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歇后语大

2024-07-31

中国传统的歇后语大(共10篇)

中国传统的歇后语大 篇1

中国传统的歇后语大合集

1. 眉毛上挂*胆——苦在眼前

2. 眉毛上荡秋千——玄乎

3. 眉毛上掐虱子——有眼色(虱)

4. 磨上睡觉一一转向了

5. 磨眼里推稀饭——装什么糊涂

6. 妹妹贴对联——不分上下

7. 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

8. 梦中聚餐——嘴馋

9. 梦里见黄连——想苦了

10. 梦里对媳妇——想得倒美

11. 麻雀嫁女——细吹细打

12. 麻雀饮河水——干不了

13. 麻雀搬家——卿卿喳喳

14. 麻雀飞进照相馆——见面容易说话难

15. 麻雀飞到旗杆上——鸟不大,架子倒不小

16. 麻雀飞到糖堆上——空欢喜

17. 麻雀的肚腹——心眼狭小

18. 麻雀掉在面缸里——糊嘴

19. 麻雀开会——细商量

20. 麻雀落在牌坊上——东西不大,架子不小

21. 麻雀飞大海——没着落

22. 麻雀鼓肚子——好大的气

23. 麻雀飞大海——没着落

24. 麻子跳伞——天花乱坠

25. 麻布片绣花——白费劲

26. 麻布袋做龙袍——不是这块料

27. 麻布下水——柠不干

28. 麻绳上按电灯泡——搞错了线路

29. 麻绳拴豆腐——提不起

30. 麻绳穿绣花针——通不过

31. 麻绳吊鸡蛋——两头脱空

32. 麻绳串豆腐——提不起来

33. 麻绳上拉电灯——路线错了

34. 麻袋里装*——不知黑白

35. 麻袋片上绣花——一代(袋)不如一代(袋)

36. 麻袋绣花——底子不好

37. 麻油煎豆腐——下了大本钱

38. 麻线穿针眼——过得去就行

39. 麻柳树解板子——不是正经材料

40. 麻茎当秤杆——没个准垦

41. 麻花儿上吊——脆鬼

42. 密封船下水——开口是祸

43. 密封船下水——随波逐流

44. 猫儿念经——假充善人

45. 猫嘴里的老鼠——剩不下啥

46. 猫咬老虎一冷不防

47. 猫爪伸到鱼缸里——想捞一把

48. 猫披老虎——抖威风

49. 猫肚子放虎胆——凶不起来

50. 猫头鹰抓耗子——干好事,落骂名

51. 猫头鹰唱歌——瞎叫唤

52. 猫守鼠洞——不动声色

53. 猫被老虎撵上树——多亏留一手

54. 猫戏老鼠——哄着玩

55. 猫不吃死耗子——假斯文

56. 猫嘴里的老鼠——跑不了

57. 猫捉老鼠狗看门——本分事

58. 猛火烤烧饼——不出好货

59. 棉花耳朵——经不起吹

60. 棉花换核桃——吃硬不吃软

61. 棉花里藏针——柔中有刚

62. 棉花堆失火——没救

63. 棉花堆里找跳蚤——没着落

64. 棉花地里种芝麻——一举两得

65. 棉花耳朵——根子软

66. 棉花塞住了鼻子——憋得难受

67. 棉花卷儿找锣——没回音

68. 棉花槌打鼓——没音

69. 棉纱线牵毛驴——不牢靠

70. 棉裤没有腿——凉了半截

71. 棉袄改皮袄——越变越好

72. 媒婆夸闰女——天花乱坠

73. 媒婆提亲——净拣好听的说

74. 媒婆迷了路——没说的了

75. 媒婆夸姑娘——说得象仙女

76. 摸着石头过河——稳稳当当

77. 摸着光逗乐——耍滑头

78. 摸黑几打耗子——到处碰壁

79. 蒙住眼睛圭咱——不行正道

80. 蒙着被子放屁——独(毒)吞

中国传统的歇后语大 篇2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花园。随着几千年岁月流逝和历史的积淀, 传统文化仍然在文化“大巴扎”的阵营中占有一席。歇后语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同时它是汉语语汇中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其具有重要价值, 具有生命活力, 所以得以积淀、保存延续下来。但是在科技发展、流行文化广泛传播的今天, 歇后语的发展不容乐观, 同时随着人们追求“快餐文化”的脚步加快, 像歇后语这样的传统文化“套餐”则慢慢被人们遗忘。这种文化现状的对比, 是极为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 也不利于歇后语的发展传承。

二、歇后语的历史及种类

歇后语是我国古代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通常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 就像是谜面, 后半部分是解释说明, 像是谜底, 十分自然贴切。

歇后语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 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例如《战国策 · 楚策四》:“亡羊补牢, 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 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 还不算太晚。当然那个的时候出现的这类语句在今天看来实为歇后语, 但是真正出现“歇后”一词是在唐朝, 《旧唐书. 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在《辞海》中的歇后语解释为熟语的一种。多为群众熟识的诙谐而形象的语句, 运用时可以隐去前文, 以前文示意, 如只说“围棋盘里下象棋”, 以示不对路子;也可以前后文并列, 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在《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则这样解释歇后语:指说话的时候把一段常用词语故意少说一个字或半句而构成的带有幽默性的话语。通常有两种:1. 原始意义的歇后语, 指把一句成语的末一个字省去不说, 也叫“缩脚语”。如《金瓶梅》里来旺媳妇说“你家第五的‘秋胡戏’”, 就是用来影射“妻”, 因为“秋胡戏妻”是有名的故事、剧目。也有利用同音字的。如称“岳父”为“龙头拐”, 影射“杖”字, 这里代替“丈”。2. 扩大意义的歇后语, 在北京叫俏皮话, 是指可以把一句话的后面一半省去不说。如“马尾拴豆腐”省去的是“提不起了”。有时候也利用同音字。如“外甥打灯笼--照旧 (舅) ”。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 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 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 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 (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 ;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 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 耐人寻味, 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 但是在民间口口相传是绝对少不了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 物轻人意重, 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 直到今天都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虽然经过历史的转变, 已经变成“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其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于歇后语的分类, 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 一身兼有几种性质, 要划分得十分科学, 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 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 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1. 谐音类。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 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例如:小和尚头上拍苍蝇——正大 (打) 光明, 看到这类歇后语, 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 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 也是有道理的。

