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

2024-08-21

写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精选17篇)

写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1

汉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文化的传承,每一个汉字都是几代人智慧的结晶,古往今来,多少壮美,华丽的诗、词、歌都是由一个个汉字堆积而来的,一代代传下,让我们心生敬意。汉字,我们的骄傲。

每个汉字的一横一竖都非常有意义,每个字有它独特的美,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异常的快,在这个整天都是潮流,时尚的社会群体中,汉字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几乎到处都有,但是,人们却把汉字真正的意义抛之千里之外,对文字丝毫没有那份庄重的敬意,文字成了一种“乐趣”。

现在,很多广告商为了使广告夺人眼球,而利用汉字独特的美,创造一些混搭词语,例如相亲广告的“缘”(原)来如此,招聘广告“职(直)职往”等,不仅曲解成语本身意义,还对本部分学生带来影响。这样的行为简直就是对文字的不尊重。

还有不尊重文字的事例很多,二十一世纪。网络发达,网络传达信息已代替了书写文字传达信息。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文字从电脑键盘上敲出来,发到远方,难道手就不颤抖吗?文字从笔下形成却变成了从电脑屏幕上敲击出来,难道就寒心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竟在敲击之间被遗忘,被抹灭,那一横一竖,还有何种意义,那对文字,对文化的敬畏之心上哪去了?

而今,为了挽回人们对汉字的遗忘各不尊重,很多部门已做出相关措施,例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等节目,考验学生,成人对汉字的认识,书写理解。在电视上播出影响更大,让更多国人重新对汉字敬畏,让更多的学生,成人传承优秀文化。

对汉字的敬畏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书圣王羲之的“入木三分”。国于天地,必有与立,文字是也,文字者,文明之所写寄,而国粹之所凭也。这是闻一多先生对文字珠敬畏。百岁国学大师季羡林说:“汉字简化及拼音华是歧途,祖先”用同几千年都没感到不方便,为何到我们手里就抛弃了呢?敬畏文字,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义务。

汉字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符号”更是一个种有情感,有故事,有传说:有温度的文化和历史。

诵读汉字,可以在音韵中解码蕴藏在古老文化中的智慧和价值观,炽热汉字,就能品尝千年文化琼浆,敬畏汉字就享受中华民族千年的骄傲。作为一名正统的华夏儿女,敬畏文字是我们不变的义务,让汉字找回本身的意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写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2

一、通过反思和交流提炼习作主题

自己的兴趣点和已有的成功点来确定主题。没有主题, 就没有研究方向, 也就失去表达的思考。有了主题, 就有利于自己集中时间和精力收集和整理资料, 并从资料中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习作指导时, 要营造学生反思的情境, 让学生静心反思, 直至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让学生把自己研究的内容结合学习、生活进行联系, 想想这些文化对我们今天的生活有什么好处?我们还可以怎么发扬?如果有自己的创新观点, 那就是最大的成功。比如, 从自己的特长入手, 写自己学习传统文化的经历。爱写毛笔字的同学, 就写文房四宝的故事, 还可以利用这些写字的经历和收获提炼出“中国书法传统文化瑰宝”“毛笔让今天的生活更美好”等主题。

课堂上还可以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学习传统文化的成果, 让学生在倾听他人学习经历、感受对方学习的愉悦中, 揣摩对方的研究方法、收获, 特别要听出别人最新的感受, 从而改正自己选择的主题和内容, 变复述收集的材料为整合材料后另辟蹊径形成自己的想法、观点。

二、通过借鉴和比较理清习作思路

条理清晰的习作思路不仅吸引读者, 更能使自己对传统文化理解走向深入。人教社实验教材第五单元课文, 由不同习作思路的文章组成, 对学生写好这类作文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学习这些课文时, 我们要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去感悟每篇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 特别是怎么把重点段写清楚。在单元学习结束后, 再进行比较, 从而选取更符合自己主题和内容的构思方法。

《孔子拜师》一文, 作者是按照“拜师起因——总觉得自己不够”“拜师经过——日夜兼程、风餐露宿”“初次拜师——彬彬有礼”“虚心拜师——不离左右”“拜师成果——人们敬佩品学”的时间顺序来构思的。这种方式有利于把人物所做的事情表达清楚, 人物的特点也逐步丰满。因此, 这种构思方法适合学生写中国名人类的文章。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 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 把我们祖先对宇宙来源的探索和思考的经过清楚地表达出来。这也是一般写故事文章的表达方法。如果要写古代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等, 这类构思方法很适合。

《赵州桥》是典型的“先概括—再抓住事物的特点从几个方面具体写—后总结”的写作方式。这种写法有利于把事物的整体特点和具体特点交代清楚。在写具体特点的时候, 采用了“总分总”的段式, 有利于把某个方面的特点表达清楚, 突出主题。如果要介绍古代建筑、书画等内容, 这种构思方法有利于清晰表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写法和《赵州桥》相似。但是, 在抓“画面”内容进行描绘时, 基本是按照“总起—分述”方法写的。在具体分述时, 又充分发挥作者的想象, 把远古的内容与现代人的理解紧密联系起来, 使介绍的内容极富感染力。因此, 此种构思适合写自己参观名胜古迹、书画等内容。

