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业务

2024-08-29

商业银行业务(精选12篇)

商业银行业务 篇1

二十世纪末, 随着福利分房制度的结束, 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个人房屋贷款业务应运而生, 房地产市场空前繁荣。距中国建设银行第一笔个人房屋贷款;到现在有已有20年, 但房屋贷款真正的发展期是从1997年开始的。这一年, 央行颁布《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 规定贷款比例最高限额是房价的70%, 贷款年限最长为20年。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 商品房和个人住房贷款开始走近普通百姓身边。数据显示, 1997年全国房地产个人贷款余额不到200亿。而到了2012年, 全国主要金融机构上半年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就达到了6.9万亿元, 是1997年年底的363倍。

个人房屋贷款被视为风险低, 盈利持续的信贷产品, 成为各家银行重点发展的业务。中国建设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为0.18%, 是各种业务中贷款中不良率中最低的 (中国建设银行2012年年度报告) 。个人住房贷款已经成为我国居民购买房屋的主要形式, 是国内商业银行主要的利润增长点。

个人住房贷款相对低风险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的共识, 但并不意味着个人房屋贷款没有风险, 对于前些年个人贷业务的迅猛发展而遗留下来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应及早防范。特别是经过近些年由于各种原因, 造成的房价迅速攀升, 房价泡沫已经显现。国家抑制房价的政策屡见报道, 各地的房地产市场出现动荡, 断供增加。这些情况都在提示银行管理者如何范防并降低风险, 来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表现

1.1借款人还款风险

1.1.1个人住房贷款的最大的风险是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由于现在没有完善的个人信用系统, 银行很难对借款人的信用做出全面评价, 在还款期内, 借款人的收入等因素的可能变化, 往往就可能转换为银行的贷款风险。

1.1.2购房投资失败导致风险, 如随着房地产的降温, 房屋租赁市场低迷, 采取以租养贷等投资方式失败, 造成无力偿还贷款。

1.1.3借款人还贷压力过大导致风险。月还款额度达到月收入的l/3是一条警戒线, 越过此警戒线, 容易出现较大的还贷风险。

1.2抵押物处置不当导致风险

目前各商业银行一直把处置抵押物作为借款人清偿贷款的重要手段, 在处置抵押物过程中要承担诉讼费等相关费用, 如果抵押房是债务人的惟一房产, 法院对被执行人住房不能及时处理, 将可能面临无法全部收回贷款本息的风险。

1.3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不善导致风险

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房地产的过程中, 由于经营管理不善, 造成其已销售期房不能按时完工, 致使购房人与开发商发生纠纷, 个人住房贷款客户往往会暂停偿还银行贷款, 从而导致还贷风险。

1.4银行管理出现漏洞产生的管理风险

1.4.1商业银行为了追逐利润而激烈竞争, 银行信贷部门为完成专项考核任务, 降低贷款准入门槛, 对借款人的贷款资料要素放松审查, 如此增加了贷款风险。

1.4.2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预警体系不健全。目前,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 和人们对改善住房环境的需求, 促使房地产产业迅速发展, 与大多数行业效益相比明显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 促使更多的企业投入到房地产的开发行业中。一旦泡沫破灭, 将直接造成银行不良贷款大幅上升, 进而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如上所述,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较低只是相对而言, 如果不能充分的认识到一点, 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

2对症下药, 防范和控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房屋贷款业务风险

2.1完善法律法规、约束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由银监会出台并制定严格的从业机构和人员准入、退出、奖惩条例, 切实加强监管, 规范银行个人房屋贷款业务市场无序的竞争。

2.2强化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

2.2.1建立并完善个人住房贷款的管理的实施细则, 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程, 明确了权责和考核标准, 并强化贷款操作过程的监督管理。

2.2.2建立个人贷款资料库。个人住房贷款的期限一般比较长, 在贷款的期间, 贷款人的社会情况的变化会引起贷款回收的风险。因此, 有必要建立贷款人个人信用资料库,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部门及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可以通过资料库了解相关情况, 及时对个人贷款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还款能力, 一经发现风险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2.3严格个人住房贷款的审批制度。个人住房贷款的经办人员在审查贷款资料时, 要认真负责, 仔细审查每一条款, 对资料的真实性进行严格检查, 并对可疑的资料进行详细的调查, 降低风险隐患。

2.2.4强化贷款担保的审查, 在办理抵押物审查时要认真负责。相关部门要协调配合, 严格按程序操作, 避免过分依赖中介机构的评估结果, 造成抵押品价值失真或抵押无效。

2.3推广并实施个人住房贷款的保险制度

选择高资质的保险公司合作, 分解贷款风险, 提高贷款行为的安全保障。

3结论

现阶段, 人们对改善住房条件需求旺盛, 我国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种情形下, 各商业银行一方面提高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要对个人住房贷款实行严格有效的管理。完善制度建设, 完善个人住房贷款程序, 逐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同时要客观、理性看待个人住房贷款贷业务存在的风险, 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发展趋势和目前的存在状况, 分析了个人房屋贷款的潜在的和各种风险、以及形成因素、表现形式。并从政策、市场、银行、个人等几方面探讨了防范、控制风险的处理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个人房屋贷款,风险防范,控制

参考文献

[1]杨绍萍, 曹亮.中国建设银行住房金融与个人信贷客户经理培训教材[J].中国建设银行内部教材, 北京, 2008:263-267.

[2]于铃.浅谈我国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 2013, 510 (3) 17-20.

[3]段艳青.略议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及防控之策[J].企业导报, 2013, 11, 19-20.

[4]田芳仪.从银行视角浅析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J].现代金融, 2013, 359 (1) 19-20.

[5]姜樊.中国房贷20年简史:贷款曾是“丢脸的事儿”[J].北京晨报, 2012, 12, 3.

商业银行业务 篇2

XX银行离岸业务网上银行代发工资业务协议

甲方: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乙方:(全称)

乙方向甲方申请提供网上企业银行离岸代发工资服务,甲方同意为乙方提供该项服务,双方经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乙方在签订本协议前须先向甲方申请开通“离岸业务网上银行”,并申请开通“离岸代发工资”服务项目。乙方原已开通“离岸业务网上银行”的,需向甲方申请增加开通“离岸代发工资”服务项目。甲方负责受理乙方以上申请。

第二条 在本协议生效后,乙方可使用“XX银行网上企业银行”系统自行办理代发工资业务,将乙方员工的合法收入由乙方的指定账户发放到该员工的招行个人一卡通账户。乙方负责确认员工的收款账户为XX银行一卡通,因员工账户原因造成发放失败或退款的,责任由乙方承担。乙方保证代发数据的准确性,由于乙方输入错误而造成的资金损失由乙方负责。

第三条 如果乙方员工在领取代发款项时发现有误,应自行向乙方查询,查询结果如为乙方提供的数据有误,由乙方自行解决,甲方可予以协助查询。如因甲方原因造成的数据有误,则由甲方负责解决,乙方予以协助。

第四条 乙方有义务按照法律法规、监管机构或甲方的要求向甲方提供代发业务涉及收款人的合法收入证明,包括但不限于雇佣合同,纳税证明等。乙方并保证代发工资业务所涉款项的合法性、合规性及真实性和准确性,如因代发工资业务所涉款项存在任何违法违规情形的,乙方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第五条 甲乙双方应严格履行本协议规定,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的,应对另一方因此遭受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乙方违反第四条规定,经甲方督促改正未及时改正的,除了要对甲方因此遭受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外,甲方并有权书面通知乙方终止本协议项下的“离岸代 1 发工资”服务。

第六条 本协议自双方有权签字人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一年。如乙方选择本协议适用自动顺延,则本协议到期后自动无限期顺延,顺延期内乙方可按照甲方“离岸代发工资”业务相关操作要求提出终止代发业务的申请。自代发工资业务终止且甲方完成相关操作之日,本协议自动终止,但在终止前办理的代发工资业务仍按照甲方有关“离岸代发工资”的规定和本协议约定处理。本协议终止的,终止日当日甲方不受理乙方新的代发指令。

第七条 本协议的订立、生效、履行及解释,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协议履行中如有争议,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甲方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条 本协议一式四份,乙方持一份,甲方持三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九条 以下项目为本协议的详细规定,请乙方在甲方的指导下认真填写:

(一)基本情况

1.代发业务类型: 网银离岸代发工资 2.协议到期是否自动顺延:

3.乙方在XX银行的开户机构: XX银行离岸业务部 4.乙方联系人:

5、联系电话:

(二)业务明细设置

1.收款人的开户范围: 全国招行范围(不含香港)2.代发业务交易货币: 3.乙方每次最大代发金额:

4.代发额度(下列指定日期范围内的累计代发限额;以下三种额度至少选择一种:选择的请打√)

□区间额度:,有效期从: 至。□日额度:,□月额度:。5.代发业务范围:_______________。

(三)甲方收费方式及标准

1.乙方指定的付款及付费账户: 2.代发业务的计费方式: 按笔计收

(四)其他需要约定的事项

本协议项下代发工资业务内容经乙方书面向甲方提出申请,可以变更,变更内容于甲方收到乙方申请并完成相应处理之时生效,但乙方就本条

(二)第2项或

(二)第5项申请变更的,甲方不予受理。甲方: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乙方:

有权签字人: 有权签字人:

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 篇3

1.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重要意义

首先,电子银行集资讯与通信科技于一身,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则50%以上的交易都通过柜台完成,发展电子银行是减轻柜面压力、辅助客户分流的重要手段。

其次,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增加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电子银行业务年费是一项“一次营销,长期收益”的收入,是银行较稳定的中间业务收入来源;同时,电子银行可以降低银行的营运成本,对营业网点投入的减少,就是对银行营运成本的降低。

再次,电子银行已与网点、客户经理构成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三大渠道。今后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将是:客户经理主要为高端客户提供上门服务,网点柜台主要为现金和低端客户提供日常服务;电子银行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为高、中、低端客户提供全天候服务。

2.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应关注的问题

2.1合理的收费政策是必须手段。收费可以实现深度营销、体现产品定位、支持差别化服务、创造客户价值。营销的基础是细分市场,区分客户需求才能为差别化服务打下基础,营销要围绕客户需求进行,要以客户为中心开展工作,因此,在时机不成熟时,不宜大面积推广收费政策。

2.2宣传推广必须注重实效。宣传营销活动必须注重整体的策划和组织。说服力很重要;第一个客户非常重要;适当的激励措施很重要;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宣传也很重要,营销必须抓住卖点,以卖点唤醒客户需求。

2.3开展行之有效的营销工作是发展电子银行的必要前提。在工作中应把握好如下关系:(1)注重交易笔数而不仅仅是交易量;(2)注重客户实际使用量而不仅仅是开户数;(3)注重挖掘提升客户使用价值而不仅仅是收费;(4)注重转变客户交易习惯而不仅仅是推销产品。

2.4必须时刻坚持质量优先的原则。在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防范风险。要设立电子银行风险经理,要特别注意防范四类风险,包括员工道德风险、由签约环节管理及证书密码保管引起的风险、由客户误操作引起的风险和由渠道营销引起的恶性投诉等。

2.5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客户需求。真正的营销和风险管理都必须融入市场,营销人员应更多地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深入客户、深入市场。超越自我,创建服务优势;超越同行,体现专业风范;超越客户期望,铸造未来精品。真正地实现因客户、市场而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加速发展。

3.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策略

3.1塑造品牌,加强宣传。目前,电子银行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各家银行也纷纷致力于电子银行客户的争夺。一方面,针对许多客户对于电子银行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的情况,加大电子银行业务的宣传,让更多客户了解这一业务;另一方面,针对上网频繁的人群发动宣传攻势,吸引更多的网民成为网上银行客户。同时,为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可简化开办手续,减免费用,有奖促销等,从而培育市场。另外,在进行宣传推广时,要注意性别差异,如当前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用户中男性的比例明显较大,可以有针对性地策划一些宣传推广活动。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塑造产品的品牌形象,将有效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良性发展。

3.2加快渠道整合,明确业务发展定位,满足客户多元需求。如果客户拥有银行多种渠道的服务,将增加客户离开的成本,从而能够真正挽留客户。因此,进行渠道整合,将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实现由电子渠道来提供简单的交易和服务,使更多的网点经办复杂的业务,强化其营销功能,减低银行成本,实现规模效益,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有效提高银行竞争力。同时,在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时要有明确的业务发展定位,在功能定位上,电子银行产品是我们的营销战略渠道,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在营销定位上,电子银行产品正处于发展中期,需要迅速投入占领市场;在竞争定位上,我们的电子银行产品目前仍处于弱势;在产品定位上,要找出产品卖点,为产品定位目标市场,如电话银行主要客户群为打工一族及个体工商户等无上网条件或不便上网的客户,网上银行客户群为财务人员、白领、公务员、大中专学生等受教育程度较高同时具备上网條件的客户等。

3.3采取多种营销手段,促进业务快速发展。首先,采取全员营销,从内部员工入手,努力提高员工受训率,要求全体员工必须开通电子银行产品,并熟悉产品的主要功能,不断强化营销意识,形成内部浓厚的发展氛围。其次,采取渠道营销,采取由此及彼的营销方法。通过渠道的“捆绑”,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更有力度的模式,更利于消费者对信息的接受与处理,甚至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取得较好的营销效果,促成了资源的再次创新与整合。再次,采取群体营销,营销的时候不必每个客户都去营销,往往只需要营销成功几个或者一小部分关键人物,让他们了解了该产品带来的好处就可以了,营销效率比较高。

3.4关注客户需求,积极开展创新。目前各家银行的产品功能趋同,面对着用户群体庞大而分散、消费力参差不齐的局面,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切分更大的蛋糕就要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关注他们对产品功能的评价,关注他们的需求,不断更新改进,如简化手续,丰富功能,提高系统稳定性,特别是积极进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将更多的柜台中间业务移植到电子渠道上办理,尤其是与大众民生相联系的各类代理缴费业务,既可减轻柜台压力,又可降低成本,吸引更多对效率、方便要求较高的客户成为电子银行客户。我们要将电子渠道作为与客户积极沟通的平台,真正因客户而变,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断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就有望不断缩短与领先者的差距,有效维系客户忠诚度。

3.5加大风险防范力度,促进电子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加强外部风险的防范,防范可能的政策和法律风险,首先要把握审慎发展和业务安全的原则,保证自己的产品不违反国家政策或者法律;其次要建立自己的品牌,使得自己的品牌具备自己的特点以区分其他同业,不要因为发展业务而忽视安全,从而保证自己的产品在安全上具有优势;再次要采用最新的安全技术,加强管理,做到层层设防,争取保证降低系统被攻击的可能性;另外,可以通过建立灾难备份中心的方式来进行对突发灾难的防范,从而保障电子银行业务的顺利开展不受灾难的影响。另一方面,加强内部风险的防范,首先要建立规范的产品开发流程,把开发的过程做到标准化,明细化,要加强需求分析,减少开发的盲目性;其次,要增强前瞻意识,通过标准化流程开发出的产品,保持产品的先进性;再次,要加强管理,落实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大检查督导的力度,防范管理风险的发生。还要关注客户风险的防范,首先要加强宣传,给客户足够的安全提示,提示客户注意使用环境和病毒防护;其次注意提高产品的安全级别,减少被攻击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业务 篇4

在竞争深化带来资源全球配置和产业升级转型的背景下, 国内企业成长呈现非线性增长, 为在竞争中保持领先, 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资本化运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是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资源配置功能的增强, 国内企业上市步伐明显加快。从为大型企业服务的主板、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的中小板, 发展到为新兴产业服务的创业板, 以及未来为海外上市企业服务的国际板, 资本市场的发展有效地拓宽了各层面企业资本筹集渠道。根据WIND统计数据, 2010年1-11月, 直接融资总额高达8666亿元, 其中IPO首发募集4309亿元, 分别较2009年增长68%和113%。

二是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 以业务整合、行业整合为目标的战略性并购重组也在向纵深发展。

三是在以低成本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外贸出口, 在面临国内资源供应日趋偏紧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双重挑战下, 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走出去”, 建立起国内资产与国外资产、实体资产与虚拟资产、上游资产与中下游资产的多区域、多元化、多形式投资组合格局。

二、企业金融需求的新变化

(一) 要求银行具备较高的综合化服务能力

以往企业对银行的金融需求主要是存款、贷款、结算等传统商业银行业务, 银行提供的服务主要针对某一特定债务项下的资金需求。随着企业资本化运作行为不断增多, 企业对银行的金融需求也随之扩展至私募、上市、债券、产业基金等资本项下的服务, 而且其重要性和紧迫性甚至超过了存款、贷款、结算等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在各家银行传统商行业务同质化的情况下, 这些资本化运作的企业在选择合作银行时, 往往首先考虑哪家银行能够满足其资本项下的金融需求, 为其提供高效快捷的个性化服务。因此, 对银行来说, 谁的综合服务能力强, 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的资本项下需求, 谁就能把握先机, 掌握客户的金融服务主导权, 进而带动存款、贷款和结算等传统商行业务的发展。