2. 喻事类。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例如:一拳打在棉花上——没有回音, 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 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3. 喻物类。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例如:天上的星星——没有准数、太平洋的警察——管的宽, 这类歇后语需要我们了解设比物的性质, 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4. 故事类。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例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此类歇后语凡是对于历史有一定了解的都可以了然于心。

三、歇后语的发展现状分析研究

当今中国, 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速的发展中国家, 注重经济上的大力发展, 和发达国家的距离越来越近, 然而却忽视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因此传统文化在古与今的关系上却处境尴尬, 与外国文化的抗衡显得没有竞争力。拥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国, 是世界上仅存的文明古国, 所以传统文化是中国现阶段应该极力发展继承的。歇后语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类, 其在现如今的发展更是不容乐观, 它比成语运用的范围更加狭窄。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 还是在生活中, 都少见歇后语的影子。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文化的多样性似乎很正常, 但是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 它有值得传承的价值, 也应该广泛使用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现如今, 像“走你”、“囧”等这一类的网络用语穿梭在人们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及外来文化语系习惯用于大家的交流中, 而我们自己较有特色的歇后语却极少、甚至是很难会运用到。这种现象如今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反而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国家每一年还会有十大网络用语的评比, 时不时还会有媒体新闻报道各类网络用语的传播速度、广度和影响。同样在学术界也极少有研究歇后语发展和传播这方面的学者教授, 所以也极少拥有显著的版物问世, 这使得歇后语在文化大家庭中显得微不足道, 可有可无。茅盾同志曾写了一篇《关于“歇后语”》的文章, 他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提出:“我很希望有人对歇后语的发生和衍变, 作一番历史的研究……”然而这么多年过去, 茅盾同志提出的这个课题至今还没有看到有人出来进行研究, 形成完备的材料公诸于众。同样, 当下在传媒行业发展十分迅速的情况之下, 庞杂的信息能够很迅速地传播开来, 但是歇后语却没有能够在这样的平台上得到更好地发展传播开来, 与其同样情况的还有传统文化这个‘群体’。更多还原

四、歇后语的发展对策及传播手段

(一) 歇后语的发展对策

理性认知歇后语。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要知道歇后语不仅仅简单的是一种谚语, 要深刻地明白歇后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同时明确自己身上的重担, 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是歇后语的传承者, 亦不可排斥, 所以必要理性地去面对这样一种传统语言文化,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扮演传承者的角色。

保护和发展歇后语。歇后语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它是民族语言“遗产”不可分割的灵魂。现阶段保护歇后语是十分有必要的, 同时也应该注重歇后语的规范, 从语言文化的角度讲, 歇后语的规范一方面是其音、形、义的规范化, 另一方面是文化内涵的规范。我们应该规范歇后语中存在的消极低俗的文化内容, 规范歇后语的文明程度, 使歇后语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更多还原另外, 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所以歇后语在当代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内容上的进步, 拥有时代性质的歇后语才会更好地发展。

歇后语发展需要政策支持。国家文化部门要给予诸如歇后语等此类传统语言文化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 颁布相关的扶持政策。相关文化机构和政府部门则需要在社会上进行政策和理论宣传, 语言研究机构需要安排专门的人才对于歇后语进行实质性的研究, 形成最权威的理论体系公布于众。同时, 实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学校、社会上形成良好的歇后语发展条件, 做到歇后语的普及, 这样的环境下, 歇后语有了政策的支持, 自然会健康地发展, 焕发生机。

(二) 传播手段及方向。

我国当前的文化传播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新文化发展制度设计虽然已经具有了科学性、合理性, 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做不到全面而具体。就当前传统文化的传播手段来说, 国家文化部门没有具体的文化方案或者说是比较全面的制度来支持, 因此传播手段的创新格外重要。

当前, 电视广播、网络、报纸、舆论等大众媒体发展是一个繁盛的“春天”, 在这样的阶段下, 作为歇后语这样的语言文化当然可以利用此优势。一种语言文化的发展, 需要的就是完善的传播手段和技术, 当然更不可以脱离当前文化而独立发展。所以歇后语的发展应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 因为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歇后语传播必须与现阶段, 或者说与将来的流行文化保持亲密的联系, 这样一种传统的语言文化才会更好地发展传承下去。

当然歇后语文化也可以深入到其他传统文化中, 同伴发展。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小品、深受老年人喜欢的戏剧、诗歌等。所以现在是最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贯彻, 而这种贯彻是民主的、自由的, 人们自觉自愿地接受的, 不愿接受马上就可以反对。歇后语的发展传播, 一方面是自身的传承, 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播。

五、后记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的歇后语体现了古人的天赋, 歇后语虽然到后期逐渐衰落, 但其传统内涵仍值得我们去思考。特别是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播和创新是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歇后语的发展传播更需要我们去努力。

众所周知:世界的比拼, 最终是综合实力的较量, 而这更包括是在文化软实力的较量, 一个国家的历史悠久, 更能够彰显出这个国家民族的强大。过程是艰苦的, 传统文化更能够体现出真实的国家发展经脉。 歇后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点滴代表之一, 因此作为中华儿女, 我们应该时刻将它保护起来, 传承开去。在新形势下, 不断创新传播方式, 传播渠道, 让中华传统文化继续生机勃勃。本文通过将歇后语做了比较细致的诠释, 希望现阶段能够有力地发展和传播歇后语, 利用其特点, 更好地宣传中华文明, 同时建造和谐完整的文化传播体系。

参考文献

[1]温端政:《中国歇后语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7出版.

[2]《中国语言文字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1994.

[3]骆郁廷: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 (5) .