三、根据自己表达重点确定习作方法

写好身边的传统文化, 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要根据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来确定表达重点, 再选取合适的习作方法进行表达。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言语表达特点, 笔者提出下面两种写作方法:

第一种, “回忆+重点+感悟”式。先简要回忆自己在前一段时间研究的活动, 再重点介绍自己实践经过、心情, 最后写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其中, 在介绍重点时, 要把研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例如, 有位学生在介绍“生肖文化”时写道:前几天, 我们班召开了一次班会, 大家把平时收集研究的传统文化拿出来和同学交流。有的研究对联文化, 有的研究饮食文化, 还有的研究茶文化……真是丰富多彩。我听了同学们的介绍, 知道了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也把最近令我着迷的生肖文化和大家做了交流:有一次, 我在语文课上, 听老师说:“每个人一出生, 就有自己的生肖。”我当时就冒出一个问题, 这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呢?我带着这个问题请教老师, 老师笑着说:“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文化, 你回家自己研究吧。”

回到家, 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 输入“生肖”两个字, 这可不得了了, 一下子出现了很多有关生肖的知识。我仔细读了很多关于生肖的传说, 但是最吸引我的是这个故事:

……

我读着读着, 很想知道自己的生肖——“龙”有什么文化含义。我翻了很多书, 终于明白, 龙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物, 有着潜心好学、积极向上、乐于助人、善良的品格。

我觉得自己身上也有“潜心好学”的品质。有一次, 我遇到难题 (内容省略) ……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 我收获很多, 从中也获得了很多启迪。比如, 我要学习龙“乐于助人”品格,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出来, 为人类服务, 这样才学有价值。

这位学生把自己研究的心情和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写得富有情趣, 文章重点和主题突出, 读起来意趣盎然。

第二种, 直接叙述式。文章的开头就直接交代自己的研究内容, 中间部分以叙述为主线, 夹带自己的心情、想法和观点。这种写法主题突出, 内容集中, 像介绍“传统节日文化”“名人文化”“经典名作文化”都可以采用。例如, 一位学生在介绍名人文化时, 开头这位写道:说起李白, 大家耳熟能详, 他的诗歌浪漫、豪放, 他人生经历坎坷, 是我心中的偶像。最近, 我和李白“约会”了……

这位学生通过大胆想象, 直接叙述自己跟随李白的诗歌, 在天门山相会, 两人交流对唐诗的看法, 跨越时空, 谈古论今, 文章顿时新颖起来。

材料作文导写文化的传播 篇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根据《西游记》改编的美剧《荒原》近日在美开播,孙悟空的造型被评论为更像《龙珠》中的超级赛亚人,其火眼金睛则更像《火影忍者》里的轮回眼。而孙悟空的任务,是去寻找传说中的新大陆。这并不是《西游记》首次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产生“变异”——在日本电视剧《西游记》中,唐僧变成了女性……

显然,在这些案例中,《西游记》走样了。然而,有学者指出,这些乍看荒唐的现象,其实也同时暗含了文化传播的某些规律,即一国文化进入他国后会产生变化。传播中的“变异”,往往也可能是文化创新的发端。

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联想和看法?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在本作文材料中,其关键词无疑是“变异(或走样)”。针对文化传播中的“变异”现象,无非有三种观点,一是创新发端,一是荒唐现象,一是宽容对待。为此可从以下角度参考立意:(1)变异带来创新。这种对文化进行的合理变异,不仅使不同文化相互交流、补充,更多的是使文化在双向以至多向的反复输入和输出中产生新的内容,有了不同于传统的新的意义。(2)文化创新应有度。要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与创新本不矛盾;有创新精神固然很重要,但创新传统文化尤其要注重方式和手段。否则,创新不成,反成笑柄,还会有亵渎传统文化之嫌。(3)文化传播切勿任性。《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的经典,随传播进入他国过程中的变异,可能会引起误解,会使一些第一次欣赏此片的外国人,无法领会到该片原本要传达的旨意。这种对文化的改编,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漠视,也会造成文化的没落。(4)包容“变异”。不同的读者在不同的时代,遇到经典都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用现代的视角重新思考过去的文化,这是一种变化过程。对于传统文化改编的度,其实很难把握,我们不妨对改编作品宽容一些。

【同步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酿酒师把米蒸熟,再把蒸熟的米放进缸里,拌上酒曲,然后把缸密封起来,让米与外界隔绝,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繁华。一段时间后,缸里那质朴的米就酿成醇香的酒。这时,几元钱一斤的米开始成为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酒。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几元钱一斤的米会成为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酒,这是米的潜力。从中可以知道,米如此,人也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米要酿成酒,需要与外界隔绝,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繁华,在生活之中,诱惑能够迷人心智,因此人要学会拒绝诱惑。最终米酿成了美酒,是黑暗、孤独、寂寞、沉静“酿”就了它的潜力。由此可知,只有甘于寂寞,人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余秋雨将他的书集命名为“文化苦旅”,周作人将他的书房取名曰“苦雨斋”“苦茶斋”。生活中苦味的食品也不少,有黄连、杏仁、莲心、苦瓜,还有苦咖啡。庄周说,不顺其自然就是苦,有为就是苦,无为才能清静而安乐;释迦牟尼说,生老病死都是苦,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泥土的味道是苦涩的,海水的味道是苦咸的,树林中清新的空气也有着一丝苦津津的味道……高中学习生活是“苦役”的代名词,苦题目、苦分数、苦个好大学,一切都是苦。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航:

写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4

要过春节了,爸爸妈妈要忙着办年货。爸爸买了精美的新年画,含义深刻的新对联,红火喜庆的大灯笼和各种各样的糖果……妈妈则挑选了大块的猪肉,新鲜的大鱼,肥胖的鸡鸭,美味的烤鸭、香肠等,真是应有尽有,大包大包的把车后备箱都塞得满满的。

除夕之夜,爸爸忙着把买来的年画装饰在家里,还在门口挂灯笼,贴对联……然后妈妈把盘子摆好,盘子里装着各种美味的糖果,等待着爷爷、奶奶等家人的到来。“高级厨师”----奶奶来了。她便和妈妈开始张罗年夜饭了。妈妈洗菜、切菜,负责配料。奶奶掌勺:煲汤、清蒸、红烧、油炸、煎炒,七手八脚地忙乎了半天,才做出了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大大的圆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有热腾腾的火锅,有香喷喷的烤鸭,有炸得金黄的鸡腿……还有我最爱吃的八宝饭。这些美食把我和姐姐馋的直流口水,我赶紧吃了一口八宝饭。啊!甜甜的,粘粘的,美味极了!妈妈说,八宝饭里有八种食品,有玉米,红枣,莲子,桂圆等。过年吃下它,来年一定会事事圆满,人人平安。

吃过年夜饭,爸爸带着我下去放烟花。那烟花飞在空中,五颜六色,美丽极了!最后我们全家坐在一起开开心心欣赏着精彩的春晚 。爸爸还会给我和姐姐发了压岁钱呢!我最喜欢的压岁钱,有了它,我可以买我自己喜欢的玩具和课外书了。

写传统文化书法的作文 篇5

每个星期一晚上,妈妈把我送到老师家学习书法。老师的学生很多,墙上挂满了学生的作品,都写得非常漂亮!老师先教我握笔方法,接着教我写最简单的一横。老师握着我的手在毛边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一”,还告诉我隶书的横要“一波三折”、“蚕头燕尾”。刚开始写,我的手不停地抖,没写几个字就累得满头大汗。

从此以后,我每天写两大张毛笔字,有时妈妈还要罚我多写几张。现在,我的毛笔字越写越好,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我的书法作品还参加比赛得奖呢!

写中国梦的作文:中国梦,我的梦 篇6

在一个个梦里,点燃信心的是鼓励与自信;梦,是一个个不同的人的不同的梦想;因为有了梦,才有一生的辉煌。梦想是必不可少的,有些人的梦想是:当一名出色的老师、当一名光荣的宇航员、当一位为国贡献的科学家、当一名人人爱慕的警察……就因为有我们的这些梦,这些努力,才有了中国更大的梦——建设祖国,发扬光大。

卖火柴的小女孩,梦想是能和疼爱自己的奶奶在一起,能吃到美美的食物填饱肚子;皮诺丘的梦想是能当一个真正的小男孩,能和自己的爸爸一起过幸福的生活;雷锋的梦想是能够让自己的祖国发扬光大,让自己能帮助到更多更需要的人。一点一滴的梦,在时间的一分一秒中完成;实现自己的。那的一切,都是需要血汗的付出,精神的努力,时间的流逝,来完成的。都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想要完成想要的一切,就必须拿出自己的真凭的实力,拿出惊人的实力展现给别人看;梦想是神圣的,因为是你自己的梦想,你自己定的目标;所以你的梦想在你的心中,是藏在内心深处的,需要用心来完成的。用心,用行动,那才是真正完成的梦;梦,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完成了梦,才会知道梦需要的努力。

中国也有梦,但是这个梦是需要每一个人去完成的;那也是一个个老百姓的梦。祖国和老百姓们希望,让自己的国家繁荣强盛。中国的梦,就是我们的梦!每个人,都幻想有一天:世界不再有争斗,不再有武器的出现;每个地方都洋溢着和平的气息!

写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7

回顾我们党95年来取得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成就, 我们倍感振奋。

为什么我们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这是我们党精心培育、全党努力践行的优良传统与作风, 是须臾不可忘记的重要历史经验。

永远把人民群众作为力量源泉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 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坚信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是推动历史前进最伟大的力量, 其他任何力量都不能与之相比。中国共产党95年来能取得伟大成就, 关键在于永远把人民群众作为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力量源泉。

我们党来自人民, 从诞生之日起就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 建立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提出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 制定相应的路线方针政策, 并依靠人民群众完成这些任务。民主革命时期, 在国民党反动集团背叛革命、残酷杀戮共产党人和工农革命群众的生死关头, 我们党转向农村创建根据地,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唤起工农千百万, 使革命火种得以保存、革命力量得到发展。苏区群众全力支援革命, 把最后一块布、最后一碗米、最后一个娃交到我们党手上。长征途中, 如果没有各民族群众的无私帮助, 没有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掩护红军伤病员、提供粮秣, 艰难转战的红军将士也许真的成为“石达开第二”了。抗日战争期间, 我们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 广泛发动群众, 开展游击战争, 使日本侵略者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最后打败了日寇。还是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 我们党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用先进武器装备起来的数百万国民党军队, 夺取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 我们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 各种困难不言而喻。在党和国家遇到困难时, 在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 人民群众总是自觉服从大局, 显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 总会出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场景。为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重点建设工程的需要, 大量移民响应党的号召, 离别故土, 谱写了舍小家、顾大家的动人篇章。