(二) 要求银行具备一体化服务能力

随着企业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走出去”, 跨境投资、海内外母子公司、企业集团等新的企业组织模式日渐成为主流, 企业对银行金融需求的空间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于商业银行的服务半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往往希望国内的主办银行可以为其境外的业务提供跨境、跨国的全球化、一体化服务。因此, 在企业积极“走出去”的背景下, 哪家银行在资金实力、渠道网络、科技力量、产品组合等方面能够满足一体化、全球化服务的需求, 必然会在同业竞争中占到先机, 在抢占“走出去”企业国外业务资源的同时, 带动和提升对该企业在国内银行业务资源的竞争力。

(三) 要求银行具备更高的风险控制能力

客户对银行提供同时兼顾资本项下和债务项下的一体化服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资本项下和债务项下、本土化和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内涵和风险因素差别较大。从风险评价的视角来看, 债务项下的商行业务主要着眼点是对企业过去现金流的评价, 而资本项下的投行业务主要着眼点是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的评价。在具体业务开展过程中, 必须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 坚持商行业务与投行业务各自独立的风险掌控要求。不同的风险评价视角, 必然需要银行在风险评判的视角、风险因素的识别、风险的计量、具体风险的把控等方面进行理念和操作上的突破和提升。对银行来说, 只有提高风险掌控能力, 才能将市场拓展得越宽、越深。

三、投行与商行业务融合发展的相关建议

企业资本化运作的加强, 加快了金融脱媒的步伐, 进而对银行的传统业务带来全方位的冲击。如何迎接新挑战, 在竞争中获得新发展, 推动投行和商行业务的协调发展, 成为目前商业银行亟需研究和思考的新课题。

(一) 投行开路, 商行跟进

在市场拓展中, 着眼客户资本项下和债权项下的整体金融服务需求, 特别是密切关注企业对资本项下金融服务需求, 以投行业务作为营销竞争的开路先锋, 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投行服务。在此基础上, 根据客户债项下的金融需求, 跟进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现金管理等商行业务, 最终实现对企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无缝连接。根据企业“起步、成长、上市准备、成功上市”四个典型发展阶段的需求特点, 投行与商行灵活搭配, 满足企业的全方位、各个时期的金融需求。

1. 企业起步期, 实行特殊便捷的小企业贷款业务流程, 改变硬性要求抵押的贷款方式, 为企业设计保证、抵押、信用的组合融资方案。在投行方面, 创新推广可认股选择权业务, 在商业银行支持企业的同时, 企业给予优先认股权利, 在未来合适的阶段, 商业银行可安排相关股权投资基金优先入股企业, 形成银企利益一致化, 推动企业发展。

2. 企业成长期, 随着业务发展的稳定和扩大, 贷款的品种和额度进一步扩大, 可选择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等产品。在投行方面, 担任企业私募引资顾问, 协助企业引入战略投资, 降低资产负债率, 进一步扩大融资的空间;同时在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后, 商业银行可基于投资者的入股价格, 提供非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服务, 盘活企业优质股权资产。

3. 企业上市冲刺期, 在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的基础上, 商业银行可提供期限较长的项目贷款支持。在投行方面, 为企业提供上市前重组、报表优化等财务顾问服务, 调整企业资产和负债结构, 提升利润水平, 同时对于企业上市地点的选择进行论证, 提供上市服务等顾问咨询业务。

4. 企业上市成功期, 针对企业跨越式发展的资金需求, 提供循环贷款、银团贷款等商行服务;在投行方面, 提供二级市场再融资顾问、股权市值管理、股权融资等服务, 解决上市公司股东参与配股、增发、增持等资本项下或并购、投资等资金需求。

(二) 产业上下游全链条

在市场拓展中, 着眼整条产业链制定综合的金融服务方案, 在满足核心企业金融需求的同时, 努力为核心客户稳定上下游企业, 实现产业链整体价值的提升, 达到既占领核心客户的竞争制高点, 又延伸业务的外延空间, 同时锁定贸易链上下游的业务风险控制。

(三) 产品表内外全覆盖

根据信贷环境的松紧程度, 合理摆布贷款等表内业务和理财等表外业务, 实现对资产的流量管理, 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 熨平经济发展和信贷需求的波动。同时, 通过拓展各种非信贷类业务, 可以维护客户关系, 还可以有效地稳定和增加存款, 并提高中间业务收入。

(四) 服务境内外一体化

为适应客户“走出去”后, 本土化服务、国际化服务, 全球化、一体化的服务需求, 商业银行应整合资金、渠道、科技、产品等多方面的资源, 突破地域限制, 通过境内外机构联动, 延伸金融服务;同时还应顺着企业产业链的延伸、企业机构的延伸, 将本地化金融服务扩大至全球的金融服务, 实现对客户的服务境内外一体化, 实现资源在银行内部的共同开发和成果分享。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步伐加快, 企业资本化运作行为明显增多, 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和新型的投资银行业务协作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积极探索和实践“投行开路, 商行跟进, 产业上下游全链条, 产品表内外全覆盖, 服务境内外一体化”的新思路, 可以有效促进投行业务跨越式发展, 提升商行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形成投行与商行业务的良性互动、融合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商行业务

参考文献

[1]尹毅飞.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发展重点研究[J].金融论坛, 2004 (12) :34-38.

[2]李勇.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之路[J].银行家, 2007 (3) :50-53.

商业银行的业务 篇5

一。现金资产:现金资产是银行资产中最具有流动性的部分,它主要满足客户提现和转账结算的需要。他基本不给银行带来直接的收入,但法律对其持有量有严格规定

(1)存放现金:指银行金库中的现钞和硬币,主要是为了应付客户提款及其银行本身的日常开支。

(2)存款准备金额: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按法律规定,按期存款的一定比率交存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存在中央银行账户上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那部分存款。

(3)存放同业:指银行为了自身清算业务的便利,在其他银行经常保持的一部分存款金额,以便委托其他银行托收,银行之间建立起了代理行关系。

(4)托收未达款项:指银行应收的清算款项。

二.贷款和投资

1.贷款:种类有很多

(1)按贷款时间长短: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种。1年为短期,中期为1年—5年,长期为5年以上。

(2)按照贷款用途可分为工商业贷款,农业贷款,不动产贷款。消费者贷款,证劵业贷款。

(3)按贷款条件不同可分为1信用贷款:指商业银行仅凭借款人的信誉而发放的贷款。2担保贷款:指银行要求借款人以其本人或者第三人向银行提供的财产或信誉为坏款保证而发放的贷款3保证贷款:指借款企业向银行提供符合法定条件的第三者作为还款保证人,借款企业不能履约还款时,银行有权按约定要求保证人履行或承担清偿贷款连带责任的付款方式。

2投资:指银行购买有价证劵的业务活动

★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1)结算业务:指银行为客户办理的与货币首付相关的技术性业务。

(2)信托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附属业务之一,指银行接受客户委托吗,或者银行根

据客户的授权,代客户管理各种财产和从事经营活动的业务。

创新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篇6

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中间业务品种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和明确的产品差异。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品种主要有:人民币结算、银行卡、代理业务、国际结算、结售汇及代客外汇买卖、国内资信调查等九大类。但由于大部分国内金融机构目前都实行分支行制,大多数业务品种均由总行统一推出,且未能因地制宜地研究市场需求,因而造成中间业务品种相似、功能相近,缺乏有效的市场定位,无法实现市场细分,难以真正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对客户而言,哪家银行都是一样的,客户必然会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银行,最终导致各银行之间费率的恶性竞争。同时业务拓展仍然依赖于银行的网点优势及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很少能综合运用银行的信誉、信息、技术和人才优势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客户经理和投资银行等中间业务的服务。

二、中间业务发展模式仍处于粗放经营阶段,中间业务量与收入不成比例,银行赚了热闹赔了钱。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已经开展的中间业务大约有260余个种类,但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法收费用的,例如邮寄对账单、代发工资、银证转账等业务都不收费。随着银行开办的中间业务越来越多,所占用的场地、网络、人力、技术资源也日益增加,银行经营成本也日渐上升。银行中间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之间缺乏有效的联接机制,大多数中间业务以无偿的方式变成吸收存款的手段,银行并不在意中间业务本身的直接收益。

三、中间业务收费遭遇 “定价困境”。当监管机构逐步把定价权转移到金融机构手中时,不同领域的金融机构几乎同时遭遇了“定价困境”。由于缺乏足够的数据、经验、激励约束和投入,国有商业银行很难对其中间业务进行准确的定价。

四、中间业务队伍素质难以适应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中间业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具有集人才、技术、信用与信誉等于一体的特征,需要一批懂技术、有经验、会管理的复合型营销人才。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从事中间业务的专业人员较为匮乏,研究、开发和营销力量不足,尤其是缺乏能够从事创新型的、技术含量高的和复杂性的中间业务的工作人员,这使得财务顾问、评估审核等风险低、收益高、服务层次高的业务品种难以开展。

