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下民营企业的管理之道

2024-06-07

中国传统文化下民营企业的管理之道(精选10篇)

中国传统文化下民营企业的管理之道 篇1

中国传统文化下民营企业的管理之道

摘要:一个企业想长期成功要靠好的企业文化,然而众多的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都源自西方,一些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并且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舞台上一支中坚力量,越来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果说我国民营企业早期的创业靠的是勤劳和机遇,那么后期的发展和壮大则必须依靠企业文化的建设。如何进行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如何把企业文化理论本土化,从而更好地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这是摆在中国企业界的一个现实问题。

关键词:企业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国式管理

一、中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随着中国企业的崛起,“中国管理”、“中国式管理”成为管理界的新名词。中国企业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具体化,要理解中国企业文化的特征,必先寻找其根源——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特征。

1、“家”的观念

中国人有着极为浓厚的认祖归宗意识以及极强的“家”观念,这是我国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基本国情,这种观念使得中华儿女无论去往何处心中都永远装着故土,这种观念还使得中国人看到“家”字便倍感亲切,产生心理归属。

然而这种对“家”重视的观念却并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是个中性词。对这种观念进行积极的引导,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必能大大地凝聚人心。同样,这种“家”的观念同样会滋生各种不良的个人及组织行为。

首先是缺乏公共观念。人们都对家有很强烈的认同感,但对于家之外的东西则认为与自己是不相干的。其次是容易形成小圈子。以家为基础的等差伦理关系延伸开来,就容易形成各种小圈子、小集体,类似于西方管理学说中的“非正式组织”。

2、“面子”问题

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是因为一个“面子”问题,都可以用“面子”来解释。众所周知,中国人处理事情讲究一个“人情”、“关系”。将中国人的“面子”情结延伸,就能看到中国人更多层面的文化心理特征。

①顾全面子的习性

中国人好面子的习性可以追溯到儒家学派形成之时,从古至今几千年的积淀,这种好面子的习性已经深深的扎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观念当中。

②中庸之道

黄河哺育了华夏文明,也造就了中国人的水文化——像水一般随机应变,说难听就是见风使舵。合理的察言观色,加上合理的因应而变,便是我们常说的“中庸之道”。③“差不多”哲学

生活中,解决问题时我们总是说“差不多”就行了。就是说,不要把事情分得那么清楚,还是顾及彼此的面子为重。

④报喜不报忧

报喜不报忧其根本也是在“面子”上,报喜也就是为了大家都有面子,报忧的结果是彼此都没有面子了。生活中也是如此,大家都喜欢挑好话说,说的人高兴,听的人也高兴,大家都好,何乐而不为呢?

每个中国人都或多或少地具有这些心理,大概只是程度多少的问题。中国企业文化是中

国人心理文化的延伸,这些特征渗透在中国企业文化的每个角落,最终成为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

二、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经过对本地部分民营企业调查,发现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企业文化可言,而多数企业尽管有企业文化,却空有企业文化框架而没有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并且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负面影响严重。总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问题。

1、企业文化家族化

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仍处在一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中,企业管理中具有强烈的排外倾向,限制了企业对优秀人才的吸纳。同时,民营企业仅仅注重对人才的聘用,缺乏对人才的培养,他们往往追求的是眼前的利益,而不从长考虑。家族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文化的良好发展。

2、注重形式,忽视内涵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所形成的经营理念和价值是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如果只是打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口号,就失去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真正意义。不但使优良的企业文化难以维持,而且对企业的推动和发展将起到阻滞作用。

3、忽视企业文化的创新和个性

民营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是企业个性特征具体生动的反映,缺乏个性的“雷同化”企业精神及企业价值观就等于抹煞了民营企业的个性和特色,很难起到企业文化建设应有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该企业的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同时企业文化也受地理和风俗的影响而具备个性化的特点。每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生产机制不同;产品的市场结构不同;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同,所以对环境作出的反应策略也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企业,须采用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才具备弹性和柔性,更能适应自身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必须综合自己的内部结构体系,自身的优势和文化氛围来针对“企业文化”予以建设,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4、管理政策与企业文化不一致

这里的管理政策包括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各种战略发展规划等等。多数管理者在制定管理政策往往与企业文化是不一致的,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一方面是忽视企业文化与管理政策相结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没有把制定管理政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的意识。

5、有一定的认识水平,但系统推动不够

当前多数民营企业对其文化建设的概念、作用和本质还是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在实际操作中也能把企业文化建设同其业务运营结合在一起,但比较缺乏或者就根本没有系统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事实上,企业文化的战略规划的欠缺或不足,也正是民营企业文化水平较低以及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销售导向型的贸易企业关注销售,短期行为较重,经营战略规划水平差,较少涉及企业文化战略规划。绝大多数企业重视企业员工的文体活动、旅游等,但却很少将此举同其经营哲学、经营理念有机结合,进行战略高度的规划设计,产生了形式有之而内涵或内容不足之慨叹。

一些企业关于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是从硬到软,从有形到无形,从刚性到弹性的规律性认识缺乏感悟,对企业的基础管理重视不够,因而对企业文化形成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必要的准备。

三、中国式企业文化管理的策略建议

中国式管理哲学具有很大的弹性,面对复杂的情况,能适应快速变迁的环境,扬长避短。因此应把中国传统文化与民营企业的特色经营相结合,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国化,需要做

到以下几点:

1、尊重员工的“家”

中国人都对家有强烈的认同感,当这种认同感得到理解与认同时,员工得到心理上的激励,相反,当这种认同感被强制抹杀,势必挫伤员工的积极性。所以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家应当有足够的重视和尊重,只有企业把员工的家当做自己的家,员工才会把企业当自己的家。

管理者应当尽量了解员工的困难,帮助员工解决家庭、生活中的困难,这将大大地激励员工,员工也才会对企业做出最大的贡献。

2、引导“小家”成“大家”

人们对公共事务的漠视,其原因就在于公共事务似乎于我无关。要打破这种“私”的、“小圈子”的观念,就必要把员工“家”的概念移植到企业中来。

正如,日本企业的三大特征是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企业工会制度,其精髓就在于将日本文化中家的概念通过这些制度移植到企业中,员工爱厂如家,企业的兴衰荣辱与个人的成败得失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3、既要“明”,更要“暗”

“明”就是必须要做的表面功夫,但是更深的“暗”功夫却是在后面,如果浮于表面,结果是事情往往难以解决。因为在会议上,大家是面对面的,各个部门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又谁也不愿得罪别人,会议上难以获得每个人真实的想法,也难以取得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需要把功夫放在“暗”处,会前会后需有足够的沟通,而在会外的沟通就不会像在会议上那样难堪,彼此都能表达真实想法,在总经理协调下,最终才能获得理想的方案。

4、努力“安人”

成功的企业文化必定是能够安人的企业文化。具体而言就是对内要安定员工,对外要安定客户。

安定员工,就是要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确立人与人、事与事,以及人与事之间的规范,采用人性化管理,依“情、理、法”的结构,先由情入理,不得已才翻脸无情,依法办理。

安定客户,就是要合理承担社会责任(包括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实施有效的管理,以增进各界人士的信心,提供诚实的榜样,诚信地面对消费大众。很多人买中药都喜欢买北京同仁堂的产品,原因何在?因为同仁堂有可信度,让顾客放心。三百多年来,同仁堂一直都在推崇它的创始人乐显扬提出的一句话:“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5、领导者重视以身作则

从“家”的角度来看,一个家中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励精图治的家长,这个家才有兴旺的希望;从“面子”的角度来看,面对一个以身作则的领导,持“差不多”哲学下属才可能会尽量缩小“灰色地带”。面对一个率先垂范的领导,下属才敢于、乐于报喜又报忧。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大力推进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民营企业在当今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产生并维持强大竞争力与发展力的重要保证。如何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深入思考,需要积极探索并学习新思路、新载体、新经验和新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吉鹏.企业文化热点问题.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6.[2]魏杰.企业必须要解决的三大创新问题.财经界,2006.2.[3]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4] 李玉海.企业文化建设实务与案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 樊浩.“心理”与“人心”——现代中国管理的文化机制[J].中国软科学,1994,(8).

