为我校德育的一个亮点。

4、建立师德首位制度,严防师德失范,切实加强和改进教师队伍建设。

(1)坚持每周教师例会和业务学习制度,深入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2)以身边的先进教师为榜样,或某一位教师的一处闪光点为内容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学习,相互促进,以此来培养和壮大优秀教师群体。

(3)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制度,在学生和家长中开展师德考评制度,并加大师德失范事件的查处力度,对师德失范的教师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并实行教师考核、晋级、评优的一票否决制。

(4)加大对班主任的培训和管理力度,以年级组为单位定期召开班主任例会,交流班级管理经验,探讨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完善班级量化考核和班主任考核制度。用竞争机制激活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时代、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五、主要工作安排 [二月份]

1、举行开学典礼,表彰各类先进,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常规教育。

2、各教研组、班级利用橱窗、黑板报出好一期以“迎接新学期”为主要内容的板报。

3、“校园之声”广播正常开播。由专人负责,并开辟固定的专题栏目。

4、各班配备或改选班干部和团干部,政教处负责登记造册,并做好培训工作。

5、安排好学生“文明监督岗”,对各班卫生、自行车停放等常规管理进行检查。

6、组织好庆祝“教师节”的各项活动。

7、配合总务处认真开好住校生会议,严肃住宿纪律。

8、召开值日教师会议,明确分工,提出要求。

9、认真做好住校生的登记造册工作(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

10、做好初一年级新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档工作。

11、组织初一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十不准》。

12、对初一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使他们尽快适应中学生活。

13、组织安排好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

14、与体育组共同做好新学期各班广播操队列及进出场次序的安排,确保学生安全。

15、广泛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

16、认真做好“创卫”的各项准备工作。[三月份]

1、以“学雷锋”为主题,各教研组布置好橱窗,各班出好一期黑板报。

2、组织全校学生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月”活动。

3、邀请司法部门同志到校给全体学生作法制讲座。

4、组织初一年级各班认真开好一次以“新学校,新生活”为内容的主题班会。

5、对初三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6、召开各班学生代表及部分班主任座谈会,了解各班班级管理情况,并以此制定班级管理的整改措施。

7、召开部分“待进生”会议,帮助他们端正态度,改变认识,共同进步。

[四月份]

1、结合期中考试动员,对全体学生进行考风考纪教育。

2、结合期中考试情况,召开班主任会议,总结班级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并对下半学期班级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

3、结合期中考试情况,召开全校学生家长会,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4、结合期中考试情况,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并认真做好部分学生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

5、与校团委共同做好新团员发展准备工作,组织好团员培训。[五月份]

1、认真检查学校常规管理工作中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情况。

2、组织初二年级各班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活动。

3、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用水、用电、防火、防盗、交通等为内容的安全教育。

4、联合总务处对全校的教学设施、学生宿舍进行一次彻底的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彻底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5、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到普遍指导与个别疏导相结合。

6、新团员入团仪式。

7、与体育组共同做好小型运动会的各项比赛活动。

8、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活动。

9、组织各班学生进行一次“班级小报”评比活动,并在橱窗展示,以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六月份]

1、结合期末考试,继续加强对学生进行考风、考纪教育。

2、做好各班一学期来的班级量化考核汇总工作,为各班评先、评优提供素材。

3、做好各班学生评先、评优工作。

4、做好教师班级的评先、评优工作。

5、做好学生评语的审查工作和各班班费的审核工作。

6、写好政教处工作总结,团委、各班及时上交各种材料,并做好各种资料的汇总工作。

7、召开班主任座谈会,认真总结一学期来在班级和学校管理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完善各种制度,更好地指导新学期工作。

8、联合总务处对全校校产进行一次彻底检查。

9、联合总务处认真做好暑假期间的各项安全大检查。

10、安排好暑假值班及校园安全保卫工作。

城镇教师工作计划 篇7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 》 (下文中简称《标准》) 中对“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规定, 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界定为: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要有教育技术重要性和应用性的意识, 能有效地运用教育技术中所提供的一切技术手段来实现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 并能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技术问题的能力。《标准》主要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分为四个方面14个要点, 本研究主要以此为根据, 对湘西地区农村与城镇中的23所中小学进行抽样调查, 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对教师教育技术进行对比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 调查方法。

调查主要围绕《标准》中对教学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设计问卷, 然后对湘西8县市小学及初中教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255份, 其中小学138人, 中学117人;理科方向121人, 文科方向134人; 农村126人, 城镇129人。调查采用问卷与访谈的形式同时进行, 力求从问卷结果和访谈记录等多方面了解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

(二) 调查工具。

1.问卷调查。

本研究主要按《标准》中四个方向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采用课题组成员分组至各县市中小学发放试卷, 当场回收形式进行。调查问卷中共设计了21道选择题。问卷设计中每道题设置四个选项, 均为正向表述方式。在问卷统计中以A、B、C、D分别对应1、2、3、4分, 其中被测对象出现多项选择, 选项得分低于4分以实际分计算, 高于4分以上的均以4分计算。数据统计按农村与城镇两个部分处理, 并计算每个小题的平均得分。按意识与形态、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小项计算对应小题得分的均值作为小项均分。根据小项均分的得分不同, 判定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水平, 评分标准为: 小于1分为薄弱;1~2分为较差;2~3分为一般;3~4分为较好。在各小项中, 针对各小方面则以百分数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2.访谈记录。

