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企业文化

2024-07-31

中国海油企业文化(通用8篇)

中国海油企业文化 篇1

中国文化的特点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

——以农耕思想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为例

【摘要】本文从中国社会的根源——农耕社会开始分析,农耕社会文化产生了长者为尊、人治、保守求稳的三种传统思想,进而,这三种传统的农耕文化思想对今天中国的企业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最后总结了中国企业文化的改革任重而道远。

【关键字】 农耕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企业文化长者为尊

人治保守求稳

“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从日本、美国被引入到我国,直至发展到今天,我国已经形成了不同于西方、亚洲其他国家的独特的企业文化。虽然企业其规模大小、性质、经营的范围、管理方法各有不同,但是企业文化却大同小异,其原因是因为有着相同的中国文化的背景。

中国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有政治色彩浓厚、等级制度严明、改革蔚成风气、注重“人治”轻视理性与法治、崇尚经验主义,这些都与传统的中国文化分不开,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的企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将以传统的农耕思想为例说明中国文化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

一、“长着为尊”的思想

费孝通曾在《乡土中国》中说到过,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在这样的农耕社会,农民聚村而居,主要因为:

一、小农经营,所以住在一起,住宅和农场不会太远;

二、需要水利的地方,他们有合作的需要;

三、为了安全,人多更安全;

四、土地平等继承的原则下,兄弟们因继承而时代在同一块土地上延续。

1这样一种世代延续的乡土社会的特点就是人们在熟人社会里长大的,熟人社会里不太需要文字,我们可以通过“眉目传情”,我们“指石为证”,我们抛开了比较象征的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了,于是,在文字是多余的情形下,我们主要通过世代的承袭进行经验的传授,年长者将其承袭和摸索而得的经验传授给1 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47

幼者,于是年长者因此而得到尊重。

于是延续到今天,中国人的思想中已经深深的烙下了长者为尊的思想,长者代表着更多的经验,因此在中国今天的企业中,年长者也因为有更多的经验得到尊重,这就是所谓的“讲等级,论资质”。

这一思想严重影响着中国今天的企业的职员之间的关系,老员工往往会将工作推卸给新来的年轻的员工,新来的员工都要经历这样一种被老员工任意差使的阶段。此外,同事之间的称呼也与西方社会的直呼其名不同,年轻的职员称呼年长的为哥、姐,这也是一种对经验、对资历的肯定和尊重。但是这种文化也造成了企业职员间等级森严的不好现象,以及许多老职员不干活,凭着自己的资历赖在公司混饭吃,公司领导也不敢得罪,只能白养着。

同时,企业的晋升制度、奖金的提升都与工作的年限挂钩,除了销售性行业外,其他工作的工资、奖金并不是与工作的成绩呈正比,所有的老资历都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然后又一批年轻一代的“媳妇”开始支撑的公司,“婆婆”指使“媳妇”干活,享受着成果。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中国劳动者进步的脚步,老资历不愿意再学习进步,也不愿意跳槽,年轻的人拿着微薄的工资拼命地卖力,这并不公平。只要是相同的劳动力,完成相同的工作量,就应该获得相同的报酬。

二、“人治”的思想

在熟人的社会里,街坊邻里都是认识的人,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这时候约束彼此行为的是熟人的议论,同时文字在农耕社会的意义不大,社会依靠的是彼此内心达成的一套规则来运行,即内心的羞愧感。当乡土社会出现纠纷时,人们会运用内心的道德标准去判断是非,而且是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来评判。这就是所谓的人治社会的原型。

2在依赖有权的长者治理的社会里,与权力的关系就决定了生存的空间大小,于是人治社会发展到今天,就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即一种关系型的社会。虽然今天我们已经有了完善的法律体制,但是法律是有边界的、有弹性的,而在法律的边界之外,我们有人情,甚至法律的边界内的问题,我们还是可以用关系摆平,法律是有弹性的,我们可以利用关系将这个弹簧变到最适合自己的长2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47

度。法律亦如此,企业的规则更是这样。

同样,在中国的企业的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也是“人治”。在我国的企业中,人情关系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却十分强大的社会力量,从招聘开始,人们就开始找关系,企业领导的一句话就可以决定能否应聘上。进入公司以后,对职员工作的满意度,是否失职,都是领导的自我评判,而西方社会,按规则办事是一种公平和基本人权的体现。

不仅职工的“红白喜事”有人张罗讲人情、凑份子,而且在个别违规,或出了事故;或给企业造成各种损失时,也会有一些人为之求情,为之游说、解脱,管理者永远“不好意思”批评关系户,结果往往使严格的管理变为一句空话。3在这样的气氛下,人情关系成了人们行为的规范和约束,而“法规”反倒成了躲在人们身后的羞羞答答的小媳妇,不仅使企业里那些成本成册的规章制度,变成了对付上级和自我安慰的装饰品,而且助长了“走后门”和“裙带风”的盛行,影响了优秀企业文化的健康成长,这也造成了中国企业管理中的一些混乱和困难,但是这样一种关系型社会也对企业文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职员与职员之间并不是依据公司的章程而凝聚在一起,而是依据一种“人情关系”。我们很少在西方的社会里,看到同事之间成为多么要好的朋友,西方社会里职员之间的关系仅仅靠工作连接起来,是生硬的规则作为纽带。但是在中国企业里,同事之间成为生活中最要好的朋友,维系这种关系的不是工作,而是一种感情,一种认同感。因此,中国企业的职员之间往往会很容易团结起来,互相帮助,而不是西方社会的各司其职。不恰当的帮助和团结,当然也会造成分工不明,权责不分。

三、保守求稳的思想

如前所述,乡土社会的中国,人们的经验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于是,年轻的人们在老者们的教导下,按照祖辈们的方式生活,无须进行新的探索,况且在顽固的老者们,不必要的冒险是一种异类。于是,中国人的思想里有一种保守求稳的思想扎根了,也即一种中庸的思想,大胆的改革创新并不会得到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每个人都想按照现有的方式稳定地延续下去。

因此,中国的企业追求稳定的发展,大多数的改革都会以失败告终。有许多大型企业试图并购国外的企业,但是终因文化的差异而失败告终,其实是一种保3 魏杰,《中国企业文化之痛》,《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10

守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融合。如果一个企业的新秀提出改革的意见,必然会遭到其他保守者的反对,因为改革会威胁到其他人的安稳。但是这种保守求稳的思想,也未必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过度的冒险也必然会带来很多的失败。

四、结语

乡土中国的许多文化精神已经扎根到中国人的思想中,即使是在高度城市化的今天,我们也难以改变这些文化现象。这些传统的文化特点对中国企业文化造成的影响有好有坏,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将好的一面从坏的一面剥离开来,因为他们有着相同的根源。我们总是试图高呼企业改革,殊不知,企业文化背后有着无法根除的乡土社会文化。改革当然要继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借鉴西方优秀的企业文化,但是,我们的路还很长。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472、范志杰,《浅谈中国企业文化的民族性与国际性》,商业现代化,2006,(24)

3、陈战国,《儒家精神及现代进路》,南阳师范学院报,2007,14、郭济兴,《现代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经济经纬,2003,(04)

5、刘惠坚,《试论企业文化管理》,现代哲学,2000,(01)

中国海油企业文化 篇2

尤其是美国企业家们在一夜之间发现日本在某些方面已超越自己, 在惊讶之余, 他们对日本企业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结果发现日本与欧洲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其核心思想在于塑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和将价值与心理因素整合的文化, 并落实至每一位员工的的日常行为之中。

这样的精神力量不仅提高了日本企业长期的经营业绩, 对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潜在的却又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本企业家将这种管理方式命名为“企业文化管理”。实际上日本也是靠企业文化管理后来者居上的。

随后, 关于企业文化的探索在美国展开并很快扩展到欧洲各国,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 西方企业界已把企业文化管理看成管理的最高境界。

上世纪八十年代,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 企业文化管理也自然而然进入了我国。

企业文化理论传入国内, 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 学界也发展出了群众派、学院派、领导力派、解构派、集纳派、实战派等诸多流派。

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 企业文化的研究和实践几乎同时进入了繁荣期。国内出现了企业文化咨询的专业公司, 一些具备超前意识、经济思维敏锐的企业家也主动聘请专业公司和具备职业素养的企业管理专家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应用文化管理企业。

毋庸置疑, 这些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引导和推动下, 有了长足的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的导入对我国企业整体提升管理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企业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微观组织文化, 它是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在一定的文化中总会涵盖一定的民族文化。所以一个国家企业文化的特点实际上就代表了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特点。

但是企业在导入企业文化建设时太注重西方的一些价值和文化理念, 结果把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些优秀的东西给丢掉了, 这也与我们过度夸大西方管理和我们反传统的文化意识有关系。

诚然, 我们一方面反对西方的普世价值;另一方面又把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的道德文化体系给否定了, 我们既没有建立新的并被大家认可的文化道德体系, 也没有企业上下共通的管理渠道, 结果企业文化建设只流于表面的形式, 流于空洞的口号, 流于虚浮的浅层、流于各种雷同和文字游戏。