中国传统文化下民营企业的管理之道 篇2

本书作者段俊平先生是我国著名国学专家、知名管理学者, 得力于深厚的传统文化的基础, 结合十多年的管理实践, 他在书中提出中国的企业管理要将西方科学的管理流程与中国传统的哲学理念相结合, 并首次提出中国化管理是融西方管理之器与东方管理之道于一体的管理模式。中国化管理模式不是要摒弃西方的管理模式, 而是根据中国社会的特点, 中国企业的具体情况, 把中国优秀的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哲学思维模式加入到企业管理中去, 用中国人的哲学思想来管理中国人, 以中国传统哲学理念作为管理之“道”, 用西方科学的管理流程作为管理之“器”, 这种管理的“道”与“器”的结合能使中国企业在扬弃的理念下更好的消化和吸收西方科学的管理模式。

任何外来的文化, 都必须与本土文化相结合, 才会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后, 通过与中华民族文化的融合, 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它在中国才具有了更强劲的生命力。佛教传入中国后, 那些不与中国本土文化相结合的教派都逐渐消失了, 最后传承发展下来的只有本土化了的禅宗、华严宗、天台宗。特别是禅宗, 吸收了几千年来一直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性善论之说, 提出了人人皆有佛性的“佛性本有说”, 在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也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那么, 对于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 自然也不能一味照搬照抄西方的企业文化, 必须把它与本土化的思想结合起来, 必须是适应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企业文化, 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企业文化, 是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企业文化, 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企业文化。

基于对传统文化的这种理解, 《传承的力量》一书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 要从认知和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入手。当然, 作者强调中国传统文化, 并不是否认西方文化, 而是不能一味地推崇西方文化, 丢掉自己的传统。

当代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只有把西方文化的精华和中国本土文化即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 才能发挥企业文化“定天下之业”和“断天下之疑”的作用, 才能把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这样一个大视野下, 作者从西方管理科学入手, 结合中国文化及中国管理思想的精华, 分析文化管理中的企业文化的本质, 整合中国思想和现代企业文化的联系, 从而引导企业家和研究者以中国哲学思想为出发点, 结合西方的管理体系,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理论。虽然它对中国化管理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 但毕竟是举起了中国化管理的理论大旗, 第一次系统的论述了中国化管理模式, 为中国企业和学者能在世界管理学领域有中国的声音和影响力提供了可能。

中国传统文化下民营企业的管理之道 篇3

正如某位学者所言,如今的通用如家道中落的贵猫,将一贯喜欢奢华生活的猫女儿继续养在家里,是个不小负担,有人想娶,自然是好事,所谓的门当户对,自古都是利益权衡的结果。破产的猫要嫁女儿,但没想到却是一个老鼠来上门提亲。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四川私企要把声名显赫的美国悍马收入囊中,暂且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四川腾中重工借收购悍马品牌的使用权、零部件的供应以及主要管理团队,将会迅速进入到中国汽车领域的一线。通过短时间内的资本并购,去完成一个实业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去完成的品牌积累,这或许是老鼠大声喊着要“娶”猫的最大内驱力。借助通用和悍马的肩膀,迅速获得世界知名度,这是非常漂亮的低成本事件营销,借助通用宣布破产的大背景,迅速向外界宣称自己即将是悍马的新买家,并制作了专门的网站用于对此事的回应,同时出示与悍马达成的谅解备忘录,虽然没有法律效果,但至少是一张书面的信息,向大众出示了自己并购的证据。

一、饱受非议的中国式品牌挑战

先抛开一切争吵,用理性的头脑思考悍马这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代表了什么,这可能是腾中重工面临的最大的品牌挑战。假如腾中收购悍马确实是想利用这个品牌来赚钱的话,就必须正面对待这个问题。因为消费者的购买力是决定一个品牌能否生存下来的重要因素,那么悍马的机会在哪里呢?

中国人喜欢看表象,而悍马的表象——大而粗糙,很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审美观,这是很致命的一点,可以吓跑中国大部分的潜在消费者。而日本车在中国之所以受到中国消费者喜欢,就是丰田、本田等车企懂得中国消费者的心,知道中国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认知,就是喜欢外观美、内在朴质的审美观点。这就是丰田超越美国的通用、福特与德国的大众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的原因之一。

有人说看表象看不出真相,那就看内部——悍马是大型的机器,发动机消耗油量比较大。恰好全球有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那就是能量紧缺,未来汽车发展大趋势就是发展节能与环保汽车了。

也许有人会认为腾中收购是志在全球,中国不是悍马的主要市场,但是看看通用,那么大的企业,连自己的美国都搞不定了,腾中重工凭什么去开掘全球市场呢?退一步讲,美国人也不会不懂品牌价值,相关的权威人士还参与进来忽悠,说这是中国车企最后的机会。以强势品牌横行全球,主导全球经济的美国一定会保护自己的品牌,而其战略意图此时已是昭然若揭。

二、中国企业品牌的全球化内涵

笔者认为,品牌战略的核心本质,就在于品牌的差异化和独特性,即珍贵、独特且不可模仿、难以替代。中国企业在经历了国内市场的千锤百炼逐渐成熟后,也开始了全球化经营战略和品牌战略的扩张,再加上全球经济危机的加剧,以及现阶段所面临的高库存的风险和压力,中国企业目前正面临着一个良好的品牌国际化契机。

(一)全球化品牌战略≠简单的海外市场拓展

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品牌战略是建立在全球化统一“大市场”的基础上,以重塑全球化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作为核心驱动力,从而带动企业整体战略和整体发展步骤上的协同,进行有效的全球化市场布局和拓展,最终带来企业整体系统的升级和发展,而不单单是收购兼并品牌或海外建厂等。

(二)全球化品牌战略≠简单的品牌形象升级

品牌的海外注册、创造子品牌或副品牌,或者像“国产悍马”这样进行已有品牌的海外传播和建设,这一系列的品牌建设不能简单等同于我们所说的全球化品牌战略。全球化品牌战略必须是在协同企业其他国际化战略共同实施的基础上,在整体的共同作用下,进行企业品牌的全球化建设,对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进行核心价值、品牌定位、品牌形象、品牌个性等方面的重新塑造。

(三)全球化品牌战略≠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国际化战略阶段是以中国为基地向全世界辐射,但是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是在全球化市场的视野下打造全球性的品牌,并在个性化的区域市场中实施不同的品牌策略,两者并不相同。

三、中国企业全球化品牌战略下的成长之道

中国企业想要在全球化的市场中树立品牌,必然需要以强大的品牌势能作为驱动,带动企业其他战略步骤的协同,进而使得企业成为真正的国际性企业。那么,这种全球化品牌战略的实施到底如何带来企业的成长和壮大?毋庸置疑,是利用全球性品牌整合全球产业链,达成资源的合理配置。正如腾中收购悍马,真正决定成败的不仅是收购的价格,更重要的是并购之后,双方企业的价值能否得到有效保留和提升,因为品牌和管理需要考虑整体运作和文化层面的东西,整合难度相对较大。那么,像腾中这样的中国企业到底该如何实现它们的全球化战略呢?