[4]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

中国传统的歇后语大 篇3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贵州文化;民族;元素;平面设计;

一、贵州独特的人文民族风貌

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山之秀美、川之壮丽、气候宜人,使人们产生对自然陶醉、舒适的向往。同时,这种得天独厚的景色让这里的民族拥有与自然一样心旷神怡,灵巧浪漫的性格。

同时,闭塞的地理环境,滞后的生产方式,长期对自然环境的依恋,导致贵州少数民族对自然产生浓厚的崇拜之情,也锻炼了他们不屈不挠、吃苦耐劳的性格。这些天性催生了他们与自然之间的亲近感,在审美意识上就体现了“自然的人化”意蕴。贵州少数民族善于用自然物作为生活的象征,显示了其独特的审美意蕴,人们运用那些频繁进入视觉的自然物展开特定的联想和想象,获得另一种观念。苗族的牛角头饰、蜡染中的各类图案等都表现了他们对美丽事物的热情。由此可見,特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贵州少数民族朴素却又富有象征意义的自然审美意蕴。

二、贵州平面设计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在今天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平面设计逐渐转换成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服务于社会包装文化产品与商业产品的同时又提升了社会与民众的审美趣味。将一座城市带入鲜活的视觉环境中,好的平面设计更能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内在人文精神。

过去一提起贵州,人们总会想到几个类似于黔驴技穷,夜郎自大嗤诋贵州的词语。而事实上,如今的贵州,早已不再是人们印象里的穷山僻壤之地。“多彩贵州”所绽放的璀璨光华,彻底改写了贵州在国人心目中长久以来的负面形象,黔人也在文化自强中逐渐从容起来。因天之序形成的地域差别摆在那里,不须计较!把该做的事、擅长做的事做好、做对,足矣。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借宋朱希真的词句为引题,征得话语切点。《绝对贵州》是贵州平面设计师作品的一次集中展示,它应时而生,顺势而产。它的出现,在贵州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显得尤为必要。年鉴作品中,有的稍嫌木讷滞重,有的凸显锐清新;而这种木讷与清新,看来已属不易:设计的根基需要依附于经济的勃兴,依附于商业文化的繁荣,贵州经济长期以来都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中,贵州设计师“生态环境”是匮乏的。在这样一个设计资源匮乏的环境中,存活的设计师们群体,其创造价值很难被市场认知。客户群体将贵州本土设计师边缘化,转而需求外援:而我们则遗憾地看到许多有价值的设计项目机会流失于贵州,流失于本土。诚然,流失乃是一种遗憾,但流失也并不可怕;最让设计师叹惋的则是,贵州一些有极富价值的设计项目被“伪劣”的设计,这种“伪劣”的设计非但不能有效地帮助客户实现企业目标,创造品牌价值,反而造成视觉污染,充塞人们耳目,导致设计资源的大量浪费。

这本设计年鉴的出世相距1992年在深圳举办的首届《平面设计在中国》已逾整整二十年。相距具有中国平面设计里程碑意义的在今天看来,当年王粤飞、陈绍华等前辈的睿智之举、跨越了历史,超越了历史,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地推动了中国平面设计的进步。中国平面设计的成长、成熟与自信在这二十年时间里日渐茁壮,无论在哪个地域哪个城市,人们对“平面设计”一词已不再感到陌生,设计创造的价值愈来愈被人们所重现,设计师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也变得越来越明亮。

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区域民族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整合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提到贵州本土资深设计师潘峰先生。在潘先生的作品当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贵州的热爱以及对贵州民族精神的探究。并且他的作品多是汲取了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精华,展现民族特有的审美哲学。例如他针对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所设计的会徽,从构图、表现方法、传达意境上都展现贵州苗族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会徽以苗族特有的民族符号牛角为基本元素,胜利的号角代表着集结,团结和胜利;热情而真挚的牛角酒,代表好客的贵州人民对远方客人的热烈欢迎;标志由五个牛角组成,相互融合,寓意平等、和谐;赋予不同的色彩,代表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同民族各自的特色;同时又形成相互追逐的动感,代表体育运动的拼搏与角逐的竞技精神;五个基本元素紧密融合,形成盘龙的图腾纹样,代表56个民族是一家,都是龙的传人,象征着和谐中华的深刻含义;五个基本元素相距在一起,形成代表贵州的首写字母G,和数字9,寓意各族人民相聚在多彩的贵州和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潘先生的成功无疑给我们以提示在追求中国传统文化中区域民族文化有大量的经验能够给我们以借鉴。

倡导设计创造之精神意志,诚拓设计发展之新篇章。让我们继续守望贵州,放眼世界,用设计之力建设家乡。我们技不穷,也不自大,我们将信心满怀,坚定不移地继续努力着!

【参考文献】

[1]王受之著.世界平面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2]王之敏.传统吉祥图案的意向研究[M],台湾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

中国歇后语大辞典 篇4

吃得耳朵都动弹——味道好爽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吃辣的送海椒,吃甜的送蛋糕——投其所好

吃过三斤老蒜头——好大的日气

吃过响午搭旱车——不赶趟

吃着菠萝间酸甜——明知故问

吃饭泡米汤——喝粥的命

吃多了碎米——罗唆

吃瓜子吃出虾米来——什么人(仁)都有

吃了磨刀水的——锈气在内

吃了芋头不下肚——顶心顶肺

(比喻心中忿忿不平,忍受不下去。或心里不好受。)

吃了秤舵——铁心了

(比喻下了决心了不可改变。或比喻狠了心,心肠硬,不为

感情所动。)

吃了算盆子——心里有数

(比喻心里知道情况和问题的底细。)

吃了扁担——横了肠子

(比喻决心很大,豁出一切。)

吃了木炭——黑了良心

(比喻心肠变坏。)

吃柳条拉筐子——肚子里编

(比喻某件不是真的,是人编造出来的。)