在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和方法上, 中国一些秉承西方中心论的"文化买办", 不无八哥学舌式的作出中国自古缺少经济或管理思想以及中国因其本身文化本质所限, 产生不了近代的资本主义等等似是而非的评论。殊不知, 西方自十八世纪"伏尔泰时代", 就已经开始大量学习和吸收中国文化;正如《世界通史》的作者斯洛夫所说:"中国人拥有高度发展的文化, 先进的工艺, 大规模的商业, 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政治和提供社会凝聚力及思想理论基础的学说。西欧从贫穷和默默无名中拿出了中国的文化与发明, 引起了更大的技术进步和更多的制度变化。最终的结果是中世纪文明的转变成现代文明"。

文化的最基本的内涵和作用就是“整合”, 没有整合文化就没有生命力。无论时代是新与旧, 有些基本的东西是不会变的, 那就是文化的本原, 是文化的“道”不会改变, 民族的性格和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变, 那么它血液里文化的基因也就不会变。即使在全球化的今天, 民族的文化价值是不会改变的。

纵观国内成功企业无不是企业文化管理中国化的典范。

举个例子来说, 我们所公认的华为, 并不是一个《华为基本法》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与西方的管理文化理念的结合才创造了华为的奇迹。也就是中国企业文化的“中国化”。

人们在探究华人首富李嘉诚的成功秘诀时, 他告诉我们, 他的成功就是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维与西方的管理科学化的企业文化理念有机的结合在管理企业上面, 这也是企业文化的“中国化”。

富士康的制度化、流程化管理堪称西方企业文化管理的典范, 然而为什么接连发生13起员工跳楼事件?这不得不引起人们对中国现有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忧思, 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中国化。

一个国家走向强盛、一家企业走向卓越, 背后都伴随着一种适合本国或本企业生态环境的成功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比如欧洲的ISO管理体系, 美国的六西格玛和日本的丰田TPS模式。都是在本国文化和民主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建立的文化管理思想下的管理模式。

所以, 中国在走过高速发展的几十年之后, 当我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时, 我们必须去回答这个问题:中国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是什么?

“中国化”文化管理是制度流程与人的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当下中国企业, 制度建设已不是最大问题。但制度建立以后如何用人性的道德力量去执行遵守它, 是一个挑战。那么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模式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是在教大家怎么做人的管理方法。只有懂得怎么做人, 才能主动去遵守管理制度。否则制度永远都是写在纸面上的字迹而已。所以建立中国化的企业文化是当代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中国化企业文化管理可以使企业回归良知, 避免因没有道德标准而出现的危机。

而拥有或失去了良知, 又会让企业收获和损失些什么呢?

一个有良知的企业会得到员工、社会和生存环境的长久忠诚和信任, 使企业利益长久化, 使企业基业长青, 三鹿奶粉、双汇瘦肉精等事件就是企业丧失良知造成的。

中国化企业文化管理是开放的管理模式, 它不是要摒弃西方的管理模式, 而是根据中国社会的特点, 中国企业的具体情况, 把中国优秀的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哲学思维模式加入到企业管理中去, 是对西方科学模式实现的完善与补充。清代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张之洞所言的“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就是中国化企业文化管理的完美诠释。

中国化企业文化管理思想是把西方管理的硬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柔性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是刚柔运行相济的管理模式。它使管理更有技巧性和艺术性, 是中国的人文情怀“情、理、法”的完美体现。

我国的企业文化研究系统到现在尚未完整的中国化的理论体系, 在推行企业文化战略的时, 企业家们往往也仅凭自己的理解, 将一些基于企业决策者主观意愿的西方企业文化大行其道。认为西方化就是全球化, 总而言之, 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严重的背离了中国人文环境和精神实质, 造成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丧失。

目前, 企业家们花重金聘请的企业文化管理公司, 往往是不懂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 这也造成了中国企业文化西化的现状。

所以, 要想让企业文化中国化, 就必须普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哲学思想, 通过对企业的不断引导, 加上学者们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索, 我们的企业文化中国化才能落地开花结果, 而企业文化中国化对于中国企业的影响, 也必将是潜在而深远的。

但是企业在导入企业文化建设时太注重西方的一些价值和文化理念, 结果把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些优秀的东西给丢掉了, 这也与我们过度夸大西方管理和我们反传统的文化意识有关系。

中国企业面临文化重生 篇3

中国企业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第一,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第二,依赖资源投入的传统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具备可持续性;第三,拥有知识并能以最快速度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企业,将占据主动;第四,“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与企业本位日益叠合。

由此,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将随之产生深刻变革。

企业文化一直被视为企业整合内部力量、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关键手段。“未来的竞争将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以往那种人云亦云、缺乏个性的企业文化已很难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同时,“老板文化”的氛围和“胡萝卜加大棒”的制度管理也日益难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中国企业的成长已经遇到文化瓶颈,企业文化的重生需求已经产生。

企业文化通过三个递进的层次表现出来:形象统一(VI),行动统一(BI),思想统一(MI)。这里,形象统一很容易做到;行动统一就困难一些了,规范的制度有助于行动统一;思想统一最为困难,需要较长时间的同化。

而当企业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的价值观)做出适应性的变化;其次,新的文化内涵必须在企业内部实现三统一,这个过程就是企业文化的重生。如果做到了三者的统一,我们就可以说它又具有了新型的企业文化。

文化重生需找到“三维度”

企业文化重生,必须找到三个维度来度量:市场维度,雇员维度,社会维度。由此才能实现企业文化的真正创新。

从市场维度重生文化内涵

这包括以下因素:顾客需求创造、重视顾客的体验、快速反应、创新、明确目标。

这里最基本的要素,就是企业的一切行动都应围绕如何创造顾客的未来需求、对应潜在的需求、满足现实的需求而进行,由此设计企业的经营战略和战术;构建相应的经营体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商品;树立顾客可以信赖的企业形象。

而当今,创造顾客的未来需求与对应顾客的潜在需求,比满足顾客的现实需求更为重要。顾客不仅是上帝,如今,他们更是市场研究的领军人、产品开发的经理。哈佛商学院Stefan

Thomke教授就极力倡导“鼓励顾客设计他们想要的最新的商品,这将产生当今供应商无法想像的创新”。

GE公司的健康产品部门,就定期召集著名医院和大学的科学家与医生参加咨询会议,讨论最新的技术进展,从而引导GE的产品创新。而在某些行业(如:时装、音乐、电信服务业),顾客忠诚度的提高更是依赖于根据顾客特性而“量身定作”的产品与服务质量来实现的。这里,完全摒弃了“大众化”!

成功的公司还重视给顾客创造良好的消费“体验”,使顾客在消费产品时享受愉悦!2001年当Gerard Kleisterlee 成为飞利浦公司CEO后,提出了改变公司与客户交流的方式,围绕客户的设计来生产简单易用的产品;并在全世界建立了新的试验中心,广泛接受用户对产品的评价。

关注顾客,这样的认识深深地烙在企业的价值观中,是进行各种创新活动的思想根源!这样的价值观一旦成为普遍接受的行为范式,调动企业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创造力才有的放矢,从而产生极大的企业价值。

从雇员维度重生文化内涵

这包括以下因素:重视员工的愉快感、员工的职业发展、团队协作与和谐、激励员工对组织的贡献、重视员工创造力。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文化强化人本主义的价值观,企业再造的根本任务在于重新认识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是人,不是物。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企业对知识资源的占有,创新的人才是企业的核心。企业必须造就一支观念更新、更高,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懂管理、会经营的经营管理者队伍;一支能瞄准科技前沿进行知识生产开发的创造者队伍;一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具备良好素质的生产者队伍。

不少企业没有把信任人、尊重人、关心人真正作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缺乏对员工自主权的尊重,缺乏对员工生活与工作的关心。在这样的氛围中,不可能塑造出团结进取、爱厂如家的企业精神。

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企业应时刻为员工着想,其内容主要包括情感管理、人才管理和自主管理。情感管理,是以感情联络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浓厚的情感氛围能为员工提供安全感、信赖感,从而创造出良好的工作环境。人才管理,是要尊重人的个性、人格,重视人的价值,知人善任。智力和知识资源既不能强力“开采”,也不能用僵化的制度规范,只能靠拥有者自愿才可能充分发掘。对人才最强有力的支持和最佳的呵护,莫过于发现、正确评价他们的才能并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促使其才能充分发挥、价值得以实现。自主管理,即信任、尊重员工,通过各种制度保证员工民主管理的权利,引导员工自觉参与管理。

从社会维度重生文化内涵

这主要包括以下因素:与竞争者的关系——竞合、与供应商的关系——共生、与投资者的关系——双赢、与社区的关系——和谐、注重社会责任。

企业家文化观念的扩展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二者关系是十分清楚的。忽视利益相关者的文化观念,其企业行为就必然导致员工的离弃或缺乏努力、顾客减少对产品的认同与消费、股东的不满与改变投资、政府法律的制裁以及当地社区、居民的强烈反对。这样的企业可能获取短期利润,然而难以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只有那些实现了文化观念扩展和创新的企业家与企业,才能获得多方合作与支持,为企业赢得尊重,为企业生存创造和谐的共生环境。