五、中间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正面临新的挑战。中间业务产品有其自身的特点,一方面中间业务产品没有专利,同业可以很快进行模仿;另一方面,中间业务产品具有周期短、创新快的特点。这要求我们必须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不断地创新中间业务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但随着金融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和受分业经营管理的限制,在经历了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后,中间业务的持续快速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好象是在果园里,我们这几年主要是把俯首可拾的和抬手可摘的果子收了下来,但跳一下能摘着的果子还有很多没摘,至于怎样使果树长出很多的果子、果子如何才能长得更大等深层次上的问题,基本上还没有涉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表层的果子越来越少时,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将逐步显露,这就提出了一个应如何通过金融创新来保证中间业务持续快速发展的问题。

创新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思考

一、整合现有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的技术含量进而提高传统业务的附加值。

国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夹缝中赢得发展空间,创新是重要的推动力。而创新又可以这么“简单”:对准市场需求点,在现有的中间业务中就“加”那么一点。比如,银行的网点只需加一点证券公司的席位,就可以推出新的业务品种——“银证通”;贷款只需加一点个人的意愿,就可以演变为委托贷款;银行卡只需加一点信托产品的理财功能,就可以孕生出理财一卡通的联名卡。在这个产品创新层出不穷的领域,外资银行的竞争,通常会采用“加”一点的办法来实施,比如利用国内金融机构现成资源,“加”一点管理或技术,迅速推出新产品,以便让自己成本省一点,盈利多一点,步子快一点,实力强一点,市场大一点。国有商行银行应当利用固有资源,加上一点,推出各种新的中间业务品种。

二、提升银行卡、网上银行、外汇等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中间业务的品牌优势。

国有商业银行在不断开发新产品的同时,要提高现有产品的“含金量”是适应需求变化的有效手段。目前,银行卡的各项基本功能均已发展得较为成熟,在为广大客户提供一定附加值的基础上,国有商业银行应做好客户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工作,科学利用客户信息,进行贡献度分析,在此基础上细分客户,制定客户服务策略,体现差别化服务要求,为贡献度大的客户提供更为强大的服务。提升国有商业银行卡的品牌形象,为持卡人提供多种消费用卡机会,引入“连锁超市的经营模式”,实行“统一定价、统一销售、统一着装、统一广告促销”,以扩大银行卡的规模,提高银行卡的业务效益。

网络银行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能否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关键。国有商业银行要有战略上的超前认识,改变传统上以分支机构网点多少和地理位置便利为主导的银行服务方式,把经营策略提高到全国乃至全球的战略高度,要认识到网络时代客户资源的超国界性和无极限性,积极主动发展网络银行业务。国有商业银行可对潜在网上客户进行跟踪调查,以此确定市场定位并进行网上银行业务设计,考虑哪些业务适合在网上、哪些业务应该先发展以及如何发展,开展网络银行金融业务创新活动。

国际业务是中间业务的重中之重。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要借助入世后国外市场准入门槛降低的有利时机,积极拓展代客外汇买卖、外汇理财、国际结算、结售汇业务,通过中间业务产品创新来吸引客户,适时推出进口押汇、出口保理、出口贴现、远期结售汇业务,并加大风险管理产品的创新力度,积极开发结构化衍生产品,进一步整合个人金融产品,形成汇入汇款、汇出汇款、个人外汇买卖、外汇兑换、因私售汇、外币票据托收等金融产品的有机结合。

三、建立有效的中间业务创新机制。

加强统一规划管理,明确部门责权划分。中间业务的创新涉及到国有商业银行的各个经营领域,因此必须加强对中间业务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并明确各业务部门在新业务经营范围内的有关责任与权限的划分,避免在推广新业务和新品种时因出现多头管理和职责不清而影响中间业务产品的发展。

建立健全中间业务创新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和研究中间业务创新的激励政策等问题,建立一套中间业务创新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调动员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中间业务的创新做出贡献。

建立中间业务创新后勤保障制度。在人财物等资源配置上予以相应的倾斜,以使中间业务创新部门能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始终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开拓动力。

四、完善中间业务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金融创新,无论是业务创新还是制度创新,都必须依靠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来进行。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完善中间业务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高中间业务从业人员的业务创新能力,具体措施包括:(1)制定中间业务创新培训体制的长远规划。针对中间业务创新对人才在知识、技术等方面的更高要求,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着眼于未来,变传统的、分散的培训为科学的、集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综合管理,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2)采取差别化的中间业务培训方式。认真研究中间业务创新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一是对中间业务创新部门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包括管理技能、新业务知识、业务创新手段、方法和工具等;二是对已从事一定时间中间业务创新工作且具备一定知识背景的人员进行新业务知识的提高型培训;三是对不具备中间业务创新工作所需知识背景或欠缺业务创新工作经历的人员进行补课型培训。(3)建立中间业务创新部门岗位培训考核制度。在已经确定相关岗位职责的前提下,对员工上岗和换岗,都应按照有关的中间业务创新岗位规范和标准对员工进行严格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换岗,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

五、将市场营销融入中间业务创新之中。

加强市场调研、细分市场,有的放矢地进行中间业务创新。在进行每一项中间业务创新之前,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部门应根据所处的具体市场,按照地理、人口、心理和行为变量来确定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群体,并通过资源整合来寻求中间业务创新空间,制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客户策略。

准确把握市场机会,适时推出全新产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中间业务产品推出后,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市场营销做支持,也难以让公众对新产品产生认同。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根据品种多样化、防范风险、方便高效和宣传促销等原则,准确把握市场机会,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营销体系,促进新兴中间业务产品的营销推广,争取以有限资源获取最大效益。

商业银行业务 篇7

一、后WTO时代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和零售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中间业务方面

1.对理财服务内涵认识不到位

“在国外, 理财由四部分组成:首先是理财师为个人报税, 以达到合理避税的目的;其次包括家庭财产配置, 当一个家庭新添了宝宝或者夫妻双方离婚的时候, 财产分配就会发生变化;此外还有保险问题;最后才是投资, 理财师为客户提供不同风险和收益的理财产品。在国内, 理财被狭隘地等同于投资, 为客户理财仅仅是向客户推荐理财产品。

2.中间业务收益比重较低

目前, 发达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其总收入的30%~70%左右, 诸如, 花旗、摩根这样的大银行高达80%以上;可中资银行, 由于金融产品单一, 这一数字长期在1%~10%之间徘徊。

3.衍生品业务分布不均匀

外资银行在衍生品方面发展速度非常快, 而且其交易品种结构分布较均匀, 其中远期业务占比最大, 而中资银行目前衍生品业务分布不均, 主要集中在掉期业务, 大量的掉期业务都是银行为国际贸易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而产生的, 少量由私人代客理财产生。并且有数据表明, 为了制造每1元人民币的中间产品的收益, 外资银行只要400元左右的业务量, 中资银行需要1万元, 这个差距是很大的。其二, 我国银行业衍生产品市场还存在流动性不足问题。尽管我国衍生产品交易市场已取得很大发展, 但是衍生产品交易的规模相对较小, 并且衍生产品交易币种也主要集中在人民币和美元。再者, 大多数国内银行缺乏衍生产品设计能力和定价能力, 不得不依赖外购的交易系统, 在市场上处于不利的地位。

4.中间业务品种偏少

在理财业务品种方面, 中资银行主要可以给客户提供结构性理财产品包括人民币和美元、信托计划、新股申购及股权投资计划等, 大多数产品属于内地银行的自有产品组合。而外资银行主要通过与国际理财机构签署第三方销售协议等方式, 通过建立开放式平台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全球化理财产品。在银保合作方面, 继汇丰联姻中国平安、东亚结盟中国人寿、花旗牵手中美大都会以后, 渣打银行终于在2007年8月13日揭开其银保业务的神秘面纱, 正式启动与信诚人寿的银保合作。至此, 外资银行逐鹿中国银保市场的格局已然形成。由于中国现有养老保险尚处于初级阶段, 政策不明确且宣传不够, 尽管许多人存在上述意愿, 已经付诸行动的人却少之又少。

(二) 零售业务方面

1.对中小企业贷款重视不足

中资银行一直关注大企业贷款, 而目前中小企业贷款增长空间巨大, 有经验的外资银行也将会进入, 在对中小企业贷款方面中资银行的经验远远赶不上外资银行。

2.银行卡业务差距很大

成熟市场上经营良好的国外发卡行, 银行卡业务收入占本行收入的比例处于20%~40%之间, 银行卡业务及其关联业务产生的纯利润占全行利润的30%左右。在中国每100人有2张信用卡, 而美国人均有2.2张信用卡, 所以信用卡业务方面差距是相当大的。