笔者认为,重新打造一个品牌的关键在于解决好品牌的内外因驱动,这个才是腾中的当务之急。其实,纵观现今收购案例,无论是中国企业收购外国品牌,还是外国企业收购中国品牌,都鲜有成功的案例。特别是中国企业收购外国品牌,至今还没有真正成功的收购案例。这里面除了一些企业想急速扩张之外,关键因素还是对做品牌太过急功近利。顾客认知是品牌的外因,而品牌团队的驱动是品牌的内因。如何在消费者大脑中建立认知,解决这个外因,还必须靠这个品牌团队的内因来驱动。许多企业打造品牌不成功,不是搞不懂外因,就是缺少内因驱动。

(一)打造一支过硬的品牌团队

中国人一个很明显的特性,就是急功近利,总是梦想着一夜做大做强。而真正做好一个品牌的前提,必须有一个品牌团队。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门户阿里巴巴的马云,一直有“十八罗汉”;累创商业奇迹的史玉柱,从失败到成功,也一直有“四个火枪手”;不是他们的品牌团队,哪里会有他们今天的成功。

一个团队是否称得上品牌,不是自己说了算,要由市场来评判。在笔者看来,品牌是无形的,其核心在于社会公众对该团队的认可程度,而且这种认可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只局限于小范围内的,那也称不上品牌。一直过硬的团队,能够带来更加良好的品牌效应,比如团队的士气和凝聚力、团队伙伴的归宿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等等,都能够提升客户的认可度,从而增加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技能可以慢慢培养,比技能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精神层面的东西,良好的团队建设给我们带来的正是这些难能可贵的财富。

(二)构建专属于悍马品牌的顾客认知

消费者大脑代表什么,即认知是品牌的外因笔者认为腾中应该抓住悍马这一品牌到底代表了什么特性来构建这种认知。在很多成功的汽车品牌中,有这样一条规律,那就是品牌必须在消费者心智认知中代表一个词,或者有一种特别的相关联。比如我们一说到奔驰,就有一个字“坐”,代表了“坐”的尊贵与声望;宝马也有一个字“开”,代表了驾驶的畅快与乐趣;俗话就有了“坐奔驰开宝马”之说。“坐”与“开”分别被奔驰与宝马占据后,沃尔沃又开创了“安全”,因为安全意味着可能呵护与关爱家人。那么留给悍马的是什么含义呢?Hammer是铁锤的意思,象征着野性、强悍、激情和动力,悍马品牌展示的是一种勇于探索、自由和奔放的精神,那么腾中能否给悍马以继续支持这种风格沿袭,还是另辟蹊径研发混合动力车型?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实施有效的品牌战略,进行品牌的维护与管理。

中国传统婆媳相处之道 篇4

・ 1、要充分体现她对你们的重要,这样会让婆婆有种成就感,可以满足她的爱子心情;

2、有时要学着在婆婆面前撒娇,在婆婆面前没必要强的象盾一样,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大事重视小事糊途,这样婆婆会因为你的糊途担心你,更因为你有主见而佩服你;

3、在婆婆面前要一定要有肚量,因为每一个母亲把儿子辛苦养大结果被你几天就搞定,心里一定会有些被抢走的感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公是世界,儿子是全部);

4、在婆婆面前要时刻站在婆婆的一面,如果老公与婆婆之间有矛盾一定要批评老公安慰婆婆,

资料

因为很多婆婆都会认为儿子的一些转变是因为有了媳妇,所以一定要让婆婆知道你是和她站在一条线上的,这样将来你有困难时她也会帮你;

5、在婆婆面前不要和老公亲热,那样会引起婆婆嫉妒,婆婆是把你老公从小抱到大的.,可是从儿子长大了,有多少次会亲亲妈****脸?所以要注意,想亲热关上门随你们去;

6、在婆婆面前一定要让她觉得你是她的女儿,怎么对自己妈妈就怎么对她吧,在自己妈妈面前有时可以有些小脾气,但对婆婆要适度,因为有可能引起不满意到时会影响你和老公的感情;

7、在婆婆面前要体现对老公的爱,这是一定的。但也要让婆婆知道你和老公一样爱她;

中国传统文化下民营企业的管理之道 篇5

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不断加快,中国烟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作为中国几大国有企业之一的中国烟草企业,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考验,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烟草企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并带有国家垄断性质的特殊行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瞄准世界上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采取引进、吸收、借鉴、自主创新等一切必要手段,迅速发展与壮大中国烟草企业,同时必须在内涵发展上狠下工夫。这种内涵发展的核心就是必须重视企业家精神与创新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产品文化与企业家精神”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发挥其三位一体的整体合力,从而使中国烟草企业迈上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轨道。

一、要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产品文化与企业家精神”三者间的关系,这是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企业就是一种组织,这种组织如同大多数其他组织一样,是一种法律虚构,其职能是为个人之间的一组契约关系充当连接点;就企业而言,这一组契约关系就是劳动所有者、物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提供者、产出品的消费者之间的契约关系。由此可见企业既是个人之间一组契约关系的连接点,又是一个层次组织,也证明了企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单位,而且是一个联系个人、组织和社会的纽带,是整个社会组织构成的重要有机细胞。

企业具有很多功能,它除了经济功能外,它还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功能。这种社会功能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就是企业文化。那什么是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厉以宁把企业文化科学地概括为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可以说企业文化所反映的是一个具体企业的精神、风格和价值标准,它有独特的不可模仿性,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所始终追求的最高境界。

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的提出、建设与最终形成,是靠人来实现的,应当说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在其中企业家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企业家就是那些能抓住机会引进新产品和新的生产方式,改进企业的组织机构,勇于承担风险的企业所有者或企业经营者。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家所具有的特殊的管理、组织和协调生产活动的能力,被称为企业家才能或企业家精神。可以认为在烟草企业的经营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精神始终是起主导作用的,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的现实意义。

1、企业作为一个微观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又有其宏观的社会经济背景理论和实际都表明,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为社会提供各种产品或服务及其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体,是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到整体、从组织到社会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产品文化和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对于烟草企业来讲更是如此。

企业的发展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可能不是最直接的表现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有导向、规范、约束、凝聚、融合等作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换句话说,企业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通过一个文化的引导、规范、约束来激励员工,近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一种看似无形胜有形,是一种具有无穷潜力的文化生产力。

(1)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所以,一个聪明的企业家就应该象一块磁石一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注重的是人的因素,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凡事都以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管理必须走人性化管理之路。

(3)企业文化的协调作用。企业文化的形成使企业职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增强了他们相互之间的信任、相互交流和沟通,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更加协调,创造出一种极利于完成企业远景规划的一种认同感,一种和谐发展的经营管理环境。

(4)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对职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经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这种约束作用主要是靠企业员工的自我约束,也叫员工除了他律之外的自律。

(5)企业文化的塑造形象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所以,我们才反复强调文化是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2、企业文化与产品文化是紧密联系的

产品或服务是企业生产的成果,任何一种产品和服务都是在企业中生产和形成,既受到一定的企业文化的制约,又凝聚了生产它的企业文化因素。因此,产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产品文化是烟草工业企业应重点研究的大课题。