访谈对象为教师和学生, 分组同时进行;访谈内容均从上述四个方面进行设计;访谈均为当场记录, 然后统一分析, 力求从多个方向掌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水平。

三、数据分析与对比

从表1中可以看出, 农村小学教师在各方面都稍弱于城镇小学教师, 但都处于一般水平, 差距并不十分明显。下面主要从社会责任、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意识与形态四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一) 意识与态度。

此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意识与态度属于一般的水平, 而城镇小学教师处于一般偏高的水平。数据显示农村教师家中已开通网络的共占81.2%, 城镇为100%, 说明城镇和农村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条件都已基本具备。在是否运用教参配套课件进行教学的调查中, 农村为97.1%, 城镇为97.3%, 基本持平, 但城镇经常使用人数占51%, 高于农村教师23%;同时, 在回答“使用搜索引擎和各类网站来获取教育资源”的情况中, 7.3%的农村教师表示从不使用, 61%的农村教师偶尔使用, 31.7%的农村教师经常使用;60%城镇教师会经常通过网站来获取教育资源, 通过这两项调查数据显示, 城镇和农村教师都意识到教育技术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但城镇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和应用意识要稍高于农村教师。在“评价与反思”的调查中, 农村教师有87.8%的教师会对教育技术运用效果等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 其中经常进行反馈的教师有15.9%, 而城镇教师1%不进行评价与反思, 经常进行反思的教师占27%, 72%表示偶尔或很少对教育技术运用的效果进行评价, 另外在“是否对教参配套课件进行改动”的调查中, 有34.1%的农村教师直接使用, 62.2%的农村教师稍加改动, 有3.7%的农村教师会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较大的改动;城镇教师直接使用的占21%, 稍加处理的占67%, 结合教学需要进行大量改动的占12%。这两项调查数据说明城镇和农村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评价和反思都还有待加强, 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 知识与技能。

此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水平处于一般中等偏下水平, 城镇教师的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也只处于一般水平, 且城镇和农村教师都表现出对教育基本知识的掌握弱于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的情况。问卷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教育技术认知方面。在对“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的调查中, 农村教师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含义占59.8%, 城镇教师为58.8%;在 “是否了解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的调查中, 农村教师了解的占27.6%, 城镇教师为38%, 此两项调查说明农村及城镇教师虽对教育技术的认识浮于表面, 对教育技术的深层了解不足, 掌握情况并不理想。

2.基本技能方面。重在了解教师对教学软件的应用、资料收集的方式、教育技术与教学结合的教学组织情况等方面。而基本技能可粗略分为理论运用技能和利用媒体技术的技能。在利用媒体技术的技能调查中, 78%的农村教师掌握了用PPT将媒体素材集成课件进行教学, 但使用Flash等软件制作课件很少, 城镇教师有79%会使用PPT, 其中使用Flash制作课件的占14.3%。此项调查说明农村及城镇教师利用媒体技术的基本技能已经基本掌握, 但对媒体更高层次的加工、利用与制作技能还有待加强。

3.理论运用方面。对理论运用技能的调查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展开。探究学习的调查结果显示9.8%的农村教师不了解探究学习, 13.4%仅了解其概念, 48.8%的教师会偶尔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经常组织探究学习的占28%。城镇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探究学习的占94%, 其中, 经常使用的占52%。另外, 农村教师对集体、小组、个别化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处于初步学习使用的占79.3%, 能够灵活使用的占12.2%。城镇教师处于初步学习使用的占77%, 其中能灵活使用的占37%。此项调查说明农村及城镇教师对理论运用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已经有所认识, 虽城镇教师灵活使用情况表现出略高于农村教师, 但整体情况不容乐观。

(三) 应用与创新。

此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应用与创新水平为一般偏弱的水平, 城镇小学教师应用与创新能力处于一般偏上的水平。调查数据及分析如下:第一, 农村教师把教育技术应用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占68.3%, 城镇教师为67%;把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农村教师占13.4%, 城镇教师为16%;把教育技术应用于学校范围内创新研究的占3.7%, 城镇教师为17%。 第二, 对农村教师教学或研究成果获奖情况调查结果显示:47.6%的农村教师暂时没有获得任何奖项, 城镇教师为23%;农村教师获得县级以上奖励19.5%, 城镇教师为10%;农村教师获得州级以上奖励为19.5% (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 , 城镇教师为36%;农村教师获得省级以上奖励为13.4%, 城镇教师为31%。 第三, 在合作与交流的方式调查中情况如下: 46.3%的农村教师用QQ、E-mail、博客、教育论坛等方式进行, 城镇教师为82%。很明显在合作交流方面, 农村教师合作交流形式较为落后, 仍然有许多教师采用电话与信件等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辐射面积较狭窄的形式进行, 这些形式不利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四) 社会责任。