3.住房抵押贷款抗风险能力小

2007年7月中旬, 受到美国次级贷风波影响, 银监会发布紧急通知, 警惕国内房贷潜在的信用危机。建行、中行、民生等各家中资银行开始紧缩个人房贷, 深圳个别银行甚至暂停二手房贷业务。中资行紧缩房贷, 适逢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快速增长, 外资银行房贷扩张迎来大好机会。

4.个人消费贷款数量不足

目前, 由于相关法规的严格控制, 中资银行在个人信用贷款方面几乎毫无作为, 大部分是以房产等为抵押的产品。外资银行则择机出手无抵押消费贷款, 面向中高端消费群体, 提供用于个人或家庭消费的信用贷款。

二、后WTO时代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零售业务发展措施

(一) 推进银保合作向纵深发展

未来一段时间内, 银保产品将是中外资银行竞争中间业务的重要战场, 如何利用自身网点和本土化优势来迎头赶上, 这是几乎所有中资银行都面临的挑战。

1.加速实现银保产品转型。

要实现从主卖银保趸交产品向主推银保年交产品、贷款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转变, 促进银行、保险、客户的多赢。

2.加强银保专管员队伍建设。

首先, 要完善薪酬分配机制, 明确责、权、利, 充分调动专管员的积极性。同时, 要因岗择人, 因人定岗, 加大增员和教育培训力度, 提高专管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其次, 要创新销售模式。突出专管员的“传、帮、带”作用, 定期、不定期对所辖网点柜面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柜面人员销售的技能和积极性;全方位了解客户需求, 活化产品说明会、客户答谢会等载体, 提高集中销售、专业服务的水平, 引导客户积极投保。

3.解决“银保通”即时出单系统存在的问题。

目前, 绝大多数保险公司的“银保通”即时出单系统已经上线, 但是, 这种即时出单系统一般只针对银保趸交产品。如何解决业务发展与后台支持之间的矛盾, 确实需要保险公司加以解决。特别是保险公司信息技术部门要加快“银保通”转型产品即时出单系统的研发步伐, 尽早实现保险与银行业务信息的对接, 扫清转型产品销售的技术障碍。

4.银保高层要不断加强沟通和协作。

从银行业看, 四大国有银行、交通银行等都提出了投资设立保险公司的意向, 交行已向保监会提出了正式申请。从保险公司看, 参股银行似乎更为猛烈。

(二) 建立优质高效的私人银行

据《2006全球财富报告》和《亚太区财富报告》显示, 目前中国内地有32万人的金融资产超过100万美元, 平均净资产额为500万美元, 大多数分布在离上海、北京和广州较近的沿海城市带。从未来发展潜力来看, 中国将在未来5到10年成为世界上私人银行用户量最大的国家。作为最近几年才引入中国的一种银行业务经营模式, 中资银行应借鉴国际先进私人银行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运作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不仅在硬件方面要加强建设, 争取与外资银行接近;在服务方面, 一方面尽可能开发出更多的全球化的理财产品。另一方面利用本土化优势, 提供一些贴身服务, 如办遗嘱、合理避税及一系列富人需要的增值服务, 如竞拍古董、预定演出门票等。

(三) 把为中小企业融资作为优化银行资产结构的战略安排

后WTO时代, 中外资商业银行争夺的对象不仅仅是高端客户, 还有优质中小客户。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做好中小企业贷款工作:

1.根据中小企业业务发展及金融需求特点, 制定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业务发展的新政策及新举措。各家商业银行要认真贯彻银监会《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精神, 不断完善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机制。

2.进一步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信贷服务品牌, 解决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融资需要。

3.构建中小企业金融业务运营模式和机制。全心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跟踪式服务, 从而实现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及人员的专业化。借鉴国际同业先进经验, 走标准化的路子, 实现中小企业金融产品、业务流程的标准化。

(四) 理财业务和银行卡业务应成为中资银行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

后WTO时代, 外资法人银行将在人民币零售业务, 主要是银行卡业务和理财业务方面大有作为。作为中资商业银行也应该抢夺这块“奶油”。

1.在银行卡方面。

中资银行应利用自己在发卡量、客户及渠道方面的明显优势, 加快树立信用卡品牌, 对银行卡的各种功效做好宣传、解释和服务工作。在营销方面, 可确立由银行员工、保险营销人员联动等方式推广信用卡的业务模式。在附加产品方面, 争取在信用卡里“装”更多的服务与功能。

2.理财业务方面。

中资银行也应争取更多的高端客户, 集中力量识别目标客户、组织市场研究并厘定业务策略, 大力开展代客境外理财业务。首先, 帮助客户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同时选择最合适的理财规划。其次, 可采取制定统一的风险测试表, 以一些相对量化的标准来确定风险承受能力。为新客户做一些简单的测试, 了解每一位新客户风险偏好和理财偏好, 作为未来银行提供更多理财产品咨询的基础参考文件。第三, 降低高端客户门槛。降低门槛一方面可争取更多的客户, 另一方面也是对潜在高端客户激发和细化的过程, 同时, 这样的设计能让同处高端客户阵营中的客户拥有更大的自由度, 更加合理地分配资金。第四, 制定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方案。第五, 积极开展代客境外理财业务, 为投资者拓宽投资渠道。中资商业银行应创造条件, 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国际金融市场运作中去,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投资管理模式, 加深对各种投资工具的理解, 培养优秀的投资队伍, 以创造价值、全球服务为经营理念, 贯彻市场化、规范化及充分的信息披露原则, 以投资者的资金在境外进行规定的金融产品投资, 把握投资机遇、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葛兆强.加快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推动国内银行战略转型[N].上海证券报, 2007-07-05.

[2]吴健.浅谈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现状及发展趋势[J].海南金融, 2006, (10) .

[3]彭松, 胡学文.暗战激烈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竞争白热化[N].证券时报, 2006-12-25.

[4]张信琼.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十策[J].银行家, 2006, (6) .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会计处理 篇8

一、贷款的确认与计量

(一) 贷款的初始确认和计量

商业银行按当前市场条件发放的贷款, 应按发放贷款的本金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发放贷款时, 应按贷款的合同本金, 借记“贷款——本金”科目, 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贷记“吸收存款”等科目, 存在差额时, 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贷款——利息调整”科目。“贷款”一级科目的金额反映的就是贷款的初始确认金额, 该金额也是贷款存续期间第一期的期初摊余成本。

(二) 贷款的后续计量

商业银行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 按摊余成本对贷款进行后续计量。贷款的后续计量主要涉及三个问题, 一是贷款摊余成本的确定, 二是贷款利息收入的确认, 三是贷款发生减值时,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算及其会计处理。

(1) 摊余成本的确定。摊余成本是指该贷款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计算公式为:

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采用实际利率法将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贷款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在确定实际利率时, 应当在考虑贷款合同条款 (包括提前还款权等) 的基础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但不应考虑未来信用损失。贷款合同各方之间支付或收取的、属于实际利率组成部分的各项收费、交易费用等, 应当在确定实际利率时予以考虑。贷款的未来现金流量或存续期间无法可靠预计时, 应当采用贷款在整个合同期内的合同现金流量。

(2) 利息收入的确认。贷款持有期间所确认的利息收入应当根据实际利率计算。实际利率应在取得贷款时确定, 并在贷款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别较小的, 也可按合同利率计算利息收入。计算公式如下:

每期期末的应收利息=贷款合同本金×合同利率

某期应确认的利息收入=该期贷款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某期利息调整的摊销额=该期确认的利息收入-同期应收利息

资产负债表日应按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 借记“应收利息”科目, 按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贷记“利息收入”科目, 按其差额 (利息调整的摊销额) , 借或贷记“贷款——利息调整”科目。收到利息时, 借记“吸收存款”等科目, 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3) 贷款损失准备的会计处理。商业银行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贷款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 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贷款发生减值的, 应当将该贷款的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 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 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资产负债表日, 确定贷款发生减值的, 按应减记的金额, 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贷记“贷款损失准备”科目。同时, 要将“贷款——本金、利息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贷款——已减值”科目, 借记“贷款——已减值”科目, 贷记“贷款——本金”科目, 借记或贷记“贷款——利息调整”科目。贷款发生减值后, 资产负债表日应按贷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借记“贷款损失准备”科目, 贷记“利息收入”科目, 同时将按合同本金和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金额进行表外登记。对贷款确认减值损失后, 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贷款价值已恢复, 且客观上与确认该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 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 计入当期损益。但是, 该转回后的账面价值不应当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该贷款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

