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发展和背景

2024-09-16

商业银行的发展和背景(共8篇)

商业银行的发展和背景 篇1

网络借贷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网络借贷模式因其方便、快捷等优点,使其在满足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的同时,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商业银行应针对网络借贷模式的局限性,采取有效措施,以求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借贷;商业银行;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2.009

商业银行是中小微企业发展资金来源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中小微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取贷款难。一方面,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不够,利率无法市场化、借贷资金流通缓慢,申请门槛高;另一方面,由于中小微企业的内部结构不完善、财务管理、信息披露等相关制度不健全,有效抵押物缺乏等,使得商业银行评价中小微企业的资信难度大、成本高,为其提供贷款的风险高。P2P网络借贷满足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同时,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冲击,如何应对网络借贷的冲击,成为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1网络借贷简介

网络借贷是指资金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在互联网平台上实现的,以小额资金借贷为主的一种新型借贷模式。该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从认证到记账、清算,乃至交割等业务流程均在网上完成,贷款方足不出户就能获得贷款,而且无需抵押,纯属信用借贷。因此,它对缓解中小微短期资金需求、解决创业融资其他,以及开辟个人投资渠道方面有一定效果。

目前常见的网络借贷模式主要有三类:纯中介平台的借贷模式、债权转让模式、保本垫付模式。其中,纯中介形式的信用借贷种模式由于平台不参与交易,没有审贷环节,不垫付本金,借贷双方自主成交;债权转让模式是由与平台紧密关联的第三方个人先行发放贷款,再将债权转让给投资者,借贷双方无需直接签订债权债务合同,其交易风险较小,同时收益也较低;保本垫付模式的流动性强,风险控制力也比较强,但投资期限也较长。

2网络借贷的优势

2.1交易流程比较

银行贷款的流程为:建立信贷关系――提出贷款申请――贷款审查――签订贷款合同――发放贷款;网路借贷的流程为:网上注册并通过实名验证(通过基本信息审核并获得授信额度)――网上提交借入申请(通过审核,网上竞标)――获取贷款――生成电子合同。据此可知,银行信贷流程较为繁琐,且在申请过程中,需要提交相关财务报告等材料,同时,需要抵押质押提供担保。而网络借贷相比来说,流程简单,操作性强,直接通过平台评定信用额度,并且不存在材料审核、银行复查等方面的等待期,节约操作成本和时间成本,尤其对于小微企业,借贷成功率高,融资相对容易。

2.2借贷利率比较

如表1所示,从数据上看,中小企业从网络借贷途径获得资金的成本要高于银行借贷,其实不然。在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过程中,银行需要繁琐的立项审核程序,由于严格的审核制度的存在,使得中小企业贷款申请成功的几率变得很低,甚至无法成功申请贷款。即便贷款申请成功,也会由于漫长的审核程序失去了更多的商业机会,由此造成的损失要远高于通过网络途径申请贷款所要支付的利息。相比之下,网络借贷获取贷款容易,而且审贷时间短,获取资金及时,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保证了其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正常供应,同时,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及时把握商机、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意义重大。在贷款人的预期投资收益高于贷款成本时,这种借贷模式就很容易运作。因此,虽然网络借贷的利息较高(是银行贷款利息的四倍左右),但其业务发展依然迅速。

2.3参与主体比较

从参与主体来看,商业银行的贷款主体主要为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利润较低,资金需求量小,可抵押质押物少,交易又较为频繁,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意为它们提供贷款;网络借贷的贷款主体主要是中小微企业、大学生创业者、低收入群体等。

2.4风险管理比较

为降低贷款风险,商业银行一般根据贷款人提供的担保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的资信,抵押、质押产品的价值评估,贷款人提供的财务报表、历史借贷还贷信息,以及从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获得的相关信息对贷款人的资质和信用状况进行鉴别。通过上述途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贷款风险,但难以识别企业的恶意贷款行为,容易产生呆账和坏账。而网络借贷打破了传统的风险管理办法,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贷款人的相关数据,评价其资质和资信状况,另一方面,与专业的信用评价机构合作,这些机构一般均有先进的信用评级技术,从而能帮助贷出方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此外,网络借贷还借助贷款人的社交平台,通过他们的社区网络等获取更多关于贷款人的信息,并借此进行风险管理。

2.5借贷中产生的费用比较

从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开始,商业银行会产生以下费用:收集数据的费用,交易谈判和签约的费用,交易合约的执行和监督费用,解决交易纠纷的费用。由于中小微企业的财务数据不公开、不透明,商业银行为其提供贷款的数据收集费用高;由于借?J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中小微企业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它们很可能借助其信息优势,选择损害银行利益的行为,即商业银行在交易谈判和签约时会遭遇逆向选择,而且中小微企业贷款频繁,使得商业银行的交易谈判和签约费用比较高;由于中小微企业数量多,位置分散,在履行合约时很可能产生败德行为,从而使商业银行交易合约的执行和监督费用也比较高。此外,商业银行贷款的数额大,一旦借入方违约发生,银行将产生巨大的坏账成本,并且还要为降低坏账成本支付很高的诉讼费用。而网络借贷只需通过网络对贷款人的基本信息进行审核并据此确定授信额度,数据收集费用低;网络借贷平台只是为借贷双方“牵线搭桥”,交易谈判和签约费用低;网络借贷中贷出方通过互联网、贷款人的社交平台和社区网络等获取了大量有关贷款人的信息,其交易合约的执行和监督成本比较低;同时,网络借贷模式借助风险备用金制度,逾期罚息制度,专门的在线法律顾问等,可以降低解决交易纠纷的费用。可见,商业银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总费用比较高,而网络借贷中贷出方的总费用比较低。