一定的产品文化与它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是紧密联系的,也与生产或提供它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产品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企业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在社会文化背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产品文化更多地体现的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产品文化是直接作用于社会广大的消费者,消费者更多地是从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来体现企业文化的。尤其是像烟草企业这样有广泛消费者的大型企业,对其企业的认同和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是通过接受其产品与蕴涵在其服务中的产品文化来实现的,这种实现带有明显的社会限制性。换句话说,企业的精神、风格和价值标准将在企业所提供的具体的产品和服务之中得以体现。这正是我们在强调企业文化建设时,同时强调产品文化的原因之所在,所以我们说文化无所不在。

3、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家,尤其是企业的决策者,社会财富的所有者和支配者,他的行为决定着一个企业及其员工的命运,而无数企业家的群体行为决定着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经济命运。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企业家占有突出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说,企业家的素质决定着经济运行的质量,中国烟草企业虽然有一定的数量优势,但劣势也相当突出,与世界发达的烟草企业相比,在质量、档次、品牌、技术含量上明显略逊一筹,其中的原因比较多,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我们的许多经营者缺乏一种开拓创新、高瞻远瞩的企业家精神。而我们所提倡的企业文化建设是靠人实现的,其中企业家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企业的发展是其全体员工努力的结果,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点。在正确看待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个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与环境下的作用。列宁曾经指出,在路线确定后,干部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企业的成败与发展,与企业家的作用既企业家精神的实现密切关联的。而企业文化以及体现在企业产品中的文化,往往表现出企业家对其所处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的一种理念,一种价值体现。

在企业理论有关企业家的论著中,强调企业家的职能主要在于实施管理与决策的同时,文化价值标准一直受到强烈的关注。在信息不对称的客观经济环境中,决策所需的很多信息不仅获得的成本昂贵,而且靠直接观察是得不到的。换句话说,决策不仅受到客观信息的支配,而且受主观信仰的支配。一个人的信仰来源于他的文化、宗教以及直接生活经历。可见,企业家及其个人的文化价值标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资源配臵决策和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家个人价值标准在企业中的具体体现与实现。企业家是一个响亮的名词,企业家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它标志着新时代的企业经理人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追求自身的激情和力量乃至自身价值的实现,因而,我们提倡企业的管理者要有那么一种与时俱进的企业家精神。

所以说,企业文化、产品文化与企业家精神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有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产品文化和企业家精神,它是烟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更是中国烟草企业走向世界的锐利武器。

二、新时期烟草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任何企业文化都要把握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从共性的角度讲,就是要把握好社会文化的背景与发展的潮流,使烟草企业文化建设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世界经济越来越朝着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的时代,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要求。

1、烟草企业文化要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新战略的要求

这是一种适应新经济需要的网络型的战略,它是企业界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一种创新。近几年来,中国烟草企业已经开始了大幅度的战略联盟,逐步整合成立了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烟草集团,这是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在烟草企业文化建设中,只有做到扬长避短、去劣存优、达成共识,形成大集团化经营型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2、烟草企业文化要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学习型组织

上个世纪末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它不仅仅被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升华生命的意义,有一种共通的文化认同感。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组织形式向扁平化的灵活方向发展,随着其管理的核心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学习型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进一步受到关注,烟草企业打造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员工就显得越发重要。

3、烟草企业文化将更注重于树立良好的烟草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但是烟草企业由其自身的特点所决定,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与市场行为更加规范,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信誉机制”就显得更加重要,常言道“诚实是最好的竞争手段”,可见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在当今竞争十分激烈的前提下,除了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以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谁最先发现消费空档,并以良好的形象占据消费之心,谁就能占居市场,谁就能不断扩大经营效益。

4、烟草企业文化更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实现“人企合一”。海尔的文化建设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海尔集团极具远见,公司对职工的工作给予不断鼓励,使他们对工作经常保持新鲜度,责任感无形中得到加强。商业化管理的本质特征是以物为中心,以全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人的因素,在管理上着迷于铁的纪律,使劳资之间变成了纯粹的雇用与被雇用关系。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片面的发掘职工体力,更重要的是发掘职工的智力资源,更注重于人的因素。因为,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主张将培育进步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把精力投向人,实行人性化管理,避免烟草专卖体制下的专制管理等不良管理方式。

三、对中国烟草企业文化建设创新途径的探索性思考

在中国烟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中国烟草企业“用心服务,客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创新、求实、拼搏、奉献”的一种执着向上的企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做精做强主业,保持平稳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主要任务,坚持把发展建立在可靠的市场基础和扎实的工作基础之上,牢固树立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至上共同价值观,积极吸取借鉴国内外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以爱国奉献为追求,以维护消费者利益为己任,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以和谐烟草为目标,着眼于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立足于文化强企、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努力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烟草特色的企业文化,打造中国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烟草行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中国烟草具有许多优良的企业文化,但也沉积了诸如“官商”、“烟老大”等不良的行业作风。中国烟草企业要在今后的深化改革与创新中迎接挑战,成为世界烟草发展的先行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必须进一步深入发掘企业中的文化底蕴,把握时代脉搏,在企业文化的创新途径上进行深入的思考。

思考之一。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同烟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建设面向市场的中国烟草企业文化是一项意义深远、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仅仅看成是企业的短期营销战略,或者肤浅地理解为群众性的文艺活动。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建立一个适应中国烟草行业改革发展需要的经营理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体系。要在打破自然垄断、面向市场与竞争加剧的这个大背景下,按照循序渐进、逐步到位的原则扎扎实实地策划和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这是一项关乎到烟草企业长远发展的大计。

思考之二。自觉将烟草企业文化融入社会文化的洪流之中。企业文化是社会“先进文化”发展与建设的一个子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烟草企业是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和利益主体,有自己的正当权益和利益追求。但是,尽管中国烟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第一利税大户,然而,它离不开社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一个公正的、法制的和稳定的社会,企业又必须生产满足人类生活不断提高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建设面向市场的企业文化,必须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南,突破烟草行业的自我封闭、“体内循环”的文化局限,与社会大环境紧密结合、共同发展,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既从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吸取营养,又善于借鉴中外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真正创造出具有中国烟草企业特色和优势的企业文化,促进中国烟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这是中国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

思考之三。注意企业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制度的结合,实现中国烟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观念转变与制度创新。从广义上讲,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个企业或组织的传统文化观念以内在制度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具有强烈的路径依存性,企业员工在其传统的文化影响下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内容,即企业文化的外在制度的形成有一定的抵制与抵消作用,因此,企业文化的创新必须从转变观念与制度创新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其重要性,既符合烟草企业的发展,又符合企业员工的基本利益。

崭新的企业文化与观念的转变,表现在要构建全新的烟草企业文化构架。必须突破一些传统的观念,主要表现为:强调协作与团队精神;强调人们因能力的不同,在企业中的不同分工;正确对待在企业中的收益方式的不同,资本的收益、企业家才能的收益与劳动的收益,客观上存在巨大的差距;正确看待公平与效率问题,企业在分配中不讲公平,只讲效率,公平是社会的功能,是一种客观规律,必须严格地遵循。只要企业讲效率,才有可能通过社会的再分配机制最后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结合。不能将企业的功能与社会的功能混为一谈,导致分配不公,造成烟草企业的不和谐因素,这样的企业领导不是一个合格的烟草企业家。