优先内部制度整合

企业文化的重生与根植,表现为企业全体人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而首先是企业经营者面对市场环境在经营哲学上的再思考。因而,要想将其统一到企业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中来,就必须进行内部整合。

根植于人思想深处的文化观念,在不同的主体之间,其转变的诱因、速度、深度和取向千差万别,这是新文化新制度与旧文化旧制度融合与摩擦必然付出的时间成本。有研究显示:企业文化的变迁普遍滞后于企业制度变迁,因此整合的过程主要依赖企业制度的创新和建设,以及企业执行制度的能力。

例如:要形成关注顾客的企业文化,那么从企业经营战略的层面到日常业务操作层面,都必须用具体制度清晰地界定员工的行为方式。“服务至上,追求卓越”的理念如果出现在企业的宣传资料中,那么在制度层面就必须有严格产品质量的管理、规范服务的细则,并配之以严格的落实措施。

总之,基于新企业文化内涵的制度创新与执行力将加快企业内部实现思想统一(MI),行为方式统一(BI)的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1 篇4

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道德人本主义的思想传统,把道德实践提到至高地位,对于人的精神的开发,对于个体道德自我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约束,和谐统一,稳定,理念的一致性等传统的文化特征明显地反映为现代企业文化特征,并对中国企业的创新行为和创新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些思想观念或固有传统,长期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特征。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伦理道德约束,和谐统一,稳定,理念的一致性等。这些传统的文化特征明显地反映为现代企业文化中的官僚型和支撑型特征,并对中国企业的创新行为和创新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突出道德伦理性,传统的道德伦理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叫做“崇德”型文化。

从对社会创新和企业创新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倡道德的特色,以道德为本位的宗法制度无疑给我们带来某些有益的东西。这种道德观念认为家族整体利益是第一位的,要求人们约束自己,服从整体。它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维护了尊敬老人、慈爱幼孩、夫妻相敬、兄弟相亲的社会公德。它亦有利于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有利于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也是我们今天仍应提倡的东西。由此看出,中国传统文化这一特征有利于合作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实质上是一种伦理本位的文化,所谓以人为本,实际上也是一种以道德修养为旨趣的人本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道德人本主义的思想传统,把道德实践提到至高地位,对于人的精神的开发,对于个体道德自我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以道德教育代替宗教信仰,用道德自觉抵制宗教强制,大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

二、企业文化

在经济社会中,社会文化思想可视为是一种社会资本。社会是群体存在的状态,这种状态的稳定性和合理性,依靠个体利益的相对满足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逊让与彼此互利。而社会群体存在关系的基本认识态度,则要通过传统思想与文化价值观的产生与传承来实现。树无根不活,企业文化无根不立。

任何一种文化模式都不可能是凭空全新产生的,企业文化也不例外,企业文化的形式及其内容一定有其历史渊源和路径依赖性。世界上大凡有生命力的管理思想,都是基于本土文化之上的。所以,企业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原有企业文化中优秀内容的继承和发扬,尤其是要继承和发扬企业文化中被证明正确的核心的价值观,这些观念被认为是保证企业长期稳定经营的基础。同时必须记取:作为一个文明发展古国,历史文化传统有益于今天文化建设之处多矣,把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与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从而为我国企业进行文化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人曾说,世界上所有民族中,有三件最可怕的事情:一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二是永不磨灭的犹太精神;三是中华民族的同化力量。中华民族历经风雨,最终仍然傲然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一种强大文化融合征服力量。所以,中国的企业进行文化建设是有资源优势的,如果能够吸收国内外的优秀文化资源尤其是整合传统文化,必将在该领域大放异彩,中国企业发展不可限量也。企业文化的精神气质可以融合全球,但是其表现形式一定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

三、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结合

中国企业文化是附属于中国文化的,它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容。我国当今许多企业,都是初创者当初凭着其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斗志取得了令人称颂的成就。他们的勤俭敬业的创业精神、审视应变的创业能力,坚忍不拔的创业意志,既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与继承,又是对传统文化的丰富。

中国电信企业文化 篇5

企业使命:让客户尽情享受信息新生活

战略目标:做世界级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核心价值观:全面创新,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共创价值

经营理念:追求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

服务理念:用户至上,用心服务

2.3 中国电信企业战略转型和精确管理

2.3.1 企业战略转型的内涵与目标

一、企业战略转型的内涵

企业战略转型就是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在继续发挥固网话音和宽带接入优势的基础上,重视农村通信和国际通信,积极拓展互联网应用、信息通信技术(ICT)、视频内容、移动通信等业务领域;通过多业务、多网络、多终端的融合及价值链的延伸,挖掘客户价值,提升竞争层次,提供便捷、丰富、个性化、高性能价格比的综合信息服务;成为电信全业务的提供者、互联网应用的聚合者、中小企业ICT 服务的领先者,进而成为基于网络的综合信息服务价值链的主导者,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企业价值。

二、企业战略转型的目标

未来5-6 年,企业战略转型的主要目标:一是非话音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比2007 年提高10 个百分点,达到45%左右,打造互联网增值、ICT、移动通信及国际通信等四个百亿级的业务群,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行业发展速度基本实现同步;二是全面实现以客户品牌开展营销服务,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客户满意度名列行业首位;三是经济价值增加值(EVA)逐年提高,净利润率、已投资本回报率、自由现金流占收入比等主要价值指标达到国际可比电信公司平均水平,在不含移动业务的情况下,集团主业投资占收入比控制在20%以下;四是建立与企业战略转型相匹配的人才队伍和学习型组织,集团主业 员工劳动生产率超过60 万元。

2.3.2 企业战略转型的三大重点举措

一、业务与服务转型

二、网络与技术转型

三、组织与人力资源转型

2.3.3 精确管理的内涵和目标

精确管理是以数据和事实为驱动,以信息化为支撑,提升客户服务能力、优化资源配置 的一种具体、可操作且可复制的管理模式。量化管理是精确管理的核心,数据管理是精确管 理的基础,信息化是精确管理的支撑手段。

中国电信推进精确管理的目标是全面提升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重点就是要做好针对性 营销、优化资源配置和数据管理三个方面的工作。实现各项工作的标准化、数量化、流程化、信息化,打造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第3章 品牌体系

3.2.1 品牌名称及标识

中文名称“中国电信”,英文名称“China Telecom”。

标识如右图

3.2.1 中国电信

中文名称“中国电信”,英文名称“China Telecom”。中国电信的品牌愿景是“世界级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品牌形象元素:

一、品质卓越、值得信赖

二、用户至上、用心服务

三、创新科技、便捷高效

中国电信的品牌口号为:世界触手可及(Connecting theWorld)。

3.3.1 商务领航

中文名称“商务领航”,英文名称“BizNavigator”。“远见成就价值”为“商务领航”的品牌口号

商务领航品牌建设是树立合作共赢伙伴的客户品牌形象,在精神、文化层面与客户产生 共鸣,实现品牌经营的最终目的。品牌打造三个层面的内容包括:

产品感知填充,以通信应用版业务保护存量,通过信息应用的价值填充提高粘性; 以通信应用+信息应用和行业应用版业务体现综合业务的优势及信息内涵;

服务感知填充,通过专属渠道、客户经理服务等级、维护服务等级等,以专业、专 家式的服务及客户最需要的合作内容的回馈,让客户形成差异化感知体验;

文化感知填充,与客户实现共赢、提升客户自身价值,在精神,文化层面与客户产 生共鸣。

3.3.2 我的e家

中文名称“我的e 家”,英文名称“ONEHOME”。“我的e 家”的品牌内涵为“以综合信息应用,让客户尽情享受信息新生活”,“我的e 家”传播口号为“爱没有距离,家就在身边”

我的e 家品牌建设目标是建设家庭信息新生活的完美沟通平台。品牌打造通过三个层面 进行填充,内容包括:

产品感知填充,以固话、宽带、PHS/移动终端等的融合捆绑,向综合信息应用延 展,最终形成面向家庭的整体综合信息应用解决方案;

服务感知填充,以强大的电子、实体渠道为主提供便捷高效的差异化服务体验;通 过对客户价值的承认提高客户忠诚;

文化感知填充,以营造家庭亲情、活力、舒适、精彩完美沟通,让家庭成员尽情享 受信息新生活为核心诉求,在精神、文化层面与客户产生共鸣。

3.4.1 号码百事通

中文名称“号码百事通”,英文名称“Best Tone”。号码百事通是基于号码信息查询的增值服务业务品牌,面向的是全部电话客户。

3.4.2 ChinaNet

ChinaNet 是包含中国电信骨干与接入网络在内的互联网业务品牌。

英文名称“ChinaNet”,中文名称“中国宽带互联网”。

4.2.1 电信服务规范的目的《电信服务规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信息产业部第八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的,自2005 年4 月20 日起施行。是为了提高电信服务的质量,维护电信用户的合法权利,保证电信服 务和监管工作的系统化和规范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制定的。

4.2.3 电信服务规范内容

1.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改进电信服务工作。

2.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并按规定的时间、内容和方式向电信 管理机构报告,同时向社会通报本企业服务质量状况。

3.发生重大通信阻断时,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按规定的要求和时限向电信管理机构报