商业银行的发展和背景 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金融,商业银行,战略选择

一、低碳金融相关文献综述

(一)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的概念早在2003年2月《我们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首次提出, 其核心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强调在保证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其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追求绿色GDP以促进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转变。低碳经济被认为是未来国家和企业发展的竞争力之所在, 已逐渐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

(二) 低碳金融。

低碳金融是低碳经济发展中金融创新的产物, 其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 也包括各类低碳金融创新产品, 低碳金融将逐步成为银行、保险、交易所等金融机构的发展重点。

随着低碳经济的蓬勃发展, 如何以低碳金融体系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显得日益重要, 金融业要积极探索解决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瓶颈, 寻找自身发展和低碳金融的最佳平衡点, 在低碳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作用。

二、商业银行发展低碳金融的必要性

(一) 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

随着资源、环境、技术约束的不断提升, 传统“两高一资”行业经营面临的瓶颈越来越严峻, 而环保节能、新能源、新材料等低碳产业的发展壮大是未来中国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石, 为推进信贷结构转型开辟了空间。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低碳金融业务还处于初级阶段, 其发展面临诸多的问题。例如低碳产业基础薄弱;碳金融业务的市场环境复杂, 限制了商业银行开发碳金融衍生产品的空间。商业银行要深入分析低碳行业的产业形态、技术特征, 结合低碳经济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完善绿色信贷, 推进低碳化转型, 更好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二)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增长的需要。

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 主动服务低碳经济有利于银行的长足发展。从实践经验看, 一些银行通过与国外有关机构合作, 研发面向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等项目的绿色信贷产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低碳经济覆盖了低碳企业、科技企业、中小企业等三大企业, 必将是银行争夺之地。低碳企业是国家的重点扶持对象, 政策风险小、收益相对稳定。科技企业, 包括了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企业, 新能源开发企业等, 以自主创新为基础, 具有较高的成长特征。而中小企业作为我国最广泛活跃的群体, 必将成为我国低碳经济的主体。因此, 抓住低碳经济市场主体, 也就抓住了自主创新和中小企业两大国民经济命脉, 对于银行而言, 也就抓住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 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提升的需要。

商业银行的作用不仅表现为为社会提供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 更表现在调控与配置社会资源的作用上, 从而对其社会责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的行业特殊性要求其发挥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即主动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和谐统一的追求纳入自身发展目标, 真诚推动与各利益相关者的互动。赤道原则是目前国际主要发达国家的主流银行都基本遵循的守则, 它要求金融机构对于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尽到审慎性审核调查义务, 以发挥其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三、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低碳金融的策略

(一) 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的金融服务。

我国的碳排放权现货交易和未来碳排放权期货交易, 可以提高我国碳资源定价影响力, 应努力建立符合国内需求、对接国际规则的碳市场交易体系。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CDM项目, 即清洁发展机制, 国际上开展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项目, 市场化解决气候变化的理想机制。一是政府应加强对CDM项目的重视, 通过政策倾斜, 充分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基金, 发展和鼓励对本国经济、环境、社会有更大意义的项目。二是商业银行可以积极介入该市场, 可联合国际专业机构, 利用渠道优势, 协助CDM项目业主选择具有良好的交易记录和履约能力的买家, 为其减排项目提供CDM项目开发、交易和全程管理实施的一站式金融服务, 帮助企业实现最佳收益, 促进交易规模的迅速扩大。同时, 商业银行可以提供与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的诸如碳信用的登记、托管、结算和清算工作等服务。

(二) 创新碳金融产品。

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在短期内可立足于为低碳经济服务, 对商业银行所应该创新的相关中间业务、低碳产业融资租赁业务、投资基金和股市及债市融资业务等进行研究。从长远发展来看, 随着我国碳市场的深入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 考虑碳资产证券化、碳交易CDS等碳金融衍生产品。初期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复制”国内、国际金融同业的产品, 逐步实现直接与国际金融机构或国际组织合作, 共同开发推广碳金融产品。值得注意的是, 碳金融产品开发中必须将碳金融产品与传统金融产品联系起来。结合传统金融产品特点的商业楼宇节能融资、能效设备买方信贷、能效设备融资租赁、碳排放权交易保理业务、个人消费贷款等领域碳金融产品的开发, 都值得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三) 构建多赢的碳金融业务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不仅要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间的合作, 还可尝试与公用事业部门、能效设备供应商和国际碳减排量买家等合作, 建立多赢的业务模式。第一, 通过与公用事业部门的合作, 与能源公用事业单位结成伙伴关系, 为碳金融发展提供一个平台。不仅有利于公用事业单位通过融资使用清洁能源节省能源费用, 提高盈利能力, 而且商业银行可通过这种合作, 部分解决技术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问题, 利于贷款项目判断和审核、利于银行为贷款提供信用增级措施。第二, 与能效设备供应商的合作。商业银行为能效项目的实施、能效设备销售和采购提供融资, 在开发碳金融业务的同时, 促进供应商能效设备的销售。第三, 与国际碳减排量买家的合作。要通过与碳减排量符合国际买家标准下限要求的碳金融目标客户的合作, 商业银行可获得新的、稳定的融资, 还款现金流。在这种有限的空间之内, 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碳买家可以在两个方面进行合作, 互相推荐项目, 对碳减排交易资金进行合理的管理, 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

