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精选9篇)
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 篇1
一、企业资本化运作发展现状
在竞争深化带来资源全球配置和产业升级转型的背景下, 国内企业成长呈现非线性增长, 为在竞争中保持领先, 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资本化运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资源配置功能的增强, 国内企业上市步伐明显加快。从为大型企业服务的主板、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的中小板, 发展到为新兴产业服务的创业板, 以及未来为海外上市企业服务的国际板, 资本市场的发展有效地拓宽了各层面企业资本筹集渠道。根据WIND统计数据, 2010年1-11月, 直接融资总额高达8666亿元, 其中IPO首发募集4309亿元, 分别较2009年增长68%和113%。
二是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 以业务整合、行业整合为目标的战略性并购重组也在向纵深发展。
三是在以低成本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外贸出口, 在面临国内资源供应日趋偏紧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双重挑战下, 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走出去”, 建立起国内资产与国外资产、实体资产与虚拟资产、上游资产与中下游资产的多区域、多元化、多形式投资组合格局。
二、企业金融需求的新变化
(一) 要求银行具备较高的综合化服务能力
以往企业对银行的金融需求主要是存款、贷款、结算等传统商业银行业务, 银行提供的服务主要针对某一特定债务项下的资金需求。随着企业资本化运作行为不断增多, 企业对银行的金融需求也随之扩展至私募、上市、债券、产业基金等资本项下的服务, 而且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甚至超过了存款、贷款、结算等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在各家银行传统商行业务同质化的情况下, 这些资本化运作的企业在选择合作银行时, 往往首先考虑哪家银行能够满足其资本项下的金融需求, 为其提供高效快捷的个性化服务。因此, 对银行来说, 谁的综合服务能力强, 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的资本项下需求, 谁就能把握先机, 掌握客户的金融服务主导权, 进而带动存款、贷款和结算等传统商行业务的发展。
(二) 要求银行具备一体化服务能力
随着企业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走出去”, 跨境投资、海内外母子公司、企业集团等新的企业组织模式日渐成为主流, 企业对银行金融需求的空间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于商业银行的服务半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往往希望国内的主办银行可以为其境外的业务提供跨境、跨国的全球化、一体化服务。因此, 在企业积极“走出去”的背景下, 哪家银行在资金实力、渠道网络、科技力量、产品组合等方面能够满足一体化、全球化服务的需求, 必然会在同业竞争中占到先机, 在抢占“走出去”企业国外业务资源的同时, 带动和提升对该企业在国内银行业务资源的竞争力。
(三) 要求银行具备更高的风险控制能力
客户对银行提供同时兼顾资本项下和债务项下的一体化服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资本项下和债务项下、本土化和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内涵和风险因素差别较大。从风险评价的视角来看, 债务项下的商行业务主要着眼点是对企业过去现金流的评价, 而资本项下的投行业务主要着眼点是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的评价。在具体业务开展过程中, 必须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 坚持商行业务与投行业务各自独立的风险掌控要求。不同的风险评价视角, 必然需要银行在风险评判的视角、风险因素的识别、风险的计量、具体风险的把控等方面进行理念和操作上的突破和提升。对银行来说, 只有提高风险掌控能力, 才能将市场拓展得越宽、越深。
三、投行与商行业务融合发展的相关建议
企业资本化运作的加强, 加快了金融脱媒的步伐, 进而对银行的传统业务带来全方位的冲击。如何迎接新挑战, 在竞争中获得新发展, 推动投行和商行业务的协调发展, 成为目前商业银行亟需研究和思考的新课题。
(一) 投行开路, 商行跟进
在市场拓展中, 着眼客户资本项下和债权项下的整体金融服务需求, 特别是密切关注企业对资本项下金融服务需求, 以投行业务作为营销竞争的开路先锋, 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投行服务。在此基础上, 根据客户债项下的金融需求, 跟进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现金管理等商行业务, 最终实现对企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无缝连接。根据企业“起步、成长、上市准备、成功上市”四个典型发展阶段的需求特点, 投行与商行灵活搭配, 满足企业的全方位、各个时期的金融需求。
1. 企业起步期, 实行特殊便捷的小企业贷款业务流程, 改变硬性要求抵押的贷款方式, 为企业设计保证、抵押、信用的组合融资方案。在投行方面, 创新推广可认股选择权业务, 在商业银行支持企业的同时, 企业给予优先认股权利, 在未来合适的阶段, 商业银行可安排相关股权投资基金优先入股企业, 形成银企利益一致化, 推动企业发展。
2. 企业成长期, 随着业务发展的稳定和扩大, 贷款的品种和额度进一步扩大, 可选择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等产品。在投行方面, 担任企业私募引资顾问, 协助企业引入战略投资, 降低资产负债率, 进一步扩大融资的空间;同时在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后, 商业银行可基于投资者的入股价格, 提供非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服务, 盘活企业优质股权资产。
3. 企业上市冲刺期, 在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的基础上, 商业银行可提供期限较长的项目贷款支持。在投行方面, 为企业提供上市前重组、报表优化等财务顾问服务, 调整企业资产和负债结构, 提升利润水平, 同时对于企业上市地点的选择进行论证, 提供上市服务等顾问咨询业务。
4. 企业上市成功期, 针对企业跨越式发展的资金需求, 提供循环贷款、银团贷款等商行服务;在投行方面, 提供二级市场再融资顾问、股权市值管理、股权融资等服务, 解决上市公司股东参与配股、增发、增持等资本项下或并购、投资等资金需求。
(二) 产业上下游全链条
在市场拓展中, 着眼整条产业链制定综合的金融服务方案, 在满足核心企业金融需求的同时, 努力为核心客户稳定上下游企业, 实现产业链整体价值的提升, 达到既占领核心客户的竞争制高点, 又延伸业务的外延空间, 同时锁定贸易链上下游的业务风险控制。
(三) 产品表内外全覆盖
根据信贷环境的松紧程度, 合理摆布贷款等表内业务和理财等表外业务, 实现对资产的流量管理, 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 熨平经济发展和信贷需求的波动。同时, 通过拓展各种非信贷类业务, 可以维护客户关系, 还可以有效地稳定和增加存款, 并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四) 服务境内外一体化
为适应客户“走出去”后, 本土化服务、国际化服务, 全球化、一体化的服务需求, 商业银行应整合资金、渠道、科技、产品等多方面的资源, 突破地域限制, 通过境内外机构联动, 延伸金融服务;同时还应顺着企业产业链的延伸、企业机构的延伸, 将本地化金融服务扩大至全球的金融服务, 实现对客户的服务境内外一体化, 实现资源在银行内部的共同开发和成果分享。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步伐加快, 企业资本化运作行为明显增多, 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和新型的投资银行业务协作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积极探索和实践“投行开路, 商行跟进, 产业上下游全链条, 产品表内外全覆盖, 服务境内外一体化”的新思路, 可以有效促进投行业务跨越式发展, 提升商行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形成投行与商行业务的良性互动、融合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商行业务
参考文献
[1]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J].金融论坛, 2004 (12) :34-38.
[2]李勇.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之路[J].银行家, 2007 (3) :50-53.
[3]刘炜, 张吉祥.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战略思考[J].新金融, 2010 (7) :45-46.
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 篇2
一、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现状
(一)法律框架现状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各个资本市场之间原本清晰的边界变得模糊,参与者数量增长使得竞争不断加剧,金融产品结构日趋复杂,金融服务需求强烈且多样化。无论是主观意愿还是客观条件上,商业银行顺理成章地发挥其资金成本、客户资源、运营网络、对外信誉等优势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相应地,监管部门也逐渐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有限度地放松了对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束缚。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明确商业银行开办代理证券业务、衍生产品、基金托管、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在2001 年商业银行开始提供“银证通”后,基金托管、财务顾问、项目融资、个人理财等业务陆续开展。2004 年,批准商业银行直接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2005 年确定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为首批直接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的试点银行,这使商业银行通过基金公司间接进入证券市场成为可能。同年,商业银行获准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2006 年,9 家商业银行获准从事短期融资券承销业务。国家对金融业综合经营改革的鼓励与扶持政策取向,为未来国内商业银行探索综合经营、实施业务整合,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政策环境。至此,我国的商业银行已经实现了在分业经营框架下的一定程度上的业务交叉融合。
(二)业务经营模式选择
1.准全能银行式的直接综合经营。德国商业银行为典型的综合经营银行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通过内设部门直接开展非银行金融业务,各种金融业务融合在一个组织实体内。商业银行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设置相关的职能部门,在中间业务的范畴内开展诸如财务顾问、委托理财、代理基金发售等投资银行业务。工商银行于2002 年5 月设立投资银行部,下设重组并购处、股本融资处、债务融资处、资产管理处、投资管理处等业务部门。招商银行于2001 年成立了其投资银行部门———商人银行部,全力推进投资银行业务。2002 年招商银行又成立了招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正式申领投资银行牌照。交通银行上市后旋即成立投资银行部,浦东发展银行2006 年设立投资银行部,选择事业部附属模式,公司及投资银行部下设投行业务部,主要职责包括银团与结构性融资(包括短期融资券承销)、项目融资
(房地产融资)、资产管理、财务顾问和信贷资产证券化等业务。此外,中信、光大、民生、华夏、兴业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2005 和2006 年建立起独立的投资银行部门。
2.银行控股式的间接经营模式。英国商业银行为银行母公司形式的代表。此模式下,商业银行和非银行子公司之间有严格的法律界限,证券业务、保险业务或其他非传统银行业务是由商业银行的子公司进行的。与综合性银行相比,虽然这种模式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益受到限制,但仍有助于实现风险分散化,并且通过业务的交叉销售获得较高收益,提高银行的品牌价值。建设银行1995 年与摩根斯坦利等合资组建中金公司;中国银行1996 年在境外设立中银国际。2002 年,中银国际在国内设立中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全面开展投资银行业务。
(三)业务范围选择
1.财务顾问业务。包括证券承销、企业并购以及项目融资的咨询顾问业务、政府财务顾问、集合理财顾问。财务顾问业务主要是发挥商业银行拥有的网络、资金、信息、人才和客户群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资金管理、风险管理、公司战略等方面的专业顾问服务。由于大多数企业缺乏资本经营的实际操作经验,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信息网络、资金和人才优势,从专业的角度帮助客户制定经营策略、实施资本经营,达到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转换经营方向等目的。商业银行从事财务顾问业务的价值取向不仅局限于获得咨询费收入,而是与客户群的开发相结合。一是通过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密切与客户的联系,有利于客户群的培养,向客户推销其他金融服务产品;二是全面了解客户的财力、经营状况,有利于控制银行向客户提供常规产品的风险,带动商业银行相关业务的发展。
2.杠杆融资业务。杠杆融资业务的本质就是商业银行通过提供信贷资金,,满足企业股份制改造、上市、配股、收购、兼并等资本经营活动对资金的大量需求,具有贷款金额大、贷款期限短等特点。随着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的加快,上市公司之间、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之间的收购兼并活动日趋活跃,短期周转资金的融资市场空间巨大。此外,借助杠杆融资业务,可以派生出“过桥贷款”、股权资金的收款、结算、并购方案设计、配股项目推荐等创新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更好地密切银企关系,发展和巩固核心客户。
3.基金托管和资产证券化业务。主要包括福利基金托管、企业年金托管、社保基金托管、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出口硬通货应收款证券化等。随着各种福利基金、专项基金和社会保障基金市场化运作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对此类业务给予高度重视,迅速进入市场。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探索和开展为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舞台和发展空间。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也为其资产负债管理提供了新的选择。商业银行可以为项目、企业、证券公司提供证券化的资产,并进行证券化资产的评估和方案设计。
二、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投行业务使得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大幅增加,但繁荣之下隐忧仍存。
(一)业务范围受限制