思考之四。必须理性慎重地确定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标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烟草企业文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知识经济时代,建设企业文化要充分考虑文化选择的平台问题,即我们究竟是站在与世界各国企业文化平等的平台上建设我们的企业文化,还是站在一种不平等的平台上建设我们的企业文化。早期的亚洲金融危机和西方文化与中国企业文化产生的激烈碰撞都说明,“东方文明中心论”和“西方文明中心论”都是不正确的。我们必须站在“三个有利于”和站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广大消费者利益”的高度,站在世界文化整合的高度,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来重新整理和审视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标准。只注重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企业现代化的因素,或只对世界先进企业文化不加区别地吸收引进,这两种文化倾向都是错误的。企业文化建设要侧重于引进和“拿来”,但在吸收和消化过程中要注意防范风险,趋利避害,从有利于烟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入手,保证烟草业健康有序发展。

思考之五。烟草企业必须注重企业文化、产品文化与企业家精神的有机结合。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共性,即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是给企业提供实现其目标的土壤,企业文化建设主要侧重在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等方面。同时,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中,企业文化的特征又不相同,烟草企业文化有其具体的实际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下民营企业的管理之道 篇6

浙江大学中介服务业总裁第四期研修班于12月17日至18日第二次开课,两天的课程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高级管理培训中心特聘培训师董明珠老师讲授《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董老师历任上海锦江饭店党办主任、华亭集团培训部经理、锦江集团人力资源部副经理兼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锦江集团企业文化策划部、宣传部副部长。现为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上海市国资委企业文化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旅游培训中心、上海市高级政工师论文评审专家组成员。董明珠老师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和漫长的培训师经历,曾经为国内数百家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学校的老师授课。两天时间里,学员的到课略很高,大家都能够自始至终全神贯注的倾听董老师讲授企业文化建设课题,使大家明白了“企业文化=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道理,理解了企业在充满激烈的竞争中,除了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以外,还存在着重要的企业文化因素。通过学习不仅仅使自己企业在如何创建企业文化方面学到了经验,同时为以后具体服务过程中提高了不可估量的砝码。这也是杭州市工商局为提高中介服务业服务质量,打造服务业强势品牌的初衷。杭州市工商局中介处工作人员马晓燕亲临课堂同学员一起听课并指导学员体验“韵和书院”用文化创意经营企业的经验。

在学习《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课程的同时,为了更好了解企业文化在经营中的重要性、探求企业文化创新之道,利用上课的间隙

于12月17日傍晚及晚上时间,全体学员参观和体验了位于京杭大运河之畔的“韵和书院”,即杭州五道韵和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使广大学员领略了“韵和书院”如何把历史文化巧妙的融入当今的企业经营之中,这种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管理模式成为杭州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当我们走进韵和书院的大门,可以隐约体会到各种莫名的香味,这就是韵和书院的特色香味,有书香、茶香、画香、花香和沉香,五种香味来自“韵和书院”的五个区域,即书道、茶道、画道、花道和香道。书道即读书的地方,这里藏有一套精美的线装《四库全书》,这在杭城是独一无二的,据说全浙江也只有两套。画道内敞开的空间端庄大气,吴山明、何水法等名家的字画让你大饱眼福。茶道是品茶的地方,精美的茶具和茶艺师的表演,让你感受茶文化的芳香。学员们通过身临其境的参观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中国传统文化下民营企业的管理之道 篇7

1.1 简介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 作为国内第一家注册成立的物流企业集团, 以其超前的物流服务理念、遍布全国的运作网络、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 为多家跨国公司和十几家国内大型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化物流服务, 一跃成为中国第三方物流的“璀璨之星”。

1.2 发展史

1990年的一个处于亏损状态的货物转运站发展成为如今年产值近10亿元的集团——宝供物流企业集团。1997年, 宝供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客户创造价值。1999年, 宝供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 为客户提供综合的物流服务。2002年, 宝供开始为客户管理供应链, 逐步走向第四方物流企业。

2 理论综述

2.1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与特征

第三方物流在国外常称之为契约物流、物流联盟、物流伙伴或物流外部化, 类似于外协或契约物流; TPL是“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 提供给潜在顾客向一个供应商购买其所需的全部物流需求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服务的能力”。

2.2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史

Chrisoula和Douglas (1998) 将TPL的演进分为导入期、知晓期、需求期、整合期和差别化期五个阶段。

2.3 物流信息化含义

物流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分析、控制物流信息, 以管理和控制物流、商流和资金流, 提高物流运作的自动化程度和物流决策的水平, 达到合理配置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

2.4 物流信息化的优势

未来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 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 信息共享可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从而提高供应链上的企业竞争力。

基于信息技术的信息共享, 可以使供应链上的各方进行更紧密的系统和合作, 从而实现供应链整体绩效的最优化。

需求扭曲由供应链下游向上游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这种现象被称为“牛鞭效应”。学者的研究表明, 通过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 可以有效地降低“牛鞭效应”, 但是并不能完全消除。

3 宝供的物流信息系统

3.1 宝供信息化建设

1997年起宝供开始着手做这一方面的工作, 使原先DOS平台上电话连接的内部网络变为公司全方位的数据信息库。1999年投入运行的INTERNET的业务成本核算系统, 对控制成本、减少支出等为领导层决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3.2 物流信息系统的运作与优势分析

(1) 以EDI平台与客户的信息系统实时连接, 接收客户物流运作指令, 并通过接口返回相关运作信息与数据。企业收到一份EDI订单, 则系统自动处理该订单, 从而使整个商贸活动过程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地完成。

(2) 以TOM订单管理模块管理客户运作指令, 实现对订单的高效处理和对运作情况的实时管理。

(3) 以运输配送管理系统TMS对运输业务进行整合调度, 根据预设调度规则和策略合理安排运输车辆装载和计划运输路线, 有效地整合运输资源、降低成本;另外还实现了对运输业务的在途跟踪, 加强对在途过程的控制;通过系统管理到达签收作业结果和对运作质t进行统计分析。

(4) 以仓库管理系统wMS/SMS对客户库存产品进行高效的进出库管理, 增加库存决策信息的透明性、可靠性和实时性。不但对结果进行处理, 更是通过对作业动作的指导和规范保证作业的准确性、速度和相关记录数据的自动登记, 增加仓库的效率、管理透明度、真实度降低成本。

(5) 以财务系统面向企业财务核算及管理人员, 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全面管理, 在完全满足财务基础核算的基础上, 实现集团层面的财务集中、全面预算、资金管理、财务报告的全面统一, 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6) 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对运作的KPI指标和异常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通过系统报告运作情况, 分享业务信息和寻求资源支持。

4 物流信息系统帮助宝供走向第四方物流

第四方物流是美国埃森哲管理咨询公司在1996年提出的名词, 被定义为“一个供应链集成商, 它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以及具有互补性服务供应商的来源、能力和技术, 以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2000年开始, 宝供开始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 利用信息连接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 以提高客户的供应链管理绩效, 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宝供称自己为“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商”, 这实际上是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概念。

2003年, 和宝供合作了5年的红牛饮料遇到了新的问题。公司就不能及时掌握产品的准确销售数据, 从而无法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正确反应。因此, 红牛公司希望随时了解市场终端对产品的销售数据。根据红牛公司的需要, 宝供为其开发了一套针对物流业务的订单管理系统, 系统与宝供的系统对接。

5 启示

宝供一直秉持着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要“量身定做”的原则。由此可以看出, 第三方物流从依附需求的深层次来讲, 是根据客户的生产及销售模式全面规划物流服务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整合物流供应链、支持灵活多变的市场营销策略而在不同客户间诠释不同的“管家”这一角色的。而“管家”的任务就是:为“主人”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客户核心竞争力。

摘要:首先对中国第一家物流企业宝供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做简单的介绍, 并分析这个系统的优势和其对物流企业的重要性, 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第四方物流, 并希望借此分析能够对国内尚不完善处于发展阶段的第三方物流行业有所指导性的帮助。

关键词:宝供,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简析

参考文献

[1]雷冰玉.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问题探析[J].大众商务, 2009, (10) .