(四) 着力打造碳金融银行。

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中, 可把安全发展、清洁发展、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作为商业银行授信的重要标准, 重点扶持新能源、节能减排产业的发展, 着力打造碳金融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都身体力行, 加入了低碳银行的队伍。例如, 工行在信贷业务管理过程中, 充分考虑贷款项目碳排放总量, 加大了对高碳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建行在发展信贷业务时, 坚持政策先行, 将信贷业务与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作为重要信贷政策, 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改善环境的信贷增长模式。此外, 这些银行打造了一系列低碳金融服务体系, 包括在开放式网络缴费平台上倡导绿色缴费;利用金融服务平台向社会普及低碳生活理念;推出绿色零碳信用卡等。通过主动实施低碳发展战略, 关注公益事业、倡导绿色金融全方位、多元化地向低碳银行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王书坛.低碳经济背景下黑龙江省低碳金融发展的路径探析[J].商业经济, 2012

[2].王静.我国商业银行低碳金融战略的实施研究[D].山东大学, 2010

[3].詹剑, 徐锋.低碳金融模式初探[J].现代金融, 2010

[4].李一维.低碳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时代, 2011

商业银行的发展和背景 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发展模式;创新

一、互联网金融定义

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信息科学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是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业务模式,但是理论上只有涉及到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可以成为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开始通过网络发展业务,在网上直销,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阿里巴巴公司通过支付宝平台,将互联网创新技术与金融产品相结合,传统的商业银行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金融模式受到互联网“平等、开放、分享、协作”的影响。

二、互联网金融特征及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

互联网金融不但具有高效、便捷、成本低的特征,其服务基于大数据,并具有趋向长尾化的特征。互联网金融大大提高了现有金融体系的效率,全新的渠道为客户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和信息流,很大程度降低成本,实现了金融信贷的操作管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也通过互联网金融降低了成本,其产品组合更加灵活,更加符合客户实际的需要。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降低了第三方支付的结算成本,客户以更低的成本搜索更优质产品。金融服务基于大数据应用,促进高频交易、信贷风险的分析,各个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业务模式,都需要合理的运用大数据。金融服务趋向长尾化,互联网金融在服务客户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高效地解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满足客户投资理财的需求。

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各种模式竞相发展,比如第三方支付、众筹平台,网络贷款平台等互联网金融发展得特别的快,金融业的整体面貌得到改变。互联网金融巨头纷纷涌入,加大对互联网新技术的使用效率,创新变革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互联网金融进入全民时代,在互联网金融的战场上,逐渐出现了众多新的竞争者。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各地政府积极的支持,各地政府出台了有效的政策来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相关互联网金融企业落户也有了具体的支持措施。互联网金融作为创新事物,创新与风险并存。互联网金融不但实现了金融媒介的转变,还实现了模式的创新,企业融资渠道拓宽了,金融市场发展更加活跃了,交易成本降低了。

三、商业银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反应及其发展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發展,金融业也有了新的发展机会,金融政策也随之开放,金融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了,交易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少数机构垄断金融体系的局面被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互联网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传统业务的发展,改革迫在眉睫,必须将互联网与传统的业务有效的结合。在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中,支付结算和信贷已经开始应用互联网,同时逐渐的向电商、移动支付等领域发展。客户可以在网上或者手机终端办理业务,银行自营电商平台与传统电商平台合作,采用多种途径来销售银行金融产品。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商业银行必须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做出创新,具体分析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和优势,做出合理有效的调整。挖掘大数据潜力,大数据是互联网金融非常显著特征,商业银行的数据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大于新兴互联网企业,但是很多数据都没有作用。在当前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应该得到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为客户提供符合需求的服务,进一步确保精准定位化服务。因此,商业银行应该积极部署电商平台,不但要扩展客户数量数据,还应该通过利用立体数据进行差异化服务,预测客户行为,进行信贷风险控制。为了简化客户跨行、跨地域转账时繁琐的流程,缩短到账的时间,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发展第三方支付,开展金融创新依靠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出覆盖网上银行、手机银行、ATM、POS机以及自助终端等多种方式的电子银行服务体系,设计移动金融服务、远程柜员机、自助银行等项目。商业银行应该以信息化技术为载体积极发展网贷业务,重新调整业务流程和项目投向,促进商业银行呈现出新的发展空间,促进小微投资人、小微金融、小微借款人能够获得真正的利益。商业银行具有客户数据库,不但可以作为连接借款人和出借人的中介,还可以直接作为借款人或者出借人。在资金运用方面商业银行更具有优势,因此,应充分发挥其优势。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应该努力发挥品牌和渠道优势,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具备品牌和渠道资源的优势,而商业银行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不是一两年完成的,弥补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缺漏,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品牌优势,发展金融业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特征以及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目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存在一些困境,人们对于新兴的事物还不能完全的接受,传统金融业务的不足也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为了更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商业银行必须加大创新的力度,减少业务发展的风险,不断发展新业务,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确保商业银行实现传统的业务稳固增长,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再创辉煌业绩。

参考文献:

[1] 方玫佳,李春艳,温斌田.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6(08).