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现状下,我国商业银行只能从事部分简单的、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银行业务,而与资本市场、资本运作相关的一些复杂的、高风险、高收益的业务项目要么绝对不能从事,要么是必须以变通手段进行合规处理。目前所有商业银行都无法获得IPO 经营资格,堵住了商业银行为客户直接融资的大门。《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业务,不得向企业投资,使得商业银行无法在股票包销和证券交易上服务客户。[4 ] 虽然禁止银行从事某些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行业务,在风险防范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一刀切”地把所有银行全部阻挡在一个门槛里,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风险防控优秀的银行投行业务的正常发展。2004 年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47 % ,花旗银行高达70 % ,日本为39.9 % ,英国为41.1 % ,而我国仅为12.33 %。[5 ] 这反映出投行业务还处于低级发展阶段。
(二)专业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强
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金融中介服务,它要求有一支精通金融、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从业经验的高级人才队伍作为业务支撑。商业银行现有业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不能完全胜任投行业务的开展,在较大程度上形成人力资源的瓶颈制约。人才的缺乏会导致银行业务创新能力不强,产品设计和风险计量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和隐患。而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和积累过程,这将不可避免地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快速发展。
(三)政策法规存在盲区
目前,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开办新业务实行必须报批的市场准入制度,顺应商业银行经营的发展趋势,监管层对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限制措施已大大松动,并出台了部分政策和监管法规进行规范管理,我们相信这种趋势仍将延续。但由于投行业务具体监管细则尚未出台,政策上存在较大弹性,可能原本之前“默许的”会成为今后“禁止的”。加之商业银行的大量投资银行业务要接受一行三会等机构的多边监管,监管部门之间协调不力、法规冲突等也会产生政策法律风险。
(四)与传统业务的关联风险
商业银行往往将过桥融资、担保资源作为撬动并购顾问、承销等投行业务的营销手段,反过来投行业务也能成为拉动贷款和其他融资需求的重要因素。为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率和收费水平,实现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化服务,商业银行采取传统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打包捆绑销售的方式进行营销,这在带来综合效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关联风险,操作不当很有可能会加大商业银行的总体经营风险。
三、完善商业银行投行业务风险管理
在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完善、外部监管有利的情况下开展混业经营,可以在总体上分散银行的经营风险。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实行投行业务分级准入制
当前我国银行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专门监管几乎是空白,也没有精通投行的专家对业务进行研究分析,导致监管机构只能以最安全但也是最保守的监管方式设置禁区,来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损失,但却严重阻碍了金融深化和金融效率的提高。建议监管机构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专门的投资银行业务监管部门,加强对国际、国内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加强各分业监管机构的合作,充分运用VAR 等计量模型对投行业务、产品风险、风险管理水平进行评估,设置合理的分级业务准入条件,拒绝不合格的银行机构和产品进入高端投行市场,让风险管理水平较高的优秀银行和产品获得风险溢价,确保投行市场的稳定繁荣。
(二)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投资银行是“知本”密集型业务,优秀的人才和有效的机制对于业务发展至关重要。要促进投资银行更好更快发展,国内商业银行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组织结构,加快投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
组建高水平投行专家团队,建设重组并购、银团贷款与结构化融资、资产转让与证券化、直接融资等业务中心。对于优秀的投行人员,要借鉴国外先进投行和国内证券公司等机构的经验,真正实现收入与业绩挂钩的机制,做到人尽其才。[6 ] 发挥人才在竞争中的核心作用,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严格履行业务操作规程。要对从业人员进行充分的风险管理培训,加强服务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以客户利益为重,避免投资银行业务和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捆绑销售,并实行严格的信息披露。
(三)完善风险内控体系
严格内部资金管理,控制内部关联交易。商业银行应严明纪律,切实加强内部控制,对信贷资金和投资银行业务之间的资金交易实行严格的限制,加强投资银行部门的资金用途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封闭运行”。明确不能以信贷风险约束弱化作为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代价,信贷决策不能受投资银行业务收入等因素的干扰,防止投资银行业务风险向资产业务领域转移。适当控制业务选择。在当前我国的监管水平下,商业银行应慎重选择适当的投资银行业务,短期内不应当介入股票市场。建立现代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报告、风险验证、风险检查等制度。积极采用风险价值法(VAR)、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RAROC)以及事后检验等风险内控方法来管理和控制风险。
(四)完善风险外部监控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银行、保险、证券机构业务彼此融合,行业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应对传统的分业监管加以调整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首先,在目前既定的单一监管前提下,融入功能监管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按业务性质来确定监管边界,尽快完善功能监管的相关制度,加强各个监管机构相互协作。其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监管应注重动态性,吸取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随时关注银行的风险状态,及时提示,重在预防。监管机构根据投资银行部门定期上报的相关资料,采用合理的风险测量方法,确定其实际承受的风险大小,并考虑银行集团资本总额与分布以及其风险管理水平,对风险水平做出评价,并根据结果督促其优化风险管理操作。
关于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研究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行业务;风险管理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监管模式的改变,银行之间的竞争将愈演愈烈。商业银行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利润增长空间变小,加之国外投行对中国市场份额占有量不断上升,内外压力使得我国商业银行急需转变发展模式,大力开展投资银行业务。有序地开展投行业务,是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成功转型,增强银行的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投资银行业务概述
投资银行一词首次出现是在欧洲,是指经营资本市场业务的一部分或者全部,提供直接融资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资银行业务,是指包括证券承销、公司理财、企业融资、资产管理、基金管理、财务顾问、风险投资等在内的相关业务。其基础业务以证券承销、交易为主。投资银行是金融市场高速发展的产物,对于促进资金融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投资银行业务的类型主要包含以下几类投行业务:1.证券发行与承销、2.资产证券化、3、企业兼并与收购、4、财务顾问与投资咨询、5、风险投资。6、项目融资、7、金融工程。
二、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现状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主要体现在由“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上,这种经营模式限制了金融业务的创新和发展。而国外商业银行正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在积极开拓我国的金融市场,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我国商业银行一般采用全能银行模式和银行集团模式来开展投行业务。
(一)全能银行模式
在银行内部设立投行业务部门是全能银行模式的主要特征,该部门专门开展投行业务,工商银行为主要代表。2002年,工商银行首先尝试在内部设立投资银行业务部门,主要开展债券,票据承销等业务,为银行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以工商银行为首,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也纷纷采用内部综合经营模式。
(二)银行集团模式
银行集团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银行集团模式即在同一个金融集团内部分别拥有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各个子公司,重视相互之间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而其他经营模式中,最具典型特征的是中银模式。中银国际在全球各个金融中心建立了控股子公司,实现了全球资源的开发与共享。随着金融国际化的逐步加强,我国商业银行将更加重视海外投行业务的开拓。
三、中国商业银行在发展投行业务的进程显现的问题
(一)缺乏相适应的政策和法律制度
中国的金融体制还未正式向“混业经营”过渡,现有的金融法律制度和政策仍然是基于原来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上,不能适应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原有的《商业银行法》和《证券法》已经严重制约到投资银行业务的开拓。而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健全,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相关法律政策还不健全,金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投行业务的发展。
(二)缺乏专业的技术和人才
当今世界银行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高端人才和先进技术的竞争。外资银行的强大竞争力就在于先进技术和高级人才。投行业务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实干经验,而且需要勇于开拓创新,抓住机会。由于我国投行业务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高端人才匮乏,专业技术得不到开发,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投行业务的发展进程。
(三)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投资银行业务的管理领域,我国商业银行仍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对传统业务的风险管理机制不能适应投行业务的发展。随着投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也应该不断完善。有效防范风险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科学管理。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风险监管系统和风险控制系统来保证银行的正常运作是十分必要的。
(四)缺乏品牌优势
无论是从高盛、花旗银行 ,还是德意志银行,都可以看到品牌效应所创造的巨大竞争力。品牌优势作为银行的无形资产,对于促进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都无法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开拓,挖掘产品和服务的发展特点,树立自己的品牌优势。
总之,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基础还没有打牢,与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无论从发展速度,还是从发展深度,我国投行业务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不断努力提高。唯有认清中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进程中需要解决的困难,投行业务的发展方向才能更加坚定。
四、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开展投行业务的建议
(一)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成熟稳定发展
资本市场作为投行业务的重要活动舞台,能够刺激投行业务的需求,促进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投行业务的发展与资本市场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营环境还不够稳定,资本市场的发展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机构投资者占比较小,这对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产生了巨大的阻力,因此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成熟稳定发展十分必要。
(二)不断完善我国的金融法律体系
当前我国的金融法律体系对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开展体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不能违背我国法律的规定。投行业务的发展不仅需要适合经济的发展,满足盈利的需要,更要建立符合国家法律的基础上。针对投行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风险,当务之急应该是完善与投行业务相关配套的法律制度,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为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建立强大的法律保障体系,解决相关法律的滞后问题。“分业经营”体制下金融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发展,不断完善我国的金法律体系,营造适合发展投行业务的金融法律环境,建立适合投行业务发展的法律框架,以确保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顺利。