回顾95年的历史, 我们党之所以能从建党时的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一个有着8700多万党员的世界大党, 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不断发展壮大, 就是因为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仅是看得见的有形支持, 更包括人心的、精神的无形支持。人民群众的支持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是我们党的最大靠山。我们党正是紧密联系人民群众, 感动了人民群众这个“上帝”, 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党的事业才有了光明前途。

永远做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使人民群众成为党无往而不胜的力量源泉?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永远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始终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和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

早在我军建军之初, 我们党就为人民军队规定了“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后来增加到八项注意) , 教育官兵树立为人民打仗的信念。毛泽东同志一再告诫全党:“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 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与人民利益适合的东西, 我们要坚持下去, 与人民利益矛盾的东西, 我们要努力改掉, 这样我们就能无敌于天下。”在主持设计新中国的政权体制时, 毛泽东同志特别提出, 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 各类政权机构也要加上“人民”二字, 以凸显与旧政权的本质区别。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多元利益格局的形成, 邓小平同志提出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全党想事情、做工作对不对、好不好的基本尺度。

从我们党95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于人民, 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为准则和光辉旗帜。中共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写道:“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这“道义”就是为了人民, 这“文章”也是为了人民。共产党员夏明翰视死如归, 慷慨高歌:“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这“主义真”就是为了人民。“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的共产党员刘胡兰, 面对敌人的铡刀毫无惧色, 也是为了人民。总之, 在“一切为了人民”这面旗帜下, 一代又一代优秀共产党员为了人民利益忘我奋斗, 无怨无悔, 甚至献出宝贵生命, 生动诠释着党的根本宗旨。正因为我们党一切为了人民, 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得到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讲宗旨, 讲了很多话, 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永葆党的本色指明了方向。

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永远把人民群众作为自己的力量源泉, 永远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要求我们党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否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历史上有些起过进步作用的政治力量, 开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然而, 在取得统治地位后, 它们就逐渐走向人民群众的对立面, 最终被人民群众所唾弃。而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就是能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我们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 从党中央到各级地方党委和地方政权, 时刻关心群众疾苦, 重视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 努力让群众得实惠, 形成了军民鱼水情、党群一家亲的生动局面。如果说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 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还比较容易做到, 那么, 在我们党掌握全国政权后, 如何继续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成为新的考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 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 包含着对胜利了的革命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在党的八大上, 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提醒全党:“由于我们党现在已经是在全国执政的党, 脱离群众的危险, 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 而脱离群众对于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 也比以前大大地增加了。”基于这一认识,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始终保持公仆本色,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为全党作出了表率。

权力具有两面性, 可以用来为人民服务, 也可能成为谋私的工具、腐蚀掌权者。当前, 随着改革开放全面推进和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我们党正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 其中一种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成为党的建设的头等大事。邓小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 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如果党的组织把群众的意见和利害放在一边, 不闻不问, 怎么能要求群众信任和爱戴这样的党组织的领导呢?如果党的领导干部自己不严格要求自己, 不遵守党纪国法, 违反党的原则, 闹派性, 搞特殊化, 走后门, 铺张浪费, 损公利私, 不与群众同甘苦, 不实行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不服从组织决定, 不接受群众监督, 甚至对批评自己的人实行打击报复, 怎么能指望他们改造社会风气呢!”可见,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和生命。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都要求党的干部和广大党员坚持廉洁奉公、严格自律, 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永不脱离人民群众。同时, 我们党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 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决惩治腐败分子,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随着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全面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开展, 我们党的肌体将越来越健康, 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将越来越密切, 党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也将大大增强。

应着手写好中国的“人性学”! 篇8

什么是“人性学”?就是专门研究人性的一门学问。什么是中国的“人性学”?就是侧重于研究中国“国民性”的一门学问。

为什么必须着手这样的研究?因为任何的社会或时代,人性的优质化才是最根本的进化。

中国近三十年的自然科学成绩斐然,这是任何人都必须承认的。至于社会科学的进展速度和开发深度如何,似乎还不能采取十分乐观的态度。三十年前做为思想科学解放的第一信号。是有关“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伺候牵动出的思想解放和生产力解放。当然要大大讴歌。但我们又必须正视所有的那一切启动,社会机器的主轴和主杠杆及其发挥的作用,大都源于政府(官方)的意志和指令。做为社会科学本身,伺候的主要业务是对上述意志和指令的注解和发挥。基于这种习惯,把社会科学本身搞得生动活泼也有较大的难度。

社会科学本身有没有自己的独立性极强的业务呢?有!其一便是在关注社会现象、社会机制、社会活动之余、分出较大的兴趣和能力去研究人深深,研究人性本身,研究中国国民的人性本身,并立足于将中国的人性本身建设好!