商业银行的发展和背景 篇4

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摘要:时代主题的转换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也就是其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

关键字:和平与发展、历史依据、现实依据、科学体系、地位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的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动。时代主题逐渐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这为我国一心一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普遍认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首先,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主题,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直接推动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和对外开放方针的贯彻。国际政治格局的主流由对抗转向缓和,世界由准备战争转向争取持久和平,东西方国家由相互封闭转向相互开放,不同意识形态由相互排斥转为相互渗透、相互抗争,世界整体联系加强。新的条件,新的实践,必然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其次,战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及其引起的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为我国既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成为促进改革图强、加速发展的重要外因。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引发了传统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内在矛盾,另一方面又为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手段。另外,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所遭遇的挫折,尤其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进一步促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许多深层次问题重新认识和思考。总之,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敏锐把握是他创立“特色理论”的必要前提。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也就是其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党的工作在指导方针上有过严重失误,社会主义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长时间的“左”的错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科学地分析了失误产生的原因,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使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和巨大的发展。邓小平领导党从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建设的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推向前进。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根据有两个方面:一是新的社会实践,二是人民群众迫切的理论需要。就前者来说,邓小平理论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最新科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理论原则、发展战略和指导方针,初步地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而形成了理论的基本框架。就后者来说,邓小平理论是适应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是对人民群众的迫切理论需要而做出的积极回应。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社会如何向前发展的问题又十分突出地摆在大家面前:中国的国情到底有什么特点,中国社会到底处在社会发展历史长河中的那个阶段上,社会发展的目标、动力、战略到底应当怎样认定等。这一系列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迫切需要在理论上做出正确的解释和回答,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实践的需要呼唤着新理论的诞生。在上面这种历史背景下,形成了指导中国实践的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它同样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除了上面指出的几个方面外,邓小平理论体系还包括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个方面进一步发展的科学体系。

为了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21世纪,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科学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9年又载入宪法。邓小平理论有着其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它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网址:

http://edu.qq.com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和监管对策 篇5

班级:金融精英班

姓名:余苹

学号:20115007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和监管对策

摘要:最近,影子银行问题引起人们关注,已成为我国金融发展中新的风险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2 年 10 月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明确将影子银行问题列为中国金融风险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式的影子银行的快速扩张,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文章通过对影子银行的涵义、功能、风险以及发展现状进行剖析,提出了将影子银行纳入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健全影子银行法律法规,完善金融机构内控制度。风险“防火墙”隔离机制!公开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影子银行保险机制等监管对策。

一.影子银行概论

(1)基本定义

影子银行是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化进行信用无限扩张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的核心是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这种信贷关系看上去像传统银行但仅是行使传统银行的功能而没有传统银行的组织机构,即类似一个“影子银行”体系存在。(2)产生背景

美国“影子银行”产生于上世纪60-70年代,最早是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执行董事保罗▪麦考利在2007年的美联储会议上提出的。不久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2008 年)》中论及相似的金融机构

和金融活动时,提出了“准银行”概念。报告称,“影子银行体系”近年来在发达经济体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融资规模已经超过传统的银行体系。2009年之后,“影子银行体系”,“平行银行系统”,“准银行体系”的概念统一于“影子银行”,但尚未有比较清晰的定义。然而,上述定义都没能很好地体现出影子银行发挥着类似商业银行的基本功能,即不受监管或仅受较少监管的特征,也没能准确地界定影子银行的存在形式。

在中国,“影子银行”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只要涉及借贷关系和银行表外业务都属于‘影子银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展室主任易宪容给出如此定义。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产品中心副主任袁增霆称,“认识中国的‘影子银行’,最好按银行产品线和业务线来梳理。

(3)影子银行的基本特征

影子银行是随着金融自由化全球化的思潮不断发展演进的,从某种角度上说其本质就是金融创新,具有与传统银行体系类似的功能,也具有非常显著的自身特质:①高复杂性“高杠杆率”一方面,影子银行运用银行贷款证券化等高度复杂的证券化形式实现融资扩大,另一方面,由于其资本运作的杠杆率较高,产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也更高。②监管缺位,信息披露不足“影子银行脱离了政府监管的视线,多为场外交易,外部监督的严重缺乏容易导致漏洞的放大与风险的传播。③高风险性”传统保护机制的缺乏以及固有顺周期性的放大机制强化了系统性风险,多米诺骨牌的传递效应也极易推动风险的进一步升级。

(4)影子银行的主要功能

传统银行的功能往往单一地被界定在中介功能之内,而作为现代金融创新的代表性产物,影子银行的功能更为多元!灵活,在历史上也曾对经济增长产生过积极作用“首先,影子银行具有传统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功能,利用不同形式的产品发挥信用、期限、流动性转换的功能,融通社会资金。其次,影子银行具有金融创新的功能,为市场创造出更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增加了新的资金和流动性来源,弥合了传统银行体系的缺口,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缺口,增强了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大量金融衍生品的产生也节约了银行以及借款人的交易成本;影子银行也承担了一定的风险配置功能,一定程度上疏导、分散了风险,实践了金融风险的市场配置。

二、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现状

我国影子银行的主要形式

1.银行类金融机构相关业务。当前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影子银行业务主要表现为银行表外业务、委托贷款以及银行理财产品等。

2.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业务。当前我国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影子银行业务主要表现为一定的信托贷款、与银行合作的银信理财产品、非银行委托贷款等。

3.准金融机构相关业务”我国的准金融机构主要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具有金融机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这一类准金融机构通常有实无名,不受监管部门的直接监管,而特殊的监管体制也给全面监管带来制约,从而加剧风险产生和聚集的可能。