吃上辣椒屙不下——两头难受

吃咸鱼蘸酱油——多此一举

吃猪肉念佛经——假善人

吃剩饭长大的——尽出馊主意

(比喻净出歪歪,或子。)

吃过屎的狗——嘴巴臭

吃过黄连喝蜂蜜——先苦后甜

吃了蜂蜜——心里甜

吃了蒙汗药——任人摆布

吃了冰糖吃豆腐——先硬后软

吃了豆腐——软了心

吃了冬眠灵——昏昏欲睡

吃了蝎子——心肠歹毒

吃下苍蝇——直感到恶心

吃多了盐——尽讲闲(咸)话

吃着肥肉唱歌——油腔滑调

幽默风趣的传统歇后语 篇5

2. 寡妇打孩子--舍不得。

3. 棺材铺的生意--赚死钱。

4. 寒山寺的大钟--搬不动。

5. 和尚挖墙洞--妙(庙)透了。

6. 候车室里的挂钟--群众(众人)观点。

7. 虎口拔牙--胆子不小。

8. 葫芦瓢捞饺子--滴水不漏。

9. 苦瓜树上结黄连--一个更比一个苦。

10. 拉屎啃鸡腿--亏他张得开口。

11. 老子偷瓜儿盗果,老子杀人儿放火--一辈更比一辈坏。

12. 雷声大雨点小--有名无实。

13. 梁山上的军师--无(吴)用。

14. 两个羊羔打架--对头。

15. 满上跑的兔子不回家--野惯了。

16. .南来的燕,北来的风--挡不住。

17. 狼也跑了,羊也保了--两全其美。

18. 矮子放屁----低声下气

19. 八十老翁吹喇叭----有气无力

古代传统歇后语 篇6

1. 他念他的经,我拜我的佛--互不干扰

2. 塌鼻子戴眼镜---找不到搁处

3. 踏破的皮球-----肚子气

4. 抬头掉了帽子---望太高了

5. 抬着食盒爬上树---宴枝有礼(言之有理)

6. 太湖的虾子--白忙(芒)

7. 太极拳的功夫--软中有硬

8. 太平洋的海鸥---胆子大

9. 太师椅着了火--坐也难,站也难

10. 太岁头上动土--惹祸上身

11. 太武帝的口味--不凉不热,不软不硬

12. 太行山上看运河--远水不解近渴

13. 太阳底下的露水---不久长

14. 太阳底下点灯--多佘

15. 太阳和月亮讲话----空谈

16. 太阳离了地皮--亮啦

17. 太阳落在脑袋上--大难临头

18. 太阳下面的雪人---不长久

19. 泰山的青松---万古长青

20. 贪吃不留种--过了今天,不要明天

21. 贪婪鬼赴宴---没有饱足

22. 贪嘴鱼儿---易上钩

23. 瘫子不出门--作(坐)家

24. 瘫子掉进烂泥塘--不能自拔

25. 瘫子掉井里--捞起也是坐

26. 瘫子截路--坐着喊

27. 瘫子路反---坐地呐喊

28. 瘫子挑水--担当不起

29. 瘫子捉坏蛋--靠不住

30. 坛子里的豆芽菜---圆曲(冤屈)死了

31. 坛子里点灯--照里不照外

32. 坛子里荞兔子--越养越小

33. 坛子里头栽花---圆曲(冤屈)死 了

34. 坛子里喂猪----一个一个地来

35. 坛子里养王八--包活不包长

36. 坛子里养乌龟---越养越小

37. 坛子里掷骰子--没跑

38. 坛子里种豆子--扎不下根

39. 坛子里抓辣豆瓣--辣手

40. 坛子里捉乌龟--手到擒来

41. 昙花开放----一时现

42. 谈心不点灯--说黑话

43. 檀木雕的菩萨---灵是不灵,稳却稳当

44. 檀木做的油尖---挨打

45. 汤罐里煮鸭---突出一张嘴

46. 唐伯虎进宁王府--装疯卖傻

47. 唐伯虎追秋香--千方百计

48. 唐三藏的徒弟---三个

49. 唐三藏读佛经--出口成章

传统企业的大数据再造 篇7

类似的故事在传统行业中比比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本就不复杂的传统技术,壁垒早已不在,世界知名企业的代工厂在中国四处开花。“我们可以在十六个小时之内试制出达到国外高端品牌新产品技术要求的样品,”K公司的技术总监如是说,“然而我们自己推出的高端品牌在国内市场销售却不景气。”

另一个大学生创业的故事同样引发我们深思。与传统大学生创业聚焦于高新技术行业不同,2010年浙江大学创业管理的几名研究生一头扎进了传统的男装行业,开始其创业旅程。2013年销售额破亿元,并于年末获得杭州市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工程(雏鹰计划)认定,2014年其用于店铺订单分析的“数据魔方”获得京东“金服务”授牌,发展潜力无限。究其原因,他们一切听从数据说话,通过数据分析,寻找新的客户价值主张,根据数据设计企业价值创造过程,根据数据重新设计价值网络,一位联合创始人说:“我们的秘诀就是‘大数据’。”

事实上,大数据无处不在,正在引导着整个商业模式的变革。那么,未来传统企业如何利用大数据驱动商业模式的创新与重构,进而实现企业的再造?要解答并实现这一点,传统企业需要做到如下四点:

明确挑战:传统企业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与重构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需要打破常规的困难?

理解机制:大数据驱动传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重构的具体机制是什么?

把握关键:传统企业通过大数据驱动商业模式创新与重构的过程中,需要把握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培养能力:为了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与重构,传统企业需要培养哪些能力?