(三) 贷款的收回

收回贷款时, 应按客户归还的金额, 借记“吸收存款”等科目, 按收回的应收利息金额, 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按归还的贷款本金, 贷记“贷款——本金”科目, 按其差额, 贷记“利息收入”科目, 存在利息调整余额的, 还应同时结转。收回减值贷款时, 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借记“吸收存款”等科目, 按相关贷款损失准备余额, 借记“贷款损失准备”科目, 按相关贷款余额, 贷记“贷款——已减值”科目, 按其差额, 借记或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 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呆账予以转销, 借记“贷款损失准备”科目, 贷记“贷款——已减值”科目。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转销表外应收未收利息, 减少表外“应收未收利息”科目金额。已确认并转销的贷款以后又收回的, 按原转销的已减值贷款余额, 借记“贷款——已减值”科目, 贷记“贷款损失准备”科目。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借记“吸收存款”等科目, 按原转销的已减值贷款余额, 贷记“贷款——已减值”科目, 按其差额, 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二、贷款业务在财务报表中的列示

(一) 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

资产负债表日, 贷款的账面价值应当在资产负债表“发放贷款和垫款”项目中反映。该项目反映银行发放的贷款和贴现资产扣减贷款损失准备期末余额后的金额, 应根据“贷款”、“贴现资产”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合计, 减去“贷款损失准备”科目所属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分析计算填列。以例2为例, 20×3年12月31日, 甲银行确认贷款减值损失后, “贷款损失准备”科目的年末余额为2455.30万元, 同时, “贷款”科目的年末余额为4954万元, 因此, “发放贷款和垫款”项目的期末金额为2498.70万元 (4954-2455.30) 。在资产负债表附注中, 银行还应当分别按个人和企业分布情况、行业分布情况、地区分布情况、担保方式分布情况等对各项贷款业务予以披露, 对贷款损失准备按不同项目披露其期初、期末余额。

(二) 在利润表中的列示

贷款业务确认的利息收入应当在利润表“利息收入”项目中反映。该项目反映银行经营贷款业务等确认的利息收入, 应根据“利息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以例2为例, 20×3年该项贷款业务确认的利息收入为520万元, 因此甲银行编制的本年度利润表中, “利息收入”项目的本期金额为520万元、上期金额为518万元。在利润表附注中, 银行应当分别不同项目对利息收入的本期发生额和上期发生额进行披露。

(三) 在现金流量表中的列示

贷款业务在现金流量表中的列示主要涉及“收取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客户贷款及垫款净增加额”等项目。“收取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项目反映商业银行本期收到的利息、手续费及佣金, 减去支付的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净额, 可根据“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应收利息”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客户贷款及垫款净增加额”项目反映商业银行本期发放的各种客户贷款, 以及办理商业票据贴现、转贴现融出等业务的款项的净增加额, 可根据“贷款”、“贴现资产”、“贴现负债”等科目的记录分析填列。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8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探讨 篇9

一、移动支付运营模式

(一) 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

1、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运营模式

在这里金融机构运营模式是指以商业银行作为移动支付主体的运营模式, 银行将客户在银行开通的账户和手机进行绑定, 用户就可以通过手机对银行的账户进行支付工作。我们通常称之为电话银行。

2、以移动运营商为主体的运营模式

这种运营模式, 主要是指移动运营商将客户的手机话费建立成账户, 可以进行有效的支付, 当用户在购买业务或者是发生移动付费的时候, 移动运营商就可以从用户的手机费用中进行相应的扣除。

3、以第三方平台为主体的运营模式

第三方平台是独立与金融机构和移动运营商之外的一种存在方式, 它具有两面性, 既可以为移动运营上、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建立起一座互相支付的桥梁, 又要对客户的银行卡、服务商的账户进行即时清算。

二、发展移动支付对于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

(一) 移动支付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移动技术的不断进步, 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也在不断提升。从最初的网点柜台式的服务扩展到自动取款机的自主服务, 再到如今通过网上银行自有的进行金融支付业务, 银行支付业务的往来已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而如今, 随着3G网络的到来, 智能手机的加入, 以移动设备作为媒介, 可以再一次引起一场商业银行移动支付的新高潮。

(二) 移动支付有助于提高中小银行的竞争力

各中小银行也大型银行比较起来, 更加具有商业银行的基本性质——以追求最大利润为主要的经营目标。而从中小银行的发展体制上来看, 和具有垄断地位的大型银行比较起来, 不具备明显的优势, 但是移动支付的引入使这一面貌可以得到改观, 移动支付具有灵活性, 便捷性, 完全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增强和大型银行的竞争力, 移动支付的加入还可以缩小增设网点的成本费用, 通过网络可以扩大经营范围, 从而提高其竞争的实力。

(三) 移动支付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的安全性

在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中, 手机和其它验证方式比较起来, 具有更强的私密性, 客户可以通过手机终端进行查询、转账、支付等多种操作, 移动支付业务, 为客户设置个人的安全卡和PIN卡控制方式, 可以有效的保障顾客信息的准确性, 避免不法分子投机取巧, 对客户造成伤害。

三、我国移动支付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 国内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状况

在我国国内, 随着短信业务的蓬勃发展, 以短信为基础、基于银行卡支付的移动电子商务开始得到发展。2002年以来, 中国银联分别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合作, 在海南、广东、湖南等地开展了移动支付业务,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目前, 中国移动已经与中国银联联合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上海浦发9家银行共同推出了包括缴费、购物和理财三类基本业务的“手机钱包”, 用户可以通过短信、语音、WAP等多种形式, 管理自己的账户。

(二) 我国移动支付存在的几个问题

鉴于移动支付现阶段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是非常流畅, 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运营市场复杂缺乏统一模式

移动支付产业链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 手机软件硬件厂商、电信运营商、银行和第三方平台, 在这些企业之间会存在诸多的利益纷争, 产业链相对来说比较复杂, 每个产业链中的一方都试图占据主导地位, 因此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发展模式, 产业制度成为一个制约发展的瓶颈。

2、技术存在漏洞软硬件有待提高

就目前而言, 手机银行使用中受到限制的因素主要有安全性和易用性。前者指要求银行必须对客户相关信息进行安全保证, 手机支付的时候, 参与运营的是多方面的, 一旦有一方泄露信息, 账户财产资金受到威胁。第二是目前手机支付软件种类繁多, 银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终端软件的匹配, 而且常常跟不上更新的进度。

3、兼容第三方平台突破发展瓶颈

手机支付市场中各个参与者的位置决定了其局限性, 每一方都无法独当一面。从整个发展角度来看, 第三方移动支付通用平台的发展空间广阔, 可以将各个网站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B2C电子商务网上链接, 手机号码和银行账号进行捆绑, 从安全性和便捷性上是利于发展。

四、移动支付业务的创新

无论商业银行, 还是各大企业, 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然而能够进行有效的业务创新是发展移动支付的关键。

(一) 不断拓展第三方平台的业务空间

就第三方平台支付宝而言, 从2004年12月创立之初, 当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为客户与商家之间搭建一个缓冲的平台。而如今, 除了发展在线的支付业务以外, 还积极拓展移动支付业务, 逐步将传统的支付方式慢慢向手机端靠拢, 支付宝和手机芯片商、系统方案商、手机硬件商和应用软件制作商等60多家企业达成了共识。这一创新业务的发展, 在短短的两年内, 支付宝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就无限支付而言, 每天交易笔数已经超过了50万笔。

(二) 不断加强内部创新方式

随着人们对于移动支付的信任不断增加, 很多公交线路和校园企业等领域也采用刷卡的方式进行移动支付, 同时, 将移动支付空间慢慢的渗透到大众生活的各个层面, 比如水费、电费、天然气费等等都是通过移动支付进行交费。而这些都是充分分析了自己的内部优势, 在自身优势上进行的创新, 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移动服务业务。

(三) 发展全方位移动支付业务

以某一方为载体, 提供全方位的移动支付服务。例如, 指定智能手机银行, 依托手机这一载体, 致力于打造全方位服务, 家庭理财、市场行情、跨行转账、手机充值、手机彩票、景点门片预定等等, 力求囊括最多的业务服务, 同时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照相和扫描方式进行资料申请等, 这样大大节省了实践, 简化了操作流程。

五、移动支付业务风险点及防范

随着商业银行移动业务的不断扩展, 由于技术水平有限, 支付业务地区差异较大, 系统建设成本不高, 产业链发展尚未成熟, 缺乏必要的政策法规进行约束, 因此移动支付业务上常常出现一些风险。

风险点有法律和政策风险。移动支付属于新生事物, 很多国家都没有针对移动支付设置相关的法律, 交易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也没有明显的界定, 我国虽然有《电子签名法》和《电子支付指引》为移动支付保镖, 但是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小额支付等存在一些交互差, 常常被成为灰色地带, 发展缓慢。其次是技术风险, 尤其是近年来, 手机支付软件市场良莠不齐, 缺乏相应的安全保障。