4.民间金融活动“民间金融,也称非正式金融,通常与小规模的生产经营活动相联系,包括个人间借贷、民间合会、业内集资、企业间借贷、小额贷款、地下钱庄、私募基金等多种表现形式,民间金融活动相对于官方金融存在,其灵活多样的特点往往能满足民间经济主体庞大的融资需要,但民间金融往往透明度低、隐藏性高、流动性强,数量与规模难以估计,游离于现行法律制度的边缘。

三、影子银行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影子银行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也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迅速壮大的,所以,影子银行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既具有时代特点又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同时不可否认其对我国的金融市场的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这个角度分析,影子银行其实是把双刃剑,利弊共存,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1、对商业银行起一定的补充作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我国金融市场上企业对资金有着广泛的需求,而商业银行体系并不能完全满足这些资金需求,此时,#影子银行$适时出现,通过创新融资工具设计和较为合理的风险分散安排,将原先商业银行体系无法满足的融资需求变成可能,扩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边界和融资效率”同时,由于!影子银行具有灵活高效的特点,不但可以满足紧缩条件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还可以弥补商业银行业务覆盖面不足的问题,提高了整个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资本活力,为国内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进而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

供了一定的推动力。

2、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在我国现行的经济大环境下,金融市场上的实际资金需求量是大于实际资金供给量,从而导致实际的市场利率水平要高于商业银行的名义利率水平,商业银行本身无法摆脱国家的利率管制政策,而影子银行则要灵活的得多,可以根据实际的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进行浮动,使得资金供求双方都有了根据市场资金供求状况进行合理定价的权利,这就会使实际的利率水平更加趋于合理化水平。

3、影子银行导致资金“脱媒”,增加了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和系统风险。金融市场的资金“脱媒”现象是指在金融管制的前提下,资金绕开商业银行体系这个媒介,在商业银行体系外循环的经济现象。影子银行的一大优势就是信用创造功能,它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变相进行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业务。

4、部分影子银行机构带有高利贷性质,影响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影子银行机构相比较商业银行来说所受到的监管限制较小,因而部分影子银行机构为了获得高额回报,利用资金需求方急于获得资金的心理直接或者变相的抬高贷款利率。

5、影子银行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效果。

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央行会通过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进行调控。央行要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主要通过银行体系进行操作,而影子银行的资金是在银行体系外循环的,基本不受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如果影子银行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甚至超过银行体系的信贷规模的话,银行体系可利用资金比例下降,市场直接融资规模增大,就会对整个金融市场乃至国民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使得央行的货币政策达不到预期的调控效果,整个信贷领域的风险不断累积放大,国民经济发展受阻。

四、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对策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是一对矛盾体,两者时刻处于动态的博弈过程中,而影子银行作为金融创新的代表,一方面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另一方面也需要监管予以约束"随着金融环境的不断演进,传统的监管体系在影子银行的监管过程中暴露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不完善、系统性风险监管不足法律体系不完备等诸多缺陷,对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健全金融立法,规范影子银行经营行为。

当前,我国关于影子银行的相关立法尚未健全,金融法律框架尚不能对影子银行进行全面界定和监管,缺乏对影子银行业务经营的规范性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现代管理规定不符合发展要求,金融机构破产清算缺乏相关的制度安排。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影子银行体系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步伐,明确相关制度安排以及规范性要求,将影子银行的运作和管理纳入法律管辖的范围,为各类机构和产品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深化金融改革,有序推进金融创新。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问题不是自由化过度,而是发展水平较低,金融管制较多,投机行为过多A因此,应在强调原始基础资产真实性的基础上,合理设计金融产品和服务,在稳步推广市场的同时,建立严密的评价和监管体系,尤其要加强对商业银行向影子银行体系提供“隐性支持”的监管,防止金融创新引发的风险积聚。

(三)推进宏观审慎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防范过度风险。

一是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增加监管透明度,增强监管效率。二是相关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征信档案数据库,完善上市公司委托贷款信息统计基础,加大信息共享力度。

(四)努力培育各类金融市场,提高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谈电子银行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定位 篇6

我发觉连我国的银行代表“四大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基本都是从传统的个人网上银行、企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这四个方面开展的,而且业务也都很类似,这样会减少了许多竞争力。

在如今这个时代,个人认为电子银行的发展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1、网页设计

至09年7月,我国的网民已超过了3.3亿,使用网上银行的人数更是与日俱增,所以一间银行的网页设计很重要,正所谓“人靠衣装”。我国的“四大行”的版面布局都较杂乱,通告、优惠等一大堆,甚至有些不注意看,还真找不到如“个人网上银行”的业务在哪里,感觉有点主次不分。另外,网页的色彩较普通,中行的还比较单调呢。相对来说,光大银行在网页设计上简洁,选取紫色,较为独特,让人印象深刻,而且整个版面给人一种和谐、阳光的感觉。一句“共享阳光,创新生活”的标语,给人年轻活力的感觉,而且有“阳光营业厅”、“阳光信使”等与其附和。

2、安全性

银行涉及到的是金钱,谁不担心,尤其是网上银行,所以应提高银行的安全技术。像光大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都有单独把安全列成一个方面,具有强调作用,让人放心。

3、金融电子银行业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金融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进行金融交易的人越来越多,银行应该在这方面多加重视,开拓更多创新的电子银行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4、业务对象