而建设好、研究透的基本前提是正视。

无论古代、前代还是当代,中国涌现出的圣贤、志士、英雄、卓人绝对如过江之鲤,这无疑是我们研究中国优质人性的必读材料。但光去搜集这样的闪光材料成不成呢?不成。几千年来,将中国出现过的恶魁、匪首、叛徒、汉奸、小人、懦夫串连起来,在总量上也未必少于外国。这同样是研究中国人性不可缺少的阅读材料。

如果嫌那样的材料太古、太远,不妨选读近几十年的材料。如果我们把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的感天动地大德之人、大德之事重读一遍,再把“文革”中近于匪行、匪患的人和事重读一遍,两者加在一起就更能入深的理解人性、国民性了。

要想读懂中国的人性,必须读懂人类(不分民族和国家)的基本人性。我们中国和可能是专门探讨人性最早也最多的国家。自老庄、孔孟有关人的认识和解释之始,此后两千余年各种有关讲述人的学问,也有长长的一大串或重重的一大堆。如道学、理学、仁学、心学,以及从外来宗教或外来学说借用过来、发挥出来的解人之学,加在一起不知有多少!连专门写给儿童的启蒙读物《三字经》,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这可能是对人性的基本见识了。也就是说,中国是把“性善论”当成精神帅旗的国家。到了后来,索性将我们中国人(或曰中国国民)誉称为“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或“英勇不屈的中国人民”,以及后来的“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战无不胜的、英雄的中国人民”,等等。这样理解人性,尤其是我们中国人的人性,对不对呢?当然也对。有没有解释粗了、解释偏了、解释浅了、解释错了的时候呢?必须承认:也有。

关于什么是准确而完全的人性呢?这就要听听被世界公认、被我们中国尤其无比崇拜的一位伟大人物的话。这位伟大人物叫恩格斯,他在他的《反杜林论》中,有两句是专门注解人性的。一句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统一”;一句是:“与其说人性善,不如说人性恶更加接近于唯物主义。”

后一句话听起来,很可能不顺耳。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听惯了“人之初,性本善”,或习惯于自称“我们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一听到人性原来是趋恶的,怎能接受!但在实际上,恩格斯对人性中恶性因素的正视和批评,恰恰是对人类的关爱和负责。比那些将人性虚夸为鲜花美玉的人来,在文明品味上不知要高多少!世上有些人接受了这样的批评,从而在道德上苦苦自修,这才使其成为君子、仁人、智者。反倒是谁在“人之初,性本善”暖床上多年而不起身的人,最终沦为愚人和恶人的可能性极大。

毛泽东曾将鲁迅定为空前的民族英雄,其中包括鲁迅对中国人民的热忱。而鲁迅的热忱表现在那些方面呢?其一便是对中国国民性的尖锐批评。鲁迅写的有关剖析中国国民“劣根性”的文章,太多太多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迅的《阿Q正传》,勾勒出的阿Q轮廓,正是给我们中国人画出的精神肖像。而真正看懂了这幅画且又接受了鲁迅的警示,继之自尊、自立、自强的人,才真正成了“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反倒是始终陶醉于阿Q式“精神胜利”的人,一辈子或几辈子都可能是这样那样的阿Q。你如果不信,就不妨回忆一下当年的“文革”。千千万万的“造反派”,尤其是打砸抢行为,其实他们都是阿Q的嫡派或支派子孙!

当年我们队“无产阶级”、“工人阶级”一词。喊得很响。其实真正的工人阶级,或由工人构成的阶级,是西方大工业生产出现之后的事。由中国小农式生产方式、小农式传统意识派生出的人群,哪里会形成“工人阶级”!哪里会懂得什么是“阶级”。故而当年我们强调的“阶级斗争”,无非是各式小农大小私利、大小权力的一种膨胀,是对各式权争利争的一种煽动和借用!这时中国的人性中,匪行因素占的比例也不少。

时代的真正进步是个缓进过程,靠骤然性的“发动”是不成的。经济杠杆成为社会的主杠杆,这是对的。为此而创造出的种种伟业,必须承认和赞美。但是中国人性的演进状态,却是更大更大的议题。

当年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无疑是很值得欢呼庆祝的事。但是由于我们当时的认识能力所限,尚不能分辨“人民站起来”和“人性站起来”的区别。此后的一系列以“运动”形式演绎出的恶性事件,都和我们的“人性尚未站起来”有关。

明智的、高品位的、真正对人负责的学说或学术,无不首先立足于对人性、国民性中劣质因素的批评(当然主要是善意的批评),而不是满足于或陶醉于虚泛式的抬捧。以中国而论,它的前身既是小农积习的汪洋大海。又是“等级观念”、“阶级现象”最顽固的国家。与“人类解放”或“解放全人类”的距离甚远,不都必须批评!而批评,才是对中国人民的严肃负责。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科学的任务首先是对社会现象、对人性质量不足之处的动情批评!光是大唱颂歌、大写赞美诗。是演员或三流作家的事,与真正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毫不相干!当然,严肃批评也是谩骂、呈刁的天敌。

至于我们搞社会科学的人为什么至今仍未达到“人性批评”的深度,这里头包括智能不达标的原因,还有另外不便去说的原因。

写传统节日的作文 篇9

写传统节日的作文

把根留住

有了源头活水,才有江河的澎湃;有了文化根基,才有民族的繁荣。面对世代相传承载华夏文明的传统节日和新潮时尚名目繁多的进口节日,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哪里才是我们的根,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把根留住,只为那骨子里流淌的龙的血液,只为那共有的`黑头发、黄皮肤。