中国传统消费品的养生之道 篇8

中国的养生文化尽管研究的是人体的健康与长寿,但健康和长寿在人类社会中从来就不单单是人体本身的问题,而是与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及其自然环境有着一种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提醒我们,研究和探求中国养生文化的基本特征决不能仅仅囿于人体生物模式之中,而必须结合社会、经济、政治、哲学,乃至艺术的诸多层面加以综合考察。

传统的养生理论以“天人合一”的观念为哲学依据,早在养生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提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所谓“人与天地相参”强调的正是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关系。有了这样的哲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也就应运而生。随着时间的推进,中国的養生之道正在不断丰富与发展。

发现篇:发现传统消费品的独特优势

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养生之道,在传统的消费观念中蕴藏着丰富的养生智慧。对于中国人来说养生之道不只是单一地身体保养,更重要的是要在精神层次上得到提升,从而达到身心合一的和谐境界。因此,那些包涵深厚文化韵味,在制造过程中传承经典工艺,结合现代科技具有高品质的产品在市场上倍受青睐。在养生观念盛行的今天,这些产品正以独特的优势屹立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

养生之道是中国传统消费品的独特优势,这是建立在对消费者消费习惯认同的基础上而言。在中国,提起养生一定就会联系到中医原理,人们对于消费品的选择,往往以中医理论作为判断标准。茶、烟、酒是中国传统的嗜好品,在漫长的消费历史中已经上形成一定的传统,传统的养生精髓在这些产业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关于茶、烟、酒的养生之道,中医学说中有着诸多记载。

茶为药用,在我国已有2700年的历史。东汉的《神农本草》,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明代顾元庆《茶谱》等史书,均详细记载了茶叶的药用功效。《中国茶经》中记载茶叶的药理功效有24例。酒是古代人们在劳动生产中发明的一种饮料。中医经常将酒当药,早在《伤寒论》里,就有将酒入药的记载。古人认为酒有三大好处:治病、养老、成礼。中医认为,饮酒集助兴与养生于一体。关于烟,早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有记载:山中有草,燃烟啖之,可以忘饥……啖烟,饥者可饱,饱者可饥。香烟的作用,成了一种精神平衡剂。《滇南本草》则更进一步:“野烟,又名小草。味辛麻性温且有毒,治热毒、疔疮、痛疽、搭背、无名肿毒、一切恶疮。”在这里,香烟具有了一定的药用价值。

中国的养生文化在这些产业中得以发展与壮大,不仅是基于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养成,同时也是这些传统产业出于维护中国自有品牌利益的驱使,中国的传统产业需要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某个品类或某个品牌要想在世界的范围内能够独树一帜,就必须有被全球消费者所认同的特质和优势,形成显性或隐性的“口碑”和“定义”,如日本电器、法国葡萄酒、巴黎服装、津巴布韦烟叶等等。正是这些有意或无意界定出的概念,使这些产品在同品类的竞争中有了“集体优势”。茶、烟、酒作为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消费品,必须通过建立自己独特的价值,带动整个传统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

探索篇:探索传统养生之道的产业化发展

虽然茶、烟、酒,它们在漫长的历史中已经形成了一定了消费传统。我们知道,一个产业的整体能力,通常体现为几个领导品牌的能力,那么传统产业复兴的重任,必将由一些强势消费品品牌担当起来。犹如“茅台”之于中国高档白酒,“黄鹤楼”之于中国高档卷烟,它们不断地实践与创新,引领着中国的传统产业向前发展。

茅台以“国酒”著称,一向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最近,一支由国内一流肝病学者组成的课题组得出最新科研成果:长期适量饮用茅台酒,消化系统疾病及胃溃疡发生率极低,而且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茅台酒不仅不伤肝,还具有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作用。

茅台酒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说法,一直以来广为流传。周恩来总理、许世友将军甚至把茅台酒当作感冒药,邓小平同志也以茅台酒健身。据小平同志长女邓林回忆:小平同志“每餐饭前都要喝两小杯茅台酒”。茅台的原料来自于得天独厚的酿造环境,天然纯净无污染,为酒的品质奠定了独一无二的基础。它作为我国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也是与对传统工艺的坚守是分不开的:每年重阳分两次投料,同批原料经9次蒸煮、8次摊晾、加曲、高温堆积、入池发酵、7次取酒等复杂环节,历时整整1年,再经过3年以上贮存后精心勾兑,方能包装出厂。算下来每瓶茅台酒从生产到出厂,都必须经过5年的时间。

关于创新,茅台也进行了大胆探索,比如,他们把茅台酒曲药及酿酒用的原料高粱、小麦随神舟五号飞船送入太空进行太空试验,并进行了相应的课题研究和栽培试验,为公司选育更优良的原料品种。对于最核心的勾兑工艺,他们也开始探索“微机勾兑”,希望借此完成从“自然王国”向“必然王国”的转化。茅台一方面坚守传统,一方面不断应用现代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使茅台酒的质量更稳定,使过去“手工作坊”意义上的生产方式向大工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了茅台酒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茅台的坚守与创新,为中国的白酒行业树立了新的价值典范,带动了中国传统白酒产业的发展,丰富了传统养生文化的内涵。

黄鹤楼是烟草行业中的新晋品牌,于传统中不断挖掘与创新,致力改善喉部舒适性,在市场上已经形成“不伤喉”的良好口碑。“黄鹤楼舒喉”的养生功效有赖于其自身的核心力量。

源于中医养生。黄鹤楼基于对传统的深刻理解和对创新的辨证认识,将既有的卷烟香型融汇贯通,自成一派,名为“雅香”。独具个性的雅香香型,借鉴了中医香熏原理及养生理论,在燃烧时能够释放“雅香”类香气物质,产生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的益效因子,透过鼻腔内的嗅区黏膜,将此自然愉悦的香气传导至大脑皮层,由醇香美味来引发脑内反射,改善情绪,从而极大缓解现代紧张生活下的各种压力,放松身心。

独特的典藏配方。黄鹤楼秉承“南洋烟魁壹号”配方的深厚积淀,借鉴药圣李时珍、茶圣陆羽典著的原理,使传统配方依靠现代科技焕发出经典光彩。黄鹤楼香烟在原料使用方面遵循了中国的养生之道,在原生态环境中以无公害栽培方式所培植出上等烟叶,大大降低细胞的毒性,通过优越延时醇化,再次清除有害物质。依靠其醇厚细腻的天然品质,改善吸烟人士的喉部舒适性。

深根于中国传统消费习惯的需求,黄鹤楼结合传统养生之道,于传统中不断创新,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最关键的是,它为中国自有品牌发展之路提供了积极的题材。

养生之道的继承与发扬,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不仅给消费者带来福音,满足了中国传统消费习惯的需求,还为中国传统产业注入了独特的优势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培育更多像黄鹤楼、茅台这样的强势品牌。“普洱茶养胃”、“茅台酒不伤肝”、“黄鹤楼舒喉”这些在消费者中形成的良好口碑让我们看到,它们正在为传统养生之道产业化发展积极地贡献力量。我们相信,在这些不断创新传统的产业带动下,中国的养生文化将得以更好丰富和发扬。