银行只对个人、企业开设了电子银行业务,应该扩大范围,这样才可以增加收益。

5、服务

商业银行的发展和背景 篇7

面对国内外的激烈竞争, 如何提高竞争力已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当前的迫切任务。本文以商业银行创新的重要性为基础, 剖析商业银行金融业务发展与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金融创新的对策。

1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发展与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现状

(1)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已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2) 信贷资产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 是商业银行运用资金、取得利润的主要途径;信贷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偏低, 传统的信贷风险管理缺乏主动性的理念, 信贷风险管理缺乏系统性, 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普遍较差, 严重影响了银行的收益。 (3)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质量差已是公认的事实, 虽然近年来各商业银行竞相推出不同的金融产品来提高服务质量, 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我国消费者对金融消费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1.2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

(1) 金融管制严, 金融创新缺乏内在动力。 (2) 金融业务品种少、规模小;消费信贷、网上银行、租赁、个人理财等业务只是少量开办, 仍处于探索阶段;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国际金融和衍生金融工具业务等方面, 仍处在待发展阶段, 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 负债类业务创新多, 资产类业务创新少。 (4) 金融创新的监管尚待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的多方面尚未规范, 自我约束性差;金融法规仍不健全, 监管手段落后, 金融创新活动仍未进入正常轨道。因此, 加强金融法制建设, 改进和完善金融监管手段, 加强金融监管的创新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2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应采取的对策

2.1 对金融监管进行创新

要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 与时俱进, 大胆进行金融监管的创新。首先要更新监管理念, 寓监管于服务之中, 以服务促监管, 正确处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其次是要增强监管的创造性, 变被动监管为主动监管, 不断完善监管的手段和方式, 及时地发现问题和处理风险苗头;再次是提高金融监管的科技含量, 变低层次监管为现代化监管, 不断完善监管信息系统, 运用计算机等先进手段进行信息的收集、归类和分析;最后是完善协同监管机制, 变孤军奋战为多层次监管。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形成监管合力, 共同做好监管工作。

2.2 加快负债品种和资产业务的创新

在负债品种的创新方面要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使储蓄在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前提下具多功能及灵活性。通过向社会推出系列化的综合性个人零售业务产品, 形成特色产品开发战略, 促进个人金融一体化发展。在资产业务创新方面, 国有商业银行要注重资产多元化、资产证券化、贷款证券化, 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和证券结构的有效设计, 将银行信贷资产转变为可在市场上出售和流动的证券, 以解决商业银行资产流动不足、资本充足率低以及利率风险等问题。国有商业银行还可运用承兑汇票、贴现、信用证等间接投资方式, 大力推行个人住房贷款、住房维修贷款、汽车消费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助学贷款等消费信贷新品种, 完善个人信贷体系。以上将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资产业务提供广阔的空间。

2.3 加大中间业务的创新

开拓中间业务, 可以增强商业银行积聚资金的能力, 降低平均成本, 增加信用供给, 从而增强盈利水平。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中间业务的创新, 要因地制宜, 从实际出发。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主要以“三代”业务为主, 即代收, 代付, 代办保险、租赁业务, 并可充分利用联系面广和信息灵通的优势, 为客户传递市场、产品、项目、技术等实用信息。在经济发达地区, 可以发展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的中间业务, 通过中间业务的突破, 培植新的利润增长点, 以增强竞争力。

2.4 加快金融体系创新

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蔓延全球, 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导致大量银行和金融投资机构倒闭, 我国的企业包括中小企业经营与融资等方面也出现困难。2008年9月财政部推出关于扶持中小企业的六大举措, 给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我国虽有遍及城乡的中小商业银行如农村信用社、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 但这些银行均没有得到政策性融资权, 自身问题尚未解决, 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要。融资难问题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也反映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滞后。针对以上情况, 笔者提出加快金融体系创新的实现手段: (1) 面向效益较好的中小企业开拓贷款渠道, 银行可以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使银行的收益结构向多样化发展, 减少信贷资产带来的风险。如2007年末建设银行推出的“速贷通”业务, 即只要能够提供全额抵押或质押担保, 最快3天就能够发放贷款。 (2) 大力推广和发展各类小额抵押贷款, 对效益较好的企业, 可以建立“授信额度”贷款制度。如2008年6月深发展推出的“个人展业贷”业务, 贷款最高可达1500万元, 且可在该行循环贷款额度下发放, 随借随还, 额度循环使用, 不用时银行不计利, 能较好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对资金的不定期需求。 (3) 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政策理财等有偿信息服务, 要疏通异地行际间产业信息的沟通渠道, 充分利用微机联网、结算中心、联系面广的行业优势, 及时将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企业和金融部门的领导参考, 以提高决策的准确性, 实现银企共赢。

3 结论

通过金融创新使国有商业银行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合理的金融制度安排, 通过股份制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 使国有商业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通过金融创新使国有商业银行能够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拓展业务, 追求利润, 降低成本, 为客户提供更好、更具特色的服务。通过金融创新使国有商业银行能够适应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更好地执行党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现阶段国有商业银行要为优化经济结构, 增加基础建设投资, 启动消费, 拉动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服务, 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日益发展, 全球商业银行业的变革与调整进程正在加快, 我国商业银行将直接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 要在竞争中求生存, 求发展, 就必须加快金融业务创新的步伐。本文将透过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业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性及现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金融业务,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菲利普·莫利纽克斯, 尼达尔-沙姆洛克.金融创新.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3.