商业模式创新与重构的困难在哪

商业模式的关键内核

商业模式描述的是企业如何赚钱的方式,本文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描述客户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等活动连接的架构。商业模式包括客户价值主张(例如客户选择、市场选择等活动)、价值创造(例如资源选择、研发、生产、营销等活动)、价值获取(例如合作伙伴选择等活动)等许多活动,但是这些具体的活动本身并不是商业模式,只有把这些活动连接起来,组合形成某种架构才是商业模式。

举例而言,2002年ebay借助参股易趣进入中国市场,一年之后阿里巴巴旗下淘宝也开始登场,就二者相较,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整个价值创造过程等活动都惊人的相似,唯一不同的在于:淘宝是免费的。尽管ebay高呼“免费不是一种商业模式”,但事实证明,正是在这种“免费模式”引领下,大量客户改旗易帜进入淘宝,使得淘宝成为当前中国C2C领域的绝对霸主。究其原因,淘宝能够赢得市场的关键所在,就是用“免费”这一概念,重新设计了企业所有活动之间的连接架构。

传统企业如何打破常规

与创业型公司不同,传统行业的成熟公司有着自己一整套的组织惯例,这些组织惯例是企业能够成功走到现在的保障和经验所在,但这些惯例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使得企业信息不畅、职责不清、决策复杂、墨守成规等,甚至出现“大企业病”。正如克里斯坦森(Christensen) 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提出的一个经典困境:管理层所做出的合乎逻辑的和强有力的决策,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然而也正是这些决策可能会导致他们失去领先地位。那么,传统行业的企业应该如何打破常规,通过重新设计所有活动的连接架构,实现再造与重生呢?

大数据如何驱动商业模式的创新与重构

大数据究竟有何种魔力引发学术圈和实践领域如此多的关注?究竟公司应该如何从大数据中获益?

以淘宝为例,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交易在淘宝上进行,这些交易背后的大量数据组合起来可以分析出不同产品、事件的长期走势、不同商品的人群特征、市场细分等等详细数据(例如淘宝推出的淘宝指数功能),如此下去,淘宝甚至能够像马云所说的,“为国家做出一个气象预报台。”

道格·莱尼 (Doug Laney) 指出数据增长的挑战和机遇有三个方向:量(Volume,数据大小)、速(Velocity,数据输入与输出的速度)与多变(Variety,多样性)。这些大量、高速、多变的数据现在已经变成信息资产,将驱动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与重构(见图1)。

通过大数据重构客户价值主张

尽管我们已经知道客户价值主张的重要意义:为客户创造价值是企业得以生存的根基。然而,管理者却总是在强调自身产品和服务有多优秀,忽视了客户真正所需要的东西。客户价值主张是提供给顾客的特定利益组合,客户需要的不是某项产品,而是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或者服务,而是解决客户这一实际问题的一整套方案,只有企业通过其产品和服务给消费者解决了某个潜在问题,企业才对消费者有了实际意义。

例如,现在的男鞋已不再是消费者为了保暖而选用的必需品了,类似于为了某次人生重要的宴会而特意准备一双鞋成为消费者面对的新问题。如何为客户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富有挑战却至关重要——成为重构价值主张的关键。

大数据的存在,为重构客户价值主张提供了可能。K公司一位客户经理说:“我们拥有超过千位VIP(重要)客户一生的皮鞋数据,包括他们的脚型、喜欢的鞋子样式,甚至他们的详细资料……”这些数据的潜力无限,通过挖掘这些数据,并与K公司已经在构建的全球产品数据库、鞋楦数据库等进行匹配,可以做到快速为客户提供遇到任何场合所需任何鞋子的任何问题解决方案。但是,这里需要面临的挑战是:必须有一整套公司内部的价值创造过程与之相匹配。

nlc202309041552

通过大数据重构价值创造过程

客户价值主张一旦得到确认,整合组织内部的资源进行研发、生产、营销成为公司快速创造价值的关键所在。重构现有资源组合(人、财、物)是首要的步骤,关键资源当然十分重要,但是如何组合这些资源显得更加重要:重新整合和利用现有研发、生产、销售渠道资源是保障已经识别的客户价值主张得以实现的关键。而后,基于重新架构的资源组合,对各类资源进行捆绑以培育企业独特的能力是进一步所需的动作。资源是基础,通过捆绑资源培育出企业独特的、难以被模仿的能力是企业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保障。最后,对资源和能力进行动态调整的能力成为保持企业成长,并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这一切已不再那么遥不可及。K公司就试图在做这件事情:“我们在企业内部现在逐步建立一整套系统,这套系统试图把成千上万个销售网点与公司内部各个研发团队、生产车间的各个小组乃至各个机器进行连接。”当组织内部所有资源、能力都变成一个个数字,重构资源组合架构、捆绑资源建构能力、培养高阶能力变得更加容易。而本文开头提到的新创企业在这方面一开始就做得更好:“专门成立了一个科技公司,这一个子公司专注于开发信息系统,开发的产品不仅服务于本公司——通过数据挖掘用于协同我们的所有资源、能力——并且开始服务于其他传统的企业,特别是电商企业。”

通过大数据重构价值获取模式

现代企业往往处于创新生态系统之中:客户、供应商、主要生产商、投资商、贸易合作伙伴、标准制定机构、工会、政府、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所组成的,具有一定利益关系的动态结构系统。满足客户价值主张后获取的每一分钱都将在企业所处的创新生态系统中流动起来。如何在创新生态网络中分配价值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图2展示了一个典型企业所处的价值生态系统,传统的价值分配模式更多的是在企业边界内部进行价值的分配。而事实上,图2企业虚拟边界中进行分配已经成为现阶段重新设计价值分配的主要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在跨企业虚拟边界进行价值获取模式重构已经成为趋势,例如类似维基百科这样的社区创新模式,已逐步让人们看到了价值获取模式重构的曙光。

重构价值获取模式的关键在于:让数据在价值网络中流动起来。重构价值创造过程注重的是数据在企业边界内部的流动,事实上,数据在整个价值生态系统中的流动也同样重要。

对于K公司的下步战略而言,一个宏大的愿景图已经被描绘:建立和完善全国脚型楦型数据库,构建楦型技术、脚楦转换技术等核心技术体系,以技术驱动创新;建立和完善全球顾客数据库,在已有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针对高端和一般客户的详细资料和需求数据,并基于大数据分析,实现客户价值主张驱动的定制化创新体系;建立和完善全球产品数据库,根据具体模块以及模块间的架构,梳理全球优秀产品的设计,并以此数据库为基础,架构产品设计研发的创新体系,以设计驱动创新。等到这些数据库逐步完善,全球价值网络将得以逐步完善,K公司价值获取模式将发生根本性变革。