传统节日是一种民族文化形式,其受重视的程度从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主流文化形态。一位哲人曾说:“一个民族的节日,便是这个民族最壮美的历史。”可以说,中国的每个节日都讲述了一个意味隽永的故事,或是彰显着金戈铁马为国尽忠的豪气,或是诉说着柔肠百转海枯石烂的情话……它能让亲朋相聚,共话巴山夜雨,自是一种氛围,一种情调;亦能聊抒思念之情,慨叹盈虚无常,自是一种寄托,一种交流。它能思接千载,折射古文明的光辉;亦可传承礼教,提升现代人的修为。可以说,传统节日已成为凝聚亿万人心的中国结。

然而时下洋节一天天地在中国大地上红火起来。从一开始的图个新鲜,看个热闹,到后来的大张旗鼓,风起云涌,大有取代传统节日之势。扫地红尘飞,才著工夫便起障;(本网网 )开窗日月进,能通灵窍自生明。并非要对这些舶来品一律说不,只想让国人明白何为本,何为末,可别忘记了名姓,拜错了祖宗。

关于写中国梦的作文:复兴梦 篇10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的雄起吹响了号角……

新中国在世界的东方冉冉升起,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天安门广场诞生,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伟大的航天梦,航天始祖万户的家乡,而今终于实现了,美丽的嫦娥不再只是神话;巍峨的下海梦,蛟龙号一次又一次的下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之最。想起毛泽东的一句诗:‘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今天一个个实现了,雄起的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华彩。

为孩子写中国童话 篇11

亲爱的萧萍:

今天我在傍晚的天光下想念你!看着夕阳一点点儿隐没,天幕由灰蓝变成深紫,蟋蟀的叫声在夜色中升起,仿佛送入我耳鼓的天籁,心里不禁泛起一阵阵想写童话的冲动……

在所有文学体裁里,我最喜欢童话,可惜我明白这一点时年龄已经太大了!若在童年时就有人启发我多读童话、写童话,那我的人生也许会大不同吧。即便这样,我也要说,终于能与童话相遇,并且成为一个童话作家,实在是我的幸运。

近一百年来,中国人写童话受西方影响甚多,童话作品的“西化”在当下是不争的事实。什么魔法呀,王子啊,精灵呀,虽然不乏精彩内容,可我还是希望中国童话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发扬东方文化传统,体现出本民族的文化符号。

萧萍,我相信你会同意我的这一说法,你的作品《流年一寸》①不但创造出蚕宝宝这样美丽的童话形象,而且创作缘起于古籍《山海经》②。事实上,中国文化典籍能给我们的启迪很多,如果年轻的作者,甚至孩子们在学习中能体会到这一点,对童话阅读和创作会很有补益。

萧萍,外国儿童了解中国的童话作品吗?他们喜欢吗?当代中国已不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和童话作品,中国作家应该贡献给世界儿童杰出的童话——就像安徒生、托芙·扬松、E·T·怀特……把作品贡献给中国孩子一样。

亲爱的萧萍,为我们都写出孩子们喜欢的中国童话,加油!

平安!

小 山

美猴年牡丹月鸢尾日

亲爱的小山:

我一直觉得童话是超越国界的,伟大的童话作品都有相似的精神气息和品格,无论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美人鱼,还是小人儿尼尔斯,无论是英伦湖畔满口乳牙的彼得·潘,还是掉进奇妙兔子洞的爱丽丝……这些永恒的故事和童话形象让我们的童年生活熠熠生辉。但是,我依然认同你说的:最优秀的童话一定是深深扎根在本民族的沃土和血脉之中的,就比如意大利著名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③,他的《意大利童话》中那些美妙的叙述和神奇的人物,谁说不是植根于意大利本土呢?

亲爱的小山,谢谢你读懂了我的童话。我写作《流年一寸》的初衷仅是因为那是小时候我最爱的奶奶讲过的故事,它们漂浮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像一盏灯,永远亮着。每个写作者都有一个心灵家园啊!

应该承认,现在的孩子读到的国外童话的确比我们本土原创的童话要多,而且,由于翻译的原因,我国优秀的童话走出国门的相对比较少。或许让世界认识真正优秀的中国童话需要时间吧,但我相信这个时代正在到来。我们要做的是沉下心,写出真正属于中国品质和中国气象的童话,像你说的那样“为我们都写出孩子们喜欢的中国童话,加油!”也更祈愿,正在读这封信的孩子们,今后从你们中间走出属于世界的童话大师。

萧萍

美猴年结香月杏花日

①《流年一寸》,萧萍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②《山海经》,中国志怪古籍,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神话等研究具有文献价值。

我爱优秀传统文化作文怎么写 篇12

文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文化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在其久远博大之中,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若由著述载籍而论,经史子集、万亿卷帙,概以“三玄”(《周易》、《老子》、《庄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为其渊薮;如由学术统绪而言,三教九流、百家争鸣,则以儒、道二家为其归致。东晋以后,历南北朝隋唐,由印度传入的佛教文化逐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释氏之典籍〔1〕与统绪因而也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相辅相成,构成了唐宋以降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南宋孝宗皇帝语,转引自元刘谧著《三教平心论》),明白地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基本结构特征。

写传统作文 篇13

要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可数不胜数,如剪纸、对联、古诗、传统节目,春节是大家最重要的节日了。