基于以上原因, 在商业银行移动支付业务中应当树立相应的防范意识, 确保商业银行移动支付的良性发展。首先, 商业银行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尽可能利用法律和法规积极防范法律风险。其次, 务必增强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建设。银行、电信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平台都要从自身出发加强安全建设, 确保整个支付过程的安全性。客户私人通过秘钥进行操作等, 确保系统操作中风险降到最低点。第三, 积极防范商业银行的信誉风险, 出台相关政策,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防范操作风险, 对重要客户进行监控, 尤其是涉及金额较大的交易, 要跟踪交易过程。

六、移动支付业务的展望和总结

调查显示, 2011年底, 中国移动互联网网民就达到了3.6亿以上, 而移动应用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在政府、运营商、互联网商、移动互联网厂商等主流的推动下, 呈现出快速增长之势, 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机终端销售达到了6000万以上, 而在这发展的背后, 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也并存着挑战。

总之, 机遇与挑战并存, 商业银行应当主动调整运营模式, 争取利用自身优势, 拓展发展空间, 拓展创新业务, 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一场激烈的金融服务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秦成德, 王汝林.移动电子商务[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2]周慧峰.3G时代的移动支付产业链模式探讨[J].移动通讯, 2009

刍议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篇10

金融业务创新不仅是商业银行发展和进步的必然选择, 也是保证我们国家商业银行能够满足市场经济特征的必然条件, 除此之外, 良好的业务创新还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商业银行具备应对外资银行冲击并求得生存的能力。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子改革开放以来就始终不断的进行着各个方面的尝试, 希望藉此获得较好的经营效果, 到目前为止确实有着不小的成果, 但是较之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而言则仍然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本文正是针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说明和分析。

二、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们国家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方面存在着一系列不尽人意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具体的方面:

(一) 银行从业人员素质不足

可以看到的是, 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金融形势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当中, 随之而来的就是越来越积累的行业内竞争, 在这样一种形势之下, 国内商业银行明显表现出市场开拓、服务优化、技术完善和业务创新等多个方面的乏力和不足, 这样一种局面的造成主要还是因为国内商业银行过分注重传统市场特征和传统金融业务, 最终导致银行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具体到银行从业人员来说, 国内商业银行的基层从业人员在知识结构以及服务业务上都显得比较老化, 并表现出难以适应于新形势下银行业务发展与创新的特点, 虽然说近些年来各家商业银行也开始注重人才结构的调整和银行从业人员的培养,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仍然是无法满足商业银行实际发展的速度的。

(二) 银行新业务不够规范

商业银行新业务不够规范造成的直接结构就是新业务难以适应于银行进一步发展和进步的需求, 这对于银行的长期发展而言甚至是有害的。就目前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开发的新业务来看, 绝大多数都还是停留在代收代付和结算等较次层次的水平上, 不仅不能够收获较好的经济效益, 一旦经营不善还可能导致成本的大幅增加。造成这样一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商业银行在科技、服务以及市场这样三个重要的方面投入不够, 使得开发出来的新业务科技含量低。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到的就是中央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行并没有一个科学、规范而完善的制度, 使得各家银行之间存在着不良竞争, 总体上来看就是对金融资源的浪费。

(三) 社会公众的金融意识不强

社会公众金融意识跟不上同样会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造成较大的阻碍, 这是因为社会公众是我们国家商业银行最大的客户群, 但是到目前为止储蓄存款还是银行存款的最大来头。我们国家公众有着根深蒂固的节俭习惯, 因此对于个人理财和消费信贷就不如西方国家居民那样热衷, 同时也使得行业银行很难在这样一个方面开展良好的业务。当然, 这主要就是因为国内的商业银行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力度不到位, 且提供的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都与时间的市场需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针对于此, 国内的商业银行一定要尽可能的采取措施来刺激国内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来为国内银行的业务创新打下较好的基础。

三推动我们国家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对策分析

(一) 积极推动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全面开展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推动需要通过下述三个具体方面的措施来实现:首先就需要加大业务创新的力度, 业务创新力度的加大可通过企业贷款额度的增大来实现, 主要就是在更好了解企业特点和需求的基础之上来放贷, 使得银行能够在较好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保障自身的良好经营与发展;业务创新也可以通过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来实现, 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广泛进行市场调查的基础之上来开发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信贷品种;业务创新还可以通过创新银行贷款形式来实现, 主要就是通过加强信用分析环节来对银行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其次还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提高负债业务创新水平, 一方面是资本业务创新, 解决的是我们国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则是存款业务创新, 解决的是存款工具和存款手段的方面的不足。最后还需要发展银行表外业务创新, 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应当在表外业务有限的前提之下尽可能充分的利用资源和信息来抢占有效市场份额, 具体实现方式包括汇率的变动、服务种类的增加和租赁业务的扩展来实现。

(二) 在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过程当中突出重点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重点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 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应当把握这三个方面并良好的处理之。一是个人金融业务, 重点突出的方式在于科技手段的投入、小额融资业务的开发和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发, 这主要考虑到的是公众业务的广泛性和时效性, 尽可能的满足大众的实际需求。二是投资银行业务, 商业银行应当在正确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之上来展开该业务, 实际上, 在新的经济市场条件下进行投资银行业务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非常有利的, 且实现的具体相对较为丰富, 包括之间开展融资安排业务和债务重组业务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为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或者是兼并收购, 再者以财务顾问的身份参与到证券公司的改制上市业务当中来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三是离岸金融业务, 菏泽样一种金融业务实际上正是我们国家加入到全球化经济体制当中来的具体体现, 且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如今我们国家的商业银行也确实是具备这样一种能力的, 这也就为我们国家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基础以及无限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自身应当致力于这样一个方面业务的开展和进行。

四、结语

本文主要是对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了说明和分析, 希望能够对相关方面工作的进行有所裨益。

摘要:市场经济发展状态下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商业银行自身业务结构的调整和创新步伐的加快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必然需要通过这样一些科学的方式和手段来尽可能提高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关键词: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经营水平

参考文献

[1]乐云.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J].时代经贸, 2006 (10)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 篇11

【摘要】 总结了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建立与完善管理机制、培养各类人才等对策,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 商业银行;必要性;中间业务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概述及其生产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一种广泛的金融服务,指不占用银行资金,银行以中间人的身份给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在国外,中间业务主要是以提供金融服务,收取手续费为主,故又称其为“服务收费业务”。目前,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品种纷繁复杂,我国商业银行涉及的中间业务品种也已达数百种。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种类主要分: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担保类中间业务、承诺类中间业务、交易类中间业务、基金托管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其他类中间业务。与传统业务相比,中间业务具有收入稳定、服务性强,风险小等特点,可以增加银行的业务收入并以此提高银行的竞争能力,有利于使银行摆脱既定的资产负债规模的束缚,促进其技术与服务手段的进步。一直以来,银行业业务单一,收入严重依赖存贷款利差,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一个背景是市场利率走低,传统的利润来源存贷款利差缩小,银行的盈利能力降低,银行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利润来源。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

(一)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中,利率将逐步实现市场化,存贷款利差也将逐步缩小。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银行客户的融资方式日益多元化,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盈利空间将日益缩小,这迫切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开辟新的利润增长来源。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面对日益临近的外资银行的竞争,急需提升银行业的竞争力,促进业务多元化,扩大表外业务不仅是增强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的需要。2006年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大举进入我国。外资银行凭借自身的优势,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提出了较高的挑战。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状况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

经济发达国家的银行很早就开展了中间业务,目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已成为银行资产业务收入和负债业务收入之外的第三大业务收入。据报载,在发达的国家中,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接近成为银行业务收入的“半壁江山”。

如表1所示,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为52%,日本银行为38%,欧洲银行为50%。我国银行业平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8%,最大为17%,最低的不足1%。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近几年有较快发展,在各个银行中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普遍较高。据业内人士预测,中国加入WTO五年之后,在我国的外资银行中间业务占有中国内地的市场份额将达到50%以上,国内银行改造和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中间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地位已经凸显。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资产比重和银行总收入比重偏低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银行资产的比重和银行总收入的比重严重偏低,中间业务收入结构分布不均。该行某年信用卡中间业务收入结构显示,商户回佣收入、跨行收入共占中间业务收入的87%,年费、异地结算、代理业务等收入只占13%,外卡收单业务收入则寥寥无几。