nlc202309021148
(三)确立与商业银行相适应的经营模式
立足于商业银行自身的需要,从银行的实际出发,确立一整套与商业银行相适应的经营模式,谨慎地确立自身的发展战略,有所侧重,是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前提条件。商业银行在确立自身的发展目标的前提下,选择恰当的时机,强调全面规划,以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商业银行应该重视与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促进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
(四)加快投资银行业务创新
为了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商业银行应重视新产品和新业务的开发。重视市场定位,详细了解市场需求,快速掌握市场商机,从而实现投行业务的创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我国商业银行可以考虑优先发展项目融资,并购重组等业务,实现整合业务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目的。此外,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投资银行业务的市场份额,为投行业务发展开辟一片新天地。
(五)树立优秀的品牌形象,发挥品牌优势
我国商业银行在国际竞争中之所以处于不利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商业银行品牌优势不明显,品牌竞争力不足。品牌策略是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进程中应该积极运用的重要策略。树立优秀的金融服务品牌,不仅能促进投资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而且能够确保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商业银行应该重视品牌管理,提高品牌知名度,树立品牌形象,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
(六)引进专业人才,完善培训机制和管理机制
专业的人才队伍能够有效促进金融创新,银行企业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人才和产品的竞争。商业银行应该逐步引进专业的金融人才,为客户设计专业化的产品和提供对应的服务,满足客户丰富多样的业务需求,提高银行综合竞争力。而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应该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提高从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提高员工的业务规范性;建立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保证银行内部的廉洁高效。
参考文献:
[1]班允浩,杨智璇.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风险控制研究[J].时代金融,2011
[2]陈静.商业银行如何发展投资银行业务[J].经济导刊,2010
[3]郭琳雪,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理论依据和模式选择[J].上海金融.2010
[4]杨雅雯.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展望[J].时代金融,2013
[5]王中,卞英丹.商业银行增强投行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金融论坛,2009
[6]张座铭,张羽佳.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制约因素及其发展策略[J].商业时代,2012
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研究 篇4
1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正当其时
当今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收入结构多元化的问题, 投行业务成本低、收益高, 可以帮助银行在现有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下打通资本市场, 有必要大力发展投行业务。
1.1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投行业务调查
在发达国家, 投资银行有几十年的历史。相比之下, 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行业无疑似新生儿。直到2002年, 工行才在四大行中率先设立了投资银行部, 2005年建行才铺开投行业务, 浦发、中信、光大、兴业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在2005和2006年相继建立投行机构的。
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虽然起步晚, 但得益于我国有世界上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短短时间已经取得的令人炫目的成绩。据统计, 2009年, 国内多家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增长迅速, 收入同比增幅大都超过50%, 有些甚至超过100%, 同时投行业务收入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2010年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更快, 四大商业银行2010年的投行业务就有几百亿元收入, 与2009年同期相比, 增长39%。
1.2国内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不利因素
辉煌的背后,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尽管发展速度很快, 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行还有巨大的差距。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运行规律不一样, 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有其先进性, 也有不足点。
政策是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最大劣势, 受分业经营的限制, 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相当有限, 如简单的、风险和收益低的业务, 要想改变现状, 不得不以变通手段进行合规处理, 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正常发展。
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不同的风险观, 是制约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的另一个因素。从风险特征上看, 投资银行从生产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为客户分担风险展开经营, 其盈利的来源就是承担风险的溢价, 部分服务工具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来获取超额收益。如果从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角度考虑, 控制投资银行业务, 这将束缚投资银行的发展, 没有了生命力。
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最大的一根软肋是人才的缺乏。从事投资银行的职业人群是属于运用别人资本的智力人群, 业务发展也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商业银行应该提高业务人员的知识体系, 培养创新能力, 才能有利于开展投行业务。要培养投行专业人才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和积累过程, 而且商业银行的薪酬水平, 对行外的专业人士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专业人才匮乏将不可避免地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快速发展。
2商业银行要发展有自己的特色投行业务
在中国现行的金融监管制度下, 普遍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只是从事投资银行顾问的中间业务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投资。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仅是中间业务而已, 这样就使得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和专门的投资银行区分开来, 包括不同的活动领域、产品和金融工具。商业银行要对自身的优势有清醒的认识, 从现有国情及金融制度出发, 进行有特色的产品和商业开发模式, 使投行业务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提升, 让投行业务大有所为。如果一味地模仿国内外投行, 形不成自己的特色和气候, 那样只能注定在业界做配角。
2.1追求投资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的和谐共存
商业银行业务同投资银行业务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投行业务的直接效应是中间业务收入, 间接效应是提升银行竞争力, 促进传统银行业务发展。一个项目, 商业银行既可以提供贷款业务, 收取利息, 这是商业银行的范围;也可以通过金融工具筹到行外资金, 收取顾问费, 这是投行业务的范围。在投资银行业务中, 商业银行要进行正确处理。追求商业银行业务同投资银行两种机制和谐共存, 实现两种效益同时最大化, 应该成为商业银行努力的方向。
2.2在发展投行业务中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优势
资金优势是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有利条件, 应当把资金作为撬动投行业务的重要手段, 在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和服务方案中, 出现融资这一重要组成, 要包括战略咨询、风险管理、融资和交易等, 使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 也能够在企业直接融资中, 体现商业银行的重要性。
2.3商业银行的投行机构和同业的合作大于竞争
投行作为商业银行的一个组成机构, 区别于专门的投资银行, 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是主要的。商业银行的投行机构可以考虑和专门投资银行结成业务合作伙伴, 共享客户资源, 这样能够更好地向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还可以通过各个阶段的不同服务进行合作。
2.4处理好投资银行部与监管机构的关系
商业银行开展有新业务, 必须向监管部门报批。目前有部分政策和监管法规对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进行规范管理, 这样有利于商业银行经营, 但还没有制定监管投行业务的细则。有些投资银行业务还要接受多边监管, 商业银行要处理好与监管部门的关系, 若协调不力, 投行业务就可能产生政策法律风险。
3发展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几点建议
投资银行区别于其它银行就在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风险控制和激励机制等方面, 这与现有商业银行的体制不同。商业银行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变革, 调整制度安排, 以适应投资银行的行业特点, 创造有利条件和宽松环境促进投资银行的发展。首先, 要调整投资银行业务的定位。商业银行开展投行时日尚浅, 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通常被视为服务传统业务的工具, 强调的是投资银行业务对传统业务的服务功能, 在商业银行整体发展过程中, 无法体现投资银行业务的战略地位, 缺乏必要的资源投入, 更无法体现投资银行业务的优势。对从事投资银行业务, 商业银行要有清醒的认识, 制定的规划要长远, 构建的战略要系统, 提供必要的资源投入, 体现商业银行在投行领域深厚的商业潜力, 并将之转化为生产力, 转变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使商业银行拥有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其次, 要构建与投行业务相应的风险文化。银行是经营风险的机构, 从风险特征上看, 商业银行明显不同于其它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存在明显的外部性, 一旦发生风险暴露, 将给社会公众乃至金融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最应坚持的是“安全性”, 一旦出现了风险, 通常采取的是“规避”态度。而投资银行更加强调“安全性”, 在风险观上, 更加强调风险的承担和控制, 在分散和控制风险方面, 采用创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方法赚取超额收益。商业银行的风险观不同于投资银行, 目前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 无法适应其业务发展。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风险管理制度要进行深度的改革, 要区别于与原有保守的风险管理制度, 对风险要能进行有效的全面的管理, 获得利润要靠良好的风险定价策略, 提升投资银行的竞争力和经营能力。第三, 要建立导向性的考核激励机制。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对于传统银行业务的考核激励机制日趋成熟, 不同的考核指标设定相应的考核指标, 经营单位有内生的积极性去发展业务。但这种模式, 并不适用于投资银行。面对一项创新业务, 经营单位应该花大力量去学习业务和营销客户, 推动投资银行业务发展, 提高投资银行业务的营销力量, 更加体现商业银行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的客户优势。另外, 投资银行要通过“承担风险”赚取超额收益, 还要不蒙受损失, 这就关键在于用创新的方法降低损失出现的概率。要紧紧依靠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动力, 并制定激励机制, 进行创新和承担风险。第四, 建立有竞争力专业人才队伍。银行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对于投资银行业来说, 更是如此。投资银行业务是一项智力高度密集金融中介服务, 它所拥有的主要资产、所卖出的主要产品都是人的智力。这就要求有一支高级人才队伍, 这个团队不仅精通金融、财务、法律等专业知识, 还应具有一定的从业经验, 这样的团队才有竞争力。
4结语
投资银行业务必然成为商业银行的另一支柱业务。未来银行的发展方向是混业经营, 商业银行应当抓住当今经济高度全球化、一体化带来的难得的历史机遇, 充分利用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优势, 积极探索与投资银行之间有效的协作机制, 将投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及品牌进行重新整合, 使投行业务更好地融入商业银行体系, 实现两类金融服务和谐共容、协调发展, 从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这也将决定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战略。
摘要:商业银行应当抓住当今经济高度全球化、一体化带来的难得的历史机遇, 充分利用在长期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优势, 积极探索与投资银行之间有效的协作机制, 将投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及品牌进行重新整合, 使投行业务更好地融入商业银行体系, 实现两类金融服务和谐共容、协调发展, 从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行业务,思考