告。在事故处理过程中,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对所有与事故有关的数据进行采集、记录和保存,相关数据和书面记录至少保存六个月。

4.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电信服务时,应公布其业务种类、服务时限、资费标准和服务范 围等内容,并报当地通信管理局备案。由于电信业务经营者检修线路、设备搬迁、工程割接、网络及软件升级等可预见的原因,影响或可能影响用户使用的,应提前七十二小时通告所涉 及的用户。影响用户的时间超过二十四小时或影响有特殊需求的用户使用时,应同时向当地 通信管理局报告。电信业务经营者停止经营某种业务时,应提前三十日通知所涉及用户,并 妥善做好用户善后工作。

5.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执行国家电信资费管理的有关规定,明码标价,并采取有效措施,为用户交费和查询费用提供方便。

6.用户申请办理电信业务时,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向用户提供该项业务的说明。该说明 应当包括该业务的业务功能、通达范围、业务取消方式、费用收取办法、交费时间、障碍申 告电话、咨询服务电话等。电信业务宣传资料应针对业务全过程,通俗易懂,真实准确。对 用户暂停或停止服务时,应在二十四小时前通知用户。

7.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定用户使用其指定的业务或购买其指定的电信终

端设备。用户要求开通、变更或终止电信业务时,电信业务经营者无正当理由不得拖延、推 诿和拒绝,不得胁迫、刁难用户。经营本地电话业务和移动电话业务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应 当全面建立公开、公平的电话号码用户选择机制。

8.电信业务经营者应以书面形式或其他形式明确经营者与用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其格 式合同条款应做到公平合理、准确全面、简单明了。

9.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合理设置服务网点或代办点,合理安排服务时间或开设多种方式受 理业务,方便用户。上门服务人员应遵守预约时间,出示工作证明或佩带本企业标识,代经 销人员应主动明示电信业务代理身份,爱护用户设施,保持环境整洁。电信业务经营者应为

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老年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

10.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建立与用户沟通的渠道和制度,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自觉

改善服务工作。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向用户提供业务咨询、查询和障碍申告受理等服务,并 采取公布监督电话等形式,受理用户投诉。对于用户关于电信服务方面的投诉,电信业务经 营者应在接到用户投诉之日起十五日内答复用户。电信业务经营者在电信服务方面与用户发 生纠纷的,在纠纷解决前,应当保存相关原始资料。

11.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电信卡类业务时,应当向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保证,不得发行

超出服务能力的电信卡。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明确电信业务经营者与持卡用 户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告知用户使用方法、资费标准、计费方式、有效期限以及 其他应当告知用户的事项。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做出对持卡用户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 得单方面免除或者限制电信业务经营者的责任,损害用户的合法权益。

12.以代理形式开展电信服务的,代理人在提供电信服务活动时,应当执行本规范。电

信业务经营者应加强对其业务代理商的管理,并负责管理和监督检查代办电信业务单位或个 人的服务质量。

13.通信管理局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本规范的服务质量指标进行局部调整或补充。调整后的指标低于本规范的,应当报原信息产业部批准。通信管理局按照前款规定调整服务 质量指标的,该行政区域应当执行调整后的服务质量指标。

14.电信业务经营者可以根据用户的特殊需要,约定有关的业务受理、开通时限、故障

处理时限等问题,但其服务质量不得低于本规范或者当地通信管理局制定的服务质量指标。

15.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的电信服务未能达到本规范或者当地通信管理局制定的服务质

量指标的,由电信监管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 的罚款。

16.原信息产业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电信业务项目及其服务质量指标和通信质量指 标做出调整,并重新公布实施。

第8章 政企客户营销服务策略

8.1 总体思路

抓住社会信息化进程加速的历史机遇,坚定信心,加快发展,全面完成挑战目标和任务;坚持品牌统领,聚焦重点客户,充实产品及服务,提升商务领航品牌价值;落实精确化营销,深化转型业务和传统业务的组合营销,促进存量巩固和增量发展,有效应对竞争;以行业信息化应用为切入,强化统筹部署产品及应用,加大合作拓展力度,规模推广ICT 整体服务和行业应用;建立政企客户一体化矩阵式营销服务体系,加强针对细分市场的专业化营销和客户总部营销,优化销售渠道覆盖,落实协同营销,切实增强执行力;进一步从客户感知、体验出发,通过后端紧密嵌入,深化服务举措,加强协同支撑,落实资源保障,提升ICT 服务支撑能力;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综合信息整体服务水平,继续保持同业竞争比较优势。加强全国政企队伍建设,持续提升ICT 业务销售、支撑和专业化服务能力,培养适应企业转型要求的人才队伍,建立政企客户纵向一体化营销服务团队。

8.2 体系架构

(一)为提升政企客户营销服务的竞争力,树立整体品牌形象,中国电信建立了集团公司、省(区、市)公司、地(市)分公司三级政企客户部,加强垂直一体化管理和控制,实行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双重考核。

(二)各级政企客户部统一以中国电信政企客户事业部对外进行政企客户营销服务工作,在政企客户部人员对外名片时,应按统一名称系列对外提供服务。

(一)直接负责客户销售服务的省级公司和地(市)分公司政企客户部成立党政军、金融和

大企业客户服务中心(或组),下设若干行业客户组,配置行业经理、首席客户经理和客户经理,与集团公司党政军、金融和大企业客户服务中心及下设行业组对口形成纵向营销组织体系;省级公司、地(市)分公司政企客户部行业客户服务中心(或组)及下设的行业客户组可进行细分客户群体的组合,但原则上不应将集团公司行业客户组所负责的客户群体进行拆分,以确保纵向责任落地和接口对应。

(二)客户总部所在地政企客户部根据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优化中国电信政企客户营销服务人员配置的通知》(中国电信 [2007]791 号,以下简称通知)的人员配备标准为试点客户配备首席客户经理,首席客户经理通过扁平化的业务流程,接受集团公司行业客户服务中心行业经理的专业化指导和支撑,建立营销信息、商机共享和协同转化的运作机制。

(三)在直接负责客户销售服务的省级公司和地(市)分公司政企客户部建立一站式客户服务运营分中心或服务站,网络运行维护部向政企客户部派出嵌入支撑团队,联合系统集成公司,形成横向售前支持、售中实施以及售后服务接口的支撑服务团队,共同承担各行业客户服务中心的服务支撑工作,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ICT 整体服务。

8.3 政企客户分类

按政企客户的需求特征,政企客户细分为行业客户与聚类客户,根据销售服务和客户管控工作需要,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增加“客户价值属性”和“客户区域属性”两个分类维度,从多个维度对政企客户实施进一步划分。

(一)行业客户

行业客户是指实行跨域垂直统一或分级统一管理和决策政企行业客户。根据行业客户的跨域需求特征,兼顾客户信息通信消费价值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全球行业客户、全国行业客户、全省行业客户和本地行业客户,并根据行业客户价值段 划分为 5A、4A、3A、2A 和 1A行业客户。

(二)聚类客户

聚类客户是指每个客户主体分散决策,但具有相同行业通 信信息消费特征或在同一场所、空间或区域,具有相似通信信 息消费特征的客户。聚类客户可进一步细分为高端聚类客户和低端聚类客户,并按聚类客户价值段划分为 5B、4B、3B(原大 客户)和 2B(基本对应原 A、B 类商业客户)、1B(基本对应原 C、D 类商业客户)聚类客户。

(一)行业分析

1.行业分析目的通过行业分析可以让我们进一步思考及分析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需求特点,进而为制定适用的解决方案提供支持。

2.行业分析的要点

(1)行业市场宏观分析。

(2)行业机会分析、行业需求变化趋势、行业技术政策变化趋势。

(3)行业电信业务消费特点分析

(四)定制化方案分析

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我们要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定制化解决方案要注意的两个关键点,一是提供解决方案时必须确保方案有明确的针对性,以符合客户业务的个性化;二是在制定多个方案后进行优选与评估。

定制化方案的实施原则。

1.各项举措的推出应按照盈利大小、竞争态势和可行性分阶段实施;

2.中、长期的方案虽然推出时间较晚,但要确保在近期作出足够准备,并保证一定的灵活性;

3.在实施过程中与客户相应的决策层保持密切的沟通,确保方案的灵活性和在不同时期的可行性。

三、行业解决方案定制四步法架构综述

行业解决方案定制四步法的中心思想是将中国电信目前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模块化,根据行业客户在各个阶段的信息化需求分析,将产品和服务模块与各阶段相对应,达到快速生成行业解决方案的目的,也为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便利。

第一步,功能细分。其功能是将产品和服务模块化。

第二步,需求匹配。其功能是将模块分别与行业、阶段、级别相对应起来。

第三步,应用模式设计。其功能是设计模块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模式。

第四步,组合模块。其功能是整合各个阶段选择的模块,形成行业整体解决方案

纵观四个步骤,这是一个从对单个产品和服务的细化,到将其整合成行业解决方案的过程 方案建议书

(一)适用范围

建议方案主要指根据客户口头或书面需求(非招标公司实施),以及根据客户的发展方向分析预测代表中国电信以书面方式咨询、解答客户关注的问题,并提出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主动根据客户发展趋势,作出的建议解决方案)