商业模式创新与重构关键问题是什么

商业模式的创新与重构充满风险,基于宏大的数据分析只是提供了机会,但是“真正的机会”,还是“伪装的死胡同”,需进一步甄别,这对于传统企业而言至关重要。管理者在收集大数据,认真寻找以下十个问题的答案后,可能会对企业如何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与重构有更深刻的认识(见图3)。

客户价值主张:让数据而不是客户说话

客户往往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而大数据知道。通过挖掘公开的、私人的客户数据,让数据告诉管理者客户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根据这个问题,管理者需要进一步分析怎么便捷、低价地给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如果你是一个传统的手机制造商,你去调查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手机,你可能会收到五花八门的答案,而在这之中,“功能简单、字体变大的手机”之类的意见绝对占少数甚至没有;同时你看到“中国现在有2亿左右的60岁以上老人,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之类的数据和新闻是否无动于衷。深圳市卡迪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21克)在2011年推出老人机,开始迅速发展。首先,针对“解决客户什么问题”这一问题,21克专注于老人的需求,开发了超大字体、待机长、声音大等传统功能,除此之外研发手机系统,推出远程桌面实时协助功能,让儿女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全方位协助爸妈使用手机,并轻松应对各种突发情况,21克不止仅为产品的使用对象老人解决问题,还为老人的儿女解决问题。其次,针对“客户如何获得这一解决方案”这一问题,21克定位于“爸妈的贴心小伙伴”,即直指老人的儿女,因为他们才是购买产品的人而非老人自己。最后,针对“如何降低客户解决这一问题的金钱和时间成本”这一问题,21克推出的老人机不仅比传统低端手机价格更低,而且拥有对老人需求更具针对性的功能,同时在年轻的儿女更易接触到的京东、淘宝等平台铺开销售网络,使得产品迅速得到推广。

价值创造:让价值主张得以实现

公司拥有的资源很重要,但是不同资源类型的组合往往有着不同的效果。保障客户价值主张得以顺利实现,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公司所有关键资源的组合方式有哪些?不同的组合方式能够构建哪些独特的能力?公司有对能力的调整能力吗?公司能在保持效率的同时兼顾柔性吗?

事实上,当公司确定了客户价值主张的相关活动后,接下来要想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保障价值主张得以实现。21克公司的案例中,手机制造生产、符合年轻儿女的购买渠道都有现成的资源可供选择,关键在于开发一个能够实现这些功能的手机操作系统,所以21克开始组合这些关键资源,以保障客户价值主张的实现。再比如,中国大部分的医院都可以说是为任何人服务,于是,每个医院都试图掌握非常多的资源(专家、设备等等),爱尔眼科聚焦于眼睛的治疗,并把资源进行整合,创新性地提出“分级连锁”的模式——三级医院定位于常见眼科疾病,疑难杂症输送至二级医院,一级医院为技术中心,为二级和三级提供技术支持。这样,通过对有限资源的重新架构,保障了专门为眼科患者提供服务的价值主张顺利实现,现在已经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眼科医疗连锁机构,中国首家IPO上市的医疗机构。

nlc202309041552

价值获取:让数据在价值生态系统中流动

价值如何才能获取是企业最终的目的,这取决于:公司在价值生态系统中处于什么位置?公司在价值生态系统中规则制定的话语权有多大?如何保障有效的数据在价值生态系统中流动?

腾讯公司依托于QQ这一即时通信平台,已经建构了一个非常大的商业帝国。正是这一平台使得腾讯占据了它所创造的生态系统中的决定位置和话语权,任何一个新的产品的出现,它都可以在这一平台中试验推广,直至后来居上,而平台公司最擅长的就是数据的流动。成立于1941年的喜利得 (Hilti) 集团为建筑业提供设备起家,而后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租赁设备给建筑商而非卖设备给他们,能够更低价有效地满足客户价值主张。于是开始重新定位自身在与建筑商等组成的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并开发了存货管理系统,甚至为每台大型设备装上定位系统和数据收集软件,根据对收集到的大数据的分析,为对应的客户及时提供所需要的服务,获取了更多的价值。

传统企业的再造与重生需要哪些能力

与新创企业在崭新的画布上任意勾画新的图景不同,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式变革需要痛下决心。在大数据变革来临之际,商业模式的创新与重构为传统企业的再造与重生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道路。如果能够做到以下五个方面,传统企业的管理者将有更大的可能获得成功。

数据搜寻力。传统企业首先需要找到各种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数据。比如产品数据,从设计、建模、工艺到测试、维护、变更等等;再比如价值链数据,从客户、供应商到合作伙伴等等;再比如运营数据,从采购、生产到库存、计划等等。在如今的大规模定制和网络协同发展的时代,大数据只会被有心人搜寻。例如,Nike+是耐克旗下的线上运动社区和数字化平台,将近2000万用户参与的运动社交网络使得耐克的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变化,这些用户每天上传的数据成为耐克战略选择的重要依据。一个典型事例就是耐克在2014年底大规模推广女子运动系列决策的关键依据就是Nike+社区中的数据。

数据分析力。在面临规模性 (Volume)、多样性 (Variety)、快速性 (Velocity) 等方面均有着显著不同的大数据时,只是增加几台服务器显然解决不了问题。从数据管理、数据挖掘、可视化分析到预测性分析,一整套数据分析能力需要传统企业迅速建立。重新配置资源成立一个与各个部门间紧密合作的独立部门必不可少,抑或像本文开头大学生创业的故事中,专门成立一个子公司来独立运作相关活动是一个更为明智的选择。例如,阿里巴巴上市后已成为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2008年就把大数据作为一项公司基本战略,而后把阿里云和阿里数据平台成立单独的事业部,为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和外部客户服务。