据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大怪物,每到春节它就会出来危害百姓。后来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红纸剪一个“福”字贴在门上,在红纸上写一些吉利话也贴在门上,那叫年的怪物怕红色就再也不敢来了。从此人们年年贴春联,;流传至今。每到过年,街上彩旗飘飘,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家家户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小朋友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到了晚上礼花满天,与家人一起吃饺子看晚会,精彩的表演引的大家哈哈大笑,如果天天过年该多好。

春节过后就是元宵佳节,也是团圆节,这天吃元宵、猜灯谜,寓意家家团团圆圆,合家幸福、安康,每人心中无比幸福快乐。中国传统节目丰富多彩,让大家的传统节日永远继承下去,让大家的传统文化光辉灿烂。

中国娃写好中国字 篇14

【关键词】 中国 汉字 写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3-117-01

写字教学现实不是很乐观,请看以下教学情境:

情景一:一节低年级语文课,老师重点指导学生识字,一节课老师用了各种方法教识字,指导学生写字的注意事项,接下来孩子在语文书上描红,临写。可是刚写了几个字,下课铃声响起来,老师匆忙结束:“孩子们,请课后继续练习,把书上的生字写完。”说完下课。

情景二:这节课老师带着孩子们写作业,请看班上的孩子,有的歪着身子,有的歪着头,有的歪着本子,甚至有的几乎趴在桌子上。老师一边巡视一边纠正坐姿,纠正到的孩子抬头,可是一会儿功夫又会恢复原样。

情景三:第一节是语文课,语文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写在田字格里的示范字,老师一笔一划,努力写得很好。其它板书老师匆匆一挥而就,看起来不规范。第二节是其它学科的课,老师也是大笔一挥,潇洒的不够规范的板书就留在了黑板上。

这样的情景很普遍,写字时间不能保障,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笔写字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有的老师教学内容没讲完,甚至留给写字的时间是0分钟,很少有一节课能让学生当堂写完该写的生字。写字“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在写字教学中如蜻蜓点水,不能很好地贯彻始终。能写得一手漂亮字的人已经越来越少,这不由得叫人深思。我想这是因为:

1. 老师对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学生的写字问题,老师们都知道重要,可是抓起来就马虎。作业一多起来,就不管了。其他有些科任老师认为写字教学是语文老师的事,与“我”无关,做不好示范,更谈不上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2. 家长和社会的影响。一部分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分数,不顾孩子的全面发展,至于孩子的字写得好坏,在家长的心中无所谓。电脑和手机的广泛运用,导致写出一手好字的人越来越少。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有必要担负起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重任。在教学中,下大力气抓好学生的写字基本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写得一手漂亮的汉字。下面我来谈谈我的一点看法和做法。

一、教师的示范作用

对学生写字影响最大的是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的字。老师的字写得工整、大方、美观,学生受其熏陶,自觉不自觉地摹仿,日久年深,也将字写得同老师相差无几。作为人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书法知识,苦练好基本功。认真做到三个字:

1. 学:钻研语文教材和教学用书,努力做到写字教学时“不讲错一个字,不说一句外行话”。我的办公桌上永远有一本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不会写的字,不会读的字,或读不准的字,都及时去查字典。

2. 练:每位老师都要有一本实用价值较高的字帖,认真地读一读,用心地仿一仿,反复地练一练,正如古人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在躬行。”我每天必须保证一定量的练写,特别是在板书或作业批改时首先要“清楚、正确、端正、工整”,做到“提笔就是示范时”。

3. 比:“三字”比赛。老师要积极参加各类书法展览或竞赛活动,以促进自身书写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加强课内写字指导

写字是一种技能,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才能形成。因此需要反复地练习,在练中学,在练习中逐步掌握书写规律。

1. 观察:细心观察是写好字的重要前提。我按照“部分——整体”的方法,先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的各个部分,哪儿高、哪儿低、哪儿宽、哪儿窄,关键笔画是哪一笔?笔画、部件间如何穿插挪让?最后再观察汉字的整体结构,看看整个字是什么结构方式,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何?这样全面观察,深入掌握汉字的笔画、部件及整体结构,才能使汉字以正确的视觉形象映入学生的大脑,为他们写好字打下“眼中有数”的基础。

2. 练习:在学生记清字形充分观察范字之后,我又让学生按照笔顺规则描摹田字格中的范字。描要仔细、认真,力争做到手写心记,通过三四遍的描摹,学生基本记熟了字在四字格的位置,对于后面的练习就会起到铺路搭桥的过渡作用。练习写字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看准田字格,不随便下笔。一旦下笔,力争一次就把字写正确,写端正,写整洁。

新课标在写字识字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所以在写字教学中,老师要舍得时间指导学生练习写好字。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写字,做到坐姿端正,凝神静心。从简单笔画到部件再到整体结构,对每一步训练都必须环环过关,步步到位,反复操练。

3. 评价:对小学低年级的写字评价,特别要关注书写态度和良好写字习惯的培养。我通常采用对写得好的字用“圈红圈”的方法,和文字批语相结合。如“有进步!”“这个字稍偏了一点” “很认真”……我经常把字写得好的学生作业展览出来,张贴到“校园橱窗”或“班级作业展示角”里。张贴后,我引导学生欣赏、品评,适时对学生字体进行讲解说明,让学生耳濡目染,对照比较,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