[2]杨如彦.中国金融212具创新报告 (2oo5)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3]杨高林.现代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4]唐双宁.促进中国银行业在防范风险前提下创新发展.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24) .19

商业银行的发展和背景 篇8

摘 要:本文运用六力分析方法从购买者、供应者、现有竞争者、新潜入者、替代品及政策力六方面探析桂林商业地产发展能力,最后分析桂林各主要商业区划商业地产发展拥有的独有优势,提出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桂林商业地产;发展策略

一、六力模型分析

五力模型是由波特(Porter)提出的,它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分别是:潜在新进入者威胁、替代产品的威胁、购买者议价能力,供应商议价能力、现有竞争者竞争能力。但由于写作背景设定为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背景下的商业地产发展研究,故而在五力的基础上加入一个政策力的分析,形成潜在新进入者威胁、替代产品的威胁、购买者议价能力,供应商议价能力、现有竞争者竞争能力、政策红利分析。

.

图4-1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用于商业地产领域

(1)供应商议价能力:商业地产的供应商分为土地提供者和资金提供者,而房地产开发商在这两方面议价谈判中都处于劣势地位。随着桂林城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容,桂林土地供应成交量一直处于较火热局面,但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地产的开发成本将难以下降。目前,桂林各家银行对房地产信贷要求更严格,呈利率利率上浮趋势,房地产企业购地后进行开发的资金压力将增大。(2)潜在进入者威胁:随着桂林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加上桂林商业地产是一片蓝海,桂林目前进驻了花样年、恒大等优秀商业开发企业,而本土的实力雄厚地产商如兴进、彰泰也纷纷转战商业地产。而万达、华润等一线企业最近争相涌入,同时将还有更多大型房地产企业瞄准桂林商业地产这“香饽饽”,继而加剧桂林商业地产潜在进入者竞争威胁。(3)现有竞争者威胁:桂林有联达、沃尔玛、十字街和甲天下相对成熟的商圈,有着浓厚的商业氛围、稳定的消费者和知名度高等优势,而新开发的商业项目在商业氛围及繁华度方面相较而言还处于劣势地位。(4)购买者议价能力:商业地产的开发模式有只租不售、出售、租售结合三种模式,因此商业地产的消费者都分为购买者和租用者。商业地产的价格决定因素主要是地段繁华度及交通条件,商业地产购买者在价格方面只能是接受者,处于劣势地位。(5)替代竞争者威胁:随着电话购物、电视购物和电子商务等购物方式的兴起,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发展势头迅猛,这些快速、便捷、实惠的购物方式,给传统商业销售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继而对商业地产开发提出威胁。(6)政策红利:目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桂林临桂撤县改区、《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桂林旅游产业用地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智慧城市试点均已获国家层面批准。旅游业要蓬勃发展,必须把观光型旅游转变为休闲度假型,不光要让游客吃、住、行得到满足,还得要享受到游、购、娱的便利。这为桂林商业地产开发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

通过六力分析,总结出推动商业地产发展的优化策略。

第一、面对已有成熟商业区的竞争,这要求企业在前期要特别重视项目定位、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找到商业地产市场的差异化,走专业化与细分化道路;同时,新进项目还应把握市场运行规律,引进知名品牌商家,打造品牌影响力,聚集人气。第二、抓住土地供应宽松的机遇,进行适当的土地资源储备,走高密度、高品质的开发方向;商业地产企业还应拓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在一定风险能力范围内,扩展融资渠道,增强权益和负责融资。借助各种融资手段,降低融资成本,寻找新的多元化融资渠道。第三、结合桂林自身独有特点,合理定位项目价格,争取购买者青睐;商业项目只租不售、出售、租售结合等多模式开发,开发各类购买群体。第四、面对潜在进入者将提高商业地产的竞争力,这就要求房开商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重视项目定位、规划及后期运营。其次丰富人才资源,特别应注重商业地产策划和运营人才的储备;最后注重商业地产开发模式的创新。比如,目前在我国发展较为成功的万达的“订单地产”模式。第五、针对电商等替代品的威胁,商业地产开发应走大型休闲、娱乐为主的体验式消费综合体模式,不断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开发特色商业地产项目。同时可将将电子商务融入地产项目内部经营体系,应用现代信息手段,加强电子商务营销,把各种迥然不同的渠道整合成“全渠道”的一体化无缝式体验。第六、利用好桂林商业地产发展发各种政策利好,抓住桂林城市的不断发展与扩容需要更多的商业配套满足城市功能的机遇,顺势而为。同时,要遵循商业地产发展的规律,利用好城市的商业发展规划及城市整体规划资源,在商业地产开发过程中,将商业地产项目与城市商圈布局进行有效对接,使商业地产项目融入到城市商业整体布局乃至城市整体规划之中。

二、桂林市各主要区划发展战略

《桂林市商业网点规划修编(2008-2020)》的商业空间分区,根据桂林市景城交融的特点,以生态山水为自然分隔,结合不同组团的城市职能特征、商业发展要求和商业集聚程度,规划将桂林市划分为五大商业功能片区:城北专业市场片区、城南旅游特色市场片区,中心城区综合服务片区(包括高新区)、临桂商务行政片区和雁山高教服务片区。

图4-2 桂林市规划发展趋势

(一)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区。中心城区是桂林市传统的商贸、金融、娱乐、购物和休闲中心,有微笑堂、王城商厦、桂林百货商场等众多大型零售网点,有正阳步行街、尚水美食街等特色步行街,另外聚集了许多的星级宾馆和旅游服务设施,商业发展基础较好。该区域的商业功能定位集购物、休闲、娱乐、旅游等多元组合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商业街区。辐射全市及周边县市,成为城市对外交流的窗口,体现桂林山水文化特色,展现精品休闲旅游商业形象。由以上特点得出该区域的商业地产发展方向以体验式休闲消费街区、大型购物中心为主题,重点突出旅游服务、消费,城市观光等商业地产类型。