中国传统文化下民营企业的管理之道 篇9

2、仁爱的道德精神

仁爱是儒家道德的核心。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也是“义、礼、智、信”的基石。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人必须是有道德的。仁爱的道德精神要求以仁德之心对待顾客、消费者和整个社会。,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基本伦理规范,这些规范的总和就是道德,儒家非常讲究人伦道德,把它看成是区别人和动物的质的规定性。“仁”,即“爱人”就是一个人首先要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兄弟姐妹,爱自己周围的同事和朋友,然后才能爱国敬业,所以儒家认为,要培养一个人的爱的品德,首先要以孝敬父母开始。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实行“仁”的根本和基础,要实行仁德,必须要克制自己的私欲,使之合乎于社会的规范,才能使社会和谐与协调。

儒家的仁爱之心,在企业内部管理同样是有它的重要价值的。人与人相爱可以是人类长期共同求的价值准则,只有以仁爱之心去对别人,社会和企业才可能有个和谐安的环境。企业的领导要以仁爱之心去待你的上级和下属,同样工人也应该仁爱之心去对待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产生出凝聚力。并且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树立以仁为本的道德规范,即应以爱心、善意对待消费者,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尽最大努力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并顾及和维护其长远利益。仁爱的道德精神,还包含着对社会、国家和民族的仁爱和奉献。作为社会组织中最具活力并直接从事经济活动的细胞单位——企业,是有责任承担起为社会创造财富促进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责任和义务,以仁德之心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著名百年老店“同仁堂”,始终坚持“同志同仁,济世济人;仁心仁术,医国医民”,这足以体现了对民众和国家的仁爱;还有中国彩电业中的长虹集团以“产业报国”为理念,把振兴民族工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从而使长虹人对国家和民族的仁爱发展到更高层次。

3、正确的义、利价值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中强调“君子不言利”,提倡重义轻利的思想,但是这种思想不是绝对的,而是提倡“义者 ,宜也。”即要合宜、合理地行为、做事、取利。因此儒家的义利观在长期的企业经营过程中,被不断更新和突破。例如中国大多企业家在赚钱求利的商业动机中总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主张义利结合、义利兼容、义利并举,就是取利的手段要合理,取利的来源要正当,要符合“义”的规范。我们熟知的民间商业谚语“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

大丈夫”,“财自道生,利缘义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儒家义利观的真实写照。

面对电力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电力企业将获取利益视为其生存的前提,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其从事经营活动的基本目的和动力根源。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显得尤为重要,电力企业通过遵循市场经济内在规律,来谋取经济利益,同时以义为前提和基础,做到见利思义,以义生利,义利结合的正确义利观,这样企业在面对义与利之间发生冲突时,是以义为主,而不是惟利是图,见利忘义,以损害消费者或社会利益为代价,而获取一己私利,更不能以非法手段谋取暴利。企业在坚持以义为本,以义求利的经营道德观念下,持之以恒,便得到消费者和社会的认可与支持,从而使企业获得丰厚而长久的利益。由此可见,正确的义利观对电力企业管理可持续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二)对电力企业管理方式的影响

1、在管理方式中注重“情、理、法”三者的有机结合所谓“情”,就是在管理过程中要以真情去打动人,使员工的内心世界受到触动,引起共鸣,从而自觉地按组织目标规范个人行为。例如:一些企业为员工组织过生日活动,这一活动虽小,但是可以用集体的温暖去关心员工,使员工感觉到企业不仅是自己工作场所,还犹如自己的家。所谓“理”,即道理,管理者应把道理说透,使员工充分领悟到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相关性,这样才能使员工心悦诚服地投入工作。所谓“法”,就是企业的规章制度,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这就要求管理活动必须依靠健全的规章制度全面实现管理目标。三者有机的结合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电力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形成了管理实践中刚柔相济,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共同重视。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电力企业的这种管理既合情,又合理,并辅之以必要的规章制度,使我国电力企业管理更富有生机和活力,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其在电力社会中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管理过程中以礼为上,以和为贵,遵规守法,实现和谐竞争

在中国传统文化儒家伦理中,礼是指社会各阶层、等级之间的秩序,以及为维护这一等级秩序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则,并以“礼”作为调整与社会各界利益关系的准则。在电力企业管理过程中,将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和秩序视为“礼”,要求企业自觉遵守市场秩序,按照市场规则行事,认真执行国家政策和各项法规,遵纪守法,并以此来调整企业与消费者、合作者、竞争者及社会各相关人群的关系。

儒家伦理道德中提倡“礼之用,和为贵”,“和”即调和、和谐与协调,即在遵礼守礼的过程中,强调与他人的和睦相处,以和为贵。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电力企业管理中将和谐观念表现为人在与各种自然、社会关联中的能动作用。例如:孟子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也强调“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则百事不废”。这都表明电力企业组织内部和谐一致的人际关系是实现其组织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并且贵在和谐的这种思想并非要求企业之间毫无原则地、盲目地追求一致性,而是要求企业在管理中在正确处理内部矛盾的基础上求得和谐统一。

(三)对电力企业管理制度的影响

1、知人善用的用人之道

知人善任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之一,既要会用人,就得知人,不知人就不能很好地用人。孔子主张“举贤才”,孟子主张“任贤使能”。一个企业要兴旺发达,必须要有一大批人才,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产品服务,持久的企业发展潜力都是来源于企业人才素质和创造性精神。因此,知人善用的用人之道在企业管理制度中主要途径。

2、以智为先,以大智求大德的企业经营道德管理制度

儒家伦理中的智包括知人之智,知事之智、知物之智和自知之明,智的最高境界为大智,即洞悉万物,高瞻远瞩。电力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同样需要大智来把握市场变化规律,预测市场发展动态。为此,企业有意识地进行自我修炼,包括知识、理念、意志和组织修炼等使电力企业在“仁、义、礼、信”等各个层面的道德修养也会全面提升,从而在追求大智的同时,实现大德。大智和大德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凡在经营竞争中取得较大成功的享有良好声誉的企业,无一不兼有大智与大德。所以,儒家关于修身养性,以智求德的思想,也对电力企业经营道德制度有重要的影响。

3、诚信至上的管理制度

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儒家伦理文化将“信”视为做人立业的根本。我们熟知的“人而无信 ,未知其可也”,要“言必信 ,行必果”,否则将失信于人 ,无以立足,这些充分说明儒家伦理中的诚信观在中国企业道德制度中占有的分量。

在当今诚实信用当作经济行为中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同时信义、信用、信誉也是市场经济的本质和内在的要求,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讲求信用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准则。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求注重信用,这是电力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没有信用,就没有交换,也就没有市场,企业从而也丧失了扎实的基础。特别是在电力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必须以合同契约的形式加以确定和规范。而讲求信用、注重信誉正是履行合同、遵守契约的前提和保证。没有信用则没有契约,没有契约则没有秩序。例如一些企业在巨大经济利润的诱惑下,不讲信用,言而无信,任意毁约,不守承诺,不仅直接损害对方利益,而且将严重破坏市场秩序,大大增加经营风险和交易成本,最终只能是损人又害己。因此,以诚实守信为首的管理制度将赢得社会和消费者的依赖,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小结