参考文献
[1]费伦苏.基于SWOT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策略研究[J].广西金融研究, 2008, (12) :27-29.
[2]王均计.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改革和创新探讨[J].金融与经济, 2005, (S1) :87-88.
中信银行投行业务介绍 篇5
一、融资服务
1、银团贷款 产品概述
银团贷款又称辛迪加贷款,是指由获准经营贷款业务的多家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采用同一贷款协议,按商定的期限和条件向同一借款人提供资金的贷款方式。产品特点
与传统的双边贷款相比,银团贷款具有以下特点: 贷款金额较大,一家银行难以独自承担。
贷款风险由银行根据参贷份额比例共同承担,贷款收益按照参贷份额比例分配。
贷款基于相同的条件,使用同一贷款协议。业务流程
①中信银行作为牵头行的业务流程:
中信银行对银团贷款项目的借款人和项目进行初步筛选,与借款人就银团贷款的牵头安排及核心条件初步达成一致。
中信银行与金融同业进行初步接洽,就银团贷款的基本条件进行市场测试,以市场测试为基础与借款人就贷款条件进行修正。
中信银行按照授信流程进行审查,确定自身参与贷款的份额。
审批通过后中信银行向借款人发出融资建议书,明确融资条件,借款人接受融资建议向牵头行签发筹组银团的委托函。
中信银行将借款人、担保人提供的资料编辑形成信息备忘录,供其他银行参考,同时聘请律师对借款人、担保人进行尽职调查并出具法律意见书。中信银行向同业金融机构发出正式组团邀请函,在得到金融机构正面反馈并取得保密承诺函后,提供信息备忘录供其参考,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答复。组团成功后,安排签署银团贷款协议。由代理行负责贷款执行和贷后管理工作。②中信银行作为参加行的业务流程
根据牵头行发出的参与银团的邀请函,中信银行结合自身资金头寸和借款人资信情况进行独立的判断和评审,做出是否立项的决策。
立项后,中信银行投资银行产品经理对借款人和授信项目进行调查,发起和推动项目审批。
审批通过后,向牵头行通知中信银行参贷份额,并根据牵头行的安排签署银团贷款协议,发放贷款。适用范围
符合国家经济发展规划的大型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型机电设备引进、飞机和船舶租赁等重点项目。
实力雄厚、经营情况良好、信用等级较高的大中型企业(集团)的中长期流动资金需求。
债务整合型银团贷款方案可以满足经营情况良好、发展前景良好大中型企业集团加强贷款管理和降低贷款成本的需求。
2、项目融资 产品概述
项目融资是指中信银行按商定期限和条件向某一特定项目提供资金的融资方式。一般情况下,项目融资的借款人是项目投资人为经营该项目专门成立的项目公司,还款的主要来源是项目建成后产生的现金流量,同时以项目公司的资产和收益作为融资担保。
根据贷款银行对项目投资人追索权限的不同,项目融资可分为无追索权的项目融资和有限追索权的项目融资。产品特点
融资安排主要依赖于项目本身的现金流和资产,而非项目投资人或发起人的实力和资信,贷款银行对项目公司以外的第三方无追索权或只具有有限追索权。对项目投资人而言,通过有限追索的融资结构设计,可使其达到资产负债表外融资的目的,从而锁定单个投资项目对其财务结构的影响和风险隔离。业务流程
贷款申请与受理。项目公司向中信银行提出关于项目融资贷款的需求。项目公司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项目本身已经经过政府有权审批部门批准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查批准。
项目有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具有较强的中长期偿债能力。项目具有国家规定比例的资本金。
中信银行从项目公司、项目概况、产品及市场、投资估算与融资方案、财务效益、不确定性、银行相关效益与风险等方面对项目进行评估。中信银行对项目进行审查。
项目贷款获得批准后,项目公司与中信银行就全部融资协议文本进行磋商。签署协议并提取贷款。适用范围
适用于投资金额大、回收期长而未来现金流量稳定的电力、热力、水务、公路、桥梁、铁路和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大型石化、采矿、房地产和飞机融资等项目。
3、联合贷款 产品概述
联合贷款是指由中信银行两个或两个以上分支机构以同一贷款协议向同一借款人提供信贷资金的贷款方式。产品特点
贷款金额大,期限长,超出单个分行单一项目资金、地域、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限制,单个分行难以独自承担。
相对于银团贷款,联合贷款具有筹组时间短,操作便捷的特点:借款人、担保人和总行或主办分行签订贷款协议,其他参与分行仅需和总行或主办分行签订贷款备忘录。业务流程
主办行受理借款人的贷款申请,在对借款人进行调查和审查并形成明确的意见后报总行审批。
总行对项目进行审查,组织有意向参与联合贷款的分行对项目进行实地调查和论证。
总行对贷款进行批复。
总行向有关分行正式发出邀请函,并将有关资料提交被邀请分行。
被邀请行根据本机构的资金状况及项目情况,就是否参加联合贷款给予书面答复。
总行根据各受邀参加行的意向协调确定各参加行参加份额,组织相关分行起草和签署有关协议。签署贷款合同合放款。
总行委托相关分行进行贷款管理、本息收回等工作。适用范围
联合贷款适用于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的大型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型房地产开发项目,大型机电设备引进,飞机/船舶租赁及其他重点工程项目。
联合贷款可用于向经营状况良好、信用等级高、规模较大、未来现金流量稳定的大中型企业(集团)提供中长期融资。
4、并购融资
产品概述
并购融资是中信银行为企业并购行为供融资的一种金融服务。收购方以少量自有资金,依靠债务融资来收购目标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并以目标公司未来现金流量或未来盈利作为偿债资金来源。企业并购行为可分为兼并和收购两部分,兼并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这些企业的法人资格丧失,并获得其控制权的经济行为。收购是指对企业的资产和股权的购买行为。产品特点
相对于一般流动资金贷款而言,并购融资具有高杠杆、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并购融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目标公司未来运营情况,收购方的融资借贷以目标公司资产或者股权作为担保,并购融资依赖目标企业未来的经营现金流或者分红来偿还。
在负向财务杠杆作用下,收购后公司面临着沉重的偿债压力,股东则要承担极高的财务风险。在正向财务杠杆作用下,并购融资具有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而且还可以通过负债经营而少交所得税。业务流程
在意向阶段中信银行要对并购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出让方与受让方达成初步意向,并征询地方主管部门的初步意见。当上述内容均得到肯定答复时,收购方才会正式启动并购的运作。
准备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组建收购主体,安排中介机构(包括财务顾问、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等)入场,并根据管理层决策寻找战略投资者共同完成对目标公司的收购(如需要)。
实施阶段中信银行主要工作涉及收购方案的制定、价格谈判、融资安排,审计、资产评估,并准备相关的申报材料。实施阶段的关键是定价与融资,而各个环节的连接与配合也直接关系到收购能否顺利和成功。买卖双方将签订《股权转让协议》。
业务流程示意图:
适用范围
并购融资适用于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装备制造、航、大、未来现金流量稳定的大中型企业(集团)。
5、出口信贷 产品概述
出口信贷是指中信银行为了支持和扩大中信银行客户机电产品、大型成套设备等资本性货物出口和对外承包工程,提高国际竞争力,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保险的情况下,向出口方、外国进口方或其银行提供利率上较优惠的贷款,以解决融资需求的产品。产品特点 出口买方信贷
融资主体为进口方,融资货币为外币,出口方获得支付后可结汇。融资利率多采用浮动利率,出口方不承担利率风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出口买方信贷保险可覆盖贷款本息的90-95%。可以改善出口方财务报表,提高经营业绩。出口卖方信贷
融资主体为出口方,融资货币多为本币,如果采取外币融资则不能结汇。出口方承担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相对较大的进口方信用风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出口卖方信贷保险可以覆盖贷款本息的85-90%。负债直接簿记在出口方财务报表上。出口保理
融资货币多为外币,可结汇。融资利率多为固定利率。
一般为表外融资,并不反映为出口方负债。
出口方不承担汇率、利率风险。相对较小的进口方信用风险。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出口延付保险比例为贷款本息的90-95%。可以提高出口方财务报表表现,提高融资能力,提升当期经营业绩。业务流程
出口买方信贷业务流程
进出口双方签订商务合同,进口方支付一定比例的预付款(一般为15%)。出口方代表进口方或进口方银行向中信银行申请出口买方信贷。
中信银行与借款人签订出口买方信贷协议,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签订买方信贷保险协议。
出口方向进口方发货、履约,中信银行在审核单证和其他提款条件后放款并直接付给出口方。
进口方按借款合同还本付息。
进口方违约时,中信银行凭保险单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索赔。出口卖方信贷业务流程
进出口双方签订商务合同,进口方支付一定比例的预付款(一般为15%)。出口方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投保出口卖方信用保险,覆盖85%的合同额及相应利息。
出口方向中信银行申请出口卖方信贷。
经总行审核批准后中信银行与出口方签订出口卖方信贷协议,出口方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保单项下的保险赔款权益转让给中信银行。中信银行发放出口卖方信贷贷款。
进口方按商务合同分期向出口方偿付货款。出口方按信贷合同向银行还本付息。
进口方违约时,出口方凭保险单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索赔。出口保理业务流程
进出口双方签订商务合同,进口方支付一定比例的预付款(一般为15%)。出口方作为收益人向出口方ECA申请出口卖方信用保险。出口方向进口方发货、履约。
经总行批准后出口方与银行签订出口保理协议,银行受让出口方在商务合同项下的收款权益,出口方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保单项下的保险赔款权益转让给中信银行。
中信银行将购买收款权益的对价直接付给出口方。进口方按商务合同的规定定期付款。进口方违约时,出口方凭保险单向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索赔。适用范围
出口信贷主要用于支持和促进我国进出口企业出口国家允许的机电产品、大型成套设备、单机和其它机电产品,支持船舶、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出口,支持中国企业带资承包国外工程。
6、表外融资 产品概述
表外融资是指债权人将应收账款、应收租金等资产及其相关的权益转让给购买银行,并由银行承担债务人的信用风险的业务,可分为有追索和无追索两种。中信银行表外融资业务模式包括应收账款表外融资业务、应收租金债权转让和信托模式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产品特点
表外融资无需客户提供担保,通过出售自身资产获得融资。
表外融资可以用于优化企业财务报表,提高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认同度。表外融资有助于加速企业商业周转,扩大销售,通过赊销稳固与商业伙伴的合作。业务流程
应收账款表外融资业务流程
债权人向债务人销售形成应收账款。
中信银行与债权人签署《债权转让协议》受让其向指定债务人的应收账款,在通知债务人后向债权人支付对价。
债务人通过债权人在银行的专用帐户按照购销合同的约定支付账款,银行直接扣收用于偿还贷款本金。
当债权人在购销合同中违约等情况发生而导致债务人拒绝还款时,债权人从中信银行回购未受清偿的应收账款。应收租金表外融资流程
租赁公司根据承租人指令采购租赁设备,设备直接发往承租人。承租人验收设备合格后通知租赁公司,确定租赁债权生效。
中信银行与租赁公司签署《债权转让合同》,并与租赁公司共同通知债务人租金债权已经发生了转让,然后中信银行向租赁公司支付对价。承租人逐期向中信银行支付账款。
在承租人未付账款的情况下,租赁公司从中信银行回购剩余应收租金债权。信托模式应收账款表外融资业务流程
债权人其拥有真实、合格的债权在信托公司设立信托,指定信托的受益人为中信银行。
与此同时,中信银行向债权人发放贷款,并约定贷款的还款只来源于信托财产。债权到期时,债务人将还款汇入信托公司帐户。
中信银行从信托资产中分配收益用以偿还对债权人的贷款。适用范围
债务人为信誉卓著、财务状况好、履约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债权人为大中型生产商、跨国公司及上市公司。
应收租金融资中出租方为内控严格、实力强劲的租赁公司。
7、境外私募融资 产品概述
私募融资是相对于公募而言的,是指企业在证券交易所市场以外筹集股本资金的融资方式,通常指通过非公共市场的手段定向引入具有战略价值的股权投资人,即引入风险投资者和策略投资者。产品特点
私募融资是除银行贷款和公开上市(包括买壳上市后的再融资)之外的另一种主要的融资方式,在许多情况下,对于尚无法满足银行贷款条件和上市要求的企业,私募融资甚至成为唯一的选择。由于私募融资的投资方往往以参股的形式进入,因此私募融资具有特殊的特点:
所融资金为股权性融资,由投资方承担投资风险,一般不需要抵押和担保。投资方可参与企业管理,并将投资方的优势与企业结合,为企业发展带来科学的管理模式、丰富的资本市场运作经验以及市场渠道、品牌资源和产品创新能力。而且,投资方可以为企业后续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迅速做大,实现超常规发展,有助于提升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能力。
私募融资的成本,包括资金成本、管理成本,融资费用相对较低,融资速度较快。
不需要公开企业的各项财务信息,信息保密程度高,而且,与公开发行相比,私募融资受到监管较少。
避免股权分散,提高企业股东控制能力和管理效率。业务流程
了解客户情况及融资需求,客户根据中信银行要求提供基本材料。
独立或与中介机构共同展开私募融资初步尽职调查,与客户签订《引入私募融资协议》。
为客户制订或修改《商业计划书》,向客户提供财务顾问和融资安排,设计引入私募基金的方案。
联系潜在的投资方,与私募融资的意向投资者广泛接触,安排客户与投资方接洽。
根据投资方要求进行全面尽职调查,帮助客户准备投资方所需资料。协助客户与投资方进行谈判,协助客户与投资方签订投资协议。根据客户和投资方需求,提供后续的资金监管和其他金融服务。适用范围
适用于有股权融资意向、有产权转让意向的成长型和成熟型企业,希望通过私募融资达到境外上市要求或筹集风险资本的企业。
8、境外夹层债务融资 产品概述
夹层融资(Mezzanine Financing)是一种介于优先债务和股本之间的融资方式,收益和风险都介于企业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之间,本质是一种长期无担保的债权类风险资本。当企业进行破产清算时,银行及其他一般债权人作为优先债务提供者首先得到清偿,其次是夹层资本提供者,最后是公司的股东。典型的夹层融资产品包括附认股权的贷款、可转换为股票的债券、优先股等。融资结构
产品特点
结合了固定收益资本的特点和股权资本的特点,可以获得现金收益和资本升值双重收益。
对融资方而言,夹层融资成本一般高于优先债务但低于股本融资,可以按照客户的独特需求设计融资条款,减少对企业控制权的稀释。作为新兴的融资工具,夹层融资特别适合那些现金流可以满足现有优先债务的还本付息,但是难以承担更多优先债务的企业或项目。
传统的夹层融资主要应用于杠杆收购融资, 企业并购融资,企业扩张融资, 债务重组, 资本结构调整和企业再融资。业务流程 产品运作流程 原先之境内企业结构
以股换股形式,成立境外控股公司
基金会贷款给境外控股公司,同时通过财务上的安排,由境内企业的原股东控 股。境外控股公司会把所得资金投资于境内企业,以助业务扩张。
境外公司上市时的结构
当境内企业成长到较大规模时,境外控股公司可于境外市场(如香港)上市。上市前基金会以认股权证认购一部份境外控股公司股票,成为股东。
审批及操作流程
中信银行对客户数据进行初步评估。
如果目标企业符合夹层融资的规模、盈利及投资规模标准,满足夹层融资立项条件,总行将协调组织夹层基金与企业团队会面,并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企业运作方式、业务发展计划和融资需求。