四、方案建议书编写格式

(一)字体与字号要求

(二)页面形式要求

(三)封面与目录格式要求

(四)印制装订

一、投标文件的适用范围

(一)适用范围

投标书主要指根据客户正式招标(招投标公司实施)书的要求代表中国电信按正式投标文件格式及要求以文本方式应答招标书的问题,并提出整体解决方案的全面、综合投标文件。

三、沟通的分类

按沟通方式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主要有口头语言沟通和书面语言沟通两类;非语言沟通主要有身体动作(手势、表情、眼神、身体部位等)、身体特点(体型、姿势、体味、肤色、发色等)、副语言(音质、音量、语速、语调、大笑等)、空间利用(座位布置、谈话距离等)、自然环境(房间构造、摆设、装潢、光线、噪音、整洁度等)、时间等。

按沟通形式可分为现场沟通和非现场沟通。

四、沟通的三大阶段

一个完整的沟通包括准备阶段、进程阶段、总结阶段。

二、销售演示的基本原则

销售演示不仅会拉近与客户的距离,而且会促使销售目标的实现。但是一不小心也可能 会毁掉一笔生意。追求成功的销售人员在进行销售演示时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一)演示计划,事先准备

(二)环境因素,重点考虑

(三)提问技巧,善于应用

(四)鼓励客户,积极参与

中国知名企业文化 篇6

一:华西新希望集团(1)企业文化形成 基本理念:以人为本 不断创新—— “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是我们的活力所在、优势所在、成功所在、特色所在。“以人为本”是我们的鲜明特色。实践“以人为本”,首先要重视人、尊重人、培养人、激励人,然后才是管理人。“不断创新”是我们的活力源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鼓励改良性创新,强调全员式创新。不论是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还是组织创新,都应以办成事为原则。企业精神:诚实做人 精明做事 勤奋工作 追求美好——诚实是做人之本、经商之本。我们坚信,对自己、他人、工作和企业的诚实“是有回报的”。精明做事就是“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也就是要“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执行有力”。勤奋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没有“勤奋工作”,再美好的理想都是空谈。美好是指美好的生活、工作和合作,也就是“客户满意,商家赚钱,企业发展,员工增值”这样一种状态。企业使命:客户满意 商家赚钱 企业发展 员工增值——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坚守企业的基本理念和企业精神,这既是我们对政府和客户的承诺,也是我们的自觉行动。我们愿与专家、同行共同分享我们的管理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创价值。没有让“客户满意”的思想基础,所有其他工作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让客户感到有亲和力”是我们经营企业的感情基础,也是我们企业“价值传动”中的“主动轮” 发 展 观:积极稳健地发展就等于高速度——发展是企业的第一要务。我们所要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要实现企业发展的“高速度”,就必须正确处理“积极”与“稳健”的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快与好、强与大的关系。做强是做大的基础,做大是实现更强的手段。快就是要抢占先机,是手段,而好是快的保障,是目的。发展要快,经营要好。管理理念:知人善用 大胆放权 强化监督——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就要敢于放权,但权力必须放给合适的人,“知人”是“善用”的前提。权力给的是信任,更是责任。因此,我们的放权是在规范基础上的放权,是在分权基础上的集权。同时,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理应监督越多。没有监督的权力是腐败的温床。“监督是一种制度,任何人都不能例外”“好人也需要监督”是华西希望企业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管理要求:问题导向 现场主义 无遗漏检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查——1.问题导向 最挑剔的客户成就最优秀的企业。最挑剔的客户与最优秀的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给企业一个明确的方向和巨大的张力,从而使其能够迅速驶上发展的“高速公路”。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将“客户满意”放在企业使命的首要位置。“客户满意”要求我们必须站在客户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必须站在极端的情形下来考虑问题,并以此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准。为了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在企业内部,就应当不断寻找问题,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既是不断推进工作、持续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方法,也是员工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不断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不断创新”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在这一过程实现自我蜕变与自我提升,应当是企业和企业管理者不断进步的主要途径。问题导向首先要求领导干部有很高的管理需求,并以此来要求自己和下属,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2.现场主义 领导干部的管理需求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从实践中来,从现场中来。我们相信“实践出真知”,我们倡导“现场主义”。成天坐在办公室里夸夸其谈、高谈阔论,我们就会离客户和员工越来越远,就会离真理和规律越来越远。“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不到现场的指挥就是想当然,久而久之,机会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就会滋长、蔓延。坚持现场主义,一是要学会提需求,二是要严格检查落实。只是安排工作不叫管理。工作安排好的一定要坚持检查落实。“以小见大”是现场主义的重要方式。对现场暴露出的问题,要学会举一反三。说的是点,但要引申到面上来思考,从整个管理体系上来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领导能否坚持现场主义是执行的关键。现场主义还要尽量避免在细枝末节上做过多纠缠。3.无遗漏检查 到了现场,我们又怎样开展工作呢?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针对工作中的疏漏现象,陈育新董事长创造性地提出了“无遗漏检查”的概念。他认为,错误、失误和疏漏是企业管理中的三大敌人,错误的主观性因素较大,失误次之。错误和失误通常比较明显,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所造成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解决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工作中的疏漏则往往有较多的客观因素,一不留神就会被忽视,其造成的损失只有经过日积月累才有可能爆发出来,解决起来难度也相对较大。实践证明,推行“无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遗漏检查”是解决工作疏漏问题的一剂良方。所谓“无遗漏检查”,是指把企业中的所有工作,都按系统、分层次、有重点地划分成不同类型的管理点,每个管理点都有各自的工作规范、责任人和检查者,并按轻重缓急分类型规定了不同的检查周期和不同层次的检查者,检查情况必须以图表等形式记录下来,作为考核与奖惩的依据。“无遗漏检查”有两个特点,一是固定、重复,就像机器转动一样具有周期性,职责具体,可操作性强;二是无遗漏,各项规定全面、到位,没有空子可钻。“无遗漏检查”不仅包括质量,还包括安全、服务等。其中质量包括技术、原料、生产等环节,安全包括生产安全、合同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服务包括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多数是由于没有工作规范、没有责任者、没有检查机制而产生的。工作没有可检查性,就等于没有安排。人才标准:身体健康 心态积极 能力过硬 知识丰富——健康的身体是良好心态的保障,是能力得以发挥的保证,是知识得以展示的前提。一个人心态是否积极,一是看其在工作中的合作态度,二是看其能否保持一个“外行心态”。我们要逐步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强化工具意识,并将个人优势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知行合一,逐步构建与自身职业定位相适应的知识结构。成才过程:沉得下 稳得住 干得好 上得来——“沉得下”强调的是要有务实的作风与积极的心态。“稳得住”是体现耐力与毅力的阶段,认准了目标,就要持之以恒,就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定和坚持。“干得好”强调用业绩说话,用行动证明。只要“沉得下”“ 稳得住”“ 干得好”,“上得来”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激励原则:有功之臣必有重赏——从本质上来说,员工的待遇不是企业给的,而是由自己的价值所决定的。价值增加在前,价格增长在后。我们为员工提供可持续的薪酬,并将激励与业绩相挂钩,鼓励员工通过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在推动“企业发展”中来实现“员工增值”,来实现高收入与低成本的统一。行为准则:堂堂正正做人 勤勤恳恳做事——因为我们是在“诚实做人,精明做事,勤奋工作”中“追求美好”,所以,我们的所思所为都“堂堂正正”,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勤勤恳恳”是“诚实做人”在具体工作中的体现。没有“勤勤恳恳”的工作,再美好的理想都只能是空谈。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当工作成为一种享受的时候,他就找到了事业的方向,找到了成功的起点,自然能够“堂堂正正”、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勤勤恳恳”。企业氛围:家庭 军队 学校——我们是一个家庭,温馨和谐,友爱互助,有凝聚力;我们是一支军队,纪律严明,作风硬朗,有执行力;我们是一所学校,终生学习,持续改进,有学习力。我们坚信,一旦凝聚力、执行力、学习力三力合一,我们就能形成无比强大的战斗力,我们的团队就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员工关系:同事 同学 同志——怀着同样的理想和抱负,有着共同的追求和梦想,我们都有所能又有所不能。因此,我们才组成一个团队,互为伙伴,为了同一个梦想,汇聚到华西希望的大旗下。在这里,大家同心协力、同甘共苦,既是一起工作的同事,又是共同进步的同学,更是携手奋斗的同志。(2)企业文化形成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带有本组织特点的理念、精神、使命、愿景,及其管理制度、用人机制、行为准则与对外形象的总和,是一种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制度,是一种人格化了的企业品格。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优秀企业文化的演进通常呈螺旋式上升状态,它是一种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是一种在扬弃过程中的进化。华西希望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发展逐步形成的,也必然要在促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从川西坝子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鹌鹑养殖场到名震中外的民营企业旗帜,从四川到全国乃至世界,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希望集团始终走在时代潮流的前沿。纵观在每一个发展阶段的选择,希望集团都与整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节拍相吻合。可以说,是“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的基本理念使“希望人”在企业 发展的每个关键点上实现了成功跨越,是“诚实做人,精明做事,勤奋工作,追求美好”的企业精神成就了“希望奇迹”。华西希望企业文化是在东方之“道”与西方之“术”的融合中逐渐形成的,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结合中逐渐丰富的,它从实践中来,经过提升与完善,又回到实践中去。它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既有所有成功企业的共性,又独具华西希望的特色。它见证了我国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的历史,并昭示着中国企业乃至整个中国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从自发到自觉 在育新良种场成立之前,陈育新董事长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已经初步形成,华西希望企业文化的胚胎已经在孕育之中。虽然它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但作为企业文化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而言,尚在孕育之中。