发展策略是升级商业物业,以凸显桂林特色,形成高端现代化购物中心加特色旅游文化街的模式。具体策略有:十字街商圈为代表的传统商区首先规避业态同质化,完善经营服务,加强产品特色化与差异化,实施特色加错位经营模式;其次结合城区优质景点,重点发展特色旅游商业,打造特色休闲商业街,强化商业中心旅游文化购物理念,注重体验式消费模式,体现桂林的山水特色和传统文化底蕴。高新区板块首先主力推进高档购物中心、时尚主题百货店,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走国际化、现代化商业地产模式,打造桂林商业品质与品位的高端消费商业中心区;其次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优势,发展电子产品专业店。

(二)滨北区,物流、专业市场片区。滨北区是桂林市传统的仓储基地和物流货运中心,区域内大型专业市场众多,范围涉及到农产品、建材、机电、汽车及日用消费品等,占地面积较大,另外还有广运美居商贸城等大型零售网点。该区域商业功能定位是形成区域性生活物资和商贸物流基地,满足城北区域居民和企业消费及桂北县镇消费。因此商业地产发展方向是以专业市场及物流中心为主体,周边居民点的生活配套商业街为辅的商业地产模式。

发展策略是物流产业最先行,专业市场为主力,形成大型专业市场加社区购物街为特点的商业模式。第一、注重专业市场的培育,最优化利用市场的集聚效应,做大作强专业市场。第二依托桂林北站的货运优势,建设现代化物流中心。第三、积极发展以百货、超市、专卖店等零售业态为主,打造北部的商业中心,服务于周边的居民和企业。

(三)城南区,旅游特色市场片区。城南区是从阳朔进入桂林的必经之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桂林市旅游宣传、旅游消费和旅游服务的优势地段目前区域内有桂林国际旅游商品批发城、北斗商业区、德天万货批发城、红街等大型旅游商品和日用消费品市场,在桂林具有较大影响力。该区域商业功能定位是以旅游综合消费体验为主要功能。发展方向以旅游消费品为主体的物业类型,及大型体验式购物中心等类型的商业地产。

发展策略是打造桂林市的旅游商品集散基地、旅游综合消费中心和旅游情景体验中心。第一,错位经营,发展旅游特色工艺品,重点突出桂林市地方特产为主的旅游商品专业市场。第二,以根雕,山石工艺品为主题的高档旅游购物、体验场所,引入旅游体验和多元化的旅游消费。第三,以展销和展示作为促销手段,吸引客商、名牌旅游商品进驻,同时也积极推进桂林旅游商品走向世界,打造国际性的、具有特色的商品集散地市场和品牌市场。

(四)临桂新城,商务行政中心。临桂区大型商业网点主要集中,在金山广场转盘四周,有临桂大世界、百汇超市等;新城区设施目前都处于建设阶段,已启动一批高档房地产项目,商业氛围有待进一步集聚。该区域商业功能定位是集精品购物、时尚生活、主题文化、生态休闲、餐饮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融合了生态、多元、品味及国际化等多种元素精华的现代化综合商业中心。发展方向为以大型购物网点、特色风情街、休闲娱乐、时尚生活消费网点为主题的发展模式。

发展策略是大型购物中心加特色风情街为主题,融入现代科技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突出特色经营与功能融合,展现国际风情的商业地产类型。第一,积极融入现代科技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引入电子商务、电子交易平台等现代化交易手段,构建展示桂林商业风采的现代化商贸平台。第二、鼓励绿色零售和科技零售的发展模式,带动桂林商业向品质化、现代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第三、加强商业项目整体形象的包装与品牌的宣传,塑造商业整体品牌,树立新区时尚地标。

(五)雁山区,高教服务区。雁山区以雁山镇和五所高校为主,有福州商业街等相配套的商业服务设施,商业基础较薄弱,商业功能亟待完善。该区域商业功能定位是打造成为以生活服务、休闲消费为主的高教区综合性商业集中区。发展方向为以生活服务、休闲消费为主的高教区综合性商业地产。

发展策略是以青春时尚的现代化购物及餐饮休闲娱乐为主,打造商业中心最年轻活力的综合商业休闲区。面对桂林市大学生的消费需求,重点发展高教群体综合性商业街面,积极发展校园消费服务网点、专业店和专卖店、餐饮娱乐网点、文化休闲网点和宾馆酒店等。

结论:中心城区应重点突出旅游服务、消费,城市观光等商业地产类型;高新区以大型购物中心、主体时尚、休闲娱乐为主体的商业地产模式;城北以专业市场及物流中心为主体的商业地产;城南以旅游消费品为主体的物业类型;临桂新区需要融入现代科技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突出特色经营与功能融合,展现国际风情的商业地产类型;雁山区则以教育为核心的综合商业体。

参考文献:

[1] 孟亚.我国商业地产和鲁能领秀城案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2] 董金社.商业地产:策划与投资运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7-10.

[3] 张健,董英兰.商业地产潜力规模的影响因素及决策研究[J].中国房地产,2010,(10):44-46.

上一篇:中国历史文化常识教案下一篇: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