2.中资银行理财业务的盈利状况。作为中间业务中最据成本性和最有发展前途的业务,2007年国际宏观环境不利,继2006年实现了几近翻番的高速增长后,2007年出现暴涨性的增长2007年人民币产品发行了1302只,外币产品发行了1760只,均远超过2006年的水平,这其中存在着重复统计的问题。根据2007年银行理财业务收益的报导,发现银行在中国的理财市场上的盈利均为零或者是负数,不得不慨“感高风险未必有高收益”。

3.品种较少、收入结构单一且盈利能力差。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新的中间业务品种不断出现,中间业务发展速度十分迅猛,逐渐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的支柱。以美国为例,1992年、2005年中间业务收入占净营业收入的比重如表2所示。

相比之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不仅品种数量少,大多数停留在以银行支付中介为基础和以信用中介职能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这些传统中间业务的收入约占中间业务总收入的90%左右。那些技术含量高、利润率高的资产评估、个人理财、期货期权以及衍生工具类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有的基本没有开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十分明显。

4.品牌认知度低。我国商业银行的品牌认知度低,大多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缺乏品牌产品,中间业务产品基本上处于仿制、复制阶段,产品单一、趋同。

5.服务手段落后。我国商业银行缺乏高效、快捷的结算、支付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应用软件配套能力差,各家商业银行支付系统尚未联网,各自为政,银行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业务的功能比较单一,创收能力不足。社会大众习惯于现金收付,导致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特别是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缺乏足够的社会认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制约因素。

四、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尽快制定《投资公司法》、《期货法》,抓紧完善《商业银行法》、《信托法》、《保险法》等一整套体系的法律法规;针对国际银行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允许部分商业银行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在部分领域相互代理业务,扩大我国商业银行可开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和范围。完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扩大指导价收费范围,对一些容易引起恶性竞争、扰乱金融市场的中间业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明确将一些不收费的业务列入收费项目。

继续完善对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审批制度,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创新速度。要注意对已有成熟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的中间业务,力求在执行管理办法和标准上的一致性,并加大检查力度。对于一些还没有成熟管理办法的金融新业务,应根据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适时出台相关管理法规予以规范,以促进金融新业务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与完善中间业务发展管理机制

一是完善中间业务考评机制,尽快建立详细的考评激励机制,把中间业务的发展纳入各级行经营目标责任制,加大考核权重。二是建立中间业务产品创新、评价及培训机制。三是要建立一种容错机制和纠正机制,鼓励各行通过对中间业务潜在的市场需求、成本投入、预期收益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防止盲目开发,盲目推广。四是要建立、健全中间业务的组织管理机制,便于中间业务的系统管理与长远规划工作,提高中间业务的市场占有率。五是健全中间业务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内控制度,做到操作、监督分离,强化稽核审计职能。

(三)强化服务意识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服务作为基础。手续费收入的相当一部分是银行员工所耗费的活劳动的补偿,是银行出售服务所得。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重点之一应是提高员工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将良好的服务观念转化为银行员工的基本素质,深挖服务的潜在效益,促进中间业务的发展。

(四)实施差别营销战略

一是采取差别客户营销策略,根据客户对银行收益的不同将客户划分不同的层次,分别提供不同的服务。二是采取差别业务营销策略,要有选择、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高附加值和个性化的业务品种。资金投入方面也需要采取差别化策略,选择合理高效的投入结构,向重点客户、重点业务倾斜,实现最佳投入产出率。

(五)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加强中间业务的人才培养。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内涵广泛涉及各行业专业,因此在发展中间业务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一方面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将对中间业务的发展理论、策略进行系统研究,综合国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出适合本行的中间业务发展战略,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控制方法。另一方面高素质的经营者队伍是开展中间业务的基础,他们不仅要通晓传统银行业务,也要懂得银行的中间业务,要具备企业财务、企业管理、企业评估与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分析能力,能够敏锐地捕捉市场信息。我国商业银行要从长远出发,多渠道、深层次地为中间业务创新与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储备,形成拓展中间业务的人力资源优势。

(六)加大科技投入以加快中间业务电子化建设

网上银行业务是当今世界银行业发展的趋势,我国商业银行应充分借鉴外资银行开展网上银行业务的经验,弥补经营网点相对不足的缺陷。虽然目前受教育程度、支付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网上银行业务发展远不如发达国家那般迅猛,作为我国银行业未来业务发展的潜在增长点,其地位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夏令武.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契机与挑战.中国金融.2003

[2]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盛丽.我国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创新[J].统计与决策.2007

[4]曹龙骐,金融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研究 篇12

一、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 专业人才的匮乏。

由于目前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刚刚起步, 缺乏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的人才和海外投资实践经验, 从事私人银行的客户经理多是由以前的理财经理转变而来, 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远远不能适应高端客户财富管理的要求。从国际上知名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情况来看, 很多私人银行顾问都曾经担任过跨国银行的分行经理, 其私人银行业务工作经验一般都在10年以上。而目前对于我国银行而言, 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所遇到的最大问题莫过于人才问题, 事实上, 如今国内私人银行业务市场的竞争大多是对于人才的竞争, 人才问题不解决, 国内的私人银行业务很难取得进一步发展。

(二) 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虽然都有各自不同的产品, 但与国际上真正意义上的私人银行业务相比仍是略显单薄。“合理避税、遗产管理、教育信托、保险规划、现金管理、继承人教育安排、人生事件规划”等私人银行所涵盖的服务, 在我国已有的私人银行产品服务中并未看到。从目前已有的私人银行专署产品来看, 尽管各个银行都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增设了信托基金等监管模式, 但基本上均为“基金专户”, 都是投资国内证券市场。这让内资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与外资银行相比在产品方面比较薄弱。

(三) 分业经营的局限性。

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金融机构只能分业经营, 商业银行不得从事投资、证券和保险等业务, 客户资金只能在各自独立的体系内流转, 银行无法开展涵盖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各类别的综合业务, 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采取有限的变通方式为客户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 这势必影响私人银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的水平。

(四) 对私人银行的监管政策还处于空白。

目前国内所有的银行法规中均没有针对私人银行业务的监管和约束, 对私人银行业务的监管政策还处于空白状态。对于私人银行业务没有明确的界定, 也没有任何关于私人银行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私人银行业务的范畴, 这就造成了监管上的空缺。

二、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 培养和引进稳定的专业人才队伍。

一是选拔引进, 向社会各界广招贤士, 设定严格的招聘条件, 精选人才, 从而保质保量地迅速壮大私人银行客户经理队伍, 与此同时, 商业银行应加速理财专家团队建设, 除了自己培养之外, 还可以大胆引进国外高级管理专业人才为我所用, 也可以聘请业界知名人士作为专家团队的成员。二是培训使用, 可以通过内部选拔机制的建立, 发掘内部尚未参加金融理财师资格考试, 但是具备一技之长, 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 通过专业化培训, 使之成为能够胜任私人银行客户经理的专业化人才。在加强人员培训的同时, 提高这些人才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战经验的积蓄, 提高为客户服务的专业技能和技巧, 迅速培养起一支私人银行客户经理队伍。

(二) 大力推进混业经营, 鼓励扶持金融创新。

我国应该为商业银行营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 鼓励金融创新, 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政府应加快建立健全包括银行市场、信托市场、保险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在内的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 通过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出台银保、银证、银期等跨市场协作产品创新指引, 在向混业经营过渡的过程中, 积极推进不同市场间的合作, 稳步放开分业经营的限制, 同时给予银行一定的产品创新、产品定价方面的自主权, 推动金融产品创新, 丰富私人银行业务的产品线, 推动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三) 拓展丰富的私人银行业务品种。

只有加快产品创新, 根据客户不同的风险偏好为客户设计适合的产品, 才能提高私人银行客户的满意度, 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奠定基础。新产品能否满足客户的需求, 主要依赖于产品经理与私人银行客户经理之间的默契配合。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必须具有收集的能力, 对客户的需求有高度的洞察能力和挖掘能力, 将客户的需求及时提供给产品经理, 为产品经理提供产品研发的方向, 提高产品经理产品设计与客户需求的吻合性。

(四) 加强对私人银行业务的监管。

一是要加强对客户经理的操作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必须制定严格的客户经理操作守则, 制定规范的私人银行操作规程, 防范风险于未然。二是要加强客户经理支持系统风险的监控。三是加强对产品创新风险的防范, 由于私人银行业务对产品创新的要求比较高, 因此在进行产品设计和研发时, 应该有相应的风险管理系统对其进行监控, 使产品更加安全的运行, 防范新兴业务产生的一系列法律和操作风险。四是制定严格管理制度, 加强对客户信息管理, 防止由于员工的离职、员工的违法违纪行为, 致使客户资料的外泄, 以提高私人银行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

上一篇:FIR高阶带通滤波器下一篇:中学诗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