面对现实,结合实际,对传统文化中一些利弊兼有的思想,要辩证对待,兴利除弊,正确合理的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最为关键的环节。电力企业在当今激烈和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应有选择的对传统文化进行自觉地“筛选”,使其既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又能使传统文化这一宝贵财富成为电力企业管理和发展的重要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下民营企业的管理之道 篇10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产生于过去,影响到现在,并

将留存于未来的,以儒家思想为主干,儒、释、道互补,其他诸子百家为辅、为基础形成的一种人伦文化。中 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 尚中、中庸、宽厚、务实等思想精华,既是中华民族精 神的具体表现,又包含着人本管理的丰富内涵,在培 养、选拔、使用、激励人才等方面有着厚实的思想基础 与独具特色的“用人之道”。如何汲取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的精华,积极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 员工全面发展,是当前加强和改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中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现代企业人力资 源管理的积极影响

1、以人为本理念。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地之性人

为贵”、“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宣扬的就是朴素 的人本哲学思想。孔子也倡导“仁者爱人”、“爱人能 仁”的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当今社会倡导的人本主义 管理,其出发点和目标都在于“人”。现代企业要求员 工更广泛、更积极地投入生产经营活动,并通过员工 不断的学习和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实现企业繁荣和 发展的目标。这种模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 纳。自上海市自来水闵行有限公司成立以来,一直贯 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无论是在“勤于学习、勇于 创新、敢于争先、乐于奉献”企业精神征集,还是在职 工教育培训、工资薪酬调整以及管理标准制定等过程 中,十分注重采用各种民主方式,听取、采纳职工的意 见建议,营造了温馨的“家园文化”,促进了干部职工 素质能力的提高,推动了企业发展。公司成为上海自 来水行业持续十年赢利的唯一一家企业。

2、刚健有为理念。“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对中国社会各阶层产生 了强烈的激励作用,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向 上的精神原动力。20年前,临危受命出任青岛电冰箱 厂厂长的张瑞敏挥动大锤,砸掉了76台质量有缺陷,但仍可作为二等品出厂的电冰箱。张瑞敏的大锤砸破 了旧观念,砸出了新观念。经过不懈奋斗,海尔保持了 80%以上的年平均增长速度。2003年,海尔以530亿 元的品牌价值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同年8

月,美国《财富》杂志选出“美国及美国以外全球最具 影响力的25名商界领袖”,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 敏排名第19位。海尔干部、职工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的精神成就了海尔今天的成功。

3、中和尚礼理念。中庸之道是孔子思想的精髓。

孔子所阐述的不偏不倚与不走极端的处世之道,认为

它会使天地之间所有的人们各就其位,各得其所。现

代企业管理用中国传统文化一贯推崇的和谐理念去

调控人的经济行为,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经济关系和经

济秩序。松下公司经营者非常推崇中国的中庸之道,提倡以诚、以宽、以礼待人,不偏听偏言,也不搞折中,放弃原则,而以社会利益为重,高瞻远瞩、全面地观察

和处理好各种关系。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现代企业人力资

源管理的消极影响

1、平均主义思想。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产生于小农

社会,因此平均思想在民众中具有深厚的基础。小农

平均思想主张结果均等,否定竞争,其后果必然是压

抑进步,保护落后。这种平均主义在管理上表现为权

力平均、责任平均、利益平均、风险平均。平均主义扼

杀的是人的积极进取心与生存的危机感。

2、人治高于法治思想。荀子的“有治人,无治法”

历来被统治者所信奉。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过分重

视人情,忽视制度建设和管理,特别是制度的执行力

不到位直接影响企业的规范化、持久性发展。如果无

法设计真正具有激励作用的制度模式,就无法建立起意义上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难以营

造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3、重传统轻创新思想。有人认为中国人智力优秀

是世界上公认的,但中国人的创造力评级在世界上却

较低,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制约。

中国传统文化容易培养不善于表现、竞争意识弱、攻

击性差、缺乏冒险精神的个性特征,求同心理大于求

异心理,容易压抑人的个性的自由发挥。

三、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借鉴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路

1、建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以人

为本”的管理是建立在人文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上的管

理,是企业诸多现代管理观念的核心,是一切管理的立足点和落脚点。一是规划企业员工的有效配置。人

事部门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作好人力资源的需求

预测和规划,将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选派到合适的岗位上,对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获得更应有强有力的人才管理规划来保证。二是建立健全人才培训体

系。一方面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对专业人才要不

断充电,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对于一

些比较专业的培训则可以委托社会培训机构进行,或

派员出国培训和进修,做好企业人才“内育”与“外引”的工作,保证企业不断获得合格、适用的各类人才。近年来,上海市自来水闵行有限公司还通过组织经营者 竞争上岗、管理人员公开竞聘、团委书记竞聘等工作,在公开条件、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后,鼓励各类优秀人 才参与竞争,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 才、才尽其用的氛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强调责权相符的科学管理制度。现代化大生产

是十分复杂的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比例性和连续性,不论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都有着细致的劳动分工,严 密的协作。要把这些复杂的劳动分工和协作组织起来,只有统一意志,集中指挥,协调动作。领导的权力适当 集中是必要的,但过分集中其弊端显而易见。我们应该 实行集体领导制度。当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时,必须进行组织创新,既要由集权逐渐走向分权,将决策 权下放,授予下级更多的自主权;又要强化责权对等的 管理理念,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制约和监督企业组 织各层面的执行力,防止权力分散后容易出现失控的 弊端。同时,还要注重培育尊重个人、上下沟通的企业 文化,使企业员工在认知、认同企业理念、企业精神的 基础上,将其化为自觉践行的实际行动。

3、培养员工义利统一的协作精神。儒家思想最根 本的主张是“先义后利”、“以义统利”。管理人的职责 在于指导所有部门朝向系统的目标而努力。首要的步 骤就是把事情理清:组织内每位成员都应该了解系统 的目标,以及怎样让自己的努力有助于目标的完成。其次要进行沟通,有效的沟通协作才能实现团队整体 的目标,发挥系统整体效能。重视提倡有边界分工,无 边界协作,全员参与改善,使团队工作形成一种工作习惯。还可以建立健全合理化建议活动体系,发挥每 个人的积极性。日本企业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发 生问题一般不追查个人责任。他们的观点是谁都想把 工作搞好,不想出问题。出现问题一般80%是管理者 问题,20%是作业者问题。要用好目视化管理这个有 效手段,把问题目视出来,把经验和教训目视出来,把 变化点目视出来,减少作业者出现问题以及第二次犯 同样错误的可能。

4、激发员工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激发员工自强 不息的进取意识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采取各项 激励措施,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高效率地实现 组织目标。企业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不仅是企业现代 化管理的表现,更是迎接未来挑战的需要。企业通过 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文化、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 合、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重视长 期激励等措施,激发员工潜在的自强不息精神,对提

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采用 科学的激励措施,还可以使员工树立高度的责任心,激发员工不断探求新知识、新技术的兴趣。

5、强化员工勇于创新的开拓理念。权变思想是中 国传统兵家谋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事物是 不断变化的,人们应该根据事物的变化,善于审时度 势,把握时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灵活应变,从而去 实现自己的预定目标。尽管权变思想是有关战争的谋 略,但它对于处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管理来说同样适 用,企业只有善于开拓创新,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 地。海尔企业文化的灵魂就是“不断创新”,包括观念 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而 其中观念创新是最重要的,它是所有创新的先导。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上一篇:新胜村社区创建和谐社区汇报材料下一篇:普通发票作废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