教师普遍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社会责任了解较低, 我们从教师对教学软件使用与法律意识角度对教师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农村教师社会责任意识处于较弱的水平。农村教师对使用盗版软件持无所谓和能够接受态度的占78.1%, 有待加强。

四、原因分析及建议

根据对比分析显示, 农村与城镇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差异性并不十分明显, 说明城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差距虽然在缩小, 但是还有一定的差别, 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在各方面都稍弱于城镇地区小学教师。根据调查、访谈结果分析, 笔者认为主要是缘于以下几个原因:硬件设备的差异影响教师对教育技术能力应用的积极性;教师队伍的组成结构影响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实践范围与机会不均影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与发展速度;管理人员对教育技术的重视程度影响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调查结果给出几点建议:一是加大湘西地区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建设, 重点加强教育技术硬件设备的建设。二是城乡资源的流动与共享, 促进城乡教育共同发展。三是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合理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缩短农村与城镇的差距。四是开展“发散——集中”式的“教师比武”活动, 增强教师学习教育技术能力的主动性。五是给予中小学教学管理人员到教育技术发展较好地区更多参观学习的机会, 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教育技术给教学所带来的好处, 然后带动本校教师学习和运用教育技术, 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针对湘西地区农村与城镇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自编“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调查问卷”和访谈提要, 采用随机调查的形式, 在湘西自治州8个县市23所小学进行调查和访谈。主要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对比研究。试图从中找出影响农村与城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主要因素,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湘西民族地区建设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湘西地区,现代教育技术,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 》[S].教师, 2004

[2].黄威荣.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状况的调查与培训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12

[3].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 2006

城镇教师工作计划 篇8

如果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不够好,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的知识印象不够深,教师就必须在课后多布置作业让学生加强练习以便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再则,为应对各级教学质量检查,教师势必要全面加强对后进生的学业辅导,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效果不够好,后进生比例增大,教师的工作压力就大了。

时下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其最核心的要义之一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即“大印象”观念)。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才不需要在课后大量反复做练习巩固知识,教师自然也就不必布置、批改那么多作业,学生减负了,学习后进生比例减少了,教师自然也就轻松了。

如何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大印象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说一说几点做法与思考。

一、重视大教具的作用

数学教育的实践证明,直观形象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一般比较稳定,记忆也比较牢固,学生通过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和记忆抽象的数学结论。通常,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演示所使用的直观教具大都是一些适合于在讲台上自己操作的小教具,如大小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不足1分米的细长小棒等。长期的教学经验告诉笔者,这种小教具的教学效果远不如“大”教具的效果理想。例如,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不少学生对长(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等的概念、特征、实际应用、计算等,往往学得很吃力,学习兴致不高;空间立体观念更是一知半解。笔者思考,如果能制作27个或64个可重叠组合的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那么教师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得心应手。我们有充足的灵活度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动手拆合、自由排列,用小正方体组合成大长方体或正方体,充分感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结构、状态、特征,有效培养他们的空间立体观念。相对于小教具来说大教具的直观教学效果更为明显,学生感受也会更加深刻。

二、动手“做”的数学思想

“听过会忘记,看过能记住,做过才学会”。我们的数学课堂应成为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天地,这也是当前教育界所积极提倡的主要学习方式。“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例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教师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效果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遍相关知识,这样的课堂效果远比单靠教师讲授来得好,学生印象深刻。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因此,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努力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从而学好数学。

三、传统教具的创新构想

在教学行程问题时,其中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向而行”“背向而行”与“同向而行”。笔者思考,教学时,教师可以准备两辆遥控玩具汽车辅助教学,在教学行程问题时适时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操场上实际操作,模拟两车的相向、相背、同向行驶情景,还可以进行模拟演示两辆汽车速度快慢、相遇、追赶、超车等运动状态。一系列活动下来,学生手脑并用,让他们多种感官得到协调发展,益智且益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这种数学课的形式,学生学起知识来一定会兴致盎然,印象也更为深刻。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传统的数学学习是枯燥的。通过大胆设想,引进新型教具或教师自制的创新教具并应用于教学实际,变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为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学习,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四、创新教学模式

“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夸美纽斯)教学“图形与几何”知识,教材中分学段多次出现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品并指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样式的教学任务,这部分知识到第二学段观察若干个小正方体组合成的图形时,以当时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笔者思考,这种知识跟投影有许多共通之处,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我们不妨找一间窗帘较厚的教室,先让教室暗下来,再利用光照原理,把需要观察的物体的影子平行投射到白板上,这样改变一下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知识间的因果关系。

再如,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小学生在理解其中的面积单位概念、实际感知指定区域的面积大小时,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十几个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和几十个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板(塑料板),准备充足的时间在校园找个长方形或不规则图形的地面让学生铺排这些正方形纸片,用直观的方法研究、测算长方形或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深切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通过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活动空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去探索、发现、建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吸收。

“大印象数学”教学理念在现实教学实践中的推广,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使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空中取得最大的收获,进而有效减少后进生的比例,有效减轻城镇中心小学的数学教师教学负担。

上一篇:用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个学生下一篇: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和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