夹层融资工作团队完成初步尽责调查,在初步尽职调查基础上形成夹层融资初步投资方案并提交给。
企业和夹层融资工作团队就初步投资方案达成共识后,将初步投资方案提交给夹层基金投资委员会。
夹层基金投资委员会批核初步投资方案,对企业做出尽责调查,与企业订定投资方案。
提交最后投资方案供夹层基金投资委员会审批。夹层基金投资委员会批核投资方案,签署法律文件。夹层基金完成投资。适用范围
融资企业一般在以下情况下可以考虑夹层融资: 缺乏足够的现金进行扩张和收购。
已有的银行信用额度不足以支持企业的发展。企业已经有多年稳定增长的历史。
起码连续一年有正的现金流和EBITDA(未减掉利息、所得税、折旧和分摊前的营业收益)。
企业处于一个成长性的行业或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管理层坚信企业将在未来几年内有很大的发展。
估计企业在两年之内可以上市并实现较高的股票价格,但是现时IPO市场状况不好或者公司业绩不足以实现理想的IPO,于是先来一轮夹层融资可以使企业的总融资成本降低。
企业有海外上市意愿和可能性,愿意引入境外知名投资者,希望保持原股东控制权,不希望海外上市前企业股权被稀释,年净利润已经达到或超过500万美元的民营或民营控股企业。
要求规模为营业额3000万至3亿美金之间,净盈利不少于1000万美金。要求投资额为总贷款需求1500万至1亿美金之间。要求具有稳健的财政表现及可观的现金流量(除去资本开支后)。要求管理团队具备出色的管理技能,丰富的经验以及实力。
9、信托融资 产品概述
信托融资是指中信银行通过理财产品的发售募集资金,并作为理财产品投资者的代理人以单一资金信托的方式委托信托投资公司直接向客户发放信托贷款, 同时中信银行作为该信贷资产的贷款服务机构提供贷款管理和服务,实现客户以较低成本获得融资的服务。产品特点
信托融资可以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低成本的短期流动资金支持。信托融资可以为优质战略客户提供低成本的流动资金融资。
信托融资一般对应的固定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可以拓宽有理财需求客户的投资的渠道。业务流程
中信银行与客户初步接触,完成对基础资产的选择、融资结构设计和理财产品的初步设计工作。
中信银行内部立项,进一步与客户进行谈判,完善融资结构和收益结构以符合理财产品市场投资者的需求,客户根据中信银行要求提供相关资料。
中信银行通过审批后,与客户充分讨论和沟通相关协议,并签订相关协议。中信银行对外发售理财产品,募集资金。
中信银行向客户提供信托贷款账户管理、贷款管理等服务。适用范围
信托融资业务相关的借款人应符合中信银行的客户选择标准。如借款人自身实力有限,不能达到中信银行标准,则需要安排由第三方担保等方式实现信托贷款的信用增级
二、顾问服务
1、企业资信服务 产品概述
中信银行企业资信服务是指通过对资金运动的记录,以及与资金运动有关的经济金融等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根据特定需要,以不同形式提供给客户的服务。企业资信服务内容包括项目评估、企业信用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一般性信用评估、企业注册资金验证、资信证明等。产品特点
充分利用中信银行及中信金融控股平台的信息、网络和专业优势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中信银行挑选行业专家、市场专家和投资理财专家组建高素质的团队提供综合性高端服务。
中信银行注重企业现金流特点以及企业治理结构、产业特征和发展趋势之间的关系,提供更贴近实际的方案。业务流程
客户通过书面方式正式向中信银行提出咨询委托,中信银行接受委托。客户与中信银行确定主要项目是否属于受理范围、完成期限、咨询费用等,协商一致后中信银行正式受理并签订正式合同,合同主要内容包括:咨询项目全称、咨询的内容、要求和范围、实施计划、进度和期限、咨询费用及支付方式,双方权利和义务等。
中信银行组成项目研究小组,收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析。中信银行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将咨询报告提交给委托人。
中信银行将对整个项目流程文件整理归档备查,以便提供长期跟踪服务。适用范围
新项目投资前期的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状态、国家政策、投资回报率等信息的调查。
可以为计划新设立公司,或向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境外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资金或股权资金的自然人或法人单位提供服务。
可以计划与目标客户进行贸易往来、委托贷款、业务合作、组建联盟等合作关系的客户提供服务。
2、管理咨询 产品概述
管理咨询是中信银行利用信息优势和专业人才资源为客户提供市场竞争、企业发展战略、内部管理架构优化、企业运营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产品特点
充分利用中信银行及中信金融控股平台的信息、优势和专业优势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中信银行由行业专家、市场专家和投资理财专家组建高素质的团队可以为客户提供综合性高端服务。
中信银行将更注重将企业财务、产业发展、发展战略和管理流程进行统一协调安排,提供更贴近实际的方案。业务流程
中信银行获取客户信息(咨询)策划目标、课题及主要内容后与客户协商签约。通过基础资料收集、问卷、实地调查、电话问询、会谈讨论等方式进行调研、资料整理和汇总梳理。
选择适用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对调研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对关键问题和领域进行重点分析,指出问题和机会,形成调研报告。
根据调研报告设计实施方案、实施策略和执行推进的时间表、并获得客户管理层认可。
中信银行召开项目说明会,提交最终方案,包括调研报告、分析报告、实施方案等。适用范围 准备进入新的地区和产业进行业务扩张、或进行上下游产业优化的客户。准备进行内部管理流程和公司治理结构优化,改革业务流程运作的客户。准备引入新的生产线、投资新的项目,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向金融机构融资的客户。
3、融资顾问 产品概述
融资顾问是中信银行为客户提供的关于融资方面的顾问服务。中信银行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客户的融资需求,将其引入金融市场,并给予客户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面的指导,安排切实的融资方式,为客户解决生产发展的资金,并帮助客户节约财务成本。产品特点
充分利用中信银行及中信金融控股平台的专业优势和融资资源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可以帮助客户确定最佳融资方式,实现客户融资目标。
可以帮助客户安排合理的融资结构,节约客户的融资成本,保证客户未来孙立的偿还债务。
对于中信银行无法直接提供的融资安排,可以协助客户进行融资谈判。业务流程
与客户管理层进行沟通,确定客户需求。了解客户财务情况、生产情况和资金情况,明确客户在发展过程中处于初创期、成长期还是成熟期。
接受客户的委托,担任融资顾问,商定融资金额、期限、融资方式和融资利率,双方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确定中信银行收取融资顾问的费率,方式和时间。
根据客户实际情况,决定采用何种融资方式,与客户进行沟通,比较融资方案,到达融资的快捷和成本的最优化为目的。如中信银行信贷门槛无法准入,推荐给其他第三方金融机构,借用第三方资源解决中信银行无法解决的问题。
中信银行与客户一起介入与其他第三方的商业谈判,力争为企业取得优惠条件。
融资资金到位,中信银行收取融资顾问费用。
融资顾问业务结束,进行后续的走访,继续与企业进行沟通,为客户提供后续金融服务。适用范围
融资顾问业务适用与所有具有融资需求的企业。
4、投资顾问 产品概述
中信银行投资顾问是帮助客户将闲置资金收益最大化,同时又不影响客户正常业务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周转的咨询业务。投资方式包括项目投资合金融投资,投资的期限根据客户资金状况,或长或短。中信银行还可以根据客户投资的需求,适当安排配套的融资。产品特点
协助客户安排闲置资金,进行金融市场投资或项目投资,使资金收益最大化。业务流程
与客户管理层进行沟通,了解客户的财务情况、生产情况和资金情况,明确客户在发展过程中对投资的需求,是项目投资还是金融投资,是短期投资还是长期投资等要素。
接受客户的委托,担任投资顾问,商定由中信银行寻找投资项目、投资金额、期限、投资方式和投资回报率,明确投资过程中是否需要银行的信贷资金介入以及如何介入,双方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确定中信银行收取投资顾问的费率,方式和时间。
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何种投资方式,投资的方向和投资的选择。是投资金融工具还是投资项目,与客户进行沟通,比较投资方案,到达投资收益的最大化为目的。
若是投资项目,中信银行可协助进行项目评估、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进行项目立项,并对中信银行信贷资金介入可能性进行前期评估。若是金融市场投资,能否找到合适的金融产品进行投资、投资回报率和风险如何进行控制,并与客户进行深入的沟通。
和客户一起介入与其他第三方的商业谈判,力争为客户取得优惠条件。若是投资项目,寻找最合适的金融产品,在最佳时机进入市场,达到收益最大化。中信银行收取投资顾问费用,投资顾问业务结束。
进行后续的走访,继续与客户进行沟通,发掘下次的业务机会。业务适用范围
投资顾问业务适用与所有拥有闲置资金,追求投资利益最大化的客户。
5、并购及重组顾问 产品概述
并购顾问是中信银行为客户的并购及并购后的整合重组提供相关专业服务,中信银行帮助并购方以较低成本、较快速度完成并购,达到优化客户资本结构与资源配置、获得规模效益、提升竞争能力之目的。
重组顾问是帮助客户通过对资产和债务重组,通过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财务实力与运营能力。中信银行将为客户选择产权、资产、业务和人员重组的操作模式,对客户重组(财务、市场、业务、机构、人员、资产等)提供建议,制订重组方案,并协助实施。产品特点
中信银行可以在广泛的范围内为客户寻觅最佳的收购、重组对象或合作伙伴,确定最佳重组方式,选择恰当时间,帮助客户高效、低成本地取得最好的并购和重组效果。业务流程
并购顾问业务流程: 中信银行接受客户委托后,在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背景,特别是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机遇,研究国家有关客户购并的最新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确定最佳收购时机。
中信银行对公司进行全面筛选分析,由浅到深,再根据收购方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挑选出四至五家收购的目标公司,并对其进行审查及财务分析。
中信银行将为客户设计最优的方案,并购方案包括购并价格、股权收购比例、支付方式、收购价格、付款步骤等等。
在谈判前,中信银行将协助客户认真分析谈判要点、可能遇到的障碍及相应的应对方法。
中信银行帮助客户协调中介机构(资产评估机构、财务审计机构、律师事务所)和与政府管理部门沟通,为顺利收购完成打下基础。
中信银行将协助客户制定各种有关协议、合同、方案的文本。
制定收购后各项重要整合工作的操作方案、中长期股本扩张及业绩增长方案以及为客户日常购并工作的展开提供及时咨询服务。重组顾问业务流程
中信银行在接受客户委托后,在分析国内外宏观经济背景,深入研究客户的所处行业、经营及财务状况的基础上确定重组模式,为客户重组计划提出建议。中信银行在与客户对重组计划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对重组计划进行修改并完善。
中信银行协调中介机构(资产评估机构、财务审计机构、律师事务所)为客户编制重组文件和实施方案。
中信银行协助企业制定各种有关协议、合同,组织实施资产和债务重组方案,最终成功完成重组。
中信银行收取顾问费,并为客户提供重组后续金融服务。适用范围
准备实施对外扩张,收购或兼并目标企业,或进行资产及债务重组的客户。
三、承销发行服务
1、资产证券化 产品概述
资产证券化业务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和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指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发起机构,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固定收益证券,以该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一种融资安排。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指以企业能产生可预测稳定现金流的优质资产转移给托管机构机构,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在证券市场或其他金融市场向投资者发行固定收益证券,以企业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支付资产支持证券收益的一种融资安排。产品特点
银行将存量信贷资产变为可流动的证券,可以降低银行的信贷资产存量,进而减轻银行的监管及经济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资本回报率、股本回报率以及其它方面的业绩指标比率;一般企业将自身资产转变为可流动证券,可以盘货现有资产,提前收回由该资产产生的未来收益。
能够直接面向资本市场广泛的投资者群体,使融资渠道多元化,降低融资成本; 可以更有效地平衡资产和负债,拓展对中长期资产的管理渠道,因而防范和化解由于资产负债不匹配而带来的流动性和财务风险; 业务流程
中信银行根据银行或企业客户资产证券化业务需求,提供资产证券化业务方案建议书,并获得客户授权进行资产证券化相关设计与安排。协助客户确定资产证券化目标资产,组成资产池。
通过组建特殊目的信托或引入资产托管机构)))),实现资产真实销售或转移,同时实现与客户其他资产进行破产隔离。完善交易结构和信用增级设计,完成必要的信用评级工作。组织客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承销发行工作。
根据客户需要,组织开展客户资产证券化业务相关的资产管理、托管等工作。适用范围
符合国家相关监管政策和条件,有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需求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
有资产证券化需求的交通、通信、房地产、航空、机场等经营状况良好、信用等级高、规模较大、未来现金流量稳定的大中型企业。
2、短期融资券 产品概述
短期融资券业务是中信银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依照《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的业务。发行短期融资券可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已成为企业在贷款以外获取流动资金的重要补充手段。产品特点
利用客户自身的信用进行直接融资,无担保,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有效降低客户融资成本,增强盈利能力。
备案制核准发行,流程相对简化,提高融资效率。
余额管理,客户根据资金需求灵活发行,改善负债期限结构。有助于客户提升市场形象,创建良好资本市场信用记录。期限较短,通过发行方案的调整,可以将备案额度长期化。本息偿付频率较高,对客户短期流动资金管理要求较高;定期信息披露,对客户信息披露机制要求较高。业务流程 中信银行根据政策要求对项目进行初步审查,成立项目,为客户初步制订发行方案。
通过中信银行预评估的项目,中信银行与客户签署承销协议,并由中信银行组成尽职调查项目小组,对客户进行尽职调查,会同客户及有关中介机构制作短期融资券申报文件。
对于需要组建承销团的项目,中信银行将与客户充分沟通后组建承销团。中信银行审定申报材料并将申报材料上报人民银行,对人民银行反馈意见进行补充说明。
人民银行下发备案通知后,中信银行与客户确定发行方案,并与人民银行沟通确定合适的短期融资券定价。中信银行同时负责组织签署承销团协议、短期融资券推介、发行前公告、承销发行、缴款以及发行后公告。
中信银行对发行后的短期融资券进行必要的做市和交易业务,并配合客户进行定期信息披露并提供后续发行建议。适用范围
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 篇6
由于历史及体制原因, 我国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在总收入的占比非常高。根据2011年各上市商业银行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财务报表显示, 各家上市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比仍然很高, 基本保持在2/3以上。而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 我国间接融资总额减少和存贷款利差的缩小, 都会导致以利差收入为主的国内商业银行在盈利方面面临着重大考验。