写传统作文 篇15

这条板龙历史悠久,据说流传至今已经有600多年了。因为亭旁镇杨家村地处山区,木材资源丰富,当地老百姓能就地取材,用木板做龙的主体,所以得了板龙的命名。板龙全长400多米,龙头长达5米,龙身由204段组成,每段长2米,龙的尾巴也有3米长呢!制作时,人们先用白布做成小拱桥的样子,粘上金光闪闪的龙鳞,然后安装在2米长的木板上,并且在小拱桥内安置了明灯。这样,全村每户制作一段龙身,段段相连,就成了造型占朴大气、流光溢彩的板龙了。

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人街小巷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板龙出征了,这时需要600-800名壮汉共同托举。前面有人象开路,接管仃雄狮,麒麟、犀牛、梅花鹿等五兽陪伴。龙头高昂,龙角耸立,口含宝珠,龙鳞耀眼,金光闪闪,龙身和龙尾随着龙头翩翩起舞,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非常壮观!

杨家板龙真不愧为天下第一龙,小朋友,欢迎你来一饱眼福啊!

小作者善于选材,将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遗产杨家板龙呈现于我们眼前。全文语言精练,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首尾呼应。第一段问号引入,以“吉尼斯世界纪录”启下: 中间两段分别写了板龙的制作和出征时的壮观,用上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和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天下第一龙”跃然纸上;最后让我们不得不跟作者一起发出了带感叹号的惊赞。

写传统作文 篇16

上午10:10分,活动启动仪式在学院小剧场正式举行。130余名师生共聚一堂,一起聆听了四川大学附中心理中心何平老师的“做阳光下幸福的人”的主题讲座。随后,学生分为5组,在标榜田园学堂3A景区专业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校园。在参观过程中,这些来自成都市各区县中学的“学霸们”被学院独特风格的校园建筑、生态田园环境、一步一景的景观园林所吸引,都惊呼这样美丽的校园还是第一次见,与想象中的传统大学差距太大。

下午,参加活动的130余名师生在田园学堂分组体验了中国书法、茶艺、川西土陶制作、手工缝制香包和中国传统养生技法等五项传统文化。

活动中,来自川大附中的高二学生高敏高兴地告诉记者,标榜学院的田园环境和独特的人文气息让他终难忘,希望自己未来的大学也能这样精致和独特。书法体验让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体验了一次放松,也增进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刚刚做完针灸体验的九江中学初三学生蒋锐欣喜地说,自己对传统针灸很感兴趣。因为母亲从事的是医学养生工作,对医学有一定的了解,再次接触到人体经络专业知识,对如何拥有健康的身体有了更多了解。她还说道,对此次项目很喜欢,既能够学习传统养生知识,又能够实操体验;活动志愿者,标榜环艺系学生刘春在展示完茶艺表演后表示,自己也是在进入大学后在社团活动中学习到的茶艺文化,此次能将学习的收获、所得与手拉手活动的师生进行展示、交流很幸福。尤其是看到大家对茶道文化这么感兴趣,感到很欣慰。

白求恩在中国写小说 篇17

1940年5月,香港《大路》雜志复刊号上,刊出一篇署名诺尔曼·白求恩的文章《中国肥田里的秽草》。这篇小说,发表于美国《进步周刊》,是该刊第一次发表关于中国抗战的文艺作品。

小说写河北平原保定城外的乡村,一位平生劳作的老头儿,他的一生“好像就是和他的敌人——秽草一个大的永无止境的斗争。”眼下,日本人占领了城市,“他们拿去了他一半的收成一个钱也没给。他们时常盘问他——他的儿子在哪里?……他们甚至开枪来恫吓他,但是这个老头儿装着呆样子,一句话也不说”。

但是老人有朴素的自然的情感。他对日本人的占领充满仇恨,所以,“当他用锄头狠命地削去那特别盛气凌人的大秽草的时候,他就喃喃地自言自语:‘日本鬼子,滚他的蛋’,就把它掘了起来;杀到旁边,并且拿锄头的后跟轧碎它的生命。”

一天在田间劳作,他忽然看见“在田的边上有一个奇怪的地洞,中间竖着一个东西,那个东西看起来好像一个削去了头的黑色的大菠萝。”这是一颗炮弹。老人还知道,自己儿子加入的打鬼子部队,也缴获了一门大炮,淳朴的老人当然认为,这是儿子的部队打来的炮弹,他想,这事“不正像那些年轻的小伙子吗?他们那一点宝贝炮弹,在这里就轻易地丢了一颗,咦,真令人见怪!年轻人总是好浪费的”。

他决计要将炮弹送到儿子部队,但儿子曾经说过:我们游击队在一个地方从来不耽搁很久的。所以他只能按大致的方向,赶着毛驴去寻找。……终于找到了儿子的部队,但这些穿了晋察冀边区褪了色的绿制服的农民,却不再是自己原来看到的样子,“他们把他们造就得格外刚毅了”。甚至儿子看起来“也变了”。……当他知道自己的行为真正受他们重视时,“于是老头儿又快乐起来。他那天已经铲除了一根大的秽草,他已经把中国的田野清除了许多”。

上一篇:教育随笔五年级语文阅读下一篇: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写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