敏锐洞察力。大数据可以呈现事实,但却不等于智慧。大数据知道客户需要什么,但是仍需管理者敏锐的洞察力来为客户面临的问题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2014年春节,微信的移动支付仅仅通过两周赶制的红包功能小试牛刀,引爆互联网,赚足了人气,2015年春节更为用心地推出红包功能,从捆绑春晚摇一摇,到推出小于8.88元,并赋予每个数字吉利含义的拜年红包直接抓住客户敏感点,直接把支付宝的类似功能挑落马下,这里的关键就在于微信移动支付对于中国人情社会的敏锐洞察力。

资源组合力。管理者需要意识到哪怕是同样的资源,不同组合方式也有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其实是一个搭积木的游戏:管理者需要对企业的所有资源有充分认识——这正是成熟企业所具有的优势——而后通过拼接不同的资源类型,形成不同的能力,并通过适当调整,形成成体系的价值创造流程。爱尔眼科就是善于组合资源的一个高手:把有限的眼科相关设备与专家进行了重新调配,为不同层级的医院设置不同的资源,并使得资源在不同层级间的流动,保障了价值主张的实现。再如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生产外包、直营销售与特许加盟相结合的模式,把有限的资源用于产品设计和品牌推广,而耗费资源的生产环节则进行了外包。事实上,中国几年前就被称为“世界工厂”,加上这两年热炒的“跨境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乃至全球的资源都极易获取,创造性地组合这些资源将变得不那么困难。

容错文化力。正如对所有创新都应该保持耐心一样,尽管有着大数据的支持,保持对商业模式创新尝试的容错也至关重要。或许管理者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学习、适应以及执行上,而不是紧盯着失败,正是这些一次次的尝试才为传统企业奠定重生的机会。小米手机论坛2014年每天的新帖约为25万,其中8000个建议是比较有意义的,只有在容错的文化下才可以持续地迭代创新,这不仅适用于产品,也适用于商业模式。“摸着石头过河”是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破茧成蝶的重要方式。

传统企业的再造与重生困难重重,正如本文开篇所举的新创企业的故事那样,大数据带来的变革正在为传统企业重构商业模式提供一次难得的机遇,但也充满挑战。成功正是来自于一次一次对机遇的准确把握,利用变革进行商业模式重构,完成一次华丽转身,或许正是深陷危机的传统企业再造重生之时。正如狄更斯的描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刘洋: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应瑛: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助理教授

民间传统歇后语精选 篇8

2.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3.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4. 牵着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5. 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6. 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7.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8. 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9.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10.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11.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12. 王八肚裏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13.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14.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15. 妈妈的众姐姐 -- 多疑(姨)

16. 戏台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

17. 戏台上的鞭子 -- 加码(假马)

18. 观音堂里着火 -- 妙哉(庙灾)

19. 孙猴子坐金銮殿 -- 不象仁(人)君

20. 寿星打靶 -- 老腔(枪)

21. 寿星弹琵琶 -- 老生常谈(弹)

22. 麦柴秆吹火 -- 小气(器)

23. 弄堂里跑马 -- 题(蹄)难出

24. 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25.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6. 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27. 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

28. 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

29. 木兰从军——女扮男装

30. 拿着鸡毛当令箭——小题大做

31.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32. 拍拍屁股就走——不管了 献祝福网

33.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34. 赔了夫人又折兵——双重损失

35. 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了

36. 剃头担子——一头热

37. 如来佛手上翻跟头——逃不出掌心

38. 塞翁失马——因祸得福

39.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40. 三伏天里喝凉水——透心凉

41. 杀鸡用牛刀——大材小用

42.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43. 孙悟空翻跟头——一步十万八千里

44. 孙悟空七十二变——神通广大

45. 太岁头上动土——好大胆

46. 螳臂挡车——自不量力

中国传统的歇后语大 篇9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 ,最大的特点是谐音、比喻和会意.•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比喻请的就是你)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中国传统的歇后语大 篇10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传统出版企业;转型方向;路径

【作者单位】冷桥勋,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李克明,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4年3月5日,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大数据”。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出台,提出将全面推进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此举标志着大数据建设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种种迹象表明,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传统出版企业要想推动转型升级,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就必须在大数据战略实施过程中,加强战略谋划和整体布局,理清转型思路,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在信息、知识的搜集、存储、分析、组织与整合以及传播技术和方式等方面进行深刻变革, 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用户数据、产品数据、销售数据,进行精准营销并提供个性化服务,促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

一、大数据时代传统出版企业的转型方向

1.数据驱动的选题策划

大数据时代,价值导向、需求驱动、热点预判仍是图书选题策划的出发点[1]。一方面,出版社通过对读者阅读行为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掌握读者的阅读行为趋势和偏好,从大数据分析中挖掘用户需求,进行趋势预判,利用专业知识获得更加精准的策划方案;另一方面,将各类数据进行有效处理、精准编辑后,通过大数据的开放共享,利用信息反馈、响应机制,让客户和读者参与到选题过程中,逐步形成具备自组织性、开源性的图书选题策划模式。

2.读者主导的内容生产

大数据时代的图书内容生产正转向以读者为中心,使读者不受限于出版产业链的终端参与到出版的各个重要环节中。在大数据时代,网络上海量的数据,有很多来自读者的原创。这些原创的内容,经过出版社的专业整理加工,可制作出优质的内容产品,会有不错的市场反响。同时,通过量化分析读者的阅读题材、情绪起伏等,可以形成内容生产的“模范结构”,并对作品篇幅长度、角色设定、文字风格、情节发展等方面做出人气评价,形成人气素材库、情节发展范式等储备资源,从而实现半自动化的流水线生产。

3.自动智能的编排制作

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实现编排制作流程的革命性变化,加快信息的传播。通过对海量信息的深层次加工,自动智能可编辑出有序、有效的信息产品。比如利用协同编纂平台,人们可发现和梳理编纂交互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编排过程优化和时间进度管理。在数据化时代,编辑工作中许多过去难以控制、不能数字化的流程变为可控制、可用数据精准描述的作业流程;许多杂乱的手工加工模式转变为标准化、程序化的作业模式;许多隐蔽无序的编辑规则模式转变为统一有序的规范模式。