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需动用自己的资金, 依托业务、技术、机构、信誉和人才等优势, 以中间人的身份代理客户承办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 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各家商业银行日益加强了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而在中间业务中, 投资银行业务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一般来说, 投资银行是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人才、资源、技术等优势, 为客户提供财务咨询、投融资决策的服务。这也是国内商业银行在分业经营体制下, 尝试开展的新型业务, 目前除了尚不能开展交易所市场的证券承销 (IPO) 、经纪和交易等券商类业务外, 已涉及银行间市场承销经纪与交易、重组并购、财务顾问、结构化融资与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资产管理、投融资顾问等多数投资银行业务。近年来, 随着企业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 投资银行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重要领域。
深圳作为一个改革开放的窗口, 其金融总量一直保持在国内大中城市的前列, 金融各行业发展势头非常良好, 金融市场交易活跃, 而且金融资产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而××银行深圳分行作为××银行总行的直属分行, 一直坚持改革创新, 努力改进服务、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并加强业务风险管理。
一、以××银行深圳分行为例, 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主要中间业务包括结算业务、投资银行、理财业务、代理业务、外汇业务、银行卡、担保业务、电子银行、托管业务、养老金、凭证工本费等十几项, 因各行所处经济环境、客户特点等不同, 各行的中间业务的不同项目的比重有所
2011年根据该行具体特点和授权, 深圳××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包括如下两大类:一类是基础类投行业务, 包括常年财务顾问、信息一点通、评级顾问、资信服务、一般投融资顾问等;另一类是品牌类投行业务, 包括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PE主理业务) 、短融、中票、并购重组、理财委托贷款、财产收益权理财业务、股票收益权理财业务等。
为协调和统筹该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 分行下辖投行部, 负责全分行投资银行业务的拓展、业务指导、辅助审查、协调各单位等职能。
其2008年至2011年投行业务发展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在2011年, 该行投行业务收入占比在所有业务板块中排名第一位。而在投行业务收入中, 基础类投行业务占比47%、理财推荐类29%、股权融资14%、并购重组5%、其他5%。
尽管投行业务发展势头良好, 但是辖属各支行投行业务发展仍存在较大差异, 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其中收入金额前两名支行的投行收入占全部支行收入的30%, 前七名支行的投行收入占全部支行收入的60%, 而且仍有部分支行未发生任何投行业务。
该行投行部人员不超过15人, 负责全行28个一级支行、120多个二级支行的业务指导和营销推动。
二、当前投行业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 投行业务尤其是基础类投行业务基本上由银行资产业务转化而来, 往往无切实有效的投行服务
一般情况下, 银行提供的投行业务尤其是基础类投行业务大部分是由银行贷款业务所转化或带来的, 主要方式是将贷款综合收益率与贷款利息的差额部分作为投行中间业务收取。比如审批一笔贷款3亿元, 5年期, 综合收益率 (即客户支付的总成本) 为同期同档次利率上浮30%, 但是在签订的借款合同上的贷款利率仅为同期同档次利率上浮10%, 那么综合收益率和贷款利率的差额部分往往可以纳入投行中间业务予以收取, 尽管2012年2月份国家出台规定, 要求银行表内贷款不能附加收费, 但是银行往往通过其他渠道予以解决。
这样就造成了部分投行中间业务的收取并非独立的, 而这些投行业务既不是独立的服务项目, 也没有相关服务方案, 更没有真实提供任何投行服务。
(二) 投行业务设置较为简单, 无创新权限, 个性化服务不足
一般情况下, 为控制风险, 各商业银行的投行部门的产品设计及其创新权限仅限于总行, 并没有转授权至一级分行或直属分行, 所以其提供的服务品种大部分为标准化服务, 业务设置非常简单, 各省行或直属行只需要按照总行的设计成果予以营销即可, 如果有需要变通的, 往往需要与总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这样不可避免的出现沟通效率很差的问题。
另外, 由于是标准化服务, 所以其很多产品无法针对客户个性化特点来制定个性化服务, 以满足客户需要。
(三) 投行业务授权不足, 人员配备捉襟见肘
根据现有授权, 分行仅有办理业务的职能, 而无相应审批职能。几乎所有业务均需要分行乃至总行相关部门的审批。
以××银行深圳分行为例, 该分行共有28个一级支行, 辖属120多个二级支行网点, 而投行部所有员工总共不超过15个 (含总经理及内务工作人员) , 而由于投行业务种类较为分散, 而且需要与总分行的各部门进行沟通, 工作较为繁杂, 人力不足势必影响业务的办理, 也已经成为制约投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发展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思路
(一) 银行应提供切实有用的投行服务, 以基础类投行业务为切入点, 巩固和竞争优质信贷客户
我国商业银行应提高业务创新意识, 并积极采用个性化服务, 为企业提供真实有用的投资银行服务, 并使得该服务能对客户带来好处。
我国商业银行应依托客户、信息及渠道优势, 大力发展基础类投行业务, 比如信息类服务, 财务顾问等等。
信贷客户方面, 应继续挖掘信贷客户资源, 尤其是要认真思考服务的内容、效果等因素, 切实提供满足客户需要的投行业务。
各行不要仅限于银行自身的信贷资源, 而应该充分挖掘所有客户的需求, 利用自身优势, 为客户尤其是无贷户提供有用的信息资讯或服务。
根据现阶段信贷规模偏紧的特点, 投行部门也应该以此为契机, 配合分行贷款规模资源的经营思路, 通过提供相应的投行服务适当提高该行融资服务的议价能力, 并降低贷款被他行置换的可能性。
(二) 持续创新、打造品牌投行业务, 深化公司与投行业务互动发展
该行品牌类业务包括包括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PE主理业务) 、短融、中票、并购重组、理财委托贷款、财产收益权理财业务、股票收益权理财业务等等业务, 在当今信贷紧缩, 客户融资需求不能通过信贷渠道有效解决的情况下, 重点做好相应投行业务, 真正有效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例如对于有授信额度但是无规模可放的情况, 积极采取理财委托贷款予以解决融资规模;对于拥有能带来现金流或收益的资产的客户, 可以通过投行部门的设计, 将表内贷款业务包装成财产收益权或股票收益权理财业务;对于暂时无有效资产或有效担保、但发展前景非常好的企业, 可通过股权投资基金主理银行业务或股权融资等方式加以解决, 等等。
再例如, 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跨越式增长, 国内和跨境并购市场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并购市场已披露案例的交易完成规模从2006年的1434.8亿元上升至2010年的6921.52亿元, 市场的迅猛发展为商业银行并购重组顾问业务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各行要认清形势, 大力发展该项投行业务。
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投行业务的先导作用, 首先通过投行业务可以阶段性满足客户融资需求, 为银行公司业务的后续营销打好基础。而且可以在业务办理过程中, 主动将其他基础类投行业务加以运用, 并在充分了解信贷政策和信贷规模情况的基础上, 实现投行业务和公司业务的良性互动。
(三) 加强投行团队建设, 实现投行营销模式转型
首先应持续加强投行团队建设, 可以通过增加人员或者发动支行人员积极参加资格认证, 尤其要引导拥有企业理财师资格的人员积极投入到分支行投行业务的营销和办理工作中。以XX银行深圳分行为例, 已经拥有48名一级企业理财师、8名二级企业理财师和9名高级企业理财师, 但是大都是其他岗位的员工, 该行应从中挖掘优秀人员充实到投行服务团队中, 或者引导他们在自身岗位上适当履行投行业务的营销和办理职责。
同时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投行业务和产品的培训和宣传力度, 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提高投行业务从业人员的营销意识和服务能力, 确保投行业务持续健康发展和再创佳绩。
(四) 加强引导和监管, 防范投行业务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投行业务是目前商业银行发展最快、创新最为活跃的业务, 也是监管机构、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所以各商业银行应切实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商业银行不规范经营的规定执行, 认真处理好投行业务收入增长迅速与规范经营的关系, 认真落实“依法合规、服务匹配、协议完备、客户自愿”的原则, 尤其是要保证收费与服务相匹配, 让客户觉得物有所值, 坚决杜绝只收费不提供服务的行为。
业务办理中要认真落实各种要求, 认真做到每笔业务有方案、每个方案有项目、每个项目有内容、每项服务有记录。
终上所述, 尽管现在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较为迅速, 但是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但是只要监管部门、商业银行、客户三方共同做好协调, 一定会将该业务发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田瑞璋: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
[2]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金融论坛, 2004.12
[3]常怀宇: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问题探析.福建金融, 2005.9
[4]王文利:关于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趋势分析.商业时代, 2007.6
[5]程丽芬: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财经界.2007年第9期, P70-71。
[6]任壮: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依据和模式.经营管理, 2005 (4)
[7]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金融论坛;2004年12期
[8]李丽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拓展投资银行业务的策略选择.北方经贸;2004年09期
[9]江日初: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实践、理论与制度变迁.经济师;2004年04期
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 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混业经营,风险控制
一、引言
在全球银行混业潮流的冲击下, 我国金融监管当局意识到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 严格的分业格局开始松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和《商业银行法》修改案, 都为将来的混业经营做了有意的试探和留下了法律空间。同时, 在看到商业银行顺应混业潮流而开展投行业务所带来诸多利益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其中潜在的风险。目前, 由于经营管理能力低下、法人治理结构和风险内控制体系的不完善等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行业务时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从而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美国金融业遭受重创:华尔街五大投行中两家倒闭、一家被收购、两家改组为银行控股公司, 华尔街前五大独立投行无一幸免于这场由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 独立投行模式最终覆灭, 由前五大投行创造的近75年的金融神话就此终结。
因此, 借鉴国外的经验并立足我国现实, 建立起完善的
商业银行投行业务风险内控和外部监管机制, 防范其潜在风险, 对我国商业银行做好混业经营准备、更好地融入全球性竞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风险分类
(一) 道德风险
由于银行危机往往会因连锁反应引发整个经济体系危机, 因此各国政府都对银行给予特别保护, 可以视为特殊的津贴。当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时, 津贴收益就从传统部门扩展到投行部门, 受津贴外溢的影响, 证券和保险业务风险将完全处于金融安全体系的保障范围之内, 从而产生道德风险。此外, 业务的交叉融合也为综合银行利用内部信息侵占消费者利益提供了机会。一旦投行业务与银行的传统业务产生潜在的利益冲突, 可能导致银行客户利益由此受损, 并可能威胁国家的金融秩序和安全。
(二) 关联风险
商业银行往往将过桥融资、担保资源作为撬动并购顾问、承销等投行业务的手段。反过来投行业务也能成为拉动贷款和其他融资需求的重要因素。为降低营销成本, 提高营销效率和收费水平, 实现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化服务, 商业银行采取传统业务与投行业务打包捆绑销售的方式进行营销。这在带来综合效益的同时, 也增加了关联风险, 操作不当很有可能会加大商业银行的总体经营风险。
(三) 投资风险
由于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与货币市场有着明显的区别, 且我国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上运作经验欠缺, 因此如果我国商业银行将业务领域延伸到证券领域进行投资时, 就会产生一定的投资风险。
(四) 市场风险
商业银行直接参与这些高风险的业务并获得高额回报的同时, 也意味着投行业务必将携带着其他资本市场的风险进入商业银行。银行通过附属的证券机构将信贷资金投向证券、房地产等领域。由于综合经营时机并不成熟、风险管理水平低下、监管机制远不完善, 结果盲目综合造成金融市场秩序混乱。在随后国家对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整顿中, 这些投行业务损失惨重, 最终形成不良资产。市场混乱和风险管理措施的缺乏威胁金融体系的安全, 就此监管层为隔绝风险建立了分业经营体系。
(五) 政策法律风险
虽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已渐成风气, 部分政策和监管法规也出现了松动的迹象, 商业银行有望进一步拓展投行业务的创新空间。但是目前我国仍实行金融分业制度, 对于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缺乏相应的配套法律和政策, 而且这种分业管理容易造成政出多门, 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交叉经营, 也不利于风险控制和监管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再者, 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双方对监管政策的解读可能也会产生角度差异, 比如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开办新业务实行必须报批的市场准入制度, 但很难保证被监管者不会进入监管者划出的禁入区, 特别对这种以软服务为特征的投行业务更容易出现类似问题。