1982年底,陈育新董事长毅然决然地扔掉“铁饭碗”,“停薪留职”回乡创业。他在其他三位兄弟的支持下,率先回到曾经养育他的新津县顺江乡古家村,在家门口挂出了“新津县育新良种场”的牌子。几经曲折,他和其他三位兄弟一起,带领乡亲们将新津县发展成了全球最大的鹌鹑养殖基地,企业也通过鹌鹑养殖实现了最初的资本积累。1987年,经过无数次的试验,陈育新董事长与他的二哥刘永行一起,终于成功研制出了质量与“洋饲料”相当,而价格却极具竞争优势的“希望牌1号奶猪料”,使企业成功实现了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转移。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陈育新董事长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于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逐渐生长发育起来,并成为希望集团企业文化的基础。譬如,他创业初期提出的“希望人的心地”:为国为民,默默奉献;致富乡梓,报效祖国;一流企业,一流产品等等,从中人们即可约略窥见陈育新董事长早年的人生追求。1995年,希望集团荣获“中国饲料工业百强第一”和“全国500家最大私营企业第一”的殊荣,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之后,以大陆希望、东方希望、华西希望、新希望相继成立为标志,希望集团开始由家族企业迈向现代企业。在这一过程中,集团的经营管理思想日渐丰富,陈育新董事长将其核心观念凝聚成一句话:“做诚实而精明的商人”,并有意识地以此来规范企业的种种行为,企 业文化建设也因此逐渐从自发走向自觉。从局部到整体

在华西希望作为希望集团的一部分单独成立之后,在保持希望集团原有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华西希望企业文化又有了自己的鲜明特征。

从1997年起,按照“先做强,再做大”的发展思路,华西希望先后兴建了内江万千、舟山希望、贵港万千、漯河万千、保定万千、广安万千、华西希望农研所等农牧企业,并涉足酒店业、动物药业、零售业等领域,实现了在“希望”品牌基础上再造“万千”、“健珠”等品牌的战略目标。在初步实现了“做强”的目标之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支持下,经过反复调研,集团提出了新的企业发展战略:以饲料工业为基础产业和主导产业,加快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步伐,努力在“做强”的前提下,进一步“做大”,并在“强”与“大”的良性互动中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在这一过程当中,华西希望更加明确了“追求美好”的价值导向,同时也找到了实现理想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的路径——“勤奋工作”。于是,在 “做诚实而精明的商人”的基础上,陈育新董事长又为其加上了“勤奋”和“美好”,将华西希望企业精神确定为“诚实做人,精明做事,勤奋工作,追求美好”。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这一核心价值观逐步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用人观、发展观、经营理念、管理思路、工作方针等等。这一阶段,以“诚实做人,精明做事,勤奋工作,追求美好”为核心的企业理念框架逐步形成,并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强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企业正式推出了《诚实•精明•勤奋•美好——走进华西希望》一书,华西希望企业文化框架逐步形成。但是,这一阶段的企业文化仍然建立在饲料企业的基础之上,具有鲜明的农牧企业特征。为了强化企业文化“显性化”工作,企业逐步将多年沉淀下来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规范化,制定并推行了一系列独具华西希望特色的管理制度,譬如廉洁保证金制度、“价格公开,不准拒收”制度、亲属回避制度、拒绝赊销制度、经销权保证金制度、无遗漏检查制度等等。这些制度虽然带有鲜明的企业和行业

特点,但却充满智慧和活力。从简单到丰富 2007年是华西希望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集团农牧板块稳健发展,零售板块迅速成长,房地产板块异军突起,都市农业板块含苞欲放,管理特区日趋成熟,职业教育板块前景光明„„整个集团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通过对宏观经济环境的深刻分析,集团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了新的战略目标——“211工程”,集团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跨越式发展阶段。为了顺利实现两大转变,即从“一业经营”向“一业为主,多业经营”转变,从单纯的“实业经营”向“实业经营与资本运作相结合”转变,集团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根据集团“传承、融合、执行、创新”的总体要求,集团用全新的目光重新审视了原有的精神财富,并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企业文化规范进行了整合提升,使之呈现出崭新的形态和风貌。在新的企业发展战略指导下,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逐渐出现了深度融合的趋势,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成了企业文化传播、建设、深化、细化的过程。基于对人的价值的深刻理解和重视,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集团更加突出了对人的培育和塑造。这一阶段,我们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的基本理念,使人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本思想、创新文化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旋律。经过整合提升之后,新的华西希望企业文化规范既保留了“诚实做人,精明做事,勤奋工作,追求美好”的企业精神,又确立了“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的基本理念,使得华西希望的企业价值体系更加完整,企业文化由认知、认同到共享、创新的良性循环更加顺畅。经过此次由内而外的蜕变和升华,华西希望企业文化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形式变得更加完善,远看更加有形,近看更加有神;远看更加可敬,近看更加可亲。华西希望企业文化建设也因此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我们坚信,新的华西希望企业文化规范必将成为全体“华西希望人”的精神指南,成为全集 团各个产业板块的企业之魂。二:通威集团

威通文化—— 通威宗旨:追求卓越 奉献社会

通威使命: 经济使命:不断壮大自身实力,使通威事业枝繁叶茂,社会使命:丰富社会物质财富,提高全民生活质量

化使命:倡导良好社会风尚,推动中国文明化进程

通威理念—— 经营理念:诚、信、正、一; 诚:“诚”字当头,以诚相待;信:信用、信义为本; 正:正当合法经营

一:事事争创一流

文化理念:以责任谋求共进;通力合作,创造卓越;必须以责任为前提;每个人的行为必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公司负责;

公司经营行为必须对员工负责,对用户负责,对社会负责。管理模式:长期以来,通威形成了独特的管理模式,即“通威模式 ”,它是在其宗旨、使命、经营理念、文化理念指导下,通威发展壮大过程中所有成功的、可行的、有效的一系列管理原则、行为规范在管理方面的文字化、手册化、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表现的总和,还包括了在此一贯原则和规范指导下,管理过程中对相关内容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才战略: 目前中国的水产品养殖产量现已占全球养殖产量的2/3,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作为中国水产饲料龙头企业,行业的引领者,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通威功不可没。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通威人将继续奉行“诚、信、正、一”的经营理念,以“追求卓越,奉献社会”为宗旨,在继续为中国饲料工业和世界饲料工业的发

展作出新贡献的同时,还将适当加大在其它领域的发展力度,将通威塑造成以饲料产业为基础,多元发展,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高科技型企业。而这一切的关键与保障在于人才。“经营在于用人”高度概括了通威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以及对人才的重视。长期以来,通威管理者坚信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企业财富的源泉。通威过去的发展靠的是人才,将来的发展更离不开人才。在通威,我们认为,尊重信任员工是对人才的最大激励,适合岗位需要的员工就是合格员工,超过岗位社会平均绩效水平的员工就是人才,认同企业文化,具有不断创新精神的员工就是优秀人才。通威是一个企业,更是一所学校。通威不仅是制造商品的企业,而且还是培养人才的大熔炉。通威崇尚具有不断学习与创新精神的人才,学习给通威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创新给通威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力。多年的发展,通威培养出了一批批具有现代管理理念与创新意识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正是今天通威事业的中坚力量。“通力合作,威力无穷”是对“通威”的诠释,更是对通威人团队精神的高度浓缩。通威是一项事业,是每一个通威人的事业。通威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团队协作能力,使每一个有能力、有事业心的人都能在通威的事业中找到自己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企业与个人发展的双赢。服务之窗:

通威阳光服务是面向广大通威产品使用客户,凭借公司在相关行业的领先技术和现代化的信息手段,为其提供函盖售前、售中、售后的全程专业化服务与技术支持。让客户无忧使用通威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技术、信息和服务,使人们在使用通威产品的过程中更加简明、有效、直接和方便,是通威的使命。“随时随 地服务于您”是通威一贯的服务宗旨,通威对每位客户都会随时提供热情、周到、规范的服务。“优异的品质,一流的服务”,不仅是通威集团的座右铭,更是广大用户的评价。“饲养家”全自动猪场饲喂系统: 这是一场养猪史上的重大革命。这是一次拯救母猪的特别行动。养猪户们都很清楚,传统的定栏式喂养,将母猪禁锢在狭小的定位栏内,不仅在心理上造成母猪的抑郁,一段时间过后,缺乏运动的母猪还会出现双腿麻痹,行走困难的现象。产仔率明显下降,找讲师、公开课,上诺达名师网,中国最大的培训平台 http://qy.thea.cn/