4.精准无误的营销推广

大数据时代,出版社面对的不再是读者而是用户。出版社可以根据用户消费数据选择相应的价位和图书类型以合适的渠道进行推送。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出版社根据读者的阅读偏好、职业信息和专业领域等数据,可实现分类图书的按需推送。根据用户阅读行为数据还可确定推送图书的载体、篇幅、类别以及推送时间等要素。信息精准推送不仅降低了广告成本,同时也使得营销成本大大降低。

5.全新的商业盈利模式

大数据时代,由于数据本身就是资产,对这种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就会产生巨大的价值。出版社所拥有的内容资源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具有很大的增值潜能。出版社可以将自身的资源进行数据化处理,将其变成可以检索、分析、计算的数据库,同时展开数据营销。这将是一个全新的商业营销模式,可创造崭新的盈利空间。

二、大数据时代传统出版企业的转型路径

1.更新观念、创新思维是前提

传统出版业要实现大数据化出版的跨越,首先要观念创新,要以大数据思维取代固有的传统思维。在大数据时代,传统企业应具备以下四种思维。一是全球思维[2]。在全球发行条件下,同一版本出版内容要实现跨文化传播,必须要有国际化视野;同时,数字终端的无时差接收实现了出版物的全球范围内同步共享。二是互联思维。传统出版企业要想不淹没于大数据浪潮中,必须依托互联网的发展,建立互联思维,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体验,对企业的发展趋势、用户需求等做出预估和判断,并提供个性化读者服务,真正实现按需出版。三是融合思维。大数据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传统出版企业必须通过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实现传播渠道的多形式、多媒体、多平台,使出版物更易读、更适读、更实惠、更便捷、更时尚。四是创新思维。大数据时代,要摒弃“作者+出版+印刷厂+书店+读者”的程式化出版模式,建立“内容+服务+用户体验”的新型出版模式。这就要求传统出版企业要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出版的新模式,解决出版进程中的新问题;同时要利用网络数据平台,进行信息的传递,不断增强信息服务意识,实现单向出版向双向互动的转变,提高出版与用户市场的切合度。

2.内容资源数字化、数据化是基础

大数据的本质是更加广泛、深入的数字化,以及全社会范围内的数据互联互通。大数据出版需要对出版物资源进行大数据的采集和存储,以建立不同主题的数据库[3]。传统出版企业要在建设数字出版时加强对自身资源的深入开发。一方面,在数字内容的建设上,除对已有的纸质图书数字化外,还要适应数据时代对便捷搜索和个性化定制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碎片化信息的聚合,将其存放在资源数据库中,以便日后有条不紊地开展数字出版产品的建设;另一方面,在大数据思维的影响下,传统出版企业要改变以往以书、文献等为单位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形成以知识要素为单位的细粒度、数据化生产模式,强调科研全过程发表,新知识传播,跨学科、跨行业、多角度应用以及多媒体展现。同时,通过对出版内容、读者多元需求的深入了解和把握,将一个个高度浓缩的知识要素与互联网读者的知识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大数据研究与学习的国际平台,实现读者、作者的直接交流,推动知识传播向知识服务转变。

nlc202309011752

3.提高数据采集、分析和整合能力是支撑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给传统出版企业的内容生产模式带来革命性的改变。谁掌握了大数据,谁就掌握了未来。数据已成为行业的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力。传统出版企业需重视各类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研究。一方面,不应再追求单纯的信息数量增量和规模扩张,而应该更加注重对既有信息的挖掘,提倡从信息“噪声”和“废气”中淘宝[4];另一方面,数据智能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对个人和群体的实时观察成为可能,这就为预测群体行为和了解个体偏好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因此,传统出版企业要充分挖掘大数据的深层次价值,开发出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实现精确、个性化的营销推送,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4.加强数据所有权和数据问题的管理是关键

在数字版权出现之前,与图书作者签订的协议中并没有对数字版权的归属进行约定;而数字出版发展后,图书的数字出版就使得数字版权的归属约定成为耗时耗力的大工程[5]。另外,保护数字版权的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一些以通过点击量赚取广告费用的互联网企业,打着信息免费共享的旗号给网民提供免费上传和下载的服务,导致数字出版领域盗版现象猖獗,打击了数字出版发展的积极性并造成著作权所有者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这个网络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必须加强对数据所有权和数据问题的管理。对传统出版企业发展过程中涉及的数据产生、收集、保存、维护、处理、利用等管理问题,一定要妥善处理,因为有效的数据管理是大数据在传统企业成功应用的关键。

5.苦练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是保障

作为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出版业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浪潮中,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挑战。在机遇与挑战、 前进与阵痛并存共生的形势下,只有那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出版企业,才能抓住机遇有效应对挑战。很多优质的出版企业都是在一次次的竞争中不断优化自己的出版体系。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一些传统出版企业已经适应市场的各种变化,拥有较为先进的出版理念,逐步进行出版上的突围和转化。大数据时代,传统出版企业应当适应大时代背景的需求,制订精准的战略规划,形成独到的编辑创新力、敏锐的市场开拓力、强大的品牌销售力和深远的文化传播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出版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向安玲,安阳. 基于大数据的出版流程变革[J]. 出版广角,2014(7):54-57.

[2]邓若伊,罗玉婷. 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出版的新思维[J]. 编辑学刊,2015(4):29-33.

[3]张振宇,周莉. “大数据出版”的理念、方法及发展路径[J] . 出版发行研究,2015(1):14-17.

[4]周煜. 大数据时代出版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J] . 中国出版,2014(4):19-22.

[5]谢天武. 大学出版企业在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出版策略研究[J] . 出版广角,2013(23):40-42.

上一篇:12语文123资源网下一篇:关于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