三、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风险产生原因
(一) 客户对商业银行从事投行业务的认知度不高
目前虽然越来越多的公司客户对项目融资、重组购并、投融资顾问、财务顾问、信用评级等投行服务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但是由于此前商业银行一直未系统开展投行业务, 所以客户对于商业银行提供投行业务的认知度不高。很多商业银行的客户营销部门没有认识到投行业务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客户的强烈需求, 还局限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 投行业务的客户培育工作滞后, 很难在业务营销中向客户提供投行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相结合的一站式服务方案。
(二)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自身因素的制约
1. 投行业务的风险文化有待重塑。
首先表现在传统商业银行和投行业务发生的风险文化冲突上。审慎经营是商业银行普遍秉承的原则, 对待风险往往采取规避的态度。而投行业务则在风险文化上比较激进, 强调承担风险和控制风险, 通过创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方法来分散和控制风险以赚取超额收益。如何去识别、管理和控制投行业务相关的风险, 是商业银行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其背后又隐藏了两者业务经营文化和理念的差异。
2. 投行业务规划的缺失。
目前,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时日尚浅, 甚至部分银行设置投行业务机构的初衷, 仅仅是为了应对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新兴业务, 并未对从事投行业务形成清晰和统一的认识, 从而缺乏长远的规划, 更谈不上构建系统的发展战略。所以, 投行业务的发展仍然缺乏相应的资源支持, 无法将商业银行在投行领域巨大的商业潜力转化为生产力, 更无法撬动全行的综合化经营, 推动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转变。
四、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 美国投行风险管理缺陷的借鉴
1. 外部风险监管环境的缺失。
格林斯潘领导美联储的时代, 自由化市场经济的思想占了上风, 这直接导致了美国政府放松了对相关金融机构的监管。杠杆比率是衡量财务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 其在数值上等于资产与权益的比值, 反映了公司承受财务风险的大小, 对金融机构财务杠杆比率做出要求并有力监管, 是风险外部管理的重要方面。可美国证监会却放松了对金融机构财务杠杆比率方面的要求。美国投行平均的总财务杠杆大于20倍, 而净财务杠杆在15倍左右。高杠杆可以提高资本回报率, 却也对风险的估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公司低估了风险, 导致拨备额不足, 将使单一业务的风险在杠杆作用下, 放大至整个集团。
2. 对于风险的漠视。
对于美国投行的失败有一点值得我们重视, 就是对风险的漠视, 这应该是最重要的原因。美林和贝尔斯登的破产都反映了这一点, 这充分说明了风险意识对于投行的重要性。纵然风险管理的体系如何完善, 风险管理的技术如何先进, 如果不时常心存风险忧患意识, 那么这些体系和技术就不能良好地发挥其自身作用, 也就不能够在危机真正到来的时候, 有效地规避风险。
3. 度量风险的模型本身存在缺陷。
由于市场环境、组织规模、内部管理等因素不断趋于复杂, 美国投行的风险管理经历了原始管理、分散管理、集中管理和全面管理四个阶段, 对于风险的度量逐渐从定性分析发展成为今天的运用大量的模型进行定量分析。但是度量风险的模型本身却是存在缺陷的, 过多依赖模型的计算出的结果, 其隐藏的危险不言而喻。除了模拟技术, 数学模型本身依赖一些脱离现实市场条件的抽象假设和历史数据, 因而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作为投资决策的参考, 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最终依据, 过分依赖模型进行投资决策是不科学的。
(二)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的风险控制 (1) 外部监管建议
1. 控制市场准入。
市场准入监管是银行监管的重要环节之一, 它是指通过对银行机构进入金融市场、经营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依法进行审查和批准, 将那些有可能对银行业健康运转造成危害的金融机构拒之门外, 来保证银行业的安全稳健运行。对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市场准入进行监管的主要目的在于促使银行审慎经营, 防止银行过度冒险行为。因此, 市场准入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银行控制风险, 谨慎经营。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投行业务时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就应当先从市场准入的控制入手, 把市场准入作为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关口。
2.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为了防范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所带来的风险, 银行监管机构还必须构建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银行监管机构运用金融风险指标对出现风险苗头的银行机构进行风险分析和评定, 及时将有关风险预警信息反馈给该机构, 必要时对其进行检查监督。可以借鉴美国的CAMEL评级系统的基础上, 通过设立一组能够全面反映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所面临的风险指标体系, 定期对相关的金融机构的内部变量进行测评并据此作出警告、限期改正、停业整顿等相应处理, 从而达到早日发现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在金融风险预警组织机构的设置上, 可分为三个层次建立:第一层是国家宏观金融预警系统, 第二是区域金融预警系统, 第三是地区金融预警系统。
(2)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风险内控措施
1.健全风险识别与内部评级机制。
为了防范混合经营投行业务所产生的各种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还必须构造有效的风险识别系统。参照监管当局设立的一组可全面反映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所面临风险的指标体系, 如Va R、CVa R等, 我国商业银行应定期对其投行部门或子公司的内部变量进行测评, 以便尽早发现和有效防范相关风险, 同时还要强化压力测试, 提高对突发事件的敏感性和识别能力。该机制还要求商业银行按规定上报财务报表和有关资料, 包括银行内部的相互支持、关联交易、担保等信息, 由监管当局根据有关资料和列出的识别指标以及相应的指标权数, 计算开展投行业务的商业银行的综合得分, 并作出风险评估, 对风险大的机构提出警告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2.建立银行内部“防火墙”机制。
“防火墙”是针对银行机构开展投行业务所产生的弊端而设立的, 主要目的在于维护金融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由于商业银行经营投行业务会带来特有的风险:关联交易、利益冲突等, 因此, 商业银行应该在开展投行业务的各部门或各机构之间建立资金、信息、人员的“防火墙”制度。从我国目前实践来看, 银行业和证券业间已构筑了必要的“防火墙”, 但并未有相应的制度完善措施。加实、加厚“防火墙”应当是目前金融监管立法的当务之急, 因而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关经验建立我国的“防火墙”法律制度。
参考文献
[1]Boston Consulting Group, Investment Banking and Capital1Markets, Market Report-First Quarter2008Edition, New York, Frankfurt, May28, 2008.
[2]Nick Studer and James Davis, Outlook for investment Banking&Capital Market Financi-als, Morgan Stanley Research Europe, April1, 2008.
[3]Vander Vennet, R.Cost and profit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conglomerates and universal banks in Europe.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2, (34) :254-282.
[4]Lieven Baele, Olivier De Jonghe.Does the stock market value bank diversification 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 2007, (31) :1999-2023.
[5]Stiroh, K.J.A portfolio view of banking with interest and noninterest activities.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06, (38) :1351-1361.
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 篇8
信贷资产转让、缩短贷款持有期限的投行化运作产生的杠杆效应, 可以解开资金有限、规模受限、成本昂贵、效益低下的死结。传统意义上的信贷资产转让是将“融资功能、资产负债管理功能和风险管理功能”融于一体的组合管理工具, 是典型的资产负债业务, 对于解决在资本充足率和资本收益率之间的“两难选择”, 解决负债和资产在利率和期限结构上的非对称矛盾, 规避经济周期、行业周期、企业生命周期和区域风险, 化解不良资产长期沉淀而形成的历史包袱, 是非常有效的, 无须赘述。
但是, 这种转让并不能从根本解决资金有限、规模受限、成本昂贵、效益低下的顽症。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深度利用金融市场, 引入投行业务的运作方式来改造信贷业务———信贷业务投行化, 主动转让、批发信贷资产。基本思路是:以信贷资产转让为手段, 缩短贷款持有期限, 通过信贷零售方式与信贷批发方式相结合, 出借资金与出售服务相结合, 经营资产与管理资产相结合的投行化运作方式, 聚集杠杆效应, 加速资金周转, 最大限度地发挥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 加大优质客户的支持力度, 巩固、挖掘和扩大市场, 增加中间收入来源, 提高资金收益水平。
假设:现有资金100亿, 资本净额50亿, 某客户的资金需求30亿, 贷款资产收益率为1.5%。信贷资产投行化运作杠杆效应的形成机制如下:
一是资金与资产。以传统的方式运作, 100亿资金的贷款资产最大为100亿。现对100亿贷款持有期限缩短为2个月, 2个月后即转让, 回笼资金继续投放, 并继续管理贷款资产。如此, 一年可循环6次。在资金成本没有增加的情况下, 自有资产100亿, 托管资产600亿。资金与资产放大效应巨大。
二是中间收入。由于贷款客户和贷款仍留在转让行, 账户管理与结算服务收益依然存在;通过利率趋势预测, 出让低息贷款并升息后重新放贷还可取得利率变动收益等。
作为市场开拓与风险识别成本, 信贷资产转让时应予补偿, 如在原合同基础上加0.5%, 同时, 比照委托贷款管理收费, 对托管资产每年收取0.5%的管理费, 此时, 一年的中间收入———劳务费为:100×6 (0.5%+0.5%) =6亿。另外, 还实际持有贷款100亿, 持有期间一年, 故取得贷款收入为100×1.5%=1.5亿。因此, 在100亿资金成本不变的情况下, 收益合计为7.5亿, 远高于传统方式下1.5亿的收入水平。
三是高端客户市场。按照传统方式运作, 根据单一客户贷款额度不超过资本净额的10%的限制, 最大授信额度为5亿。显然无法满足客户30亿的资金, 客户关系难以稳固。通过信贷资产转让则可留住客户, 又能满足30个亿的资金需求。
具体运作方式是:首先签署一个30个亿的最高额授信合同或者金融服务框架协议, 留住客户;其次, 将30个亿的综合授信合同分拆成不超过5亿、分次提款的具体业务合同;最后, 将超过5亿部分的合同分批、分次转让, 最终持有贷款不超过5亿。也就是说, 通过信贷资产转让, 可以提高对高端优质客户的服务力度, 也为打开高端客户市场, 避免采取压缩和退出造成客户资金链波动形成的信用风险和客户流失, 规避监管、风险集中和结构管理, 提供了全新的操作模式和金融工具。
综上, 信贷业务投行化获得的杠杆效应, 极大地提高了资金运用效率, 极大地缓解了资金、资本不足的矛盾, 达到了巩固和扩大市场的目的。
二、信贷业务投行化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我国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和市场环境为信贷资产转让提供了良机:
第一, 人民币持续升值、跨境利差形成的巨大套利空间与外资银行低成本进入我国市场的强烈冲动, 为信贷资产转让提供了战略机遇。通常, 只要对同一笔或者一组信贷资产的需求不同, 就具有转让的动力。由于我国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和经营战略的同质性, 各家银行对同一笔或一类信贷资产的风险评价没有本质差异, 定价差异很小, 不存在承担资产转让交易成本之后还能够获益的风险定价空间。一般情况下, 谁也不会主动出让某一类优良信贷资产, 也不会在没有额外补偿的前提下受让某一类高风险不良信贷资产。因此, 信贷资产转让的战略机遇主要在外资银行。
一是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与跨境利差提供了巨大的套利空间, 外资银行受让人民币信贷资产当是其套利的首选工具。自2011年我国汇率逐步放开以来,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8.3上升到7.48, 将近10%的升幅。根据2005年中美关于农产品贸易补贴谈判, 美国认为, 以实际购买力比较, 如果严格遵循市场定价机制, 人民币对美圆汇率应为2.5左右, 即便比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放大2.5倍, 人民币对美圆汇率也应为3.3左右。也就是说, 人民币还有巨大的升值空间。目前, 我国的存贷利差为3.4, 而北美和欧洲的存贷利差仅为1.5, 日本更低, 跨境利差同样巨大。因此, 人民币持续升值和跨境利差, 为外资银行提供了巨大的套利空间。在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法律制度下, 外资银行受让人民币信贷资产当是首选套利工具。
二是外资银行急切进入中国人民币资产业务市场, 使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成为可能。我国的市场特征与商业传统, 无论多么先进的外资银行, 都难以很快在我国的市场上建立竞争优势, 也不可能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因此, 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业务市场和发展业务, 尤其是初期阶段, 必须依赖我国本土银行。尽管对外资银行已经放开人民市场, 外资银行也急切地希望早日进入我国市场, 但其对我国法律与政策环境的学习, 对市场的学习都非短时间内能够完成, 借助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即可快速低成本地进入人民币资产业务市场, 占据市场有利地位, 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 逐渐熟悉、了解和掌握我国的市场环境, 熟悉和了解我国的客户, 打开市场。可以说, 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是一条捷径。外资银行急迫进入我国人民币资产业务市场, 使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成为可能。