生存期限也逐渐缩短。很明显,定栏式喂养给母猪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一直以来养猪技术和备的局限只能让广大养猪户对此状况暗自无奈。现在,“饲养家”全自动猪场饲喂系统将给您的猪场带来突破性的改变!移掉定位栏吧!给母猪们宽畅的猪舍环境。系统为每头母猪备上独一无二的电子耳标,就如人的身份证一样,让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每个单体饲喂站能保证50头母猪的采食,当母猪进入饲喂站内,站门自动上锁,外面的猪将无法进入,检测器通过电子耳标识别每头猪,下料器根据电脑内每头母猪的不同喂料信息,投放该头母猪这顿该吃的准确的、适量的饲料。当母猪已经吃完了该天能吃的顿数后,即使再进入饲喂站,下料器也不会再下料。每个饲喂站内设计了“防躺杆”,防止母猪吃饱后在站内躺卧。站内的母猪采食完毕离开饲喂站后,门锁自动打开,下一头猪方可进入采食。系统所配备的发情检测器,能自动检测到猪舍内的母猪是否已进入发情期,并及时将数据反馈给电脑,当被判断已进入发情期的母猪采食完毕进入通道时,自动分离器将会分离该头母猪进入小圈,等待配种 红外测温仪及时记录生病母猪信息将其隔离,并在第一时间反馈给 管理员。饲喂器能及时向系统反馈采食不正常的母猪信息,当该头母猪采食完毕进入通道时自动分离器便会将其分离进入小圈。

Ctrl+鼠标左键【点击访问诺达名师官方网站】

中国海油企业文化 篇7

(一) 美国的民族文化

美国建国只有200多年, 文化根基很浅, 但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经过200多年的相互融合和优胜劣汰选择, 形成了自己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

1. 清教文化。

首先新教中的一批“清教徒”不满现状提倡简朴追求自我的生活方式。其次《五月花盟约》的签订赋予了美国民族文化倡导道德、民族、平等的内涵。与中国天人合一的儒家文化不同, 清教文化认同人是万物的主宰, 重视人的自由和权力, 并通过法律和制度规范下来, 建国初期美国颁布了《人权法案》, 从法律上认可个人在人身、财产和政治上享有完全的自由。这些在思想上、文化和制度上为实现个人理想和自由奠定了社会基础。

2. 移民文化。

首先美国初期居民是各国移民, 主要依赖个人奋斗, 所以美国人崇尚生活的强者, 鄙视弱者, 这使得美国人更加崇尚自由和平等。其次从地理位置看, 初期美国基本处于荒芜状态, 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众多, 自由农民面临太多机会, 这些培育了美国人打破常规, 开拓进取和敢于冒险的理想主义性格。第三, 美国是由游牧民族发展起来的国家, 加上西进运动的拓荒, 生存环境是原始和残酷的这培养了他们的个人英雄主义。第四, 美国是移民国家, 这些移民在融入的同时也将各自的言文化和习俗等带到了美国, 美国包容兼收发展了美国文化。最后, 早期的美国居民开发北美大陆的过程是打破常规, 服从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 从而决定了美国人一切为了效益和成功的实用主义哲学。

(二) 美国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1. 清教主义将打破旧传统进行自由抗争的精神应用于劳动和

企业发展中, 认为劳动和进行企业经营不是仅为赚钱的欲望而是对上帝的负责, 是获得上帝恩宠的唯一手段, 一种全力以赴的工作态度便出现了。同时政府加以引导以维护和延续主流价值观、加强移民对主流文化认同的公民教育, 强调“爱国与忠诚”、“诚实与仁慈”、“自律与容忍”, 注重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责任、自律以及社会关系中的诚实等。可以说, 美国人对主流文化的普遍认同与公民意识既是人们的自觉行为, 也是政府有效引导的结果。

2. 契约制度建设。

美国是在打破专制的旧宗教建立的新国家, 从建国开始就重视人权和自由, 并通过制度和法律形式规范下来, 这种制度建设从一开始就贯穿在美国人的意识中, 在企业发展中也必然重视民主制度和契约制度。

3. 美国的清教文化和移民文化中都特别呈现出个人主义精

神, 强调自由、平等, 强调开拓创新和英雄主义, 也必然在社会和企业发展中重视员工的人权、包容员工的个性, 重视并发挥员工个人才能, 重视员工的创新能力, 在经济制度发展中实行自由的市场经济制度。

4. 实用主义哲学影响下, 美国人不喜欢正规的、抽象的概念的东西, 更崇尚物质生活, 认为生活舒适是理所当然的人生追求。

在美国人眼里, 有用就是真理, 成功就是真理。

(三) 美国的企业文化的特点

美国民族文化反映出的核心是个人主义, 由此所形成的美国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个人主义。美国麦肯锡顾问公司在访问了全美最优秀的62家大公司, 最后以获利能力和成长速度为标准从中选出43家接触的模范公司, 并对这些公司进行调查研究后, 出版了《追求卓越—美国管理最佳公司的经验》提出了美国企业杰出企业的八项原则:行动神速、顾客至上、支持创新、尊重员工、重视价值观、不离开本行、精兵简政和宽严并举。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是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的, 正是在这种民族文化影响下便形成了美国企业文化:尊重人的价值主动发挥员工的个人才能、简洁功利的实用主义、契约化的管理制度、自由平等的人性化管理、重视创新建立激烈的竞争机制等。

二、日本民族文化影响下企业文化的形成和特点

(一) 日本民族文化形成和特点

1. 岛国文化。

日本处于四面环海、国土狭小、资源短缺、灾害频繁的岛国生存环境, 激发了日本强烈的民族意识, 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化。第一, 重视吸收外来文化, 尤其是中国的儒家文化和西方的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第二, 具有强烈的对外扩张侵占的冲动, 以达到补充农业上地少, 工业上资源缺乏的自然和地理上疆域狭小的限制。第三, 地少资源匮乏, 灾害频繁使日本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第四, 日本的四面环海的地理环境使日本自认为是地理上的中央王国。

2. 社会结构。

第一、纵向等级的主从结构。核心内容是以主从关系为轴心的等级身份制, 主从结构、等级结构与家族结构相互交织, 主从关系、等级关系、家族关系与政治关系相互渗透。第二、拟家族制的统治结构。日本人家或家族结构的显著特征是泛家族主义, 并将这种拟家族结构应用于社会各种组织中。

(二) 日本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1. 日本民族强烈的民族意识使日本的任何企业都把报效祖国

的精神放在首位, 所以日本企业价值目标有双重倾向:一是社会责任, 一是经济效益。

2. 日本吸收中国的儒家文化并和日本自己社会结构文化结合

形成日本大和文化, 使日本具有强烈的家族意识和严格的等级制度, 使日本企业员工对企业忠、诚和和亲一致, 使日本企业具有极大的向心力、忠诚度和团队意识。

3. 日本为摆脱资源匮乏而重视人力同样用于企业经营中重视

以人为本的感情投资, 并逐渐转化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的集体主义。第一建立员工终生雇佣制, 第二是实行年供序列工资制, 第三是按企业组织工会, 将劳资关系转化为家族内部关系。

4. 日本对外扩张侵略的冲动和大和民族优越的错觉同样运用

在企业中, 日本企业和员工以日本企业和产品为荣, 重视产品质量, 重视企业信誉, 并极大限度的以产品抢占世界市场。

(三) 日本的企业文化

通过日本民族文化对日本和日本企业的影响使日本的企业文化也体现着日本的民族文化, 日本民族文化反映出的核心是集体主义, 由此所形成的日本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集体主义。这些企业文化可以概括为日本企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外扩张的市场占有动机, 日本企业重视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等, 日本企业重视感情投资重视人力资本, 日本员工具有对企业强烈的忠诚的家族集体主义意识和严格的等级意识等。

三、美日企业文化在民族文化影响下的形成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美日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和特点。第一, 企业文化离不开民族背景, 企业文化是在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 美国的企业文化核心个人自由主义来自于美国移民文化和清教文化中的自由平等观念, 日本企业文化核心集体主义来自于日本民族文化的民族集体意识和家族意识;第二, 企业文化是在充分吸收、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在企业文化中加强引导并放大。两个国家民族文化中都有其不足的劣势, 但是国家和企业在建立企业文化过程中充分利用其积极方面并通过宣传教育制度等加以引导, 美国利用个人自由平等的观念鼓励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 日本利用民族和家族意识鼓励个人为集体做出贡献, 既符合民族特点又能发挥优势促进企业发展;第三, 两个国家企业文化的内容已经超过了本国民族文化范围, 是在民族文化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 融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的现代企业文化。美国虽然重视个人自由、平等和权力, 但仍然建立现代契约制度、竞争制度、团队合作制度促进企业发展, 日本也是既重视个人对集体贡献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又重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

四、中国民族文化影响下借鉴美日企业文化加强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

(1) 中国民族文化分析中华文化悠久渊博, 并深深积淀在我们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之中。而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家思想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重视个人的道德和礼仪, 重视家庭责任和伦理的家庭集体主义, 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和重视秩序严格的等级制度。可以看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 既重视个人道德和礼仪的修养, 又重视家庭和国家的集体主义, 但重视程度都不足。在这样的民族文化背景下, 中国的企业文化也就呈现出同样的特点:重视企业员工的个人修养, 以和为贵, 义利并重, 但同时缺乏竞争;重视家庭责任的集体主义, 同时难以形成企业和社会大集体主义;强调家庭社会伦理和等级制度, 同时束缚了创新和冒险。因此, 中国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就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 而在美国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日本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调动了企业和员工的责任感和忠诚度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中国企业要想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和中国社会发展也必需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融合发展中国企业文化。

(2) 中国民族文化背景下借鉴美日企业文化加强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国要想建立发达的企业文化同样要借鉴美日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 吸收民族传统文化精华, 借鉴吸收美日民族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精华为我所用, 并融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现代企业文化。

中国民族文化的核心是以儒家文化为重心的, 儒家共同承认的核心价值, 大体上是以仁爱为中心的展开, 重要的范畴有如仁、义、礼、智、信、孝、悌、忠、恕、诚、敬。通过儒家文化建立增强个人修养的企业文化、建立产业报国、服务社会的企业文化, 以此来达到社会行为规范并可以内化为企业人际关系、精神风貌、风俗习惯、行为准则等, 也可以外显为礼仪、品牌、服务、荣誉、公众形象等。通过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 使企业形成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企业社会责任和尊重人才的氛围, 通过国家和企业的不断正面宣传教育和制度引导, 使员工同企业一样具有强烈责任心、道德诚信和职业形象。

日本企业的集体主义虽然有一定的局限, 但其强烈的忠诚度和责任感却为我国企业建立大集体主义文化带来借鉴。通过建立企业对民族的忠诚度和责任感来影响和建立员工对民族的大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将企业的荣、辱与企业员工个人的荣、辱紧密结合建立员工对企业的家庭归属感促进员工对企业强烈的忠诚度和责任感, 从而使整个企业文化具有集体主义的精神。

美国企业的个人主义更加重视个人的能力、自由、平等与权力。借鉴美国企业的个人主义, 中国企业应该建立尊重个人价值的文化, 注重发挥员工的个人才能, 提供公平竞争环境、竞争规则和奖惩制度, 鼓励冒险和创新, 强调在“个人自由”、“机会均等”的基础上进行个人能力的发挥。

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现代企业文化。现代企业中推行严密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 具有适应形势发展的战略目标, 并使之分解、转化为可操作的实施计划;具有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既稳定、严密, 又灵活多变的组织结构;具有确保实现战略目标, 维持良好组织状态的规章制度;重视法律、契约, 信守合同是现代企业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只有正当的法律过程, 借以对事实的公正、客观和无情评价而做出判断, 才有正义等。

参考文献

[1]段鸿, 李骏.企业文化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分析——以美国、日本为例[J].亚太经济, 2007:5, P60-63.

[2]王晓俊.试论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根源.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 2010:2, P84-87.

[3]定雄武.企业文化[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P260.

中国海油企业文化 篇8

关键词:西方文化入侵;中国企业文化构建;影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5000年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魅力和强大影响力的灿烂文化,理应成为中国企业构建优秀企业文化的源泉,但从鸦片战争开始的“洋务运动”、“西体中用”到后来“五四运动”的“德先生”和“赛先生”,中国人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先进技术,变革图强的同时,也开启了西方文化对中华文化影响、渗透乃至侵略的大门。这种渗透乃至侵略导致一部分企业,特别是涉外经营企业,认为中华文化落后,不适应现代企业经营,在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中常常照搬西方文化中的一些道德观、价值观,反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就是产品设计参照西方标准,产品生产仿造西方产品,忽视东方文化具有的独特魅力,在失去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失去了企业经营的自信,导致企业创新能力降低,竞争力下降,甚至成为西方企业的附庸。

一、西方文化的入侵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在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的国门的同时,西方文化也开始了入侵中国的步伐。从教会、买办企业到不平等条约,从官方到民间,西方文化的身影无处不在,基本上所有技术先进的物品都被冠上“洋”字,西方先进,中国落后的观念逐步成为人们的固有观念。

现代中国虽然已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上的成功并未带来文化上的自信,中国政府虽然通过在世界各国开设“孔子”学院来宣扬、推介中华文化,但一部分人心中中华文化过时、落后的观念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各国也加强了文化上对中国的影响和渗透。西方文化的侵袭正步步紧逼。

(一)思想观念的入侵。基于中国落后的现状,中国积极从西方寻求救国图强的方法,引进西方的思想、观念和制度,西方的思想文化良莠不齐的一齐涌入中国。很多人抛弃中华传统的“仁爱”、“礼、义、廉、耻”等思想,遵循西方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片面追求西方的民主、自由,实用主义,主张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自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泛滥。很多企业只重自身利润的获取,忽略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忽视公平正义,违背企业道德造假贩假,破坏环境,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二)生活方式的影响。(1)饮食文化。中西饮食文化各自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中餐重色、香、味、意、形,西餐讲求营养性、健康性和烹饪的科学性,可以相互交融和补充,给人们的生活增加选择,使人们的饮食更健康。但一部分人出于崇洋的心理,过度放大中餐的缺点、褒扬西餐的优点,以吃牛排为时尚,以喝洋酒为高档,片面认为西餐是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2)日常礼仪。在西方文化的侵蚀下,中华传统的“拱手礼”基本消失,西方的单膝跪拜礼、钻戒已成为中国年轻人必备的求婚方式,白纱代替了红盖头,西装、领带成为中国人的正装,日常交往礼仪弥漫着西方文化的气息。(3)节日文化。节日是一种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韩国把首都“汉城”更名为首尔,把中医称为“韩医”,抢注“端午”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一种想摆脱汉文化的影响,保护自身拥有的文化,树立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心。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中国人过“洋节”蔚然成风,不记得“二十四节气”大有人在,不记得“情人节”、“愚人节”和“圣诞节”人绝无仅有。

(三)文化产品的输出。西方文化对中华文化侵略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文化产品的输出和垄断。从西方的歌曲、书籍、影视剧到各种娱乐活动,西方文化产品以其强大的创新能力、表现能力、资金实力和宣传能力,占领了很大的中国文化产品领地。很多人不读《论语》、《诗经》,却必读西方名著,不看内地影视剧,却对欧美电影、韩国电视剧晶晶乐道。伴随着文化产品的输出,西方的语言、文字、思想理念、道德观、价值观便随之影响着我们。

二、西方文化对企业文化构建的影响。

(一)物质文化的影响。(1)企业标识的影响。中国很多企业的标识仅仅是把西方很多企业的商标的字母或图形换个方向和形状。(2)员工形象的影响。企业管理阶层和车间工人之间已经严格按西方的白领和蓝领在着装、待遇、甚至彼此之间的关系都已经和西方保持一致。(3)建筑和环境影响。西方建筑风格在中国企业已很常见,很多企业一味向西方靠拢,甚至出现了很多仿西方标志性的建筑和很多奇形怪状的楼房。

(二)制度文化的影响。(1)管理体制的影响。中国的企业学习了西方来源于古代制约王权为目的的法治思想,在管理体制的设计上吸收了利益为主,多方参与、相互制衡的思想。在这种体制特征下,公司的事务常常采用委员会模式来决定。这种体制模式固然保证了公司决策由多数人、大股东决定,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但是由于相互制衡的影响,企业的执行力低下。(2)组织结构的影响。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和人员素质与西方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很多企业盲目的学习西方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造成了管理层对下级部门影响力降低、控制权减弱,影响了企业经营行为的效率。(3)员工行为规范的影响。受西方文化中的人本位、金钱观和理性主义等思想的影响,企业在对员工行为进行规范时,弱化集体的观念,重视个人利益大于集体利益,鼓励员工个性的释放,鼓励员工之间的竞争,虽然对有利于提高工作业绩,但对员工之间的关系和团队的凝聚力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精神文化的影响。(1)企业哲学。企业管理强调理性,强调制度管理,压迫人性,抑制人与生俱来的情感;功利主义广泛应用,员工个性得到发挥,冒险行为增加,给企业带来风险。(2)企业价值观和道德观。西方文化重个人利益大于集体利益、功利的道德观念,导致很多中国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只重企业利益,忽视社区和整个社会的利益,违背道德,排污破坏环境,造假坑害顾客,只重眼前,不管以后,给企业长远经营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3)企业精神。对西方文化简单的“洋为中用”,导致西方企业精神的水土不服。“理性优先”的精神虽然对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有了很大的保证,但同时这种精神强调规则、秩序与逻辑程序,严格按照规则办事,忽视人际情感需求。“个人主义”虽然也刺激了员工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积极创新,但也有员工恃才放旷,不服管理,频频跳槽,影响企业稳定。

总之,由于国情和企业员工素养的不同,中国企业简单的照搬西方文化来构建企业文化可能在短期会使得企业获得发展,甚至扩大对外经营规模,但从长远来看,从新时期企业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来看,以西方文化为主要来源构建的企业文化并不能适应中华文化大环境,不利于企业构建自身的特色并形成企业在文化上的优势,从而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中国企业文化的构建,必须以中华文化为主要来源,部分吸收西方文化中有益的因素。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走出仿造之路、造假之路,走上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自我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涂明详.从东西方文明差异看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J]. 经济问题探索.2002.05.

上一篇:《女娲造人》导学案下一篇:中秋节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