三是外资银行必须借助国内银行网点、功能与服务网络为其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为中外银行建立战略联盟提供了契机。外资银行受网点、功能和网络的限制, 必须借助国内银行, 才能降低经营成本。因此, 其受让信贷资产后, 必须委托转让行继续管理客户, 管理资产, 提供服务。中资银行则可利用外资银行在国际市场的经验和服务工具, 扩大对客户的服务广度和深度, 从而进一步稳固客户关系, 巩固市场。因此, 在信贷资产转让业务过程中, 中外银行只有建立战略联盟, 取长补短, 业务联营, 才能达到共享市场, 共同发展的目的。可以说, 对客户和市场的共同需要, 为中外银行建立战略联盟提供了契机。战略联盟的建立, 有可能使国内银行在专业领域或特定区域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从而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和实力。
第二, 国家开发银行已经提供了信贷业务投行化的成功经验。国家开发银行的信贷资产的最主要特征是项目贷款为主, 期限长。为提高资产流动性, 克服资金的严重不足, 从2002年起, 该行就尝试开展信贷资产转让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运作方式就是首先将贷款转让, 并继续管理贷款, 收取管理费。2005年, 该行作为牵头行签署了528个银团贷款项目, 总额达1, 357亿元人民币, 出售了197个贷款项目的部分份额, 金额530亿元人民币。截止2005年末, 管理资产总额 (表外部分) 达4438亿元人民币, 取得资产管理费8.7亿元。
目前, 国家开发银行正在构建全行统一的信贷资产转让平台, 并和大部分商业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建立了信贷资产转让合作关系, 事实上已经成为我国项目贷款的批发商。国家开发银行信贷资产转让实践证明, 信贷业务投行化对提高资产流动性、募集资金、扩大业务和收入来源, 具有巨大的杠杆效应。
第三, 信贷集中营销、垂直管理体制与投资银行部的设立, 为信贷资产转让提供了组织保障。通过信贷资产转让取得杠杆效应, 解开资金有限、规模受限、成本昂贵、效益低下的症结是通过主动转让和批发优质信贷资产实现的。加大对客户的支持力度, 留住客户, 扩大市场是关键。因此, 要求具有很强的市场拓展能力和高效率的风险管理。信贷集中营销体制和风险垂直管理体制有利于进一步加大市场拓展力度, 有利于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有利于增强应对市场的能力。
信贷业务投行化的运作模式要求了解投行市场及其运作规律, 熟悉信贷市场, 具备相应的操盘技术。投资银行部则可以利用其固有的市场渠道, 遴选目标市场, 提供资产包装、定价技术支持, 承担转让事宜。总之, 信贷集中营销、垂直管理体制和投资银行部的设立, 为规范地开展信贷资产转让奠定了基础。
三、信贷业务投行化实施的具体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 实施信贷资产转让可以采取以下操盘模式:
第一, 合作对象以中小外资银行为主。主要理由是:中小外资银行急于进入我国市场, 在我国的营业网点甚少, 谈判地位处于优势, 其要价应比大银行低。
第二, 转让目的以拓展高端客户市场和处置不良资产为主。尽管目前我行存贷比仍然偏高, 但流动性不是紧迫问题。最紧迫的是拓展市场, 扩大市场份额和加快处置不良资产。根据客观需要, 分别确定资产池、转让方式和具体思路是:市场拓展在已有客户基础上, 重点加大我国前500强企业的信贷营销支持力度, 为信贷资产转让提供充足的资产池;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态势良好, 流动性充裕, 资产价格高企, 现在转让处置抵债资产和有抵押的不良资产, 有可能获得比较好的出售价格,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为了提高转让效率和转让价格, 不良资产转让金额须达到一定的规模, 建议按照区域打包转让不良资产。如对国家开发银行而言, 可以将宁波分行、总行营业部 (包头) , 深圳分行 (以房地产抵押贷款为主) 各打一个包, 其他分行合并成一个包, 以形成规模效应。
第三, 转让方式以协议、卖断为主。对为了规避经济拐点出现导致经济周期、行业周期和企业周期风险, 需调整优化行业结构和客户结构, 转让部分限制性行业贷款、公益行业贷款、国家重点调控的房地产贷款以及其他部分中长期贷款的, 转让方式以协议、卖断为主;以拓展高端客户市场为目的的转让, 要充分考虑资本余额增加后单一客户授信额度放大的因素, 协议、卖断为主, 回购为辅;对不良资产的处置, 一次性协议卖断, 而非公开拍卖出售。
第四, 外部交易以投资银行部为主。风险管理部负责资产清理、资产池的选择和资产定价, 以及将资产和拨备内部交割与投资银行部。
资产投资银行部负责遴选市场转让对象, 负责价格谈判、资产交割、资金收回等其他出售事宜, 完成外部资产转让。
第五, 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定价策略。对以扩大客户授信支持力度, 拓展市场为目的而转让优质资产的, 转让价格应在原合同基础上———加价, 包括市场拓展和风险识别成本, 以及资产后续管理费。
对以调整优化行业结构和客户结构, 转让目前正常资产的, 转让价格为原合同价格, 即平价转让。对处置不良资产为目的的, 按照资产的市场评估价格协议转让, 即折价转让。为了促进成交, 双方可以协议约定对资产转让后未来风险按比例承担。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 篇9
1. 总体情况
整体上, 近两年证投资银行迎来了较大的发展机遇, 2015年证券行业各项业务收入均有大幅增长, 盈利水平也大幅提高, 行业平均资产收益率及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要财务指标明显改进。2015年沪深两市的A股成交量为16.97万亿股, 受益于全年股市成交量的大幅增加, 作为券商收入构成中最主要的经纪业务收入达到2970.97亿元, 同比增长高达150.81%, 全年共有95家券商完成承销业务, 承销金额总计为4.6万亿元, 同比增长70.68%;承销收入总计为619.52亿元, 同比增长76.78%。
2. 业务发展情况
(1) 传统投行
2015年A股IPO巿场受益于行情表现抢眼, A股市场完成了220起IPO, 累计融资1588亿元人民币, 较2014年同期分别急升76%和102%。而截至2016年1-10月, A股市场共有148家企业完成IPO, 预计全年约180只至220只新股发行, 融资将超过1000亿元 (1) 。
今年以来随着债券市场的扩容, 债券市场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2015年中国债券市场债券余额46.4万亿元, 同比增长约30%, 创6年来最高的增速。中国成为继美、日之后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2016年1月-9月, 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21404只, 同比增长89.94%;发行规模为28.19万亿元, 同比增长77.82% (2) 。
(2) 股权私募
2015年PE投资交易额达到1921亿美元, 同比增长169%, 创下历史新高。2015年中国私募股权及风险投资交易金额占有全球交易总额的48%, 而同期全球交易总额仅仅增长18%。2016年1月-6月, PE机构新募集基金696支, 其中已发布金额的基金共计484支, 募资规模达到了3236.29亿元人民币 (3) 。
(3) 重组并购
2015年上市公司公告了1444次并购重组事项, 有数据发布的并购事件涉及交易金额总共达到15766.49亿元人民币, 平均每单交易金额为20.14亿元人民币。2015年不管是并购重组事件的绝对数量、绝对金额还是平均单个事件涉及的交易金额都与日俱增, 2016年1月-9月, 中国企业共计发生2645起并购事件含跨境并购, 涉及并购金额高达21371亿元 (4) 。
(4) 资产证券化
2015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行逐渐常态化, 规模不断扩大, 流动性显著提高, 创新不断, 市场参与者类型更加多样, 产品结构更加丰富。全年我国共发行1386只资产证券化产品, 总金额5930.39亿元, 较2014年增长79%。2015年市场存量为7178.89亿元, 同比增长128%。2016年1月-6月, 全国共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2892.27亿元, 同比增长71%, 市场存量为8784.83亿元, 同比增长88% (5) 。
(5) 资产管理
2015年囊括银行理财, 信托、保险资管、券商资管、公募基金、基金公司、私募基金等的泛资产管理市场管理资产规模总计达到93万亿元人民币, 比较2014年增加33万亿元。2012年-201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51%, 成为金融体系内最具生机和成长后劲的一员。我国资产管理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1%, 预计这一增长势头未来五年仍将得以持续。
二、发展趋势
金融“十二五”着重提出, 应积极推进金融市场同步发展, 明显提升直接融资比重。重点推进金融产品创新, 不断扩充产品类型, 改良产品结构。重点建设市场制度和基础设施, 逐渐完备市场运行体制。促使资金在各市场之间井然流动, 提升市场联动性和效率。逐步塑造层次合理、互相补充的金融市场体系, 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1. 银行参与投资银行市场势不可挡
随着商业银行投行业务水平的提升, 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之间的竞争逐步加剧, 特别是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及网点优势, 在债券承销以及其他投行业务方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债券承销业务方面证券公司遇到了银行前所未有的挤压。如工商银行短期融资券承销量多年均居同业第一, 其规模相当于国内前二十大券商投行收入总和。
2. 投行业务分化严重, 个别业务机遇无限
近些年来, 债券市场获得了快速发展, 除了债券承销业务外,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加剧, 并购业务成为拓展投行业务的突破口, 并购业务放使证券公司参与股权投资, 带来丰厚的利润与想象空间, 有了更多的自主创新权。而随着盈利效应的不断显现, 资产管理市场需求呈现快速增长, 资产管理业务也逐步成为投行业务发展的热点。
3. 境外投行业务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股权投资基金主理银行等新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通过股权投资、债务融资等多种方式, 为客户实现直接融资服务, 包括境内外IPO、并购重组、股权投资、买壳上市、理财产品、产业基金、资产管理、债券发行、股票增持等服务。
三、未来重点对象策略
结合各自业务发展体制体征和客户构成与需求, 在发展投行业务时, 应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 实施差异化的发展策略。重点把握以下几类客户对象。
1. 骨干支柱企业
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制的进一步深入, 骨干企业将进一步做大做强, 这些骨干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与支柱性企业, 其资产规模大、管理水平高, 但往往通过传统的信贷方式无法完全满足银行的信贷条件, 需要通过投行解决融资需求。通过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或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的手段可以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些企业可能会有继续扩张、向外发展的需要, 通过重组并购的方式可为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同时, 大力推进这部分吻合条件的企业上市。
2. 快速成长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市场快速成长的主体, 随着业务的告诉成长, 融资需求强烈。对于中小企业, 以发行中小企业票据, 又或以中小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等途径, 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当单个企业不满足最低直接融资额度的时, 通过几家企业联合发行, 并以担保的方式完成信用增级, 从而达到与单体企业发债的同等效果。
3. 大型城市建设项目融资需求
而今,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大部分都带有投资额大、建成后现金流量稳定的特点, 适宜发行城投债和进行资产证券化。将现有已能产生现金流的基础设施资产实施证券化, 增加可用财政资金, 进而用证券化所获资金滚动开发新项目, 加速城镇化建设。同时, 大力推广私募股权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途径参与城镇化项目建设, 以及承销发行地方债券和开展银证合作理财业务等方式来筹备所需的城镇化建设资金。
4. 地方特色项目的融资机会
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应大力推广产业投资基金, 或以私募财务顾问方式大力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 特别是要加大对优势企业、产业集聚区的支持力度, 充分发挥资源、信息、技术的凝聚作用, 通过业务切入, 投行业务品牌的打造, 促进市场知名度的提升。
四、政策建议
1. 把握地方发展机遇
调动基层营业部非传统业务营销积极心, 提升整体竞争力。当前我国地方经济发展迎来了良好的机遇, 特别是城投债的发行规模前所未有, 应牢牢把握地方发展特点和重心, 调动基层证券营业部的营销积极心, 鼓励和促进基层证券公司营业部发展除经纪业务以外的核心投行业务, 并为各级基层营业部核心投行业务发展留出通道, 在项目审核上, 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对待, 提高项目通过率。
2. 完善考核与利益分配机制
针对考核和任务目标, 应牢牢把握住差异性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基层营销的客户需求, 如因自身条件不足无法提供对口服务的, 移交上级行的同时应以相关业务特点为依据来制定可行的收益办法, 制定出能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收入分配制度, 与综合经营目标整体上相适宜, 并统筹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需要, 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进业务发展。
3. 注重人才储备与培训
投行业务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 务必要注重储备人才与建设团队。通过市场化招聘、引进跨界人才等途径, 为投行业务的持续、全面发展提供充足的储备人才。另外通过部门联合的手段, 抓住论坛、集中培训、定制培训等机会, 强化对前台部门和客户经理的培养, 提升人才储备和市场营销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真心.中国投资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品, 2010, 17.
[2]程克群, 栾敬东, 曹彩龙.中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探析[J].江淮论坛, 2013, 3.
[3]中国投资银行竞争力研究报告 (2015) [N].金融时报, 2015年.
[4]中国债券市场 (2015) 统计报告[N].鹏元评级, 2015年.
[5]2015年中国投资银行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N].中国产业调研网, 2015年.
【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推荐阅读: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07-10
商业银行业务发展08-28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10-21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及风险防范、监管09-26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11-20
浅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10-01
国有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09-27
论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及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及建议论文07-11
商业银行业务08-29
商业银行业务试题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